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大銀行呼籲放寬巴塞爾III,稱其會要求銀行再增8000億美元資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29

美國大銀行呼籲放寬巴塞爾III,稱其會要求銀行再增8000億美元資產

文 / MJ

FT中文網:

美國銀行業正為爭取放寬新的全球流動性標準而做著最後的努力,它們辯稱,按照擬議的標準,它們將需要增加8000億美元的易變現資產。

這些銀行表示,它們持有的流動性資產已經增加了7000億美元,大約佔到2010年底估算的1.5萬億美元缺口的一半左右。美國銀行業希望巴塞爾協議III(Basel III)的銀行安全規定能夠有所放寬,而不願彌補缺口。

代表美國前11大商業銀行的Clearing House的首席經濟學家鮑勃•查克拉沃爾蒂(Bob Chakravorti)表示:「美國銀行業中的流動性狀況明顯好於兩年前。對擬議的巴塞爾協議III進行一定調整以更好地反映市場狀況,美國銀行業將能滿足擬議的流動性要求,並保持良好狀態,從而有利於抵禦未來的金融衝擊。」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在上週召開會議,對調整名為「流動性覆蓋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的全球流動性規則進行討論。該委員會在會前收到了Clearing House的一篇報告,該報告定於今日發佈。

最終標準必須獲得該委員會27個成員國的央行行長和監管機構首腦的批准。

「流動性覆蓋率」旨在確保銀行擁有足夠的資金和易變現資產,以安然度過諸如儲戶擠兌和放貸活動枯竭之類的短期市場危機。

但銀行業辯稱,流動性資產的定義過於狹窄,而且關於危機的假設也過於嚴厲。它們警告稱,提高流動性要求將會削減它們的放貸能力和利潤。

Clearing House的研究報告顯示,截止2012年7月,美國銀行業的流動性資產達到了規定的81%,高於兩年前的59%,原因是它們增加了政府債券持有量和儲蓄規模出現增長。

Clearing House認為,放鬆信貸額度耗盡速度的假設,降低零售儲戶預計擠兌比率,並允許銀行將更多企業債券和擔保債券計入流動性資產,這些舉措將讓美國銀行業的流動性資產缺口減少一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446

伊拉克、古巴瘋韓流產值三年再增兩倍

2014-09-01  TCW
 
 

 

八月中,《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韓國流行文化在政府有心扶植下,已成為出口產值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的龐大產業,預估未來三年將再成長兩倍,影響力更深入全球各地。

就舉年初暴紅,至今長尾效應沒消退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為例,男女主角吃、喝、玩、樂的習慣迷妹爭相仿效,四個月就衍生出近新台幣九百億元的商機。八月中還有中國網友統計,這部戲年初播畢,但男主角金秀賢至今還在搶接代言廣告,今年以來共拍三十五支,「看到都想吐了。」

「韓流」如此盛行,源自政府大力扶植,這已是共識,但原本一點都不酷的國家卻搖身變成亞洲時尚指標。韓裔生活時尚編輯洪又妮的觀察是,光鮮的背後有縝密的策略打底;而且,流行之前,必先流淚。

韓國流行音樂向來以團體為主,但成員通常來自不同國家,分別精通中、日、英語,甚至是泰語,如此一來,不但可從中挑選出專門迎合地域性市場的子團體,還可拉近國際粉絲的距離。

此外,第一線接觸觀眾的音樂錄影帶絕不馬虎。「你看得出來,韓國在這方面砸了大錢,」市場顧問薩普拉(Rosally Sapla)說,「韓國的MV一定高畫質、有劇情、服裝新潮、編舞嚴謹。」

今年一月曾與江南大叔合拍MV的美國嘻哈歌手史奴比狗狗(Snoop Dogg)就曾被韓國人的龜毛嚇到:「他們跟我說輕鬆拍拍就好,哪知道總共花了十八個小時,前後拍了十幾個場景,一點休息都沒有。」

再者,中央政府不僅只是砸錢扶植文化產業而已,還會將音樂錄影帶、韓劇翻譯成多國語言,同步派人與國外電視台接洽播出事宜。等到韓流魅力強力發酵,政府就降低簽證門檻,對赴韓觀光遊客、留學生敞開大門。

