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入蓝港互动(8267.HK):投资“5年前的雷军”(二) 别看我只是一只羊
http://xueqiu.com/8073911649/41487705
一、上市前产品概览:优秀,但非完美$蓝港互动(08267)$ 只赶上了端游的末班车,又错过了页游的第一波浪潮,终于在2013年抓住了手游的爆发,敏锐的在13年初高调宣布“以后请叫我们手游公司”。那时候最火的是《大掌门》和《我叫MT》,大部分手游公司也在这股风潮下开始立项卡牌游戏,但蓝港却抓住ARPG这一未经验证的类型并最终取得了成功,后来有玩笑说,王峰的命太硬,必须有“刀光剑影”才能做成。
蓝港前期成功的产品有《王者之剑》、《苍穹之剑》和《神之刃》,其中《王者之剑》是最早上线成功,在2013年底达到流水的顶峰,《苍穹之剑》于2013年底上线,在2014年上半年接过前任的大旗,《神之刃》是2014年的产品,在下半年成为营收的主力。2014年下半年,《萌将冲冲冲》和《英雄之剑》陆续上线,截至目前情况一般。

(1)从流水来看,《王者之剑》、《苍穹之剑》的峰值在3000万,《神之刃》超过4000万,但考虑到手游市场的增长,单产品其实谈不上特别爆发,尤其是2014年有腾讯和《刀塔传奇》光芒的掩盖;
(2)三款产品衔接的还不错,2013年同时期发家的手游公司,大多数已无踪影,如果只有一款《王者之剑》,那蓝港2014年将会非常艰难,说明至少蓝港是对未来规划充分的,当然也可以说运气还OK;
(3)《王者之剑》、《苍穹之剑》是自研产品,《神之刃》是代理妙趣横生的产品,蓝港在自研和发行环节都体现出业务的能力;
(4)蓝港的成绩本应该更好,但2014年很不幸成为了站队渠道的牺牲品,之前《王者之剑》、《苍穹之剑》都在360前十游戏中,但《神之刃》蓝港选择了应用宝,而且被一贯低调的腾讯一反常态拿来晒数据,与360晒的《刀塔传奇》直接对抗,直接把蓝港推上了风口浪尖,而蓝港在IPO前还拿了百度2000万美金的D轮,与腾讯、百度如此靠近的结果就是后来在360渠道前十中再看不到蓝港的产品。
蓝港游戏的状态还是和王峰团队的特点吻合的,专业性使蓝港的游戏保持了不错的开发水准,但很难称得上在产品上有多么极致,反过来,他们多数出身营销和渠道,在营销推广上的光芒似乎更甚。一句话来概念蓝港IPO之前的手游产品和公司的状态:优秀,但远非完美。
二、十万个冷笑话:这个世界大有搞头今年上半年蓝港的重头戏是3月18日上线的《十万个冷笑话》。《十冷》应该是蓝港转型手游以来最成功的,上线3天APP Store双榜前十,全平台DAU突破142万,日充值收入突破500万元,粗略估算第一个月流水有望达到7000万。
(1)IP战争的几个方向手游行业竞争已白热化,大IP是行业共同的追求,我们就不科普IP的重要性了。目前看起来,IP的方向也有很多。
1.动漫IP。美漫IP,海外如《冰雪奇缘》等游戏很火,但国内似乎还没有大成的美漫IP手游;日漫IP如《灌篮高手》《海贼王》《圣斗士星矢》已经开始被一些大厂拿来重金打造;另外还有二次元的产品如《崩坏学园》《战舰少女》;国内动漫成功的作品非《秦时明月》莫属。
2.文学IP。一派是金庸、古龙等大作改编,如《大掌门》《神雕侠侣》;另一派则是盛大文学旗下大神为代表的《莽荒记》《斗破苍穹》等。
3.影视剧IP。如《武媚娘传奇》,后面还有《武林外传》《龙门客栈》等。
4.综艺节目IP。《爸爸去哪儿》、《跑男》。
5.端游页游IP。网易的《梦幻西游》,多益的《神武》,其实《我叫MT》也是变相靠魔兽的IP。
(2)动漫IP的几个细分方向我们先来看看这几种动漫IP可能成功的道路。
①美漫IP。《冰雪奇缘》、LINE的《迪士尼消消乐》等产品在海外已经火的爆炸了,但国内其实并没有特别吸金的美漫IP手游,迄今为止美漫IP在中国的商业化前景并不清晰。我归结的原因
第一是很多IP的拥有者本身很强,有全球开发的能力,也并没有太看重中国市场,
