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AI=會計師末日?

人工智能(AI)再次掀起會計人不安,事緣某財經雜誌最近做了個專題報道,探討AI如何搶人類飯碗,當中一篇更講述Big 4在此領域的應用和發展。

所謂太陽底下無新事,不妨先回顧一下歷史。早於三、四十年前,個人電腦不像現時普及,人手造帳仍然盛行,但當時不少人已預言,電腦將取代會計師。理由很簡單,電腦快而準,而且節省人手。如大型企業年結要做關帳,不說別的,只簡單地將帳簿上每個帳目的結餘抄入試算表,然後將借貸兩方加總,若順利沒有差異,至少要花上1個小時,若不幸兩方不平衡,更需花時間找出原因。反觀現在,人手造帳幾乎成絕響,電腦會計系統平靚正,關帳只在彈指之間。電腦在人手配置上更顯絕對優勢,以前大型企業的會計部,配備過百人是常態,現在閣下公司又有多少會計部同事?

電腦那麼好,按理會計師早應乞食,為何近幾十年人數不減反增?答案只有一個,世界在變,會計師也與時並進。簿記並非會計師的唯一工作,其他還包括制定稅務計劃、管理財務資產、安排融資、編製管理報表、監察預算執行情況、評審投資項目、處理收購合併,和定內控程序等,電腦不單沒有搶去飯碗,更協助我們提升服務水平。如編製財務報告,以前需時以小時甚至天計,現在按一下鍵,所有報告即時準備妥當。


AI無疑比電腦更兇猛,因它懂得學習,一旦學懂了會計師一切技能後,就可以將我們踢走。可是,究竟有多少人認真探討過,AI可以全面取代會計師嗎?

或許我們先看AI目前的發展。如畢馬威採用IBM Watson的認知計算技術,為客戶分析結構化和非結構化財務數據。所謂結構化,即是將數據安排得整整齊齊,儲存到數據庫時已經被定義,不論是欄位、格式和佔用大小等都固定。相反,非結構化數據就是一堆亂七八糟的資料,格式可以是電郵、報告及影片等。IBM Watson其中一個厲害之處,是通過學習能解讀非結構化數據,正如會計師閱讀各式各樣的財務報告,然後從中抽出有用的數據做分析。

又如德勤與Kira Systems合作,為會計、稅務和審計引入AI。Kira Systems其中一個強項,就是通過學習以識別各類文件。如物業租賃合同,系統能列出合同名稱、各簽約方名稱、物業資料如地址和面積、簽約日期、具體條款如租賃期和租金。系統還可自動檢查,找出有問題或遺漏條款,甚至可能不符合法律的條文。

從上述兩個例子可見,目前AI的強項能像人類般閱讀和分析數據,而且做得更好。人類身體有極限,亦容易受情緒影響表現,機械卻能不眠不休地工作,而且任勞任怨不會罷工。

會計師豈非末日?非也!根據牛津大學早前的研究指出,在可見將來,AI在感知及操控能力、創造力和社交能力三方面難與人腦匹敵。然而,會計師日常的工作,不單是閱讀和分析,我們需要具備良好的社交能力,如與企業內各部門合作,共同制定和執行財政預算,以及與銀行維持良好合作關係。我們也要創造能力,這裡說的當然不是造假數,而是想辦法解決企業遇到的種種問題,包括稅務、收購合併,以至日常營運等。會計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會計師不單需要科學家頭腦,同時要具備藝術家的氣質。個人認為,AI不單不會取代會計師,更協助我們將服務提升至另一層次。立此存照,將來看看瓜瓜的預測是否正確。

原文刊於:am730 2017-07-21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38

新聞雜評(一百五十八)

馮敬恩被判公眾地方擾亂罪名成立 更新:2017/07/20 20:22

大學生會前會長馮敬恩及外務副會長李峯琦去年衝擊港大校委會,馮敬恩被裁定刑事恐嚇罪不成立,公眾地方擾亂罪名成立,李峯琦就阻礙公職人員執行公務罪成,案件押後到九月判刑。裁判官強調案件嚴重,大有可能判處監禁。
馮敬恩和李峯琦獲准保釋離開法院。案發於去年一月,港大校委會主席李國章離開研究大樓時被大批學生包圍。裁判官高偉雄裁決時,確認馮敬恩當時曾說「唔好俾佢走,唔好俾李國章走,隊冧佢,隊冧佢」,但沒證據馮敬恩說這句話前後做過甚麼,又考慮馮敬恩是用「佢」,即是第三身,不是直接叫「你」,加上當時馮敬恩和李國章之間隔著幾層人,法庭不能推斷這番話是向李國章說,所以不能肯定這句說話是意圖令李國章受驚,裁定刑事恐嚇罪不成立。 
不過這句話的意思,必然號召包圍李國章的人以武力制止他離開現場,馮敬恩在人群中向著李國章說,是擾亂秩序和帶有威嚇,可能破壞社會安寧,裁定公眾地方擾亂秩序行為罪罪名成立。馮敬恩早前已承認企圖強行進入大樓和刑事損壞兩項罪名。 
代表馮敬恩的資深大律師李柱銘呈上多封求情信,媽媽表示馮敬恩小時候患血癌,中學再證實有腦腫瘤,會令他神志不清,他會帶著一張紙條,說如果迷路,將他送回港大。媽媽說他熱愛港大,拼死守護港大。李柱銘表示,馮敬恩當時是學生會會長,覺得有責任為大學獨立性發聲,並非為自己利益。另一被告李峯琦被裁定阻礙公職人員執行公務罪成。
裁判官將案件押後至九月二十一日判刑,等候索取二人背景及社會服務令報告,以及馮敬恩的醫療報告。裁判官表示案件嚴重,很大可能判處監禁。

1. 嗱,呢個就係DKLM同DLLM的分別喇!DK係煽動他人去做某些很可能對你不利的行為(無意圖令你受驚,只係有意圖對你不利;你自己聽到、受驚,只係「諗多咗」),DL就係直接了當地恐嚇你(意圖令你受驚),知冇?
閱讀更多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39

「隊冧佢」

馮敬恩案的裁決惹起一些批評, 就是「隊冧佢」這個「佢」字用了第二身的解讀, 大老爺說這個「佢」字可以是馮對別的人講, 而不是直接恐嚇李國章。為免斷章取義, 當然是看第一手資料, 就是裁判官高偉雄的《裁斷陳述書》。本文只關注「隊冧佢」這3個字的論述。我從《裁斷陳述書》中抽幾段出來看:

控方證供

12. 李教授(“控方證人一”)供稱當他從大樓離開時,場面非常混亂,他被人羣包圍,要費不少時間才能走到大樓外梯級位置。當時香港大學保安經理張憲君先生(“控方證人二”)一直在控方證人一身邊護送他。兩人供稱他們目睹第一被告在他們右邊2至3米外,望向控方證人一並叫喊「唔好俾佢走!唔好俾李國章走!隊冧佢!隊冧佢」(“涉案説話”)。控方證人二形容第一被告説這番話時是歇斯底里的,他感到第一被告像精神失常及失控。控方證人一指他聽到這些説話後感到驚慌,擔心其人身安全受到威脋。控方證人一亦指在第一被告說出了這番說話不久,他感到有人掹他的右肩及拉他的手臂。控方證人二則稱在該番說話後,人羣向他們擠壓的力度較之前更大。最後,控方證人一和二及一些委員決定返回大樓內。

辯方爭論馮敬恩講過這些話, 認為李國章聽錯了。但馮敬恩和另一被告李峰琦都沒有作供, 裁判官接納了控方第一及第二證人的證供, 即是接納了馮敬恩有講: 「唔好俾佢走!唔好俾李國章走!隊冧佢!隊冧佢」。有講過也要分析是否構成刑事恐嚇罪。「隊冧佢」的分析在下面這幾段:

81. 本席亦沒有忽略控方證人二形容第一被告說涉案說話時像失控一樣,並是歇斯底里地大聲呼叫。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訴周志坤 HCMA 280/2012, 香港特別行政區訴李立室 HCMA 71/2009 及香港特別行政區訴巫毅強 HCMA 126/2015 等案例指出,一名被告人說話時語氣是盛怒、喪失理智、音量大及夾雜粗言,均可被視為不是因被挑釁以致在情緒高漲及衝動下說了一些恐嚇的說話。

82. 考慮本案的時序、背景及當時的環境情況,本席不認同第一被告當時所說的涉案說話是瘋狂及吹擂的字眼。本席亦不同意涉案說話的內容空洞。「隊冧佢」的意思是將一個人殺死,這點辯方是同意的。第一被告連續兩次說了這句說話,顯然他要強調他是有能力將該恐嚇付諸實行的。

83. 縱使第一被告當時是有意圖說出一些威脅控方證人一會遭受人身傷害的說話,控方仍需證明第一被告意圖令控方證人一受驚。控方指第一被告說話時的聲量是大的,足以令控方證人一聽到。控方證人一及二均指第一被告是望着控方證人一說話。但控方證人一及二稱第一被告說話時是跟他們隔了四五層人,他們均沒有留意到第一被告之前在哪裡及做甚麼。只是一看到第一被告時他便立即說涉案說話;而第一被告說畢後二人亦沒有再留意他。

