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六位大師的投資方法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hzm.html

轉載

 

 

@ Warren Buffet 華倫.巴菲特(最偉大的投資家)

 

@ 華倫巴菲強調成功投資的重要因素,取決於企業的實質價值,和支付一個合理划算的交易價格,他不在意最近或未來一般股市將會如何運作.

 

@ 華倫巴菲特從不投資他不瞭解的企業,他四十年的投資職業生涯裡,只有十二個投資決策,造成他今日與眾不同的成功地位.

 

@當大企業有暫時性的麻煩或股市下跌,並創造出有利可圖的交易股價,應進場買下這些大企業的股票,不要再試著預測股票市場的方向,經濟情勢,利率或選舉結 果,並停止浪費金錢在以此餬口的人身上.研究公司的現況和財務情形,並評估公司將來的展望,當一切都合你意的時候,就買下它 .

 

@ 許多人盲目投資,從某方面來說,這就像通宵玩牌,卻不曾看清手中的牌一樣.

 

@ 投資人謹慎透徹地做好投資研究,只要專注於持有少數幾種股票,便可大大降低投資風險.通常巴菲特普通股持股,僅有五種不同的股資組合.

 

@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核心是(買進?持有)Buy and hold, 買進優良企業,擁有這個投資數年,然後根據企業經營之收益獲利,這個觀念簡單又直接,投資人容易明了這個方式的原理.

 

@ 多數人都受到現有的股票交易方式所影向和限制,只知在買進與賣出間追逐價差,而忘了買賣股票原本只是轉移股權,持有股權原本是做為股東的權益則來自於企業營運所獲的利潤.

 

@ 作為股東原本是希望能從企業獲利不斷成長,及源源不斷的收取成功的經營成果.股票市場只是方便股東的移轉股權.

 

@ 巴菲特投資決策依據的基本原則:

 

一.企業原則:這家企業簡單且可以瞭解嗎?

 

這家企業的經營歷史是否穩定?

 

這家企業的長期發展遠景是否看好?

 

二.經營原則:經營者是否理性?

 

經營者對股東是誠實坦白的嗎?

 

         經營者是否會盲從其他法人權構的行為?

 

三.財務原則:把重點集中在股東權益報酬率,而不是每股盈餘. 計算

 

出 ( 股東盈餘 ) .

 

        尋找毛利率高的公司.

 

對於保留的每一塊錢盈餘,確定公司至少己經創造了一塊錢的

 

市場價值.

 

  四.市場原則:這家企業有多少實質價值?

 

這家企業能否以顯著的價值折扣購得 ?

 

@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很簡單,那就是:1. 不理會股票市場每日的漲跌.

 

             2. 不擔心經濟情勢.

 

   3. 買下一家公司而不是股票.

 

4. 管理企業投資組合.

 

@ 從投資一百美元起家,至今華倫巴菲特己創造百億美元的財富,這位被喻為當今(最偉大的投資者),以簡單的投資策略及原則,不做短線進出,不理會股市每日的漲跌,不擔心經濟情勢,妥善管理手上的投資組合,創造另一種不同於投機客的投資典型.

 

@ 巴菲特擁有淨值百億美元,名列美國最富有人榜首多年 . 近年被比爾.蓋茲趕過變成第二名),是美國百人富翁唯一自股票市場獲得財富的人.

 

@ 巴菲特1930年生於內布拉斯加州的奧瑪哈(Omaha City),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研究所就讀,受教於班哲明.葛拉罕(一向鼓吹瞭解一家公司實質價值的重要性), 1956年帶著葛拉罕得到的知識與來自親朋好友的財力支持 , 在奧瑪哈開始他的有限合夥投資事業 ( 就是後來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司).合夥公司開始時,由七個有限責任合夥人,一起出資十萬五仟美元.主要合夥人巴菲特,從一百元開始投資,那些有限合夥人每年 回收他們投資的6%,和超過此固定利潤以上之總利潤的75%,巴菲特的酬勞則是另外的25%.往的十三年,巴菲特管理的資金以每年29.5%的複利持續成 長,合夥體的資產己達二千六百萬美元.

 

@ 兩位智者 : 班哲明.葛拉罕給予巴菲特投資的思考基礎: 安全邊際.並協助巴菲特學習掌握他的情緒,以便於在市價的漲落中獲利.而菲利普.費雪則給予巴菲特最新的可行的方法學,使他能夠判定出好的長期投資. 巴菲特說:我有15%像費雪,85%葛拉罕.

 

@ 費雪的著作:Common Stock and Uncommon Profits,葛拉罕的著作: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是二本影向巴菲特最深遠的投資學巨著.他說每位投資人至少要讀它們20遍以上,才能真正瞭解投資的真諦.

 

@ 投貣就是在經過完整的分析研究之後,認為可以確保本金的安全,並能得到令人滿意的報酬.不符合這些要求的操作便是在投機.

 

@ 雖然葛拉罕(價值理論)與費雪(成長理論)的投資方法不同,但是巴菲特說道:他們在投資界是同等重要的.

 

@價值理論:指出一個經謹慎選擇,且己分散風險,合理價格的普通投資組合,才可能是聰明的股資.葛拉罕推測如因股票的價格低於它的價值,則股票在一個安全 邊際.葛拉罕表示.投資有二個法則:一.嚴禁損失.二.不要忘記第一個法則.他相信市場經常給予股票不適當的價格,這種錯誤的標價往往是因為人類懼怕和貪 婪的情緒而引起的.

 

@ 成長理論:超額利潤的創造是經由:1.投資那些潛力在平均水準之上的公司\n

                2.向那些最有能力的經營階層看齊.

 

@ 費雪相信,即使有能力使銷售成長,如果公司無法為股東賺取利潤,就不宜投資該公司.如果多年來利潤不能夠相對地成長,則所有的銷售成長都不代表公司股票是正確的投資工具.

 

@ 巴菲持主張投資人學習如何獨立思考,如果你己經由深思熟慮的判斷,獲得合乎邏輯的結論,絕不要因為別人的不同意而被勸阻退縮不前,(你不會因為這些人的不同意,而判斷正確或錯誤,你之所以正確.是因為你的資料和推理是正確的 ).

 

 

 

 

 

@ 班哲明.葛拉罕Benjamin Graham 最偉大的價值型投資大師.

 

@ 投資與投機的比較,投資行為必須經過透徹的分析,確保本金的安全與適 當的報酬,不符合上述條件的行為即是投機 .

 

@ 智慧型的投機行為就如同智慧型的投資行為,存在於市場之中.然而有許多方式顯然是不智的投機行為:【1】從事投機卻認為是投資.【2】以嚴肅而非消遺的態度從事投機.卻又不具備相關的知識與技巧.【3】投機所涉及金額超過承擔虧損的範圍.

 

@ 每位以融資方式買進股票的投資人必須體認,實際上他是在從事投機. 每位購買所謂『熱門』股票的人 , 便是在從事投機或賭博行為,投機經常充滿誘惑而且令人著迷 , 如果希望進場一博試試運氣 , 則應該另外撥出一筆資金.不可以在同一個帳戶進行投資與投機的買賣 , 你的思考也不可以混淆於兩者之間.

 

@ 投資人為了迅速獲利而買進新上市的股票 , 或任何種類的熱門股 , 他將無法期望這樣交易方式的績效會優於大盤 . 就長期而言,結果幾乎必然相反.智慧型投資人必須將持股侷限在主要的公司,它們擁有長期的盈餘紀錄與穩健的財務狀況.

 

@ 不論是多空行情,股票走勢總會過度延伸,大盤經常會發生這種情況,而且隨時都有某些個股呈現這種現象.有些股票會因為乏人問津或不合理的市場偏見而被 低估.形成價值與價格的背離.任何有智慧的人,只要有良好的數字觀念,便可以在股市任意悠遊,從其他人的愚蠢行為中牟利.

 

@ 買進對象在過去的十多年,盈餘至少必須具備合理的穩當性.換言之,沒有一年發生虧損,加上有足夠的規模與龐大的財力,能渡過未來的可能困境.因此,理想的組合是大型而傑出的企業,其股價與本益比均遠低於其過去的平均水準.

 

@ 不可以僅僅因為股票價格接近其資產價值,便認它其為健全的投資.投資者應該要求合理的本益比,紮實的財務狀,以及其盈餘至少能夠維持數年之久.

 

@ 投資者的股票投資組合若具有合理的企業價值支撐,則對股市的震盪就能採取比較客觀而冷靜的觀點,不必像那些支付高本益比與高溢價的人每天提心吊膽.只 要其股票投資組合維持理想的獲利能力,則大可不必在乎市場的種種變動.更有甚者,他反而可以利用波動進行買低,賣高的策略.

 

@ 股票市場經常錯得離譜,精明而勇敢的投資者偶爾可以以從明顥錯誤中獲 利.大多數企業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其特性與品質,有時候轉好,但大多數時候卻是轉差.投貨者經常應該謹慎而清楚也評估與分析它.

 

@真正的投資者甚少被追賣出持股,而在其他時候,則無需在乎當時的市場價格.因此,若投資者因其持股價格不合理地下跌,容許自己陷入恐慌或不當的憂慮,無 異於將其根本的優勢轉變為劣勢.對這類人來說,如果股票完全沒有報價,或許對他們更有利,因為其他人的錯誤判斷不會再令其擔憂.

 

@對真正的投資者來說,可以利用市場每天的報價揀便宜,或置之不理,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判斷與意圖.其本上,價格波動對於真正的投資者只有一項明確的意義.價格劇跌時,它們提供了明智的買進機會,價格大漲時,則提供了明智的賣出機會.在其它時候 , 他應該忘卻股票市場的一切 , 只專注於股息的報酬與企業的營運績效.

 

@投資者與投機客之間的真正區別在於他們對於股價走勢的態度,投機客的主要興趣在於預測行情的波動,並從中牟利.投資者的主要興趣在於以適當的價格取得並 持有適當的有價證券.行情波動實際上對他的意義是,因為它們經常創造低價格而形成明智的買進機會.也經常造成高價格,這確實是不該買進而該賣出的機會.

 

@ 典型的投資者是否只在低迷的行情買進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明確 ,因為它涉及長時間的等待,收益的損失,甚至可能喪失投資機會.整體來說,當投資者擁有購買股票的資金,或許就應該買進,除非大盤的水準己經超出合理價值標準所能夠解釋的範圍.

