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華社:力度前所未有!中國釋放金融業對外開放強信號

在10日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提出,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確保落地,同時要加大開放力度,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

11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等金融部門迅速行動,開放的具體舉措密集宣布。中國金融業由此開啟對外開放的新篇章。

新動作連連: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履從未停頓

11日上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宣布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10余條舉措之後,中國證監會隨即宣布滬港通、深港通每日交易額度擴大4倍。

“5月1日起將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520億元,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420億元。”

業界認為,證券領域開放措施如此迅速落地,折射的是中國金融業開放的決心,彰顯出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自信和底氣。

隨著中國金融業開放路線圖的明確,證券業開放正在進入深水區。一系列新動作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落實: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年後不再設限;不再要求合資證券公司境內股東至少有一家是證券公司;今年年底前,不再對合資證券公司業務範圍單獨設限。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11日表示,證監會在積極推進“滬倫通”準備工作,將與英方共同努力,爭取2018年內開通。

國家外匯管理局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推進QDII改革,根據國際收支狀況、行業發展動態以及對外投資情況,進一步完善QDII宏觀審慎管理。

中國資本市場近年來對外開放步伐從未停頓。滬港通、深港通順利開通,境內交易所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易所積極開展務實合作,A股成功納入MSCI指數,我國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原油期貨正式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交易……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為,證券業的進一步開放是中國金融壯大的路徑,也是實體經濟發展的抓手。擴大開放能夠讓內資證券機構逐步增強國際競爭力,也有助於引導更多的智慧資本服務中國實體經濟發展。

開放範圍廣:銀行業金融機構幾乎全覆蓋

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鼓勵在信托、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紀、消費金融等銀行業金融領域引入外資,對商業銀行新發起設立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和理財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不設上限……

“中國銀行業的對外開放由銀行擴大到幾乎所有的持牌銀行業金融機構,既包括新設立的比如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也涵蓋即將設立的比如理財公司,體現了由點到面、由淺到深的全方位開放。”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

除了放寬市場準入,中國還將大幅度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範圍。專家認為,外資銀行的分行和子行的業務範圍不同,這對不同類型的機構來說有不同內涵,從大範圍上來講,之前外資銀行介入比較少的一些業務,比如債券承銷等有望放開。

曾剛表示,從放寬市場準入到逐步放開業務準入,機構範圍從銀行擴展到更多類型,這表明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的速度、幅度和深度在不斷提升。

“但這並不意味著對外資的進入放任不管,開放政策旨在實行內外一致的監管規則,而不是對外資有特殊傾斜。外資進入中國金融市場,依然要滿足金融監管部門的投資準入條件,遵守業務經營的規則。”曾剛說。

準入政策再優化:保險業開放邁上新臺階

保險業也迎來一大波實打實的開放政策: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年後不再設限。今年年底以前全面取消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前需開設2年代表處要求。

“保險業的放開,促進保險市場的進一步完善,有利於提高我國保險市場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從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邁進。”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說,保險市場的完善有助於保險發揮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增長“助推器”的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龍認為,保險代理、公估、經紀業務等本地特點比較強,內資公司具有天然的競爭優勢,而且這些年內資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開放政策對行業的影響不會很大。

近些年,我國保險業對外開放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分步驟取消外資在財險企業中的持股比例限制,逐步取消地域限制,健全法律法規體系等,吸引了一批外資險企進入中國市場。目前有16個國家和地區的保險機構,在我國設立了57家保險機構。隨著我國保險行業快速發展,更大程度的開放已經成為現實需求。

記者從監管部門獲悉,下一步,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優化準入政策,引入更多優秀的境外保險機構;進一步優化監管政策,鼓勵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保險公司,進入健康、養老、巨災保險等業務領域,參與保險經營新模式的探索,參與保險行業的各項改革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128

周顯﹕樓價無風起浪急跌 前所未見 周顯

1 : GS(14)@2015-12-26 11:03:4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細價樓的大跌雖然已經是一個逐漸實現的事實,但看報道,依然是令人怵目驚心,單單是沙田,單日三宗劈價百萬,金獅花園僅售273萬,加息後首個周六日,全港共錄得最少10宗成功鋤價入市個案,其中沙田區單日3宗「大劈百萬」成交,全部狂劈兩成以上。

如果細看內文,將會發現,所謂的「劈價百萬」,只是因為當初業主心雄,開了一個天價,被人落地還錢,如此而已。當然了,如果論成交價,真實樓價還是跌了不少,不過被報道誇大了,也是事實。

我之所以留意樓價的下跌速度,皆因翻查過往樓價急速大跌的記錄,1982年是因為中英談判,信心危機,1997年是因為亞洲金融風暴,2003年是因為SARS,2009年是因為金融海嘯,但今日的政經局勢,雖然有着不少小型的壞消息,但卻並沒有像以上羅列般的震撼性的大事件,樓市居然崩潰得這麼快,這是從來沒有見過的事。

傳媒製造下跌預期

所以,我唯有把一部分的原因歸咎於傳媒的不斷報道,快速造成了樓價下跌的市場預期。不消說,在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資訊轟炸之下,也令到資訊的流通以倍數增速,這令到市場的氣氛一旦轉壞,便可以乘數的速度,傳播了市場崩潰的信息,因而造成了人踩人的骨牌效應。

不過,照暫時所見,真正的樓價重災區,還只是局限於細價樓的局部板塊,這是因為:一,先前兩年細價樓炒得太熱,的確是超買了。二,發展商大量推出細單位,因供應大量增加,推冧了市場。三,根據傳統智慧,當牛市到了尾聲,才會輪到細價樓的炒賣,因此,當細價樓當炒時,必然也是樓市的尾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0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