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前後失守冇運行
|
|
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近日認真運滯,剛與女友梁洛施分手,旗下now TV申請免費電視牌照又傳吃白果,連原本氣勢如虹的互動遊戲節目《撳錢》,上月底開始收費後,參加人數亦由六萬人跌至萬多人。據悉,李澤楷正部署將now分拆上市,不惜晚晚豪派十萬大元谷客上台,公司表面風光,但員工連續三年無人工加,內部怨氣爆煲,員工鳥獸散。「小飛俠」離巢
員 工雞飛狗走,其中一個重災區是新聞部,連台柱兼首席主播林燕玲亦即將離巢,轉戰金融界。提起加人工,不少員工都大吐苦水:「舊年金融海嘯後,其他台及傳媒 機構都加人工,惟獨我哋冇!《AM730》都有幾個月花紅啦,大家老闆都有地產背景啫!」一名新聞部員工愈講愈火滾道:「老闆係李澤楷喎,聽落好勁,但原 來唔係,有錢攞嚟派,有乜理由幾個百分點都唔加俾員工?要玩財技就係咁?」
now無人工加,連去年轉職《信報》的前新聞及財經資訊首席副總裁羅燦,亦看不過眼。「我○五年入now,加過一次人工,到舊年走都未再加過。之前我理解係公司要耗巨資爭取英超轉播權,但舊年開始冇咗英超,聽講慳近五億,公司有 錢賺仲唔肯加薪,通脹下等同年年減薪,實在說不過去。」近半年新聞部部分員工離職,now亦無重新聘請,變相縮減人手。單是監製、技術等後勤部門已有約三 分一員工離巢。敢怒不敢言,上月新聞部員工自組十六人「屈機團隊」,參與《撳錢》遊戲,誓言「要喺度攞番自己嗰份!」成功「撳」得三千多元,並拍照放上社 交網站facebook,惹來高層張志剛不悅,發出內部指示禁止在facebook放新聞部照片,或討論對工作的不滿,否則會被上司「接見」。
資料顯示,現客戶人數約一百萬的now,去年中期業績轉虧為盈,除稅及特殊項目(EBITDA)賺四千三百萬元。首嘗甜頭的李澤楷心急執靚盤數谷上市,怎知弄至怨氣沖天,隨時得不償失。
|
追尾前後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85594&time=2011-07-30&cl=115&page=all
匪夷所思的相撞,難以理解的救援
財新《新世紀》 記者 周凱莉 於達維 王曉慶
撞車
被撞的D3115次車13至16號車廂脫軌,其中16號車廂後半截受到嚴重擠壓;D301的1至3號車廂墜落到15米高的鐵路橋之下, 4號車廂斜掛在了鐵路橋與橋下的泥塘之間
 |
2011年7月24日,浙江蒼南縣壹加壹應急救援中心空中搜救隊隊長陳斌從空中拍攝溫州動車脫軌事故的救援工作。陳斌/CFP
|
D3115列車,16號車廂,27、28座——這兩張火車票,是山東人王海茹和她的丈夫曹衛東劫後餘生的「紀念」。(財新《新世紀》封面報導:大崩潰)
7月23日19時50分左右,由杭州開往福州南的D3115,到達溫州南站的前一站永嘉站。第一次乘坐動車的王海茹,特意看了看手錶。按照正常的時刻表,D3115到達永嘉站的時間應為19時47分。永嘉站與溫州南站相距18公里,這趟車尚需運行9分鐘左右。
D3115列車長蔣曉梅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趟車晚點大概5分鐘。她回憶,列車從溫嶺站開出後遭遇雷陣雨天氣,不得不減速行駛。到達永嘉站後,又臨時停車20多分鐘。她聽到司機在對講機中告訴隨車機械師,由於天氣原因前面沒有信號,沒有辦法通行。
7號車廂一位乘客告訴記者,這趟列車在永嘉站停留幾分鐘後,又有一趟列車駛過。她無意中看了看車號:D301。
永嘉是一個小站,D301原本不應在這裡停靠,按計劃,它應在19時14分從溫嶺站出發,以平均時速200公里以上直接開往溫州南站,19時42分到站。列車已經晚點,現在因為信號故障,不得不陷入新的等待。
D301列車4號車廂最後一個包間裡,坐著王薇和她的媽媽、兒子,以及兩個同事。車廂由軟臥改造而成,每個包廂裡有6個座位。他們兩點多在南京上的車,當時列車已經晚了近半個小時。
20時15分左右,D3115從永嘉站駛出。很多乘客意識到,列車行駛速度「似乎不正常」。16號車廂21座的乘客呂德民和10號車廂的乘客鮑永遠均表示,列車提速兩三分鐘後,漸漸減速。
列車長蔣曉梅說,20時22分左右,D3115在路上慢慢停了下來,「大概停了五六分鐘後重新啟動滑行」。重新啟動後,這趟車的時速僅20公里。
沒有人意識到災難臨近。16號車廂裡,王海茹嘲笑丈夫曹衛東「頭髮太亂」;呂德民和身邊一位名叫陳道弟的老人閒聊。老人帶著妻子溫愛萍、大女兒陳熙、三週歲的外孫周辰特,以及七個月身孕的小女兒陳碧從紹興站上車,前往溫州。
王海茹清楚地記得,那個三歲的小男孩穿著一雙黑色的沙灘涼鞋,淘氣地在後座跑來跑去。16號車廂的乘客不算太多, 1至16號座位在車尾。在王海茹拍攝的一個視頻裡,可以清晰地聽到一個小女孩在喊:「我要爸爸,我要爸爸。」後來,她才知道這個小女孩就是事故20小時後 獲救的「奇蹟」——項煒伊。小瑋伊隨父親項余岸、母親施李虹從杭州遊玩回家,坐在車尾靠近包廂門的座位。
另一輛列車D301,也在20時24分從永嘉站開出,最高時速可能接近200公里。3號車廂的付小姐回憶,「當時的速度很正常」。
D301如果以200公里的速度開行,只須幾分鐘就能抵達溫州南站。就這樣,20︰15分開出的D3115走走停停,20︰24分開出的D301高速行進,現在都已接近終點。
很快,兩輛列車的乘務員相繼廣播,提醒旅客「溫州南站就要到了」。D301車2號車廂的陳愛聽起身從行李架上取下行李,走到2號、3號車的連接處。「車開起來只有3到5分鐘,就撞車了。」他回憶說。
