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5年你該如何關註市場?十五張圖告訴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16

新的一年,美國財經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總結了15張圖表,對2015年進行展望。

油價或許反彈在即

原油近期已經跌破每桶50美元大關,刷新5年半新低。油價下跌的一大原因是美國頁巖油的井噴。目前供大於求的局面已經使得許多美國公司暫停或縮減項目,尤其是頁巖油項目。以目前的低油價,更多的公司可能加入暫停開采的行列。

holmes-2015-02

好消息是,如果5年、15年和30年期的趨勢不變,油價可能將觸底並最快於下月開始反彈。

航空股“起飛”

更低的能源價格無疑使得開采和生產石油的公司蒙受了損失,然而,更低的能源價格利好了許多能源消耗型的公司,比如航空公司。盡管受到了埃博拉等因素的影響,航空股持續上漲。

holmes-2015-03

PMI數據告訴了我們什麽?

GDP告訴你經濟經歷了什麽,而PMI告訴你經濟將去往何處。Business Insider的研究顯示,如果一個月的PMI數據突破3月移動平均線,那6個月後,特定領域將有所增長。

自去年9月以來,全球的一個月PMI數據均低於3月移動平均線。

holmes-2015-04

holmes-2015-05

holmes-2015-06

Business Insider認為,當PMI突破三月移動平均線時,將是投資者出手的好時機。

30年的市場大周期結束?

市場30年一個周期,我們已經接近這個30年的尾聲。在對通脹進行調整後,此前三個大周期的經濟持續上升。1921-1949年,1949-1982年和1982-2015年。下一個周期是否能依然保持現在通脹調整後的上漲勢頭?

holmes-2015-07

俄羅斯危機

俄羅斯經濟正在經歷蕭條的歲月。歐美的制裁、下跌的油價以及崩潰的盧布都促使俄羅斯經濟陷入危機。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如果油價處在平均60美元的“壓力情況”下,俄羅斯經濟可能在2015年萎縮4.7%,創下2009年來之最。

holmes-2015-08

而惠譽和標普將俄羅斯主權債務評級由BBB級下調至BBB-級,展望為負面。而俄羅斯的危機不僅僅是俄羅斯的問題,不景氣的俄羅斯將拖累全球經濟複蘇。

金磚國家與黃金

黃金一直被認為是避險資產。而現在,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正在大量囤積黃金。

holmes-2015-09

截至去年年底,俄羅斯黃金儲備量達到130噸,同比上升73%。而在印度去年11月取消黃金進口禁令之後,黃金需求暴漲。在南非,黃金生產商正領漲股市。

在中國,雖然經濟放緩,但黃金批發需求一直保持穩定。2014年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提貨量僅略低於2013年創下的記錄。

A股牛市

A股自去年進入牛市,而中國經濟卻在放緩。目前,中國股市的估值依然較低。過去6個月來,A股的市值超越了巴西、俄羅斯和印度股市市值的綜合。

holmes-2015-10

holmes-2015-11

黃金2014年表現不俗

盡管去年黃金價格下跌了1.7%,但它依然表現好於除美元以外的全部貨幣。2015年,黃金或許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貨幣。

holmes-2015-12

德國長期國債收益率跌破0

德國5年期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跌破0,清楚的顯示出歐元區的通縮。這意味著德國的國債持有人正在付費持有德國國債。不少歐元區的投資者將目光轉向國際市場。(黃金、美國市政債等)。

holmes-2015-13

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的股息有望增長

2014年,85%的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定期向投資者支付股息。Factset分析師預計,每股股息將在接下來12個月中上漲8%,其中金融板塊以及消費品板塊的股息預計將有兩位數的增長。

holmes-2015-14

關註蘋果公司

蘋果公司在發布新產品後,蘋果公司的股價表現不一。在2007年,蘋果公司發布了第一代iPhone,隨後一個月內,蘋果股價上漲16%。而在iPhone 6推出後,由於用戶發現iPhone 6 Plus會“變彎”,蘋果股價下跌。

蘋果的Apple Watch即將上市,這是否會將股價拉高?下圖顯示了華爾街對於蘋果Apple Watch 2015年出貨量的預期。

holmes-2015-15

別怕美聯儲加息

美聯儲究竟將在何時加息,市場眾說紛紜。不過,股市投資者並不需要過分擔憂美聯儲加息的影響。從1971年起,美聯儲加息周期開始後,標普500指數在首次加息後6個月內上漲3.8%。

holmes-2015-16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20

喜憂參半 你該如何理解中國經濟“成績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62

2014年各項經濟數據終於出爐。

盡管7.4%的GDP增速創下24年來新低,但這並沒有此前市場預期的那麽糟,也基本符合去年年初政府提出的“7.5%左右”的經濟目標。

總體而言,國內需求依然疲軟,投資動能趨弱,服務業、消費等部門開始承擔更多增長重任。2015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減,政策寬松有望持續加碼。

工業生產加速

12月工業生產明顯加速,當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較預期高0.5個百分點,較11月加快0.7個百分點,增速回升至第四季度最高水平。

實際上,自8月該指標創下6.9%的單月年內低點後,工業經濟就在持續好轉。這背後是政府加碼基建投資。當月與政府基建投資密切相關的鐵公基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15.2%,反彈明顯。

高盛發布研究報告稱:

12 月份工業增加值的反彈主要歸因於 APEC 期間停限產措施影響的消退,11 月份數據曾因此受到拖累。隨著工業增加值增速回歸 10 月份水平,12 月工業生產的增長勢頭似乎也出現了小幅改善。政策放松可能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起到了推動作用:(1) 雖然 11 月份基準利率的下調對短期增長的直接提振作用有限,但它發揮了重要的信號作用;(2) 11、12 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環比加速增長;(3) 中央督查組回訪等其它行政措施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地方政府加快支出。 

摩根士丹利則認為: 

工業增加值改善主要是因為11月APEC影響消除,並且2014年12月的工作日比2013年多一天。從板塊分布來看,制造業增速強勁。而電力、天然氣板塊也有強於預期的表現。

“工業增加值的上升主要還是得益於年底信貸的支持。”東方證券在點評中提到,這也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所帶來的成本改善有關。

興業證券則認為,工業增加值走高或受到降息後預期改善的推動。其還提到,房地產銷售額單月同比為2013年底首次轉正,結合12月居民中長期貸款占比上升來看,降息對地產市場也有一定推動。

但是,需求並未如生產一般快速反彈。興業證券稱,12月季調後的產銷率明顯回落,同時1月最新PMI新訂單分項也有所回落,均印證需求並未有所改善。

因此,隨著生產加速以及產銷率回落,企業去庫存的壓力或將進一步上升。

投資驅動減弱 服務業新興產業挑大梁

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15.7%,這是2001年以來的新低,增速較1-11月繼續回落0.1個百分點。相比2013年19.6%的增速,去年的投資增速已經明顯下了一級臺階。

從單月來看,華泰證券計算,去年12月的投資環比折年率為15.5%,單月投資增長14.8%,這些數據均顯示投資的頹勢。

房地產成為拖累固定資產投資的“罪魁禍首”。華泰指出,2014年全年地產投資增長僅10.5%,大幅低於2013年的19.8%的增速,單月地產投資已出現-2.1%的負增長。

考慮到12月份房地產銷售改善並創下2014年新高,未來地產投資能否扭轉下滑的態勢還有待觀察。民生證券認為,高企的存量在建和待售面積意味著房地產投資短期還難見底,最快也得等到今年下半年。中金宏觀團隊更樂觀,其提到,投資滯後銷售2-3季度,預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繼續下行空間已不大。

除了房地產,產能過剩的制造業也是拉低投資的一個重要因素,這部分投資增速徘徊在13.5%的低位。

固定資產投資領域唯一的亮點是“基建”。去年全年基建投資增長了20.29%。華泰證券提到,公路、鐵路、環保等基建產業投資增速較高,雖不會有30%以上的高速增長,但政府投資托底的思路明顯。在分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中,與政府投資相關的公路投資、公共設施與社會保障、交運倉儲、水利環境都有所增長。

只不過房地產與產能過剩行業投資的疲弱抵消了基建投資的貢獻,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動能趨弱。

與此相反,消費的情況有所好轉。2014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11.9%,創四個月新高。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

消費部門的穩定器作用已經體現出來,盡管受到房地產轉冷和反腐的沖擊,但得益於強勁的就業需求,消費總體回落較為溫和,對GDP的貢獻率近年來首次超過50%,只要不爆發系統性危機,那麽在人口結構和產業結構變化的環境下,2015年就業市場仍有望保持穩定,消費對GDP仍將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不過過低的通脹可能是個問題,一般低通脹都會伴隨失業率的上行壓力。

華泰證券還提到,中國經濟正在告別投資驅動,服務業新興產業承擔更多增長重任

經濟新常態漸清晰,投資增速趨近15%、地產投資增速趨近10%,投資驅動在減弱。服務業、新興產業將繼續維持高增長,預計15年服務業的真實增長仍在8%,繼續以較高速度擴張。高端裝備制造、計算機、電子電器、儀器儀表等新興制造產業將維持較高增速,符合我們先前所描述的中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路徑。

