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7 16:13 編輯 光啟科學(0439.HK)交流會:專註於顛覆性創新項目開拓的公司 作者:鐘奇,施毅,劉博 ![]() 懷著對習大大欽點的一流科研平臺敬仰,我們參觀了位於深圳的阿波羅基地,並於高管及技術人員進行詳細交流。 光啟科學是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全球化顛覆性科技創新公司,目前專註於開發從低空空域到臨近空間各個不同高度的飛行或駐空平臺,提供全方位的空間服務。該公司研發的顛覆式空間技術平臺“雲端”號和“旅行者”號計劃提供通訊覆蓋、大數據收集推送和近太空旅遊等服務,和傳統空間技術相比更加便捷、經濟。 主要結論 1. 公司專註於全球範圍內顛覆性創新項目開拓。 2. 目前主打項目為雲端號,旅行號,個人飛行儀和solar ship。此次參觀地是阿波羅基地,也是公司新型空間飛行平臺測試和組裝的基地。 3. “雲端”號是一個體積達數千立方米由超材料制作而成的“大氣球”。可提供高空WiFi,其是集通信、互聯網接入、大數據收集和分析於一體的雲端平臺,單個雲端的造價成本在億元,覆蓋直徑為100公里,合約8000平方公里。這樣的覆蓋面積對於基站是不可想象的。 4.2015年計劃新西蘭放飛臨近空間飛行器“旅行者”號,放飛前“旅行者”號將在阿波羅基地進行地面系統測試。另外,“旅行者”號載人版也在研發之中。 5. 新西蘭馬丁飛行噴射包(Martin Jetpack)動力來源為汽油,計劃於2016 年向快速反應部門等客戶,如消防服務隊、救護車服務隊、災後重建部門等,生產及交付首批飛行噴射包。估計2016年該業務將達到盈虧平衡並於2017 年實現規模盈利。當前價格在40-50萬元/個,預計量產後價格大降。 6. 太陽方舟采用混合動力,包括浮力氣體(如氦氣)、空氣動力和太陽能,其頂部鋪滿輕便而高效的太陽能電池,為馬達提供電力,從而帶動螺旋槳。太陽方舟可長時間飛行,載重可達數百公斤以上,最短起降距離為50米(約為一個足球場長度的一半),對跑道的要求也不高。 具體交流細節 1. 阿波羅基地介紹:阿波羅基地三面環山,俯瞰如阿波羅形狀的飛碟,故冠名“光啟阿波羅基地”,將航天航空為主打業務,以新材料技術為核心支撐的產業園區,作為光啟科學重要的新型空間飛行平臺測試和組裝的基地。 阿波羅基地包括1號空間庫和即將發射“雲端”號的放飛基地。“1號空間庫”設計長度124米,寬84米,高42米。占地面積超一萬平米,是目前國內最高的、華南地區最大的充氣膜結構建築。內部展示了光啟研發的一系列新型空間飛行平臺的研發和測試設備。 “雲端”號是一個體積達數千立方米由超材料制作而成的“大氣球”。升空方式類似於垂直起降的直飛機,不需要助跑跑道,其浮力來自其內部充滿的氦氣,將升至雲層之上的高空,在4千米高空工作,“是真正的雲端存儲”。“雲端”號利用新型材料技術,將光纖從高空連接到地面主幹網,實現超大數據上下行功能。而為了防止其他空間飛行物碰撞,會有航空警示燈依附。 “雲端”號可提供高空WiFi,其是集通信、互聯網接入、大數據收集和分析於一體的雲端平臺,成本低,載荷大,覆蓋廣,是真正意義上駐留在雲層之上的“雲平臺”,有望成為衛星通信和地面塔臺、基站的有力補充和替代,改變通信領域的現有格局。 相比地面基站,“雲端”號成本低,載荷大,覆蓋廣,有望成為衛星通信和地面塔臺、基站的有力補充和替代,改變通信領域的現有格局。具體而言,一個雲端的造價成本在億元,覆蓋直徑為100公里,合約8000平方公里。這樣的覆蓋面積對於基站是不可想象的。 此外,光啟科學還將於2015年在新西蘭放飛臨近空間飛行器“旅行者”號,放飛前“旅行者”號將在阿波羅基地進行地面系統測試。另外,“旅行者”號載人版也在研發之中,屆時光啟科學將推出更加經濟舒適的太空旅遊。 註:臨近空間是高於商用飛機但低於軌道衛星的地球大氣層區域,是人類尚未開發的一片空白空間。GOOGLE等科技公司都在積極研發臨近空間技術。 2. 與Martin Jetpack、Solar Ship順利合作,一個將人類隨時隨地自由翺翔天空的夢想變為現實,另一個變現了“零石化能源消耗”低空運輸的神話。 1),光啟和這些公司有著共同的顛覆式創新的文化。光啟擁有2600多項專利的原創技術,其中不少技術都是非常獨創的頂尖科技;光啟的目標是做改變世界的創新,這種文化上的契合非常重要,可謂一拍即合;2)光啟在技術方面與這些顛覆性創新公司非常、非常互補。公司的材料科技、智能技術、通信技術、降噪技術等等,都是這些公司非常急迫需要的,一旦形成融合,可以通過技術溝通打破很多此前難以突破的技術瓶頸和壁壘,創造更好的產品。3)光啟的進入給這些公司在銷售渠道和市場方面帶來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光啟是一家中國公司,大家都十分看好中國市場的前景,比如馬丁噴射飛行器可能將來可以解決中國大城市的擁堵問題,Solar Ship的低成本運輸對中國的物流產業發展可以有很大幫助。4)光啟的遠期目標是在航空航天領域打造一個全球顛覆式創新的生態群,預計未來幾年會並購10家左右的全球顛覆式創新企業。 3. 對於顛覆式創新公司不僅僅在中國,在全球都是稀缺的,並且它們的發展規律與創新模式與傳統成熟領域的發展區別巨大。 4. 太陽方舟的口號是“無道路,無燃料,無機場設施”。太陽方舟采用混合動力,包括浮力氣體(如氦氣)、空氣動力和太陽能,其頂部鋪滿輕便而高效的太陽能電池,為馬達提供電力,從而帶動螺旋槳。太陽方舟可長時間飛行,載重可達數百公斤以上,最短起降距離為50米(約為一個足球場長度的一半),對跑道的要求也不高。 據測算,用卡車向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邊遠地區運送貨物的成本是每噸公里10加元,用太陽飛舟運送的成本則只有每噸公里1.2加元(噸公里是貨運計量單位,1噸公里等於將1噸貨物運送1公里)。 太陽方舟目前設計了多款產品,分別命名為無人機 (UAV)、禪舟(Zenship)、大山貓(Caracal)和金剛狼(Wolverine)。無人機最小,額定載重750公斤,巡航距離為2500公里,最高時速120公里,可服務於偏遠地區、公用事業和監測、偵察等領域。其他幾款有更強的運輸能力,金剛狼是最新一代,載重2500公斤,時速100公里,巡航距離5000公里。 5. 2014年12月19日,光啟科學還曾與新西蘭馬丁飛行噴射包(Martin Jetpack)簽署了投資並購協議,並共同註冊成立香港公司,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發展飛行噴射包市場。馬丁飛行噴射包計劃於2016 年向快速反應部門等客戶,如消防服務隊、救護車服務隊、災後重建部門等,生產及交付首批飛行噴射包。估計2016年該業務將達到盈虧平衡並於2017 年實現規模盈利。 來源:海通證券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
每經記者 孫宇婷 深圳攝影報道
在港股市場,有一家叫光啟科學的神秘公司,成功借殼紙業股英發國際後,半年內股價由0.4港元漲至5.26港元,期間市值飆漲21倍至179億港元,一躍成為2014年港股市場上當仁不讓的最牛股票。這一切源於公司頭頂著“臨近空間技術”這一神秘而又“高大上”的光環。
臨近空間到底是個什麽概念,最牛港股光啟科學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據光啟科學品牌經理許毓欽介紹,臨近空間是指距離地面20公里至100公里的空間區域,臨近空間平臺的開發,可以提供通訊信息業服務、提供對空對地監控觀測、提供智慧城市服務和提供娛樂旅遊的新空間等。對於光啟科學全力推進的“阿波羅”計劃,有券商研究員認為其擁有廣袤的市場和創新的商業模式,正在力圖改變世界,但他同時提醒,由於所涉臨近空間領域的開拓非常前沿,這又帶來了技術上的不可預知性、空域審批不達預期等風險。
