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買買買停不下來!中國投資者7.4億歐元購AC米蘭

據路透社報道,AC米蘭母公司Fininvest與中國投資者簽署初步合同,同意出售AC米蘭足球俱樂部。該協議對AC米蘭的估值為7.4億歐元,包括2.2億歐元債務。

Fininvest將出售AC米蘭99.93%股份。AC米蘭的買家包括海峽匯富產業投資基金(HAIXIA CAP)、國家開發投資公司(SDIC)和Yonghong Li;買家將在三年里向俱樂部投資3.5億歐元。

而此前,今日下午,英超球隊西布朗官方網站消息,西布朗俱樂部宣布,已經同意把手中擁有的88%俱樂部股份出售給以賴國傳為首的中國財團,這也是英超歷史上頭一支由中國資本主要控股的英超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793

李嘉誠賣樓停不下來!因為看好英國脫歐後“合理回報”

李嘉誠坐上“甩賣”的高速列車就不想下來,這次連香港的地標性寫字樓中環中心都不要了?

香港中環皇後大道中99號,坐落著香港第五高樓——中環中心大廈,面朝維多利亞港,與中銀大廈等同處黃金地段。在過去的兩周時間里,由於買賣消息傳聞,它成為了香港最“炙手可熱”的寫字樓。

8月11日,長江和記實業(下稱“長和”)副主席李澤鉅在一個分析師會議上稱,“沒有生意是我們一定要做的,也沒有物業是我們一定要摣(廣東話“握”“把持”之意)在手的,除了長江集團中心,因為我們都需要辦公室工作。”

一言既出,引得很多準買家都虎視眈眈。目前中環寫字樓一房難求,仲量聯行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7月底,中環的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僅為1.5%,而香港整體甲級寫字樓的空置率則有4.2%。這意味著,中環房源一出,就會被立刻搶光。

根據交易記錄,中環中心的頂層單位在今年6月以5億港元的價格售出,面積為13213平方英尺,平均每平方英尺的價格達37842港元,是全香港最貴的商廈。市場人士稱,一旦中環中心出售,估價絕對不會低,目前市場上甚至叫價超過500億港元。

還有什麽可以賣的?

曾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工商銀行旗下的工銀亞洲,有興趣以348億港元的價格購買長實地產(01113.HK,下稱“長實”)手中中環中心75%的股權;而在6月份時,市場曾盛傳出售中環中心的價格只有200億港元。

針對這一傳聞,工銀亞洲上周發出澄清聲明,稱過去未曾參與洽談購買中環中心。不過,市場上關於中環中心出售的傳聞仍不絕於耳。

萊坊高級董事兼估價及咨詢部主管林浩文對《第一財經日報》稱,中環地區是香港的金融核心地段,也是全世界面積最小的核心金融區,目前空置率只有1.5%,市面上肯放售的單位已經少之又少。以整棟出售,並且可以買到命名權的大廈出售的情況,更是近年來罕見。加上未來中環街市將進行改造工程,投資前景很不錯,租金穩定,還有很大上升空間。

盡管工銀亞洲出面否認,但林浩文還是認為,相信市場上有很多準買家都在接洽賣家,而真正有實力買下中環中心的買家,應是中資大型企業。不過,如此大的交易,買家也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盡職調查,賣家也會參考買家背景再出售,所以這單出售交易也許不會很快完成。

而在李澤鉅8月的講話中提到,“除了長江中心沒有什麽是不能賣的”,意味著接下來也許還會有一系列的出售行動。除了中環中心,李嘉誠還有哪些物業是可以出售的呢?

