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民幣升值:上市公司匯率之戰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19/4OMDcwXzM4MTA4OQ.html

加入WTO十年以來,「出口主導型」企業無疑享受其中最大利好。數據顯示,2001年至2010年間,中國出口額從2660.98億美元上升至15777.89億美元,增長493%,年均增長21.9%。

但與此同時,入世後人民幣匯率也脫離以往單純依靠政府調控的定價機制,逐漸走向市場化定價。伴隨人民幣匯率不斷走高,手持眾多外匯進行交易結算的出口型上市公司不得不面臨匯兌損失的風險。

Wind 統計顯示,109家公佈單季度匯兌損益的上市公司中,其自2010年以來的7個季度中,每期的合計匯兌損益綜合分別是52.2107億元、41.3389 億元、-60.0792億元、29.8337億元、-0.4848億元、-3.9985億元和今年第三季度的-51.7455億元。

近千家上市公司匯兌損失

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當天19時起,人民幣對美元一次性升值2%,調整至1美元兌換8.11元人民幣。

此 後人民幣匯率開始不斷走高,特別自2010年6月19日「二次匯改」啟動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勢頭日益迅猛。今年年初以來,人民幣匯率從6.6215一路 衝破4個關口,到三季度末年內升值幅度已達4.5%。而2005年匯率改革至今的6年間,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已達34.37%。

對於「出口導向型」的國內上市企業來說,當期的匯兌損失無疑與人民幣升值幅度密切正相關。此外,歐債危機更加劇了全球貨幣市場的匯率震盪,其中歐元匯率第三季度大幅下跌8.8%,而同期日元匯率則不斷走高,致使上市公司匯兌損失風險加劇。

根據WIND數據統計,在1251家數據可統的上市公司中,匯率變動對現金的影響額度合計為-24.69億元;其中有989家上市公司匯率變動對現金的影響為負,佔比高達79.06%。

人民幣升值對上市公司盈利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通過對上市公司的成本和收入等經常性損益直接產生實質性影響;二是由資產負債表中匯兌損益一項影響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

記者注意到,以中國石油(601857.SH)、兗州煤業(600188.SH)、華能國際(600011.SH)為代表的資源類上市公司因海外貿易頻繁、日常涉及出口業務較多,手中持有一定外匯貨幣,因此首當其衝遭遇匯兌損失的衝擊。

三季報披露,中國石油外匯收益為10.88億元,外匯損失為16.84億元,則外匯淨收益為-5.96億元。

「理論上講,由於國內油價早已與美元計價的國際油價接軌,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實際意味著國際定價的原油、石化產品價格下跌,對原油採掘業、石化加工業不利,對煉油業有利。」有券商人士向記者分析。

而從行業角度來看,人民幣匯率的不斷走高對紡織服裝、家電、汽車等出口占比較大行業上市公司影響顯著。

「由於出口產品大都以美元結算,如果人民幣升值,出口產品的人民幣收入將隨之降低,對出口型企業營業收入影響較大。」上述券商人士指出,「其中國內紡織服裝業集中度非常低,競爭激烈,公司一般較難將人民幣升值的負面作用向客戶轉移,由此對匯率變動較為敏感。」

此 外,格力電器(000651.SZ)、青島海爾(600690.SH)、深康佳A(000016.SZ)、海信電信(600060.SH)等家電行業上市 公司受匯率變動影響明顯。三季報上述公司匯率變動對現金的影響分別為-8857.02萬元、-3918.57萬元、-1787.53萬元以及 -623.07萬元。

實際上,由於匯率波動頻繁,一些匯兌變動敏感的上市公司往往因此而導致業績出現反覆波動的趨勢。

根 據WIND數據統計,624家有可比數據的上市公司中,412家公司2010年匯兌損益較2009年出現增加,平均淨利潤增幅也從2009年的 -104.14%大幅度增長至2010年的81.27%。可相比較的是,有205家公司匯兌損益同比減少,其平均淨利潤增幅從2009年的-25.76% 增長至56.43%,增幅區間少於前者。

其中,南方航空(600029.SH)匯兌收益從2009年的0.9億元大幅增長至2010年的17.25億元,而其淨利潤增長率亦由2009年的107.41%增長至2010年的1423.62%。

而中國中鐵(601390.SH)匯兌收益從2009年的10.88億元減少至2010年的3.7億元,導致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率從2009年的517.56%下降至2010年的8.91%。

一個較新的案例為,由於匯兌損失影響,中興通訊(000063.SZ)今年三季度單季財務費用大幅激增1068.3%至10.1987億元,而其前三季度財務費用總額則僅為14.6035億元。

對此,中興通訊解釋為,今年三季度因匯率波動產生大量匯兌損失拖累財務費用激增,此外去年同期公司因匯率波動產生2630.5萬元匯兌收益,由此財務費用僅為-1.05億元,導致本次對比基數較小。

不過多位券商研究員認為,由於在實際經營中,中興通訊所持有的大量外幣主要用於海外投資、工程及各種開支,並非最終兌換成貨幣構成營業收入,由此以人民幣形式計算並記入報表所反映的賬面大額匯兌損失,對公司實際業績並不會產生較大實質影響。

匯率風險應對

隨著匯率波動對出口型上市企業業績影響日益增大,上市公司亦開始意識到價格優勢衰退的挑戰,以及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等非價格競爭力的必要性。

「若公司產品在競爭中處於強勢地位,議價能力強,則往往能夠通過提升售價將部分匯兌損失轉嫁至客戶身上。」前述券商人士分析。「此外,多數企業還會通過改進技術,降低產品成本以減弱匯兌損失壓力。」

某中小板化工上市公司證券辦人士告訴記者,「作為出口導向型企業,我們平時就比較注意跟蹤和分析匯率變動的情況,一直都有採取套期保值等財務手段鎖定風險,基本上能夠控制住匯率波動對收入的影響,總的來說,公司這幾年的盈利能力還是比較穩定的。」

而記者通過統計發現,在實際操作中,上市公司往往採用簽定合約時鎖定匯率、利用遠期外匯合約進行套期保值、海外應收賬款貿易融資等財務手段規避匯率風險。

長城開發(000021.SZ)表示,為有效規避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影響,公司積極採取各種財務措施如遠期結匯、用美元貸款支付供應商貨款等,並於今年開始開展NDF遠期外匯交易組合業務等方式來規避人民幣升值影響。

除傳統的財務手段規避風險外,調整貨幣支付手段和改變訂單交易時間也成為企業普遍採取的應對措施。

中 工國際(002051.SZ)在新簽合同中增加人民幣或歐元結算的合同比例,其中以人民幣結算部分金額為61.61億,約佔新簽合同總金額的 22.89%。而青松股份(300132.SZ)通過出口銷售採用短單為主的定價來規避人民幣升值的風險,如有簽訂長單的,則採用信用證結算的方式來規避 人民幣升值的風險。

另外,在貿易壁壘不斷加強和人民幣升值的雙重打擊下,越來越多的出口型上市企業開始調整市場銷售結構,加重內銷比重。

其中家具出口大戶宜華木業(600978.SH)2010年10月,通過非公開發行不超17500萬股股票,募集資金用以在主要一二線城市建立16家體驗館,大力開拓國內市場。

老牌毛紡面料和成衣出口企業山東如意(002193.SZ),自2008年開始加大內銷力度。2011年上半年,山東如意內銷比重達到68.34%,而外銷比重僅為28.81%,較去年同期的31.17%再度下降2.36個百分點,變身為內銷型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79

蘇寧和京東之戰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16yxk.html

幾個看法記錄一下:

1、劉京東高調的攻擊式言論體現幾點意圖:第一,率先高調挑起「價格大戰」,引得媒體眼球,提高京東的吸引力;第二,反覆強調「被迫害」,站在弱勢的一方,引得市場的同情(當年蘇寧也是如此,被南京傳統家電渠道「封殺」,最終反而贏得市場同情);第三,拋出「蘇寧股價距離合理位置還很遠」論,加上「價格大戰」的噱頭,打壓蘇寧股價,由於張近東已經將相當數量股權質押,因此一方面可影響抵押率,一方面逼迫張近東掏出錢增持股票,從而影響張的現金流;第四,將戰火燃到蘇寧盈利最豐厚的大家電業務,同時減弱自身在3C領域被攻擊的壓力。

 

2、蘇寧之前的反應太慢了,孫總還有個「京東還是個孩子」論,如果這是真實的想法,那是很堪憂的。蘇寧早就應該果斷放棄高毛利率,主動將線上線下價格統一,主動縮減毛利將京東拖入價格大戰。可惜,老張當時還太輕視京東等電商,而且在實體店面的購置上花費了大量現金,這才導致現在集團面臨現金流的問題。

 

3、京東近期太高調了,但說法和做法是截然不同的。從媒體統計的數據看,降價並沒有那麼劇烈,價格優勢也並不太明顯。以京東可憐的6%毛利率來說,降價若不能快速提升規模,那就是增加了燒錢的速度。看到海爾準備退出京東的消息,家電企業最初是開心的看著渠道的劇烈變化,但後面就慢慢有些開心不起來了。因為電商把價格體系完全破壞掉了,如果價格大戰開始,電商加上實體商整體必然向上游要價,從而也削弱家電商的毛利率。從這點來說,家電商原來極力支持電商的態度可能會發生轉折。本來盤算著多一個渠道衝擊蘇美的壟斷,結果沒想新來這個更狠,直接不要盈利,而且為了降低價格,會更加向上游「壓榨」。

 

4、蘇寧最近的確被打得被動,特別是此前的增發耗費了大股東不少資金,沒想到股價繼續大跌,現在又要掏錢增持股份,避免抵押股票出現問題,又要拿錢集中採購獲得價格優勢來應對京東。資本的融資渠道現在已經關閉,發債也是種沒辦法的辦法。

 

5、蘇寧實體店還沒有做到線上下同價,大概會有個5%-10%左右的差距,這代表著維持實體店的費用率。可以預計,未來蘇寧會「淨關店」。

 

6、蘇寧的促銷力度還是非常大的,比較了一些流行的3C價格,蘇寧加上直接抵扣的紅包,價格已經很有優勢了。電商沒啥壁壘,就是一個赤裸裸的價格戰,直到行業淘汰整合後才會慢慢提升利潤。這一點看,蘇寧的確已經不是當年的蘇寧了。未來蘇寧的收入增速將放緩,毛利率顯著下降,PS的溢價會消失,如果不能做到4%左右的淨利潤率,1倍PS是不可能了。希望老張能盡快意識到,不要再被盈利指標困擾,必須收縮大股東的其他業務(能出售儘量出售),將現金流集中起來,主動進行長期化的價格戰,直到行業利潤率被削弱到極致,拖垮競爭對手。「高築牆、廣聚糧、緩稱王」。

 

7、中國曆來特別「高調」的民營企業家都是以失敗告終的。當年黃光裕也是如此,結局都令人唏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89

好萊塢大片:中國乳業之戰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eewh.html
從張家口滑雪歸來,在北京機場的小書店裡,我發現了一本有趣的書,《乳業內幕-中國奶業的江湖》,作者謝鵬是《南方週末》的快速消費品記者。

這是一本200頁的小書,語言質樸,不誇張,中肯,易讀。我在三個小時的航程中就把它讀完了。書中的不少人物我都認識,我還親自見證過幾個故事情節。

我不敢說全書的故事都是真實的,但是,我能夠感到作者在"公道,公允"方面下了一些功夫。昨天,我在家裡又把這本書讀了一遍,並且寫了一封詳細的電郵給紐約的電影經紀公司的朋友Richard Johnson & Associates, 請他們考慮以這本書為起點,拍一部驚心動魄的電影。沒想到,我今天就收到了回覆:故事有趣,正在研究,不敢做任何承諾,不過將盡快開電話會議商談。

我尚不認識這本書的作者。如果我是好萊塢的導演或者編劇,我對《乳業》這本書最大的不滿之處是,故事線條太多,沒有主線。另外,作者並沒有試圖挖掘中國企業生存環境如此艱難的社會根源和政治基礎。這很遺憾!為什麼中國企業一不小心就掉進互相傷害的圈套裡?