寬松不會缺席

面對這份成績單,多數機構還是預期,今年央行仍然需要進一步放松政策,為經濟增長保駕護航

高盛對此表示:

預計政策將在未來 2、3 個月有所放松,原因在於:1) 實體經濟增速可能因為以下因素而放緩:反腐倡廉力度進一步加大、金融狀況收緊(尤其是因為人民幣貿易加權匯率升值,這也假設了 12 月份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增長上升不代表未來趨勢)以及地方政府所面臨的保增長行政壓力較去年年底減輕等; 2) 疲弱的內需增長和較低的大宗商品價格應該會令通脹率數據保持在較低水平;3) 外匯占款數據在 12月份從流入轉為流出,並有可能在短期內保持於低位,這會增加央行提高流動性註入的壓力;4) 周一國內股市出現了近年來的最大回調,緩解了決策者可能對於放松政策的潛在影響的擔憂。雖然我們認為春節前後很可能是推行進一步措施的窗口期,但是放松政策較我們的預測更早發布或力度更大的可能性已經明顯上升。

華泰證券提到:

11月下旬降息後所突顯的貨幣傳導渠道不暢的問題已在一行三會的一系列政策的疏導下有所緩解。但當前貨幣政策操作仍面臨兩難,資金避實就虛,但資金不願實業投資的根本仍在於投資回報率的下降以及違約風險的陡增,而這些問題的解決主要依靠全面改革、完善制度、破除壟斷等,與貨幣政策操作本身關聯有限。

2015年一季度經濟基本面面臨顯著的下行風險,同時財政基建因氣候及融資征地受限等因素的影響在一季度難以發力,這意味著面對尚不夠穩健的經濟、債務展期的需求劇增以及資本外流壓力的增強,貨幣政策進一步維持寬松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最優選擇。貨幣寬松與改革轉型相輔相成,我們認為當前維持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將利於改革深化。

“在政策方面,今年貨幣和財政政策均有空間,可能會擴大財政赤字,降息降準也都有可能。就目前情況看,考慮到外匯占款負增長,人民幣匯率有貶值,內外環境變化,再維持存款準備金率在20%的高位已沒有必要,降準存有一定空間。”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唐建偉提到。

東方證券則認為,1月底2月初是降準的一個時點,即使屆時央行未采取降準措施,央行仍然會采用SLF、MLF或PSL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的寬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71

如果市場好到頭了,你該怎麽賣出股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740.html

如果市場好到頭了,你該怎麽賣出股票

第一財經周刊 崔鵬 2015-06-13 11:59:00

判斷一個市場是不是上漲到頭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這個難度類似於你能判斷你的女朋友看淘寶的頻率什麽時候會下降。如果你可以,那麽你有1000萬個女友會怎麽樣?

註意你身邊那些股票厭惡者,他們會給你不小的幫助。

判斷一個市場是不是上漲到頭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這個難度類似於你能判斷你的女朋友看淘寶的頻率什麽時候會下降。如果你可以,那麽你有1000萬個女友會怎麽樣?

這件事除了難度還有代價,一個投資者對市場峰值作出錯誤決策的機會成本非常高。這種高成本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市場在上漲,而你的現金卻埋在花盆里,這個埋藏的時間可能超過10年。

另一種,也是最糟糕的。在一個時點賣出了所有的投資,然後全家人去度假,回來時看到市場還在上漲,受不了誘惑,以更貴的價格把一切買了回來,結果是,市場在這個時候開始一瀉千里,而利潤的一部分還被度假用掉了。

在 一個市場結構比較豐滿的市場上,極端事件也許30年才出現一次。投資者根本沒必要做出離開還是繼續的選擇。而在另一些市場中,投資品過於強烈的周期性表現 會讓投資者的長期收益受損。而且,在一些投資品出現極端非理性市場定價的時候,你不賣掉它們也屬於非理性行為。就像伊莉莎白·泰勒說的:“有人蠢到要拿 300萬買我的一張照片,而我還沒蠢到不賣給他們。”

和沒有一個神奇公式能準確判斷市場是否已經最差一樣—還記得麽,一年半前,大家還在尋 找市場是不是已經足夠差的判斷標準,事情變化得真快—也沒有一個神奇公式能準確判斷市場是否已經好到了頭。很多專業投資者用局域資本市場的市值和這個經濟 體GDP總量的比值來進行一個基礎判斷:如果這個數值達到150%則被認為是相當危險的。我覺得這個判斷像天氣預報中的橙色警報,雖然不是說世界末日馬上 就到了,但你最好不要出門。

除了宏觀判斷,我喜歡采用的一個市場判斷指標是,尋找你身邊那些對股票持厭惡態度的家夥,如果這些人也開始買點股票了,那將是非常危險的一個標誌。

這個判斷的邏輯是,什麽讓那些對厭惡股票的人進入了市場?

其實,你可以把股票厭惡者基本看成一枚股票市場的風險提示檢測器。厭惡股票的人實際上並不厭惡賺錢,只是不喜歡承受過高的投資風險,或者他們以前在這個市場 上吃過很大的虧。所以,如果市場上還有一點聲音在提示風險(這並不是指管理者的聲音,而是身邊的人對股票的態度傾向),股票厭惡者就不會把錢拿出來買股 票。當身邊所有人都認為高枕無憂的時候,股票厭惡者才會開始享受他們的股票投資之旅。但現實卻是,你身邊的人本身就是個信息過濾器,在過度樂觀的情況下, 大腦選擇性聽取的功能屏蔽掉了有關風險的內容,只把樂觀的那部分表達了出來。

股票厭惡者根據身邊人意見作出的判斷是—現在股票市場風險最小!其實,那個時刻股票市場的風險最高。

如 果投資者要賣掉手里價格已經明顯過高的股票,也沒必要像玩鍛煉反應力的遊戲那樣,市場變化沒有那麽快。投資者完全可以把手里的籌碼分成十份,然後一份一份 慢慢賣掉。這有點像我們一直說的,在市道不太好的時候投資者買進股票,要小步慢跑地進入市場。在離開市場的時候,投資者也許也需要小步慢跑這種運動。

由 於對市場的整體景氣水平的判斷是模糊的,所以,投資者也不要成天幻想自己獲得籌碼的成本都是市場價格最低的,在賣出籌碼時都是一個階段內市場的最高價格。 能不能取得這麽好的結果和智力水平幾乎無關,這完全是一種運氣。所以你要有心理準備,在完全賣出手里的股票後市場總體水平又上漲了20%。即使是這樣,也 不算是個糟糕的結果,你總之還是賺了的,做人不要太貪心。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89

別急著解定存還房貸 美元還是保值首選 美國升息 你該懂的三個密碼

2015-07-20  TWM


美國可能在今年底之前升息!該解定存用力還房貸嗎?免得房貸利率因升息節節升高吃不消;還是該多買美元?免得升息後美元升值走勢不回頭,出國換匯時才吃到苦頭。這些問題的解答,其實都藏在過去美國重大的升息循環歷史中!

撰文•蔡曜蓮

美國升息議題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喊「狼來了」!儘管如此,市場的預期效應仍益見發酵。升息不單是央行總裁與經濟學家的議題,身為市井小民的我們要問的是,究竟美國升息會對我們的生活與新台幣匯率造成什麼樣的衝擊呢?

首先,美國升息會不會連帶提高台灣央行的利率?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檢視近二十年美元三次重大升息循環的歷史。

若以較明顯的升息循環來劃分,可分三個時期,分別為一九九四年至九五年、一九九九年至二○○○年、○四年至○六年。央行總裁彭淮南於一九九八年上任至今, 因此檢視央行的重貼現率如何因應美國升息,可先略過九四至九五年彭淮南未掌權的升息段,從後兩次升息造成的利率變化看起。

密碼一:台灣升息緩,

至少慢三個月

一九九九年六月三十日美國聯準會升息一碼(○.二五個百分點),升息循環啟動,此次升息一直持續到二○○○年五月中旬,總計升息一.七五個百分點,後續隨 即因網路泡沫而於隔年下調逾四.七五個百分點;然則在網路泡沫危機未全面擴散前,央行晚了聯準會約九個月才決定升息,從二○○○年三月二十四日始調升重貼 現率半碼,延續至該年六月二十九日,共僅略升息一碼。

○四年六月三十日,聯準會宣布升息一碼,此次升息循環持續至○六年六月底,利率由原本的一.二五%調升至五.二五%,總計調升四個百分點;此次升息台灣約 晚了三個月,央行的重貼現率從○四年的十月一日調升一碼,跟進美國的升息步調,央行至○八年六月底結束升息,期間調升兩個百分點。

從以上兩次經驗可以看出,台灣的升息時點起碼慢了美國三個月。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指出,一般而言,在聯準會展開動作後,台灣不會立即跟上, 尤其台、美央行的開會頻率存在落差,錯落的開會時間使得台灣央行能暫時按兵不動,觀察總體經濟與國際風向再採行決策。