 

@ 投資者擁有合理的股票投資組合,便應該期待其價格有所波動,而且不應該因為重跌而憂慮,也不應該大漲而興奮.他必須永遠銘記在心,市場報價只是為了方便投資者可以利用它們,也可以忽略它們.

 

@ 絕不可以因為股價上漲而買進,或因為股價下跌而賣出.在劇漲之後絕不可以立即買進股票,在重跌之後也絕不可以立即賣出股票.

 

@ 運用『價值投資法』Value Investing傳達下列六項理念:

 

【1】殺進殺出導致利潤不佳.

 

【2】唯一能戰勝市場的鐵則是同時考慮價格與價值.

 

【3】一般公認的分散風險法則應該不予考慮.

 

【4】依技術指標買賣不但毫無幫助,反而容易導致利潤受損.

 

【5】不計代價避免受到「資訊」魔力的擺佈.

 

【6】只需公司公佈給投資大家的財務報表,即可成功獲利.

 

@ 買股票時,好的研究可導致好的判斷,前後一致的方法能導出聰明的決策,支付公司的價格才能獲得傑出的利潤的重要關鍵.

 

@ 很多人把價值與廉價 (Cheap) 投資弄混,以為這種投資策略就是購買沒有人要的公司,也就是那些財務吃緊或股價很低的公司.真正的價值型投資人緊盯著價格,他們所支付的股價絕不會高於公司的價值.

 

@某種程度上,價值和價格配合得天衣無縫,價值與成長亦是如此.價值型投資人對於成長的關心,也和價格與價值一樣.因為如果公司無法隨著時間增加利潤,淨 值與內在價值,沒有人能保證其股票的價值也會提高.藉著結合這三項要素,用低於股票價值的價格買進成長股,投資人即能戰勝市場,享受非凡的股票獲利.

 

 

 

 

 

 

@ Philip Fisher 菲利浦.費雪(最偉大的成長型投資大師).

 

@ 證券業者曉得每一家公司的價格,但對其價值卻一無所知.

 

@ 研究我自己和別人的投資紀錄之後,兩件重要的事:

 

投資[想賺大錢,必須有耐性.預測股價會到達什麼水準,往往比預測多久才會到達那種水準容易.股票市場本質上具有欺騙投資人的特性.跟隨其他每個人當時在做的事去做,或者自己內心不可抗拒的吶喊去做,事後往往證明是錯的.

 

@ 有個合乎邏輯的做法,也就是想到買普通股之前,第一步是研究過去以什麼方法最能賺到錢,最重要的事實是:找到真正傑出的公司,抱牢它們的股票,度過市場的波動起伏,不為所動,也遠比買低賣高的做法賺得多.

 

@找到一家公司,多年來營業額和盈餘成長率遠超過整體行業,而能獲得很高的投資報酬.當我們相信自己已找到這樣一家公司時,最好長期抱牢不放.這樣的公司 不見得必須年輕,規模小.相反地,不管規模如何,真正重要的是管理階層不但有決心推動營運再次大幅成長,也有能力完成他們的計劃.這樣的成長往往和他們曉 得如何在各個科學領域研究工作有關,好在市場上推出經濟上有價值,而且通常相亙關聯的產品線.

 

@ 企業界的耳語網是件奇妙的事,熟悉一家公司特定面向的人,你可以從他們具有代表性的意見切面,獲知每一家公司在業內的相對強弱勢,而且資訊之準確令人咋舌.

 

@ 尋找優良普通股的15個點:

 

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沒有充分的市場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能夠大 幅 成長?管理階層是不是決心繼續開發產品或製程,在目前富有吸引力的產品線成長潛力利用殆盡之際,進一步提高總銷售潛力?

 

和公司的規模相比,這家公司的研究發展努力,有多大的效果?

 

這家公司有沒有高人一等的銷售組織?

 

這家公司的利潤率高不高?

 

這家公司做了什麼事,以維持或改善利潤率?

 

這家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系是不是很好?

 

這家公司的高階主管關係很好嗎?

 

公司管理階層的深度夠嗎?

 

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和會計紀錄做得多好?

 

是不是有其他的經營層面,尤其是本行業較為獨特的地方,投資人能夠得到重要的線索,曉得一公司相對於競爭同業,可能多突出?

 

這家公司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的盈餘展望?

 

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家公司會因為成長而必須發行股票,以取得足夠的資金.使得發行在外股數增加,現有持股人的利益將因預期中的成長而大幅受損?

 

管理階層是不是只向投資人報喜不報優? 諸事順暢時口沬橫飛,

 

有問題或叫人失望的事情發生時,則三緘其口?

 

這家公司管理階層的誠信正直態度是否無庸置疑?

 

@  數十年來始終如一,不斷有突出成長率的公司,可以分成二類:其中一類〔 幸運且能幹〕 ,另一類〔因為能幹所以幸運〕.兩類公司的管理階層都必須很能幹才行.沒有一家公司光因運氣不錯,而能長期成長.

 

@ 良好投資決策的骨幹,從投資人的觀點來說,營業收入導致利潤增加才有價值.如果多年來利潤一直不見相對增加,則營業額再怎麼成長,也無法創造合適的投資對象.希望長期大賺的投資人,最好遠離利潤低的公司.

 

@  有些公司不是靠提高價格,而是藉由創意的方法,提升了利潤,有些公司因

 

   為維持資本改善或產品工程部門,究那些地方可以提高經濟效益.

 

@ 公司的管理階遠比持股人更容易接觸公司的資產,控制公司經營大權的人,有無數方法能在不違法的情形下,假公濟私犧性一般股東的利益,圖利自己和家族.面對這種濫用手法,只有一種方法能夠保護自己.就是投資對象限於管理階層對股東有強烈受託感和道德責任感的公司.

 

@  這家公司現金盈餘累加時,是否理性轉投資或配股政策是否理智? 管理階層不被其他法人牽著鼻子走,迷信機構法人?

 

@ 投資賺錢最好的方法,是指以低的風險獲得最高的總利潤.努力找到某些顯然是便宜的股票,其中一些可能真的很便宜,但其他一些股票 , 公司未來經營上可能陷入因境,因此不但不能算是便宜,和幾年後的價格比起來,目前的價格其實太高.

 

@ 即使是真正的便宜貨,便宜的程度畢竟有其極限,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價格才能調整到反映真實的價值.技巧最純熟的價值型承接者最後獲得的利潤,和運用經營管理智慧判斷,買進管理優良的成長型公司股票的投資人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  成長型股票所得利潤高出許多的原因,在於它們似乎每十年就增值好幾倍.相反的,我們很難看到便宜貨的價值低估達50% ,這個簡單算術的累積效果很明顯.

 

@  成長型投資人偏愛幾年後獲得高額收入,而不求今天擁有最高報酬.比較二 種投資方法:所買普通股提供高股利收益率,以及所買股票的收益低,公司著眼於未來的成長和資產再投資,五年或十年期內,成長型股票的資本增值幅度遠高於另一種股票.

 

 

 

 

 

@ Peter Lynch彼得.林區(最偉大基金經理人).

 

@ 林區強調:買任何股票之前,有三件個人問題必須先問:

 

1.我有房子嗎?

 

2.我缺錢嗎?

 

3.我的個性能讓我在股市成功嗎?

 

股票是一種好投資或壞投資,關鍵在你對上述三個問題的回答.

 

@ 房子和股票一樣,想從中獲利,最好長期持有.人們持有房子多年,對股票卻是年年易手.難怪人們會在不動產上賺錢,而在股票上賠錢,他們花幾個月時間挑選房子,但挑股票卻只花幾分錢時間.

 

@ 只投資你賠得起的錢,這筆錢如果賠了,在可預見的未來裡,對你的日常生活不應有任何影向,才可投資股市.

 

@ 談到預測股市,其實重要的技巧應該不是傾聽,而是打呼.你該學的不是聽憑你的直覺,而是訓練自己忽略直覺.你應該在基本因素沒改變的情況下.緊握住你的股票不放.

 

@股市是沒有時間上的關聯性,這是個好市場嗎?請別多問.股市或大盤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不過是一個參考,讓我們看到什麼人在做什麼傻事.我很願意有預 測市場的能力,並能預知不景氣,但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很樂意找尋『賺錢的公司』,在市況極差時一樣賺錢.這個行業的生意如何?這家公司賺錢嗎?股市好或 不好根本不是重點,挑對股票,股市自然會照顧自己.

 

@ 這倒不是說世上沒有被高估的市場,但你擔心這個並無道理.當你找不到一家公司的股價是否合理時,或者找不到符合你的投資標準的公司,你便知道市場的價位太高了.

 

@ 林區投資哲學16要點:

 

。不要高估專業人士的技巧和智慧.

 

。善用你已知的東西.

 

。尋找尚未被發現,亦未被股市認同的機會.

 

。投資股票前.先投資房地產及保險.

 

。投資的目標是公司,而非股票或股市.

 

。不必在意短期的股價波動.

 

。任何股票都能賺大錢或賠大錢.

 

。比起長期債券或定期存單的回收,長期投資股票的回收不僅遠遠高出許 多,也此較可預期.(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1960買一股七元,同 樣的股票1980年已經值4900元,結果是20年漲700倍).

 

。追蹤你持有股票的公司,就像玩一場無止境地偵探推理遊戲.

 

。敏銳感有助於在股市賺錢,在股市裡,一鳥在手勝過十鳥在林.

 

@ 你想在股票上成功,做功課是絕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其重要性不下於拒受股市短期起伏所動,做投資不先做研究,就像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許多人花一個周未研究全美來回渡假機票的價錢,卻沒有花五分鐘做研究,就買了美國航空的股票.

 

@ 界定一家公司在其同業間的相對規模,大型企業或小型公司,然後將它歸入適當的股票類別:緩慢成長類,穩定成長類,快速成長類,循環類,資產類,以及轉機類等六類.

 

@ 林區的投資組合名單上很少看到成長率為3%-6%的公司 , 因為一家公司不能向前快速移動,其股價便會停滯不前.如果盈餘的成長是公司致富之道,那麼把時間浪費在原地踏步的公司有什麼意義呢?

 

@ 穩定成長股盈餘的年成長率在10%-15% 之間,你有可能在穩定成長股上賺大錢,端看你買進的時機和價錢.這些公司一直是股市的優秀份子,但不是明星.