此書對有些主要人物的描寫太膚淺,沒有血色。比如,牛根生的個性和究竟什麼東西在驅動他?這個驅動器何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聖元牛奶的張亮是一個很新派的企業家,但是,此書除了講他如何談戀愛的那段眾所周知的情節,沒有任何添加劑。我所認識的張亮還包括他跟妻子開著大棚車周遊全國,做營銷,會見經銷商,拜訪醫院領導,等等。

這本書將是我們慢牛投資俱樂部的必讀書之一。它對股票投資可能很有啟發。它對過去二十年來中國乳業的主要事件的歸納和分析,很有價值。它的最大一個優點是把英雄寫成"膽大的凡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11

Icahn VS.Ackman:紫禁之巔的「逼空之戰」(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225
康寶萊這個市值不大的股票先後云集了David Einhorn、Bill Ackman、Witney Tilson、Dan Loeb以及最後加入的Carl Icahn,可謂名副其實的主動投資流派的「紫禁之巔」。隨著Ackman和Icahn在CNBC上「互致問候」之後,這種通常在幕後展開的巨頭之戰一舉走上前台,紫禁之巔的「逼空之戰」正式進入貼身肉搏階段。
 
在下文中,我們將帶來這場「逼空之戰」的細節:
 
終結者Icahn
 
大佬之所以為大佬,其聲望是在一場場戰役中積攢出來的,尤其對於Icahn這樣的以風格凶悍著稱的大佬。Icahn一出手就是狠招,根據其2月14日披露的13D報告顯示,Icahn已持有康寶萊12.98%的股份,約1400萬股,並且披露正與公司管理層商討包括私有化在內的「提升股東價值」的策略當然光看數字不夠直觀,看看zerohdge提供的圖表:
 
據ZH圖表,在與Ackman打完口水戰的下一個交易日(1月28日週一)一天內,Icahn就買了大約12萬股股票以及相當於197,459股的期權組合(我們會在下文詳細討論其策略)。事實上,據kid dynamiteIcahn在去年聖誕節之前持有1,672,807股康寶萊股票,而在CNBC口水戰之後的兩個交易日內(1月28/29日),他增持了80萬股。此外,在1月28日至2月14日兩週內,Icahn買入相當於約1150萬股的期權組合。
 
那麼是什麼促使Icahn願意去持有約5億美元的康寶萊股票呢?可能的理由有:
 
- 作為對一家有著強勁現金流且股價低迷的公司的價值投資;
- 為對康寶萊發起私有化邀約做準備,或者;
- 死磕Ackman
 
Matt Levine認為看過那場口水戰的人都會選擇第三個答案。Icahn在13D報告上籤字時一定在念叨:「哭吧,猶太小子(指Ackman),你就等著哭吧!」當然了,他現在淨賺8000萬美元,一石二鳥何樂不為呢?
 
Zerohedge還為此專門模仿了一段電影「終結者」的經典台詞:
Icahn就在外面,你不能和他談條件,也不能和他講道理,他不會同情,更不會憐惜,不知害怕為何物,他絕不會停止,直到殺死Ackman。
 
 
Put call parity(買賣權平價)
 
「紫禁之巔」級別的對決中的招數看似平凡實則都有著精確的計算,Icahn所出的絕非簡單的一招「平沙落雁」。
 
我們來看看Icahn的持倉結構,實際上,Icahn持有的是約250萬股康寶萊股票和約1150萬份看漲期權:
 
這正是Icahn的招牌做法,是他在Netflix一戰的故伎重演。如Levin所指出的,這裡經紀商絕非傻子,會裸賣看漲期權給Icahn這樣動一動他著名的眉毛股價都要抖三抖的主。事實上,這是由於Icahn賣給經紀商與看漲期權數量相同的看跌期權(具體詳見其13D報告)。
 
long call + short put = long stock,經典的Put call parity。
 
經紀商持有100%的對應股票,因此其風險是完全對沖的(而Levin認為,考慮到Icahn的威力,經紀商完全可以購買120%的對應股票,隨後拋售20%獲利)。
 
天外飛仙
 
相比於直接購買股票,Icahn採用這個結構可能有兩個主要的原因:
 
其一是槓桿,由上表可見,Icahn只用了2.14億美元就建立了約5億美元的倉位(此處未考慮Icahn需要為其賣出的看跌期權所準備的保證金,但考慮到這一期權是嚴重的價外期權,因此其保證金要求幾乎可以忽略。當然,考慮到這是康寶萊以及對手是Ackman,從經紀商角度看可能對於12美元的緩衝並不足夠放心。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股價大幅上漲,經濟商也不再出售行權價26美元的2015年1月到期的看漲期權給Icahn,取而代之的是行權價23.50美元的2013年5月到期的看漲期權,這樣實際上使得Icahn不得不為新的合成期權組合準備更多保證金(同時縮短了期限),這也顯示經紀商對這一敞口存在一些憂慮)。
 
其次就是HSR(反托拉斯法)的反壟斷措施。如果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金額超過6820萬美元,就需要告知FTC並等待反壟斷審批。Levine認為,如果你剛和老對手在眾目睽睽之下吵了一架,你肯定不希望要等30天以上才能給他顏色看看,因此合成期權是個好的方式。當然事實上Icahn的持倉已經超過了8600萬美元,而Ichan在去年聖誕前購買了5400萬美元的股票後確實等待了30天之後才繼續其購買。這意味著他可能遞交了HSR審批,咬牙等到審批完成後才在CNBC上與Ackman大吵一架後放手買入更多股票。
 
因此,槓桿可能是其採用這一結構的主要原因。Icahn實際上獲得了大概2.3:1的槓桿比例,而他可能獲得了非常有利的融資條件,如Kid Dynamite所指出的:
 
對於與Icahn進行期權交易的對手方而言,條件非常不錯:他們出售期權組合給Icahn並且肯定購買了股票進行對沖。如今,如果/當借出股票的利率走高,他們將會在出借的股票上賺更多的錢。
 
Icahn當然不是白痴,借貸利率走高是完全可以預見的,因此可以假設這些好處的一部分以優惠的融資條件的形式轉給了他。而股票是同質的。完全可以想像Ackman所借的用以做空的20%的康寶萊股票,在某種程度上,來自Icahn。
 
這就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局面:Ackman的空倉幫助Icahn為其多倉進行融資,而Icahn的融資結構也幫助Ackman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借到股票。他們在互相幫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074

Icahn VS.Ackman:紫禁之巔的「逼空之戰」(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227
康寶萊這個市值不大的股票先後云集了David Einhorn、Bill Ackman、Witney Tilson、Dan Loeb以及最後加入的Carl Icahn,可謂名副其實的主動投資流派的「紫禁之巔」。隨著Ackman和Icahn在CNBC上「互致問候」之後,這種通常在幕後展開的巨頭之戰一舉走上前台,紫禁之巔的「逼空之戰」正式進入貼身肉搏階段。
 
承接Icahn VS.Ackman:紫禁之巔的「逼空之戰」(上)
 
接下來局勢會如何發展?
 
對於Icahn,當然存在一個可能就是利用康寶萊的大漲悄悄出售其倉位,在這個短期槓桿化交易上賺的非常好的收益:這筆2.14億美元的投資在兩個月內獲益40%。另一個可能性就是將其期權變為股票,另外再投入數億美元現金。kid dynamite認為,理想情況下,Icahn希望一直逼空Ackman直到後者哭爹喊娘,最後受迫於借不到足夠股票或高企的借貸成本而被迫回補其倉位,而Icahn在這一過程中大賺特賺。儘管Ackman足夠的聰明,一定會將其借得的股票鎖定一段期間,但在這場戰鬥中一定會有人被打的鼻青臉腫:要麼是Ackman,或者可能性低一些的,向Ackman出借股票的經紀商。
 
Icahn的期權交易對手方經紀商所處的局勢就很舒服了,他們出售期權組合給Icahn並且肯定購買了股票進行對沖。如今,如果/當借出股票的利率走高,他們將會在出借的股票上賺更多的錢。
 
Ackman的依靠在於監管機構對康寶萊採取措施。而Icahn的算盤則是在這發生之前逼Ackman就範並回補其倉位。Icahn靠什麼來做到這點呢?kid dynamite不認為Icahn會真的花巨資對康寶萊進行槓桿化收購或要約收購。這就變成了他真的相信康寶萊的價值,而這不應該是他的策略。他不會希望長期擁有康寶萊,他想要做的是賺的上億利潤的同時狠狠地踢Ackman的屁股。此外,如果他要是發出了收購要約,他就不能同時出售股票,不是嗎?
 