重貼現率一旦變動,緊跟著改變的就是與民眾切身相關的存款利率。一九九九年至二○○○年升息段,央行的調幅微乎其微。這裡以○四年至○六年的升息段作為分析時期。

密碼二:

存款利率增幅,大過房貸當央行於十月調升重貼現率,國內主要銀行的一個月期存款牌告利率平均由原本的一.○五%躍為一.六四%;一年期存款牌告利率平均由一.四%漲至二.一三%,兩者漲幅逾五成。

存款利率加碼後,接著受牽連的就是指數型房貸。若以土地銀行為例,○四年升息時,指數型房貸的指標利率由一.四三%攀升到二.○四%,兩年內漲幅四成;房貸利率小於存款利率的漲幅,使民眾無須急著解定存還房貸,該注意的是房貸的調整頻率。

指數型房貸的利率調整分為「季調」、「月調」兩種,逾九成的房貸戶都屬月調指數型房貸。降息時期,若選擇月調利率,民眾可加速享受到降息的好處;升息階段 就得選擇季調,才能延緩房貸的上漲壓力。不過,不是所有銀行都通融民眾轉換,僅有部分銀行願意以加收一千元至三千元不等的手續費,或以「個案」處理。

若升息,房貸支出增加是必然,短期對股市的衝擊也難以避免,但熬過初始的震盪後,冷靜看待周遭實際的投資環境,甚至應該思考,如果央行敢升息,必定也是對 未來的經濟前景有相當把握,股市的走勢未必會令人失望。若因為美國升息,急著解定存、還房貸,反而可能錯失投資機會。

美元匯價隨著升息訊號釋出而水漲船高。一旦美元真的升息了,新台幣的匯率又會如何波動?

密碼三:新台幣看貶機率大先從美元兌新台幣說起。直覺上,當美元升息,新台幣的匯價理當走貶。但事實卻是,從九九年至二○○○年的升息段看來,美元兌新台 幣的匯率從九九年六月的三十二.二八元,至二○○○年五月底的三十.七七元,呈緩步走升的趨勢,新台幣升值幅度約五%。

至於○四年的升息段,升息循環初啟時,匯率從三十三.六六元直接走跌,最低滑落至三十四.一五元。然而至○五年第一季,匯率卻逆勢走高至三十.九一元。直至美國升息結束時,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為三十二.六元,較升息初期升值約一元。

針對○四年新台幣匯率不降反升,外匯達人李其展解釋,當時正值歐元、原物料走多頭的開始,全球經濟復甦,美元相對弱勢,美國啟動升息的時點甚至是相對晚的,而台灣的經濟從○三年到○七年都處在穩定成長的階段,所以新台幣的波動不完全受美元影響。

「每次升息的時空環境都不同,匯率走勢不可一概而論。」李其展認為今年若美國升息,現在台灣的經濟成長動力不若以往,出口更面臨日、韓貨幣競貶壓力,再參 考相近的歷史經驗—亞洲金融風暴的匯率走勢,當時也是全球經濟不景氣,而美元獨強,美國提早升息導致新興亞洲資金流出。「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元會強很多很 久。」李其展說。

因此,美國升息不必然會引發新台幣兌美元貶值,決定新台幣匯率的主要因素仍是台灣的經濟基本面與出口競爭力。在目前環境下,新台幣兌美元看貶機率較大,有出國留學、旅遊或者資產配置需求的人應該及早做好因應。

美國升息,台灣還有時間觀察後勢從美國升息的歷史來看,台灣升息時點都慢上3個月以上,可見央行在決定是否跟進升息前,會保有數月觀察期,投資人無須擔心市場利率急速震盪。

第二次升息:美國聯準會聯邦基準利率1999╱6╱30;台灣央行重貼現率2000╱3╱24 第三次升息:美國聯準會聯邦基準利率2004╱6╱30;台灣央行重貼現率2004╱1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50

避免職場憂鬱 你該鍛鍊「恢復力」 IBM、P&G、高盛等企業都在做

2016-07-25 TWM

只要是工作,幾乎沒有不累人的,但作者觀察到,許多商界精英都有一種能耐, 遭遇強大壓力時,總能即時調整,馬上振作起來,這其實是他們刻意鍛鍊出來的。

C小姐在某地區大學裡從事行政工作,但工作繁重,精神已經快到無法負荷的極限。大學人手不足的情況遲遲無法改善,行政人員桌上堆滿大大小小的工作,數量早已超過負荷,是典型因工作過量所導致的壓力症狀。即使想換工作,但在小地方可以轉職的工作地點有限,一想到今後還會處於這種超大壓力的狀況中,就讓她感到憂鬱。回家路上不僅被四處碰壁般的無力感襲擊,身體還會忍不住發抖。

常做「綠色運動」

我建議C小姐,在回家之後養成「散步」的習慣,處理「這種狀況到底要持續到什麼時候……」的不安或憂鬱感等「消磨型」負面情緒。邊觀賞綠色風景邊散步,這種「綠色運動」可以同時達到輕量運動,以及接觸大自然所得到的療癒效果。工作壓力或對未來的不安,也可藉由散步的習慣獲得緩和。

千萬別讓壓力過夜

我強烈建議C小姐「別讓壓力過夜」。面對繁重工作壓力所產生的不安與擔心等負面情緒,最重要的就是盡早轉換心情,最好能在晚上睡覺前消除。只要擁有這個習慣,就可以擁有很好的睡眠品質,確保隔天早晨容易清醒,神清氣爽地迎接新的一天。

心理學調查早已證實,早晨清醒的品質非常重要。一般認為,要從工作壓力狀態中恢復正常,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充分的休假。舉例來說,在歐洲工作的人,幾乎每個人都會在夏天或聖誕假期取得一段假期(長假)。這點就和努力認真工作,連有薪假都請不完的日本人非常不一樣。只不過,長假究竟有多少的恢復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德國某位心理學者,以「長期休假過後的恢復效果能夠持續多久」為研究主題,針對商務人士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

從這個研究中所得出的結論是:平常因工作壓力而產生的疲憊感,確實可以透過長期休假消除,但效果非常短暫,馬上就會回復到原本的疲勞程度。證實了就算休長假,消除疲勞的效果也相當短暫。

到底該怎麼做才行呢?「最重要的是每天工作後,讓自己的心思遠離工作。」又被稱為「心理分離(Mental Detach)」。具體來說,當你走出辦公室後,就要建立起「不再碰觸」工作的心理狀態,不再執著於工作。擁有這種讓心思遠離工作習慣的人,比請長假的人還要更加有精神。

轉換負面情緒有多種作法,像是慢跑、快走、有氧舞蹈、游泳等有氧運動,會促使大腦分泌俗稱天然良藥的良性荷爾蒙「β腦內啡」,是非常棒的散心習慣。

演奏自己擅長的樂器、欣賞喜歡的樂曲,不只可以轉換心情,還能促進快樂荷爾蒙「多巴胺」分泌。而瑜伽與冥想等調整呼吸的傳統手法,也有助腦內分泌「血清素」,血清素有抗憂鬱的效果。

睡前寫點小日記

晚上睡覺之前,寫下自己當天所感受到的事情,這類「書寫」也有撫平負面情緒的效果,目的是要把容易在自己心裡團團轉的情緒向外「發洩」出來。

這些方法都經過實驗證實,對轉換負面情緒很有效果。它們可以幫忙按下心中切換工作模式及私人模式的按鈕,擺脫對工作的執著心。你可以自行選擇一個符合喜好與生活形態的方法,養成每天都能消除當天壓力的好習慣後,自然就有高品質睡眠。不被負面情緒束縛,帶著「今天也是個美好的一天!」的滿足心情入睡後,隔天肯定可以有個不一樣的早晨。

經過調查得知,早晨醒來時的心情會決定當天的幸福感,這是因為白天的工作熱情已經確定與早晨睡醒時神清氣爽的程度相關。決定一天是否幸福的關鍵,就在早晨醒來時的感受。

(本文摘自第一章,洪依婷整理)

不疲累的工作術

作者:久世浩司

慶應義塾大學畢業後進入P&G,曾任SK-II市場行銷負責人。2012年在東京創正向心理學學校,致力培養正向心理學教練和講師。

現為正向心理學學校代表、國際正向心理學協會(IPPA)會員,獲「恢復力培訓師」、「正向心理學教練」認證。

著有《恢復力的訓練方法》、《親子一同培育不易受挫的心》、《寫給領導者的恢復力入門》等書。

譯者:林于楟

出版:平安文化(2016年7月)

撰文 / 久世浩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504

8 分鐘直面 30 + 投資機構,你該如何簡化商業計劃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819/158258.shtml

8 分鐘直面 30 + 投資機構,你該如何簡化商業計劃書?
逐鹿X 逐鹿X

8 分鐘直面 30 + 投資機構,你該如何簡化商業計劃書?

