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錦江出國買資產 味皇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3142


錦江最近宣布一個交易,同美國佬合資買酒店管理公司同幾間酒店,總代價5.8億,由於是合資,錦江佔當中的2.9億

賣家放售的原因似乎係欠債,錦江買下資產後仲要額外注資以支持營運,加埋全部,錦江要支出3.4億左右

錦江現金21億比得起有突,通常酒店經營是20年回本,因此純利率為5%左右,香港上市的酒店公司來看,產出比例大約為現金流10%,純利5%上 下,3.4億的投資似乎可增加1700萬純利,由於收購的是酒店管理公司,利潤可能比傳統酒店經營高幾倍,不用特別計算,知道有多就得,錦江純利可增加 5%以上,有錢仲可以做多幾筆,比如近期就可能買文華東方的一間酒店

假設錦江留10億現金就可以,咁錦江最多通過收購增加1.1億的純利,上限不是很高,不值得過份期待

08年錦江的純利3億,今明兩年內極高機會倍增,即使如此,現價市值達100億,算係合理,但實在不見吸引,就是預期到時會出現投機炒作,一升升兩倍,目標一到就最好賣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67

华锐、金风“带头出国”:英国或为桥头堡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19/2NMDAwMDIwMTY2NQ.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99

央行猛衝獲利 預算、考評「向錢看」 四大制度矛盾 養出國營事業「模範生」

2012-1-2  TWM




央行雖然自認是金融政策機關,不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但無論是《國營事業工作考成辦法》、研考會的優點評語,或是每年預算編列的準則,甚至央行自己設定的 計分方式,一切都是「向錢看齊」。

扭曲的考核與預算制度,導致央行成為扭曲的金融政策機關。

撰文‧楊紹華

一位美術系的學生,連年獲選為班上的模範生,但獲選的主要原因,卻是體育成績優異,這樣奇特的評分現象,就發生在台灣的中央銀行。

「在我的印象中,長期以來,中央銀行都是所有國營事業的模範生!」一位研考會內部人員如此表示。研考會隸屬行政院,工作之一,是對政府各單位評打「年度考 績」。每年年底,研考會依據各機關部會與國營事業的「工作考成實施要點」作為評分標準,逐一考核,「打分數」、「寫評語」。

那麼,央行的考績應該怎麼打?應該怎麼為這家國營事業的績效評分?為什麼在研考會的眼中,央行會是所有國營事業的模範生呢?

「本行為金融政策機關,不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這是央行自己訂定的考績準則,白紙黑字寫在《央行年度工作考成實施要點》的第四條。

矛盾一

研考會評語連年讚賞央行賺錢的確,央行手握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之內,可以左右新台幣的利率、匯率水準,決策拿捏影響民生經濟甚巨,所以貨幣決策的良窳, 才該是考績重點。

但無論是研考會的評語、政府對國營事業的考核重點規定、國營事業預算的編列規定,或者是央行年度考績的「評分表」,每一層面都能看到,「賺錢」彷彿成為政 府賦予央行的重要使命,「賺錢」也是央行拿到好成績的重要關鍵。

在二○○七至一○年的連續四年間,研考會所提出的《國營事業工作考成總報告》當中,央行所獲得的優點評語,第一條都是一樣:「決算盈餘×××元,達成率為 ×××%,獲利績效良好,對增裕國庫貢獻良多。」儼然,央行每年創造高額獲利,連年成為政府「繳庫大戶」的表現,深受研考會的認同,總是不吝給予優點評 語,藉此積極鼓勵。

雖然研考會人員解釋:「評語只是寫給其他政府單位及民間參考,所以會挑選多數人容易理解且認為重要的事項評寫。」但無論如何,這樣的優點評語,對照於央行 的「不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定位,豈不就像美術系學生成績單上的第一條評語是「體育表現優異」,顯得矛盾而怪異。

矛盾二

國營事業考成辦法著重央行盈餘目標達成不過,若從《國營事業工作考成辦法》的規定來看,研考會因為「賺錢能力」而認同央行,這樣的判斷似乎又顯得合情合 理。

《國營事業工作考成辦法》是研考會打考績的基本原則,辦法第三條明定,「國營事業工作考成,應著重年度盈餘及國家政策之達成」,換言之,「多多賺錢」的確 是每一家國營事業獲得好評的必要關鍵。顯然,這又與央行的自我定位出現了相當矛盾。

研考會強調,在實際進行國營事業年度評等時,最終的評分依據,還是會依照各單位提供的《工作考成實施要點》,以要點之中所列的「評估指標及權數」照表查 核,該打幾分就打幾分。不過,即使照表打分,問題卻又來了。

矛盾三

外匯投資獲利能為央行考績大幅加分雖然央行每年年初提報給研考會的《央行工作考成實施要點》,明訂「不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但在這份實施要點的後續評分 標準當中,卻又可以發現,只要央行在外匯存底操作的獲利水準超過預算目標,就能讓自己的年度績效得到比重不小的加分;反之,如果未達目標,也將遭到不算輕 微的減分。

以一○年情況為例,在滿分為一百分的評分標準中,「外匯資產投資運用」占比十三分,在十九項評量項目裡,比重僅次於「外匯市場管理」的十四分,由此可見, 「用外匯存底投資賺錢的表現」,是央行獲得良好考績的重要關鍵。

據評分計算方式,簡單地說,「外匯存底投資收益金額超過預算目標」、「維持足夠的外匯流動性」、「外匯存底三年平均投資收益率高於市場利率」、「維持外匯 存底之安全性」,做到以上四點,都能在這個關鍵項目當中獲得加分。

「所以,央行雖說不應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但只要是照表計分,當央行外匯操作的報酬率高、獲利金額超過預算目標時,仍能得到不小的加分。」研考會人員表 示。

看到這裡,已經出現了一堆矛盾:央行自知不該以追求盈餘為重要任務,但政府規定的考成辦法擺明了「考績分數看盈餘」,央行自己所設定的評分標準,也「依 法」把盈餘表現列為重要項目。至於研考會,則以「優點評語」的方式不斷鼓勵央行努力賺錢。

不過,矛盾之處還不只這些,如果央行的盈餘預算目標門檻相對較低,那麼即使「考績分數看盈餘」,也還不至於和央行「不以盈餘評分」的自我定位出現太大衝 突;不幸的是,在攸關國營事業預算編列的相關辦法中,又出現了讓央行每年盈餘目標「易漲難跌」的字眼。

矛盾四

預算規定央行盈餘「逐年成長」為目標《中央政府總預算附屬單位預算共同項目編列標準》,這是國營事業每年編列各項營收、盈餘、費用成本等預算的準則。其 中,對於像中央銀行這種「獨占事業」的盈餘目標,有著這樣的規定:「如有國際同業,參酌國際同業及事業最近年度之投資報酬率及經營成果比率,妥訂適當盈餘 目標。」以上的作法頗為合理,不過,在上述規定之後,又對盈餘目標的設定原則補上了這麼一條:「以事業本身盈餘逐年成長為目標。」這下子,即使曾經以正式 新聞稿表達「央行盈餘具有高度不確定性」,但央行在編列年度盈餘目標時,「不能少賺錢」似乎又顯得於法有據了。

「本行為金融政策機關,不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這是央行的自我定位,但從各種辦法、規定、準則看來,這樣的自我定位幾乎徒具形式。政府打考績的原則是先 看賺不賺錢、研考會像是在為央行努力賺錢而鼓掌、編列預算的辦法則是要求「愈賺愈多」;就連央行自己,也把盈餘超標訂為年度考績的重要加分項目。

「向錢看」的國營事業預算及考評辦法,已經養出了連續五年暴賺超過二千億元的中央銀行,在央行暴賺的同時,台灣的利率與匯率環境逐漸扭曲,也造成民生、產 業、經濟的扭曲發展。

如果「央行衝獲利」繼續是「於法有據」的任務,那麼,會不會有一天,央行連「本行為金融政策機關,不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的定位都給忘了?

