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os一族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191960
近來行情淡靜得很,我貓王上班都是一邊聽音樂,一邊做買賣的!喜歡音樂可以找有關的工作嗎?如果遲十多年出生的,我可能會考慮轉業做音樂治療師!21世紀很多發達的城市都進入後工業階段,生活的必須品都交給機器代勞了,漸漸人們越來越著重閒暇的生活。現在,是前所未有的境況,很多商機都聯繫到玩樂的、休閒的及靈性等的事業。十多年前流行了Bobos這個名詞,而所謂Bobos一族是社會的精英,這一批人生存空間就是創意。Bobos這一個名詞即中產階級Bourgeois及嬉皮士Bohemian的混合體,他們擁有優秀的學歷,但卻有一種鄙視流行文化的心態,他們為追求心靈滿足而工作,亦朝著自己興趣一方面發展事業。舉個例來說,《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青崎及《哈李波特》的作者羅林都是這類型的工作者。不過,香港的生活緊迫,要培育真正的創意空間者談何容易?這都市中難到找到恬靜環境,普通打工仔更沒有半點空閒時間,嗚呼!這樣對香港的前途影很大!事實上,Bobos一族的道路亦不是平坦的,青崎與羅林過去的經歷就可以說明一切!Bobos一族多為自雇人士或創業者,而講起《富爸爸、 窮爸爸 》,作者青崎打工心態的人比為窮喻爸爸,創業心態的比喻富爸爸:
窮爸爸的觀念 | 富爸爸的觀念 |
我是窮人 | 我是富人 |
貪婪是萬惡之首 | 貧困才是萬惡之本 |
我付不起 | 怎樣才能付得起 |
對理財沒興趣 | 積極增加理財能力 |
賺錢不要冒險 | 學會管理風險 |
努力存錢 | 努力投資 |
為錢工作 | 錢為我工作 |
房子是資產 | 房子是負債 |
如何寫履歷表 | 如何寫創業計畫書 |
穩定工作就是一切 | 不斷學習才是一切 |
老年依賴退休金生活 | 老年利用自己累積的財富生活 |
成為好雇員 | 成為賺錢老闆 |
今天,我貓王身邊很多朋友都趕著參加創意班車!瘋狂的參加課程及到圖書館找資料。成為一方面的專家真的不容易,妄想三朝兩天就可以衝破凡陳是笑話,當中又見很多人中途放棄了。Bobos一族是享往生活的先驅,今天很多為著休閒服務的工種工作的人,都被稱為Bobos一族,例如瑜伽教練及美容顧問等,像我的朋友們這樣的進取,披荊斬棘的生活又是否脫離了創意的靈性?創業與Bobos一族的生活是否有衝突?真的想不通?有一位客戶說明,學習炒股要有超人的意志!這個我不敢評論,因為炒股要配合性格及環境找尋策略,有些人一學即會,可是,時勢不在時,怎樣也做不了英雄?我看到創業致富的人,意志力與常人不一般,以炒股與其相比就簡直見笑了!然而,今天很多朋友竟然抬舉我們證券經紀是Bobos一族!不過,以我本身而言,我始終覺得我仍是個草根港燦,《富爸爸、 窮爸爸 》一書偏向對財富追求的描述,現實是今天的都市人們都是為著房子與生活財打拼,基本上是給既得利益者驅趕著,金錢成為生活的主要角色!這書的內容一語道破中產的盲點!真正的中產只要稍為降低生活要求,無論在金錢或時間都可以騰出很多空間。有時,在生活中尋找創意,目的也不一定是金錢!而作為一個自雇者,我在《富爸爸、 窮爸爸 》的ESBI象限中仍然是為錢工作的一群,有心無力!我相信創意是創業的基礎,但今天我們的創意靈感真的被工作侵蝕了!我想很多很多香港人都是樣,為口奔馳!這樣子,我從自己事業的微觀角度出發看出去,真的看不到香港新的經濟動力,又不過,作為蟻民一個可以有什麼要求,不如淡淡的在生活中尋找趣味吧了,不再敢超越幻想空的空間,最多寫網誌舒舒服過日子了吧!
[轉載]一個投機者給80後未上車一族的告白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7529
http://finance.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3484630&extra=page%3D1
致80後未上車一族:
小弟是一位有近20年投機/投資經驗的投資者,我真的非常同情妳們處境,並想分享自己的投資心得,希望可以幫助妳們作置業決定!
小弟是一名70後的中年,只可惜(97金融風暴爆破後)98年才大學畢業,嘗盡經濟低迷下就業的辛酸,卻沒有享受到80/90年代經濟高速增長的就業順景路,加上其他總總原因,致令小弟走上投機這條不歸路。
所以小弟絕對能感受到妳們的處境,如果妳們是02/03年才畢業,可能人工比我98年畢業還要低,工作雖然努力,但上位卻很不容易,仍可能比一班所謂前輩(即小弟就業時俗稱"老屎忽")禁住。
就業情況稍為好轉時,卻要面對樓價瘋狂置業困難的問題,(現時樓價跟本與實體經濟脫節)。以現時一般年輕打工仔的人工,買不到樓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現時工資與樓價跟本就已經脫軌),卻被一些準備高位騙妳們接火捧的賣家以嘲笑、恐嚇、指駡形式推妳們落火坑高位接貨!連財政司司長都說:"炒家利用市場異常亢奮的氣氛,製造恐慌性購買的假象,企圖在火上加油以圖利。加上今年頭三季的短炒激增,令他有必要出手打壓炒風。"
作為一個有近20年投機/投資經驗的投資者,小弟熟讀了近300年的經濟發展史,並希望分享自己的投資心得來幫助妳們作置業決定!小弟並不是很富有,但從投機/投資賺來的錢已夠小弟用幾世,故斗膽在此發表文章。
我在財政司司長出招前曾出過以下多篇文章(內含小弟一些投機/投資過去)去警惕年青人不要被炒家所惑高位買樓接火棒!
http://www28.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3393849&extra=page%3D2
(有興趣知道小弟過去的可參考此文章)
年青人, 想置業應耐心等待泡沫爆破後樓價大跌才入市!
致香港的年青人:
妳願意用二十至三十年的青春去換一層樓嗎?做一生樓奴值得嗎?
於 香港買樓等於交重稅,In Form 4 Economics, it says "in Hong Kong, land is a tax". 香港稅基狹窄,財政支出靠賣地收入,所以香港買樓等於交重稅。加上發展商奸狡掠水食水深,官商勾結利益輸送,買樓等於交重稅兼幫地產商打一生工,所以現在 應該先關注自己的事業,儲夠金錢,等待最適當時機才入市買樓!
但 不要期望政府會幫忙,特區政府與地產商之間,擺明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天匯事件不了了之,梁展文事件等等),點會干預市場壓低樓價幫市民置業。想政府幫市民 置業,除非特區政府被推翻,成立新的民主香港政府啦!特區政府只會將現時買不到樓的八十後青年標籤為"低能兒童",卻不會出手相助!
現時樓價瘋癲,脫離實際經濟因素,現在買樓等於用二十至三十年的青春去換一層負資產的樓。
但不要緊,從來都是物極必反。泡沫吹得愈大,爆破後跌得愈勁!貪婪的地產商加上腐敗無能的特區政府,會促使呢個泡沫愈吹愈大,直至失控爆破。學梁錦松講,樓市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年輕人應耐心等待泡沫爆破後樓價大跌(eg沙士價)才人入市!
作者補充:(9/11/2010)
1)怎樣脫離樓奴困境?
2003年沙士時的樓價大概是1997年樓市高峰期的三成,即妳所儲的三成首期己足夠妳付清所有樓價,不需向銀行借貸供樓,即妳不需做樓奴。
2)樓市有機會跌7成嗎?
絕 對有機會跌7成,甚至有機會跌9成。只要泡沫吹得愈大,爆破後跌得愈勁!1997年樓市高峰期時那有人會想到之後樓價會跌7-8成,當時的人只相信樓市會 升多幾十年,沙士只是觸發樓市終極一跌,就算沒有沙士當時樓市亦會跌6-7成。1989年日本樓市高峰期時那有人會想到之後樓市會跌足20年,現在的日本 樓市仍在谷底難以反彈,因1989年日本樓市需要供三代,應驗了泡沫吹得愈大,爆破後跌得愈勁!
