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內陸人身家唔多中民嘆墓園難做


2010-8-5  AD





 

講錢多數都係傷 感情,但身後事呢啲錢點都唔慳得啦啩?內地有成13億人口,搞殯葬呢個行業到底有無得做?答案係有嘅,不過千祈唔好響內陸搞!經營內地殯葬業務嘅中民安園 (8085),截至舊年蝕咗近4000萬,中民執行董事崔光球話,原來內陸嘅人喺呢方面服務需求,唔係好似沿海城市咁大,好多仲可以自己搞掂!

崔總話,佢哋響內地經營4個墓園3個仍然蝕錢,而墓園平均使用率亦不足五成,點解會咁?佢話係因為內陸人對處理先人身後事唔係咁執着,要求唔高,可以隨山搵個地方自行安葬先人就搞掂!

咁又係呀,內陸好多地區仲係生活逼人,生人都未有啖好食,點會有閒錢幫先人搞咁多嘢呢又?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17

法律130929侵權法(六)侵犯人身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9/29/%E6%B3%95%E5%BE%8B130929%E4%BE%B5%E6%AC%8A%E6%B3%95%E5%85%AD%E4%BE%B5%E7%8A%AF%E4%BA%BA%E8%BA%AB/

侵權法(六)侵犯人身Trespass to the Person***

蕭律師執筆

 

「侵犯人身」可以出於以下任何一種方式:(a)毆打battery;(b)干犯他人身體assault;(c)非法禁錮unlawful imprisonment。

任何直接及即時對他人人身干擾都是侵犯,受害者不須蒙受任何損失即可起訴。***

 

毆打Battery

這是一個人無任何良好理由直接direct及有意intentionally對另一人施加身體暴力。

毆打是一種身體接觸的行動,而此行動是有意的,雖然不一定有意導致傷害。

怎樣才算暴力(僅限於毆打的定義)?任何身體接觸,無論怎樣輕微,都算暴力,對方身體不必有傷害。一個人在盛怒中,即使是輕微向對方推撞也是毆打。

在Collins v Wilcock(CA1968)中,法官認為行為須帶“敵意hostile”。

但在F v West Berkshire Health Authority(HL1989)案中,上議庭大法官質疑“毆打”須有“敵意”要求的說法,因為這無法與“無合法理由接觸別人身體就是毆打”的原則協調一致。 所以一個失敗的惡作劇、過分老友式拍肩背、誤以為病人同意的外科手術(以上都全沒有“敵意”),表面上prima facie都可以起訴。

其他明顯的毆打例子是以拳頭或武器擊向別人、向別人面上唾口水、向別人潑水、從別人手中掠奪物品等。但在擠廹的人群中向人推撞以引起他的注意,或是站着通道上不動不讓別人通過,就不算是毆打。

 

干犯他人身體Assault

這是一種被告直接和有意的行為,致令原告合理地相信毆打將施加其身。

Assault和battery不同;assault並未有真正暴力施加身體,所須的要素是“原告合理感受到即時的暴力來臨的恐懼”,例如被告在他面前揮舞拳頭。

但原告必須相信被告有手段可將恐嚇付諸實行。被告在彌敦道對面行人路做同樣動作就不算assault。用沒有裝上子彈的槍指向原告,但原告確信那槍是實彈的,被告也可以被起訴。

 

非法禁錮Unlawful Imprisonment

非法禁錮是一種行為,無合法理由,直接及有意將原告的行動自由freedom of movement完全限制total restraint。

所謂「完全限制行動自由」是指原告完全被剝奪隨意去那裡的自由。 所以,一個人可以被禁錮在自己的家、在汽車內,甚至乎在一處公眾的場所(只要原告的行動完全受被告所限制,如被告使用即時的暴力)。將原告鎖在房間內,即使他在房間內可隨意行走,仍屬非法禁錮。***

所謂禁錮,其實不須有字義上的禁錮。 非法逮捕本身就是非法禁錮。*** 原本是一個合法拘留,但原告獲得釋放後仍繼續被拘留也是非法禁錮。另一方面,原初的逮捕也是非法的,逮捕時沒有給與逮捕的理由,可成非法禁錮;一旦給與理由,拘捕就成合法。

原告的自由必須是完全complete, total被剝奪deprivation。局部剝奪不能構成非法禁錮。***

Bird v. Jones(1845)

在一個划艇競賽場中,Jones非法將一條橋上的步行道局部圍起禁止進入。Bird爬上橋並行走了一段路至圍起的區域,但被Jones禁止再前進。 Jones建議Bird可繞道進入橋的另一邊,但Bird仍堅持要通過,Jones仍拒絕他。Bird控告Jones非法禁錮。法庭裁決:由於Bird有另一條通道可走,所以沒有遭到非法禁錮。

Hard v Weardale Steel, Coke & Coal Co.(HL1915)

原告礦工在礦穴內拒絕做某些他認為危險的工作,並要求被告帶他上回地面。 被告有約二十分鐘拒絕原告的要求。法庭裁決沒有非法禁錮:原告一開始就自願走進礦穴,並接受限制自己之自由;是原告毁約拒絕完成輪班責任。