第二是如果国内去拿美漫的IP,原著对产品的要求会很高,因为在美国的商业环境下,低成本的制作只能是创新作品,大IP则必须高举高打,网龙曾经在端游上尝试过《变形金刚》,后来几经周折产品夭折,还要向版权方支付巨额赔款,
第三是国内用户其实会对这种经典IP要求很高,而即使满足国内的需求,产品也很难向全世界输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腾讯拿下了《复仇者联盟》、淘米拿下了《忍者神龟》,算是业界走的比较靠前的尝试。
②日漫IP。经典的日漫商业化路径比美漫清晰,但完全变成了大厂的角逐场,日本动漫IP有着一套非常清晰和严谨的IP管理方式,通常制作委员会掌握着最高决策权,包括原作出版社、音乐出版公司、动画企划公司 动画制作公司、赞助商都可能在制作委员会中,所以想拿下日漫IP做手游的难度可想而知。《灌篮高手》是百度拿下的,《圣斗士星矢》是完美,《海贼王》则是日本公司 DeNA与南梦宫亲自操刀,而腾讯则签下了《火影忍者》、《龙珠》、《阿拉蕾》、《银魂》、《游戏王》、《网球王子》、《家庭教师》、《境·界》和《爆漫王》等一堆产品的相关IP。考虑到日方的强势,国内一些做日漫IP的团队甚至采取了先盗版上线,再寄希望于成功后被日方关注、再通过法律方式和解拿下IP的方法,不过这种做法随着财大气粗的国内大厂介入,运作空间其实会越来越小。
③二次元的作品。把他和日漫IP分开来讲,其实界限未必正确,但这里想讲到的是以90后为代表的一些新的、宅的、细分的作品类型,但其实还都是日漫。但比如《海贼王》、《火影忍者》一类,已经被称之为民工漫(连民工都知道,意即极其普遍),而现在围绕90后有大量细分的动漫类型,这种一开始就基于共同的兴趣上找到的参与感和存在感,已经开始在国内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崩坏学园》《战舰少女》的成功。但这类作品也是有缺陷的:
他们可能无法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同,所以定位非常细分,而且用类似二次元黑话来增强用户认同度,树立了很高的门槛,决定了只能纵向深度挖掘,横向拓展的机会反而不大;
不少二次元似乎提到赚钱老板就很紧张,生怕用户为此而抛弃自己。
④国内的原创动漫。我们抛开低幼动漫不谈,因为这类用户的在游戏上的运营是一个伪命题(消费和行为分离+家长管制,淘米的没落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的动漫起步晚,前期有这很强的追赶者红利,无论是走美漫、日漫还是细分二次元的路线,都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不过,我们认为,在哪个流派里,模仿的再好,也终究不是大成。真正优秀的作品,还是应该在深处埋着自己的本土文化,把故事和人物做的有趣,坚信并自然的表达出来,在相对可控的本土市场先做好。
(3)与其说《十冷》是流行的二次元,不如说是亚文化分析了种种IP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再来看看《十冷》。它无疑是国内动漫的一个大成,故事由一系列吐槽短篇组成,被誉为“中国版的日和”。原作者寒武,2010年6月连载于有妖气原创漫画梦工厂,两年后被翻拍成动画,2014年底上映了大电影。《十冷》漫画点击量不完全统计有18.44亿,位列所有国产漫画NO.1;两季动画播放量 15.2亿;电影票房1.2亿元。
从数字上来看,《十冷》有点像大众流行的作品了。很关键的是,
它根植于二次元文化,但不像其他细分作品有那么高的门槛,而是引入了哪吒、葫芦娃、白雪公主、匹诺曹等一系列大众熟悉的角色,开始满足大众网民的需求。随着从小众到大众发展,它已经成为一个不局限于宅圈的现象级IP。王峰自己说,与其说《十冷》是流行的二次元,不如说是亚文化。
什么是亚文化?