3)年青人,妳們最大的本錢是什麼?
應 該是青春吧!有青春便可充分運用"耐性資本",股神巴菲特所說的"耐性資本"是指成功的投資者必須具備雙重的耐心,能以無比的耐性等候入市的機會,入市以 後要有同樣的耐心等候股價上升來反映其內在價值,体現價值技投資的精髓,別人貪婪我恐懼(1997年時),別人恐懼時我貪婪(2003年時)。正如德國股 神科思托蘭尼所講:"賺錢就是那麼容易,跟群眾對著幹!"
4)對於年青人來講,供樓的最大成本是什麼?
供樓的成本不單是利息,對於年青人來講,富爸爸說供樓的最大成本可能是"放棄學習創業和投資的機會"。因創業和投資確實需要交學費(即輸錢),買樓付首期已減少了創業和投資的資本,加上負債後的心理壓力,確實令不少人對創業和投資卻步。
5)泡沫真的會爆破嗎?
百 分之一百會,從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泡沫、1720年南海泡沫、1928年美國股市投機泡沫、1990年代日本股市樓市泡沫、1997年香港股市樓市泡 沫、2000年科網股泡沫等等,最終都以爆破結束!偉大的科學家牛頓都在泡沫爆破後輸光身家,並說:"我能計算出天體的運行軌跡,卻無法計算群眾的瘋 狂!"
http://www28.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3327140&highlight=
(內含泡沫形成原因)
<牛市四部曲>小弟認為現在是牛三急升前的震倉調整,大家點看?
<牛市四部曲>
牛一,於悲觀中形成
牛二,於懷疑中成長
牛三,於樂觀中上升
牛四,於興奮中滅亡
小弟認為2007年牛三(由大概19400-31700點)的升幅誘因為港股直通車,並認為今次2010年牛三的誘是因為歐美需用一個更大的泡沫,去挽救上一個泡沫爆破,所以需瘋狂印銀紙(QE2 and then QE3, QE4, QE5……)以至更大的泡沫形成去挽救經濟,而不是行緊縮政策,所以資金是無限量供應的!
正如德國股神科思托蘭尼,股市上升需要的正是資金+心理
小弟認為資金因素已非常明顯,獨欠普遍群眾的樂觀情緒。故認為現在是牛三急升前的震倉調整(因仍有人懷疑QE2的額度而沒有看清大勢),且牛二已經過去!
請各位有識之士賜教,大家點看?
年輕人都為買唔起樓而煩惱,可我年青剛大學畢業的時候,卻沒有買唔起樓這奢侈的煩惱,分享一下我的上車經歷:10/11/10
我 1998年大學畢業,主修金融財經,畢業等於失業,97金融風暴爆破後,找一份金融相關的工作是沒有可能的事情。寄一千封求職信,得十幾個面試機會,為了 償還大學貸款,我什麼工都願意做,連普通的文員都應徵,可惜都不請,話妳班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結果幸運地找到份$7000的銷售員工作。我去大學同學 聚會,見到D大學同學,做7-11MT要執貨嘅有,做麥當勞MT要洗廁所又有,做保險無底薪都有,我恨不得一把火燒咗張大學畢業證書!畢業後所學到的第一 件事是如何放下大學生的身段去投入勞動市場,當時有一份$10000人工的工已是很幸福,點會有買唔起樓這奢侈的煩惱!最慘小弟鍾愛炒股,輸到要去財仔借 錢補孖展,食麥當勞$3漢堡包充饑。當時我在麥當勞對住燈火發誓,30歲前(7年後)賺不到一百萬,我就跳樓死!最終痛定思痛,認真學習投資理財,並一口 氣讀了幾十本投資及理財書。並發現單靠打工,(7年後)的確賺不到一百萬,要發達就得創業、投資,甚至投機,當時滿腦子都是錢、錢、錢。1999年科網熱 潮從新上路後,我運用"漫步華爾街"的空中樓閣理論(即形成泡沫需要有建立空中樓閣的理由)去尋找十倍股,並在99年底前憑幾十本投資書的智識,找到一份 股票交易員的工作。於2001年被裁員前,慶幸互聯網這泡沫可以發得那麼大,令小弟賺了不少錢!當時小弟真的膽生毛,竟然運用股魔"Jesse Livermore"的關鍵點理論,去沽空期指,即每低於某一關鍵點,追沽期指,結果賺了人生第一桶金,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膽戰心驚,嚇破膽。
運 用幾十本投資書的智識,加上多年的炒股經驗(小弟16歲時在股票行做暑期工時初次接觸股票,大學讀金融系時已經常炒股),並應用股神巴菲特的名言"別人貪 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於樓市之上,於沙士谷底時一筆過付款買樓,當時買樓人人話我係傻仔,我就做傻仔跟妳班聰明群眾對著幹,最後他們笑我傻人有傻 福,真頂癮!沙士買樓我就當係買價值被低估的股票一樣,加上自己炒股及創業都輸過錢,沒什麼好怕!買便買!
總結:對於小弟呢D有經驗的投資者(應該係投機者)來講,沙士時買樓算是小弟投機生涯當中最穩健的投資罷了!
建議:我覺得買樓不單是自住那麼簡單,而是一項金額龐大的長線投資(至少對一般人來講),不要如一些蠢師兄般純因供得起就買,而是當一項二百至三百萬的投資般看待,那麼妳可能會懂得如何操作入市!
http://www28.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3410461&highlight=
借用投資大師林森池的投資戒條,小弟給準備買樓自住的小業主的告誡
轉載自林森池的"證券分析實踐"
林森池的投資十戒第二條:
"戒被倦入狂潮的洪流,不要被外來不理性的亢奮,令妳跟蹤潮流作出投資。例如科網泡沫 、地產狂潮等都是好例子,2000年買入科網股,或1997年高峰時買入住所,你都會很痛苦!"
林森池的投資十戒第三條:
股市大崩潰時群眾的拋售,一定會導致你產生恐懼。這時候妳要克服恐懼,作出人棄我取,購入千里馬(好股票)。
以下是小弟(不是林森池)致準備買樓自住的年輕小業主的忠告:
有關投資十戒第二條
曾射首時常說希望樓市平穩發展,可卻是講一套,做一套!特區政府暗中勾結地產商利益輸送(天匯事件不了了之,梁展文事件等等),沒有認真干預市場讓樓市平穩發展,以致樓市被倦入狂潮泡沫的洪流!
如 果樓市真的是平穩發展,這時買樓並沒有問題。但現時樓市已被倦入泡沫狂潮的洪流,不是平穩發展,這時入市的風險會是非常之大,因為泡沫期間的大升,會引發 泡沫爆破後的大跌。如果可以的話,請盡量避免倦入樓市狂潮的洪流當中!試想想,1997年高峰時買入住所,你會很痛苦!
當然會有很多業主樂於致身於泡沫洪流當中,享受泡沫當中的樓價上升,並告訴妳再唔買樓價便會再升。但請盡量避免倦入樓市泡沫狂潮,或許妳仍可享受泡沫當中樓價的一些上升,但最終妳卻要承受泡沫爆破後樓價的大跌!
有關投資十戒第三條
我相信很多人說這是沒可能做到的事情,因為恐懼是人類的天性,做不到的人亦會有千萬個藉口去解釋做不到的原因。但如妳能做到卻可以幫助妳大幅獲利,至少可以低價買入優質單位自住!
http://www28.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3397414&highlight=
<牛市四部曲>股市與樓市之間的決擇?
價值投資大師鄧普頓(Sir John Templeton)提出過的股市發展四部曲:
牛一,牛市是在一片悲觀的情緒下誕生,
牛二,在一片懷疑的情緒下成長,
牛三,在一片樂觀的情緒下成熟,
牛四,在一片亢奮下衰老而死的。」
股市方面:
小弟認為股市現在是牛三急升的起步階段,並認為現在應用 "投機之王 Jesse Livermore" 的理論買 牽頭羊(領漲股),股市尚會有一大段升幅,恆指現時14倍P/E,離曆史高位20倍P/E尚有一大段距離
樓市方面:
小 弟認為現在是牛三的中段至後段,尚且可能仍會有一段升幅,但不會如股市牛三起步階段般會有一大段升幅。現在樓市己不是牛三急升的起步階段,而是中至後段, 兼且買樓是中長線投資,所以不會建議於牛三中後段時期熾熱階段置業!可能明年會升多1-2成,但從十年的中長期看,樓市大跌的機會高於大升的機會好幾倍!
