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最近我比較青睞的能源類股票 盈杉投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ee3fe0100v1sf.html
天能動力和超威動力
嚴格說不是能源類的公司,但是也算相關吧,兩家都是做電池的,以後電動汽車的應用是大方向,或者叫做新能源汽車吧,這樣叫比較符合潮流。除了動力電池外,還有儲能電池也是另外一種應用。 天能和超威今年的業績肯定很不錯,比去年增長很多。未來如何就要看汽車方面的應用和推廣程度了。關於這兩個公司我寫過好多了,可以參照我其他文章。目前估值的話,天能動態pe目前是5-6倍吧。
永暉焦煤
永暉焦煤是最大的蒙古焦煤進口商,同時也是澳大利亞海運焦煤進口商。雖然短期來看焦煤受到鋼鐵行業低迷的影響,焦煤價格會有所回落。但是長期來看中國焦煤 還是嚴重不足,很依賴於進口。所以永暉的焦煤進口生意還是可以長期做,而且可以做的很大很好。永暉和上游焦煤供應方,以及中日韓等地的鋼廠都有長期協議, 上下游都非常穩定。
蒙古進口倒中國的焦煤利潤是很高的,而永暉在焦煤的物流運輸上投入了大量資金。下圖為永暉的在建項目(來自於2011年中報)

永暉是次新股,他在10年10月以每股3.7發行了9.9億股,等於說融資了將近37億港幣。並於11年4月發行了年息8。5%的5億美元優先票據,2016年到期,截止2011年6月,永暉有現金57.63億港元,38億港元的負債,就是優先票據,資產負債率53%。
永暉利用財務槓桿進一步加大物流投資和收購上游優質煤炭資源。下面是11年11月1號的公告,
永暉焦煤發佈公告稱,公司與日本丸紅株式會社成立合資公司,以收購多倫多上市,於加拿大亞伯達註冊的焦煤生產商Grande Cache Coal,每股出價現金10加元(約78港元),較目標公司股份收市價溢價70%,現金代價總額9.83億加元(約77億港元)。 永暉焦煤及日本丸紅分別持有合營公司60%及40%的股權,並分別就上述收購出資5.899億加元(約46億港元)及3.933億加元(約31億港元)。收購完成後,公司將獲得2.2萬公頃的礦場經營面積,攬入總量達3.46億噸的礦藏資源。
今年永暉的年目標是進口800萬噸蒙古煤,400萬噸海運煤,合計1200萬噸的目標。如果完成目標的話,今年利潤估計能達到18-20億港元左右,業績同比增長在70%-80%。 目前股價計算2011年pe為5左右. 明年永暉運輸和洗煤的產能進一步擴大,並且有了加拿大自有的焦煤成本進一步降低,未來利潤可以保持持續增長。
崑崙能源
中石油子公司,目前經營原油開採和天然氣分銷業務。從過去中石油對崑崙能源的整合來看,中石油對崑崙能源定位是中石油的天然氣上市平台,未來中石油會持續把天然氣相關資產整合注入崑崙能源,比如沒上市的崑崙燃氣就是很可能被注入崑崙能源的。 而我個人對於國內未來的天然氣發展市場是相當看好的,而中國的天然氣不管是哪個燃氣公司,歸根結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中石油,而中石油的天然氣未來將都會在崑崙能源的資產裡。關於崑崙能源的整合可參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ee3fe0100v1sb.html
根據發改委的指引,中國天然氣佔初級能源的比例,將由2010年的3.9%增加至2015年的8.3%,年複合增長率達19%。而崑崙能源(00135)被母公司中石油(00857)定位為發展天然氣業務的上市旗艦,預期未來將繼續獲得注入優質資產,以圓其2015年達至500億元至1,000億元營業額的發展目標。
從過去對中石油資產的收購來看,收購價格基本上還是比較厚道的,基本上收購成本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所以未來的崑崙能源可以通過自身增長和外延式擴張持續增長。
也許從靜態pe來看崑崙能源估值只能說是合理,並不便宜,但是從未來的資產注入,以及中國廣闊的天然氣市場空間,以及天然氣消費增速來看,目前價格一點都不貴。至少在業內他是沒有競爭對手,是壟斷者,他有很強的確定性,看好中國的天然氣業務,崑崙能源準沒錯。
中國燃氣和華潤燃氣
業務是差不多的,中國燃氣比華潤燃氣多了LNG業務。而普通燃氣業務華潤的平均毛利率有30%,中國燃氣只有20%左右,可見央企就是不一樣,連燃氣的進貨成本都比人家低,呵呵,不過別 拽,崑崙系的毛利只會更高,中石油才是王道啊,你們都要跟我來買。話歸正傳,燃氣未來的發展肯定是看好,至於買什麼公司呢?華潤燃氣持續收購母公司資產, 中國燃氣也有自己的擴張,公司肯定是華潤燃氣實力更強,畢竟母公司是大央企。而中國燃氣今年利空不斷,但是從估值角度,中國燃氣便宜很多,可以說只有華潤 的一半價格吧,所以我買的中國燃氣比華潤燃氣多,便宜才是硬道理,對吧,呵呵。短期來看上漲空間肯定是中國燃氣能漲的更多,長期開看就不知道了。對於一個 發展潛力很大的公用事業股,其實這樣的價格買入也還是合算的,至少沒什麼風險。畢竟某個城市的燃氣特許經營權拿到了,這裡就是你的地盤了,沒人和你競爭, 這和其他行業大不同。 目前還是各大燃氣公司爭奪地盤的時代。崑崙燃氣,中國燃氣,華潤燃氣,港華燃氣,新奧能源,還有各地的一些公司,比如上海的申能,河北的新天綠色能源,這 和啤酒行業何其相像啊。 至於為什麼看好燃氣呢?因為1,目前很多城市的開通率還不高,內涵發展空間很大,外延式的收購也同時進行,所以增長可以很快。 2 就是沒人跟你競爭。3就是除了普通燃氣業務以外,LNG和CNG業務也是利潤增長點。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燃氣走在前面,畢竟他們都在發展,而華潤燃氣只 是經營普通的燃氣業務。中國燃氣未來增長潛力很大,當然目前普通燃氣業務的毛利率最高,華潤集中資金在做普通燃氣業務的收購,也是提高資產效率的表現。所 以兩者見仁見智吧。
華潤燃氣剛剛在10月份私有化了鄭燃,11月份又有新的舉動了
路透香港11月2日電---中國城市燃氣供應商--華潤燃氣控股有限公司(1193.HK: 行情)週三稱,其全資附屬公司華潤燃氣與天津燃氣訂立合營合約,建議成立合營公司,投資總額為60億元人民幣.
