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黃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剛被財經雜誌《福布斯》,封為全球(美國以外)最高人工的行政總裁,這位香港首富李嘉誠身邊頭馬,去年年薪高達一億元,是香港打工皇帝的表表者。要有霍建寧今天的成就,當然絕非易事。美國著名人事顧問公司DBM 的研究發現,大企業的行政總裁,一般在三至五年便被踢走,但霍建寧卻做了差不多十年和黃大班。另外,恒基主席李兆基頭馬林高演,以及賭王何鴻燊秘書蘇樹 輝,統統在富豪身邊紅了十年八載,而且個個至今仍相當風光。這些香港超級富豪的億萬頭馬,不單要做老細的擋箭牌,專執爛攤,還要保持低調,懂得讓老細攞 威。他們的上位歷程,正是我們打工仔必讀秘笈。李嘉誠頭馬霍建寧數富豪頭馬,和黃大班霍建寧可謂典範。上週四,長和系公布業績,當記者問霍建寧當選全球 (美國以外)最高薪行政總裁感受時,坐在老闆身旁的他顯然有點不好意思,只懂擠出招牌笑容,反而老闆李嘉誠卻開腔:「Canning(霍氏)是好得力的助 手,好幫得手!」年薪過億的霍建寧,生活相當富貴,家住南區舂磡角道六千呎大宅,氣派十足。他愛喝紅酒,家中自設酒窖,藏酒量甚豐。代步的是寶馬七系,女 兒霍尚欣,在香港國際學校唸書時,有兩名保鑣接送。霍大班平日的娛樂,除了打golf外,還喜愛聽音樂會。霍建寧自九三年坐上和黃大班位後,歷年酬金累積 逾六億零四百萬元,而收租物業及和黃股票,至少值一億六千萬元。 替李嘉誠擋箭成為香港首富頭馬,霍建寧有他過人之處。每當老闆及集團遭外界 批評,他必會出來擋箭。例如數月前百佳率先調低豬肉售價,遭肉商炮轟壟斷,他便趁着和記電訊舉行記者會時說:「照我所知,壟斷是應該加價,現在我們減價 了,我不明白什麼叫做壟斷。」最近百佳被消委會指「食水過深」,霍大班更咬牙切齒地說:「百佳邊際利潤只得1.5%,是食之無肉的雞肋。然而鋪頭卻愈來愈 靚,又有冷氣兼地方乾淨,經營下去其實猶如做善事。」現年五十一歲的霍建寧,對李嘉誠永遠恭恭敬敬,言聽計從。據認識霍的朋友說:「即使遞電話給老闆,霍 建寧必會雙手奉上。」七九年加入長實集團任會計主任的霍建寧,不斷被李嘉誠多次「考牌」,才能攀上頭馬之位。加入長實初期,他與老掌櫃周千和各有分工,周 千和負責地產,而霍建寧則主理財務投資。除精於理財外,霍建寧很懂得周旋於大小公子之間。九十年代初,當李澤鉅在加拿大溫哥華搞「萬博豪園」,而李澤楷仍 在美加時,霍已知趣的飛去加拿大,分別陪兩位太子滑雪。 讓李嘉誠攞彩九三年,霍建寧接替馬世民,出任和黃董事總 經理大班寶座,那時和黃正大肆在海外擴張,但投資的英國二哥大電訊網絡Rabbit,及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均連年虧蝕。剛上任的霍建寧,立即將 Rabbit出售,轉移投資個人通訊網絡Orange。然後將赫斯基石油撇賬,並減債重組,還積極開墾油井、氣井,令業務於九三年逐步轉虧為盈。九九年 底,霍建寧飛往歐洲,將Orange賣給德國Mannesmann,其後把收回的Mannessmann股票,高價出售予英國Vodafone。憑一個 「橙」,和黃勁賺二千億,這宗交易,令李嘉誠十分驕傲,而霍建寧亦收花紅一億六千萬元。別以為經此一役,霍建寧可以長歎,事關做得頭馬,就要為老闆解決最 棘手的問題。他目前面對最大的考驗,是第三代流動電話(3G)。和黃最近公布中期業績時,已就Vodafone及德國電訊投資,減值撥備一百一十多億。而 和黃今年第四季在英國推出3G業務,規模已由原本萬二個發射站,縮減到六千個,希望減低虧損。不過,和黃投資3G服務,被外界一致看淡,就連業務夥伴 KPN都臨陣退縮,有意出售所持一成半3G股權之外,還將其資產大幅減值六百八十六億元。和黃至今已花逾六百億元投資海外3G牌照,騎虎難下,霍建寧早前 無意中向記者披露:「3G已來到最緊張時期,我差不多每一日也有心臟病。」不過霍大班日後縱然引退,亦已衣食無憂了。 李兆基頭馬林高演坐擁逾三百億元身家的恒基主席李兆基,身邊頭馬是為他睇實整個上市王 國的副主席林高演。五十一歲的林高演,加入恒基二十年,在恒基地位舉足輕重。在中環環球大廈恒基集團的總部,李兆基的辦公室設在六樓,而林高演的就在他旁 邊,較兩位太子,李家傑和李家誠的辦公室,更接近李兆基。恒基上下都知道,能左右李兆基決定的,只有林高演一人。本月中,別號四叔的李兆基,出席君悅酒店 舉行的李兆基牛津獎學金晚宴,林高演與他同坐一部平治蒞臨,四叔先行,林高演亦步亦趨,當一眾記者包圍着李兆基時,他只伴在旁邊,絕不搶老闆鋒頭。李兆基 待這頭馬不薄,除了年薪千二萬外,還把恒基位於半山寶雲道,即將入伙的富滙豪庭頂樓複式單位,留給林高演住。這超豪頂樓單位,不單飽覽維港海景,還在天台 設有私家泳池。李兆基本來留為自住,最近才改變主意,李兆基說;「富滙頂樓留給公司高層住,我就唔搬去啦,我住緊麥當奴道的(蕙苑)有四千幾呎,那兒只有二千多呎。」記者向林高演求證時,林高演微微笑說:「係呀,依家諗緊搬去住。」 相識近四十載對於林高演,四叔笑着評價:「我唔能夠讚某一個同事,公司咁 多人……不過我跟林高演兩家人都識咗好耐。」原來早於六十年代末,林、李兩家已相識。林高演少年時代在英皇中學唸書,全家租住灣仔軒尼詩道昌業大廈唐樓。 七三年,林家突然富貴起來,由灣仔唐樓搬到半山麥當奴道六十四號碧雲樓,物業由林高演和母親楊玉玲,於七三年初以四十五萬買入,再轉名予林高演的家姐林小 芬名下。據悉林小芬那時是李兆基要好朋友,一家環境得以改善。林小芬現仍居於碧雲樓,而獨身的林高演,一直報住該單位,至於弟弟林高禹,亦於九一年購入樓 上單位。記者登門造訪,大廈看更知道林家殊不簡單,不隨便讓訪客內進,大廈大堂,則掛有一幅由林高演簽名的油畫。在香港大學讀物理的林高演,與講股專家陳 永陸是同系同學,陸叔表示:「七三年我哋畢業一齊入滙豐做見習生,佢啲數學好叻,後來升到做分行經理。」八○年林高演離開滙豐,兩年後加入恒基,當時恒基 已上市十年,在地產界已有一定規模。李兆基大仔家傑,當時只有二十歲,幼子家誠只有十一歲,尚在求學階段;而前妻劉惠娟,雖然在建築部出任經理,卻與他不咬弦,並於八五年正式離婚。李兆基欠親信協助,因而造就林高演上位。 財 技了得四叔刮目林高演在滙豐銀行浸淫了九年,曾被派到英國深造,並考取英國銀行公會會員資格,熟悉財務管理,故加入恒基,亦主責睇數。他加入恒基不久,碰 上中英前途談判,地產狂瀉,銀行收縮貸款,恒基亦不能倖免,八三年時負債額急升至五億元,這個危急關頭,成為林高演表演的機會。憑着財技,他替四叔度橋減 債,八三年恒基減持中華煤氣,由三成二減至百分之六,套現一億元。八四年林又與稅局周旋,成功減免恒基億元稅項,同時為恒基安排首次商業票據集資兩億,令 恒基債務在八四年減至一億元左右,帶領恒基安然渡過難關。恒基減持煤氣後,煤氣在八六年被華置主席劉鑾雄狙擊,李兆基動用了十億元,重新吸納煤氣股份,劉 氏無功而回。李兆基得以保住煤氣,亦對林高演刮目相看。及至九三年,李兆基部署收購由老友楊志雲持有的美麗華酒店,中途殺出長實李嘉誠與中信泰富榮智健攜 手,上演爭奪戰。李兆基派出林高演與楊家周旋,提出條件就是不會把美麗華拆骨,並讓楊志雲長子楊秉正,留任董事總經理一職。最後恒基打動了楊家,擊敗長實及中信,成功購入美麗華三成四股份。經此一役,林高演升為恒基副主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富豪頭馬通勝【宜】1肯孭飛:老細愈大鑊之事,愈肯孭起去砌。