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张茵谈现金流与发展:哪个更优先?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22/169519.html


毫无疑问,现金流的价值,在金融危机中体现得极为明显,李嘉诚“永远保留10%的现金”的策略,也成为许多企业的黄金策略。但 事实上,能够像李嘉诚那样,有足够资金实力、并且能够坚持这一法则的,甚少。

资金密集型的制造业,对现金的需求更为强烈,借债或融资不可避 免,但行业一旦发生较大震荡,资金链上某一环节的周转出现问题,便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这种状况,在金融危机中,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未上市 公司中,都有出现。

在玖龙纸业,08年也出现高达98%的负债率,外部债务和资金周转问题严峻,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在回顾这段经历时,谈 到,“如果你看得准的话,就要把发展放在首位,现金流在其次;当你看不清楚前景的时候,不如把现金流把握好。”

《21世纪》:如果要客观反 思的话,玖龙在2008、09年间的融资策略和现金管理方面,是不是也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张茵:总的讲我们还是没有在这方面犯错误。 2007年整个行业发展很好,企业需要快速扩张,几个扩张项目,都是有中长期考虑的。

《21世纪》:2007年的计划,会不会太激进了?

张 茵:发展是不等人的,机会在那里,如果都想前想后,那就会错失机会的,只能往前走。任何发展计划,都是基于那个时点上,金融危机这样的变化,不是我们能够 预判的。

《21世纪》:如果要“复盘”的话,是否会选择在2007年股价比较好的时候,做一些融资,比如增发之类,募集现金资金而不是银行 贷款,这样会稀释股权,但可以减少企业的负债率?

张茵:融资要与发展结合起来。如果没有明确的发展计划,大把的资金在手头,也未必是个好 事。

我们后来也做过配股,2009年10月,我们配售的股价是11港元左右,虽然我们认为我们的股票不只值这个价,但所谓没有“两头利”。 配股也是为了把握住发展的机遇。

《21世纪》: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银行贷款。是不是不希望稀释公司股权?

张茵:我经常到南美 等地去考察看,看到一些大型纸厂有上百年的历史,大多是家族企业,一代接一代人做下去,我为玖龙纸业定下的基调也是要做百年基业,所以说我不希望公司上市 才三五年时间就急急忙忙把股份都卖得七七八八,股权集中有集中的好处。

可能大家会觉得,家族持股比都占到了70%,还不多卖点股份,是不是 在走弯路?但我觉得后面还有大把潜力在等着我。所以说到股权融资,我会衡量,如果要我拿出控股权,这个跟我的发展相比,哪个更合算?我不能盲目去做融资, 不能盲目去配合一些机构(的游说)。

《21世纪》:但这要耐得住资本市场的“胁迫”啊,股价一路下跌的时候,心里不好受吧。

张茵:我们当时看到股票一泻千里这个情况,心里当然是非常难过,但我认为嘴上不要挂压力,要挂信心,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去工 作。

我真的很佩服我们麻涌(玖龙纸业东莞总部所在地)的农民,真得很有经济头脑,他们在我们股价跌到7毛多的时候,纷纷大量买进,他们是很 了解我们的情况的,对我们有信心,我们自己当然是更有信心。

我觉得一个人做事业自己要有信心这点很关键。说实话,虽然当时外面评价我这个那 个的,但是我自己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我对自己的行业前景非常了解,对我的管理团队和产品也非常了解,所以有信心(渡过难关)。而且我喜欢我的事业,能够在 其中感受出乐趣,我也知道怎么去管理。如果自己都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不知道未来路怎么走,那就很麻烦了。

《21世纪》:说到团队,玖龙 的主要管理层都是家族成员,这也是很有意思的。

张茵:虽然我是董事长,但我们三个只是分工不一样,各有特点和专长。弟弟张成飞,抓财务,金 融非常有一套,从我们的销售来讲,到今年这么大的销售量都没有烂账,可以说是奇迹。先生刘名中生产控制抓得非常严,设备、成本控制非常好。我主要是负责做 战略。我们三个人每个人有不同的特长,但共同的一点是我们都长期专注于一个行业,现在竞争这么厉害,我们作为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是非常专注的来做这个行 业。

《21世纪》:未来会考虑让家族下一代接班么?

张茵:看他是不是有做事业的心,这个很关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36

李途纯狙击 花旗优先受偿权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0/zNMDAwMDIwNTMzNw.html

花旗一审胜诉后,遭遇李途纯的迅速反击。

“花旗银行向北京高院提起的诉讼上月才得到初审判决,现在因有关方已经上诉,所 以判决还没有发生法律效力。”11月9日,太子奶前董事长李途纯代理律师王清辉对本报表示,太子奶系列企业为5亿贷款提供质押的商标和用于抵押的土地都因 存在手续上的瑕疵,被法院认定无效,花旗银行并未取得优先受偿权,与中小债权人依然站在同等的起跑线上。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于10月做出判决,责令太子奶关联公司及李途纯本人返还花旗银行贷款本金5亿元并支付利息,逾期将要支付高额罚息。

花旗银行目前是太子奶最大债权人,占太子奶总债权一半左右。由于花旗银行的债权已经得到中国法院的确认,李途纯想阻止太子奶破产重整的企图,甚为艰难。李途纯个人对于上述债务同样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个人将背负数亿债务。

尽管在狱中,但李途纯一直坚持反对太子奶进行破产重整。

2007 年9月12日,花旗联合新加坡星展银行、荷兰合作银行等国际六大财团,向太子奶提供5亿元无抵押、无担保的低息三年信用贷款;2008年10月,花旗向北 京高院提起诉讼,要求太子奶提前偿还全部贷款;今年4月14日,花旗通过开曼群岛大法庭委托香港保华为临时清盘人,对太子奶集团展开“破产清盘”。

问题关键

王清辉认为,太子奶系列七个企业借花旗财团5个亿人民币、苏格兰皇家(原荷兰)银行1.5亿元贷款且其互相担保或者保证是事实,但这七个企业谁是需要承担责任的真正借款人以及相互间的担保和保证是否有效,才是问题的关键。

“因为谁是借款人,将决定这两家外资财团能否向进入破产重整的企业(比如湖南太子奶)申报债权;而担保或者保证是否有效,则决定这两家财团是否为普通债权人。这两者的答案,将决定两家财团在破产重整程序中的发言权。”王清辉说。

