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谷歌2.5亿美元购扎克伯格妹妹所在广告公司Wildfire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30543/

8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谷歌以2.5億美元收購社交網營銷公司Wildfire Interactive,被認為是一樁尷尬的交易,因為後者是Facebook的頂級合作夥伴。而更令人費解的,則是Facebook創始人兼CEO馬 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親妹妹,阿里爾·扎克伯格(Arielle Zuckerberg),其身為Wildfire的初級產品經理亦將隨著收購而加入到谷歌,為Facebook的競爭對手效力。

不像他們的大姐蘭蒂·扎克伯格(Randi Zuckerberg),阿里爾並沒有接受兄長馬克的邀請加入Facebook,而是選擇走自己的路。家中的大姐蘭蒂,早年曾屈服於馬克的請求,同意加入 Facebook,並肩負起消費者營銷的管理工作。直到近日,蘭蒂才離開Facebook,選擇自立門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99

Facebook早期股東拋股揭秘 扎克伯格套現11.4億美元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30667/

北京時間8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技博客Silicon Alley Insider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亨利·布羅吉特(Henry Blodget)週四撰文指出,雖然Facebook上市後股價不斷下滑,週四更是跌破20美元,較上一交易日下跌6.2%,再度創下歷史新低,但 Facebook的早期股東依然在首次公開招股(IPO)時通過拋售部分持股賺得盆滿缽滿。以下為Facebook早期股東拋售公司股票的相關情況:

--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Facebook首席執行官,拋售3020萬股,套現11.4億美元。

--風險投資公司Accel Partners,Facebook早期投資人,拋售5770萬股,套現21億美元。

--皮特·泰爾(Peter Thiel),Facebook早期投資人,拋售1680萬股,套現6.38億美元。

--俄羅斯互聯網投資公司DST,拋售4570萬股,套現17億美元。

--高盛,Facebook投資人,拋售2430萬股,套現9.23億美元。

--Elevation Partners,Facebook投資人,拋售460萬股,套現1.75億美元。

--Greylock Partners,Facebook投資人,拋售760萬股,套現2.89億美元。

--Mail.ru,俄羅斯互聯網公司,拋售1960萬股,套現7.45億美元。

--馬克·平卡斯(Mark Pincus),Zynga首席執行官,拋售100萬股,套現3800萬美元。平卡斯在今年4月Zynga股價暴跌前還拋售了這家公司的股票。

--Meritech Capital,拋售700萬股,套現2.66億美元。

--微軟,Facebook合作夥伴和投資人,拋售660萬股,套現2.5億美元。

--老虎基金,對沖基金,拋售1900萬股,套現7.22億美元。

--裡德·霍夫曼(Reid Hoffman),硅谷投資人,拋售94.3萬股,套現3600萬美元。

Facebook早期股東累計拋售了2.41億股公司股票,套現98億美元。如今,這些股票的市值僅有48億美元。當然,即便是已經拋售了部分 Facebook股票,Facebook早期股東依然持有著這家公司巨額的股票。從目前的情況看,他們選擇拋售公司股票的做法無疑是英明之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56

扎克伯格秉承喬布斯一脈 不充當天使投資人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15/231125.html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撰稿人馬特·林利(Matt Lynley)週一撰文指出,許多科技公司的創始人都會把作為天使投資人,在功成名就後通過大量投資創新公司來散播自己的財富。不過Facebook創始 人、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還沒有顯露出這種跡象。在這一點上,扎克伯格與蘋果已故的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極為相像。

消息人士透露,之所以與絕大多數的科技公司創始人不同,是因為扎克伯格選擇了不對創新公司進行投資。至於其中原因,可能是因為負責一個擁有10億用戶的社交網站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

在知名的科技產業人士當中,還有誰從來沒有扮演過天使投資人的角色?史蒂夫·喬布斯。與扎克伯格一樣,喬布斯也是一個以專注力而聞名的人。在將皮克斯動畫出售給沃爾特迪士尼之後,喬布斯更是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蘋果,正是蘋果以iPhone崛起的時候。

扎克伯格沒有選擇去扮演天使投資人這一角色的原因非常簡單。如果從事後者,可能投資100萬美元,賺回1億美元。代價是需要付出精力幫助投資的這家創業企業盈利。但扎克伯格不用這麼做。他運營著一家市值達到數百億美元的公司,不值得為可能帶來的1億美元耗費精力。就和許多優秀的企業首席執行官一樣,扎克伯格當前著重考慮的是如何解決Facebook自身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38

扎克伯格:被低估,才能讓他們刮目相看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9/2075002.html
出公眾視野幾個月後,Facebook CEO扎克伯格9月11日參加了TechCrunch Disrupt大會,接受了阿靈頓(Michael Arrington)的採訪。他的現身依然是標誌性的衣著:灰色圓領t恤、美津濃球鞋和牛仔褲。有趣的是,他的左手並沒有佩戴婚戒。他在訪談中承認對股價 不滿、HTML5的戰略失誤,重申不會造手機,但仍然躊躇滿志。他說:「我能承受人們的低估,因為我寧願被低估,這樣才能真正讓他們刮目相看。」

關於IPO

「咱們就開門見山吧,股票的表現不好。」扎克伯格說,Facebook會做一些事建立企業的長遠價值。

看起來扎克伯格有些緊張,阿靈頓讓他緩一緩,扎克伯格說:「我們只有21分鐘。」

然後回到了IPO問題,阿靈頓問扎克伯格:「在IPO招股書中,你說提供服務不是為了賺錢,這是本意嗎?」扎克伯格說這是Facebook哲學的基礎,建立使命、建立業務是相輔相成的。