因此,Icahn是否可以說服康寶萊進行一個大規模的部分要約?或者以溢價回購10億美元股票?這很難,康寶萊不會希望為自己的股票付出溢價。儘管當前市場的利率處於歷史低位,但康寶萊借款的利率並不低,這個時候溢價回購股票也不合適。他們不僅要與Ackman的空倉作戰,即便Ackman認輸,他們依然要面對其指控以及可能的FTC的行動帶來的不確定性。
 
Icahn可以將期權轉化為掛票,並嘗試通過其所控制的股份來推高借貸利率。借貸利率的提高是否足以迫使Ackman就範呢?答案並不明確。儘管Ackman
很可能願意承擔相當程度的浮虧,但持續抬高的借貸成本以及監管機構的不作為可能迫使他減少倉位。事實上,要讓Ackman就範並不那麼容易
 
kid dynamite認為Icahn的行動可能讓Ackman的投資者緊張,他們可能會從Pershing Square撤資,導致Ackman碰到流動性問題從而被迫減少倉位,擴大虧損。Pershing Square的投資者有著兩年的滾動禁售期:這意味著如果在特定時間窗口內沒有贖回投資,那麼投資者的投資就會被再度鎖定兩年。在短期內不清楚有多少Pershing Square的投資者正處於時間窗口內。
 
Joshua Brown認為Ackman的另一支重倉股JC Penny可以看出Pershing Square的流動性情況。
 
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場與基本面或技術面無關的戰鬥,大家較量的是新的PE比率-市傲率(Price to Ego)
 
對於觀眾來說,只需要坐下來好好的靜觀這場紫禁之巔的較量。這種級別的較量罕見而精彩,而觀眾們或許還在期待一個人的出手,那就是:David Einhor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075

說史130713傑弗遜傳(17) 的黎波里之戰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7/13/%E8%AA%AA%E5%8F%B2130713%E5%82%91%E5%BC%97%E9%81%9C%E5%82%B317-%E7%9A%84%E9%BB%8E%E6%B3%A2%E9%87%8C%E4%B9%8B%E6%88%B0/

說史130713

傑弗遜傳(17) 的黎波里之戰

朝日執筆

 

〈美國簡史番外篇〉:

天才傑弗遜和他的對手們(八)—–「的黎波里之戰」

雖然1799年美國終於結束與法國的「準戰爭」,然而美國對「海軍」的需要並沒有消失。 1801年初,聯邦黨為應否裁軍減賦仍然爭論不休,但國會還是通過了由阿當斯倡議的強化海軍法案,並即時新購6艘護衛艦,由總統全權直接指揮。 阿當斯嘗試「開口說不」!他把這支直屬艦隊派遣到北非海岸為美國商船護航。

1801年3月傑弗遜正式就職總統,的黎波里節度使 卡拉曼里Yussif Karamanli派使者前往「道賀」,並要求新政府回禮二十萬美元以示「友好」。 相比於美國每年付給「締約海盜國」的鉅款,這筆回禮「只是」美國前一年國家預算的2%,按美國聯邦2009年財政年度46,080億美元收入計算,2%「只是」相當於今天的920億美元而已。 節度使大人的要求其實也不算很過分。 然而,傑弗遜堅守一貫信念,拒絕了此無理的敲詐。

卡拉曼里老羞成怒,率兵包圍當地美國代表處示威,並將門前旗杆砍倒。砍倒使臣的旌旗,這是柏柏人向對方表示宣戰之意。

 

一如以往,聯邦共和兩黨對於應當如何回應挑釁,在議會內發生激辯。 聯邦黨主張強硬回應,不惜傾國之力,也要保護美國商人在地中海的航行權;共和黨則認為大西洋貿易已為美國造成太多的困擾,現在正是放棄東線,全力發展國內經濟的最佳時機。

傑弗遜感到這是一個難題,作為「重農主義者」,他也說過「美國的將來在西部而不在東方」這樣的話。 然而彼一時此一時,經過多年的發展,美國與歐洲市場已經密不可分。要是到了這時候,還認為美國可以「躲進小樓成一統」,完全自絕於美洲以外的世界,那要麼就是天真爛漫的幻想,要麼就是別有用心的政治口號。

況且,正如如俗話所講:「屁股決定腦袋!」 傑弗遜還得兌現他在就職演辭中的承諾。 他不單要做共和黨人的總統,更要做聯邦黨人的總統,以至所有美國國民的總統!美國國民「合法合理」的權益受到剝削,他們的生命財產受到損害,身為美國總統又豈能坐視不理? 新生的美國和她的國民應該、值得,也必須在國際上的得到尊重!

而且,更重要和最現實的是,若美國人商人「真係無飯開」,傑弗遜「減賦新政」中最為關鍵的「關稅收入」又從何而來?***

傑弗遜不等紛擾的國會作出決定,就派出「總統直屬戰艦」為首一支小艦隊到的黎波里,執行以「合理武力」保護美國船隻和公民的「軍事行動」。 國會內部雖然也出現對傑弗遜「越權」的質疑,並且最終也沒有通過「宣戰」動議,然而卻通過授權總統可以指揮一切武裝船隻,扣押任何屬於 卡拉曼里的船隻、貨物和人員。(這其實也就是賦予「開戰權」了!)

 

1801年初,在馬里蘭生產的多桅縱帆船Schooner「企業號Enterprise」初上戰場,即在一場海面的遭遇戰中,擊敗了敵方的「王牌」之一 —- 配備十四槍的黎波里號。初戰報捷,美國人民士氣大振。只是他們也許沒有想到,這場戰爭一打就是五年。

(註:「企業號」也有譯為「進取號」。 這個榮耀的名字後來被分別冠於美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和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不過請注意,「Enterprise」其實是歐美常用的戰艦名字,單是英美法三國史上「叫得上名字的Enterprise」已超過五十艘。)

 

隨後的兩年,在傑弗遜的要求下,國會接連增加了授予總統的權力和對戰爭投放的資源。 到了1803年,美國海軍己經精銳盡出,除了企業號以外,憲法號Constitution、星座號Constellation和費城號Philadelphia等美國海軍最強的多桅戰艦,都被調派到地中海前線,試圖封鎖北非海岸,並伺機對港口城市發動突襲。然而非常不幸地,由於對海域情況並不熟識,10月費城號在海岸巡航時,於敵方炮火射程內擱淺。 船長兩次試圖將船浮起失敗,倉皇下令棄船撤退。 費城號(及船上物資)被敵方完整接收,並成為的黎波里方面的「離岸炮台」,與海岸堡壘互為犄角。 美國軍艦若貿然闖入港灣,必然腹背受敵。

1804年2月,狄卡德中尉Stephen Decatur 趁著夜色,率領一支海軍陸戰小隊,進行美國軍事史上第一次的「登陸作戰」。 他們乘著由敵方繳獲並重新命名為「無畏號Intrepid」的雙桅快船,突破敵方的炮火線,成功登上費城號的甲板。 中尉帶領他英勇的下屬,與敵方守軍在甲板上短兵相接,配合後方美艦的炮火支援,終於成功將已成為敵方「橋頭堡」的費城號攻陷並摧毁。 美軍在這場戰鬥的表現得到國際高度的評價,向以「果敢勇毅」聞名天下的英國皇家海軍名將 納爾遜將軍Horatio Nelson,也稱讚這場戰鬥是「這個時代最果敢、最勇毅的一次行動!」“The most bold and daring act of the age !”

美軍乘勝追擊,意欲直取 的黎波里港,卻被敵方伏擊,遭受重創。 其中已改裝為突擊火艇的無畏號,眼見歸路被斷,以其無畏精神捨身衝向海岸,欲與敵艦同歸於盡。可惜壯志不酬,被海陸的密集炮火擊沉,船長 森瑪斯Richard Somers與全體船員壯烈犧牲。 此悲壯之舉撼動了整個美國。 然而,此役美方損失慘重,一時間難以再次發動攻勢,戰情陷入膠著。

前駐突尼西亞領事 伊頓William Eaton在此時立下大功。 原來前任的黎波里節度使的「世子」哈密德.卡拉曼里Hamet Karamanli,在一次宮幃政變中,被其兄弟,也就是現任節度使 尤薛夫篡奪了繼承權,被迫流亡埃及。尤薛夫的統治算不上得人心,而哈密德畢竟也是「正統承繼人」,故國內仍有若干支持者。 伊頓在美國政府授權下,成功聯絡哈密德,答應助其復位。 哈密德當然應允,即時召集自己的親兵,並協助伊頓徵得500名希臘僱兵。 同時,派人前往的黎波里首府 德納城活動,又向伊頓盡吐防務虛實。

哈密德的阿拉伯兵團和伊頓的希臘僱兵,從亞歷山大港出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越過利比亞沙漠,1805年4月,與之前按照情報避開佈防成功登陸,由 奧班朗中尉Presley O’Bannon帶領的一支海軍陸戰隊,在德納城外會師。 聯軍如天兵神將從天而降,尤薛夫遽不及防,兵敗如山倒,哈密德不旋踵殺入宮殿,尤薛夫在亂軍中不知所蹤。 美國國旗首次在別國領土的城樓上升起!

 

1805年6月,美國與 的黎波里簽訂和約,條約以英語和阿拉伯語列明兩國須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 由於雙方「戰俘數量」有相當差距,傑弗遜同意支付六萬美元作額外補償,贖回此前被扣押的所有美國公民,的黎波里則同意今後免收美國「通行費」。 這是白人國家與柏柏海盜訂立過最優惠的條款。

這場戰爭史稱「的黎波里之戰Tripolitan War」,又稱為「第一次柏柏之戰First Barbary War」(又譯「第一次巴巴利戰爭」)。

 

這次戰爭對美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美國向世界列強顯示了戰鬥力,而且更有能力發動「兩棲作戰」。 這雖然是美國立國後的第一場戰爭,然而,「派兵海外」、「在國會未有宣戰下由總統下令的軍事行動」、「粗暴干涉別國內政」、「顛覆他國政權」、「扶立親美統治者(而後來又被反咬一口)」,這一系列的「行動模式」,全由今天的「美帝」所承繼。 這次「廢立由人」的屈辱,甚至一直存留在今天利比亞的歷史教科書之中。 另一方面,美國各州的子弟兵在此戰中共過患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狄卡德、奧班朗等獨立戰爭後的「第二代國家英雄」橫空出世,美國變得更加團結了。 而海軍與海軍陸戰隊經此一役,也成為美國軍隊的常規部隊了。

然而,戰爭的勝利並沒有讓美國在地中海獲得重大的利益。1805年10月英國皇家海軍在特拉法加海戰中擊潰了宿敵法國,成為地中海的真正霸主,之前聯美抗法的方針有所改變。 美國在地中海的活動空間受到極度擠壓,英美關係惡化,終於爆發了1812年的「英美戰爭」,並因此讓北非的海盜有機可乘,又引起了「第二次柏柏之戰」。

這場戰爭對傑弗遜政府的影響也非常巨大。 傑弗遜向來崇尚「小政府」,提倡「重農主義」,「重王輕霸」。 然而,他甫一上任即發動了這麼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引起共和黨內不少的爭議。 這次戰爭和後來傑弗遜任內,諸如「路易斯安那購地」、直抵太平洋海岸的「西部大探勘」,以及廢除國內奴隸貿易等一系列的「大政府」舉措,讓他受到「違背原則」的指責,最終更導致黨內一批自稱「Tertium Guids」(拉丁語,意為「第三者」)的反對者,集體退黨以示抗議。

美國的「海外擴張」,竟然不是由「好大喜功」的漢密爾頓發起,反而出於向來崇尚「無為」的傑弗遜,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這五年的海外用兵期間,美國國內當然不可能風平浪靜。 1803年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馬歇爾John Marshall審理的「馬伯利訴麥迪遜案」,就是一件美國司法史,以至整個美國史上的大事。 有人認為,審理此案的馬歇爾大法官創造了美國的「三權分立」!他和傑弗遜的兩度交鋒,塑造出今天我們認識的「美國」。

究竟這件影響深遠的案件的前因後果如何?馬歇爾作出了怎樣的判決令他名垂後世?傑弗遜在這件事上又有何角色呢?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89

突破生死線:百度豪購91無線的移動格局之戰!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447.html

