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會比市場更聰明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7eg.html
股市連續猛漲,我周圍出現這麽兩種現象:1、有一部分人,平時死活不肯增倉或對股市不屑一顧,這會兒不知哪來的那麽多錢,有的動輒拿出幾十萬或上百萬或上千萬的資金沖進股市!2、另有一部分人,苦熬熊市,這會兒都紛紛拋出股票,急於落袋為安。真是“有人星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里”。
對於第一種現象,沒有多大價值可談,現來談談第二種現象的問題。
可不是麽?青年朋友小H耐心陪伴熊市多年,好不容易熬到自己手上的中信證券(600030)開始揚眉吐氣,漲勢如虹,但他怕跌,覺得它漲得很高了,於是把它拋掉,不料這股當天午盤又封漲停板,小H楞掉!
做股票,不宜走在市場的前面,為什麽?因為市場是不可預測的,而沒有誰會比市場更聰明。你熊市地獄都陪它過來了,為什麽不陪它瘋漲到天堂呢?不然,陪跌多而陪漲少,你怎能多賺?由於A股投機性很強,造成“熊長牛短”的格局,所以讓你最賺錢的正是這段快速上漲的短暫時期。“閃電打下來,你必須在場”,比喻的就是這個道理。
那麽,鑒於上述原理,我們是否可以這麽來應對呢?你既然在它熊途中左側下跌時買入,那也就不妨等到它漲到階段性頂部之後,在它左側下跌階段時拋出(至於下跌到什麽程度拋出,雖說需要依靠主觀判斷,但這時多少有了拋出的客觀依據),即“左側進,左側出”(左側交易),這樣就把自己估計不到的那部分不確定性變數交給了市場來決定,更何況股票漲得最猛時段往往就發生在最後階段呢。你幹嘛急著把正在好端端地上漲的股票拋掉呢?你主觀性的“左側進,右側出”的操作,顯然是“賺不足”而劃不來的吧?
另外,對於股市近期波瀾壯闊的行情,不少人對其“反常”走勢說三道四,預言如何如何。這不禁讓我納悶:股市是你家開的?莫非你比市場更聰明?
沒人會比市場更聰明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7eg.html
股市連續猛漲,我周圍出現這麽兩種現象:1、有一部分人,平時死活不肯增倉或對股市不屑一顧,這會兒不知哪來的那麽多錢,有的動輒拿出幾十萬或上百萬或上千萬的資金沖進股市!2、另有一部分人,苦熬熊市,這會兒都紛紛拋出股票,急於落袋為安。真是“有人星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里”。
對於第一種現象,沒有多大價值可談,現來談談第二種現象的問題。
可不是麽?青年朋友小H耐心陪伴熊市多年,好不容易熬到自己手上的中信證券(600030)開始揚眉吐氣,漲勢如虹,但他怕跌,覺得它漲得很高了,於是把它拋掉,不料這股當天午盤又封漲停板,小H楞掉!
做股票,不宜走在市場的前面,為什麽?因為市場是不可預測的,而沒有誰會比市場更聰明。你熊市地獄都陪它過來了,為什麽不陪它瘋漲到天堂呢?不然,陪跌多而陪漲少,你怎能多賺?由於A股投機性很強,造成“熊長牛短”的格局,所以讓你最賺錢的正是這段快速上漲的短暫時期。“閃電打下來,你必須在場”,比喻的就是這個道理。
那麽,鑒於上述原理,我們是否可以這麽來應對呢?你既然在它熊途中左側下跌時買入,那也就不妨等到它漲到階段性頂部之後,在它右側下跌階段時拋出(至於下跌到什麽程度拋出,雖說需要依靠主觀判斷,但這時多少有了拋出的客觀依據),即“左側進,右側出”,這樣就把自己估計不到的那部分不確定性變數交給了市場來決定,更何況股票漲得最猛時段往往就發生在最後階段呢。你幹嘛急著把正在好端端地上漲的股票拋掉呢?你完全主觀性的“左側進,左側出”的操作,顯然是“賺不足”而劃不來的吧?
