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赴港首日遇冷 不改重金推广品牌初衷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30/20090930022207846.html
每经记者 刘丹 发自香港
晋江鞋服企业进军香港资本市场的浪潮汹涌澎湃,但迎头遇上的却是一股行情低迷的“冷空气”。
昨 日,在港交所首日挂牌的匹克体育(01968,HK)开盘报3.7元,较招股价4.1元跌9.76%;而截至昨日收盘,股价报收于3.4元,较招股价跌 17%。对此成绩,匹克董事长许景南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有点失望,不过还可以接受,毕竟目前大环境不好”。
据匹克体育信息披露显示,公司本次拟发4.1958亿股新股。匹克体育CEO许志华告诉记者,公司此次赴港上市,从申购发行的情况上看,属于百分之百的新股,原有几大股东均未套现。“这表明大部分投资者看重的是匹克品牌,形成的是长期合作的关系。”
记者在港交所交易大厅中也不时看到优势资本、红杉资本等风投的身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对记者表示,股价下跌在意料之中,“目前港股大市不好,这个价格比较合乎情理。能上市就是成功,我们看中匹克未来的发展。”
“对于匹克短期内我们不会退出,目前国内消费品行业前景非常好。”第二轮进入匹克的优势资本(私募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吴克忠表示。
在 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匹克体育CEO许志华表示,公司本来计划于2008年上市,但由于金融危机、市场低迷等原因不得不推迟。此前在 2007年8月,红杉资本投资匹克,获得7.8%股权;而2008年公司又引入了建银国际、深圳创新投资,完成了第二轮集资;2008年11月,公司引入 了建银国际与联想投资,完成了第三轮融资。
对于市场质疑匹克拟将IPO募集资金的48.3%用于媒体广告、品牌推广及营 销活动,表明公司过于依赖广告与营销而非主业,许志华解释称表面上看来募资中的大部分确是用于广告及营销,但仍有近20%资金是用于产品研发与扩大生产; 另一方面,对于许多内地企业来讲,品牌与渠道往往是发展的短板,这也是公司目前希望大力提升的目标。通过投入,巩固品牌影响力、拓展渠道,其目的正是为促 进公司产品的销售,因此这部分投入也是用于支持主业的发展。
许志华还表示,计划将募集资金中的一部分用来增开新店。今、明年预计将各新开1000家店,同时对分销商采取开放零售权方式,这样可以给分销商提供更大灵活性,有助于灵活控制库存。
“ 可以看出匹克的发展思路:提升品牌,扩大营销网络,进一步巩固市场占有率。”联合证券研究员汪蓉表示,匹克的强项在于专业篮球鞋,在运动品牌市场强敌林立 的情况下,品牌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开店数量上,配套的广告宣传必不可少,这也正是匹克打算继续在广告和品牌宣传上一掷千金的主因。
扭亏艰巨 中铝不改百亿募资逆市扩产计划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8/2NMDAwMDIwMzI2Nw.html
10月27日,本报记者从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SH)定向增发承销商瑞银证券相关人士处获悉,中国铝业A股定向增发计划正在筹备当中,但目前尚未确定最终增发方案。
一位接近中国铝业的市场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定向增发的资金投向不会改变,但随着市场形势变化,增发价格及额度可能会有相应调整。
去年7月,中国铝业宣布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0亿A股,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00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中国铝业公司重庆80万吨氧化铝项目、中国铝业兴县氧化铝项目、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选矿拜耳法系统扩建项目。
上述计划的批文已于10月14日到期。中国铝业董秘办公室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董事会已延长非公开发行A股方案和授权决议的有效期十二个月。
然而,在全国电解铝和氧化铝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中国铝业上述募资扩产计划遭到市场质疑。
此外,继今年二季度出现亏损后,中国铝业刚出炉的三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铝业亏损1.18亿元,每股亏损0.0087元。
经历了二、三季度的连续亏损后,1-9月份,中国铝业净利润减至4.13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四季度的业绩对中铝实现全年扭亏目标至关重要。
逆市扩产
重庆80万吨氧化铝项目、兴县氧化铝项目、中州分公司选矿拜耳法系统扩建项目建成后,中国铝业将新增230万吨氧化铝产能。
这 一扩产计划,与当前国内氧化铝产能过剩相悖。据上海有色网的调研数据显示,根据目前中国新建项目,至2010年年底中国氧化铝产能将达到4200万吨/ 年,同时未来三年仍将有超过500万吨/年的电解铝项目和800万吨/年的氧化铝项目建成投产,氧化铝作为从铝土矿直接加工出来的初级产品,也是电解铝生 产的重要原料,目前,氧化铝的扩产速度已经超过电解铝的产能增速,因此,控制产能的任务非常严峻。
中铝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氧化铝总体存在过剩现象,但局部依然有需求。“国内有将近一半的氧化铝依赖进口,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能新建呢?”