2專擋箭:外界插老細,要飛身護主,赴湯蹈火。3口夠密:除非老細指示,無論公司或老細私事,皆守口如瓶。 【忌】1功高蓋主:搶老細風頭,是打工仔大忌,犯不得;應永遠當自己是小角色。2要求老細:主動要老細加薪或攞着數,令老細覺得你自視過高,遲早起錨。3曝光過度:過分招搖令公司中人眼紅,背後中傷。 御 用打手‧蕭承忠在恒基系統以外,李兆基有一名御用經紀蕭承忠,專門替恒基收購乙種換地權益書、參與收地收樓等棘手問題。常把四叔李兆基掛在嘴邊的蕭承忠, 說老闆是他「恩人」,皆因改寫了他的一生。六十年代在深水埗永康街擺生果檔的蕭承忠,未搭上李兆基前,家住大窩口徙置區。今時今日,他已風光到住上半山寶 珊道豪宅,與包玉剛大女婿蘇海文為鄰。蕭承忠的大伯蕭良德,六十年代在金山地產當會計。「是胡炳帶挈我,佢當我係親姪咁,當時佢手頭上有好多Letter B(乙種換地權益者),金山唔想發展,於是找買家出售,是胡炳帶我見李兆基嘅,我記得是在永隆銀行大廈見面。」蕭承忠回憶說。七十年代,蕭承忠離開深水 埗,在大窩口新區開設「承記士多」賣洋酒生果,同時兼做地產經紀。當時他每天都走到汀九游早水,目的是認識多些新界地主,以收集Letter B再轉售予恒基,賺取百分之一的佣金。他又協助四叔併舊樓,如宏安道和電器道AIA大廈、荷李活道九十六號,都有份參與。收舊樓需要耐力與業主周旋,蕭承 忠為了完成任務,不惜用上「陰濕」手段。 為老細度屎橋「記得有一幢尖沙咀六層高舊樓,收剩頂樓天台十幾人,他們是回教徒,俾多多錢都唔肯 搬,成日怕人呃佢。我同班兄弟度咗條橋,喺條樓梯掛滿豬頭(回教徒視豬為不潔,避之則吉),咁佢哋由地下跪到上天台,腳仔都軟埋,最後都賣俾我哋。」蕭承 忠說。此外,每當恒基推出樓盤作內部認購,都交由蕭承忠一手包辦。而蕭承忠說:「做經紀一定要識得人多,以往恒基一有樓賣,我就打電話俾律師朋友,就算我 去揼骨啲朋友都call來買樓。」他的弟弟蕭承財,是元朗博愛醫院總理,專門介紹酒樓客戶租恒基位於新界的商場;另一弟弟蕭承隆,專門介紹地產經紀行予恒 基,實行全家出動。他雖不是恒基中人,但當紅時期,可直接接觸李兆基,連外邊地產經紀也說:「想見四叔,最有效方法,就是通過蕭承忠。」以往蕭承忠十分低 調,外間只知道有個喜歡穿白鞋的人,是四叔御用經紀,他說:「做老細身邊的人,切忌功高蓋主,有威就老細攞,返公司著白鞋牛仔褲就得。老細戴金勞你就千祈唔好戴,即使戴,返到公司都 換隻星辰錶,以免其他人睇你唔順,喺老闆面前打你毒針。」隨着地產市道走下坡,蕭承忠甚少出現在恒基總部。唯其如此,這位過氣御用打手,今日生活優游,在 恒基旗下荃灣城市廣場的千色店樓上,開設中藥港,大搞中醫和中藥生意。今年初慶祝成立四周年時,李兆基亦有親臨到賀,賓主之情仍在。 何鴻燊頭馬蘇樹輝賭王何鴻燊身邊大紅人,是信德董事蘇樹輝,加入公司已廿七年。今年初他更傍住何鴻燊,出席澳門新賭權面試。八月中,何鴻燊與他一起由澳門返港,記者一提起蘇樹輝,賭王便大讚,「大學生,中英文良好,夠勤力又忠誠,去邊度搵呀!」燊哥為打賞這位頭馬,將持有澳門賭牌的澳門博彩公司百分之四股份送給他,市值六億元。蘇樹輝七三年在香港大學畢業後,曾到3M公司做市場推廣,七五年入信德做助理公司秘書,公司內 外都稱他為「蘇秘書」。他身邊朋友透露:「他以勤力出名,一星期工作做足八天!」七、八十年代,蘇樹輝主力打理船務生意,一手編排航班、訂票價,甚至連船 長、船員制服都由他一手安排。及至九五年,何鴻燊女兒何超瓊加入信德,擔正大旗搞船隊改革,蘇樹輝相當識做,從旁協助太子女表演。其後他兼顧何鴻燊在澳門 賭場的事務,如賭場員工有紀律處分,要稟告何鴻燊,都先要接觸蘇樹輝,由他先處理。去年何鴻燊與十姑娘就賭場利益反目,便由蘇樹輝代表老闆發炮,向傳媒透 露十姑娘預支了八千萬元股息,力證她欠澳娛公司錢。上月份,十姑娘在澳門狀告何鴻燊及四奶誹謗等八宗罪,亦由蘇樹輝代表出庭聽審。公司業務外,蘇樹輝更是何家的總管。何鴻燊四奶梁安琪在香港狂掃物業時,蘇樹輝會派人幫手,「四奶有什麼大手買賣,一定係信德啲人去睇,如收樓、驗樓。」一地產經紀說。蘇樹輝愛好書法,是甲子書學會的會長,每年在大會堂舉行的書法展,何鴻燊都會出席支持下屬。 武將‧吳志誠今年澳娛公司,在澳門賭牌新舊交接上,進行得頗為順利,有賴何鴻燊得力助手吳志誠。曾跟十姑娘管理賭場達廿五年的他,能挨近賭王,除了熟悉賭場運作,還因他轉膊夠快。自去年中,十姑娘與何鴻燊關係惡化,今年初被撤去澳娛董事一 職後,他馬上「轉軚」,投向賭王馬房。「去年底十姑娘問吳志誠,攞回那份轉讓澳娛股份給兒子麥舜銘的備忘錄時,他竟然說不見了。」接近十姑娘的人稱。轉軚 後的吳志誠,今年澳博成立時,獲分澳博百分之三股份,市值四億五,同時升為營運總監,成為燊哥之下的賭場最高話事人。何鴻燊說:「(係十姑娘嘅人都)無緊 要嘅,有才幹就得啦!佢依家叫營運總裁,賭場所有嘅嘢由佢睇晒。」畢業於香港大學的吳志誠,於一九七六年加入澳娛,擔任十姑娘何婉琪的私人秘書,一直協助 管理賭場。吳志誠「瞓身」替賭王辦事,當新賭牌還未揭盅前,澳娛職工不滿薪金偏低,兼要向賭客索茶錢,不時與賭王對峙,吳志誠代表澳娛跟職工談判,用軟功 來「冧」他們。職工會理事長鄭康樂說:「吳志誠同我哋傾時都幾客氣,又有禮貌,唔會話硬碰,什麼要求都話有商量,傾起來都舒服啲。」最後澳娛職工全部順利 過渡到新公司澳博。上場後數月,吳志誠已有新動作。為了增加賭廳數目,他把葡京三樓潮州酒樓關閉改為賭廳,據知裝修工程,已判予賭王四奶大哥禤偉旗的公司做。吳志誠碰見四奶梁安琪必稱呼她為「何太」,深懂逗老闆娘開心。 CEO三年執包袱美國著名人力資源顧問公司Drake Beam Morin(DBM),剛發表調查報告,指大財團的行政總裁(CEO)平均三年便被炒魷。這次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兩成半的CEO在位超過五年。據了解,是由於近年經濟不景,加上董事局對公司業績有過高的期望所導致。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公司收購合併活動頻密。正所謂「一山不能藏二虎」,一間公司怎能有兩個CEO呢!調查更發現,亞洲及澳洲區的CEO,比起美洲及歐洲的更快要執包袱。以日本為例,超過八成半的CEO不能捱到五年。其原因是日本的CEO多數在上位前,已服務公司二、三十年,故距離退休之日亦不遠矣。 |
|
||||||
七十四歲的李嘉誠,正面對嚴峻的考驗。他麾下的李家王朝,全線七間上市公司,股價江河日下,短短兩年半間,蒸發了一萬億市值。兩年半前,李家上市王國,總市值曾達萬四億頂峰,能左右恒生指數上落。當時和黃憑藉在英國賣「橙」,一鋪賺過千億,令李嘉誠揚威海外之餘,同系母公司長 實亦水漲船高;加上其子李澤楷的盈動,成功鯨吞香港電訊,為李家王朝寫上最光輝的一頁。然而物極必反。李氏家族因網股電訊熱潮大盛,亦因泡沬爆破而衰落。 李嘉誠把賣「橙」贏得的千億元,再押注在第三代流動電話(3G)上,當評級機構、投資者甚至電訊同行,都無一看好時,李嘉誠仍孤注一擲豪賭一鋪,不但令和 黃前景暗淡,還拖累王朝市值跌剩四千億元。易經中的乾卦——亢龍有悔,比喻人到達極峰,就應居安思危知所節制,但屬龍的李嘉誠,似乎未有參透此中哲理。每 年十月,秋風送爽之時,多是股市波動的日子,而今年冷鋒來得特別早,由李嘉誠父子控有的李家王朝,七間上市公司股價,近日亦跌得人仰馬翻。上星期三,上市以來一直死守招股價的TOM.COM,終於支持不住,跌穿一元七角八仙的招股價,一直向下插。翌日,旗艦公司長 實及和黃,分別跌至四十六及四十二元,創四年來新低,還拖累恒指跌穿九千點。