另外,對於股市近期波瀾壯闊的行情,不少人對其“反常”走勢說三道四,預言如何如何。這不禁讓我納悶:股市是你家開的?莫非你比市場更聰明?
SENSE隨筆150814少一點自由,人會更幸福嗎?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8/14/sense%e9%9a%a8%e7%ad%86150814%e5%b0%91%e4%b8%80%e9%bb%9e%e8%87%aa%e7%94%b1%ef%bc%8c%e4%ba%ba%e6%9c%83%e6%9b%b4%e5%b9%b8%e7%a6%8f%e5%97%8e%ef%bc%9f/
SENSE隨筆150814
少一點自由,人會更幸福嗎?
執筆人:蟬
「西班牙第二共和」只維持了短短八年,第二任總統Manuel Azana執政期間曾被問道: “你真的相信自由可以讓人們更加幸福嗎?” Azana答道: “老實說我不知道,但有一件事我能肯定,自由可以讓人們活得更像一個人。”
推銷民主自由的掮客或許未能說出這番話,他們往往只集中精力發掘當權者的獨裁傾向, 而忘記向人民解釋自由民主的代價:「責任」的重要性。 要生活在一個成功的自由民主社會當中,往往比大家想像的要複雜和困難。
專制或極權政府理所當然地抑壓人民的自由,透過宣傳指出自由的無效性,把自由描述成騙人的把戲,試圖將公權最大化,並以 “民眾” 的名義去實行統治。 這種行徑固然是與自由公然為敵,然而自由的敵人並不單只在人民之外,也可能匿藏在人民自身當中。
半世紀以前精神分析學家 佛洛姆Fromm 在名著《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中指出,公民害怕自身擁有的自由,各種各樣的選擇與誘惑鋪陳在面前,包括那些可能導致犯錯者。*** 一切價值都要親身去揀選,並需獨立判斷甚麼是他該做的事,這壓力對他來說極難承受。
但相比起自身的自由,公民更害怕別人擁有的自由:每個人對於將要發生的事情都沒有十足把握,時常感到別人的自由是種威脅。**** 故此很多人寧願放棄自身的自由,去換取別人也不能享受自由,以消除這種不確定狀態。
公民們對自由感到厭倦和恐懼,甚至主動呼籲當權者進行鎮壓。*** 自由公民可能會運用他們的自由來終結自由,就像希特勒通過民選上臺一樣。
自由之所以如此難以面對,是因為 自由在政治上包含著責任。***
所謂「責任」,意味著有能力應對做過的事情,為自己的行動承擔後果。 所謂 “應對” ,除了無論結果好壞也要坦率承認之外,也要申述自己行動的理由,並與社會成員討論並聽取別人的意見。 聽取意見不代表放棄自己觀點,而屈從多數人的想法,蘇格拉底就寧願面對死亡也不願放棄自己觀點並逃出監牢,這成就了一個經典象徵:公民精神極度成熟的立場***。
然而這卻不代表將自己的信念視為真理的狂熱份子是負責任的,他們追求完成超脫現實而無需檢驗的使命,是無可辯駁的正義之化身。 這並不是一種成熟的公民態度,只是拒絕為自身行為作出解釋的狂熱者。
康德曾指出,啟蒙標示著人類已然走出政治的未成年狀態,如果我們是成年人,便有能力組織自己的生活,在法律面前做平等而自由的人。 如果我們欠缺這種能力,就需要一位「超級爸爸」來保護、約束和指導我們的行動,這個超級爸爸,就是「國家」。***
國家原本只是我們的經營顧問,現在卻出現了一種想法,要把國家變成父親,而作為兒女的公民,便應該表現得膽怯、幼稚和嬌生慣養。*** 幼稚病令他們相信自由是罪惡的根源,喪失了判斷力和抗拒誘惑的兒女,只有在父親下達越多的禁令,才會感到安全和快樂。
現代國家把某些上癮行為如賭博、吸毒等列為犯罪行為,除了暗藏著“好公民”的典範形式外,還反映國家認為公民缺乏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能力。 這種透過禁令壓抑的取徑,為何不能透過教育熏陶默化呢?