以中国铝业重庆80万吨氧化铝项目为例,该项目“将改变重庆氧化铝长期依赖外地进口的现状”,以前重庆的氧化铝主要依靠进口或从青海等地购买,“成本比本地产的氧化铝高两成”。
负责兴县氧化铝项目招商引资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该项目于2007年引入中铝作为投资方,当时双方一致认为该项目建成后,可缓解中铝位于西部的电解铝冶炼厂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局面。
上述中铝内部人士反对“中铝不顾行业产能过剩一味扩产”的说法,“我倒是认为,这些项目能够完善公司铝产业链,降低电解铝的冶炼成本,帮助中铝获得更多资源。”
但据本报记者了解,重庆市除了引入中铝投资80万吨氧化铝项目,还计划发展配套的电解铝项目,而电解铝全球产能过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氧化铝扩建同时伴随着电解铝扩建,我认为这不会有很大市场前景,新建的氧化铝产能应该用于降低进口比例,而不是电解铝扩产的依据。”光大证券的一位分析师表示。
扭亏艰难
即便中铝扩充氧化铝产能有益完善其产业链,但中铝的经营形势依然不乐观。
中金公司方面表示,尽管现在有色金属价格呈现涨势,但由于产能严重过剩,铝是最不被看好的有色金属。
不久前,中铝总经理熊伟平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今年要克服的困难很多。
中 铝最大的困难依然是降低成本。据本报记者了解,氧化铝和能源价格是电解铝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电解铝生产成本中,氧化铝原料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 33%,能源成本则占比重更大达到了39%,人工成本只占6%,其他生产原料成本占13%,其余9%则是生产必须的其他成本。
在上述几项成本中,中铝的人工成本不但较同类企业偏高,氧化铝原料及能源成本也不具备竞争优势。
除了氧化铝原料进口程度较高,各地取消电解铝等高能耗企业的优惠电价,提高限制类与淘汰类企业电价加价标准,并对超能耗产品制定惩罚性的电价,另外,国家拟推行的直购电试点工作也暂停实施,都为中铝居高不下的成本雪上加霜。
但中国铝业预计2010年全年公司将实现盈利。
多位分析人士对此并不抱乐观态度。“即使盈利,幅度也不会太大,四季度电解铝和氧化铝价格都有望提升,但在国家调控房地产的背景下,铝业的需求有限。”上述光大证券分析人士表示。
另一位分析人士则认为,股份公司在账面上实现盈利并不难,但放大至集团层面,利润会打折扣。
转型短期难见效
正是由于铝业的市场空间备受挤压,中铝谋求向多金属公司转型。
面对缺乏增长想象力的行业形势,中铝开始转型。熊维平曾表示,公司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战略转型,已进军煤炭和铁矿石领域。
上述两块业务的拓展未来主要由上市公司中国铝业来完成,其中煤炭方面拟用三年时间建成2-3个资源利用率高、与下游铝产业链合理配套的煤炭生产基地,以形成完善的煤电铝产业链。
铁矿石方面,7月29日公司与澳大利亚力拓签署正式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经营位于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项目。
10月27日,本报记者从中铝获悉,中国铝业将参与山西介休煤炭资源整合,与山西铝厂、介休路鑫煤炭气化有限公司以及自然人股东共同成立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其中,中国铝业出资约5.37亿元,持有煤业集团34%的股权。
此外,中铝还计划进军江西稀土业,整合南方稀土。
但上述转型计划难以在短期内见效。据本报记者了解,几内亚铁矿项目尚处于前期调研阶段,中铝对进军江西稀土业也抱着半遮半掩的态度。
