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自動化系列 - 保你一頂烏紗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677929

之前提過,新客上左賊船之後年年都要比維護費,而且好難轉去第間,但各企業老總和鐵路局官員會唔會好心有不甘呢?

 

第一,中國政府對工業安全的要求不斷提高,不斷有新的國家法律和行業標準可見一班,自動化從事的大型石油、石化、化學及鐵路公司一出事就好大鑊。20031223日,四川發生噴井特大事故,死亡人數243人,傷者不計其數。20044月,中石油前老總馬富才引咎辭職,負責安全的副總經理記大過。原因是根據《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人和政府有關部門正職負責人對特大安全事故的防範及發生,有失職、瀆職情形或者負有領導責任的,依照《规定》给予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馬富才當然唔會理到一個礦井的安全這些小事,但只要下面的人犯錯,就足夠令最上者(政府有關部門正職負責人「或者負有領導責任的」丟官查辦。

 

之前講過中國的CRH 用了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龐巴迪三家。大家都知道內地人好仇日,選用日貨唔用中華之星曾在大陸互聯網引起好大迴響,內地網民更將CRH (China Railway Highspeed) 叫成恥辱號列車,貪其拼音一樣。如果在日本車上死一個人,引起的民俗情仇問題將會令鐵路局極麻煩,這是沒有人想見到的。

好多人都知我好鍾意在行業有技術優勢的公司,貪其高技術可作為門檻。根據招股書,自動化是中國在石化、油氣、鋼鐵、化工這些行業緊急系統的超級龍頭,市場佔有率有68%,市場第二果間有8%,第三果間7%。佢的系統原件並不是自製的,是從英國Invensys 買的Triconex產品,據聞技術上國際知名。
   
但是Invensys會不會收番來自己做呢我想機會唔大。第一,它打算2009年建成一座新的大樓,把可產系統數增至500套,2006年銷出200套,如果有重大不確定因素應該唔會咁做。第二,和其他裝備製造業不同,招股書已說明這些系統基本上套套都不同,個個客都要加點tailor made 既野,需要了解中國的人用中文和客戶開大量既會,外國公司好難自己做;iii) 自動化已和中石油、中石化、鐵路局等大客建立良好關係,這些關係相當值錢;iv) Invensys 經常判中東和新加坡的工程比自動化做,可見關係不錯。
 
   
 
但它的最大門檻、並不是來自技術、而是來自市場佔有率。因為我們看的不是技術優勢,而是為客戶提供的解決方案和其他競爭者的相對優勢。大家試想想,鐵路局官員是官,國企老總其實也是官,坦白說,他們最終關心的並不是安全,而是需不需要''鑊。如果出了重大安全事故,就算不用革職查辦也仕途無望,這才是他們真正關心的。如果不是重大事故,而是中小型事故呢由於沒有群眾壓力,灰色地帶就多好多。這就看看你是不是有防範準備。
  
舉過例,想像下你是從事IT業,你間公司中左毒,如果你完全冇裝Anti- virus,咁就一定死得;如果你裝左隻平價港貨,可能佢未必會差過外國野,但恐怕你也會比人責難。但如果你裝左隻Norton Antivirus,你老細好有可能會想你可做的都足了,只是隻virus 太勁,今次係死於不幸。道理就在這裡,關鍵就是出事時的卸鑊能力,這些安全野,市場上最多人用果隻,或技術上公認最高果隻,出事時的卸鑊能力肯定係最高。官員對卸鑊能力的考慮,往往比價錢看得重十倍,所以就算maintenance fee 幾高都會join maintenance,而且唔會轉。當牽涉到卸鑊能力,決策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是極低的。官場保烏紗、卸鑊這是人性和民俗性使然,數千年如出一轍,這是超越任何經濟周期、超越年代、超越時空的。
 
另外,由於佢係做安全既野,根本冇效益可言,這可以另佢叫價提高。點解? 因為所以大公司買大額固定資產時都會叫我地依d 財會人只去做cost - benefit analysis,計下IRR,NPV 之類,就算隻野幾好,工程部門幾推介,如果計出黎回報太低,都會好難買落去。如果真係要買的就會迫供應商減價。安全野由於冇benefit 可做,財務部完全冇聲出,完全由工程部話事,對成交價絕對係好事。
   