在股價波動上,Facebook是不是存在道德問題?對此扎克伯格笑言:「股價沒有什麼推波助瀾的,因為在過去Facebook就是一個爭議點。這 不是第一次起爭論,之前已經有過。Facebook已經習慣媒體的褒貶。」他說激勵Facebook員工的是建立自豪的產品,不只Facebook如此, 全世界都這樣。

阿靈頓問了用物質激勵員工的問題,扎克伯格認為,新員工來到企業,員工獲得股票,如果今天價值降低,未來就應該值更多,讓人們留下、多激勵很好。

在HTML5上投入的兩年可能是最大的戰略失誤

接下來談Facebook產品,尤其是移動。自從Facebook推出新的iOS程序,用戶每天看到的信息量翻倍。比起PC,移動更像電視,扎克伯 格說,這意味著Facebook可以賺更多的錢。在移動方面,他認為廣告必須更整合,產品團隊目前的任務就是這個。他說:「有巨大的機會,問題就是如何進 入。」扎克伯格說:「在移動上我們無疑有許多錯誤之處。」

他進行了自我批評。他也解釋了為什麼Facebook對移動的轉移這麼慢。

他如是說:Facebook在技術戰略上下了很大的賭注——主要是在其網站的移動端上,而不是專為智能手機打造的原生應用,現在看起來這不是一個正 確的選擇。現在Facebook正在為iOS和Android打造恰當的原生應用。看上去,扎克伯格對進展還覺得滿意。如果這事能成的話,移動對 Facebook將是個加分而不是減分。

扎克伯格稱:「最大的錯誤是在HTML5上下賭注太多,在本地程序下注太少。」

談及HTML5,扎克伯格說:「我們從沒達到想要的質量水準。」在HTML5方面工作2年後,又必須重新開始編寫本地程序,也就是現在看到的程序。 這可能是最大的戰略失誤。2年前Facebook曾在HTML5努力,推出了Faceweb產品。扎克伯格說:「我們現在是一家移動公司,所有代碼都為了 移動而寫。」

扎克伯格透露,通過移動網頁使用Facebook的用戶數量超過了使用iOS和Android應用的用戶數,但「移動網頁並不是未來」。Facebook上月發佈了全新的蘋果應用,「Android應用很快就會發佈」。

Instagram用戶突破1億

扎克伯格透露,今年4月收購的Instagram用戶剛剛突破了1億人,這是個很讚的產品。「我們希望幫助他們擁有數億用戶,但不打算將他們完全納入Facebook,而會繼續把他們當做Open Graph夥伴來對待。」

接下來談Instagram問題,為什麼要收購一個圖片分享程序?扎克伯格說:「我們想執行我們之前決定要做的功能。」

Facebook造手機?絕不

一直有傳言說,Facebook會用手機切入硬件市場,而扎克伯格一直都否認,這一次他堅持道:「對我們而言,(做手機)一直是個錯誤的戰略。」他在發言中說「假設我們有個手機……」,隨即澄清道,「我們沒有。」

小扎說,如果Facebook有手機,能有1000萬到1500萬用戶。但Facebook今天的戰略跟其它想要構建硬件體系的IT企業很不同,FB的方向跟蘋果是相反的。

搜索

小紮在搜索上暗示了自己的野心,他說Facebook現在每天有10億查詢量,他說:「搜索正走向有趣的方向,搜索引擎正向主動提供答案進化。在回答用戶提問上,Facebook相當獨特。」

使命

扎克伯格再次提及Facebook的使命:20年後,Facebook將連接世界每一個人。他說:「我能承受人們的低估,因為我寧願被低估,這樣我們才能真讓他們刮目相看。」

Facebook股價今天盤後上漲4%,採訪結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17

伯格談保釣的軍事思想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b4o.html
本博按:在這篇採訪錄(http://lunannanlu.i.sohu.com/blog/view/233143879.htm) 中,德國軍事專家伯格闡述的軍事思想,凸顯逆向思維(或叫辯證思維、反向思維)的威力,充滿辯證法。比如,伯格指出:「如今中國學者們在思考國際力量對比 時常犯一個錯誤,那就是沒有學會從對手的角度看問題,一味強調自身的弱點而畏懼對抗,這本身就是中了對手的訛詐之策。就保衛釣魚島戰略而言,中國人並沒有 看清美日對中國的恐懼,處處強調韜晦,這導致喪失戰略主動權。」「一個大民族要在鬥爭中學會成長,不能永遠指望別人不侵犯自己求得穩定。」

    本文談的雖然是軍事方面的問題,但所揭示的思維方法卻適用於各個領域,比如,投資、營銷、創業、管理、競爭……

 

西方軍事專家談保釣戰術

作者:那小兵  

 

    美國諺語:要讓鹿群強壯最好的方法就是讓狼群與他們住在同個草原。

 

    關於如何捍衛釣魚島主權引發了國人越來越多的討論,筆者就這個問題拜訪了德國軍事歷史學家漢斯伯格教授,就這個焦點問題進行了採訪。漢斯伯格教授著有《在地獄裡戰鬥》等歷史著作,如今已經退休,但依然密切關注國際軍事事務。

 