根據長實2015年年報,長實旗下擁有多處投資物業組合,涵蓋辦公室、零售、工業物業及供長期投資的停車位,總建築面積約達150萬平方米,所占樓面面積大約62.75萬平方米。

這些物業包括中環的長江集團中心、中環的中環中心(部分單位)、紅磡海濱廣場1座及2座、中環和記大廈、青衣和記電訊大廈(部分單位)、中環華人行、紅磡黃埔花園(部分單位)、香港仔中心(部分單位)、尖沙咀港景匯商場、尖沙咀1881 Heritage(前水警總部),這些相對著名的物業都是寫字樓及零售物業,且長實都擁有中長期契約。

截至2016年6月底,長實的物業租務收入為36.7億港元,主要來自寫字樓、零售及工業物業,分別占期內物業租務收入的42%、38%及11%。這意味著如果單靠寫字樓的租務收入,公司上半年的租金收入已經達到15.4億港元。

除了寫字樓以外,長實在香港的酒店業務也非常龐大。該公司在香港擁有15家酒店及服務套房,在香港的平均入住率高達84.4%,上半年香港酒店及服務套房業務在扣除土地及樓宇折舊後的收益為6.98億港元。如果按照集團已落成的酒店及服務套房物業於中期結算日的賬面值計算,年收益達到14.4%。

在目前整體市場並不算好的時候,長實能達到這樣的收益率實屬不易。而李嘉誠在年報中也坦然透露他對市場的判斷。他在2016年的中期報告中稱,集團收益主要來自香港及內地的地產業務,未來將以兩地及海外地產業務為重點。目前物業市場正處於周期性階段,物色具合理回報的地產投資項目“殊不容易”。

優化資產組合再戰英國

香港首富既然表示以地產為重點,那麽在收益率並不低的情況下,為何李嘉誠要出售手中物業?

林浩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一般大型地產公司出售非核心資產,並非看淡後市,而是公司優化資產組合的一個步驟。以中環中心為例,如果真正出售,絕對擁有很高的溢價空間。套現後可以再投資香港市場,用於買地或投資於其他的產業。林浩文說,而套現的真正目的,要視乎具體是哪家公司的商業策略。

根據長實的中期報告,該公司將持續優化物業及項目管理業務,以支援其發展及投資物業。公司在鞏固現有地產業務的同時,“將會積極尋求及開拓其他新業務範疇的環球投資機遇,如有符合集團2015年年報內所述投資準則的新業務項目,會認真考慮及參與,以期爭取其他收益,平衡集團現金流因地產物業發展的周期性影響”。

根據其2015年年報,有三類投資項目是長實看得上眼的:第一,能長期增加穩固收入,提供穩健流動資金;第二,於短中期內有收入,有助於提升集團整體利潤;第三,使集團派息能力進一步增強,集團也會認真考慮及參與。

如果純粹從第一點來看,今年上半年長實的投資物業租金收入達到36.7億港元,收益非常穩定。不過,倘若能以超過500億港元賣出中環中心的物業,這樣的租金收入顯得有些微不足道。這一筆龐大的現金流,會很大程度地改善公司的現金情況。

然而,從長和(00001.HK)的半年報中不難看出,財大氣粗的李嘉誠根本“不差錢”。截至6月底,銀行存款及手頭現金為237.58億港元,現金及現金等值的賬面值為1544億港元;而長實則擁有現金及等價物約489億港元,長實的負債凈額與總資本凈額比率僅僅約為2.5%。

有市場人士認為,出售香港資產或許與英國脫歐有關。目前市場上的普遍觀點是,英國脫歐後,資產出現難得一見的低估,這對於已經在英國有大量投資的李嘉誠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抄底機會,也是攤薄他投資成本的一次機會。

從李嘉誠在主席報告的言辭,也可以看到些許蛛絲馬跡。李嘉誠稱,英國脫歐已成定局,將於未來至少2至3年間,為英國及歐洲帶來不少負面挑戰,公司在英國和歐盟不同成員國家已有相當規模的投資及經營,但因絕大部分皆為民生必需品,所以相信根基仍屬穩固,以現在的世界經濟環境,總體而言,公司在英國及歐洲的現有業務仍可維持安定合理回報。

此外,他還表示,從環球觀點看,宏觀經濟及地緣政治不明朗,加上市場氣氛疲弱,股票、商品及貨幣市場很可能將於2016年下半年持續波動,可能令複蘇較難持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400

