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消費股 從生活中找投資價值 王雅媛


2009-12-05  THT





投 資大師彼得林區(Peter Lynch)教大家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投資機會,這招最適合應用於日常消費層面,因為接觸機會多,每個投資者都可以做簡單的觀察與分析。前段時間天氣轉冷, 投資者便根據這個理論去炒波司登(3998),稻香控股(573)及小肥羊(968)等等。

稻香控股是一間經營得不錯的公司,不過基本上香 港業務是飽和了,未來盈利增長主要靠大陸市場的發展,2009年本益比為16倍,估值方面並不是特別便宜。而小肥羊,我認為它的經營及管理都沒有稻香的 好,不過它勝在品牌及食物獨特。就是即使你對它的服務有多不滿意,但下次你又會因它的食物再度光臨。估值方面,市盈率更高。

飲食股來說,我反而喜歡估值低,但是相當有活力的大快活(052)。專經營「中式」快餐業的大快活從1994年至2003年,十年內八年錄得虧損,累積虧損港幣5億元。2004年至2008年,每年錄得盈利,累積盈利3億元。

為何突然之間公司會有那麼大的轉變?全因2003年11月大快活開始推行「三年品牌改革計畫」,將品牌形象由「傳統、過時」演變為「年輕、時尚」,菜單方面則變到專針對年輕客戶群。

集 團2008年下半年財政年度(10月至次年3月底),因金融海嘯初期反應過度,以大量現金優惠券,及各種減價促銷策略吸引顧客,出現客量雖有增加,但平均 每張單價減至港幣27元的情況(大家樂平均每張單價為30元)。同時,租金及食物成本居高不下,集團的毛利率,較去年下跌1%至12.8%。

不 過,這個只是短暫的失策而已,今年上半年財政年度(4月至9月底),集團已暫停出售現金優惠券及減價促銷策略,成功把每單消費由27元升回至28元。而毛 利率亦由13.8%升至14.3%。但內地經營方面卻不太理想,雖然營業額增長了17%,部分業績卻跌了45%,營業額7,638萬元,而盈利只有412 萬元。

大快活2009年本益比為九倍左右,遠比同行大家樂(341)的23倍本益比為低。大家樂本益比這麼高,除是因為其大陸市場部分經營得比大快活好,還因為大家樂多年來利用中央食品加工物流中心降低成本,表現跑贏同業。

大快活位於香港大埔工業園的中央食品加工中心將於今年年底投入運作,只要它成功複製大家樂的模式,大快活的毛利率便會越趨穩定。屆時大快活市盈率升回大家樂的一半,都不算過分吧!

(作者任職申銀萬國證券,負責港股經紀業務,在2007年2月中港模擬投資比賽拿下冠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5

扛下債務、走過病痛 逆境中找答案的兩屆金鐘影后 林依晨:生命的禮物往往來自討厭的事

2012-12-17  TWM
 
 

 

十月底,林依晨剛滿三十歲,年紀尚輕的她,已經手握兩座金鐘;除此之外,她的心裡也已自成一套超齡人生哲理。

這一切,來自她波折卻精采的生命歷練。

撰文‧何珮郁

就算只是輕輕地笑一下,林依晨都甜得像糖,畢竟是從美少女選拔比賽出道的偶像劇一姊;但是,當她認真說起話來,給人的感覺卻是有些深沉。

採訪中,一則問題是這樣的:很多年輕人現在都很苦悶,工作不好找、薪水低、彷彿看不到自己的未來,請問妳會給這些年輕人什麼建議呢?

大學扛家計 熬夜拍戲隔日仍準時上課她停頓一會兒,始終維持著招牌的、溫暖如晨光的淺淺笑容,但腦袋裡的思緒顯然正在快速運轉;約莫二十秒後,她緩緩說出答案,不是「勇敢做自己」,不是「保持熱情」,不是勵志書上經常出現的標準解答。林依晨的回答很具體、很實際,甚至有點殘酷。

這是一個不太討喜的答案:「對於你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急著抗拒。」二十秒的思緒運轉,林依晨所想到的,或許是她三十年來波折卻也精采的生命歷練。「想一想,我生命中的許多禮物,其實都是『討厭的事情』帶給我的。」她說。

單親家庭長大的林依晨,從小就是由母親一肩扛起照顧她與弟弟的責任,高中之前,小小的林依晨雖然知道家境並不優渥,倒也從未在物質上感受到匱乏,直到高二那年,林依晨才明白了這個「討厭的事實」。原來,為了支付多年的生活開銷,家裡早已負債數百萬元,其中還有不少是利息高得嚇人的信用卡債。