如文章開端所指出,自由的敵人往往是自由者自身。 很多在自由民主社會生活的人都認為政府在解決問題上面表現無能,但卻不反思到底政府的責任包括甚麼。如果期望當權者不去壓抑自由,那公民必需為社會承擔責任。 透過個人或民間組織為社會服務,才是真正體現自由人應負的責任。 單以正氣凜然的態度譴責政府瀆職而不去躬盡公民的責任,那對於民主荏弱是難辭其咎的。
說到底,自由作為一種政治倡議,只能提供治療方案,而幸福卻不是政治制度能夠獨力解決的問題。*** 人們不應期望政府會為人民帶來幸福。
在政治動蕩時期,人們深信某些根本性的政治變局除了能夠解決社會問題,還可以滿足每個人心底最強烈的欲求,然而這從來沒有發生過。****
參考: 《哲學大師寫給每個人的政治思考課Politica para Amador》(1992) Fernando Savater
SENSE隨筆150814少一點自由,人會更幸福嗎?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8/14/sense%e9%9a%a8%e7%ad%86150814%e5%b0%91%e4%b8%80%e9%bb%9e%e8%87%aa%e7%94%b1%ef%bc%8c%e4%ba%ba%e6%9c%83%e6%9b%b4%e5%b9%b8%e7%a6%8f%e5%97%8e%ef%bc%9f/
SENSE隨筆150814
少一點自由,人會更幸福嗎?
執筆人:蟬
「西班牙第二共和」只維持了短短八年,第二任總統Manuel Azana執政期間曾被問道: “你真的相信自由可以讓人們更加幸福嗎?” Azana答道: “老實說我不知道,但有一件事我能肯定,自由可以讓人們活得更像一個人。”
推銷民主自由的掮客或許未能說出這番話,他們往往只集中精力發掘當權者的獨裁傾向, 而忘記向人民解釋自由民主的代價:「責任」的重要性。 要生活在一個成功的自由民主社會當中,往往比大家想像的要複雜和困難。
專制或極權政府理所當然地抑壓人民的自由,透過宣傳指出自由的無效性,把自由描述成騙人的把戲,試圖將公權最大化,並以 “民眾” 的名義去實行統治。 這種行徑固然是與自由公然為敵,然而自由的敵人並不單只在人民之外,也可能匿藏在人民自身當中。
半世紀以前精神分析學家 佛洛姆Fromm 在名著《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中指出,公民害怕自身擁有的自由,各種各樣的選擇與誘惑鋪陳在面前,包括那些可能導致犯錯者。*** 一切價值都要親身去揀選,並需獨立判斷甚麼是他該做的事,這壓力對他來說極難承受。
但相比起自身的自由,公民更害怕別人擁有的自由:每個人對於將要發生的事情都沒有十足把握,時常感到別人的自由是種威脅。**** 故此很多人寧願放棄自身的自由,去換取別人也不能享受自由,以消除這種不確定狀態。
公民們對自由感到厭倦和恐懼,甚至主動呼籲當權者進行鎮壓。*** 自由公民可能會運用他們的自由來終結自由,就像希特勒通過民選上臺一樣。
自由之所以如此難以面對,是因為 自由在政治上包含著責任。***
所謂「責任」,意味著有能力應對做過的事情,為自己的行動承擔後果。 所謂 “應對” ,除了無論結果好壞也要坦率承認之外,也要申述自己行動的理由,並與社會成員討論並聽取別人的意見。 聽取意見不代表放棄自己觀點,而屈從多數人的想法,蘇格拉底就寧願面對死亡也不願放棄自己觀點並逃出監牢,這成就了一個經典象徵:公民精神極度成熟的立場***。
然而這卻不代表將自己的信念視為真理的狂熱份子是負責任的,他們追求完成超脫現實而無需檢驗的使命,是無可辯駁的正義之化身。 這並不是一種成熟的公民態度,只是拒絕為自身行為作出解釋的狂熱者。
康德曾指出,啟蒙標示著人類已然走出政治的未成年狀態,如果我們是成年人,便有能力組織自己的生活,在法律面前做平等而自由的人。 如果我們欠缺這種能力,就需要一位「超級爸爸」來保護、約束和指導我們的行動,這個超級爸爸,就是「國家」。***