無論是商業計劃書的優化,還是融資過程中要註意的一些技巧,想掌握這些必然沒錯。但最最重要的前提還是你要紮紮實實做好自己的項目。

本文授權轉載自逐鹿X(ID:zhulux)

第一式:厲兵秣馬 —— 簡化商業計劃書

首先要明確商業計劃書並不是給創業者自己去講故事做的一個 People Work,而是一個給投資人去看的邏輯嚴謹的項目介紹。明確這個東西是要給投資人看,而不是自己看。

你的 BP 要給什麽樣的投資人

投資人其實分為幾個部分,也許是財務投資人,也許是戰略投資人。戰略投資人跟財務投資人關註的點並不一樣,因此投遞 BP 的時候,要根據他們不同的特點有所側重。

戰略投資人:比如 58 戰投可能關註的是跟本地生活服務相關的產業中能夠為他自身導流或變現的產業,或者是創新型模式的項目。樂視自身收了非常多的體育 IP ,需要把 IP 進行變現,可能跟體育產業相關的 IP 變現的項目就比較關註,戰投意義較大。給戰略投資人看的 BP ,突出的重點要有所調整,要突出你能帶給他們的價值。

天使投資人:更關註團隊背景和團隊在其所從事的這個領域里經驗是否豐富、是否紮實。

財務投資人:更關註項目數據怎麽樣,運營模式通暢與否,商業模式有沒有驗證過,有沒有比較樂觀的收入。財務投資人可能更希望看到一個更廣闊的市場、更吸引人的故事。

了解關註的投資人,對其機構有一定的認知

你應知道關註你項目的投資人在這個產業里有沒有投過相關的項目,或者說投的項目跟你之間有沒有互補的價值。另外關於這個產業的布局,投資人能不能懂也很重要。

商業計劃書里不要去講什麽?

童話:很多 BP 中,創始人很願意把自己沒有做出的數據做一個預估,講一個童話,給投資人做一個宏觀的規劃。但其實這件事情本身應該由投資人自己去做,他也不希望看到你的 BP 里做一個沒有什麽支撐的預測。

未來:講宏觀的市場需謹慎,對於未來市場的預測應有可靠的數據支撐,同時,對於項目的未來展望也應貼合實際,科學預測,切忌輕易畫餅。

商業計劃書應該突出什麽?

講一個有數據、有邏輯支撐的故事,多用對比去參照你的競爭對手、去參照大市場,或者去對標一些傳統的模式,突出你的改進可以提高多少效率。有數據支撐才能構建整個邏輯體系。

BP 中邏輯非常重要:舉一個反面案例,我們之前有做過一個餐飲的案子,關於 O2O 火鍋品類。大部分的餐飲案子,只要講市場部分都會提到 7 萬億這件事情。大部分做同性社交社區的案子,則都會提到7000 萬億的市場這一數據。但這個事情並不是一個真正對你的商業計劃書有價值的東西,而是應該講清楚 7 萬億跟你有多大的關聯,這 7 萬億中有多少的部分是你覆蓋的。

以下是幫助他們做得線下實體餐飲 BP 的調整策略:

我們找到了2015年國家統計局線下餐飲的數據,其中有明確的數據指出:線下餐飲較線上的餐飲而言,無論在增量上、還是在整體的營收情況上、還是在死亡率上都有非常大的優勢。而且後期我們也提供了一個很詳細的表格,去驗證提供的數據是真實可信的。這個時候說再講為什麽要做實體餐飲,而不做線上餐飲,是有數據支撐、是有依據,是值得讓投資人信任你的。這個時候也許那些去看線上餐飲的投資人也會看好你現在講的這個事實。

要挖掘跟整個戰略方向有關聯性的數據。找出競品、市場與項目之間關聯性的數據是有補充意義的,而不能僅僅描述一個市場有多大。因為大部分的投資人對自己的市場、對自己關註的領域都是有一定認知的,不需要你再重新去講。

 多對比:無論是橫向、縱向,還是跟大市場的對比,都有助於投資人快速深入地了解你的項目。可以通過時間軸的方式加簡短的數據規劃就列出來。

商業計劃書整體建議

第一部分:市場

用戶遇到什麽問題

有多少這樣的用戶

競爭對手優劣勢

第二部分:項目情況

你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 邏輯通順

解決得如何——數據支撐

你怎麽賺錢——營收

為什麽你能做—— 團隊背景

第三部分:規劃

拓展與獲客方案

可行的數據預測

融資需求與用途

第二式:謀辯有方——直面路演挑戰

準備:演講稿 + 問題清單

對於商業計劃書,你要練習演講幾次,要知道你的每一個頁面要講哪些內容、會舉哪些例子,會闡釋哪些維度的數據。其次是準備一個問題清單,投資人會想了解這個行業的哪些細節,相關問題要前期有所準備。

吸引註意:內容 + 聲音

在路演過程中,因為路演一般都會有五到十個左右的項目,所以這個時候第一你的內容要足夠好,第二是需要通過你的聲音變化或聲音上的內容去吸引投資人註意到你這個商業計劃書。需要考慮如何把他的註意力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吸引過來,因此並不建議用視頻去講故事,當下的真實展示更為生動。

會後反饋 + 自省

你與投資人見面或路演之後,需要從投資人這個部分去收集反饋,要知道他對項目的顧慮在哪兒。哪怕他不能投你,但要知道他對這個項目不看好的地方。然後你要做的就是反思他提的建議是不是有價值的,如果是有價值的,你需要怎麽做。

有一個點需要大家註意,因為機構投資人大部分都會有先入為主的觀點。如果他對這個行業有一定的認識,很容易帶著自己主觀的判斷。遇到意見違背的時候,避免沖突和爭執。你要做的就是闡述好你的邏輯,只要你的邏輯是通順的就沒有任何問題。很多時候只要你的論據、論點能支撐你的邏輯的話,投資人是能被說服的。但是你沒有必要去強壓他,去服從你對整個行業的判斷。

第三式:探索有道 —— 抵禦資本寒冬

當前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很多的創始人在見機構的時候會說「我不願意去見投資經理,我不願意去見分析師。」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投資機構是什麽樣呢?投資經理最了解每個行業里的細節,而一些入門級的分析師主要是做項目,也是了解行業的。但記住,經理才是對這個行業最懂的人,也是推薦力最強的人。而被很多人所看好的 VP,其實主要在負責維護 LP 的關系、募資、PR 等工作,其次才是去評審你的項目是否值得投、提出自己的建議。所以多去跟一些資深的投資人去聊其實並沒壞處。

在資本情況不好的情況下,大家不要過多地去排斥 FA,因為很有可能他們是快速找到機構的一個機會或渠道。就像買房子一樣,自己去找房子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是你去找中介可能很快就幫你找到一個合適的房子,可以大幅節約你的融資成本、時間成本,起到正向幫助的作用。但挑選一個能懂你的項目、能看懂這個行業的 FA 是必要的。

另外,FA 的篩選其實也很重要。我們一般建議選一家 FA 去做,如果說過了半個月、一個月發現這個 FA 在排會、或者對機構的精準度、覆蓋等方面都不夠準確,這個時候你可以考慮中止合同,或者同時用兩家 FA 去做。

最後,無論是商業計劃書的優化,還是融資過程中要註意的一些技巧,想掌握這些必然沒錯。但最最重要的前提還是你要紮紮實實做好自己的項目。很多時候創業失敗其實並不是項目在外部遇到問題,大部分其實是從內部瓦解的。你要看到自己的企業到底遇到了什麽問題、員工遇到了什麽問題、當時一起創業的合夥人現在的狀態是怎麽樣、團隊下面無論是中層也好、基層也好,他們每一個人狀態怎麽樣、是否認可這個企業做得事情、是否認可企業文化、這尤為重要。你把這些問題處理好,你的數據、商業模式甚至融資都不會是問題。

商業計劃書 簡化 路演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84

還在寒冬中的創業者,你該何去何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17/159261.shtml

還在寒冬中的創業者,你該何去何從?
南極圈 南極圈

還在寒冬中的創業者,你該何去何從?

「資本寒冬」,從去年下半年一直蔓延到現在,似乎看不到回暖的跡象。下面這三個問題值得思考。

本文由南極圈(微信ID:nan_ji_quan)授權i黑馬網發布。

「資本寒冬」,從去年下半年一直蔓延到現在,似乎看不到回暖的跡象。很多創業者每天殫精竭慮,不敢去想自己什麽時候會倒下。

創業從一種“潮流”,變成了對創業者的終極拷問——

1)為什麽處在資本寒冬的是你而不是別人?

2)你真的是一個“好”的創業者嗎?

3)在寒冬里要如何提高“生存”幾率?

1

哪些創業公司最可能遭遇「資本寒冬」 ?

很長一段時間,大家外部傳播這樣一個信息——資本寒冬到了,VC(風投)都度假去了。

其實這個是不真實的。很多投資人都還是在努力看項目。

同創業者迫切的需求相比,資本對於項目的相對冷靜直接造成了兩者之間的不對稱,外界所看到的資本寒冬便因此開始出現。

哪些創業公司最可能遭遇「資本寒冬」呢?