首先它不是主流,其次它有可能成为主流。文化话语权的争夺始终存在,一代代青年群体也是不断通过亚文化的实践,去获得相应的文化资本和文化话语权,
一代人的亚文化,也许就是下一代的主流,只要其核心人群将来能展现足够的社会影响力。
今天,你和一个60、70甚至80后去谈90后、谈二次元,其实大家多半是恐惧的、要虚心学习的。但二次元本身又很难接管三次元的主流文化,因为它太细分、太小众、门槛太高了。
做产品本质上是一个与用户对话的过程,如果你一开始对话的用户就是一群很特定的人,那么做出来的,就一定是给这部分特定人群用的东西。你在二次元某一细分做到极致,拥有大量复杂周边内容供粉丝消费,充其量也是小而美的公司。甚至一定程度上,二次元的精神其实与英国伯明翰学派(CCCS)有关青年亚文化的观点不谋而合,即亚文化是拒绝商业化的(你看B站谈到赚钱就紧张成什么样子)。
但我们所说的亚文化与CCCS不同。在我们看来,亚文化是连接年轻人和中年人之间的一座桥梁,它的出现,是因为90后不满足于主流文化,他们在疯狂的探索我是谁、我能做什么,他们拥有可怕的频繁创新周期,以及充满了偏执和不理性的口味。他们的革新从侧面把主流文化需要遮掩的东西很轻易的揭露,在揭露的过程中反而被主流文化追捧,渐渐被商业文化利用。这一过程在70后、80后看来相当熟悉,因为他们也有从非主流向主流演化的过程,当然从CCCS的观点来看其亚文化的意义在消泯,但在我们看来却是二次元从小众的思想向大众的成功延伸。
《十冷》隐隐约约就有这样的影子,它从二次元核心用户向非核心ACGN用户传播“门槛”是很低的,段子很容易被大众接受,主角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吐槽,他们用夸张的语气和极快的语速,抱怨其他角色不合逻辑的行为、乃至抱怨创作者不合理的情节设计,使台词变为一种创作者的自嘲。其实这和一个更早被人接受的亚文化——屌丝——很像,屌丝热衷于自嘲,甚至自轻自贱,颇有种自爆攻击的感觉,通过展示自己有多可笑,来嘲弄更为可笑的社会现状。
《十冷》这种亚文化没有被束之高阁,而是以一种看似难以被大众接受的形式下被大众接受,是因为它拥有可以被主流认同的精神内核。
《十冷》从各种数据上早已傲视群雄了,可我们更关注的,是它在探索亚文化道路上露出的隐隐曙光。有人笑《十冷》的游戏与蓝港一年前研发的《神之刃》有诸多相似之处,甚至戏称为“十万个神之刃”,这种戏谑反而道出了《十冷》的精神。因为《十冷》虽然IP很火,但本身风格上无厘头、剧情和人物零散,很难让人第一眼判断出做什么类型的游戏。但蓝港敢于在很早就拿下这个IP,并且很精准的把握到了《十冷》的内核——吐槽和冷幽默,所以做成什么样子反倒不是最重要的了,而是游戏的设计让核心用户感受到“这货就是十冷”,付费意愿也就随之而来。王峰的好友,顽石互动CEO吴刚如此评价十冷手游,“这款游戏,突然让我看到了国内游戏公司久违的幽默感、想象力和放松状态。这感觉真好!”其实我觉得王峰团队一副时时刻刻打鸡血的状态,很难谈得上放松,同为行业翘楚的吴刚领会到的,应该是游戏里散发的《十冷》精神内核。
虽然现在做过多的判断都为时过早,《十冷》的生态环境还存在这样那样一堆问题,但有种隐约的感觉,这就是中国未来娱乐产业一个重要的方向。如果用电影做个类比,《十冷》就像是《失恋33天》,初期完爆一众竞争对手时被人视为黑马,而事后发现更大的高潮,《致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等还在后面,因为这分明是一个大的市场。所以,
当你用心去思考《十冷》在亚文化中扮演的角色,再回过头看到蓝港的宣传喊出“这个世界大有搞头”的时候,你会真心觉得,的确,这个世界大有搞头。
三、蓝港的定位上市酒会时,王峰向大家表达了要做中国Dream Works的梦想,蓝港未来的道路,应该也是主打互联网和娱乐也合作的泛娱乐化。
这个市场并不平静,前有华谊、光线、华策这类巨头在电影布局上遥遥领先、并且他们近期在游戏等泛娱乐领域也陆续有所斩获;后有乐视、万达甚至基美这些后起之秀,凭借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虎视眈眈;游戏圈也不太平,游族影业早已成立、掌趣投资了欢瑞……从原创的文学到网络动漫,再到电影、游戏和舞台剧,再到院线和主题乐园,巨头都在持续发力中。
如果我们看蓝港之前的“三剑”系列,我们可能很难理解他怎么切入到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但经过前文《十冷》的分析,也许你会对王峰的娱乐梦有更多的理解,