如果我是國企老總,我真係唔會覺得係比人屈,以2006年銷售200套銷售額218 m計,每套才100萬多點,以一間鋼廠或化工廠以億、十億計,跟本就唔係錢,依涉及國家政策,又涉及我頂烏紗既野,當然是(用公家錢)買龍頭果間,抵到爛。
   
官場卸鑊用品,從來都是暴利行業,君不見香港那些醫療融資、道路收費系統那些垃圾研究報告,份份都過千萬,真係睇到火都黎埋。收得咁貴,正是因為公務員對這些卸鑊用品的極低需求彈性,坦白講,依野收得平反而冇人信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1

Facebook二號人物給你一點管理公司的忠告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0/2188698.html

美國財經雜誌《財富》報導,Facebook第二號人物、該公司首席運營官(COO)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近日在接受該雜誌採訪時表示,無論從事任何業務,都要事先作好規劃工作,否則將「一事無成」。她還闡述了成功打造業務的「三大要素」。

作為Facebook的第二號人物,桑德伯格為Facebook出力甚多。在桑德伯格等人的努力下,Facebook已實現了業務增長。本週二,原 本飽受分析師質疑的Facebook發佈了其2012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Facebook該季度市場業績超過分析師預期,季度營收額增至近13億 美元,同比增長32%。受此影響,Facebook股價在當天盤後交易中大漲1.77美元,漲幅為9.08%,報收於21.27美元。

應該說,Facebook所取得的成功,與桑德伯格等人的努力密不可分。桑德伯格於2001年加盟谷歌,當時谷歌員工量約為275人。桑德伯格回憶 道,自己於2008年離開谷歌而加盟Facebook時,當時谷歌員工量已增至約2萬人。過去四年中,她親眼看到Facebook員工量由550人增至 4000人以上。僅過去一年中,Facebook活躍用戶量增長26%至10億名以上。

桑德伯格因故無法出席由《財富》雜誌今年主持召開的「最具權勢女性峰會」。應《財富》雜誌請求,桑德伯格近日接受了該雜誌的採訪。桑德伯格表示,無論是哪一家公司,在決定打造業務之前,首先要作好規劃工作,「如果你首先不確定好方向,那麼你哪兒也去不了。」

桑德伯格還表示,在自己同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以及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等人共事過程中,曾從他們身上借鑑和學習了很多有益經驗。總結起來,大致可分為三點:

1、認真思考

桑德伯格表示,雖然企業管理是「業務管理的科學」,但要成為傑出的企業高管,卻不能簡單照搬教科書上所講的內容。這就需要企業管理者去認真思考一些 問題。以Facebook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來說,他就思考了如何使世界變得更為開放以及公眾之間如何更加緊密聯繫的問題。而企業員工之所以願意跟著企業 高管走,並不僅僅是自己可以獲得報酬,而且還由於他們認同高管們的遠見卓識。桑德伯格說:「要不斷向員工們闡明公司使命所在。這樣就能讓員工瞭解公司的首 要任務,並把所有員工緊緊團結在一起。」

2、增加員工

桑德伯格於谷歌工作期間,她負責的業務部門在5年內,其員工量由4名增至4000名。這也就意味著,這4名最早員工必須在很短時間內,必須完成適應 今後10~15年業務增長的工作。桑德伯格對此表示:「去招聘那些你認為用得到的人,這些人可以是符合要求者、經驗豐富者,也可是剛剛踏出校門但能夠取得 驚人成就的大學生。」在招聘過程人,要確保新管理者剛加盟時可能手下僅管理100人,如果今後該管理者手下員工量擴大至1000人,他也照樣能夠勝任相應 管理工作。

3、作好規劃

桑德伯格最初在谷歌工作期間,她經常在同事生日當天為他們搞慶祝活動。桑德伯格回憶道:「問題是半年之後,我們的員工量已經擴大,我們不可能在每個 員工的生日當天為他們搞慶祝活動。」於是谷歌就改成了每週、每月期間舉行生日慶祝活動,後來更演變為每個季度內舉行。桑德伯格說:「如果當時我能夠提前作 出規劃,我就應該認識到,為每位員工在各自生日當天舉行慶祝活動其實並不複雜。」桑德伯格認為,必須為此類事情提前作好規劃。舉例來說,扎克伯格主持的 Facebook技術開發人員編程馬拉松(hackathon)大賽,由於該活動事關Facebook未來增長,無論參賽者數量是3人、3000人甚至3 萬人,Facebook照樣都能將活動搞得很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50