中铝方面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过程艰难,但中铝转型的决心很大,路径清晰。
不改創意本色 樂陞法說會爆米花飄香
|
|
即將於八月三日掛牌上櫃的樂陞科技,日前舉辦別開生面的法說會,不僅租下欣欣大眾的電影院,讓投信法人每人拿著可樂、爆米花進電影院聽法說,並透過大型螢幕畫面來呈現樂陞過去開發過的各種遊戲,充分展現其研發與創意的實力。
樂陞科技董事長許金龍原本擔任︽聯合報︾記者,二○○○年在朋友慫恿下參與樂陞科技的投資。他笑稱,當時朋友糊弄他,說他是最小、也是最晚匯款的股東,結 果他是第一個匯款、而且還是最大股東,其間樂陞營運不順,他不斷投錢進去,於是從﹁金主﹂變﹁苦主﹂,又從﹁苦主﹂變﹁業主﹂,只能辭去記者工作,接下董 事長來救火。
許金龍創的紀錄還不只一個,為了強化董事會功能,他還邀請了政大金融系教授李桐豪及名主持人陳文茜擔任獨立董事,陳文茜也說,這是她第一次出任企業的獨立董事。
此外,樂陞過去開發過好萊塢電影﹁功夫熊貓﹂及﹁史瑞克快樂4神仙﹂等同名遊戲,也都創台灣遊戲業之先,難怪櫃檯買賣中心副總朱竹元說,樂陞五月送件申請上櫃,短短兩個月就通過掛牌上櫃,這不僅代表櫃買中心效率好,也是因為樂陞本身表現好,才獲得審議委員的青睞。
(林宏文)
|
對消費面不改容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4/blog-post_09.html我有不同組群的朋友, 都有不同的消費方式, 從食局中可以觀察到他們的概念, 但有時因由就不得而知。
有一群是初中相識到現在, 大部份都是當年的公屋仔女, 一直都有保持連絡, 間中都會出來食飯聚一聚。他們有一大部份人都沒有上大學, 不少人一足
18歲就出來做事, 做的都是sales及管工之類的工作, 不能說是中產人士。但我發現他們在消費時最面不改容,
其實這個結論我是綜合了另一位好朋友的初中同學觀察所得的, 她的舊同學同樣是很早出來社會做事, 做的都是sales及護士之類的工作,
消費時同樣面不改容。
怎樣面不改容呢? 其實只不過是出尖沙咀一帶食飯, 一餐晚飯每人400大元以上, 如果帶男、女朋友就800大元, 而吃的東西可能只是燒下牛肉粒或滾下牛肉片, 沒有吃過一些特別的東西, 跟小肥牛等沒多大分別。但他們從沒有說過半句價錢太貴之類, 付款時面不改容。
同時, 在飯局中, 他們的話題多是旅行, 買手機型號等, 某朋友好像剛去完什麼地方, 一坐下就說要準備去什麼地方,
對於每年大約去一次旅行的我實在超前很多。而 iphone 或 samsung 智能手機這類基本東西, 當然每人一部在手,
還有一、兩位帶了ipad來玩, 飯局中又會談談如何trade-in舊電話換新機。
他們消費時面不改容, 為何我有這樣的感覺? 因為我有另外三班朋友作對比, 一班是舊同事, 一班是大學同學, 一班是大宿舍樓友,
他們多是專業人士, 將會或已經是中產人士, 但他們在消費時還有點「就著就著」, 跟之前的初中舊同學感覺完全不同。每次約會,
他們都會先對地點討論一番, 其中一個要點是去的地方是否「抵」食, 這樣約出來的地方都不會貴得到哪裡。
加上對手機的觀察, 外型似 iphone的手機反而不出半數, 有些會有兩部電話是因為公司替他出的手機。討論的內容多是置業、工作事途、某公司制度這類話題, 有關消費的話題並不多, 而偶有一、兩次討論旅行, 但竟討論一起去南極旅行, 又是人生目標之一。
在點菜時, 大家都會看著價錢來點, 會計算一下這個價值吃這碟菜是否化算。其中最令我感受深刻的就是有一次因為節日所以太多人,
連訂了枱的餐廳都沒有位子, 於是人齊了就一起到另一家餐廳, 其中帶隊的是其中一位大學同學, 他在讀書時我們都知他家中十分富裕,
但就是沒有人留意他在帶隊, 個個只顧邊行邊傾偈, 還給這位同學點菜。最後大家吃的又只是滾牛肉, 但每人要$360,
而令我意外的是不少同學都出聲話貴, 還拿著單子檢查一番, 「320蚊一碟牛? 48蚊一個出前一丁? 邊個叫左3個出前一丁呀? 要食番屋企食啦!