王清辉表示,若太子奶破产,花旗等机构债权人通常可获得100%的优先受偿权,但对于大部分中小债权人来说,将很有可能面对10%甚至更低的还债比例。

此 外,苏格兰银行也在2008年11月向上海高院提起诉讼,将太子奶系列的7家企业和李途纯个人列为被告,要求偿还贷款。上海高院2010年10月19日作 出判决,判决北京太子奶偿还贷款并由湖北太子奶、株洲太子奶、李途纯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同时,以商标抵押无效为由驳回了其要求湖南太子奶承担责任的诉求。

“判 决虽然确认苏格兰银行对成都太子奶提供抵押的设备拥有优先受偿权,但是成都太子奶的管理人已经向成都法院申请撤消了该抵押。因此,苏格兰银行在已经进入破 产程序的太子奶系列企业中,只能以普通债权人的身份行使权利。这对于大多数中小债权人来说,无论从程序还是从利益上,都是一件好事。”王清辉表示。

利益分歧

事实上,对于太子奶的众多债权人来说,不管太子奶的破产重整走到哪一步,太子奶到底有多少“家底”,才是实质问题。而这个家底,主要取决于对已有资产的作价以及对外债权的收回。

至 今,太子奶一直坚称,高科奶业是太子奶的最大的债务人:欠太子奶租金7000余万元、原材料款3000万元;另外,因高科斩断太子奶的直营体系,导致太子 奶在超市等单位近8000万的债权收不回来;再有高科私差、变卖北京太子奶的设备造成的近2000万的损失,以及高科经营期间以太子奶的名义欠的税款 600余万、欠水电费近千万等。

2009年初,为拯救深陷资金危机的太子奶,株洲市政府专门成立高科奶业,以租赁的方式全面接管太子奶的生产经营等营运事务。但租赁期间,太子奶与高科纠纷不断,最终从合作伙伴变为对头人。

对此,高科方面不予回应,仅表示“一切交给管理人去处理”,而花旗则表示“目前相关法律程序还在进行,暂时不做评论”。8日,本报从可靠渠道获悉,株洲市方面计划在下周通报太子奶的重整进展,一直僵持的太子奶破产重整迷局可望释疑。

但 值得注意的是,9月19日,株洲中院裁定株洲太子奶生物科技公司和株洲太子奶集团供销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加上已经进入清算阶段的成都太子奶,太子奶系 列的7家企业已经有4家进入破产程序,目前还有北京太子奶、湖北太子奶和昆山太子奶没有进入破产程序。而掌握太子奶最值钱的资产——商标的湖南太子奶及同 为母体核心的株洲太子奶与供销公司,是被重整救活,还是被甩卖清算,答案仍然是个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48

大和強誰優先 雪明資產管理世界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27.html

又講最喜歡的行業,啤酒,幾乎有買啤酒都知道青島的產銷量持續被雪花拉遠,問題是青島強勢在於品牌而雪花強在產能和規模,但這遊戲到底也是要想一想究竟是 規模優勢重要還是品牌優勢重要,這要得翻開中國啤酒歷史了,較早以前青島較著國家支持不斷拼購地方啤酒廠進而成為行業一哥,但那時雖然產銷量位列第一,可 是因為國內品牌知名度不高,以及拼購後又不善於整合,於是形成了大而不強的局面,後來放慢手腳整合旗下資源,近十年產能幾乎沒有怎樣大規模擴張,但利潤率 在行業內非常突出,這都歸功於品牌優勢,從青島案例可以看出品牌優勢較為重要,而規模優勢則次之。

        不過反過來要問,雪花能否成為青島第二,因雪花強在資本實力,現在靠資本優厚從而不斷拼購地方酒廠,產能幾乎是青島的1.5倍,雖然全部 利潤加總都不及青島,不過一旦國內能夠拼購的啤酒都盡歸旗下的話,整個行業將會主力在銷售渠道和品牌方面鬥法,不過既然為華創旗下的子公司,華潤萬佳也是 一個民生採購品的重要渠道,可以說無論從規模和銷售方面,綜合實力雪花絕對比青島優勝,唯一一點值得重視的是雪花品牌的建立,因為雖然雪花亦有生產純生和 其他高端系列,但總的來看品質方面似終給人低端的感覺,雪花就是大眾化和被劈的象徵,反而青島就是有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感覺高尚。

        還有除了我國二強之爭外,外國列強也不容忽視,因為雖然喜力和嘉士伯等售價比起二強昂貴得多,但國內的銷情是非常可觀的,品牌優勢又再一 次突顯了,雖然規模不及,但品牌給予近乎相同成本的情況下更高的毛利率,所以綜合來說品牌優勢的確比規模更為重要。接下來中國啤酒將會進入自然增長階段, 看誰能夠則重於品牌價值的建立以及銷售渠道方面的開拓,這兩方面雪花一直努力在做,而青島目前來看,好像開始有點偏離了品牌價值,而開始著重了擴增規模, 會否有點本末倒置呢,這個不得而知,還是希望公司在做正確的事情,但作為小股東,很簡單,如果公司做傻事,我們大可以輕松click一click沽出,一 click解千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96

到了世界末日,會計師能優先上方舟嗎? Bittermelon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html

看過電影《2012》後我一直在想,若果末日真的會來臨,而各國政府也真去建造挪亞方舟的話,工程師、醫生、物理學家等專才必定是上船的首選,因為要借助 他們的能力去維持方舟的運作,以及建設新世界。那麼,「會計師」會不會有同樣資格呢?如果有資格的話,原因何在?如果沒有,是否證明會計師對「建設」毫無 幫助?

曾在討論區中談過此問題,有網友說:「只要世界仲有金錢去進行日常活動,會計就有價值」。可是到了那個時期, 相信簿記(Bookkeeping)已經足夠。也有網友認為,會計師可以負責組織和統籌活動,可是這些並不是特別的技能,根本不一定要由會計師去做,很多 人也能勝任。

我一直在想,可以優先上船的,必定是那些擁有獨特知識和技能的人,而這些知識必須對方舟的運作和日後建設新世界有所幫助的。看看我們會計師的獨特知識,就 是Accounting standards,Audit standards ,財務管理和稅務之類,到了那個時候,這些知識好像沒有很大幫助吧。換句話說,會計知識對人類「基本」生存根本是毫無價值。

讀書時曾學習過
Hierarchy of Needs, 人的需求共分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生理需求,求溫飽的Physiological Needs,很明顯會計技能沒有甚麼作用。第二個層次是Safety Needs,相信會計知識也沒有用處。及至之後的第三個層次是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因涉及人類組織在一起,倘若經濟活動開始並大規模和有條理地發展下去,這時會計知識就派上用場了。

回看現代會計的歴史,是因為合資活動出現,會計才開始形成,及後有了成熟而大規模的經濟活動,就發展出今日的會計。可是到了末日的那天,就算有機會上得到 方舟,也要等到災難退卻,並且找到適合的居住地,經濟活動才會出現,到時百廢待興,一切都要重新開始,等到需要會計時,可能已早登極樂了。

或許是我想得太多,也不是「做嗰行,厭嗰行」,更不是看不好會計專業。不過,如果相信末日論而又是會計師的話,應及早轉行,揀選有利於「末日建設」的行業去做吧。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66

金融改革的優先次序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4-13/100379400.html
陸磊

  當市場在期待利率市場化和資本賬戶可兌換等關鍵性金融改革的時間表的時候,殊不知忽略了更為關鍵性的改革——金融市場主體,儘管看起來它們已經非常「市場化」了。

  金融機構真的能自負盈虧嗎?如果能,為什麼會出現「太大不能倒」?美國又何至於憤怒到出現「佔領華爾街」的運動?