為了避免央行成為扭曲的金融政策機關,應該改變政府對央行的考評辦法,不要賦予央行賺錢的目的,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央行貢獻國庫良多 屢獲研考會讚賞近5年《國營事業考成報告》對央行優缺點評語年 優點數 優點評語(僅列第一條優點) 缺點數 缺點評語2010 7 決算盈餘2251億7305萬元,目標達成率為182.87%,獲利績效良好,對增裕國庫貢獻良多。 0 無2009 7 決算盈餘2976億7700萬元,達成率為241.72%,獲利績效良好,對增裕國庫貢獻良多。 0 無2008 6 決算盈餘2377億6469萬元,達成率為177.08%,獲利績效良好,對增裕國庫貢獻良多。 0 無2007 6 盈餘2319億3794萬元,預算達成率為203.25%,獲利績效良好,對增裕國庫貢獻良多。 1 民眾檢舉銀行拒收存款案經統計2007年度仍有69件。

2006 8 因應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需要,適時調升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並機動發行央行定期存單,維持貨幣總計數之適度成長,有效降低通貨膨脹 壓力。 1 近年來我國銀行整體資金寬鬆,超額流動準備逾4兆元,沖銷金融體系餘裕資金有待加強。

資料來源:行政院研考會

央行回應:央行盈餘具不確定性關於央行歷年獲利表現明顯優於其他國營事業與他國央行水準的現象,本刊向中央銀行提出相關詢問,以下為央行的書面答覆。

問:央行的主要獲利來源為何?風險為何?

答:中央銀行主要獲利來源為外幣資產投資收益,外匯交易收益亦有貢獻。影響獲利的主要風險為利率及匯率的變動。

問:彭淮南總裁曾表示,央行盈餘有高度不確定性,但又每年編列明顯高於其他國營事業的繳庫預算,不但金額穩定,並且皆能達成。請問央行的盈餘繳庫目標對央 行的政策任務有無任何影響?

答:中央銀行營業收入主要受外幣資產收益的影響,而外幣資產收益又受下述因素的影響:(1)營運量:外幣資產的增減,主要受國際收支的影 響。近年來,受外資進出的影響尤大。

(2)利率:美元、歐元及日圓的利率係由外國決定。

(3)新台幣匯率:外幣資產的收益必須按新台幣匯率折成新台幣,而新台幣匯率係由匯市供需決定。

從上述分析可知,央行營業收入大部分受外在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央行的負債主要係「轉存款」及「定期存單」,營業支出受此兩項負債利率之影響。為維持金 融物價穩定,央行須發行定期存單、吸收銀行轉存款等,必須支付利息。

由於央行營業收入與支出均具高度不確定性,因此央行的盈餘具有不確定性,以致1987至1990年無盈餘繳庫。

問:過去5年間,是否發生影響央行盈餘達成的不利因素?央行又是如何因應,始能達成獲利目標?

答:所幸尚無發生此類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6

畢業!出國!工作!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03
 畢業前夕,22歲的武融又去了一趟東京,正式辦理入職手續。


  5月的時候他已經去了一次。在位於東京都中心區域日本皇宮附近的三菱商事總部,這家公司按照傳統,為所有即將入職的新員工舉辦了一場「懇親會」,算是 為他們今年9月開始正式工作做預熱。武融也是其中一員。三菱商事的前輩帶著他們參觀了三菱史料館和六義園等與公司和財團歷史有關的地方。對於武融來說,一 切充滿著新鮮感。


  他第一次去東京則是在半年前,當時三菱商事安排這位上海交通大學工業工程專業的大四學生到東京總部參觀。他是這家公司今年從中國的大學直接招聘到的兩 名畢業生之一,這也是三菱商事第一次直接從中國招聘畢業生。2011年11月,武融同時收到了三菱商事和去法國讀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研究生的Offer。那時,這個大二就決定畢業後出國留學的男生在「讀書還是工作」這個問題上很是糾結,拿不定主意。


  但那次東京之行讓他最終做出了決定。在這次參觀中武融認識了幾位同樣來自中國的員工,他們都是前幾年以留學生的身份加入這家公司的。從前輩們口中,武 融瞭解到這家公司在日本經濟社會的地位非常重要,是目前日本五大綜合商社中規模最大的。並且從在日本國內的就職意向調查來看,無論是針對應屆畢業生還是已 經就職的人,三菱商事也始終是前三的選項。


  這讓他對這份工作產生了憧憬。更何況,公司針對新員工會有一整套培訓體系,包括入職培訓、海外輪崗、導師帶教等,針對外籍員工則會另外提供日語的VIP班學習課程。


  近些年來,無論是總部在歐美、日本的跨國公司,還是在海外開展業務的中國公司,都開始為中國學生提供越來越多的海外工作崗位。這讓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可以像武融一樣,把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地點選在國外。


  上海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專業應屆畢業生嚴歡就為自己「積極爭取」到了一份去到拉美地區的工作。她入職的公司是中興通訊,未來五年,嚴歡將先後去拉美地區和西班牙擔任派駐地的商務經理,負責產品在當地的定價。


  如果是在兩年前,這位杭州姑娘大概會毫不猶豫地留在國內。通常而言,語言類專業的學生有更大的幾率去國外工作。考入上外後,嚴歡曾經從學長學姐那裡聽過不少有關海外生活的感受。但當時只要一提起「外派工作」,她就馬上聯想起拉美地區不如意的生活條件。


  轉折發生在她的大三暑假。嚴歡做了上海游泳世錦賽的志願者,負責跟來自西班牙和拉美國家的運動員聯絡。她發現,自己雖然已經能流利地用西班牙語交流, 但要真正認識西語國家,還是得去當地。「那些運動員朋友成天跟我說他們國家的食物、民俗,還有有意思的博物館和教堂,我要是在中國,就不可能親眼見到 了。」之後,嚴歡就放棄了原本已經在準備的考研計劃。


  大四開學後,中興通訊成為了第一家在10月校園招聘季裡來到上海外國語大學招聘外派員工的公司。這家公司的招聘節奏很快,宣講會當天就進行了筆試,隨後的兩天安排了三輪面試,第四天就發了Offer,要她去簽意向書。


  沒過多久,嚴歡所在的西語系班上50多個同學,除去讀研、出國的1/3,剩下的30多個中有一半以上已經與中石油、中石化、中鐵集團、中國路橋、華為、中興等中資公司簽下了去西語國家最密集的拉美地區的外派就業協議。


  嚴歡甚至在班裡宣佈:「我們以後的同學會都可以直接在拉美開了!」


  上海交通大學就業中心副主任張仁偉說,華為、中興通訊、中石油、中鐵集團等中資公司大量招聘應屆生去海外工作的舉動至少說明了一件事:這些公司在海外的業務發展產生大量人才需求,僅僅依靠有經驗的人員並不能彌補這個缺口。


  來自跨國公司的情況則會更複雜一些。日本亞洲人才計劃AHRP(Asia Human Resource Project)則把近年來日本企業積極來中國招聘的原因歸結為以下幾點:企業轉型和技術創新的需要、企業內部思維模式多元化的需要和開發中國市場潛力的需要。