該合營公司將主要在天津市從事投資、建設及經營城市燃氣管道、銷售及分銷燃氣、提供燃氣相關設備、裝置及配套服務,以及燃氣設施維修及維護.
"本集團深信,透過與天津燃氣成立合營公司,將可即時打進當地市場,以及最終打進大天津濱海區."華潤燃氣控股執行董事王添根在公告中稱.
公告並稱,建議合營公司的註冊資本為50億元人民幣,其中49%由華潤燃氣以現金注資,51%由天津燃氣向合營公司轉讓其注入資產的所有權權益的方式注資.
待訂立獨立資產轉讓協議後,將會把天津燃氣有關於天津的管道天然氣業務的其他資產,包括管道燃氣設備及分銷設施以及從事燃氣業務的公司的股權,轉讓予合營公司.
燃氣行業的圈地行動進行時!
梁宏
我的大唐夢------談一談大唐發電 老火煲湯
http://xueqiu.com/4212123875/23956351大唐發電,原指大同和唐山的發電廠,現在已經是資產遍佈全國,位列五大電力集團之一了。
公司資產及分佈情況:
1、發電資產:
截至2012年底,公司發電裝機容量中火電、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分別佔比83.75%、12.33%、3.74%、0.18%。
火力發電:重點集中於河北、山西和內蒙,少量分佈於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沿海。
水力發電:集中於四川和云南。
風力及光伏發電:河北,內蒙,遼寧
2、煤礦及煤化工:
煤礦集中於內蒙。內蒙古勝利礦區勝利東二號露天煤礦生產褐煤,以鐵路連接到多倫煤制烯烴,克什克旗煤制氣和阜新煤制氣。公司在內蒙地區開發的五間房煤礦、孔兌溝煤礦、長灘煤礦的項目進行前期工作,煤炭供自家電廠。
公司的成長性:
1,2012年,公司管理裝機容量約39,147兆瓦。公司有14個電源項目獲得正式核准,其中:2個火電(燃機)項目,核准容量總計2,226兆瓦;1個水電項目,核准容量總計125兆瓦;6個風電項目,核准容量總計276兆瓦;5個光伏項目,核准容量總計80兆瓦。
2,內蒙古勝利礦區勝利東二號露天煤礦一期工程年生產規模已達1,000萬噸;年生產規模將為2,000萬噸的二期
工程目前按計劃進行基礎建設。由於該煤礦主要是為煤化工和煤制氣配套,進度將與煤制氣工程的進展同步。
3,多倫煤化工已經全面投產,甲醇制聚丙烯已於3月底開始雙線並列運行,日產聚丙烯1152噸。2013年計劃生產37萬噸聚丙烯,達到設計產能的80%。一季度該部分連同勝利東二號煤礦共虧損1億元,在產能正常後的盈利狀況值得期待。
4,克什克旗的年產40億立方煤制氣已完成一期,預計2013年7月接入中石油管道直供北京市。二期將於2013年底完成。受制於中石油的城市門站價格,銷售價估計在1.6元每立方米左右,由公司控股51%,盈利影響有限。由於煤制氣是成熟的技術,無生產技術風險。
5,阜新40億立方煤制氣將於年底生產。該部分最有想像空間。公司控股90%,由公司自建管網到達終端用戶,原計算成本為1.1元每立方米(已扣除副產品的利潤),而目前終端收費價格為2元多至3元。
6,寧德核電一期108萬千瓦已於2013年4月商業運行,二期正進行調試,三期四期的設備陸續到位。
根據國內多家公司的研究報告,2013-14-15年大唐發電的每股收益為0.35元、0.47元和0.63元。
2013年達成盈利目標的跟蹤情況:
2013年5月,煤炭價格比年初預計的價格更低,原預計比2012年降低燃煤成本3%-5%,現修正為降低5%-10%。
目前重慶彭水及云南的水電比去年增長。比一季度增長顯著。
分佈於河北、內蒙的火電廠受到北京用電增長10%的帶動,且無水電超發的影響,發電量比一季度增長顯著(一季度因為需要為城市供熱發電廠讓路,位於內蒙的火電廠受影響較多)。
因此,二季度的盈利狀況比一季度要好得多。主要得益於河北、內蒙的火電發電量增多,煤價降低;水電因重慶云南的來水豐富發電量增加;寧德核電貢獻利潤;多倫甲醇制聚丙烯雙線運行。
大唐發電的財務狀況:
2012年12月31日,資產總額約為人民幣2,752.78億元,負債總額約為人民幣2,186.18億元,歸屬本公司股東權益約為人民幣416.58億元,每股淨資產約為人民幣3.13元,
作為央企,負債並不會導致銀行逼債的風險。在行業景氣度高、盈利能力強時,較高的負債能帶來更大的回報。查看2013年一季報,經營現金流入為80億元,簡單乘4得出全年為320億元。2013年的資本開支(包括阜新和克旗煤制氣項目)為250億元,這也是有較大資本支出的最後一年。年初通過發債,已經解決資本短缺的問題。
2014年,大唐的經營現金流將伴隨煤化工、煤制氣的投產而大幅度增加,資本開支減少,所有大唐的股東自然就會「醉在君王懷 夢迴大唐愛」。
關於下調上網電價的預言:
近期花旗出報告,預言三季度下調火電企業的上網電價。資本市場立即就相信了,火電股大幅調整。