4蚊個之嘛, 呢度賣48蚊呀?!」
這是從我班初中同學中很少聽到的, 他們多會面不改容地付款。不同組群的朋友, 為何有這樣的分別呢? 我想過不少原因, 例如是否讀多兩年書,
做多幾年苦學生, 對錢的看法會不同呢? 又是否不同工作環境, 面對不同同事, 近朱者赤, 對消費的概念會不同呢? 或者,
是否只是我的朋友組別是這樣, 其他的都不是呢? 我不明白, 想不通, 不知大家身邊又有否這個現象呢?
上市銀行:為何不改分紅為回購自家股票? 有謙
http://xueqiu.com/2898204694/22133785最近幾年,上市銀行一邊股權融資,一邊還在分紅。而當前股價都在淨資產附近,甚至有幾家已經破淨。如果繼續維持低迷,按目前銀行的賺錢速度,到公佈
2012年度財報的時候,銀行股就會出現大面積破淨。那麼,回購與分紅相比,不管是提振市場信心,維護股價表現,還是對大股東的長期回報來看,還是從再融
資的角度來看,利弊很明顯。那麼,為什麼不把分紅拿來回購自家股票呢,或者推出分紅回購的綜合方案呢?為什麼呢?
我想的幾個原因如下:
1,分紅作為一貫的政策要改變需要協調各方利益,而有的大股東和戰略投資者希望長期穩定的分紅。
2,分紅的收益是確定得到的,尤其現在分紅收益率達到4%左右;而回購的效果則不確定,甚至有的股東相對於股價表現更在意分紅收益。
3,市值管理並非銀行管理層的目標。
4,國內還沒有銀行回購股票註銷的先例,尤其是國有大銀行,可能需要得到上峰的表態。
5,而上峰在下很大一盤棋,尤其養老金還沒有入市。所以上峰可能認為回購的時機尚不成熟。所以上峰眼裡,銀行股不僅僅是銀行股,更是事關全局的籌碼。
從
銀行股持有者來看,中央匯金、財政部、地方國資委、地方財政廳等國有背景股東和匯豐、淡馬錫等長期戰略投資者可能更注重控制權和分紅;而社保基金、保險公
司則分紅收益率與股價表現並重;公募基金、其他機構投資者和散戶則最看重股價表現。不乏對回購的支持者,但可能勢力不夠大。
從再融資角度看,回購提振信心和股價了,更利於再融資的實施和賣出好的融資價格。如果銀行股大面積破淨,再融資就難以成行了。
也許,只有更多的銀行股破淨,才能引起上市銀行普遍的回購行為。
可
以預見,隨著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達標並且資本內生能力足以覆蓋資本充足率需求,如果壞賬率也不如預期那麼的高,銀行的業績將變得真實,分紅也將變得真實;如
果銀行股繼續低迷,回購將成為必然之舉。也許,在未來某個時點,證監會、銀監會、中央匯金、財政部等當局部門會對銀行股的回購明確表態。
當前來說,銀行股的分紅率已相當於債券,已經提供了一個估值底線;未來可能引發的回購則是驅動價值回歸的因素。分歧,在於壞賬率。
【大國小夢】股民:「這是一種痴心不改的生活方式」
http://www.infzm.com/content/84684編者按:
江河源自小流,千里積於跬步。中國夢遼闊壯麗的背後,是千千萬萬中國人對個人夢的追求。他們是這個國家最尋常的一員,有著家長裡短、柴米油鹽的悲喜憂歡,他們共同組成了中國夢最堅實的基石。只有當所有的個人之夢自由綻放,中國夢才是有根之願,有源之想。
南方週末記者行走在中國最普通的角落,選取各個行業和階層的百姓,傾聽他們對個人生活的夢想,以及這些小夢所共同根植的中國之夢。
「二十年後再解封,那時我兒子已經成年了,也許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2012年年底的上海清冷異常,定西路上的證券交易大廳裡,已是休市時間,卻不顯得寂寥,幾位老人在玩撲克,也有人斜靠在椅子上有節奏地打著鼾。張靈縮在角落裡,略顯亢奮的精神、手指不斷刷著手機的屏幕以及屏幕上明顯和股票相關的內容……這一切都在證明,只有他才真正屬於這裡。
他在猶豫著是否在元旦過後重倉一隻環保概念股——蒙草抗旱。但網上所有股評家都在推薦卻讓他猶豫。
炒股這麼多年,被股評家「坑殺」不止一次,讓張靈對眾口一詞的熱捧提高了警覺。他早就不再迷信股評家,「5·30之後,你必須相信政策」。「5·30」說的是2007年5月30日,官方半夜宣佈調高印花稅,股市開盤之後持續暴跌。
從跟著專家走到跟著政策走,被張靈視為邁向穩健的標誌。研讀了十八大報告後,「美麗中國」被官方強調,他相信生態環保股的表現勢必走強,但這種信心最後還是被對專家的警覺沖淡。結果,張靈錯過了狂賺一筆的機會。兩個月時間,這只新股上漲了20%,持續飄紅的表現讓其在跌穿2000點的A股行情中顯得另類。