  不同背景下的思維方式固然能夠為公司注入活力,但更重要的是文化和經驗上的積累—尤其在面對一個很不一樣的市場時。二三十年前,當那些來自歐美和日本 的跨國公司陸續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後,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國際經驗」和「本地人才」之間存在著一條巨大的鴻溝。第一批從總部被派來建設中國內地「代 表處」的人員帶回的總是讓人又激動又沮喪的消息—好消息是,這裡還沒有相關的業務、類似的產品,「巨大的市場!10億消費者」;壞消息是,「這裡的人也並 不知道怎麼開展我們這樣的生意。」


  一些公司不得不花費巨大精力去彌補這種鴻溝。例如一向推崇內部培養機制的寶潔花了16年培養出了第一位來自中國內地的總經理—據說那位華南理工大學化 學工程碩士畢業的女生在1992年加入寶潔市場部洗衣粉部門時,既不會看AC尼爾森的報告,面對外國上司也說不出一句英語,對生意則幾乎一無所知。當然, 寶潔後來在中國市場取得的巨大成功證明了這種人才培養的投入是值得的。


  但是把一個外行人從頭培養起來的風險太大了,有時候它們也根本等不起。在那個年代裡,既有能力貫徹國際總部策略又熟悉中國市場的人才在中國內地十分稀 缺—業務經驗不足,對跨國公司總部的管理原則和執行方式都不熟悉,況且語言也是個問題。於是,許多公司不得不把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華人文化圈背 景的中層管理者派來中國市場,配合總部的最高層開展業務。這後來也導致了許多早年加入外企的本地公司人最後遇到了「玻璃天花板」的情況—最高層的職位往往 是外國人,或者非中國內地的華人。如果是在給人留下保守印象的日本公司,這種情況在中層崗位上就會顯著地表現出來。


  但現在的中國年輕人與當年早已大不相同。語言能力過關、在陌生國度有獨立生活的經歷、願意嘗試新鮮事物……有了這些以後,他們甚至還表現出了野心和激情。而這在公司看來,恰恰可能是一種值得挖掘的潛力。


  今年10月,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的朱爽將前往一家總部位於東京的日資銀行總部,開始至少七年的海外工作生涯。大約八個月前,在通過了一輪筆試和兩輪面試後,她獨自在京滬高鐵上待了將近5個小時,去參加這家銀行設在上海的一場最終面試。


  日本面試官禮貌但冷冰冰地向她拋出了一個問題:「您對公司今後的發展會有何貢獻?」她想起一年前在日本交流期間曾經去過這家銀行開辦個人賬戶,但是對 方以她在日本居留不足半年為由拒絕了她,而之後另一家銀行卻給她順利開戶。「我不是在抱怨,但是海外留學生是日本銀行業一個不小的市場,沒道理因為一些條 件的限制就丟失了這些客戶。」當朱爽告訴對方「希望將來能夠幫銀行開展起這項業務」時,原本低頭看簡歷的面試官抬起頭,頗為感興趣地打量著她。


  朱爽在大三時獲得日本政府提供的獎學金,前往早稻田大學留學一年。期間有一門課程是請日本各大企業管理人員來給留學生講課。其中有一個引起諸多討論的 觀點是,未來能給亞洲企業注入活力的是女性和外國人。這在教育模式和社會結構長期穩定的日本將表現得尤其顯著,比如隨著女性地位的不斷提升,她們不同於男 性的視角能夠給企業帶來不一樣的理念,而擁有不同思維的外國人的加入,更是那些面臨全球發展的大型企業不可或缺的新鮮血液。


  有一次,當一位恰巧也來自這家銀行的女擔當說到「在座的各位外國女同學,你們正式具備了這種優勢」時,朱爽彷彿覺得這句話就是在衝著自己說。


  2007年,AHRP組織了10家日本企業來中國招聘,主要集中在通信、互聯網服務和金融領域,而2012年參加這一項目的日本企業數量上升到了40 多家,涉及的領域包括綜合商社(零售、服務、貿易)、IT、金融、房地產、諮詢、教育以及包括汽車在內的傳統製造業等。與AHRP項目類似的,還有日本最 大的人力資源公司Recruit集團旗下的「啟程日本」(Work in Japan)等項目,2011年時有46家日本知名企業參與來中國招收畢業生。

 三菱商事就是通過「啟程日本」項目找到武融的,這是個平時喜歡一個人騎著自行車去陌生地方旅行的男生。大三去台灣交通大學做半年交換生期間,因為 簽注是一次性的原因,他甚至想辦法把GRE和托福的考場從上海改到了台灣,然後在那裡順利通過了這兩門考試。等到做畢業設計時,他也沒有安分地跟著自己學 院的老師,而是選擇了一個國際化項目,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畢業生一起做,通過視頻會議、郵件等方式交流。此外,他還先後在一家美國企業的供應鏈部 門、一家信託公司實習過。


  所有這些經歷加上清晰的自我認知,以及面試中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別人交流態度等基本素質,讓三菱商事發現了武融的可塑性。


  這些公司們也發現,擁有多元化背景的人才,確實可能會讓公司在佈局一些「未來的業務」時更從容一些。上海羅森董事總經理松浦學告訴《第一財經週刊》, 日本羅森株式會社從多年前開始有意識地吸納海外背景的人才,目前每年招募的新人中,有一半是日本籍以外的留學生。今年羅森日本接手原為合資性質的上海羅森 的全部經營權時,日本總部向中國派駐的8名管理層中,就有兩名中國籍的員工—成立於1975年的羅森目前已是日本第二大便利店集團,在日本擁有8000家 便利店,今年剛剛宣佈了在未來十年在海外新開1萬家門店的計劃。


  要出國工作,應屆畢業生擁有一個天然的優勢—不管是社會還是家庭的牽絆都比較少,相應地對投入工作也會更專注一些。當然,對他們來說,海外工作的特殊 性需要更強大的適應能力,因為他們需要同時面對文化和身份上的兩種轉變—從熟悉的文化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離開校園進入職場。很多時候,他們所要適應的環 境裡,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並不完全能分得很清。


  三年前,在北京一所大學會計專業畢業的張奇就是抱著這種「海外的工作更鍛鍊人,應該趁年輕去」的想法接受了中國海外工程公司的Offer,去海外工程項目中擔任財務人員。但他現在已經說不上自己當初的這個決定到底算不算明智。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一個位於南太平洋西部的群島國家—工作了兩年多後,張奇發現自己對這個國家的描繪甚至不會比Google搜索第一頁的內容更豐富一些。


  「我幾乎沒在營地外面單獨走過。」對張奇來說,會離開營地的情況只限於「要辦事,沒辦法不出去」的時候。「營地」是他和同事們的辦公和生活區。在一個 院落裡,維修車間、辦公室、廚房、宿舍以清一色的一層小平房挨個排列著。一圈鐵絲網構成了院落邊界,也傳遞著這樣的信息:諸如偷盜和搶劫等治安問題不太可 能出現在這裡。但鐵絲網本身也築起了一道文化的邊界。


  張奇每年一般回國一次,休一個月假,在國外時則每週跟家人通電話。不過關於當地的「負面信息」他從來沒和父母多提,「既然已經這麼遠,又何必讓他們擔 心。」目前與同齡人相比較高的薪酬對張奇來說算是個安慰,可他自己倒是有個最大的擔憂—不太清楚回國以後的去向。在待滿期限回國後,他並不想接受公司安排 的國內職務,因為覺得前途不大。而要是選擇離開,在另外的領域重新找工作,那麼這幾年裡積累起來的經驗只能最終被歸納為抽象的「適應能力」。