自成功借殼紙業股英發國際以來,憑借“臨近空間技術”這一神秘而又“高大上”的光環,光啟科學(00439,HK)搖身一變成為科技股,股價也在半年時間內由0.45港元飆漲至5.26港元——期間公司市值增加了21倍,達到179億港元。僅憑半年的漲幅,光啟科學就一躍成為2014年港股市場上當仁不讓的最牛股票。
正因為所涉科技的前沿性,最終投產尚需大量實驗驗證,光啟科學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2015年公司還難以扭虧,2016年可能會初步盈利。”
光啟科學在“臨近空間技術”相關領域的研發還未真正形成利潤,但股價卻已提前在二級市場上掀起巨浪。什麽是臨近空間技術?這類技術的應用範圍是什麽?商業模式是怎樣的?市場空間究竟有多大?解答了這一系列問題,才能理解為何資本市場願意給予光啟科學如此高的溢價水平。
借殼上市 股價半年暴漲10倍/
去年6月,沈寂多年的英發國際突然進入了投資者的視線,這家主業為紙品業務及物業投資的公司4月末還曾發布盈利預警,預計上一財年公司錄得重大虧損,當時公司股價尚不足0.4港元,市值僅8億港元左右。但是,隨著6月16日公司宣布控股權易手給NewHorizon,複牌當天其股價便暴漲183%。
當時公告顯示,NewHorizon為光啟科學的間接附屬公司,專註於臨近空間飛行技術及臨近空間飛行器的商業應用,以提供低成本優質通訊及衛星以外的其他服務。經過此次股權變更,NewHorizon及一致行動人士共計持有英發國際53.48%的股本,一躍成為公司實控人。
從此,這只毫不起眼的“仙股”便穿上了科技的外衣,並依靠“臨近空間技術”的光環迅速成為港股市場上的“10倍股”。從大股東易主到公司更名為“光啟科學”,兩個多月時間,公司股價漲幅達到11倍。與此同時,股東特別大會宣布英發國際原班高管悉數辭任,並批準委任劉若鵬博士、欒琳博士、張洋洋博士及高振順先生出任執行董事,以及委任劉軍博士及黃繼傑博士為獨立非執行董事。
這群博士領導班子也正是光啟科學的創始團隊,光啟科學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美國杜克大學讀博期間,劉若鵬與所在實驗室的其他幾名研究夥伴趙治亞、季春霖、欒琳以及牛津大學的訪問學者張洋洋,因共同從事前沿技術研究而聚攏在一起。2010年初,具有尖端科技研究背景的五位年輕人回到中國,在深圳籌備建立光啟。
隨後,光啟科學開發了Meta-RF電磁調制技術、超材料技術、智能光子技術、臨近空間技術等一系列革命性的創新技術,從事的業務領域涉及航空航天工業、臨近空間探索、互聯網金融和智慧城市。
由於借殼事宜在去年9月初才正式完成,因此在公司最新財報中(截至9月30日止的2014年中報),光啟的空間服務業務占比並不大,同期這部分業務暫無營業額;對應資產為556.4萬港元,負債為3903萬港元。
據光啟科學2014年中報披露,在與剛果民主共和國 (以下簡稱剛果(金))總統會面後,光啟及其合作方鵬欣資源與剛果(金)政府訂立合作協議,剛果(金)政府提供所需資源,協助其在剛果(金)提供嶄新空間服務和解決方案。此外,光啟及鵬欣也與 AirwaysCorporation ofNewZealandLimited就於新西蘭進行臨近空間飛行器試飛及提供咨詢服務訂立諒解備忘錄。
在國內,光啟與深圳氣象臺就合作進行為期五年的氣象項目,以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就合作進行為期五年的臨近空間載人及太空旅遊項目訂立其他合作協議。
光啟科學中報所提到的這家鵬欣資源(600490,收盤價11.00元)也因沾上了臨近空間的概念,被A股市場投資者爆炒了一番。記者留意到,自7月22日宣布與光啟理工研究院簽訂合作協議以來,短短17個交易日,鵬欣資源股價從6.7元一路上漲到階段性高點13.55元,股價順利實現翻倍。稍作休整後,於9月1日再度啟動,在10月13日創下17.8元的歷史新高。在近50多個交易日里,股票漲幅達到160%。
華麗家族跟隨 臨近空間來到A股/
臨近空間到底是何概念?國信證券研報指出,臨近空間(NearSpace)是美軍對海拔20千米到100千米空間範圍的一個通用性稱謂,我國的大部分專家認為臨近空間是指海拔20千米~100千米之間的空間區域,即航空飛行器的飛行上限至航天飛行器的軌道下限之間的高度範圍,它的下面空域是人們通常稱為“天空”的部分,是傳統航空器的主要活動空間;其上面的空域就是平常說的“太空”,是航天器的運行空間。因此,臨近空間既不屬於航空領域,也不屬於航天領域。在海拔20千米~100千米的空間區域尚無真正意義上長時間運行的飛行器,這是一個相對空白、待開發的處女地。
光啟科學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臨近空間是一個環境很特殊的空間,它的空氣含量大概只有地表的3%~7%,是一個恒溫層,整個環境會非常穩定。
“在這個高度,可以建立多視角的對空對地的觀測平臺,比如氣象監測,礦產勘測以及衛星電視等等。”該人士進一步解釋稱。
記者從光啟品牌經理處了解到,光啟科學目前研發的重點產品“旅行者號(Traveler)”便致力於開拓臨近空間,在這一區域開展對地面的高清觀測、如勘測地面礦場等,另外還可以進行對地通信、全球性區域部署,以及近太空旅遊等項目。
光啟科學方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5年,我們還在試驗和驗證階段,2016年會有一些商業化的應用。所以,今年還是會繼續虧損,但是預計明年會有初步的盈利。”
盡管“臨近空間技術”前景美妙,但狂熱的市場也不乏尖銳的質疑之聲。
獨立股評人DavidWebb本月初就撰文指出,光啟所謂的“臨近空間民用飛行器”實質只是氫氣球,且股價是每股資產凈值的16.1倍,並認為該公司 “符合泡沫的一切特點”,建議散戶及早離場。
不過,就在一片爭議聲中,澤熙投資潛伏的華麗家族(600503,前收盤價6.65元)於1月8日宣布,在未來2年內斥資4.8億元進軍臨近空間飛行器領域。從消息公布到1月20日公司停牌,9個交易日其股價累計漲幅達9.4%。
那麽,臨近空間究竟是香甜的蛋糕還是美麗的泡沫?光啟科學目前在該領域的研發進行到哪一步了?這個概念到底可以帶來多大的盈利空間?帶著這些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了深圳,走進了這家2014年最牛港股公司。
《《《
80後“技術宅”創辦光啟科學低價氦氣球彌補衛星盲點
每經記者 孫宇婷 袁東 發自深圳
1月9日,農歷節氣小寒剛過去幾天,位於南國的深圳依然暖風和煦。在這座以科技產業著稱的城市,既有華為、中興、騰訊等世界級科技龍頭,也有眾多生機勃勃的科技“新貴”。近幾個月資本市場的寵兒光啟科學,便是這些新貴當中的一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光啟科學所在的深圳軟件園,園區路上散落一地的樹葉,透過大樹投射下來的斑駁光影,以及提著早點三三兩兩從身旁走過的技術青年,令這個駐紮著眾多名企的軟件園區反倒更像是一所典型的理工類院校。
在辦公大廳,記者見到了此前一直有著電話往來的光啟科學品牌經理許毓欽。據他介紹,在這棟並不算高的大樓里,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也包括與之有關聯的一系列創新和產業化平臺(如公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就獨占了四層樓。
年輕的管理團隊註重專利申請
邁入公司大門,很自然就會註意到墻上掛著的創始人照片。一張張年輕而富有朝氣的面孔令記者有些生疑:他們難道就是公司的執掌人?