84. 另外,就涉案說話的用字,第一被告使用第三身的「佢」而不是第二身的「你」來描述控方證人一,其一般意思(”ordinary meaning”)是說給其他人聽。當然本席不是說只因一名被告人使用第三身來稱呼對方,其說話必然不是意圖令對方受驚,這仍要視乎環境、現場的人數及他們和被告人及指稱受威脅者的關係等等而定。

我對於馮敬恩的下場興趣不大, 因為這種充滿批鬥激情的年輕人, 一時亢奮做出這種圍堵別人的行為, 確實是近年十分流行的行徑。畢竟激情沖昏了頭腦, 也並非嚴重到非判監不可, 釘這一條與否, 反正有條交替控罪, 都沒有分別。如果判他刑事恐嚇無罪, 我就會用別的理由, 譬如他只是亢奮到喪失了理智, 根本不會付諸實行。這才有說服力, 因為時下不少年輕人都是這樣, being frantic。

李資深大律師代表馮, 有些抗辯的說話我聽起來覺得很風趣, 譬如在第44段:

44. 至於辯方指第一被告是一名年輕的大學生,不會說「隊冧佢」這些三合會用語,第一被告自己不會亦不會要求其他學生去傷害控方證人一。本席認為辯方忽略涉案說話的頭兩句,該兩句是表明不可以讓李離開,而使用武力或號召其他人使用武力令李不能離開也可以達到目的。以當時的情況,本席並不認為第一被告是一定不會說出那番說話。本席也不認為所有人在眾目睽睽下是不會犯罪的。再者有人趁當晚混在人堆,乘亂及認為沒有人會發現其行為而犯案,亦不是沒有可能的。

以及第71段:

71. 辯方指控方證人一及二有可能把「對話」錯聽為「隊冧」,又或者是有記者希望把收音咪遞往控方證人一處所以說「隊埋去」。「對話」的「話」和「隊冧」的「冧」,及「隊冧」的「冧」和「隊理」的「埋」兩組字個别的發音是完全不同的。再者,如記者自己拿者收音咪,而他想把咪遞往控方證人一處,他沒需要邊做邊説的。本案不同意控方證人一及二有可能聽錯。

我只能當笑話看。《裁斷陳述書》有一點使我疑惑的地方, 就是第31段關於兩名被告過往紀錄這一句:

31. 第二被告沒有任何刑事定罪紀錄,而第一被告在案發時仍沒有任何刑事定罪紀錄。本席會給予自己適當的指引,即他們的犯罪傾向較低。本席在考慮本案的所有證供時均會謹記此指引。

這樣講即是馮敬恩有定罪紀錄, 即是這次的定罪他不能受惠於《罪犯自新條例》而可於3年後洗底。這種超越法律界綫的行為, 定了罪就烙下污斑。Please, 請你們這些滿腔激情的人, 做些值得犧牲前程的事, 別輕易「隊冧」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40

學巴菲特做生意

池某養育了成竇化骨龍,算是為緩和香港人口老化問題盡了一點義務。正所謂樹大有枯枝,族大有傻豬,化骨龍們有時會帶來很多的歡樂和滿足,有時則帶來不少的煩惱與擔憂。

話說日前大考之後、放暑假之前,化骨龍WY神神秘秘相約行街shoppingW與池某比較啱傾,無所不談。池某問起他們shopping的成果,W說自己一無所獲,但透露Y40元買了一本暑期作業。

池某馬上意會到不尋常,以Y的性格,從來是玩樂大過天,功課放一邊,零用錢百分之一百只會放在吃渴玩樂,絕不可能花一分一毫於學業,連十元八塊的班會費都一定攤大雙手向老爸要,怎可能主動動用零用錢買暑期作業來做?

W繼續說,其實Y的學校早已派發了暑期作業,但老師把隨作業附送的答案抽起了,Y為了玩盡整個暑假,才特地花錢買一本“答案”來抄。

這倒很符合Y的性格,對於玩樂,就是捨得下本錢。

Y說不一定會蝕本,可能還有錢賺。”W說得興奮,已經停不來。

什麼?後面還有故事?

Y說全班同學都有這個需求,如果向每個同學收費2元就把答案whatsapp給他們,那麼只需20個同學出價,就能回本,多過20個,就有錢賺了。”原來Y之前曾經做過一個人物傳記閱讀報告功課,看過巴菲特小時候分銷可樂賺錢的故事,認為自己也可通過“分銷答案”來複製這個成功故事。W說到這裡,語氣間還流露出對Y的“生意頭腦”的羨慕與讚賞。

真是混帳!池某幾乎被氣至吐血。小巴菲特分銷可樂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可樂是消費品,每銷出一杯,就會被消耗掉,不會被重複轉售。“分銷答案”面對的市場顯然不一樣,如果這個“市場”真是存在,那麼假設有個同學A2元買了答案,然後再以1元一個叫賣,Y就完全沒“生意”可做了;又或者有更大方的同學,將答案放上群組,整個“市場”就立即不再存在了。這是市場風險。

當然,Y可以選擇先統一收費,再統一“發貨”來控制市場風險。問題是,這本來只是天知地知WY知的事情,當晚就被家長知道了。如果這件事搞到全班同學都知道,學校老師又怎會不知道?這是政策風險。


這場鬧劇看來是要以“生意失敗”告終了。事情雖小,卻也說明了要成功做成一件小事之難。某些大師整天侃侃而談,“分享”一些獨立個案和股神或價值祖師爺的隻言片語,然後斷章取義地片面理解,又教人生搬硬套地模仿,比起小孩子做生意又高明得了多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41

史玉柱:遊戲玩家需求的四維分析法與闖三關理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2/164260.shtml

史玉柱:遊戲玩家需求的四維分析法與闖三關理論
捕手誌捕手誌

史玉柱:遊戲玩家需求的四維分析法與闖三關理論

對玩家來說,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上,都應該要有目標,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上,短、中、長期目標三者都應該同時存在。因為,一旦玩家失去目標,你就會面臨失去玩家的危險。

來源 | 捕手誌(ID:ibushouzhi)

作者 | 史玉柱

眾所周知,過去《征途》憑借玩法、模式上的創新創造過很多遊戲領域的奇跡,而這背後與史玉柱先生總結遊戲玩家需求的四維分析法和闖三關理論有著很直接的關系。如今來看,他的這套理論方法,也的的確確啟發了很多的中國遊戲人。 在本文中,史玉柱先生詳解了自己從事網遊行業尤其是策劃這方面的體會。

史玉柱

四維分析法

我談一下自己從事網遊行業尤其是策劃這方面的體會,我的體會主要是基於MMORPG(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類,所以我的觀點不一定適用其它類別的遊戲,如休閑類等,但仍然可以作為參考。

過去,關於玩家的需求,可以列十幾、二十條甚至更多出來,但經過我自己的篩選,最後我將玩家的需求從四個維度來看:榮耀、目標、互動、驚喜

維度一:榮耀

根據馬洛斯理論,人有五大追求,從重要程度上來排,第一個是生理追求即吃飽飯;第二個是安全;第三個是社交,如親情、友情、愛情等;第四個是尊重;第五個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從這個角度來看,來玩遊戲的人首先不是為生理需求,也不是為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會有,本應該將它列為第一需求,但由於網遊的特性,我最後列出來的第一需求是榮耀,這是由網遊特性所決定的。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人在網上找到的愛情和在現實當中是有差距的,現實中你看到喜歡的異性會兩眼發光,而在遊戲里你不會,友情是有的,但親情談不上。

我們在遊戲里經常能看到,一個裝備很好的玩家被人稱呼為偶像的時候,他心里是非常高興的。一個裝備不好的小號把一個大號救活,大號感謝小號的時候,這個小號也能高興十分鐘,因為會覺得自己被尊重了。所以,遊戲當中的玩家還是需要榮耀的,這其實屬於馬斯洛理論當中的第四個追求,希望獲得他人的尊重,這也是遊戲玩家的第一需求

所以,我們的遊戲策劃在做功能時,首先想到的就應該是,我目前做的這個功能是否能最大程度地滿足玩家對榮耀的需求。之所以,有很多遊戲的功能沒有給玩家帶來榮耀的滿足,並不是因為做不出來,而是因為他們沒有這個意識。實際上,小號得到榮耀滿足時會比大號更興奮,以前我們國內大多數遊戲都不重視小號的榮耀,但任何遊戲的功能都要過榮耀這一關,尤其是滿足小號的榮耀

維度二:目標

無論是單機遊戲還是網遊,都有對目標的要求。單機遊戲中,目標是最為重要的,如果連目標都沒有的話,那這個單機遊戲則是徹底失敗的。相對而言,做過單機遊戲的人對目標的感受會更深刻。

目標可分為短、中、長期三類。短期目標是持續時間較短的,如玩家接到一個任務打20個怪,那麽打完這20怪,得到獎勵,這個短期的目標就實現了。中期的目標可能需要努力幾個小時,甚至一天,比如我遊戲當中的背包不夠用,如果要儲存更多的東西,那我就要努力一段時間。而長期目標則可能是升級、打裝備等等。