刻意進攻開發度較低國家

比起過去亞洲潮流的掌門人日本,韓國在「宣揚國威」這方面顯然做得更徹底:《冬季戀歌》紅到伊拉克、烏茲別克去;《繼承者們》也在菲律賓大受歡迎,甚至還將其中幾部翻拍成當地版本;韓星尹相鉉的人氣甚至突然在古巴竄高。

挑選開發程度較低的國家,並全力進攻當地市場,這一點也在政府的計算裡。「這些國家很多人還買不起手機,」洪又妮表示,「但幾年後,拜韓流所賜,他們手上可能拿的會是三星手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20

經濟放緩憂慮再增:中國乘用車銷量增速創5個月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05

eca86bd9e2eb128fc38507

隨著中國在汽車等領域掀起的反壟斷調查風潮,中國8月乘用車銷量以3月以來的最慢速度增長,為內需疲軟、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再添佐證。(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9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乘用車銷售同比增長8.5%,至146.82萬輛。前8個月,乘用車銷售同比增速達到10.70%,至1245.95萬輛。

占據中國汽車市場很大份額的通用汽車在本月初曾表示,通用汽車8月銷售增速為6個月內最慢。通用汽車上個月銷售增長14%,至280178輛。同期,日本豐田汽車銷售增長8.9%,至78500輛。

針對8月乘用車產銷同比增速持續下滑,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援引海通證券的解讀:出現這種情況,一是因為進入淡季之後需求呈現季節性低迷,二是節能車補貼政策遲遲未出,不少廠家仍處於觀望狀態。

汽車需求放緩增加了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憂慮。昨日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也顯示,8月CPI增速降低至四個月最低,PPI則連續30個月同比下滑。彭博新聞社報道稱,中國消費者在汽車反壟斷調查中因等待汽車降價而選擇觀望。

在地產銷售在短暫企穩後再度回落、乘用車產銷增速均繼續下滑、發電和粗鋼產量增速也大幅下跌的背景下,如果經濟下滑過快、脫離合理區間,政府還能保持定力嗎?海通證券對此表示質疑,並認為中國經濟短期內或難見底。

此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屢次強調“經濟處於合理區間”,還稱“中國經濟有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顯示政府對經濟波動的容忍度。但他也明確表示“不可能再依靠增發貨幣來刺激經濟增長”,暗示了全面寬松概率可能相對較低。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詳細統計數據如下:

8月,汽車銷售171.56萬輛,環比增長6.02%,同比增長4.04%。其中,乘用車銷售146.82萬輛,環比增長8.12%,同比增長8.50%;商用車銷售24.74萬輛,環比下降4.94%,同比下降16.36%。

1-8月,汽車產銷1521.89萬輛和1501.73萬輛,同比增長8.61%和7.67%。其中,乘用車產銷1266.18萬輛和1245.95萬輛,同比增長11.55%和10.70%;商用車產銷255.71萬輛和255.78萬輛,同比下降3.94%和5%。

多功能乘用車MPV和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增速依然顯著:多功能乘用車MPV產銷14.37萬輛和14.59萬輛,同比增長47.42%和38.27%;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產銷31.94萬輛和31.13萬輛,同比增長30.16%和29.63%;轎車產銷93.57萬輛和91.08萬輛,產量同比下降1.01%,銷量增長1.31%。

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依然低迷。8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54.51萬輛,同比增長5.69%,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7.13%,比上年同期下降0.99個百分點;自主品牌轎車銷售17.79萬輛,同比下降21.09%,占轎車銷售總量的19.53%,比上年同期下降5.55個百分點,這是自主品牌汽車市場占有率同比連續第12個月下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53

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試點擴大 再增8至10個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64

20141223hanchangfu

據新華社,農業部部長韓長賦23日表示,2015年,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將進一步擴大,再選擇8至10個省份開展整省試點,其他省份每個地市選擇1個縣開展整縣試點,覆蓋面積達到5億畝左右,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

2014年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在山東、四川、安徽3省開展了整省試點,加上其他各省整縣試點,目前試點覆蓋面積已達3.3億畝。