 

@ 快速成長股是林區最喜歡的投資目標:小型新興企業,年成長率達20%-25%.快速成長公司不一定屬於快速成長工業,這些一夕成名的公司在一個地方抓 到成功的秘訣,新市場的擴增造成盈餘暴漲,股價自然節節上揚.只要能保持速度,快速成長公司就是股市的大贏家,林區專找資產負債表健全,利潤也豐厚的公 司.

 

@ 如果可以避開一種股票,那就是廣受喜愛的熱門股票了.熱門股票漲得快,往往能衝到任何我們所知的價格之上,但上面除了夢想和希望之外,沒有什麼支撐之物,因此這類股票下挫的速度也一樣快.

 

高成長行業之熱門工業往往會吸引一群想分一杯羹的聰明人,企業家和資本家熬夜動腦筋.設法以最快速度加入行動.在商場上,競爭對手模仿是最嚴重的打擊形式.

 

@ 賺錢的公司有時並不買回股份或提高股息,卻把錢花在愚蠢的收購上,這類勤奮的公司專找價錢過高或完全不在它理解範圍的公司投資,這表示損年將會大到不可收拾,如果一家公司非收購點什麼不可,我寧可看它買些相關的企業,如果什麼都買,會讓我很緊張.

 

@ 我經常提醒自已(顥然往往並不成功),如果光明前途那麼顯而易見,那麼明、後年再來投資也不遲,為什麼不等一等,等到該公司創出某種成績再說?等著看它的獲利吧.你可以在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公司找投資機會,有疑慮時則不妨等一等.

 

@ 是什麼原因讓一家公司值錢?為什麼它的明天會更好?有很多理論可以提出解釋,但對我而言.答案都在盈餘和資產上,尢其是盈餘.有時候股價要花幾年的時間才能反映公司的價值,但基本面好的股票終將獲勝,很多例子證明等待是值得的.

 

 

 

 

 

@ John Templeton 坦伯頓(偉大的道德投資家).

 

@ 坦伯頓是投資專業中偉大的心靈改革大師 , 成立管理富蘭克林集團 , 在同類型全球性資金管理公司裡 , 績效一直排名第一 .

 

@ 坦伯頓的成功來自購買股票時會深思熟慮 , 加上他的勇氣 / 遠見及耐心 . 他說 : 在別人沮喪地賣出股票時買進 , 在別人瘋狂搶近時賣出 , 需要最大的毅力 , 但收穫也最豐碩 .

 

@ 坦伯頓認為 : 道德和倫理的價值 , 在經商 / 投資和人生中佔有重要位置 . 他強調 : 管理資金(投資管理)是[神聖的信託工作] , 錯誤的投資決策 , 對人類社會影響非常深遠 . 坦伯頓主張[道德投資] , 只將資金投入對人類有正面貢獻的優良企業 . 他認為所信奉的幾項重要且合理的[心靈原則] , 對他優異投管績效產生巨大的影響 :

1. 心存感恩會帶來更多值得感恩的事 .

2. 幫助孤獨者讓你不會感到孤寂 .

3. 你的話代表你的人 .

4. 熱忱會傳染給他人 .

5. 讚美勝於批評 .

6. 如果不知道自己一生中想成就些甚麼 , 就可能會一事無成 .

 

@ 葛拉罕是坦伯頓的證卷分析老師 , 他們都主張找尋價廉物美的股票 . 不管買房子 / 汽車 / 家具 / 衣服 , 他都會用心發掘出最好的商品以省下一半的花費 . 他將投資股票的步驟比喻成[購物] , 運用相同的概唸到全世界去買股票 . 另外 , 他也採用逆勢投資策略 , 即是當別人賣出股票時賣進 , 反之亦然 .

 

@ 坦伯頓也是現實主義者 , 他提醒投資人 , 要做好情續及財務上的準備 , 以迎接空頭市場 . 如果你是長期投資人 , 你就會把空頭市場當成賺錢的良機 . 泡沫是指股市 / 債市 / 房市出現濃厚投機風氣的期間 , 可以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 投資人忽略基本面價值 , 根據謠言或小道消息投資 , 而且願意付出任何價格 . 最後 , 人們終將體認到投資的真正價值 , 投資人開始恐慌 , 全面性的賣壓導致泡沫破滅 .

 

@ 坦伯頓認為投資價值低估股票的挑戰 , 在於判斷股票是被低估還是它的價值就只有這樣 , 或者它是具有潛力的超值股 . 他說 : 有些股票 6 元嫌太貴 ; 有些60元也覺得便宜 . 追出[物美價廉]的股票 , 不是買進[廉價股票] ; 物美才是真正的重點 , 然後在[物超所值]情況下買進 .

 

@ 坦伯頓為判斷公司是否符合其投資標準 , 有以下的投資思考 :

1. 公司的經營團隊實力堅不堅強 ?

2. 公司是否為產業領導者 ?

3. 公司產品的品質是否優良 , 其市場是否已確立 ?

4. 公司是否擁有競爭優勢 ?

5. 公司利潤是否出色 , 股東權益報酬率是否令人滿意 ?

6. 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是否反映出堅強的財務實力 ?

7. 公司損益表揭露的銷售額與盈餘是否穩定成長 ?

8. 是否有足以刺激股價上漲的潛在因素 ?

9. 相對於公司的帳面價值 / 當期盈餘或未來可能盈餘 , 公司的股價是否偏低 ?

 

@ 坦伯頓會比較股票當前本益比與過去五年的平均本益比 , 他會比較各國本益比 , 最重要的是 , 將股價與他對公司未來五年的可能獲利做比較 . 本益比低的股票不見得就物超所值 , 這家公司可能最終是個輸家 . 除了本益比 , 他還會注意生產優良產品 / 勞資關係和諧 / 成本控管得宜的公司 , 以及經營團隊能善用盈餘讓公司持續成長的企業 .

 

@ 坦伯頓表示 : 基本上 , 股價的短期波動常會受投資人情緒影響 . 長期來說 , 股價則是反映企業價值 . 在做出最後買進決定前 , 坦伯頓護將選擇範圍縮小 , 並比較各個投資標的 . 但不只是找尋股價低廉的股票 , 而是最好的廉價股 . 他平均持股期間是五年 , 他認為 , 賣出股票的最佳時機 , 是當你發現一支比現有持股價值高出 50% 的股票時 .

 

@ 坦伯頓的十五條成功的投資法則 :

1. 注意實際報酬 .

以總投資報酬極大化為投資目標 , 即是扣除稅賦及通貨膨脹後的投資報酬 . 對長期投資人來說 , 這是唯一合理目標 .

2. 投資 , 不要投機 .

投資 , 不要光買賣或投機 . 股市不是賭場 , 如果只要股價移動 , 就趕著搶進殺出 ; 或是不段放空股票 ; 或從事選擇權或期貨交易 , 股市對你而言就只是個賭場 . 就像多數賭徒 , 你終究會賠錢 , 或經常賠錢 . 他說 : 放輕鬆 / 長期持有投資組合的投資成果 , 比經常改變持股內容的交易客來得好 .

3. 要有彈性 .

對不同類型 / 地區的投資標的保持彈性且開放的態度 , 有時候則要抱持現金 , 因為某些時候 , 現金能讓你善用投資機會 . 事實上 , 並沒有那類型的投資鏢的永遠是最好的 .

4. 買低 , 逆勢投資方式 .

當股價走高時 , 許多投資人會買進股票 ; 當股價走低時 , 買盤紛紛縮手 . 當幾乎所有人同時感到悲觀時 , 股市就會崩盤 . 投資人都知道要[買低賣高] , 但他們絕大部份都是買高賣低 . 他們都在大部份分析師看好前景的時候 , 買進股票 . 坦伯頓認為這實在很愚蠢 . 他謹記恩師葛拉罕的話 : 在所有人 , 包括專家都感到悲觀時買進 , 在這些人感到樂觀時賣出 .

5. 購買品質 .

在買股票時 , 要在績優股中找尋廉價股 . 績優股是指處於成長的市場中 , 銷售額領先的公司 ; 在以技術創新為導向的產業中 , 處於科技領先的公司 ; 擁有優良記錄的經營團對 ; 產業中的低成本製造者 ; 首先進入新市場且資金充裕的公司 ; 生產高利潤的消費性產品 , 且信譽卓越 . 坦伯頓喜歡買進居產業主導地位的優質公司 , 例如 : 美國商店及花旗銀行 .

6. 實踐價值投資法 .

購買價值 , 而不是大盤趨勢或經濟前景 , 聰明的投資人瞭解股市是股票的市場 . 雖然個股會暫時受強勢的多頭走勢牽引 , 股市最終還是由個股表現決定 , 而非大盤決定個股表現 . 太多投資人專注於大盤趨勢或經濟前景 , 但個股在空頭市場中仍可能走高 , 在多頭市場中也可能下挫 . 股市和經濟的走勢不總是一致 , 空頭市場不永遠出現在景氣衰退時 , 整體企業盈餘衰減也不見得就會導致股價下挫 . 因此 , 投資人應該投資個股 , 而不是大盤趨勢或經濟前景 .

7. 分散化投資 .

分散購買數種(三到五種 , 最多八種)股票和債卷 , 可以提供好的資金安全保障 . 由其是 , 以全球化角度不侷限於單一國家地區 , 你會發現更多價格合理的好公司 , 真正的[物超所值] .

8. 做好功課 .

做好功課或聘用專家協助你 , 在投資前先調查清礎 . 研究公司 , 以瞭解它致勝的原因 . 切記 , 在多數情形下 , 你是買進該公司的盈餘或資產 , 或二者都有 .

9. 監控自己的投資 .

積極監控自己的投資標的 , 預期可能的改變並做出正確的反應 . 多頭市場不會持續發燒 , 空頭市場也不會持續不退 . 你絕不能在買進股票後置之不理 , 市場轉變的速度太快了 . 記住 , 一切都會改變 , 沒有一項投資可以持久不變的 .

10. 不要驚慌 .

有時候當別人都在賣出時 , 不要也搶著殺出持股 . 賣出的時機是在股市崩盤之前 , 不是之後 . 你應該研究你的投資組合 , 如果你當時尚未持有這些股票 , 股市崩盤後 , 你會想買進它們嗎 ? 你現在賣出這些股票的唯一理由 , 是想買進更具吸引力的股票 . 如果找不到更具吸引力的股票 , 就應該繼續持有手中的股票 .