災難幾乎是在一瞬間發生的。由於雷擊,溫州雙嶼鎮雙岙村從19時多開始停電,全村一片漆黑。20時27分左右,在自家二樓大窗戶前乘涼的村民謝 麗看到一列火車出現在鐵軌上,「幾乎沒怎麼動」。她覺得很奇怪,大概過了三四分鐘,她看到這列火車的背後,車燈照射過來,「又有一列火車開過來了」。
「咣啷啷」,一聲巨響後,D301以約每小時100公里的速度,在下岙路段的鐵路橋撞上了緩緩而行的D3115。
D301列車長沈冰倩接受央視採訪時說,大概在20時31分,D301採取緊急制動剎車,列車強烈震動,車內停電,用電台無法再聯繫上司機潘一恆。
謝麗這樣描述當時的場景:「後面那列火車的前幾節車廂撞到前面那列,掀到半空裡,再重重地落下來。」那一瞬間,很多村民都看到了金黃色的火花,還有濃重的黑煙。
王海茹聽到撞擊的巨大響聲,車廂劇烈震動,車廂斷電,漆黑一片,只聽到行李架和行李「咣咣」墜落。她的身體從座位上止不住地下滑,乘客慘叫聲響成一片。曹衛東一隻手死死抓住前方的椅背,一隻手拉住王海茹,將妻子的頭緊緊護在胸前。
D301列車3號車廂的付小姐回憶,當時聽到列車緊急制動的聲音,整個身體都往前傾,車廂裡「全都黑了」。她拚命抓住小桌板,「怎麼抓都抓不 住」,車廂一直在翻滾,她在包廂裡從這頭甩到那頭,一邊尖叫一邊隨著車廂往下掉。一聲重重的墜地聲後,3號車廂出軌,摔落到高架橋上。
事後看到,被撞的D3115次車13至16號車廂脫軌,其中,16號車廂就像一個被揉爛的鐵皮盒子,車廂後半截受到嚴重擠壓;D301的1至3號車廂墜落到15米高的鐵路橋下,4號車廂斜掛在了鐵路橋與橋下的泥塘之間。
救援
「為什麼不救了!裡面還有人!」楊峰大吼。一位武警回答,「用過生命探測儀了,裡面沒有生命跡象,都是屍體」
 |
2011年7月24日,工作人員和搜救者看著挖掘機翻動高鐵車廂。Aly Song/REUTERS
|
鐵路橋上,王海茹和丈夫曹衛東用墜落的行李架拚命砸16號車廂的窗玻璃,但「死也砸不開」。所幸的是,曹衛東看到右側的窗戶玻璃碎了一大半,他拉著王海茹,從窗戶裡爬了出去。
21座的呂德民使盡力氣,拆掉座位,從車廂底部一個半徑不足30釐米的黑洞,跳到鐵軌上。之後,他又伸手,將旁座的陳道弟老人從黑洞裡拽了出來。
窗外正在下雨,曹衛東和王海茹夫妻倆哭喊著往前跑,大概跑了10節車廂的樣子,到達一個修路工的小木屋。曹衛東讓修路工撥通110,他渾身顫抖,甚至說不完一句完整的話,一直哭喊:「出事了,撞火車了」。
王海茹回憶,當時16號車廂跑出來五個人,曹衛東和呂德民一直在試圖救人。一位中年婦女聲嘶力竭地哭喊:「我的女兒還在裡面!主啊,救救我的女兒吧!」
10號車廂的鮑永遠跑了出來。然後,這位溫州瑞安市文聯的工作人員帶著幾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救人。他往後跑時,曾在12號車廂附近遇到一個穿制 服、個子不高,30多歲的中年人,他就是D3115的司機。司機拿著電話,一直在喊:「出事了,怎麼辦!怎麼辦!」鮑永遠和他一起跑到車後,看到15、 16號車廂之間已經斷開,中間有一具鮮血淋漓的屍體。鮑永遠點燃一支「中華」,塞在已癱坐在地上的司機嘴裡,發現司機渾身都在顫抖,嘴唇抽搐。
王海茹也見到了這位D3115司機。根據她的回憶,司機癱坐在鐵軌上,一邊痛哭,一邊沖電話吼:「當時我說能過去的,他(音)非讓我停!」
在D301車上,4號車廂的王薇死死抓住能扶住的東西。車廂在旋轉,她的兩名同事壓在她的媽媽和兒子身上。等他們清醒過來,發現車廂側翻,大家 都擠貼在火車玻璃上,玻璃特別厚,根本砸不開。車廂門變形,也無法打開。車裡面很悶,他們感覺呼吸困難。過了十分鐘左右,下岱村的村民砸開了過道一側的窗 戶,打開包廂門,王薇一行獲救了。2號和3號車廂連接處等待下車的陳愛聽,也被村民拉出來送到醫院。
而D301司機潘一恆的遺體,也很快被發現。他渾身鮮血,閘板穿透了前胸。
百米外的雙岙村主要經營鞋類加工,村民和外來打工者加起來有幾千人,其中有幾百人參加了救援,「來晚了都擠不進去」。鼎力峰鞋材廠的阮長宵趕到現場時,發現「有一節車頭插在地裡,車頭整體已經歪曲,另一側則接著地面」。他和村民開始幫著乘客從車身中間的縫裡爬出來。
有人在泥塘裡發現一名乘客,渾身都是泥漿,撞車時從斷裂的兩節車廂裡直接「飛」入泥塘,但傷勢不是很嚴重。4號車廂很多未受傷的乘客則在村民幫助下,沿著鐵欄杆爬了下來。
警察和消防人員接警後幾分鐘就到場的官方說法,受到村民們的質疑。一位村民表示,大概20時50多分鐘,消防車到了。沒過多久,警車也到了。第 一批參加救援的一位警員說,他們到達的時間是21時8分左右。救援起初在橋下展開,D3115的一些乘客反映說,救援人員在兩個多小時後才發現橋上也需要 救援。
儘管當時這裡的村民幾乎全部動員,「來晚的幾乎擠不進去」,但是在官方的宣傳材料中,卻只是提到村民組成了幾十人的民間救援隊。
一位姓蔣的村民說,救援隊到了之後,「百姓們就不能參加救援了」。另外,救護車快半個小時才到達現場。有一個女人的脊椎撞傷,渾身是血,好不容易搬到救護車上,「卻沒有座位了」。村民找了一輛四輪車,兩個人托著她的頭,一路送到醫院。
32歲的楊峰在24日凌晨1點多趕到現場。他是D3115次16號車廂乘客陳碧的丈夫。23日21時多獲知消息後,穿著睡衣的他和堂弟一起開車 從紹興趕來。下車後,他們穿過一片草坡,趟過一條河,再橫穿一塊麥田,渾身泥濘地進入現場。剛開始,他們在鐵路橋下的四節車廂內辨認,後來,兩人爬到鐵路 橋上的鐵軌,找到第16號車廂。
楊峰迴憶,他爬進16號車廂裡,看到斷手、斷腳,被壓著的屍體,以及遍地血跡。凌晨3點多,救援人員對這節車廂進行切割,「但沒切開,就停止施救了」。
「為什麼不救了!裡面還有人!」楊峰大吼。一位武警官兵回答,「用過生命探測儀了,裡面沒有生命跡象,都是屍體」。