在一个红海的市场里拿已经验证过的成功去做事,那十之八九是平庸的公司,而且面对已经很领先的公司会全然不占优势,但蓝港在很大胆的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最关键的是格局领先。从《十冷》的切入,蓝港做的亚文化,我们前面已有详细的分析。关键是王峰把握到了这种含苞待放,现在不是主流却有可能成为未来主流的文化趋势。没有人能够漠视文化更迭的趋势,因为它很容易摧毁和重塑一个品牌,未来消费的不再仅仅是商品,而是年轻人认知自我和成长的手段——成功者卖的不再是产品,而是在售卖兴趣。用户通过消费、重复的消费寻找自我,获得成就感。接下来的《蜀山战纪》把30年前的经典和当红的陈伟霆赵丽颖结合,《甄嬛传》网络累积播放量超过70亿次,《芈月传》则趁热打铁把蓝港和花儿影视、乐视、孙俪的情缘再次演绎。
对互联网用户的深刻理解确保了战略的正常推进。王峰出身互联网,也在用互联网的方式在运作用户。传统娱乐行业从业者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内容领先,但用户不是自己的,所以电影票房大头要给院线、电视剧在电视台面前更毫无议价能力,手游也没好到哪里去,S级以下产品面临的是渠道严苛的压榨。蓝港是个CP,但却兢兢业业的运作着全线产品 150万个微信公众号(《十冷》占80万);百分百空手接红包、充值送话费,把用户微信及付费用户手机号也温柔的全拿到了;“十冷体”,离不开制造话题、传播话题的能力和强力的渠道推广和传播。
犀利的营销罕遇敌手。依旧以《十冷》的营销为例,迄今为止互联网行业里估计除了雷军、陈年等少数几个大佬,很难有人对王峰的营销挑出什么毛病。王峰掀起了一场“十冷体”的战役,不仅吸引李开复、徐小平、蔡文胜、罗永浩、王小川、胡海泉等大佬站台,在朋友圈、微博、贴吧、SAME、各个动漫论坛,用户自创“十冷体”更是层出不穷……此外,与多个手游渠道深度合作、包下了北京上海地区1/4近2000块的公交路牌和地铁站铺广告、联合京沪两地100多所高校的女大学生为广告模特、开测三天前每天发百万元红包等方式,还运用了微信公众号,活动奖品直接发到用户微信号绑定的游戏账号上,传言营销费用高达6000万,联系到宣传的大阵势和蓝港一季度的盈利预警,此言不虚。
四、充满想象空间的投资布局娱乐、互联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重视,围绕大娱乐行业的布局也层出不穷。优酷并土豆,阿里投光线和华谊,腾讯投华谊,百度投华策,阿里投优酷,小米投优酷,腾讯和华谊都投银汉,腾讯和光线都投呱呱……纷繁复杂不一而足。这里面有经典的成功案例,也有1+1<2的尴尬,还有一些目前说不清道不明的布局。截至目前,蓝港的动作看起来都比较天马行空,“好多人都说看不懂你投资星美什么逻辑,也看不懂你的投资,我说大家都看得懂的话我们就没法儿干了,”王峰这么说。虽然暂显凌乱,但蓝港的布局,还是从基础游戏业务向外延伸,一步一步的往大娱乐路线上走,这包括跟动漫、文学、电影、电视这一系列更为有社会影响力的娱乐形态合作,也包括智能硬件等新方向的探索。
看看蓝港上市以来都做了什么:
2015年2月4日,公司投资175万人民币取得Newbility Games的5%股权。前期蓝港签下一款复古的像素游戏《星球崛起》,投资应是为了更好的协调控制节奏。Newbility Games名如其人,是一个整体气质很不一样的创新CP团队。
(游戏CP)2015年3月10日,公司投资500万美元购买斧子互动发行的一年期可换股承兑票据,未偿还本金金额之年利率为6%。斧子互动为游戏硬件开发商,其创始人张晓威之前是华为TRON游戏机的发起者和产品经理。
(主机游戏、客厅娱乐)2015年3月13日,公司投资2300万人民币入股永乐票务5.51%股权。永乐票务至今代理、承办过超过50000场演唱会、话剧、音乐会、音乐节、体育赛事等文化活动,在全国有十多家分支机构,是中国排名位居前列的文娱体育票务营销公司。
(演艺渠道、宣传渠道)2015年3月13日,公司投资500万美元入股星美控股。星美控股将向蓝港互动配售1.39亿股新股,相当于扩大后股本1.35%(配售价0.278元,较上交易日收报折让5.76%)。星美控股旗下电影院有83家,银幕582块,并从渠道向电影娱乐全产业链布局中。星美今年会大力发展“一县一院一店”的战略,实现高端影城与社区店遍布全国。
(影院渠道、影视产业链)2015年4月14日,公司投资1000万人民币,与吴奇隆成立合资公司,公司占股80%。作为研发和推广吴奇隆旗下影视剧《蜀山战纪》手游的主体。游戏与影视的跨界并不罕见,但大部分影视内容、明星其实是简单代言或被动参与的,而蓝港与稻草熊科技却是兴趣和利益的高度绑定。