黑馬哥教你一項技術活:尋找靠譜投資人!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7/56197.html

Graphicly 的創始人 Micah Baldwin,同時還是孵化器 TechStars 和 500 Startups 的創業導師。

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在沉浸於美國科技行業創業圈數年之後,Baldwin 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傑出的風險投資家究竟有哪些特質?為此,他詢問了圈內好友的意見,得到了幾點答案:

1、回電話、運作經驗、資源和關係

這是標準答案嗎?Baldwin 認為不是。一些已然揚名立萬的風投根本不怎麼回電話;另一些剛入行的風投不一定有運作經驗和豐富的資源關係,卻依舊能夠為創業企業提供巨大支持。

2、對於如何成為優秀的風投,許多圈內人還給出了另一套說法:

高速反饋、提供資源、付出大量時間

這是標準答案嗎?Baldwin 也認為不是。他指出,上述三點可以作為風投與創業企業合作的指導,但非決定一位風投是否傑出的關鍵。「這不能讓風投幫助創業者減少創業失敗的概率」。

3、此時,Baldwin 拋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同理心。他指出,對人才的精準眼光,對商業模型的深入理解、對企業長期發展的獨到見解、以及談判技巧等等固然是優秀風投的必須、但區分優秀與傑出、同時多數風投又最欠缺的素質,是同理心。

所謂 Baldwin 認定的風投領域的同理心,在於風投與創業者同進退,不思索某個期限內的回報,而關注於行業生態的健康發展;通過指導、教育和支持創業者幫助改進創業生態,將回報認識為幫助創業者成功的附屬品,而非支持某家創業企業的根本原因。

「在這個由數字圖標、首字母縮寫和速記主宰的世界裡,我們忘記了讓世界運行的是人。這些創業者通常很年輕,鮮有經驗。我們喜歡投資在年輕人身上恰因為他們可能爆發出巨大的成功,這種概率比投資年長的企業家要大得多。

不論年齡長幼,創業都是一件異常艱辛的工作,它產生的情感壓力比任何其他一份工作都要大。最傑出的投資人會停下來問切自己投資的創業者進展如何,哪怕只是暫停一小會向下的施壓,簡單地打個問切的招呼。同理心就是對這些(通常欠缺準備的)創業者選擇的荊棘路有所感同身受。」

對於如何讓自己成為傑出的風投,Baldwin 為自己定下了三點具體的關鍵點:

成為創業生態的一部分。風投的存在只是因為創業生態存在,而非其他任何東西。這意味著作為一位風投必須全力幫助生態成長。

多付出,少索取。不論是公開還是私下都堅持這樣做。付出並非為了得到,而是因為這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充滿同理心。主動為與自己相關的創業者創造快樂,明白事情是靠人做的,而人的感受才是最大的行為驅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189

熊市是上天送給你一千萬的禮物 巴黎的價值投資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27.html
巴黎:

2009年筆者出了一篇反潮流的文(其實當年我每篇文都是反潮流),當時我下了一個挑戰:

股評家永遠不能做到他們口說的丶聽起來頭頭是道的如何避開熊劫賺錢的所謂策略,因為熊市是一個不能再有任何好消息的市況,否則就不叫熊市。

沒有消息時不會入,而股價又在無消息時升,有好消息時還能賺什麼呢?

今天筆者又受上帝倦顧,賜我一隻東方熊(A股)。我懷著感恩的心,把這個一般市民如何能在6年累積一千萬的上帝禮物與Blog友分享。這個6年自由的方法,第一個條件就是要熊市,所以朋友必須要先懂得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515

孩子,別叫我養你一輩子

2014-06-23  TCW
 
 

 

最近連續聽到三則「啃老族」(亦稱尼特族〈NEET,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指畢業後不工作靠父母養)的故事。故事之一,一對父母苦心栽培兒子,殷殷望子成龍,攢了錢,送他到法國學設計七年,萬沒想到埋下災難的種子。學成回國後,擁有國際視野的兒子,每次應聘都無法持久,自認懷才不遇,終日宅在家。快四十歲,才終於穩定。但收入有限,買房、買車,還是跟父母伸手。父母不給,就糾纏,因為從小到大,給習慣了。兒子都中年,卻不成熟如嬰兒。養兒如此,唉,不難瞭解這對父母多年來的痛。