對玩家來說,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上,都應該要有目標,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上,短、中、長期目標三者都應該同時存在。因為,一旦玩家失去目標,你就會面臨失去玩家的危險。

如果玩家上線感覺沒事可做,其實就是玩家沒目標了。也許策劃會說,自己已經給玩家設定了很多目標,但這些目標,很有可能都是從你策劃角度出發的,受限於你的策劃水平、會出現數值上的不合理、細節粗糙、難度太高等問題,那這從玩家的角度而言就不是他的目標。因此目標管理也是關系到一個遊戲成敗的關鍵

過去,《巨人》在一個版本中就犯了目標管理的錯誤,新手在一個小時之後升到民兵,玩家可以直接到NPC(非玩家控制角色)領取遊泳、跳舞、開鎖等技能。這些原本在玩家玩了有一個星期後,作為中期目標來滿足玩家需求的,可是我們卻在一瞬間全都給出去了,這導致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沒東西可給玩家了,這就是典型的目標管理混亂的案例。

一個目標是要有流程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給玩家制造壓力。以遊戲當中存儲裝備的背包為例,就應該讓對應級別的爆率上升,讓玩家的好東西都放不下,這個時候就告訴他,你要去接一個大任務,這個大任務包括十個小任務,把這十個小任務都做完後,你的背包容量就能增加了。給玩家制造壓力,還要讓他感到壓力的價值,然後再給他一個中期目標,告訴他只要再努力幾個小時,這個努力就能得到回報了。

在努力的這幾個小時內,玩家就不會離開遊戲,因為他的目標很明確,哪怕是深夜了他可能也不準備休息。在這個階段中,我們就可以根據價值的大小設置努力的時間,有強烈目標時,玩家打怪也不會有怨言。一旦目標達成,玩家就有一個壓力的釋放,就會感到很開心。

b373a7a30cbf4fbb80edb38e603b1ed5_th

維度三:互動

單機和網遊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互動。網遊就是擁有遊戲元素的社區,從它的定義上來說,完全可以看出網遊互動的重要性,如果沒有互動,那就是一個單機遊戲而非網絡遊戲

網遊中的玩家和單機遊戲中的玩家追求也是不一樣的。友情的需求在網遊中是存在的,而且它是僅次於玩家對榮耀的追求。對我們做遊戲的人來說,能做的有兩個方面:

第一是盡量滿足玩家交互方式的需求,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盡量提供多種交互的方式

第二是引導,通過利益引導讓玩家之間的關系更好,達到有難同當的狀態,打BOSS就是要幾個人來打,大家在打的過程中,關系才會越來越好。

另外,仇恨也是一種互動,我們要制造玩家之間的仇恨。但國家內部的仇恨要盡量少制造,因為處於劣勢的一方很容易被強勢的一方打跑掉,甚至都不玩了。因此仇恨盡量多的要使用在群體之間,國與國,幫派與幫派之間。

群體之間的仇恨越多越好,這就看遊戲策劃的能力了。群體間的仇恨不同於個體間的仇恨,優勢方會有很強的榮譽感,劣勢方的個體也不會因為群體的弱而出現大面積的離開。因此我們要引導玩家之間的愛與恨,恨能給玩家帶來激情,但如果只有恨沒有愛,玩家也不會有歸屬感

在設計任務時,我們要考慮玩家之間的互動,讓玩家會愛到什麽程度,會恨到什麽程度。《征途》在國與國之間的恨處理得不錯,但在愛的方面就處理得很差,以至於我們在外面的名聲不是很好,有人說殺戮太重。因此如果愛設計的很好,不僅會給玩家帶來歸屬感還會讓遊戲收獲好的聲譽。

互動方面,《征途》和《巨人》都有一點沒有做好的地方,那就是強者與弱者之間的互動。我們的互動往往局限在高手與高手、弱者與弱者之間。其實玩家不僅需要橫向,也需要縱向的互動,這方面我們曾努力過,但幾次都失敗了

當初,我們設置了師徒系統,就是想解決強者與弱者之間的互動,因為弱者需要保護,強者需要弱者來給他利益,但我們設計過幾個方案都失敗了。

此外,帶新人是非常重要的,做一個很好的帶新人的系統可以省去起碼1個億的廣告費。玩家覺得好玩就會去拉他的朋友一塊玩,而且這個轉化率遠比我們的廣告要高很多,畢竟大家最相信的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廣告。所以,如果這個帶新人的系統能做好,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維度四:驚喜

驚喜其實就是隨機性。我有這樣一個結論:沒有隨機性,網遊就沒有耐玩性;沒有隨機性,就沒有遊戲。分析一下,人類所從事的所有活動,都有隨機性。比如打麻將,如果沒有隨機性,就不會有人那麽熱衷了。

當然,打麻將之所以好玩,除了有隨機性以外,它還需要玩家努力,一方玩家也需要花時間去琢磨其他幾方玩家的牌面。而當隨機性和努力撞在一起時,這兩者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對玩家造成強烈的吸引力。純隨機是不行的,就像打牌,如果僅僅是比誰的牌點數高,雖然這樣的遊戲有隨機性但不好玩,因為它不需要玩家的努力。

現實中的遊戲是7分隨機3分努力,這樣會讓玩家玩得比較瘋狂。網絡遊戲我覺得4分努力,6分隨機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比例。如果實在做不到,哪怕五五開也行。

你可以想想我說的這兩句話:人類所有的遊戲都是需要隨機,沒有隨機,一些遊戲都將不複存在。如果隨機和努力的比重能處理好,這將會使遊戲的遊戲性大幅度上升

144096542

闖三關理論

任何遊戲都需要闖這三關:

第一關:印象關(玩家開始建號的前四個小時)

在這段時間當中,玩家的關註點在哪里?玩家並不重視自己的裝備,也不註重自己的數值,尤其是前15分鐘。玩家首先在乎的是圖;其次是上手是否容易;再次就是音效、人氣等等

圖為什麽是最重要的?

玩家進入遊戲後,首先會關註自己的角色是否漂亮,動作是否好看,遊戲界面是否美觀,這時候玩家的第一印象都在圖上。既然這樣,我們的任何一款遊戲,就一定要去滿足新手進入遊戲的前15分鐘需求。你可以去調查一下,進入遊戲5分鐘後的玩家,他的關註點一般都是圖。而已經玩了半年的玩家,他們的關註點都是數值,圖什麽樣已經不在乎了。

當初,《征途》新手村的角色是最醜的,我問美術,美術說,只有這樣才能吸引玩家趕快升級,因為角色越到最後越漂亮,我說,這絕對是謬論。因為前面圖難看的話,玩家壓根不會想繼續玩下去,前15分鐘就已經流失掉了,因此要把精華往前面放

根據自己遊戲的特點,把最美的圖展示給玩家,而不是在流失之後才展示給他。隨著玩家玩的時間每長一個小時,他對圖的關註度就下降一點。所以在有限的美術資源應該把精華都往前面集中,如果你能做到前面漂亮後面漂亮,那是最好的,但如果資源有限,那就盡量往前面放。

前面圖還是美術的活兒,而上手則是策劃的活兒。在上手方面,新遊戲要特別註意,要讓沒玩過遊戲的人和玩其他遊戲的人能容易上手。如何讓他們能容易上手?

這里有一個方法,去找二三十個沒玩過遊戲的人來玩,你在旁邊一句話都不說,他不問,你就不說,觀察他的反應,然後去研究,根據分析的結果再去修改自己的設定。據說國外的遊戲公司一找就找幾百個玩家,進行錄像,然後對錄像進行分析,然後再來設計遊戲界面。

上手和美術在前15分鐘起關鍵作用,因為這兩點不玩的玩家量還是很大的。在這段時間流失玩家是非常可惜的,相對後面的大功能,這些都是很小的修改,但這卻能留住大量的玩家。

第二關:嘗試關(玩了有四小時到兩周)

這個時候,玩家的關註點已經逐漸發生變化了,因為遊戲的功能已經全面向他展開了。這個時候,裝備、級別開始被重視了,玩家之間的互動也開始了,玩家接收的內容應該是全方位的。在前兩周,如果去調查,問玩家是否永久玩下去了?絕大多數玩家的回答是我看看。

這個時候的玩家並沒有真正下決心留下來,他在思索這個遊戲是否值得自己玩下去,此時的玩家並不是你真正的玩家。但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誤區,覺得這個時候的玩家已經是自己的玩家了,這其實是在自作多情。

在嘗試階段的玩家最關註的就是細節。因為有相當比例的玩家是玩過其它遊戲的,你現在展示的東西大部分可能是其它遊戲都擁有的。此時,玩家就是在比較你的功能和他玩過其它遊戲的相同功能,哪個更好。

如果你做得比其它的更好玩,這樣一個兩個三個的差異點積累下來,玩家就會認為這個遊戲更好玩,然後就會留下來。而如果玩家一旦覺得不好玩,那你想改變是不可能的,同時如果他想走,早期的成本也是很低的,他對自己的遊戲角色還沒感情。因此這個階段展現給玩家的各項細節非常重要,如果能創新、能有特色更好,如果沒有這個能力,能做的就是把細節和過程做得好玩,這樣才能把玩家留住

