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打新潮來襲 這些日子你需要小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75
周五起有11只新股密集發行,預計將凍結1.61萬億資金,創下6月發行重啟以來的歷史峰值。根據國泰君安的計算,資金最為緊張的兩天分別是11月25日和26日,投資者要小心。
國泰君安在研報中提到,這11只新股預計IPO發行發行 6.04 億股,擬募集資金總規模 82.1 億元,考慮發行費用假設為 10%,則預計募集資金總額達 90 億元。假設按照 9 月份新股重啟以來平均網上、網下中簽率均值 0.65%和 0.25%測算,預計凍結資金規模共計 1.61 萬億,創歷史峰值。
根據網上/網下申購的時間安排,其預計11 月 21 日IPO凍結資金規模為 585 億;11 月 24 日預期凍結資金規模為6376 億,累計凍結資金規模 6962 億;11 月 25 日預期凍結資金規模為 6213 億,疊加前兩天資金未解凍影響,合計凍結資金規模為12175 億;11 月 26 日新凍結資金規模為 660 億,累計凍結資金量接近 1.4 萬億,是資金面最為緊張的一天,11 月 27 日盡管有 7 只股票 IPO 資金解凍,但仍有 4 只新股發行的凍結資金量維持在 1 萬億左右的高位。
具體如下圖:

而凍結資金要從11月27日起才會陸續解凍釋放,如下圖:


在資金凍結期間,交易所資金將會面臨較大壓力,國泰君安提到,根據 6 月以來的 5 輪新股發行歷史來看,交易所 GC007 在新股集中發行的 2 周內一般大幅上行近 200bp 至6%-6.5%的高位。不過打新沖擊對於銀行間資金面的波動遠小於交易所,一般銀行間利率上行 40bp 左右至 4%-4.4%。在 IPO 沖擊過後,資金利率短暫飆升後仍將回落,資金回流各個市場。
此外,其認為,IPO 發行可能對股市資金也造成一定分流,機構可能選擇賣掉流動性好的大盤股變現作為打新資金,盡管隨著市場在多次IPO 發行後預期更理性,整體沖擊減小,但本輪資金凍結量大幅高於以往,仍需關註尤其交易所資金的流動性風險和沖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霧霾經濟:前所未有的空氣汙染帶來創業機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6/160698.shtml
霧霾經濟:前所未有的空氣汙染帶來創業機會
本文由華興有個Alpha(微信ID:hxalpha)授權i黑馬發布。
2015 年,柴靜的《穹頂之下》讓社會對霧霾的討論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切入霧霾市場創業的人也越來越多。馬化騰也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引入移動互聯網治理霧霾的建議。
而今天,中國超過 6 億人被霧霾影響,刷屏的朋友圈、大排長龍的醫院呼吸科、新聞里反複播放的大氣圖都在告訴我們,人們對霧霾的危害性也越來越了解。
「灰色經濟」這塊蛋糕,已經有不少人先下手為強了。
暴利的空氣凈化器
霧霾直接導致了空氣凈化器銷量的暴漲。
與柴靜同樣關註霧霾的危害的還有三個爸爸的創始人戴賽鷹,他自己也是爸爸,找到另外兩個同樣關註霧霾的爸爸開始創業,做空氣凈化器。「三個爸爸智能空氣凈化器」於2014年9月開始在京東上進行眾籌,一個月後眾籌金額達到 1122 萬元,參與人數達到 3732 人,成為中國首個金額超千萬的眾籌產品。
在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戴賽鷹提到,「今年連續的霧霾預警後,我們的空氣凈化器賣斷貨了。其中最受歡迎的市場是北京。」
兩個星期之前,有網友跟羅永浩在微博互動,表示希望讓錘子科技做一款空氣凈化器。隨後,羅永浩轉發了該網友的微博,並表示「好,一言為定」。