    那小兵:非常感謝教授能接受採訪,而我一直都期待著這個機會。中國人擔心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軍事教育有斷代的危機,一方面沒有繼續從 俄國獲取高級軍事教育,另方面也無法取得美國的現代化軍事教育,更無法深入與西方國家軍事教育界互動,這造成了中國軍事思想教育處於「自力更生」的摸索狀 態。就如許多其他的學科一樣,我們能取得的都是二手三手的。另一點就是無論俄國與美國都是中國潛在對手,我希望德國人能夠站在一個中立的角度探討一下中國 的軍事發展戰略,我們依然記得德國在二戰中曾經幫助過中國制定軍事戰略,請您談談這方面看法。

    伯格教授:你知道我是個陸軍歷史專家,談到海軍的時候並不多,因此就我目前所瞭解的簡單談談。的確中國軍事學者的觀點大多出於美國提供 的觀點與研究結果,其中當然有許多是美國人有意釋放出來的,這造成了中國學者跟著美國意圖思考的弊病。德國軍事教育一直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這與德國的民族 主義與民族性有很大關係,這也讓德國在二戰中付出了慘重代價。我父親直到去世那天還戴著當兵時的手錶,而且時間指針永遠停在當年進攻蘇聯的那一刻,這種情 結讓德國與美國和俄國都保持著某種距離。德國人承認二戰罪行,但不承認自己比蘇聯人或美國人差,而日本人表面不肯承認罪行,但內心對美國、俄國乃至中國有 深刻恐懼感。中國軍事學者不但與西方軍事教育脫節,而且也與中國老一輩軍事家思想脫節,其中明顯一點就是缺少必勝精神,顧忌太多,自己嚇唬自己。如今中國 學者們在思考國際力量對比時常犯一個錯誤,那就是沒有學會從對手的角度看問題,一味強調自身的弱點而畏懼對抗,這本身就是中了對手的訛詐之策。就保衛釣魚 島戰略而言,中國人並沒有看清美日對中國的恐懼,處處強調韜晦,這導致喪失戰略主動權。

 

    那小兵:您很理解這種狀況。您研究克勞塞維茨軍事思想非常有成就,他的軍事戰略思想是整個西方軍事思想的基礎,請您從戰略與戰術層面給中國讀者談談如何運用西方軍事思想保衛釣魚島與南海吧。

    伯格教授:呵呵,我只能簡單地講講。首先,我們應當瞭解中國的對手戰略意圖,然後評估對方的戰鬥意志與方式,再然後評估敵我實力對比, 之後才能制定戰略戰術。我們明白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把戰爭看成獨立的東西,而要看作是政治的工具,是為政治服務的。戰爭爆發之後,並 未脫離政治,仍是政治交往的繼續,是政治交往通過另一種手段的實現,是打仗的政治,是以劍代筆的政治。美英兩國在二戰中就建立了所謂「圍堵歐亞大陸」的戰 略同盟,那時對手是德國,德國與蘇聯交火讓英美趁機攻入,最終德國失敗。在二戰後,那時的假設敵人包括了俄國與中國這兩個潛在超級大國,一旦其中一個大國 與其他一個大國開戰,美國就將選其中一個聯合制服另一個,從而用最低成本掌控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對於俄國和中國的經濟與軍事戰略圍堵計劃依然有效,但其中 外部情況發生了變化,美國有些不知所措。這個戰略弱點有兩個:一是伊斯蘭國家的崛起造成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衝突升級,這帶來了從來未有過的新挑戰;二是歐 盟、俄、中三國相互依賴加強,美、英、日聯合向心力減弱。美國十分擔心俄國與中國會因為發生動亂而走向伊斯蘭式極端主義,故此並不敢相逼太甚,而且會繼續 制約日本與韓國的軍事冒險。很大程度上,美國不敢真正觸動中國的霍姆斯海峽與馬六甲海峽生命線,擔心中國背水一戰造成美日韓戰線徹底被摧毀。美國從中國歷 史中得出一個結論:每次中國打仗就會促進民族大團結,同時解決貧富不均等社會問題,中央集權相應大大加強,相比之下,美國日本韓國這些民主國家主動發動戰 爭將極大的激怒國民。因此美國希望中國繼續和平演變而對美國有利。中國對於保衛釣魚島不必擔心美國真正介入,但可以適當選擇時機給美國面子出來調停。從經 濟學角度講,戰爭恢復能力比打贏戰爭本身更重要,看看德國與日本就是這樣崛起的,再看看那些沒有參戰的南美洲國家,一個都沒崛起,因為他們被既得利益集團 拖住了。

 

    那小兵:克勞塞維茨認為,戰爭的政治目的即是消滅敵人,而消滅敵人必然要通過武力決戰,通過戰鬥才能達到,它是一種比其他一切手段更為 優越、更為有效的手段。消滅敵人包括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兩個方面。他還認為,進攻和防禦是戰爭中的兩種基本作戰形式。二者是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整體為 防禦,局部可能為進攻。您可否能談談中國能從中採用什麼戰術戰略?