24日凌晨5時左右,財新《新世紀》記者通過一片泥濘的垃圾場,靠近事故現場。看到兩位女士正在懇請救援人員,而一個爬出來的男人說:「有一塊鐵板壓在我弟弟身上,叫了兩三個小時都沒有人救。」
獲救的乘客迅速送往附近的醫院。1000多名未受傷的乘客則被暫時安置在溫州市第23中學和雙嶼客運中心。
5時30分左右,天開始亮了。頭戴中鐵22局安全帽的一批隊員到達現場。領隊的商姓隊長說,他們帶來了挖掘機、裝載機和吊機,任務主要是處理現場。
掩埋
D301的車頭被挖掘機翻倒,推進一旁的大坑,至少車體的一些碎片已經被掩埋
兩歲零八個月的項煒伊,是動車追尾事故的最後一名倖存者。
這個童花頭、單眼皮、被稱為伊伊的小女孩,在事故發生20個小時後,終於被救援隊員從16號車廂車門的空隙裡救出。
鹿城消防大隊勤奮路中隊指導員姜建序說:「找到伊伊之前,在16號車廂,我們找到了12個人,都沒有呼吸。」
24日17時多,壓在車廂門口的項煒伊被發現「手指仍在動」,還有生命體徵。那一天,溫州特警支隊支隊長邵曳戎原本接到指令,要將16號車廂從橋上吊下來。但他說,他堅持先在橋上搜救,從而保住項煒伊的生命。這個故事後來被廣為傳頌。
小瑋伊之後,再沒有倖存者。24日17時至18時15分,短短一個多小時,救援人員又在16號車廂找到八名遇難者的屍體。其中,有小瑋伊的父母,還有楊峰的親人。
在項煒伊獲救之前,救援工作一度陷入停滯。儘早恢復通車,已成為現場指揮者的優先選項。
24日這一天,很多現場目擊者發現,挖掘機作業,挖出一個大坑,D301的車頭被翻倒,推進坑中。一些車體碎片被掩埋。有現場目擊者用視頻和照片記錄下了這些情景。
7月24日中午,財新《新世紀》記者在事故處理現場看到, D301的車頭被挖掘機翻到在旁邊挖出的一個大坑中,隨後陸續運來十幾輛卡車的砂石,在事故現場鋪出道路。14時過後,兩輛大吊車進場,在砂石鋪出的路面 上放置腳墊以防下陷。16時,準備就緒的兩輛大吊車首先將損毀嚴重的D3115列車15節車廂吊下。
7月24日當晚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問車體為何被掩埋,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稱,「他們把車頭埋在下面,蓋上土,主要是便於搶險。」上海鐵 路局一位路段技術負責人稱,「車廂對事故調查沒有幫助,現在是廢鐵一堆,清理掉它,是我們正常的工作流程。」中鐵三局一位人士則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因為300噸吊車要進場,將橋上拉不走的車廂吊下來,得騰出場地。
這些動作幾乎全程被媒體和公眾微博直播,輿論質疑「掩埋車頭、銷毀證據」 。
其後,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研究決定,將遺留在現場的事故車輛移送至溫州西站,作進一步調查處理。
新華社記者7月27日發表署名報導稱,至26日深夜,事故現場清理完畢,「之前埋下的D301次動車車頭也被挖出運走」;該記者看到,「這些殘骸裹滿泥土,許多已成碎片,現場施工人員用挖掘機將它們掘起,再裝入十多輛翻斗車運走」。
現場解除封鎖後,一些附近村民聽聞車廂碎片可以賣錢,紛紛回到事故現場「挖寶」。
7月28日,鐵道部再度回應,稱掩埋車頭銷毀證據一說不屬實。
但新華社等媒體批露,鐵道部此前在處理列車脫軌事故時確有掩埋車體的前科。
在事故發生的橋下,大坑猶在,已變成一個水坑,工作人員在水塘邊修起圍欄,隔日又拆掉。
「奇蹟」
在殯儀館,每位事故遇難者都被編號。在這裡,冷冰冰的編號意味著與親人永別
一些遇難者家屬質疑,如果救援工作未中斷,或許可以多救出幾位乘客。「我丈母娘肢體就是完好的,如果凌晨的時候堅持救,說不定還有希望。」楊峰說。
陳碧的遺體在殯儀館被發現,已經面目全非。「憑著對她的感覺,就是一隻手,哪怕她是一段焦木,我也能感受到她的氣息,我也能認出來」,楊峰說,何況妻子手上還有一枚卡地亞的訂婚戒指。
在殯儀館,事故遇難者都被編號。陳碧的姐姐陳熙,她們的母親溫愛萍,以及陳熙的兒子周辰特也不例外。在這裡,冷冰冰的編號意味著與親人永別。
截至發稿,官方稱此次事故共造成40人死亡。楊峰則堅稱還要加上一個生命,因為死去的妻子腹中還有一個七個月的孩子。
25日晚,自發的悼念活動在溫州市世紀廣場進行,人們點燃蠟燭,放飛祈福燈。
項煒伊父親項余岸的學生自發唱起歌曲,紀念遇難的老師。
28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看望了項煒伊。此前,該院副院長唐疾飛曾經表示,小瑋伊是擠壓綜合症引起的肌肉壞死,左小腿功能今後可能受到影響。
事故次日晚上,舉行的那場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曾追問「為什麼在你們救援結束後,在拆解車體的時候,還能發現一個活著的小孩子」。王勇平稱:「這是生命的奇蹟。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了。」
 |
2011年7月25日晚,溫州市世紀廣場舉行群眾悼念「7·23」動車追尾事故遇難者活動,群眾自發聚集在一起,點燃蠟燭和放飛孔明燈,向遇難者祈禱。市民們帶來白色的鮮花悼念已故的親人。 白小白/CFP
|
「7·23」動車追尾事故遇難者
陳偉 男 42歲 福建籍
黃雨淳 女 11歲 福建福州人
陸海天 男 20歲 安徽無為人 中國傳媒大學信息工程學院09級
朱平 女 20歲 浙江鹿城人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二班
金顯眼 男 34歲 浙江平陽人
曹爾新 男 籍貫福建 美籍華人