回顧前幾年,煤價上漲,煤企日子好過時,種種稅費的手伸向煤炭。誰又能保證火電企業的日子好過時,這些手不伸向火電企業?!其實,有色金屬日子好過時也是同樣待遇,房地產也如此。樂觀來看,被伸手要錢是好事,說明在真賺錢。
言歸正傳,看看2012年底的政策:「從2013年開始,煤炭價格將全面實現市場化,而已經很久未被提起的「煤電聯動」也隨之再次現身。國務院辦公廳日前下發《關於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取消重點合同,取消電煤價格雙軌制,煤電雙方自主協商確定價格。同時繼續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當電煤價格波動幅度超過5%時,以年度為週期,相應調整上網電價,也就是說電力企業每年可以根據電煤價格變化調整一次上網電價。」國務院的意見是以年度為週期,每年調一次,並且是波動幅度超過5%。若年內環渤海動力煤5500大卡煤價由年初的640降低到年底的560元,那全年平均降幅可能超過5%,再不下調電價,電企都不好意思。
政策是不會朝令夕改的。特別是面對火電主力的五大央企。三季度調電價?你花旗當國務院的指導意見是什麼?!你花旗當五大火電央企是任宰任割的唐僧肉麼?!
附:國際投行相關言論
花旗(5月22日):根據花旗與內地政府最新溝通,該行預期今年第三季燃煤發電站減電價2%,及將可再生能源發電站的附加費增加一倍,故將華能國電(00902.HK)2013/14年的純利預期分別下調7%及13%,目標價由11.25元降至9.2元,降級至「中性」。該行指出,煤價下降後,政府正考慮降低上網電價。另外,2011年12月上調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費,已不足以補貼現時日益增加的可再生能源項目,該行料政府在今年第3季會將附加費增加一倍。
高盛(5月23日):高盛表示,電價的監管風險已非新鮮事,故非拋售電力公司的藉口。市場早前關注電價上漲幅度不足以彌補高煤炭成本,現在隨煤炭成本下降則憂慮過早減電費。市場不曾幻想發電廠可無限提升盈利能力,股價早已反映這些因素。在未影響財務穩健及業務可持續性的情況下,基於成本下降的電費調整份屬可控。
該行認為,獨立發電商股價或已反映明年減電價逾2%,故認為中國電力(02380.HK)、潤電(00836.HK)及華能(00902.HK)仍值得買入,目標價分別為3.7元、30元及11.5元,國電和潤電列於該行「確信買入」名單。
內地能源改革的一個中心原則,是發展市場機制以適當分配稀缺資源,遏止浪費及提倡環保。該行認為,更透明機制下的電價上升,是該策略的不可缺少元素。除非當局認為目前電價水平高得無法接受,否則不大可能在制定全面改革框架前要急於減電價。據該行瞭解,一些位於東北及西南地區的發電廠,即使在較低的煤炭成本下,仍然難以獲利,這些電廠更有可能需要加電費。
該行指出,內地追求更高的替代能源組合,或令再生能源的補貼赤字日益增加,但不認為解決方法是需要犧牲燃煤電廠利潤,燃煤電廠的利潤亦可被重新投資於減排及環保中。
瑞銀(5月23日):憂慮內地當局下調電價,但瑞銀認為消息未經證實,重申華能(00902.HK)及中國電力(02380.HK)為行業首選,中資電力股經過連日捱沽後,今天全線反彈,尤其是由五年半高位三天累吐18%華能曾逼近50天線(8.48元),高見8.42元,現造8.38元,回升5.5%。
中國電力及華電(01071.HK)也扭兩連吐分別高見3.04元及3.97元,現造3.03元及3.91元,回升3%及3.7%。此外,大唐(00991.HK)及潤電(00836.HK)彈不足1%,高見3.49元及20.4元。相反,神華(01088.HK)、兗煤(01171.HK)及中煤(01898.HK)跌2%-2.7%,報26.35元、8.19元及5.41元。
花旗與內地政府溝通後預期,今年第三季燃煤發電站減電價2%及可再生能源發電站附加費將倍增。不過,瑞銀指,中資電力股連日遭拋售主要受內地或限制煤炭進口預測拖累,因為下調上網電價仍未經證實,加上該行相信此舉對在岸煤價影響有限,因即使落實限制,電廠仍有其他渠道進口低品質煤炭,且煤炭市場需求溫和及產能高增長結構,若不出現轉變,煤價短期內亦不會顯著反彈。相反,電力股近日跌幅已過度反應,現階段為投資者提供入市良機。(sz/t)
每週一談第十二期:環保投資工具書(中秋佳節乾貨來襲) 汪書記聊江湖
http://xueqiu.com/9600279824/25301238耗時兩週,環保投資工具書新鮮出爐啦!值此中秋佳節,我們將與讀者分享我們對環保產業鏈的梳理,共同探討各類技術的工藝流程。
1 產業鏈地圖部分
圖1為大氣處理產業鏈地圖。
查看原圖圖2為水處理產業鏈地圖。
查看原圖圖3為市政固廢產業鏈地圖
查看原圖圖4為農業固廢處理產業鏈地圖。
查看原圖圖5為工業廢物產業鏈地圖。