    伯格教授:我讀過一些中國現代軍事著作,但覺得像《超限戰》之類的作品都缺少軍事戰略思想格局的,太過拘泥於技術層面,顯然受到了西方 武器制勝論影響。就目前美俄中平衡的格局看,中國相對最強的戰爭要素就是武器,尤其是核武器,這就是不怕打輸的底牌,這讓對手們明白無論戰爭如何發展中國 都不會輸,更不會割地賠款。中國最弱的是缺少實戰經驗和軍事思想訓練,在常規武器系統中缺少某些關鍵技術,但這些都可以通過實踐迅速取得。因為中國對這些 方面過多的顧忌,因此南海各國對中國不斷訛詐,比如,越南每次向中國要錢之前必定先在南海製造事端,強化姿態,而後從中國把錢拿走,這和從前匈奴人逼迫中 國提供物資錢糧有何區別?菲律賓也在試圖用同樣的方式從中國得到好處。其實,我預料今後在釣魚島和南海更多出現的武器是「冷兵器」,也就是裝甲艦艇相互衝 撞,這屬於心理戰範疇。日本人也在試圖對中國實施心理戰,他們正通過媒體與巡邏強化一個假象,那就是「日本對於釣魚島掌握實際控制權」,我到想問問日本人 在那茫茫大海上憑什麼實際控制了釣魚島?難道中國船去和日本船去有不同嗎?難道日本建立的島上海防嗎?日本人使用這個心理戰術的原因是他們認定中國人是農 耕民族,農耕民族往往誤用陸地劃分的思維劃分海洋,讓中國人心理上接受日本的戰略主動權。美日韓目前依然保持著整體防禦的架勢,但不排除局部戰鬥,中國應 當明確相應戰略戰術。中國必須改變農耕民族戰略思維,對付遊牧與海洋民族進攻必須首先「變被動為主動」,以攻為守,掌握出擊主動權。比如,在釣魚島與黃岩 島一帶海域用數條萬噸巨輪裝滿石頭進行布點式「擱淺」,製造實際「海上碉堡群」,突破島礁「無主權」的法律侷限,誰敢來靠近就打誰,變「侵犯」為「被侵 犯」,掌握主權捍衛的主動權。

 

    那小兵:我記得克勞塞維茨說過:「這些要素在軍事行動中大多數是錯綜複雜並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其中精神要素佔據首位,影響戰爭的各個方面,貫穿於戰爭始終。您看中國應當如何回應日本的心理戰術?

    伯格教授:從整體戰略而言,有句話非常坦白:「穿鞋的怕光腳的」,德國一戰後赤貧而奮發崛起,蘇聯二戰後因損失巨大而崛起,中國韓戰後 因打平美國而自信大增,這讓美國人形成了一個「不求打勝,但求安全撤軍」的政治戰略心態,如今美國軍事經濟實力已經快速衰落,國內貧富矛盾加深,求撤多於 求進,所謂「重新回到太平洋」無非是給自己找台階下。日本債務深重、韓國懼怕朝鮮、越南經濟依賴中國、菲律賓是個變相美國殖民地、印度本身陷於民族與社會 危機,故此中國相對是形勢最好的國家,仍在上升之中,沒有必要懼怕他們。美國越是打壓中國就越造成中國冷戰思維加劇,這對於美國非常可怕。中國最可怕的就 是畏懼本身,沒有聽說一個13億人的國家整體怕失去朋友的,中國人民與中國人民就是最牢靠的盟友,比北約加上華沙國家人口更多。只要有「以戰止戰」的決 心,沒有那個國家敢得罪中國,誰也不敢與永遠無法消滅的中華民族戰鬥到底。與德國二戰侵略別國不同,中國保衛釣魚島站在正義一邊,保衛釣魚島是中華民族的 永久責任,讓日本人明白,中國人拖一百年一千年也不會讓步,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最後勝利,絕不能因為一個戰役得失而放棄國土,看看到底是美國日本害怕還是中 國害怕戰爭。在保釣問題上中國打壓日本的有三個戰略意義:一是殺雞給猴看,打壓台獨親日派,二是讓日本人明白走向滅亡的命運正加速來到,不要指望保留任何 侵略戰利品;三是瓦解日美島鏈聯盟,把包圍者包圍起來,突破封鎖進入太平洋和印度洋。釣魚島就是這個突破點,徹底改變中國只防禦不進攻的戰略。中國人曾經 建立了萬里長城,結果把自己給封堵起來了,如今是美國日本搞島鏈,他們其實犯了同樣的戰略錯誤。中國要趕在人口過度老化之前實現這些戰略佈局,否則中國人 會被「文明病」徹底弱化,就如日本人那樣老化衰弱下去。未來國際軍事實力不再是軍力的絕對量,而是國家持久戰能力,更是國民精神的力量的對比,阿富汗與古 巴就是例子,小國未必就是失敗者,弱國未必就是求和者。一個大民族要在鬥爭中學會成長,不能永遠指望別人不侵犯自己求得穩定。

 

相關文章鏈接: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28116302_2_1.html《好文推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561

Businessweek專訪扎克伯格:第一個10億用戶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8906

商業週刊:首先,恭喜Facebook的用戶首次超過10億。這對Facebook有何重大意義?

扎克伯格:最重要的是影響力。從員工數量的角度講,我們一直是小公司,我們僅有1000個網絡工程師。但Facebook的用戶已經達到10億,這 就是說,我們的一個工程師將為100萬人服務。這在其它公司是不可能出現的。我跟Facebook董事會成員Marc Andreessen討論我們龐大的用戶群時,他說他想到的有10億顧客的公司只有兩家:可口可樂和麥當勞。

商:你們又沒有想過利用這10億用戶做點什麼?

扎:處理如此大規模的數據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十分有趣,大家都知道Facebook的用戶超過了10億,但我們不會直接處理這10億人的數據,如何從這10億人裡取得合適的樣本是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大的挑戰。

商:你是如何慶祝這一歷史性時刻的?