應 否賣樓買股?對於股市新手來講,絕對不應該,除非妳有十年以上炒股經驗,因股市的風險比樓市高幾十倍。對於股票的專業投資者(最少十年以上經驗而且深懂炒 股),而樓房是投資而不是自住,現在卻是賣樓買股的好時機,股市現在是牛三急升的起步階段,尚會有一大段升幅,樓市現在是牛三的中段至後段,升幅有限!
而且當泡沫爆破後,(雖然兩樣都會大跌)!但股市逃生會較樓市快!
大家點睇?
由於香港的樓市總是大上大落,而不是平穩發展,所以買入時機是置業的決定性因素,而不單是供得起便買!(小弟於沙士時買樓時根本就沒有住屋需求)
小 弟的投資之道"就是在市況低迷時低價買入,在市況熾熱時高價賣出!而絕不是在市況熾熱時高價買入接火棒!"如果妳沒有時間認真研究經濟政治,妳只需簡單地 運用小弟的投資之道置業便可以,因為根本沒有人可以準確預計何時加息、資金何時突然撤走、外圍環境變化......等等。
至 於如何鑑定市況是熾熱與否,妳可以讀此書"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或者是800兄關於"97"的文章,或者是參考kelvin ko 兄所言"每次連兇宅都玩埋,大西北、公屋都爆升,證明離爆煲不遠,真係好準!"
http://www28.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3466469&extra=page%3D13
每次連兇宅都玩埋,大西北、公屋都爆升,證明離爆煲不遠,真係好準!
連兇宅都玩埋,大西北、公屋都爆升,證明離爆煲不遠。
道理係其他樓樓價太高,唯有3,4線都玩埋,已經尾聲。另外容易引到政府出招。
真係好準!
最 後,小弟認為年青人妳們的人生是幸福美好的,何必為置業過於憂慮,應保持平常心及頭腦清醒,便不會那麼容易墮入炒家陷阱高位買樓接火棒!如果可以的話,我 強烈建議妳們嘗試創業或投資,如果成功的話,妳們將來會是一筆過付款買豪宅,過著富有而美好的生活,始終"工字不出頭"這句話是沒錯的!
潤泰盟友 法國最富有的「華麗一族」 歐尚 稱霸中、俄的神祕零售帝國
|
|
與潤泰合資高鑫零售的歐尚集團, 市場橫跨全球十二國,去年營收高達一.七八兆新台幣。
這個名氣遠不如沃爾瑪、家樂福的零售巨擘,究竟是如何從法國一家祖傳紡織廠,成為宰制 當今兩大新興市場的零售之王?
撰文‧周岐原
店面開張的時候,衣著樸素的傑拉德.穆利(Gérard Mulliez)正忙著招呼;這家由廢棄工廠改裝而成的一百多坪店面,無論怎麼看前景都不甚光明。為了讓新賣場更顯眼,傑拉德刻意選擇「A」開頭的店名, 好讓客戶查詢電話時,容易由前面的字母排行找到;但當時二十九歲的他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成為世界級零售商的董事長。這是一九六一年,這一年,現任美國總 統歐巴馬出生,台灣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半個世紀之後,傑拉德竟然成功了。他一手打造的零售通路,在全球擁有逾一三○○家門市、二十六.二 萬名員工,去年營收高達四二五億歐元(約一.七八兆新台幣)。這就是和潤泰集團共同成立高鑫零售的另一大股東──歐尚集團(Auchan)。
論 經營版圖,傑拉德一手打造的歐尚集團,足以和沃爾瑪(Wal-Mart)、家樂福(Carrefour)、特易購(TESCO)、麥德龍(Metro) 等,並列世界級的跨國零售品牌;但歐尚的知名度,卻遠遠不如上述這些公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穆利家族長年的低調作風。
低調生活 為保隱私狀告貝努瓦根據估計,穆利家族目前持有的資產總值逼近六千億元新台幣,是當前法國最富有的「華麗一族」。除了歐尚集團之外,穆利家族另外投資世界 最大的運動用品通路迪卡儂(Decathlon),汽車維修通路諾拉托(Norauto),以及信用貸款公司等事業,投資領域相當廣泛。但外界對這個豪族 的認識,卻和他們的身價極不相稱。穆利家族鮮少在媒體前曝光,曾有一位經濟學家貝努瓦(Benoit Boussemart),打算出版一本介紹穆利家族的專書,結果引來傑拉德對貝努瓦提告;雖然最後訴訟不成,但可見穆利家族對保護隱私的重視,幾乎到了寸 步不讓的程度。
其實,傑拉德原本協助家人經營祖傳的紡織業,直到五○年代晚期,歐洲紡織業面臨轉型,傑拉德無意間發現,剛剛在北美洲興起的 大賣場頗受歡迎,前景似乎十分看好,這才讓他對零售業產生興趣。
傑拉德設想:位在市郊、附設大型停車場的自助式商店,遲早會橫掃傳統雜貨 店,成為消費者選購商品的主流通路。於是在籌得經費後,傑拉德在法國北部的盧貝(Roubaix)開設第一家歐尚賣場,不過開業初期,歐尚的生意卻頗為慘 澹。傑拉德一邊苦思改善之道,一邊尋求外界意見;在友人建議下,傑拉德決定改採薄利多銷的折扣銷售模式,果然讓歐尚一炮而紅。
策略見效後, 傑拉德立即乘勝追擊,把「單價越低、營收越高」的信條奉行到底,連售價相對較高的威士忌商品也不例外,一律大打價格戰。結果在不久時間內,歐尚便一躍而成 整個盧貝市生意最好的折扣商店,從此走上擴張之路。
儘管已經貴為千億身家的大老闆,傑拉德看起來仍是當年那位小生意人,言談謙虛,生活樸 實,甚至帶點小氣。正因如此,傑拉德被外界冠上「法國山姆.華頓(Sam Walton,沃爾瑪創辦人)」的綽號。經營事業時,傑拉德力求降低負債,平時則習慣儉約度日。他奉行的生活態度,深深影響整個穆利家族。曾經專訪傑拉德 的作家古邦(Betrand Gobin)就比喻:「你絕不會見到他們去地中海邊度假,也看不到他們競拍高價藝術品來收藏。」回憶起和傑拉德見面的經過,古邦印象深刻。他指出,傑拉德 的辦公室陳設簡單,只擺設幾張廉價桌椅,桌面滿布灰塵,連暖氣也沒裝;而在長達五個小時的採訪中,傑拉德幾乎講完全場,身為客人,古邦不僅沒時間上廁所, 連一杯水也沒被招待。由此不難想像,傑拉德的「儉樸」達到什麼程度。
低調經營 堅持股票決不上市事業一律不上市,是穆利家族從未改變的堅持。自從二○○六年,高齡七十五歲的「長老」傑拉德正式退休,這個幾乎「隱形」的家族即啟動接班 計畫,推派成員接任各事業的高層位置。穆利家族曾協議,允許成員交易彼此名下股權;由於事業眾多,而連同旁系親屬在內,整個家族人數逼近六百人,因此想賣 股權者並不難找到買家。
家族唯一的明文限制,是任何股東不得將持股轉讓給無親屬關係者。他們的想法是,對家族生意感興趣的人往往只想賺一 筆,盡快獲利了結;既然開放很難帶來正面效益,不如乾脆﹁關上大門﹂。目前看來,設下這條「家法」,確實維持了經營權的完整性。
儘管穆利家 族嚴防外來資金,他們對待員工卻十分大方。自一九七七年起,歐尚集團對員工實施利潤分享制,開放部分股權給同仁認購。去年度財報顯示,在中國、法國、俄羅 斯等九國任職的員工,一共持有歐尚一一.八%股權,總人數多達十三.七萬人,相當於集團員工數的五二%。
在傑拉德掌舵,與家族通力合作下, 歐尚的零售通路已經在全球十二個國家扎根。雖然在中國市場,歐尚量販店的數量或知名度都不如大潤發,台灣投資人對歐尚更頗為陌生,但集團的全球布局策略, 其實十分綿密。除了在法國本土有五十年穩固的經營基礎,歐尚最重要的擴張策略,就是往消費動能較大的新興市場拓展事業。目前,集團已有半數營收來自海外市 場,尤其是俄羅斯和中國這兩塊「金磚」,更是歐尚布局的關鍵所在。
低調擴張 默默吃下東歐市場在中國市場,歐尚、大潤發合組的高鑫零售,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量販事業體;在中國量販店滲透率仍偏低的情況下,後續成長力道仍十分可觀。 但這只是外界對歐尚版圖的部分認知,其實在俄羅斯,以至於整個東歐市場,歐尚也已經默默取得主導地位。
經過近十年奮鬥,歐尚成為全俄羅斯最 大外資量販店,年營收近二千億新台幣。其他世界級量販通路中,沃爾瑪與特易購並沒有進駐俄羅斯,家樂福則在○九年時,黯然宣布從當地撤資。歐尚採取遍地開 花策略,在烏克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波蘭等地陸續開店,打算「通吃」東歐市場的意圖相當明顯。
五十年,從一家廢棄工廠改裝的商店,躍居橫 跨全球、營收近二兆元的零售帝國。極端儉樸的傑拉德,和低調神祕的穆利家族,連手把歐尚打造為具有世界競爭力的消費通路,以穩固的股權結構、和專注新興市 場的經營腳步來看,歐尚傳奇勢必還會持續下去。