Robinson v Balmain New Ferry Co. Ltd.(PC1910)

原告繳付了一便士進入被告的碼頭意欲趕上一班船,但失敗了。他想離開碼頭,卻被帶引到一個 “十字轉門turnstile”出口,但那需要繳付另一便士(清楚列明於報告版上),原告加以拒絕。

法庭認為沒有非法禁錮,因為原告依據雙方同意的合約進入碼頭。被告並無責任免費讓被告離去。

逃走方法Means of Escape

只要原告有一個合理的逃離的方法,非法禁錮也不成立。*** 逃離途徑如陷原告於受傷的險境就不能視之為合理途徑。

 

侵犯人身的賠償

所有以上的侵犯方式,原告都不須蒙受任何損失即可起訴。但:

‧如果沒有實際損失,原告只能得則象徵性的賠償金nominal damages。

‧如果確實存在人身侵犯或毆打,致令原告羞辱損失尊嚴,賠償金會加重。

‧在適當的案件中,法官可判懲罸性punitive賠償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62

別拿猴子開刀!看人家企業都是怎麽保障人身安全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6837.html

冠生園前任董事長翁先生旅遊的時候意外身亡,引起一陣唏噓。有人說被山上掉下來的的石頭純屬意外,我不敢茍同。類似的事件當地也發生過——《平安河南》報道過,2014年10月29日,雲臺山景區疊彩洞二號洞就曾發生巨石墜落,造成道路損壞,當時所幸無人傷亡。對於 前日的意外事件,雲臺山風景名勝區的《相關情況報告》說,翁是被一塊猴子蹬掉的石頭砸中的。但“猴子說”遭到了質疑,很多目擊者對媒體說,“當時並不是一塊石頭掉下來。而且事後,當地公安來到現場時,景區仍然有石頭掉落。”

冠生園前任董事長翁懋

冠生園

具體景區的說法是否屬實,到底石頭掉落是不是屢發事件,現在還沒有結論。但是站在企業的立場上,雲臺山景區作為運營方,對這個事件的後繼處理一定要秉著誠實認真的態度。如果雲臺山的確落石頻發,那麽運營方就要建立一個安全防範制度,比如系統評估地質情況,隔離危險高發區域,給遊客佩戴安全帽,甚至關閉一些高危景區來避免類似風險。

以前我在美國的L司的時候,老外最註重的就是安全問題,生產辦公出行,無一例外。比如在辦公室,所有的會議開始前,主持會議的人第一句話就是,請大家看好自己今天會議室墻上的逃生路線圖。不要笑,這在L司,是一條安全規章制度,上至總經理,下至實習生,大家必須不折不扣執行。如果是在酒店召開的大規模會議,大屏幕打出來的PPT第一張片子,一定是會場的出口和逃生路線。這麽怕死?對,但這不會被嘲笑,尊重生命是很嚴肅的事情。

L司還有一套八頁紙英文的行車規定,上面要求比交規還複雜很多。具體包括:“乘車人員無論坐前排後排一律要系安全帶;駕駛員要有充足的睡眠;行車前,駕駛員要確認車況良好,知道從甲地到乙地至少三條路線,以便一條路線發生狀況要隨時知道替代路線;行車期間車輛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統導航,但在行車過程中駕駛員不能進行操作,必須在停車的情況下才能操作;車輛行駛中不可以打電話,接電話必須使用無線藍牙裝置才可以。”等等等等。當時我把這些規定拿給了一家我們在中國合作的旅行社看,提出以後派遣的駕駛員都要按這個標準,旅行社的負責人看了都覺得贊嘆,覺得要求合理而且細致,的確對行車安全有很大的幫助。

以上所有規定的起草人及監管,叫David,是一個矮墩墩但是結實的美國人,公司全球的Chief Security Officer首席安全負責人。在L司CEO第一次來中國的時候,他也來了中國,負責首席執行官一行人的安全。他最開始對中國的情況不了解,談不上信任,要求我們熟讀所有全球的安全規定,一切照章辦事。David本人則在CEO身前身後忙活,插手我們安排的衣食住行,恨不得CEO喝的水都要先嘗一口。

一天CEO準備去某五星酒店開高層會議,David和我到場地事先查看現場安全。他對車輛進出停放、電梯樓梯、安全通道、用水用電及消防措施還算滿意。但最後指著會議室外一條電子顯示屏上的信息問我,這上面是不是寫我們公司要在這里開會。他看不懂中文,但是認識公司Logo。我說是,因為通常酒店都會這樣做,方便指引。他認真地看著我,說讓酒店把信息拿掉吧,別人不需要知道我們來開會。沒問題,拿掉!