張靈是一名有著8年股齡的職業炒家。他自言剛開始便摔得很重。2004年初,從電視上看到國務院頒佈「國九條」,意在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張靈看了一圈報紙後發現,所有股評家都在宣佈熊市即將終結,於是,辭了安徽一中學教師的工作,向老爸借了20萬進入股市。結果,還沒熟悉上海生活節奏的他,遭遇德隆系雪崩。滬市直線跳水,張靈幾乎彈盡糧絕。
迎來轉折的是2006年。又東拼西湊了60萬的張靈靠著一波牛市行情讓手中的股票翻了7倍。股市持續發熱的狀況,讓張靈的腦子裡浮現起首次入市遭遇跳水的景象。謹小慎微的他決定減倉套現。還了借款之後,他買了三套上海市區的房子。一套自住,兩套出租。樓市直線飆漲的房租,已讓此後的張靈足夠應付體面的生活。
「這就是一個賭場!」張靈習慣於在這種反覆無常中尋找刺激和滿足。每次虎口脫險都讓他快意無比。「賭場能夠塑造比慘的心理,只要有人比你輸得慘,你就會把遊戲繼續下去」。
過去四年,當初在交易大廳認識的朋友逐漸撤離「賭場」,每每遇到別人的苦口相勸,執拗的張靈總以「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來回應。
不過,張靈也坦言,「這是一種受虐的生活方式」。一年時間,上證指數曾從6124點一洩千里,最低點僅有1664點。22萬億市值蒸發。那一年,張靈嘲笑自己從「楊百萬」變成了「楊白勞」——個人虧損近百萬。
仍在堅守的張靈在2012年末又收穫了些許信心——A股市場終於在歲末一改跌跌不休,但遲到的反彈卻無法挽回A股再度「熊冠全球」的命運。張靈納悶,中國GDP增速雖然放緩至7.5%,但仍遠好於美歐。「咋人家的股市還在漲呢,不是說這是經濟晴雨表嗎?」
張靈曾算過一筆賬,自己幾隻股票每年的現金分紅加起來,還不夠沖抵印花稅和交給券商的佣金。「中小投資者已成待宰羔羊,中國股市已無投資價值」,2011年末,張靈這樣警告自己。
但2008年年初的那次建倉,讓他雖然覺悟,卻難以抽出深陷泥潭的雙腳。因為諸多股評家一直看好中石油能夠衝破100塊。張靈賣掉了其他股票,在30塊價位購入300000股。彼時,他憧憬著30變100的暴富神話。結果,不到3月份,這家世界上最賺錢公司的股票已跌破20塊。然後,連10塊的關口也跌破了。
張靈從股市中收穫房產,也習慣用房產來衡量股市中的營收。四年間,股價不斷跌,房價不斷漲,「一正一負,搞不清楚我因為中石油虧掉了多少套房子。」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張靈習慣用數字想方設法讓自己不那麼沮喪。和他一起深陷中石油的還有150萬股民,「48塊最高位買進的人比我慘更多」。
解套遙遙無期,算上每股每年大約一毛五的分紅,張靈每年從中石油股票上的年收益率大概不到1%,比活期存款利率還低,「我現在只能把它當做不能支取本金的活期存款」。
除了繼續觀望那隻環保概念股,張靈已經決定將中石油的股票封存在家,長線持有。「二十年後再解封,那時候我兒子已經成年了,也許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黃金暴跌:Paulson日虧3億美元不改看多 Einhorn亦損失慘重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3818週五黃金跌破每盎司1500美元大關,讓兩位對沖基金巨頭損失慘重。
這兩位對沖基金經理是John Paulson和David Einhorn。
Paulson一日虧損3億美元 但長期依然看好
Paulson有大約95億美元資金投入到他的對沖基金中,其中85%投資了黃金類資產。
彭博社說,週五黃金暴跌4.1%,給Paulson的黃金投資造成了約3.28億美元的損失。另外,按照去年底Paulson的黃金股票持倉,他週五當天的黃金股票虧損為6200萬美元。
去年底Paulson曾告訴投資者,他7億美元的黃金基金將超過其他策略,因為未來五年黃金將是對沖通脹和貨幣貶值最好的方式。
Paulson的黃金基金今年一季度下跌了28%。自2011年8月以來,黃金下跌已經超過20%。
黃金暴跌之際,Paulson & Co.公司的合夥人兼黃金策略師John Reade週五勇敢地接受了彭博社的採訪,其主要觀點:
1、「近期黃金價格下跌沒有改變我們的長期觀點。我們從2009年4月開始投資黃金,那時候黃金價格是900美元,儘管現在從峰值跌到了1500美元,但仍遠高於我們的成本。」
2、因為政府往經濟中注入資金,黃金長期將繼續增值。
「聯邦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印錢,我們預期經濟和股票市場走強將造成貨幣供應增長速度超過真實增長,最終造成通脹。就是這種紙貨幣將貶值的預期讓黃金成為吸引人的投資。」