歐尚、家樂福 龍爭虎鬥50年儘管同是法商,創業時間只差兩年,歐尚與家樂福這兩個雄踞零售業的老牌集團,經營理念卻十分不同。連商標顏色,兩者都恰巧選擇一紅一藍,宛 如軍事演習對抗的「紅軍」與「藍軍」,非分出高下不可。
比較版圖,家樂福毫無疑問占了上風,透過特許加盟、直營與合資等多元模式,家樂福經 營近一萬個銷售據點,員工人數接近50萬人。總共只有一千多個據點的歐尚,看似落後於人,不過論賺錢的基本功,硬底子的歐尚卻將家樂福遠遠拋在身後。
從 集團財報分析,去年歐尚總營收425億歐元,僅僅是家樂福一半不到;然而,歐尚的稅後純益卻有7億歐元,也就是1.6%的稅後淨利率,這相當於家樂福的4 倍之多。如此驚人的獲利成果,有80%以上全由大股東穆利家族分享,也難怪他們不僅拒絕讓股票掛牌,還拚命維護個人資訊,繼續低調賺大錢!
法 商兩大量販巨擘戰力比較創立時間 經營版圖 銷售據點 員工(萬人) 2010年營收(億歐元) 2010年稅後純益(億歐元)歐尚 1961年 12國 1331 26.2 425 7 家樂福 1959年 32國 9500 47.5 901 4
資料來源:歐尚、家樂福
|
深圳樓市交易慘淡 “買不起”一族轉追小產權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2721.html
深圳樓市交易慘淡 “買不起”一族轉追小產權房
第一財經日報 王玉鳳 2015-09-09 06:00:00
深圳是全國唯一一個沒有農村的城市,聚集了大量的小產權房。公開數據顯示,小產權房約占全市住房總套數的一半,深圳也由此成為全國小產權房問題最突出的城市之一。
近日,深圳一個小產權房小區公開對外出售的消息引起了外界的關註。
深圳是全國唯一一個沒有農村的城市,但是城中村密集。在這些密密麻麻的城中村里,聚集了大量的小產權房。公開數據顯示,小產權房約占全市住房總套數的一半,深圳也由此成為全國小產權房問題最突出的城市之一。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走訪發現,上半年深圳樓市價格迅猛上漲、交易火爆之後,不少購房者轉向價格相對低廉的小產權房市場。到了七八月份,雖然正規商品房的交易量下滑,但是小產權房市場受到的影響不大。
監管難題
小產權房一般是指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建設,並向集體經濟組織之外的人銷售的商品住房。在我國,小產權房屬於不合法建築。但全國通行的“小產權房”概念並不適用於深圳。深圳在經過農村城市化改造後,農業戶口已經全部轉為城市戶口,深圳不存在通常意義上的小產權房,不過這一說法早就廣泛應用於市場。
1992年和2004年,深圳分別經歷了兩次農村城市化改造,農村集體所有制土地全面轉為國有,農業戶口人員轉為城市居民。因此深圳官方認為,該市農村城市化歷史遺留違法建築不屬於小產權房,但小產權房這一說法早已約定俗成。
.jpg)
小產權房包括村集體土地所建的統建樓或集資樓、企業拿地投資所建建築,以及村民用宅基地合作自建的農民房。
上述小產權房小區百世瓏庭是村委統建的小區,位於光明新區公明街道上村長春北路與公明河交匯處。只要在該小區購買一套小產權房,即可獲得30分的入學積分,與正規商品房持有者享受同等加分待遇。在政策的推動下,該小區600余套房迅速被搶購一空,而那些剛達到入學積分標準的外來務工者子女的入學名額被刷下。外界質疑該小區搭上了教育政策的便車。
光明新區公共事業局教育科相關負責人對當地媒體表示,該區外來人口急劇膨脹,商品房供應量不足,成熟商品房小區更屈指可數,且多數務工人員無力購買,導致“小產權房”、統建樓等房產市場很大,相應積分入學政策是出於區域自身實際的內部考量。
近年來,深圳一直在查處小產權房的建設和銷售行為。深圳市規土委也曾多次表示,購買小產權房難以獲得小產權房產權,甚至拆遷時不能獲得賠償。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對本報記者表示,深圳對小產權房的監管力度正在加大,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還有執行不到位的情況。一些偏遠區域的小產權房開發商通過多種渠道繞過政府的監管和打壓,同時由於小產權房的數量龐大,政府監管起來有難度。
小產權房漲幅高達“三成”
本報記者走訪中,部分地產中介表示,公司已經規定暫時不代理小產權房交易。小產權房更多是通過廣告單或是混跡於各個QQ群和論壇來發布信息。
在寶安區西鄉農批市場附近密密麻麻的小產權房中,四棟整齊一致的統建樓格外引人註意。走進去發現,不同於老舊的小產權房,該統建樓有一個花園,不過面積很小,大概能停十幾輛小汽車。
現場銷售人員張先生介紹,該小區一共700多套,均價1.2萬元/平方米。2010年開賣,2011年賣完,但是其中70套租給了一家航空公司做宿舍,今年下半年合同到期後簡單裝修了一下往外出售。開賣20多天,頗受市場追捧。
他出示的記錄本上,下面劃了黃色粗線的戶型表示已經出售,粗略估算大概有30多套已經賣出。正在賣的戶型主要分成兩種:38平方米左右的1房和80平方米左右的2房。“1房九成以上是買來投資的,2房則是自住的多。38平方米的空房每月能租到1800元。開始賣的時候房價不過6000元,現在已經漲了一倍。”
上半年當地樓市交易火爆,小產權房的價格水漲船高。西鄉農批市場附近的小產權房價格去年年底是9000元左右,今年差不多漲了三成,張建林說是這幾年以來漲幅最大的一次。本報記者在周邊走訪下來發現,附近的商品房單價已經接近5萬元,小產權房的單價約是商品房的1/4。
小產權房漲幅大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在龍崗區大芬地鐵站附近,兩棟小產權房正在開賣,均價也已高達1.1萬元。
附近的地產中介介紹,去年該地偏遠一點的小產權房單價在5000元上下,地段好點的在七八千元,而現在分別漲到八九千元和1萬元出頭了。
二十多歲的陳東去年六月在距離大芬地鐵站步行約15分鐘的地方買了一套65平方米的小產權房,單價近7000元。今年上半年他以每月2700元的價格空房出租了。“現在單價漲了三四千元。當時不想買,但是要結婚,家里人催著買。”
購房者轉向小產權房
宋丁分析,深圳正規商品房供應量不多,每次商品房價格一上漲,小產權房就跟著上漲。此外,上半年價格漲得太快,投資者的逐利空間縮小,無力購買的剛需人群也會增多,他們都可能會拋棄商品房市場,而轉向價格便宜的小產權房。
深圳市規土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深圳8月成交新房5643套,環比下降12%;二手房共計成交11206套,環比下降30.3%。
由於二手過戶備案的滯後性,8月的數據並不能完全反映市場趨勢。而根據部分地產中介的數據,七八月份的商品房市場更為暗淡。
美聯物業深圳及惠州區董事總經理江少傑告訴本報記者,7月份深圳二手房的成交量比六月份跌了一半,8月份前三周的成交量在7月份的基礎上又跌了30%,但是8月份最後一個星期國家出臺刺激樓市的政策後成交量有所回暖。二手房的價格平穩,個別區域有所下滑,特別是上漲幅度厲害的區域,比如龍崗和龍華下降了5%~10%。
深圳寶安中心區美聯物業一位地產中介稱,七八月份他所在的門店代理的新房一共只賣出了十幾套,二手房成交量更少。七月份一個豪華小區的某個業主將單價從7.2萬降到了6.5萬,而在八月份二手房零成交。
8月底,多部委聯合推出了公積金貸款新政策,二套房公積金貸款首付降至兩成。業內普遍認為,該政策對已經暴漲過一輪的深圳樓市影響有限,房價趨向平穩。不過上述美聯物業的中介稱,在9月初的3天假期中,二手房成交了2套,市場有擡頭趨勢。
陳冬準備在明年上半年租賃合同期滿之後,將租金提高到3100元,或是轉手賣掉,湊點錢買套正規的商品房,這樣有保障。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阿里CEO張勇:網紅一族很奇妙 是新經濟力量的體現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8/153337.shtml
導讀 : “他們完全依靠個體的力量,聚集了一群跟她誌同道合的粉絲來follow她,最終產生了經濟的機會和商業的機會,這是非常非常奇妙的。”