David過於謹慎的作風在中國呆了一周後才算放松點,他和我已經跟著CEO跑了北京、成都、西安、青海,也算是半個中國了,漸漸地他不再糾結會議室外的指示牌問題了,甚至對主辦方拉出來的橫幅都開始熟視無睹。有時老板們去開會的時候,他給我看他的警徽,說他有國際持槍證件,在某些國家是可以租用槍支來保證CEO安全的。我問他對中國印象如何,他說Pretty safe,還算挺安全的。他回美國前,我領他在上海的城隍廟地區購物,面對橫沖直撞的助動車他也沒了招術,在這里什麽規定都不管用,只能閃轉騰挪。

話說回來,企業用制度來保證安全,但有了制度不去遵守的時候,安全保障就成了一句空話。

雲臺山景區

大家也許不記得了,2010年年初還有個落石傷人事件。當年1月,28歲的女遊客王小姐在臺灣太魯閣遊玩,被落石擊中不治身亡。王當時是B公司職員,這件事發生在B司去臺灣年會期間,因此是一次公司員工安全事故,引起了B司的高度重視。B公司在調查中發現,王是在觀景後返回旅遊車的路上拿掉了安全帽,隨後被落石擊中的。也就是說,景區和公司都有安全規定,並且提供了保護措施,但是意外還是發生了,因為意外往往就發生在人稍微疏忽的那一瞬間。高高興興上班、安安全全下班,這不是一句口號,一定要落實在行動上才行。

(作者:在五百強公司混了許多年。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與作者交流,或鄙視、或討論、或小小的贊同、或以臥底身份報料,他一定會說出去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80

人身保險新規預計下周一發布 曾引發萬能險退市謠言

據媒體9月3日報道,一度引起“6000億元”萬能險退市謠言的人身險新規或將揭開面紗。在首屆中國壽險發展論壇上,保監會副主席黃洪透露,市場十分關註的《關於加強人身保險產品精算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和《關於進一步加強人身保險產品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預計將於下周一發布。

黃洪表示,據黃洪透露,保監會從去年開始在做一件事,就是對全國各保險機構的保單進行登記。目前登記的保單大概是14億張,但真正購買長期壽險保單的只有4千多萬人,大量的保單都是短期的,特別是短期意外險。因此,推動人身保險的供給側改革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保險行業要在遵循經營規律發展方面,強調堅持保險姓保。其次是順應行業發展趨勢,重視財富管理。最後,順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服務根本需求。

他介紹到,現代人身保險起源之初只有意外險、定期壽險、暫存保障類業務。後來擴展到終身壽險、養老保險、儲蓄與保障成為人身保險的天然成份。1956年,荷蘭的保險公司針對人們對財富保值增值的要求開發了全球第一張投資連結保險,就是我們的投連險。這一險種迅速在歐洲熱賣。美國壽險協會統計顯示,萬能險1979年在美國誕生後大受歡迎,到1985年即獲得了38%的市場份額,此後常年保持在35%-40%的市場份額,是美國保險市場的主流險種業務。萬能險、投連險自2000年引入中國就引起了保險消費者的青睞,經過快速發展,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三成

“上述數字說明,萬能險、投連險產生於經濟環境變化,產生於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是保險保障功能的延伸。如果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順應財富管理的發展趨勢,人身保險行業在金融發展格局中必然會邊緣化。”黃洪表示。

而隨著財富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老齡化,老百姓不僅需要當前占行業壟斷地位的長期壽險,還需要長期福利保險、養老保險以解決養老後顧之憂,需要大力發展健康保險緩解隨年歲增長的醫療支出壓力。“人身保險產品和服務只有真正解決人民群眾生活中的這些痛點,讓老百姓有獲得感,老百姓才會真正買賬。”黃洪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258

人身險新規終落地:“小公司”日子難過了

自寶能舉牌萬科開始,萬能險作為股權之爭“利器”是否存在風險,各方眾說紛紜。如今,隨著中國保監會連發兩份通知,包括萬能險在內的人身險產品面臨監管升級。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此次印發的監管新規主要有三方面內容:保費姓“保”,杜絕將人身保險產品簡單異化為短期理財產品的行為,防止大股東把保險公司變成融資平臺;控制中短存續期產品總量,繼續實施嚴格的投入資本與凈資產取大的總量控制政策;充分考慮市場的可承受力,把握好監管政策分寸,避免“急剎車”或“一刀切”。

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解讀時稱,中國對人身險產品的風險保障已是世界較高水平,超過美國、歐洲、亞洲等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保險監管部門的要求。

事實上,保險發展模式的分歧成為近半年來業界最為關註的熱點,與此同時,產品端的策略分歧亦成為談及保險行業的必談話題。“保險姓保”,近日被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多個場合強調。監管層也在“管住後端”方面頻頻出手,新規亦在此範疇內。

為萬能險關上潘多拉“魔盒”

摸底萬能險、規範中短存續期保險產品健康發展、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由險資頻繁舉牌為始,萬能險也成了眾矢之的。

中國保監會日前印發了《中國保監會關於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中國保監會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新規”),進一步提升萬能險等人身險產品的保險保障功能,似乎有意為萬能險關上潘多拉“魔盒”。

新規對於萬能險做出了許多限定,其中有兩點值得關註:一是人身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中將保險金額與保費或賬戶價值的最低比例要求由105%提高至120%;其次,新規將萬能險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上限下調0.5個百分點至3%。