“的確如此。光啟創始人之一劉若鵬博士是個不折不扣的 ‘80後’。1983年出生的劉若鵬起初在浙江大學學習電子信息工程,後赴美國杜克大學學習電子信息,主攻方向是超材料,屬新興科學領域。”在創立光啟之前,劉若鵬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新發明。2009年,劉若鵬率領其團隊成功研制出“隱身衣”,這一成果被刊登在2009年1月16日的 《科學》雜誌上,在業內引起很大反響。
在杜克大學留學期間,劉若鵬與同屬一個實驗室的趙治亞、季春霖、欒琳及張洋洋等幾名博士共同從事前沿技術研究。2010年,這群誌同道合的留洋精英悉數回國,並選擇在深圳正式成立了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許毓欽提到,“他們中間年齡最大的也才1975年出生,當年他們回國時平均年齡還不到30歲。”
目前光啟研究院有350人左右,其中60%是研發人員,並以博士為主。而研發人員的專業方向包括材料學、電子信息、通信、電磁波、天線等。記者留意到,這些研究方向皆與公司主攻的臨近空間方向有極高的匹配度。
“光啟研究院自成立以來一直很重視專利覆蓋,公司站在全球的產業制高點,率先選擇了覆蓋掉相關專利,並在2013年推出了智能光感產品,2014年公司進入臨近空間業務研發,並完成了光啟科學上市公司的運作。”許毓欽介紹稱。根據公司官網介紹,截至2014年6月,光啟申請核心專利超過2600件,占過去十年相關領域專利申請量的86%。
“旅行者號”探索臨近空間
自從光啟科學借殼上市以來,公司就以“阿波羅”計劃作為噱頭,吸引著公眾的眼球,股價也在二級市場一飛沖天。
光啟的“阿波羅”計劃正是致力於為人類開發臨近空間。人類在這一空域施展拳腳的記載相對空白,因此對臨近空間的開發被認為是人類繼航空、太空領域後的又一次革命性的空間應用擴展。
在光啟位於一樓的展廳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了被公司命名為“旅行者號”的飛行器模型,它是一個巨大的銀色氦氣球,一旦啟用,將在離地表24公里的高度工作,這已經進入到臨近空間範圍。據許毓欽介紹,“當旅行者號飛行在臨近空間時,由於空氣含量特別低,充滿氦氣的球體會承受一個非常大的壓強差。所以對氦氣球的材料要求特別高,它一定要非常剛性,這樣才能既承受住巨大的壓強差,還要非常輕,才能有富余的浮力載重。”
為了更直觀地了解光啟的研發產品和最新進展,在許毓欽的帶領下,記者乘坐大巴來到了位於龍崗區橫崗的“阿波羅基地”。
在這里,記者聽取了一場解說,據光啟一位女性解說員介紹,將飛至臨近空間工作的 “旅行者號”,其載重是1.33噸。“因為臨近空間的空氣很稀薄,導致接受來自太陽的輻射也是非常強的,因此‘旅行者號’的球體材料必須拒絕吸收任何電磁波、紅外線、紫外線的輻射,保證它里面的氣體不會受熱膨脹並發生爆炸。另外,氦氣球的氣密性一定要好,才能保障‘旅行者號’可長時間停留在臨近空間。”光啟在超材料領域的多年研究和積累,為其突破上述瓶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為什麽光啟科學要去探索臨近空間?許毓欽告訴記者,臨近空間平臺的開發,可以提供通訊信息業服務、提供對空對地監控觀測、提供智慧城市服務和提供娛樂旅遊的新空間等。
按照設想,公司在這一空域推出的“旅行者號”以及後續型號具有持續動力,可持久駐留在臨近空間,能升空、降落、定點和巡航飛行,可搭載通訊、貨物、偵測等多種任務能力,實現對地面空間全方位的服務。相比傳統的方式,其優勢體現在:第一,不需要複雜昂貴的地面發射裝置,發射和運營成本遠低於衛星;第二,可以長時間駐空,動力效率高;第三,遙控收回後可重複使用,商業風險低。
“光啟科學的臨近空間技術跟衛星相比優勢明顯。拿對地面的高清觀測來說,由於距離地面很遠,所以衛星需要加裝更精密的攝像頭。而光啟科學則用相對較好的設備,就能達到區域性高精度的遙感圖像。”他提到,在對失聯飛機的搜索上,光啟科學可以做一個全球性的區域部署,彌補衛星存在觀測盲區的缺陷,這也是公司的一個極大優勢。
對於記者最關心的“旅行者號”目前進展情況,許毓欽坦言,“現在還處於研發階段,不過我們已經做出了原型,現在是在做一個密封測試。”他還稱,相信在2016年可以在剛果(金)開始試用了。
“此外,我們還在做一個近太空旅遊的項目,也跟上海的宇航所達成了合作,載人艙由他們來設計,用我們的囊體做一個垂直上升下降的近太空的旅遊。現在上去是2個多小時,在上面進行欣賞和觀測大概2個多小時,再緩緩降落下來,全程大概5~6個小時的時間。”許毓欽介紹道。
至於投產時間,許毓欽透露,“今年年底會做動物實驗。如果順利,很快就可以開始售票了。旅遊範圍會是區域性的,比如從深圳一路飄到成都。”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這塊業務可能將成為光啟臨近空間商業化項目中最快投產的一個。
“雲端號”將普及WiFi
除了臨近空間飛行器 “旅行者號”,光啟科學還有另一款主打產品——“雲端號”(Cloud)。就目前記者掌握的信息看,“雲端號”會比“旅行者號”更早試飛並投入運營。
在深圳湛藍的天空下,建造於“阿波羅基地”之上的1號空間庫顯得尤為奪目,其設計長度124米,寬84米,高42米,占地面積超1萬平米。在1號空間庫內部,展示著光啟進行的一系列新型空間飛行平臺的研發和測試設備,當記者進入到空間庫時,發現“雲端號”實體就停放在其中。那是一艘巨大的銀色飛艇,根據預想,飛艇中會充滿氦氣,並依靠氦氣浮力升入空中。據工作人員介紹,“雲端號”體積達數千立方米,它的直徑比一架波音737還要大。
“雲端號”是一個實現無線廣域覆蓋的空中基站平臺,如果成功投產,將是一個真正意義上位於雲層之上的大數據獲取平臺。“雲端號”本質上是一個動態可調的飛行器,主要工作範圍在4000米至5000多米高的空域,通過飛艇下面的吊艙來做WiFi服務。
按照光啟的設想,地面將通過一根複合光纜繩連接 “雲端號”,並保證數據的傳輸。許毓欽提到,“假如在深圳上空放飛,那麽一個吊艙的輻射範圍就可以覆蓋到深圳和香港整個區域。而WiFi制式就是現在WiFi的標準制式,可以達到108兆。”
“雲端號”升空的方式將類似於垂直起降的直升機,不需要助跑跑道,其浮力來自其內部充滿的氦氣。“雲端號”還利用新型材料技術,將光纖從高空連接到地面主幹網,實現超大數據上下行功能。
據光啟估算,“雲端號”在離地4000多米的高空,WiFi信號可以覆蓋直徑100千米的範圍,大概是8000平方公里,而現有的WiFi技術覆蓋面是沒有那麽大的。
不過,4000米~5000米並非臨近空間,在這一高度當中,“雲端號”如何避免氣流等天氣的影響?“針對這一塊,首先我們在地面有測控的中心,其次‘雲端號’運用了空氣動力學的設計,加裝尾翼後也可以進行一個動態的調節,相對的位置是可以移動的,運動範圍取決於實際天氣情況。如果真正遇到什麽惡劣情況,可能要把它收下來。”許毓欽解釋道。
至於對航路的影響,許毓欽則毫不避諱地表示,“我們現在也遇到這樣的問題,你看到的這塊區域時不時有飛機飛過,所以我們做這塊的WiFi服務更傾向於在偏遠的地方,在深圳和香港這塊地區如果真要實現的話,可能還是要跟航空局進行一個非常緊密的協商。”
正因如此,“雲端號”短期內想要在中國實現商業化可謂困難重重。首先,整個東南沿海的人口非常密集,航道也非常密集,造成了現實難題。此外,這個行業,要想撬動國內三大運營商的市場也並非易事,反倒是在海外一些偏遠的地方,很多人還沒有實現上網,這才是光啟目前主攻的市場。
光啟率先的商業化應用將放在國外進行,“比如剛果(金),它的國土面積大概有華南8個省那麽大,但它整個國家只有2個中心城市,集中了全國80%的人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優勢就非常大了。”許毓欽笑言。
談及似乎更“平易近人”的“雲端號”最快何時可在海外投產,許毓欽稱,去年9月就跟剛果(金)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光啟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這個試驗之後,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初,將在那邊開始進行商業化鋪設,以及開展運營事宜。
在記者探訪“阿波羅基地”後不久,研發人員就要給“雲端號”加裝尾翼。按照此前公開消息,公司於1月中旬就會在“阿波羅基地”進行發射囊體試驗,屆時實現對深圳及香港地區的WiFi覆蓋測試,“現在要跟空管局聯系具體發射的距離。”許毓欽稱。
昨日(1月29日),記者從光啟相關人士處獲悉,“雲端號”目前還未進行放飛試驗,但光啟方面已經一切準備就緒,“深圳這塊空域,因為靠近機場,相應協調會比較多。一旦拿到深圳空管局的批複,我們會盡快進行試驗。”
不斷尋求業內並購、合作
上市以來,光啟科學也在不斷尋求合作,試圖吸收合作方的技術優勢以發展自身業務,全力打造顛覆式空間服務全產品鏈。