查看原圖圖6為土壤污染治理產業鏈地圖。
查看原圖2 環保工藝流程部分
圖7為電廠脫硫:濕法脫硫工藝流程圖。
濕法脫硫:發生的是氣液反應,其產物是液態。濕法脫硫的主要方法包括石灰(石灰石)法、雙鹼法、稀硫酸吸收法、海水脫硫、氨吸收法、氧化鎂法等。
查看原圖圖8為電廠脫硫:干法脫硫工藝流程圖。
1、干法脫硫:發生的是氣固反應,其產物為固態。主要的方法有電子束法、荷電乾粉噴射法、活性炭吸附法和流化床氧化銅法等;
2、流化床:當固體顆粒中有流體通過時,隨著流體速度逐漸增大,固體顆粒開始運動,且固體顆粒之間的摩擦力也越來越大,當流速達到一定值時,固體顆粒之間的摩擦力與它們的重力相等,每個顆粒可以自由運動,所有固體顆粒表現出類似流體狀態的現象,這種現象稱為流態化。
查看原圖圖9為電廠脫硫:半乾法脫硫工藝流程
查看原圖圖10為電廠脫硝:選擇性催化還原(SCR)工藝流程圖
SCR:選擇性催化還原。主要以氨或尿素作為還原劑,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將煙氣中的NOx還原為N2,反應生成物無需處理。原理是在催化劑作用下,還原劑NH3在290-400℃下將NO和NO2還原成N2,而幾乎不發生NH3的氧化反應,從而提高了N2的選擇性,減少了NH3的消耗。
SCR系統由氨供應系統、氨氣/空氣噴射系統、催化反應系統以及控制系統等組成,為避免煙氣再加熱消耗能量,一般將SCR反應器置於省煤器後、空氣預熱器之前,即高塵段佈置。氨氣在加入空氣預熱器前的水平管道上加入,與煙氣混合。
查看原圖圖11為電廠脫硝: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工藝流程圖
查看原圖圖12為供水:原水處理工藝流程圖。
查看原圖圖13為海水淡化工藝流程圖
查看原圖圖14為污水:市政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圖。
查看原圖圖15為工業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查看原圖圖16為市政固廢的堆肥處理工藝流程圖。
查看原圖圖17為市政固廢的填埋工藝流程圖。
查看原圖圖18為市政固廢的焚燒工藝流程圖。
查看原圖圖19、工業廢物處理處置的物理化學過程工藝流程圖。
查看原圖
每週一談十一期:膜系列研究二市場篇之「海水淡化,理想很豐滿」 汪書記聊江湖
http://xueqiu.com/9600279824/25293591在上期《膜系列研究一技術篇之「神奇的膜法」》中,我們從技術角度介紹了反滲透膜的原理及其基本的應用情況。國內外海水淡化是膜的主要工業應用市場;在國內,該市場主要以試點為主,其中反滲透膜成本具備一定經濟性,因而應用佔比不斷提升;整體上看,海水淡化項目增速決定了反滲透膜工業市場增速,但與其他水供應比較,海水淡化成本較高,因而已建成項目開工率不高,項目呈現非市場化推動的特徵。
1.反滲透膜市場調研:產能在提升,外資佔主導
如下圖所示,2007年以來,中國反滲透膜產量不斷增長,2007年為200萬m2,預計2013年(今年)達到557萬m2。根據數據統計,2005年中國反滲透膜市場銷售總額為10億元;2012年達到20億元,已佔世界總銷售額的20%左右(包括內資和外資)。
查看原图中國的反滲透膜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經歷了從外資壟斷到內資崛起的過程。2008年全球反滲透膜市場的主要玩家有:陶氏化學公司(35.71%)、美國海德能公司(32.05%)、東麗集團(26.56%)以及總和不到6%的科氏工業集團、東洋紡公司和熊津化學等。
其中,在中國市場,2005年國產反滲透膜只佔反滲透膜中國總銷售額的2.5%-5%;2008年國產反滲透膜份額已經增長至10%(其中,僅「時代沃頓」就佔了8%)。隨著國內膜市場的快速發展,國產份額有繼續增長之勢。
查看原图2. 應用市場分析:海水淡化工程政府推動,反滲透膜成本經濟型顯現
反滲透膜的應用領域有海水淡化、處理重金屬廢水、食品飲料製造等。而海水淡化是反滲透膜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目前主流的海水淡化技術主要是反滲透、多級閃蒸和低溫多效。憑藉不斷降低的成本和較高的出水品質,反滲透膜在海水淡化領域的應用比例不斷增長。
如下圖為反滲透膜法海水淡化典型工藝流程。
查看原图以一個處理規模為6000m3/d的海水淡化工程為例,拆分處理過程中的各項成本。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由上表可以得到兩個結論:
1)三種主流海水淡化工藝中,反滲透法單位造水成本最低,但不同地區應有所差異。
