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达能17.6亿售空汇源股权全身而退 软银赛富入驻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729/141051.html


7月28日晚间,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第二大股东达能通知,达能已将其所持有的股份约3.3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98%,出售给软银赛富(SAIF),交易价格为每股6元,交易成交金额约为20.24亿港元。

   尽管可口可乐并购国内果汁巨头汇源的计划最终落空,但这并不妨碍汇源第二大股东达能的隐退之心。在与娃哈哈、光明、蒙牛等中方合作伙伴先后分道扬镳之 后,达能与中国合作伙伴再度上演“分手事件”。此次转让后,达能在中国将变成独资企业。业内人士分析,撤出合资公司是达能在华实施独资战略的既定计划。

  软银赛富巨资入驻

  据媒体报道,今日,新股东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焱已获委任汇源果汁非执行董事,以及分别为薪酬及提名委员会和策略发展委员会成员。另外,软银赛富还与汇源果汁签订了一份“员工现金收益计划”,将其购买部分股份带来的净现金收益用于激励汇源管理层和员工。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此次收购交易价格为每股6元,远高于昨日市场5.42港元的价格。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焱表示,选择此次合作是基于软银赛富对汇源三 重价值的认可,一是对朱新礼及其管理团队的信任,二是对中国果汁行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三是看好中国消费市场未来发展潜力。阎焱表示,软银赛富不会直接介 入汇源管理,但是通过巨额激励计划,将自己利益与汇源利益捆绑在一起。

  对于软银赛富的入股,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朱新礼表示了欢迎。他指出,软银赛富是一家非常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相信在双方的合作下,能将汇源和中国果蔬产业链越做越大,为股东和员工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于此次退出汇源果汁,已经请辞汇源果汁集团非执行董事的达能中国区总裁秦鹏解释为“达能在中国的战略调整”。此前据媒体报道,与娃哈哈、光明、蒙牛等 中方合作伙伴分道扬镳后,达能中国四大核心业务都要以独立发展的姿态实现转型——饮用水、婴儿营养品、医疗营养品、酸奶制品。

  据汇源果汁2009年年报,朱新礼家族仍以42%左右的持股位居第一大股东。

  1亿期权巨奖管理层

  继达能之后,汇源为何选择软银赛富作为合作者?

   据相关人士透露,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家战略投资者跟汇源进行了接触,开出的条件无不诱人。但朱新礼最终选择了软银赛富,一方面是基于软银赛富本身的实 力,更重要的是,朱新礼要求新进投资者必须拿出“本钱”激励公司团队,这一要求与赛富不谋而合,双方很快达成协议,让公司上下十分认可。“这恰好符合朱新 礼对汇源的发展规划。”该人士说。

  据悉,此次软银赛富与汇源签订的“员工现金收益计划”中规定,在汇源业绩增长高于行业增长的情况下, 将其购买股份的7%-7.5%带来的净现金收益用于激励汇源管理层和员工。如果该计划实施,汇源管理层和员工将会获得1亿期权的巨额激励。在入驻汇源的同 时,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焱已被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以及分别为薪酬及提名委员会和策略发展委员会成员。

  对此,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朱新礼 表示,汇源18年来一直专注于中国果蔬汁市场,坚定不移的信念是公司成为市场领导者的关键。软银赛富的入股有利于汇源品牌形象和管理质素的提升,以进一步 完善公司的产业链。“这次软银赛富选择汇源作出策略性长期投资,并推出期权激励计划,显示出其对公司管理层的极大信任。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将会继续努力,为 打造汇源成为国际化领先企业的目标进发。”

  公告还显示,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焱先生已被汇源果汁集团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以及分别为薪 酬及提名委员会和策略发展委员会成员。阎焱表示,软银赛富不会直接介入汇源管理,但是通过巨额激励计划,将自己利益与汇源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实现双方共 赢。“我们对朱新礼先生及其管理团队有信心,对汇源的发展有信心,对中国果汁市场的前景有信心。”

 达能退出变身独资企业

  据京华时报报道,根据协议,达能将以每股6.00港元价格转让其所持有的股份,预计可获得约为2亿欧元的对价。根据汇源公告,达能向赛富进行的股份出售将分两部分完成:178425000股股份于昨天完成;对159072501股股份出售将于9月6日完成。

  达能表示,此次出售符合其集中发展内地瓶装水的策略,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会专注于内地四项核心业务——新鲜乳制品、水饮料、婴儿营养品和医疗营养品。此次转让后,达能在中国将变成独资企业。

  对于此次退出汇源果汁,已经请辞汇源果汁集团非执行董事的达能中国区总裁秦鹏解释为“达能在中国的战略调整”。

  达能早有退意

  早在2008年9月,可口可乐试图收购汇源果汁之时,达能就有意将股份全部转让给可口可乐,且已签订协议。但由于收购最终未获相关部门批准而不了了之。去年,达能在其年度中报里也指出,计划在未来1年时间里卖出持有汇源果汁的22.98%股权,估值约2.29亿欧元。

   达能向软银赛富进行的股份出售将分两步骤完成:对178,425,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约12.15%)的出售于2010年7月28日完 成;对159,072,501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约10.83%)的出售将于2010年9月6日或 Danone 与 SAIF 同意的其他日期完成。

  达能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拥有20个工厂和9000名员工。此前,达能刚刚发布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由于原材料成本增长对营业利润造成的压力,集团上半年净利润下降10%。

  尽管达能与汇源果汁在2006年至2007年曾上演过争夺股权一幕,但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朱新礼还是如此评价二者合作:“非常感谢达能,在过去的4年里,我们沟通顺畅,合作愉快,应该说是一起成长和发展的4年。”

  2009年3月,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以涉嫌垄断给予否决。赚钱无望,同时,达娃之争已让达能重估合资的价值。其时,退意已经萌生。

  目前,达能中国区总裁秦鹏已经请辞汇源果汁集团非执行董事一职,秦鹏解释这是“达能在中国的战略调整。”此前,达能还退出了与娃哈哈、光明、蒙牛等食品巨头的合作。未来,达能中国四大核心业务将全部以独立发展的姿态实现。

  汇源再次被热炒

  自可口可乐与汇源并购案被商务部否决之后,朱新礼就淡出了公众视线,此前惟一一次对并购案被否表态时称:“无怨无悔,好戏在后边。”

  据了解,自可口可乐提出并购被否决后,百仕通、凯雷和德克萨斯太平洋等国际资本纷纷与汇源洽谈合作事宜。分析人士指出,国际资本竞相向汇源伸出橄榄枝,再一次证明了汇源的市场和品牌价值。而软银赛富最终以其与汇源长期共同发展的诚意,在竞争中胜出。

  但是熟悉朱新礼的人则认为,朱新礼所谓的“好戏”绝非仅仅指资本市场。

   一方面,汇源在市场上动作频繁,打造“亮剑”计划,开拓销售渠道。同时,汇源还迅速启动“果汁下乡”的市场战略,最大限度地拓展市场销售空间。另一方 面,汇源推出了果汁加汽饮料新品类——果汁果乐,在竞争激烈的果汁市场脱颖而出,上市仅两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亿元。摩根大通日前发布研究报告指 出,2010年汇源计划开拓更多元化的分销网络,在二三级城市有更深的渗透等,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达能投资汇源始末

  2006年7月:达能联合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荷兰发展银行及香港惠理基金,以超过2亿美元总价,购入汇源果汁35%股份。其中,达能持股比例为22.18%,成为汇源最大外资股东。