在去年10月份,光啟科學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簽訂了臨近空間載人及太空運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以成立股份公司的方式共同開發和推廣空間載人系統的聯合產品,以及提供安全的飛行平臺及解決方案,合作期為5年。
近期,光啟科學更是與國外的兩家高科技公司進行了深度的合作。去年12月19日,公司宣布與馬丁飛行噴射包公司(MartinJetpack,以下簡稱馬丁飛行公司)簽署並購協議,待相關認購等事項完成後,光啟科學成為馬丁飛行公司大股東。
據光啟一位女解說員介紹,馬丁飛行公司是一家新西蘭公司,是全球首個商業個人立式飛行器制造商。馬丁飛行噴射包類似電影“鋼鐵俠”的飛行裝備,目前定型的馬丁飛行噴射包載重量為120公斤,由200馬力的汽油發動機提供動力,裝滿汽油時可在海拔1000米高空以74公里的時速飛行30分鐘。 “通過此次合作,光啟科學將幫助他們優化整個產品,利用在材料方面的優勢減輕馬丁飛行噴射包裝備重量,同時延長它的飛行時間,以降低成本。”該工作人員表示。
馬丁飛行噴射包專業版的目標客戶是快速反應部門,如消防服務隊、救護車服務隊、災後重建部門等。個人版則呼應了馬丁飛行噴射包的設計初衷——為個人休閑服務。無人版名為“天鉤”,可用於重型運輸、農業和航拍等。
在宣布將成為馬丁飛行公司的大股東之後,12月22日光啟科學又宣布與世界知名新型飛行器生產商太陽方舟公司 (SolarShipInc.)簽訂了兩份不具有約束力的意向書,擬在2016年7月30日之前以2.82億港元的價格獲得其54.42%的股份。
據光啟方面介紹,太陽方舟公司的主要產品是混合動力飛機,包括浮力氣體(如氦氣)、空氣動力和太陽能,其頂部鋪滿輕便而高效的太陽能電池,為馬達提供電力,從而帶動螺旋槳。它的起降距離非常短,不需要建立機場,也不需要燃料,主要就是靠太陽能。太陽方舟可執行長時間飛行,載重可達數百公斤以上,最短起降距離為50米(約為一個足球場長度的一半),對跑道的要求也不高。目前主要給一些偏遠的地區提供貨運服務,此前太陽方舟公司主要向非洲地區運送藥品。
“通過與太陽方舟公司的合作,對方可以利用光啟科學在太陽能和新能源領域的優勢,獲得材料和技術方面的支持,從而迅速改善整個飛行器的性能,其次,借太陽方舟公司多年飛行器的研發經驗,也能促進光啟科學在空間科學領域的研發。”該解說員向記者表示。
許毓欽則特別強調,光啟科學與上述兩家公司的合作,不只限於商業層面,也是技術層面的合作。雙方在顛覆性空間技術領域的創新和智慧將得到融合,打造新型空間服務全產品鏈,“光啟科學有很多技術與馬丁飛行公司和太陽方舟公司都是相通的,在材料、控制、動能及太陽能面板等多個方面,互補性非常強。”他解釋稱。
商業化道路不平坦
不論“雲端號”還是“旅行者號”,又或是馬丁飛行噴射包,再動人的故事也不及真金白銀來得真切。一位資深港股研究人士就曾向記者表示,尤其在港股市場,投資者最看重的就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只有良好的業績才能長期支撐其股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光啟科學2014財年中報披露,公司在2014年4月至9月半年時間內虧損3188萬港元。
對此,公司的解釋是,虧損主因是已產生的研究開支、紙品業務經營溢利倒退及紙品業務商譽減值。
對於近期的虧損,許毓欽也坦言,光啟科學2014年借殼上市,先期會拿出幾千萬的研發費用,在沒有產生實際的商業應用之前,在報表中會體現為虧損。“光啟科學也通過第三方機構做了測算,在2015年公司還在試驗和驗證階段,公司仍會繼續虧損。在2016年將會進行一些商業化的應用,但是2016年預計光啟科學會有初步的盈利。”
根據國際互聯網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全球還有40億人沒有獲得互聯網服務,其中亞洲和非洲分別有68%和80%的人沒有使用互聯網,甚至在比較發達的歐美,還有23%的人沒有互聯網的接入。
顯然,這是很大的一塊市場,但角力也將十分激烈,比如谷歌公司目前就在這一領域開展深度探索,設計產品已日趨成熟化。
據光啟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光啟已走訪了多個國家,11月21日,公司與新西蘭的一家航空管理公司Airway簽訂協議,在2015年上半年臨近空間飛行器會有一個繞南半球的環球飛行,並做一些數據的采集。在非洲地區,公司向南非和剛果(金)提供接入互聯網的服務,還有一些東南亞的國家也在服務對象範圍內,接下來公司還會到訪更多國家,包括挪威、以色列、加拿大等,進行進一步地開拓。“光啟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觀就是創新,光啟科學的定位也是一家專註於顛覆式創新的科技公司,除了剛剛提到了世界性難題的解決外,還有對更多未知領域的探索。”
這既是光啟科學的雄心,也是它致力突破的方向。至於公司未來會發展到哪一步,投資者拭目以待。
《《《
光啟科學PK谷歌 臨近空間技術商業化待考
每經記者 孫宇婷
國信證券在一篇針對臨近空間行業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遙遙領先全球,其在臨近空間探索已有50年歷史。目前發射的臨近空間飛行器數量超過了其他任何國家的總和。
由於技術壁壘及成本原因,這一領域開展的應用,全球皆是軍用多過商用。高速、輕負荷的飛行器發展更成熟,低速的氣球如日本大型飛艇、美國“攀登者”都是首飛未達到預計效果,至今並未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目前,人類亟待突破的重點方向就是飛艇,而這正是光啟科學當前的主攻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此次實地走訪公司了解到,光啟科學上市資產中最核心的兩個項目就是在4000~5000米空間執行對地WiFi服務的“雲端號”以及臨近空間中工作的“旅行者號”。那麽,海外這一領域的發展情況如何?業內又是如何看待光啟科學的 “阿波羅”計劃?
雲端號VS谷歌氣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最發達的美國,科技巨頭谷歌公司目前正在做的熱氣球無線上網服務項目,被稱為 “谷歌氣球項目”(ProjectLoon)。
這個和光啟科學“雲端號”類似的創意項目,正是出自大名鼎鼎的谷歌X(GoogleX)實驗室,該實驗室位於美國舊金山某處,是谷歌集中研發創意產品的秘密地點。
目前,谷歌X正式發布的項目諸如無人駕駛汽車、谷歌眼鏡,無不令人稱奇。而熱氣球無線上網服務則是谷歌X實驗室在2013年6月推出的一個重要項目。
谷歌氣球項目設立的初衷是為偏遠地區用戶提供無線上網服務。記者從業內獲悉,目前如果是在全國範圍內覆蓋基站式WiFi服務或者是移動運營商,成本非常高,但利用一個空間飛行平臺,就可以實現覆蓋一個大城市的通訊服務功能。
谷歌氣球的原理是,利用目前已公開獲取的大氣數據,谷歌公司會對放飛熱氣球的高度進行上升或下降的控制,以便讓它們捕捉到不同高度的氣流,從而進行精確的移動和定位。谷歌的設想是,利用大批量的熱氣球,在距離地面兩萬米的高空從東到西均勻分布。因此,盡管某幾個熱氣球可能在氣流作用下移動,但通過總體數量的位置調整,谷歌仍可以保證在某一地區上空的氣球能夠均勻分布,為地面的用戶提供上網服務。
據西班牙媒體去年11月的報道,谷歌放飛的氣球已經在大氣平流層中飛行了300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75圈,往返月球四回。報道稱,谷歌的最終目的是利用這些氣球建立一個依靠太陽能供電的巨大網絡,將世界各地密切相連。
如果與光啟科學的拳頭產品“雲端號”做對比,光啟科學品牌經理許毓欽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光啟科學目前這一領域的核心技術在於材料,逆向材料設計是公司的特長之一,也對臨近空間解決方案提供了支持,“它(氦氣球)的囊體材料,如何保持長時間駐空,並讓氦氣盡可能地減少外泄,是一個很關鍵的技術。目前,國外像谷歌的同類產品,最多十幾天,氣球的氣就泄掉了。光啟科學的中期計劃是實現半年(駐空),長期計劃是實現一年時間,才會有一個更換周期。”由於人口密集度以及國內民營市場尚未放開等因素,光啟科學目前也計劃在廣袤、偏遠的地區開展先期WiFi商業化服務。
不過,谷歌氣球這個起初看來不太切實際的項目,目前已通過長期的試飛和調整,取得了長足進步。據悉,谷歌已經進一步完善了這些氣球的制作工藝,氣球的飛行時間可達130天,是一年前的10倍。該項目的研發團隊已經設計出一種氣球自動充氣程序,可以在5分鐘之內為一個直徑為15米的熱氣球充滿氣。目前谷歌每天可以放飛多達20個熱氣球。