  即使沒辦法移植在海外積累的工作經驗,單單是「強大的生存能力」也未必沒有價值。


  目前在上海的一家房地產企業工作的孫楷是在2010年時從華為辭職回國的。那之前兩年,他一直都在孟加拉國外派,那也是他從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政治系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當時選擇華為外派一方面是希望自己能夠出門見見世面,另外薪酬比較有吸引力也是考慮之一。」孫楷說,「但經過兩年,我卻意識到了自 己的職業至少在五年內並不會有明確的發展路線,以後的發展方向也很迷茫。」


  回國後,孫楷「一切歸零」地從頭開始找工作。由於之前在孟加拉國的工作是政府關係,孫楷的工作內容就是和當地的大使或者國家部門裡部長級別的人打交 道,但國內並沒有同類的工作需要這樣的經驗。每次去面試,HR都會很驚訝於他簡歷上的這些內容,但真正在考察的時候,還是會更多考慮他之前的經驗是否適合 於那個職位。「有些HR甚至覺得他們會難以hold住我以前的經歷。」


  但海外工作的經驗在孫楷申請MBA時卻似乎很有用。面試的老師非常有興趣去瞭解他的這段經歷,畢竟很少有人到這樣的國家工作,對於管理類的學習也會有 幫助。目前,孫楷已經被覆旦大學管理學院的MBA錄取。現在想起來,孫楷覺得,「快速地成熟」才是自己那兩年裡最大的收穫。


  「外派是一個提高綜合能力的很好機會,每個人在國外的工作幾乎都要獨擋一面。」上外法語系輔導員郝佳也對去年夏天剛從非洲外派兩年回來的一個學生印象 深刻,「感覺比同時畢業的那些在國內工作的學生要成熟穩重很多,考慮事情也更加周到,待人接物的方式也很老到了。」上外法語系每年就業的四五十人中,基本 有5至8人是外派非洲的。


  評判一份工作的價值有很多種維度,當前付出和收入的性價比是一種,職業發展角度的長遠考慮是另一種。任仕達中國市場總監孫海寧認為,畢業生如果是去海 外大公司總部工作,最大的益處是能在這些公司裡接觸到很新的模式,比如制度、流程、評估體系等等,所以畢業生在職業早期就能夠從管理上、流程上有針對性地 去學習和培養自己相應的能力。相反,如果在一家公司單純貢獻時間和智力,但不清楚自己的未來,這樣看它的價值並不很大。


  但對畢業生來說,第一份工作畢竟只是一個起點,即使去國外工作也不例外。起點之後的軌跡,還將存在著更多的變數—好在,這不是他們短期內所要面對的。


  2012年3月14日,樓天城收拾好行囊,踏上了每天從北京唯一直飛美國舊金山的CA985次航班。他將前往位於硅谷的斯坦福大學,為 Facebook舉辦的Hacker Cup(駭客杯)的比賽做著最後的準備。這樣熟悉的節奏讓他想起了過去多次出國參賽的場景。至於在美國的生活,他也並不陌生。2011年上半年,他曾在康 奈爾大學度過了為期四個月的交換學生生活,「我和美國室友拼房子一起住,交流起來沒遇到太多問題,思想也沒有那麼不同。」樓天城覺得這段交換生活對他幫助 很大。


  這一次,比參加比賽更重要的是去Facebook公司一趟。在上一年入圍駭客杯的最終25人中,有6個人得到了Facebook的面試邀請,這位在清 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主攻算法理論、社交網絡方向的應屆博士生樓天城就是其中之一。參加比賽的駭客中,一些人是其他公司的員工,這類人則不會得到面試的機 會。


  在更早一些的2009年,樓天城因為獲得Google全球編程大賽(Google Code Jam 2009)冠軍而得到過Google的面試邀請,但當時他已經做好在清華大學繼續攻讀博士的計劃。


  三年後,樓天城最終還是成了這些去海外工作的人中的一員。


  對於那次決定他第一份工作的面試,至今樓天城的回憶中只留下了Facebook公司對他著裝的要求:「Suit yourself, not wearing a suit」。之後,在Facebook當時面積還不算很大的、像「車間」一樣的辦公室裡,他見到了馬克·扎克伯格坐在整層樓最顯眼的中心,在一間由四面玻 璃牆組成的透明房間裡工作,「像動物園裡的動物一樣」。這倒是讓他對那次旅途產生了一點兒「朝聖之旅」的感覺。


  在樓天城看來,自己是否加入某一家特定的公司—是Google還是Facebook或其他,其實並沒有太大的不同:「一個idea是否夠好,在未來怎 麼能夠實現它,這個才是更重要的事情」。至於在哪裡實現,相對而言就擺在了次要的位置。他希望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在他眼裡,中國和美國都有機 會,「如果中國創業的機會更好我會回國的」。


  2011年年底,正式決定去東京的那家銀行入職時,家鄉在福州的獨生女朱爽用「北京飛福州和東京飛福州的路途都是三小時,感覺並沒有走多遠」來緩解父 母對自己將獨自在國外待上多年的擔憂。日本企業大多是終身聘用制,只要員工不犯大的錯誤或者企業沒有巨額虧損,員工是不會被解僱的。不過她並不想在日本一 直工作下去,現在那家銀行在福建還沒有任何業務,她希望能在東京總部工作幾年,如果將來有一天總部要在福州開設支行,她還能回到自己的家鄉。


  對三菱商事有強烈好感的武融則有在這家公司工作十年以上的打算。吸引他的還有公司海外輪值的制度安排—十年中大概一半的時間會在別的國家。他計劃十年之後根據父母的身體狀況等問題再做打算。


  這會兒,武融要辦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搬家。8月中旬他即將開始在日本的生活。原本他以為只能帶些必需品,畢竟路途遙遠需要各種精簡。出乎他意料的是,三菱商事非常貼心地為他請了搬家公司,就連一直陪伴他的心愛的山地自行車都可以帶到東京去了。


  (應被訪者要求,文中朱爽、張奇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49

溫州「三公」改革: 公車、公款吃喝、公費出國,一個都不能少

http://www.infzm.com/content/83158

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要從制度上解決「你不能腐敗、你腐敗不了」的問題。

據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的《今日早報》11月22日報導,近日,《溫州市黨政幹部因公出國(境)管理五項制度》(簡稱《五項制度》)出台,並將於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根據新政,溫州黨政幹部因公出國不僅要提前審批,而且全過程要在網上公示。

據溫州市紀委相關人員介紹,《五項制度》分為計劃控制、任務審查、公示公開、動態監督、責任追究,具體涵蓋了15條規定,針對管理因公出國(境)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逐一「對症下藥」並規範細化,可操作性強。

《五項制度》中,公開公示這部分被溫州市紀委認為是亮點最多的。例如,外辦、台辦將黨政幹部因公出國(境)年度計劃,包括批次、人數等情況,依託政務公開平台,於每年年初在政府門戶網站上公示;審核批准後3日內,要按規定在網上公示出訪團組的任務、人員、經費和行程等情況;執行出國(境)任務回國後30日內,還要在相應網站上公佈出國(境)任務執行情況、出訪成果報告和出訪費用。