第一財經記者從多位保險公司精算人士處了解到,對於上述兩個比例調整,主要目的是提高對於保險消費者的風險保障水平。第一個比例用較為形象的例子,可以理解為保險的賬戶價值為100%,超出的比例即代表附加的保障價值,相比之前有明顯提高;第二個比例可以簡單理解為保監會將對萬能險提取更多的準備金。

太平洋壽險總精算師陳秀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新規的出臺)根據的是當前保險公司的負債成本和投資收益情況,增強保險公司未來履行合同義務的能力,避免縮短期限、拉高收益,防止惡性競爭行為帶來利差損風險,引導保險公司回歸理性競爭。”

無論是大幅提高萬能險等人身險產品的風險保障水平,還是進一步強化人身險風險的保障功能,都是“保險姓保”的體現。當然,在“保險姓保”的前提下,萬能險亦絕非一無是處,保障和財富管理亦非沖突之源。

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黃洪9月3日在首屆中國壽險發展論壇上表示:“既要遵循行業的經營規律,也要順應發展趨勢,從行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定位和角色中尋求調整的路徑和方向。”

黃洪強調,遵循行業規律,必須堅持“保險姓保”。風險保障是行業安身立命之本,也是行業核心價值所在。隨之衍生出的儲蓄和財富管理功能,也是服從和服務於風險保障功能,有主次之分、先後之別。推進行業結構性改革,必須始終堅持風險保障加長期儲蓄的根本定位,堅持“保險姓保”,絕不能舍本逐末,更不能本末倒置。

黃洪亦強調,人身保險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順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服務根本需求。順應財富管理發展趨勢也是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重視的方向。萬能險、投連險等帶有財富管理功能的險種產生於經濟環境變化、產生於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是保險保障功能的延伸。如何在產品、經營、投資策略上走穩“平衡木”,不僅僅是監管不斷思考的問題,亦考驗保險機構的決斷力。

嚴防保險公司成融資平臺

新規征求意見稿此前被傳下發時引發了不小的“騷動”,此次的正式出臺,充分考慮了行業的承受能力和現金流等風險,給予一定過渡期,並制定了相應的應急預案。

針對新規對於市場的影響,海通證券表示,行業保費與投資規模將下降。新規明確不符合要求的保險產品在2017年4月1日前全部停售。受規模限制與結算利率下降的影響,中短存續期產品規模明年將顯著下降。

海通證券認為,監管層的預期是,萬能險等人身險產品定價利率和負債成本將逐步回落,產品激進定價和高結算利率行為將受到顯著遏制,業務結構將逐步優化,保險公司盈利能力、風險防範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實際上,新規對大型公司的影響較小,保險業幾艘“航母”級機構均不斷在強調轉型發展,而持續轉型也是剛剛過去的保險行業中報季的關鍵詞之一。

新規對於中短存續期業務規模在公司業務結構中的占比提出了明確的比例要求,要求自2019年開始中短存續期業務占比不得超過50%,2020年和2021年進一步降至40%和30%。這一安排給了市場明確預期,引導部分保險公司逐步調整業務結構,避免“急剎車”,形成現金流風險。

保監會還出臺了嚴守風險底線的“組合拳”,包括密切關註新規的執行情況和行業中短存續期業務等發展情況;進一步推進保險公司調結構、轉方式,加快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業務發展,要求保險公司要姓“保”,防止大股東把保險公司變成融資平臺;進一步強化對保險公司現金流的監測預警,定期開展現金流壓力測試;進一步強化資本約束力度,切實提高行業全面風險管理水平,防範償付能力不足風險;進一步強化保險公司資產負債配置監管。

無論是產品端的結構調整監管還是償付能力監管、現金流壓力檢測、資產負債監管,都是提高保險公司“免疫力”的舉措。

有媒體日前報道稱,保監會已決定開展保險機構風險防控有效性專項檢查,檢查要點多達212項,核心內容包括:公司股東是否存在股權代持問題,控股股東是否對保險公司資金調動等進行非法幹預,是否存在重大決策先執行後報董事會審議批準的情況,控股股東是否存在向保險公司借款或由保險公司為其擔保等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98

人身險新規正式面世:兩類產品應主動退出市場

保監會發布《 中國保監會關於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 》,一度引起“6000億元”萬能險退市謠言的人身險新規正式面世。

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前日表示,目前登記的保單大概是14億張,但真正購買長期壽險保單的只有4千多萬人,大量的保單都是短期的,特別是短期意外險。因此,推動人身保險的供給側改革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保監會公告,為做好新形勢下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提高人身保險產品核心競爭力,防範人身保險產品風險,推進人身保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中國保監會對人身保險產品實行事後備案和事後抽查管理

保險公司開發設計的人身保險產品,除明確要求需事前審批的外,均實行事後備案,即在產品銷售之後的10日內向中國保監會備案。

中國保監會在收到保險公司產品備案材料後即反饋產品收文回執(備案材料清單表)。保險公司收到產品收文回執,僅代表相關備案材料報送齊全。中國保監會將根據監管職責,依法對已收到產品進行事後抽查。