現階段,項目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控制這些熱氣球。谷歌的工程師已經利用計算機處理了數千個模擬路線程序,距離戰勝這個挑戰已經越來越近。
多家公司看好太空旅行業務/
盡管早在半個世紀以前,人類就已涉足了太空,但截至2004年,真正到過太空的人數總共只有440名宇航員,和地球總人口數相比,可謂微乎其微。
光啟科學相關負責人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光啟科學做空間探索服務這塊,也是為了讓普通人能夠用一種低成本的方式,實現體驗太空旅行的願望。”目前光啟科學在臨近空間領域打造的 “旅行者號”項目,其中一個細分方向就是近太空旅行。
據記者了解,美國一家叫做WorldView(中文譯名:世界景觀)的公司已經推出了太空旅行項目,在公司新一輪募資中,中國互聯網龍頭企業騰訊現身其中。
WorldView是一家太空旅遊體驗公司,采用氦氣氣球作為運載工具,將旅客送至10萬英尺(約合3萬米)的高空中停留兩個小時,隨後通過滑翔翼傘緩緩降落地表。
另外,維珍航空老板也在做類似事情,但他采用的方式則大為不同,先靠一個噴射飛機,將載人火箭的飛行器運到大概1.5萬米的高空,在此基礎上再點火,火箭再上升,這種旅行方式對人身體素質的要求非常高。據悉,選擇這種方式的太空遊客,需要3天的飛前準備時間,並在太空發射場接受訓練。
相比之下,WorldView則是以價格和體感舒適度取勝。目前,WorldView開價是7.5萬美元,而維珍銀河太空船的體驗價格則是其3倍有余,達到25萬美元。
為了叩開中國市場的大門,記者驚奇地發現,WorldView的官網除了官方語言英文外,竟然也開辟了中文頁面。據公司介紹,目前采用的高空氣球旅行方式可以讓乘坐者在一個舒適、裝備齊全和經特殊設計的太空艙里輕緩地上升幾個小時。
許毓欽向記者描述,光啟正在研發中的“載人版旅行者號”更像是一個緩慢上升的摩天輪,人人都可以乘坐。這樣看來,它應該更接近WorldView公司的高空氣球,並且光啟科學采用的也是氦氣球升空方式。許毓欽稱,光啟科學未來產品的售價會比WorldView低很多。
業內認為“臨近空間想法超前”/
此次前往阿波羅基地的參觀者大約有十來人,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外,還有來自香港的投研人士和深圳本地的一些私募人士,以及主修材料學的大學畢業生。在交流中,大家都對光啟科學涉足的尖端科技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
據光啟科學相關負責人介紹,“雲端號”和“旅行者號”的使命類似“超高的鐵塔”和“超低的衛星”,“旅行者號”另外還在研發設計載人功能,所以兩者提供的服務包括通訊覆蓋、大數據收集推送和近太空旅遊等,和傳統空間技術相比更加便捷、經濟。
事實上,光啟科學擬在臨近空間相關業務上布局,諸如地質和海洋勘探、氣象預測、災情監測等,與衛星當前所做之事重合度也非常高,但國信證券分析師王學恒認為,在臨近空間這個空域做這些事情優勢更大,主要在於具有距離更短,衰減小、站址更少、可重複使用等優點,而光啟科學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由於利用了氦氣的浮力升空,毋需依賴火箭發射,從而大大降低了成本。
那麽,遙感衛星業內人士又是如何看待光啟科學所做的事情?在電話交談中,一位行業內人士直言,“沒聽說過臨近空間技術。”
“目前,航天追求的還沒那麽超前,國內也就比國際上晚個5~10年,因此我們更關註的可能是未來5~10年的事情。目前還是會在現有的400~1000公里空間內做更高分辨率,做衛星群。臨近空間這個概念太新了,圈內平時聊天也沒誰提到過。你即使問航天的人,估計他們也很難回答。”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我們(遙感衛星行業)基本是追著美國的發展方向。20~100公里(臨近空間)只是一個空間域的概念,如果變換到這個空間域,因為要對抗地球引力,操控飛行器難度可能不小,比如調整衛星姿態需要的能量就會很高,與發到500~1000公里完全不一樣,需要付出好幾倍的能量,能耗非常高又會導致壽命變短,相應的綜合成本到底會是什麽樣的?因為沒接觸,我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麽算的。”
盡管不太了解,但上述業內人士在聽完記者講解後表示,“他們的想法比較超前和新穎,通常是圈外人去顛覆一個傳統行業的思維,業內的人總是會想著如何讓這個行業越做越穩。”
許毓欽則在采訪中告訴記者,“光啟科學其實是在不影響性能的情況下,提供一個更低成本的空間解決方案。放一個飛行平臺到一定空間高度,這個概念不新鮮,但做出來的人目前還沒有,就是因為受制於其他學科或技術的限制。目前,光啟科學擁有材料等多領域優勢,正致力突破上述限制。”
對於光啟科學全力推進的“阿波羅”計劃,一位深圳的私募人士向記者表示,行業很有想象空間,但目前公司股價漲幅過大是不爭的事實,二級市場表現已經透支了公司業績,“光啟科學其實還沒有盈利,所以可以看到,進入2015年,公司股價不斷回調,也是對此前過快上漲的一種修正。”
國信證券分析師王仁恒指出,光啟科學的“阿波羅”計劃擁有廣袤的市場和創新的商業模式。光啟科學所做的事情正在力圖改變世界,但他也提醒,由於所涉臨近空間領域的開拓非常前沿,這又帶來了技術上的不可預知性、空域審批不達預期等風險。
他同時認為,盡管光啟科學也嘗試預測飛行器將遭遇的種種技術困難,以及如何應對這些技術難度的方法,但由於該項技術在全球範圍內未有顯著的商用案例及詳實的公開信息,因此,未來飛行器可能會遇到目前尚未可知的技術障礙。此外,由於臨近空間飛行器的空域審批需要民航、空軍批複,並且此類項目在國內未有先例,因此也存在著空域審批進度不達預期的風險,這些都值得投資者留意。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2-24 08:09 編輯 我要飛得更高:光啟投資生產的鋼鐵俠飛行噴射包公司24日上市 作者:格隆匯 惟謙 ![]() 話說有一家絕對性感牛逼的高科技公司明天要在澳洲上市了,叫馬丁飛行噴射包公司,公司生產的是飛行噴射包。 ![]() ![]() 鋼鐵俠有木有,小時候玩紅色警戒遊戲中的飛行兵有木有(見下圖),科技感十足有木有。 ![]() 先介紹下這個NB的飛行器 馬丁飛行噴射包可以垂直起降,也可以快速前進。最新版本的馬丁飛行噴射包載重量為120公斤,最大總重量為320公斤,由一臺200馬力的汽油發動機提供動力,實測可在海拔1500米高空以每小時35公里的速度前進,計算機模擬的時速則高達100公里,首批交付的產品飛行高度將被限定在海拔1000米,時速限定為74公里,可連續飛行30分鐘。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最接近的競爭產品只能連續飛行30秒,載重量只有幾公斤。馬丁飛行噴射包的技術是顛覆性的,有點類似於剛剛問世時的直升飛機,但令直升飛機等其他垂直起降的飛行器望塵莫及的是,小巧的馬丁飛行噴射包能在狹窄的空間內運作,例如在建築物之間穿行,或者緊貼建築物和樹木飛行。 馬丁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馬丁飛行噴射包已獲得新西蘭民用航空管理局的載人和無人飛行許可,而很多國家的航空規則與新西蘭相似,馬丁飛行噴射包將進行必要的改造,以符合美國的航空規則,開發這一巨大的潛在市場。用於進一步測試和展示的樣機目前正處於最後設計階段,性能將更加可靠。 馬丁飛行噴射包計劃從輕型直升機市場分一杯羹,其用途不僅包括監測、急救、安全等專業領域,還有休閑、旅遊、飛行訓練和個人出行等。馬丁飛行噴射包有載人和無人駕駛兩大類型,其中,載人的又分為專業版和個人版。專業版的目標客戶是快速反應部門,使救援人員能像鋼鐵俠一般,飛越障礙與險阻。個人版則呼應了馬丁飛行噴射包的設計初衷——為個人休閑服務。馬丁公司計劃在2016年交付首批專業版飛行噴射包給應急部門的客戶,單臺售價可能超過20萬美元,無人版也計劃在2016年開售,個人版則計劃在2017年上市。目前,馬丁飛行噴射包已收到了來自全球眾多企業和政府機構的購買咨詢,預訂情況火爆,80%的買家來自美國。馬丁公司已與美國國土安全部、國防部和一些州政府簽約,向美國快速反應部門優先供應飛行噴射包,用於搜救、安全、警戒、救護和消防等。個人版已也在接受預訂,每位客戶需繳納至少5000美元的訂金,以確保產品發售後優先拿貨。除了銷售飛行噴射包之外,馬丁公司還計劃通過日常維護保養、技術支持、飛行員培訓、飛行表演、生產飛行模擬器、發展個人旅遊服務等方式獲取利潤。 光啟科學慧眼識珠 到這里,如果你要以為我僅僅是介紹一家澳洲獲得全球最佳發明獎,專註生產制造人類第一款“鋼鐵俠”飛行裝備的公司那你就錯了,這個公司的大股東就是深圳著名高科技公司,光啟科學(0439)。馬丁飛行噴射包公司於北京時間2月24日早上8:00開始正式在澳交所主板掛牌交易,股票代碼:ASX MJP。同日,光啟科學董事局主席劉若鵬博士和行政總裁張洋洋博士被委任為馬丁公司董事。