2)其中,電力消耗佔了反滲透法總成本的40%,固定資產折舊和膜更換費用分別佔21%和22%。若要進一步提高反滲透法的吸引力,降低電力消耗是關鍵;與此同時,延長膜的使用壽命和減少工程支出能夠起到重要作用。
3.政府是其主要推動力,成本過高阻礙其大規模應用
根據海水淡化「十二五」規劃的統計,截至2010年底,在已建成的海水淡化裝機容量中,反滲透法所佔比例最高,為60%;蒸餾法所佔比例其次,為34. 8%;其他方法合計約5%。
由上文知,膜法海水淡化成本已經接近並低於傳統海水淡化方法。同時在海水淡化「十一五」規劃中規劃建成的6個海水淡化項目中,有2項完全使用反滲透法,3項使用熱法/反滲透法。海水淡化「十二五」規劃中明確要求建設2個以上5-10萬噸/日反滲透海水淡化示範工程以及建設1個以上5-10萬噸/日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示範工程。
同時通過下表又能觀察到,超濾膜與反滲透膜耦合、蒸餾法與反滲透膜法耦合等多種工藝耦合技術應用日益普遍,以最大限度降低能耗、提高出水水質和增加系統穩定性;
未來多種工藝耦合的海水淡化項目將佔據更多的市場空間。
查看原图那為何海水淡化供水遲遲不能大規模應用?因為原水供應的成本更低。
以天津為例,引灤入津的原水價格為1.75元/噸,加上處理工序、管網折舊,總成本約4元/噸。而天津北疆電廠目前海水淡化每噸水成本約4元,通過水處理,用專用輸水管網運往自來水廠原水池,運行成本增加了3.6元,達到7.6元/噸。較大的成本差異是導致天津北疆電廠海水淡化項目產能利用率僅為20%的重要原因。
4.結論:長期增長潛力較大,短期應用關鍵是成本
根據《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產能達到220萬立方米/日以上。鑑於2010年我國海水淡化產能僅為60立方米/日。按照至2015年海水淡化產能增加160萬噸/日、平均海水淡化設備7000元/噸日來測算,未來2010-2015年海水淡化設備投資有望高達112億元。而作為耗材的反滲透膜,若佔總投資額的23%,則市場空間的增量為25.76億元,比2012年增長128.8%。
而在短期內,由於海水淡化造水成本相較於傳統原水供應成本依然偏高,導致產能利用率偏低。未來持續地降低成本或是關鍵。
繼續博弈?希臘政府對周一談成協議不抱太大希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61

希臘政府對周一能達成解決方案並不抱太大希望。
希臘媒體Ekathimerini周六晚報道稱,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周五晚主持了一個內閣會議,向部長們簡述與歐元區談判的進展。
此外,由於希臘政府可能在未來幾天需要向國際債權人妥協,齊普拉斯急於測試內閣成員的態度。包括能源部長Panayiotis Lafazanis在內的內閣成員堅持認為,希臘政府應該堅持對希臘選民做出的承諾。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周五德國政府高層和希臘政府發言人的表態讓市場看到了希臘債務問題的轉機,希臘股市開盤大漲8%。此前歐盟經濟與金融事務委員曾表示,下周一的歐元區財長會議是“決定性”的會議。
但Ekathimerini的報道顯示:
總體來看,希臘政府對周一能達成解決方案不抱太大希望。一位希臘政府消息源稱,“希臘政府邁出了一些積極的步伐,但是仍然有許多地方有待突破。”
消息源們堅稱,在勞動力市場監管、私有化和降低財政盈余等關鍵問題上,希臘政府不會願意讓步的。希臘人相信,談判各方能夠在行政改革、稅收體系和反腐等領域達成共識。
同樣悲觀的還有歐元集團主席Jeroen Dijsselbloem。他周五表示,他對於歐元集團很快和希臘達成協議感到“十分悲觀”。
Dijsselbloem是在接受荷蘭NOS廣播公司采訪並被問及周一希臘及歐元集團是否會取得實質性進展時做出上述表態的。
希臘人雄心壯誌,但是就他們現在的經濟狀況來說,我認為我們達成一致的概率有限。我並不知道周一能否有任何進展。我們需要見到希臘實質性的改革措施才能放貸,但是過去幾個月並未出現這樣的改變。協議的達成顯然需要希臘政府作出努力。
對此,希臘政府發言人Gavriil Sakellaridis表示,“希臘人應該明白,這是一次關鍵和艱難的談判,壓力是巨大的。我們會竭盡所能,以便周一能達成協議。”
他告訴SKAI電視臺:
即使我們周一沒有達成協議,我們相信總會有時間達成協議的,所以這不是問題。
然而,時間又是一個問題。因為只有時間才能裁決出誰是博弈的勝出者,正如英國《金融時報》報道:
希臘財長瓦魯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在和他的歐元區對手們玩什麽把戲?