說到空氣凈化器,最知名的互聯網品牌應該是小米。2014 年,小米推出了其第一代空氣凈化器,隨後它成了小米生態鏈中最不愁賣的產品,至今小米空氣凈化器至今已經推出三代機型,總銷售量達 200 多萬臺。
據上海一家小米空氣凈化器濾網供應商透露,空凈產品的利潤高的驚人,一臺賣到三四千元價位的產品,造價也就在一千元左右,有的甚至百元,原理無非就是風扇加濾網,質量的高低主要還是看過濾能力和凈化速度。
另外據媒體報道,一家汽車用品店店主介紹,「我們店賣的車載空氣凈化器,價格從 1000 多到 3000 多,一天能賣幾十臺,1000 多元的已經斷貨兩天了,貨源根本供應不上。」
同樣價格的一臺互聯網電視或者手機,廠商可能還要倒貼幾百元來搶奪用戶。
空氣凈化器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戴賽鷹表示在小米加入之後他們明顯變得更加艱難,小米具有品牌與流量的優勢,價格又壓得很低,他覺得後來的創業者應該都沒有什麽機會了。

全國只有 128 家批準生產口罩廠商,網絡在售卻超過 1000 種
除了空氣凈化器,另外一款霧霾必備產品無疑就是口罩。
最知名的毫無疑問是 3M 口罩,據淘寶給出的數據顯示:今年霧霾高發期 3M 單日銷量破15萬。3M 是一家神奇的公司(你應該知道的),在福布斯全球創新公司評比中,3M 公司位列第 3,排在蘋果和谷歌之後。
雖然霧霾讓 3M 口罩在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火爆起來,訂單量暴增,但是以工業生產為主的 3M 公司顯然跟不上這樣的產能,於是給了其他口罩品牌包括假 3M 巨大的市場空間。

學材料學出生的趙大樂就想占一塊口罩市場,他創業做了一款新風口罩。「常規口罩的體驗實在是太差了,我們不想成為第一批在霧霾里倒下的人。」他說道。
但是由於口罩市場門檻太低,以及大品牌的口碑壓力,讓趙大樂的創業困難重重。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統計,全國批準生產「一次性使用口罩」的生產廠家僅為 128 家,網絡上在售口罩品種不下 1000 種。因為缺少監管,市場上有的 PM2.5 防護口罩標註等級混亂,所標註的依據標準也是多種多樣。
中國新增肺癌病例占世界 36%
2016年9月,荷蘭設計師丹·羅森加德(Daan Roosegaarde)設計的除霧霾塔落地北京 798 藝術區,凈化塔使用少量的綠色能源和專利的無臭氧離子技術,捕捉並收集空氣中至少 75% 的 PM2.5 和 PM10 霧霾顆粒,每小時可以凈化 3 萬立方米的空氣。
這位荷蘭人用收集到的霧霾做成戒指,售價 40 塊錢,他希望通過售賣戒指來覆蓋造塔的成本,這一方式他已經在荷蘭當地嘗試過了,但是在北京,霧霾塔由於凈化效果並不是特別明顯,將這一「霧霾凈化塔」更名為「霧霾警示塔」。

花了近十年時間研究大氣問題的王蘊剛做了一款基於環境大數據,對大氣汙染進行實時監測預警的產品。「霾圖」用地圖的形式實時展現我國任一地區的大氣汙染數據,並預測未來五天的空氣質量。而並沒有什麽工作經驗,還沒畢業在門診實習的魏震發現了一個恐怖的數據——中國新增肺癌病例大幅度增加,占世界 36%。
2016 年中國首個評估 PM2.5 對人影響的研究報告出爐。報告指出,大氣 PM2.5 汙染導致全國 31 座省會城市或直轄市中 25.7 萬人超額死亡,超額死亡率平均接近 1‰。而在超額死亡的病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肺癌。
魏震也選擇創業,他與導師合作,用中藥的配方做了一款號稱可以「清肺排霾」的養生飲料,在進行了一系列的宣傳推廣之後,銷量一度大增。
但是讓他頭疼的是,宣傳沒過久,市場上突然湧進了一大批做防霾飲料的品牌,他只有再繼續找其他出路。
有人因為霧霾放棄創業,有人卻因為霧霾開始創業。霧霾讓生活變得艱難,創業也是如此。
[本文作者華興有個Alpha,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空氣凈化器
霧霾
贊(...)
分享到:
應對氣候變化,地方政府和企業要有前所未見的行動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5200