李家王朝內另一支系,李澤楷旗下的電盈,也難獨善其身,本週一甫開市便跌穿一 元,成為毫子股。李家王朝如水就下,令擁「李」一眾小股民同聲一哭。在觀塘裕民坊的中國銀行內,一位中年師奶怨聲不絕:「八號仔(電盈)不斷跌,我不斷 溝,現在一元都無。我九十幾元買長江,現在無咗一半。我信李嘉誠,點知……」而身旁一位阿伯亦垂頭喪氣對着股票機,「哎!年幾前七十幾元買和黃,現在差不 多只剩一半,分分鐘有排跌,真係無眼睇。」 身家勁縮水李家王朝市值大縮水,捧場的股民固然損手,而李家父子身家亦不見一大截。系內七家上市公司,兩年前高峰期市值萬四億,到今天只剩四千億,明顯蒸發了一萬億元!而李家三父子,身家亦由原本的千七億,跌剩今天不夠五百億元。李家王朝不見一萬億,除了是電盈因科網股泡沫爆破,市值不見四千多億之外,萎縮最大的元兇,卻來自上市旗 艦,長實及和黃。李嘉誠持有長實三成半股權,而長實則持有和黃五成權益。由於和黃近年大舉投資歐洲3G流動電話業務,而歐洲同業以至投資界,對3G前景全 面看淡,但和黃以至李嘉誠,卻對3G業務死撐不放。結果和黃股價江河日下,由兩年前高峰期的一百五十元,直插到近日的四十元,市值不見四千億。而持有和黃 五成的控股公司長實,股價亦不見六成,市值蒸發逾千六億元!3G投資,可算是牽一髮而動 全身,令李家王朝元氣大傷。雖然,和黃過去兩年以來,已花了九百億元於3G投資上,其中五百億元花在高價搶購英國、意大利等3G牌照,另四百億元於附設投 資上。而分析員估計,和黃要順利在歐洲推出3G,還要再投資千三億元!然而和黃高層霍建寧,卻死撐會繼續投資,因和黃看好3G前景云云。雖然,和黃在英國 H3G公司的兩位拍檔,荷蘭KPN及日本DoCoMo,已先後為其於H3G共二百五十億投資,分別撇賬九成半及六成,然而佔H3G公司六成半大股的和黃,至今仍堅持不撇賬,事關主管財務的執行董事陸法蘭表示,和黃既然看好3G,便沒有理由要撇賬! 逆 市瞓身3G由於主席李嘉誠堅持要賭3G這一鋪,和黃高層於是一往無前,繼續為3G而籌備,例如斥資一百億元,收購歐洲Kruidvat零售連鎖店,作3G 手機零售點,亦進行集資活動,包括組織銀團貸款及籌組債券發行事宜,並部署上週四正式進行的英國3G測試活動。就在推出3G測試前一天,和黃迫不得已,要 擱置一項十五億歐元的三十年期債券發行。和黃財務董事陸法蘭,辯稱因息口太高而放棄,但 一歐資債券交易員卻踢爆:「上月底,牽頭銀行滙豐,喺會展替和黃的債券做巡迴推介會,但反應好冷淡,在場有一半坐喺度嘅人,都是滙豐員工,來充撐場面。和 黃的債券評級屬一個A,一般而言,息口是歐元同業拆息加一釐,但因為和黃搞3G風險高,所以要加兩釐。」結果和黃因息口不理想,主動取消發債。本來發債失 敗,已為和黃的3G項目響起警號。然而和黃堅決如期推出3G,正如和黃大班霍建寧所言,今次只給一千名英國的友好客戶測試,結果未有人知。由於3G不利消 息勁傳,和黃股價不斷尋底,於上月自跌穿五十元水平,到本週二跌勢未止,收報四十二元五角。 仍可打退堂鼓其實,根據和黃與各歐洲政府所訂立 的3G牌照合約,和黃大可以即時轉軚,不須向政府賠償。倘若和黃臨崖勒馬,最多須為之前投資的九百億撇賬,否則再花千三億投資,肯定輸突當年賣橙及 VoiceStream所賺的千四億元!3G項目投資額高達二千億,以和黃市值只有千七億來看,李嘉誠這鋪有點孤注一擲,極之豪賭。「李嘉誠的一生之中, 都喜歡豪賭,如八十年代加拿大Hutsky油田,九十年代英國Orange。雖然往績良好,但今鋪我都唔敢估(會否贏)。」法興證券分析員Robert Sassoon說。其實李嘉誠縱橫商場五十年,以往專執平嘢而賺大錢,早年如向債台高築的置地收購港燈,向清盤的大寶地產收購嘉湖山莊地皮,以至出席政府 官地拍賣時卻不會搶高地價,在在均反映他不會高價搶貴貨。然而今次投資3G,他卻一反常態,高價競投3G牌,市場人士憂慮他今鋪賭得太勁,贏面不高。李嘉 誠瞓身投資3G,只因三年前出售英國Orange及美國VoiceStream電訊,兩鋪勁賺千四億,李嘉誠不單揚威國際,而和黃當年亦成為全球最賺錢的 企業,由是種下他的雄心,諗住冧多一鋪再勁賺一大筆,而漠視其他國際級電訊集團,如西班牙電訊公司Telefonica與芬蘭Sonera合營的Group 3G,七月份因看淡3G前景,而即時放棄花費六百六十億元投回的德國3G牌這些事實。 兩鋪賺千四億李嘉誠的美夢,在九九年的秋天出現。和黃在英投資了六年、但連年虧損的Orange流動電話業務,在電訊及互聯網熱潮湧起之際,被德國電訊公司Mannesmann 垂青,以千一億元高價,向和黃買入四成半Orange股份,其中二百六十四億元是現金,二百一十四億元是歐元票據,再加市值七百億元的一成 Mannesmann股票。這宗世紀交易,令李嘉誠意氣風發,在香港記者會上也忍不住說:「我對這個經營(Orange)感到驕傲……一千一百三十億,係 一個我自己認為好大嘅數。」Orange交易還未完成,另一英國電訊公司Vodafone, 於翌年二月又出高價搶購Mannesmann。和黃將出售Orange換取回來的Mannesmann股票,賣給Vodafone,以換回市值近千三億元 的Vodafone股票,和黃賬面又賺五百多億。因此李嘉誠常掛在口邊的是:「和黃九成利潤來自海外。」英國電訊業務報捷後,和黃在美國的 VoiceStream投資又開鋪「大」,德國電訊去年五月向和黃收購VoiceStream,和黃再賺三百億。雖然和黃其後需要為上述兩單交易換回來的 Vodafone及德國電訊股份,撇賬合共六百億,但兩宗交易埋單計數,和黃依然有千四億盈利。藉科網潮達頂峰除此以外,屬龍的李嘉誠,前年龍年可謂行運 行到腳趾尾。前年二月,幼子李澤楷的盈動,憑收購香港電訊,盈動市值躍升之際,亦令香港科網股掀起狂潮。同年,長和系再把只得幾個月歷史,沒有業務可言的 TOM.COM,在特權開路下於三月份上市,甫上市更達四百億市值。長和系加上電盈,李家王朝七間上市公司, 市值高達萬四億,李嘉誠「飛龍在天」個人事業達致頂峰,情緒亦漲至頂點,他甚至把港台《傑出華人系列》中,講他成功之路的一段輯錄成VCD,到大學講學時 派發。有市民以他為偶像;在公開場合,更有中學生向他索取簽名留念。根據易經中的乾卦——亢龍有悔,人到達了頂峰,應居安思危,懂得自我警惕與節制,否則 盛極而衰。然而李嘉誠未有參透此中人生哲理,他不單無急流勇退之念,且愈戰愈勇,只望自己的王朝更上一層樓。 歸本遙遙無期和黃已就歐洲3G一擲九百億,另千三億元投資隨後便到,其中單是英國3G,已承諾要覆蓋八成英國人口,和黃起碼要起六千個訊號收發站。據電訊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分析員Michelle De Lusannet估計:「單是在英國,和黃未來再要投資一百億歐元(約八百億港元)。」根據Forrester兩個月前出版的3G報告,表示3G開發成本 昂貴,日後收費必會驚人,估計至二○○七年,只有百分之十的流動電話用戶會試用,市場需求並未如當初電訊商估計般樂觀。全世界都不看好3G前景,李嘉誠逆 風而行,堅決做全球3G「先驅」,可能要付出沉重代價。「和黃在英國的3G,要到二○一七年才可以收支平衡。」Michelle De Lusannet說。換言之李嘉誠要到八十九歲,才有機會可看到3G在英國有成果。法興證券估計,和黃今年盈利仍會有一百億,到明年也會達九十億,但估計 到二○○四年開始,就會逐步為3G撇賬,盈利會大跌至四十五億元。「3G投資撇賬必然反映出來,到時再判刑吧!」分析員Robert Sassoon說。而市場對和黃前景看淡,早已反映在股價的下跌上。 