扎:也沒什麼啦,就是我們聚到一起,為這一時刻倒計時。然後就回去工作了。我們公司的精神就是創造者的精神。我們不想為一些里程碑過分的慶祝。

商:有什麼事情是通過10億用戶可以做到,而5億用戶做不到的呢?

扎:假設我們在為Skype或Netflix等擁有龐大用戶群的公司服務時,如果我們只有5億用戶,那麼很有可能我們的用戶不是這些大公司用戶的主 題,我們的數據便不能為這些大公司服務。但當我們的用戶達到10億時,情況就不一樣了。當我們的用戶規模進一步擴大時,我們可能就能夠知道每個人的每個朋 友都是誰,這樣我們就真的不一樣了!

商:Facebook在健康醫療、金融等方面的雄心有多大?

扎:我覺得這個問題很複雜。我不會低估社交網絡在這些方面的作用。我的妻子是一名醫生,她經常跟我講一些聞所未聞的病例,這些病例往往跟社會交往相關。我認為,社交網絡在治療與社交相關的疾病方面能發揮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商:Facebook用戶如何達到20億?你願意預測一下達到20億的時間嗎?

扎:我不想預測這個時間。現在應該專注於移動市場。世界上有50億人擁有手機,有10億人使用Facebook,有6億人通過收集使用Facebook。並且越來越多的手機是智能機,這對我們來說是巨大的機會。

商:你對進入中國市場怎麼看?

扎:我很希望這件事成真,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需要證明,我們能把這件事做得各方都滿意。

商:Facebook的員工很強調「快速反應」的公司文化。會不會在某些程度上,你們只是單純為了快速反應而快速反應呢?

扎:首先,我認為我們比以前成熟了一些。我一直希望Facebook能像規模只有現在十分之一的小公司一樣反應快速。這樣持續下去的話,即使我們公 司的規模變得十分巨大,我們也能比同等規模的公司運轉的更快。當然,快速反應的代價就是我們犯了更多的錯誤。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們所珍視的是快速反應, 所以犯更多的錯也變得可以接受了。

商:假設時間退回6個月前,你希望對公眾市場以及機構投資者瞭解些什麼?

扎:我們關注的是長期。有些時候人們會問我「上市對公司文化有何影響」之類的問題。我的觀點是,上市只是一種選擇,對公司文化不產生影響。上市後股票表現不盡如人意,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要做的是,提高公司的長期價值。以這樣的方式來回報投資者。

商:我們還回到「十億」的話題上,你一開始說這對你意義重大。

扎:是的。我感覺這是一種榮耀。我們創建的網站,有10億人在使用,並且使用Facebook不是必須的需求,像吃飯穿衣。我們滿足的是人類內心深處的關心自己所愛的人的需求。這些深層次的需求使我們為什麼稱之為「人」的原因。在這樣一家公司裡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榮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85

扎克伯格的蛻變:Facebook不僅要酷 還要賺錢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27/234307.html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今天撰文稱,經歷了IPO(首次公開招股)後的失落,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終於明白,單純打造優秀的產品還不夠,必須創造合理收入,才能真正在市場上立足。

以下為文章全文:

扎克伯格改弦更張

受財報利好的影響,Facebook股價週三高開22%。如果你問分析師,Facebook哪些地方表現得好?你會得到三條信息:

——Facebook銷售額增速終於不再放緩;

——廣告增速再度加速;

——移動業務遠超預期。

但事實上,這種種利好背後,還有一項被忽視的重要因素,那就是:馬克•扎克伯格改變了觀念,並徹底改變了Facebook的運營模式。

當Facebook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申請時,扎克伯格曾經向潛在股東發出過一封公開信,他在信中警告稱:Facebook不是為了賺錢而做產品;而是為了做產品而賺錢。他的原話是:「簡單說:我們打造服務不是為了賺錢:我們賺錢是為了打造更好的服務。」

這一點都不意外。從一開始,扎克伯格就明確表示,他在哈佛大學宿舍裡創辦TheFacebook.com,並在加州建立公司的目的不是為了賺大錢,而是為了給用戶「做點炫酷的東西」。

只為酷炫不為錢
時間回到2004年,在TheFacebook.com發佈前夕,扎克伯格與一位好友在網上聊天時如此評論他的第一個投資人愛德華多•薩維林(Eduardo Saverin):

扎克伯格:愛德華多掏錢給我買了服務器。

好友:真傻。

扎克伯格:也不是,他覺得能賺錢。

好友:你覺得呢?

扎克伯格:我不會做生意。我只想做點炫酷的東西。

於是,從2004年到2012年5月18日,「不會做生意」和「只想做點炫酷的東西」一直都是Facebook所奉行理念。扎克伯格做的東西的確很酷,並因此為Facebook吸引了龐大的用戶群。

隨著Facebook不斷壯大,扎克伯格也建立起了一個符合自己理念的組織。他的目的是親手挑選一批超一流的工程師、開發者和高管,與他一同開發Messenger或News Feed這樣的「產品」。然後再招一批一流的人從事廣告業務,向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匯報。

這種做法使得Facebook的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不僅即時通訊產品產品擊敗了AIM,News Feed也開始威脅AOL和雅虎等門戶網站。但弊端也逐漸顯現:廣告業務幾乎沒有立足之地,小得可憐的廣告位只能在Facebook的右邊欄苟延殘喘。