7月16日上午,一則消息遍佈互聯網:百度以19億美金,約合人民幣116億的國內互聯網最高併購案誕生,被收購方則是網龍旗下移動互聯網業務的91無線,根據協議:最終於2013年8月14日(最後截止日期)前,簽署收購由網龍持有的91無線57.41%的股權。鑑於百度有意收購91無線剩餘的42.59%股權,在最後截止日期前,如果其他股東願意出售其持有的股份,百度將按與網龍簽署的相同條款進行收購。

當筆者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首先第一反應並不是19億美金的數額巨大,而是長嘆一口氣:李彥宏贏了。

突破生死線:搶到移動互聯網好牌

儘管百度已經發力,但不得不說,在這筆收購之前,百度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一直磕絆。相比其他巨頭:騰訊有了微信,阿里有了手機淘寶和新浪微博,360則借助91助手自己搞了360手機助手,百度似乎除了百度地圖和魔圖之外儘管有一系列APP產品,但影響力一直靠搜索引擎的流量優勢在維持。

APP、社會化應用、地圖、瀏覽器一直是互聯網的主要流量入口,而類似91助手的APP分發平台掐住了流量第一關來源,新的移動用戶,尤其是普通用戶,一般都會利用APP分發平台進行手機程序安裝和更新,從國內遊戲廠商每天刷榜的重視程度,我們就能看到APP分發平台對於發展活躍用戶的重要性。

根據媒體報導數據顯示:目前91無線有91手機助手、安卓市場、91娛樂門戶、安卓網、91桌面和91熊貓看書等產品。91手機助手在 iOS和Android平台上超過1億用戶,作為一個內容分發平台,91無線總下載數在去年年底超過129億次;安卓網擁有450萬註冊用戶,流量達2200萬;熊貓看書累計8000萬用戶。2012年4月到2013年3月, 91無線日應用搜索量從400萬次一路高歌猛進突破了1200萬次大關,整整增加了兩倍,與此同時單日最高分發量也已突破5000萬。

而作為未來東家的百度,移動搜索日活躍過億,PC互聯網的每日流量也是眾多SEOer最關心的。但作為移動互聯,百度APP的月活躍才過億,明顯看出在移動應用方面是短板。

若不收購,面臨著360搜索的起步和利用客戶端的圍剿,其他平台的各種虎視眈眈,百度在國內搜索的霸主地位在移動互聯時代可能不保,若沒有好的移動互聯網船票在手,可能真是生死考驗。

雖然花了19億美金,看上去有點貴,但對於佈局移動互聯網慢了半拍的百度而言,則非常值得,移動互聯網生死大考,已經抓到了一張大牌A。

融合與廝殺:互聯網戰國時代來臨

每個創業者,最怕風投問的一句話:如果你的作品被騰訊抄襲了,該如何面對?而巨頭互聯網公司也會存在這樣的問題。

360抄了金山殺毒的後路之後,又想通過360搜索想抄百度的後路;騰訊微信則悄悄打上淘寶和支付寶的主意;微博時代騰訊抄新浪抄的半死不活;百度酸溜溜做了視頻之後又默默買了愛奇藝,收了PPS。

巨頭們之前,除了產品之外,更多的是關注自己的市場份額,尤其同類產品之類的競爭,每個巨頭都有自己的獨特優勢:360在於電腦客戶端、騰訊QQ用戶基數、百度擁有強大的流量、阿里系精耕細作電子商務。

唯獨移動互聯網,目前格局尚未形成,就跟十多年前的國內互聯網土壤一樣,至少看上去插根樹枝條就能長出一片蔭。儘管模式不是很清楚,儘管未來有很多未知,就跟APP分發平台強大流量的背後,搶佔流量入口,形成先發優勢則非常必要。

用戶和流量是互聯網永恆的話題,盈利模式之爭也不絕於耳,對於一家健康的互聯網公司的邏輯就是流量、收入,同時一定要形成業務的閉環——自己去掌控流量和收入。

互聯網商業戰爭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想要不被變成歷史,只能自己去戰鬥成為歷史的書寫者。移動互聯網與傳統互聯網之間並非競爭關係,從巨頭們目前的舉動來看,更多的是做產品間的融合轉化,更像是傳統戰爭的軍備競賽,不斷提升武器裝備,移動互聯網戰爭一觸即發。

求同存異,每個巨頭在移動互聯網佈局的船票都已經拿到,用戶、流量問題都已經解決,在長期來看,存在著競爭的關係,尤其是流量的搶奪。短期來看,避免不了一番龍爭虎鬥:百度有了APP分發渠道,加上原有百度助手的分發流量再結合自身百度搜索、移動搜索的流量,如果360還在做同類產品的話,勢必會被反圍剿,短期來看摟草打兔子,突圍360的圍困,此仗贏的還算漂亮。

中期來看,百度在互聯網的產品弱勢會被彌補,百度是互聯網界的理科生,技術很強大,但在互聯網產品方面建樹很少。收購91無線後,草根性更加明顯的91無線業務曾在網龍的年度財報中被透露,約有9.3萬的開放平台開發者在活躍著。由於APP分發平台的獨特性,相比其他開發平台,這部分開發者更貼近於移動互聯、遊戲,並且接地氣。與百度自身開放平台融合後,在移動互聯的發力會更加迅速,而對於百度自身平台產品而言,也會有所促進,百度並不缺錢。

破後而立:百度移動互聯網格局形成

未來互聯網的精細化運營成為共識,百度的搜索引擎基因決定了在電商時代的定位。但百度僅僅是搜索的代名詞。移動互聯時代,百度移動互聯未來完整佈局?非常值得期待!

目前百度擁有重要資源有:

工具:百度安全管家、百度瀏覽器、百度輸入法

搜索:網頁搜索、地圖、新聞、移動搜索

網址導航:hao123、團購導航

社區服務:貼吧、百度文庫、空間

百度移動:百度助手、91助手、安卓市場、安卓網、百度地圖客戶端等

站長平台:百度聯盟、百度指數、百度開放平台

垂直行業:百度房產(樂居)、安居客

視頻娛樂:百度音樂、愛奇藝、PPS、千千靜聽

從目前的產品,以及這次收購來看,百度將會延續穩健的發展路線,雖然7月10日,百度也拿到央行的一張支付牌照,但在電商方面,不會是百度的菜。

我們來看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入口:APP、社會化應用、地圖、瀏覽器,從目前百度的資源上來看,並不缺少,而加上移動化這個趨勢之外,91無線的應用商城入口優勢非常明顯,長期來看,對於百度則利用入口優勢強化了產品輸入和推廣,形成了自己移動端產品的流量閉環,而基於移動互聯的優勢又能間接影響到PC互聯產品的推廣,反推之,是相互促進的過程。

在當前,移動互聯網是傳統互聯網的平台延伸,移動互聯網不是傳統互聯的衝擊者和革命者,在擁有強大的PC互聯網優勢後,就如同百度搜索一樣,91無線在APP分發的中國市場的先發優勢,結合百度目前移動互聯網不弱的基礎,形成復合優勢,在加強自身傳統內容檢索優勢的同時,融合和移動化產品,移動互聯之下,現有產品和百度下的各類生態會依託百度整合91無線之後的優勢繼續發揮,減少了對其他移動互聯平台的依賴。未來的移動互聯整體的格局不會被打亂,百度移動互聯也不需為自己未來而擔心。

移動互聯網未來:好的互聯網公司除了流量、輸入,還必須把握一個因素——未來。可能,未來這個東西的最大功效就是讓人焦慮。去年一年,馬化騰就在佈局未來,開放平台,開發了5、6款移動產品甚至進行內部競爭,最終獲得了移動互聯網公認的最佳船票——微信。可是微信具備了流量、未來,還缺少了阿里最擅長的特質——收入。再看百度,百度坐擁互聯網的流量、收入,但是在移動互聯網的未來上,原來只拿到一張牌——地圖,此次的收購和整合,恰恰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這次收購,百度拿到的,顯然不僅是入口和流量,更是基於移動互聯未來的格局之下的重要一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625

維權之戰 RaymondJook祝振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402970101g9ds.html
iMoney原文(簡體版),22-08-2013

美國退市,亞洲當災
東南亞及印度股市自今年5月底美國聯儲局準備退市的消息傳出後,便開始跌過不停。如印尼就由5月高位下瀉了19.7%,泰國下跌17.9%,菲律賓下降11.9%,印度回落12.3%,同期恆指只調整了7.1%。加上多個國家經常帳出現赤字,匯率同時間急促貶值,令市場開始憂慮亞洲金融風暴第二波是否在醞釀爆發。美國退巿預測引發中長期國庫債券孳息上揚,觸發美元由東南亞新興市場的走資潮,同一時間令這些國家的貨幣貶值,再引發惡性循環。筆者沒有水晶球能預測這些市場的調整會否造成新一輪的金融風暴,但香港作為外匯自由進出的開放市場,投資者絕不能丟以輕心,筆者的基金就已經加強了對沖的部位,以防萬一。

美國市場既深且闊
美國股市最近也有調整的跡象,對息口敏感的建築房屋相關板瑰從5月開始便一直在回落。美國的宏觀經濟數據其實一直在改善,筆者認為美國退市對新興市場的負面打擊肯定較大。大家不要妄想資金因退市會由美國債股市流往亞洲新興股市,筆者的經驗是香港股市通常會跟隨美國股市下跌而調整,反之卻不一定會跟隨上升,皆因香港市場極受外國資金流向影響,通常宏觀風險上升時,外資必第一時間將資金調回美元資產市場。

要遵從價值投資,知易行難,尤其是中港股票,通常極平宜的要不是公司管治有問題,就是財務帳目有疑點或分紅欠奉。真正有所謂特許經價值(FranchiseValue)的中港中小型股,其實少之又少。要尋找具規模,管治及價值的股票,美國市場相對就能提供更多闊度。加上美股成交量及深度夠,每當一只中型市值以上的股票價值浮現時,總有一班投資者及對沖基金趁底吸納。

公司價值浮現
去年底受艾克曼(William Ackman)的 Pershing Square Capital拋空狙擊的康寶萊(Herbalife, HLF)就是一個極佳例子。無獨有偶,另一隻艾克曼的重倉股彭尼公司(JCPenney,JCP)最近也引起了美國對沖基金界的極度關注。如果HLF是艾克曼沽空失敗之作,JCP就是他近年長倉最尷尬的虧蝕代表。其基金持有JCP的17.74%權益,為該公司的最大股東。2011年他為了迫使JCP改革,身兼董事的他將總裁更換為他欽點的前蘋果(Apple,AAPL)零售部高級副總裁遜(RonJohnson)。改革了兩年,JCP反而虧蝕加深,現金流加劇惡化。在今年4月份首季業績發佈後結果掛冠離去,前總裁烏爾曼(MyronUllman)則再次臨危授命,暫時得以重掌帥印。JCP去年及今年股價分別下跌43.9%及32.4%,艾克曼本來要求董事局再次更換總裁,但他本人也受不住壓,於本月黯然辭去董事一職。