在這個時間段里,還有兩點需要提示:

1)目標設定非常重要。這個時候,玩家是非常不穩定的,你分分秒秒都要給他樹立一個強烈目標推著他往前走,此時的目標管理比後期更重要,對設置目標的要求也更高

2)通過利益引導讓玩家融入社區,建立好朋友的關系。一個遊戲沒有促進玩家建立好朋友的關系也是非常危險的,我們應該利用壓力、利益來撮合玩家建立好朋友的關系。

到嘗試這個階段,如果我們的玩家能留下來40%,那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前面兩關,其實要實現還是很容易的,只要我們努力。千萬不能輕視第一關與第二關,因為這兩關的投入產出比例是最高的

第三關:無聊關(兩周以後)

這個階段,我觀察過,玩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無聊,沒事做。一款遊戲,一旦讓玩家感到沒事幹,那就是玩家準備撤的信號。如果說第一關、第二關是工作量的問題,那第三關就是策劃水平的問題了,這一關一旦過了,那這個遊戲就成功了

過去,很多遊戲知名度都很高,但最後都失敗了,究其原因,大部分遊戲都敗在了無聊這一關。前兩關靠我們努力是可以過關的,這些失敗的遊戲統一的特點就是玩家在中後期感覺到無聊,沒事可做。因此遊戲要成功,就要能闖過無聊關,讓玩家充實,有事可做。遊戲後期人數能夠上多高,就看玩家喊無聊的次數有多頻繁

玩家之所以會感到無聊,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是玩法,玩家喜歡的是千差萬別的,你要滿足玩家的需要,首先就要求你玩法的種類要比較多。《征途》當時的指導思想就是大百科全書,就是功能多。《巨人》的功能就不到《征途》的三分之一,它的玩法相對很少。因此《征途》當年的成功與它大百科全書的玩法是有很大關系的

其次是雖然玩法不少,但好玩的不多。也有不少玩法很多的遊戲最後還是失敗了,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它設計的玩法不好玩。玩家不覺得好玩,那他還是會覺得沒事幹。

最後,如果能把這三關都闖過去,你的遊戲肯定不會差

遊戲巨人網絡史玉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58

人臉識別“世界杯”競賽結果出爐,獵戶星空拿下有限制類第一名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1/164257.shtml

人臉識別“世界杯”競賽結果出爐,獵戶星空拿下有限制類第一名
黑智黑智

人臉識別“世界杯”競賽結果出爐,獵戶星空拿下有限制類第一名

發布語音交互系統不久,獵戶星空又獲得了微軟百萬名人識別競賽子命題有限制類第一名。

近日,被業界譽為人臉識別年度“世界杯”的微軟百萬名人識別競賽落下帷幕。百萬名人識別子命題無限制類,Panasonic-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奪得第一,CIGIT和中科院合作隊伍與美國東北大學位列第二第三;成立不到一年的中國人工智能創業公司獵戶星空,獲得百萬名人識別子命題有限制類(只使用競賽提供數據)第一名。

MS-Celeb-1M:人臉識別年度”世界杯”

2016 年 6 月,微軟向公眾發布了大規模現實世界面部圖像數據集 MS-Celeb-1M,含有 10 萬個名人的約 1000 萬(10M)張臉部圖片,鼓勵研究人員開發先進的人臉識別技術。

同時宣布的還有 MS-Celeb-1M 百萬人臉識別挑戰賽。參賽者需要根據(但不限於)挑戰賽提供的數據集作為訓練數據,開發圖像識別系統,從臉部圖像中識別 100 萬個名人。

據微軟技術與研究院(Microsoft Technology and Research)首席研究員/研究經理張磊博士介紹,首先,MS-Celeb-1M 的目標是識別百萬人臉,是計算機視覺內最大規模的分類問題,並且其中一個人物對應一個 entity,綁定了知識庫,並且知識庫中提供了每個人的職業,性別等等豐富的信息,從而解決了人物重名的問題,可以從識別達到認知。“最開始我們是面向學術界做的這個數據集,”張磊說,“但後來很多工業界的同行也表示我們的數據集對他們的研究工作很有幫助。”

據悉,本次競賽由微軟研究院主辦,借助計算機視覺領域頂級會議 ICCV 2017 的平臺,既包括大規模人臉識別競賽(Hard Set 及 Random Set),也推出全新的、更具挑戰性的小樣本學習(Low-Shot Learning)競賽。這場堪稱級別最高、難度最大的技術賽事,也吸引了全球人臉識別的頂尖團隊參與。

而在近日公布的結果中,百萬名人識別子命題無限制類,Panasonic-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奪得第一,CIGIT和中科院合作隊伍獲得第二名,美國東北大學位列第三;有限制類(只使用競賽提供數據)第一名是北京獵戶星空科技有限公司。而識別單一訓練樣本的名人子命題無限制類(可以自由使用外部數據),第一名是NUS-Panasonic,有限制類(只使用競賽提供數據)第一名由美國東北大學奪得。

百萬名人識別奪冠有多難?

在一眾科研機構中,獵戶星空作為初創公司,顯得尤為引人註目。而在賽後,獵戶星空也向黑智對競賽項目和公司采用的技術進行了介紹。

據悉,和可以無限制地使用外部數據不同,有限制類別只能在限定的數據集內調用,比拼的是團隊的算法能力。而在本屆競賽中,只有獵戶星空一個團隊,采用hard級受限級(hard級)。

據了解,無限制類不是單純算法的比拼,在某種程度上是在比拼數據,數據越多訓練的模型越好,所以無限制類是算法和數據的綜合比拼;有限制類則是單純算法的比拼,也是從算法層面難度更大的比拼,“因為這個東西只能靠算法,因為數據是一定的。當沒有外部數據的情況下達到最高精度是非常困難的。”因此,組委會也認為獵戶星空的難度極高,單獨列了一項采用受限數據集的子項目。

最終,獵戶星空團隊獲得 0.75/0.606(random set/hard set)的高分,被組委會判定為接近滿分,遠超去年的記錄。

在此之前,獵戶星空還在另一項人臉識別國際賽事 LFW 上,僅用單個 Resnet50 模型就達到了 99.65 的優異成績,用比較小的網絡實現了極高的精度。

獵戶星空成立於2016年9月。而業界對其熟知,來自於今年6月,喜馬拉雅發布的小雅 AI 音箱,其背後的核心便是獵戶星空全鏈路自研的遠場語音交互系統。

小雅音箱_副本

小雅AI音箱

而據獵豹星空表示,其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應用到獵豹移動旗下的直播產品 Live.me 中,對直播內容進行監測篩查。這次人臉識別的比賽技術,也將在門禁、機器人等領域逐步得到應用。

黑智簽名檔

人臉識別獵戶星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59

樂視網新主人孫宏斌:人有不知死和不怕死之分,我應該是不怕死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1/164252.shtml

樂視網新主人孫宏斌:人有不知死和不怕死之分,我應該是不怕死的
AI財經社AI財經社

樂視網新主人孫宏斌:人有不知死和不怕死之分,我應該是不怕死的

1990年,在聯想混得風生水起的孫宏斌鋃鐺入獄。他的貴人柳傳誌,親手把他送進了高墻。時年,孫宏斌27歲,距今天剛好27年。以1990年為軸線,孫宏斌的生命被一折兩段。軸線的左側,野心勃勃,軸線的右側,步步為營。

來源 | AI財經社(ID:Economic-Weekly)

作者 | 鄭亞紅

編輯 | 楊舒芳

7月21日,孫宏斌正式當選樂視網董事長。他用189天完成了樂視的進擊,入駐大廈成為樂視網新主人。

“小孫這個人,做事沒有留余地,他的風格就是往前沖沖沖。”在73歲的柳傳誌眼里,四年前就已過半百的孫宏斌依然是年輕的“小孫”。

樂視、金科、鏈家、萬達……2017年的176天里,孫宏斌花在收購上的交易金額超過1000億元。這位動輒豪擲幾百億的地產大亨,像一臺推土機,一路行駛一路碾壓,圈地無數,暗藏野心。

樂視股東大會前夜,孫宏斌發了朋友圈, “老賈還年輕,我們應該有寬容失敗的環境和氛圍。我們應該支持老賈這種義無反顧的企業家精神。不蓋棺不定論,支持老賈。”

寥寥三句話,名義上都指向“老賈”,卻皆是孫宏斌一路走來的註腳。

29年前,孫宏斌初進聯想,意氣風發之時迎來四年的牢獄之災。出獄後創建順馳,又在上市前彈盡糧絕,不得已將十多年心血拱手相讓。人生和事業,孫宏斌都經歷了足夠多的失敗。

這些失敗和災難,最終變成了今天孫宏斌的商業邏輯。

冒險家的時代

《聯想局》這樣記錄著1988年:“那時候的中關村已經開始成為魚龍混雜之地,豬還在村莊周圍嚎叫,雜草依舊覆蓋著街道,英雄和懦夫已在同一舞臺上表演,權力者們正在自己的劇場上躊躇滿誌。”