超人力量不再事實上,和黃前景頗為暗淡,投資3G大鑊之餘,佔和黃盈利兩成六的港口業務亦遇到挫折。和黃原本銳意擴展在大陸的港口版圖,然而由於投資賺到盡的生意手法,惹起大陸官方微言,投資上海外高橋碼頭合約暫時未有進展,而另一個大型碼頭,最近批出給予外資船公司,對和黃的上海碼頭業務構成威脅。由於港口生意對和黃甚為重要,故早前胡應湘提出興建港珠澳大橋時,董事總經理霍建寧按捺不住與胡應湘互片,弄至滿城風雨。事實上,李家王朝正日漸退色,七月份上市的長江生命科技,招股價二元,雖然李澤鉅自己打扮成科學家開記者會,並抱着巨型節瓜讓記者拍照,然而公司上市不足十天,便跌穿招股價,相信李嘉誠可點石成金的魔法已不再,小股民最終失望而回,現股價跌剩一元一角。長科只以低科技的環保化肥產品,便包裝上市, 而替長科擔任首席科學家的張令玉,又被雜誌踢爆曾因偷竊入獄,辜負了股民一向對李嘉誠的信任,連TOM.COM亦跌到一元六角,超人力量不再。李嘉誠的長 和系風光不再,其子李澤楷的電盈更跌至谷底。一向積弱的電訊盈科,本週一終守不住一元大關,跌至九毫七仙,一股電盈,連一元三隻鵪鶉蛋都買不起。由於傳出 電盈會被剔出恒指成分股,股價節節下挫。主席李澤楷雖然花一千五百多萬元回購,力撐電盈,但小股東早已心死,「我想唔使幾耐,電盈就可以十元買二十股(電 盈股價跌至五毫)。李澤楷只識送股票請人,但自己卻不擅長挽救公司。」 電盈成毫子股兩年多前,盈科蛇吞象收購香港電訊,合併為電盈,卻成為負資產、股價不夠一元的藍籌股。其間公司要 出售本地流動電話服務予Telstra減債。最近,市場傳出電盈連黃頁都要出售套現,電盈本身業務,只剩缺少增長動力的固網服務。「電盈無利息派,不可以 當是公用股,本身業務又無增長的空間,股價當然不停跌,起碼跌至八毫子。」一證券分析員表示。當初因電盈合併而分得一大筆認股權的高層,副主席袁天凡大賺 億六後,在山頂白加道買入大屋。另外兩名巨頭,鍾楚義及杜彼德,亦進身億萬富豪。然而現今電盈股價大插水,一眾董事手 上仍未行使的認股權如同廢紙。袁天凡手上仍有四千二百萬股認股權,其中近四成的認購價要十二元,行使機會渺茫,但對他而言並不重要。最遲入來打工的營運總 監麥柏喬,手上近三千萬股認股權,要電盈每股升到兩元才有錢賺,形同空頭支票。最倒霉的,是財務總裁艾維朗,他手上三千多萬股認股權,由股價高峰期至今, 仍未行使過一股,白白見財化水。但他仍不知驚,上週五還以每股約一元增持三百萬股。如果電盈繼續跌,艾維朗隨時要貼錢打工。 2.5G勝 3G3G是第三代流動電話的簡稱。3G與現時市面上的2.5G,最大差別在於資料傳送速度。例如,用3G下載一首3分鐘的MP3需約六秒,而2.5G則長 達6分鐘。2.5G的用戶每次傳送資料,都要花時間接駁網絡,而3G則不需要。速度之快令3G能提供如視像會議、全球衞星定位、欣賞電影及網上瀏覽等服 務。日本DoCoMo,是現時唯一推出3G的電訊公司,然而由於網絡覆蓋率低兼價錢貴(最平月費$250,只包括15分鐘),故自去年秋季推出以來,只吸引12,000用戶;反觀另一日本公司KDDI,推出2.5G服務5個月後,已吸引了200萬用戶。 |
|
||||||
上週五,十六大揭幕,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政治報告中義正詞嚴:「對任何腐敗分子都必須徹底查處,嚴懲不貸。」然而會場以外,因涉嫌貪污而被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召返北京「雙規」(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交代問題)的中旅集團前董事長 朱悅寧,據悉最近在北京行得走得,頗為逍遙。原來朱悅寧今次有機會甩身,除因李鵬及廖暉力保外,亦全靠他於雙規前,及時籠絡權貴自保。據一份中紀委委員傳 閱的文件指控,朱悅寧與中共政壇紅人、江總頭馬曾慶紅的兒子曾偉,有過不尋常交易。為免案件追查下去,牽連愈來愈廣,中紀委已暫停調查該案。此外,文件揭 露另一驚人內情,指當年與中旅合作,注資興港搞房地產的周年茂(長實主席李嘉誠前重臣)與朱悅寧懷疑亦有秘密交易。難怪自從朱悅寧出事後,周年茂也沉寂了 一段日子,直至最近才復出曝光。因深圳原副市長王炬土地貪污瀆職案,前年被召回京「雙規」的朱悅寧,其後因涉嫌串同中旅前副總經理徐士荃,騙取中旅三千萬 賠償金,而被廉署點名。聲沉影寂了多年後,據北京消息人士透露,朱氏最近「完好無缺地出山」,而且在北京「行得走得,風流快活」。朱悅寧暫時取得安寧,除 因人大委員長李鵬及港澳辦主任廖暉覺得他的事件不算嚴重而力保外,原來與江系頭馬曾慶紅的兒子曾偉有關。據本刊收到一份中紀委委員傳閱的文件,內容簡述朱 悅寧在港任職中旅時的多項貪污指控。當中兩項不尋常交易,涉及曾偉。 靠攏太子黨中旅集團在港上市旗艦是中旅國際,中旅國際則擁有另一上市公司興港。九九年底,在朱悅寧屬意下,興港先以總值五億元新股,向喬石之子蔣小明,購入他的深圳賽博韋爾園八成股權;其後又以價值六千多萬元新股,收購餘下的一成半。這一成半權益,正是曾偉所擁有。交易結果,是賽博公司擁 有興港三成股權,成為中旅以外第二大股東。而曾偉等則持有約百分之四。然而這個有「深圳數碼港」之稱的賽博韋爾園,由交易至今只建有兩幢五層高大廈,其餘 大部分地皮依然原封不動,雜草叢生。興港以超高價購入,極不尋常。由於該兩項交易有「明筍」兩位太子之嫌,引起了朱鎔基的「關注」。去年五月,國務院派出 稽查特派員車書劍,暫代中旅董事長之位,同時將朱悅寧降職為總經理。朱心知形勢不妙,於是想以籠絡權貴以自保。他於是指使興港,以九千五百萬代價(其中四千萬為現金,另外是新股),購入在北京註冊的網上教育軟件公司——金海航四成股權。雖然收購文件內,只列出金海航的單一大股東,是一間名為「New Digital」的公司,然而中紀委文件及多名消息人士都指出,金海航的幕後老闆就是曾偉。交易後不足兩個月,即前年七月,朱悅寧就被召返京,為他上任中旅董事長五年以來,所進行的數宗問題交易作出交代。最初朱悅寧的情況並不樂觀,曾一度被傳由「雙規」轉為「取保候審」,不過由於交易中所涉及的人物「後台」太硬,中紀委的調查工作暫時停頓。而事實上,在十六大人事興替上,曾慶紅傳聞出任新一屆的中紀委書記,情況不言而喻。 牽 涉周年茂其實,朱悅寧在任內的問題交易還有很多,其中最受爭議的,是九七年借收購新福港(興港前身),然後透過多番關連交易炒高股價圖利。而當中涉及的關 鍵人物,正是李嘉誠前重臣周年茂。朱悅寧與李嘉誠的相識,源於八十年代後期。據一位接近朱悅寧人士指出,「當年朱悅寧是深圳副市長,專責基建。長實與九倉 爭鹽田港碼頭經營權,北京最終拍板給李嘉誠,朱悅寧有份出力。」經此一役,朱李二人關係更見密切,「九七年香港樓價飈升,朱悅寧曾向李嘉誠表示想搞地產, 問他有什麼人可介紹。李嘉誠跟他說:『不如搵年茂啦』。那時周年茂已與大太子(李澤鉅)不和,李嘉誠於是順水推舟兼賣人情給朱悅寧。」朱悅寧身邊朋友說。 九七年五月,中旅夥拍周年茂,斥資五億九千多萬現金,向羅鷹石家族購入新福港五成一股權,每股作價一元三毫八仙。收購後,中旅國際成新福港大股東,佔四成 四;周則以私人公司名義,佔約百分之八,而上市公司易 名為興港。隨後,興港又以同樣作價,向周年茂再發行六千多萬新股,佔擴大後股本的百分之七點四。經配股後,周年茂合共持有興港約一成半股權,連同中旅經攤 薄後的股權,雙方合共持有約五成四。不過據中紀委文件中披露,該批由周年茂新認購的股份,懷疑是朱悅寧借周氏之名,私下持有的。 