(游戏与影视跨界)2015年4月21日,公司投资手游账号交易平台淘手游,同时投资的还包括清科创投。
(试水游戏关联平台化业务)Newbility Games、淘手游都是此前是极客帮挖掘的项目,王峰2011年和CSDN创始人蒋涛创立了极客帮天使基金,累计投资64个项目,其中市值接近10亿美元的1家,超过5000万美元的7家。虽然现在主要是蒋涛和梁宁负责,但作为一线CEO的王峰也保持了积极的参与。极客帮对于蓝港而言有很积极的作用:
王峰他们可以把自己业内积累的经验资源来指导创业者;
创业者反过来也可以拓宽极客帮CEO的视野,其创新也可以复用到自己的公司;
王峰只有蓝港互动唯一的上市平台,不排除有需要的时候蓝港将一些有价值的项目纳入囊中。
表:极客帮公布的部分投资项目(灰色为和蓝港相关)
五、盈利预测与估值蓝港4月13日公告称,预计Q1亏损5400-5900万元人民币,如果排除因授予股份所产生的非现金费用3200万元,亏损2200-2700万元。
Q1业绩一般是符合我们预期的,前文分析的大作《十冷》3月18日上线,再考虑到递延收入,Q1能确认的收入应不多,其余几款老游戏已步入成熟或下滑期,流水也应该一般。不过对于一个商业模式如此成熟的现金流行业,能单季度亏出5、6000万也还是很有趣。蓝港的解释是大幅增加了营销推广费用(网传6000万营销费)。
接下来4月开始,《十冷》对收入的贡献就会体现,今年比较确定的上线产品应该还包括《我是大官人》《蜀山战纪》和《甄嬛传》,后续季度盈利应该会步入正轨。2015年公司的一致预期是收入12.8亿、利润2.2亿。
通常的节奏,会给看好的公司一个很高的预测来指导一个更高的目标价。不过,我们前文分析那么多,就是为了去看王峰的格局、蓝港的格局,我们不认同公司今年游戏业务能产生这么高的利润,我们也不认同拿游戏业务的利润来给公司估值。
蓝港Q1愣是把一个现金流企业做成了烧钱的风投期互联网模式,那后续为什么就不能继续下去?且从目前情况看,蓝港的动作是加速的。
我们看看蓝港这些年的融资纪录:
A轮:2008年4月,IDG资本投资200万美元;
B轮:2008年5月,北极光创投领投,NEA跟投,共计1600万美元;
C轮:2014年1月,复星集团旗下资本、兰馨亚洲、软银赛富等,共计8000万美元;
D轮:2014年5月,百度控股投资2000万美元;
IPO:2014年12月以9.8港元发行8434万股,募资总额8.27亿港元,扣除超额配售募资、包销费用及佣金以及估计开支后,募资净额约6.4亿港元。
对于王峰,在有2000万美金的时候,6年来做2000万美金的事情,在并不顺风顺水的情况下,用2000万美金的起点做到了1亿美金的营收;而随着C轮、D轮以及IPO,蓝港现在大概有2亿美金,还拥有了上市公司平台后续融资的能力,以王峰的能力和眼光,应该是做2亿美金的事情。接下来蓝港能不能做到10亿美金的营收?
所以,我们的观点是:暂且忘掉今年无聊的盈利预测,他真的牺牲长远做到3亿利润、100%增长又怎样?10倍也才30亿,15倍也就45亿市值。海外是一时半会理解不了蓝港的内涵、王峰的格局的,A股追随杰出的领军人物这一思路其实是最好的应用。只要蓝港持续走在大娱乐产业创新的路上、只要蓝港的活跃用户持续大幅提升、只要蓝港在用户心目中持续树立形象,我们眼前应该多给王峰一些“任性”的空间。哪怕港股有A股一半的热情(从网龙和全通的对标来看,已经接近40%了),或者说哪怕港股有一级市场的热情(14年上市前蓝港估值已超5亿美金),王峰的梦想就会因为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而加速。
现在的蓝港,8亿美金市值,其实与5年前的小米颇有神似。我们认为蓝港中期对标的市值空间应该是华谊兄弟、光线传媒这样的公司,长期则有望按照互联网平台给予估值,这是我们最不严谨的一个盈利预测和目标价,但为了这个大有搞头的世界,面对这个在二级市场触手可及而又尚未“发迹”的牛人,我们不妨也做出自己相应的布局。
六:主要风险港股行情的可持续性;前期基石投资者的减持风险。
別看他每天坐公交上班 人是兩家上市公司創始人 還單身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5/1122/152896.shtml
導讀 : 11月19日,傑克·多西迎來了創辦的第二家科技公司的上市。這位華爾街和矽谷的寵兒,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傳奇?
