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聯儲研究:保守估計,金融危機成本高達14萬億美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370

美國達拉斯聯儲研究員Tyler Atkinson、David Luttrell和Harvey Rosenblum在一份最新報告中計算了金融危機的成本。

他們在報告中指出:

與2007-09年金融危機相關的,是巨大的經濟產出損失和金融財富損失,長期失業所致的心理傷害和技能萎縮,政府干預的增加,以及其他重大成本。

他們給出了一個名義上的數字區間,但更重要的結論是:危機引發的機會成本過大,導致無法計算出準確的總成本。「許多這些成本是無形的或是難以測算的,總成本至少相當於本該生產而沒有生產的那部分經濟產出—— 一年經濟產出的40-90%。但考慮到一些不那麼有形的成本,總成本可能超過一年的經濟產出。

他們考慮了三種趨勢GDP增長率下的情況:

首先,假定人均GDP增長率恆定,那麼年均GDP增速將高於4%。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經濟損失了11.7萬億美元。

第二,假定工作年齡人口的人均GDP增長率恆定,那麼GDP增速將接近4%,此時損失為9萬億美元。

最後,假設採用國會預算局(CBO)危機前的潛在產出預測,那麼損失為6萬億美元。

但他們稱,上述三種情況都沒有考慮來自失業方面的損失。如果考慮失業損失,就能得到14萬億美元的成本數值:

2008-12年間,經濟疲軟所致的失業減少了約9000萬美元的收入。根據Helliwell和Huang(「New Measures Of The Costs Of Unemployment」)的研究結果,截至2012年底,失業率升至自然水平以上所致的社會成本應該是這一數值的15倍,即14萬億美元(佔2007年經濟產出的90%)。

此外,金融危機帶來的成本還包括「機會減少」、「公眾信任受損」等,而這些又可能在未來造成連鎖反應。報告指出:

最狹義的和最容易量化的危機成本是巨大的,其影響也是嚴重的。考慮到我們的預測區間、溫和的經濟復甦,以及源自於第二次大收縮的其他大量負面效應,我們認為,金融危機的總成本可能超過整一年的經濟產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48

光大證券「烏龍指」損失初步估計430萬元 空頭已全部平倉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826

據光大證券9月7日發佈於上交所網站公告,截至9月6日收盤,該公司8月16日為對衝風險購入的股指期貨空頭合約已全部平倉,初步核算損失約為430萬元。

同日的另一公告披露,8月光大證券營業收入約-5.372億元,淨利潤約-5.231億元,期末淨資產約為219.4億元。

8月該公司營業收入為1417.65萬元,淨利潤為617.38萬元,期末淨資產為2.625億元。

因8月16日的「烏龍指事件」,證監會當月30日認定光大證券構成內幕交易,罰沒合計5.23億元。
9月2日,光大證券公佈證監會處理結果,公司原總裁徐浩明、助理總裁楊赤忠和董事會秘書梅鍵等五名高管被處罰款合計260萬元。

四名高管徐浩明、沈詩光、楊赤忠、楊劍波被處終身禁入證券市場及禁入期貨市場。

徐浩明已於8月22日辭去光大證券董事和總裁職務,光大集團黨委會同日決定免去徐浩明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委員職務。

9月2日光大證券董事會稱,楊赤忠與梅鍵均已請辭。

以下烏龍指介紹來自南都週刊。

8月30日,證監會新聞發佈會公佈:

對於投資者因光大證券內幕交易受到的損失,投資者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

目前已有上海、廣州、福建等多地的投資者向光大證券提起民事賠償訴訟。

新華網報導,一些機構初步估算,光大可能將面臨近30億元的巨額民事索賠。
業內人士分析,這將是國內首例關於內幕交易的投資者集體維權案例。

截至9月6日,福建已有68位股民委託律師事務所,將在2至3周後向上海相關法院提起訴訟。

以下可見光大證券9月7日兩份公告全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03

GDP造假比官方估計的嚴重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1/3399072.html

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的經濟體,美國的GDP總額(16萬億美元左右)不到中國的GDP總額(9萬億美元左右)的2倍,何以統計誤差水平相差5到20倍。若單純以人員素質、設備安排和統計技術來言,這麼巨大的差距還是讓人無法理解,而另外一個結論恐怕也呼之慾出,那就是人為注水的因素可能比官方估計的要大。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初步核算數據顯示,全年國內生產總值56.8845萬億。隨後有記者計算24個省份公開的地方GDP總量,並根據上海、山西、陝西、黑龍江沒有公佈地方GDP總量,但提及了增速的省份數據,最後得出28省GDP總和約為58.9423萬億。它超過了全國GDP總額2萬億,就像PM2.5爆表一樣,迅速引發了全社會的熱議。