11. 有效處理錯誤 .

不犯錯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投資 , 但這卻是最大的錯誤 . 因此 , 原諒自己的錯誤 . 不要因犯錯而受挫 , 更別為了彌補一項損失而冒更大風險 . 應該將每次犯錯當成學習經驗 , 確實找出錯誤 , 以及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 成功者與失敗者的最大區別 , 在於功功者會由自己和他人的錯誤中學習 . 投資錯誤是不可避免的 , 坦伯頓說過 , 他的投資中有 1/3 並未成功 . 重點在於承認錯誤 , 儘可能將這些錯誤視為學習的工具 .

12. 禱告有益投資 .

如果你先禱告 , 你的思路會更清明 , 錯誤有會少一些 . 禱告會讓人心靈平和 , 有助於做出更真善美的投資決策 . 他認為每個投資人每天都應該禱告並感恩 , 他強調自己不是為了要上帝給予他投資建議而禱告的 .

13. 謙沖為懷 .

報持[我無所不知]的投資心態 , 遲早會導致讓人失望的結果 , 甚至徹底的失敗 . 世上萬物都處於不斷的變化中 , 明智的投資人瞭解 , 成功是不斷為新問題找到解答的過程 .

14. 沒有白吃的午餐 .

絕不憑感覺投資 , 這項原則適用於無數的情況 . 即使該公司真的很出色 , 但股價可能太高了 . 還有 , 千萬不要根據明牌投資 . 坦伯頓驚訝地發現 , 居然有這麼多受過良好教育且事業有成的人會這麼做 . 不幸地 , 明牌具有難以抗拒的魔力 .

15. 對投資報持正面態度 .

不要太常擔憂或持負面心態 , 過去一百年來 , 惟樂觀者在美國股市中勝出 .當然 , 股市會回檔 , 甚至崩盤 , 但長久下來研究顯示 , 股市會不斷走高 .

 

@ 坦伯頓在耶魯主修經濟時 , 就對錢滾錢的想法感到訝異 , 並花很多時間研究複利表 . 他在1991年對公司股東演講時表示 : 如果1626年以相當於24美元將曼哈頓出售給荷蘭人的印地安人 , 將這筆錢以8%的利率投資 , 以複利計算 , 這筆錢現在以足夠將曼哈頓上所有不動產買回 , 還有剩下數十億美元 . 他建議投資人 : 多瞭解投資的意義 , 瞭解風險及報酬 , 儘早投資以善用複利效應 .

 

@ 坦伯頓說道 : 我瞭解自己擅長評估企業的價值 , 並告知投資人相較於企業的真正價值 , 甚麼樣的股價是過低或過高 . 我總是努力學習以全球的角度來評估企業的價值 , 我的想法是 , 如果你只研究單一國家 , 是無法瞭解一家企業的真正價值 , 企業的許多產品是與全球的同業競爭 , 你必須先瞭解全球的產業情形 , 才能正確預測出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 .

 

@ 坦伯頓的長期投資目標並非賺取財富 , 而是幫助他人和倡導有關心靈改革的事業 . 即使是成為投管公司負責人 , 他仍是站在幫助他人獲利的角度來管理資金 . 坦伯頓相信探索( inquiry )是一切進步的根源 , 謙遜是理解之母 , 感恩可以開啟心靈成長的大門 . 謙遜會讓人心胸開闊 , 如果一個人知曉一切 , 就很難再學到更多的東西 . 當我們瞭解自己所知有多渺小時 , 就可以開始探索並學習 . 富蘭克林的最高執行長 Johnson表示 : 坦伯頓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投資家之一 , 他對投資界及慈善界的貢獻有目共睹 , 並為財務界樹立崇高標準 .

 

 

 

 

 

[] Row Price 普萊斯(偉大的成長型投資大師).

 

[] 普萊斯(Row Price)是資金管理公司普萊斯事業(Price Associates)的創辦人,他藉由投資具有高成長潛力且股價合理的股票,為自己和客戶賺進豐厚報酬.普萊斯表示,投資人必須看出時代的轉變,及早體認到時代及投資偏好的消退,以及新時代所帶來的新契機.

 

[] 在普萊斯發展自己的投資哲學時,他注意到獲利豐厚的人,都是能堅持長期持有成功企業的投資人.他的建議是,投資正在成長且由有遠見的人所經營的公司,這些人瞭解重大的社會及經濟趨勢,並透過明智的研發替未來做準備,而在公司不再符合你的買進標準時賣出.

 

[] 企業的盈餘有時會不理想,且股價下挫.在公司盈餘減少時,只要普萊斯認為其未來仍有成長的潛力且經營團隊優秀,他就會保持耐心並堅守紀律,繼續持有.普萊 斯寫道:每家公司都是由人所建立,公司是由每個人的努力堆砌而成.公司反映出創辦人及所有曾主導營運者的人格與商業哲學.想瞭解一家公司,你必須瞭解創辦 人和過去領導人的背景資料,以及替該公司擘劃未來者的希望與野心.

 

[] 普萊斯表示:成功的投資哲學必須有彈性,能處理並預測改變.改變是投資人唯一能確定的事,由於社會政治經濟環境,以及產也和企業的趨勢不斷變遷,投資人在選擇標的時也必須有所改變.

 

[] 普萊斯會提出下列問題,來判斷公司是否符合他的投資標準:

經營團隊是否有能力且信譽良好?

高階主管和董事們的持股比重高不高?

公司的銷售額/盈餘及股利是否持續成長?

利潤率是否令人滿意且能夠持續?

經營團隊是否能創造出亮麗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和總投入資本報酬率?

公司是否有負債程度低或合理的良好債信?

公司是否擁有明智的研發,並持續推出卓越的產品?

公司是否為擁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領導者?

公司勞資關係是否和諧,其福利能否吸引並留住人才.

相較於未來的獲利潛力及歷史本益比,公司當前股價是否合理?

 

[] 普萊斯表示:以投資來看,一家公司股票的價值,往往跟股市的報價大不相同.因為當股市悲觀或樂觀氣氛高漲時,股價跟企業的內在價值間幾乎沒甚麼關聯.股價通常會受企業盈餘和股利/經濟/通貨膨脹或緊縮,以及投資人心理的影響.

 

[] 普萊斯提醒:投資人對於以高價購買高本益比股票的做法,應該多加考慮.當股市大眾和機構投資人都對股票熱衷時,過度的需求會導致股價高漲超過股票的投資價 值.這通常是個糟糕的買進時機,但投資人急於加入投資行列,他們會為放寬投資標準的做法自圓其說.投資人應該保留足夠的現金準備,在股票不受市場青眛時趁 機加碼買進,這是購買任何符合投資標準的好時期.

 

[] 普萊斯尋找經營良好/財務控管健全/利潤率令人滿意的企業.利潤率是一項以百分比呈現的比率,代表銷售額與盈餘的關係.他會注意五項企業的利潤率:

1.利潤率.

 

2.營業利益率.( 營業利益 / 銷售額 )

3.毛利率. ( 總銷售額 - 銷貨成本 ) / 總銷售額

4.稅前純益率. ( 稅前盈餘 / 銷售額 )

5.稅後純益率. ( 稅後盈餘 / 銷售額 )

其中營業利益是以 EBITD(Earning Before Interest,Tax and Depreciation)利息/稅/折舊前的盈餘來計算.

 

[] 多數個別投資人和機構投資人都擁有雙重投資目標:要有當期收益,且未來收益持續成長,以支應生活及營業支出;增加投資資本的市場價值,以支付耐久財及其他 資產增加的成本.普萊斯觀察到,太多投資成長型股票的投資人由於過度重視股市走勢,而無法瞭解股利收益的重要性.他警告說:如果投資人在接近多頭市場的高 點時,以高價購買低股利的成長型股票,可能會喪失股利再投資的複利效應.此外,另一個危險是當股市修正時,投資人沒有股利來抵銷可能的損失,這個危險的程 度端視股市走低的幅度和時間長短而定.普萊斯以1978年到1998年這二十年期間,股利再投資幾乎佔S&P500投資報酬率的一半以上.在此期 間,如果投資1萬美元到S&P500成份股,不計股利則成長為12.7萬美元;如果加計股利再投資,將成為26.2萬美元.

 

[] 普萊斯說:瞭解盈餘成長的生命週期與判斷未來盈餘的面向,是從事投資必要的工作.他將企業的生命週期喻為人的一生,誕生/成熟及衰退.公司銷售額的增加, 是因為產品或服務的銷售增加,還是售價提高了,抑或兩者皆有?投資人應該監控企業,來察覺盈餘成長的變化.他認為銷售額與銷售量雙雙下滑,加上盈餘減少, 都是成長減緩的警訊.他指出,企業盈餘不能年年成長,並不表示盈餘停止成長.景氣循環產業及企業內部發展往往會扭曲企業所公告的盈餘模式.必須有熟練的研究能力和敏銳的判斷力,才能察覺盈餘週期的基本變化.

 

[] 公司規模的大小可以用銷售額來決定,但對投資專家而言,企業規模通常是以市值來看,其計算方式是將股價乘以在外流通股數.投資人必須考慮公司是否擁有優良產品,且產品的市場需求量能否為公司創造未來的成長性.

 

[] 在購買股票前,普萊斯要先確定該公司符合他的各項投資標準.在監控標的公司時,他護密切注意盈餘和銷售額的成長,以及利潤率和投入資本報酬率或股東報酬率的變化.他認為,可能影響企業成長趨緩的警訊和問題包括:

1.銷售額減少.

2.盈餘和利潤率連續幾季衰退.

3.投入資本報酬率連續幾季降低.

4.稅賦巨額增加.

5.經營團隊的負面改變.

6.政府可能採取不利於企業的干預.

7.市場飽和.

8.競爭增加.

9.原物料及勞工成本明顯增加.

