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生園前任董事長翁先生旅遊的時候意外身亡,引起一陣唏噓。有人說被山上掉下來的的石頭純屬意外,我不敢茍同。類似的事件當地也發生過——《平安河南》報道過,2014年10月29日,雲臺山景區疊彩洞二號洞就曾發生巨石墜落,造成道路損壞,當時所幸無人傷亡。對於 前日的意外事件,雲臺山風景名勝區的《相關情況報告》說,翁是被一塊猴子蹬掉的石頭砸中的。但“猴子說”遭到了質疑,很多目擊者對媒體說,“當時並不是一塊石頭掉下來。而且事後,當地公安來到現場時,景區仍然有石頭掉落。”
冠生園前任董事長翁懋
冠生園
具體景區的說法是否屬實,到底石頭掉落是不是屢發事件,現在還沒有結論。但是站在企業的立場上,雲臺山景區作為運營方,對這個事件的後繼處理一定要秉著誠實認真的態度。如果雲臺山的確落石頻發,那麽運營方就要建立一個安全防範制度,比如系統評估地質情況,隔離危險高發區域,給遊客佩戴安全帽,甚至關閉一些高危景區來避免類似風險。
以前我在美國的L司的時候,老外最註重的就是安全問題,生產辦公出行,無一例外。比如在辦公室,所有的會議開始前,主持會議的人第一句話就是,請大家看好自己今天會議室墻上的逃生路線圖。不要笑,這在L司,是一條安全規章制度,上至總經理,下至實習生,大家必須不折不扣執行。如果是在酒店召開的大規模會議,大屏幕打出來的PPT第一張片子,一定是會場的出口和逃生路線。這麽怕死?對,但這不會被嘲笑,尊重生命是很嚴肅的事情。
L司還有一套八頁紙英文的行車規定,上面要求比交規還複雜很多。具體包括:“乘車人員無論坐前排後排一律要系安全帶;駕駛員要有充足的睡眠;行車前,駕駛員要確認車況良好,知道從甲地到乙地至少三條路線,以便一條路線發生狀況要隨時知道替代路線;行車期間車輛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統導航,但在行車過程中駕駛員不能進行操作,必須在停車的情況下才能操作;車輛行駛中不可以打電話,接電話必須使用無線藍牙裝置才可以。”等等等等。當時我把這些規定拿給了一家我們在中國合作的旅行社看,提出以後派遣的駕駛員都要按這個標準,旅行社的負責人看了都覺得贊嘆,覺得要求合理而且細致,的確對行車安全有很大的幫助。
以上所有規定的起草人及監管,叫David,是一個矮墩墩但是結實的美國人,公司全球的Chief Security Officer首席安全負責人。在L司CEO第一次來中國的時候,他也來了中國,負責首席執行官一行人的安全。他最開始對中國的情況不了解,談不上信任,要求我們熟讀所有全球的安全規定,一切照章辦事。David本人則在CEO身前身後忙活,插手我們安排的衣食住行,恨不得CEO喝的水都要先嘗一口。
一天CEO準備去某五星酒店開高層會議,David和我到場地事先查看現場安全。他對車輛進出停放、電梯樓梯、安全通道、用水用電及消防措施還算滿意。但最後指著會議室外一條電子顯示屏上的信息問我,這上面是不是寫我們公司要在這里開會。他看不懂中文,但是認識公司Logo。我說是,因為通常酒店都會這樣做,方便指引。他認真地看著我,說讓酒店把信息拿掉吧,別人不需要知道我們來開會。沒問題,拿掉!
David過於謹慎的作風在中國呆了一周後才算放松點,他和我已經跟著CEO跑了北京、成都、西安、青海,也算是半個中國了,漸漸地他不再糾結會議室外的指示牌問題了,甚至對主辦方拉出來的橫幅都開始熟視無睹。有時老板們去開會的時候,他給我看他的警徽,說他有國際持槍證件,在某些國家是可以租用槍支來保證CEO安全的。我問他對中國印象如何,他說Pretty safe,還算挺安全的。他回美國前,我領他在上海的城隍廟地區購物,面對橫沖直撞的助動車他也沒了招術,在這里什麽規定都不管用,只能閃轉騰挪。
話說回來,企業用制度來保證安全,但有了制度不去遵守的時候,安全保障就成了一句空話。
雲臺山景區
大家也許不記得了,2010年年初還有個落石傷人事件。當年1月,28歲的女遊客王小姐在臺灣太魯閣遊玩,被落石擊中不治身亡。王當時是B公司職員,這件事發生在B司去臺灣年會期間,因此是一次公司員工安全事故,引起了B司的高度重視。B公司在調查中發現,王是在觀景後返回旅遊車的路上拿掉了安全帽,隨後被落石擊中的。也就是說,景區和公司都有安全規定,並且提供了保護措施,但是意外還是發生了,因為意外往往就發生在人稍微疏忽的那一瞬間。高高興興上班、安安全全下班,這不是一句口號,一定要落實在行動上才行。
(作者:在五百強公司混了許多年。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與作者交流,或鄙視、或討論、或小小的贊同、或以臥底身份報料,他一定會說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