根本停不下來 蘋果稱首批iPhone 7 Plus已在全球售罄

9月15日消息,據路透報道,蘋果周三宣布首批iPhone 7 Plus已在全球售罄。蘋果表示,首批所有顏色的iPhone 7 Plus已經全部售罄,亮黑色(曜石黑)的iPhone 7也已經售罄。這兩款最新機型將於周五運抵蘋果零售店。

蘋果稱,顧客周五在零售店將無法購買已售罄的機型,但可以繼續在網上預購想要的機型。

“我們衷心感謝顧客的耐心,我們努力讓每個想盡快拿到新iPhone手機的顧客達成所願,”蘋果發言人Trudy Muller在一份聲明中說。

同時據CNBC報道,周三美國最大移動運營商Verizon執行副總裁Marni Walden宣布 iPhone 7預售量與去年比“相差不多”,隨後AT&T首席財務官 John Stephens表示, iPhone 7的預售規模超過了去年,“好於預期”。

至此美國四大移動運營商先後公布了iPhone 7的預售情況,此前美國第三大移動運營商T-Mobile CEO約翰·萊格爾(John Legere)表示,蘋果公司新一代智能手機iPhone 7的市場需求強勁,預訂量已達到iPhone 6的4倍。iPhone7系列創造了蘋果新款手機單日預定的歷史最高紀錄。萊格爾還稱,其中磨砂黑版iPhone 7最受歡迎。

排名第四的移動運營商Sprint則宣布,iPhone 7兩款手機的預訂量和去年相比增長375%。

本周五,蘋果兩款新手機將會正式在零售店等渠道上市銷售現貨。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許多評論人士之前認為,由於外觀設計與iPhone 6和iPhone 6s非常相似,iPhone 7的銷售可能會令人失望。蘋果上周也已經表示,將打破以往的慣例,今年不再提供iPhone 7開售後首個周末的銷量了。蘋果稱,因為它更多的是iPhone供應量的體現,而不是市場需求的體現。然而此舉加劇了外界的懷疑情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167

賣樓停不下來!聯想17.8億出售北京聯想研究院大廈

聯想控股30日晚間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全資附屬聯想(北京)(即賣方)與北京市海澱區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即買方)訂立股份轉讓協議,擬以17.8億元出售聯創瑞業(北京)資產管理全部股權,其主要資產為北京聯想研究院大廈。

公告稱,於出售事項完成後,該物業將被租回予賣方,以確保聯想集團的持續營運。

聯想控股董事會稱,聯想集團將透過出售事項變現該物業的市值及鞏固聯想集團的整體財務狀況,令其能夠重新分配資金至其核心業務範圍。

8月18日,聯想集團發布財報,其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的三個月內,集團營收為100.56億美元,同比減少6%,若除去匯率因素影響,同比減少4%;其稅前利潤為2.06億美元,同比上升297%;凈利潤為1.73億美元,同比上升64%。同時,因其出售北京辦公樓所得收益為1.32億美元,從而推動凈利潤超出華爾街分析師平均預期的1.301億美元。

而在前不久,融創中國和聯想控股在港交所發布聯合公告稱,雙方訂立了兩份框架協議。根據協議,聯想控股旗下41個公司的相關股權及債權,共涉及42個物業項目的權益以137.8843億元賣給了融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237

C輪後創業者感悟:找錢停不下來,松口氣就離死不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1028/159483.shtml

C輪後創業者感悟:找錢停不下來,松口氣就離死不遠
趙鵬 趙鵬

C輪後創業者感悟:找錢停不下來,松口氣就離死不遠

胃口要小、價格要慫、鎖定期要短

近日,Boss直聘CEO趙鵬在小微律政活動上針對創業者進行了一次分享。談及創業公司創始人關於找錢、花錢和增長的13點體會。Boss直聘近期剛宣布獲得C1+C2輪2800萬美元融資。

找錢的五件大事 

(1)找錢根本停不下來,松口氣就離死不遠

一般來說,創業公司有了想法之後融種子,做出來之後天使、A、B、C、D輪,每輪隔 24個月、18 個月、12 個月的時間。這類教科書式的規則看起來很美好。我一個哥們,公司做得不錯,在行業也紮得很深。篤信這個規則,然後他的公司掛掉了。