不過,稍微回溯這幾年的新聞就可以發現,每到新年此時都會發生同樣的故事。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解釋這「爆表」的因素無非有三。

首先,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活動在區域內交叉發生,加上統計上的精確度不夠,從而出現一個經濟活動,兩個省份重複統計的情況。其次,各地的價格計算可能會有所差異,而這會導致各地GDP最後加總比全國核算數要大一些。再次,不少地方政府為了完成節能降耗和GDP考核等指標,會對統計數據進行造假,而國家擠出的水分更多,地方擠出的水分少,最後就發生了兩個數據「打架」。

縱觀這幾年關於全國GDP數據與各省GDP數據之和的分歧,基本上都是這三重解釋,大體的差異就是強調統計技術的因素多,還是強調人為注水的因素多。今年值得注意的還有一個觀點,昨天國家發改委有關官員在新聞發佈會上說:「現在56萬多億的GDP,如果只有2萬億的誤差,實際上這個比重並不是很高,只有5%左右的誤差。」

我們承認任何統計行為都會存在誤差,不過5%的誤差率是否有點偏高?作為GDP總量全球排名第二的國度,那且向排名第一的美國看看。維基百科引用美國聯邦經濟分析局(BEA)的數據顯示,美國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5年、2000年這6年裡,各州GDP數據和美國全國GDP數據確實有誤差,但是這種情況與中國可謂大異其趣。

一方面,這6年裡面有5年(除2009年),美國的全國GDP是高於美國50個州加1個特區的地方生產總值之和,誤差最大是2010年,各州GDP總額是14.5118萬億美元,全美GDP總額是14.6578萬億美元,各州總額比全國數據少了1460億美元,誤差在1%——這與中國各省份GDP之和高於全國數據3000多億美元,誤差5%可大不一樣。

另一方面,美國也存在各州GDP之和超過全國數據的情況,至少在2009年,各州GDP總額是14.15083萬億美元,而全美GDP總額是14.119萬億美元,他們相差318.3億美元,其誤差只有0.23%——如果說前面的誤差率只有5倍,那後面的數據說明誤差率足有20倍的差距。

作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的經濟體,美國的GDP總額(16萬億美元左右)不到中國的GDP總額(9萬億美元左右)的2倍,何以統計誤差水平相差5到20倍。若單純以人員素質、設備安排和統計技術來言,這麼巨大的差距還是讓人無法理解,而另外一個結論恐怕也呼之慾出,那就是人為注水的因素可能比官方估計的要大。

為什麼會這樣?邏輯也很簡單,「官出數字、數字出官」。長久以來,我們在考核幹部的指標上過於傾向於GDP等經濟發展數據,甚至就是「以GDP論英雄」。地方官員要想晉陞,最佳的辦法就是把經濟數據「編」得漂亮,如此就容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前任官員造假陞遷沒有被發現,接任的官員只好「假上增假」,不斷疊加最後導致數據嚴重失真,甚至到了荒唐的地步。

去年國家統計局曾經曝光廣東省中山市橫欄鎮在工業企業統計上弄虛作假,當地經科局編報2012年年報工業總產值85.1億元,初步核實為22.2億元,虛報62.9億元。這種膽敢虛報三倍的產值如何不會發生在GDP數據上?要知道,地方GDP之和也不過超了全國GDP總額5%。

正因為如此,面對年復一年的各省GDP總額「爆表」,有關部門不能僅僅停留在重複技術層面的解釋,因為道理很簡單,美國同樣有大量跨州經濟活動,他們州區的物價差異也未必比中國省份小,為什麼他們的誤差水平可以控制得如此之小?「爆表」的主要原因恐怕要歸結於人為造假因素。