那是冒險家的時代。

彼時,“下海”成為時尚,從清華大學碩士畢業兩年後,25歲的工程師孫宏斌站在這個時代的路口。最終,他選擇下海,進了聯想。他不是為證明自己的能力,而是源自對未來人生的焦慮:“做學術能看到頭,做生意最起碼看不到頭。”

對於孫宏斌,未知是最大的吸引力。

初進聯想,孫宏斌便以黑馬之姿在談判桌上簽下1000萬的銷售單子。3年之內,他被破格提拔,從普通員工成為聯想企業發展部經理,主管全國18家分公司。青年才俊,前途無量。

天資和野心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毀掉一個人。

柳傳誌很肯定孫宏斌的實幹精神和組織能力,也看到了這個年輕人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他斷定,孫宏斌在聯想工作有四種可能:“第一種是可造就之大才;第二種是公司的危險人物;第三種是被磨練成庸才;第四種是憤而出走。”

32.webp

孫宏斌和柳傳誌。 圖片來自網絡

1990年,一份叫做《聯想企業報》的內部小報把孫宏斌送進了高墻。當年5月,孫宏斌被北京海澱警方以挪用公款罪名逮捕,獲刑5年。他的貴人柳傳誌,親手把他送進了監獄。

時年,孫宏斌27歲,距今天剛好27年。以1990年為軸線,孫宏斌的生命被一折為兩段。軸線的左側,野心勃勃,軸線的右側,步步為營。

亦師亦友柳傳誌

與鐵欄為伴的四年中,孫宏斌並未如外界想象的那樣,把柳傳誌視為不共戴天的仇人。

獄中孫宏斌見過一次柳傳誌,彼時他已收斂起囂張氣焰,誠心誠意向柳傳誌道歉,承認自己的年輕氣盛和不懂事,並直言希望柳傳誌能支持他東山再起。柳傳誌本就欣賞孫宏斌,認為他是一個“能夠審時度勢,一眼看到底”的人,此番更覺得這位不自暴自棄的年輕人非常不錯。

那時候,沒人知道孫宏斌會做什麽,很多人以為他將從此開始庸常人生。回憶起獄中生活,孫宏斌說在監獄時,他的床邊每天晚上都坐著兩個人,以防止他自殺,可他卻呼呼大睡。但他又說“我是累的,天天都累。”

失去自由的孫宏斌每天都想離開無限漆黑的生活,想出去大吃一頓。在獄中,孫宏斌學到了一些流氓的黑話,譬如“走的是面,玩的是腕”,懂得了“在江湖上,在流氓的江湖從來不是靠腿、胳膊粗”。

1994年,孫宏斌再次回歸墻外的世界。那時候,中關村已不再是那個中關村,聯想也已不再是昔日的聯想。與孫同一年進聯想的楊元慶已經大權在握,柳傳誌開始被劇烈的美尼爾綜合征折磨。

33.webp

聯想董事局主席柳傳誌

他沒有選擇重回聯想。拿著聯想給的50萬,孫宏斌開始進軍房地產。柳傳誌為他打通了銀行的聯系,成為他第一個合作夥伴。孫宏斌與聯想控股的子公司融科進行了大規模合作,一起在天津、北京的房地產市場上搏殺。幾年的恩仇,在生意場上絲毫看不出痕跡。

柳傳誌前兩日接受新媒體盒飯財經專訪時,評價了孫宏斌的三個最大優點:第一是極強的上進心,不是一般的強,是極強;第二,有非常強的堅韌性,打倒了再爬起來,這很了不起;第三有一眼看到底的能力,能判斷一件事做與不做的關鍵在哪兒。

柳傳誌依然看得清楚,“小孫這個人,做事沒有留余地,他的風格就是往前沖沖沖,這是性格使然。”

順馳速度

重出江湖後,孫宏斌給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取名“順馳”,意為順且快。

他對速度和結果要求極高。從2003年8月到2004年4月,孫宏斌主導順馳拿下華北、華東和華中等10余塊土地,將平均開發周期18個月的行業慣例縮短至7個月。

一時間,順馳成為天津房地產界的頭把交椅,2002年以超過15%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於第二名。

但他的胃口遠不止於此。

在孫宏斌瘋狂拿地前一年,他在重慶參加了一個會議。會上,孫宏斌登臺嗆聲王石,揚言要打敗萬科,成為中國房地產銷售冠軍。王石聽罷,當場駁斥他“睜眼說瞎話”。

回到北京後,孫宏斌火速召開“蟒山會議”,定下“統一思想、不惜血本、瘋狂拿地、進軍全國”的十六字方針。競爭版圖就此重新規劃,孫宏斌沈浸在“房地產全國第一”的夢想之中,自信“世界就是這樣改變的”。

他在順馳制造了獨特的話語體系,“女人像男人,男人像牲口”。所有人的激情都被孫宏斌激發出來,“狼性”的思維和野心充斥著順馳。

2004年,孫宏斌在海南的博鰲房地產論壇上又一次遇到王石,並宣稱2004年順馳的銷售回款會達到120個億時,王石忍不住插話:“我認為這是吹牛。”要知道,2003年順馳的營業額還沒超過40億。

34.webp

前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

這一年,孫宏斌耗資百億,先後進軍了石家莊、蘇州、北京、華北、長三角等地,順馳手中的土地面積達到1200萬平方米,銷售額增加到127個億。一年之內,順馳從一個地方性公司變成一個全國性公司。

他兌現了跟王石吹下的牛。多年後回憶起蟒山會議,孫宏斌說自己一直在身體力行“鴻鵠之誌向,螞蟻之行動”,精中精力,舍棄其余,全力以赴。

不過,房地產界對順馳的操作手段和企業道德詬病頗多。很多人認為孫宏斌是害群之馬。王健林很卻看好他,評價孫宏斌是“鯰魚”,橫沖直撞在房地產界里,是一個有理想的年輕人,只差點明說他前途無量了。

孫宏斌的妥協

2003年2月,順馳上市前,為了消除牢獄歲月對他在董事會席位的影響,孫宏斌向法院提出申訴,要求取消原判決。8個月後,他收到海澱區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改判無罪。順馳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的上市再無障礙。

不幸的是,擴張過快給順馳埋下的債務危機一發不可收拾。即使孫宏斌使盡渾身解數,資金鏈斷裂的順馳也已經無力回天。

情況急轉直下。不到2年後,孫宏斌向心腹部下交底:他已經將家里的存款都陸續墊進了公司,其中一張銀行卡僅剩下兩位數,資金的剛性缺口達5億到6億元,負債30多億元。

無奈,孫宏斌將順馳低價賣出,開始投入到融創集團的工作中。

此時的孫宏斌變得異常低調。當時的資料顯示,孫宏斌刻意避免與媒體見面,在融創網站及宣傳冊上,都找不到他的名字。

2004年順馳上市準備路演材料時,投行問孫宏斌,“這是你的矛,你的盾在哪呢?”,那個時候的孫宏斌回答說,他不需要盾。2009年融創上市,孫宏斌再次為路演準備材料,投行問他“你只有盾沒有矛?”,孫宏斌說“全天下都知道我只會使矛。”但這一次,孫宏斌已經明白,矛和盾都有必要。

孫宏斌學會了與自己的偏執妥協,進攻多了,他學會了用“盾”來保護自己和企業,言談舉止收斂了很多。“年輕的時候覺得進取、冒險、堅持、勇往直前很重要,現在覺得忍耐、寬容、讓步、妥協也許更重要。” 他開始為了生意去討好別人。

35.webp

宋衛平和孫宏斌 

2011年,孫宏斌在無錫的綠城·香樟園買了一套房子。一天前,綠城集團創始人宋衛平剛剛為綠城破產的傳聞撰寫了一篇千字回應辟謠,熱切地盼望著綠城能夠度過寒冬。

此後,孫宏斌開始不時在微博曬出自己對綠城的支持,孫宏斌與宋衛平也建立了良好的朋友關系,他尊稱宋衛平為大哥。

2011年12月19日,孫宏斌發了條誇贊宋衛平的微博:“我真的喜歡宋衛平,原因是我們太像了,一是都是血性的性情中人,每次喝酒都喝多;二是都有理想主義情懷,為理想寧可頭破血流;三是都懷英雄的浪漫主義,這種浪漫代價大、消魂、刻骨銘心。綠城度過這次難關(肯定會度過)後,我們都會從容淡定堅強幸福。”

宋衛平仍然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孫宏斌卻已經變成一個商人。

公開“表白”後不久,孫宏斌就獲得了實質性回報。2012年1月,融創僅花5100萬元就拿到了綠城·香樟園項目公司的51%控股權。綠城破產傳言最盛時,他力挺宋衛平,“行業里誰都可以死,綠城不能死。”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融創陸續收購了綠城旗下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及天津5座城市9個項目的50%股權。