什麽發生了改變呢?大家都知道,天氣不好,對於機構來說下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身決策周期就會變長。另外,跟以前相比,現在的投資機構非常多,你不知道會遇上什麽人,這個人會不會中途把你TS毀掉,會不會拖著三個月不打款。要留足足夠的時間給自己。

(2)胃口要小、價格要慫、鎖定期要短 

說一個最近發生的真實案例,項目不錯,有三家機構都給了TS。由於看的人多,創始人一直崩著價格,最後一家都沒投。在拿融資這件事上,首先明確你到底要的是什麽,下個月的口糧。什麽天價估值、什麽多6個月的口糧,這些都好,但別因為這些東西而忘了你最開始要什麽。

實際上,在過去三四個季度下,投資機構的跳單率一直在上升。一種情況是,創業者的數據造假被投資機構發現了。第二種情況是,投資機構也沒錢了。

正常鎖定期是做背景調查、法律、財務的盡職調查,絕大部分基金是請第三方來進行。如果一家基金,鎖定你 3-6 個月,一定有看公司的數據發展的意思。壞的話殺價,好的話不漲價,中間再也不用擔心別的機構來搶你。因此鎖定期要短。

(3)沖數據,融一輪,對大多數早期公司是個謊言

燒錢換 DAU 是創業者的意淫。沖數據,本來有12個月的糧草,6個月糧草換了炮彈,到第四個月就不行了。說到這里,我眼里浮現的是一個個破碎的夢,一張張曾經與我交談過的面孔。

這句話什麽時候是可行的呢?在主流基金紮堆投某個領域的時候這種情況是可能的。比如說O2O。在冬天的時候也有可能。比如說最近的共享單車。但是,創業者,你需要先問問自己,你是不是這個領域?

(4)數據造假,害人害己

什麽時候都不要做數據造假。做假數據騙來了一輪融資,投資機構要不要派人進董事會,這個數據要瞞到什麽時候?如果你一個人兼財務、SEO、CMO、CTO,或許可以。要是你不是,你怎麽去跟這些人說我們要做兩個數據?

不能長久的事情不要做,不是你的事情不要做。

(5)在主流基金身上多下功夫

這是來自Boss直聘投資人策源創投合夥人元野的建議。什麽是主流基金?主流基金就是——有一波我們耳熟能詳的,他們彼此認可的基金。他們的特質是跳單少,比較職業。那如果說主流基金都不理我,為了活下去,可以選其他的。

但是在你還有選擇的時候,如果主流基金給了我 X,另外有人給我 4X ,我的建議是最好認真考慮主流基金。地產商的錢都是銀行的錢。

如果想走得長遠的話,好好做業務,這樣你能在基金中選一選。

花錢的四件大事

(1)用六個人的錢請四個人,幹十個人的活

冬天的時候,創業公司要找好的人。經濟的冬天里,非常多公司要麽自己不好,要麽是給員工不好的信心,要麽就是處理不當。這樣核心牛人就從以前固定的大廠、中廠出來了。

這個時候,牛人出沒,存量比夏天多。但是大廠被投資人盯著、股民盯著,要緊縮人力預算,待遇有限制。於是沒人盯的小廠就幸福了。你可以用六個人的錢請四個人,幹十個人的活。

(2)通用崗位,一人多能,一人多職,一人多線程

剛才說的人,是比較核心的人。還有一些通用型的崗位,通用型的崗位最好一人多能,一人多職,一人多線程。這說不好聽點,叫欺負;說的好聽點,叫鍛煉。

最近有篇文章說,在阿里、騰訊這些地方,一起走過最苦逼的“長征“的人,關鍵時期受重用的概率大。但本質是經歷了這樣的過程的人和企業,跑起來的機會會比較大。

(3)千分之三的錢,是大事;百分之一的錢,是天大的事

有些人有了1000萬之後,覺得3萬不是錢。這很可怕,花錢前建議先嚇自己一跳。這是大事。百分之一的錢是更大的事,想象一下,你拿了一沓100塊的人民幣,12小時點一張,點完就沒錢了,你感受一下。