  所有的風險防範機制似乎都可能出現失靈,資本充足率也陷入悖論。資本充足率相當於銀行的槓桿率,傳統上被認為是約束銀行風險的韁繩。但現在,資 本充足率被發現原來不過是一種新的軟約束,原來僅僅仰賴中央財政注資,現在變成了可以不斷向市場進行再融資。原本以為資本會約束資產,結果變成了資產擴張 是剛性的,而資本隨之不斷擴張。無疑這導致了非常諷刺的後果,我們為之努力的金融改革方向到底是什麼?

  據此,金融改革的新角度應該老老實實回歸對機構的認知和轉型,而非僅僅關注利率、匯率等價格。

  即便現在就進行價格改革,情況又會怎樣?由於真正的市場主體缺位,其結果將是令很多人始料不及的體制復歸。比如,利率的最終定價權在誰手中?幾 乎可以預見的是少數大銀行;匯率的最終決定權在誰手中?往往是壟斷組織。我們將面臨一種比官定價格更糟糕的局面。如若不信,請看成品油號稱市場化的定價機 制,誰會同意這是合乎常理的?

  市場主體的轉型是第一位的。或許很多人認為有了市場才可能有市場主體,所以市場建設優於機構轉型。事實上只要賦予市場主體以盈利動機,市場一定 會自發形成,關鍵在於這一市場是否公平。所以,不是市場必然有效,而是市場是否具有競爭性,否則價格一定扭曲。當前的問題即在此,誰能保證利率市場化一定 會降低實體經濟部門的融資成本?道理很簡單,只要是融資方求金融機構,則這種不對等性一定會導致融資難和融資貴等問題。

  現在急需兩種改革。一是增量改革。在農村金融組織和城市社區金融組織上,採取更寬鬆的准入政策,給小貸公司和村鎮銀行以更大發展空間,放鬆其貸存比限制,可考慮針對中小型金融機構開設優惠貼現窗口。

  二是存量約束。針對大型國有金融組織,應嚴格限定其增資擴股,並限制其資產總規模。對於這類國有控股機構,若無信貸規模管理,則無一個對存款人和投資者負責的法人。

  通過存量和增量改革,最終變壟斷寡頭型市場結構為競爭均衡,此時,價格改革才有意義。

  過度注重價格也會導致金融危機。溫州企業主跑路和廣州某些擔保公司的事件,實質上均指向一個問題:價格的可信度。利率高不代表背後的風險被正確 衡量和覆蓋。這不新鮮,斯蒂格利茨的信貸配給理論早在1984年就對利率覆蓋風險的有效性提出質疑,解決之道很「計劃」——數量控制。

  正因如此,即便在相對競爭性較強的美國市場上,次貸危機依然會發生,即現實回報與預期之間出現差異。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利率不該市場化,恰恰相反,應該在機構改革完成後推動利率市場化,亦應儘早推出註冊制的垃圾債券市場,而非行政審核式的三板市場。

  無論哪個階段,金融監管必須嚴格,特別是在壟斷市場上。最近的一系列現象具有積極意義,如金融機構收費公示等。嚴格的監管不僅僅具有宏觀審慎意 義,更具有微觀市場意義。今天的中國往往具有某種情緒化傾向,把監管等同於管制。殊不知,金融監管的本意在消費者保護,特別是反壟斷。

  總之,先增加金融機構增量,以此改變市場結構,最後實施利率等關鍵性價格改革,這應該是當前金融改革的最優順序。

  作者為廣東金融學院代院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08

什麼優先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16/100461318.html
王曉冰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企業家命運跌宕起伏。馬勝利曾是改革者樣榜,後擴張太快、效益滑坡被免職。褚時健、牟其中亦曾名噪一時,但前者貪污千萬被判無期,後者以詐騙入刑18年。近十年來,首富落馬更成中國一道奇觀,遠有唐萬新,近有黃光裕。

  粗略概括,如今仍活躍在前台的企業家大致有四類,其一是從家電和IT行業崛起的柳傳志、張瑞敏、李東生等;其二是以馬云為代表的互聯網新銳;其三是以李寧、張勇等為代表的在服裝、餐飲等快消品行業摸爬滾打出來的草根企業家;還有一類是以王石、潘石屹等為代表的地產大佬。

  這些人出身、經歷、個性各有不同,但觀其言行,有一個共同點,凡事以市場為先,有危機感。他們所在行業也有共同點,都是中國市場化推進比較充分、管制較少的行業。柳傳志曾被問及為何聯想能走到今天,他稱想來想去也沒什麼特別,就是「目標很堅定,不受周圍誘惑而已」。還有一條,「不要離政治太近」。

  這話已不大時新。即使有唐萬新們的前車之鑑,在中國的大政府模式之下,隨著經濟發展,政府手中資源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令企業難以抵擋。時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建立了共識:發展關鍵不是爭奪市場,而是攫取政府的資源——政策、土地、貸款。是什麼讓企業家集體從市場優先偏移為資源優先?根子在政府。解決了這個問題,中國至少還有30年大發展。

  本期值班主編 王曉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87

服務業選才 人格特質與能力何者優先?

2013-3-4  TCW
 
 

 

服務業是面向人的產業,員工的態度與品質,將更直接影響客戶對品牌的觀感。

但是,選人才,人格特質與能力,孰輕孰重?如果企業主選擇以人格特質為主,選才可能會遇到能力容易衡量,人格特質卻難以測量的難題;如果偏重人格特質,也擔心萬一人才能力不足,將限制企業發展。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夠兼顧人格特質與能力的需求?