據中國證券網,韓長賦表示,2015年將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將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抓緊修訂土地承包法,賦予農民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

同時,韓長賦近日向媒體表示,中辦、國辦前不久印發的《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闡述的“三權分置”改革是我國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制度創新、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韓長賦說,領會《意見》精神,通俗地講,就是準確把握32個字:“三權分置,確權登記,有序流轉,適度規模,家庭基礎,農民自願,農地農用,鼓勵種糧。”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實行農戶承包經營,土地集體所有權與農戶承包經營權實現了“兩權分置”,這是我國農村改革的重大創新。當前,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大量勞動力離開農村,農民出現了分化,承包農戶不經營自己承包地的情況越來越多。

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並行,這是我國農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創新。

三權分置,就是要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實現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韓長賦說。

韓長賦表示,從“兩權分置”過渡到“三權分置”是巨大的政策飛躍。“‘三權分置’是引導土地有序流轉的重要基礎,既可以維護集體土地所有者權益,保護農戶的承包權益,又能夠放活土地經營權,解決土地要素優化配置的問題;既可以適應二三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讓農村勞動力放心轉移就業、放心流轉土地,又能夠促進土地規模經營的形成。”

“承包地確權登記和有序流轉,是保護農民利益和提高農業效率的制度性安排。”韓長賦說,“只有穩定土地承包關系,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得到充分保障,他們才能放心長期流轉土地,流入方才能獲得穩定的經營預期。”

目前,農戶承包地仍然存在面積不準、空間位置不明、登記簿不健全等問題,這使許多農民心里不夠踏實,總擔心土地流轉出去自己的權益無法保障。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要搞好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頒發權屬證書,強化物權保護,為土地經營權流轉奠定堅實的產權基礎,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有序流轉,就是要確保土地經營權流轉規範有序進行。《意見》一方面強調鼓勵土地流轉,另一方面強調土地流轉要有序。什麽是有序?”韓長賦表示,就是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不超越階段;尊重農民的意願,不強迫命令;保護經營者權益,不隨意毀約;遵守法制規範,不留隱患漏洞。

“我們要順其自然、因勢利導,不能人還沒有出去,就強行把地給流轉了,那會影響土地流轉健康發展的基礎。土地流轉一定要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市場配置資源原則,政府主要是搞好管理和服務,嚴禁下指標、定任務,防止欲速不達。”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725

力拓2014年鐵礦石銷售創紀錄 2015年產能或再增1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63

在2014年鐵礦石銷售達到創紀錄的3.026億噸之後,力拓預計2015年鐵礦石產能將進一步增加10%至3.3億噸。這意味著鐵礦石市場供大於求的狀況會進一步惡化。

周二公布的財務數據顯示,力拓在2014年銷售了3.026億噸鐵礦石,超出預期的3億噸。這也是力拓鐵礦石銷售首次突破3億噸大關。力拓同時預計2015年鐵礦石產出將進一步增長10%,達到3.3億噸;公司現金資產增加,將有利於增加公司股東回報。

鐵礦石銷售額約占力拓總收入的90%。力拓在季度報告中稱2014年的鐵礦石銷售量超出了生產量800萬噸,主要是由於在過去幾年中港口和鐵路設施的加速擴張消耗了力拓在Pilbara礦廠堆積的鐵礦石存貨,每年平均消耗量達2.9億噸。

鐵礦石價格在2014年出現腰斬——每噸價格從140美元暴跌至70美元,導致力拓的鐵礦石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噸84.30美元。去年曾經一度傳出力拓和嘉可能合並的傳聞,但是力拓董事會最終以“不符合股東最佳利益”拒絕了嘉可能的提議。

力拓CEO Sam Walsh警告稱,整個行業及礦產公司可能面臨巨大挑戰,但是他同時認為力拓整個2014年表現良好。對於嘉可能的合並提議,Walsh曾表示公司不會受到該事件的影響,將繼續專註於自身的策略。

對於力拓不管不顧的產出,嘉可能CEO Ivan Glasenberg則認為,行業需要采取更為有效的投資方式,產量過剩將對礦業公司利益造成影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70

再增持中廣核電力(1816)

上星期二, 增持中廣核電力(1816), 現補回記錄
3000股, $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57