 

[] 普萊斯瞭解,企業會因產業基本面或經濟疲軟而減緩成長,他會將持股公司的盈餘與競爭者的盈餘,和整體經濟成長做比較,並據此確認盈餘真正的走勢.普萊斯 說:在空頭市場中,當股價跌破我們預設的買進底限,此時我們不知道股價還會下跌多少,何時會回檔,或其反彈的幅度有多少.但我們知道自己要成為具有吸引力 股票的長期股東.因此,我們採取按比例買進和賣出的做法.在多頭市場中,如果普萊斯決定減碼或賣出某支持股,他會以一個預設好的價位賣出,接著以較高的價 位繼續賣出.股價下挫並不會促使普萊斯賣出股票,如果他認為公司的前景看好,股價下挫反而是加碼買進的好時機.當他認為某企業無法持續成長,或不再符合他 的投資標準,他就會賣掉.如果在考慮賣出成本及稅賦後,或其他投資標的比他的持股具投資價值,他也會出脫持股.

 

[] 普萊斯協助客戶將資金分配到股票/債卷及現金等項目上,他瞭解每個人對保本/當期收益及資本增值的需求不同.他表示:每個投資組合都應該針對投資人的個別 目標而設定一套[投資計劃],這些目標包含投資人對保本的需求度/可支配收入或資本成長性等.在考慮投資組合的資本增值時,投資人應藉由廣泛分散投資到不 同產業和企業的做法,降低投資風險.

 

[]普萊斯投管機構的經營哲學,契約客戶的利益是首要考量,而他從事這個行業只是替客戶管理資金及提供相關服務.管理個別投資人及機構投資人的帳戶,強調基本研究,與企業主管會談,密切注意經濟/產業及企業的變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41

不到二年搞定萬華七十六位地主 潤泰新從最難的下手 拿下千坪都更地

2012-7-30  TWM




台北市地價居高不下,都市更新成為中小型建商開發土地的重要管道,但是曠日廢時的整合過程,也讓很多建商視都更為畏途,而潤泰創新卻能在此時突破重圍,在萬華區完成台北市面積逾一千坪、開發時間最短的都更案。

撰文‧梁任瑋

「終於等到這一天了,我們一定住得到新厝!」五月十九日上午,台北市萬華區東園國小旁一處都市更新案舉行動土典禮,幾位七旬老翁看著自己頹圮的老家即將進行改建,掩不住激動的心情,握著彼此的雙手互道恭喜。

就在不久前,這裡還是一片雜亂,荒廢的老房子野草蔓生;如今透過都更,已整理得煥然一新,更將在兩年半後變身為一棟規畫一百八十五戶、樓高二十六層,擁有五百餘坪大片花園、步道的嶄新大樓「萬花園」。

如果說,「樓低、屋老、地方正」是很多建商做都市更新的篩選標準,這個條件若放在有六三%的房子屋齡都已超過三十一年的台北市萬華區,顯然處處都是機會。

但在很多建商眼中,該區因房價偏低,並非首選。台北市政府都更處統計,近十年,萬華都更申請案五十三件,但核定的僅三件,六%的核定比率在各行政區中為倒數第一。

就在外界不看好中,萬花園卻異軍突起,只花一年十個月就整合完所有地主,創近五年北市都市更新面積超過一千坪開發時間最短的案例。幕後推手,正是都更新兵潤泰創新。

靠地緣關係拉近距離

擅長開發豪宅、投標台鐵BOT與聯合開發案的潤泰創新,這幾年在商用不動產市場布局大有斬獲。目前手頭上有松山車站與南港車站BOT案、捷運內湖線內湖站及新莊線三重站的聯合開發四大開發案。七月十九日,潤泰集團轉投資事業南山人壽更以二六八.八億元標下信義計畫區世貿二館,刷新國內地上權總價、每坪價格新高,惟獨都更腳步落後。

近五年,潤泰參與過的都更案超過十個,但進度不一,「要讓社區裡所有住戶達成改建協議,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潤泰創新總經理簡滄圳坦言,沒想到,最令人驚訝、且最快完成的個案,竟是面積廣達一千兩百六十四坪,有七十六位地主的萬花園案。

時間回到二○○七年夏天,當時潤泰與中華電信合作開發台北市萬華區德昌街住宅案「萬囍」,由於建材、施工品質高檔,預售當時每坪成交價站上六十萬元,創下萬華地區新高價。這個建案吸引隔壁萬大路地主吳德龍的注意,主動找上潤泰整合他們的土地。

這塊地原本是鄭姓前台北市議員家族與另一大家族陳家的祖厝,隨著後代開枝散葉,蓋起公寓陸續賣給不同住戶。

簡滄圳接手後發現,這件案子背後頗為複雜。原來,早在二十年前即有建商陸續介入整合,也已插旗購入土地近百坪,如何以合理價格購回其土地,這是第一難。

此外,在潤泰整合之前幾個月,另一家新介入的建商已和其中最大的鄭姓地主簽了合建契約,占全案同意門檻近三○%,如何統合開發權利是第二難。

但是,「找人是最難的。」簡滄圳說,很多房屋破舊到連屋主都住不下去了,早就已經搬去他處,如何找出分散在各處的地主,深深考驗潤泰土地開發人員的功力。

正當簡滄圳苦思解決方法之際,他突然想起,公司內土地開發部建築師李安憲從小就住在萬華,透過他來整合,或許是一把開啟地主心房的鑰匙。

李安憲是老萬華人,現在還住在萬花園隔壁的「大都市花園」,巧合的是,他與吳德龍是許久沒聯絡的小學、國中同學,這層地緣關係拉近了潤泰與地主之間的距離。

「萬華人比較團結,找到關鍵地主居間撮合很重要。」李安憲說,他打聽到,代表陳家的地主葉喬松,是全案的關鍵人士,便透過吳德榮牽線,直接找葉喬松談。

以誠意打動關鍵地主

今年七十歲、家族在萬花園基地共擁有一百二十九坪土地的葉喬松,見識過許多知名建商來談都更,「有的建商一來就要我去餐廳吃飯,吃完飯就把合約書拿出來簽。都更不是去便利商店買礦泉水耶!打打電話、吃頓飯就想要我們拿出好幾百坪的土地給你蓋,未免也想得太簡單了!」葉喬松對建商的猴急頗不以為然。

但潤泰的作法令他改觀,「一個禮拜跑七趟,與一個禮拜跑一次,就是不一樣。」葉喬松說,有些建商談一談,發現很難,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只有潤泰最勤快,一家一家挨門挨戶去談,把誠意拿出來。

除了動之以情,更重要的是幫地主創造價值。簡滄圳表示,都更地主分配的權利價值有「協議合建」及「權利變換」兩種,潤泰採兩案並行,讓地主選擇對他最有利的方式來做權利價值的分配,「這是對地主的讓步及尊重。」地主也不必擔心因為整合期太長,導致增值的利益均被建商拿走。

而且,潤泰不只將土地交付銀行信託,也採用營建資金專款專用及續建協助的信託機制,透過等同銀行履約的保證,完全保障地主權益。

尤其,當時「萬囍」案已開始預售,簡滄圳說,萬囍是中華電信與潤泰創新合建案,至今仍為萬華第一棟使用隔震工法的住宅,種種創新的規畫,讓地主重新思考,「連中華電信都選擇潤泰,為何地主不能?」另一方面,為了重新定位萬華區的房價,潤泰向地主提出,萬花園在結構工法上會採用「柱螺旋箍筋及一筆高耐震專利施工」,這項潤泰的專利,可達到灌漿扎實和耐震效果,不僅為地主資產帶來增值效益,也讓住戶住得安心。

同時,潤泰與原來整合約四○%的建商理性溝通,最後以高於市場價格的金額買下對方土地。

○七年八月,潤泰與萬花園地主第一次簽約就逾五○%,一年一個月之後,○八年九月潤泰完成整合作業,九五%地主全部簽約完成,並將全案送到台北市政府,進行事業計畫及權利變換計畫審議。

這段通常要耗費三至四年才能達成的工作,潤泰創新只花了三分之一的時間就完成。

須配合天時地利人和

「一個都更案要成功,要天時、地利、人和到位。」葉喬松語重心長地說,二十年前,他們這些地主正值五十歲壯年,每個人有不同的考量,房子也沒有改建的誘因;現在大家都七十歲了,彼此有共識,必須要整合,但「就像搓圓仔,兩粒一搓要一樣大,不能一大一小。」萬花園如果沒有大家互相信任、各退一步,不可能那麼快完成。

今年一月,萬花園基地終於搭建起大型接待中心對外預售,讓房價也跟著鹹魚翻生。原來東園街周邊房價每坪僅約四十萬元,在萬花園銷售完畢後,成功把售價推升至每坪七十萬元,也帶動周邊房價水漲船高。

萬花園案也打響潤泰都更的名號。五月,潤泰創新一口氣拿下建中眷舍、六張犁派出所兩件公辦都更案,成為切入台北市公辦都更案的贏家。

宏大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執行長郭國任說,公辦都更案的獲利空間較小、利潤有限,過去很多建商不願參與,但是隨著台北市土地開發的難度愈來愈高,公辦都更土地有政府完成前期的整合流程,相對於一般都更案較為單純,這塊市場的競爭也愈來愈激烈。

其實,不論公辦或民間參與都市更新案,都必須地主間懂得相互合作、放棄私利,願意在相同的時間內做一件共同的事,「只有地主與建商都肯退讓,才能讓台灣的都更之路繼續走下去。」簡滄圳為當前都更面臨的困境下了最好的注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40

六位IBM總字輩 來台「抓小偷」

2013-03-15  TCW 
 

 

在台灣社會案件頻傳時,三月底,一位總管四十萬人企業產品研發的發明大師,走進新北市警局, 隨後,一位市值二千四百億美元企業的資訊總舵手,還有其他四個跨國企業主管,來自英國、美國、加拿大共六位總經理級的人物齊聚一堂,要幫台灣「抓小偷」。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群人是誰?