國家原本只是我們的經營顧問,現在卻出現了一種想法,要把國家變成父親,而作為兒女的公民,便應該表現得膽怯、幼稚和嬌生慣養。*** 幼稚病令他們相信自由是罪惡的根源,喪失了判斷力和抗拒誘惑的兒女,只有在父親下達越多的禁令,才會感到安全和快樂。
現代國家把某些上癮行為如賭博、吸毒等列為犯罪行為,除了暗藏著“好公民”的典範形式外,還反映國家認為公民缺乏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能力。 這種透過禁令壓抑的取徑,為何不能透過教育熏陶默化呢?
如文章開端所指出,自由的敵人往往是自由者自身。 很多在自由民主社會生活的人都認為政府在解決問題上面表現無能,但卻不反思到底政府的責任包括甚麼。如果期望當權者不去壓抑自由,那公民必需為社會承擔責任。 透過個人或民間組織為社會服務,才是真正體現自由人應負的責任。 單以正氣凜然的態度譴責政府瀆職而不去躬盡公民的責任,那對於民主荏弱是難辭其咎的。
說到底,自由作為一種政治倡議,只能提供治療方案,而幸福卻不是政治制度能夠獨力解決的問題。*** 人們不應期望政府會為人民帶來幸福。
在政治動蕩時期,人們深信某些根本性的政治變局除了能夠解決社會問題,還可以滿足每個人心底最強烈的欲求,然而這從來沒有發生過。****
參考: 《哲學大師寫給每個人的政治思考課Politica para Amador》(1992) Fernando Savater
特朗普說梅是“我的撒切爾”,兩人會有什麽協議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當地時間27日將成為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就職後白宮的首位外國貴賓。
特朗普的團隊正和唐寧街10號就會晤敲定最後的計劃和細節,根據目前各方的消息,排在梅此次日程表前列的將是英國脫歐後英美兩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北約等問題。
同時,都在尋求全球新定位的美英兩國政府計劃進一步深化親密盟友關系。有知情人士稱,特朗普甚至私下稱梅為“我的瑪姬(my Maggie)”,意指自己想和梅達到像撒切爾夫人和美國前總統里根那樣好的關系。

推動“長久友誼”
在英國即將和歐盟進行脫歐談判的背景下,梅成為特朗普就職後首位到訪的外國領導人讓唐寧街10號和英國媒體都頗為振奮。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在即將啟動脫歐談判的情況下,特朗普正式就職後這麽快就和梅會晤,對英國來說政治意義深遠。
根據白宮發布的消息,梅將於當地時間2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同特朗普進行會晤。而排在梅此次日程表前列的問題將是英國脫歐後英美兩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同時北約、歐盟、防務和俄羅斯問題也都將是兩人要討論的問題。
特朗普的新聞發言人斯派塞(Sean Spicer)在21日的白宮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了梅的訪問,但相關消息被他激烈批評媒體的言論所淹沒。特朗普在上任第一天到訪中央情報局(CIA)總部時也說到梅“很快將到訪我們的國家”。
為確保梅是特朗普就職後首批到訪華盛頓的外國領導人,英國方面頗進行了諸多努力。和歐洲其他主要領導人不同,特朗普去年勝選後,梅第一時間就表達了祝賀。去年12月底,梅最信任的助手、首相辦公室聯合主任蒂莫西(Nick Timothy)和希爾(Fiona Hill)曾低調前往美國,和特朗普過渡團隊建立聯系。