維權基金發功
艾克曼雖然在JCP投資上失敗,但JCP的價值卻在莊遜4月辭職後開始引起其他對沖基金留意。根據最新美國證監13F及13D文件,索羅斯(GeorgeSoros)的Soros Fund Management(掌管85.6億美元資產), 派瑞(Richard Perry)的 PerryCapital (31.5億美元)及麥科馬克(Patrick McCormack)的 Tiger ConsumerManagement(25億美元)巳分別持有9.07%,7.26%及2.46%權益。JCP剛發佈的第二季業績仍處於虧損(5.86億美元),同店增長更同比倒退達12%。假若現金流開始改善及同店增長止跌回升,以JCP的品牌及銷售網絡價值,她隨時有能力成為倍升股,問題是管是否有能力替公司翻身,及需要多長時間,這些都是投資者需要計算的風險。派瑞已去信公開要求JCP更換主席及總裁,且看這場維權之戰如何發展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34

5年變局之戰,央視反攻互聯網簡史!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8/56656.html

新浪、搜狐、網易、騰訊,這四大門戶始終佔據著互聯網喉舌的地位,使以維護國家「意識形態」為重的中央媒體,儘管孤守著傳播的制高點,卻已無法維持既往的統治力。

有好事者說:「央視今天的被動無疑有多層次的原因:傳統媒體在這個時代普遍遇到的問題、體制固若金湯的問題、意識形態對央視管理尤為嚴格的問題、日子太好過以至於危機感缺失的問題、人多了隊伍不好帶的問題……像這世上絕大多數悲劇一樣,悲劇之最悲並不在於美好被毀壞,而是在於,當一件曾經美好、強大的事物被日漸毀蝕時,無人宣稱對此負責,而後人似乎也無法歸咎於單一的某人或某一方面 。」

如何反攻互聯網這塊大陸,成了央視最核心的命題。

2009-2010壟斷資源,以暴制暴

央視首先想到的是壟斷,而最核心的則在於版權。而對於自身權威性無比自信的央視,自然而然的走上了媒體互聯網化的道路,央視旗下的中國網絡電視台於2009年12月27日夜間正式上線。

央視憑藉著既有的品牌優勢,其網站初期的發展還算平順,但在整體運營策略上,並沒有大膽敞開懷抱,2010年世界盃CNTV的獨家壟斷將這一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雖然憑藉世界盃的直播壟斷權,CNTV品牌在網絡上獲得了較大的曝光度,但遺憾的是,短期的爆棚並未換來長期的紅利,世界盃之後的流量下滑在所難免。

在信息共享的互聯網時代,借助壟斷地位以暴制暴,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隨後,封閉的央視在互聯網平台開始融入更多合作夥伴聯合運營一些產業化頻道。

2011-2012真正的開放始於社會化媒體

在飯否的前車之鑑後,微博火了。隨後各大官方機構逐步以入住「微博」、「微信」為己任,其中「人民日報」和胡錫進在微博上的「調皮」所獲得的正反饋,更引起了主流官方媒體的興趣。

2012年3月7日16點21分,對「敬一丹 『當好代表,做好節目』新浪微訪談」這條微博的轉發,成了目前微博上可記載的@央視新聞 的第一條微博,隨後的一年半間,1070萬的粉絲積累也成了央視最寶貴的資源。

與其拒絕變化,不如擁抱變化。與其在信息這條高速路上,橫加阻攔,不如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快車道,畢竟影響力依然在那裡。

2013年反攻移動互聯網

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轉身慢半步,已是一光年的距離。眼看著網易搜狐新聞客戶端過億的裝機量,耳邊新聞聯播主題曲播放的聲音愈發讓人覺得「悲愴」。

不過最近有些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在可考證的新聞類客戶端下載排名中(360手機助手數據),央視新聞居然以273萬的下載量悄悄地超過了新浪新聞的264萬,雖然與網易、搜狐、騰訊仍有較大差距,但這多少向市場證明了,官方聲音的力量還依然洶湧澎湃。

雖然,安裝量上有一些亮點,但2013年7月23日才發佈的這款產品,已經錯過了移動互聯網用戶的紅利期,如何低成本獲得用戶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痛。

作為後來者,進行差異化競爭,才是出路,除了既有的新聞聯播等權威聲音外,央視新聞客戶端產品上似乎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在產品架構上,在新版本的首頁和直播頁面中,用戶會發現有個「聽電視」的按鈕,點擊開始CCTV13的音頻直播。其官方的理論是:「音頻直播不但流量消耗小,更能滿足用戶隨時隨地聽新聞的需求。」央視新聞客戶端在產品架構上所作出的努力,似乎也印證了央視在新媒體領域的野心。

在內容層面,眾所周知,互聯網界,「記者」是一個有資質門檻的身份,特別是在社會新聞層面,轉載成了門戶的唯一選擇;與之不同的是,央視依靠龐大的記者團隊,在內容原創度上達到了極高的水平,並且通過移動互聯網新媒體二次挖掘電視資源的深度和廣度。隨著央視新聞客戶端市場份額和影響力的逐步提升,更多知名主持人、記者,也開始在新媒體平台發聲,如果說公眾平台的自媒體人正在努力表達和拓展自己的影響力,那麼央視新聞或多或少也有了一些影子。

作為傳統電視媒體的代表,錯過了互聯網的浪潮後,能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尋找到新的支點?「聽電視」這一產品理念是否能真正成為核心競爭力還需要市場的驗證,但出發點已多少有了移動互聯網思維的味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39

智能手機之戰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8/56685.html

手機生態圈

每年的9月都不會讓手機迷們失望。北京時間9月11日,蘋果傳聞已久的iPhone 5S和廉價版iPhone 5C總算發佈了。而Android陣營也不甘示弱,從8月22日的vivo X3開始,8月28日的華為榮耀3、9月2日的魅族MX3、9月4日的三星Note 3和索尼Xperia Z1,到9月5日的小米3,個個爭先恐後,智能手機百花齊放,進入了競爭最激烈的時期。

今年中國的果粉們有福了,他們將第一時間看到蘋果的iPhone 5S/5C等新品,這也是蘋果公司首次在中國單獨舉行的新品發佈會。在此之前,中國消費者要比美國消費者落後很長時間才能拿到蘋果的新品。無獨有偶,9月初索尼也將中國作為手機新品XperiaZ1在全球首個上市的市場。

海外手機巨頭們確實越來越重視中國市場了。過去幾年裡,重視中國市場的三星和蘋果都嘗到了不小的甜頭,而漠視中國的HTC、LG卻嘗到了苦果。不過,具有諷刺意義的是,蘋果和索尼對中國市場的重視,恰恰也與他們在中國市場上遇到的很大挑戰有關。

挑戰與機遇

《福布斯》近期發佈的2013年最具創新能力企業排行榜顯示,蘋果的下落速度十分驚人,今年在該榜單上僅排在第79位,要知道,在2011年時,他們是排在第5位的,兩年間竟然下降了70多位。

在過去的幾年間攀上IT企業難以企及的高峰後,蘋果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尷尬狀況。《金融時報》的評論文章稱,蘋果正面臨困境,其一是過於依靠市場升級,舊款產品成為銷量主力軍;第二便是命運與iPhone緊密聯繫,因此,蘋果掌舵人如何實施新iPhone戰略,變得尤為重要。

從數字上可以更直觀地瞭解。蘋果公佈的2013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雖然旗下各種設備的銷量繼續增長,但利潤卻下降了不少,69億美元的淨利潤與去年同期的88.24億美元相比,下滑了22%。其中大中華區營收劇降,僅有49億美元,與上一財季的82億美元相比大降了至少40%。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公佈的數據也顯示,iPhone第二季度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16.6%下滑至13.6%,而三星手機的市場份額則從去年同期的31%增長至33%,在該季度,三星手機的出貨量已是蘋果的兩倍多。

參與到手機大戰的手機廠商,除了HTC、索尼等國際廠商,小米、魅族這樣的國內新生力量也加入到戰局。

2008年,對於世界通信市場來說,中國的山寨機讓眾多手機廠商大跌眼鏡。隨著創新意識的不斷增強,國產手機目前正擺脫山寨的陰影,開始打造屬於自己的民族品牌。

「2011年之後整個手機市場的結構開始顛覆,到了2012年,整個結構發生了完整的變化,以『華聯米』為代表的國產品牌開始加速進場」,北京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劉德寰說,在智能手機市場當中,小米比聯想發展得還要快,而且佔有率今年還會提高。

2013年國內第二季度手機銷售市場調查顯示,排在前五位分別是三星、聯想、酷派、華為、中興,「中華酷聯」作為傳統手機廠商的代表在市場份額上表現突出,「小步金魅」(小米、步步高、金立、魅族)同樣毫不遜色,它們在個性化創新和新媒體的成功營銷吸引了很多追求差異化的消費者。伴隨著紅米手機一次次的創造出銷售奇蹟,華為P6的銷售熱,國產手機上演了一幕幕對蘋果、三星等品牌的成功「逆襲」。

不久前小米推出的紅米手機,讓業界吃了一驚。有媒體報導稱,當小米通過網絡發佈最新一款紅米手機時,出現了比當初排隊買蘋果手機還要瘋狂的景象,10萬部手機,700多萬人預約登記,開售後短短90秒被一搶而空。同時,紅米的火爆行情也帶動了其零部件供應商的業績上漲。按小米CEO雷軍的話說,小米的定位就是高性能和高性價比,針對性能敏感的用戶群。紅米是高體驗和高性價比路線,主要面對普通用戶,就是說夠用、適用、能用,可能炫技的東西少一點,所以強調的是高體驗。這樣來實現和小米品牌的差異化定位。

其實在今年年初,各大外資手機品牌技術創新乏力,產品出現停滯,已經有人預測國產手機將會獲得機會,手機行業近大半年的演進也印證了這一說法。不過,國產手機上半年的興旺並不在中高端市場,而是在中低端市場。價格在1000~2000元區間的市場迅速被國產手機佔得先機,一眾廠商很早就把千元智能機戰略作為年度計劃,並且逐步完善短板、建立從定位、設計、研發、品牌、生產、營銷、服務的全方位推進,清晰的步伐使得其產品優勢不斷加強。

高端化

國產智能手機份額已經明顯擴大,在擴大的過程中所做的芯片研發、設計、測試、製造、品牌、售後服務等一系列環節得到全線提升,這其實就是品牌的打造,為進軍高端市場提供了基礎條件。

之前,很少有國產手機敢於售價超過2000元,2000元似乎成了洋品牌和國產手機的分水嶺,洋品牌不願涉足2000元以下,國產品牌無力出擊2000元以上。

然後,在中國3G僅僅商用4年後,這一界限被打破了,先是今年6月,華為P6打響了中國品牌手機在全球進軍中高端的戰役,然後是中興開推GRAND S和Nubia系列的售價兩三千元以上的手機,然後,9月底,酷派聯手中國電信推出了新一代旗艦產品大觀4,定價近4000元,創下國產智能手機的價格新高峰,其實宇龍酷派是最早做高端品牌的廠家,多年來一直堅持做高端市場,也是國產品牌中產品價格唯一能夠超過4000元的廠家,近10年來,積累了100多萬高端用戶。而10月5日,聯想集團也宣佈面向全球推出智能手機高端子品牌Lenovo VIBE,這是聯想宣佈進軍移動互聯網戰略後推出的首個手機子品牌,並專門面向高端智能手機市場。