卓煌 男 38歲 福州人
金揚鐘 男 8歲 平陽人
毛菲菲 女 25歲 浙江平陽人 與丈夫蘇孝圖一起遇難,遇難前懷有身孕
蘇孝圖 男 28歲 浙江平陽人 與妻子毛菲菲一起遇難
溫愛萍 女 51歲 浙江平陽人
陳碧 女 28歲 浙江平陽人 懷有身孕,溫愛萍的女兒
陳熙 女 29歲 浙江平陽人 溫愛萍的女兒,陳碧的姐姐
周辰特 男 陳熙的兒子
張秀燕 女 32歲 福建連江人
陳躍 女 31歲 金建飛的妻子
金建飛 男 32歲 浙江瑞安人 與妻子陳躍一起遇難
金文博 男 4歲 金建飛和陳躍的孩子
徐配配 女 23歲 河南上蔡人
郝乃剛 男 58歲 天津北辰人
陳云英 男 46歲 福建晉安人
李建忠 男 42歲 浙江鹿城人
LIGUORI ASSUNTA,女,意大利人;
胡維鵬 男 33歲 福建福州人
項余岸 男 30歲 浙江鹿城人 溫州任岩松中學語文老師,最後獲救小女孩項煒伊的父親
施李虹 女 29歲 浙江甌海人 項余岸的妻子,最後獲救小女孩項煒伊的母親
江正通 男 42歲 浙江溫嶺人
林驍 男 40歲 福建福州人
陳怡潔 女 10歲 杭州下城人
林焱 男 27歲 福建福州
穆立楠 女 22歲 北京順義
陳鴻鵬 男 14歲 福建長樂,與叔叔陳財發一起遇難
陳財發 男 38歲 福建長樂,身材魁梧,深藍色衣服
鄭杭征 男 34歲 福建連江
陳治平 男 59歲 浙江鹿城
呂紅豔 女 39歲 湖南長沙
曾國鈞 男 45歲 浙江瑞安
CHEN ZENGRONG(陳曾容) 女 美籍華人,福建;
趙立松 男 39歲 福建福州市
潘一恆 男 38歲 福建福州 D301次動車組的福州機務段動車司機
(截至2011年7月29日18時統計)
什麼木頭值多少錢誰說了算?——「國家紅木標準」制定前後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417中國人認為有重量的東西都有價值,所以東西一定要「重」,這是中國硬木流行並珍貴起來的原因之一。
重新認識到硬木的珍貴後,大部分中國人並不知道木頭和木頭之間的區別,這讓硬木成為惡意炒作的對象。
國家頒佈的紅木標準,不能為藏家認同,也不能為廠家認同,前者認為所謂的科學手段並不科學,後者認為「自己的紅木怎麼沒在標準裡」。
市面上流通著五花八門的木頭標準,標準的背後,是一串串利益鏈。
中國所有軟性木材都是科學命名:榆木家具是榆樹木材做的,核桃木家具取材自核桃樹,但古代中國的硬木木材,在科學分類上都找不出。
「沒有一棵樹叫黃花梨樹,沒有一棵樹叫紫檀樹,沒有一棵樹叫烏樹。為什麼呢?中國早期所有硬木進來時,來的時候就是木頭了。」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說。
這些沉而貴重的木頭,並非中國本土出產。當時的文人憑自己的感受對木頭做出非常直觀的命名,命名多半與木頭色澤相關:剖開是黃的,就叫黃花梨;剖開是黑的,就是烏木。
黑色的紫檀不叫黑檀,是因為剛剖開時這種木頭是紫紅色的,時間長氧化後才成了黑的。
進口的黃花梨在清乾隆年間大肆使用後就沒有了,海南黃花梨又運不出來,就用紅木代替,人們對紅木的關注才多起來。
1985年,王世襄編著的《明式家具珍賞》出版,木頭販子按圖索驥,開始將木頭家具走私到國外,同時也讓海南黃花梨身價暴漲。1987年,林業部把海南黃花梨的樹種命名為「絳香黃檀」,其木材則依然統稱為「海南黃花梨」。
重新認識到硬木的珍貴後,大部分中國人並不確切知道木頭和木頭之間的區別。對木頭認識的模糊性,使硬木成了惡意炒作的對象。
海南黃花梨從2002年的每噸2萬,炒到2012年最高2000萬一噸——此前木材每斤價格不過一元。為了避免惡意炒作,王世襄曾建議國家能為紅木製定一個官方標準,但這並非易事。
是「紅木標準」,不是「硬木標準」
1998年,中國林業科學院副研究員楊家駒接到上級要求,為紅木製定一個國家級標準。
「上面只給了1000元經費,在職的不願意搞,就把我這個退休的找來了。」楊家駒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1928年出生的楊家駒,專著涉及核工業、軍事以及橋樑用木等,此前楊家駒對紅木沒有任何涉獵。
他很快發現,作為一個科學家,研究紅木時,他面對著科學外的巨大困難:中國人不瞭解硬木,沒人確切知道這些木頭來源於什麼樹種。
思考了很久,楊家駒決定採用國際通用的一種木材顯微鏡來鑑定哪些硬木可以稱為名貴木材。
他花了兩個月從北京一路南下到廣州,從故宮和各家老字號工廠取得木材樣本。1000元的研究經費根本負擔不起昂貴木材,他的木樣大多來自故宮建築修繕後的剩木和工廠的廢料。
把這些木材做成切片,在顯微鏡下觀測組織構造,再根據觀測到的特徵對照植物學分類,為木頭尋找它所屬樹木的名稱。根據經驗與學識,楊家駒把昂貴的硬木劃分為5屬8類33種。
慎重起見,他還按這33個樹種的拉丁文名,向美國一家收藏樹木標本的博物館要來了對應樣本,進行二次對照。
兩年後,楊家駒初步確立了自己的硬木系統。為這個標準命名時,他迎來了一個新困難,「中國傳統硬木」並不是一個學術名詞。楊家駒思考很久,最終決定叫「紅木標準」,而不是「硬木標準」。
「紅木」在古代並不是硬木的統稱,而是與它們平行的木種,是紫檀和黃花梨逐漸消失後,出現的替代它們的木頭。但「硬木」的名稱和英文「Hardwood」重合——國外所有闊葉樹都統稱「硬木」。
「市場已經大量地把硬木統稱為紅木,把這些硬木製作的家具統稱為紅木家具。」楊家駒決定給這個標準命名《紅木》。「紅木」這個名字在拉丁文里根本不存在,就用拼音「Hongmu」。
「隨著傳統硬木材料被消耗殆盡,哪個東西能進入名貴硬木標準,身價就會漲得非常快,很多非洲劣質的木頭,後面綴上黃花梨字樣,就賣得很高很好。」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藏家說。