要想清除造假因素,可以有兩個辦法,一方面是加大查處GDP數據注水的力度,不僅要嚴懲那些參與造假的統計官員,更要查處那些指使造假的地方主政官員,因為他們才有造假的動力,尤其是要曝光並且問責那些因造假而獲得晉陞的官員。但這種做法雖然會有收效,也還只是揚湯止沸。

真正釜底抽薪的還在於改革幹部考核機制。去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隨後在去年底,中央組織部發出《關於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考核不能唯GDP,不能搞GDP排名,考核結果使用不能簡單以GDP論英雄。這就是改革的正確方向,但是從方案到落實,要更新根深蒂固的老觀唸到新型政績觀的重樹,這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而走,就從拋棄重複用技術性解釋各地GDP「爆表」開始,從深究問責統計注水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22

估計今期新天綠色(956)業績平平無奇 stockbisque

來源: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4/07/13/%E4%BC%B0%E8%A8%88%E4%BB%8A%E6%9C%9F%E6%96%B0%E5%A4%A9%E7%B6%A0%E8%89%B2%E6%A5%AD%E7%B8%BE%E5%B9%B3%E5%B9%B3%E7%84%A1%E5%A5%87/

2014-07-30 更新:根據最新的評估,由於風電利用小時下降,風電業務盈利會出現倒退,因此新天綠色整體盈利也會倒退。[更新完]

———————————————————————–

前幾天筆者見風電股跌得差不多買了小小風電股,包括華電福新(816) 及新天綠色(956)。買之後做了些資料搜集,先講新天綠色吧。

* * *

有一年多沒有討論新天綠色了,其中原因是近來它的業務沒有什麼突破及業績沒有什麼驚喜。

新天綠色業務有(a) 風電及(b)天然氣銷售。在談風電前先談今年上半年的風電發電量與利用小時。

2014年上半年風電發電量與利用小時
今年上半年的國內風電利用小時有所下降。根據中電聯數據,今年全國1-5月份風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863小時,比2013年同期跌了77小時(-8.2%)。而最近龍源電力(916)及華能新能源(958)也公布了上半年發電量分別微增4.86%及下跌2.0%。由於龍源電力及華能新能源期間的控股裝機容量增加大約12% (見下表),筆者估計它們2014年上半年的風電利用小時分別下降約6%及12%。
201407_Installed_Capacity
新天綠色過去一年裝機容量只增7.4%,它的風電場主要集中於河北省。而根據龍源電力及華能新能源的數據,兩家公司河北風電場的發電量分別錄得倒退9%及6.2%。雖然新天綠色過往的表演都較華能新能源等公司為好,筆者相信新天綠色今個上半年風電量不會出現什麼增長,除非期內有新風電場投產。

如果上網電價保持不變,風電發電量沒有增長,新天綠色風電收入自然沒有增長。另外,新天綠色風電支出方面有呈增加的趨勢,特別是財務費用(見下表)。

201407_0956_Wind&Solar
筆者相信財務費用增加主要源於公司加大風電場投資導致借貸金額增加。加大風電場投資利好長遠發展但短期就要承受短期利息支出增加。如果今年上半年財務費用與去年下半年相若,今年上半年風電業務利潤會出現輕微倒退。

新天綠色在今年1月28日發行476,725,396股新H股共籌得$1,230,987,000(人民幣•下同)理應會減輕財務費用,但公司今年資本開支為38億元,因此所籌得的12億多元可能大部分都用於應付今年的資本開支。

談到批股,去年底或今年初多家新能源公司在國家加大力度整治大氣汙染的時候,趁機一齊推高股價然後批股。雖然今年多家新能源公司同樣要應付業務發展的資金需要,但今年再批股就有難度了,除非個別公司有實質盈利支持。關於批股,筆者的理解是:完成批股就沒需要撐股價,衆多新能源股價自然就好像現在走樣了;如果今年不去批股,即是今年打後都吾會好像年初那樣隻隻風電股炒得咁高。

天然氣業務
新天綠色屬下的河北天然氣公司(http://www.hebngc.com)網頁有幾個月上不到,最近恢複正常了。過去新天綠色天然氣業務相對平穩,而且有煤改氣、整治大氣汙染的國策支持下,很多人都睇好。筆者以前都也睇好新天綠色的天然氣業務,但隨著競爭加劇,去年開始已睇得中性一點。