此外,在從嚴控制出訪人員方面,《五項制度》規定,「新提任的市管幹部,一年內不安排出訪;退休前不足6個月和退二線的幹部,不安排出訪;同一地方、同一部門的負責人在6個月內不得重複出訪同一國家或地區(特殊任務除外)」。

今年以來,溫州頻頻出台「三公」改革新政,涵蓋了公車改革、公款吃喝和公費出國(境)這三個方面。據《南方週末》此前報導,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對於「三公」改革傾力頗多。2012年2月溫州黨代會上,陳德榮公開承諾:「三公」改革要在今年推進,特別是公車改革,從而從制度上解決「你不能腐敗、你腐敗不了」的問題。

早在4月初,溫州已經下發市級機關公車改革方案。溫州的公車改革改革被官方歸納為:近程貨幣化補貼,遠程市場化租車。

溫州對從正縣實職到科員、辦事員,按其職務層級劃分為7個車貼檔次,每人每月最高補貼3100元,最低為300元。車補不計入個人工資,全部存入市民卡專用賬戶,用於市內交通有關的支出,如加油、保險、汽車維修等費用,不可提現或挪作他用;遠程出差和重大應急用車,將由溫州市交運集團組建的公務用車服務公司承擔。

溫州的車改借鑑了杭州模式與國企車改的經驗,推行速度極快。3月15日,初步方案交由民意代表研討;4月10日,方案下發;4月16日,車改辦成立;5月20日,評估開始,6月20日,公車全部上繳;6月24日,第一場拍賣開槌。

公務接待改革也在同時進行中。據《錢江晚報》報導,2012年5月,溫州市委、市政府發佈《關於改革和加強公務接待管理的通知》,要求「三嚴四禁」:嚴格執行工作餐制度,嚴格執行公務卡消費制度,嚴格執行公示報告制度;禁止午餐飲酒,禁止同城接待,禁止超規格接待,禁止經費超支。

6月底,溫州又下發了被網友稱為「史上最細」的《落實公務接待「三嚴四禁」規定實施細則》,對公務接待中很多地方,都進行了細化和量化。

比如,規定標準工作餐,每人每餐不超60元;陪餐人不得多於客人數;同城單位不得互相宴請;野生黃魚、鮑魚和魚翅等高檔菜,以及茅台和五糧液等高檔酒,不得上桌;公務接待要逐月公示報告等。

「不敢接受請吃,也沒有主動請別人吃的念頭」

據前述《錢江晚報》報導,近日,溫州市紀委對公務接待「三嚴四禁」執行情況進行了通報。8月中旬開始,溫州市紀委會同財政局、審計局組成督查組,對溫州98個市直單位和11個縣(市、區)進行督查。

通報稱,「各地各單位公務接待費用支出明顯下降,公務接待批次和費用均有大幅度下降。」6月底下發了「三嚴四禁」細則後,7月的接待費支出總額,就較前6個月平均數下降了40.8%。督查中,不少單位還表示,現在已經「不敢接受請吃,也沒有主動請別人吃的念頭」。

通報也提及,仍有一些單位執行不力,存在的問題包括:執行不及時;未落實公務卡報銷;工作餐超標;公務接待未公示;超額度接待;轉移費用。對此,溫州市紀委表示,接下來要進一步嚴肅紀律,確保「三嚴四禁」落實到位。

公務接待改革實施細則本身也還有改善空間。例如,中廣網引用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行政學研究室研究員贠傑評論稱,陪餐人不得多於客人數,那如果來了20位客人,派19個人作陪就不算違規;高檔菜遠不止鮑魚和海參,高檔酒也不是只有茅台和五糧液,列舉式的規定難以做到萬無一失。

而據前述《南方週末》報導,在溫州的公車改革措施中,最觸痛公眾神經的仍是高額車補。有網友將最高車補標準與溫州市區企業退休職工的平均養老金(每月2200元)對比:假定處級待遇不變,到60歲退休,一40歲的正處級官員所領取的車補總額,將是338個月的企業退休職工平均養老金。

「車補標準不統一,公務員之間差距太大,改革後開支並未明顯減少。最重要的是,百姓對車補這種顯性福利反對聲強烈。」一位浙江省省紀委官員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32

摩斯少主圓夢 黃尚仁出國念職場神學


2013-08-26  TWM
 
 

 

東元集團董事長黃茂雄次子、安心食品執行副總黃尚仁,已在今年暑假留職停薪,攜家帶眷到加拿大維真神學院接受長達三年的神學教育。據了解,這個夢想在他心裡已經累積了六年之久,在入學許可即將過期之際決定圓夢,因為現在不去就再也沒機會了。

黃尚仁在七年前進入集團旗下經營摩斯漢堡的安心食品,外界認為這是黃茂雄安排兒子接班的第一步。而黃尚仁的表現也不差,摩斯漢堡結束長達八年的虧損,在台灣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目前已經躍升全台第二大速食餐飲連鎖店,在全台灣有近二五○家門市,在中國則知名度較為遜色,目前有二十家門市。

據了解,黃尚仁將在維真神學院主修「市場神學(也稱職場神學)」,簡單來說,其意義約莫是探討「世俗工作的神聖意義」。黃尚仁認為,隨著摩斯規模愈來愈大,有機會接觸更多人,進修神學除了基於圓夢的考量,也能讓他思考如何把福音帶入企業的管理中。

雖然留職停薪三年,但安心食品的經營管理向由董事長黃茂雄主導,而他手下也有大將袁世民擔任總經理,黃尚仁三年的圓夢計畫,對摩斯漢堡的營運應不會有太大影響;而曾被媒體喻為「只愛信仰,不愛江山」的黃尚仁,未來接班之路應也不致有所變化。

(許瓊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60

窮上班族想出國趴趴走 信用卡達人教撇步 聰明刷卡 8年換19張免費機票

2013-12-23  TCW  
 

 

明年一月過農曆新年,你是否已規劃好旅遊行程?其實只要懂得把握信用卡優惠及妥善規畫,過年出國將不再成為旅行社的大肥羊。有豐富經驗的信用卡達人Teresa,教你八年換十九張免費機票的祕訣。

撰文‧楊寶楨

到日本長野縣恣意地滑雪、寮國旺陽洞穴探險、夏威夷歐胡島曬日光浴……,上班族若要過這樣的日子,除了要有閒之外,恐怕也得很會存錢。

但今年已經出國九次,足跡踏遍全亞洲的Teresa與其他上班族相較,薪水沒有比較高,能夠頻繁出國的主因是她懂得「聰明刷卡」,全家開銷有七成都以信用卡支付,而且信用卡的回饋大部分用來換機票。

在機票方面,她抱持「用最少的錢,換到最划算的機票」;在住宿方面,她不僅仔細上網比價,也會利用信用卡優惠折扣,挑到CP值最高的旅店。

六年級生的Teresa,自大學畢業後,先當了兩年的空服員,再轉換跑道至科技業擔任工程師,因為工作所需必須經常到國外出差,為了不浪費每次飛行的哩數,她開始研究各大航空聯盟兌換免費機票的「最低門檻」,且深入研究信用卡「點數變哩數」的速度,用「最少的錢,換到最遠航程」。

從二○○五年至今,Teresa共計兌換十九張免費機票,甚至在一○年及一三年的過年旅行社團費上漲數萬元、自由行機位搶不到票的期間,她成功換到兩次前往紐西蘭十一天、日本東京關西七天的旅遊機會,讓她直呼「真的好划算!」Teresa說,從台北飛往紐西蘭南島,搭乘本國籍航空都需要在北島的奧克蘭轉機到南島的基督城,若選擇到新加坡轉機再飛往南島,時間成本未必比較高;再加上新航配合政策推出「過境隨意行」的優惠,包括指定飯店住宿只要一美元、免費機場接送,及市區免費觀光行程,並提供每人二十新加坡幣的coupon券在機場使用,還可以到指定五星級酒店喝免費飲料,「恨不得可以再去一次!」除了紐西蘭外,Teresa今年農曆年也安排一趟日本關西行,這次她是用德航的哩程換到二張台北東京再轉機大阪國內線的全日空(ANA)免費機票,一樣很超值!