「事實上非洲木頭很少能有昂貴的價值,」馬未都說,「世界上最好的木材來自東南亞。黃花梨等硬木之所以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是它的木性決定的——它外觀與脾
氣都特好。我們看到的一些南美和非洲木,往往表面看著好,但內在特別不好。容易開裂、變形,內應力不好,按過去工匠的說法就是性大,脾氣大。」
「科學」與「文學」之爭
楊家駒深信自己代表了科學:「以前紅木都是故宮的那批文人雅士搞出來的學術,他們只懂造型與工藝,不能從科學的層面研究木頭。」
當楊家駒用植物學的方法制定了紅木標準,進而強迫市場使用這種方式對紅木進行命名與分類後,他受到了很多質疑,馬未都是其中一個。
馬未都主張用文學與美學詮釋中國硬木,他認為中國硬木從誕生起就屬於文學範疇,用科學解釋文學是無力的。
「很多人不懂科學,就認為科學高高在上。但科學在社會學金字塔中是最底層的。科學上面是文學,再上面是美學、哲學、玄學……科學可以學,越往上越不
能學。」在馬未都看來,用科學研究紅木這個「文學事物」,就像用最先進的計算機來解釋唐詩哪個好哪個不好,「研究的結果就是個笑話」。
與此同時,這份標準要求所有的商家出售家具時,必須寫上科學的木材樹種名稱,問題隨之出現。「即便我把名字寫上去了,你也沒法鑑定。」馬未都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世界上鮮有機構可以僅僅通過一塊細小的木片就準確判斷它的樹種。美國農業部下屬的木材解剖研究中心認為:在高放大倍率顯微鏡下通過解剖學特徵來鑑
定,準確度往往只能達到「屬」。一般只有熱帶樹種可準確至亞屬,在罕有的案例中,溫帶木材才可至亞屬。而在楊家駒頒佈的「國家紅木標準」中,硬木的明確樹
種名稱有33種。
紅木標準頒佈後,很多人請楊家駒所在的研究所鑑定木頭。經歷很多艱難的嘗試後,楊家駒也承認,用這種方法做到準確是「非常困難」的事。
「紅木標準」背後的利益
中國人對一種事物的愛與追求往往是毀滅性的。中國市場大部分優良硬木來自老撾、印度與緬甸,東南亞很多森林因此荒蕪。大部分國家對木材出口閉關,市場上很多昂貴木材都通過走私獲得。
商家不斷哄抬黃花梨的價格,為證明這種木材的稀缺,往往把黃花梨的生長期說成500年以上。
「海南黃花梨100年左右就已經長到了自己的極限。它的壽命一般是500年,但成長期是100年,這就像你20歲已經不再生長,但你能活80歲。很多商家偷換了壽命與成長期的概念,故意把它說成是很難成材的與稀少的。事實上,海南黃花梨並沒有稀缺到這個程度。」馬未都說。
在楊家駒沒有主動申請的情況下,《紅木》標準獲得了2001年第一屆中國國家標準獎三等獎。「這個獎的獲得者大部分跟國計民生有重大關係,是對吃、穿、用的東西的一個全面評價。」楊家駒說。
從誕生初始,這份旨在規定哪些木材才是中國傳統硬木的標準,主要用途並非體現在學術界,而更多是用於規範市場與指導消費。
紅木曾是個小行業,不太多的資金就能控制整個盤子,最終操縱價格。紅木的身價一般只是一些小集團的利益,利益爭奪的關鍵,就是他們囤的木頭能不能被界定為名貴木材。
楊家駒研究紅木的兩年裡,向上遞交了兩次意見稿,等待國家的修改意見。這段時間,很多工廠對他的研究結果迫不及待,這些工廠大部分是楊去取樣的老字號工廠。在正式稿頒發之前,他們就已經用意見稿去面對市場了。
「買的人不知道,賣的人也不知道,他們很急,說我就執行你的徵求意見稿了。」楊家駒說,市場混亂,對工廠而言,如果自己的木頭得到國家認可,就能順理成章地讓消費者接受自己的價格。
《紅木》國家標準後,出現了很多新的硬木標準,這些標準的關鍵都是旨在自己增加新木種。
楊家駒辦公桌上,一本《中國深色名貴硬木家具標準》規定了三類昂貴硬木。楊家駒的「紅木」只是其中之一,另兩類是新木種。這個標準不再由林業部制定,而是與市場更加密切的輕工業聯合會。在贊助方中,南通紫光藝術品等品牌赫然其上。
楊家駒指著這個標準封面上方的編號說:「這只是行業標準,國家沒有批准。只有我的標準才是國家惟一真正批准的。」
「標準頒發後,很多人希望我增加種類,我拒絕了。」楊家駒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擴大紅木樹種範圍這件事上,他與廠家產生了極大分歧。「如果標準要修
訂,只能是故宮發現了一個新木頭種類,或者民間發現了一個真正文物性質的新品種。如果只是商家想增加,那不可能,你即使增加國家也不承認。」
不過2012年出台的一部《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已然被圈內人稱作「新國標」。
這份新標準終止了楊家駒對紅木的細化,較為寬泛地指出:在選擇紅木家具用材時,可以不斷擴展使用新的樹種資源,包括欠知名樹種資源。也就是說,更多出身不明的樹種、木材,將成為新的「紅木」。
華耐控股(1020)招股書和年報內容前後不一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2/07/04/%E8%8F%AF%E8%80%90%E6%8E%A7%E8%82%A10%E6%8B%9B%E8%82%A1%E6%9B%B8%E5%92%8C%E5%B9%B4%E5%A0%B1%E5%85%A7%E5%AE%B9%E5%89%8D%E5%BE%8C%E4%B8%8D%E4%B8%80/在分析華耐控股(1020)資料時,筆者由於能力所限發現有很多難以理解地方,現例出如下:
招股書一時說2009年銷量為3,972噸,一時又話4,254噸(見A6),但到2010 年報,又說3,700噸。究竟三個數那個數才是真實數字啊!?