二、中國保監會建立人身保險產品退出機制

中國保監會經抽查發現並認定保險公司備案產品存在違法違規情形的,將責令保險公司停止使用違規產品、公開披露產品停售信息。

保險公司應當加強對備案產品的經營管理,對於消費者認可度不高、銷量不佳的產品,應當主動退出市場;對在實際經營過程中發現產品存在違法違規或不公平、不合理等情形的,應當主動退出市場,並向中國保監會報告。

三、中國保監會建立人身保險產品問責機制

保險公司對備案產品負有主體責任。保險公司總經理對產品開發管理負有領導責任,並對向中國保監會報送產品備案報告審核、簽發負有直接責任;保險公司總精算師對產品負有精算審核職責,並對產品設計分類和費率厘定的合理性、充足性、適當性和公平性等負有直接 責任;保險公司法律責任人對產品負有法律審核職責,並對條款的公平性、合理性、合規性,條款表述的準確性、嚴謹性負有直接責任。

保險公司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中國保監會將視情節輕重自違規行為認定日起3個月至1年內禁止保險公司申報新的產品,並視情節輕重對保險公司總經理、總精算師、法律責任人等相關責任人進行約談、通報,依法予以警告、撤銷相關人員任職資格等:

(一)保險公司備案產品違反法律法規或者中國保監會其他規定的;

(二)保險公司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保險產品的;

(三)中國保監會認定的其他行為。

四、保險公司應當建立人身保險產品回溯機制

保險公司應當成立由產品精算、財務、銷售、投資等相關負責人組成的,由總經理擔任組長的產品開發管 理工作組。每年就備案產品的結構特點、合規情況、經營情況、產品退出情況和產品費率厘定所使用的定價利率、發生率、費用率(含初始費用、管理費等)、退保率、投資收益率等精算假設與實際經營情況進行回溯,形成回溯報告並經董事會審議後,通過產品年度總結報告提交中國保監會備查。

對保險公司產品回溯工作中存在以下問題的,中國保監會將要求保險公司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將依法對保險公司采取約談、通報、一定期限內禁止申報新的產品等監管措施:

(一)保險公司未對年度累計規模保費收入少於100萬、且年度累計銷售件數少於5000件的備案個人產品進行主動停售的,產品使用未滿一年的除外;

(二)保險公司未及時主動發現並報告備案產品存在違法違規或不公平、不合理情形的;

(三)保險公司未跟蹤和分析產品經營情況、未開展費率厘定與執行的過程監測與自查、未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的;

(四)中國保監會認定的其他問題。

五、保險公司應當建立人身保險產品信息披露機制

保險公司在向中國保監會報送產品備案的同時,應當主動通過公司官網或行業協會平臺對除涉及國家 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外的產品備案材料進行披露。保險公司對因涉及商業秘密不予披露的產品備案材料,應當有充分的認定依據和完善的保密措施。

六、保險公司應當加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銷售管理

保險公司應當嚴格規範人身保險新型產品銷售行為,加強客戶真實性管理,確保客戶信息的真實性、 完整性。保險公司在宣傳、銷售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時應當嚴格遵守《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在演示保單利益時,應當按照高、中、低三檔演示新型產品未來的利益給付,並不得存在以下行為:

(一)保險公司承諾除保證利益以外的其他收益,或與客戶或代理機構(包括銀行、郵政、保險代理公司等各類機構)簽訂收益保證協議;

(二)保險公司使用“利息”“預期收益”等詞語宣傳產品;

(三)保險公司未嚴格按照產品條款宣傳產品的保險期限;

(四)保險公司通過互聯網渠道在未設立分支機構的地區銷售人身保險新型產品;

(五)保險公司參加互聯網競價排名銷售活動。

七、保險公司應當加強對萬能型保險的經營管理

保險公司對萬能型保險要建立單獨核算制度,單獨管理萬能賬戶。保險公司應當根據萬能賬戶單獨資產 的實際投資狀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萬能型保險實際結算利率。當萬能賬戶的實際投資收益率連續三個月小於實際結算利率且特別儲備不能彌補其差額時,當月實際結算 利率應當不高於最低保證利率與實際投資收益率的較大者。

本通知所指的投資收益率為財務收益率(財務收益率=(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其他收益-資產減值損失)/資金運用平均余額*100%[1])。

八、本通知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本通知發布後,新報送審批或備案的保險產品需嚴格遵照本通知要求執行,對已經審批或備案的產品,保險公司需在2017年4月1日前完成自查和整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703

Twitter、Medium聯合創始人:是什麽讓“成功”在一個人身上跨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1020/159325.shtml

Twitter、Medium聯合創始人:是什麽讓“成功”在一個人身上跨界?
IDG資本 IDG資本

Twitter、Medium聯合創始人:是什麽讓“成功”在一個人身上跨界?

似乎想要成功,你的生活里就只能保留三件事:吃、睡、工作。你不應該去想其他事,必須遠離幹擾,緊盯目標。

本文由微信公號IDG資本(ID:idg_capital)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Jon Youshaei.