從那一刻起,林依晨決定要扛起幫母親還債的責任,「我那時候還在念高中,就開始想著大學畢業後的出路,四處打聽,認真歸類了幾個可以快速累積財富的工作,像是空姐、導遊、補習班老師,打算一畢業就去做。」沒想到,高三那年,因為想賺到「林家人的第一台電腦」,林依晨參加了首獎三萬元加一台電腦的「捷運美少女」選拔,順利奪冠,也因此踏入演藝圈。

拍戲超拚命 磨出史上最年輕金鐘影后剛出道,恰好遇上偶像劇風氣盛行之初,大量的角色需求,讓她才剛入行就獲得演出女主角的機會,演出第一部作品「十八歲的約定」就讓林依晨一炮而紅。當時的她,除了上課就是拍戲,幾乎沒有太多睡眠時間。

「如果夜戲拍一整夜,天色才微微亮時,我就會先到政大山腳下的麥當勞瞇一下,整理儀容再去上課。課堂之間、或是放學後到趕赴通告之間,如果還有一點空暇,就會想辦法到圖書館或餐廳角落休息一下。」以極度淡定的語氣,林依晨解釋了她如何兼顧學業與事業。過程中,曾有劇組要求她休學以配合拍戲進度,但被林依晨斷然拒絕,「我和媽媽都覺得,好不容易考上喜歡的學校,就不要隨便放棄,還是努力兼顧過來了。」為了完成學業,也為了兌現為媽媽扛債的承諾,林依晨選擇這樣的生活,在麥當勞、圖書館、校園餐廳裡,不斷伺機補眠的漂流大學生涯。那幾年,她平均每年拍攝兩部以上的戲劇作品,一年之中有十一個月都在工作,「真的像螞蟻一樣,」她打趣地自我形容。

像螞蟻,不只是形容自己的忙碌,更是形容自己的心態。林依晨坦言,因為肩負債務壓力和對生活的不安全感,她習慣性地把時間利用到極致,連不拍戲的時間,她的行事曆也總是滿的。「不拍戲時就學才藝,或者看一堆電影揣摩表演技巧。總之,就怕自己不進步,害怕自己忽然之間什麼都沒了。」或許也是基於這樣的不安全感,在工作場域裡,林依晨就算遇上委屈、不公平,也總是選擇隱忍妥協、避免衝突。在密集的拍攝工作中,林依晨的工作時數從連續數十個小時不休息,到六天六夜沒闔眼都照單全收,即使理性上知道這是不合理的,為了顧全大局,她,長久以來都選擇壓抑自己內在抗議的聲音。

這樣近乎誇張的敬業態度,奠定了她在偶像劇領域的一姊地位,也在二○○八年得到了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的肯定,成了史上最年輕的金鐘影后;但她在今年所獲得的第二座金鐘影后,則是來自於另外一個「討厭的事情」,一場罕見而詭異的怪病。

罹病成轉機 壓抑徹底釋放、人生分輕重回頭來看這場病,林依晨說「謝謝老天!」的確,或許是連老天也看不下去林依晨的極端壓抑,而選擇用一個最激烈的方式來翻轉她的生命。

長期以來,因為拍戲,她的作息極不正常,不僅深受水腫困擾,經期也從沒準過,身體健康亮起紅燈。○八年中,在一次健檢後,醫生說她的腦部得了「蝶鞍部囊腫」,在接近腦下垂體的下視丘部位形成囊腫,病因在醫學上還未有明確解釋,但醫生卻歸結出此類病患共同的特質──「自我要求過高、壓力過大、生活作息不正常」。所以,一切其來有自。

得知自己的病況時,「我一度好害怕,擔心自己會死。」但是想到最親近的家人,她又旋即轉念:「我一定要趕快好起來。」一如以往堅強、不輕易說苦的個性。奇妙的是,上天在林依晨的生活中置入一個「意外」後,背後卻也藏著另一份「禮物」。

手術之後的恢復期間,因為荷爾蒙的分泌量劇烈起伏,讓她的情緒大起大落,一陣子陷入悲觀絕望,過一會兒又興高采烈;更特別的是,她竟如同被施了魔法,開始像個小孩子一樣,誠實地說出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

「你為什麼小時候要對我那麼嚴厲?為什麼寫字不漂亮就要打我?」第一次,林依晨如此坦率地向媽媽表達怨懟之意,讓媽媽瞬間既震驚又自責。「他們又不了解我,為什麼要這樣罵我?那些媒體為什麼要這樣亂寫?」也是第一次,她終於把長期以來,在工作中受到的委屈、壓力,以幾近控訴般的方式宣洩而出。