Teresa說,過年期間這二張機票的價值絕對超過三萬元台幣;若是想用哩程換免費機票,依照當時長榮的規定,至少得用超過平時兩倍的點數,一般時段是三萬五千哩,旺季得加到七萬五千哩,才能換到一張免費機票,而且一個班機只開放一、二個經濟艙的機位。因此,換免費機位的天條就是愈早訂位愈好,最好在一年前就先訂位。

加入三大聯盟 創造玩法其實,為了不浪費任何一家航空哩程,Teresa深思後,選擇三家航空聯盟的會員,並各自挑出一個主要的會員航空公司,比如說,星空聯盟裡以新航為主,亞洲萬里通則選國泰航空,天合聯盟則選華航。這樣的好處是,只要懂得巧妙安排,就能創造不同的玩法。

舉例來說,Teresa曾經利用星空聯盟裡夥伴航空全日空,從台北先飛大阪玩四天,再飛沖繩玩四天;也曾經有過台北飛到東京,當地玩一玩,再從東京飛到北海道,「一次玩兩個景點,又不用多花任何機票錢。」Teresa開心地說。

雖然Teresa兌換經驗豐富,但仍有「失算」的經驗。她回憶說,因為工作經常得飛美國,累積不少達美航空(DELTA)的點數,原先達美只要兩萬哩就能換一張免費票,「這樣的門檻差不多是飛一趟美國換一張亞洲線的概念。」當時她已累積超過四萬哩的門檻,足以換到兩張票,但因手上還有二、三個哩程酬賓計畫的期限快失效了,就暫時沒注意;但萬萬沒想到,達美改變兌換免費票策略,雖然把哩程期限改為終身,但另方面卻調高兌換門檻。

Teresa氣呼呼地說,「這樣一來,本來可以換兩張到東南亞的機票,結果變成一張都換不到!」因此,她特別強調,一定要注意航空公司的會員信通知,在更改兌換條件前,都還有時間可以做最好的安排。

除了公出之外,過去十年來Teresa平均每年出國四趟,每次行程至少半年前規畫,部分熱門景點更提高至一年。辦了三十張信用卡的Teresa出國必備的三張卡分別是:花旗紅利白金卡、澳盛飛行卡、大眾世界卡。

飛行卡回饋率最高四%

其中花旗卡是她最推崇的,「通常花旗一年會辦兩次的三倍送,每次大概兩、三個月的時間,再加上特定消費有三倍送,這樣總共就是五倍。五點換成哩程的話,其中有兩種選擇,兩點換一哩是新航的;長榮、亞洲萬里通是三點一哩(長榮現為一點一哩;亞洲萬里通為一.六點換一哩數),所以這種時候我就會努力刷花旗卡!」她說,澳盛飛行卡因為可累積長榮、華航與亞洲萬里通合作,可兌換六十五家航空公司機票;至於大眾世界卡第一年免年費,對於海外消費一%手續費自行吸收,一般消費也提供千分之三的現金回饋。

卡優新聞網總編輯周湘台認為,在信用卡所有的回饋機制當中,就屬累積哩程來兌換免費機票是最好、最划算的權益,「一般信用卡的回饋率通常是○.五%以上,最高也不超過一.五%,但如果是使用航空聯名信用卡或飛行卡,回饋率大概能落在二%到四%。」Teresa說,只要懂得一些兌換技巧,就能有兌換免費機票的機會;周湘台則認為,卡友可依照自己的消費習慣來決定卡別。以下三個方法,提供卡友參考。

方法一:按功能性選卡

如果你是常在百貨公司消費的人,就可以選擇百貨公司的聯名卡,透過紅利點數的累積來換取哩程數。此外,很多銀行會不定期推出紅利點數加倍贈的活動,這個時候就要集中火力刷卡。

方法二:選航空公司聯名卡因為回饋率較一般信用卡來得高,所以可先想好自己最常搭的航空公司是哪一家,再選擇相對應的聯名卡,不僅累積速度快,在機場的免稅店消費也往往能得到折扣。

方法三:集中消費

盡量使用同一張信用卡消費,可以辦附卡給家人使用,就能加快哩程累積的速度。Teresa也是辦附卡給她的老公,集中火力在她的信用卡上,衝高點數來累積哩程。

Teresa

出生:六年級生

經歷:美商科技公司經理、日商科技公司工程師、華航空姐學歷:國立大學資訊科學系粉絲專頁:痞客邦、臉書「Teresa的旅遊筆記」怎麼刷最划算—主要累積哩程之航空卡比較種類 銀行╱信用卡 卡別 累積哩程(元╱哩) 機票兌換門檻(萬元) 合作航空

聯名卡 匯豐銀行

中華航空聯名卡 無限卡、御璽卡 海外:15 國內:25 87.5(以國內消費累積哩程門檻為計算) 中華航空★白金卡 30 105

花旗銀行

長榮聯名卡 白金卡 長榮機票、海外:15 其他:25 87.5(以其他消費累積哩程門檻為計算) 長榮航空世界卡、鈦金卡 長榮機票、海外:15 其他:25 87.5(以其他消費累積哩程門檻為計算)

夢翔卡 30 105

遨遊卡 25 87.5

美國運通長榮航空簽帳聯名卡 白金卡 25 87.5 長榮航空

美國運通

國泰航空卡 尊尚

白金卡 25 75(以日航門檻,台北飛東京為計算) 亞洲萬里通美國運通新加坡航空天宇卡 ★白金卡 30 75 新加坡航空

聯邦銀行

復興航空聯名卡 御璽卡 海外:15 其他:25 87.5(以其他消費累積哩程門檻為計算) 復興航空★白金卡 30 105

中國信託

澳門航空聯名卡 ★白金卡 45 189(以台北飛東京為計算) 澳門航空

新光銀行

日本航空聯名卡 ★白金卡 ◆50 100(以台北飛東京為計算) 日本航空飛行卡 澳盛銀行飛行卡 御璽卡 23 80.5(以華航門檻為計算) 長榮、華航、亞洲萬里通等65家★白金卡 30 105(以華航門檻為計算)

台北富邦

a miles航空卡 ★白金卡 50 175(以華航門檻為計算)長榮、華航等23家註:機票兌換門檻以亞洲線經濟艙來回機票為例。花旗銀行長榮聯名卡、澳盛銀行飛行御璽卡哩程累積優惠至2013/12/31。★為首年免年費,◆當期帳單新增消費金額達新台幣3000元者。

資料來源:卡優新聞網、各銀行、各航空公司

換免費機票小撇步

1. 因為日本廉價航空出現,平常約6000元就能去日本,兌換日本免費票的價值變低了,因為即使是免費機票,但稅金仍得自付。

2. 過年期間,成功兌換非本國籍航空的機率比換國籍航空的長榮與華航高。

3. 免費票的機位很有限,因此最好在開放網路兌換前就要先訂位。

4. 要注意銀行紅利點數及兌換到航空公司哩程後的使用期限。

5. 若是哩程數快到期,換不到免費票,有些航空可兌換其他商品,如亞洲萬里通可以換飯店、香港捷運卡、餐廳餐券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102