“2℃聯盟:清潔能源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蘋果全球供應鏈清潔能源項目負責人Katie Hill表示,“清潔能源”是影響蘋果制定當前供應鏈戰略的關鍵因素。“我們先看當地有沒有清潔能源,然後再選址做數據中心。”
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再次將氣候變化這一議題推上風口浪尖。在國家常是應對氣候變化主體的主流話語下,“2℃聯盟”提出了一個不同的思路——地方政府和企業同樣可以發揮強大的能動性。
2017年6月7日,第八屆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的官方邊會“2℃聯盟:清潔能源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政府、中國四川省政府和能源基金會共同舉辦,多國地方政府和企業代表出席。
2℃是地球平均溫度升高的一個極限控制目標,高於2℃的話,冰川會溶化、淡水會消失、糧食會減產,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會大幅度增加。2°C聯盟召集了170個政府(含國家、地區和地方政府),占全球經濟體量的三分之一,致力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2050 年前實現凈零排放目標。

2°C備忘錄締約、簽署方地圖。(主辦方供圖)
氣候組織首席執行官Helen Clarkson表示: “美國政府的決定並不意味著《巴黎協定》的終結。恰恰相反,美國各州、各城市和企業正在引領和推進氣候目標,積極的氣候行動已經開始限制全球升溫並產生經濟和民生效益。”
對於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協定的舉動,加利福尼亞州的州長Edmund G. Brown Jr.表示,“這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當前的道路該怎麽走。”加州在綠色能源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通過鼓勵清潔能源、電動汽車等降低碳排放,作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加州推動清潔能源會發揮巨大的效益。
但一個州的力量還很有限。“加州在全世界的碳排放占比1%,就算是我們能達到百分之百的去碳化,這個影響還是有限的。”Edmund說,“我們必須要用前所未見的行動力去讓地方政府、各位在座的代表去面對這些挑戰。”
另一個積極行動的地方政府例子是地處世界上最幹旱的地區之一的南澳大利亞州。在國家政府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的情況下,南澳財政部副部長Chris Pickton在會上介紹,南澳設定了自己的可再生能源的目標,提供了太陽能方面的激勵政策後,南澳平均每四個家庭都有一個家庭有太陽能屋頂,並帶動了許多商業投資。
不僅如此,南澳政府還和傳統行業的既得利益者辯論,提高他們的意識、介紹清潔能源的重要性,這樣思維的轉變提高了傳統行業的能源效率,一些落後產能電廠已經關閉。南澳政府堅持減少碳排放的目標,已做到50%能源生產來自可再生能源,這是目前為止全球最高的比例。Chris強調地方政府在推動清潔能源過程中的能動性,“我們要改變繁文縟節,讓企業規劃、批準非常快。這些行動我們做到了,我們聯邦政府都沒有做到。我們非常關註於單個州所做的工作。”
美國公司蘋果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的積極性也很高。蘋果公司在2017年4月20日發布聲明,承諾關註產品的環境影響問題,實現在供應鏈、產品生產等過程中100%利用可再生能源。
蘋果全球供應鏈清潔能源項目負責人Katie Hill在會上表示,“清潔能源”是影響蘋果制定當前供應鏈戰略的關鍵因素。“我們先看當地有沒有清潔能源,然後再選址做數據中心。”
美國捷普集團是蘋果剛剛簽署的新供應商,為蘋果生產用於iPhone手機的鋁外殼,以及塑料、矽膠和不銹鋼部件。7個生產基地都位於中國,該公司在四川、江蘇等省份獲得批準,直接從當地的風電電力公司購電。捷普供應商目前67%使用可再生能源,明年的目標要100%。