他們,都是外商IBM企業內的總經理,例如,管理全球最大零售商wal-mart.資訊系統的IBM全球沃爾瑪(Wal-Mart)客戶服務團隊總經理維利克特(CraigVelliquette),手握十四項專利、在IBM內以「發明大師」定位的柯迪卡特(Peter Coldicott)等。他們的目的是要幫全台人口第一大縣市──新北市,也就是台灣人口最多,卻也是警力最缺乏的地區,導入高科技系統去防制犯罪。

他們都是IBM「智慧城市大挑戰(Smarter Cities Challenge)」計畫的參與者,三年內,IBM要送六百位績優一級主管到一百座城市,當三個星期的志工,與當地政府發展出一份策略藍圖。台灣只是其中一個城市,六百位主管等於是拿了公司一個月的月薪卻不做事,若再加上每組人馬的住宿、交通、伙食,IBM估計,三年必須付出近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五億元),也就是每人平均新台幣二百五十萬的成本。

比上班還累能睡五小時已經算奢侈

先不論放下的商機,單六人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的成本,若只為做公關,早夠買下十天半版的日報頭版廣告。到底新北市是花多大心力爭取到他們來協助?答案可能很令你意外,這群人都是自願申請來的志工,他們要先說服部門主管、同儕同意,有人甚至要等上了一年半才能成行,絕非想去就去。

第一次拜訪這群人時,他們的桌上堆滿了便當盒,卸下平常專業套裝,有人甚至穿起大學生的帽T打扮。他們從路邊臨檢現場開始,走遍新北市情資中心,三重、蘆洲、八里及瑞芳,三個星期共四十場會議、拜訪超過百位專家學者,每天早上八點開會,一路工作到半夜,「昨天終於睡了五個小時,真是奢侈,」已年過六十的柯迪卡特說。

要來當志工還不容易。要是內部的績優員工,有如申請入學般,寫了申請動機、自己的優勢,還要取得其他同仁、主管推薦,有的等了一年,才終於入選。「我們現在壓力很大,因為太多人要報名了!」主導此計畫的IBM「公民社會服務部門」新興市場資深經理戴維斯(Louise Davis)說。

IBM為何要展開這個有史以來最高成本的公益計畫?只是為做公益形象這麼簡單嗎?其實,這是一個經過高度精算的方案,效率之高,還被哈佛商學院選為個案研究。

「過去大企業有管理課程,也有志工服務,但將兩者結合變成主管訓練,IBM是第一個,」哈佛商學院教授康特(Rosabeth Moss Kanter)說 。

IBM要這樣做,其實就是要解決今日企業關鍵的三個問題:全球化、創新力、留人才。

「你知道我有多想了解新興市場嗎?」IBM「軟體事業處產業解決方案」、歐洲區產業解決方案技術銷售與服務總經理庫柏(Avril Couper)說,她長駐英國,「成熟的市場、產品,但沒什麼大幅度成長的可能,」她思考自己的未來,若不了解新興市場,自己可能從一線退到了後排,但真要調去,已是媽媽的她孩子還小,連三個月也嫌太長了。而此項計畫,正是累積如此能耐的機會。

「三星期,就像一個超大真實版個案研究,」加拿大IBM分公司「全球資訊服務事業部」策略成長與創新部門總經理弗裘維奇 (Simo Vujovic)說,三星期內,他要了解新北市警察局在資訊處理的現況和挑戰,頻繁的開會、討論,甚至打電話到全球各部門求援,最後提出對策。

主管大考驗離開象牙塔找到新靈感

第二個好處,是把主管拖出象牙塔,找尋新的刺激。

身為管理數百人的高階主管,每天被內外部會議塞滿。柯迪卡特坦承,「自己從來沒有花那麼多時間了解一個客戶。」

過去都是由客戶帶著問題上門,這三個星期,他則完整的了解新北市的現況,看到更多產品精進的可能性,「例如,我從沒想過警察用的軟體,應該是手機介面才對,」沒到台灣,他研發的產品多以筆電使用為主,直到看到新北市警察,九成以上的工作靠著機車完成,他才有了新的思考,「還有這裡到處都是的監視器、便利商店等,太多新靈感了!」

最後,留住人才,才是很多人想不到的重點。

「我們發現參加過這項計畫的員工,報告裡都說這三個星期是就業以來最棒的事,因為這樣他們更想留在IBM。」戴維斯說,對跨國企業來說,中高階人才是企業的核心,「失去他們,是我們的最大損失。」

這項志工計畫,正解決了這項難題。「其實這就是管理學上的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在IBM工作超過三十年的柯迪卡特指出,優秀員工雖為企業資產,但因為能力強,他們傾向透過跳槽、爭取升遷取得更大的挑戰,直到超過能力而失敗為止。

近一個月的志工計畫,則讓優秀員工跳脫平常的工作、換了個產業、團隊,保持工作的新鮮感,或讓他們感受到自我的成長,擺脫焦慮、無聊,減低離職的可能。

維利克特正是此例。「我一直以來面對同一客戶、同一產業,這三個星期就像重新充電了,」早上三點就開始工作的他說。過去他專注在零售業如何靠著蒐集海量資料滿足消費者、促使其購買,「我發現警察面對市民也是一樣,要滿足市民對政府的期待!」但新北市警方與美國警察只處理刑事案件不同,多了更多便民服務,讓維利克特新思考自己對零售業的了解,「你會換一個角度去看自己的工作,然後你又看了更多的挑戰和機會。」

甘冒大風險不畏主管離開崗位一個月

但你可能好奇,商場上的競爭以季來算,高階主管離開工作一個月,難道不是個風險?「太久?你從一個員工的職涯來看的話,一個月絕對不久,」戴維斯解釋。一份內部的調查指出,參加過志工計畫的員工,有七六%表示這份經驗加強了自身對職涯的野心和熱情。

冒著一個月的風險,是IBM對未來的投資,「已在公司做了七到十五年的領袖人物,正是一家公司容易失去的員工,」哈佛商學院助理教授瑪奎斯(Christopher Marquis)分析,曾到印尼雅加達服務的IBM行銷主管佛拉塔米科(Janis Fratamico)說,出發前,本來已有競爭廠商來挖角,「他們給我更高的薪資,但像這種自我成長的經驗,不是金錢可以買到。」雖然每個人二百五十萬的投資看來高,但,「它(此計畫)讓我變得更強,我在工作崗位的表現會更好,??IBM的收入自然會更多,你仔細想想,這真的是門好生意!」維利克特為這趟志工之行做了最好註解。

也對,誰說人才訓練、公益計畫,不是門好生意呢?

【延伸閱讀】員工做志工=3贏好生意——IBM人才管理秘密大公開

員工可以得到‧跨國領導技巧‧跨文化認知與智慧‧提高員工留職率、企業認同感‧新知識與技巧‧內在的成長

在地合作夥伴可以得到‧無酬獲得高品質的服務‧對在地組織員工的正面影響

IBM內部可以得到‧在地IBM員工的成長‧內外部合作網絡的關係更加緊密‧強化IBM品牌

資料來源:哈佛商學院個案研究報告

【延伸閱讀】新北市大量攝影機,成了他們眼中寶

雲端上的資料,會是政府治理的好幫手?有了海量資料(Big Data)技術,冷冰冰的資料,確實成了可能的解方。這也是新北市特別需要IBM協助的原因。

「海量資料」指的是在新科技下,過去無法計算的大量資料,如影像、語音、車流等,透過交叉比對而有即時(real-time)的比對結果。

開放資料專家徐子涵表示,透過海量資料整理,提高公共安全已是國際主流。

以美國聖路易斯(St. Louis)為例,他們透過資料,算出市區內最近的犯罪熱區,在犯罪的「熱門時段」掌控當地影像監視,就能在案件發生前加緊巡防。

以全台第一大縣市新北市為例,平均每位員警要服務五百多位市民,如何利用海量資料成為當務之急。

過去幾年建置了「一一○報案系統」、「警車衛星定位」、「贓車車牌辨識」 等八個系統,如最近的「醃顱案」,就是透過二萬三千具的路口監錄系統,比對死者二哥陳姓男子的車輛行進軌跡,加上他行動電話移動的軌跡,以「車號、手機追人」,才能證實陳男涉入醃顱案。

「我們對路上的攝影機感到相當興奮。那代表了多少資源、多少機會!」柯迪卡特一行指出了新北市手中有的寶藏,「我們給的建議,就是要善用資料讓它活過來了!」事實上,新北市從二○一○年大幅拉高監錄系統資料的運用,三年內破案數就成長了三五%以上,效果相當顯著。

資訊被更好的利用,就能為員警抓小偷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42

網路創業》窩居十坪小套房 年營收上看千萬 六位27歲台大生 靠資訊圖表吸引台積電


2015-06-08  TWM

撰文•許秀惠、吳沛璇

六位平均二十七歲的台大學生、各來自工管、財金等不同領域,卻「不務正業」地擠在台北市中華路的住商混合大樓、一間不到十坪的套房,靠著幾台電腦,牆上一塊記事白板,聯手創立台灣第一家資訊圖表(Infographic,一種將資訊圖像化的技術)公司Re-lab。

這種擁有資訊彙整分析、繪圖、動畫等軟體整合能力,並企圖以議題內容掛帥、傳達影響力的新創公司,正是典型新世代的創業模式。

未成軍以前,校園時代的吳培弘、黃威愷、劉家瑋、葉仁智等人就表現出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加上本來就喜歡繪圖、動畫,自學有成後,就常以學生身分接案,只是這些臭皮匠還沒會合共事。

前幾年,國外資訊圖表的概念開始萌芽,吳培弘腦筋一動,揪來其他五人一起創業,打著台灣第一家主打資訊繪圖的設計顧問公司的名號,第一年,Re-lab就吸引包括台積電、台達電、Yahoo奇摩、flying V等知名客戶上門;短短三年間,營業額就成長了十倍,八個人的公司,今年第一季業績,就達到去年全年標準,預估今年全年可破千萬元。

對Re-lab這群年輕創業者來說,接案子像磨劍,不同案型與業主能讓寶劍越磨越利,他們的資訊解讀分析、繪圖動畫呈現功力因而越練越強,接案的類型也很快從科技業者到酒商、建商等紛紛上門。業務量雖放大了,但Re-lab不滿足於只是接案子謀利,他們關心台灣未來,更想透過一身功夫,發揮影響力,反映社會現象,引發群眾一起思考、討論,這才是Re-lab六人攜手創業,真正想做的事。

「市長,政見給窺嗎?」 一戰成名現任Re-lab專案管理的劉又瑄就說:「我想知道怎樣能讓社會變得更好。」她打大學時代,就透過實習嘗試許多不同工作,包括在若水實習等等,努力自我了解,就是不想進企業體制,而想發揮年輕人的力量,做一點有影響力的事;另一位創辦人葉仁智也說,創業凡事必須自己做,有挑戰性,成就感也比較高,六個人儘管個性殊異,想發揮力量,影響社會的念頭卻很一致。