新天綠色2013年天然氣銷售不錯:2013年上半年天然氣氣量銷售增加14.3%,而下半年氣量銷售更增長24.0%。不過,筆者近日見到數據指河北天然氣公司今年首季氣量銷售同比只增長7.5%。如果數據屬實,氣量銷售倒退情況非常值得投資者關註。

關於天然氣業務的情況,河北建設投資(新天綠色的母公司)網頁最近有以下消息:「2014年以來,受全國經濟增速放緩、天然氣價格調整、燃氣市場競爭加劇等不利因素影響,河北天然氣公司市場開發工作遇到了較大困難。為確保完成全年任務目標,天然氣公司采取了多項措施,加大了市場工作力度。」

除非河北天然氣公司第二季錄得較大的氣量銷售增長,不然2014上半年氣量銷售增長只得單位數字的增長。其實從2013年開始由於財務費用的增加及優惠稅率的結束,新天綠色天然氣業務分部利潤沒多大的增長,利潤徘徊於3.7億元左右(見下表)。

201407_0956_Gas
總結
由於2014年上半年全國風電機組平均利用少時下降接近一成,假如2014年上半年沒有新風電場投產或降低財務費用,新天綠色風電業務利潤可能沒有什麼增長。另一方面,天然氣銷售初步數據也不太理想,首季氣量銷售同比只增長7.5%;假如情況持續到第二季,2014年上半年天然氣業務利潤只會錄得輕微的增長。總體而言,今期新天綠色兩頭馬車缺乏動力,業績只會平平無奇。

新天綠色股價

新天綠色近期股價

雖然新天綠色股價從三月份HK$3.72高位至今已下跌多於三分之一,但應該尚未完全放映今期平平無奇的業績。翻查港交所權益披露,可以見到FIL Limited在2014年1月28日以HK$3.35接貨但到6月26日就以HK$2.48拋貨,期間一共減持了40,645,403股。

大戶蝕本也要在低位沽貨可能顯示股價還有下行壓力。現價撈貨要考眼光與持貨能力了!

 



免責聲明: 由於部分資料來自網上或筆者觀點/計算有誤,本圖表/本文內容可能存在錯漏和僅供參考之用。讀者在作任何投資決定前請諮詢專業人仕及自行承擔一切投資風險。

About these ad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079

26 Aug 14 - 港華燃氣(1083) 2014年盈利 (估計) 藍兵手記

來源: http://www.airmanblue.com/2014/08/26-aug-14-1083-2014.html

筆者在7月底幫4間市值200億以上的燃氣企業,包括港華燃氣(1083),做了一個簡單的業績估計,現時3間企業已經公佈了中期業績。 雖然港華燃氣(1083)、華潤燃氣(1193)和新奧能源(2688)的上半年天然氣收入增長27%至42%,上半年高毛利的燃氣接駁費的增長較低,3間公司的核心盈利增長是17%至24%。

■ 31 Jul 14 - 港華燃氣(1083) 業績 (估計)

燃氣


2014年度 (中期業績) 估計 Vs 實際

以下數字為2014年中期的核心盈利,並不包括非核心盈利 和/或 虧損。

#企業估計中期盈利 (E)實際中期盈利 (A)
1中國燃氣(0384)16.5億港元 (+29%) (11月公佈中期業績)
2港華燃氣(1083)5.5億港元 (核心 +22%)6.12億港元 (核心上升24%)
3華潤燃氣(1193)13.0億港元 (+21%)12.51億港元 (上升17%)
4新奧能源(2688)11.2億元人民幣 (核心 +22%)11.78億元人民幣 (核心上升20%)



2014年度估計 (全年業績)

由於下半年接駁費收入入帳和盈利通常比上半年高,上半年核心盈利和業績和估計相差不遠, 根據最新的數據和3間企業公佈的資料,筆者大致保持了早前2014年的盈利估計。 以下為2014年核心盈利的估計。

#企業全年核心盈利 (E) 每股盈利 (E)現價預期市盈率
1中國燃氣(0384)32.2億 - 33.5億港元 (+25至+30%)0.665元 13.82元20.8倍
2港華燃氣(1083)11.8億港元 (+22%)0.445元 8.17元18.4倍
3華潤燃氣(1193)26.4億 - 27.0億港元 (+22至25%)1.23元22.60元18.4倍
4新奧能源(2688)23.7億元人民幣 (+22%)2.19人民幣
2.77元
53.30元19.2倍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華潤燃氣(1193)