  2007年2月:达能在汇源果汁IPO时行使优先认购权,投资1.223亿美元增持至24.32%。

  2007年3月:汇源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再次额外发行6000万股,使达能所持有汇源股份稀释到21.3%,但仍是仅次于朱新礼家族的第二大股东。(编辑:王子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98

全身而退:杜双华放弃日钢33%股权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0/1OMDAwMDE5Njg1OQ.html

昔日的民营钢铁大佬、日照钢铁集团(下称日钢)董事长杜双华最近很少呆在北京,他和他的谈判团队正忙着与山东钢铁集团(下称山钢)“算账”,准备拿钱走人。

9月9日,一位接近杜双华的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证实,杜双华已放弃新日照钢铁(下称日钢)33%股权,而是以一次性变现的方式全身而退。

根据去年9月份签订的山钢重组日钢协议,山钢以现金出资方式控新日钢67%的股权,日钢以其经过评估的净资产占33%股份。也就是说,杜双华及其他原股东仍持日钢33%的股份。

与此同时,杜双华开始布局新的事业蓝图——以日钢关联公司北京优力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优力凯)为平台,与远洋地产合作房地产项目,并计划收购北京清河湾国际高尔夫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清河湾高尔夫)。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山钢加快收购日照钢铁步伐的同时,前者对旗下资产的整合也在提速。9月9日,济南钢铁(600022.SH)与莱钢股份(600102.SH)同时开始停牌,原因为山钢集团正在筹划与公司有关的重大资产重组事宜。

退出新日钢

8 月30日,杜双华与山钢就原来的重组方案进行了修改。根据修改后的重组协议,日钢与山钢同意按第一份重组协议所述基本框架进行重组,重组将以一次性收购的 形式完成。审查、资产评估及审计等相关程序将立即展开,并根据结果协商收购的最终范围和价格;双方将在今年11月30日前完成资产收购交割。

这意味着,日钢的资产将重新评估,山钢将按新的评估结果支付给杜双华现金。此前,相关中介机构评估日钢的资产为242亿元。

杜双华为何放弃新日钢33%股权,选择全身而退?

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日钢各利益方对评估结果及日钢的重组规划不满意。“按照山钢出具的重组规划,杜总基本无法获利,不但拿不到钱,原先的投入可能有去无回。”

此外,提供给日钢贷款的商业银行也提出了异议。据本报记者所获数据,日钢负债超过200亿元,且大多为银行贷款,现金流约60亿元。

山钢一次性购买日钢资产后,必须承接日钢所有负债。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日照当地银行几乎都给日钢提供了贷款,“不是所有银行都愿意按照原有授信额度继续贷款给日钢”。

实际上,山钢答应一次性收购日钢资产,山钢表面上可以获得日钢除上市公司之外的所有股权,但这一结果是杜双华积极争取来的。

知情人士表示,按照原来的评估结果,日钢净资产仅约40亿元,山钢以80亿现金就可获得新日钢67%的股权。

“实际的净资产,我们认为有8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上述接近杜双华的人士表示。

知情人士解释,杜双华之所以选择一次性买断收购方式,是考虑到一次性收购是一种现金交易,交易过程简单,交易时间短,并且能够避免纠纷。

然而,杜双华将面临的新问题是,如何从山钢手中获得更多现金?

如果按照杜双华理想的评估结果,抛去负债后,杜将拿到80亿元至100亿元现金。但问题是,山钢不愿意拿这么多钱出来。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新的评估还在进行,杜到底能拿多少钱走人,还要等新评估结果出来才能见分晓。

日钢整合思路

按照上述知情人士的说法,杜双华除了对资产评估结果不满意,还对日钢的未来规划方案不满意。

“说实话,我至少短期不太看好日钢重组后的发展。”河北钢铁集团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另一位与日照钢铁有业务往来的贸易商对记者表示,日照钢铁虽然装备和产品附加值在全国属于中等,但在经营策略的灵活性上,在国内钢铁企业具有独特优势,而重组后,原有的灵活性不大会被保持。

按照山东钢铁的重组计划,日照精品基地将争取在2015年前分两期建成。现在的日照钢铁公司将被纳入精品基地的统一规划,其落后工艺装备将被淘汰,日钢保留产能控制在500万吨。这意味着,日钢必须淘汰近700万吨产能。

原冶金部副部长、中国金属学会会长翁宇庆表示,在日照建设钢铁精品基地,其与现在的日照钢铁公司不是一大一小、一新一旧的关系,二者应该融为一体,因为日钢并不落后。

山东钢铁现在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将日照钢铁现有的工艺、设备融入日照精品基地?

据本报记者了解,山钢目前在日照精品基地的产品品种规划上存在争议和疑惑——是全部生产高附加值的精品钢材,还是保留一部分普钢生产能力?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山钢选择保留一部分普钢生产能力,但日钢大部分低附加值产品生产线将被淘汰,而原日钢团队认为,这等于是在做简单的减法。

“等于说,日钢失去了独立发展、独立规划的能力,原有股东也失去了决策权,还不如拿点钱走人。”上述人士说。

重新圈地

在日钢和山钢签订重组协议的一年时间里,杜双华的一大任务,就是重新圈地,开始新事业。

收购北京清河湾高尔夫是其新事业的一部分。公开资料显示,清河湾高尔夫成立于1993年,前身为京津海高尔夫设计建设有限公司,位于深圳。投资并经营两处高尔夫球会,共计球场72洞。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清河湾高尔夫的收购还在洽谈中。

此外,杜双华还正涉足房地产业务。消息人士透露,杜双华通过日照钢铁的关联公司北京优力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远洋地产合作了一个房地产项目。

工商资料显示,优力凯的法定代表人是杜俊茹,主营业务是生产生物制品,成立于2001年。上述消息人士告诉记者,杜俊茹为杜双华的姐姐。此外,日钢副总王立飞也是优力凯的主要股东。

尽管优力凯的办公地点主要在北京市海淀区,但其生产基地位于日照。据本报记者了解,几年前,优力凯投资5亿元在日照建立了一个以研发、人才培训、中试和产业化为一体的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上述接近杜双华的人士告诉记者,杜双华已组建了新的投资团队,将继续扩大新业务范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63

郭广昌:全身心一辈子就一件事 把复星做到全球平台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8/wOMDAwMDIwNTAwOA.html

核心提示:郭广昌为复星制定的目标是:要扎根中国、立足复星优势,按‘投资+产业+保险’的思路加速发展,把复星努力打造成一家全球领先、专注于投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全球性投资控股集团。

理财周报这次要告诉你的人,管理着1000亿资产。他叫郭广昌,43岁,家乡在有“歌山画水”之称的浙江东阳。他执掌的复星集团,投资横跨多产业,直接、间接控股参股企业逾百家。

上海复兴东路2号,13层的咖啡色复星商务大厦静默矗立,跟拥有180亿身家的郭广昌一样低调。从11楼他的办公室向外望去,入秋后的黄浦江水沉缓深流。下游不远处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联合馆,正经受最后几日的爆棚。

见到郭广昌很不容易。即便是复星集团的员工,一个月也难得见他几回。和大多数通宵达旦工作的民营企业家不同,他不喜欢呆在办公室,来处理完必要的事情,就出去和各方面的人沟通交流。

促成理财周报本次采访的,是他不可或缺的创业伙伴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梁说,“他那里新奇的想法从来不断,每当一件事达到一个水准觉得可以歇口气时,他都能提出一个新的像大山一样的目标。”

提及“中国巴菲特”的称号,他说,“我们的确在学巴菲特价值投资的方式,但能不能成为中国的巴菲特还不知道。”但不可否认,他的确是个投资高手,过去十几年在行业选择上几乎没犯过重大错误,且善于先人一步逢低介入。

1994 年进入房地产、医药产业,2000年涉足商业零售业,2003年进军钢铁业、证券业,2004年屯兵黄金产业,2007年投资矿业,2009 年,“加大对资源类、金融类、消费类等行业的投资,适当提升轻资产在整个资产中的比重”,2010年被他定为复星集团国际化元年。

今年8月底,复星国际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近30%。面对产业加投资模式所取得的巨大收益,郭广昌更强调机遇和纪律,他说,“做个正确的选择不难,难的是坚持。”

“我们要扎根中国、立足复星优势,按‘投资+产业+保险’的思路加速发展,把复星努力打造成一家全球领先、专注于投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全球性投资控股集团。”郭广昌说,“十年之内,复星能不能管理1万亿的资产?我相信这一天是有可能的。”

“做企业到现在,我越来越感觉人是需要相信一点什么的”,他说,“你最真诚相信的东西,往往就最有力量。”

最大意义在于民企抱团

理财周报:你当初是怎样决定接下上海世博会民营企业联合馆建设任务的?