i黑馬訊 12月18日消息,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中國烏鎮召開,此次會議主題為“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在“萬物互聯驅動產業變革”論壇發表了主題演講。
張勇表示,走到今天,互聯網已經變成基礎資源,它只有和所有行業結合才能變成一個商業模式,這也是“互聯網+”的本質。
張勇還談到,網紅一族是整個新經濟力量的另一種體現。張勇表示,“他們完全依靠個體的力量,聚集了一群跟她誌同道合的粉絲來follow她,最終產生了經濟的機會和商業的機會,這是非常非常奇妙的。”
以下為張勇演講實錄:
我們阿里巴巴看到的這個世界的變化和今天想做的事情,正好契合今天的主題萬物互聯驅動變革。
這八個字從某種方面可以總結在過去12個月中整個產業、整個行業走過的道路。互聯網的產生到今天已經20年了,在這個過程中,在過去的15、16年,大家把互聯網看作一個獨立的企業來發展。今天每家在這里不管是做實業、硬件、軟件還是服務,我們每家企業現在都是互聯網公司,我們每個企業家、管理者都在思考怎麽樣用互聯網的思想和技術去重構自己所在的產業,去建立一種高效的連接,和它的用戶,和它的客戶,同時用互聯網的方法使企業內部運作更加高效。
今天我們可以看到整個變化正在廣泛的發生,也正是因為這樣,今天出現了大量新型的創業企業,這些企業可以說在過去20年當中最近一段時間是我們看到的最為茂盛的廣大的創業企業,特別是用無線互聯網的技術和思想抓住一個產業的特點進行重構,從最開始整個互聯網影響到我們資訊的普及,到今天深刻地影響著每個行業、每個消費者的衣食住行,影響著他的生活方式,這是在這個產業變化中我們看到的變局。
這個過程中,每個企業都在思考我們怎麽樣擁抱互聯網,怎麽用互聯網推動企業自己的變革,推動產業的變革。
對阿里巴巴集團來講,我們最早的出發點,1999年開始我們成立公司的時候第一個業務就是B2B的業務,我們當時的業務很簡單,就是我們看到了互聯網的優勢,什麽優勢?信息對稱的優勢。就是能讓所有中國的中小企業可以把他的商品和服務通過互聯網展現給全世界的買家,所以就產生了我們15年之久的B2B的服務,這麽多年以來,我們不斷的改革我們的各種業務模型,希望用互聯網,不僅是解決網上的信息對稱的問題,在過去大家理解的互聯網,無論是門戶網站、搜索,還是我們的電子商務,很多都是解決了信息對稱的問題,所有的用戶因為互聯網沒有疆界,所以信息高效觸達,所有的商業,無論是B2B,到後來的淘寶,天貓,到B2C,到今天大家熟悉的各種各樣的傳統電子商務,都是在解決信息對稱問題。
但是走到今天,在整個互聯網大潮已經對整個社會產生廣泛影響的時候,事實上互聯網已經變成了水電煤氣那樣非常自然的基礎資源的時候,其實互聯網本身不再是一個生意,不再是一個商業模式,它應該跟所有的行業產業結合才能變成一個商業模式,這也是我們過去一年最為津津樂道的互聯網+的本質。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行業和企業都會帶來很多新的變革的機會。
在今年的“雙十一”,我們無數快遞的從業者,我們所有的人按照一個標準去做一件事情,就是信息的標準,就是數據的標準。在這樣的過程中形成了端到端的完整的用戶體驗和供給和需求的匹配,這是我們可以看到的在過去的“雙十一”中給我們的感受,過去的過程中,產業的供需情況按照一個標準在迅速裂變。“雙十一”之前我被告知在中國整個運輸市場上的幹線運輸車輛被預訂一空,為什麽會被預訂一空?因為所有的物流企業、配送企業都要為“雙十一”準備額外的資源,企業存量的運輸車輛肯定不能滿足那時候的需要,所以必須去社會上把大量的零散的閑散的運輸資源給整合起來,能夠為那天服務。
在那天出現了大量的眾包式的末端的配送人員,大家都知道那一天產生的包裹量4.7億是要靠全社會共同來消化的,其實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中國物流配送一天的承載力,但是社會合作的奧妙,當我們能夠圍繞一個共同的目標和夢想去自然的整合的力量就出來了。所以就出現了大量的那段時間內進行物流配送的臨時工。可以看到隨著這個變化,我們所有的商家、品牌商不再把線上的節日和他們對立起來,而去擁抱這個節日,因為他們知道今天他自己就是互聯網的一部分。
所以在產業融合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而這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能夠形成一個共同的標準,這也是阿里巴巴集團在過去非常致力於打造的事情,通過這麽多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品體系、交易體系、支付體系、會員體系,怎麽把這些鏈路的標準和這樣鏈路的數據更好地服務我們所有的客戶和合作夥伴,這是我們今天在這里做的事情。今天在阿里巴巴的總公司,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所有主要快遞公司的系統都是跟我們互聯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每個訂單迅速轉化為物流包裹的時候,盡管在不同的企業之間發生了流轉,但是信息標準不會斷裂,我們必須按照同一個口徑和標準衡量這個訂單對於消費者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它的商業屬性從銷售的訂單轉化成物流的訂單,乃至最後對部分產業轉為一個服務的工單。這個是我們今天看到我們整個行業發展的非常大的變化,也是過去一年我體會非常深的一點。
第二個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過去一年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新經濟的力量的活力帶來了很多新的物種,這些物種是我們在前面很多年沒有辦法想象到的。其實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討論網絡經濟、粉絲經濟這樣的話語,但是今天在整個2015年的變化中,跟大家分享一個新的族群的產生,這是在我們阿里電商平臺上非常顯著的特色,就是在淘寶的平臺上產生了一族網紅一族,它的產生是我們整個新經濟力量的另外一種體現。
過去我們在討論商業分類的時候,我們說這是一個實體經濟的工作者,這是一個提供勞務的服務提供者,但是今天會出現新一類的族群,這一類的族群在互聯網的連接和交流中自然的被挖掘出來了,為什麽?因為年輕一代對於偶像,對於同好者,對於明星的追逐產生了一種新的經濟現象,我想這個是全球範圍內獨一無二的,這些網紅一族不是大明星,但是完全是基於互聯網、草根產生的一群明星,也許也不像我們8年前談論淘品牌的時候它是依據互聯網產生的一群制造者,今天這些網紅可能連制造者都不是,完全依靠個體的力量,聚集了一群跟她誌同道合的粉絲來follow她,最終產生了經濟的機會和商業的機會,這是非常非常奇妙的。但是我想最奇妙的一點是這樣一種變化是自然發生的,沒有人刻意促進它的發生,所以市場的機會不是被制造出來的,是被發現的。
在這個過程中,當我們今天來看萬物連接,萬物融合的時候,我們要定義萬物是什麽,這個萬物可以是任何東西,可以是剛才我說的企業和企業之間的連接,也可以是大家看到這個題目可以想到的物和物的連接,所謂IOT時代的連接,也可以出現完全新的整個的社會經濟的角色,這個角色和制造商,和設計者、消費者和服務者之間能夠產生全新的連接。我想這個是今天我們整個新經濟在互聯網大的背景下,在互聯網全面滲透新經濟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它帶來了一種無窮的活力。
最後一點分享一下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的整個互聯網對於商業的影響,對於整個產業發展的推動,特別是在過去很多年當我們談論對商業影響的時候更多的談論的消費側。在消費側我們可以看到因為電子商務所以東西可以賣到更廣的區域,我不需要全國有10萬家門店也能覆蓋全中國很多地區甚至鄉村。因為有互聯網,所以我能夠連接消費者,可以跟他發信息,可以跟他互動,這是我們每個人非常願意討論和今天很多企業在嘗試的。但是今天我們也可以看到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對於供給側的影響,特別是伴隨著國家對於供給側改革的提法,未來會大量的促進互聯網對於供給側的改革和變革的推動。