華潤燃氣(1193)在3月表示原本目標2015年要實現天然氣銷售200億立方米,但是其持股49%的津燃華潤燃氣公司,去年其售氣量僅15億立方米,到2015年要實現50億立方米的售氣量目標面臨一定困難。

華潤燃氣(1193)在上星期正式下調天然氣銷售目標,預期天津及重慶項目明年底的供氣量未能達預期目標,目標下調至160億立方米。 (天津減少約30億立方米,重慶減少約10億立方米。) 下調後,今明2年的天然氣銷售增長為每年15%。 上半年燃氣接駁的盈利貢獻佔5成左右,天然氣銷售佔另外一半。 華潤燃氣(1193)去年下半年燃氣接駁的盈利是上半年的兩倍,相信今年下半年燃氣接駁的盈利貢獻比較上半年高。

集團應佔50%的天津合營項目和持有25%股權的重慶聯營項目的盈利能力偏低,天津合營項目去年上半年為集團帶來0.45億元盈利,而今年上半年的虧損為0.3億元左右,相比華潤燃氣(1193)今年預期盈利26億港元以上,項目對今明2年的的預期盈利數字的影響不大。

■ 13 Mar 14 - 華潤燃氣(1193) 全年業績
■ 26 Aug 13 - 華潤燃氣(1193) 中期業績

年度銷氣量 城市燃氣項目
2011年 72.2億立方米新增 25個城市燃氣項目
2012年 92.7億立方米新增 78個城市燃氣項目
2013年 120.9億立方米新增 105個城市燃氣項目
2015年 目標 160億立方米 200億--


新奧能源(2688)

新奧能源(2688)上半年共銷售天然氣50億立方米,比去年上升34.1%。 集團上半年新增居民用戶65.05萬戶,同比增長3.2%。 從上半年的數字看來,2014年的目標可望達標。

新奧能源(2688)正積極發展高毛利的車用燃氣業務,為公司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  01 May 14 - 新奧能源(2688) 全年業績
■  24 Jan 14 - 新奧能源(2688) 中期業績

#項目2013年2014年目標
1天然氣總銷量 80.4億立方米 增長25%至100億立方米
2燃氣接駁數目增加122萬個保持每年住宅用戶增加110-120萬個
3LNG 汽車加氣站 268個增加20-30個 至 288-298個加氣站
4CNG 汽車加氣站180個加氣站 增加100個 至 280個加氣站





港華燃氣(1083)

港華燃氣(1083)2013年的盈利11.06億港元中,外匯收益佔1.6億元,人民幣2014年的貶值將會令外匯收益變為外匯虧損,引致非現金的虧損,拖低表面盈利的數字。

港華燃氣(1083)中期純利4.68億元,按年跌12%。 扣除未匯兌差額非現金虧損1.44億元,中期核心盈利按年升24%至6.12億元。 港華燃氣(1083)上半年燃氣銷量按年升12.6%至33億立方米。管理層維持今年燃氣銷量雙位數增長目標,預期經濟回穩,出口及基建支出回升,會加快下半年需求增長。

6月底至今人民幣回升近上半年跌幅的1/4至1/3,全年非現金的外匯虧損預期相比中期業績少。

人民幣 2014年 下跌 回升

■  24 Mar 14 - 港華燃氣(1083) 全年業績
■  29 Sep 13 - 港華燃氣(1083) 中期業績

港華燃氣盈利 (港元) 核心非核心全年盈利
2010年 盈利 3.5億元1.4億元 4.90億元
2011年 盈利 5.1億元2.0億元7.09億元
2012年 盈利 6.8億元1.6億元8.41億元
2013年 盈利 9.7億元1.4億元11.06億元
2014年 盈利 (估計)11.8億元 (E)(0.9)億元 (E)10.9億元 (E)
2015年 盈利 (估計)14.4億元 (E)-- 14.4億元 (E)


中國燃氣(0384)

中國燃氣(0384)8月底公佈全資附屬公司「中燃投資有限公司」營業額為54.46億元(人民幣.下同),中期按年上升52%至純利8.45億元,母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按年上升48%至6.65億元。