服務業一年產值占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約七成,其中就業人口更占了六成,最具備代表者莫過於便利商店。

截至二○一○年底,全台灣連鎖便利商店已突破九千家,平均每五百公尺就有一家超商,以人均密度而言,平均每二千三百人就分配到一間超商,全球第一。

過去擔任便利商店龍頭統一超商總經理時,徐重仁一手創造了台灣超商傳奇,讓統一超商起死回生、創新服務,由單純的民生消費事業,擴展金流代收、物流體系,並且發展咖啡、鮮食等商流。

徐重仁倡導用愛照顧員工,員工才能用愛去服務客戶,他偏好人格特質先於能力,但是他在追求讓統一超商快速成長的同時,如何不讓這樣的人才觀限制了統一超商的成長?

本期管理相對論邀請到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徐重仁,與台大工商管理學系系主任暨商研所所長朱文儀對談:服務業求才,人格特質重要?能力重要?

選人,先看人格特質擅長與人溝通,有熱忱才合適

台大工商管理學系系主任暨商研所所長朱文儀(以下簡稱朱):過去管理相對論與科技業討論過人格特質與能力何者重要,科技業普遍看重能力,你怎麼選擇?

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徐重仁(以下簡稱徐):服務業,是以「人」為主體,所以人本身的特質是滿重要的,學歷,是不是國立大學,對我來講只是參考。基本上,如果你是個寫電腦程式的,或者是研究某種商品設計的,這需要有專業的技術、職能。服務業通常我們首先強調的是,人的特質、個性,這個我比較重視,他本身如果是一個比較有熱忱、易溝通(的人)就比較適合做服務業。

朱:人格特質很難在面試時準確掌握,我問你是不是正直、誠信?你一定說你很正直、誠信,重視人格特質的企業,招人時會有兩種處理方法,第一、境外阻絕,我在招募新人的時候,花很大的心力去測試你的個性,甚至聘心理專家做問卷、專業訪談,精挑細選降低找到不適任者的機率。

第二種方法是,我只要招募的時候,確認他沒有什麼重大的不妥,進來之後我花很大的心力在教育訓練、塑造他的人格特質和價值觀,你會選擇哪一種?

徐:實務界我們在聘用人員的時候,也是會有性向測驗,但那是個參考值,最重要的是主管的面試判斷能力,當然判斷錯誤也不是說沒有,百分之百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我想每個人做法不同,對我來講是比較朝後者,不是說一定要用很複雜的方式去測驗他,選用他。雖然不可能每次選才判斷都很準確,但是在服務業中,多數的中高階主管,都是從底部晉升上來,我們會透過訓練、體驗,讓他擔任更重要的角色(指主管,可後天培訓)。我們從他實質表現去了解、判斷,這個人適合哪些工作?這個適合做管理職,那個適合做行銷,這個做營運,我會這樣安排。

用人,力求適得其所不適任可以輪調,做適合的事

朱:企業大了之後,一定得授權主管,萬一這個主管個人特質很好,但是管理能力不足,無法好好識人、任用,你會怎麼辦?

徐:我領導集團時,一定清楚讓大家有共識,知道策略方向怎麼走,接下來就是交給一線主管,如果這個主管,所用的人不是很OK,導致該部門沒有辦法形成共識,我會視為是主管的問題。

第一步,我會先coach(培訓),跟他說你應該朝哪個方向,應該怎麼做比較好。他聽了,真的去改善,當然我就放手讓他做。如果不OK,那這樣子我就把他換掉,但不是說讓他沒有工作,我會做rotation(調職)。

但是,企業得成長,特別在關鍵的事業部,必要的時候,我還是毫不猶豫會換投手。

舉例來說,統一超商當初想繼續開店,一個主管跟我講(市場)已經飽和,這個主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思維呢?因為他本身沒有很清楚,他沒有一個vision(遠見),只是他底下的人告訴他,然後他來告訴我,主管這樣子的話,他就沒辦法發揮他的功能。我常常講,市場沒有飽和,只有重分配。

我就說這樣子不行,你暫時就換到別的地方去,我找一個比較aggressive(積極進取)的去做。結果一九九九年我們(全台門市)就達到兩千店。

朱:你換主管,大家會知道一定是他能力出問題,面子很難掛得住吧?

徐:那是現實的問題了,我常常舉球賽為例,換投手下來坐冷板凳,但不是說那名投手就沒有機會,我常常會跟他們說,暫時把你換下來,你還是要在這方面多多去學習,將來還是有機會。

育人,仿效舉重原理看部屬能力,加工作量或減量

朱:你有提過,如果今天發展一個事業,我覺得這個人的能力有點不足,你可能會試著培育他,給他增加五%的工作,讓他慢慢去成長,一個是換投手,一個是培育,你的選擇標準為何?

徐:你講的是舉重原理。如果你判斷,這個人可以拉三十公斤,那這個就應該再給他加五公斤,慢慢加。如果不對,我給他加,他已經支撐不了,不能再給他加,一定要給他減量。這就看你做主管的能力。

朱:以剛剛你提到開店的案例,你認為該主管是能力問題:他對市場趨勢掌握不足;或者是人格特質的問題:他太保守?

徐:應該講是能力的問題:專業不足。他是很認真踏實的人,要把他換掉也很為難,還是得讓他適得其所,去做他可以做的事情。

朱:西方企業認為如果經理人能力不足,又不認同CEO(執行長)做法,可能會直接換掉,甚至要求離職,你不這麼做?

徐:服務業很重視人和人之間的接觸,是很感性的產業,我們要用愛來經營事業,用愛來照顧員工。我在這領域三十五年,從開始我就把他們當成家人,出差都住在我家,一起吃我太太煮的飯,情感上是一家人。

美式做法就不一樣了,企業是一個龐大的機器,零件壞了、不適合就換掉,那種概念聽起來好像滿科學的,但是有時就是說,看你怎麼去經營這個企業。我不是說我的是最好的,但是我認為要看整個民族性,東方比較有家、有忠誠度的觀念,我承認我的做法不是完全perfect(完美),但總是覺得手下的人,要給他機會。

我常常把企業文化形容是家教,如果父親是流氓,小孩大概也是流氓;如果父母很老實,那他小孩大概也是這樣,這就是一種家教,文化在那個環境中,(員工)就會耳濡目染。像沃爾瑪(Wal-Mart)早期也是一樣,他(老闆)對員工很好,到處去參訪門市,跟門市人員稱兄道弟。

我過去也是,加盟主跟我有很深厚的情感。有人認為服務業長大了,可能無法維持(指創業之初的做法),但是我認為,even(即便如此)你要加入效率化的概念,但不能忽略掉基本的精神,不能拋棄(指過去做法與精神),而是要去注入、融合。

朱:這種想法很類似美體小鋪(The Body Shop,二○○六年L'Oréal以六億五千二百萬英鎊收購英國美體小鋪)創辦人羅迪克(Anita Perella Roddick),他堅持面談全世界加盟業主,重要職務主管也是深度互動和面談,創造與他本人很同質性的文化。

這樣也會引發管理討論,企業如果都是最高主管一個人的意志,而且他事必躬親,但同時也限制了企業成長和新的想法。

徐:我認為服務業本身還是得用人性化管理,不能夠用製造業的思維去想。你要創造幸福企業,不是只有企業幸福,也要讓員工很幸福、讓顧客很開心,這種思維是服務業的本質。如果你沒有辦法做到這點,這個行業沒有什麼特性。

下期預告:下週我們將邀請徐重仁繼續討論,服務業在國內市占率稱霸後,該不該國際化?該與不該的標準何在?