今天的互聯網對消費側的影響,我把它稱為對消費供應鏈的影響,一定會走相對於生產供應鏈和產業上遊的影響,這是我們今天在整個變化中可以看到的,也許在明年當我們再回到這里開第三屆大會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鮮活的實例,因為供給側的改革才出現了很多活生生的新的硬件、新的服務、新的需求,而這些東西才是最基石的,我們整個走向未來IOT時代的最基石的市場的原動力。
這背後有一件事情是不會變的,就是數據,數據變得越來越重要,數據變成我們新商業的基本能源和血液,這個過程中,我們怎麽樣利用數據推動我們剛才說的新經濟的變化,產業的融合,供給側的改革和升級,我想這個是我們今天在2015年年末能看到的機會,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我們共同探索未來的一年,明年我們能有很多新的東西能共同分享和展望。謝謝大家。
“海淘”一族請註意:2016這些商品關稅將降1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02/974977.html
為豐富國內消費者購物選擇,適應國內消費升級需求,財政部2015年12月9日表示,從201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對進出口關稅進行部分調整,適度擴大日用消費品降稅範圍。
為豐富國內消費者購物選擇,適應國內消費升級需求,財政部2015年12月9日表示,從201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對進出口關稅進行部分調整,適度擴大日用消費品降稅範圍。
這些進口消費品的關稅下調
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2016年關稅調整的方案,從2016年1月1日起,關稅下調的日用消費品,主要包含服裝、鞋靴、廚房用品、護膚品、醫療用品、堅果、嬰幼兒奶粉等類別。
在這些產品中,咖啡機、電熨鬥、相機鏡頭、部分服裝等商品的關稅下調幅度較大,大部分超過了10個百分點。護膚品、紙尿褲等商品的稅率,則直接降低到了2%。
去年6月份,我國已降低了部分服裝、鞋靴、護膚品等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稅率,平均降幅超過50%。

(部分進口商品暫定稅率表。“ex”表示實施暫定稅率的商品應在該稅號範圍內,以具體商品描述為準。)
關稅降低將帶來多重利好
商務部研究院此前發布的《2015中國消費市場發展報告》指出,國內進口高端消費品的價格遠高於境外,消費價格的透明化,使消費者不願支付高額價差,大大影響了國內消費欲望。造成境內外消費品巨大價差的首要原因,就是比較高的稅率。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關稅的調整,對於有需求的消費者來說是一大利好,能以更低廉的價格買到進口商品。北京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對中新網生活頻道分析:“關稅稅款是價格的組成部分,進口關稅降低,價格也會相應下降。這是促進消費回流的重要因素。”
以一款到岸價格為100元的護膚品為例,關稅調整前後,進入國內的成本約相差5元。
此外,國外進口商品以較低價格進入國內,對同類產品的國內生產企業來說,是一種競爭的壓力。“國內生產企業要提供價格更低、質量更好的產品,才能夠去競爭,這也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劉劍文指出。
(綜合自財政部網站、中新網)
-
21世紀經濟報道
-
江月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房企手握巨資逐鹿二線城市 北漂一族果斷回蘇州搶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079.html
“雖然年薪有20多萬,但要在北京買房還是非常困難,蘇州正好有一個不錯的工作機會,我們去年7月就搬過來了。”在北京奮鬥6年後,張華(化名)和妻子最終選擇了離開,今年5月初剛在蘇州圓了買房夢。
事實上,張華還是買晚了。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蘇州(不含昆山、太倉等縣級市)今年1~4月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每平方米16969元,相比2015年全年上漲了28.91%。

蘇州二手房房價地圖(來源:房天下)
國家統計局5月18日發布的4月70城市房價數據顯示,二線城市全面取代一線城市,成為房價上漲先鋒,甚至出現了房價上漲“四小龍”,分別是合肥、廈門、南京和未被列入統計的蘇州。
與此同時,資金充足的房地產開發商已經開始搶灘二線城市,以蘇州5月23、24日連續兩天拍賣15幅地塊的情況為例,其中多幅宅地實施了限價拍賣,最終兩幅宅地因競價太高流拍,而24日成交的11幅地塊的平均溢價率達到了115%。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蘇州的土地成交額高達754.4億元,同比漲幅高達860%。
土地出讓首現“熔斷”
華為雖然已經否認了遷出深圳的傳聞,但也警示了不少地方政府,房價“一路狂奔”會逼走不少好企業,最終很可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不少地方政府已經認識到了一味追求土地財政的弊端。蘇州23日、24日連續兩天的土地出讓就對多幅宅地實施了限價拍賣,最終使得兩幅宅地因競價過高流拍。
這一類似股市“熔斷”的機制還是首次出現在土地出讓過程中,雖然可以遏制地王的出現,但也有漏洞。“一旦某個房企有‘魚死網破’的心態,就可以盲目加價,最後觸碰紅線,導致流拍。”一名房地產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比如,23日的41號地塊拍賣進行到兩分鐘時,就出現了93輪競價,最後因競價超過紅線未能成交。
24日的拍賣似乎更為理智。當天上午,經過27輪爭奪,蘇州工業園區中梁地產以總價8314萬元競得蘇地2016-WG-29號地塊,樓面價10549元/平方米,溢價率45.5%,成為第一塊成功出讓的“限價地”。
“和很多房企一樣,我們的定位都是長三角,因此蘇州成為我們的重要城市支點,在這塊土地旁邊,我們收購了一個項目,未來可以和這個土地一起聯動開發,降低營銷成本。”中梁地產新蘇區域公司負責人楊堅南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此後,雅居樂、泰禾集團、天房發展等公司也紛紛搶下心宜地塊。其中,蘇地2016-WG-28號地塊經過了2小時的拉鋸戰,最終被泰禾集團以30.99億元收入囊中,樓面價16743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118%。
“長三角的火爆基本還是改善型需求帶來的,我們調研發現蘇州有70%的客戶有改善需求,未來的產業機構升級和人口導入都非常理想,因此我們在這里選擇落地。”泰禾集團總裁助理兼上海公司總經理劉穎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蘇州工業園區是不少新樓盤的聚集地
劉穎喆表示,未來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還會繼續,房企為了降低風險自然會選擇核心城市,因此核心二線城市的土地價格會繼續走高。
克而瑞房地產研究中心分析師朱一鳴表示,目前不少房企的資金面情況並不差。以上市的萬科、保利、招商、綠地為例,一季報顯示,四大房企目前手持現金總額分別為531.8億元、374.8億元、415.1億元和438億元,可謂糧倉豐裕。