如此行事,孫宏斌卻對外界給予的“激進”評價很是在意。2013年3月,他在微博中說,自己其實不是一個激進的人,他厭惡風險。他不允許司機開快車,過馬路一定等人行道綠燈。孫宏斌不厭其煩地解釋道,“之所以被認為激進,是因為我覺得沒想好的事堅決不幹,想好的事就堅決果敢的去幹。朋友說人有不知死和不怕死之分,我應該是不怕死的。”

2014年5月,綠城陷入資金鏈危機,孫宏斌決定接管綠城。綠城中國和融創中國同時宣布,融創中國以62.98億港元收購綠城中國24.313%股份。

事情有點像當初的順馳。只不過,這一次孫宏斌充當的是救世主的角色。這是白衣騎士第一次現身。

並購之王

2017年融創成功躋身千億房企俱樂部。兩次失敗後的孫宏斌,這次站在了行業之巔。

人們重新看到了當年那個高歌猛進的孫宏斌。曾經成就他又拖垮他的順馳速度,也再次回歸。

2016年下半年至今,孫宏斌再次露出“狩獵者”的尖牙,融創收購案例不斷:2016年7月,42億元收購萊蒙國際旗下八個公司的全部股本權益及償付貸款;8月,20.54億元收購博鰲金灣項目50%股權;9月,40億元收購A股上市公司金科股份16.96%股權。

聯想、恒大、鏈家、萬達……融創的並購版圖持續擴大。孫宏斌似乎回歸到了13年前,攻城略地,野心勃勃。十三年前一身匪氣的孫宏斌,如今變成了媒體口中的白衣騎士。

他接下了危機中的樂視和賈躍亭留下的夢想後遺癥,接下了被銀監會點名要摸底調查貸款情況的萬達。孫宏斌跟急於償還銀行貸款的王健林約定“只出錢,不管事”。

在這兩次並購中,孫宏斌展示了他的商人本性和商業邏輯。

買萬達,他認為自己是王健林的唯一選擇。“融創買萬達的邏輯太簡單了,誰反對誰傻子,至於萬達該不該賣,去問王健林。他要找一個兄弟一樣的合作夥伴,那就只能找到我們了。這個時候價格不是最重要的,人品才是。我吃過虧,慢慢就把信用建立起來了。”

36.webp

萬達、融創、富力三方交易後,三位大佬開懷暢飲。

至於他是白衣騎士還是狼子野心,大概只有孫宏斌自己知道。我們只需要記得,他仍是一個利益驅使的商人。

有媒體此前如此評價孫宏斌的華麗轉身:他曾經對人大喊大叫,如今已極少失態;他的激情曾使他失去過自由,也給予了他聲望和財富;他曾經飛揚跋扈地生活,如今則像個平凡的生靈,平靜地生活在塵世中。

連孫宏斌自己都說“不做好人,不做壞人,做人”。言語間,像一個年邁的長者。孫宏斌要返璞歸真,回歸平凡了?

他只是把鋒芒隱藏了起來,只展示出他的盾。著急的時候,矛才會現身。

孫宏斌樂視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60

房價究竟還會不會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1/164251.shtml

房價究竟還會不會漲?
任澤平任澤平

房價究竟還會不會漲?

關於近期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任澤平認為透露出了兩個非常重要的信號。“第一個就是從監管的競爭轉向監管的協調,第二個就是從去杠桿到穩杠桿。

口述 | 任澤平

整理 | 盧麗萍

近日,金斧子攜手新財富聯合舉辦領航私募大時代——2017年私募基金高峰論壇暨金斧子五周年大會。

會上,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現場發表主題演講《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展望》。他對2017年整體經濟形勢的判斷是:經濟方面,二次探底、產能出清;政策方面,金融去杠桿、重啟改革;房地產方面,短期調控、長效機制;大類資產方面,從流動性驅動到業績驅動。

關於近期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任澤平認為透露出了兩個非常重要的信號。“第一個就是從監管的競爭轉向監管的協調,第二個就是從去杠桿到穩杠桿。

以下為任澤平演講內容節選,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我主要談我對未來中國經濟政策和大類資產的一些初步的看法。

回顧過去三年,我們提出過一些觀念。比如,在2014年,我們提出新5%比舊8%好(創業家&i黑馬註:“未來通過改革構築的5%新增長平臺,比過去靠刺激勉強維持的7%-8%舊增長平臺要好。即通過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達到結構升級,實現經濟增速換擋。);5000點不是夢,還有改革牛、水牛(創業家&i黑馬註:改革牛是指,中國股市起於2014年7月的一輪大牛市);2015年提出經濟L型觀點;2017年初提出我們可能正站在新周期的起點上,主要講在需求比較穩定、經濟L型情況下,剩者為王,行業集中度提升將主導今年的A股市場。

針對經濟政策和市場,我們認為今年經濟比較穩,是L型的走勢,而且這個走勢非常平。

支撐性的力量一個是來自出口,(因為世界經濟正在U型複蘇,所以我們的出口在改善),還有就是今年的房地產投資不會太差。據數據統計,去年房地產銷售增長了30%多,而房地產投資只增長了6.9%,中間差了20個點,這主要是去庫存了。不僅一二線城市,很多三四線城市的庫存去化都非常充分,庫存去化周期都在12月以下,所以今年明年房地產有補庫的需求。而且據說長效機制要求下半年要增加土地的供應,所以今年房地產投資不會太差。

如果說今年在需求側比較穩、比較平的情況下,看需求做投資就是件很難的事情,因為太平了。 

所以今年宏觀最主要的邏輯來自什麽?來自供給,這也是市場爭議非常大的一部分。

我們看到,經過2010年以來經濟的持續的衰退和退縮,很多的小微企業退縮了,大的企業也在壓縮淘汰它的老舊產品,現在進入到了剩者為王,強者恒強的時代。看看今年漲的股票,無一例外都是剩者為王,強者恒強的,新5%比舊8%好。

新周期的觀念,為什麽企業利潤、傳統企業新增爆表?

現在每年總需求還有10%以上的增長,今年房地產投資一到五月份為8.8%,出口8.2%,消費10.7%,基建17.3%,總需求大概還有10.5%的增長,但是看供給,以制造業為代表的產能投資,只有5.1%的增長,所以供求的缺口是非常的明顯的。

為什麽這個供求的缺口始終沒有彌合?這跟我們的環境有關,第一個是按照我們現在的信貸約束,監管的要求,我們仍然認為這些傳統行業是“兩高一豎”,沒有外面的融資它很難擴張。第二個是緩解壓力。第三是我們政策上仍然在推動供給側改革。第四是企業家看未來增長的前景仍然偏謹慎。所以我們發現,需求還有10%的增長,企業的利潤都已經爆表了,但是新增產能遲遲供不出來,所以今年宏觀核心就是在需求比較穩定的情況下,供給端的收縮,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強者恒強的邏輯,這是宏觀。

政策層面,包括貨幣政策和監管政策。監管政策進入了去杠桿時期,這次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信號,第一個就是從監管的競爭轉向監管的協調。2013、2014年,我們各個監管部門,競爭式地進行金融業創新,打開了一個又一個加杠桿的通道和閥門。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產生競爭性的收益,尤其是4月份,個別部門的單邊突進,引發了股債市場劇烈的調整。這次金融會議的主題就是監管協調。第二個就是從去杠桿到穩杠桿。這一次總理出來講穩定金融運行,我們的央行領導也出來講,降杠桿的關鍵是穩杠桿,關鍵是國有企業降杠桿,不要因為去杠桿引發新的風險,在降杠桿過程中給它流動性支持,給它緩沖期。

監管政策在發生變化,貨幣政策也在發生變化,貨幣政策應該是從邊際的收緊轉向不松不緊(創業家&i黑馬註:截至目前6月央行通過逆回購共計凈投放5400億元,緩解了市場的流動性壓力)。我們貨幣政策未來不會被美聯儲牽引,因為大國的貨幣政策必須為國內的經濟利益服務,中國經濟是L型,美國是U型,中美貨幣周期不一致,最關鍵的是中美經濟周期不一致。

當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資本的自由流動和匯率的穩定(創業家&i黑馬註:蒙代爾不可能三角)不可能同時存在時,首先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是必須保證的,所以我們的傾向是當中國未來的貨幣政策再出現劇烈的收緊時,更大的可能是保持不松不緊的貨幣政策,我們的匯率引入逆周期條件因素,放棄資本的自由流動。

最後是對大類資產,股市、房市、債市、商品的看法。

對於股票市場有幾個判斷,第一個仍然是區間振蕩市場,但是今年市場最重要的是,大票已經走出牛市的格局,小票一波一波地上(創業家&i黑馬註:大票即大市值股票,資金實力很強,流通性也比較好,一旦趨勢形成一般不會改變;小票即小市值股票,多為短線資金)。原因我認為是環境,第一個是新周期,第二個是估值重構。新周期我剛才講了,在需求比較穩的情況下,供給和行業結構的提升,強者恒強,新5%比舊8%好。第二個是估值,我們小票的估值和價值不斷地降低。