【延伸閱讀】台灣名師觀點選才、晉升制度化,有助降低不適任人才成本

統一超商、宜家家居(IKEA)、美體小鋪(The Body Shop)、西南航空與律師、教師不同,都屬於非專業性服務業,深度與客戶接觸,他們藉由強化企業核心價值和文化,以維持服務品質,因此這種企業重視(員工的)人格特質更甚於能力,他們認為熱忱的員工,才能服務好客戶。傾向內部培養而非挖角,這是產業屬性使然。

但是當領導者遇到,個人特質佳但是能力不足的主管者時,還是得如徐重仁一般斷然的換投手去別的職位,這邊必須提醒,統一超商由於事業體龐大,讓領導者可以安排人才的去處,但是一般企業很難有此條件。

最好的方法還是建起制度,在選才與晉升時,精準的找到適合的人。我們看到服務業的領導者會規定員工爬百嶽、開讀書會等看似與經營無關的活動,其實這些都是用客觀指標,從活動中觀察出每個員工是否與企業的價值觀相符。選對人才,才能降低企業之後要處理不適任人才的成本。

口述:台大工商管理學系系主任暨商研所所長朱文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07

【銀行股:規模擴張優先還是股東利益優先?】 陳紹霞

http://xueqiu.com/1876614331/24540791
上半年,A股再度熊冠全球。6月份銀行間市場「錢荒」引發股市急跌,銀行股板塊首當其衝、大幅殺跌,一度全面破淨,只是憑藉著上週五的奮力拉升,部分銀行股價才重回每股淨資產之上。

以一季報賬面淨資產和6月28日收盤價計算,有9家銀行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其中,交通銀行市淨率最低、僅為0.759(詳見表1)。考慮到上半年已經結束,銀行股淨資產隨著二季度盈利而增長,以半年報淨資產計算的市淨率將會更低。

表1、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銀行股一覽

                               單位:元

查看原圖

面對股市持續低迷,6月28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再次表示,積極探索優先股方案,保護投資者利益。這或許也是當日銀行股集體大漲的原因之一。

早在去年6月,銀監會曾表示,已成立了資本工具創新工作組,將和相關部門會商,研究發行優先股、二級資本工具、開放境外發行市場等來拓寬商業銀行融資渠道。今年以來,證監會也多次表示,研究引入優先股制度,條件成熟時將盡快推出優先股。

對於長期以來一直飽受再融資問題困擾的銀行股而言,優先股制度的推出,將為銀行業提供一個新的補充資本的渠道,緩解銀行股再融資壓力。

個人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增速趨緩以及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整,銀行業未來補充資本的需求已經不再迫切。6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而早在新一屆政府成立之初,銀監會於3月底、4月初先後發布8號文和10文,規範銀行理財產品業務、嚴控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顯示新一屆政府有意控制信貸投放規模過快增長、推動經濟結構轉型。6月「錢荒」實際上是央行主動調控的結果,旨在向市場發出明確的信號。這意味著過去多年來銀行信貸規模大幅增長的趨勢將難以延續。因此,銀行業補充資本金的需求也將隨之下降。

實際上,過去多年來,銀行股的期初淨資產收益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如果不實施現金分紅的話,銀行股自身盈利將可以滿足其業務20%以上的增長;如果未來銀行股的增速回落到10%以下,只要其能夠保持當前的盈利能力,則其淨利潤不僅可以滿足其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而且還可以將一半以上的利潤分配給股東或回購其股票。

預期未來成長性的下降是否意味著當前銀行股走勢低迷的合理性呢?

如筆者在本欄前期文章《盈利能力、成長性與內在價值》一文中所分析,成長性只是影響股票價值的一個要素,盈利能力才是決定股票內在價值的核心因素。如果銀行股能保持20%以上的淨資產收益率,即使陷入0增長,以10%的折現率計,其合理的市淨率水平為2倍以上。

個人認為,在當前銀行股集體破淨的市況下,對於銀行股而言,重要的是如何保持、提高盈利能力,而不是追求規模成長。對於大幅破淨的銀行股而言,如果能保持ROE在20%以上,那麼將利潤用於回購其自身的股票,就是最好的投資。

如果一個企業的ROE是20%,市淨率為0.5倍,那麼以0.5倍市淨率買入自身的股票的投資回報率將達到40%,因此,除非有更好的投資項目,否則,回購股票就是最佳的投資選擇。

假設A公司期初ROE為20%、淨資產10億元、總股本1億,則淨利潤為2億元,每股收益為2元。

如果這家公司將淨利潤全部用於再投資,ROE保持20%不變,則下一年淨利潤為2.4億元(12×20%)、每股收益2.4元,增長率為20%。

如果這家公司股價只有8元,那麼將淨利潤2億元全部用於回購股票、回購0.25億股,淨資產收益率不變,則下一年淨利潤不變,仍為2億元,但總股本由1億股減少為0.75億股,每股收益由2元增至2.67元;雖然淨利潤增長率為0,但每股收益增長率為33.3%。假設其股價在第2年、第3年仍保持8元不變,企業繼續將每年2億元利潤全部用於回購股票,則第3年總股本將減少至0.25億股,每股收益和每股淨資產將分別增至8元和40元(詳見表2)。雖然企業利潤保持2億元不變,但每股收益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高達58.7%。

當然,如果一家企業ROE能保持ROE20%以上,且實施持續股票回購,其股票價格很可能會隨著回購的實施而回升至淨資產之上。如果第3年末股價仍保持在8元的話,那麼,第4年繼續實施股票回購,將會把全部股票回購完畢。但是,這樣的情形不可能發生,因為誰擁有最後1股,誰將坐擁這家淨資產10億元的公司,沒有人會願意在8元的價格出售股票,其股價很可能被推升至80元甚至更高的價格。