其他房企也在通過發公司債等手段募集資金。以泰禾集團為例,其在今年5月17日發布了定向增發預案,擬募集資金不超過98億元。
朱一鳴表示,上市房企的資金狀況目前都頗為健康,這意味著即便有幾塊地的價格過高,也無關企業生死。更為重要的是,房企手上現金流充裕也迫使它們不得不拿地擴張。
“既然一線城市已經被政策壓得死死的,那核心二線城市自然成了眾矢之的。”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二線城市地王頻出
開發商轉戰二線城市必然助漲房價。今年春節後,搶房就不再是一線城市的獨有景象了。
“我們有一個周六上午約好房東晚上看房,結果房東下午就說房價要漲10萬,我們就只能放棄了。”張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春節後蘇州的房子成了香餑餑,最終用150萬左右的總價買了一套76平方米的兩室一廳,“樓盤叫湖岸名家,現在的報價已經165萬了。”
在蘇州搶到房的並非張華一個人。“我在2015年4月購買了一套住宅,當時的單價是每平方米14000元,該樓盤最新一期的價格已經是26500元了,總的來說房價上漲我還是很開心的。”購房者李海(化名)在電話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在今年4月又在蘇州買了一套房。”

蘇州金雞湖附近的樓盤價格較去年同期已大幅上漲
最近,核心二線城市正不斷上演張華和李海的故事,房產的增值不僅讓買了房子的人喜出望外,也使房產商拿地的信心更足了。
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以溢價率40%為界限區分地王(同時要求地塊成交額超過5億元),2016年至今國內已經出現了152宗地王,而2015年全年只有95宗。
二線城市成為2016年地王出現最多的區域,且主要集中在南京、蘇州、合肥、杭州等核心二線城市。
克而瑞的數據顯示,4月份以來全國總價排名前十的地塊平均溢價率高達106%,絕大多數地塊溢價率都超過80%。其中又以南京最多,入榜地塊多達6幅,地區熱度可見一斑。不久前,葛洲壩以110%的溢價率競得河西中部G14地塊,折合樓板價為每平方米4.5萬元,時隔4個月後再度刷新南京地王紀錄。

蘇州中心城區的豪宅價格也十分驚人
仲量聯行研究部總經理周誌鋒表示,十多年的時間里已經歷了數十輪調控,房價雖然有所波動,但總體看房地產市場基本並沒有大幅下跌,反而節節攀升。多數人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堅定預期:房價不會大跌。
更多的業內人士則預計,二線城市的火爆並未結束,即便有政策的收緊,也只是給房價增幅降降溫。
“二線城市漲幅超過一線城市的最主要原因是政策因素。在3月份一線城市出臺了不同力度的約束性政策抑制了一線城市的價格上漲,而且從限購、限貸政策看,二線城市目前的寬松程度也最大,所以導致在前4月資金寬松的情況下,市場十分活躍。”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蘇州已經放大土地的規模並收緊預售備案價格,同時未來還可以引用銀行政策進行調控,因此市場調節空間很大,預計市場可能出現高位調整。”楊堅南表示。
返鄉置業一線報告|回鄉買房選省會 “漂一族”購房更愛“強二線”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19/1193200.html

每經記者 舒曼曼 每經編輯 王曉波
彩禮、買房成了皖北小縣城當下結婚流行的兩大元素,也是年輕人見面的必聊話題之一。而“結婚了嗎?什麽時候結?”“買房了嗎?在哪買?”幾乎成了寒暄的高頻詞。
隨著農村人外出務工,再加上收入逐漸增長,在大城市打拼幾年以後,積蓄增加的同時,人們的購房意識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以往年輕人結婚會在農村的一畝三分地上新起一棟小洋房,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規模大、經濟增長穩定、教育資源豐富的省會城市以及三四線城市成為返鄉人群置業首選。
安居客房產研究院調查問卷顯示,38%的人希望回老家買房,21%的人希望在老家的省會城市買房,且超半數的人計劃在一年內購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身邊置業人群的調查中總結發現,返鄉置業人群中多為剛需首套置業。大部分人購房的首要因素是“方便”,他們大多選擇在工作的城市購房,但也有一部分群體由於一線城市房價壓力過大,選擇強二線城市購置首套房。
安徽60%省內人首選合肥置業
“縣城看不上,其他城市沒感情”。家住安徽碭山縣的小吳考上了隔壁縣城蕭縣的公務員,這是他一直以來的想法。小吳慶幸的是,他去年趕在合肥限購之前東湊西借攢夠了在合肥購置一套二手房的首付款,“現在已經升值了,”在與記者的閑聊中無不透露出他“買對了”。
隨著外來人員增加,近年來合肥剛需置業隨之增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合肥的購房人群中,35%為合肥市區人口,60%為安徽省內合肥市外人口,還有5%的來自上海、南京等地的投資客。
“咱們這邊的年輕人基本上都在合肥買房子,”小吳的媽媽也向記者表示,在她看來,作為一個安徽人,到省會城市買房成為“剛需”。
小吳的情況和大多數在合肥購房的年輕人一樣,大學基本上在安徽省內高校,工作地點也安徽省內,“故鄉情懷”較為濃重。除此之外,合肥未來的發展機會、城市活力、教育娛樂等配套設施齊全等都是小吳在合肥購房的動力。
但也有一部分省內人選擇了蘇州、無錫、杭州等城市。安居客2017-2018返鄉置業報告顯示,一線城市返鄉置業人群遷移主要流向周邊省市或省內其他地方,其中合肥市位列上海返鄉置業的第三名,僅次於南通和蘇州。
王女士四年前在安徽某高校畢業後就在江蘇的蘇州找了份工作,目前已經結婚生子,結婚兩年她選擇了租房子生活,壓力相對較小反而能更好享受生活。
相比在縣城置業,她的想法是蘇州的生活質量、居住環境比較好,以後對小孩的教育也有好處。有了孩子以後,她打算在蘇州買一套房子。“要買的話就在蘇州買,因為在那邊上班”。面對記者的追問,王女士坦言,不會去省會城市買,因為對南京感到陌生,而對合肥“沒感覺”。

北漂買房傾向於強二線城市
與小吳不同的是,在北京已工作六年計劃今年結婚的小李卻有些措手不及。
安居客房產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一線城市中從北京流出的返鄉置業人群占比最高,而新一線城市中蘇州、成都、杭州、南京等城市返鄉置業人群占比位居前列。小李就是其中一位。
小李去年10月份從北京一家單位辭職來到杭州工作。讓他做出選擇的直接原因是隨著各地劍指投資客限購政策的出臺,即便在北京工作了六年的小李發現,自己工資的上漲速度依然趕不上北京房價的上漲速度,面對北京高企的房價,自己處在了“北京的房子買不起,縣城的房子瞧不上”的尷尬境地。
不僅是小李,在杭州工作了兩年的小夏也堅持不在縣城買房,他認為“買了不住也沒用”,有了兩年社保,他計劃今年買一套80平米左右的小戶型。
和小夏比,小李算是入杭的遲到者。反複思考了之後,北京生活成本太高,房貸月供成為“北漂”們無法承受之重,小李最終鎖定了新一線城市杭州,相對北京不至於有太大的心理落差,而與北京高企的房價相比,杭州32000元/平方米的均價讓他覺得至少“可以接受”。
安居客首席分析師張波指出,相比在大城市,“漂一族”返鄉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後積累買房資本的難度也降低不少。根據58集團招聘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白領平均薪資,2017年北上廣深白領平均月工資在6800-7500元之間不等,新一線城市中杭州、蘇州、成都等地的白領平均月工資也達到了5500元-6700元不等。
有了“買房資本”作為支撐,為了能盡快滿足資格買房,小李毅然決定結束“北漂”選擇新一線城市。在他看來,杭州發展潛力巨大,就業機會與北京均等,其次,相對於北京來說,杭州推出的一系列人才優惠政策也對小李有很大的吸引力。