美軍將再增預算 稱中國是最大的挑戰來源之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8609.html

美軍將再增預算 稱中國是最大的挑戰來源之一

一財網錢克錦 2016-02-05 17:24:00

美國下一年度的國防預算將增加到5827億美元,而俄羅斯、中國、朝鮮、伊朗及“伊斯蘭國”被官方認為是美國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

美國巨額軍事經費,究竟花在哪些地方?2月2日,美國國防部長艾什頓·卡特的一場演講,對2017財政年度(從2016年10月1日開始)的預算做出了一些說明。奧巴馬將在2月9日公布他最後一年任期的財政預算,其中備受國際關註的,大概是關於軍費預算部分。卡特2日到“華盛頓經濟俱樂部”發表演講,稱美國下一年度的國防預算將達到5827億美元。至於軍事戰略,卡特在演說一開始就列出了美國面臨的五大挑戰:1,歐洲,主要是俄羅斯;2,太平洋地區,主要是中國;3,朝鮮;4,伊朗;5,“伊斯蘭國”。

用卡特的話說,這些挑戰,尤其是在歐洲和亞太面臨的挑戰,決定了美國的軍事戰略將“重回大國對抗”狀態。卡特還說自己和奧巴馬談過這個問題,認為美國的軍事戰略不能僅僅著眼於一年兩年,而是要著眼於未來的“五年,十年,二十年”。當然,面對不斷變化的世界,說十年二十年不現實,無非是想表達自己的計劃“有遠見”。細看卡特講話,朝鮮和伊朗可說是美國軍事戰略中的老目標了,這次美國戰略的變化引人關註還是是在歐洲和太平洋地區,以及“伊斯蘭國”。

歐洲地區,奧巴馬在2012年訪歐時,曾提出防務方面將實行更聰明、更瘦身的戰略,也就是減少駐軍,增加技術,更多應對非常規、非對稱性的沖突,比如恐怖組織和網絡攻擊等。當時的解讀是,美國為了應對中國的崛起,在歐洲方面會做一定的削減,把精力集中在“亞太再平衡”戰略上。但這幾年烏克蘭局勢、克里米亞以及俄羅斯表現出的咄咄逼人的態度,讓俄羅斯周邊國家一些小國更向美國靠攏。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立陶宛一名將軍在上個月公開表示,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很可能成為俄羅斯的下一個目標。北約在延續冷戰後蠶食俄羅斯勢力範圍的趨勢的同時,這些年對俄羅斯也更加強硬。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在“重返亞洲”的同時,又“重返歐洲”——下周討論的軍費預算中,對歐洲的軍事投入是去年的四倍,從目前的7.89億美元增加到34億美元。主要用於人員輪換,導彈技術,增加軍事訓練和軍事演習等方面。

在太平洋方面,美國這幾年一直考慮應對中國崛起。過去,在釣魚島問題和中國南海問題上,美國的官方立場是“不站邊”,即不公開支持哪一方,但隨著中國崛起,美國越來越深地卷入其中,而且頻繁地派軍艦挑釁性地航行於南海。卡特在2月3日到美國西海岸加州聖叠戈一個海軍基地發表演說,稱美國在未來五年,將要集中投資建造技術含量高的軍艦,以及針對軍艦的導彈系統。不知這是否可以解讀為是美國應對“太平洋地區挑戰”的舉措。

打擊“伊斯蘭國”方面,奧巴馬政府將在現在基礎上增加約35%的經費,達到70億美元。不過據路透社報道,美國一名軍方人員說,另有一部分名為“海外預防行動”的經費中,將會有590億美元用於打擊“伊斯蘭國”。有分析指,由於近期對抗“伊斯蘭國”已經取得一些成效,奧巴馬政府希望增加一些資金鞏固成果——當然,美國也會借此限制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影響。

目前有關這些軍事預算的細節還沒有公布,但從整體看來,美國軍事戰略要重回“大國對抗時代”幾乎是肯定的。用BBC的話說,雖然美國聲稱不想冷戰,但實際上這種戰略是最接近“冷戰”的。

編輯:孫祺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25

今年河北鋼鐵去產能目標再增1251噸 24小時盯防確保不複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420.html