這一動力來自於以往令人鬱悶的信息,10月5日,三星電子公司預計,第三季度運營利潤將從去年同期的8.06萬億韓元增長至10.1萬億韓元(約合94億美元)。這一業績好於分析師,此前由彭博社調查的32位分析師的平均預期是9.96萬韓元。這家亞洲最大的科技公司推出的低價格Galaxy智能手機,迎合了中國、印度和中東市場的需求,這讓該公司在同蘋果等高端產品競爭中有了利潤支撐。

而蘋果公司的利潤更高,其與三星加起來的利潤被認為超過了手機業利潤的100%,這讓國產手機感覺如芒刺在背。

而另一方面,根據權威調查機構Canalys發佈了全球第二季度智能機市場份額排名,三星、蘋果公司列前兩名,而聯想和酷派緊隨其後,它們的出貨量分別為1130萬部、1080萬部。華為與中興則分列第6、第7名。也就是說,前10名中就有4名是中國品牌,而中國品牌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則更高,被認為超過了70%,這顯然是中國品牌手機廠商進軍中高端的底氣。

事實上,剛剛上市的Note 3和iPhone 5S也給了中國廠商們以信心,這兩款號稱「旗艦中的旗艦」的手機一登陸中國市場,即遭中國運營商降價促銷,這可能是洋品牌手機巨頭在中國從「太空墜落到地球」之始,也表明這些全球著名機型的神聖光環不再。

洋品牌的優勢主要在於產品設計、品質和品牌,缺陷在於價格過高。iPhone新品的高價早就為用戶所詬病,尤其是最近剛推出的iPhone 5C在配置上其實就是彩殼版的iPhone 5,但售價卻仍高達4488元,遭到業界廣泛質疑。

相對於國際品牌廠商而言,國產手機廠商也有諸多強項,在渠道覆蓋、運營商關係和快速響應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已開始逐漸放大,這對於他們發力高端市場同樣有著助推作用。

4G的機會

到2020年,中國的3G/4G用戶普及率將達到85%,用戶數超過12億,4G基本覆蓋城鄉——這是國務院近期公佈的《「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勾勒出的一幅圖景。

12億的3G/4G用戶總數,相當於「歐洲+北美」人口總和。這一數字也預示著,4G將成為移動通信有史以來用戶數增長最快的技術之一。

在國內市場由2G轉向3G的過程中,由於智能機大潮的同時到來,國內手機市場經歷了一輪大洗牌。以「中華酷聯」等為代表的國產廠商,憑藉Android系統迅速崛起。國產手機也早已奪下了國內智能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如今,隨著我國4G發牌日益臨近,眾廠商們對此也摩拳擦掌,或已經推出了支持LTE的機型,或表示產品已經就緒只等發牌。大家都不希望在這一輪變革中落後。三星、蘋果、索尼等國際手機品牌,還有酷派、中興、華為等國產品牌的多款4G手機也已獲得工信部入網許可,準備在即將到來的4G時代一較高下。

中國已經明確將在2013年年底之前發放4G牌照,不管是通信設備廠商,還是手機終端廠商們,現在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國市場。國際廠商如蘋果、三星等,在其最新的旗艦產品中,都已經明確能支持中國的TD-LTE標準。

圍攻蘋果之戰

這是一個讓人有消費衝動的季節。所謂「金九銀十」,每年秋天,都是商家推出新品,拉動消費之時,手機廠商也不例外。強大的配置、炫麗的外形、新穎的功能,每年9月,各大手機廠商都摩拳擦掌,推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新機。其中,擁有廣大粉絲、備受追捧的蘋果新機發佈會自然是萬眾焦點,而其他手機廠商,似乎有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不約而同地都搶在蘋果之前發佈新機。蘋果,這個在手機市場上縱橫多年、具有喬布斯王者風範的品牌,在喬幫主離世後,遭遇了眾多其他品牌的圍擊。

新機扎堆發佈

9月2日,魅族打響了圍攻蘋果的頭一炮。在魅族新機的發布會上,MX3在眾人的期待中亮相。MX3從外形上看,頗有三星「Note」 范兒, 5.1英吋高清屏,搭載了三星的Exynos5420雙四核處理器,運行Flyme3.0系統,售價2499元起。魅族董事長黃章也宣稱MX3為「更好用的大屏手機」。他說:「雖然比MX2大了一圈,但手感很好,Flyme 3.0 非常棒,日常單手操作也很方便,省電和發熱都有很好的優化。」

魅族的老冤家小米則緊跟其後,於9月5日推出了小米3手機。近年來,小米可謂是國產手機中風頭最強盛的品牌,其飢餓營銷策略也極為成功,甚至形成了一個與「果粉」抗衡的「米粉」的群體。小米3搭載的處理器是口碑較好的高通驍龍800和英偉達Tegra4。發佈會上,雷軍甚至不惜血本請到了這兩家公司的高管到現場,用蹩腳的美式中文向大家介紹自家芯片。會場上米粉們此起彼伏的歡呼聲,讓小米發佈會充滿狂熱的氣氛,從雷軍的造勢來看,小米3的銷量前景一片光明。

最有實力與蘋果一較高低的三星,9月4日在德國柏林召開了主題為Unpacked 2013 Episode 2的新品發佈會,主角則是傳說了大半年的Note3。Note 3是三星在今年下半年主推的旗艦大屏手機,它將配合三星S4全力阻擊即將發佈的蘋果iPhone5S。Note3搭載了高通驍龍800的八核處理器,配備了3200毫安時的大電池。同時,三星在發佈會上還推出了一款內置了部分手機功能的智能手錶Galaxy Gear。這款智能手錶擁有一塊1.67英吋的顯示屏,外形看起來很像普通的電子手錶,可以利用藍牙與三星的智能手機連接,每當手機收到信息時,Galaxy Gear便會提醒主人,並提供簡單的預覽功能,智能手錶和手機的同時推出,既吸引了眼球,又有利於二者銷售的相互促進。

和三星一同發佈新機的還有索尼。在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上,索尼發佈了Xperia Z1,這是索尼愛立信「離婚」後的第一款產品。Xperia Z1集成了索尼Walkman以及索尼 G 鏡頭和BIONZ影像處理芯片,實力同樣不容小覷。

在圍攻蘋果的隊伍中,可以看出這些機型都具有較高的性價比,而一向高傲的蘋果,將如何應戰呢?

蘋果登台迎戰

北京時間9月11日凌晨1點,全世界果粉翹首以盼的蘋果新機終於在千呼萬喚之中登場。這款新一代iPhone以深空灰、金色、銀色三色亮相,而金色則成為中國果粉口中的「土豪金」,於是,「土豪金」在中國瞬間風靡。同時,廉價版iPhone5C也將首度面世。廉價版iPhone的推出是全球高端手機市場萎縮的信號,一貫高傲的蘋果,在喬幫主離世後,也不得不放低姿態,迎合中端市場。從今年的手機廠商佈局來看,不難發現全球市場需求的變化:發達國家的高端手機市場已經趨於飽和,普及率接近巔峰;而在市場滲透率較低的地區,消費者則無法像發達國家消費者那樣花費一樣多的錢來購買智能手機。

在圍攻蘋果的幾款手機中,除了三星Note,其他幾款手機均面對中端市場,售價在2500元左右。在此價位上,國產手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配置不輸於廉價iPhone。而土豪金iPhone5S,則將直接面對三星Note這個強勁的對手。儘管目前看來,蘋果餘威仍在,但相比兩年前佔領市場的絕對地位,已經日漸式微了。2012年,蘋果不斷品嚐著失利的苦果:業績下滑、股價低迷、智能手機市場份額被蠶食。《福布斯》發佈的2013年最具創新能力企業排行榜顯示,蘋果排在第79位,而在兩年前,蘋果高居第5位。2013年第二季度,三星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為30.4%,領先於蘋果公司的13.1%。三星已佔據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成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製造商,這反映出安卓陣營勢頭之猛。

在蘋果發佈新機之後,每況愈下的蘋果手機在一定程度上振奮了市場信心,此次推出的iPhone 5S繼續得到了果粉的追捧,也新增了一批iPhone 5C的忠實粉絲。

可以看出,在目前的手機行業裡,蘋果獨霸天下的局面已經不復存在,而是呈現出多強競爭的格局。雖然目前三星與蘋果共同位於手機行業的至高位置,但手機行業形勢瞬息萬變,單純的拼硬件已經很難再抓住用戶的心,靠設計賣產品的理念也已陷入瓶頸,因此,手機下一個競爭點將轉向手機軟件設計和應用的個性化方面。這令身在其中的每個品牌都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豪門末路,舊夢難溫

隨著3G時代的到來,在2G時代下叱咤風雲的手機巨頭們走向了沒落,諾基亞、摩托羅拉、索愛……這些曾經被人們熱烈追捧的品牌,在產業洗牌中轉型太慢,最終不敵新貴,從而走向了沒落的命運。變幻莫測的產業走向讓這些昔日巨頭跌了慘痛的跟頭,它們的遭遇,是一記長鳴的警鐘,發人深省,令人反思。

再見,諾基亞

2013年9月11日,全世界都被一個震撼的消息驚呆了。

這一天,微軟宣佈以37.9億歐元收購諾基亞商業部門;同時以16.5億歐元收購其專利組合,共計54.4億歐元,約折合71.7億美元。消息傳來,舉世唏噓。

曾幾何時,諾基亞清脆的手機鈴聲佔領了全世界的大街小巷,諾基亞打出了驕傲的廣告:每眨眼一次,就能賣出一部諾基亞手機。它統治了多年的手機市場,王者地位無可動搖,然而,在安卓系統席捲而來、蘋果手機橫空出世後,諾基亞的市場地位被一點一點地噬空,直至完全崩塌,就此委身下嫁。曾經流行的著名機型,而今已成為只能追憶的往事。這家歷經輝煌的百年企業,在時代變換的急促節奏中,終於被遠遠地拋在了後面。

諾基亞的衰落,從2007年便已初顯端倪。那時候儘管它仍雄踞可觀的市場份額,但喬布斯已經攜著iPhone橫空出世,移動互聯網的大幕在隱約之中即將開啟。當顛覆者喬布斯說出「今天,蘋果重新發明了手機」之時,諾基亞的高管卻嗤之以鼻,認為「蘋果在手機市場不會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對手」。王者傲慢自負本是常情,但驕傲的姿態卻不能代替審時度勢的企業規劃。諾基亞對塞班系統的戀戀不捨、以極為緩慢的速度推出超級機型、對行業趨勢的錯誤判斷,使得整個企業的戰略選擇錯誤,其衰敗在那時已經埋下了伏筆。