注資炒興港 收購完成後,朱悅寧已急不及待把中旅旗下,原值六億七千萬的大埔豪宅項目「聚豪天下」,較市價平兩成賣給興港,而且興港並非真金白銀,只以新股支付,明益 興港。消息公佈翌日,興港股價飈升兩成多,至九元五角五仙的高位,而且成交量突然比平常高出三倍,中紀委文件估計,朱悅寧事前透過親友在市場趁低入貨,然 後高價沽出套現。記者求證周年茂,有關文件指他替朱悅寧持股的指控。周氏聽罷,似是而非地回應:「呢啲嘢不可以亂講,會害死人㗎,有就有無就無。(那究竟 有定無呢?)……哈哈哈,呢啲嘢唔使講啦!」翌日當記者再向周年茂追問時,他卻反覆問記者:「乜朱悅寧有股份咩?我唔知道喎。總之無論是我公司持有,還是我私人名義持有,該兩批股份都是我個人的。」然而當記者問到周年茂是否認識深圳賽博韋爾園及金海航公司的曾偉時,他卻支吾以對,並推說:「我認識的曾偉有很多,廣州又有曾偉,上海又有曾偉,北京又有曾偉,你講邊個呢?」﹁總之,嗰兩次交易我都記得,但就無同曾偉直接交過手。」 打 和離場現年五十二歲的周年茂,黯然離開打工廿載的長實後,表現未見理想。最令人記得的反而是九七年十月,他自立門戶後首次出席賣地,以高價競投九龍灣地 皮,卻輸給精神病患者黃月鶯。「當年如果不是黃月鶯救他,他用八億幾買地,一定蝕死。」地產老行尊說。而在周年茂執掌興港期內,樓盤銷情卻非常麻麻,三個 分別於九八至九九年推出的樓盤,例如太子道維景雅軒,賣至今天仍有貨尾。賬面上,周年茂共斥資一億八千多萬元入股興港,其後亦有陸續增持,三年間涉及資金 共二億一千多萬。然而由於收購文件訂明,他兩年內不得減持股份,因此當興港股價炒高時,周年茂未能沽貨。及至九九年底,周氏股票解封,乘着興港向蔣小明購 入深圳數碼港,股價推高至三元以上,周年茂才沽出部分股份,套現一億多,到前年他離職後,悉數沽出手上的一億多股,又套現一億。埋單計算,三年來周年茂合 共微賺二千九百萬,不致白做。在蔣小明入主興港後,周年茂亦辭去董事總經理一職。如今他 專注搞其私人的華業控股,發展中小型地產項目,包括元朗丁屋麗嘉軒、大坑道單幢樓怡晴軒,及去年以約二億三千萬元,向中銀香港購入的摩星嶺道員工宿舍,計 劃重建為二幢十二層高的住宅大廈。現已甚少曝光的周年茂。上週三卻一反常態,突然出現長實的泓景台睇示範單位,令當日在場的長實董事趙國雄,嚇得手足無措。 朱 悅寧甩身案件朱悅寧得以甩身,但他的前下屬兼老友卻未能倖免於難。前深圳國土局局長王炬,早於前年六月被雙規,其中一項指控更涉及非法利用職權批地,然後 透過女婿冼偉,將偉柏花園物業及薀莎廣場地皮出售予中旅。經審查後,王炬於去年底因嚴重違規違法,被開除黨籍,並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但朱悅寧卻未受 牽連。另外,去年二月,由廉署採取「八爪魚行動」,而揭發的徐士荃貪污案,雖然在徐家起出大批現鈔及金器,證據確鑿,但由於當時涉嫌的徐士荃與朱悅寧,已 被召回京,廉署束手無策,唯有不了了之。 |
|
||||||
香港的世家望族,原本都喜歡同族 聚居。一間間上萬呎的家族大宅,住了族中五、六房兄弟,上下三、四代人。這些大戶人家的排場可不得了,一室酸枝傢具,滿屋古董陳設,還有二、三十個工人貼 身服侍,氣派不凡。這一幕幕「架勢」場面,今天已成歷史片段。沿着半山羅便臣道、麥當勞道,再依山而上至舊山頂道,尋找家族祖屋足跡,只發現周年、利希慎 及張祝珊等百年家族,其祖居早已拆建成高樓大廈,變為尋常百姓家。即使何東家族依然保留山頂的何東花園,東亞銀行李冠春家族的戰前祖屋仍在,但也人去樓 空,剩得古舊的大宅門,為過往璀璨的歷史作見證。李冠春家族祖屋地址堅尼地台6號及8號買入日期1923年買入價$6萬地皮面積12,075呎舊貌6號及 8號為兩棟毗連的四層高大宅,前園有供孩子玩耍的遊戲室及停車場。1941年日軍炸穿了大宅屋頂,後經修葺回復原貌。現況8號屋長期鎖着,沒人居住;6號 屋仍為李福慶的辦公室。 李冠春家族不再熱鬧矗立在堅尼地台一帶的,全是樓高二、三十層的高樓大廈,唯獨在六號及八號,有兩座相連的四層高古 老大屋。每日黃昏時分,旁邊高樓大廈華燈初上時,這兩座大屋仍黑沉沉,然而在落日餘暉映照下,仍流露出昔日豪門大宅的氣派。這兩幢分別於二七年及三五年落 成的舊宅,是由東亞銀行創辦人之一,李冠春買地興建的祖屋,他四名兒子都在這裡長大,幼子李福兆(前聯交所主席)更在此出世。現時祖屋已無人居住,只有李 冠春三子李福慶,在六號屋的四樓設置私人辦公室,每天回來坐坐。現年七十九歲的李福慶回憶,這靜寂的大屋,亦曾有過非常熱鬧的日子。「全盛時,這間屋共住 着卅人,傭人也有十八、九個。每晚吃飯,單是孩子就已可坐滿一圍。」李冠春元配源佩英,在誕下長子李福樹後難產而死。李冠春續弦後,一家大細於二七年搬進 堅尼地台八號居住。每逢李冠春或繼室譚黛卿生日,都在屋內擺壽宴,李氏各房成員都到齊,每次要筵開十多圍酒席。 春節喜慶廣宴親朋「樓下大廳 擺兩圍,餐廳一圍,書房一圍,二樓大廳四圍,三樓大廳兩圍,間中還有一、兩圍,要在細路仔房間或露台。大哥李福樹結婚,除了在酒樓及返廣州擺酒外,亦在屋 企擺酒,請最親的親人。」李福慶兒時最開心的日子,就是過新年,因為可跟忙碌的爸爸一起吃年夜飯。「我媽媽很喜歡喝砵酒,食團年飯時,連我哋細路哥都可以 一齊飲。」吃過年夜飯後,李福慶與弟妹跟父親返公司巡視,然後再到毗鄰蘇杭街行年宵。回 家後就更精彩,李冠春夫婦會與孩子一起賭擲骰仔。「每次都是爸爸做『庄』,因為只有他才賠得起嘛!」李福慶笑說。每逢年初一,李家拜完神及祖先後,門外掛 起那串十多呎長的大炮仗,便霹靂啪嘞燒得震耳欲聾。小孩子還要排隊跪地向父母叩頭拜年。李福慶小時很調皮,拜年也不正經:「我只是一仆一跌地,趴在地氈就 當跪地算了。」 兒女成群滿屋熱鬧李冠春最細的弟弟李作禮,曾一起聚居在這祖屋內,故此每日都很熱鬧。每天下午四時,孩子們放學後,約八至十 個小朋友,一起擠進五座位的房車中,由司機載着,從堅尼地台大宅出發,先到永樂街八十一號和發成船務(李家生意總部)接李冠春,然後一起去淺水灣游水。李 冠春每天撥出一小時陪小孩游泳。但除去車程,實際游水只十五分鐘。母親會預備兩、三打西餅,給游完水的孩子們吃。「但太匆忙,我們要邊換衫邊食。司機會先 載阿爸返鋪頭,然後送我們返屋企食飯。」李福慶說。李冠春有十一個兒女,食指浩繁,所以祖屋的廚房每日都十分繁忙。除早、午、晚三餐外,每晚九時後,李母 還要預備「薄餅」給孩子消夜。所謂薄餅,其實類似春卷,用餅皮包着芽菜、鮮蝦和肉絲煎熟。李福慶笑說自己食量很驚人:「每次消夜我與哥哥福善,都要吃二、 三十條薄餅才夠飽。」早於二三年,李冠春便和其他東亞銀行創辦人周壽臣、簡東浦一起購入堅尼地台地皮建屋。李冠春一口氣買入六號及八號地皮,但一直只在八 號建了祖屋,直至三十年代才於六號興建與祖屋一模一樣的大宅。 重門深鎖人去樓空李家祖屋,八號那邊現仍保留着李冠春生前用過的傢具,但已長 期丟空,並以鐵鏈鎖上。而旁邊的六號亦冷清清,李福慶把以前住過的四樓,改作寫字樓,每天回來坐坐外,就只得一個前東亞銀行的老員工,來替他打掃一下。 「我應該是最後一個搬走的,福樹和福善在阿爸過身(六六年)前已搬走,跟着是福兆,他原本住在八號的四樓,我住在六號的四樓,至六六年,我才搬進山頂。」 李福慶回憶道。現時李家後人已極少踏進祖屋,李冠春二子福善住在渣甸山,三子福慶住在山頂,么子福兆自九○年因貪污罪而入獄,九三年獲釋後,就一直避世曼 谷,甚少回港。雖然李家今天還很顯赫,但每逢過年過節,亦只有二十多人到李福善家團拜,還不是次次人齊。據李冠春的遺囑,這兩座祖屋須在他死後三十年才可 出售,以便外嫁女兒回港歇腳,亦讓沒有出嫁的二女慧珍長住。李福慶四兄弟遷出後,李慧珍一直獨居於八號的三樓,直至八十年代尾。