郭 广昌:去年年初,我在两会上碰到上海市和世博局的有关领导,在谈到民营企业如何助力世博分享机会的时候,偶然得知西门子馆退出筹建企业馆,正好有个建馆机 会,就一把揽了过来。我当时的想法是,中国经济和民营企业都处在转型期,世博会是一个绝佳的品牌提升机会,这件事情,太值得一做了。

理财周报:你选择企业的标准是什么?是如何说服马云和张近东他们加入的?

郭广昌:不是说服,基本上是一拍即合。我要找那些最能代表前30年有成就的企业,也要寻找那些后30年将有亮点的企业。我们第一方阵里的企业,全部是那个行业里最好的。基本上,选定一家之后,第2、3家来申请,就无法通过了。

最后在一起的这一群人,都很厉害。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和美特斯邦威的周成建,都是做创意产业的,点子不断。大家也都有一些责任感吧。再就是让复星牵头来整合,也是对我个人的一种信任。

理财周报:凭你对这些企业深入了解,你觉得它们还有哪些共性?

郭广昌:你仔细观察,这些企业都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低层次制造业,发展节奏感掌握得又特别好,该慢则慢、该快则快,而且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像大连万达、苏宁电器(002024)、易居中国、红星美凯龙,都是典范。

现在中国的企业,正是需要冲出品牌的当口。比如中国最大的饰品企业新光集团,它正在以加盟世博会民企馆为契机,确定自己品牌的本土发展战略。这和我们前30年的情形不一样,前30年是给条缝,我们就钻进去;现在的商业,已经是在探索未来的方向了。

理财周报:你之前提到中国的民营企业就是一个活力矩阵,不仅要造福中国,还要造福全人类。从社会责任乃至全球责任的角度,建民企馆的意义何在?

郭广昌:中国的民营企业让13亿人富起来,这就是最大的社会责任,也是最大造福全球的事情。这一次,我们16家民企都没着力宣传各自的品牌,最重要是在说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占到总体经济的60%,新增就业的90%,财政税收的70%。

你可以看到,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崛起,承担了国家经济最重要的一块,从这个角度上说它是全球很重要的一个力量。未来我们肯定要靠国内消费的升级,那这方面靠谁?一方面是靠国内总需求要提升,老百姓的收入要增加;另外一方面是靠创造需求,这就要靠民营企业。

理财周报:民企馆办得很出色,凝结起一股新力量,对于今后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郭广昌:最有意义的是,这次我们抱团做 这个事,这在以前民营企业中比较少,各自为阵比较多。我想,这也意味着未来民企会抱团做更多事,复星跟别的企业合作,别的企业跟企业之间的合作,都会更 多;这也意味着有更多企业会合作一起走出去,做一些战略收购,或者跟世界其它国家的企业有更多的交流合作。

我这辈子就做这点事

理财周报:说回复星集团,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慢慢向多元化发展,回顾18年的成长道路,你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郭 广昌:我一直在说几个概念,今天还是系统地说一下。第一个,千万不要把多元和专业对立起来,多元企业或者一个综合类企业,所对立的应该是专一,只做一个产 业。多元其实更需要专业把握你多元化的企业该怎么运营。当然,一个多元企业的专业能力和一个专一产业的专业能力,是不一样的。

复星作为一个综合类多元企业,我们应该具备哪些核心能力?这是我们始终在思考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专业能力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个能力,就是投资能力。所谓投资能力就是你要组织合适的团队、选择合适的产业、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做一个投资,然后在合适的产业、合适的时间里,你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公司、企业、团队,去对其投资,还要有一个合适的价格。

这个能力是怎么达成的?我这十几年,就做了这个事儿,今天还是在想这个事该怎么做,怎样做得让自己各方面能力更强,不要犯错。其实发现事情的对错是很容易的,这个对,那个错,但谁能把对的事情很有纪律性地长期坚持下去?太少了。人总会有放任自己的时候。

第二个,我们是一个价值投资者,不是被动的投资者,而是要积极管理、参与的。

第 三就是要有对接资本市场的能力。什么叫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讲得白一点,就是有些人有钱,不知道怎么赚钱,有些人知道怎么赚钱,但钱不够,对接起来,这就是 资本市场。所以我要跟资本市场对接,要跟A股市场对接,要跟H股对接,跟红筹对接,现在我们基本所有资本市场都涉及了,包括发债、长期债、短期债。

但光这三个能力还不够。2007年以来,我们重点建设的就是国际化能力。原来我们三个能力都主要是在国内平台上,现在我们要把这个能力提升到全球的平台。

我全身心的一辈子就一件事,就是把复星提升上去,在全球平台上做,把投资做好,把投资之后的价值提升做好,把对接资本做好,创造更多的价值。我这一辈子就这点事。

理财周报:今年是复星集团的国际化元年,复星走出去的战略重点有哪些?

郭 广昌:我们的国际化战略不是从新开始,而是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优势去与全球对接,这是我们的全球化战略。我们为什么会投资地中海俱乐部项目? 因为我们觉得这会加快它在中国的发展,加大它在中国开店的速度。跟世界好的企业去对接,把中国的市场、企业的优势对接起来,这是我们全球化战略的基本出发 点。

我们未来要管别人的钱

理财周报:有人把你称为“中国巴菲特”,你怎么看?国内像复星这样全方位多渠道进行立体化投资平台建设的企业非常少,可否谈谈下一个十年复星全球投资的战略布局?

郭广昌:我能不能成为巴菲特是另外一回事,但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点毋庸置疑。巴菲特从投资角度说,我觉得没有一个比他做得更强。他认为对的事情,他能够很有纪律性地坚持做好,30年、50年如一日,这个就不容易了。

未来复星更多会考虑巴菲特这种模式,这也是董事会非常明确的一个方向。我们想学巴菲特,是因为作为一个综合类投资公司,他最核心的两个点是我们最看重的:一个是资金的来源,另一个是资金投向哪里能产生最好的回报。

第一个点会影响到第二个点,比如做一个基金,有五年期和十年期的,这就意味它不可能持有一个很长远的投资项目。巴菲特之所以能做长期投资,而且可以永远不退出,是因为主要用自有资金和保险资金投资。

我们现在主要是靠自己的钱在投资,已经形成了价值投资理念,必须做长期投资。这个观念和巴菲特很像,也是向他学习的。我们擅长的是往巴菲特方向转,可能会着重考虑“投资+保险+产业”这种发展模式。当然这只是方向,跟他相比我们还差得很远,一步步在学吧。

我们会吸引更多人才,跟更多好的投资机构合作,更好地提升自己。我们希望能眼光更高一点,看到的视野更宽一点,加强全球化能力。

理财周报:资金的来源的确会直接影响投资方式,我可否理解为未来复星会想办法管理保险资金?会参股保险公司吗?