上述分析顯示,A公司ROE保持20%時,將全部利潤用於再投資,可以實現企業規模20%的增長;由於其股價遠低於每股淨資產,將全部利潤全部用於股票回購時,雖然企業的增長率為0,但每股收益年複合增長率卻高達58.7%,遠高於前者。因此,從股東利益角度考慮,在不影響自身盈利能力的前提下,企業應該放棄規模成長,實施股票回購。

表2. 回購股票情形下A公司模擬財務數據

查看原圖
當一個企業股價處於嚴重低估狀態時,回購其自身股票就是最好的投資,股票回購可以使投資者獲得更高的回報率。這也是美國股票市場一些上市公司大幅回購股票的原因。

對於當前銀行股而言,當股價遠低於淨資產時,如果對企業未來的持續盈利能力有信心,那麼就應該拿出部分利潤回購股票,而不是片面追求規模擴張。

以浦發銀行為例,總股本186.5億元,其中,大股東中移動和上海國資系統持股84.3億股,社會公眾持股102.2億股;以6月28日收盤價8.28元計,社會公眾持股市值846.2億元。浦發銀行預計2013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2%以上,以此測算,2013年淨利潤382.9億元。假設此後幾年利潤0增長,若浦發銀行每年拿出50%的利潤用於回購股票,則未來4年累計可用於回購股票的資金將高達765.8億元,如果浦發銀行股價不上漲的話,則將可以回購90%以上社會公眾持股。

當股價處於嚴重低估狀態時,持續的股票回購將提升股票的內在價值。如果銀行股有意持續實施股票回購,那麼,將推動股價向其內在價值回歸,其股價至少有望回升至淨資產之上。如果銀行股能保持20%以上的淨資產收益率,即使不考慮低價回購帶來的資本增值,其每股淨資產也將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長,如果市淨率能保持在1以上,則意味著長期投資者有望獲得年均20%以上的投資收益率。

個人認為,在當前銀行股大面積破淨的市況下,銀行股應在保持盈利能力的前提下優先考慮股東利益,實施持續回購股票計劃,為股東創造價值,而不是片面追求規模擴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478

優先股預備起

2013-07-22 NCW
 
 

 

分紅能力穩定的大公司試行,上市公司採取公開發行或非公開發行,非上市公司

採取私募發行

◎ 本刊記者 楊璐 鄭斐 文yanglu.blog.caixin.com|zhengfei.blog.caixin.com 優先股終於來了。

7月12日,中國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證監會將儘快發佈實施優先股試點制度。

所謂優先股,是能夠優先拿到股息,清償順序也優于普通股的一種特殊股份。其權利義務因介於普通股和債權之間,對一些希望股權投資同時又有固定回報的投資者而言,是重要的金融產品設計。

比如前一陣中資保險公司集體股權投資中石油“西氣東輸”管道項目,最歡迎優先股的設計,但那時政策還未放開;再如金融危機中日本三菱入股摩根士丹利,是優先股 ;巴菲特投資高盛,也是優先股。

優先股對發行人也有吸引力。5月中旬,證監會討論優先股試點時,農業銀行(601288.SH,01288.HK) 、浦發銀行(600000.SH)人士對發行優先股補充一級資本金,均表示了濃厚興趣。

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目前監管層正在全面設計優先股的發行與交易政策,初步計劃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均可發行優先股。財新記者瞭解到,目前還不允許在設立階段的股份公司發行優先股,也不允許發行不同清償順序的多系列優先股。

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優先股的發行會考慮先在分紅能力較穩定的大公司試行,且發行規模不能超過公司股本的一定比例。

發行方式上,初步設想上市公司採取公開發行或非公開發行,非上市公司採取私募發行。

交易上,公開發行的可以進入交易所系統集中交易,私募發行的可以進入轉讓平台進行交易,涉及收購要約時需對普通股和優先股進行分別要約。

滿足不同需求

優先股是由股份有限公司給予個別股東在公司利潤分配和破產清償時,享有優先權的一種特殊類型股份。主要表現在:優先分派股息,當股東大會決定分派股息時,不論公司盈利多少,都可以優先于普通股股東領取股息,因此風險小于普通股 ;優先清償剩餘資產,當股份公司面臨解散、清算時,優先股的受償權 先于普通股,但後于債權人。

發行優先股,對於發行人可滿足其不同形勢下的融資需求 ;對於投資者可滿足其不同類型的投資需求。推行優先股,是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倡導公司進行現金分紅,還可以豐富市場的投資品種,給理財產品提供良好的投資標的。優先股作為固定收益類股份品種,在國際市場上得到大量應用。

在商業銀行方面,引入優先股可對銀行資本進行補充。美國銀行優先股曾參與美國政府在金融危機中救助銀行,即通過購入可轉換優先股進行注資、補充銀行流動性的資金缺口,並獲得固定的優先股股利,在約定時間內轉換為普通股,在二級市場上流通,進而成功實現投資退出。不僅幫助銀行業渡過危機,自身也實現了可觀的回報。

“優先股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同時也給投資人帶來更多的投資渠道選擇。至於雙方最終是否會選擇優先股,則是投資人與公司就投資回報、投資風險等一系列商業問題充分考慮後決定的。 ” 美國謝爾曼· 思特靈律師事務所律師薛芳表示。

法律不存實質障礙

大成律師事務所的一位律師無奈地嘆氣:優先股目前在中國尚無明確的法律地位,曾備受爭議。

優先股最早出現在1992年頒佈的《國家體改委股份有限公司規範意見》(下稱《規範意見》 )中,其中關於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部分內容進入《公司法》 ,但關於優先股的規定沒有被納入。現行《公司法》 《證券法》中都沒有提到優先股,不論是普通股還是優先股都以“股票”代替。

不過,一位律師表示, “ 《規範意見》至今未被廢止,在未與現行法律相衝突的情況下,可以發揮規範作用。 ”法律界人士指出,發行優先股不存在實質性法律障礙。漢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漾律師表示, “現行《公司法》規定國務院可以對公司發行本法規以外的其他種類的股份,另行作出規定,但迄今為止,國務院尚沒有關於優先股的法規出台。可以說,法律並沒有相應的禁止規定,這其實是為優先股預留出了法律空間。 ”陳漾表示, 《公司法》中也存在與優先股相矛盾的規定,即“同股同權” 。

其中, 《公司法》第104條關於“股東出席股東大會,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決權”的規定,以及第127條中“股份的發行實行公平、公正的原則,同種類的每一股份應當具有同等權利” ,都對“同股同權”作出明確規定。

《證券法》總體適用優先股,有些規定不適用,但需要進行另行規定。

據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由於涉及法律法規的解釋,對優先股的推進將 會分成三個階段,即國務院出台相關法律法規解釋文件,之後由證監會出台相關規定,最後是交易所出台相關細則。