「那時候隔鄰動工起堅麗 閣,她嫌嘈,所以亦搬走了。我見間屋空着很浪費,九一年退休後,就在以前住的四樓設私人辦公室。其實根據遺囑,間屋喺九六年已經可以賣,我的姪都想賣,但 我唔想,所以佢哋都不敢出聲,可能等我一死就去賣吧!」李福慶望着這間曾經滿佈歡樂的祖屋,一臉緬懷的說。 李冠春家族歷史李家祖籍廣東鶴山。李冠春的父親李石朋自幼在廣州營商,後來得悉香港水果價格比廣州高一大截,於是打算運水果到香港圖巨利,誰料運貨的船在快到香港時沉沒。李石朋撿回性命,流落香港。他眼見香港繁榮,非廣州可比,於是決定留港發展。最初在船務公司工作,老闆劉姓太子爺是名二世祖,在老父死後船公司業務一落千丈,李石朋後來便收購了船公司,並改名為和發成船務公司,為家族累積了可觀的財富。另外,他把兒子李冠春送到東方匯理(銀行)學習。後來,李冠春與馮秉芬及簡東浦創辦了東亞銀行,成為香港其中一間主要華資銀行。 現況李冠春的後人仍活躍於香港政商界。第二代李福善是大法官,他的女兒李志喜是大律師,其餘第三代如李國寶,現為東亞銀行的主席;而他的弟弟李國章現為教育統籌局局長。 利希慎家族散居海外利希慎家族的祖屋,位於堅尼地道七十四號,原是一座三層高的大宅,現已改建為六座逾三十層高的竹林苑,是上市公司希 慎興業旗下的收租物業。利家祖屋地皮面積達八萬二千呎,現已無從稽考昔日祖屋的面積有多大,但從利希慎四子利榮森的口中,可想像這祖屋以前有幾「架勢」。 「先母好鍾意種嘢,所以花園種了好多果樹、花草,還有一個地方養豬、養雞,到過年過節時,才宰來吃。花園還包括一個網球場和泳池。」利榮森表示,祖屋共有 三層高,地下是飯廳、客廳及偏廳;一樓及二樓的格局一樣,每層各有兩個獨立單位,單位內各有一廳一房及浴室,分別給利希慎的元配、二太太及三太太住過。每 層還有兩個小客房。利希慎共有十四名子女,由元配所生的利榮森,便與母親住在一樓,其餘的兄弟則住在樓上。利家人口眾多,故每層樓都設有廚房、儲物室、洗 衫房及工人房,並各有兩個女工長駐,以備太太們隨時呼喚服侍和打掃。 利希慎家族祖屋地址堅尼地道74至86號落成日期1910年買入價不詳地皮面積82,000呎舊貌三層高歐洲式大宅現況81年拆卸改建為六座高逾三十層的竹林苑,現為希慎集團旗下收租物業。 孤 兒寡婦死守遺產賣鴉片起家的利希慎,經常招呼客人到家裡聚會。利家大宅的設計有點玄妙。在大廳後面,看似一道牆,但其實是一道隱蔽的門,後面有條樓梯通往 樓上。利榮森稱是有客人來才會使用,他們一家人平日只用大宅側面,供工人出入的樓梯上落,與其他大戶人家的習慣明顯不同。一九二八年,只得四十九歲的利希 慎,往中環威靈頓街午膳時被槍殺身亡。遺下一大筆資產,及一群年幼的子女,其中剛結婚的長子利銘澤,正在英國牛津讀書,四子利榮森當年只有十二歲,一家人 頓時不知所措。「先父太早過世,實有人吼實我哋啲遺產,猛逼媽媽賣嘢。媽媽一個寡母婆,攬住利家所有物業,死都唔賣,守了八年,等大哥畢業回來繼承。如果 當年家母不是這樣做,就不會有今日的希慎。」利榮森說。 利希慎家族歷史利家祖籍新會。利希慎的父親利良奕曾往舊金山「掘金」,累積了一點財 富後,便回港涉足鴉片生意。利良奕死後,利希慎兄弟積極擴展鴉片煙業務,更取得澳門鴉片煙的專賣權。利希慎把賣鴉片得來的財富,投資在航運及地產業務上。 一九二三年,利希慎以三百八十萬購入銅鑼灣鵝頭山地皮(今利園山)及附近一帶土地,這些土地日後的價格如火箭般上升,令利家後人成為香港巨富。而利家秉承 利希慎遺訓不賣田地,把資產注入希慎興業,於八一年上市。 現況利希慎第三代後人大部分都在國外生活,只有希慎主席利定昌、董事利乾,及董事總經理利子厚留港打理家族生意。 家族資產上市套現利希慎生前成立希慎置業,早於二三年以三百八十萬向怡和買下銅鑼灣利園山一帶地皮。其後利家將大部分資產,在八一年以希慎興業名義分拆上市。 利榮森一臉自豪地細數歷史:「我們希慎是從來不賣東西的,這是爸爸的遺言,所以我們叫希慎置業,而不是希慎發展。」利家第二代兄弟中,除利榮森外,其餘均 到外國留學。兄弟各人回港後就沒有再回祖屋住,所以到後來,只剩下利榮森與太太及獨子利乾,居住在偌大的祖屋裡。「大哥(利銘澤)結婚後就搬出去,住喺銅 鑼灣Tower Court頂樓,因為他讀建築,所以還設計咗個太陽能發熱器,慳電嘛,佢係個好慳嘅人!」利榮森笑說。至八五年,利榮森主張拆了祖屋,重建共六幢三百四十 五個單位的竹林苑,他則住在其中一幢的頂樓複式單位。「我鍾意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將近八十九歲的利榮森說。雖然利希慎不准子孫賣田賣地,但希慎興 業上市後,族中各人已變相可賣股套現,事實上,大部分利家成員已移居海外,留在香港的,只得第二代的利榮森、第三代的利漢釗、利乾、利定昌和利子厚。「現在定昌是主席,但他只是一個symbolic head(象徵式領導人),公司實際運作,全由子厚睇晒,所以他是董事總經理。我個仔利乾只是非執行董事,只回去開會,他自己另外有生意做,但我不知道他做什麼。」利榮森說。 周 年家族同一屋簷下由中環驅車往山頂,途經羅便臣道時,總被白色外牆的羅便臣道一號所吸引,這幢前無遮擋的二十八層大廈,原來是周年家族的祖屋。祖屋原為一 座西班牙式的大宅,對正維多利亞港,但因風水關係,大門特意斜開,向着鯉魚門,希望食正財運。周年在四、五十年代曾任定例局(立法會前身)議員及行政局議 員,在政壇上舉足輕重,在商界亦甚有人面,不少達官貴人都曾是周家大宅的賓客。「周年是議員,通常一個月請客一次,所以屋內裝修成public house,即是地下的大廳很大,而且樓底好高,起碼有四米。」曾在周家大宅作客的建築師李景勳說。周年三子,前輔警總監周湛樵憶述,祖屋建築面積達一萬 呎,分兩層半,地下為中式及西式客廳,另有一個可大排筵席的飯廳。樓上有五間房,祖先廳和佛堂,另有半層是工人房。周年只得一位太太,育有四子一女,雖人 丁不多,但共有十五名工人。「我哋屋企每個人都各有一名工人服侍,另外負責拉車、抬轎嘅有三人,其餘則是廚師、園丁及負責其他家務。」周湛樵說。 周年家族祖屋地址羅便臣道1號買入日期1920年代初買入價$8萬地皮面積17,000呎舊貌10,000呎西班牙別墅現況75年重建成28層高住宅大廈,周氏三兄弟保留高層單位自住。 祖 屋地基堅固穩陣周湛樵對昔日祖屋內的祖先廳最深刻,「以前細個唔聽話,就被老頭子罰跪祖先跪到天光。但通常跪到半夜阿媽和姑姐就偷運我哋出去瞓覺。老頭子 通常都隻眼開隻眼閉。」周年家族那西班牙別墅,建於厚厚的地基上,且全屋落重石屎,甚為堅固,在二十年代算是罕見,皆因周家曾遇天災,險些滅門。一九二五 年,香港遭颱風吹襲,半山區山泥傾瀉。當時周家位於普慶坊的大屋亦倒塌。周年父親周少岐,以及周年那即將臨盆的太太,和家中多人遇害,釀成十一屍十二命的 慘劇。「阿爸那時因為躲在枱底才沒事。」由繼室梁彥玲所生的周湛樵指出,父親此後在羅便臣道建屋就更加小心。雖然祖屋根基穩固,但亦逃不了被拆的命運。周 年也萬料不及,悉心栽培承繼祖業的長子湛霖,會英年早逝。「我哋好細個時,阿爸已講明家族生意係留俾長子嫡孫。」周湛樵與二哥及四弟,自小便知要另謀出 路,所以二哥湛燊成為工程師;他選擇當差,湛煌則自行創業。 何東家族「三不賣」解封山頂道七十五號何東花園,是何東家族祖屋。顧名思義,何 東花園內有山有水,門口一個大牌坊,寫着「曉覺園」,穿過牌坊,左邊有座五層高寶塔,前面是一條十多呎長的拱橋,拱橋盡頭,有一座蓋中式瓦頂的主屋。何東 生前主要住在西摩道八號紅屋,他的平妻張覺蓮厭倦了紅屋擠迫的環境,遂設計了古典的何東花園。