“沒有當地政府的支持和遠見,我們就無法實現這個目標。”Katie強調地方政府的支持對於企業推展清潔能源生產非常重要,蘋果公司已與四川省開展了多項太陽能、風能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合作。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的所長戴彥德認為,由於溫室氣體排放仍在上升、全球經濟不平衡、能源消費未到頂峰,“我們地方政府必須超越政府的努力,因為確實按照目前的這個承諾很難能夠實現2℃控制。按照目前各國承諾的指標去計算,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不但沒有下降,也還在上升,每年大概上升0.46℃。” 針對這樣不容樂觀的現狀,戴彥德認為,“提高能源效率是關鍵,沒有能源效率的提高,可再生能源難以覆蓋現在所有的化石能源。”
中國地方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上也非常積極。四川省是我國的清潔能源大省,大力發展低碳產業,成為了全國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和清潔能源技術先的美國加州簽署了合作。而地處長江和運河交匯之處的江蘇鎮江市推行了“金屋頂”計劃,在2016年鎮江市分布式光伏太陽能電站的裝機容量達到了220兆瓦,計劃在2018年達到500兆瓦的規模,預測約削減排放二氧化碳1200萬噸。
中國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首席專家Kaare Sandholt表示中國今年的轉變有“新常態”,不僅僅關於經濟、環境、技術,更需要更新思維方式。地方政府發揮能動性與國際社會合作,即是以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發展經濟。“要不同的地方政府和企業都關註到清潔能源和氣候變化。最重要的問題還是沒意識到汙染的代價和成本。”
IDG資本閆怡勝 :消費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摧枯拉朽的變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29/163859.shtml
IDG資本閆怡勝 :消費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摧枯拉朽的變革
線上線下融合、從購買產品到購買服務、需求小眾化個性化、IP成為核心資源等將是下一階段消費升級最明顯的特質。
昨天,IDG資本主辦的“新消費時代峰會”在北京舉行,峰會聚焦“新零售、新品牌、新服務、新媒體”四大主題,邀請到27位行業重磅嘉賓,共同探討消費行業最新發展趨勢。
對於消費行業近幾年線上線下巨大的變革,和大家對於消費升級真偽命題的討論,IDG資本合夥人閆怡勝認為,從對政治、經濟、人群結構和技術這四方面的細致分析來看,在這個時間節點發生的“消費升級”並不是偽命題。
同時,在閆怡勝看來,隨著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的擴大與人口結構的變遷,這場中國消費市場的變革將是前所未有、摧枯拉朽的,線上線下融合、從購買產品到購買服務、需求小眾化個性化、IP成為核心資源等將是下一階段消費升級最明顯的特質。
演講 | 閆怡勝
整理 | 張曉軍
經過過去十年的積累,IDG資本對投資消費積累了自己的投資邏輯和方法論,也投資了一批很優秀的企業,我們想以開放的心態跟所有人分享一下我們的心得和體會。
消費升級到底是不是個偽命題?
大家從去年就開始講消費升級,各個基金都在搞消費基金論壇,以前很多原來看互聯網TMT的同行,現在都跑來看消費,到底這是真的存在,還是因為移動紅利沒了大家找不到新的盈利點,所以跑來看消費?首先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偽命題,我現在想跟大家分四個層面來講這個話題。
第一是政治驅動。十二五期間國家把擴大內需當做了一個重要的戰略,到去年為止,消費占到了中國經濟增長的64.6%,它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力量。
第二是經濟驅動力。分兩個方面講,第一點中國的城鎮化在逐年提升,到去年為止中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7.4%,第二點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逐年快速上升,而且是在高於GDP增長的速度上升。
第三是人口結構變化。人口結構變化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中高收入人群已經成為消費的主流,在未來會占消費更大的比例。二是80、90、00後新生代已經成為消費主力。三是三四線城市消費正在崛起。