本月初,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再次到訪美國紐約和華盛頓,同特朗普團隊高級成員以及參眾兩院重要人物會面。約翰遜此行成果頗令其滿意,稱特朗普政府將優先考慮和英國談判新貿易協定。“聽說在跟美國舉行自貿談判的隊伍里我們排第一位,所以今年兩個國家都會很振奮。”他如此表示。
曾是特朗普政府國務卿熱門人選的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考克當時還表示,特朗普政府對待英國的方式將全方位體現出兩國之間的“長久友誼”。
而現在已是美國前總統的奧巴馬去年曾警告稱,一旦英國脫歐那麽在重談貿易協定時就得重新排隊。
在特朗普正式就職後,梅在一份聲明中稱:“從我們至今的對話,我知道我們都致力於推動兩國間的特殊關系,為大西洋兩岸人民的繁榮和安全而共同努力。我期待我們在華盛頓會晤時討論這些以及更多的問題。”
新的“護照”機制
梅說將和特朗普進行“非常坦誠”的討論。
特朗普上周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對歐洲現存的政治經濟以及安全架構大肆批評,稱歐盟是“德國的工具”,其他國家也會效仿英國脫歐,北約是“過時的”組織,德國總理默克爾接受難民是“災難性的錯誤”等。法國總統奧朗德對此反擊稱,歐盟不需要外部建議告訴應該做什麽。默克爾則說,歐洲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
梅則稱相信特朗普了解北約的重要性,以及“我們現有的歐洲合作對保證集體防衛和集體安全的重要性”。
另據英國《星期日電訊報》從英美兩國的數十位官員處了解到,特朗普團隊將考慮和英國建立新的“護照”機制,減少兩國企業間的壁壘。英國和歐盟國家之間現存的“金融護照”機制讓英國銀行可以在歐盟自由開展業務。此前歐盟曾威脅一旦英國脫歐將廢除金融護照機制,有英國專家擔心這樣會令數十億英鎊流入競爭城市巴黎或法蘭克福。在梅已宣布英國退出歐盟單一市場後,“金融護照”機制前景不明,因此英美之間達成類似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同時,英美兩國還將建立一個工作小組,鑒定兩國間的貿易壁壘,為進行自貿談判做準備。有消息稱,梅希望在英美自貿協定上得到特朗普的答複,以增加在脫歐談判中的籌碼。
另有消息稱,在英國正式脫歐90天內,包括新護照協議在內的英美貿易協定將會達成。
此外,兩人還將發表防務聯合聲明,要求歐盟國家增加防務開支,達到北約關於國防預算占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要求,同時承諾合作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
“我的瑪姬”
特朗普在華盛頓的同事稱,特朗普私下打電話給梅時稱呼她為“我的瑪姬(my Maggie)”。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名瑪格麗特,昵稱瑪姬。美國前總統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的名字為羅納德,昵稱為羅尼。不過,該人戲謔地稱:“她是‘我的瑪姬’,但他是不是她的‘羅尼’呢?”

去年11月特朗普當選後,曾和梅進行了長時間通話,他談到了希望振興自上世紀80年代就存在的親密的英美關系。
上月英國駐美國大使達洛克(Kim Darroch)說:“他們將緊密合作,如美國前總統里根和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一樣。”有華盛頓觀察家稱,里根有一次在橢圓形辦公室開會,撒切爾夫人打電話給他打斷了會議,他對同事說:“是瑪格麗特。她是不是很棒?”