根據B1,2009年最大的顧客為寶鋼集團,其銷售額為270萬元,其次是銷售額為168萬元的武漢鋼鐵集團。但根據B2、B3寶鋼集團不在最大顧客名單內。另外,根據B2、B3在2009年,有一家176.88萬元銷售額的客戶,但該客戶又不在B1名單內,內容真是前後不一,不知那個才反映實際情況。
根據C1、C2新余鋼鐵訂單約為360萬元,因此德國新客戶收入貢獻應為1,030萬元 (1,390萬元 – 360萬元)。但C3歐洲業務只錄得249.9萬。哦,有什麼原因導致這麼大的差異啊?
在D1欄,每噸產品平均價為$30,333, 在D2欄,每噸產品平均價為$90,850。
根據招股書,2009年浸入式水口、塞棒、中間包水口及長水口平均售價分別為1,664、 1,192、 1,361及
1,174元人民幣,所以除非浸入式水口的重量較其它產品輕幾倍而D2的兩名新客戶購買只購買價高但輕的產品,否則D1、D2欄平均價不應那麼大,是嗎?

中文的3,000萬元與英文的RMB3.0 million可能是翻譯錯誤,但2010 年報的RMB3.0 million與2011 年報的RMB4.0 million是實質的前後矛盾啊!
哦,400萬元上升52.5%到最後也只得400萬元…暈了!
總結
公司招股書和年報公司重要文件,但奈何多份文件皆有很多前後矛盾和不一致性。
公司應確保資料準確無誤才出街,但從以上多處的錯誤顯示公司沒有做好它的份內工作。筆者不是會計師或財務專家也找到如此多問題,至於公司多年來的財務報表有沒有其它問題就讓有興趣的投資者自己確定吧。
IPO放緩或因審核部門前後台輪崗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9/2078157.html近期IPO的步調放緩讓市場稍稍喘了口氣,不曾想,這一放緩竟是審核部門「人為」造成的?據證券市場週刊報導,某地方上市辦相關人士透露,IPO放緩主要是因為IPO審核部門前後台的輪崗和企業補半年報導致。
記者瞭解到,證監會在今年3月份啟動大範圍職位調整,此次輪崗方案涉及處級以上幹部共41人。作為掌握IPO和再融資生殺大權的「權力部門」,發行
部是干部輪崗的重點區域。消息人士稱,發行部6個處長都要輪崗到其他「非權力部門」,即證監會18個內部職能部門中其他9個不具有行政審核權限的部門。
據瞭解,發行一處和二處主要負責主板和中小板的IPO審核,三處、四處主要負責審核上市公司再融資,五處主要負責對保薦人和保代人的註冊管理,綜合處主要負責將申請文件分發並向國家發改委徵求意見以及組織初審會並負責記錄。上述處室部分領導出現在輪崗名單中。
某地方上市辦相關人士表示,IPO不會停,目前正處在審企業補充審計半年報、更新招股材料的高峰期,預披露和發審會出現空窗期主因還是證監會IPO審核部門前後台的輪換。
寬鬆還是收緊——為什麼伯南克講話前後矛盾?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216伯南克上週在國會作證,有兩句話曾引起全球市場劇烈波動。據華爾街見聞對上週三伯南克國會作證的報導:
當地時間週三上午10點,伯南克說:過早緊縮將危害復甦。這句話推動美元大跌,黃金大漲。
上午10點32分,伯南克說:美聯儲可能在「今後幾次會議」開始放緩QE。這句話推動美債收益率和美元大漲,黃金大跌。
G.I.著文(見經濟學人)認為,伯南克證詞中無任何一處暗示停止QE即將到來,稱美聯儲可能在尋求一種方法,既能減緩QE,又能彌補減緩貨幣刺激帶來的損失——這種方法可能是將ZIRP保持更長一段時間。G.I.曾是最親近美聯儲的記者,猶如現在的「美聯儲通訊社」Jon Hilsenrath:
美聯儲讓很多人抓破腦袋。從伯南克國會作證到5月1日FOMC紀要發佈期間,投資者殫精竭慮,想確認QE是否即將結束。
WSJ的一篇頭條文章題為《市場期望透明度,美聯儲說法曖昧》的文章,我覺得這篇文章說出了本質,它能幫助我們理解美聯儲正在做什麼、我們這周學到了什麼以及為什麼更多交叉信號即將出現。
1. 美聯儲要退出兩項政策,不是一項。
美聯儲刺激經濟的措施有兩個:QE和ZIRP。前者是量化寬鬆,後者是零利率政策。退出兩項政策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退出QE的標準是勞動力市場展望有實質性改善。退出ZIRP的標準是失業率下降至6.5%或更低。
按照美聯儲的思路,退出QE之後,經過1年或更長時間,才會退出ZIRP。然而這會帶來巨大的溝通挑戰,因為美聯儲聲稱保持ZIRP的原因,聽起來也像保持QE的原因;其聲稱退出QE的原因聽起來又像退出ZIRP的原因。
在書面證詞中,伯南克警告「過早收緊貨幣政策」,這被解讀為美聯儲保持QE不變。事實上,他的意思是保持ZIRP不變。
這樣我們就能理解,伯南克回答聯合經濟委員會第一個問題時,其令市場震驚的答案:「未來幾次會議中,我們可能減緩購債步伐。」
2. 更少刺激仍然是刺激。
許多觀察者認為任何減緩QE的步伐都是在收緊貨幣政策。事實上,美聯儲以及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購買任何數量的債券都會使貨幣政策更具刺激性。所以,假設QE每月850億美元購債規模下降至450億,政策仍將變得更具刺激性。它相當於每月聯邦基金利率削減幅度由10個基點調整為5個基點。
只有當美聯儲賣出債券或待債券到期來收縮資產負債表時,美聯儲才會收緊貨幣政策。
那麼,結束ZIRP,很可能是兩年以後。
3. QE預期與QE實況一樣重要。
現在,我要為第2點提供一個前提。因為市場是前瞻性的,債券收益率是對投資人預期美聯儲會購買什麼做出反應,而不僅僅是對美聯儲購買什麼做出反應。