劉若鵬出席馬丁新股上市儀式,見證光啟科學進軍個人飛行設備領域、引領全球顛覆式空間技術發展的歷史性時刻。光啟科學在14年12月19日發布公告投資了馬丁噴射器公司,最多可擁有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2%。另市場沒想到的是,馬丁這麽快就要上市了,可見光啟不光高科技產品玩得轉,投資也同樣玩的轉。 當然了,做為光啟海外投的第一個項目,這絕對是個Win&Win的投資。 1:技術整合:光啟是一家空間技術的高科技公司,高到太空的衛星,中間到平流層的飛艇,再到低空的馬丁飛行器,太陽方舟。所以在飛行技術上,無論是材料還是動力系統,雙方一定是可以取長補短的。 2:Made in China:深圳的科技公司眾多,產業鏈齊全,未來一定可以幫助馬丁噴射器至少在一些零部件等方面實現國產,從而降低成本。 3:中國市場:噴射器在中國也有著廣泛市場,不管是軍方還是在警方消防上,那麽光啟在幫助打開中國市場一定是義不容辭的。別忘了,習大大之前來深圳視察了兩家公司,一家華為,一家就是光啟。 最後,再簡單介紹一下光啟。光啟科學是一家全球化顛覆性科技創新公司,目前專註於研發不同高度的各類顛覆性空間技術,提供全方位的空間服務。光啟科學目前研發的顛覆式空間技術平臺包括“雲端”號和“旅行者”號,計劃提供通信覆蓋和大數據收集、推送等服務,比衛星等傳統空間技術更加便捷、經濟。 |
他是一名海外學成歸來的科學家,高層領導勉勵他成為“新時期的錢學森”。他是一名80後,一個富有激情的大男孩,談到激動處,他揮舞手臂說:“在這個領域,誰敢說我們年輕?”他的企業是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深圳考察的第一家企業,被譽為未來的“蘋果”。
他同時也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去年帶領深圳光啟成功借殼港股英發國際,半年內股價曾由0.4港元漲至5.26港元,期間市值飆漲21倍至179億港元,一躍成為2014年港股市場上當仁不讓的最牛股票。3月18日,深圳光啟又確定斥資16億參與鵬博士(600804.SH)增發,將光啟的“黑科技”應用服務於互聯網接入領域。而就在這幾天,光啟在A股市場再下一城,入主龍生股份(002625.SZ),成為其實際控制人。
劉若鵬
頂著創新科技的光環,“光啟系”漸漸浮出資本市場的水面,而作為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創始人劉若鵬則成為此時最受外界關註的人。
“神秘?那可能是因為我們是正在成長的組織。”劉若鵬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時表示,上市之前完全沒有考慮過資本市場本身的因素,而是覺得時候到了。
“光啟到今年7月份已經五周年了,之前布局和發展的新興技術在幾個不同主題里面的應用已經到了一定的程度,這時候非常需要和資本市場以及更多的合作夥伴,更多的發展手段相結合。”劉若鵬對記者表示,之前光啟也在海外進行過並購,控股的公司也成功上市,這說明光啟的業務在上市後也在快速發展,而不僅僅是就停在這里。
如果要讓他總結上市之後的方向,劉若鵬表示,最好的答案就是“更快地把夢想變為現實”。
搭建超材料“主題公園”
一財:光啟現在的主要研究的方向是什麽?主要的產品有哪些?
劉若鵬:超材料、光業務以及商用臨近空間技術我們最重要的三塊業務。實際上我們的起點的技術是超材料,材料反向設計,這不是某一種東西,而是一種方法,可以實現自然界很難做到的,直接決定了為什麽我們的產品會在民用里面選擇商業航天,這里面有材料的變革。超材料為什麽做到國防工業,這個就更不用解釋了,一代材料一代裝備,這個領域成名之作是隱身衣,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選擇。光的部分,初期的超材料都是在做電磁波的調試,說白了就是我的超材料對各種電磁波有各種不同的響應,之前我們有博士在研究智能塵埃,對可見光的調試。就是這些很底層的東西讓我們在尋找一些可以應用的領域,一頭創新,一頭看應用,不斷匹配,逐步發展到你看到的。商用臨近空間就是香港上市公司里面做的東西。
一財:他們之間的邏輯關系?
劉若鵬:我們主要都是物理背景,物質和能量是兩條線,能量的話包括電磁波、太陽能、光、聲波。物質的話有對光反應的,有對電磁波反應的,看到的自然界的產品就是這兩種東西。對於我們來說,核心的底層支撐就是對能量和物質的研究,換句話說我們的核心就是進行控制的一種設計技術,我們會在不同領域應用。這些業務都是從同一個細胞核分裂出來的,這是我們現在的商業模式,就像是建主題公園那樣,我們會在不同的領域建立我們的主題公園。
一財:你的意思是每塊業務都可以單獨拿出來做一個很大的企業?
劉若鵬:對,比如說光子這塊是基於移動互聯網做的安全應用,所以安防和金融領域都對我們有興趣,基於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社交網、安全認證,做到幾個億到幾十億的收入,這一點也不過分,太不過分了。我們會把每個業務分幾個主題進行裂變,每個主題我們聚變,分別以一個公司來做,不會把不同領域的東西分在一個公司里面。大家不同的地方在於主題不一樣,像光啟科學就是顛覆性技術。這些都不會是小公司,一上市可能是300億市值的公司,每個主題下面都會聚變,也會通過資本的並購來充盈這個主題公園里面,這里面任何一個領域都是顛覆性科技創新。
一財:過去您曾率領其團隊成功研制出“隱身衣”,這一產品現在的發展情況?
劉若鵬:我們有隱形衣的產品,這塊產品也在做資本化,也會放在資本上去,現在合作方鼓勵我們用商業的方式,推動這些尖端產品的成熟,因為用市場的方法效率更高,資源更多,主動權更大。現在我們正在邁出了很大的一步,資本化的一步,這個方向我們肯定是要去走的。
一財:現在光啟應用的產品都是自己生產的?
劉若鵬:光啟現在只做五件事情。第一是整個產品的設計研發,第二是產品最核心的材料和器件,第三是品牌,第四是面向客戶的直接銷售,第五是資本。在縱向里面光啟只做這些,除此之外其他能做的都可以找合作夥伴。而目前光啟的很多專利都是公用的,底層專利20000多項,都是面向用戶的專利,當然我們也有生物醫療器械,打包的一些產品線,這個部分在2%和3%。
為什麽要選擇資本
一財:你們的很多想法都是“顛覆式”想法,外界會感到很神秘,並且做研究很少人想到做上市公司,你自己背景也是科學家,為什麽要想著做上市公司?
劉若鵬:光啟整個時間維度很短,2010年的時候我們創始團隊的5個人借了20萬元開始創業,所以不能去期待是二十年三十年的公司,甚至不能期待它是十年八年的公司,它現在只有四年半的時間,這個也是導致外界覺得我們神秘的原因,企業業務積累的東西不夠多,但大家對我們期望更加高一些,所以覺得我們神秘,其實我們也是正在成長的組織。
為什麽選擇上市?這和光啟成立的初衷有關系,我們成立的時候是民辦非企業,不是國家養著的,包括體制機制都比較靈活,強調把科技創新、把市場產業化放在前面。過去總說科技產業兩張皮,做科技的會埋怨做產業的,做產業就知道來快的,或者就知道偷,實際上這兩個東西中間是有脫節的。我們的組織形態一開始就打通這兩塊,科技創新作為我們的火種,或者起點,以先進的技術在不同的地方應用,啟動新興的市場。
我們不是國家養的研究院,國家都是不管不養的,研究院都是自己養的,當然政府也給了一定的補貼,但和華為、中興一樣都是競爭性的支持,有些專家看不懂把這個斃掉也是有可能的。你不能說投入了就是政府養的,外界以為是不是政府又辦了面子工程,我要強調的是就是因為我們不是政府養的,所以我們有很強的打糧食的動力。我們整個集團500多人的科學家,錢睜眼閉眼就沒了。
一財:香港的上市公司為什麽會選擇並購來擴大業務?自己的業務發展的如何?
劉若鵬:可能在中國看到這樣的公司會覺得比較奇怪,實際上高科技公司無非是兩種模式,一種是自己開發研發,一種就是資本的擴展把互補企業納入。現在收購的這兩家公司都是我們的,在我們眼里他們就是其中的一條產品線而已。我們自己有五個產品線,雲端號、載人版雲端號、飛行者號等等,各個都是天大的事,收購的兩家公司(澳洲和加拿大)加起來只是我們的很小的一部分,並且我們新材料對他們是有很大的支持的,也能帶去中國市場。他們也有好的技術,我們不是只靠並購,我們也有自己強大的技術基礎和技術團隊,如果沒有這些,人家也不會給我們並購。
我想說的是我們通過資本市場,通過資本,通過擴展做戰略並購,後面可能會有一些參股,其實是太符合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模式了,只要去矽谷的企業看一看,和我們類似的企業一比,會發現沒有什麽不同。另外我們的並購不是財務性的投資,第一個原則一定是技術的互補性,比如我們可以同時解決物流的市場,應急救援的市場,通信的市場,我們把這三個東西打包成一個解決方案賣給客戶,其實這是會增強我們的市場競爭力。此外,兩家公司也會擴大我們海外影響力,幫助光啟全球化國際化走出去。
回應殼公司
一財:如何看待您說的顛覆式創新技術的市場空間價值?