“全套”回訪
英美兩國還計劃特朗普在今年夏天回訪英國,以進一步鞏固兩國關系。特朗普團隊已明確表示,他希望進行一次在聲勢、規格和禮儀上超越其前任的“全套”訪問。
根據唐寧街目前討論的計劃,特朗普想要在訪問期間在巴爾莫勒城堡打高爾夫,由英國女王開球。
特朗普團隊希望能夠拍出一張可以媲美1982年里根到訪英國時拍下的經典照片,該照片中里根和女王在溫莎城堡騎馬。如果女王同意該計劃,將打亂其每年8月到蘇格蘭城堡度假的傳統。
英國通常會在溫莎城堡或白金漢宮招待國家元首,因為這兩處是國家所有。巴爾莫勒城堡則不一樣,是女王的私宅,如果特朗普被邀請到那里,則表明英國女王有意願推動和確保英美兩國間特殊關系的長足發展。
36%僱主請人會查fb
1 :
GS(14)@2015-03-05 08:45:21
■社交媒體成為僱主了解求職者的工具。
【本報訊】「今年又冇花紅」、「噚晚落老蘭識咗條女」……在社交網站facebook透露公司情況,或在instagram上載私生活照,隨時被未來僱主「起底」。一項調查顯示,逾三成受訪的招聘經理會在社交媒體查找求職者相關資料,視為另類「履歷表」作評估。有社工及人事顧問提醒求職者注意網上言行,切忌上載暴露照或粗言穢語,否則未面試已被「叮走」。
不宜上載暴露親暱照
人力資源顧問公司翰德(Hudson)昨公佈「二○一五年香港招聘狀況」。調查於去年十一月進行,訪問本港二百四十三名打工仔及招聘經理,結果顯示除了面試和進行心理測驗外,三成六受訪的招聘經理評估求職者時,會在網上社交媒體查找求職者的相關資料;近七成受訪打工仔表示對其網上的言行感放心。除了社交網站,有企業部門主管坦言,會留意網上相關行業的討論區或工會網站,以了解應徵者背景。此外,調查又顯示,近七成打工仔轉職的首要考慮,是要更高薪酬,五成六則尋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網上言行或影響求職機會,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鄧良順提醒求職者,不應在網上透露現職公司情況或肆意宣洩不滿,也不宜上載暴露或親暱照,因招聘一方有機會透過社交網站「起底」,以了解求職者的日常言行。他建議若應徵者有做義工服務或曾獲獎,不妨在網上分享,可建立健康積極形象。安俊人力資源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表示,僱主在社交網站了解應徵者背景越來越普遍。她透露,曾有僱主招聘市場策劃一職,但在網上看見其中一名求職者有很多「夜蒲」照,「覺得佢成日夜蒲會唔會影響第二日嘅工作」,故沒有聘用。不過,周綺萍坦言要視乎應徵的職位性質,另一間公司也看過該求職者的夜蒲照,最終聘請做零售工作,「覺得佢幾好,外向又真誠,正係做銷售需要嘅條件」。■記者王家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05/19064315
林榮基子北上測試內地 「看一個普通香港人會否被無理拘留」
1 :
GS(14)@2016-06-21 07:19:09【本報訊】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被內地政府指控將禁書寄返內地,涉非法經營,遭內地關押8個月,林返港後揭露真相,坦言終身不會再返內地,並勸戒兒子Phoenix不要返內地。但其子卻於昨日傍晚北上,「看看一個沒有從事書籍業務,甚至沒有寄書到任何地方的普通香港人,會否被無理拘留」。林斥兒子此舉是「不智玩火」。記者:謝明明