用戶忽略了這些廣告,廣告主也不願掏錢。Facebook的業務因此受到衝擊。為了吸引廣告主,他們拚命擴大用戶規模。然而,由於廣告表現糟糕,其2011年的收入增速還是開始放緩。

效仿谷歌
現在看來,這種做法顯然是錯誤的,但投資者的大力支持卻成為Facebook和扎克伯格堅持這一理念的重要動力。微軟2007年給予Facebook高達150億美元的估值,高盛2011年將這一數字進一步推升到500億美元。

同樣不應忽視的是,當Facebook獲得普及後,很多聰明人紛紛開始將它稱作是下一個谷歌。

谷歌是一家市值2000億美元的公司,作為公司領導層的核心,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都很樂於將創收的事情完全交給蒂姆•阿姆斯特朗(Tim Armstrong)這樣的銷售人才和尼克什•阿羅拉(Nikesh Arora)這樣的MBA人才。

創辦谷歌后,佩奇和布林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完全忽視創收工作,這也為包括扎克伯格在內的整整一代創業者樹立了榜樣——儘管可能是壞榜樣。

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或許是一個更值得效仿的對象。他同樣很有耐心,同樣很有創意,同樣很關注用戶,但他每做一件事情都知道自己是在做企業。但谷歌的兩位創始人也很幸運,他們偶然借鑑了別人的創意,開發出了搜索廣告,這如今已經成為商業史上最完美的業務。

轉變觀念
從2004年到2012年,扎克伯格把Facebook打造成了「只做產品不賺錢」的公司。然而,Facebook在前進途中卻突然遭遇了兩座冰山。

2012年5月,Facebook終於上市了。但僅憑龐大的用戶是無法取悅公開市場的投資者的。與此同時,Facebook的用戶也開始大舉改變上網方式,放棄了靠廣告模式支持的Facebook.com,轉而使用沒有廣告的Facebook移動應用。

短短幾週,Facebook的市值就從1000億美元跌至500億美元。

扎克伯格或許不在乎錢,但卻十分看重公司的競爭力。他意識到,股價低迷將導致公司難以吸引優秀人才。

今年9月,扎克伯格參加了TechCrunch Disrupt大會,這也是他在Facebook IPO後首次公開亮相。他在會上承認,優秀的人才之所以加盟Facebook,一方面是認同他們的使命,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多賺錢。

現在,他已經改變了對公司盈利和組織結構的看法,這頗為令人欣喜。但更令人欣喜的是,他意識到,移動浪潮為他提供了再造Facebook的機會,而創收則在其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週三的電話會議上,扎克伯格宣佈Facebook最近幾個月發生了重大變化。曾經一心一意專注產品,把盈利完全拋在一邊的團隊,如今也要從一開始就考慮移動商業化問題。

「我們正在開發更多一體化的廣告產品。」扎克伯格說,「以往,多數廣告位都在右邊欄。這是一種割裂的體驗。我們成立了廣告團隊,他們的職責就是推動這種服務,並將其提供給所有的產品團隊。」

他還補充道:「現在,我們會要求所有產品團隊負責自己產品內的廣告體驗。」

扎克伯格表示,第一個收到命令的是News Feed團隊。效果已經相當驚人。兩個季度前,News Feed的移動廣告收入還是零,但現在,根據CFO大衛•埃博斯曼(David Ebersman)的說法,他們每天創造的廣告收入達到300萬美元,全年收入有望超過10億美元。

2004年,扎克伯格曾經說,他不關心賺錢,因為他想「做點炫酷的東西」。但他終於明白,這不是一個二選一的問題。

更何況,所謂的酷到底是何含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75

扎克伯格兼職中學教師:教授如何創業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4/2607403.html
國外媒體報導,就算哪天如日中天的Facebook倒閉關門,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也並不會失業,因為他還有著第二份工作——中學老師。

在接受美國《連線雜誌》(Wired)採訪時,馬克·扎克伯格透露,每週他都會到加利福尼亞的東門洛帕克市(East Menlo Park)的一所中學教課,課程內容是「如何創建一個企業」。扎克伯格表示,自己深受妻子普里西拉(Priscilla)的熏陶,而她在哈佛畢業後,開始了教師生涯。

扎克伯格還談到:「每週二,我們都會仔細研究一項技能,而每組都有一個小項目需要完成。當課程結束的時候,學生們可以來到Facebook,並且銷售他們製作的產品,就像真的在做市場推廣一樣。」

目前,扎克伯格開始授課的具體時間並未透露。不過今年1月,《水星報》(Mercury News)曾在一篇報導中提到,每週二,扎克伯格都會為「男孩女孩俱樂部」(Boys & Girls Club)教授課外課程。

扎克伯格坦言,在慈善方面,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影響極大:「比爾·蓋茨給我提了些建議:不要僅僅是簡單的散財、捐錢——你需要一些具體的實踐。所以我還在等什麼?顯然,我一天的工作已經佔用了99%的時間,所以我無力再創建一個基金會。但是,我可以使用風險資本的方法,來投資人才。我對紐瓦克(Newark)的學校進行投資,因為我相信這裡的州長、市長,而他們也值得信任。」

2011年,在Facebook將總部從帕洛阿爾托(Palo Alto)搬到門洛帕克後,扎克伯格曾給一群八年級學生做了一次演講。那時他說:「我初中畢業時的情形已經變得模糊,而以後,當你們回過頭,也許也不會記得太多。但是,我希望你們感到開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22