雖然「啃老族」已在全世界氾濫,但如此近距離看到他們的面孔與肌理,還是不寒而慄。我的一顆心忽然變得卑微,孩子成人後,我只期盼他願意工作就好,二十二K也無妨。拜託,別讓我的銀髮歲月被「老嬰兒」給賴著。

此時,電視飄出驪歌,新聞畫面裡是一張張青春面孔。有些人正順應父母的費心,將出國深造。聽了那三則啃老族故事,我忽然憂國憂民。我想提醒一心一意栽培兒子讀名校的父母們,前述故事的寫實。當你給孩子視野與文憑時,別忘了檢查一項容易被遺忘的能力:獨立與負責。視野可以連結到格局、未來的競爭力,亦會連結到另一個等號:「眼高手低」。

究竟是視野,或眼高手低?經濟獨立,是很清楚的指標。這年頭,只有「要不要」工作,沒有找不到工作。別讓找不到工作,合理化。做大事前,先從小事學起。如果,不肯彎腰就低、就簡的年輕人,不稱其為眼高之輩,難不成你要說這是視野高?

我的二妹,過去十年,白天領二十二K月薪,晚上在昏黃燈光下做一件件幾塊錢、幾毛錢的加工,獨立養孩子。你以為這是民國六十年代才有的畫面,不是的。每每看著她孜孜矻矻的身影,我便肅然,她比那些眼高手低之輩更讓人敬佩。她沒人能啃老,但有扛起人生遭遇的雙手、踏實過日的雙腳。

現代父母急於給孩子飛黃騰達的翅膀,卻忘了教育:先站起來,以為「站起來」是本能。哎呀,千錯萬錯莫過此。或許,當你知道,在台灣有四十七萬名「尼特族」時,會重新審視「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並不在遙遠天邊。」之於年輕人,我則發自內心建議:「幸福的第一步是,用自己賺的錢過日子。」

(本專欄每兩週刊登一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72

蘋果帝國到底有多強大?5張圖讓你一目了然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5503

在亞馬遜宣布將斥資137億美元收購有機食品連鎖店全食超市(WholeFoods)之後,媒體對此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報道。這看上去就如同亞馬遜將會主宰全球一樣。

不過目前蘋果依舊是全球最頂尖的企業,它也是美國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該公司去年的利潤達到450億美元,領先於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摩根大通及伯克希爾·哈撒威公司,這兩家公司去年的利潤均為240多億美元。)按照市值計算,蘋果目前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市值約為7500億美元,領先排名第四的亞馬遜的4700億美元。

下面的5張圖表令人難以置信的有趣,並有助於證明蘋果的統治力究竟在哪里:

iPhone是史上最暢銷的產品之一(騰訊科技/圖)

蘋果在2007年6月發布了第一代iPhone手機,引發一場改變人類工作和社交方式的智能手機革命,並重塑了所有的相關產業(從音樂到酒店業)。十年之後,iPhone已成為史上最暢銷的產品之一:自發布以來,蘋果已售出了約13億部iPhone,累計獲得超過8000億美元的營收。

自iPhone推出以來,該產品已讓蘋果其它的所有產品黯然失色(騰訊科技/圖)

來自iPhone業務的營收目前已占到蘋果整體營收的三分之二,這不僅讓蘋果如今主要依賴於一款產品,也讓該公司其它的產品線黯然失色。iPhone犯下的任何一個大錯誤,都將對蘋果是毀滅性的打擊。

而且,iPhone也幫助蘋果創建了按營收計算的第二大業務:應用和其它服務。自蘋果應用商店AppStore在2008年上線以來,全球各國的超過1600萬應用開發者已為蘋果創造出大約1000億美元營收。蘋果此前向所有的應用收入收取30%的管理費,最近又向開發者推出了訂閱式收費,每年收取99美元年費。

蘋果已故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的摯友、長期擔任蘋果顧問的里吉斯-麥肯納(RegisMcKenna)形容說,iPhone與應用之間的關系,就如同是剃須刀和刀片一般。正是iPhone又為蘋果造就了一項偉大的業務。

蘋果在近乎各個領域飛速擴張(騰訊科技/圖)