陸企出國圈錢 歐洲股神也踩雷

2014-01-06  TWM
 
 

 

過去五年,陸企瘋狂進行海外掛牌上市,總共有四百三十四家企業海外募資,現在,這股紅潮終於要大舉進軍台灣。

最早,陸企以香港、美國等交易所為大宗,但是近兩年來,美國監管政策趨嚴、維護費用高昂,赴美IPO(首次公開募股)的代價逐年上升,陸企也開始尋找新的出路,轉戰第三地,包括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英國創業板AIM,以及南半球的澳洲交易所等,台灣更首度成為陸企掛牌的焦點。

長期耕耘陸企來台上市業務、永豐金證券承銷業務部資深專案經理吳卓威指出,中國具有上市資格的公司,至少還有三千家,相當於台灣現有上市櫃公司的兩倍。這三千家企業,無法由上海和深圳交易所全數吸收,因此,陸企進軍全球各地交易所仍然是未來的趨勢。

陷阱一》做假帳,美加星爆財務造假

這些大陸公司「出國圈錢」後,後續卻爆發一連串的亂象,不少風光上市,最後狼狽下市。最常見的是假帳風暴,三年前在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地上市的陸企,財報造假連環爆,曾經被稱為避險基金之王的鮑爾森(John Paulson),也曾因投資中國嘉漢林業跌跤,損失高達四億六千萬美元。

在加拿大上市、被喻為史上最大騙局的嘉漢林業,曾吹噓公司市值超過六十億美元,二○一一年七月遭國際知名市場研究機構渾水(Muddy Waters)公司揭穿詐欺和誇大市值後,股價一瀉千里。經過超過七個月、耗資五千萬美元的內部調查之後,嘉漢林業最終面臨詐欺指控,並聲請破產。

有「歐洲股神」稱號、富達國際投資總裁安東尼.波頓(Anthony Bolton)也曾經因為投資陸企,踩到財報造假地雷,結果大栽跟頭。

「在中國,要分辨人言對錯,是極大的挑戰。」波頓為了探知陸企虛實,曾雇用五家研究機構對他所投資的公司進行更深入調查,結果卻令人震撼。他發現,自己投資的一家公司擁有的店數其實不到聲稱的一半,而另一家公司宣稱的四大客戶,有三家是子虛烏有。

陸企一連串的財報造假,讓原本看好中國股市、二○一○年四月在香港成立富達中國特別時機基金的波頓,最後因為面臨投資失利,而於二○一三年六月黯然宣布隔年退休。

陷阱二》缺誠信,掏空虛報屢見不鮮

陸企赴海外掛牌的第二個亂象,就是經營者的誠信危機。過去兩年,接連爆發了大陸公司高階主管挪用資金、遭到詐欺指控的醜聞,讓國際投資人對中國海外上市企業的誠信大打問號。

同樣在美國上市,來自中國山西的普大煤業,兩位主管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控告涉嫌掏空與侵吞公司資產;中國能源技術公司也因主管侵吞數千萬美元公款、虛報資產價值等罪名而遭控告。

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資龍籌股凱欣達數碼娛樂則因申報不實,在二○一一年被新加坡證交所抓包。這家來自深圳的面板公司,即便已結束所有業務,僅維持現金流,卻未及時公告,而且,帳面現金及銀行餘額申報為人民幣十一億元,事實上僅有人民幣九千三百萬元。此外,凱欣達在二○○七年遭飛利浦控告侵權、美國法院判賠逾兩億美元,也未按規定揭露。

種種中國企業經營者的誠信及管理問題,加上部分公司申報標準太鬆散,讓投資市場越來越失去信心,進而造成這些陸企股價大跌,套牢一缸子投資人。

陷阱三》靠包裝,風光上市狼狽下市

陸企海外上市的第三個亂象就是,有些陸企為求風光上市,不惜精心包裝財報,包括誇大市占率、過度美化帳面等,上市後卻業績縮水,甚至繳不出財報,即使上市時曾經一度繁華,讓投資人獲得豐厚回報,最後卻陷入谷底,落得「風光上市、狼狽下市」。

例如,第一家在美股上市、頂著「中國B2C電商第一股」的麥考林,在二○一○年風光上市後,短短不到三年,二○一三年六月即面臨下市危機。麥考林在上市前,為美化帳面而擴張,加上IPO資料「過度包裝」,曾遭投資人提告,以致股價重挫,目前已瀕臨下市,讓投資人損失慘重、欲哭無淚。

「陸企來台上市的需求很大,但風險也相當高。」康和證券承銷部副總經理呂素玲指出,有些中國馳名企業,台灣可能連聽都沒聽過,但他們單做一、兩個省的生意,營業額和獲利就很驚人。面對這些企業,台資券商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深入了解,更別說資訊不足的投資人。

其實海外掛牌的陸企,當中也不乏好公司,例如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搜尋引擎龍頭百度、入口網站新浪等,不過陸企屢次爆發弊端,已經讓許多投資人在心中投下不信任票。

未來一年,仍在排隊上市的陸企將大舉來台上市籌資,如何看清楚財報陷阱、公司治理和誠信等問題,是投資人面對陸企身分的F股股價大漲效應下,應該注意的風險。

【延伸閱讀】中國企業國外掛牌,以港、美為大本營——2013年陸企海外IPO家數

交易所:香港陸企IPO家數:63產業特色:地產、金融等大型國企為主

交易所:美國陸企IPO家數:8產業特色:網路、科技為主

交易所:台灣陸企IPO家數:4產業特色:科技、服飾

交易所:英國陸企IPO家數:3產業特色:紡織、光電、石化

交易所:澳洲陸企IPO家數:3產業特色:紡織、電信、網路

交易所:德國陸企IPO家數:2產業特色:服飾、肉類零售

註:統計數據自2013/1/1至2013/12/31資料來源:China Venture 整理: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45

《新加坡篇》名校畢業領25K 出國後薪水翻倍 從發牌小弟作起 抓到全世界的機會

2014-06-02  TWM
 
 

 

政大經濟系畢業的鄭銘仁,在旅行社薪水只有二十五K,因為看不到未來在哪裡,他先到新加坡闖一闖,「在這裡我看到的是機會跟未來!」

撰文‧許瓊文

政大經濟系畢業,在台灣應該不難找到理想工作,但是,實際情況沒有想像中美好。七十三年次的鄭銘仁,在台灣跌跌撞撞兩年,薪水還是二十五K。他決定給自己一個在異地重新開始的機會;現在,他在海外工作三年,月薪約六萬元新台幣。走過辛苦的海外職涯路後,他最想告訴大家:「人生,不應該只被侷限在一個地方。」他在全球知名的新加坡濱海灣金沙酒店工作,服務來自全球各地的時尚名流。這對愛玩又喜歡時髦的他,簡直就是夢寐以求的工作。

一路以來,鄭銘仁書唸得很好,除了主修經濟,還輔修日文。就學期間,鄭銘仁還考了英語領隊、導遊證照,多益成績九五○分、日文二級檢定通過。但這樣豐富的經歷,卻沒有辦法讓鄭銘仁過他想要的生活。