不久前,“Bob Dylan 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新聞讓很多人驚掉了下巴。What???一位歌手竟然把村上春樹從文學獎PK掉了?!

但其實,成功人物的天賦往往不局限在一個領域。比如 Twitter、Medium 的聯合創始人 Biz Stone,其實他最想做的一直是電影導演(他在少年時期就展現出了該領域的天賦)……只是不小心又成了科技界的傳奇人物。

到底是什麽在其中起著神秘的作用?為什麽成功者在多個領域都有超乎常人的造詣?是天註定嗎?

讀完此文後,你一定會對 Bob Dylan 的獲獎有更深的理解,可能也就明白了為什麽身邊那些大牛總是“多面手”。

似乎想要成功,你的生活里就只能保留三件事:吃、睡、工作。你不應該去想其他事,必須遠離幹擾,緊盯目標。

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幾乎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成功的企業家清一色是工作狂的形象,我(Jon Youshaei)對此也深信不疑,直到我見到了 Biz Stone。作為 Twitter、Medium 的聯合創始人,也是當今最為成功的企業家之一,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直接顛覆了以上理論。

你一定好奇他到底是怎樣做到的?一路走來,他是像“10000小時定律”說的那樣,始終專註於創業這一件事,不斷練習,然後成為了“創業專家”嗎?

要理解 Stone 的成功,我們就得追溯到他在 Wellesley 高中的時光。

那時候,他最喜歡的電影是 The Princess Bride (《公主新娘》,講的是一個愛與冒險的真愛故事),他在學校還自導自演了 Robin Hood 一劇,當時宣傳海報貼滿了小鎮,海報上寫著:Robin Hood 來了,Biz Stone 主演!

“我記得那時候我們可拼命了,挨家挨戶地上門收集廢棄的聖誕樹,好用作裝扮 Sherwood 森林的舞臺背景。這個舞臺劇出來之後異常火爆,劇場坐滿了觀眾,我們演了一場又一場;午後場、夜場,甚至還做了一些巡演。” Stone回憶到。

這個小故事的正常結局理應如此:由於 Stone 在戲劇中投入了過多時間和精力,這使他與那些整日泡在計算機實驗室里的同齡人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

然而,“劇情”並非按我們的設想發展。

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家 Mary Gick 和 Keith Holyoak 談到,在 1980 年,他們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那個實驗可以解釋為何 Stone 這些“毫不相關”的經歷事實上促進了他的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企業家能力的發展。

當時實驗給出的難題是這樣的:

假設你是一位醫生,你的病人胃里長了一個惡性腫瘤,目前無法對其進行手術,但如若腫瘤不摘除,病人必死無疑。

解決方法也不是沒有,有種射線可以去除腫瘤。但問題是,高強度的射線在到達腫瘤的路徑中,會同時傷害所穿越的人體健康組織;低強度的射線又無法除掉腫瘤。

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會采取何種辦法解決?

當實驗者把這個看起來難解的醫學問題換成軍事場景,令人驚訝的是,被試者找到解決方法的成功幾率提升了 67%。讀到這里,你想出來了嗎?

——消滅腫瘤的方法跟士兵包圍堡壘的戰術其實是一樣的。用多束低強度射線從不同角度射向腫瘤,它們將在腫瘤處會聚在一起,形成一束高強度射線,最終摧毀腫瘤,同時,又能避免傷及“無辜”。

這種將兩個完全不相關的世界進行類比聯系就是所謂的“概念整合”。

這種技能已經在不計其數的重大突破中有典型運用,包括 Henry Ford 首創的汽車流水線生產方法。要知道,那是他在看到屠宰場用流水線來處理豬後所產生的靈感。

對 Stone 來說,把戲劇與創業進行“概念整合”就是他的“X因素”,或者說,通向成功的密鑰。這讓他在探索科技產業時,獲得了超越常人的獨特視角。毫不誇張地說,他對於用戶痛點的把握能力在他少年時期的“演藝生涯”中就已經開始培養了。

試想,要演好一個角色,演員是不是得移情,產生同理心?這樣才能“入戲”嘛。而他在舞臺上的感召力之後則衍變成了在董事會會議室中的領袖氣質,這幫助他贏得了一眾投資者的歡心,就跟昔日劇場里爆棚的人氣一樣。

“如果你想要幹好一行,那麽,你最好擁有盡可能多樣化的新體驗。我一直認為,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依賴於橫向思維的,要用想象力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足夠豐富的經驗,看的、經歷的不夠多,你就沒法把一些點連成面。”

時至今日,Stone 依舊在不斷豐富他的經歷。

最近,他還與好萊塢著名導演 Ron Howard(曾憑借《美麗心靈》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合作了一個短片——就像又回到了他的高中時代,Stone 對這件事充滿熱情,經常寫劇本到半夜,還忙著面試演員、現場指揮等等。

dc2b38f

Biz Stone & Ron Howard

他說,“我很擔心有人會對我指指點點,說我應該回到我的本職工作中去。但我認為,如果你有機會去嘗試更多種可能,就一定要把握住它。事實上,‘超越舒適區’的事做得越多,回歸正常工作之後,你反而會有更大的進步。”