「我覺得這是一個契機,對我來說是很幸運的。」雖然看似是康復前的後遺症,但似乎也是上天給了她一次徹底釋放自己的機會,透過不斷重複地訴說,也給了她和媽媽重新修正關係的機會。「因為說個不停,我不只喉嚨發炎,還得到了空前的釋放。」林依晨苦笑著說。

一場病,讓林依晨有了更深一層的反思,對於自己過去一味忍耐,她說:「以前也許是不懂得『這是不對的』,不知道『我可以有其他選擇的』,不代表那些人是刻意對我不公平;而是自己沒有讓對方知道我的想法,所以對方就覺得我接受了。」一場病,也讓她解開了過去處理人際關係時,自己給自己的莫名限制,「我想做一個完美的人,那是不可能的!我想兼顧每個人的需求,那也是不可能的!可能我在意的兩派人,他們對我的期望是相反的,所以必須從中找出哪些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可以放掉的。」挑戰新戲路 演活「程又青」再奪金鐘終於,她不再把行事曆塞滿,為了提醒自己維持均衡的生活,還另外做了一張表,把「想做的」和「應該做的」事情分開。她解釋說,前者快樂的成分居多,後者則多了一點責任成分。「每個星期只要各做兩、三件事情,就覺得責任也盡到了,快樂也擁有了。」她聳聳肩說。

而這一場病,她同時體悟到,過去那個追求完美、冷靜自持的她並不真實,就如同她演過的那些漫畫改編的角色一樣,太過夢幻、不貼近現實人生。沉潛休養之後,再度復出螢光幕前,她毅然決然地擺脫過去夢幻、稚氣的女孩形象,轉而選擇詮釋在你我生活周遭都會出現的那種真實人物。

於是,我們看到了「我可能不會愛你」當中,那位面臨三十歲關卡而困頓苦惱的「程又青」;而「程又青」這個角色,不但給了林依晨第二次的金鐘影后,也一舉突破了她過去漫畫式的角色定位,帶著林依晨看見自己新的可能。

「所以我說,不要急著抗拒那些你所討厭的事。」林依晨說:「抗拒,就不會有新的刺激,也就不會有進步、創新的可能。」但如果好不容易接受了討厭的事,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呢?林依晨又說:「至少試過了,人啊!寧願『熱情的失策』,也不要『冷漠的聰明』。」憑著精采的生命歷練,林依晨雖然甜美無敵,但出口就是硬道理。

林依晨

出生:1982年

現職:演員、歌手

學歷:政治大學韓語系

演藝成績:第43屆、47屆電視金鐘獎

戲劇節目女主角獎

從甜美偶像轉型實力派演員──林依晨主要作品大事紀2002年 「18歲的約定」

飾夏曉彤(螢幕處女作)

2003年 「我的祕密花園」

飾范小敏(成名作)

2004年 「我的秘密花園Ⅱ」

飾范小敏

2005年 「惡作劇之吻」

飾袁湘琴

2006年 「東方茱麗葉」

飾林瀨穗

2007年 「惡作劇2吻」飾袁湘琴(首獲金鐘獎最佳女主角)2008年 「我的億萬麵包」

飾曾善美

2011年 「我可能不會愛你」飾程又青(二度獲得金鐘獎最佳女主角)

2012年 「蘭陵王」

飾楊雪舞 (未上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62

朱敬一鼓勵新鮮人 不要只會寫標準答案 學會搞叛逆 從興趣中找自己的優勢

2014-10-06  TCW
 
 

 

在陽明大學新生入學典禮上,知名經濟學家、中研院院士朱敬一與學子分享生命經驗,他打破一般人看重「提早計畫」、「專業養成」的迷思,認為最重要的是廣泛探索各種領域的知識,在天馬行空的想法中,找到自己的優勢。

撰文‧賴若函

陽光炙熱的周四上午,陽明大學的禮堂傳出陣陣笑聲。中研院院士朱敬一在今年的新生入學典禮中,以﹁四十年前,我懂個屁」為題,分享他人生的心境與轉變,透過三個實際故事,鼓勵年輕人要打破框架、創新思考,短短一小時的演講,發人深省。

首先,朱敬一談到,量子力學之父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在丹麥哥本哈根讀大學時,面對物理考題「如何用氣壓計測量學校大樓的高度」,提出一個答案:「若真有這樣準確、誤差無限小的氣壓計,就應該拿去賄賂校長,問他大樓的高度。」面對這個出人意料的答案,教授給了零分,尼爾斯抗議後才允許他重考。重考時,尼爾斯在白紙前沉思許久,教授正要安慰他,卻被尼爾斯反駁,他不是不會寫,而是腦袋中有太多答案,不知道寫哪一個好。