6月22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人民日報》發表《以勇於擔當的精神打好去產能這場硬仗》(下稱文章),講述了鋼鐵大省河北“十二五”期間去產能走過了一段由被動調整到主動自覺的艱難歷程,並詳細闡述下一步河北去產能思路。

今年鋼鐵去產能增加1251噸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2013年就開始著手大規模去產能的河北,最終在“十二五”期間壓減煉鐵產能3391萬噸、煉鋼4106萬噸,分別占全國壓減產能的37.26%和43.31%。

文章稱,在此期間,河北經濟沒有出現斷崖式下滑,沒有發生大規模失業,沒有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實踐中,河北省按照“揭蓋子、造聲勢、摸規律”的思路,走過了一段由被動調整到主動自覺的艱難歷程。

官方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河北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城鎮累計新增就業人數361.2萬人。2015年末鋼鐵、水泥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較2010年下降10個百分點,河北省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3%以上。

6月17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河北調研期間指出,河北經濟總體走勢和全國基本一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新,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但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他還赴唐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調研,與企業負責人就當前鋼鐵企業運營特別是去產能情況進行深入交流。

本報記者了解到,中央今年加大去產能力度,明確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全國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

在這一背景下,河北加碼去產能,在原有計劃上,今年增加1251多噸鋼鐵壓減任務。

文章稱,“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壓減煉鐵產能4989萬噸、煉鋼4913萬噸,其中到2017年壓減煉鐵產能3715萬噸、煉鋼3117萬噸,為減輕明年的壓力,在今年第一批壓減煉鐵1077萬噸、煉鋼820萬噸的基礎上,調增全年壓減任務,同步下達第二批煉鐵649萬噸、煉鋼602萬噸任務。

這意味著今年河北省將比原計劃增加1251噸的壓減鋼鐵產能。2016年河北兩批共壓減煉鐵1726萬噸、煉鋼1422萬噸。

違規新增產能官員將被免職

文章稱,河北嚴控違規新增產能和封停設備複產,進一步加大巡查督導力度,具備拆除條件的封停設備盡快拆除,暫不具備拆除條件的全面落實斷水、斷電、拆除動力裝置等措施,確保封停設備不再複產。

文章強調,嚴控新增產能,一旦發現違規新建鋼鐵項目,所在市、縣黨政主要負責同誌一律先免職、再處理。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今年初,國內鋼鐵市場回暖,曾經一度賣到1500元/噸以下的鋼坯,在今年4月底猛漲到每噸2640元,噸鋼利潤驟升到600元以上。鋼鐵價格上漲讓一些鋼鐵企業恢複了生產。

對此,5月12日國家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表示,從了解到的情況看,複產產能均為合規產能,不屬於淘汰範圍。

不過,市場的短期回暖並未動搖河北去產能決心。

在今年5月26日河北省鋼鐵煤炭去產能攻堅戰動員會上,來自唐山、邯鄲等去產能重點市的負責人表態,絕不增加新的鋼鐵產能,絕不讓已淘汰產能死灰複燃。

為防止封停設備死灰複燃,河北省政府組織發改、工信、環保等部門,並聘請省冶金行業協會的專家組成聯合檢查組,對已封停設備進行檢查和驗收,沒有發現複產情況。

據河北日報報道,4月22日至24日,河北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采取“事先不打招呼,到現場再通知當地政府配合,直接進入封停設備現場檢查拍照,當場由企業負責人簽字確認”等方式,對全省所有封停設備進行了突擊檢查,未發現封停裝備複產情況。對重點盯防企業,省政府要求企業所在地縣(市、區)政府抽調有關部門人員24小時駐廠蹲守,確保其封停裝備不複產。

去產能多招齊下

文章在介紹河北下一步去產能工作時,除了明確完成上述目標外,將去產能重點聚焦在大企業和大項目,這就包括鋼鐵產能全國最大的河鋼集團。

文章提出,把全省唯一國有鋼鐵企業河鋼集團作為重點,堅持能多壓盡量多壓,確保今明兩年河鋼集團壓減煉鐵產能260萬噸、煉鋼502萬噸。制定出臺宣鋼整體退出方案,連同唐鋼、承鋼部分產能一並整合重組、減量搬遷。