當完兵後,鄭銘仁不像同班同學選擇考公職,而是擔任南山人壽保險業務。自認個性喜歡在外面跑,「考公職、進銀行每天坐在辦公室,不是我想要的。」接著,鄭銘仁轉投入旅遊產業。業績不錯的他,都有達標,「但是薪水最多只有二萬五千元;業績獎金以團隊計算,沒做到要求業績,薪水會被倒扣二千元,但就算個人有做到,也只是增加帶團機會,薪水不會增加,讓我覺得不公平。」低薪加上自己的付出無法得到相對報酬,鄭銘仁還是在半年多後離職。

摸索著自己的未來,鄭銘仁在求職網站上看到新加坡聖淘沙賭場來台徵人訊息,他決定放手一試。

他的想法很簡單,台灣太低薪,出國闖一闖說不定還有機會。大部分的人知道他要去新加坡工作,第一個反應就是,「難道你在台灣找不到工作嗎?」「政大經濟系幹嘛去賭場當發牌員?」鄭銘仁老實地說,「在台灣的薪水真的太低,一個月兩萬多元在台北生活,根本很難存到錢,我看不到未來。」別人的質疑也抵擋不了他的決心。

到新加坡是鄭銘仁目前「唯二」的出國經驗。第一次是在旅行社帶團出國,但鄭銘仁卻沒有一點緊張、不適應,反而說,「這裡跟台北生活沒有太大不同,只是外國人變多了。」「第一天到的時候,我看到仲介幫我找的宿舍,坦白說我真的嚇到了,一個房間擠了三個人,並排的單人床,我想,怎麼又回到當兵的時候?」鄭銘仁當兵時在金門外島,房間就是差不多如此。

他講新加坡式英語,就跟在地人一樣但他告訴自己,「既來之則安之,花時間抱怨不會比較好過,反正最糟就像是當兵,也不是沒有過。」隨即投入生活,並且努力在房租租約到期時,立刻讓自己搬出去,住進新加坡朋友家的單人房。「從那次之後,我就自己住一間,房租每月大約六百新幣(約一萬四千元新台幣)。」同行有很多台灣去的朋友,鄭銘仁卻沒有繼續跟他們住在一起,他總覺得「一群人在那裡相互取暖、抱怨,只會愈來愈覺得自己可憐、孤單,永遠也沒辦法融入當地。」鄭銘仁現在身邊有各國的朋友,新加坡人、馬來西亞人等。

對於異國文化的生活,鄭銘仁適應得很好,「基本上,還在荷官訓練的前兩個月,我就把新加坡該玩的地方玩遍了。」當別人感覺在異國孤單工作時,鄭銘仁總是跟同事、朋友相約吃飯、看電影,到處去玩,努力建立在地的「生活圈」,讓自己過得跟在台北一樣。

一樣來自台灣的工作夥伴楊菱菊觀察鄭銘仁,「他是一個很獨立的人,自己旅行、自己搬家,很融入當地生活,你聽他講Singlish(新加坡式英語),根本就像是新加坡人。」荷官工作在台灣雖從未接觸過,但是鄭銘仁很快就上手。「如果你一天看一種賭博遊戲八小時,你也會很快熟練。」鄭銘仁坦言,荷官工作門檻並不高,一天排班八小時,每個月至少有二千新幣(約五萬元新台幣),比較大的挑戰在於「要很能接受負面能量」。

鄭銘仁所謂的負面能量,來自於形形色色的賭客,「他們贏錢也會對你生氣,輸錢更會對你生氣。」鄭銘仁曾被賭客用福建話罵他祖宗十八代,也有客人因輸牌,一氣之下將牌往鄭銘仁身上丟,「我不能彎腰撿,也沒有回應,就是笑笑地繼續發牌。」只是這些對鄭銘仁來說,並不算什麼,「以前當業務,也會遇到各種客人,就當作是一種觀察,不需要有太多情緒。」鄭銘仁正面樂觀的態度,讓他能在海外工作如魚得水。

薪水又高又穩定,「台灣我回不去了」在新加坡當荷官兩年後簽約期滿,鄭銘仁回到台灣,又過了一年的領隊生活,他還是選擇回到新加坡。

對鄭銘仁來說,「台灣我回不去了。」原因是領隊收入太不穩定,雖然一個月平均有三、四萬元的收入,但風險很大,而且他還想要有其他海外工作經驗。像日本,一直是他很嚮往的國家。

再次透過仲介,鄭銘仁找到了現在這一份國際精品銷售的工作。去年四月再度回到新加坡,原本三到六個月的試用期,鄭銘仁不到三個月就通過了,每個月底薪加上獎金,大約二千八百元新幣。鄭銘仁的表現相當優異,因此當年度的九月,又升他為資深銷售業務。

鄭銘仁這次不再只是為了體驗海外生活而已,他發現他服務的這家精品代理商,在泰國、馬來西亞、中國都有據點,是新加坡服飾品牌前四大代理商之一,「我會在這裡待久一點,因為這是我喜歡的產業,至少我會在這裡當上主管再離開。」鄭銘仁現在已經是除了店長外最資深的員工,並且帶領兩位同仁。

「我當然會希望定下來,在一個地方長期定居,可能是日本或是新加坡,但肯定不是台灣。」鄭銘仁說。

從鄭銘仁身上,看到隻身在海外打拚的台灣年輕人,堅定、有自信的神情,剛滿三十歲的他,還沒有成家的打算,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未來,在新加坡是看得到機會與很多可能性的。

鄭銘仁

出生:1984年

現職:新加坡金沙酒店國際精品資深銷售員

海外工作經歷:逾三年

經歷:南山人壽保險業務、雄獅旅行社業務、新加坡聖淘沙酒店荷官、個人接案領隊

學歷:政大經濟系

鄭銘仁給年輕人的建議

在海外一定有辛苦,但人生不該只被侷限在同一個地方,勇敢創造不一樣的生活。

月賺6萬,環遊各地—— 鄭銘仁在新加坡生活開銷薪資 2800新幣(約6萬4400元新台幣)新加坡住宿費月租600新幣(約1萬4000元新台幣)一人雅房,與另外一位室友及新加坡房東同住新加坡交通費 150新幣(約3450元新台幣)新加坡餐費500新幣(約1萬1500元新台幣)平日都吃菜飯(類似自助餐),偶爾會到高級餐廳體驗每月可存 500新幣(約1萬1500元新台幣)休閒習慣旅遊。月存約700新幣(約1萬6100元新台幣)作為旅遊基金,玩遍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港、澳等東南亞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48

90後出國潮!中國赴美留學生三年暴增75%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03

W02014022809535277601232389879715640168239765140

中國留美學生數量三年內增長了75%,於上學年達到27.5萬人。

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數據,來自中國的學生占到了美國總留學生人數的31%,為最大的留學生群體。排名第二的是印度(12%),第三的是韓國(7.7%)。

2013-2014學年,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同比上漲了8.1%,而來自印度的留學生人數同比增加了17%。

slide2-pic

對於大學來說,留學生意味著多樣性和更多的收入。留學生往往支付全額學費,這增加了學校的收入。去年,美國大學共計發放了480億美元的獎學金,扣除通脹因素後,這比10年前增長了一倍。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主席Allan Goodman表示,美國的高等教育有更多的空間提供給國際學生。

作為一個整體,美國留學生同比增長4.2%。留學生最多的學校為紐約大學、南加州大學以及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留學生前往美國學習,而同時,許多美國學生選擇離開美國接受高等教育。2012-2013學年,這些學生中一半的人選擇前往歐洲。英國、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為最受歡迎的目的地。

32446-19070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