i黑馬 蒲鴿 11月22日整理報道
全球首家IPO的移動支付公司誕生了。
Square,一家幫助移動設備用戶接受信用卡支付的公司,於北京時間11月19日,正式掛牌紐交所。雖然首次公開發行價格只有每股9美元,低於預期,但股價早盤一度飆升50%,給目前低迷的科技IPO市場註入了一針強心劑。
隨著Square的上市,最大的贏家也誕生了。傑克·多西(Jack Dorsey),Square的創始人兼CEO,一位特立獨行的科技怪才,再次被推上了鎂光燈舞臺。這位生於1976年11月19日狂人,在自己39生日之時,給自己送上了一份IPO大禮。
傑克·多西一直是華爾街和矽谷的寵兒,除了創辦Square,他還聯合創辦了一家更有名氣的公司——全球最風靡的社交網絡公司Twitter。
有人將傑克·多西比作喬布斯,因為他的經歷與喬布斯不謀而合。喬布斯早前創辦蘋果,後被掃地出門,創辦自己的電腦公司,最後又被“請”回來,帶領公司開發了iMac、iPhone和iPad等一系列革命性的產品,最終蘋果締造為矽谷神話。而多西在2006年,也與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和比茲·斯通(Biz Stone)一同創辦了Twitter,並擔任CEO,但2008年遭到驅逐。7年後,這位狂人被邀請重新掌管Twitter,他被外界寄予了無數期望,背負著重振士氣,將Twitter這只藍色小鳥重新帶回“指數級增長”的黃金時代的重任。
尼克·比爾頓在其撰寫的《孵化Twitter》一書,曾經著力描繪了多西與喬布斯的相似之處:“多西開始按照史蒂夫·喬布斯的樣子塑造自己的形象,他像喬布斯一樣自稱為‘編輯’,而且總是穿著單調的套裝:白色的迪奧襯衣、藍色牛仔褲和黑色西裝。”
也有人將傑克·多西比作埃隆·馬斯克(ElonMusk),因為他們都連續創辦了幾家明星科技公司,並身兼這些公司的CEO。馬斯克創辦了太空技術探索公司SpaceX,電動車公司特斯拉,以及太陽能公司SolarCity,並同時出任三家公司CEO。而多西則同時兼任Twitter和SquareCEO。
多西曾經兩度輟學,從事過植物繪圖工作,做過有執照的男按摩師,還曾涉獵過時裝設計,還聲稱想成為紐約市市長。他的母親曾經感到絕望,擔心他永遠都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同時,他也是一個天才。15歲時多西已經開始了程序員生活,表現出超強的代碼編寫能力。90年代末,多西發現了紐約調度管理服務公司網站的安全漏洞,並提出修複建議。
傑克·多西,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傳奇人物?
流動的世界
每天早上7點06分,多西乘坐1號公交車,橫跨舊金山,最終在加利福利亞大街下車。這趟公交車要花費2美金,不過,多西買了月票,相當於每次只花1.75美金,能省一些錢。“我喜歡坐公交,喜歡公交車每過幾分鐘會停下來,再接著行駛的感覺。”多西說。
坐在公交車上,他總是一言不發,好奇地搜索著周圍的一切。“我會註意到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Instagram,Vine和Snapchat,也會註意到多少人在使用Facebook,多少人在使用Twitter。”他敏銳地抓取著身邊真實的信息。
除了觀察身邊,他的目光更多會放到公交車的窗外。城市讓他癡迷,讓城市流動起來的交通系統,更是讓他全神貫註其中,他在心里將這些系統進行有條理的歸類和分解。在他眼中,城市既是彈性的,又是穩定的,既是規律的,又是雜亂的。
從小,多西就愛上了這樣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他經常乘坐公車在城市遊走,眼睛里是整個世界的流動與變化。他仿佛能抽離出現實的一切,周遭的建築、設施、汽笛聲、人群的喧囂都變成了背景,映襯著整個系統。他曾照著紙質地圖在一臺老式的IBM 電腦上作標記,描繪紐約的都市風情。
他還喜歡研究蟻群和山楊樹。“我喜歡這種群居的結構,所有個體都對其中的網絡有著強依賴性。”他說。“山楊樹總是成群地生長,一棵死掉,所有的樹都遭殃。人類社會也是這樣,只不過表現得沒有這麽明顯。”他還喜歡畫蕨類植物,“他們簡單的結構一直重複重複重複。”
他總是沈浸在自己奇奇怪怪的想法里,而正是這些思考誕生了Twitter,一個將他腦中構想出的強依賴網絡結構變成現實的載體。
在他的思考中,Twitter甚至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次嘗試,是他對世界的反饋,他在尋找更大的答案。整個世界就是一個他參與制造的巨型產品。
在他眼中,Twitter與其堪稱一家公司,不如看成一個特別的概念,一種技術的精髓。公司就像一個編輯部,而他也將自己視為“主編”。在他的設置中,公司的模式就是要讓擁有最多信息的人把信息傳播開來,讓公司高層隨時認識到當前的發展趨勢和“十字路口”。
透明度和信任感被貫穿到整個公司運營中。他要求每一名員工必須知道公司正在進行什麽樣的戰略和行動,以及為什麽要那樣做。這一套模式在他創辦Square時,也用上了。據稱,他在Square中制定了一項規則:凡是涉及兩人以上的會議,必須做筆記,筆記要發送給所有員工。無論是公司設備故障修複、新的合作關系,還是新產品發布、新的標準頒布,所以筆記一律共享。
多西曾說,傳播想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公司結構;無論是200年前,還是100年後,內核是不變的。
在他的意識中,世界是以一種“流”的方式存在。既然是流,只有當下。Twitter是一種流,信息流,Square也是一種流,現金流。
他的座位是流動的。他從沒有固定的辦公位。
他也不看紙質書,紙質書是凝固的載體,他只看電子書。有人給他紙質書,他也不會接受,轉而從網上下載電子版,看完他也不會存儲,當即刪掉。他曾經想擁有一個大的圖書館,但後來這樣的想法被他自己否掉了。“知識和信息如果不能隨時查閱,又有何用?”