另外,河北將與北京、天津協商,對兩市在冀鋼鐵產能明確壓減量、限定天花板。加快推進首鋼京唐二期、唐山渤海鋼鐵搬遷、石鋼搬遷、永洋特鋼和太行、冀南退城進園6個重大項目的搬遷改造進度。

根據文章,河北經過初步摸底,確定了鋼鐵行業“僵屍企業”共11家,將對這些企業按照“一企一策、分類處置”的要求,逐個制定解決方案,通過兼並、重組、破產等方式,爭取2018年實現市場出清。

文章介紹,河北還將通過突出標準約束,優化產業布局來推動去產能。

比如,河北明確提出從修訂完善環保、能耗、水耗、質量、技術、安全等6類標準入手,通過實施嚴於國家的地方標準,倒逼產能逐步退出。

另外,河北提出到“十三五”末形成以河鋼和首鋼兩大集團為龍頭、3家地方集團為重點、10家左右特色企業為支撐的“2310”新格局,鋼鐵企業由109家減少到60家左右。明確了這一期間張家口、保定、廊坊鋼鐵產能全部退出,秦皇島、承德原則上按照50%的比例退出,其他城市和城市周邊的鋼廠也要逐步退出或退城進園、向沿海搬遷。

文章還稱,去產能過程中會強化政策支撐,著眼轉型升級。

其中,河北對采取穩崗措施的企業和自主創業的個人給予穩崗補助和創業補助,對下崗職工加強職業指導、政策咨詢和服務培訓,對就業困難人員開發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確保不發生大規模失業,不發生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群體性事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83

全球最大黃金ETF再增倉5.94噸 隔夜金價飆升至1363美元

北京時間8月3日SPDR Gold Shares官方數據顯示,美國時間8月2日全球最大黃金ETF--SPDR GOLD TRUST 持倉量較上一交易日增加5.94噸,目前約為969.97噸。當日該ETF價格上漲0.81%,報收130.27美元。

國際現貨黃金周二(8月2日)亞市早盤開於1353.10美元/盎司,最低下探1346.58美元/盎司,最高上漲至1367.33美元/盎司,收於1363.30美元/盎司,上漲10.20美元,漲幅為0.75%。

國際現貨黃金周二(8月2日)繼續上漲,重返前期高位1360一線,美市盤中最高上探至1367.33美元/盎司,上周因多項美國數據疲軟,美聯儲短期內加息的預期消退,黃金再獲新一輪上漲動力。

分析師稱,貴金屬的走強仍是因為美聯儲加息預期的消退。近期的美國數據利空頻傳,尤其是上周五美國GDP增速大大不及預期,使美聯儲加息預期大幅減退。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周一表示,由於美國經濟風險增加,美聯儲對加息一事極為謹慎。分析師稱今年年內加息的概率極低,有可能會推遲到2017年。

花旗研究部門在周二(8月2日)發布的報告中稱,美元的動向仍是驅動黃金價格的關鍵因素。美元與黃金從歷史看有反向運動的特征。“分析表明黃金價格驅動與美元之間有非常緊密的關系。”花旗全球商品團隊用線性回歸方法對黃金回報建立了一個模型,選取了幾個關鍵的宏觀變量包括標普500,美國兩年期利率,CPI指標及美元指數,擬合模型選取了48個月的時間窗口。從2000年至2016年,擬合模型的平均標準化相關系數顯示,美元比其他變量更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90

解讀 | 人均壽命再增三歲背後:十年時間,十萬億產業

據新華社10月25日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其中對2020、2030以及2050年的國家健康規劃作出了總體說明,並提出,到2030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將顯著提高至79歲,這比現階段我國人民的預期壽命76.34歲增加了大約3歲。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規劃最為亮點的是以下一組目標數據:202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2030年達到79歲。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分別從目前的8.1‰、10.7‰和20.1/10萬,下降至2030年的5.0‰、6.0‰和12/10萬。2030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至30%,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從2014年的3.6億人上升至5.3億人。

