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要從制度上解決「你不能腐敗、你腐敗不了」的問題。
據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的《今日早報》11月22日報導,近日,《溫州市黨政幹部因公出國(境)管理五項制度》(簡稱《五項制度》)出台,並將於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根據新政,溫州黨政幹部因公出國不僅要提前審批,而且全過程要在網上公示。
據溫州市紀委相關人員介紹,《五項制度》分為計劃控制、任務審查、公示公開、動態監督、責任追究,具體涵蓋了15條規定,針對管理因公出國(境)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逐一「對症下藥」並規範細化,可操作性強。
《五項制度》中,公開公示這部分被溫州市紀委認為是亮點最多的。例如,外辦、台辦將黨政幹部因公出國(境)年度計劃,包括批次、人數等情況,依託政務公開平台,於每年年初在政府門戶網站上公示;審核批准後3日內,要按規定在網上公示出訪團組的任務、人員、經費和行程等情況;執行出國(境)任務回國後30日內,還要在相應網站上公佈出國(境)任務執行情況、出訪成果報告和出訪費用。
此外,在從嚴控制出訪人員方面,《五項制度》規定,「新提任的市管幹部,一年內不安排出訪;退休前不足6個月和退二線的幹部,不安排出訪;同一地方、同一部門的負責人在6個月內不得重複出訪同一國家或地區(特殊任務除外)」。
今年以來,溫州頻頻出台「三公」改革新政,涵蓋了公車改革、公款吃喝和公費出國(境)這三個方面。據《南方週末》此前報導,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對於「三公」改革傾力頗多。2012年2月溫州黨代會上,陳德榮公開承諾:「三公」改革要在今年推進,特別是公車改革,從而從制度上解決「你不能腐敗、你腐敗不了」的問題。
早在4月初,溫州已經下發市級機關公車改革方案。溫州的公車改革改革被官方歸納為:近程貨幣化補貼,遠程市場化租車。
溫州對從正縣實職到科員、辦事員,按其職務層級劃分為7個車貼檔次,每人每月最高補貼3100元,最低為300元。車補不計入個人工資,全部存入市民卡專用賬戶,用於市內交通有關的支出,如加油、保險、汽車維修等費用,不可提現或挪作他用;遠程出差和重大應急用車,將由溫州市交運集團組建的公務用車服務公司承擔。
溫州的車改借鑑了杭州模式與國企車改的經驗,推行速度極快。3月15日,初步方案交由民意代表研討;4月10日,方案下發;4月16日,車改辦成立;5月20日,評估開始,6月20日,公車全部上繳;6月24日,第一場拍賣開槌。
公務接待改革也在同時進行中。據《錢江晚報》報導,2012年5月,溫州市委、市政府發佈《關於改革和加強公務接待管理的通知》,要求「三嚴四禁」:嚴格執行工作餐制度,嚴格執行公務卡消費制度,嚴格執行公示報告制度;禁止午餐飲酒,禁止同城接待,禁止超規格接待,禁止經費超支。
6月底,溫州又下發了被網友稱為「史上最細」的《落實公務接待「三嚴四禁」規定實施細則》,對公務接待中很多地方,都進行了細化和量化。
比如,規定標準工作餐,每人每餐不超60元;陪餐人不得多於客人數;同城單位不得互相宴請;野生黃魚、鮑魚和魚翅等高檔菜,以及茅台和五糧液等高檔酒,不得上桌;公務接待要逐月公示報告等。
「不敢接受請吃,也沒有主動請別人吃的念頭」
據前述《錢江晚報》報導,近日,溫州市紀委對公務接待「三嚴四禁」執行情況進行了通報。8月中旬開始,溫州市紀委會同財政局、審計局組成督查組,對溫州98個市直單位和11個縣(市、區)進行督查。
通報稱,「各地各單位公務接待費用支出明顯下降,公務接待批次和費用均有大幅度下降。」6月底下發了「三嚴四禁」細則後,7月的接待費支出總額,就較前6個月平均數下降了40.8%。督查中,不少單位還表示,現在已經「不敢接受請吃,也沒有主動請別人吃的念頭」。
通報也提及,仍有一些單位執行不力,存在的問題包括:執行不及時;未落實公務卡報銷;工作餐超標;公務接待未公示;超額度接待;轉移費用。對此,溫州市紀委表示,接下來要進一步嚴肅紀律,確保「三嚴四禁」落實到位。
公務接待改革實施細則本身也還有改善空間。例如,中廣網引用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行政學研究室研究員贠傑評論稱,陪餐人不得多於客人數,那如果來了20位客人,派19個人作陪就不算違規;高檔菜遠不止鮑魚和海參,高檔酒也不是只有茅台和五糧液,列舉式的規定難以做到萬無一失。
而據前述《南方週末》報導,在溫州的公車改革措施中,最觸痛公眾神經的仍是高額車補。有網友將最高車補標準與溫州市區企業退休職工的平均養老金(每月2200元)對比:假定處級待遇不變,到60歲退休,一40歲的正處級官員所領取的車補總額,將是338個月的企業退休職工平均養老金。
「車補標準不統一,公務員之間差距太大,改革後開支並未明顯減少。最重要的是,百姓對車補這種顯性福利反對聲強烈。」一位浙江省省紀委官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