一、盲目入場,缺少明確的經營思路和商業模式的機會主義者。(無立足點)

二、缺少創新,沒有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的墨守成規者。(無競爭力)

三、只談情懷,缺少盈利模式和變現機制的理想主義者。(燒錢買賣)

四、缺乏耐心,沒有認定追求價值的創業者。(無法打持久戰)

2

你真的是一個“好”的創業者嗎?

第一,問問初心。你為什麽創業?你的初心還在嗎?你這個初心里頭有沒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

這個很重要,現在寒冬了,你是不是還跟當初一樣有足夠的激情,覺得這個事情OK的,你非做不可的。

第二,問問士氣。到目前為止你團隊士氣到底怎麽樣?

寒冬里面人心散了沒有、低了沒有,團隊的士氣會告訴你很多。

第三,問問用戶。尤其到了寒冬,你做的東西到底用戶喜歡嗎?是他們想要的嗎?他們願意為你付錢嗎?你在自嗨還是真的讓用戶覺得便利了解決問題了?

第四,問問家人。你家人的狀態,其實可以反映出你創業是處在良好還是糟糕的狀態的。同時,如果你身邊最親密的人始終支持你,即使你在這個過程中很難,你也會堅持下去。

3

在資本寒冬中的7個建議

第一,一定要對環境有個清醒的認知。

千萬不要陷入“顧影自憐”的狀態。積極思考自己遭遇寒冬的根本原因,對癥下藥。該做改變的時候,一定要果斷。

第二,現金為王,先要保證活下來,別在寒冬中凍死。(節流)

好好問自己:我還有多少錢?我真的需要花多少錢?怎麽樣能夠開源節流?怎麽樣能夠打平?

有些本來看起來非常明朗的業務,但是因為資本有了挑戰,可能就需要去考慮,是不是先只專註做那幾個現金流比較好的業務;還有團隊是不是需要削減。

把一個事情做好讓自己現金流能變正,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尋求更多的投資和機會。

第三,在“估值”和“速度”上,要選擇速度。(開源)

部分創業者在資本寒冬中,糾結自己要不要堅守自己的“估值”,錯失了很多機會。

在不同的時期,要有不同的策略,資本可能不能做很多事,但至少能幫你在非常時期,更快讓你的市場落地。

但另一方面,也不要盲目引進資本。一定要想清楚資本到底能給你帶來什麽?對你會產生哪些維度的影響?並註意保持創始人本身的「話語權」。

第四,重新思考你自己的方向和你的模式是不是OK的,要不要做轉型,要不要調整賽道。

有些風口過去了,一些賽道其實已經處在關閉的情況下,你的出路在哪里?這個時候你需要跟你的團隊共同思考,你的方向和模式要不要做優化和調整,這個是很現實的事情。

但一定不要跟風,看著什麽火就去做什麽。投資人的投資方向可以隨時調轉,但創業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重要的還是從企業本質出發,你憑什麽贏得用戶?

第五,在有巨頭的市場里,差異化打法很關鍵。

如果你是一個小公司,你能夠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你跑得足夠的快,你是有機會的。

很多人都秉承一個理念,向Google看齊,做出盡可能好的產品出來,市場可能就是我的。

實則不然,只有走差異化的道路,打破慣性思維,尋找新機會的存在,才有可能去啃巨頭們的份額,也更能讓投資人在對比中看到你的價值。

第六,實在找不到突破口時,就先抓用戶。

如果你有很好的用戶數據,前提當然是這個數據真實,比如用戶的重複購買率,有效穩定的在同類里非常突出的增長率,你一樣可以拿到投資,你抓住用戶的心就會抓住投資人的心。

所以這個時候,你很痛苦的時候,建議你冷靜下來,看一看你的整個模式里頭有沒有一個點,能夠讓你真正抓住用戶的心,冷靜下來思考你的用戶到底是誰,他為什麽會為你買單。

哪怕從一百個種子開始,你可以用一百個種子用戶對你的力挺,去說服投資人你能抓住100個就可以1000個1萬個甚至更多。

第七,在寒冬中真的挺不住了,至少你還可以做兩件事。

第一件事,留住你認為最重要的幾個核心人才。

創業就是這麽回事,你可能一次創不成還有第二次,但是你一定要找到跟你一起走的人,尤其跟你一起失敗過一起哭泣過的人,他們更有可能成為你真正的合夥人,和你一起迎接下一個成功。

第二件事,保持住一個創業者的基本品質。

不管怎麽樣不要造假,不要跪舔,否則今後整個創投圈都可能沒人敢投你。同時,保持樂觀千萬不要不敢創業了,要看到你在倒下中收獲了什麽。

資本寒冬 創業 創業者 投資 投資圈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095

若融資無望創業團隊面臨“被收購”,你該怎麽辦?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03/159590.shtml

若融資無望創業團隊面臨“被收購”,你該怎麽辦?
簡法幫 簡法幫

若融資無望創業團隊面臨“被收購”,你該怎麽辦?

被收購的後果是什麽?在談判過程中,又需要註意什麽問題呢?

當融資無望的創始人在彈盡糧絕之際收到了“收購團隊”的Offer,這時創始人應該如何抉擇呢?被收購的後果是什麽?在談判過程中,又需要註意什麽問題呢?

在當前嚴峻的市場環境下,很多VC都“休假”去了,不少創業公司也許業績增長很不錯,卻面臨著A輪或後續融資希望渺茫的現實處境。此時,創始團隊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是繼續傾註時間、精力和儲蓄堅持奮戰到底,直到無法維系時再清盤並準備簡歷呢?還是“識時務者為俊傑”,盡早讓其他公司收編,今後擇機“東山再起”?

無論是早期投資人的介紹促成,還是“友商”或上下遊的實力公司主動找上門來,創始人在彈盡糧絕之際若有人願意收購,也算是一個安慰獎了。但緊接著創始人面臨的問題是:收購方的核心目的是收編團隊,而公司的產品或技術卻並不是收購的主要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創始人在談判過程中應該註意哪些問題呢?

一、人才收購

以上所說的情形就是典型的人才收購,雖然在中國這個概念似乎近幾年才興起,但在矽谷創業圈已經流行了大約十年的光景了。那麽,什麽是人才收購呢?

人才收購在英文中通常表述為“Acquihire”,是收購(Acquire)和人才招聘(Hire)兩個詞拼湊起來的,主要是指以人才(團隊)而非產品、技術或客戶為主要交易目標的收購行為,通常是較大公司收編創業公司團隊的情形。這個詞比較公認的起源來自於Rex Hammock在2005年的博文《Google acquires(?) Dodgeball.com》(簡法幫譯:谷歌收購(?)Dodgeball.com)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只不過當時用的英文是“Acqhire”:

谷歌收購(?)Dodgeball.com:但是說實話…當一家市值641億美元的上市公司“收購”一家兩人公司時,是不是更像一個有簽約獎金的“招聘”?

Acqhire(人才收購)——是指一家大公司“購買”一家除了創始人以外沒有員工的小公司的情形,通常是為了獲得一些特殊的人才或一個很酷的概念。

二、一個典型的人才收購案例

Twitter收購視頻分享公司Vine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人才收購案例,讓我們先來看看事件的發展歷程:

vine發展歷程_副本

三、人才收購的邏輯

人才收購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創業公司提供了經過磨合(甚至驗證)的優秀團隊,尤其是技術的進步讓更多的人才能夠以低成本啟動和運轉創業公司,所以大企業招攬人才時也會將目光放在創業公司的群體上。

Dan Primack在財富雜誌上發表的《Attack of the acqui-hires》一文中總結的相當精練:事實上,人才收購這樣的交易往往更多地與HR有關,而不是與IP有關;人才收購的交易中,換手的主要“資產”往往是工程師。他在文中報道了美國兩位法學教授在人才收購這個領域的研究成果,人才收購的核心邏輯簡單總結如下:

1、讓創始人更有面子

研究結果表明,美國加州絕大部分的人才收購案例是VC投資的公司,這些公司大多本來就無望繼續完成下一輪融資,公司要麽清算關張,要麽出售給買家,但人才收購即便是讓公司的權益人都遭受了經濟損失,企業創始人至少可以說自己將公司賣給了谷歌(或其他大公司),而不用說自己創業失敗,不用尷尬地對外說,自己的創業公司已經關門大吉,而創始人又從谷歌拿到了工作機會。在市場上,大家都會覺得收購的結局聽起來更有魅力。

2、收購方避免內部薪酬待遇沖突

人才收購讓作為收購方的大公司能夠向收編的人才支付比大公司現有工程師更高的薪酬待遇,從而避免薪酬待遇不平等的內部沖突。簡單來說,更高薪酬的理由就是,“收編員工其實與(現有員工)你的薪水水平一致,但是公司還出錢購買了他們的股權”,避免收購方在收編優秀人才時支付過高價格,引起原來內部員工的不平衡。

3、稅務籌劃

通過收購的方式收編人才與直接招聘人才相比,具有稅負上的優勢:因為收編的人才往往將簽約獎金等作為股權轉讓的資本利得收益(即收購款),與直接招聘支付員工的薪金比起來稅負更低,當然也要看稅務局的具體態度(簡法幫註:在中國、美國都是同樣道理)。