中石化(0386)於早前全數出售中燃股份,部分接貨人士為中國燃氣現有股東北京控股(0392)、劉明輝及富地石油。 董事總經理兼總裁劉明輝解釋,中石化當初買入價為每股0.61元,10年來收益超過27倍,認為是一個投資奇跡,作為管理層亦感光榮,而雙方仍有很多業務合作,但因公司除中石化外仍有很多合作夥伴,所以持股與否沒有太大影響。

中國燃氣(0384)4月授出2.5億份員工股份期權,以每股12.40元認購一股公司股份。 當中,2.25億份股份期權乃授予公司約35,000名員工,而0.25億份股份期權乃授予公司董事。 使股份期權之條件為 :
▪  2017年3月財年或之前: 經審核稅後扣除少數股東權益後利潤不少於55億元; 或
▪  2018年3月財年: 經審核稅後扣除少數股東權益後利潤不少於60億元

如上述兩項行使條件未能達成,股份期權將失效。 當中90%的認股權證是分派給員工,市場認為這將令員工更有動力增加燃氣銷售及拓展新市場。 如果要達到目標,每年複合增長是最少23%至28%,明顯高於行業平均的20%,亦遠高於多間大行早前的預測。

■  08 Aug 14 - 中國燃氣(0384) 全年業績
■  05 Dec 13 - 中國燃氣(0384) 中期業績

盈利 (港元) 條件一條件二
2013-14年 盈利 25.8億元25.8億元
2014-15年 盈利 ----
2015-16年 盈利 ----
2016-17年 盈利 55億元--
2017-18年 盈利 --60億元
每年複合增長28% 23%



(待續)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176

大戶貴賓廳 估計明年倒掉2/3

2015-04-06  TCW
 
 

 

新台幣一兆四千億元,是去年澳門賭博業的總收入,為澳門政府貢獻逾八成稅收。

你或許不知道,這一兆四千億元,高達七成都掌控在一小群人手裡,他們在澳門被稱為「中介人」和「洗碼仔」。

據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統計,目前能合法向賭場租貴賓廳經營的中介人,才一百八十三人,僅占澳門賭業從業人口的○.三%。

但他們神通廣大,人脈不輸賭場老闆,不管是中國官員、富豪,都得靠其牽線,把資金運到澳門,在賭桌上拚輸贏。

影響力之大,二○一一年《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還曾專文報導,形容他們是協助中國資金外流的一扇窗。

為了一窺澳門賭業另類的經營模式,本刊透過四層關係介紹,聯絡上一位資歷逾四十年的資深中介人——澳門博彩旅遊專業學會名譽會長陸偉雄。

訪問當天,他開著一輛綠色寶馬(BMW)現身,手上戴著一支鑲滿鑽石的勞力士金表,還有兩個金戒指,貴氣逼人。

在澳門六大賭場之一的美高梅集團旗下做生意,開貴賓廳接待大戶,他直言生意好時,一晚準備港幣上億元借人都不夠用。

四十年來,他見證澳門賭業的興衰起落,中國高官富豪如何洗錢、玩錢,以下是他的第一手告白:

澳門大部分客人來自中國,那邊有很多不心痛的錢,輸了算了、丟了算了,所以他們買東西買得很開心,一屋子都是名牌。

這些都是從一些不法途徑來的錢,透過地下錢莊運到澳門,還有一個途徑就是銀聯卡,現在中國不給他們在賭場刷卡,賭場的生意就垮下來了。

以前中國人靠地下錢莊運錢來賭現在政府擋錢,我們生意做不來了

中國阻止貪污的錢流出去嘛,以前那些貪官來澳門賭錢,把錢洗白白的,但現在他們這幫人的錢不能動,我們生意就做不來了。

以前全澳門有五百多個貴賓廳,現在只有三百個,我們本來(估計)倒閉三分之一,現在估計到二○一六年會倒掉三分之二,本來想這個行動到明年就停啦,但現在我們看還有一萬件還沒打完咧,包括澳門的貪污。

貴賓廳的廳主就是中介人,這些人有牌照才能跟賭場簽約,中介人再找洗碼仔幫忙。

中介人、洗碼仔都靠抽佣金賺錢,從客人洗碼(編按:賭客拿籌碼下注、盈利,換成現金的過程)的錢抽……,下一個月賭廳出糧(發工資)啦,就會把錢給洗碼仔,比方說,他這個月洗碼一次值一萬(編按:本文所有幣別皆為港幣,目前港幣一元約等於新台幣四元),總共帶了一千個客人來,若洗碼一億,一個月收入就一百多萬啊,賺這個錢很容易。