密歇根大學政治學教授George Tsebelis稱,“最簡單的就是把它想象成一個誰是膽小鬼的遊戲。”就像兩位司機要從相反的方向通過一座只有一條車道的橋。他們心知肚明,誰先轉向,就等於承認讓對方通過。然而,如果兩個人都不避讓,結果就是撞車。於是,誰都表示拒絕讓道,以便恐嚇對方。Tsebelis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有動力向對方表示,自己是認真的。”
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麽齊普拉斯說,他不能接受延長現有援助項目等妥協辦法,因為那違背了他參選時對選民做出的承諾。以這種方式,他傳遞出來的信號就是,他不能“轉向讓道”。
通常,參與這種遊戲的玩家都會在別人亮牌以後跟著出招,試圖影響遊戲的最終結果。但是博弈論專家警告稱,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遊戲可能會以沒有人讓步告終。
如果參與方堅決不妥協,甚至演變成無法妥協,沒有人讓步的事情是有可能發生的。Syriza領導的希臘新政府正在艱難地試圖結束與國際債權人的沖突。
此外,對於不同的結果,玩家們面臨的代價是極具不確定性的。Tsebelis表示,“可觀地說,這件事的回報/代價並不清楚”,即便是在歐元區內,各國政府對於“希臘退歐”的代價也有不同看法。
這種博弈帶來的另一個結果是,歐元區政客們可能會被迫懲罰希臘,即使他們知道這麽做對於自己國家來說也是痛苦的。
德國和其它債權人國家有動力威脅希臘,如果要對債務進行重新談判,將迫使它退出歐元區。理論上來說,這樣的威脅並不可信。希臘退歐會給歐元區所有國家造成傷害。因此,即便希臘要違約,其它成員國可能也不會希望讓它退歐。
然而,如果選擇寬恕希臘,又是在冒險鼓勵其它國家如法炮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傑·邁爾森(Roger B. Myerson)表示,“德國可能會認為,如果歐元區不對希臘做出懲罰,類似問題還會出現在西班牙和意大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談一談恆指「假PE」 股領袖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7/22/%E8%AB%87%E4%B8%80%E8%AB%87%E6%81%86%E6%8C%87%E3%80%8C%E5%81%87pe%E3%80%8D/
最近有某位本地大學教授指出,過往投資者參考恆生指數市盈率,以決定見頂或見底的方法已經不合時宜,因為恆指的每股盈利部分出現「水份」,如出售資產或業務等,導致現時恆指市盈率未能完全真確地反映其盈利情況。因此,即使恆指現時市盈率只有約10倍左右,卻未必等於估值便宜。這段搶眼的言論,自然引起不少投資者的關註,筆者也有意撰文,將筆者一些想法與讀者們分享。
首先,恆生指數由50隻成份股組成,也就是一般坊間所說的「藍籌股」。要成為藍籌股,必先在市值、成交金額、財務狀況等各範疇符合要求,才有機會成功染藍。而藍籌股因市值巨大,而且涉及不同行業,在統計學上甚具代表性,暫時一眾藍籌股大約涵蓋了大市約63%左右。因此,當投資者留意到恆指的升跌時,因而能夠推測大市其他股票的升跌。同樣地,恆指的每股盈利狀況,也不只是單純參考幾隻股票而已,而是所有藍籌股的盈利情況。所以,即使有個別股票因出售資產或業務、旗下物業等受惠重估因素等而錄得大幅盈利增長,對於包含了50隻股票的大市盈利來說,其刺激作用不會太大,甚或被其他成份股的盈利沖淡或抵消了。
第二,雖說恆生指數由50隻成份股組成,但它們在恆指中均有不同比重,暫時佔比最大的股票,仍然非匯豐控股(0005)莫屬,約佔11.40%。相反,要數比重的最小的成份股,則是昆崙能源(135)及國泰(293),只佔約0.27%。正因每隻成份股的佔比不同,所以對恆指的影響也會不同。以該名大學教授所引述的例子,電能實業(0006)及領匯(823)分別佔恆指比重約1.14%及1.23%左右,各自在它們的分類指數中,都不是佔比較重的成份股,因此即使盈利含有一次性收益,對恆指的每股盈利方面也不會有太大的扭曲作用。
從另一個角度去看,蕓蕓恆指成份股之中,也有一些佔比較高,而且預期業績有明顯增長的股票。例如騰訊(700)在恆指中佔約10.29%,而且過往幾年的盈利增長顯著,因此排除了其業績包含了一次性收益的「水份」,只要這些股票的增長在未來幾年沒有大幅走樣或放緩,隨時已經能夠拉動恆指的每股盈利增長,同時亦足以抵銷上述電能實業及領匯的所謂「水份」。
當然,筆者只從恆指的形成,以及成份股的不同比重去闡釋對恆指每股盈利的影響,事實上還有其他方法可以排除上述的疑似扭曲情況,不過因篇幅所限,筆者只將部分原理寫出來。筆者不知道該名教授的投資功力,也不知道他的「假PE論」會令多少人相信,惟能夠肯定的是,在製造話題方面,這番言論的確是嬴得漂亮。
歡迎到我的專頁作進一步討論及交流:
「股領袖」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sleader
(利益申報:於執筆時,筆者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或勸誘。)
致小米雷軍:哽咽之後該和自己談一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27/152968.shtml
導讀 : 一向以理性著稱的雷軍為何在今年小米最後的收場戲上變得如此感性?這背後又有何難言之隱?
日前,2015年小米公司最後一場發布會上(紅米Note3),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首席執行官)雷軍哽咽的場景成為業內關註的焦點,甚至其風頭蓋過發布的紅米Note3本身。那麽一向以理性著稱的雷軍為何在今年小米最後的收場戲上變得如此感性?這背後又有何難言之隱?