所以,如果美聯儲發出信號,表示QE會以更緩慢的步伐繼續,比投資者的預期低,那麼它最終會買的比預期少,債券收益率會上漲。
這就是本週發生的事兒。
5月1日FOMC紀要顯示,FOMC成員受債券交易商預期困擾,交易商預期美聯儲會維持每月850億美元購債規模到今年年底。維持購債規模被視為與勞動市場改善不相吻合,顯然,也與FOMC想要做的不吻合。
伯南克本週的工作就是要將市場預期與美聯儲預期重新磨合。
解讀美聯儲的反應函數,一直是美聯儲官員講話的關鍵功能,然而這在過去的那些年更精確,因為美聯儲可以通過聯邦基金期貨合約,立即看出市場預期。
當有人推出與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相連的期貨合約時,美聯儲和投資者就會力爭相互讀懂對方。

4. 華爾街將迎來一些痛苦。
如果美聯儲和市場對貨幣政策路徑的預期不同,磨合這兩個預期時,會給金融市場帶來一些破壞。
如果市場預期需朝更少刺激方向磨合,這將不幸意味著債券收益率上漲、貨幣政策收緊。這雖然不幸,但卻能讓美聯儲改進其溝通策略和政策立場。而且,對金融市場帶來傷害,越早越好,因為美聯儲預期和市場預期的分歧可能會越來越大。
5.是否退出QE無法預先確定。
伯南克想努力闡明的一個要點是:如果QE放緩,它將不是一個「自動的機械過程」。舉例說明,如果購債規模從850億美元/月下降到650億美元/月,它不必在下次會議時下降到450億美元/月。它可以停留在650億美元,也可以重新回到850億美元——如果經濟數據變糟糕了。
這不奇怪,美聯儲一直想自由地對經濟數據作出反應,而不是受制於市場預期,然而試圖讓市場相信政策路徑不是預先確定的,可能很難。畢竟,根據美聯儲對經濟發展的觀點,它將來會減緩QE。當美聯儲完成了(減緩或退出QE)的工作,那麼它看起來會像一個自動的機械化過程——儘管它不是。
6.經濟達到甚至好於美聯儲預期。
3月份就業數據糟糕(非農就業人數低於預期),讓所有人唏噓不已,但FOMC成員看到了勞動力市場好轉的跡象。
伯南克證詞中寫道,6個月的就業增長,從低於14萬達到20多萬。這一樂觀基調的原因是,經濟表現好於美聯儲的預期。
無論是會議紀要,還是伯南克的證詞,都沒有關注最近通脹率下降的問題,他們認為通脹率下降是暫時的。
注意,這不是說美聯儲對經濟表現感到滿意。伯南克懇請國會減緩財政緊縮,都快喊破了喉嚨。然而,改變政策立場,取決於經濟相對於預期的表現,這與美國目前的財政政策不和諧。
底線是:經濟表現和通脹水平與美聯儲預期相吻合,與今年晚些時候可能被減緩的QE相吻合。
7.金融穩定性是關注要點但不是障礙
貨幣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過去是二元的:通脹vs.就業。當然,非傳統貨幣政策有各種其他成本。本週,伯南克將金融穩定性而非通脹放在了首位。
美聯儲顯然也有某些市場參與者的那些擔憂:QE和ZIRP正在推動人們在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追逐收益,從而惡化承銷標準,出現過度風險偏好。
說金融系統穩定性是一項成本,不等於說這是停止貨幣刺激的原因。如果某一天,QE的成本高於效益,那麼貨幣刺激將停止。然而,伯南克證詞中沒有任何一處暗示這一天即將到來。
事實上,FOMC19個成員中,目前只有一人認為金融穩定性是減緩QE的原因。這個人是堪薩斯聯儲主席 Esther George。
QE最終會減緩,但更有可能是因為預期效益已經達到,而非成本上漲。
8.金融穩定性可能會影響貨幣政策的某一部分,而非整個政策立場。
當ZIRP通過「追逐收益」推動金融不穩定性時,QE通過大量減少無風險資產(指美國國債)供應,從而讓風險資產價格上漲。
Jeremy Stein指出了QE是如何壓縮期限溢價的(注,期限溢價指投資者因資金被鎖定而要求的額外債券收益率)。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The 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和IMF最近都在警告期限溢價突然上漲。
因為對金融穩定性的擔憂變大,美聯儲可能會尋求一種方法,既能減緩QE,又能彌補貨幣刺激減緩帶來的損失——這種方法可能是將ZIRP保持更長一段時間。
9.預期溝通策略將帶來更多禍事。
過去20年,美聯儲已經變得更加透明了,但它還需要經常改進溝通策略。美聯儲說的越多,被誤解的也就越多。未來幾年,美聯儲溝通策略帶來的事故會特別多,因為美聯儲在使用如此之多的工具、設定如此之多的目標。本週發生的事兒很可能是大量誤讀事故的一個開頭而已。
也就是說,這些都不要緊。只要時間足夠,美聯儲一直以來都可以將它的政策說明白,將美聯儲的政策弄明白一直也繼續是更大的挑戰。
搜狗在騰訊入股前後的股權變化 Ricky
http://xueqiu.com/6654628252/25373172本來是簡單地騰訊從老股東手裡買老股,但是後來經歷了一系列高超的增發、分紅、回購的交易設計,搞得人腦袋都大,看到有不少人尤其是
$搜狐(SOHU)$ 的投資者問,騰訊入股後搜狐到底持股比例是多少?一起來看這個圖
查看原图(老搜狗的股權數字來自搜狐2012年年報)
騰訊4.48億美元投資搜狗,按照現在搜狐披露的交易方式,應該是先對騰訊增發了1.2682億股B類優先股,現階段新搜狗的總股本由此前的2.2億增加至3.47億,這個是第一步,這時候騰訊的持股比例是36.5%;
第二步是給搜狐的A類優先股(除張朝陽保留的3200萬股A類優先股以外)派發特別股息3.01億美元(每股6.718美元);