4、收購方不想得罪VC

作為收購方的大公司往往也不想得罪VC,因為創業圈很小,VC的投資企業中將來可能會有更有價值的標的公司能夠賣給收購方,讓大公司能夠在技術革新過程中能夠通過收購獲得優秀人才和創意的持續供給。所以,收購方可能寧願通過人才收購讓VC收回部分或全部投資,也不輕易用挖人的方式直接招聘創業公司的整個團隊,讓VC血本無歸。

在矽谷,雅虎、谷歌、Facebook、Twitter和Salesforce等等甚至包括未上市的較大創業公司,都是人才收購的主要參與者。國內也有不少大的科技公司提出過人才收購的戰略,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在融資無望的情況下面臨著較大公司人才收編的情形,其實簡法幫創作本文正是基於國內創業者在這方面的疑問而準備的。

四、人才收購需要平衡的利益關系

在人才收購的交易中,涉及到創始團隊、投資人和收購方三個方面的利益關系,需要創始人妥善平衡相互之間的利益和關系。

1、投資人等公司權利人的利益保護

在人才收購交易中,收購價款會區分為兩個部分:

公司收購款:支付給創業公司方面的利益關系人,譬如:作為公司債務的清償,遣散員工的補償以及股東的股權收購款項等等;

收編團隊的薪酬待遇:加入收購方的員工將會得到收購方的薪酬補償,例如:工資、簽約獎金甚至期權等等。

在人才收購的談判過程中,創始人和收購方在談判過程中完全有能力將人才收購的價款在公司收購款和收編團隊的薪酬待遇二者之間向一個部分偏移,譬如無視創業公司的資本結構和股本(註冊資本),將收購總價格的主要部分放在收編人才的薪酬待遇上,甚至體現為與收編後的服務期限或業績掛鉤。在這方面,創始人與收購方的利益是一致的,投資人等公司權利人的利益就很容易被侵害,如果采用隱蔽的方式,則公司權利人可能根本無從知曉。

但是別忘了,創業的圈子很小,這種“不仗義”的行為如果讓投資人知道,收購方和被收購方都會在投資圈給VC留下壞的名聲,可能會撿到芝麻丟了西瓜。而且,如果投資人覺得人才收購有貓膩,完全可以否決收購,甚至要求執行創始人當初融資時曾簽署過的不競爭協議等約束條款。

聰明的創業者當然不會輕易采用“過河拆橋”的方式,從而冒著投資界罵名的風險,誰能真的保證這一定是自己的最後一次創業呢?

當然,專業投資人大都是成年人,也心知肚明這個創業項目如果沒有收購,就可能會最終清盤,創始團隊最終也還會加入收購方或其他公司,那麽,投資人就會面臨人才兩空的“裸奔”結局,投資人也應很理性地面對差強人意的收購款,無論是從最大限度收回投資的角度,還是在維護投資人投資案例和聲譽的層面,也都算是給投資人的安慰獎了!

所以,有長遠眼光的創業者會盡量采用透明的方式與投資人充分溝通和協商。

2、創始團隊內部關系

當然,在公司創始團隊內部,公開透明的充分溝通也同樣重要。

人才收購是企業獲得一個成熟團隊的捷徑,但是在典型的人才收購交易中,收購方可能會與整個公司的團隊面談,包括:產品經理、項目經理、數據挖掘和分析人員、軟件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等等。根據收購方的情況,面談可能會比較簡單的了解和認識,更有可能是接近正式招聘的面試。

當然,最終的結果是團隊有些人可能通不過這些面試。如果沒有通過面試,那麽,收購方就可能不會為其提供加入收購方的工作機會。如果太多人無法通過面試,那麽整個人才收購交易就可能泡湯。因為收購的目的是獲得收購方需要的團隊,收購方支付溢價的目的就在於收編團隊,如果團隊中10位成員有9位沒有通過或者不願意加入收購方,人才收購的計劃就落空了。

所以,如果決定人才收購,就需要在團隊內部保持及時、有效和透明的溝通。團隊聚到一起原本為一個共同目標奮鬥,雖然現在迫於局勢考慮,人才收購也同樣需要團隊的支持。有可能團隊某些成員根本不願意加入某家收購方或者任何收購方,人才收購必須要了解是否存在這樣的情況,因此,事先有效和透明的溝通不僅有助於團隊支持人才收購交易,也有助於創始團隊的團結。

在創始團隊內部的利益分配上也需要註意,除了反映團隊成員個人市場價值的新薪酬待遇外,如果部分團隊成員沒有通過面試而被迫“落單”,創始人需要考慮通過談判讓創業公司給昔日的“戰友”予以適當的經濟補償。

在實踐中,甚至發生過創始人自己落了單,而團隊成員卻被收購方相中。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沒有拿到收購方Offer的成員就是“爛蘋果”,只是與收購方的需求並不匹配而已。譬如,在各個領域都不精但是比較“萬金油”的人才,可能在創業公司中比較大的公司中價值更大。

3、創始人及與收購方的關系

如果人才收購完成,收購方就是創始團隊未來的雇主,這一點很清楚。但是如何順利完成人才收購,通常是創業公司面臨的更直接的問題。

創始人須未雨綢繆:如果創業公司考慮人才收購,就需要在公司出現明顯危機之前開始準備,為人才收購預留出幾個月的時間。在實踐中,很多公司是在走投無路的窘境下才去尋找買家,這時必然處在談判的劣勢地位。所以,創始人在公司發展還順利時,也不能忘了自己有可能時運不濟,關系融洽的投資人或共同朋友可能會引薦介紹,潛在收購方的管理層甚至工程師的認可或支持,在關鍵時刻都可能起決定性作用。

永遠做好備選方案:人才收購可能是相當難以完成的收購交易,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收購方可以等待,而創業公司往往等不起。收購方不一定惡意為之,但收購的拖延可能導致人才收購流產。這時候,創業公司最大的談判籌碼往往是一個可信的備選方案,譬如其他對公司感興趣的收購方或投資方。看過Chaos Monkeys: Obscene Fortune and Random Failure in Silicon Valley(簡法幫直譯:《混猴:矽谷齷齪的財富和隨機的失敗》)這本自傳的讀者應該記得,該書作者講述自己如何利用有人競購的假象,將自己的創業公司AdGrok兜售給Twitter,真不愧為出身高盛的創業者。

與收購方的有效溝通:不論是收購方主動找上門來,還是創業公司自己聯系的有興趣的買家,創始人都需要搞清楚潛在買家的真實興趣和目的。買家感興趣的到底是公司團隊,還是公司的產品、技術及客戶?如果是人才收購,買家希望收編的是整個團隊,還是僅僅是團隊的核心成員?如果是整個團隊,收購完成後團隊是繼續構成一個團隊,還是會被分散到收購方各個團隊中去?這些可能決定著創始團隊的交易決策。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問題,創業公司可能需要交給專業的團隊去做,其中也包括下面涉及的人才收購交易中常見的法律問題。

五、人才收購的常見法律問題 

人才收購交易類似於普通的並購交易,這里只介紹兩個最核心的法律問題。 

1、 交易架構形式

一個人才收購交易的架構不僅影響創始團隊作為賣方的稅負(到手的錢才是你的錢,稅負就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大坑),還可能決定了收購完成前後其他責任分配:

合並或股權收購:如果收購方將創業公司並入收購公司,或者收購創業公司全部股權,這通常意味著收購方一攬子接手了創業公司的全部資產和負債,該方式稅負較輕,有利於創業公司原股東。這是典型的並購,收購方需要走並購的常規程序,出投資意向、盡職調查、談判簽署最終協議以及按照協議進行交割(也就是付款交付公司),此外,收購方還要同時根據創始團隊的安排做出約定和安排,創始團隊在創業公司留任或者直接並入收購公司;

資產收購:在這種方式下,由投資人指定希望收購的資產和團隊,但創業公司的殼和剩余資產負債被遺留下來,收購方往往傾向於這種收購方式,但是創業公司原股東面臨的稅負往往更重,而且遺留下的公司和負債需要原來的股東清理,譬如註銷公司、清算債務等一系列複雜手續,創始人往往沒有精力和耐心處理這樣的善後程序,這需要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代為辦理;

免責協議:在人才收購的案例中,如果收購方除了對創業公司的團隊感興趣,其他什麽都不要,可能只需要由創業公司與收購方簡單地簽署一個免責協議,創業公司同意收購方在支付交易價款後取得聘用創業公司員工而不承擔法律責任的協議。這種方式簡單明快,但創業公司方面會面臨更重的稅負。

2、提防收購價款的條件

人才收購的價款是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和其他利益相關方最在意的內容了,但是除了看數字,創始人還有需要特別註意支付的方式和條件,常見的紅燈警示條款包括:

分期到手:收購方給予收編團隊的激勵股權或經濟補償通常分期到位,或者以期權的方式逐步成熟,在滿足服務期限甚至業績後,才能拿到約定的股權。加入收購方的創始公司需要認真研讀具體的條件和限制,因為這往往是被收購人才在此後幾年的主要報酬;

價款扣留:在金額較大的收購中,收購方可能還會要求將收購款項中的一部分扣留下來,暫不支付或放在托管賬戶中,用於賠償收購方因為出售方違反承諾等的補償責任,譬如:出售收購過程中提供虛假信息,或者收編團隊未履行約定的服務期限等違約行為。

總之,盡管人才收購的交易金額往往不大,但是這一類交易的法律複雜程度並不一定就會低,謹慎的創始人需要在專業顧問的幫助下妥善處理交易,維護自己的權利並體現在相應的法律文件中。

六、尾聲

2016年10月27日,Vine的創始人Dom Hofmann在Twitter微博上發布了創業之初制作的Vine短視頻,而另一位創始人Rus Yusupov在獲悉Twitter決定關停Vine服務的消息之後,在28日的Twitter微博中寫道“別賣你的公司”!