當蘋果手機以野火般的速度橫掃全球後,諾基亞如同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這個昔日王者終於被潑醒了,然而,面對變化中的形勢,它卻不由得打了個寒戰,接下來做了一個令人大跌眼鏡的決定:換帥!換帥如換刀,如果此時換對了一個CEO,或許還可一搏,但2010年,諾基亞卻選擇了來自微軟的埃洛普出任CEO。微軟出身的埃洛普上任後的第一個重大選擇,就是為諾基亞智能手機選擇Windows系統。相比iOS、安卓,存在感很弱的Windows系統如何抗爭?經歷了三年的掙扎,這家充滿無數榮耀的百年企業,終於無可奈何地走向了被收購的道路。

從諾基亞的命運可以看出,移動互聯網大勢來臨對於世界的顛覆性,在這樣的形勢下,必須以顛覆的思維來面對,否則便無法登上這列呼嘯而過的時代列車。

黑莓,大廈已傾

Blackberry,這個品牌曾在美國市場獨領風騷,在「911事件」中,美國通信設備幾乎全線癱瘓,但美國副總統切尼的手機有黑莓功能,成功地進行了無線互聯,能夠隨時隨地接收關於災難現場的實時信息。之後,在美國掀起了一陣黑莓熱潮。

黑莓一直以來都以全鍵盤和BBM等諸多強大功能而令商務人士所喜愛,但大屏手機時代來臨後,黑莓卻依然沉迷於全鍵盤戰略之中,之前的黑莓儘管生產過如9810這一類全觸控的手機,但因其搭載的操作系統並不適合全觸控手機,結果以失敗告終;其後生產的9900搭載了全鍵盤的觸控手機,卻也無法如同真正的大屏手機給用戶帶來良好的消費體驗,從而沒有引起市場的水花。可以說,黑莓始終無法完全放棄全鍵盤戰略。實際上,縱使全鍵盤有很好的輸入體驗,但手機對於如今的人們已不僅僅是通訊工具了,而更多地用於玩遊戲、看電影、聽音樂、上網以及瀏覽辦公文件,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大屏幕手機來實現,而全鍵盤手機對於這些應用體驗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直到去年,黑莓才發佈了真正全觸控操作的BB10,但經歷了多年的不合時宜,如今再挽回早已是有心無力。

今年8月,黑莓宣佈出售自己,或者結盟和組建合資公司,9月,加拿大億萬富豪沃薩旗下的楓信公司以47億美元收購黑莓,二者已簽訂意向書,至此,黑莓這家往日的豪門,已是大廈傾倒。

索愛,回憶不再

索愛,這個品牌曾經是「潮機」的代名詞,它代表著時尚、潮流、年輕、活力,而如今,也變成了永恆的回憶:2012年2月17日,索尼正式收購愛立信持有的索尼愛立信50%的股份,標誌著索愛正式成為索尼的全資子公司。

人性化的設計、強大的音樂功能,還有靚麗的外形,索愛手機一度是年輕人追捧的對象,而今這家公司已經被換成了一個陌生的名字:索尼移動通信AB。

回首索尼和愛立信的十年婚姻,它們曾經共患過難,也嘗過小康滋味,但如今卻成為一對貧賤夫妻,不得不走上分道揚鑣的道路。從2001年開始,索尼和愛立信將各自前途未卜的手機業務進行整合,聯姻之後,適逢手機市場首次溫和革命,也即音樂、拍照功能大行其道,此時索尼把自身工業設計、音樂方面的優勢移植到手機上,而愛立信則彌補了索尼電信技術的短板,二者可謂天作之合,因此索愛手機一度在全球市場上風生水起:紅外、彩信、炫鈴、攝像配上靚麗的外形,讓年輕人如痴如狂,它最輝煌的時刻,銷售量擠進了歐洲、美國前三甲的位置。可隨著蘋果手機以摧枯拉朽之勢問世,索愛遭遇了重創,自2008年之後,它幾乎徹底退出了巨頭行列,近年來公司更是處於尷尬的虧損狀態。

索愛曾經引領過時代的潮流,如今卻在潮流的漩渦中沉淪衰敗,它和諾基亞、黑莓一樣,由於跟進智能手機的腳步有些蹣跚,被永遠地留在了功能機時代。

摩托羅拉,虧損何時止?

在1G時代,那傳說中的大哥大,是人人夢寐以求的奢侈品。那時的摩托羅拉,可謂風光蓋世,是無線通訊領域的絕對領導者。

在2G時代,明星機打天下,摩托羅拉推出v3機型獲得大賣,這一成功讓摩托羅拉保住了一方霸主之位,卻也使摩托羅拉對v3系列發力過猛,在被諾基亞多機型戰術超越之後,被遠遠的甩在了後邊。2007年,摩托羅拉發佈RAZR2手機後業績達到了歷史最高點,但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RAZR讓摩托羅拉曾經一度威脅到諾基亞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也使得摩托羅拉失去了創新的原動力,一味追求超薄,平台混亂不堪,導致了連續4年的虧損。

時至今日,摩托羅拉依舊是對講機行業的領跑者,而且和機頂盒業務一起被保留了下來,但其手機業務,已經全然衰落。2011年,谷歌以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業務,但被收購之後,該部門也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根據谷歌發佈2013年第三季度財報,被收購後的摩托羅拉移動第三季度淨虧損為2.48億美元,並且虧損幅度相比去年有所增大,摩托羅拉被收購後至今已累計虧損達10億美元。

今年7月,摩托羅拉推出了三款Droid系列智能手機,得到了外界不錯的評價,但令人遺憾的是,其市場銷量並不盡如人意,8月,摩托羅拉推出了新品手機Moto X,還針對其打造了專屬平台Motomaker,可滿足用戶的自定義需求,但同樣銷量平平,只是在美國有一部分市場。9月,摩托羅拉聯合美國運營商Verizon推出了三款全新的RAZR系列手機。從摩托羅拉的動作來看,這個曾經的巨頭仍然希望在手機領域打一個翻身仗,但在目前一再虧損的情況下,不知谷歌對於摩托羅拉還有多少耐心。

從2G時代的產業鉅子到3G時代的窮途末路,諾基亞、索尼愛立信、黑莓和摩托羅拉的命運讓人們不得不深思:無論根基多麼穩固、實力多麼雄厚的企業,在面對市場變化時,都要及時調整方向,否則,再大的船,也難以抵擋驟然襲來的海浪,如若不能順勢漂流,則可能會沉淪海底。

國產手機阻擊戰

智能手機或許正成為國產手機超越國際品牌的一次重要契機。

目前,我國手機產業抓住由傳統手機向智能手機轉型升級的機遇迅速崛起。以「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為代表的國產品牌手機企業發展壯大,產銷量躋身全球前十。今年上半年,國產品牌智能手機銷量達1.3億台,較2012年同期增長115%,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佔比超過60%,聯想、宇龍、華為、中興進入國內市場智能手機銷量前五。

相比之下,三星和蘋果的增長勢頭有所放緩。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蘋果公司市場佔有率為18.2%。比去年同期至少下滑10個百分點。

國產手機的發力難免會讓一些廠商、一些人心中產生憧憬。2013年或許成為國產手機的翻身年。

市場風向變了

市場研究機構易觀國際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三星依舊在第一季度排名榜首,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達到17.3%。聯想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13.1%。宇龍份額為10.3%,華為份額為10.1%,中興通訊為6.9%。蘋果僅排名第六位,市場份額為6.4%。OPPO排名第十,市場份額為2.9%。

華為、聯想、小米等一批國產手機企業代表,通過創新商業模式,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比如,今年華為加速對中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佈局。1月發佈了5英吋Android智能手機Ascend D2,售價3990元,為華為目前國內售價最高的手機。其後又分別推出多款高端產品,特別是今年6月,華為推出的Ascend P6,國內售價2688元。該機厚度只有6.18毫米,以纖薄設計為突出特點。根據Gartner的數據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華為全球手機銷量為1111萬部,位列第六,智能手機方面華為銷量為933萬部,僅次於三星、蘋果和LG。此外,聯想採用與與英特爾合作高端智能手機,中興實施雙品牌戰略(中興、努比亞兩個手機品牌)以及小米進行的互聯網營銷戰略,都顯著提升了市場佔有率。

小米CEO雷軍表示,希望將小米轉變為一個軟件公司,擴張其互聯網平台。對於小米來說,智能機是出售利潤更大的產品的載體。

國產品牌智能手機銷量爆髮式增長的原因:一是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快速推進,信息消費蓬勃興起,百姓對智能手機需求日趨旺盛,成為市場熱點。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3.012億部,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佔有32.8%的份額。二是國產品牌智能手機企業苦練內功,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積極推出符合國情、適應市場需求的智能手機產品;三是電信運營商通過大規模定製和集團採購、話費補貼、合約購機等方式拓展市場,有力地推動了智能手機的普及;四是以即時通信、音視頻、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等為代表的移動智能應用和服務快速興起,帶動智能手機市場不斷增長。

高端市場仍存變數

雖然國產手機開始與三星、蘋果展開正面較量,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高端市場和淨利潤方面,仍然與國際品牌存在一定差距。

市場調查機構Canaccord近日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蘋果、三星兩家企業從手機市場賺到的利潤達到了全球總利潤103%。相比之下,國產手機的整體利潤率只佔蘋果、三星利潤的一成左右,完全無法與洋品牌抗衡。

業內人士表示,洋品牌的平均售價是國產品牌的4倍,目前國產手機的利潤還很難與洋品牌抗衡。目前國產手機品牌的利潤率僅僅有10%左右,而互聯網營銷方式的利潤會高一點,但不會太高,因為包括芯片、操作系統等核心東西都控制在外國廠商手中,而對比之下,蘋果公司的毛利率則超50%,其他國際知名廠商則多在30%左右。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國產手機仍然是以量取勝,互聯網企業進入手機領域如何保證有利潤仍是頭等大事,部分企業最後或是只賺吆喝不賺錢。

而從市場表現來看,蘋果iPhone、三星Galaxy的確是最賺錢的兩大智能手機系列。首先是出貨量高,iPhone自2007年推出以來總出貨量接近3億部,三星則在9月宣佈GalaxyS系列全球出貨量突破1億部。售價方面,iPhone和GalaxyNote、GalaxyS3在4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場幾乎沒有對手,有些國產手機品牌即使推出了這個價位的產品,銷量也難以與iPhone和Galaxy抗衡。

組合拳發力4G

手機行業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行業的快速變化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因為只有在變化中,國產手機企業才會迎來自己的機會。而4G即將出現,恰恰是國產手機下一步發展的支點。

不管是通信設備廠商,還是手機終端廠商們,現在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國市場。因為中國已經明確將在2013年年底之前發放4G牌照。國際廠商如蘋果、三星等,在其最新的旗艦產品中,都已經明確能支持中國的4G標準。

國際巨頭對於中國4G市場的重視,無疑也會給國產手機廠商們帶來更大的機會。行業分析人士認為,2G轉向3G,行業發生了巨大變革,核心原因是由「功能機」向「智能機」的跨越,手機行業的玩法和規則都發生了變化。搭載智能操作系統的大觸屏手機開始佔領市場,從前的全鍵盤手機、翻蓋手機、滑蓋手機等等都失去了吸引力。