劉若鵬:臨近空間這塊,非傳統航空航天相關領域就有7000億美元的市場,光啟想做多大?我很少去想這個問題,但對於我們來說,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市場足夠大,到底我們是以什麽速度做到多大?這個是很難預測的。關於行業壁壘的話,每個公司都在極盡全力,但我這個產品的系統非常複雜,基本是把99%的公司殺死了,還有材料和知識產權的問題,我幹了12年,還有一個是先入為主。
最後一點,因為這些產品需要空運,需要各國總統和我們合作。目前國家對我們還是很重視的,可以很明確的說,我們背後還是有國家力量支持的,不存在某個高人。我們是有很多好的合作夥伴,投資人。
一財:如何衡量投入和產出比的關系?從研究到生產再到產品怎麽形成良性循環?
劉若鵬:我們企業成立的時間是很短的,前兩年我們都是在搭建實驗室,到最近兩年開始我們才真正做產業化。但我們幾個新產品都得到了市場上的歡迎,光子是2013年年底才出現的產品,現在已經超過1個億的收入,最近可能超過2個億的銷售,這個對團隊激勵非常大。包括在439上市公司里面的產品,其實需求非常強烈,生產線有點排不過來了,所以我們內部還需要和客戶說,怎麽去妥協,先給誰再給誰。
一財:目前光啟整個集團銷售情況和收入怎麽樣?
劉若鵬:這個很難統計,光子這塊可能有互聯網的屬性,超材料有軍工的屬性,只能分主題來看。光啟科學是上市公司,我們不允許做財務預期的,不過之前有一些券商有公開的預期,這個可以參考一下。另外2014年年底光啟才完成了分割,2014年只有3個月,所以看不到什麽東西,但是2015年以我們為主導,我們發揮作用,所以從年報可以看出來。你會看到我們很多業務上的進展,從上市到現在五個多月,現在要安撫很多客戶,有東西想著快點用。最主要的,國外會建立大數據互聯網的接入,東盟非洲。國內也有業務,行業類的專網這種客戶,現在主要是時間,最開始我們也沒有想到來那麽集中,大數據互聯網是剛需中的剛需。
目前我們剛果的項目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包括風速考察,拿各種數據,氣候的統計結果,當地經濟消費的結果,這個階段我們結束了。第二個階段我們要提供雲端號過去提供服務,合資公司提供運營,從2014年10月到現在,我們現在到了第二階段。
一財:你認為這些投資會受到外界投資者的認可嗎?
劉若鵬:我個人認為三五年前,這事情都不會發生,但是國內現在發生了一些變化,我覺得這種變化是好的。大家對這種顛覆式創新,對創新性的業務、市場、資本的追逐和追求,我認為現在肯定是高點,還在增長。2011年到現在發生了幾件事,阿里巴巴上市,小米,華大基因,大疆科技發生了一系列事情。不斷給全社會教育,創新驅動發展。不斷的教育市場,形成了矽谷似曾相識的氛圍,這種氛圍不是大家說話高興,拿這個東西投票。所以你看包括光啟科學上市後的表現,我認為這是實實在在的,一個純市場反應,二級市場投機心態有沒有,肯定有,多少人現在沒有投馬雲都毀到腸子去了。
科學家還是商人?
一財:你看上去不像物理學家?
劉若鵬: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很多都是憑直覺的,但是現在畢竟已經四年半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感受,在這四五年的時候,沒少看和管理有關的書籍,和剛剛從科學家創業的時候還是有相當的區別的。
一財:科學家為什麽要借助資本市場?
劉若鵬:我們的情況確實在國內不是標配,但是你可以想想矽谷,矽谷里面兩類人,一類是名校里面輟學創業的,一類是把博士讀完的,在學校實驗室的學者。我看了一下他們都是26歲創業,出來之後很快成立自己的實驗室,把很多底層技術應用到產業里面,他們大多數都擁有更高的目標就是改變世界,借助綜合的創新生態,就算是學校里面做,不管在哪里幹,都需要資本的力量。所以像光啟這樣的公司,在美國矽谷就是一大把,我們也不是說是非要怎麽樣,只要成為這麽多企業里面的一員就可以了。
一財:你怎麽平衡自己的時間?自己還做研究嗎?
劉若鵬:我在初期的時候,在前三年,我基本兼顧cto,所有產品線的技術都是我在抓,隨著盤子越來越大,每個領域分化了不同的產品和需求,實話說我原來做cto的時間不具備了,現在我更多的做幾個事情,一個是特別困難的技術瓶頸障礙,但對於創新者來說,這一秒鐘,對於企業和團隊,而是在解決技術怎麽做的一財。
一財:你們創業團隊里面的幾個背景都是一樣的?
劉若鵬:我們團隊里的每個人技術領域都有差異,屬於交叉技術,在工作中也有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但是有一個好處,大家基本上爭論完了,還是有統一的行動,不行動會死的更慘。對於科學家創業,國內一提到這個就會想到很多,比如不重視管理不重視市場,但要註意的是也有科學家創業成功的,自身需要轉型,我說的轉型不僅僅在一個環節上面你要發揮聰明才智,還需要綜合市場的能力、資源、人才、技術等各方面的管理,這是一個綜合的事情。知識的創造者,創新的整合者,擅長的是怎麽把控資源。對於科學家來說,從創造者到整合者,從單點到多點,變成將領,這個轉變非常重要。
一財:現在光啟一共有多少研究人員?
劉若鵬:現在我們做的是顛覆式科技創新,我們的很多研究人員和市場人員都是重疊的,不是外界所想的那種銷售就是鋪渠道的。那麽我們選擇做哪個不做哪個?在內部也非常謹慎,基本是有一個內在的底線和外在的邊界,內在的底線看是否符合我們的價值觀,是否來自未來改變世界、裝備革命的東西,還是擴展人類活動空間的東西。時間有限,你做不了那麽多的東西,我們審視這個項目的影響力有多大,這會是我們認真考慮的一點。外部的邊界是根據我們的資源決定的。
10樓提及
尼间公司五系制造业咩?点解甘多日都无成交?
12樓提及
2400万买D物业一D用都无。。。中又之前由买左快工业用地。真系五知想做咩。
14樓提及
英發以前係全球紙品業的龍頭之一,做相簿架。後來好似富二代敗家,搞衰式,連家族生意都無埋...
14樓提及
英發以前係全球紙品業的龍頭之一,做相簿架。後來好似富二代敗家,搞衰式,連家族生意都無埋...
22樓提及
$0.1 可博? 其實咁多呢D 復牌股, 有無投資/投機價值?
25樓提及
湯兄,你估今次配股目的為何?
26樓提及
75% 的股權全部為成本$0.1, 回返下都幾搏得過!
27樓提及25樓提及
湯兄,你估今次配股目的為何?
炒又真是不像炒...
29樓提及
佢今次配股時間較長(13/7), 唔知仲有冇野會發生?
27樓提及25樓提及
湯兄,你估今次配股目的為何?
炒又真是不像炒...
fin_freedom在32樓提及
有部份股票轉左手
阮元 101(L)
200,000,000(L)
HKD 0.150 223,722,285(L)
15.43(L)
30/09/2013
張明 101(L)
200,000,000(L)
HKD 0.150 223,722,285(L)
15.43(L)
30/09/2013
陳福解 102(L)
200,000,000(L)
HKD 0.150 0(L)
0.00(L)
30/09/2013
馮銘 102(L)
200,000,000(L)
HKD 0.150 0(L)
0.00(L)
30/09/2013
greatsoup38在40樓提及
估計會是的
自動波人在48樓提及
問高振順等人借錢,一眾債主拿新股及優先股
greatsoup38在49樓提及自動波人在48樓提及
問高振順等人借錢,一眾債主拿新股及優先股
高振順同班財務股東出錢,他們出概念
greatsoup38在54樓提及
咪出個概念吧
greatsoup38在62樓提及
我在其他地方正在寫439
自動波人在63樓提及greatsoup38在62樓提及
我在其他地方正在寫439
在blog?
greatsoup38在64樓提及自動波人在63樓提及greatsoup38在62樓提及
我在其他地方正在寫439
在blog?