這群不想走入體制,又有「個性」的創業團隊,接案其實也很性格。如果找上門的客戶提供的資訊內容有偏頗、立場不夠客觀,就算錢給得多也不接;相反地,有些案子即使預算不夠,但只要認定為發揮空間大、具挑戰性、或者所處理的資訊很有價值、具有公益屬性,也能以「公益價」接案。而所謂公益價格,往往是象徵性地收個紅包。

去年台北市長選舉前,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推出 〈市長,安安,政見給窺嗎?〉的遊戲,就找上Re-lab負責設計。

這個遊戲讓玩家盲選心目中理想的政見,在遊戲結束後,分析出玩家應該投的候選人,由於創新有趣,在選舉期間,創造高達三十九萬的瀏覽次數;連Re-lab日後對客戶進行簡報時,許多老闆都知道這款遊戲。但這項專案費時一個多月, Re-lab卻未收費,因為對他們而言,傳遞這樣的資訊更有意義。

拒絕創投注資,想發揮影響力改變台灣儘管有「個性」,但在營運上,Re-lab很清楚維繫客戶關係的重要。一旦接進來的案子,能根據客戶「目標客群」(資訊要傳播的對象)的意見來調整圖像呈現的方式,「大家想法不一樣沒關係,去測試就知道了,我們不會堅持自己的設計最好。」負責專案管理,面對客戶的劉又瑄點出了Re-lab務實的一面。

隨著名氣打開,不少創投主動表達投資意願,但Re-lab都以「我們沒有那麼大的資金需求」為由而拒絕,反而決定今年要落實Re-lab創業的初衷,以擅長的資訊圖表來發揮影響力改變台灣。

他們打算推出自己的內容產品,手邊正規畫一個「台灣小吃大調查」的內部專案,開立Hello Taiwan的網站,利用網路進行調查,把調查結果轉為資訊圖表,達到「做國民外交」的目的。

Re-lab的第一步就是與義大利米蘭世博台灣館攜手合作,八月將帶著調查結果前進米蘭現場,把台灣小吃文化介紹讓更多外國人了解,不妨期待,屆時他們展現的台灣小吃文化圖像,會在網路世界掀起什麼樣的火花。

Re-lab

創辦人:吳培弘、黃威愷、劉又瑄、

劉家瑋、王成祥、葉仁智

成立時間:2011年

初期資本:10萬元

主要業務:台灣唯一的資訊圖表設計團隊成 績:2014年營業額約350萬元

創業日記:

2011.08吳培弘提議一起搞個資訊圖表設計公司,感覺很有意思。

2012.08劉家瑋去當兵,接著葉仁智也得去,大家有點鬆散了。

2012.09接到台積電打來電話,要我們幫忙做企業社會責任(CSR),大家顯得有點興奮。

2014.11劉家瑋、葉仁智歸隊,《市長,安安,政見給窺嗎?》順利設計出手,回響超乎想像。

2015.05要開始做我們自己有興趣的專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45

劉士余出任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 歷任七位主席六位有大行歷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1925.html

劉士余出任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 歷任七位主席六位有大行歷練

一財網 宋易康 2016-02-20 10:31:00

20日,中共中央決定,任命劉士余同誌為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免去肖鋼同誌的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職務。國務院決定,任命劉士余同誌為中國證監會主席,免去肖鋼同誌的中國證監會主席職務。

2月20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稱,日前,中共中央決定,任命劉士余同誌為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免去肖鋼同誌的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職務。國務院決定,任命劉士余同誌為中國證監會主席,免去肖鋼同誌的中國證監會主席職務。

統計顯示,過去七任證監會主席中,曾有6位履歷中都有國有四大行背景。其中,第一屆主席劉鴻儒、第五屆主席尚福林曾供職於農業銀行。第二屆主席周道炯與第四屆主席周小川與第六屆主席郭樹清來自建行。剛剛卸任證監會主席肖剛則供職於中國銀行。只有第三任主席周正慶履歷中沒有四大行背景。

農行來的實幹派一把手

2014年10月,在央行工作了18年的劉士余調任中國農行,任黨委書記。2014年12月開始,兼任中國農行董事長。從調任農行到出任證監會主席,中間不到一年半時間。

雖然時間不長,但農行內部人士對劉士余的評價卻是:低調、務實,屬於實幹派。農行某業務部門老總認為,劉士余很有擔當。在分行層面,則有農行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雖然接觸機會不多,但這位農行一把手很能為下面人著想。

這與劉士余在央行時給公眾的印象吻合。根據媒體早前引述相關人士指出,劉士余在擔任央行副行長期間也善於平衡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對外協調人民銀行和其他部委的矛盾,對內協調人民銀行內部各司局的沖突,“情商比較高。”

感覺劉士余很有正義感,“嫉惡如仇”。一位內部員工回憶自己參加過農行總行警示教育視頻會時對農行劉士余的印象。今年一月底,當農行北京分行爆發票據風險時。有媒體援引農行內部人士指出,董事長劉士余震怒,要求嚴查十家省分行,要求一旦發現違法違規現象將從嚴、從重、從快處罰。“震怒”似乎也側面反映出劉士余的風格。

根據早前媒體援引農行內部人士,劉士余調任農行時,曾在2015年1月底的農行內部工作會議上提出三點要求:一是繼續強調三農金融服務,二是提升城市業務競爭力,三是提升跨境業務競爭力。

根據2015年農行三季報,該行實現凈利潤1533.7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0.57%。雖然2015年全年成績單尚未交出,但業內人士指出,劉士余這位互聯網金融專家2015年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帶給農行諸多變化。

2015年4月,農行升級了B2C平臺——掌上銀行3.0,融入了消費電商和社交即時分享功能。農行內部人士表示,推出的“掌上銀行3.0”將作為農行互聯網金融戰略中未來B2C核心平臺。

2015年10月,農行又對外發布了其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核心業務系統“藍海工程”,在2015年互聯網金融風口上,農行核心業務系統升級“換芯”的舉動也引來了業內廣泛關註。

對於銀行發展互聯網金融,劉士余有不同於其他銀行家的看法。2015年6月,劉士余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前銀行設立互聯網金融事業部或子公司並不成熟,在現行銀行框架下,一旦出現風險暴露,母公司要對事業部提供無限擔保責任。銀行設立子公司雖然可以隔離風險,但二者應該是功能協同關系而不是競爭關系。

在支持農行支持三農方面,根據2015年該行三季度顯示,截至2015年9月末,縣域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28,509.0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992.58億元,增長7.51%。

而在提升跨境業務競爭力方面,2015年10月,農業銀行等值10億美元的綠色債券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作為中資金融機構在國外發行的首單綠色債券,也是亞洲發行體發行的首單人民幣綠色債券。

劉士余在出席上市儀式上表示,農行綠色債券成功發行並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既是落實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政策成果的具體體現,也是中英金融機構共同合作,支持綠色產業、聯合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做出的實際行動。

曾是央行互聯網金融“大家長”

從劉士余的履歷看,這位前任央行副行長在央行有20年的工作經驗。由於分管支付司,曾被媒體稱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大家長”。

劉士余履歷顯示,早在1996年他便進入央行,歷任銀行司助理巡視員、副司長,銀行監管二司副司長、司長,辦公廳主任,行長助理。2006年6月,劉士余任央行副行長,分管支付司、條法司等部門。

值得註意的是,作為央行前任副行長的劉士余,還被媒體稱為互聯網金融界的“大家長”。2013年起,條法司負責牽頭起草《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他本人對互聯網金融也有較深的研究,並積極推動指導意見的出臺。

2014年2月,劉士余曾經撰文闡述了他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的看法。他在文中指出,機構法律定位不明,可能“越界”觸碰法律“底線”:一個是不能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另一個是不能非法集資。現有法律規則還沒有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 屬性作出明確定位,互聯網企業尤其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業務活動,還沒有專門的法律或規章對業務進行有效的規範。謬誤與真理只有一步之遙。P2P網絡借貸 平臺的產品設計和運作模式略有改變,就可能“越界”進入法律上的灰色地帶,甚至觸碰“底線”。我們支持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發展,但是不允許碰觸這兩個底線。 ​

縱觀2015年互聯網金融P2P行業的發展,無論是e租寶、金賽銀、MMM等平臺引發的互聯網金融地震,還是近日鑫琦資產囂張跑路的“奇葩”事,劉士余早在兩年前警示的互聯網金融風險都很深刻。

劉士余如何看資本市場

2014年5月9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簡稱新國九條)。新國九條出臺後第二天,劉士余在清華五道口金融論壇上將其稱為3.0版本國九條,並指出,這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進入了新的發展極端。

劉士余在論壇上表示,當前中國整個社會融資結構扭曲。當前中國宏觀經濟中的M2跟GDP的比值不合理,雖然這個比值至今沒有權威解釋,也不能通過推算計算合理,但可參考的意義是我國的比較高。

他認為,這些年我國在調整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比例,但是調整的效果不理想。以間接融資為主的情況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有所惡化的,這對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劉士余稱,圍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的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多渠道推進股權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這都是三中全會決定當中的原話,這也是對我們金融工作一個最底線的要求。我理解對資本市場一個是要健康,一個是要全面,一個是要多層次。所以,縱觀金融市場體系當中存在的諸類的問題,核心或者說解決這個問題的牛鼻子還是要把中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發展起來。

劉士余指出,3.0版的國九條的正式公布意味著中國股市資本市場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是還是要在政策上下工夫,比如像大家公認的一些制度安排,還是要舉政府和市場,國際和國內,境內和更外多種力量,多種資源,在中國還是要打造出幾艘航母級的投行,無論是保險行業、證券行業還是銀行業,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沒有幾支支柱,在這個行業里沒有靠得住的大型的骨幹,占有一的市場集中度的,實踐證明還是不行。同時,要擴大資本市場融資的能力,只靠再融資不行。

編輯:聶偉柱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438

全球六位頂尖投資大師的45條投資心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1028/159487.shtml

全球六位頂尖投資大師的45條投資心得
愉悅資本JoyCapital愉悅資本JoyCapital

全球六位頂尖投資大師的45條投資心得

它們有可能會讓你成為財富掌控者,也有可能為你帶來財富掌控者的青睞。

本文由微信公號愉悅資本JoyCapital(ID:JOYCAPITAL)授權i黑馬發布。

對於已經掌握財富的金字塔尖人群來說,“掌控”意味著方向,也意味著力量。有所掌控,才能悠閑從容的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才不會淪為時間和欲望的奴隸。如何擁有這種強大而神奇的掌控力,讓你成為財富真正的主人?全球六位頂尖投資大師給出自己職業生涯最有用的道理和建議,這並非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完美的,但它們中間有許多具有普遍價值,也有許多是暗合經濟規律屢試不爽的商業鐵律。