林榮基兒子Phoenix昨日中午在facebook上載一張自己在南韓邊境高城拍攝的照片,附說明稱將會到內地,「正常情況」應可於周五回覆留言,「否則我有任何不測,希望春秋多燒點紙錢來給我使用使用,或者捐款到木木書房亦可」。他亦徵求兼職工作,「總之是家裏經濟不好,需要做兼職幫補。尤其是做文化界,又不做順民,那能富貴?」似暗示對父親受壓情況感不滿。他歡迎各界提供兼職工作的人傳短訊給他,並計劃北上。有人留言叮囑他萬事小心,他回覆稱:「這只是純粹廢青搵兼職post,無其他意思。特別說明。」他其後再留言稱相片背景就是北韓的金剛山,但該處「中間不知埋藏多少地雷,是野蠻和文明的分界線,自由和專制社會的分水嶺。北上路途是步步驚心,不是不可能走到平壤,只是可能需要用性命做代價」。
稱沒從事書業
他回應《蘋果》查詢時表示,自己只是普通香港人回國內,「從不參與書籍業務,從沒寄書到國內。根據曾鈺成先生的定義,我是普通香港人。根據《文匯報》的說法,普通香港人不會被無理拘捕的。所以我沒有擔心」。他隨後在傍晚6時許於fb稱已過關,再強調自己只是普通香港人,不值得受關注,「我真心相信中國是依法治國,不會無緣無故拘捕我的,你們以為還是秦朝連坐法或是明朝的誅九族嗎?」根據Phoenix的fb資料顯示,他是木木書房的負責人,他解釋,木木書房是做創意設計產品的,「不是賣書的,我不做書業」。他其後再次在fb聲明指自己沒有從事任何書業買賣,也沒郵寄任何書籍到世界任何地方,沒有和父親做同一家公司工作,「所有兼職工作皆由本人100%親力親為,工作態度負責認真」。被問及對父親林榮基被內地關押8個月的感受,以及兩父子是否已相見等,Phoenix一概無回應。
父:不智玩火
不過,林榮基對兒子返內地的行為不表支持,林昨接受網台D100訪問時,以私人家庭問題與銅鑼灣書店事件無關為由,不欲多談兒子,只稱Phoenix一向反叛。他曾致電兒子勸戒不要返內地,「希望佢理智啲」。對兒子已返內地,林榮基大感無奈,「佢都將近30歲,佢有佢嘅自由,但佢咁做係不智玩火」。林榮基日前返港後接受訪問時表示,他身在寧波時被內地有關人等告知「你個仔剛才同立法會議員聯絡」,知悉兒子被跟蹤,電話亦被偷聽,他形容當刻「發晒火」,不想事件牽涉家人。協助林榮基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何俊仁表示,據其了解,林的兒子在內地有工作,詳情不太清楚,希望對方平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621/19663255
對沖人生:香港人會認命嗎?
1 :
GS(14)@2017-01-21 03:34:55美國優先、美國再次強大,預計會是特朗普在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演講的內容。同一天空下,奧巴馬將會卸任,也是特朗普宣誓成為第45屆美國總統的時候。話美國佬直接又好,虛偽也好,歷屆總統也會留下一張memo,給下一屆美國總統,祝他好運云云。Obama,you have done great,salute!(1)特朗普時代開始,杜莎夫人蠟像館也急不及待為他度身訂做四個蠟像,在不同地方擺設。特朗普要面對的,很大程度上是如何真的可以把製造業帶回美國。「瘋子與騙子」之爭已成歷史,現在就看特朗普頭一百日如何去管理這超級大國,真的能否令美國「再次強大」,頭一百日見真章。選舉之年,世界巨變。香港的特首選舉沒有最離奇,只有更離奇。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幾經艱辛,最終星期四下午宣佈參選角逐行政長官;下午三時半的演說,我相信是用心寫的。曾說負能量阻礙香港發展,也說會聆聽、會感受,也明白香港社會問題不會是一天可解決。話誰如此,作為香港前權力架構的一份子,曾俊華12月12日辭職,但遲起步,現在還要有足夠150選舉票才可入閘,其實極之不利。至於出閘,操控權依然在北京,香港人有多少會認命?還有多少人選擇抗爭?港人可否有個大和解,值得深思。
交易講求極速完成