第三步是2014年3月份公司將搜狐的A類優先股(除張朝陽保留的3200萬股A類優先股以外)回購,總價1.47億美元(每股3.283美元),回購完成以後,搜狗的總股本本來應該是3.0266億,騰訊佔股41.9%,根據公告說回購後持股40%,倒推出回購的時候同時應該也會對王小川團隊進行股權激勵,搜狗的總股本應該是3.17億,其中搜狐佔股43.21%,張朝陽佔股10.09%,騰訊佔股40%,王小川團隊佔股6.7%。
另外關於投票權,騰訊的B類優先股佔總股本40%,卻只有20%的投票權,這20%正好是和退出的A類優先股在老搜狗的佔股比例,看樣子這是個雙重股東結構,在新搜狗裡,是不是搜狐持有的普通股、張朝陽的A類優先股的投票比例仍然保持和之前在老搜狗一樣的投票比例?
這個交易結構搜狐為了節省成本設計得非常複雜,功力很深,但是由於信息披露不足,也引發了非常多不必要的爭議,包括張朝陽本次套現規模、搜狗的估值、搜狐股東在其中的利益、王小川團隊的得失等等,希望上圖有助於大家理解。
過去8次美國政府關門結束前後各類資產的表現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797由於美國國會不能達成短期預算協議,導致政府關門。投資者很關心對政府關門對他們投資產品的影響。
自1976年以來美國政府曾關門17次,Guggenheim 的Scott Minerd分析了自1983年以來的8次關門對市場的影響。以下來自Minerd:
「除去20世紀70年代末商品價格和債券收益率的劇烈波動,通過對過去30年間的8次政府關門後的市場表現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美國股票和美元會在政府關門期間下跌,而同期,黃金和商品會有較好的表現。政府關門期間,10年期國債收益率沒有顯著變化。從歷史上來看,政府關門結束後,市場表現迅速逆轉,關門結束後10天後,美債收益率平均下降22個基點。"
下圖是過去30年間,8次美國政府關門期間和關門結束之後各類資產的表現。藍色柱是關門期間的表現,紫色柱是關門結束後10天的表現。

金融危機前後各國人均購買力對比:發達國家大多下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808
從金融危機前後購買力對比來看,發達國家集體下跌,意大利、希臘等歐豬各國毫無懸念地下降。幾個大經濟體中,只有德國購買力上升,美、英、法、日等全部下降。墨西哥、智利等拉美國家和以色列購買力上升。
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有五年,這場危機到底對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到底是讓各經濟體之間的差距擴大了還是縮小了?
最近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歐盟統計局聯合整理了47個國家金融危機前後的購買力數據,展示出金融危機對國民購買力的影響。下表中的數字已經根據物價和匯率進行了統一調整,並將OECD整體平均水平作為基準值100,使數據之間可以互相對比。

上圖顯示,從金融危機前後購買力對比來看,經濟危機並沒有對全球整體購買力產生明顯的向上或向下的趨勢。發達國家集體下跌,意大利、希臘等歐豬各國毫無懸念地下降。幾個大經濟體中,只有德國購買力上升,美、英、法、日等全部下降。墨西哥、智利等拉美國家和以色列購買力上升。
輸家
1、英國是經濟危機最大的輸家之一。2008年時購買力高於平均水平7%,但三年後低於平均水平3%。美國也從高於平均水平41%降低至38%。
2、毫無懸念,希臘人的購買力下降最大。從低於平均水平14%將至低於平均水平26%。愛爾蘭、冰島、西班牙、葡萄牙等銀行體系問題嚴重的國家都有不同水平的下降。
贏家
1、拉丁美洲國家受益較大。墨西哥的人均購買力從平均水平的44%上升到48%,智利也從48%升至56%。
2、在幾個最大的經濟體中,德國是唯一的贏家。從高於平均水平8%提升至14%。
美聯儲加息前後美股的表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44
美聯儲貨幣政策遲早是要回歸常態的,這意味我們正走在加息的路上。
加息意味著投資者需要承擔更高的利息,以及更高的機會成本,對於股市來說顯然是不利的。因此投資者對美聯儲加息的擔憂絕非杞人憂天。
德銀首席美股策略師David Bianco特意研究了,歷史上,美聯儲加息對股票表現的影響。
他在報告中指出:
在頭幾輪加息中,股市通常會遭賣出,但是賣出的強度和持續時長視具體情況而定。在加息周期的早期,賣出規模通常比較小,會很快恢複過來並且標普500指數在接下來的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里還會繼續上漲(例如2004、1983和1972年)。但是,在加息周期的晚期,許多賣出就會演變成大幅回調甚至直接轉入熊市。
很可惜,只有事後我們才知道,當時究竟處於加息周期的哪個階段。
Bianco繼續寫道:
判斷假期周期的位置總是主觀的,但是自上一次大蕭條以來的收益率曲線、通脹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判斷。
明年可能是另一處於加息周期中期的一年,我們預計標普500指數不會對加息產生激烈反應,但風險在於美聯儲加息的過晚或者幅度太小,以至於通脹加速迫使它以高於預期的水平進行加息。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