斯皮爾伯格:電影業將面臨「大敗局」,150美元一張門票不是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686.html

【導讀】「在電影行業崩潰以後,電影院的數量將大幅減少,而電影院的規模將明顯增加。屆時,高預算影片在電影院上映的時間將更長,其價格也變得極高,觀眾去電影院觀看電影的門票有可能上升至50美元、100美元甚至是150美元,就像現在的百老匯演出或橄欖球比賽門票一樣。」

來源:Variety

據好萊塢知名媒體《Variety》記者大衛•科恩(David Cohen)報導,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與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兩大導演週三在南加州大學參加行業會議時表示,電影行業未來將面臨大規模的崩潰局面,整個行業將出現「內爆」現象。

當前,好萊塢每年都會針對符合大眾興趣的影片投入巨額資金,但隨著網絡與電視媒體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家裡觀看電影。因此,斯皮爾伯格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好萊塢這種賭徒式的押注形式將會爆裂開來,最終對整個產業帶來毀滅性打擊。

盧卡斯則表示:「電影工作室砸入了大筆資金拍攝電影,但這種模式並不會一直奏效,其最終會導致電影工作室的焦點變得越來越窄。屆時,人們會拋棄它們,讓電影工作室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斯皮爾伯格分析指出,許多娛樂形式正在跟電影爭奪觀眾的注意力,但現在大多數電影工作室寧願投入2.5億美元拍攝一部電影,也不願意花精力做一些個性化的小項目。他說:「這種情況將導致整個電影產業陷入大規模的崩潰局面。屆時,電影行業將會出現『內爆』,有三部、四部甚至更多大製作的電影慘敗收場。」

盧卡斯預計,電影院行業也將發生改變,最終變成類似於百老匯的存在。他說:「在電影行業崩潰以後,電影院的數量將大幅減少,而電影院的規模將明顯增加。屆時,高預算影片在電影院上映的時間將更長,其價格也變得極高,觀眾去電影院觀看電影的門票有可能上升至50美元、100美元甚至是150美元,就像現在的百老匯演出或橄欖球比賽門票一樣。」

盧卡斯說:「高預算製作的電影將在影院播放,且票價非常高,其他小成本電影則會在小屏幕上播放。事實上,現在已經有這種情況出現了。比如,《林肯》(Lincoln)和《紅色機尾》(Red Tail)就幾乎沒有在影院上映。或許你們會說,斯皮爾伯格和盧卡斯已經無法讓他們的電影進入影院。」

作為好萊塢最知名的導演和製片人,斯皮爾伯格與盧卡斯兩人對電影行業未來的悲觀預期讓人擔憂。當然,我們也無需過分擔憂,畢竟仍有許多電影上映後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回報,而且面向小屏幕的電影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66

扎克伯格談移動互聯網:數據流量遠比手機本身貴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265.html

你為什麼要建立這樣一個組織來擴展全球的連接性?

扎克伯格:互聯網是我們改善世界的一個重要平台,但這一平台無法自我建立。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已經在發展中國家投入了數十億美元讓人們保持連接。我們推出了一個名為「Facebook for Every Phone」的產品,它可以將Facebook的服務推廣至功能手機端。目前,這一服務的用戶已經超過了1億人。

然而,目前全球範圍內還沒有一個公司或政府構建出了一套完整的基礎設施來支持這項服務,所以我們需要和同行企業一起努力。自從我們成立Internet.org組織以來,我們已經聽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有意同我們合作運營商和政府的聲音,這將在未來3、5年、或者更長時間內為我們的工作提供動力。

你認為接入互聯網是一項基本人權,能對此解釋一下嗎?

扎克伯格:下個世紀將是一個由工業、資源型經濟向知識型經濟過渡的故事。比如,如果你擁有一塊油田,那麼我就無法在同一片油田上進行開採。但知識卻不是如此,如果你知道一些東西,你就可以同外界進行分享,然後整個世界都會變得更加富有。但在這實現以前,巨大的貧富差距將不可避免。目前,最富有5億人的財富超過了剩餘60億人所擁有財富的總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讓每個人都接入互聯網,並借此推動世界進入知識經濟時代。

在美國,目前存在著一個所謂的「互聯知識經濟體」,國內的財富差距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兩極分化已經成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

扎克伯格:一個自然的過渡肯定會發生。我今年曾在一所當地的中學裡上過課,學校裡的很多學生都無法在家上網。所以,我們在美國地區也有許多工作要做,這可不是一件「用手指打一個響指,然後每個人就可以上網了這麼簡單的事」。現代工業革命已經停滯了十年時間,人們需要一個基石來促使改變的發生。

即便是你沒有牽頭成立這個組織,手機不也會變得越來越便宜嗎?

扎克伯格:智能手機變得便宜了並不意味著消費者就可以負擔的起昂貴的數據流量費用。舉例來說,iPhone在美國的兩年使用成本為2000美元,但其中只有500美元為電話本身的成本,另外1500美元則是數據流量費用。所以,數據流量費遠比電話本身更貴。現在我們最大的問題是要讓數據接入變得更加低廉、弄清怎樣才能提供免費的互聯網電話服務,然後再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商業模式。

你怎樣才能使數據變得更加廉價?