伴隨著蘋果營收的飛速增長,這家公司的員工數量也在激增。自iPhone發布至今,蘋果在十年的時間跨度內聘用了大約10萬名員工。從2006年至今,蘋果的全球員工數量已從1.8萬人上升至11.6萬人。

蘋果來自大中華的的營收同樣也在飛速增長。2006年,蘋果來自亞太區(不包括日本)的營收只占到公司總營收的7%。當iPhone2009年正式在中國市場發售後,它成為中國消費者的身份象征,並獲得迅速發展。去年,單是中國市場就占到蘋果整體營收的大約23%,達到485億美元之巨。這一營收數據超過了可口可樂公司在全球的整體營收。不過也有分析師指出,蘋果目前已過於依賴於中國市場。

蘋果是一臺賺錢機器(騰訊科技/圖)

這幅展示出全球市值最高的100家公司。外圈代表著每家公司的營收,內圈的彩色代表它們的利潤。註意到特別之處嗎?

蘋果展示出了無以倫比的賺錢能力。事實上,這家公司去年450億美元的利潤,要遠遠超出剩余的任何一家公司,包括摩根大通及伯克希爾·哈撒威的240億美元,富國銀行的220億美元,Alphabet的190億美元,三星電子的190億美元,豐田汽車的170億美元,強生的160億美元,以及沃爾瑪的140億美元。

更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蘋果的利潤已超出可口可樂、Facebook等公司的營收。上述兩家公司去年的營收分別為415億美元和276億美元。在盈利能力上能夠與蘋果匹敵的,只有來自中國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國有銀行,但這就如同是不在同一水平層次上進行比賽一般。

蘋果絕大多數的現金存儲在海外(騰訊科技/圖)

蘋果賬面上已擁有超過2500億美元現金儲備。不過2400億美元--占總現金儲備的93%--都存儲在海外。如果蘋果要把這些現金帶回美國,該公司就必須向美國政府繳納高達35%的企業稅。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前希望通過稅制改革,鼓勵美國企業把海外現金儲備帶回國內。在特朗普參加大選時,他曾提出了10%的稅款方案。

蘋果帶回到美國國內的現金,可能被用於回購公司股票、派息、並購和資本支出。如果美國確實進行稅制改革,蘋果將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騰訊科技/圖)

(來源:21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976

給你一場五星級的記者會

最近水逆最嚴重的,莫過於碧桂園。無論疫苗,俺也這樣還是某某跟濤濤,都始終無法將坍塌口的碧桂園拉起來。

 

公關起來一直特別特別特別低調的碧桂園,終於突破了自己的極限,開了一場危機公關記者會。結果,道歉大家沒記住,一個五星級的記者會倒是都記住了。

 

首先碧桂園對這次記者會是真的重視。邀請了一百多家媒體去總部開會,從全國抽調了公司內部公關過來,保證每一個記者,都有一個公關貼身刷卡帶進會場。(這架勢,我是第一次聽到)

 

其次,對記者下了重金。一般內地開記者會,主辦方送點小禮品(本子、U盤、充電寶),有些還會加上三五百的車馬費。但這次碧桂園的公關出手簡直是令人側目。記者一個袋子,里面除了今天的資料,公司的內刊,竟然還有個信封和香奈兒!

 

信封據記者反饋裝了2000人民幣車馬費。香奈兒的盒子據說是一瓶男士香水,價值小一千人民幣。

 

光禮物就快三千塊,這麽個輿論節骨眼上,也不怕嚇到記者麽,得多大的心才敢收下來啊。(據事後了解,不少記者都找公關把禮物退回去了,因為太不合適了)

 

到了記者會的重頭戲。首先讓我吐槽下,你這是危機公關,不是啥喜慶的場合,臺上擺這麽多花幹嘛!


道歉鞠躬的場景拍出來,也是大大的花。

 

你看你們業績發布會,都沒擺花啊。道個歉還搞這麽fancy幹嘛。


然後再說媒體的提問吧,從高周轉到負債再到安全生產,記者們都問了。雖然很誠懇,但是也是明顯感到了公司深深的委屈啊。

 

比如莫斌說:行業老大的總裁不好當。CFO就跟上:現在不買碧桂園的股票,一年後肯定後悔。

 

一個媒體的問題問的稍微尖銳了那麽一丟丟:為什麽碧桂園會外界被妖魔化,責任是誰?

