趕集網CEO楊浩湧:為了勝利,夜里三點也不睡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2/58548.html
i黑馬曾經深度報道了分類信息網站58同城IPO過程,不知道同類型的公司是否能在中國存在兩家。互聯網是個講究快速出擊的時代,而趕集網CEO楊浩湧正好是個勤奮的人。“夜里三點我經常突然醒來,看網站哪里需要改。”外人看,趕集網CEO楊浩湧似乎已經功成名就,但作為草根工程師的創業者,楊浩湧坦言自己有恐慌和自卑,比起金山出來的小米科技CEO雷軍和搜狐出來的優酷CEO古永鏘,打著赤腳的楊浩湧只好用勤奮來彌補。本文轉載自《中青報》“夜里三點我經常突然醒來,看網站哪里需要改。”外人看,趕集網CEO楊浩湧似乎已經功成名就,但作為草根工程師的創業者,楊浩湧坦言自己有恐慌和自卑,比起金山出來的小米科技CEO雷軍和搜狐出來的優酷CEO古永鏘,打著赤腳的楊浩湧只好用勤奮來彌補。小螞蟻的大生意楊浩湧說,趕集網流量最大的三塊是,租房,二手買賣和找工作,這些老百姓身邊的需求是趕集網生存的一大空間,而且這個空間也僅僅是冰山一角,未來的前景不可限量。互聯網廣告一開始興起的是品牌廣告,這些廣告主要在一些門戶網站上展示;第二階段是外貿企業的需求,滿足他們需求的是阿里巴巴這樣的外貿網站;第三階段就是中小企業的推廣需求,百度和谷歌恰逢其時做成了幾百億上千億美元的公司。“而趕集網服務的是比百度推廣還小的小微企業、甚至是夫妻店。”楊浩湧說,這些本地的“螞蟻企業”,可能是街邊包子店、鮮花店,也可能是一個人的搬家公司,這些小店如經濟大潮的毛細血管一樣密密麻麻布滿整個城市,看似很小,但卻是人們經濟生活必不可少的本地服務提供者。整個北京城有9000多家搬家公司,三分之二是一兩個人的個體戶,這些公司的業務推廣需求很大,但以前沒人能瞧得上,趕集網做分類信息,就滿足了這些商戶的需求。楊浩湧說,正是因為滿足這些小螞蟻一樣的小公司,趕集網才能每年都翻倍成長。以前都市報的信息分類廣告很多,自從趕集網誕生之後,報紙這類廣告逐年萎縮,現在已經完全移植到互聯網上來了。“生活的點點滴滴,空調壞了、馬桶壞了,在趕集網上都能找到方便快捷的解決辦法。”楊浩湧說,互聯網的長尾效應在趕集網表現最明顯,在這些最普通的老百姓和最小的本地服務公司之間,趕集網找到了金礦。離錢越遠,離成功越近2004年12月,楊浩湧從美國公司辭職回國創業。這次回國,卻是被對手逼出來的。1974年出生的楊浩湧在1996年獲得天津大學精密儀器專業學士學位,1999年獲得中國科技大學工學碩士學位,後赴美國留學。先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後轉到美國耶魯大學,2001年獲得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之後一直在矽谷的科技公司任職。2004年的6月份,那時候Craigslist剛開始在美國興起。有一天吃飯的時候,楊浩湧告訴哥哥楊浩然,
類Craigslist的網站國內還沒人做,不如回國搞一個。但見投資人的時候不小心把創業的想法被一個對手聽到,楊浩湧只得提前回國開始創業。2004年聖誕前夜,楊浩湧回到北京,下了飛機大雪紛飛,幾天後,趕集網註冊完成,第一名員工到任。中國互聯網的特點就是蜂擁而上。幾乎在楊浩湧創辦趕集網的同時,中國一下子湧現了2000多家分類信息網站,一場激烈的搏殺開始了。楊浩湧感嘆,如果晚了一個月開始創業,也許他就不敢踏進這個行業了。現如今剩下的分類信息網站只有趕集網、58同城和百姓網,為什麽那2000多家會死掉?楊浩湧的答案是,學Craigslist者生,像Craigslist者死。差不多每家網站都標榜自己是覆蓋全國100個城市的全國性分類信息網站,趕集網只關註在北京地區,並且將所有的精力專註在租房、二手貨和交友三方面。楊浩湧坦言,資金實力不如別人,經驗也不夠豐富,正如田忌賽馬,如果想贏的話一定要拿自己的優點去打別人的弱點,所以我們就縮小範圍,全力攻占一個‘山頭’。為了打開北京市場,趕集網想盡各種辦法,比如在高校派送印有趕集網介紹的課程表;和社區的物業商量,把“不能踐踏草坪”的牌子交給趕集網免費制作,為的就是能在上面印上趕集網的標誌……趕集網從創建時的每天只有幾個帖子發展到每日有幾百個帖子,到2005年7月時,趕集網在北京的所有信息量超過了新浪、eBay兩個門戶網站的分類信息版塊。不過一直折騰了四五年,趕集網也不過二三十人。趕集網真正獲得長足發展是在獲得投資之後。楊浩湧很看重4年磨煉。“那時候我們看不見錢,支撐我最大的是這個網站本身的一個價值。”最困難的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當時資金鏈快斷了,發不起工資,楊浩湧說,當時鼓勵大家,趕集一定能活下去,離錢越遠離成功越近,離錢遠的事情,別人不會幹,我們才有機會,才能體現價值。移動互聯在很多原生安卓ROM上,都集成了趕集網的APP,在HTC和諾基亞上,都內置了趕集網APP,楊浩湧說,簡單易用的趕集網應用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受到用戶的喜愛,趕集網APP的下載激活量已經4000萬。現在趕集網來自手機的訪問量已經是電腦的一半,楊浩湧說,未來低價安卓手機的普及必然會帶來趕集網的應用的爆發式增長。基於地圖應用的本地服務大大爆發,團購的火爆已經證明移動互聯網時代本地服務的價值,而智能手機的普及則讓更多人可以方便的享受互聯網服務。楊浩湧說,“比如我父母一輩人,不會敲打鍵盤,但是用觸摸式的智能手機,就很快的掌握了使用趕集網應用的技巧。”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中青報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