扎克伯格: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試圖讓我們的應用運行更流暢、Bug更少,但直到今年我們都沒有在「在使用相同數據量的前提下提供相同用戶體驗」方面下工夫。對於那些身處發達國家使用我們服務的用戶來說,這些都不重要。但對於其他幾十億用戶來說,這卻是十分重要的。今年初,人們在Android平台上的Facebook應用平均花費12MB的流量,我希望能在未來幾年內通過一些小範圍的變動使這一數字下降到每天1MB。不過,即便是1MB的流量對於某些地區的用戶來說仍然太大了,所以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能否將其控制在0.5M,甚至是更少的流量範圍內。

你能打造出一個完全免費的文字版互聯網嗎?

扎克伯格:我整個筆記本中的文字內容體積不到0.1M,但是類似我們為Internet.org所制作的一段30秒的視頻流量就達到了50-100MB,而且這段視頻已經是利用了大量壓縮技術之後的結果。所以,我認為對部分基礎服務使用壓縮技術會比針對視頻文件使用擁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可以肯定的是,電信運營商可以通過推出擁有更大帶寬廉價寬帶的形式對你們提供幫助。但目前,它們都還不是這一組織的成員,這一點有可能在未來得到改變嗎?

扎克伯格:當然。隨著時間推移,會有越來越的人們加入我們的組織中,其中包括運營商和非運營商。

類似谷歌(微博)、亞馬遜、微軟這些消費者互聯網企業都還沒有加入你牽頭的這一組織。你是否邀請過他們參加,或者你希望他們能夠在未來加入這一組織嗎?

扎克伯格:在這個星球上,許多公司都在做著許多有益的事。我們與谷歌和微軟舉行過會談,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公司會選擇加入我們,而且我認為Internet.org所專注的事業是需要各個公司團結合作才能實現的。

很奇怪會聽到你談到有關基於文本格式的低數據流量的話題,因為Facebook的前行方向一直都是相反的,那就是不斷的加入更多多媒體信息服務。

扎克伯格:在我們幫助每個人接入互聯網,並使他們獲得了基本的訪問權限後,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讓所有人都擁有高速互聯網服務,我們的工作不會停止。

你在白皮書中曾提到在推廣全球互聯性的過程中創造新商業模式的話題,能給出一個具體的案例嗎?

扎克伯格:我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即便你沒有選擇任何運營商語音套餐,你仍然可以在任何地方拿起電話撥打911或者其他一些基本服務。我認為,我們可以創建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幫助那些無法負擔這類服務的消費者免費享受這些服務。在這裡,我所指的是諸如短信、維基百科、搜索引擎、社交網絡、天氣情況、查詢商品價格這些服務,我將這稱為「互聯網撥號服務」(dial tone)。我們希望使這些基本服務能夠被那些在舊商業模式下無法負擔數據費用的消費者享用,比如他們可以走進一家商店購買手機,然後可以直接開機享受這些基本服務。

誰會為此買單?

扎克伯格:社交網絡、短信和搜索引擎服務的價值就在於它們是用戶獲得更多內容的門戶。通過讓人們免費訪問這些服務,人們就會發現有更多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可持續內容,然後他們便會使用更多流量以獲取更多信息。最後,這會演化成為一個讓運營商們非常喜聞樂見的商業模式。因此,運營商將可以從新用戶那裡賺到比提供這些免費服務成本更多的利潤。

Facebook有計劃為未來數十億新用戶提供在線身份驗證服務嗎?

扎克伯格: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我們很難一直知道自己的客戶具體是誰。如果你是一個印度運營商,有人通過零售店購買了你的服務後把錢和數據捆綁到自己的SIM卡上,你就無法知道有關這人的更多信息。因此,與客戶建立起一個長期的合作關係將非常具有價值。我不希望假裝我們是唯一一個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公司,但如果我們可以在這一領域創造部分價值的話,我們是會對此抱有濃厚興趣的。

為什麼不以非營利形式成立這一組織?

扎克伯格:這個問題不是通過非營利的形式便可以解決的。我們每年在互聯網基礎設施上都投入了數百億美元的資金,這對於慈善事業來說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也不是一個可持續的模式。目前,已經有許多公司開始在這一方面努力,他們也完成了許多工作。但如果要將這一願景真正得以實現的話就需要各個公司展開團隊合作,而Internet.org可以在這方面提供幫助。

批評人士稱,Internet.org只不過是一個自私的計劃,因為這能夠幫助Facebook建立自己的用戶群。

扎克伯格:當然,我們希望能夠連接到更多的用戶,所以理論上來說這也會讓我們的產品因此受益,但這樣的批評實在是有些過於瘋狂。目前Facebook所擁有超過10億用戶的財富要比剩餘60億人的財富總數更龐大,如果我們只想著賺錢的話,我們就應該使公司僅僅關注那些發達國家市場和現有的Facebook用戶。我們的服務是完全免費的,而且沒有在許多發達國家市場中投放廣告。所以在很長時間內,這一組織都不會為我們帶來盈利。但我依舊願意這樣做,因為這是正確的事情。

是什麼促使你個人投身於這一事業?

扎克伯格:顯而易見的是,任何擁有手機的人都理應能夠接入互聯網。人們經常談論有關社交媒體對於美國文化所造成的改變。我們不妨想像一樣,當這一切第一次發生在發展中國家的時候能夠對其造成多大的衝擊嗎?我們使用諸如Facebook這樣的媒介來分享新聞、與朋友保持聯繫。但在那些國家,他們會使用Facebook來獲得生平的第一次健康信息、與身處一百多英里以外不同村莊、甚至是超過十年未見面的好友取得聯繫。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所面臨的最大挑戰,而看到許多企業聯手為之奮鬥則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