洗碼仔把客人送過來,招待他酒店,招待他吃,什麼都給他,只要他跟我們買碼。

從來沒有人知道這個月可以賺多少錢,因為無上限。最少賺多少錢你知道嗎?如果你只有一個客人,(一個月收入)至少三十萬,只有一個客人喔!多的時候一個月幾億都有,因為認識很多首富啊,他們不到一個月賭了幾百億啊。

中介人跟洗碼仔都很有錢,澳門所有的什麼法拉利、藍寶堅尼、最貴的房子都是他們買的。澳門(物價)為什麼這麼貴啊?都是這些人把它吃貴、用貴了。

以前富二代一晚可輸掉四十億現在很多人不還錢,我們就虧啦

多有錢的人都嘛接待過,身價幾千億都有,對國內的人來說,輸一百萬是小錢。曾經有客人才二十五歲,一個晚上就輸十億(約合新台幣四十億元),他是富二代,他爸爸跑來澳門說:「唉我替他還債!」

以前最好的時候,一個月光賭客買碼的錢就兩百億,現在(才)二十億,付員工都不夠啊。現在很多人不還錢了,追不回來,我們就虧啦,這個月虧了好幾千萬。

你怎麼知道哪些客人有問題?賭的時候說,明天就(還)給你,結果現在……,我派去收錢的小弟沒有了,被抓去了,所以現在沒人敢去(追債)了。

中國人來之前,整個澳門洗碼量才兩百億,後來一個月兩千億,現在一個月兩萬個億,兩兆啊!所以,如果沒有賭博,澳門死,什麼錢都沒有!

我們現在怕有一天賭博全部給人家搶去了,優勢沒有啦,比方新加坡、日本要開啊,或中國繼續打壓貪腐,我們怎麼辦?

以前的優勢就是有地下錢莊,地下錢莊一個月交易大概兩千億,現在都被堵住了。澳門以前服務很差,賭場很小氣,坐的地方沒有,吃也沒有,但是有這個方便,反正客人也不管,有錢賭就好。

所以很多賭場都有秘密通道讓那些人走,你來的時候不經過賭場,走的時候也不經過賭場,可以直接到廳裡面。賭完帶著錢就走了,什麼人都不知道。

總有一天,打貪的力道會更強,我們的特首已經漏了口風,告訴我們不要投資太大,萬一以後沒生意怎麼辦?中國影響澳門很大,如果中國經濟不好,我們就慘了。

況且,中國每一天都會變,誰知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38

段子集錦:北京房價估計還得漲 畢竟“海景房”貴啊

北京19日迎來今年入汛後最強降雨,截至20日20時,本次降雨過程已超43小時,且仍將持續。據北京市氣象局最新通報,目前統計信息顯示,本次降雨過程已達到大暴雨量級,局部達到特大暴雨量級。

北京下了一場持續了四十多個小時的暴雨,走在路上,哦不,遊在河里,你隨便就能看個瀑布什麽的:

據說新燕京十景已經噴湧而出:蓮花現海,白石聽濤,陶然飛瀑,安華垂綸,二環浮島,望京觀瀾,大望逐浪,亦莊漿聲,後海潛翔,中觀激流。

北京麗澤橋下積水沒過膝蓋

我能想到在北京最浪漫的事情,就是上班時陪你看海,下班陪你看瀑布。什麽陪你去看流星雨都弱爆了,陪你來看大暴雨的才是真愛。

至於下暴雨先救媳婦兒還是媽的問題,壓根都不用問了。在北京,遊泳是個必備技能,人人都得會!

等等,你說大暴雨就別上班了?你問過老板答不答應嗎?您這一停工分分鐘影響國家經濟建設好不好!

...有沒有學法的告訴我群毆老板判幾年?友情提示,老板在辦公室,菜刀在茶水間!

但是,老板這麽說了你就得答應嗎?!

不!我們是有尊嚴的!“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不執行!”

......那個...誰那還有泡面火腿腸給我對付一下今晚夜宵?