郭广昌:我们现在有个基本的想法,就是我们现在管理近1000亿的资产,那我们未来能不能管理1万亿的资产?1万亿,也不是一个特别大的数字。中国产业非常庞大,机会还是很多,我们这个队伍,还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十年之内,复星能不能管理1万亿的资产?我相信这一天是有可能的。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其中很大一块业务,就是我们要代别人管钱、理财。我们要加大这方面的力度。

理财周报:我听说复星要花20亿元投资保险公司和零售银行,目前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郭广昌:我们的确一直在看,但目前还没有可以透露的项目。我能说的是,我们对金融机构,包括战略投资保险和银行都很感兴趣。

理财周报:复星未来的发展可能面临哪些风险,你们如何去规避?

郭广昌:我们自己有句话叫“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兢兢业业”。这是我们做事做人的态度。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跟风险打交道,我们每天都在做的工作就是想哪些事情可能让企业倒闭,然后去消灭这些风险因素。这些就是我们做的工作。

与做实业相比,投资企业更容易犯错。看起来做投资就是每天做这个决定,签这个支票,谈那些协议,但一旦看错了人看错了企业,或者在错误的时间做了决定,都可能造成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投资团队来做专业的事情。

做投资和运营一个企业是很不一样的。吃过不少教训之后,我们引进了不少人才,打造了整一个专业的体系,以此抵抗可能的风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39

泰山、愛之味、光泉、維他露為何能全身而退? 四大食品廠閃過塑化劑風暴的祕密

2011-6-27  TWM




塑化劑風暴讓不少台灣食品大廠紛紛遭受波及,但在這次風暴中全身而退的食品大廠仍不在少數。

究竟這些在風暴中招牌愈擦愈亮的大廠,做了什麼?以及不做什麼?

撰文‧林讓均

塑化劑烏雲罩頂,不少台灣食品大廠中箭落馬,但在這次風暴中全身而退的食品大廠仍不在少數。除了馬英九總統拜訪過的義美食品,其實包括泰山、愛之味、光泉與維他露等老字號大廠,這次都倖免於難。

這些大廠,有的也不免使用起雲劑一類的食品添加物,但仍然能夠逃過一劫。這顯示黑心商人雖然讓各食品大廠防不勝防,但防弊不是不可能!究竟這些大廠是怎麼做到的?

「台灣食品業者只有一○%參加GMP(台灣食品良好作業規範)認證,雖然這一○%的業者產值已達六○%,但唯有鼓勵剩下的九○%業者也加入GMP,才能有效防弊!」身兼台灣食品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的「泰山」董事長詹岳霖,日前在媒體上投書力倡此論點。

代工不代料

泰山自購原料 還幫協力廠打分數不過,加入GMP需要時間,泰山選擇拿回管理的主動權,早在十多年前,就以GMP的規格來管理上、下游廠商。泰山有一套自創的協力廠商品質管理辦法,對於進料、製程與成品的管制都有密密麻麻的評核細項。

「因為我們比較『怕死』,所以檢查得很嚴格!」詹岳霖笑說,他們連廠房牆壁是不是「直角」都要管,牆角必須是有圓弧狀的「R角」,才不會藏汙納垢。而且即使是將產品外包給代工廠,泰山也採「代工不代料」策略,為的就是原料自購,可以親自監控品質。

泰山總廠長謝明燦說,除了檢查,泰山還幫協力廠打分數,分成A到E五級以便管理。E級表示不合格、要淘汰,而不管哪一級都會去訪廠,就連最好的A級也至少 每年抽訪一次。對於下游代工廠,C、D兩級會派人直接駐廠、檢查每一批產品,並且輔導代工廠升級到A、B,可以自主管理的程度。

至於原料的採購,泰山也有一套把關標準,其中最重要的是訪廠。「訪廠的稽核重點包括它是否有許可證、成分表、進貨單,然後拿著這些去確認它用什麼原料、倉 庫管理怎麼做。」謝明燦表示,經過這套稽核流程,至少有兩成的供貨商會被淘汰;而為了確保不斷貨並促進品質的良性競爭,泰山也規定每一種原料都要有兩個以 上的供貨商。

「泰山拿過國家品質獎,龜毛是應該的啦!」亞洲前三大香料廠「味特」的董事長特助王憲仁說,味特與泰山合作超過十五年,雖然一直被列為A級廠商,但泰山仍 然每年來抽檢個兩到三次,是所有合作的大廠中檢查最嚴格的。可說全台灣起雲劑生意做最大的味特,賣給泰山的產品並非起雲劑,而是價格比人工香精還貴個三倍 的天然香精。

詹岳霖表示,食品添加物經常是小宗進貨、品項雜,進價也不高,一般工廠往往疏於管理,但偏偏「魔鬼就藏在細節裡」,因此泰山寧願墊高成本也要嚴密管控,以避免「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賠上大廠聲譽的風險。

不買複方添加物

愛之味用單方添加物 自行調製配方而近年強銷「純濃燕麥」等保健飲品的「愛之味」,自家擁有一個「健康科學研究所」,這個研究所不只是愛之味的研發引擎,也是它能夠確保食品安全的祕密基地。

「我敢說類似(塑化劑)事件,不會發生在愛之味!」愛之味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陳冠翰之所以這麼有信心,主要是因為愛之味根本不買「複方(多種成分)食品添加物」。

對他來說,買來的現成「複方食品添加物」等於是一個「黑盒子」,就算是廠商出具成分證明、檢驗合格證書,也無法確保不會像這次塑化劑事件一樣,有黑心廠商加入不該添加的原料。

因此,愛之味乾脆只買必須向衛生署申報許可的單方食品添加物,一個個買回來之後,再靠自家的研發人員調製配方。

「如果有人直接敢買複方回來添加,還會被糗說『怎麼?你是自己不會調喔!』」陳冠翰笑道。身為耐斯集團總裁陳哲芳三子的陳冠翰,在美國拿到康乃爾大學生技博士後,四年前回國加入愛之味健康科學研究所,對自家團隊的研發能力非常重視。

上任後,他延續愛之味不添加防腐劑、人工色素與人工香料的「三不政策」,繼續把食品添加物的使用減至最低,即使這得犧牲產品賣相,還會提高成本。

「就好比愛之味純濃燕麥,放久了可能會產生正常的沉澱物,不是那麼好看,我們大可放一些添加物讓燕麥分布更均勻,但這樣卻會對健康產生負擔,所以不放!」陳冠翰說,在新品上市前,他們還會有一堂由他親自主持、邀集各單位的審核會議,過程有如論文答辯的「口試大會」。

除了品保中心,愛之味健研所的「檢驗分析中心」、「產品維護中心」也是把關食品安全的團隊,加起來將近五十個人;在愛之味,有大半的採購人員都有研發或檢 驗的背景,就是為了有能力判斷原料品質。「已經推出的產品,大家常常就不管了,但我們的產品維護中心就是專門檢視舊品,一來是讓它最佳化,二來就是不斷回 鍋、再把關的意思!」陳冠翰說。

親訪購料工廠

光泉將工廠分級 兩次不合格就出局這次沒出包的食品廠有誰?許多人會想到光泉,因為一支密集曝光、訴求光泉全產品檢驗合格的五秒電視廣告。與上述兩家大廠一樣,光泉的產品 中也沒有添加起雲劑,雖然光泉的主要產品是牛奶,但光泉也賣果汁、賣包裝茶飲,一樣都沒檢出塑化劑,「訪廠」和「檢驗」是兩大把關利器。