根據何東遺囑,家族有「三不賣」物業,包括何東花園,紀念何 東夫婦的尖沙咀東英大廈,和象徵繼承祖業的承業大廈。三物業須在第二代全歿後方可出售。第二代繼承這些物業遺產的何世禮將軍,於九八年辭世,這「三不賣」 即時解封。他的兒子何鴻毅,首先在前年以一億四千萬,將承業大廈賣出。餘下的東英大廈現正招標,市場估計成交價可達十六億。至於市值五億的何東花園,亦可 能快將放售。曾顯赫一時的何東家族,在港的足跡正逐漸轉淡。近日有關他們的報導,不外乎是變賣祖業或官司,例如何鴻毅長子猷廣,被追討七百多萬的欠款,其 中有五十七萬元為召妓費用。 長子早逝家業停滯周年於七一年去世,而長子湛霖亦於三年後因肝病辭世。經幾名姑媽一致決定,家族生意改由湛樵繼 承,任職督察的湛樵唯有辭職,轉做輔警。「我記得我離開警隊時,人工是二千五百五十五元,當時每個差館只得一個督察咋!不過無辦法啦,阿哥是專業人士,唔 做浪費一點;細佬仍在讀書,唯有我接啦!」周湛樵說得一臉無奈。周湛樵接管生意不久,便把祖屋重建為廿八層高大廈,將大部分單位出售。族中各人現只保留高 層自住,湛燊、湛樵兩兄弟,分別住在二十一至二十三樓複式單位,各住一邊;二十四樓留給周年的獨女雲兒,但她已長居外國;二十五樓是周年的妹妹麗霞居所, 周家祖先及佛像,均供奉在這未嫁的姑姐家內。周家上下仍住在同一屋簷下,十分融洽。周家生意主要為家居保險,及發展單幢樓出售,現在有點日落西山的景象。 「百多年前,我們保險公司的註冊資本是四十萬,以前最犀利那宗只須賠五千元,四十萬可以 賠很多單。但今日賠一單都不夠。至於地產,今日邊夠錢同人爭地?一舉手(投地)至少要幾千萬呀!」周湛樵表示,周家現以收租及物業管理為主。周湛樵兄弟近 年轉為低調,相反他叔父周錫年的兒子周啟邦,與太太及兒子三人仍然風騷波場。「我覺得佢哋啲衣著好難頂,我們很少來往。」周湛樵不屑地說。 周 年家族歷史周氏家族先祖早於一八六○年來港營商。周年的父親周少岐承繼了祖先的衣鉢,商業王國涉及航運、火險及銀號。周少歧後來更成為港英定例局(立法局 前身)議員,為周家奠下「望族」的磐石。周少歧死後,周年接管家族生意。周年於政壇的表現亦不遜其父,他先後被委任為定例局議員及行政局議員,是首位華人 獲港府特別頒發「終身議員」銜。 現況周年二子周湛榮曾任屋宇地政署長,現開設規劃顧問公司。而曾任輔警總監的周湛樵,現打理家族生意。至於幼子周湛煌,現為上市公司宜進利的主席,從事手錶業務。 張 祝珊家族共產變爭產靠賣西藥起家的張祝珊,三六年於廣州辭世後,族人因戰亂分散各地。四九年尾,張祝珊大仔張玉階,把成員全部召來香港,展開同居共產的一 頁。張家族人來港聚居於麥當勞道八號。五二年,因電線短路着火,把兩層高的平房燒光。張玉階決定重建一幢五層高大屋,讓世世代代都長居於此。「為了這間屋 可以住得長久,大哥用了一百萬重建,而且每粒螺絲都是用銅製的,避免生銹。」張祝珊二媳婦崔秀英(張玉麒妻子)回憶道。 共產家庭家規繁多張家一直採用共產主義,成員須返公司打 工,按月出糧。二十八歲便守寡的二嫂崔秀英,自四九年起負責管賬目,直至七七年將工作交還四少爺張玉良時,她的月薪仍只得一千五百多元。張家家規甚嚴,一 年雖只有五天假,但年初一須全家去拜山、拜神;初二就全日開家庭會議;初三媳婦可返外家;另外兩天假期是和平紀念日及元旦,都用來開家族會議。張玉階與張 母擬定一百二十多條家規,以紅色鏡屏鑲起掛在大門口處,第一條就是「晨早敬茶,問安請示」。張玉階於五九年病逝,張母將生意交給當時三十三歲的么子張玉 良。「三叔(玉麟)雖然口才好好,但個人好純,好腍善,所以他負責交際;四叔(玉良)夠威,所以生意由他管。」崔秀英解釋。 母親一去爭家奪 產剛接手時,張玉良還沒有異樣,至七七年張母辭世,他才露出真正的面孔。張母死後一年,他下令所有家族成員遷出大宅,每房人可獲得一百五十萬至二百萬的賠 償。三哥玉麟被他激得病倒,最後心臟病逝世。當時張家上下只得崔秀英不肯搬走,並入稟高院,與張玉良打官司。「我先生(玉麒)去世時,奶奶及大哥要我發 誓,這一世都唔准離開這間屋,以防我改嫁,所以我要打官司,爭取住回這裡。」結果雙方庭外和解,張玉良答應大宅重建後,給她一個單位。而張家祖屋,於八十 年代已改建為麥當勞大廈,並分拆出售。八一年,崔秀英再就家族財產分配問題入稟高院,她的入稟狀長達九十五頁,但最後被主審法官柏嘉,即同是審理佳寧案的 法官,以入稟狀太長難以理解為由,判崔秀英敗訴。張玉良遂於八五年,將所持的會德豐股票賣給包玉剛,再於八九年出售大批物業,套現共二十億元,然後舉家移 民澳洲。 張祝珊家族祖屋地址麥當勞道8號落成日期1949年底買入價$15萬地皮面積不詳舊貌五層高大宅現況於82年重建成麥當奴大廈,並拆散出售。 張 祝珊家族歷史張祝珊原籍廣東新會,靠經營竹蓆、藤籃等起家。張祝珊於三六年病逝,兩年後日軍佔領廣州,張的遺孀郭庚帶同四名兒子走難來港。初期,張家經營 多類貿易生意。而張家能發大達,全因日戰期間買賣西藥。到五十年代,張家眼見香港人口愈來愈多,便開始進軍地產。後來,張家更用地產物業交換上市公司股份,成為聯邦地產及會德豐的大股東,進身香港巨富行列。 現況張祝珊四子張玉良接管家業後,於八十年代,逐漸變賣香港資產,張家成員亦逐漸淡出香港,多移居澳洲。 |
|
||||||
一向低調的鷹君太子女羅慧端,由 去年二月始,忽然變身豪門醜聞的女主角。本週二,她與女兒現身高院,為與前夫爭產展開訴訟。她去年入稟要求查核她與丈夫合擁的寶盈建築帳目,指丈夫陳紹勣 醫生有「九宗罪」,包括涉嫌挪用公款養馬及買股票、給予李嘉誠的長實額外折扣等,共索償二億七千萬元。連番指控,不僅把多年大客李嘉誠擺上枱,還陷丈夫於 身敗名裂的邊緣。深仇大恨,只源於一宗撲朔迷離的婚外情。年近九十的羅鷹石夫婦苦勸無效,只能看着顯赫家聲,繼廿年前長子孔瑞被控訛騙銀行後,再次蒙上污 點。在家變前,陳紹勣醫生的生活幾近完美。他是港大畢業的內科醫生,和醫管局主席梁智鴻同屆,太太羅慧端則和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是同學,都是當年天之驕 子。夫妻倆於七六年成立的寶盈建築,廿幾年來一直有李嘉誠的長實集團大水喉「射住」,如嘉湖山莊、海逸豪園、盈翠半島等,生意不絕。九三至九六的三年間, 寶盈純利達一億八千餘萬。去年十月,李嘉誠獲頒大紫荊勳章,陳紹勣是唯一獲邀觀禮的朋友,可見陳、李關係非淺。六十八歲的他,育有兩女一子,最忙的「業 務」,就是養馬和打高球…… 一夜之間生巨變然而,一夜之間陳醫生的事業、家庭忽生巨變。九九年五月廿七日清晨,六十三歲的羅慧端與次女陳雅 蕙,待丈夫上班後,收拾細軟離家。傭人欲追問時,即被陳雅蕙喝止:「這不到你工人理!」然後啪一聲關上大門,沒留下去向;但控告丈夫陳紹勣和二人成立的寶 盈、寶豐的律師信,卻一封緊接一封如潮般淹至。第一炮,是去年二月,羅慧端指丈夫陳紹勣挪用公款,要求以她董事身 分查帳。但入稟遭高院駁回,法官指她查帳是「為了儲蓄彈藥,向丈夫開戰」。羅慧端不服上訴。陳紹勣隨即申請離婚。離婚的作用,是分身家,就算羅慧端從丈夫 手上奪得任何財富,最終都要和他分一杯羹。去年九月,羅慧端上訴獲批准查帳。經過半年搜羅黑材料後,母女遂於今年三月,轟出第二炮,控告丈夫陳紹勣九宗 罪,盡數陳於九六至九九年間,涉嫌挪用寶盈資金、偽造會議記錄,私吞二千三百萬董事酬 金,更擅自提取一千多萬公款,以養馬和歸還炒股欠債等,向他索償共兩億七千萬元。入稟狀更指陳紹勣涉嫌私下向李嘉誠的長江集團在投標後提供一億多元折扣, 令丈夫跌進身敗名裂的深淵。今年四月,羅慧端再入稟,申請將寶盈、寶豐清盤。上月十四日,法庭批准二人離婚。本週二他們因「分身家」在高院碰頭。預料分家 產的訴訟要一年多才會結束。