如果公司負責花錢的有人不這麽認為,那麽公司很危險了。

(4)12個月的糧草照著18個月活

天氣不好的時候,要上調理性的閾值。什麽漲薪比例、年終尾牙、什麽新的市場投放,好好盤算盤算,盡可能砍掉不必要的開支。

增長的四件大事

(1)每一個產品的增長註定有一個G點

創業有時候像開車,一腳下去了你感覺有推背感。但你又不能只像司機一樣,只知道我踩了油門,車會動。你要跳下車門,去打開車蓋,看看到底是什麽在Drive你Business的增長,像一個X光機一樣掃描,看清楚。這樣才可能說,你能夠操縱起來你的Business,你連它為什麽長都搞不清楚,怎麽去控制汽油的燃效比?

Elon Musk 有個第一性原理 ,高瓴資本的張磊也在反複提到“B2B,Back to the Basic”。不斷做減法,找到用戶真實存在的痛點,而不是自己去“設計”一個並不存在需求,才是產品的核心價值。

(2)只有自增長,才是真增長

實際上,廣告費購買到的增長都是因為自然增長奠定了基礎。供給方、需求方,在達到適合的閾值之後,能夠觸發驚人的鏈式反應,進而產生網絡效應,產生用戶的自傳播。簡單來說,廣告是打火石,產品是炭,用戶是氧氣。

(3)便宜的流量始終都有,問題是:你家有這個獵手嗎?

永遠有人都能得到便宜的流量。現在已經成熟煙草、白酒市場,也有人能夠拿到比市價低的價格,沒有這麽多絕對的標價。問題是:你家有這個獵手嗎?

(4)流量並未被人壟斷,流量永遠在用戶嘴里

建議創業者們,吾日三省吾身:

網站掛 3 天,用戶覺得不方便乎?

推薦別人使用時,心理自豪乎?

汝用乎?汝員工用乎?汝家人用乎?

要創造價值,最可怕的是騙自己。

趙鵬 boss直聘 花錢 找錢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012

創勢翔“踩雷”停不下來:因股災期間操縱市場被罰

種種跡象表明,監管層對於去年股市大幅波動期間的市場違法犯罪行為,已經逐漸進入“秋後算賬”階段。

11月10日,青島市人民檢察院官方微信通報,青島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對澤熙投資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徐翔等人以及相關上市公司董事長、實際控制人涉嫌操縱證券市場系列案,向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昔日“私募一哥”的庭審將近,而緊隨其後撞上槍口的,正是今年踩雷欣泰電氣(曾更名為“*欣泰”)的“悲情”私募,廣東創勢翔投資。

在今日的證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張曉軍表示,證監會近日對6宗案件做出處罰,創勢翔因為操縱證券市場名列其中。

據通報,創勢翔在2015年7月17日至8月26日期間,利用其實際控制的“粵財信托—創勢翔盛世”等37個賬戶通過連續交易、開盤虛假申報、尾市拉擡等方式,影響“輝豐股份”、“漢纜股份”等6只股票的股價和交易量。

創勢翔的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第77條第1款第(1)項、第(4)項規定,構成操縱證券市場。證監會依據《證券法》相關規定,決定沒收創勢翔違法所得約2,073.8萬元,並處以約6,221.5萬元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創勢翔董事長兼投資總監黃平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創勢翔交易主管張毅給予警告,並處以10萬元罰款。

記者查詢“創勢翔盛世”產品凈值發現,該產品在股災初期一度逆勢突圍,7月實現了4.67%的收益,而同期私募行業整體收益率僅為-5.95%。不過8月亦未能全身而退,凈值單月下跌8.36%。

(圖:“創勢翔盛世”凈值情況,來源:好買數據)

豪賭踩雷欣泰電氣、在上半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中吃罰單、操縱市場被證監會處罰,對昔日的私募冠軍創勢翔來說,今年正可謂“禍不單行”。