「我們的採購團隊是由原本採購、品管、生產與研發等四個單位組成,決定採買之前就會去訪廠,只要有一項必要條件沒達到,分數再高也刷掉!」光泉副總宋奇穎說,還沒交易前,光泉就會帶著一套自創的三頁評分表去訪廠,所謂必要條件包括「是否能出具成分檢驗合格證明」等。

除了不斷進行訪廠,光泉很注重檢驗。即使是合作多年,光泉還是會把原料供貨商分為A到D四個等級,最高的A級一個月抽驗兩次,而新交易的供貨商則比照D級 標準,每批貨物都得全部檢驗。「而且我們玩真的,一次送檢不合格就降等,兩次就出局!」宋奇穎說,最近光泉剛獲得食品界新標準認證FSSC22000,花 了一年時間重新調整倉儲動線,並且重整料源擺設位置,未來也會以此高規格輔導協力廠商升級。

不省原料成本

維他露寧從別的地方省 就怕食品不安全必須用上起雲劑的運動飲料,是第一波曝光的染塑品類,當時所有運動飲料被迫送檢、下架,但其實運動飲料龍頭、市占七成的「舒跑」並未染塑,平白受到池魚之殃。

舒跑的製造商「維他露」是有五十五年歷史的食品大廠,其第三代接班人、董事長邵瑋霖說,舒跑之所以沒事,是因為一直以來都向老品牌原料大廠「塩野香料」進貨,雖然起雲劑的進價比黑心起雲劑貴了快一倍,但老夥伴並沒有讓維他露失望。

「光是一種原料就貴人家一倍,但我們並沒有向供貨商砍價,寧願從別的地方省成本,就是怕影響食品安全!」三十七歲的邵瑋霖說,這幾年維他露極力發展「包材 輕量化」策略,現在一支「御茶園」的寶特瓶只重約二十三.五公克,比第一代瓶子少了十多公克。但再怎麼砍成本,就是堅持不要砍食品原料的價錢。

上述四家食品大廠的把關祕訣,也許在業界並非祕密,但重點就在於「落實」。套一句電影「蜘蛛人」的經典台詞:「能力愈大,責任愈重」,在消費者只認終端品牌商的招牌時,製造大廠對食品安全的把關的確責無旁貸,否則砸招牌事小,慘痛代價還得全民買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5

掌握三套劇本 台商就能全身而退

2014-04-28  TCW
 
 

 

「社保是一個共業,……不僅僅是寶成一家,事實上所有在中國大陸的台商同樣要面對這個問題,」寶成總經理盧金柱的這番話,預告了中國九萬家台商經營的壓力鍋,遲早要掀開。

中國製造,曾是過去二十五年來台商賺錢的成功方程式,但再怎麼盛開過的,總有一天會步向凋零。從二○○六年開始,出口退稅減少、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與十二五規畫工資翻一倍等連串政策衝擊,逼著台商思考退場之路。

在兩岸擁有八千名台商客戶、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觀察,對台商來說,一旦勞工便宜、生產成本低、土地取得容易等當初西進中國的理由已不存在,且現在符合以下任一個狀況:毛利率不到六%、淨利率不到中國大銀行利率水準三‧五%,或淨利不到人民幣五百萬元、在上海連一棟房子都買不起時,就可以考慮退場了。

長期輔導台商的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也說,台商在中國經營環境惡化、利潤變薄而苦不堪言,如何悄悄離開,最終「光榮退場」,是台商間最關切的話題。

「設廠靠勇氣、退場靠智慧,」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董事杜啟堯指出,一般來說,台商要轉移生產基地時,最先要思考:如何處置廠房、土地、員工等資產?

該繳的稅,跑不掉稅法連補帶罰,一輩子都能追溯

稅務壓力和員工薪資,是台商最難拆解的兩枚未爆彈。

先看稅務。熟悉中國稅務的杜啟堯觀察,如果台商想退場,賣廠房要繳營業稅、土地增值稅,賣設備與存貨則有增值稅,最後所得還有企業所得稅……,「台灣在政治上是中國人,經濟上還是外資,」該繳的稅,一個也少不了。

「一七%的增值稅加上二五%的企業所得稅,如果不繳,就是四二%的利潤,」他透露,有台商過去慣用兩套帳,不退場彼此相安無事,一旦出售資產、開始清算公司,往往引起當地稅局注意,查核台商曆年稅務,遭連補帶罰,可能把過去賺的錢一次吐出來,甚至還會面臨刑事責任。

德勤財務顧問副總經理潘家涓補充說,中國稅法鋪天蓋地,採無限期追溯制,不論當事人善意或惡意,只要有問題,一輩子都能追溯。她建議,各地稅局處理方法不定,台商有必要與當地政府充分溝通。

該付的錢,不能賴一旦遭舉報,「五險一金」都要賠

再來,員工薪資問題同樣棘手。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中國稅務諮詢經理林信佑觀察,將人數、薪資水平「以少報多」的擦邊球行徑,不只台商,中國當地民營企業同樣如此。所以當台商要撤出經營地域甚至關廠清算遣散員工時,同樣須擺平此問題。

舉凡加班費、經濟補償金(資遣費),還有僱主應負擔的「五險一金」(五險是指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五項社會保險,簡稱社保;一金是指住房公積金),杜啟堯觀察,當地主管機關平時採取「無人舉報,不查;有人舉報,就查」態度,過去提繳不足甚至缺保看似默許,公司清算時卻要求通通計算清楚,強制徵收。

實際員工補償金額,又會依各地工資、員工數、年資、投保情形等條件各異。以潘家涓今年初實際處理過的中小型台商為例,該公司中國四百名員工通通解僱,每名員工都獨立計算金額,平均一位員工約花了新台幣二十五萬元,換來一勞永逸解決勞工薪資問題。「花錢了事」、按規定給付,是最乾脆的做法,鬧大就很難處理。

三套劇本求退在人治中國,必找妥律師、會計師

除了小心處理稅務與薪資,尚有三套「光榮退場」劇本,讓台商「輕傷」或全身而退。

劇本一:縮編而非清算。當中國製造成本上漲,台商大多選擇出場或另找生產基地。潘家涓觀察,如果台商選擇清算,不只資產價值所剩無幾,還要被追很多稅,因此她建議改採縮編,而非申請停業甚至註銷公司登記,再把廠房轉租出去,表面上沒完全撤離中國,其實營運早已轉出去,最大好處就是台商可藉此大幅降低營所稅,「有機會做到一千元變十元的程度。」

「(我們)很多上市公司客戶在中國還是有廠,可是它已經完全忘了有這個廠存在,」潘家涓透露,不少紡織等傳產公司已不把中國當生產重點,大本營轉往東南亞,只有當接到急單或複雜單時,才會考慮在中國生產。

台商縮編同時,接著可盤點廠房、設備、營業額、客戶訂單等資源,替自己的有形、無形資產尋求買家,把剩餘價值拉到最高。

劇本二:出售資產或股權,尋求轉型。不論賣相好壞,其實台商都可考慮找潛在投資人。杜啟堯認為,透過出售資產或股權,是台商最快也最直接能退場的方法。

從財顧角度來看,台商要單獨賣廠並不容易,通常要包裹所有機器、客戶、不動產等營運資產一起出售,找到買方並提高資產價值機會就更大。

「資產和員工『兩清』是談判關鍵,」潘家涓觀察,但以中小企業台商來說,只要談判得宜,有機會進帳上億元,退場後資金入袋便可轉往房地產或生技等新事業戰場,尋求轉型機會。