開門見山,也許外媒最新的一篇報道才是切中雷軍真正哽咽的原因。即由於小米無法兌現其去年定下的今年年銷售1億部手機的目標,其450億美元的估值將可能在未來被減記,而減記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未來小米融資額的減少,但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小米為了打造自己心目中的那個所謂“生態”,不僅背離了目前仍是其業務和生態核心“為發燒而生”的手機(產品)理念,以成本價銷售手機,還以所謂構建“生態”之名,涉足諸多產品,例如路由器、智能電視、小米盒子,空氣凈化器、甚至電源插座,並由此被業內喻為“百貨公司”。盡管這種說法有誇張之嫌,但即便是我們去竭力理解雷軍所言的“生態”也很難找到這些產品間彼此間的聯系,至少給我們的感覺是點遠遠多於面。而給市場和用戶惟一留下較深的印象的就是小米的這些產品在同類產品中價格的低廉。
在此我們不想說“便宜沒好貨”,畢竟在我們國內還有一種“物美價廉”的說法,但從我們親身用過的小米這些產品看,確實不敢恭維。例如曾經遭到業內吐槽的小米路由器。不知道其他用戶,本來我們購買的初衷就是看中它的性價比(例如內含1TB的存儲),但不幸的是,使用小米路由器後,網速明顯變慢,找來裝寬帶的師傅,人家只說了一句不要用小米的路由,這是普遍現象,至於原因,人家只是呵呵,後來換回原來的TP—Link,一切如初,現在我們的小米路由器已棄之不用。
再看小米盒子,剛開始使用時感覺還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其中應用的升級,很快提示存儲空間不足,讓卸載一些應用,這無疑讓我們進退兩難,畢竟安裝的應用和升級及新的應用是必須的,如果只是讓用戶二選一,我們也只能表示無奈了,還有就是小米盒子的遙控器開始發“澀”,要使勁按,且反應遲鈍,現在只能湊合著用。
最後就是小米空氣凈化器,除了轟轟的噪聲外,至少我們主觀感覺上室內空氣並未有何改善,也許真的要用專用儀器才能測算出來,但我們只是普通用戶,主觀感覺應該是第一位的吧?需要提醒雷軍的是,一位經常上我家做保潔師傅的一句話解除了我們的困惑,人家有的空氣凈化器賣到上萬,至少也給幾千吧,您這個幾百元的凈化器能凈化空氣,我不信。我們在此再問雷軍,如果連一個做保潔(沒有歧視人家的意思)都能看出的道理,難道估值450億美元的小木看不出來嗎?現在小米空氣凈化器也被棄之不用,至少沒有了噪聲的幹擾。
當然上述只是我們使用過的小米非核心產品的主觀體驗,不具代表性,但至少從我們的角度認為小米非核心產品更多給我們的是“便宜沒好貨”的感覺。其實細想起來,如果連核心的小米手機都從之前為“發燒而生”變成以價格奪取市場份額,且增速還減緩的話,非核心產品就可想而知了。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很少就產品本身說什麽,只是通過我們的親身體驗來提醒小米,不要說這些非核心產品與小米的“生態”有多少關聯性,就算關聯密切,如果產品本身的質量和體驗不能讓用戶信服的話,咱們的這個“生態”最終也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回到小米核心產品所處的智能手機產業中。我們絲毫不否認小米開創的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獨特的營銷模式,且這種模式確實促進了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的發展,但不幸的是,當對手紛紛效仿,且超越之時,小米采取的對策不是持續創新(包括營銷模式和產品),而是不斷以價格作為杠桿,再持續拉低手機產業價值的同時,自己也成為該競爭模式的受害者,即從商業競爭的角度,不斷走低的價格未能與銷量的上升成正比。相比之下,曾經被喻為追趕者的友商不僅在銷量上超越了自己,其對於手機產業和用戶的價值也通過價格的上漲得到了充分體現。而從產業生態循環的角度,這才是有利於產業、市場和用戶的正循環。
聰明的小米自然意識到了目前其在市場中弱勢的表現,尤其是當其營銷模式被證明極低之時,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更重要的是淡化自身主要靠短暫營銷起家的形象,近日小米總裁林斌高調聲稱小米是靠創新而不是營銷取得的階段性成功,並大秀其專利的積累和增長。不過我們在此想問雷軍的是,專利的積累直至發揮出應有的價值是需要一個企業長時間保持長期投入和創新的結果,這點想必雷軍應該有很好的對標對象。至於價值,既然像林斌所言小米專利不僅是數量增長迅猛,更多還是發明專利的話,怎麽沒有在自己的主業手機上體現呢?即利用創新的專利提升手機的價值,並最終反映到價格上,相反,我們看到的事實是,小米仍在以近乎於成本價銷售手機,且引以為傲,這不是相當矛盾嗎?因為又是小米的友商,以事實證明了創新及專利給自身產品帶來的增值。
不知是巧合還是刻意安排,同樣是中國手機產業的代表,小米是以更低價格的紅米Note3收場,而華為則以高端的Mate8壓軸,從而為這一年中國智能手機產業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的PK畫上了句號,結果也是不言自明。但卻應引發業內(包括雷軍)深深的思考,即當一個產業和企業前行時,是逞一時的英豪(想起了當時估值450億美元的小米),還是堅持數載?是被時代同化(小米放棄自己的理念),還是創造時代不凡?是做浪漫的造夢者(小米的所謂生態),還是做真正上路的敢行者?有怎樣的你我,就有怎樣的世界,當小米像業內所言處在發展轉折點時,身為小米掌門人的雷軍應該和自己談一談。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孫大聖,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眾誠保險副總裁屈海文:談一談信用保證險熱從何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035.html
勢力日漸龐大消費金融軍團終於發現,原來除了申請牌照、依附小貸外,信用保證保險也是一個“放貸”利器。
繼馬上消費金融與陽光保險合作聚焦消費信貸領域的“信用保證保險”之後,上市公司也開始頻頻發力,上個月,恒生電子、TCL集團、穗恒運A等三家上市公司與眾誠保險、廣東省融資再擔保有限公司分別發布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1億元,參與發起設立粵財信用保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隨後永興特鋼、二三四五也發布公告稱,擬共同出資發起設立華商雲信用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事實上,對於保險公司而言,最早將信用保證保險運用在消費金融領域,並玩得爐火純青的是中國平安,成立於2005年的中國平安信用保證保險事業部即為原平安信托個人消費信貸事業部,旗下的產品“平安易貸”首先創“信用險+銀行貸款”的銀保合作模式。去年,平安信保事業部並入平安普惠。
如今險企也在加速布局信用保證保險,2015年年報顯示,安邦財險信用保證保險收入為7069萬元,同比增長378%;眾安保險信用保證保險收入4.5億元,同比增長310%。
對於這波信用保證保險熱,近日,第一財經專訪了眾誠保險副總裁屈海文。他認為,信用保證保險的興盛,市場需求是其主要的推動力,尤其在消費金融爆發的情況下,信用保證保險更受熱捧。
《第一財經日報》(下稱“第一財經”):能否介紹下信用保證保險目前在國內的發展情況?