 

這時,你就真的能夠感受到楊老板實在是無法壓抑心中的委屈了:我是天底下最笨的人!

 

楊老板內心的OS應該是這樣的:我的的理念精神方向都是對的,這麽多年做了這麽多慈善,還辦學校,你們現在為什麽要這麽針對我呢?

 

碧桂園這次記者會面子上還是過得去,高管鞠躬道歉了,也認錯說以後會改進了。但是令人沒有想通的一點是,為什麽在今天的場合下,要繼續強調自己的高周轉是科學、正確、完全沒有問題的呢?為什麽花了這麽多篇幅先介紹企業的偉大,而不是上來就好好鞠躬道歉呢?

 

雖然所有事故都有不同的直接原因,但真的應該問問:如果不是企業拓展太快,因為新進入不熟悉的地方、選擇不太合適的承建方、或給承建方太大壓力,是不是會令事故的發生大幅降低呢?

 

2007年碧桂園上市時候,手上才幾十個項目;現在行業老大,手中2000多個項目;開盤速度,從買地到開盤,碧桂園現在大約能在4-5個月內做到;高於同業在三線城市6-7個月的速度。就算假設碧桂園工地的質素和過往一樣,出事的概率也和此前一樣,基數大了這麽多,曝出來的數量肯定也會多很多啊;更不要說高周轉的壓力了。


公司說社會上對高周轉各種解讀有的中肯有的失真。


但是,到底哪里中肯,哪里失真,你們怎麽不講清楚呢?

 

公司也出事了一段時間,現在才出來開記者會道歉。你說,你要是投資者天天看到負面新聞,是敢去抄底呢還是趕緊跑掉拉倒甚至空一把呢?

 

當然,我說這是一場五星級的記者會,因為碧桂園的公關們真的是非常貼心,記者會安排在周五,結束了直接留在廣東過周末啊,看看行程,都幫記者把周六長隆的門票都買好了。

 

一個長隆三個園,不知道記者們會選哪個,反正碧桂園的公關三個園的票都買了。豪!


能把危機公關道歉的記者會,變成招待記者好吃好玩還好拿,還能說啥:給你一場五星級的記者會。

 

最後算下賬,一場五星級的記者會要花多少錢吧?

 

假設請了100個記者:信封20萬,香奈兒10萬,住宿5萬,吃飯10萬,機票15萬,租車什麽5萬來算,發布會現場布置5萬,長隆的門票再加5萬。

 

一共75萬。

 

怎麽不給七個受害者家庭每個多賠10萬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34

【父母學堂】BB唔願瞓?教你一分鐘KO大法

1 : GS(14)@2016-01-24 17:10:09

相信每個父母都遇過BB唔願瞓覺的時候,任你出盡法寶,又哄又錫,BB仍然是那麼精神。


法國有雜誌近日上載一條短片,一個原本聚精會神看電視的BB,被身後女子不斷用指尖來回輕撫頭部及臉部約一分鐘後,便呼呼大睡,非常神奇!這方法是否真的對每個BB都有效就不得而知,但相信很多父母一定會找機會試試這方法。去片:http://on.fb.me/1PIcUti記者:黃子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124/194641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970

泳池水含幾多尿?加拿大研究發現嚇你一跳

1 : GS(14)@2017-03-04 00:34:41

去泳池游水最怕就是泳客毫無公德心,令池水受污染,究竟一個泳池會有多少尿液呢?加拿大一間大學進行了一次研究,發現結果不妙。艾伯塔大學在2個城市的31個泳池及暖水池,收集了超過250個樣本,發現一個蓄水量83萬公升的泳池(相當於三分一個奧運標準池),池水含75公升的尿液;而另一個較小型的泳池也有30公升尿液。不過研究未公開涉事2個城市的名稱。研究周三刊登在《環境科學與信息學報》,指人體透過體液將「各種化學物質」排入池水中,而去年里約奧運發生池水變色事件,反映當局有需要監察池水品質。研究員表示尿液混合池水中的各種化學物後,足以影響健康。艾伯塔省衞生部表示會研究這份報告,並強調當局會監察池水,任何不符合衞生標準的泳池將會暫時關閉,直到情況有改善。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03/199462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5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