從這些數據來看,與之相關的慢病管理產業、民營醫院、醫療信息化、體育產業、老人照護以及商業保險等產業都將肩負這3歲的增齡重任。

十年時間,十萬億產業

“此次的規劃綱要與以前衛生服務行業的規劃不太一樣,以前說醫改主要圍繞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但這次是圍繞健康來發展這個行業,意味著以後發展衛生行業的投入,包括健康政策的支持都會圍繞健康產業來做。”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周子君向記者列舉了一組數據,在目前,我國衛生總費用支出占GDP的比重約為6%左右,而在德國、法國、日本均約為11%,英國為9%,美國的這一比重接近18%。

“不是說衛生費用占GDP越高這個東西越不好。以前我們的概念里,病人得病了就要去消耗資源看病,所以覺得占比高了不好。但是在全球唯一一個將醫療健康運作成產業的國家—美國,他們的計算方法就不是這樣的,而現在我國的規劃正在希望將治病從社會負擔變成健康產業。”周子君透露,在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期,衛生費用占GDP的比重從4%增長到5%大約用了12年,從5%到6%用了五年時間。

“我們預測未來大概10到15年時間,國家衛生支出占GDP的比重會達到10%,按照現有價格水平計算,也就是10萬億到12萬億的健康產業。”周子君說。

而在投資者眼里,推進到資本層面這一產業數值同樣可觀。

在此前紫荊資本醫療投資論壇上,中金公司成長企業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王曙光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如果引用資本市場的概念,2015年A股市場醫療醫藥的相關上市公司有193家,境外H股、紅籌以及美股共計93家,而新三板的相關企業數量亦高達300家。

“從市值上來看,A股有三萬億的數值,占到整個A股總市值接近7%的市值是由醫療醫藥企業來貢獻的。境外還有約一萬多億的市值,整個來看中國的上市的醫療醫藥企業的市值在五萬億的規模。”王曙光說。

健康產業還需“配套”

事實上,自2009年新醫改提出以來,希望借由社會資本的力量來推進基層醫療體制的改革就一直政策不斷。也正因此,包括醫生集團、專科醫院集團、社區醫院、養老社區等新型的醫療服務模式在這幾年里不斷生根發芽。

比如,在去年3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印發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通知》中就曾明確提出,將會大力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合作辦醫:明確了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於1.5張床位為社會辦醫院預留規劃空間,同步預留診療科目設置和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空間。同時,鼓勵公立醫院與社會力量以合資合作的方式共同舉辦新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個體診所的設置不受規劃布局限制等。此後關於多點執醫放開的配套政策也陸續推進。

“在醫改第一階段,我們解決了看病和治療的問題,疑難雜癥治療的剛需問題現在基本解決了,這段改革中獲益最多的是公立醫院。現在第二個階段,我們要解決的是便利性的問題,這就要依托基層的醫療服務作用。”周子君說:“民營醫療機構就是基層醫療的重要載體,現在我們的門診量公立醫院占90%,私立醫院約占10%,在未來,我們希望可以將這個數字基本顛倒過來,私立門診占到80%,公司診所20%。所以這個想象空間很大。”

值得註意的是,作為健康產業的重要一環,在本次規劃中,特別提出了對商業健康保險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顯著提高的具體目標。其中指出,將會健全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鼓勵企業、個人參加商業健康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進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機制,加強基本醫保、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商業健康保險與醫療救助等的有效銜接。

“商業保險不推進,包括三甲醫院的國際部門、特需部門以及一些民營醫療機構就無法真正參與進來,形成分級診療的閉環,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行業的參與程度可以說與商業保險的推進息息相關。”中歐商學院衛生與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此前表示。

但可以看到的是,包括平安、人壽、招商信諾在內的國內保險機構都已經嘗試在商保領域搶灘駐地。“以前商業保險的保費都在一、兩萬以上,參保的人群大多也都是外籍人士、企業高層,但是現在很多商保機構都已經退出了針對企業中層的3000元~5000元的商業保險,這些保險除了覆蓋基本醫保範圍項目,還會覆蓋三甲醫院的特需、國際部門,以及一些定點的民營醫院。”大特保CEO周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包括上海瑞金醫院在內的一線城市三甲醫院也都相繼出臺了與特定商保機構的健康管理合作計劃,借此推進分級診療的落地執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3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