那麽我們怎麽定義中高收入人群呢?上層的中產家庭月收入一萬兩千五到兩萬四之間,可以定義為上層中產。月家庭收入在兩萬四以上這部分人群,根據行業研究機構的預測,未來五年它的增長速度將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所以它在消費領域的占比也會逐漸增加。
在人口結構上,我們也看到,新生代的消費增長速度也遠遠高於中國平均消費增長速度,他們占到經濟總量的比例也會逐年增加。未來五年人口組成的變化,上層中產加富裕階層在2015年人數是2000萬,到2020年會增加到一億。中產階級和新型中產給消費增長所帶來的貢獻到2020年將占到整個消費的55%,他們在未來五年將成為主要的消費人群。
中國的年輕人群有一些什麽消費特征?可以比較確定的是,他們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來越高,品牌意識會更強,他們的認知力是上一代人的三倍,他們更是品牌的擁護者,更有國際性的視野。
我們也在看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因為一二線城市的生活成本逐漸升高,很多來自三四線城市的大學生回流,很多生產制造企業也往三四線城市走,這部分人的回流就拉動了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從海外購物的數據也可以看出,基本上前20名沒有一個一線城市,全部是三四線城市,所以未來三四線城市消費的崛起也是經濟的一個很大的拉動力。
第四是科技驅動。科技指的是移動端的普及,導致流量碎片化,然後需求趨於小眾化和個性化,渠道變得去中心化,這就對整個的產品需求邏輯發生了變化,對消費企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發生在這個節點是有它歷史原因的。
前所未有、摧枯拉朽的變革
對於消費產業的未來,我想要說的是,這一場消費變革是前所未有的,摧枯拉朽的。其中,主要會出現幾點趨勢變化。
第一,線上線下將全面融合。從去年馬雲開始講新零售後,行業都在討論,但很多人並沒有搞清楚到底什麽是新零售?未來往什麽方向發展?
具體來說,移動互聯的紅利去年開始逐漸消失,電商的增速開始放緩,實體經濟在過去幾年的飄搖,到去年全面複蘇。我們認為,未來往前看一定是線上線下的全面融合。
我們看線上有什麽?線上有的是數字化,然後時對客戶的精準數據分析和瀏覽路徑的跟蹤,然後形成一個精準的消費者畫像,但它沒有的是線下服務、體驗和售後社交場景。
如果能夠把線下線上打通,幫助線下提高消費者體驗,提高商戶效率,那就能更好的滿足消費者需求,這是我們對新零售的理解。而且我認為下一波新零售將由巨頭驅動,比如阿里入股聯華,去年推出盒馬鮮生,包括京東對便利店的一系列布局。

第二點是中國會出現國際化、市值過百億美元的大型品牌公司。價格驅動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未來大家會越來越看重品牌和品質,越來越願意接受新品牌,尤其是非常願意接受本土品牌,這些都是有數據支撐的。
但是現在市場上已有的品牌,並不能很好地滿足新生代的需求,這就提出一個新的需求,我們新生代的創業者會在未來十到二十年創造一批全新的品牌,這批品牌會把原來的品牌替換掉,而且很快在未來十年替換掉,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會出現一批真正國際化,過百億美金市值的品牌。
第三點是服務超過產品,成為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如果品牌要升級替換,滿足這些服務需求更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我投資了健身、醫療,美容連鎖等等。
這類需求在五年前是沒有或很少的,大多是在過去幾年迅速上漲的需求產生的,服務已經成為拉動中國消費增長主要動力,去年占到整個消費增長比例的51%,消費者越來越從購買產品到享受服務。所以,我們判斷中國未來會出現一批過百億美金市值的消費驅動服務公司。