它們有可能會讓你成為財富掌控者,也有可能為你帶來財富掌控者的青睞。

先鋒基金菲利普-卡特雷

菲利普-卡特雷1928年成立先鋒基金,並管理這個基金長達半個世紀,直至1983年退休為止。在卡特雷管理先鋒基金的55年中,他給股東們帶來了13%的年複合收益率。

這意味著如果有人在基金成立時就投入1萬美元,並且把每年收到的投資收益重新投入到基金中,那麽到卡特雷退休時就可以獲得超過800萬美元的回報。

1.卡特雷的十二條投資軍規:

——持有10只以上的股票,這些股票必須能夠覆蓋5個不同的行業。

——每6個月對所持有的每種證券至少做一次重估。

——必須保證占總資產一半以上的證券出現盈利。

——在分析任何股票時,都要講收益作為最後才考慮的因素。

——處理虧損的頭寸要果斷,不要急於平倉有盈利的頭寸。

——不要把多余25%的資金投入到你還了解的不夠詳細的證券商。

——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內部信息”。

——尋找事實,而不是別人的意見。

——做證券估值時,不要過分依賴那些呆板的公式。

——當股市高位運行、利率上漲、經濟繁榮時,至少把一半資金投在短期債券上。

——盡量少借錢或者只在股市低迷、利率很低或者正在下跌、市場不景氣時借錢。

——要用適當比例的資金購買前景十分樂觀的公司的長期股票

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

世界上最著名的對沖基金經理,他的薪水至少要比聯合國中42個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還要高,富可敵42國。其一生率領的投機資金在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翻江倒海,刮去了許多國家的財富。

2015年1月22日,喬治.索羅斯宣布終極退休。以後他不再管理投資,將全力推動慈善事業。

 2.索羅斯的二大投資法寶:

——反身性理論,自我強化的循環。

——在趨勢翻轉前,相信趨勢的人無疑會如魚得水,問題是如何盡可能精確的把握住那個時機。

量子基金吉姆-羅傑斯

現代華爾街的風雲人物,被譽為最富遠見的國際投資家,是美國證券界最成功的實踐家之一。

1970年和索羅斯共同創建量子基金。量子基金連續十年的年均收益率超過50%。1980年,37歲的羅傑斯從量子基金退出,開始了自己的投資事業,如今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投資家之一。

3.羅傑斯投資七大戒律:

——自上而下的投資,先選擇有大機會的國家,然後投資那個國家的股票。

——尋找四種變化的類型:①災難,當整個行業都岌岌可危時,大公司瀕臨破產時,很可能有機會。②朝著更壞的方向發展。當一個行業如此炙手可熱,以至於投資機構 持有了該行業80%以上的股份時,可以肯定的說這些股票的價值已經被高估了。③新趨勢,如果一個行業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需要從新趨勢當中找尋投資機會。 ④重視政府的作用。

——從不與經紀人或者證券分析師討論,他認為他們的觀點毫無價值,他們喜歡隨波逐流

——最重要是要培養一種獨立思考的方法,羅傑斯與索羅斯都擅長獨立思考,你並且從中受益匪淺。

——厭惡內部信息

——不要虧錢,看不準就不做交易,全部清倉去度假。

——投資者應當買入有理由好轉的股票。

溫莎基金約翰-聶夫

約翰-聶夫是比肩彼得.林奇,不輸索羅斯的傳奇投資大師。他執掌溫莎基金31年,22次跑贏市場,投資增長55倍,年平均收益率超過市場平均收益率達3%以上。

有些人把聶夫稱為價值投資者,有些人稱他為逆向投資者,而聶夫更喜歡稱自己為低市盈率投資者。他認為,低市盈率的股票既有機會獲得更大的上漲空間,又有更小的風險損失。

4.約翰-聶夫的投資心得:

——逆向投資,只買非常便宜、市場表現不佳的股票,在股價很高或者走勢很強時賣出。買入不活躍、不起眼的股票,在市場重新發現它們並且將他們推高到合理價甚至超出時,賣出。

——堅持粉紅至上的原則。認為成長股有兩個缺點:①夭折的風險較高;②能從那些成長性較差但是即將分配很高紅利的股票上獲得更好的回報。

橡子基金拉爾夫-萬格

美國歷史上的最著名的投資奇才之一,他的投資天賦在橡子基金的運作里,得到從分的展現。2003年6月,晨星授予萬格“基金經理終身成就獎”,以獎勵其職業生涯中為持有人帶來的長期持續的豐厚回報。

這也是晨星首次頒發給基金經理該獎項。萬格在63歲時出版了自己的投資著作《獅群中的斑馬》(A Zebra in Lion Country),將基金經理比喻成斑馬。膽大的斑馬在群體外圍可以吃到更為豐美的草,但同樣在獅子來襲時也更容易成為捕獵的目標。在萬格看來,收益和風險永遠是相伴而行的。

5.萬格的投資心得:

——為共同基金做管理的投資組合經理通常喜歡湊向熱門股,即使錯了也是大家一起犯錯,這樣可以保護自己不受指責。而長期投資者與之相反。

——在流動性很差的市場上進行擇時,很難成功。

——投資好的小公司,小公司比大公司更有價值,在小公司成長為大公司之後將其拋出。

——識別主要趨勢,購買能夠在趨勢當中獲益的公司股票。利用新聞來判斷趨勢。

麥哲倫基金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是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著名的基金經理之一,是麥哲倫100萬共同基金的創始人。

彼得.林奇在其數十年的職業股票投資生涯中,特別是他於1977年接管並擴展麥哲倫基金以來,股票生意做得極為出色,不僅使麥哲倫成為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共同基金,使其資產由2000萬美元,增長到84億美元,而且使公司的投資配額表上原來僅有的40種股票,增長到1400種。

6.彼得-林奇投資心得:

——非常勤奮、投資組合多樣,選擇範圍廣、投資組合周轉率高,不斷進行微調。

——通過拜訪公司,打聽競爭對手的情況。

——對於公司內部人士購買股票很感興趣。

——增長是一家公司最重要的品質,成長型股票在麥哲倫基金的投資組合當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對成長型股票,最看重的指標是銷售增長,而不是盈利增長。

——高市盈率的股票可能比低市盈率的股票跌的更慘,但是如果你對高市盈率的公司掌握了一些真實的情況,高市盈率的股票更有賺頭。

——不買消息股。

——公司最好業務專一,不要講業務盲目擴張到他們可能遇到麻煩的領域。

——簡單的投資標準:建議尋找那些低市盈率、盈利與權益紙幣在15-20%之間,盈利與收益之比在10%左右的公司。簡單的、能夠看懂業務的公司更值得投資。

——名字或者業務讓人厭惡的公司可能有更好的投資機會,例如殯葬公司

——在國外投資

——不購買哪些已經被大量機構投資者持有的股票

——不理會所謂專家對於經濟形勢和市場的分析預測,不相信所謂的趨勢、動量,不追漲殺跌,例外就是會投資一些翻轉股。

——不關心分紅政策,不看重股票的分紅

——不盲目抄底,對股票的價值有清晰的判斷。

——對期權衍生工具沒有興趣

——只看資產負債表是不夠的,統計上非常便宜很可能是一個陷阱

——資產配置。

——認為成長型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應該在標準工業股票的平均市盈率的1-2倍之間波動。

投資心得菲利普-卡特雷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010

富人趣聞,90後登場,前十富人六位是天蠍座?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888&summary=

富人趣聞,90後登場,前十富人六位是天蠍座?
小七
2017-05-17

好事者將2017年新財富500富人榜最富十人的星座整理了出來,發現,最富十人中竟然有六位是我大天蠍座!


那麽,到底有沒有命中富貴這件事呢? 


2017年新財富500富人榜,上榜門檻較之上年完成了一個“小目標”,由65億增長元至66億元,而提出了“小目標”的首富王健林,財富也超越李嘉誠,成為新的“亞洲首富”。


最年輕和最年長的富人年齡相差55歲,恰好等於所有富人的平均年齡。龍光地產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紀海鵬的女兒紀凱婷年僅27歲,是榜上唯一一位90後。



60後富人為中流砥柱,50後和70後緊隨其後,少壯派開始顯露頭角。



男性富人人數依然占壓倒性的優勢。上榜的女性富人僅有25人,是男性富人的1/19。



知識創造財富,僅有17%不到的富人為本科以下學歷,碩士及以上學歷占了半壁江山。不過,高中學歷的王衛憑借順豐借殼上市,空降進入榜單前5,而前十富人中年過古稀的宗慶後和何享健,受當年環境影響,學歷分別為大專和小學。



肖狗富人運勢最旺,肖虎富人運勢欠佳。財富上漲最快的50人中,有9名富人屬相為狗。其中,47歲的賴海松,憑借中通快遞2016年10月成功登陸紐交所,財富上漲151.3%至175.9億元。2016年運氣不佳的富人屬相則是虎。財富跌落最快50人里,有8位富人的屬相為虎。制藥業富人車馮升家族,財富由2016年的246億元下跌65.3%至85.31億元。




十二生肖雨露均沾,肖龍、肖狗小執牛耳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52

黃翊投資六位數出歌

1 : GS(14)@2017-07-01 10:29:29

黃翊昨日連同《龍珠》的孫悟空和《IQ博士》的小雲兩個卡通人物一齊出席戶外活動,問到近來是否多了很多活動邀請?黃翊說:「都係㗎,好開心仲有咁多人記得我。」早前被指跟星夢的何哲圖(Herman)密斟,他否認會轉投旗下:「我同Herman識咗好耐,嗰次係傾吓其他嘢。」黃翊承認有數間公司接洽:「我要好好考慮,始終唔係小朋友,好多嘢要諗清楚,最緊要搵到適合自己,雖然仲未有唱片公司,但係我近來都錄緊新歌,都投資咗六位數字,或者等新歌錄完先再決定。」目前經營大牌檔生意的他,透露囝囝頗有音樂天份:「個仔?家學吹saxophone,玩得唔錯。」採訪、攝影:曹家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628/200707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3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