例如可以把氣壓計放在地上,看它的影子長度,再量大樓的影子高度,用等比概念算出來;也可以把氣壓計綁在繩子上,像鐘擺一樣擺動,透過重力在樓頂和樓底的差別,來計算大樓的高度;更甚者,帶著氣壓計爬樓梯,一邊爬一邊用氣壓計做標記,用走到頂樓時的標記數乘以氣壓計高度,就是答案。

不受框架限制 保持好奇心教授聽到這些答案傻眼,問他難道真不知道標準答案是「測量樓頂和地面的氣壓差,套入公式換算」嗎?尼爾斯說,他當然知道,只是對考試限定每個人的思考框架感到厭煩。

「要對許多事保持狐疑、好奇的心!」朱敬一認為,像尼爾斯這樣的學生,應該很難在台灣生存,但他覺得這樣的叛逆是好的。學生時期,解放自己的好奇心探索知識,也許你也可能是下一位諾貝爾獎得主。

接著,朱敬一以自己為例,笑言雖然智商可能只有尼爾斯的開根號,卻也是不折不扣的頑皮分子。

他舉例,國中時造句題目是「大吃一驚」,他答「當警察發現案子是國文老師犯下的,就大吃一驚。」這個答案,換來兩個大過的處分。又有一次,高中國文課考試,要評論清朝詩人蔣士銓的散文《鳴機夜課圖記》,文中描述母親為督促兒子學習,夜裡將孩子抱在懷中,一起朗讀古文,待孩子睡著,便搖醒他繼續讀,天亮方休。

「我覺得這個媽媽腦袋有問題,為什麼白天不念書晚上念,逼小孩讀這麼多書要幹嘛,結果又被老師叫去罵。」朱敬一說,不想按牌理出牌就是他的個性,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這樣的叛逆,也體現在他的人生觀上;朱敬一不相信生涯規畫,最討厭的一句話,就是「不要輸在起跑點」。十九歲以前,他從來沒拿過第一名,他不要做只會寫標準答案的學生,如同上大學後的第一次期中考,會計學和經濟學他都考不及格,當年的成績,對照他現在的成就,沒有什麼是在計畫內得來的。

亂看書,也是朱敬一的特質。他形容自己在吸收知識時,是雜亂地學習,很少為特定目的讀書,也反對「培養讀書習慣」或「書一定要讀完」的迷思,因為唯有「發自興趣地閱讀」,才可能持久。

「一九八五年念博士前,我的知識量只有現在的百分之五。」朱敬一建議,不要只是在某個領域鑽研精深,要廣闊吸取不同領域的知識,因為在大量閱讀下,久而久之,知識厚度就從點而圓,跳過線,貫穿各種領域,都能侃侃而談。

有三件發生在朱敬一念大學的事,影響他人生甚深。大一時,有位助教很喜歡他,在選課上一路給予指引,幫助他打下不錯的專業基礎;大三時,他接觸太極拳,一打就是四十年,培養了強健的體魄;最後是趁著大學畢業、當兵前,他聽取旁人建議,一次參加了公費留學、高考和研究所的考試,沒想到考取公費留學,到美國密西根大學深造。這些事情的發生,都不在他的計畫裡。

人生可設目標 但別太計較「對於人生,可以有目標,但不要太計較。」朱敬一回想他博士畢業,返台到中研院工作後,一路順遂,但是在升等時,卻遇到當時的中研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刁難,刻意把他的升等文章拿給經濟學界的大老審查,想要提高通過難度,沒想到文章卻讓師長愛不釋手,不但升等順利,也從此建立良好的學界人脈。

因為這樣的經歷,讓朱敬一對於「人生計畫」從無強求,因為他認為,投入在喜歡的事情中,自然而然會發現你的相對優勢,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材」。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該擁有「叛逆」、「找興趣」、「認命」、「傻勁」這四種態度。

最後,朱敬一透過曾聽過的一場演講,鼓勵學生看重人文素養。十一年前,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院士邢義田提到,自己會走訪中研院四周,發現有許多寺廟、天主堂等暗藏其中,其中有一間廟依附老樹而建,其建築設計圍繞著樹的生長方向,讓人嘖嘖稱奇。「所有的文化都在民間」,邢義田以此作結,在這塊土地發生的故事,滋養了歷史、文學的發展。

這場演講影響朱敬一甚深,因此他鼓勵大學生,要重視通識課程,養成對其他專業的欣賞、包容、評價的能力,以及對社會的人文關懷,因為「先學做人,才夠格做專業人。」

朱敬一

出生:1955年

現職:中研院院士、台大經濟系教授經歷:國科會主委(現科技部)、行政院政務委員、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學歷: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及碩士、台灣大學商學系工管組學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