其他地方的專欄
greatsoup38在66樓提及
唔想講太多啦
自動波人在67樓提及greatsoup38在66樓提及
唔想講太多啦
哦?放棄這裡的發展?
fin_freedom在72樓提及
咩筆名, 揾唔到
唔俾呢到post 啫, 邊度揾到都可以講吧
自動波人在74樓提及波波多D返黎....好耐冇見龍生
老實說
此壇再繼續咁落去,好快變拍烏蠅
自動波人在74樓提及
老實說
此壇再繼續咁落去,好快變拍烏蠅
greatsoup38在76樓提及自動波人在74樓提及
老實說
此壇再繼續咁落去,好快變拍烏蠅
唔會囉,你努力發下言就得,我那邊寫的野我遲d放條link上來,橫掂就停
承天在77樓提及greatsoup38在76樓提及自動波人在74樓提及
老實說
此壇再繼續咁落去,好快變拍烏蠅
唔會囉,你努力發下言就得,我那邊寫的野我遲d放條link上來,橫掂就停
邊邊?湯兄有係第2度寫野...老實講少好多上黎...但係上黎係感動個感覺....係掛住
自動波人在78樓提及
一己之力,做得幾多
greatsoup38在80樓提及自動波人在78樓提及
一己之力,做得幾多
每個人都一己就
承天在81樓提及greatsoup38在80樓提及自動波人在78樓提及
一己之力,做得幾多
每個人都一己就
華富係咪要比錢先睇到? 今日開始我會上番黎....之前屋企好多野
Clark0713在83樓提及
唉,但有時工作、家族投資、個人興趣及朋友應酬真的很難兼顧。
greatsoup38在82樓提及承天在81樓提及greatsoup38在80樓提及自動波人在78樓提及
一己之力,做得幾多
每個人都一己就
華富係咪要比錢先睇到? 今日開始我會上番黎....之前屋企好多野
是的,但個欄好似就執咁
自動波人在86樓提及
要公告update,雪球果邊也有,或者各自也到港交所看
要壇旺不單是資料,是人氣
承天在75樓提及自動波人在74樓提及波波多D返黎....好耐冇見龍生
老實說
此壇再繼續咁落去,好快變拍烏蠅
承天在88樓提及
不過雪球果系統好簡潔,易睇好多...唔係踩rf 之前港股通就做得唔好..雪球前身....而家推倒重來真係好左
iniesta在91樓提及
人氣好緊要, 上RF唔多唔少係睇高人意見
以前睇龍生, 三文魚, glassfund, 培少等人日夜討論, 好不熱鬧
一隻股可以幾日講十幾版
gogogo又可以講, 唔似而家講咩都俾人趕
而家得公告, 仲要齋貼冇comment, 公告我每晚上黎RF之前已經睇哂
咁其實已經冇咩value, 咁搞法真係冇咩動力再上黎
iniesta在91樓提及
人氣好緊要, 上RF唔多唔少係睇高人意見
以前睇龍生, 三文魚, glassfund, 培少等人日夜討論, 好不熱鬧
一隻股可以幾日講十幾版
gogogo又可以講, 唔似而家講咩都俾人趕
而家得公告, 仲要齋貼冇comment, 公告我每晚上黎RF之前已經睇哂
咁其實已經冇咩value, 咁搞法真係冇咩動力再上黎
Lobster在90樓提及
講我啦…
news就會睇雪球/自己上hkex
揾股就睇偉哥/格隆/雪球/自己上hkex
想要多啲研究就會去雪球/realforum
realforum冇得subscribe 個股,要1隻1隻咁揾黎follow好浪費時間,所以依家只會follow有留言過既股票算…
LHC在92樓提及iniesta在91樓提及
人氣好緊要, 上RF唔多唔少係睇高人意見
以前睇龍生, 三文魚, glassfund, 培少等人日夜討論, 好不熱鬧
一隻股可以幾日講十幾版
gogogo又可以講, 唔似而家講咩都俾人趕
而家得公告, 仲要齋貼冇comment, 公告我每晚上黎RF之前已經睇哂
咁其實已經冇咩value, 咁搞法真係冇咩動力再上黎
不如整個潛水系統啦
greatsoup38在93樓提及iniesta在91樓提及
人氣好緊要, 上RF唔多唔少係睇高人意見
以前睇龍生, 三文魚, glassfund, 培少等人日夜討論, 好不熱鬧
一隻股可以幾日講十幾版
gogogo又可以講, 唔似而家講咩都俾人趕
而家得公告, 仲要齋貼冇comment, 公告我每晚上黎RF之前已經睇哂
咁其實已經冇咩value, 咁搞法真係冇咩動力再上黎
我唔覺得那些東西好值錢wor
自動波人在98樓提及
分類太仔細未必好,以前分過新聞區都廢了
資料/新聞/意見兩邊睇,好難
有廢話唔緊要,要爬文就預左
自動波人在99樓提及
講番呢隻野
而家炒到新主10倍利錢,舊主或會趁機走人?
greatsoup38在100樓提及自動波人在98樓提及
分類太仔細未必好,以前分過新聞區都廢了
資料/新聞/意見兩邊睇,好難
有廢話唔緊要,要爬文就預左
我就是怕那些炒股人混亂左兩者的分別
greatsoup38在101樓提及自動波人在99樓提及
講番呢隻野
而家炒到新主10倍利錢,舊主或會趁機走人?
走硬啦,又無禁售期,成5億幾貨
自動波人在102樓提及greatsoup38在100樓提及自動波人在98樓提及
分類太仔細未必好,以前分過新聞區都廢了
資料/新聞/意見兩邊睇,好難
有廢話唔緊要,要爬文就預左
我就是怕那些炒股人混亂左兩者的分別
自行辯解
自動波人在103樓提及greatsoup38在101樓提及自動波人在99樓提及
講番呢隻野
而家炒到新主10倍利錢,舊主或會趁機走人?
走硬啦,又無禁售期,成5億幾貨
舊主都有10倍利潤,相當和味
如果走,就解釋了點解唔賣貨,係配新股俾新主,而且成本比舊主更平
greatsoup38在105樓提及自動波人在103樓提及greatsoup38在101樓提及自動波人在99樓提及
講番呢隻野
而家炒到新主10倍利錢,舊主或會趁機走人?
走硬啦,又無禁售期,成5億幾貨
舊主都有10倍利潤,相當和味
如果走,就解釋了點解唔賣貨,係配新股俾新主,而且成本比舊主更平
睇我華富聽日同後日出那兩篇啦
自動波人在106樓提及greatsoup38在105樓提及自動波人在103樓提及greatsoup38在101樓提及自動波人在99樓提及
講番呢隻野
而家炒到新主10倍利錢,舊主或會趁機走人?
走硬啦,又無禁售期,成5億幾貨
舊主都有10倍利潤,相當和味
如果走,就解釋了點解唔賣貨,係配新股俾新主,而且成本比舊主更平
睇我華富聽日同後日出那兩篇啦
No pay ok!
要pay noway!
自動波人在103樓提及greatsoup38在101樓提及自動波人在99樓提及
講番呢隻野
而家炒到新主10倍利錢,舊主或會趁機走人?
走硬啦,又無禁售期,成5億幾貨
舊主都有10倍利潤,相當和味
如果走,就解釋了點解唔賣貨,係配新股俾新主,而且成本比舊主更平
fin_freedom在108樓提及
之前散左俾啲人頭, 用意都係想咁. 另一隻都有類似動作, 唔知會唔會又係咁
自動波人在103樓提及greatsoup38在101樓提及自動波人在99樓提及
講番呢隻野
而家炒到新主10倍利錢,舊主或會趁機走人?
走硬啦,又無禁售期,成5億幾貨
舊主都有10倍利潤,相當和味
如果走,就解釋了點解唔賣貨,係配新股俾新主,而且成本比舊主更平
lemonwongwong在112樓提及
今日食一半,..似要回下,我想找幾個志同道合人做下細價股?
柳永在114樓提及
過去果兩星期換手換得好明顯
greatsoup38在115樓提及柳永在114樓提及
過去果兩星期換手換得好明顯
炒來炒去炒到過百億市值
柳永在116樓提及greatsoup38在115樓提及柳永在114樓提及
過去果兩星期換手換得好明顯
炒來炒去炒到過百億市值
湯財咁睇好!?
柳永在117樓提及
過程中要供埋股或配股俾友好先得吧,就咁炒去百億好高難度
greatsoup在119樓提及柳永在117樓提及
過程中要供埋股或配股俾友好先得吧,就咁炒去百億好高難度
你自己睇擴大後個股本數字,都差唔多120億都有
柳永在121樓提及
已發行14.49億股,新配股加新cb是43.49億股。另外仲有啲散嘅CB吧?hkex的資料好多,剎時間分唔清
greatsoup在122樓提及柳永在121樓提及
已發行14.49億股,新配股加新cb是43.49億股。另外仲有啲散嘅CB吧?hkex的資料好多,剎時間分唔清
請留意公告第14頁,完全發行後,股數會增至5,799,501,125股
lemonwongwong在125樓提及
想請教湯兄, 佢其實係未行使嗰D cb....係咪要lock 兩年先架? 咁而家有咩誘因要炒上咁快?
lemonwongwong在126樓提及
想請問湯兄, 佢出左一份什麼清洗豁免, 是否意指, 他們已持股大比例但仍不需要理行全面收購公司責任之類?
Banana Republic在153樓提及
martin jetpack
http://www.martinjetpack.com/
将人绑在飞机引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