“這三個層次的工作都完成後,優先股的試點就可正式開始了。 ”

簡單模式先行

優先股兼具普通股票和債券的特點,其收益高于債券,風險又小于普通股,這對於風險偏好低的投資者來說,特別具有吸引力,比如保險公司。

優先股廣泛存在於成熟的資本市場,國內引進優先股大勢所趨。美國黃唐馬文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唐兆凡律師告訴財新記者,在國際上,優先股可劃分為四類:按照股息是否累積,可分為累積和非累積優先股 ;按照是否在獲得定額股息後還可與普通股一同繼續參加利潤分配,可分為參加和不參加分配優先股 ;按照是否允許在一定條件下轉換為 普通股,可分為可轉換和不可轉換優先股;按照公司可否贖回股份,可分為可贖回和不可贖回優先股。

“複雜的模式雖然有很多優勢,但試點初期將會採用簡單模式,以便於監管和推進。 ”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

對於優先股的權利和義務,業內人士指出,優先股應在參與公司經營權和決策權上有一定限制。

“一般情況下,優先股股東對公司事務沒有投票表決權,只享有知情權、建議權和質詢權。雖然普通股不像優先股會給公司造成固定的股息壓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其也喪失了表決權,交出了對公司未來收益及經營管理決策的投票權。 ”大成律師事務所的一位律師表示。

“在投資收益方面,優先股股東可按期獲得固定不變的股息,該股息是預先固定的,一般不受公司經營狀況和盈利水平的影響,這就保障了其收益的穩定性,對規避風險的投資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時,也會給公司帶來一定程度上的財務負擔。 ”國聯律師事務所田小皖律師告訴財新記者。

基於優先股一系列優先的特點,公司中若存在優先股,容易出現普通股股東和優先股股東之間的利益衝突,所以設置恰當的優先股比例十分關鍵。

某券商保薦人代表坦言, “如果在一個公司中優先股的比例過高,普通股股東在決策時就有可能置優先股股東利益于不顧,從事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

此外,法律上對連續不支付優先股股利的公司也有強制性約束規定,即如果連續規定年限不支付優先股股利,優先股是可以轉換為普通股的。每個國家的具體年限規定不同。 ”據田小皖介紹,巴塞爾Ⅲ確認優先股為合格的其他一級資本工具,優先股在國際主要銀行的股東權益占比呈現持續上升態勢。

掀起債轉股浪潮

“試行優先股,未來可能會搶佔債券市場份額,掀起一輪債轉股浪潮亦有可能。 ”唐兆凡說。

與債券相比,優先股體現的是一種投資關係,作為資本投入無法撤回,只能轉讓,公司對優先股股東只承擔支付股息的義務,且股息由稅後利潤支付,不計入資本金;而債券體現的是一種借貸關係,作為債務,公司既要支付債息,還需償還本金,且利息由稅前利潤支付,計入公司經營成本。

優先股相對債券來說籌資成本略高。 “優先股所支付的股利是要從稅後淨利潤中支付,不能抵稅,因此優先股成本很高。同時,優先股要求支付固定股利,由於不能在稅前扣除,當盈利下降時,優先股的股利會成為公司一項較 重的財務負擔。 ”唐兆凡說。

基於當前投資者更偏向于債類投資的現狀,有市場人士建議,可將優先股設計成為偏債類的產品,如果股息能夠在稅前支付,則大部分公司可能會選擇 發優先股進而取代發債,同時也可以減小對股市的衝擊。

與債券不同的是,優先股股東以金錢出資外,還可以用實物、土地使用權和其他無形資產產權出資,在資產負債 表上,反映為所有者權益,是公司開展經營活動、對外承擔經濟責任的基礎 ;而公司的債權人只能以金錢出資,反映的是負債,是公司對外必須承擔的經濟責任。

因此,優先股的存在不僅對投資者具有降低風險的好處,對公司本身而言,還能起到增加資本金、降低資產負債率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優先股從本質上更類似于一個沒有約定還本付息期限的永續債。 “目前國內還不支持發行永續類的債券產品,國際市場上發行的大多數優先股股票都附有贖回條款,與永續債還有所不同。

大成所的律師說。

“從法律概念上說,優先股是股股利的分配取決于企業是否產生足夠的利潤; 而債不同,無論你是否產生利潤債權人都是在利潤稅前,從企業的經營款項中拿到利息。 ”一位投行人士說。

一旦將優先股應用到實際操作中,它的種種優勢會否真正得到體現,現在還是未知數。

唐兆凡說, “優先股在國外的存量遠低於普通股和債券。上市公司優先股的融資額低於總融資額的10%。因為優先股是輔助普通股發行的資本工具,只有公司走到清算程序,才可拿回本金。 ”

類優先股風險

雖然中國資本市場上並無“優先股”概念,但在私募股權融資方面存在變相優先股模式,面臨一定的法律風險。

PE投資過程中常有一些附加協議 :如果在境外投資,並採取境外架構的,可以直接寫明優先股,出現糾紛在國外也有相應的法律基礎。但人民幣 PE 對 內資公司的投資,則不能寫明優先股,而以附加協議、業績對賭、主張權利等方式表述,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優先股在中國缺乏法律依據的問題。

有投行人士表示,不少私募基金作為戰略投資人在企業 IPO前與企業簽訂 協議,無論公司未來上市與否,都要獲取保本收益,這是按優先股性質來設計的。一旦公司上市,PE 手中的優先股可轉為普通股流通,若上市未果,則約 定期限分紅退出。 “這些抽屜協議在公司 IPO前都需要清理,雖然這與優先股類似,但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優先股,存在法律風險。 ”“在 VC、PE 投資領域比較發達的國家,非上市公司直接向 VC、PE投資人發行優先股。這種優先股可以擁有投票權的,還會有一些其他優于普通股的特殊權利,在公司上市時通常會按比例轉換為普通股票,與已上市公司發行的優先股票不一樣。 ”陳漾表示。

境內VC、PE對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只能在現有公司法允許的範疇內 適當約定一些優先條款。 “這樣做存在法律瑕疵。 ”陳漾說。

何為優先股?