Stone 的故事正是說明了探索“不重要事物”的重要性。他將熱情投入戲劇、電影,而對你來說,這件“不重要的事”可能變成了漫畫、攝影或是其他。總之,是工作之外的一項嗜好。

“你不是必須成為工作狂,才能通往成功。”

Twitter Biz Stone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702

中國擬立核安全法,預防和應對核事故對人身和環境造成危害

31日據中國網消息,《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草案)》今日初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共七章86條,明確了核設施、核材料安全,核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監督檢查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的內容。

根據規劃,預計到2020年,我國核電機組數量將躍居世界第二位。為進一步提高核安全保障措施,迫切需要制定核安全法律予以規範。

草案從如下四個方面明確了立法目的,一是為安全利用核能,保證核設施、核材料安全;二是為預防與應對核事故;三是為保護涉核人員和公眾的安全與健康;四是為保護環境。這一立法目的主要是預防和應對由核設施、核材料導致的核事故造成的對人身和環境的危害。

據中新社報道,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雲川當日表示,核安全立法有利於增進社會公眾對核安全的了解和信心、完善核安全法律體系、強化核安全監管工作、促進中國核安全國際合作。

草案明確,從事核事業應當遵循“確保安全”的方針。國務院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核安全的監督管理,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負責有關的核安全管理工作。

草案規定了具體的各項制度和措施,包括規劃、標準、報告與反饋、許可、核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資質資格管理等制度,明確了一些相關的核安全保障措施,如核安全文化、宣傳和教育、人員培訓、國際合作、科研、資金保障等。

在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方面,草案設專章進行明確。草案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及核設施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應當在各自職責範圍內依法公開核安全相關信息;國務院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公開核安全行政許可程序及結論,公開核安全有關活動的安全監督檢查報告、總體安全狀況、輻射環境質量等信息。

草案規定,對依法公開的核安全信息,應當通過政府公告、網站以及其他便於公眾知曉的方式,及時向社會公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依法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及核設施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申請獲取核安全相關信息。草案同時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得編制、散播有關核安全的虛假信息。

此外,對於放射性廢物處置、核損害賠償等,草案也做出了相應規範。其中,關於核損害賠償問題,應當制定專門的核損害賠償法予以規範。

中國秦山核電站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有31臺,裝機容量為2969萬千瓦,在建機組23臺,裝機容量為2609萬千瓦。根據規劃,預計到2020年,中國核電機組數量將躍居世界第二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36

保監會:優先支持中西部設立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公司

保監會19日印發《關於加快貧困地區市場體系建設提升保險業保障服務能力的指導意見》。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優先支持中西部省份設立財產保險公司和人身保險公司,支持少數民族地區保險公司雙總部發展,支持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和非保險子公司落戶貧困地區。

以下為全文:

機關各部門,各保監局,培訓中心、服務中心,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上海保險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保險報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保險學會、中國精算師協會、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各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發〔2015〕34號)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優化保險機構資源配置,加快貧困地區保險市場體系建設,提升保險業精準扶貧能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優先支持中西部省份設立財產保險公司和人身保險公司,填補保險法人機構空白,持續優化區域布局,有效提高貧困地區保險供給,主動服務國家扶貧攻堅戰略。

二、支持在貧困地區設立專業性保險公司,緊密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聚焦大病保險、農業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證保險等民生領域,精準對接脫貧攻堅多元化的保險需求。

三、支持在貧困地區開展相互保險試點,鼓勵貧困地區設立農村保險互助社等成本低廉的涉農保險組織,實行“專人對接、專業幫扶、專項鼓勵”的支持政策,因地制宜為貧困人口提供便捷實惠的普惠保險服務。

四、對於政府給予明確政策支持,經辦、承辦各類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等政策性業務的保險公司設立申請,予以優先支持,通過保險手段,助力貧困地區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創新社會管理、改善民生保障。

五、對於政府支持參與公立醫院改制、健康產業鏈整合的保險公司設立申請,予以優先支持,做好當地人口醫療費用的數據采集、分析和測算工作,積極協助地方政府制定大病保障方案,有效緩解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六、鼓勵貧困地區企業投資保險業,對註冊地和主要生產經營地均在貧困地區且開展生產經營滿三年的企業,或對扶貧工作曾有突出貢獻的企業投資設立保險公司的,給予重點支持,優先審核。

七、對於經濟發展落後、常住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地區,支持所在地保險公司雙總部發展,允許其開業時在兩個省份設立分支機構並開展業務,通過發達地區對接幫扶,切實解決專業人才緊缺問題,促進保險公司順利起步。

八、鼓勵現有保險公司在貧困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加快審批節奏,予以優先支持,推進貧困地區保險基層服務網點建設,努力為貧困人口提供優質便捷的保險服務。

九、鼓勵保險公司在貧困地區設立與保險產業鏈相配套的非保險子公司,提供醫養護理、客服後援、汽車維修等多門類培訓,提升貧困人口職業技能,吸納貧困人口就業,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十、鼓勵保險機構呼叫中心、後援中心、信息平臺和保險專業中介機構等項目轉移落戶到貧困地區,有效促進經濟發展,擴大人口就業,提高生活水平,讓貧困人口有更多的“獲得感”。