要注意的是,購併標的相關財務、稅務、法律問題都要清清楚楚,千萬不要心存僥倖,避免因小失大影響價格甚至取消交易,無法順利退場。

劇本三:以地為貴、擁地自重。「中國土地珍貴,很多台商還可以撈最後一筆,」一位台商透露,對於在中國擁有大面積土地資產的台商來說,仍然大有可為。

據估計,華北、華中至少有六成台商以合法方式擁有土地廠房,這個數字在珠江三角洲,也有五成。

杜啟堯指出,早期台商土地投入成本較低,因此享有潛在增值獲利,不少台商持有條件較佳的地產,把廠房改為倉儲、物流或文創等加值運用,或配合政府政策變更為商業用地,賺取高額資本利得。

深圳台商協會榮譽會長、光晟玩具總裁莊世良就是擁地自重的例子。他在深圳市區有約五萬坪土地,現在除了做「包租公」,一年多前還配合當地類似台灣都更的土地活化政策,申請把廠房所在的工業區土地變更為商業區,「就像黑松的地改成微風廣場,」他透露,哪怕一般要被動等二到四年,但已有成功案例,「變更成功后土地價值可翻五倍,」到時考慮出售給地產開發商。

只不過,這套劇本對以租代買,以及只向鄉鎮委員會購地,未取得中央核發國有土地的台商不適用,「租的怎麼賣,業主會自己處理,你只會被趕走!」莊世良說。

對不少台商來說,過去追逐的中國夢現在無疑是逐漸消失的。不論採取何種退場劇本,要提醒的是,中國目前還是人治社會,台商退場時突發狀況或不確定因素仍多,建議還是要找律師、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協助合法退場。

儘管如此,「正規方法只能預防退場風險,實際治療還是得尋求民俗療法,」一位熟悉中國政府眉角的人士透露,考量各地法律執行鬆緊不一,台商多和當地主管機關協商,才是避免重傷,能夠合法甚至光榮出場的關鍵。

【延伸閱讀】債務、稅務、員工,都要顧牢牢——台商退場清單

以下項目,在中國台商若能打勾超過10個,才可能「輕傷」退場;若超過一個做不到,恐怕身受重傷,甚至難以收場。

商業債務□銀行貸款結清□供應商貨款結清

政府稅務□過去不存在租稅優惠不合規;如有,須補繳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國稅與房產、土地使用稅等在內的地方稅□過去不存在經營不合規,如有,須繳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國稅與房產、土地使用稅等在內的地方稅□處分保稅與非保稅的固定資產與存貨,繳清關稅、增值稅、印花稅及附加稅□處分土地廠房,繳清營業稅、增值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及附加稅□透過海外公司直接或間接交易中國企業股權,應就境外所得補課稅

員工安置□超時工作、假日工作的加班費結清□經濟補償金(資遣費)是否合規發放□個人所得稅是否逐項足額申報扣繳□所有員工社會保險與住房公積金是否逐項足額繳清

其他□分配公司剩餘財產並依法完成政府註銷登記

資料來源:勤業眾信 整理: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39

美女“全身”都能賣 美麗說“一鍵即賣”能否驚艷朋友圈?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5/149624.html

黑馬說:美女的電話,屌絲的哀愁,自己做的點心,全部可以明碼標價,再配上發布者的語音提示,以圖片的形式發布到朋友圈,這是不是很誘人?美麗說在擁有了400萬的日活躍度,並成功接入微信後,終於想出了一個“性感”的手法來打好手里的這兩副好牌。

2014年4月14日,美麗說公布最新版本,這是其5年來的第三次升級。新版本中,賣家可以通過給圖片加價格標簽,再用二維碼倒流到美麗說的方式完成交易。

近期市場一直盛傳美麗說要進行上市前的最後一次融資,並計劃最早於明年在美國首次公開募股,對於資本來說,美麗說開發出的“社交電商”或許會是個好故事。


\\\圖說:圖說美麗說的新功能“一鍵即賣”的功能可謂是這麽多年脫淘過程中的“神來之筆”。
 

文 | 本刊記者 劉惜墨
編輯 | 王瑞



不一樣的社交電商屬性
 
美麗說被人熟知的時候,大概是已經成為淘寶導購平臺的時候,雖說有自己的特(bi)色(ge),但依然活在淘寶的陰影下。直到後來淘寶意識到分流的危害切斷了美麗說、蘑菇街等的導購鏈接,它的脫淘時代才加快了進度。
 
近年來,美麗說一直想要打造時尚品牌從生產到銷售成交的閉環生態,加上騰訊在手機端的支持,更是卯足了勁地增強自己的壁壘。但壁壘究竟是什麽?始終沒有驚艷的產品出現,直到這一次“一鍵即賣”功能的亮相。
 
美麗說的“一鍵即賣”是怎樣的,簡單說來:
 
第一步,打開美麗說,為你想賣的東西拍照。
第二步,在圖片任意位置加價簽(註:價簽是搖擺動態的),以及簡單的說明。
第三步(可省略),語音說明。
第四步,發布。
 
最後呈現的方式不是一個鏈接,而是一張圖片,下面有相應的二維碼,如上圖所示。而這張圖片可以分享到各個社交平臺,長按圖片或者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到達美麗說的購買地址。這還不算完,進入購買地址,因為是C2C的模式,買家可以加入賣家的群,同賣家以及喜歡這同一款產品的買家們聊天,溝通,直到購買結束。買家收貨可將意見反饋到群,或者給相關商品進行評價。至此,整個交易過程結束,我們可以看到這其中有好幾處可能在朋友圈引爆的點。不僅是自己的舊物,二手產品,對於新產品來說,這與微商的極大不同是基於美麗說這個平臺對質量產品的把控。
據美麗說產品總監介紹,產品質量把控是有確切指標的,首先是對產品的篩選,雜七雜八的不讓上。其次是對發布者的把控,發布者要在平臺上有所承保。更多具體細節將會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進行優化。現在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讓大家玩兒起來。
 
美麗說的三次需求升級

“美麗說的此次蛻變並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延續著一直以來的基因,與前兩次需求升級密不可分。”產品總監王新米說。
 
美麗說創建於2009年,源於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對女性人群的細分。據介紹,美麗說第一階段為2009年到2011年,叫做眼光共享階段。
在供大於求的背景下,時尚達人們間相互分享自己的眼光、交換自己的發現,從而形成一個時尚達人相互分享眼光的圈子。
 
第二階段是2012年10月到2015年1月,這兩年內,美麗說一直在服務可信上下功夫。主要是在購物體驗、買家賣家閉環上加強管理和優化流程指標。
 
第三階段就是這次的重回分享經濟。
 
“去年,美麗說的營業額是56億,看著財務報表,老徐(美麗說創始人徐易容)就和大家探討美麗說未來要怎麽走的大方向問題。”王新米說。
 
移動互聯網大趨勢下,移動端的購物將會以什麽樣的形式呈現?手機意味著隨身攜帶與真實連接,而手機每天產生的大量照片如果分享出來就意味著真實可見,那麽未來照片將會是最佳的呈現方式。消費者的購物需求也要隨著移動端的發展而升級。
 
帶著這樣的思考,重新審視當今的移動購物平臺產品,就又回到了最初社區型的共享經濟的邏輯。只不過這次是在移動端,更加切合消費需求和社交需求。
 
更好地利用微信
 
自從騰訊入股京東和美麗說等電商平臺後,微信上就增加了通往這些平臺的入口。但是龐大的社交用戶群,未必就能改變習慣,在社交平臺上進行電商交易。因此,如何更好的利用微信,成為這些電商苦思冥想的事情。據王新米介紹,微信錢包入口帶來的流量日活躍值為200萬左右,此次美麗說新功能就是希望微信入口成為流量的主戰場。
 