他不用萊卡相機,只用隨時隨地能拍照片的iPhone。
他擁有世界上最好工藝的寶馬汽車,每天卻只坐流動的公交。
流的生活方式貫穿他的一切。他追求精簡而非繁雜,創建Square,他就希望用這種用最小的最簡單的工具簡化交易,他說,早晚Square會把收銀機幹掉。
規則的世界
多西的飲食極有規則。
周一他會去Aziza餐廳,周二去Zuni餐廳,周三去Mint餐廳,周四去Tiburon餐廳,周五,他哪里也不去。這些自然而然養成的習慣,背後有他的理論。他說:“對於一件事,是越來越深入,還是越來越廣闊?這是兩種方式。於我而言,我總是在尋找最適合我的食物,越來越深入,而不是品嘗更多。”
在每天開始工作前,他都會晨跑3-5英里,而在周六,他最喜歡的休閑方式是遠足,他說“最好的思考時間就是行走”。他至今單身,而且對私人生活閉口不談。
多西確實從來不會間斷思考,不會放棄挖掘新想法的機會。
Square的創辦就來自他的一次偶然間的靈光乍現。他的手藝人朋友McKelvey曾經向他抱怨,有個顧客原本準備花2000美金買他的一個玻璃制品,可因為店里的機器讀取不了顧客的信用卡,整個生意只能作廢。這引起了多西的思考,他想,如果做一個方便小巧能讀取任何信用卡的小東西,不久能解決日常的支付麻煩了。這就是Square最初誕生的原型。
在Square發展起來後,他又開始勝任起管理者的角色。在公司事務上,他有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周為單位進行管理:
周一,解決管理問題;
周二,解決產品工程和設計上的問題;
周三,關註營銷、通信以及增長問題;
周四,與外部合作夥伴和開發者召開會議;
周五,關註“公司和文化”以及員工招募問題;
周六,休息,遠足;
周日,考慮公司戰略問題,並進行面試工作。
而在一次大會上,他還分享了自己的一套“做與不做”清單。
做的事:
1.活在當前:不要把註意力浪費在過去或未來。
2.顯示你的軟弱,告訴人們你的錯誤和擔心,讓人惻隱
3.只喝檸檬水和紅酒
4.每天做20個下蹲和俯臥撐,跑步3英里,挺直站立
5.對每個人說“hello”
6.每天睡7小時
不做的事:
1.不要回避眼神交流
2.不要遲到
3.不要預設完不成的目標
4.不吃糖
5.周末不喝烈酒和啤酒
他說這樣的生活方式讓他保持專註,避免雜亂。
生活中的多西是內斂的,話很少,常常沈默,陷入自己的世界里。所以他專門給自己列了一條“不回避眼神交流”,算是讓自己更多融入交流中。
藝術的世界
“我想成為Bruce Lee(李小龍),我想成為一個裁縫,我想親手制作工藝品與他人分享。”傑克·多西在一次大會上如是說到。字句之間,幾乎感受不到這出自一位科技狂人,願望竟然單純如此。
對於產品的設計,多西總是參與其中。有一次,他和設計師討論Square產品顏色。本來一切就緒,選定白色。他突然就否掉了,他說,蘋果正在朝這個方向走,我們必須就此打住。Square的用戶群偏手工藝人,顏色要帶有這個群體的色彩,而不是冷冰冰。他還親自把關Square新總部的設計風格。
他偏愛Prada的修身西裝,配以DiorHomme的翻領襯衫。他被視為科技界最時髦的男性之一。
他欣賞芭蕾。“我從芭蕾中學到了很多,”多西說,他與舊金山芭蕾舞團首席舞蹈演員Sofiane Sylve關系密切,“我很欣賞這種協調和訓練。要讓事情簡單化非常困難。
他說喜歡的雜誌是《經濟學人》,“它以非常優美的形式展現在眼前……我認為它的封面棒極了。沒有副標題,沒有作者署名。它的設計令人驚嘆——黑色、紅色和白色,多麽美麗的文字設計啊。我從它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他設計過鉛筆裙和不對稱半身裙。正當他打算設計褲子時,Twitter轉移了他的註意力。從此,也摘掉了自己戴了多年的鼻環。
他表示在生命的某個時刻會考慮追求更深層次的東西,比如成為一名藝術家。