收購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020

互聯網年終裁員浪潮來襲,你該怎麽辦?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06/160204.shtml

互聯網年終裁員浪潮來襲,你該怎麽辦?
雪山 雪山

互聯網年終裁員浪潮來襲,你該怎麽辦?

任正非:只有淘汰不優秀的員工,才能把整個組織激活。

本文系作者雪山對i黑馬投稿。

年關將至,不少員工在翹首期盼年終獎。然而也有一部分員工開始恐慌,因為不少企業一到年終都會紛紛忙著裁員。雙十一期間,大家正瘋狂沈浸在買買買時,滴滴被傳出將裁掉部分快車業務員工;上個月,暴風魔鏡被傳預計裁員50%左右;今年9月,58同城開始推行996工作制,被業界視為“變相裁員”。

去年的互聯網高薪挖人、補貼、燒錢模式早已銷聲匿跡。從今年這波裁員潮可以看出,當前大家正在經歷的這輪“寒冬”,對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而言,是多麽痛徹心扉。裁員大潮勢不可擋,還未濕鞋的公司與員工該如何防範呢?雪山有如下幾點淺析。

如何辨別會有面臨裁員的風險?

1、面臨業務轉型的公司。很多公司由於行業變革,或者政策的要求,不得不進行業務轉型,以維系公司的發展與生存。例如滴滴,前腳剛擺平了最大的競爭對手UBER,後腳就碰到了網約車新政出臺。據說滴滴快車業務也在進行裁員,已經裁撤或正在流程中的有上百人。至於裁員原因,據說是因為網約車新政使得滴滴快車業務受影響,同時由於資本寒冬影響逐漸顯現,快車業務在滴滴內部的權重降低,為了業務轉型裁員勢在必行。

2、盈利模式不清晰的公司。一般而言這類公司裁員的概率較大,因為盈利模式一直是所有公司必須面臨的核心問題。在資本急速擴張的同時,找不到核心盈利模式,最終只能以裁員的方式維系生存。例如一直處在VR風口處的暴風魔鏡,雖然一直被看好,但對於一度超過500人的隊伍而言,依然有很大的經營壓力。找不到合適的盈利模式,就不得不對公司業務進行拆分甚至裁員。

3、管理模式不到位的公司。互聯網企業的發展節奏快,事情有輕重緩急,而且都側重以結果導向進行管理。然而依然有很多互聯網企業有著國企的濃厚氣息,嚴謹保守、過於遵循規則,不善於變通。亦或者人力資源部的權力大於管理高層權利,這種“管理在前,經營在後”模式很容易影響公司發展進程,進而造成階段性的裁員風波。

員工如何降低被裁風險?

1、提升自己核心競爭力。互聯網是一個很容易起泡沫的行業,每天都會被各種概念瘋狂消費,昨天“新媒體營銷”,今天“智能穿戴”,明天“VR”,後天“直播”。這些概念對一些資歷尚淺的從業者而言只會起到負作用,無法腳踏實地地沈浸到行業里,沒有自己的核心工作技能,大浪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因此深耕自己所在行業,對這個行業擁有更多的理解、洞察和思考,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是王道。

2、目光長遠,拒絕短期誘惑。最近幾年的移動互聯網創業浪潮,造就了大量互聯網從業者的薪資水漲船高,也讓很多人變得不淡定,為了高薪的誘惑紛紛跳槽。於是到了今年互聯網寒冬期,這些互聯網人的簡歷上由於職業變動頻繁,工作資歷不夠深厚而成為“容易被嫌棄”的一群人。

3、甄別公司發展前景,跟對人。在互聯網容易泡沫化的今天,很多從業者需要有甄別公司是否靠譜的能力。尤其是去創業公司,如果無法完全規避創業公司存在的種種風險,那就要擦亮眼睛,選擇一位靠譜的老板。人跟對了,哪怕最後項目和產品掛了,你也會有更大的可能性和空間去積累一些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總而言之,雪山認為在互聯網寒冬下,適當裁員淘汰掉末位員工對於企業的發展是有一定利好的。畢竟互聯網本身就是瞬息萬變的,企業隨時調整定位,隨時換血洗牌也是再正常不過。正如華為的任正非所說:末位淘汰制是永不停止的,只有淘汰不優秀的員工,才能把整個組織激活。同時對員工而言,只有真正夯實自己的工作技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清晰自己的定位,才能在大浪來時不怕濕鞋,甚至將每一次的洗牌當成一次機會從中脫穎而出。

資本寒冬 裁員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446

創業者防坑手冊:面對強大的投資人,你該如何正當防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9/160602.shtml

創業者防坑手冊:面對強大的投資人,你該如何正當防衛?
簡法幫 簡法幫

創業者防坑手冊:面對強大的投資人,你該如何正當防衛?

學會識別這十種坑,讓你防止掉進投資人的坑里。

本文系作者簡法幫對i黑馬投稿。

一、投資人撕毀投資意向書,創業者卻不能撕破臉

投資意向書,與條款清單(Termsheet或TS)等投資意向文件一樣,在VC圈子里的使用是隨著實踐逐漸推廣開的,在並不久遠的歷史上,交易各方主要依靠的是“握手協議”或口頭協議等君子之約,只是商業世界的極速發展使得信任越來越難,交易各方越來越依賴於合同,如:書面的合同或者後來隨著技術發展出現的更多等效方式(如傳真、郵件以及電子合同等)。

如果你拿到投資意向書,這意味著投資人同意牽手了。但也不要高興的太早,創業者需要意識到的是,投資意向書往往只是意向性的“君子協定”,規範的投資意向文件通常會明確約定:該文件在法律上是沒有約束力的,除了明確約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幾個條款(如:保密、排他以及爭議解決條款等)之外,其他的包括估值、投資金額等商業條款是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君子協定”。

意向書的邏輯往往在於,投資人對公司還不夠了解,需要通過盡職調查等程序並在其他約定條件完成之後才能簽署最終的約束性投資協議。但是,投資意向書在專業投資圈具有道德上的約束力,如無意外,專業投資人通常都會按照投資意向協議完成投資,而且最終法律文件的確定大都以這份意向協議為依據。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創始人在簽署之前應當理解投資意向協議的核心內容、市場主流實踐以及風險。

投資人在簽署了投資意向書之後,如果沒有給出正當理由而不繼續完成投資,從投融資圈子來看是一個不道德的行為,正當理由包括盡職調查發現了公司方面原來沒有披露的重大問題或風險,當然肯定不能包括下文所說的投資人沒錢了。

對於創業者來說,糾纏投資人最終決定不投的理由是否正當意義並不大,重要的是有沒有做好事先的計劃和安排,來預防投資人最終不投資的結果,無論別人不投的理由是否正當。如果融資的時間的確緊迫,可能就要考慮是否同意給投資人排他權利;或者一個月的排他期可以,但是六個月的排他期公司也許就很被動了;如果排他期過長,能不能變通地想想:是否可以讓投資人在簽署投資意向的同時或稍後,就先通過可轉債或其他方式先到位一部分? 

二、投資人賬上沒錢讓創業者很尷尬

基金管理人(GP)跟創業者一樣,也需要融資——從基金的投資人(LP)手中募集資金,而募集資金可能也需要跟創業者一樣向LP展示意向投資項目組合,有點像創業者參加路演一樣,除了展示GP的過往業績和團隊,還可能會需要遊說投資人(LP)項目(組合)的前景或潛在價值。如果GP在LP的資金承諾之後再去開始找項目,可能就會面臨存續期間(多為6-10年)的時間壓力,所以並不排除GP在積累意向投資項目的同時開展自身基金的募集活動,如果基金募集未達到目標或者未能募集到資金,GP自然面臨放棄項目的壓力。

其實,從筆者的有限經歷來看,創業者面臨更多的類似遭遇是一些募資能力比較弱的小基金和個人(天使)投資人身上,所以除了看投資人名片和口頭的一面之詞之外,創業者需要做自己的家庭作業,了解意向投資人的實力、背景、口碑和過往投資經歷和業績,也就是反向的盡職調查。

另外,如果給了投資人排他期,創始人應該堅決要求投資人在排他期內完成最終投資文件的簽署,並按照約定及時完成最終交割。如果投資人要求延長排他期限以完成項目,就可以大膽地提出補救方案,譬如先到位一部分資金解決公司資金壓力,因為所有投資人都能夠理解創業公司的資金壓力。否則,創始人就需要停止等待,盡快考慮替代性的融資選擇。

在錢到賬完成交割前,融資交易都不算真正完成,所以創業公司不要急於發布融資成功的消息,也不能放松警惕在辦公室等著投資款到賬,需要註意及時跟蹤和關註投資方的狀態和狀況。即使已經簽署了TS甚至正式的投資協議,投資人也完全可以利用盡職調查中發現的問題為借口退出投資。所以,公司最要緊的是在簽署正式文件之後盡快拿到錢。 

三、未簽投資意向就開始盡調,不投則可能泄露機密?