而4G相比於3G,最大的變化就是網絡速度的提升。手機的其他核心要素,大屏幕、電池技術、操作方式等並沒有大的變化。因此,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除芯片之外,其他東西都是跟3G手機的產業鏈一樣。「屏幕、內存、模具,這些東西都是一樣的,它的成熟度就很快,可以很快發展起來。」

在4G手機的產品佈局方面,中興、華為、酷派已經基本上與國際廠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其中,酷派已在2012年與美國運營商MetroPCS達成合作,在美國市場聯合推出酷派首款4G智能手機QUATTRO;中興在海外市場也推出了單芯片4G智能手機Grand X LTE,並將在國內市場推出支持TD-LTE/FDD/TD-SCDMA/GSM的單卡雙待多模4G手機Grand Memo LTE;華為也已經在海外市場推出4G智能手機Ascend D2 LTE,並推出了自己的國產LTE芯片。華為終端中國區總裁王偉軍表示,未來在4G產品,以及更多的千元機產品都會採用中國的芯片。

此外,行業人士還表示,對於國產手機而言,迅速搭建起社會化營銷渠道和塑造品牌形象,也是真正與國外手機品牌抗衡的關鍵。

目前,華為、中興、聯想、酷派等,原本主要的銷售渠道均為運營商定製模式。然而運營商渠道雖可帶來規模增長,但利潤率低下;相反,社會渠道雖規模不大,但利潤率相對高,且相比前者對手機自身品牌的提升幫助較大。此外,消費者對國產手機仍抱有「低端」「廉價」的印象,這種有銷量、無品牌的尷尬現象是國產手機廠商面臨的共同境遇。一味地打硬件戰、價格戰很難持續發展,而國際品牌特別是蘋果的「深度定製硬件+軟件」模式,是國產手機未來應發展的重點。

3G時代已經進入尾聲,隨著未來4G出現,手機行業將迎來初春溫暖的陽光。如果說3G的出現,讓國產手機企業借助著移動互聯網的春風,開始與國外品牌展開競爭的話,那麼未來4G的出現,則使得國產手機與國外手機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是中國手機企業新的市場空間。未來,究竟誰能順勢起航,實現華麗轉身,我們拭目以待。

小米入席

兩個月前,谷歌Android產品開發副總裁雨果·巴拉趕赴北京,他的目的是位於北京中關村的小米科技有限公司。雨果·巴拉將負責領導小米的國際業務開發工作,這是最備受矚目的硅谷高管轉戰中國市場的事件之一。作為一家中國本土的智能手機廠商,小米的產品已經躋身國內市場上最酷的手機之列。

眾所周知,小米手機始終處於供不應求狀態,以前的多輪開放購買都在短時間將備貨銷售一空。2011年12月18日,小米手機首輪備貨10萬台,但零點開放後三小時宣佈售完,而到了2012年1月4日,小米公司再次備貨10萬,也很快在三個半小時內售完。去年,小米銷售總量為720萬台,今年上半年已經銷售超過700萬台。該公司2013年上半年的收入為132.7億元人民幣,已經超過了2012年公佈的126.5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自小米手機問世以來,業界關於小米是否成功有過不同爭論。如今來看,市場持續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態,已經證明其價值所在。不論是否存在飢餓營銷還是輿論炒作,不能否認的是,小米手機注定是中國手機產業的一個傳奇。

電子商務銷售

小米到底有何獨到之處呢?

有人說小米手機還算可以的硬件配置是現有技術的組合,稱不上是重大技術創新。MIUI操作系統是在Android基礎之上做出改進,也沒有太大的新意。而米聊雖然號稱有數百萬用戶,比起QQ來說就小巫見大巫了。筆者作為一名資深的智能手機控,也完全同意以上說法。

高規格的硬件配置、MIUI操作系統、米聊,單個說來都談不上什麼重大創新。但當雷軍將這些全都整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擁有了一種神奇的力量。

小米手機除運營商的定製機外,只通過電子商務平台銷售,最大限度地省去中間環節。通過互聯網直銷,市場營銷採取按效果付費模式,這樣的運營成本相比傳統品牌大大降低,從而最終降低終端的銷售價格。

與其他電子商務企業不同的是小米從未做過廣告。雷軍說,保持產品的透明度和良好的口碑,是小米初步取勝的秘訣。從 MIUI 開始,小米就牢牢紮根於公眾,讓公眾(尤其是發燒友)參與開發,每週五發佈新版本供用戶使用,開發團隊根據反饋的意見不斷改進,此後的米聊和小米手機皆如此,而且還鼓勵用戶、媒體拆解手機。

有人說發燒友是一個特定的用戶群,不一定能代表廣大用戶,但這些人其實是最苛刻的用戶,他們的反饋意見將推動小米手機不斷地改進用戶體驗。而且數十萬人的發燒友隊伍將成為口碑營銷的主要力量。小米的成功,在於依靠 MIUI 和米聊用戶,以及一批批用戶的口口相傳。

低價高配

目前所有手機廠商的商業模式都是靠銷售手機賺錢,包括蘋果、三星以及國內的華為聯想甚至是深圳的山寨廠商,在商業模式上,小米也可以跟傳統手機廠商一樣靠硬件盈利,但雷軍不,他選擇把價格壓到最低、配置做到最高。

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小米更在意的是用戶口碑,只要有足夠多的用戶,盈利自然不是問題,最後也許小米公司只賣出100萬台手機,但是卻吸引到了幾千萬的移動互聯網用戶。

Google免費Android想的是通過搜索和廣告賺錢。Amazon的Kindle fire低價虧本銷售也是這個思路,只要用戶量足夠多,以後通過終端銷售內容和服務就可以大賺其錢了。

由於手機用戶一升級換手機,這用戶可能就是別家的,所以大部分手機廠商沒有經營用戶的認識,特別是國產品牌,和運營商深度定製的廠商。所以如果只是低價賣手機,用戶又不是自己的,這就沒有意義。

而小米是自己的手機品牌,並且自己有系統級產品服務,能讓用戶不僅是自己的手機用戶,而且是自己的系統用戶,這樣發展起來的用戶就有價值了。其實從這點上說小米與蘋果已經很類似了,區別是蘋果的利潤主要來自硬件,而小米卻不靠硬件賺錢。

差異化競爭

一個小公司,當沒有資源、沒有品牌、沒有用戶,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就必須找到一塊最適合的戰場,讓大公司看著眼饞,就是不敢進來。

顯然,小米正是找到了這樣的一片藍海,小米在不靠硬件賺錢的模式上發展手機品牌,軟硬件一體化,定位中檔機市場2000元,價格不高不低,基本配置還往高端機上靠齊,甚至領先。在這個產品空間以及利潤空間的考慮下,其他廠商不太好進入。

另外,手機與移動互聯網混合的模式也使得小米沒有競爭對手。小米所有Android開發的競爭對手都不是其做手機的競爭對手,所有做手機的競爭對手又都不是其做Android開發的競爭對手。而且就算是競爭對手模仿跟進,將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也是一樣的。

小米相對於一般的Android廠商的優勢是有多個差異化競爭手段(MIUI、米聊等)。 源於Android的二次開發系統MIUI 是個優勢。而雷軍最大的優勢是那些關聯公司(金山軟件、優視科技、多玩、拉卡啦、凡客誠品、樂淘等)。只要雷軍讓小米和這些公司進行服務對接,就有了其他手機廠商都不具有的優勢——低成本,高效率,整合速度快和雙向推動作用。可以形成一個以手機為紐帶的移動互聯網帝國。

手機是目前人們唯一不可或缺隨身攜帶的電子設備,未來所有的信息服務和電子商務服務都要通過這個設備傳遞到用戶手上,誰能成為這一入口的統治者誰就是新一代的王者。而王者必須是硬件、系統軟件、云服務三位一體,雷軍反覆說的鐵人三項賽指的就是這個。而小米正是奔著這個方向去的,也就不難想像為何尚處成長期的小米可以引起業界如此的關注,並取得這樣的成績了。

歷史上銷量最好的手機

1.諾基亞1110是諾基亞公司出品的一款直板手機,外殼有黑色、藍色、灰色、白色、紅色等,琥珀色背景燈。因為有著超高的性價比,所以一直備受人們的歡迎。該機2005年上市,銷量2.5億台,也是唯一一部銷量超過2億的手機。

2.諾基亞3210是一款很能彰顯個人色彩的手機。有著各式各樣的彩色外殼可供選擇,同時,諾基亞3210還有鈴聲編輯功能,可以自由創作出各種富有特色的鈴聲。1999年上市,銷售1.6億台。

3.諾基亞1200在機身配置方面做到了儘可能的節儉,加入了一個對於低端來說非常實用的功能,該機可以按照用戶之前的設置,在通話到相應時間長度時自動掛斷電話,以達到節省話費的目的。此外該機還配備了諾基亞低端產品中常見的手電筒功能,非常實用。2007年上市,銷售1.5億台。

4.諾基亞5230是一款十分經典的手機,在剛剛上市時,5230憑藉其不錯的配置贏得了眾多用戶的喜愛,並且在銷量方面創造了驕人的成績。時至今日還可以看到不少人在用著這款智能街機產品。2010年上市,銷售1.5億台。

5.諾基亞3310內置振動及天線,支持語音撥號、時鐘、情景模式,可換外殼,是一款十分經典的功能機,2000年上市,銷售1.36億台。

6.諾基亞2600是一款以簡約為主體的經典手機,具有獨特的電子表格功能,結合電子表格、計算器和匯率換算器,用戶就可以把2600當成自己的小賬本。所以該機上市以來受到了眾多用戶的關注。2004年上市,銷售1.35億台。

7.摩托羅拉V3是一款非常經典的產品,該機採用了在當時看來非常先進的超薄翻蓋設計,2004年上市,銷量超過1.3億台。

8.諾基亞1600是諾基亞系列裡面首款突破性地使用彩色液晶屏的手機,有著極高的用戶關注度。2006年上市,銷量達1.3億台。

9.諾基亞1208擁有黑色與紅色兩種不同顏色,從外觀上看,諾基亞1208與諾基亞低端經典3100有相似之處。該機定價低端,2007年上市,銷量達1億台。

10.諾基亞6010採用直板設計,彩色屏幕,支持和弦鈴聲、彩信收發,同時還支持xperss on 彩殼隨心換,內置WAP瀏覽器,2004年上市,銷售0.75億台。

11.諾基亞5130是一款十分經典的入門級手機,該機外觀時尚,主打音樂,有紅藍兩種顏色可選,以其較低的價格受到了用戶的喜愛,2007年上市,銷量0.65億台。

12. iPhone4S是蘋果公司推出的一款觸摸屏智能手機,取代iPhone4成為iPhone的第五代產品,搭載iOS系統,是一款備受關注的時尚手機。2011年上市,銷量超0.6億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