也許他原本就是一位藝術家,在他設計的產品中,藝術的語言無處不在。他說,藝術和工程最美妙的交融,就是感受不到它的交融。而最好的設計就是感覺不到細節的存在,一切回歸本真和純粹。Twitter只用140字符,就能立刻拉近你與世界任何角落的距離,卻根本不會註意到軟件是如此的簡潔易用,自然才是最好的狀態,隨心隨性。
流動、規則、藝術,三者的交織構成了多西,而他的產品也只是自然而然地詮釋了他對於世界的理解。如今,第二個產品也上市了,看來,他對世界的理解,還不賴。
“it just works”。
英前首相布萊爾呼籲反脫歐,外相鮑里斯:關掉電視別看他
就在英國上議院即將於2月20日開啟對脫歐法案展開討論的時刻,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倫敦發表言辭強烈的演講,呼籲支持留歐的民眾”站起來”抵制脫歐,並宣布發起一場跨黨派的運動。
但是,布萊爾否認將組織新的留歐政黨的坊間傳言,也沒有正面回答是否會發動提議進行二次公投,他表示“現在不是作罷、漠不關心或者絕望的時候,現在應該是站起來,維護我們信念的時候”。

布萊爾稱,民眾在公投時對脫歐將造成的結果並不清晰,現在後果逐漸顯現時,應該有權改變主意,否則“英國正在奔向奔潰的邊緣”。
布萊爾在演講中指責特雷莎·梅不顧一切代價脫歐的行為可能導致蘇格蘭獨立及愛爾蘭分離。他還指責英國現政府當前和未來的工作重心會集中在無比複雜的脫歐談判程序上,忽略那些關乎民眾實際利益的問題。
布萊爾是在一個叫做“開放英國”的機構組織的會議上發表上述演講的,該集團的主要成員包括前副首相、自由民主黨人尼克·克萊格等支持留歐的人士。很快,布萊爾的演講得到了脫歐派的強烈反對。
脫歐運動領袖,現任外交部長鮑里斯·約翰遜在布萊爾演講結束後半個小時內就接受了英國星空電視的采訪,強烈反擊布萊爾的言論。

外交部長鮑里斯·約翰遜
鮑里斯說:“無論我走到哪里,大家都對英國的民主表示贊賞,都認為英國脫歐會取得巨大成功,他們排著長隊來幫助我們取得成功。我們在去年聽夠了這些觀點。”鮑里斯所謂的“觀點”是指布萊爾演講中提到的脫歐對英國經濟的傷害、對英國國際地位的影響等,他還反擊稱,布萊爾的言論是在侮辱選民的智商。
鮑里斯認為,很多對英國經濟崩盤的預測都是錯誤的,現在出現的經濟現象正好與預測的截然相反。
“國際投資者、世界領導人對英國和英國未來的信心極其高漲,相信我們能夠以我們的能力取得偉大的成功,”他最後說:“當布萊爾呼籲人們站起來抵制脫歐的時候,我要呼籲大家在布萊爾出現在屏幕上時關掉電視。”
之前,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英國前商務部長文斯·凱博(Vince Cable)時了解到,即使是脫歐派,其中很多人也不希望“硬脫歐”,無條件地離開歐洲單一市場。
“硬脫歐的決定,沒有經過聽證程序。”凱博告訴記者,有調查顯示,目前對如何脫歐存在三種不同的意向,30%對中止脫歐仍然抱著幻想,40%是硬脫歐,還有30%表示脫歐是民意難違,但是徹底離開歐洲單一市場將對英國經濟產生惡果。
凱博還表示,目前,脫歐失敗仍有很小的可能性,因為脫歐的巨大代價是英國無法承擔的。
“當英國拿到歐盟開出的600億‘離婚’賬單時,人們可能就會重新考慮如何承擔這個結果了。”當記者問到是否對特雷莎·梅在歐盟談判中為英國人爭取最大利益報以信心時,凱博堅決回答:“毫無信心”。
布萊爾目前希望通過他個人的影響力阻撓脫歐,但目前來看成效甚微。一來,他目前除了前首相之名外沒有任何政治權力,民眾影響力在國內也處於分裂狀態。尤其是前不久公布的關於伊拉克戰爭的調查結果,布萊爾被認定要對發動戰爭負責,此後民眾對他的信任度急劇下降,一些反對者直接把他稱為“人民公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