股利

■ 與債券類似——股利水平在發行

時確定

■ 與普通股類似——公司盈利不足

即不支付股利

表決權

■ 與債券類似——通常規定沒有表

決權

■ 與普通股類似——有些優先股規定, 如果沒有按時支付股利, 則優先股

股東可行使有限表決權

到期期限

■ 有些優先股是永久性的, 沒有到期期限, 與普通股和永久債券類似。 多數優先股有明確的到期期限, 到期時公

司按規定價格贖回優先股

可轉換性

■ 有些優先股可轉換為普通股, 有些

則不可轉換

繳稅

■ 優先股利不能稅前扣除資料來源: 財新記者採訪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72

央行解讀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優質資產優先、將在交易所發行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601

華爾街見聞報導,國務院常務會議昨日通過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而人民銀行以發言人答記者問的形式對此作了進一步解釋。

在新華社的新聞稿中,發言人的話中提到:

試點八年來,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基本制度初步建立。此次擴大試點的基本原則是:堅持真實出售、破產隔離;總量控制,擴大試點;統一標準,信息共享;加強監管,防範風險;不搞再證券化。

在提到是否允許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在交易所發行交易時,發言人表示:

在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過程中....將引導大盤優質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在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跨市場發行。

在考慮風險防控的考慮包括:

統一產品標準,統一監管規則,促進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的信息共享。

優先選取優質信貸資產開展證券化,風險較大的資產暫不納入擴大試點範圍,不搞再證券化。

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既要強化外部信用評級,又要鼓勵各類投資人完善內部評級制度,提升市場化風險約束機制的作用。

進一步明確信託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的職能和責任,提高證券化專業服務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

新華社通稿如下:

8月28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針對當前擴大試點的背景,積極意義,擴大試點的基本考慮有哪些等問題,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一、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的背景是什麼?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環境異常複雜,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是當前和今後經濟金融工作的大局。我國金融運行總體穩健,但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和工具與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要求不相適應。6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明確提出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經濟轉型升級,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7月2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3〕67號),要求逐步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常規化發展,盤活資金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國務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小組第七次會議對此進行了專題研究,國務院有關部門一致贊同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

  從國外金融市場發展歷史和國內信貸資產證券化實踐看,信貸資產證券化是金融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品,有利於促進貨幣市場、信貸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市場的協調發展,有利於提高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也是鼓勵金融創新、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改革舉措。

  二、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前期試點效果如何?

  2005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成立了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協調小組,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正式啟動。2005年至2008年底,共11家境內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了17單、總計667.83億元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受美國次貸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後,試點一度處於停滯狀態。2011年,經國務院同意繼續試點,共6家金融機構發行了6單、總計228.5億元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試點八年來,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基本制度初步建立,產品發行和交易運行穩健,發起機構和投資者範圍趨於多元化,各項工作穩步開展,取得積極成效。

  三、國際金融危機後,國際金融市場上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有什麼變化?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國際金融市場上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仍在波動中發展。美國證券化市場發行量在2006年達到2.9萬億美元高峰,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後跌至1.5萬億美元,此後證券化市場逐步恢復。2012年,證券化產品發行量達2.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6.9%,佔同期債券發行總量的32.3%,餘額9.9萬億美元,佔全部債券餘額的25.8%。2012年,歐洲證券化產品發行量2308.5億歐元,佔同期債券發行總量的2.3%,餘額1.6萬億歐元,佔同期債券餘額的10.5%。另外,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等國際大型金融機構每年新增貸款中仍有較大比例進行證券化。

  四、當前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有哪些現實意義?

  當前,我國金融宏觀調控面臨較大壓力,貨幣信貸增長較快。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必須從深化改革、發展市場、鼓勵創新入手,從國內外實踐來看,金融業和金融市場發展已經到了必須加快發展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階段。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一是有利於調整信貸結構,促進信貸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在已有授信內支持鐵路、船舶等重點行業改革發展,加大對消費、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二是有利於商業銀行合理配置核心資本,降低商業銀行資本消耗,促進實體經濟通過資本市場融資。三是有利於商業銀行轉變過度依賴規模擴張的經營模式,通過證券化盤活存量信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資成本,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四是有利於豐富市場投資產品,滿足投資者合理配置金融資產需求,加強市場機製作用,實現風險共同識別。

  五、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和逐步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常規化發展是什麼關係?擴大試點的原則是什麼?

  國辦印發的《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要逐步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常規化發展。目前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剛剛起步,納入證券化的信貸資產種類有限,各項制度初步建立,仍然處於推進資產證券化常規化發展的初期,需要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基礎上,穩步擴大試點。

  此次擴大試點的基本原則是:堅持真實出售、破產隔離;總量控制,擴大試點;統一標準,信息共享;加強監管,防範風險;不搞再證券化。

  六、請問是否允許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在交易所發行交易?

  從國內外經驗看,由於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與其他固定收益產品一樣,具有大宗個性化交易、定價相對複雜的特性,因此主要在採用一對一詢價交易、主要面向機構投資者的場外市場(即OTC市場)發行和交易。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債券市場的主導模式都是場外市場,在交易所發行交易的債券僅僅是補充。發行人對發行窗口的選擇,也就是選擇場外市場還是交易所市場,是發行人自身的權利,由發行人自主選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就是法律規定的場外市場,涵蓋各類機構投資者,包括商業銀行、財務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佔機構投資者的數量約為20%)和非金融企業(佔機構投資者的數量約為80%)。產品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政策性金融債、普通金融債、政府支持債、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10餘個債券品種,截至2013年7月末的託管量為26.6萬億元,佔我國債券總託管量的94.3%,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由於銀行間債券市場充分體現了機構投資者風險識別與管理能力較強的優勢,強化了信息披露、信用評級等市場約束機制的作用,因此在前期試點中,各家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人自主選擇了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面向機構投資者發行和交易。

  在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過程中,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金融監管部門,在尊重發行人自主選擇發行窗口的基礎上,引導大盤優質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在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跨市場發行。這既可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投資者範圍,有利於共同識別風險,實現金融資源優化配置;也可以滿足交易所的投資者資產配置需求。

  七、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通過信貸資產證券化盤活的信貸資源應用方面有何指導意見?

  人民銀行尊重各商業銀行依法經營的自主權,同時,按照加強和改善金融宏觀調控、進一步落實國務院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指導有關商業銀行對通過證券化盤活的信貸資源,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傾斜,特別是用於小微企業、「三農」、棚戶區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等。

  八、擴大試點過程中,對風險防控有些什麼考慮?

  信貸資產證券化擴大試點過程中,將充分發揮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的作用,加強相關政策措施的統籌協調,統一產品標準,統一監管規則,促進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的信息共享。進一步加強證券化業務各環節的審慎監管,及時消除證券化業務中各類風險隱患。優先選取優質信貸資產開展證券化,風險較大的資產暫不納入擴大試點範圍,不搞再證券化。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既要強化外部信用評級,又要鼓勵各類投資人完善內部評級制度,提升市場化風險約束機制的作用。進一步明確信託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的職能和責任,提高證券化專業服務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