(2)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交易員,點解賭得咁大,幫特朗普「贈興」?CBOE的波幅產品VIX近來有大手成交,落筆一刻,波幅指數徘徊在12.54,即是說有投資者憧憬市場會有大型沽售壓力;股市會大插水,expecting massive sell-off。贏就大賺,大賠則輸晒所有call溢價。另外,86歲的索羅斯重新操盤揸莊。自特朗普意外地勝出後,索羅斯在金及股票等領域有嚴重虧損,盛傳賠上10億美元。一個300億美元的家族資產,如果一整年的虧損是300億美元當中的10億美元,其實講緊只是約3%,比起其他對沖基金的「負回報」有過之而無不及。(3)日本軟庫創辦人Masayoshi Son對美國新一屆政府投下了信心一票,投資12億美元在美國互聯高科技,希望創造5萬個就業機會。在投資領域,交易員沒有水晶球,更加少人單邊long VIX(股市大跌)或short VIX(股市大升,波幅收窄)。慎防大盤崩跌的方法,有固定波幅策略。現在美國個別股票已去到「超買」階段,除了手持實股,可以善用衍生工具Sell Call,再Long Put,把正股作對沖。在高頻交易的世界,講求極速地完成交易,在毫秒內成事,更要循環不停。單邊買渦輪升跌、期權、牛熊證全部都和時間值背道而馳;永遠不敗的交易策略並不存在。錢志健資深對沖基金經理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0/19902461
周顯﹕樓巿泡沫爆破 小撮人會死得很慘
1 :
GS(14)@2017-06-24 11:58:51【明報專訊】話說港府官員如財政司長陳茂波、財經及庫務局長陳家強(現在仍然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等等大孖沙,多次就樓市提出警告,指出現時樓價太高,中原指數屢創新高,因此隨時下跌。陳茂波更說,現時香港的未償還按揭金額佔GDP比率已達47%,比起1997年初,即樓市泡沫爆破前,還高出超過10個百分點,不過他並不預期會出現1997年樓市泡沫爆破情况,因為今昔不同。
標準普爾的企業評級部門總監Matthew Chow則估計,樓巿不會大幅度調整因為超過六成家庭已還清債務,能為下一代置業提供支援。
以上兩種說法,究竟按揭比率是高呢?還是不高?有沒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如果要調合兩種說法,即(1)陳說的,未償還按揭金額高達47%,(2)標準普爾說的,六成家庭已還清債務,則我會得出答案說﹕大部分家庭的財務狀况都很安全,這即是說,大部分的按揭債務是由小部分的家庭去承擔。這即是說,萬一樓價下跌,大部分家庭將會很安全,但小部分的家庭則會「死得很慘」。這其實是資本主義的常態﹕有錢者只要不做按揭,可以永保財富,長期有錢,但是窮人要發達,則要冒險,大部分的冒險者只要經歷一次熊市,便會玩完,只有小部分在牛市早期急進、在牛市末期保守的聰明投資者,才會在一次牛熊周期中,晉身富人之列。
做刁成敗 取決買賣雙方「信任」
同朋友做corporate deal,要知道,很多deal的內容,都是靠着信任,不能完全白紙黑字寫下來,因此很多時做刁的失敗,在於買賣雙方的互不信任。朋友嘆氣說﹕「唉!以前彤叔喺度,就好啦,找他做見證人,就乜都搞掂。」
我奇道﹕「乜彤叔咁高身分,都會做見證人嘅咩?」
朋友說﹕「他德高望重,又肯幫朋友,所以大家先咁尊重佢吖嘛!」跟着朋友又補充一句﹕「不過有時看見你deal done,都會推介說,周大福來了一粒六卡鑽石,不如你買番粒畀女朋友吖!」我忍不住大笑。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48&issue=2017062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