第四點是移動普及導致流量的碎片化。因為消費者需求的小眾化,個性化,對消費公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們要重構原來的邏輯系統,重構原來的產品設計流程、供應鏈流程、營銷方式、銷售渠道,包括CIR全部要重構,因為整個消費者的消費邏輯決策變了。
第五點是新媒體將成為營銷推廣的主要渠道。現在我們迎來了自媒體的紅利,新媒體將成為未來主要的營銷推廣渠道,未來也會迎來泛娛樂時代。新生代已經成為主力的創業人群,這群人更理解他們目標用戶人群對品質和精神的雙重訴求,他們也會成為前所未有的消費變革的決定性推動力量,打造處一批優秀的新零售、新品牌、新服務和新媒體的偉大公司。
過去我們在消費領域投了過百家企業,有十幾家已經上市,零售和電商的企業和新媒體,時尚集團的蘇芒是我們這一塊優秀的代表。
投資人要像創業者一樣熱愛行業
我下面要講的是,既然我們認為下一波是非常偉大、前所未有的機會,那IDG資本跟別的資本有什麽優勢呢?錢都是一樣的,為什麽要選IDG資本呢?主要來說有三點原因。
第一點是國內與國外的結合。我們從2008年系統覆蓋消費領域時,就提出了要向全世界最先進最一流的公司和人去學習,所以IDG從2009年開始就系統地對歐洲、美國進行了覆蓋。
通過覆蓋,有兩方面的收獲,一方面是我們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水平提高了,我們對很多的事物有更長期的認識觀察,更能夠理解很多商業模式演變的進程,對未來有更清楚的認知。
另一方面,我們在幫助國外企業進入中國,像Farfetch剛剛引入京東作為戰略投資人,也是我們幫忙介紹和促成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幫國內企業走出去,包括介紹很多品牌、產品銷往世界各地,並相信中國未來的品牌公司一定是世界性的品牌公司。

第二點是線上線下結合。我們看消費最開始是看傳統線下的,中間經歷了幾個階段。第一我們經歷了線下消費的高歌猛進的階段,也經歷了移動互聯的飛速增長,當下我們又回到了現在移動紅利逐漸消失,線下零售開始全面複蘇的階段。
所以我們能夠以更冷靜的心態,更客觀的看待商業的本質。舉個例子,因為我們經歷過淘寶、移動流量紅利,看到過淘品牌的系統性崛起,所以當我們去年再來看電商時,我們就很容易理解它的本質其實就是流量紅利驅動的,這對我們做判斷非常有幫助,對未來會往哪里走也會有非常清楚的認識,最終還是要回到品牌這個根本。
第三點是早期和中期結合。我們投資的階段現在覆蓋早期和後期,不光有VC還有成長期投資,並購投資、產業基金。我們可以在企業發展的任何階段都給創業者提供資源和資金的支持。很多人說IDG資本消費投得不錯,我想說其實我們作為投資人,應該跟創業者一樣,要熱愛自己的行業,努力成為產品經理,那怎麽做到呢?
我們到全世界任何一個城市,不管出差旅遊,一定會去觀察研究當地最新的零售業態,去會看原有的品牌現在發展怎麽樣?先通過觀察來做自己的判斷,然後再找當地的專家去探討、複盤,看我們的判斷對不對。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學習、複盤、積累,我們才能夠對每家公司的未來往哪個方向發展有更清楚的認識,才能夠在財務數據顯現之前,比別人早一步看到行業和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最後,我們會一如既往的支持優秀的創業者實現他們遠大的夢想,推動中國這一波消費市場的升級變革!
* 本文系野草新消費整理,演講閆怡勝,編輯張曉軍。如需轉載,請加野草君微信(crui12580)。

[本文作者野草新消費,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消費
變革
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