今年3月1日至4月20日,在欣泰電氣已被立案調查的情況下,創勢翔通過旗下22個信托賬戶先後購買了欣泰電氣859.11萬股和856.47萬股股份,兩次均觸及舉牌線,並最終以10%的持股比例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累計豪擲2.32億元。

隨著欣泰電氣被確認將永久退市,創勢翔前期的豪賭徹底折戟,同時也因為介入時間原因,公司並不在欣泰電氣保薦機構興業證券的先行賠付標準之內。

另據本報7月21日報道,公司董事長兼投資總監黃平已經將其所持有的創勢翔全部股份於6月24日轉讓,旗下的相關產品也已被客戶要求清盤,彼時相關清算就已在進行。

8月19日,證監會通報了2016年上半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的執法情況,73家私募機構和1名自然人因存在違規問題而領到罰單,創勢翔同樣名列其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31

曾經的民族大牌,如今巨虧 8 億,關店根本停不下來!達芙妮怎麽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0/161798.shtml

曾經的民族大牌,如今巨虧 8 億,關店根本停不下來!達芙妮怎麽了?
快刀三俠 快刀三俠

曾經的民族大牌,如今巨虧 8 億,關店根本停不下來!達芙妮怎麽了?

不過十來年時間,一些品牌忽然紛紛折戟沈沙,虧的虧、賠的賠,到底是哪不對?

本文由快刀三俠(微信ID: iyqkpd)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鄧一喜。

沒有熬過寒冬,這對達芙妮電商的發展也造成了很大影響。在面臨電商沖擊最嚴峻的時刻,達芙妮只能束手無策。當資金鏈斷裂、裁員、電商被遺棄等傳聞甚囂塵上之時,達芙妮始終...

b5fb7655db147735c04e6ad1640bcb8e

近年來國內女鞋品牌老大姐達芙妮越發沒落了,其現在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常與“門店關閉”、“業績下滑”、“虧損”等詞匯相連,而這一次也不例外。

089f75241cb98d049a8d915901f22d7b

3月3日晚,臺資女鞋品牌達芙妮發布最新盈利警告顯示,公司預計2016年全年虧損額將高達7.9億-8.4億港元。與上年同期的虧損額相比,虧損增幅約為58%至70%。

除了虧損,達芙妮關店根本停不下來。

根據公告顯示,2016年達芙妮銷售點數目減少了999家,包括810家直營店和189家加盟店。據悉,達芙妮全國核心業務門店銷售店鋪數量在巔峰時期逾6000家,而截至2016年底,該數字減少至4598家。

事實上,這個成立於1990年的女鞋品牌曾經一路高歌,從52.9億的港元市值,3年發展到85.8億港元;以10.26%的銷售漲幅,2年飛躍到29.48%;一本《達芙妮成功模式專賣》成了小企業高成長的典範……

只是,佳績已去,在品牌女鞋市場一片哀鴻之下,達芙妮更是難掩頹勢。達芙妮為何落得如此境地?

3c4a3f8b3a1b94ca249b37178e0866a6

▲SHE 代言的女鞋品牌達芙妮

58d140e0fc917ee2040ec41e1f1533d1

▲雖然請來謝霆鋒當創意總監,全智賢代言,但大眾鞋王達芙妮的頹勢不減

“大眾鞋王”的誕生

在那個競爭並不激烈的年代,達芙妮雖為品牌商,做的卻是“批發”生意——將鞋子賣給代理商便完事大吉。這種經營模式有兩個無法避免的痛點:一是隨著品牌女鞋不斷湧現,代理商逐漸傾斜於選擇利潤空間最大的產品來銷售,品牌商因此常遭到代理商的“背叛”;二是銷售主導權被代理商握在手里,品牌商無法接觸到終端客戶,無法了解市場需求,就會身負很高的庫存風險。

1999年,達芙妮就遭遇到這樣的渠道危機,庫存壓力陡然增加,資金鏈吃緊,達芙妮開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清倉”。而此時,剛接下接力棒的陳英傑為了讓達芙妮起死回生,硬著頭皮進行變革,更換品牌標誌及店面裝潢風格,著手建自營專賣店網絡,經營範圍也由商場專櫃向街邊店拓展。