與傳統微商背後承接的是產品商家不同,美麗說的第一步就是先將聚光燈打到這些擁有精彩發現的時尚愛好者身上,並且讓微信朋友圈成為他們的舞臺。即使不賣貨,這些分享時尚和發現的時尚人群必然會產生強大的勢能,通過關註和群聊,建立社交網絡,未來再通過C2B反響拉動用戶需求,用大數據形式確定需求,保證商家的零庫存,承接美麗說的柔性供應鏈。
 
美麗說近日動作頻繁,不管是試水自有時尚品牌,還是為賣家提供柔性供應鏈,擴展生活用品、時尚家居等品類,都被看作是上市前增加故事的手段。但是不管怎樣,此次的社交電商如若能一炮打響,帶來的影響將不只是美麗說的市值,更是一種新型電商閉環。
 
美麗說已經進行了5輪融資,主要投資者包括紀源資本、紅杉資本、藍馳創投、騰訊和清科創投等知名機構和公司。近期市場一直盛傳美麗說要進行上市前的最後一次融資,並計劃最早於明年在美國首次公開募股,估值或達25億美元。美麗說的宣傳文件顯示,公司2014年交易額為人民幣56億元,而今年預計將翻兩倍,達到人民幣150億元。
如果資本需要一個好故事,或者這次的“社交電商”會是一個好開始。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惜墨,編輯王瑞,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035

感冒全身痛?八成是流感 疫情升溫 咳嗽、戴口罩逐漸增加

2016-01-18  TWM

以往一月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峰期,今年因為暖冬與疫苗接種率高,現在病例數才逐漸增加。由於流行的病毒株較凶悍,若得到流感,一定要盡早治療,才能避免演變成重症。

咳、咳、咳」,天氣轉涼,咳嗽的人增加了,上班族應該不難發現,越來越多人在辦公室戴起口罩。

以往每年一月進入流感的高峰期,今年到現在,大家可能還沒那麼有感,但流感疫情已有上升趨勢,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說,「的確緩慢增加中」。

根據疾管署統計,二○一五年十二月,急診類流感就診率從八.六七%上升到九.八七%,門診類流感就診率從一.一一%提升到一.二四%;疾管署的病毒監測分析,一五年年底社區流感病毒陽性率為一四%,檢出陽性檢體以H3N2型為主。

H3N2流行 易成重症

林口長庚醫院名譽院長林奏延分析,今年暖冬,加上疫苗病毒株與流行的病毒株吻合度高,因此目前流感疫情還不大嚴重,但是否高峰期延後出現,還有待觀察。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提醒,H3N2病毒由於病毒特性,變異迅速,即使是疫苗做出一樣的病毒株,等到流行時病毒就變異了,疫苗免疫保護會受限。再 者,H3N2神經氨酸酶︵分布於流感病毒膜上的一種醣蛋白,具有抗原性︶比較強,容易演變成肺炎,一六年恐為近三年來流感疫情最嚴重的一年。

每年週期性在人類之間流行的季節性流感,致病源是流感病毒,可分成A、B、C三型,主要的臨床症狀有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和咳嗽等。

由於症狀與感冒的喉嚨痛、咳嗽等相同,一般民眾很容易把流感和感冒畫上等號,但實際上,感冒往往一覺醒來就好很多,不用看醫師也會好;但流感睡一覺起來還是很疲倦、肌肉痠痛,危險的是可能會變成重症,最嚴重會死亡。

大家常看到流感死亡個案時,家屬會說「只是感冒,怎麼人就死了?」原因就在死者是得到流感。

施打疫苗 增強保護力

由於流感病毒變異性強,流感的死亡不是個案,也可能造成大流行。最恐怖的是二十世紀初的西班牙流感,當時造成全球約四、五千萬人死亡;一九六八年香港流感大流行,也造成全球一百萬人死亡;而台灣○九年H1N1新型流感流行,造成四十四人死亡,也曾引起全台恐慌。

若流感如此恐怖,當出現類似症狀時,要如何初步分辨自己得的是感冒還是流感?

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孫幸筠解釋,簡單來說,流感會全身痠痛,根本無法上班,感冒則是還可以忍受。林奏延說,流感的病人可能會痛到無法走路,尤其是小腿後面的肌肉,會痠痛到難以忍受。

流感的傳播方式主要是飛沫傳染,因此,當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就會擴散病毒,另外,也可能藉由接觸傳染。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提醒,得到流感的人,務必戴口罩,以避免傳染給其他人。

流感潛伏期約一到四天,傳染期成人是在症狀出現後三到五天,但小孩可以達七天。而已得過流感的人是否就有抵抗力,可以免於再次感染?黃立民說,以今年流行 的H3N2來看,已經得過的人,免疫力的「有效期限」可達幾個月,由於夏季不易得到流感,所以基本上可以撐一年。

年節將至,尤其是流感併發症的高危險族群,包括孕婦、心血管疾病、肝、腎和糖尿病患者,要格外留心,才能避免感染流感,好好享受假期。

撰文 / 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06

控股股東甩賣股份全身而退 多上市公司遭清倉式減持

近來,上市公司大股東清倉式減持,再度在市場出現。大股東借助大宗交易、股權轉讓,將所持股份大量甚至全部轉讓。

壹橋海參(002447.SZ)10月10日公告稱,其實際控制人劉德群及其一致行動人,近日通過大宗交易再次減持3500萬股。至此,劉德群等人在一個月內,已累計減持1.37億股,而且其一致行動人趙長松,將其所持2100萬股減持到只剩18萬股。

今年以來,類似的例子在上市公司並不鮮見。與壹橋海參一樣,吉艾科技(300309.SZ)、宏磊股份(002647.SZ)、海立美達(002537.SZ)等多家上市公司,都遭到了控股股東或重要股東清倉式減持,將所持股份全部清空。

而這些大肆減持的上市公司大股東,不乏兼具上市公司董事、高管身份者。減持之後,便隨即辭職謀求全身而退。與此同時,一些減持還伴隨著違規行為。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如果通過大宗交易、身份並無問題,減持屬於大股東的正當權利,但對減持過程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要高度警惕。

大股東屢現清倉式減持

10月10日,壹橋海參公告稱,於9月30日收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劉德群及其一致行動人劉曉慶女士、趙長松告知函,劉德群於當日通過深交所大宗系統減持了該公司無限售條流通股3500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3.67%,減持均價為7.7元/股。

劉德群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減持,堪稱清倉式行動。8月31日以來的短短一個月,這已是其第五次大規模減持。此前的8月31日、9月14日、9月22日、9月22日至9月26日,劉德群等人已分別減持壹橋海參2852萬股、1390萬股、2000萬股、4000萬股,減持均價在7.81元/股—8.2元/股之間。

根據公開披露信息,加上此次減持,劉德群、趙長松等人,五次已共計減持壹橋海參1.37億股,其中劉德群一人便減持了近1.17億股。按減持均價計算,其累計其套現金額當在11億元以上,僅劉德群個人套現規模也已接近10億元。

連續減持之前,劉德群持有壹橋海參3.46億股、持股比例為33.38%,其中無限售股份為8190萬股。經過減持,截至9月30日,劉德群持股數量已經降至2.49億股,持股比例則降至26.23%,目前僅剩3915萬股尚未減持。