今年過年回家,小李有些不好意思地跟記者透露道,“今年2月份,我在杭州的社保剛好交滿三個月,離買房又近了一步。”
文中圖片來自攝圖網
返鄉置業一線報告|回鄉買房選省會 “漂一族”購房更愛“強二線”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19/1193200.html

每經記者 舒曼曼 每經編輯 王曉波
彩禮、買房成了皖北小縣城當下結婚流行的兩大元素,也是年輕人見面的必聊話題之一。而“結婚了嗎?什麽時候結?”“買房了嗎?在哪買?”幾乎成了寒暄的高頻詞。
隨著農村人外出務工,再加上收入逐漸增長,在大城市打拼幾年以後,積蓄增加的同時,人們的購房意識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以往年輕人結婚會在農村的一畝三分地上新起一棟小洋房,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規模大、經濟增長穩定、教育資源豐富的省會城市以及三四線城市成為返鄉人群置業首選。
安居客房產研究院調查問卷顯示,38%的人希望回老家買房,21%的人希望在老家的省會城市買房,且超半數的人計劃在一年內購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身邊置業人群的調查中總結發現,返鄉置業人群中多為剛需首套置業。大部分人購房的首要因素是“方便”,他們大多選擇在工作的城市購房,但也有一部分群體由於一線城市房價壓力過大,選擇強二線城市購置首套房。
安徽60%省內人首選合肥置業
“縣城看不上,其他城市沒感情”。家住安徽碭山縣的小吳考上了隔壁縣城蕭縣的公務員,這是他一直以來的想法。小吳慶幸的是,他去年趕在合肥限購之前東湊西借攢夠了在合肥購置一套二手房的首付款,“現在已經升值了,”在與記者的閑聊中無不透露出他“買對了”。
隨著外來人員增加,近年來合肥剛需置業隨之增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合肥的購房人群中,35%為合肥市區人口,60%為安徽省內合肥市外人口,還有5%的來自上海、南京等地的投資客。
“咱們這邊的年輕人基本上都在合肥買房子,”小吳的媽媽也向記者表示,在她看來,作為一個安徽人,到省會城市買房成為“剛需”。
小吳的情況和大多數在合肥購房的年輕人一樣,大學基本上在安徽省內高校,工作地點也安徽省內,“故鄉情懷”較為濃重。除此之外,合肥未來的發展機會、城市活力、教育娛樂等配套設施齊全等都是小吳在合肥購房的動力。
但也有一部分省內人選擇了蘇州、無錫、杭州等城市。安居客2017-2018返鄉置業報告顯示,一線城市返鄉置業人群遷移主要流向周邊省市或省內其他地方,其中合肥市位列上海返鄉置業的第三名,僅次於南通和蘇州。
王女士四年前在安徽某高校畢業後就在江蘇的蘇州找了份工作,目前已經結婚生子,結婚兩年她選擇了租房子生活,壓力相對較小反而能更好享受生活。
相比在縣城置業,她的想法是蘇州的生活質量、居住環境比較好,以後對小孩的教育也有好處。有了孩子以後,她打算在蘇州買一套房子。“要買的話就在蘇州買,因為在那邊上班”。面對記者的追問,王女士坦言,不會去省會城市買,因為對南京感到陌生,而對合肥“沒感覺”。

北漂買房傾向於強二線城市
與小吳不同的是,在北京已工作六年計劃今年結婚的小李卻有些措手不及。
安居客房產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一線城市中從北京流出的返鄉置業人群占比最高,而新一線城市中蘇州、成都、杭州、南京等城市返鄉置業人群占比位居前列。小李就是其中一位。
小李去年10月份從北京一家單位辭職來到杭州工作。讓他做出選擇的直接原因是隨著各地劍指投資客限購政策的出臺,即便在北京工作了六年的小李發現,自己工資的上漲速度依然趕不上北京房價的上漲速度,面對北京高企的房價,自己處在了“北京的房子買不起,縣城的房子瞧不上”的尷尬境地。
不僅是小李,在杭州工作了兩年的小夏也堅持不在縣城買房,他認為“買了不住也沒用”,有了兩年社保,他計劃今年買一套80平米左右的小戶型。
和小夏比,小李算是入杭的遲到者。反複思考了之後,北京生活成本太高,房貸月供成為“北漂”們無法承受之重,小李最終鎖定了新一線城市杭州,相對北京不至於有太大的心理落差,而與北京高企的房價相比,杭州32000元/平方米的均價讓他覺得至少“可以接受”。
安居客首席分析師張波指出,相比在大城市,“漂一族”返鄉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後積累買房資本的難度也降低不少。根據58集團招聘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白領平均薪資,2017年北上廣深白領平均月工資在6800-7500元之間不等,新一線城市中杭州、蘇州、成都等地的白領平均月工資也達到了5500元-6700元不等。
有了“買房資本”作為支撐,為了能盡快滿足資格買房,小李毅然決定結束“北漂”選擇新一線城市。在他看來,杭州發展潛力巨大,就業機會與北京均等,其次,相對於北京來說,杭州推出的一系列人才優惠政策也對小李有很大的吸引力。
今年過年回家,小李有些不好意思地跟記者透露道,“今年2月份,我在杭州的社保剛好交滿三個月,離買房又近了一步。”
文中圖片來自攝圖網
電訊股成收息一族至愛?
1 :
GS(14)@2012-02-05 12:57:1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205/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數碼通(0315)帶頭取消手機無限上網,和記香港(0215)又傳出月內將緊隨其後,手機上網「無限」變「有限」已成大趨勢。本已是「現金牛」的電訊商變相加價,有市場人士就認為,有助提升其每月每戶平均收入(ARPU),預期未來派息還會增加。目前本地電訊股的股息回報最高達5厘以上,對好息一族有一定吸引力。
受惠過去數年智能手機普及化,加上iPhone光環的助力之下,本港流動數據市場興旺。有電訊業分析員指出,本港電訊網絡成熟,未來即使推動4G網絡,電訊商在通訊設備的基建投入亦不會大幅增加。
...
AMTD證券業務部總經理鄧聲興指出,目前香港電訊股可看作是現金牛。派息政策在可見的將來,未必會有太大的改變,故可以買入來收息。不過他認為,相對其他公用股,如發電廠的封閉市場,不易有競爭對手進入。相反,電訊業屬開放市場,長遠仍存在新競爭者等變數。
...
獨立股評人沈慶洪認為,本港電訊股股價上落大,尤其是數碼通。投資者假如要以此來當作收息股,隨時股價下跌而蒙受損失,最終因小失大。加上派息比率並無一定規限,難言每年皆能保持穩定利息收入。
身為數碼通用戶的藝人袁彌明則認為,與其要等公司派息,又要怕股價下跌,不如電訊商減低月費,比買入其股票更實際。她又相信,隨覑其他電訊商取消無限上網,可能月費上會有減價戰。
2 :
GS(14)@2012-02-05 12:59:5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204/News/ea_eaa2.htm
或令消費者轉用廉宜計劃
有中資行的電訊業分析員解釋,本港的電訊網絡的成熟程度,已是全球頂尖之列。加上政府擁有的電訊頻譜,已拍賣得七七八八,故電訊商的資本開支已大為減少。即使日後推出4G服務,只是在電訊商原有的網絡上增建系統,其開支亦不會突然大增。
不過他認為數碼通取消無限上網後,對每月每戶平均收入(ARPU)改善不多。因為消費者只會改變使用習慣,減少觀看網上視頻及瀏覽網頁,而不會付費提高用量。他表示,可能有不少人會轉用其他較廉宜的月費計劃,對2012年7月開始入帳的財政年度會有影響,但相信數碼通早已計算在內,對盈利不會構成太大的壓力。
耀才證券高級分析員阮子曦認為,可能數碼通在資本開支上有壓力,希望減低客戶用量,可能是今次取消無限上網的主要目的。由於消費者認為,每月電話費用要付300多至400多元,而用量又被限制,屬於偏貴的水平,必然會減少用量或轉台。
電盈WiFi熱點多 成最大得益者
他認為,今次取消無限上網計劃,最大得益者可能是電盈(0008)。因為電盈在本港設有最多WiFi熱點,隨覑消費者上網模式的改變,可能有不少人選用WiFi上網。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