實物黃金成Einhorn第三大持倉
黃金下跌也會衝擊David Einhorn的綠光資本。
路透引述一位綠光資本的投資者說,綠光資本一季度已經將黃金變成這只基金的第三大倉位了。
目前只有蘋果和通用汽車的倉位超過黃金。在最近一次與投資者溝通時,Einhorn披露了他的五大持倉,其中黃金主要是實物黃金,而不是黃金ETF。
Einhorn投資實物黃金吸引了不少眼球,因為黃金難以儲藏。路透社報導說,他選擇了紐約皇后區的一個安全設施儲存黃金,那裡離他的辦公室很近。
“黃金死多頭”鮑爾森連續五季度不改黃金倉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51
曾經的黃金死多頭——億萬富豪、對沖基金經理約翰·鮑爾森(John Paulson)最近對黃金的熱情不及從前了。
最新數據顯示,截止9月30日,鮑爾森連續第五個季度保持他的黃金持倉不變。鮑爾森領導的同名投資公司在全球最大黃金ETF——SPDR GOLD TRUST中持有1023萬股,價值約14億美元。同時也是大型礦企Goldcorp, Silver Wheaton以及Yamana Gold的大股東之一。
鮑爾森一直以來都對黃金抱有十足的信心,他超過40%的股票交易都與黃金相關,直到去年才改變了多頭的看法。
鮑爾森2009年開始投資黃金,押註黃金價格會因美聯儲史無前例的貨幣刺激而上漲。一開始,這確實是筆不錯的投資,黃金自2008年12月開始至2011年6月共上漲了70%。不過隨著投資者們發現他們擔心的高通脹並未出現,於是開始撤離黃金,2013年里黃金共下跌了28%,創三十多年來最大跌幅。鮑爾森同時也表示,他不會再向黃金增加投資,因為不清楚通脹什麽時候才會加速。
今年前六個月黃金價格一度走出幅度不小的反彈,但隨著美國經濟複蘇的跡象越來越明顯,黃金在上個季度大跌8.4%。隨著美聯儲上月結束QE並距離加息越來越近,同時美元兌十種主要貨幣匯價升至5年新高,黃金的價值貯藏屬性吸引力下降,價格跌勢也顯著加速,近日一度跌至1130美元/盎司的四年半低點。
SPDR黃金ETF的持倉在過去兩個季度中連續下滑,本周至720.62噸為2008年以來最低。同時美國通脹預期指標——5年期國債收支平衡率( 5yr Treasury Break-even Rate)今年大跌15%,創2008年以來最大年度跌幅,顯示市場對通脹的預期較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確定 戰略新興產業地位不改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015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2-31 08:54 編輯
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確定 戰略新興產業地位不改 作者:中金汽車研究
財政部等四部委發布《關於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的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就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的財政支持政策征求社會意見,整體方案超預期。
明確2016-2020年財政支持政策,解除整車廠商的後顧之憂:目前新能源汽車推廣的財政補貼政策將於2015年12月31日到期,此次財政部等部委下發意見稿明確將會繼續在2016-2020年就新能源汽車推廣上給予財政支持,解除了整車廠商斥巨資投入新能源汽車研發的後顧之憂,預計汽車廠商在新能源汽車投入上將更加積極,以應對未來燃油限值和環保等壓力。
在財政補貼強力支持下,2014年前11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5.3萬輛,單月產銷量經常保持2-3倍的增長,快速增長勢頭明顯,而乘用車的占比也經常保持在70%-80%之間,預計在後續財政補貼下,我國新能源汽車還將保持著快速增長。
2016年補貼退坡路線圖明確,力度好於預期:延續之前的補貼標準逐漸退坡的趨勢,此次意見稿就2016-2020年補助標準退坡路線圖給予明確:燃料電池汽車保持不變, 2017年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10%,2019年補助標準在2017年基礎上再下降10%。預計到2020年乘用車的補貼力度還能到2016年的八成以上,好於預期。