對債券市場,時間可能對債券市場是友好的,因為它開始變背景,一個是貨幣政策的不松不緊,二是監管的緩和,今年債券市場,我們傾向於有配置價值。

最後是對房地產的看法,我曾說,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我在2015年有一個預測,叫一線房價翻一倍。現在中國的房地產庫存去化很充分,而土地供應卻沒有跟上。所以說這一輪房地產調整,是因為金融政策導致的短周期調整,未來要盡快建立長效機制。如果說建立不了長效機制,恐怕這個遊戲還要再玩下去。

展開一下邏輯,我們判斷世界經濟正在U型的複蘇,為什麽呢?看圖1,我來講一個金融周期的邏輯。

61

這個金融周期是指從金融的加杠桿到去杠桿。在2008到2010年,美國完成了金融的去杠桿,在2011到2016年,歐洲也完成了金融的去杠桿,看圖2,這是中國、美國和歐州的制造業PMI,在2007年以前中國是最強的,2008年以後都有回升,但是我們比別人低,這跟金融周期有關。美國金融去杠桿采取的政策組合是“寬貨幣+嚴監管”。

圖表2:美歐經濟複蘇,中國持續衰弱

62

再來看印度,也在複蘇,我們對印度的前景相對樂觀,因為印度已經在改革了。中印人口年齡對比,印度是非常漂亮的金字塔型人口結構,它的平均年齡27歲,中國38歲,所以印度趕上改革紅利和人口紅利。

圖表3:印度人口年齡分布呈金字塔形,中國老齡化加快。

63

資料來源:IMF,OECD, WIND,方正證券研究所

講一下中國經濟,在2015年我們判斷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可能是L型。因為過去的十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在去杠桿,中國在金融加杠桿。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刺激房地產,第二個金融過度繁榮,或者金融監管過度寬松。

關於金融的自由化或者金融監管的放松,比較複雜,但是我今天就講一個事情,同業存單。這是過去三四年,金融加杠桿的利器。我印象當我們的同業存單在2013年推利率市場化的時候只有幾百億,到了2014年也不到一萬億,到今天同業存單的余額達到八、九萬億了。套用一句俗話,事有蹊蹺,必有妖孽,為什麽中小銀行都特別愛發同業存單?這跟我們的整個制度有關。

我們看同業存單,作為中小銀行的主動負債,是記在應付債券科目下,不用像存款一樣繳準,理論上具有無限的貨幣創造能力。我們看資產投向,放貸款,要消耗資本,要受資本沖擊力的約束,通過同業存單是缺乏監管、不消耗資本,同業存單已經變身投行。2015年下半年,尤其是2016年以來,央行把通過各種公開市場投放的短錢給了大行,大行站在了中間,然後通過同業的負債再批發給中小銀行,在整個杠桿的末端,你會發現它的成本不斷上升,它們只能通過期限錯配,下層信用加杠桿進行套利,這就是整個的鏈條。

所以你會看到,在降杠桿的過程中,未來必須要加強金融監管的協調,也是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資管出現爆發式增長,券商資管從幾千億到現在的17萬億,基金子公司從幾千億到現在的十萬億,信托渠道現在是19萬億,整個的通道三劍客加起來三四十萬億。我們就是這麽過來的,所以說我認為金融去杠桿,關鍵是穩杠桿,因為今天你已經幾十萬億了。

我再講講房地產,房地產是周期性的,我們國家的房子估值是股市、債市估值的3倍,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所以房地產很重要。怎麽來判斷房地產,我研究了十年房地產,總結一句話,叫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看中國房地產的市場和未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是中國的人口未來要往哪里移動?這決定了區域房地產市場的未來。

中國的城市化文件里有一句比較有導向的話,過去十多年基本不變,就是“控制大城市規模,重點發展小城鎮,區域均衡發展”。但是看日本和美國,日本是人力資源緊張,過去這一百年,日本大都市圈,占日本人口的比重,是不斷上升的。大家會說,日本韓國人力資源緊張所以去大都市區。我們看美國,過去將近一百年,美國大的都市圈占美國人口的比重,趨勢也是不斷上升的。無論是美國、巴西、日本、意大利、菲律賓、英國、印度,人在不斷地往大的都市圈流入,這是基本的城市化的趨勢規律。這也意味著過去我們控制大城市規模,重點發展小城鎮,西部造城運動,小城鎮化戰略,全是錯的。我們過去人往大的都市圈流入,我們控制大城市規模辦法就是不供地,很多的中西部的三四線城市人都走了,我們要發展小城鎮還在不斷地供地,導致一二線房價高,三四線趁勢庫存高。

城鎮化的歷史告訴我們,人在不斷地往大都市圈流入,因為大的都市圈更節約土地、節約資源更有活力,更能為那些有才華有夢想的年輕人帶來機會,這是幾百年來城市文明的盛典。北京、上海不是人口控制的問題,看一下東京3700萬人,人均軌道交通里程是北京的四倍,所以是我們的城市規劃太粗暴了,真正應該改變的是我們的城市規劃。

這是今天給大家報告的主要觀點,總結來講,對於經濟而言,需求是比較穩的,就是我們說的經濟L型,宏觀最主要的邏輯是供給的出清,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剩者為王強者恒強,新5%比舊8%好。對於政策,金融監管從監管的競爭到監管協調,從降杠桿到穩杠桿,貨幣政策從收緊到不松不緊。對於大類資產,股票市場關鍵是兩個邏輯,一個就是新5%比舊8%好,供給出清;第二個就是整個估值體系的重構。債券市場是友好的,對於房地產市場,我們衷心祝願能夠盡快推出長效機制。

房價任澤平房地產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61

經緯張穎:衡量VC團隊好壞的三個指標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1/164248.shtml

經緯張穎:衡量VC團隊好壞的三個指標
張穎張穎

經緯張穎:衡量VC團隊好壞的三個指標

好的vc團隊什麽樣?

來源 |創業家(ID:chuangyejia)

作者 | 張穎

有些東西會歷久彌新,比如好文章。

這篇精悍的文章是經緯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於2010年給《創業家》的供稿。那個時候,還沒有O2O,沒有共享充電寶,也沒有無人便利店。那個時候,VC們還比較低調,沒有在電視節目上的各種秀,也沒有當下的焦慮。

0

七年過去了,如你所見,行業轟轟烈烈,同時也泥沙俱下。但願你是那個價值堅守者,能在泥沙之中淘到那為數不多的金子。

談創業公司團隊的文章夠多的了,人人都知道好的團隊對於創業成功的重要性,我自己也寫過幾篇。同時,我也談過自己心目中的好VC是什麽樣子,這主要針對的是個人。今天想換個角度談談VC的團隊,什麽樣的VC團隊是我心目中的好團隊,希望這個角度對大家有所幫助。

什麽樣的VC團隊是好團隊?這個問題其實是非常主觀的,首先評估任何一個團隊這件事本身就是比較主觀的,其次評價一個從事複雜工作(如風險投資)的團隊就更加主觀了。為什麽主觀?因為標準難以界定(或者說過於清晰)。

很少有一份工作像風險投資這樣完全以結果為導向:你的項目成功退出、幫基金賺到錢,那你就是一個至少稱職的投資人;你的項目因為各種主觀客觀的原因,最終沒有幫基金賺到錢,那外界可能就不會顧及你在整個過程中取得的種種成就而給你貼上“不稱職、不合格”的標簽。

1

正因為如此,在最終結果出來之前的各種議論就顯得語焉不詳,也非常主觀。當然,盡管主觀,畢竟還是有一些維度可供參考,這里我想特別結合自己在經緯中國組建團隊、管理團隊、擴大團隊的經驗,談一些個人看法。

首先,我認為好的VC團隊應該是專註的,這一點尤其在行業競爭激烈的今天顯得更加重要。什麽是專註?我這里指的就是行業(創業家&i黑馬註:如互聯網、無線、清潔能源等)的專註和職能(創業家&i黑馬註:如財務、法律等)的專註。大家知道,風險投資這份工作可以簡單分解成如下幾個部分:融資、找項目、評估項目、執行投資、管理所投公司、資本市場退出等。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里,因為行業專註,你就有更大的把握找到某一行業內的好公司、正確評估一家公司、順利說服一個優秀的創業者、幫助一家公司更好地成長(或者至少是不攪局);因為職能專註,你就有更大的把握去做好一個盡職調查、執行好一項投資、理解好一家公司的資本市場前景。這些專註帶來的競爭力直接影響風險投資的各個環節,並能最終影響你的LP選擇給你投資的概率。

最近一年我們在某一個細分領域的投資取得了不小的進展,這背後的最大原因是我們找到了一個行業的資深人士加入基金,他對行業的透徹理解和掘地三尺的能力一下子幫我們打開了局面。

其次,我欣賞的VC團隊是能夠保持核心團隊的長期穩定的。熟悉風險投資行業的朋友們都知道,國內外優秀的風險投資公司基本上都能長期保持核心投資團隊的穩定性,例如我個人比較尊敬的IDGVC,他們的核心團隊在十多年內基本沒有大的變動(創業家&i黑馬註:近幾年,IDGVC團隊也發生了很大的調整,多個合夥人單飛)。