十一、貧困地區保險公司開展與扶貧密切相關的保險業務,並得到政府政策支持的,可在基礎類業務以外,適當增加農業保險、信用保證保險等擴展類業務,增強保險機構對接精準扶貧的服務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165

保監會:建立人身險公司業務分級監管制度 加強窗口指導

保監會12月30日發文表示,將建立人身保險公司保險業務分級分類監管制度。下一步,保監會將加強對人身保險公司的監管提示和窗口指導,保險公司不得通過大量銷售中短存續期產品片面追求業務規模、偏離保險主業;加強對人身保險公司的現金流監測和資產負債匹配監管,定期開展現金流壓力測試。

中國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通知的主要措施,一是建立人身保險公司保險業務分級分類監管制度,要求人身保險公司經營不同類型的保險業務,應當具備相應的管理能力,符合中國保監會關於產品精算、賬戶管理、業務管理的有關規定;要求2017年1月1日以後開業的人身保險公司自開業之日起一年內開展普通型人身保險業務,開業滿一年後根據公司經營管理能力逐步開展其他類型的保險業務。

二是要求各人身保險公司對精算規定及相關監管制度執行情況進行自查整改。保監會將對公司自查整改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對於自查整改不認真、不到位的公司,以及違反精算規定和相關監管制度的公司,將依法進行行政處罰,采取禁止申報新產品、責令停止接受部分或全部新業務等監管措施,並嚴肅追究公司高管人員責任。

三是進一步加強人身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市場準入監管,引導公司合規經營和轉型發展。對於積極發展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業務的保險公司,保監會將視情況批準其新設分支機構,支持、鼓勵其規範健康發展。對於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和重大風險問題的公司,以及業務結構不符合相關要求的公司,將限制其新設分支機構。

四是要求各人身保險公司自2017年起每月統計和報送中短存續期產品相關數據,加大對中短存續期產品的風險監測和日常監管力度,督促各人身保險公司將保監會的相關工作要求落實到位。

下一步,中國保監會將綜合采取多種手段,不斷強化人身保險監管,堅決守住風險底線。

一是密切關註《通知》執行情況和中短存續期業務發展情況,加大對重點公司的監管力度,確保《通知》提出的監管要求執行到位,對於執行不到位、存在較大風險隱患的公司,保監會將依法采取監管措施,並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二是加強對人身保險公司的監管提示和窗口指導,要求公司嚴格落實相關監管要求,不得通過大量銷售中短存續期產品片面追求業務規模、偏離保險主業,對於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明顯偏離“保險業姓保”要求的公司,保監會將依法采取監管措施。

三是加強對人身保險公司的現金流監測和資產負債匹配監管,定期開展現金流壓力測試,強化資產負債匹配指標監測。對存在較大風險的公司,保監會將及時采取監管措施,做到抓早抓小、防患於未然,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附通知原文:

中國保監會關於進一步加強人身保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

保監發〔2016〕113號

各人身保險公司:

為進一步強化人身保險監管,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人身保險業規範健康發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中國保監會將建立人身保險公司保險業務分級分類監管制度。人身保險公司經營不同類型的保險業務,應當具備相應的管理能力,符合中國保監會關於產品精算、賬戶管理、業務管理的有關規定。2017年1月1日以後開業的人身保險公司自開業之日起一年內應開展普通型人身保險業務,開業滿一年後根據公司經營管理能力逐步開展其他類型的保險業務。

二、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各人身保險公司應對精算規定及相關監管制度執行情況開展自查和整改。各公司應於2017年1月20日前完成自查整改工作,並向中國保監會提交自查整改報告。中國保監會將對公司自查整改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對於自查整改不認真、不到位的公司,以及違反精算規定和相關監管制度的公司,中國保監會將依法進行行政處罰,采取禁止申報新產品、責令停止接受部分或全部新業務等監管措施,並嚴肅追究公司高管人員責任。

三、中國保監會將加強人身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市場準入監管,引導人身保險公司合規經營和轉型發展。對於積極發展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業務的保險公司,中國保監會將視情況批準其新設分支機構,支持、鼓勵其規範健康發展。人身保險公司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年內不予批準其新設分支機構:

(一)發生重大違法違規問題或重大風險;

(二)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被保監會給予行政處罰,或高管人員被保監會撤銷任職資格;

(三)被保監會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

(四)上一年度受到保監會及各保監局給予的行政處罰合計達到3次(含)以上;

(五)上一年度發生非正常給付與退保事件;

(六)中短存續期產品季度規模保費收入占當季總規模保費收入比例高於50%;

(七)季度原保險保費收入占當季規模保費收入比例低於30%。

四、自2017年1月1日起,各人身保險公司應當每月統計中短存續期產品相關數據,並於次月5日前向中國保監會報送。

本通知自發布之日起實施。中國保監會此前印發的有關規定與本通知不符的,以本通知為準。

中國保監會

2016年12月30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2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