還沒有達成投資意向就開始盡職調查這種“霸王硬上弓”的做法,可能是在融資環境不利的背景下更容易出現的情況,表現出一部分投資人的強勢和創業者的單純無知。

除了前文所提到的需要分辨和了解投資人,在談融資的過程中,創業者披露項目信息的原則應該是:分享餅幹而不是分享制作餅幹的秘方。向投資人介紹產品和市場潛力如同跟消費者或用戶介紹產品和市場,當問到如何做的“秘方”時,創業者就應當更加謹慎,盡可能避免披露具有價值的技術信息。即便是為了充分展示而必須披露的情形,創始人可以控制披露節奏,在早期時盡量粗線條,隨著磋商的深入,再根據情況決定披露的深度和範圍。

另外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是項目信息的傳播。大家都能註意到在各種網絡和社群里漫天飛舞的各種BP,有些BP比較粗線條,而有些BP連公司的財務數據都包含在內。創業者通過電子和網絡等方式分享公司信息的時候,一定要意識到當今信息傳播的泛濫程度,轉發只需要拇指、食指或中指幾秒鐘的工作,發送之初就需要推定BP上的信息是可以公之於眾的,包括公司的競爭對手,需確定能被轉發的內容中沒有重要的保密信息。

公司詳細的財務數據和資料應該在投資簽署投資意向書之後才能提供紙質或電子版本,此前應該以口頭講述、PPT演示和粗線條勾勒為主,確有必要給投資人看後臺信息也盡量不要提供紙質或電子版的詳細資料,否則創業者就只能在投資人不投的情況下面臨“後悔莫及”的結局。

也有些創業者提出,是不是可以要求在接觸投資人並提供公司信息時要求簽署保密協議?當然,如果投資人願意最好,但實踐中絕大多數投資人不會輕易同意簽署保密協議。

四、分期到賬,導致創業公司裸奔

分期投資往往是基於信息不對稱,投資人為了控制投資風險希望公司在達到約定的條件,譬如:業績、用戶或產品完成約定的里程碑(milestone)之後再完成後續的投資。這的確是實踐中容易發生爭議的地方,尤其是對於里程碑事件是否完成,衡量標準和完成的代價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視角和立場,實踐中也不乏為了達到後期投資約定的條件而沖(充)業績的做法。

創始人需要註意的是,不要像媒體公關一樣真的將分期投資視為成功融資的總金額,後期投資如果有條件就需要冷靜地掂量條件無法完成的可能,做最好的預期也要做最壞的打算,否則就可能真的需要面臨“裸奔”的下場。

在分期投資的情況下,原本後續投資就是一種或然結果,一種最理想的狀態。但是,分期投資畢竟是投資人控制投資風險的方式,尤其是在投資人看到所投資項目進展不是很順利的情況下,自然會考慮保護投資,從而用顯微鏡來考察後續投資條件是否滿足,也並不排除在極端的情況下停止後續投資及時“止損”!

從創始人的角度,建議創業公司確保在融資款到位之後,再辦理工商登記確認投資人股權,分期到位的部分可暫時登記已經到位的投資所對應的股權。實踐中,簡法幫的一些用戶在實踐中已經碰到過投資人(經過工商登記)拿了股權但是不給錢,創始人面臨投資款要不到股權也收不回來的情況,局面非常被動,處理起來相當棘手。 

五、投過競品還來撩,暗地幫助友商

創業者在融資過程中關於商業秘密保護的擔心可以理解,應對方法參見前文第三部分。這里強調一點:如果創始人做好了投資人的反向盡職調查,你就能夠了解到投資人是不是已經投資了友商,並可了解投資人的投資風格是不是喜歡投“賽道”,也就是在一個領域同時投資有競爭關系的多家公司。

知己知彼,自然能夠做到有備無患。

六、千里迢迢赴約,卻是投資人的助理招待

大家應該都知道,基金尋找優質項目的難度已經接近創業者融資的難度了,所以,投資人可能每天見好幾家甚至十幾家項目,當今已經不一定是投資人在CBD寫字樓高層等著項目創始人上門見面,投資人不僅需要四處奔波找項目,還要公關打品牌,所以投資人的時間更加緊張和稀缺。

視基金的規模大小,創業者首次進行投資人會面時的投資人團隊可能是投資經理而非決策層,如果你已得到投資經理的認可,可能還會安排更高級別人員的面談。但如果第一次面談沒有得到投資經理的認可,那你最好開始寄希望於其他投資人了。如果見面幾周後,仍沒有收到投資人的任何反饋,那就從潛在投資人名單中暫時劃掉這一家吧。

所以,創始人要打融資閃電戰,在預先設置的時間段內,全身心專註地做融資,在此時間之外,就不要再投入過多精力處理融資事宜了,盡量避免持久戰式的融資。

創始人一旦擬定了投資人名單,就應在特定時間內有計劃的進行安排。比如,在一、兩周內建立初步聯系,然後根據聯系結果集中安排面談。這樣不僅能提高效率及見面效果,還可根據會面和比較不同的投資人,從而更清楚的判斷哪家投資人更適合自己。 

七、投資人對固有邏輯框架的偏執

能不能碰到具有共同語言的知心投資人,不僅僅需要創始人更多了解投資人,在實踐中更多還要靠創業者的運氣。 

通常情況下,投資人畢竟不是創業者所在領域的專家,所以很容易出現投資人使用經驗積累的邏輯框架來判斷新的項目。投資人的工作是“伯樂”找到領域內的黑馬,而不是成為所投資領域的千里馬。

我們簡單的評論就是:從投資人融資最主要的是拿到錢,即使達不成融資至少可以認真聽聽投資人的問題,有的可能沒有什麽深度,但也的確是基於眾多投資經驗所積累出來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善於學習的創業者不會碰到一個真正“一文不值”的投資人。

八、投資人對創業者的傲慢

相信我,創業者是專業投資人的“衣食父母”,傲慢不會幫助投資人找到更多好項目。如果說投資人因為時間的壓力,其溝通方式讓創業者難以接受,倒不是很稀奇的事情。很多投資人也在感嘆,即使在所謂的寒冬環境下,這個市場上真的缺投資人麽?缺錢麽?創業者也無需太介意融資過程中的挫敗,還是繼續尋找適合你的投資人吧。

很多案例告訴我們,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投資人後悔當初錯過的案例比比皆是,沒有投資人會因傲慢而成功。

因為不願意錯過優秀項目或與優秀創業者結怨,很少投資人會直截了當地說 “我們不會投資你”之類的答複。在投資人不確定的時候,往往會采取觀望而不是回絕,投資人不僅害怕投錯項目,同時也更害怕失去優秀的投資機會。如果有投資人明確告訴你不會投,其實創業者應該感到幸運,因為他沒有去浪費你的寶貴時間和精力。 

九、投資人不懂裝懂

此處無評論,可參見前文第七部分。 

十、人品不正,騙吃騙喝騙股份

如果說創業者遇到這類問題,我們只能為創業者的清純而惋惜。如果還有創業者為了融資而請人吃喝,不免令人懷疑TA是不是還生活在遠古時代,投資人的約見場所如果不是辦公室就應該在咖啡廳,融資也不需要采用銷售的吃喝套路,職業投資人陪家人時間都不夠,哪有時間去騙吃騙喝?因此,你需要確定的是對方是否的確是專業投資人。

關於FA(融資顧問),我們倒是有一些建議給創業者:如果有人以投資人的身份建立接觸,卻將關系轉變成了FA關系,創業者就要保持高度警惕。真正的FA提供的服務不僅僅在於幫助創業者找到合適的投資人,還需要參與到融資項目的整個流程,包括前期BP和後期磋商,如果僅僅是建立投資人的初步聯系,那創業者需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太宅了。此外,FA的費用往往都是在融資款項到位之後支付,融資顧問協議要約定清楚服務內容,實踐中屢次碰到的案例是最終投資人是經過多層的轉介紹而認識的,這種情況需要支付融資中介費用麽?這要看融資顧問合同的具體約定。

最後,如果股權被人騙去了,筆者只能說愛莫能助,我們曾在各個場合不厭其煩地分享:創業者能用錢解決的問題,請一定不要輕易動用公司的股權。

投資人 創業者 創業 自衛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