與同為代工起家,同樣在上世紀90年代初推出自己的女鞋品牌百麗(1880.HK)不一樣的是,達芙妮避開了中高端路線,定位於大眾流行的平價策略。在價位上,達芙妮女鞋的均價在200~300元,幾乎不到百麗的一半;在渠道終端上,百麗主走商場與購物中心,而達芙妮大多采用街邊店模式。

在商場,專櫃之間的功能並沒有多少差異,因此打折商品和新品往往陳列在一起銷售,而達芙妮讓不同功能的專賣店互相配合,一方面確保新產品銷售,一方面又清理庫存,減少庫存壓力,確保資金回籠。

全新的經營模式讓達芙妮迅速開花。自2003年起,達芙妮以每年在內地開設150家專賣店的速度進行全面性擴張,並迅速在二三線市場擴大占有率,這些市場成了達芙妮重要的利潤來源,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陰影下,廣闊的內陸腹地是達芙妮最好的避風港。

而後,“漂亮100分,美麗不打折”眾人皆知,達芙妮盛況了然。

在北京通州的新華大街上,達芙妮專賣店就開在肯德基和必勝客旁邊。路過的人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必勝客的服務員會拿著叫號單到隔壁的達芙妮找客人,而就在等待的過程中,原本只想去必勝客的客人卻多買了一雙鞋。

市場滋生出的紅利讓達芙妮嘗盡了甜頭,為了全面占領市場,達芙妮開始大規模開店,截止到2010年6月30日,達芙妮在國內共開設達芙妮品牌銷售終端3077個。可誰都不曾想到,達芙妮會與加盟商上演一場電影般的鬧劇。

加盟之痛

事實上,自2000年達芙妮將渠道重心逐步轉向直營店起,加盟商與達芙妮的關系便開始逐漸出現裂縫。

多年以來,加盟商不停怒斥達芙妮過河拆橋。到2012年,達芙妮因對大部分全國加盟商采取單方面不續約政策而遭到口誅筆伐,雙方關系惡化。雖然達芙妮始終強調從未采取過去加盟化。但毋庸置疑的是,加盟店的比例在縮小。

——2012年,達芙妮全年關閉加盟店113家;2013年,達芙妮減少加盟店114家,增加直營店64家;2014年,達芙妮關閉了174家加盟店,同時開設了257家直營店;2015年,達芙妮一共關了805家店,第四季度關店405家,超過了前3個季度關店數量的總和;2016年達芙妮銷售點數目減少了999家,包括810家直營店和189家加盟店。

為什麽達芙妮要大舉關閉加盟店?

其一,將渠道統一化,提升管理效率。達芙妮曾出現過這樣的情況,為了提升品牌影響,達芙妮品牌商會不斷調整貨品,可加盟商卻會以什麽貨好賣為出發點,阻礙品牌調整難以推進。

其二,避免加盟商過於強大,對品牌商形成制衡。比如,家電品牌曾經就被渠道商國美和蘇寧綁架,而大型商場曾經綁架了眾多時尚品牌;體育用品品牌李寧的渠道體系就被數個大型體育用品代理商掌控,限制了李寧品牌在渠道管控話語權,這也是導致李寧公司後來花費18億為渠道庫存買單的主要原因。

其三,去中間層,獲取更大經營利潤。通常來說,時尚品牌擁有多級銷售鏈。先是工廠到品牌商,再是品牌商流通到大分銷商,最後分銷商流通到零售商,零售商流通到消費者身上。如果品牌商直接掌控,將減少流通環節,除了減少成本,執行效率也會更高。

實際上,從品牌發展而言,加盟和直營模式都有各自的適應階段,加盟比較適合品牌起步,直營則比較適合品牌成熟階段。加盟模式的劣勢在於,一方面會增加流通成本;另一方面,加盟商更看重短期利益,而品牌商看重長期利益,兩者往往會沖突。