有的朋友肯定會問:在風險投資這麽一個時時面對變化的行業,穩定是否意味著守舊?我的回答是,穩定解決的是保持一家投資機構的傳承、品牌和投資戰略(這些都是對一個基金最重要的方面),而只要能保持學習能力、不斷補充新鮮血液、建立恰當的激勵機制,核心團隊穩定的基金同樣能做到長袖善舞、與時俱進。

最後,我心目中的優秀團隊是能將個人戰鬥力和團隊協作力很好結合在一起的團隊。從行業特質上來講,風險投資首先是一個比較崇尚個人能力的行業,擁有一兩位能力超群的投資者對於任何VC團隊來講無疑都是加分。

9

同時,團隊合作力對於VC同樣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視。VC是一份時時面對多樣化的工作,所在的是多樣化的中國市場,面臨的是形形色色的創業者,承擔的是各方力量的博弈,擔待的是永遠存在的不確定性,這種類型的工作可能真的不是個人能力所能完全照料到的。一個性格、能力互補的團隊,一個氣氛和諧的團隊,一個既嚴肅又活潑的團隊,一個相互信任的團隊,一個擁有團隊合作力的團隊,當然是所有人都夢寐以求的。

張穎VC團隊風險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62

投資人看2B | BOSS直聘投資人:垂直化、提高效率、職業成長,人力資源未來3大方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1/164247.shtml

投資人看2B | BOSS直聘投資人:垂直化、提高效率、職業成長,人力資源未來3大方向
B2B圈B2B圈

投資人看2B | BOSS直聘投資人:垂直化、提高效率、職業成長,人力資源未來3大方向

人力資源真的成了企業服務的風口?人力資源還有哪些機會?

「投資人看2B」是B2B圈的全新欄目。我們尋訪行業內最具話語權投資人,繪制他們眼中的2B格局。不止於記錄,更註重內容的提煉升華、歸結整理;不止於采訪,更註重新欣價值的挖掘與分享。專業、全面、具備實際意義是我們的欄目原則,希望可以讓每一位讀者都收獲有助於成長與提升的內容。

以下為「投資人看2B」第001篇

微信圖片_20170721133153

近日,阿里雲發布報告,報告指出人力資源是中國SaaS市場增長潛力最大的領域之一。人力資源真的成了企業服務的風口?人力資源還有哪些機會?日前,B2B圈(ID:b2bcyj)就這些問題與華映資本合夥人章高男聊了聊。

作為BOSS直聘C1輪領投方投資人,章高男擁有4年的風險投資經驗,專註於企業服務等領域的投資。除了BOSS直聘,他還投出了冠勇科技、愛拼機、地推吧、聚財村等優秀toB公司。在這篇文章中,章高男詳述了他的投資理念、投資BOSS直聘的邏輯,以及預測了人力資源未來發展的3大方向,希望能給你有所啟發。

口述 | 章高男

整理 | 常皓靖

來源 | B2B圈(ID:b2bcyj)

華映資本投企業服務的邏輯

我重點關註企業服務兩大方向,一是人力資源,二是數據。不管任何行業,這兩個方向都是高頻剛需。

企業服務包括很多領域,如果從場景的應用角度劃分,包括企業內部培訓、財務、法律、協同、差旅等。判斷場景式的項目,我會分析它是廣而淺,還是窄而深。廣而淺用戶基數大,但粘度和忠誠度相對較弱。窄而深往往跟垂直行業相關,用戶規模有一定天花板,但用戶粘度和使用時長較高

另外從應用的角度劃分,分為幫企業賺錢和幫企業省錢的。

幫企業賺錢的公司,肯定和企業的經營業務相關,相對垂直、門檻更高。看這種標的,第一,我會看創始人對企業業務懂不懂,是不是這個領域的行家。往往這種標的客戶不會太多,因為真正賺錢的企業有頭部效應,屬於窄而深的公司類型。

第二,我會看企業是否有門檻,這些公司往往都有門檻,如果沒有門檻誰都能賺錢,說明可能根本就賺不了錢;能夠真正賺到錢的,說明錢不容易賺,但是回報率會很高。

微信圖片_20170721124729

圖為華映資本被投企業的匯總

幫企業省錢的公司,提供的是所有企業都適用的服務,比如節稅、社保等。

幫企業賺錢的邏輯是:企業賺越多的錢,你就賺越多的錢。因為你幫他賺了錢,他願意跟你分錢。而幫企業省錢邏輯則又不同:每個企業的天花板是固定的,要幫企業按量去省。由於這類公司並不與企業核心業務結合,替代成本較低,所以做這樣的服務千萬不能只拿幾十單,這肯定養活不了公司。另外,產品標準化程度一定要夠,如果有上萬家客戶,你能不能伺候得過來?總體上幫企業省錢的公司,需要服務好,提供服務的效率高,標準化能力強,產能也要跟得上。

“簡歷不是這個時代的稀缺因子”

華映資本投企業服務之初,我們想對人力資源做基本面的布局,於是便投了具備入口級屬性的BOSS直聘。當時,我研究了一天BOSS直聘後,就決定投資。因為它是一個剛需產品,並且做的是未來的事。

BOSS直聘的產品好就好在,它做的是信息溝通、人員篩選的工作,不賺中介和撮合的錢。

招聘是雙向選擇,BOSS直聘站在了一個相對公平的位置,讓雙方都能夠產生價值,並且在線上就能夠達成很多共識。

另外,BOSS直聘有一個幾十人組成的算法團隊,在精準匹配方面做得不錯:對求職者來講,給你推薦職位;對企業來講,給他推薦候選人。

毋庸置疑的是,賣簡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簡歷不是這個時代的稀缺因子。招聘服務的本質要求是提高篩選效率,簡化中間環節。

在我看來,大部分已經成為平臺的人力資源公司,都在取巧、在找最簡單的賺錢方式。難道不應該敢於做點苦活,敢於做真正有挑戰的事情嗎?能不能把面試速度提升一個檔次,做到面試2、3個人,就能達成一個deal?這對雙方來講,才是好事。

人力資源未來3大方向

人力資源的核心,一是提高效率,二是職業成長,這是未來的方向,誰能做到這兩點,誰就有機會。另外,現在切入平臺會很難,垂直領域機會更大。下面我分別談談:

第一,提高效率。

在我看來,面試效率急需提高,誰能真正提高面試效率,誰就有機會走出來。

今天的招聘方式真的很浪費時間,未來絕對有提升的機會。未來的招聘方式,肯定會更好、更有效、更精準地匹配,要想做到這點,有很多挑戰,比如求職者的能力如何在面試之前就讓面試者有客觀的判斷?做到這點核心是供求雙方匹配的精準度,這是技術挑戰。另外產品和運營的服務能力也很重要,要了解不同企業和候選人背後的心理,針對不同的需求提供各種針對性的服務。

第二,職業成長。

職業成長市場很大,假如每個C端用戶向平臺付1000元,輕輕松松就有幾十個億。仔細看一下LinkedIn的財報,職業成長這塊的收入每年環比增長都超過100%。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每個人都想未來有發展,但怎麽發展,很多人卻不清楚。找人和培養人,未來的結構會越來越緊密。因為找人是意象萬千的行為,但人還要職業成長,需要有人對你進行關懷。

那麽,怎麽能通過職業成長賺錢呢?舉個例子,假如你剛入職兩年,沒有那麽清晰的目標規劃, 如果平臺主動告訴你跟你年齡和起點差不多,兩年之後發展比你好的人在做什麽,你肯定會有興趣看,認為這是一種關懷。因為平臺在告訴你一個可以夠得著的目標,並且別人這麽做成功了。如果你對這個目標有興趣,平臺能夠再進一步告訴你跟目標的差距,這塊的機會就更多了。

第三,垂直化。

如果現在有創業者想做人力資源方向的創業,我個人認為橫向做成平臺的機會難度很大了; 往垂直領域縱向走,比如做兼職招聘、外包人員招聘,機會可能更大。

做垂直領域的招聘平臺,有兩點需要註意的:一是必須落地,利用線上線下的手段去提高效率,如果不落地,就沒有什麽大的機會;二是必須要能成交。解決企業招聘的痛點就是解決批量化或解決及時性的問題。數據和供應量如果都能滿足,就有機會。當然這里指在某一個行業的機會,全行業都滿足這個事太難。所以,從垂直行業切入, 利用這個行業的競爭優勢,再加上跟平臺深入合作,線上線下結合可能是更好的方式。

BOSS直聘本身具有平臺屬性,如果能發現一些跟平臺相配合的人力資源項目,我會認真考慮。例如海外招聘,如果有人了解海外的用戶,線上線下有各種各樣的活動,知道這幫用戶的精準需求,BOSS直聘可以精準挑選出來他的場景和用戶人群,這樣就可以駕馭一個很大的市場。

人力資源是企業服務最大的細分子類,去年全球14%的企業服務投資跟人力資源相關,相信未來一定會湧現出更好的項目。

 

▪本系列B2B圈原創,作者常皓靖(微信:changhaojing),加入B2B圈VIP交流圈,請加2B小編微信(YSX167348).

二維碼

 

人力資源BOSS直聘SaaS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