而趙長松減持力度幾近清倉。減持前,劉曉慶、趙長松分貝持有8856萬股、2100萬股,持股比例為9.3%、2.2%。減持後,劉曉慶、趙長松持股數量為8856萬股、18萬股,持股比例為9.3%、0.02%,只有劉曉慶沒有減持。而趙長松剩余的18萬股,因為尚在限售未能減持。

公開信息顯示,剛剛過去的9月,共有277只個股遭到大股東減持,其中70只個股減持市值超過億元,減持最多的永泰能源,大股東一個月內減持規模達到21.6億元,皖江物流、應流股份等減持規模亦在10億元以上。

類似的情形,實際上已經屢見不鮮。與壹橋海參一樣,吉艾科技、宏磊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也遭到了清倉式減持。8月23日,吉艾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黃文幟計劃以大宗交易及協議轉讓的方式,減持其名下的全部1.26億股,占公司總股本28.99%,並將於公告之日起3個交易日之後的六個月內進行。

隨後,黃文幟便開始緊鑼密鼓的減持。相對於劉德群,黃文幟的做法更為徹底。公告顯示,從8月31日到9月28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分六次減持了所持吉艾科技股份,減持均價13.77元/股—15.89元/股之間,共計套現超過18億元。至此,黃文幟所持吉艾科技股份,已經全部清倉。

同樣的情形,還發生在宏磊股份身上。今年1月,宏磊股份實際控制人戚建萍及其一致行動人戚建華、戚建生等人,以27元/股的價格,將所持約1.2億股,轉讓給天津柚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下稱柚子資產)四家受讓方,共計套現達32.5億元左右。兩個多月後,戚建萍再次將剩余的317萬股轉讓給柚子資產,戚氏家族由此清空宏磊股份全部股份。

此外,還有部分上市公司,清倉減持的雖非控股股東,但減持數量卻也不可小覷。9月27日,海立美達公告稱,股東華美達一號投資中心(有限合夥)計劃,自9月27日的未來12個月內,減持其持有的海立美達股份不超過4300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該公司總股本的 8.68%。

華美達一號雖非控股股東,但卻是海立美達第二大股東。2016年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底,其持股比例為14.33%,持股數量為4300萬股,僅次於第一大股東青島海立控股有限公司。今年二季度,其已堅持了300萬股。此次計劃減持的數量,正是其持有的全部股份。

減持“套路”叠出

為了完成清倉式減持,上市公司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在此過程中,也是“套路”叠出。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後,即迅疾謀求全身而退,有的甚至還殺一個回馬槍。

大肆減持後,劉德群已經辭職。10月11日,壹橋海參公告稱,9月30日,公司收到劉德群書面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劉德群辭去董事長、董事、總經理、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提名委員會委員等一切職務。此外,獨立董事林毅、銷售總監張勝輝也一同辭職。

宏磊股份的戚建萍家族,清空所持股份後,又殺了一個回馬槍。9月14日,該公司公告稱,擬將其截至2015年底母公司除部分應收款以外的全部流動資產、兩家子公司68.24%、100%的股權,轉讓給戚建萍控制的一家企業。

之所以有此舉動,實為宏磊股份後續重組鋪路。9月14日,宏磊股份還公告,將以14億元的價格,收購廣東一家從事第三方支付、保理、保險經紀的公司,實現第三方支付轉型。而宏磊股份此前的主要資產,就是上述轉讓給戚建萍的兩家子公司及流動資產。轉讓之後,宏磊股份就成為一個幹凈的“殼公司”。

“清倉式減持大多集中在中小板、創業板,在產權方面,目前沒有太多的辦法約束。”前投行人士、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黃建中說,大股東、高管對上市公司的情況非常熟悉,清倉式減持說明其對公司前景很不樂觀。但如果沒有違規,減持是股東的權利,不能因此而限制其減持。如何實現大股東、中小投資者的平衡,確實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然而,違規減持的情況已是屢見不鮮。9月29日,因減持股份達到5%時,未按照規定履行報告、披露義務,並繼續超比例減持,精倫電子控股股東張學陽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此外,就在9月30日,華夏人壽因違規減持希努爾,於9月30日被深交所公開譴責,並計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10月10日,山東證監局又對華夏人壽前述行為出具警示函。

按照現行規定,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則需遵守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間,每年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方式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本公司股份總數的25%的規定。

劉德群減持壹橋海參,也存在同樣的疑問。按照現行規定,董監高每年轉讓股份數不超過在其名下股份總數的25%。而劉德群既是實際控制人,也是上市公司董事、高管,按照3.46億股的持股數,其減持數量最多不超過8700萬股, 但其今年累計1.17億股的減持量,不但已超過其能減持的比例,而且遠超其無限售股份數。

“這要看是用哪個身份減持,是兩個身份都符合減持規定,還是符合其中一個,還是兩個都不符合。”廣東環宇京茂律師事務所律師劉華浩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對於同時兼具兩種身份的大股東,判斷其是否超比例減持,要細究其減持時所用的身份。

根據壹橋海參歷次公告,劉德群減持時使用的身份,一直都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其減持也是通過大宗交易進行。對此,劉華浩認為,如果以控股股東身份,並通過大宗交易建議進行,可能並不違規。大宗交易對股價影響不大,且受同時受兩種身份減持規定約束,對大股東並不公平,目前也沒有類似限制。

“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也要保護大股東的利益,但對通過高送轉、做大業績掩護減持的行為,也要保持高度警惕。”深圳一名私募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其中的關鍵,在於監督、促使大股東守法合規的減持。目前,上市公司大股東熱衷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就是為了避免現行規定對董監高人員的限制,但部分大股東減持時,接盤者實際是只是代前者持有,而後在二級市場減持。對於這種情形,需要引起市場警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47

蚊香廠女工全身潰爛死 家屬索賠 公安毀棺搶屍打人

1 : GS(14)@2012-04-29 14:02:2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291570
位於岳陽汨羅市的九喜日化公司蚊香廠於 2001年成立,主要生產蚊香和霧氣殺蟲劑,員工約有三至五百人。該廠早前新製產品使用了對人體有害的物料,令一名在該廠工作了九年的女工全身潰爛而亡。但廠方拒作賠償,更召來公安毆打來討公道的親屬,還毀棺搶屍。事件在當地引起極大民憤,近千人前日在廠門前聚集,替死者和家屬抱不平。同時,蚊香廠全體工人發起罷工,要求改善環境和加薪。
鳳凰網/中國苿莉花革命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031

濃煙蔽日記者全身一片灰

1 : GS(14)@2014-09-29 22:10:20



【爆發一刻】「我的同事告訴我,當時以為必死無疑。」NHK一隊拍攝隊伍當時身處御嶽山麓採訪其他事宜,怎料卻見證了火山爆發的一刻,其中一名記者更透過手提電話拍攝和直擊情況。記者大黑幹夫當時身在現場,目睹火山爆發時,大量濃煙從火山口噴出,頓時阻擋了陽光,能見度近乎是零,四周都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大量火山灰噴出,整個範圍都被濃煙和灰遮掩」。大黑和同事當時都以為今次必死無疑,他們一行人馬上用手提燈照明,並找地方暫避,身上的衣服和背包就全被火山灰覆蓋,難以辨認原本的顏色。


爆發前一小時風和日麗

52歲的齊藤聰在爆發前約一小時下山,當時風和日麗,山上遊客處處,「當時並沒有任何地震或奇怪徵兆」,只有一名酒店東主透露,過去兩個月曾發生輕微地震,但由於當局未有發出任何報告,遊人並未停止登山。但在本月13日,有「噴火男」在網上預言御嶽山在一個多星期後會爆發,沒料到一語成讖。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29/188830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