達芙妮關閉加盟店實則是一種戰略決策,品牌商最終都會選擇走直營模式,因為品牌商只有掌控終端,才能形成良性循環。不過,去加盟化也對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渠道管控能力也都提出了考驗。

2017年達芙妮春季訂貨會,加盟商的集體抗議,全然搶走了新品的戲份。

從“座上賓”淪為“棄子”,加盟商一致控訴,達芙妮存在亂收加盟費、用加盟商消化庫存產品、直營店以低於加盟店拿貨價賣貨等“多宗罪”,直言因達芙妮的不公對待導致虧損嚴重,並認為達芙妮無法給出滿意解決方案。

而達芙妮回應這只是“部分加盟商所反映的個別問題”,並強調經過達芙妮加盟部最高主管的溝通協調,絕大多數加盟商已理解並完成下一季的訂貨。

單就事件本身來看,這已經不是達芙妮與加盟商之間的第一次對峙。而達芙妮面對的危機並不單單如此,多年的內憂沒有解決,反而還迎來外患。

電商的迷失

比起達芙妮線下“大眾鞋王”的地位,達芙妮電商的份額,可能不及整個盤子的十分之一。近幾年,品牌鞋業市場陷入疲軟狀態,一是因為電商對線下渠道的沖擊;二是因為價格戰白熱化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面對“寒冬”,市場本就處於飽和狀態的品牌女鞋行業無一幸免。而處於大眾化市場板塊的品牌受網絡沖擊最大,被複制性也最強,達芙妮四面楚歌。

其實,早在10年前,達芙妮就有了革新的意識。2006年,達芙妮開始涉足電商,當時的網絡購物還沒有如今的滲透力。對於一年銷售幾千萬雙鞋子的“大眾鞋王”來說,本身具備很龐大的消費客群,如何維護這些客群,做好客戶的黏性,帶動其他品牌的銷量,顯然不是線下幾家店鋪就能完成的。

先來做一個設想:如果按達芙妮每年3000萬雙鞋子的銷售量計算,平均每位消費者每年買6雙鞋子,那麽達芙妮一年就有500萬會員。如果將這些會員吸引到線上買東西,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有待深挖的寶礦。

也就是說,達芙妮電商更多地扮演了打通內部資源的角色。通過達芙妮CRM系統,將線下的會員引導到線上。在線上旗艦店中,消費者不僅可以看到達芙妮的產品,也可以選擇達芙妮旗下從低端到高端的十幾個品牌。

但是到2009年之前,達芙妮進入線上還都只是試水階段,其電商業務還是由外包團隊完成。到了2009年,隨著電商在大陸市場的發展,達芙妮開始組建自營電商公司“愛攜”,將電商策略分為兩塊:一塊是女性平臺策略,著重於女性社區的打造;另一塊則是鞋類的營銷,借助品牌優勢進行全網絡營銷,並針對線上市場開發網絡專供款。

然而,看似美好的構想卻因達芙妮集團投資耀點100而擱淺。2010年,達芙妮以3000萬入股耀點100,占股10%。兩年後,被寄予厚望的耀點100倒閉,其獨立B2C的嘗試也宣告失敗。

沒有熬過寒冬,這對達芙妮電商的發展也造成了很大影響。在面臨電商沖擊最嚴峻的時刻,達芙妮只能束手無策。當資金鏈斷裂、裁員、電商被遺棄等傳聞甚囂塵上之時,達芙妮始終沒有正面回應其電商未來的布局和走向。

其實,不止是達芙妮,快時尚的入侵+電商的崛起,本土服飾品牌近年來日子變得很難過了。

特步的凈利潤自2011年開始下滑,一直虧到2015年;有理想有追求的屌絲們的最愛——凡客,2011年虧了6個億;而曾經的牌子班尼路,已經在去年以2.6億賣掉了。

在電影《瘋狂的石頭》里,本土品牌成了這樣——

不過十來年時間,這些品牌忽然紛紛折戟沈沙,虧的虧、賠的賠,到底是哪不對?

達芙妮 零售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