還是好好工作吧,還得掙錢買房,估計北京的房價還得漲,畢竟海景房貴啊!!!

(微笑.jpg)

(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119

增加選tag時可見到選擇估計結果

1 : GS(14)@2011-02-06 18:01:38

好像Google條 search bar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89

對面台inv168.com 特約: 可否從買賣雙方的掛牌情况估計走勢

1 : GS(14)@2014-09-04 10:56:31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74114\r\n由 hw » 週三 9月 3日, 2014年 9:15 am \r\n\r\n對大股票黎講, market depth 係有參考價值. 對無咁活躍既股票, 再加埋 program trade 既無形手功能, 就要靠長時間觀察. 至於一啲兩邊每檔項十球但係全日成交都唔夠一檔多既, 呢啲咪莊家股囉.\r\n\r\n由 洛克 » 週三 9月 3日, 2014年 12:33 pm \r\n\r\n寫黑板時代應該幾有用, 李佛魔都係靠咁發達, \r\n\r\n現在所有野都程式化, 大股票, 大戶都可以分散牌仔去出入貨, 好難靠咁睇到路, \r\n\r\n莊家股會好點, 可能會睇到少少路, 但人在暗你在明, 玩番你轉頭都係好易既事 \r\n\r\n\r\n\r\n由 QQ » 週四 9月 4日, 2014年 1:14 am \r\n\r\n我就喜歡用盲人既方法去做正常人既事,就是因為無眼睇住,而減少了很多不必要既noise
2 : oman(1154)@2014-09-04 17:33:05

一定可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356

濫捕污染毀地球生命力 WWF指遠超估計3,000物種40年銳減逾半

1 : GS(14)@2014-10-01 11:32:11




■世界自然基金會新任總幹事蘭貝蒂妮,昨天在瑞士發表《地球生命力報告》,指全球3,000種脊椎動物數量,40年來減少超過一半。美聯社



濫捕、資源分配不均、環境污染引致全球暖化……人類的惡行正逐漸削弱地球生命力。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昨天(周二)發表兩年一度《地球生命力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指全球逾3,000種脊椎動物的數量,在40年間銳減超過一半,遠遠超越原先估計。



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同倫敦動物學會、全球生態足迹網絡以及水足迹網絡專家,發表《地球生命力報告》,以1970年為基準,計算至2010年的40年間,全球3,038種脊椎動物、共10,380個種群的數量變化,得出地球生命力指數(Living Planet Index,LPI),指數跌幅越大,生物數量減幅越多。


棲息地減 氣候劇變

最新指數跌幅為52%,表示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及魚類的數目,40年間銳減2/5,較兩年前錄得的28%跌幅高得多。若以地區劃分,熱帶地區的動物數量減少56%,較溫帶地區的36%為多,拉丁美洲的跌幅更高達83%。至於棲息地方面,陸地、海洋及淡水之中,以淡水最為嚴竣,跌幅為76%,其餘兩者為39%。物種方面,老虎、棱皮龜、非洲獅子及短吻真海豚的數量劇減至少90%。過度捕獵及捕魚、棲息地不斷減少以及氣候變化,報告認為是動物減少的三大元凶,以西非國家加納為例,當地人為免遭獅子襲擊而先下手為強殘殺獅子,令莫爾國家公園的獅子數量,跟1970年相比少了逾90%。其他影響較輕微的因素有污染、疾病及入侵性品種等。


地球漸失去生態調節力

除了動物數量,報告還研究地球宜居情況,定出九個「地球邊界」(planet boundaries)框架:氣候變化、海洋酸化、平流層臭氧耗盡、氮及磷循環、全球淡水使用情況、土地使用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大氣氣溶膠負載及化學污染。其中氣候變化、氮循環及生物多樣性喪失已超越警界線,海洋酸化及磷循環情況亦正響起警號,顯示地球正逐漸失去生態調節力。倫敦動物學會主任諾理斯(Ken Norris)指,「這些破壞不是理所當然,而是我們所選擇的生活模式的惡果」。報告呼籲各國從政治及商業方面入手救救地球,個人則可以由改變消費模式做起,例如選購有MSC安全認證的海產,確保魚類是由正常繁衍而非濫捕所得,亦可減少進食肉類及奶類製品,以防農地牧場繼續削減林木範圍。世界自然基金會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01/188854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