屈海文:所謂的信用保證保險是以信用風險為保險標的保險,它實際上是由保險人(保證人)為信用關系中的義務人(被保證人)提供信用擔保的一類保險業務。在業務習慣上,因投保人在信用關系中的身份不同,而將其分為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兩類。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貸款保證保險支持小微企業及個人獲得融資金額1015.6億元,其中,有25個省區市開展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共支持12.3萬家小微企業獲得銀行融資貸款188.6億元。險企和資本的積極參與,更是推動了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的快速發展。
再加上“國十條”的政策支持,供給側改革及金融支持實業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影響下,信用保證保險的市場潛力非常大。國內信用保證保險的發展應該要充分挖掘細分市場的潛力,例如汽車消費金融這一細分市場,從而帶動整體市場空間的拓展。
第一財經:那麽,您如何看待圍繞汽車產業鏈的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的市場潛力?
屈海文:首先,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可以與汽車融資租賃的發展將形成良好的業務協同,共同做大汽車市場的蛋糕。驅動汽車行業的持續高速發展的原動力就是消費需求和消費者的購買力。汽車融資租賃作為時下新興的汽車購買方式,可以幫助消費者避免貸款的信用捆綁,大幅提升消費者的購買力,擁有廣闊的市場潛力。
當然,現在最常見的汽車信貸同樣需要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的協同,才能推出更多元化更具吸引力的信貸產品,而且其已占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也將成為信用保證保險的重要目標市場。
其次,汽車產業中,汽車廠家針對制造設備、零部件等的融資租賃市場的需求非常大,融資租賃企業同樣需要信用保證保險公司提供相關的擔保和增信服務,確保融資租賃企業能夠順利回收資金。
而汽車廠家與零部件供應商、4S店之間的保理業務同樣需要信用保證保險的嵌入,才能保證這一業務鏈條的運轉,最終確保汽車產業順利運營。
因此,無論是終端汽車消費者、還是汽車銷售商、制造商、汽車物流等整個產業鏈,商業信用保證保險都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基礎。國內信用保證保險市場,在中小微企業和汽車產業鏈需求的共同推動下,其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第一財經:這一波信用保證保險熱除了國家層面的鼓勵外,消費金融熱是否是主推的主動力?
屈海文:信用保證保險的興盛,市場需求是其主要的推動力。尤其在消費金融爆發的情況下, 信用保證保險更受熱捧。
我們可以以汽車消費金融領域為例說明,除了國內數量龐大的中小微企業以外,以汽車融資租賃和汽車信貸為代表的汽車消費金融市場對商業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的市場需求很大,而隨著國內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展,汽車消費金融市場份額的蛋糕也將越做越大,成為信用保證保險市場的又一新增長點。
第一財經:您預計信用保證保險的市場空間有多大?
屈海文:我們認為信用保證保險的市場空間非常大。除了中小微企業所蘊含的巨大市場空間以外,汽車產業鏈相關的信保細分市場也將成為其重要的增長點。
由汽車融資租賃等帶動的汽車消費金融未來將迎來井噴式發展,推動信用保證保險的進一步拓展;對於4S店、物流企業等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信用保證保險能夠為其提供融資、增信等服務,幫助其更好拓展業務,市場空間也非常大。
也就是說,信用保證保險可以與汽車融資租賃、車貸、保理業務等形成良好的業務協同,與汽車終端客戶、汽車廠家、4S店、汽車產業鏈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環,進一步刺激汽車消費市場和車險市場的繁榮,推動市場蛋糕不斷做大,從而也拓展了自身的業務市場容量。
以汽車消費金融信保市場為例,我們預估五年內,按年增長率10%計算,汽車銷售將達到4360萬輛的規模,按目前汽車金融滲透率25%-35%測算,未來將有約1000-1500萬臺車輛通過汽車金融方式購買,假設每臺車平均車價為20萬,如果按照3%的費率來計算,其信用保證保險的市場保費規模將達600-900億元人民幣,再加上中小微企業、三農企業等相關信保市場的巨大貢獻等,其市場空間潛力非常大。
第一財經:信用保證保險是以信用風險為保險標的,近年來,我國的信用建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相比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信用的缺失是否為信用保證保險的急速發展帶來風險?
屈海文:確實,信用保證保險業務與信用風險緊密度比較大。而在信用保證保險市場中,汽車產業鏈這一細分市場,其信用風險是比較低的。一方面,汽車行業一直都非常重視客戶信息的收集,通過主機廠、4S店等,我們可以獲取汽車客戶的相關信息,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度比較高,信用風險比較小,同時我們可以準確對客戶的信用以及業務的風險進行評估,從而制定更合理的費率和方案。另一方面,汽車產業鏈屬於實業範疇,其經營相對穩定,資產要求相對較高,行業也比較規範,其信用風險也相對較低。
此外,隨著國家征信體系的建設以及大數據技術的運用等,我們相信信用風險也將得到大幅降低。因此,總體上我們看好信用保證保險市場的前景,並將積極發揮專業汽車保險公司的優勢,以汽車產業鏈信保作為核心業務之一,開拓細分市場,做出自己的特色。
第一財經:如何看待大數據在信用保證保險中的應用?
屈海文:大數據在信用保證保險中的應用非常重要。比如說,借助大數據技術,我們可以從車輛行駛數據、車主行駛習慣、使用環境等從多個角度對汽車的殘值進行更科學合理的分析和評估,從而有利於我們制定更精準的費率;利用大數據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分析,可以據此開發更契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另外,我們還可以對客戶的信用風險建立分析模型,從而更加精準科學地評估客戶的信用風險,有利於我們降低賠付的成本。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