乘用車補貼力度有所提高,純電動續航里程要求提升:根據測算,純電動乘用車2016年財政補貼力度甚至好於2015年的財政支持力度,補貼力度超預期。另外補貼標準中也對純電動續航里程由80公里提高到了100公里,但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純電續航里程要求依然維持50公里不變。
客車補貼更加細化,新增對超級電容和雙源無軌定額補貼:針對新能源客車的補貼標準則更加細化科學,引進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量這一指標引導客車企業更加關註電池等技術升級,在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量小於0.3 Wh/km•kg時,客車補貼標準不變,如果高於這一指標補貼力度將會下降,最高會下降26.7%。此外相對2013年的補貼標準,此次按照車長標準,新增對超級電容和雙源無軌進行定額補貼。
此外意見稿中還明確純電動專用車補貼標準,細化燃料電池補貼方案,整體來看補貼力度有所提升,補貼方案也更加細化。
加強關鍵零部件質量質保,消除消費者可靠性擔憂:意見稿還要求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對消費者提供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質保:其中乘用車生產企業應不低於10年或15萬公里的質保期限,商用車生產企業(含客車、專用車、貨車等)不低於8年或30萬公里的質保期限,可以解除消費者目前對新能源汽車可靠性的擔憂。
投資建議:該意見稿整體補貼力度超預期,解決了整車廠的成本擔憂,同時也對關鍵零部件提出了明確的質保標準,解除了消費者的在使用環節中的可靠性的擔憂;有利於未來6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油價下跌等因素不改新能源汽車戰略新興產業地位,利好宇通客車、上汽集團和比亞迪等新能源標的。
(源自中金汽車研究)
|
巴克萊:溫和通脹不改美聯儲年中加息預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74

隨著油價下跌,經濟學家們在下調美國通脹預測。然而,他們對於美聯儲將在今年年中前後進行首次加息的預期並沒有改變。
巴克萊銀行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Gapen告訴彭博社,“我們仍然認為(加息)風險存在於6月到9月之間”,美聯儲“可能在年中就會上調利率,盡管在整體通脹水平接近於零的情況下,這麽做看起來可能會比較尷尬。”
彭博社報道稱,美元走強,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以及油價下跌正在拉低電視和汽車等商品的成本。對此,美聯儲貨幣政策決策者們可能會參考過去的經驗,並認為勞動力市場的改善將促使雇主為員工加薪。無論海外經濟如何,人工成本的增加很快會導致房租、餐館食物等價格的上漲,因為連續六年接近於零的利率為美聯儲加息騰出了空間。
巴克萊經濟學家12月19日預計,2015年二季度,美聯儲更為關註的通脹指標個人消費開支(PCE)將同比增長0.5%,此前預期為1.2%;扣除了食物和能源價格影響的核心PCE同比增長1.7%, 此前預期為1.9%。
曾在美聯儲擔任經濟學家的Gapen還表示,“油價下跌對於核心通脹的緩慢影響,以及勞動力市場逐漸複蘇導致的部分工資和服務成本上漲”將幫助緩和美聯儲今年將經歷“去通脹化”的擔憂。
此外,該投行還預計,截至6月的12個月中,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會同比下滑。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美聯儲對於PCE的增長目標為每年約2%。
高盛觀點
盡管在最新的預測中將二季度核心PCE同比增速由此前的1.5%下降至1.3%,高盛仍然維持美聯儲最有可能在9月進行首次加息的判斷。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 12月26日在報告中寫道,如果6月核心PCE低於美聯儲預期的1.5%,且工資僅微弱增長,那麽美聯儲可能會延遲加息;如果通脹率脫離他們共識預期的底部,美聯儲可能會等到2016年再行加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