其他就「九宗罪」的訴訟,甚至未排期。法庭上,陳醫生凝視着老妻,眼泛淚光。 醫生入豪門涉足建築界羅慧端是陳紹 勣的初戀情人。兩人邂逅於五九年秋,港大醫科三年級的陳紹勣,驅車到藍塘道羅家,接文學院一年級的羅慧端參加舞會,陳對嬌小玲瓏、愛穿自製旗袍的羅一見鍾 情,不惜等大小姐扮靚等足兩個鐘。當年聖誕節,二人在中環七重天餐廳定情,從此打風打唔甩。五年後,在陳父名建築師陳良耜和岳父羅鷹石證婚下,任職伊利沙 伯醫院的陳紹勣,迎娶在新法書院執教鞭的羅慧端。婚宴冠蓋雲集,六一年已和羅鷹石合組天生置業有限公司的 鐘錶商莊靜菴和女婿李嘉誠,中巴的顏成坤、賭王何鴻燊、巨富霍英東、許愛周和李兆基等均有赴會。羅、李、莊等潮州幫合資的天生置業,代表作有寶馬山雲景道 摩天大廈。不過,陳紹勣真正交上李嘉誠,乃透過羅慧端妹夫陳維廉醫生。其兄陳維信是米商鉅發源,七十年代以「亨隆」之名上過市,和李嘉誠是潮州世交。陳維 廉家住深水灣,是李嘉誠高球波友。七八年,陳維廉和妻羅鴻鏇入股寶盈,佔四成股權。但陳紹勣棄醫從商,有賴於太太羅家的庇蔭。七六年,做地產的舅仔羅旭 瑞,以肥水不流別人,勸姐夫陳紹勣轉行,做「風火水電」工程。陳便投資廿萬,成立寶盈建築公司。寶盈第一單生意,拜外父的鷹君集團所賜,在屯門興建住宅金滿閣,工程費二百萬元。 不 與妻慶祝生日小試牛刀後,寶盈於七八年,大着膽子接李嘉誠的長江集團四千萬工程,即興建葵涌葵德工業大廈,寶盈是大判。陳醫生每早八時便到地盤巡查,漸得 誠哥的信任,由長江而來的生意不絕。陳紹勣夫婦於七八年首次置業,買入西貢碧沙路花園別墅,擁有至今。大半生順遂的陳紹勣,巨變前未察危機臨近。他向朋友 坦言:「我從不送花給太太,不和她慶祝生日。我只曾在婚前在龍子行(已執笠)買過一條紅色頸巾給老婆。」老婆埋怨他不夠浪漫,他當講笑。二人生活習慣和嗜 好,更是南轅北轍。陳紹勣喜跑馬和打高球,但太太完全不參與。太太喜珠寶首飾,但丈夫卻從不買來送她。夫妻情變,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次 女入寶盈爭權成家變至於陳雅蕙為何會聯同母親控告父親,據熟悉陳家的人說,皆因排行第二的陳雅蕙,自覺從小備受忽視。她家姐雅薇是羅家第一個孫兒,萬千寵 愛在一身。雅薇才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便獲父親安排到國際級的怡高物業顧問工作。適逢八十年代香港信心危機,羅家想投資海外,遂打本由廿多歲的 陳雅薇當發展商,買入溫哥華巿中心靚地皮,九一年興建名廈Pacific Landmark,大客包括美國領事館,令她聲名大噪。相反,陳雅蕙雖在同一所大學畢業,返港後只能在匯豐銀行當見習經理。九六年樓巿高峰期,她一心加入 寶盈,做父親接班人。公司員工說:「陳老闆教她睇數、投標、查帳。」然而,放洋學財務的陳雅蕙,對父親老式經營寶盈看不過眼。她提議將公司由 油麻地彌敦行,搬到銅鑼灣;又提議裁走學歷低人工高的老夥計。不過,父親寧信老夥計如財務總監,也不聽女兒的話。雅蕙漸漸懷疑父親與四十多歲的女財務總監 有染。雅蕙遂向母親打小報告。九九年初,慧端問陳紹勣:「你是否覺得我們的感情淡了?」後來,索性與丈夫攤牌,要求他一是炒掉財務總監,一是她走。但陳未 知事態嚴重,仍力保員工。結果,羅慧端在九九年五月與雅蕙悄然出走。女財務總監曾向本刊否認,她和老闆有婚外情。不過,羅慧端夫妻情斷,公堂再見。其他子 女則隔岸觀火。陳紹勣自覺狂瀾難挽。 羅家兄弟感情疏離羅氏家族的族長羅鷹石,育有六子三女,今次女兒與女婿對簿公堂,反映族中成員關係並不 和諧,而他六個兒子——孔瑞、旭瑞、嘉瑞、康瑞、鷹瑞和啟瑞,從商、從政或行醫者都有,然而兄弟間感情卻是很疏離。今年已六十歲的長子羅孔瑞,老父羅鷹石 在人前絕少提及他,他所屬的潮州普寧同鄉會,鄉里說:「有次撰文章介紹羅鷹石家族成員,給他核對資料,他並無提及大仔,我還以為他的兒子不在世。」羅孔瑞 現時只擔任鷹君集團董事一職,並無實權,閒時喜歡到深水灣哥爾夫球會打波。連幼弟羅啟瑞也曾說大哥四處度假,要找他並不容易。 孔瑞涉行賄,被廉署起訴於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主修商業的他,作為長子本是接掌家族生意首選,但卻失寵於老父,原因是二十年前,他涉及一宗刑事案件,被廉署起訴。羅孔瑞七五年成立了一間恒盛建築公司,承接鷹君集團建築工程,在葵涌大連排道、青山道一帶興建不少中小型工業大廈。而羅孔瑞與堂兄羅文彬特別投契。羅文彬是羅氏美光製衣廠董事總 經理,工廠工人達千二人,七十年代生產「鍾意恤」而聞名。二人對地產投資甚感興趣,八二年合資以一億五千萬,向恒隆購入葵涌貨櫃碼頭工業大廈,並改名為 「鍾意恒盛」中心。而兩人在八三年,被廉署指控訛騙及行賄兩宗罪,他們被指向萊斯銀行職員提供三十萬元利益,從而向銀行訛騙二百五十四萬元貸款,給予沒有 足夠抵押品的公司。最後羅孔瑞雖得以脫罪,但他的恒盛建築於八五年遭債權人申請清盤,羅孔瑞從此亦絕跡商場,亦令他在老父眼中,打入「永不錄用」的黑名單。 旭瑞夥外敵狙擊家族酒店八三年可說是羅氏家族最當黑的日子,不但長子惹官非,地產市道亦因中英前途談判而狂瀉。家族旗艦鷹君、同系的百利保和富豪酒店,一年內撇賬高達二十四億。然而在這危急存亡之秋,次子羅旭瑞並無站在父親一邊,反而聯同外援,前和黃大班兼有公司醫生稱號的韋理,成功狙擊家族的富豪酒店。這位族中的獨行俠被老父指吃裡扒外,經此一役與父親劃清界線,自行建立他的上市王 國。八五年,他注資四千八百萬元,挽救陷於清盤的世紀城市,再通過連串收購改組及大玩財技,以垂直式控有百利保和富豪酒店。到了九七年樓市高峰期,百利保 通過發行二億美元債券,作為賣地資金,並以五十五億元投得赤柱黃麻角地皮,單是地價要萬二元一呎,明年初將會建成,預料收入約五十億元,連地價成本都收不 回。羅旭瑞的控股公司世城,在金融風暴淹至後,負債高達一百億元。但五年後的今日,情況未有改善。總負債仍高企在一百億水平,原因是羅旭瑞並無決心解決債高問題。兩年前還藉詞收購大陸鐵路光纖網,目的是趁科網潮把世城包裝,再引投資者落疊,最終無功而回,世城系公司至今仍無起色。 嘉瑞、康瑞失意政壇而與老父關係較和諧,亦最聽從父親的,是鷹君副主席羅嘉瑞,他本在美國行醫,八三年二哥旭瑞與父反目,他被急召回港打理鷹君業務。羅鷹石本有意推他從政,但羅嘉瑞卻非政治家的材料。今年八月,與楊永強不咬弦,而請辭醫管局主席一職。而由他擔任上市委員會主席的創業板,亦表現差強人意,除了在李嘉誠的TOM.COM上市時,批出多項豁免而遭到批評外,兩年以來上市的一百五十六家公司, 八成跌破招股價,令投資者避之則吉,所以羅嘉瑞亦已宣佈明年不再留任。在商場上表現較好的,是近期有「上海姑爺」之稱四子羅康瑞,他控有的瑞安建業,近月 因政府停建居屋和減慢興建公屋而大受影響,幸而他早已部署返國內發展,在上海盧灣區所搞的上海新天地,集商場、住所於一身,頗為成功,並有意在重慶和杭州 大搞房地產。羅康瑞對政治頗有野心,曾於九○年任基本法工商諮詢委員會召集人,兩年前他與妻子何晶潔正式離婚,並與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媳婦朱玲玲友好, 但政治前途可說畫上休止符,現只任港區人大成員。 幼子年少氣盛生意失敗而羅鷹石最疼的幼子羅啟瑞,在商界中未有突出表現。八七年羅鷹石收購建築公司孫福記,給予當時只有三十歲的幼子打理,並改名新福港,專門承接鷹君建築工程。但羅啟瑞卻走到新加坡,成立附屬公司做建築工程,最終虧損嚴重,要撇賬兩億,九六年公司虧 損三億,九七年唯有賣給周年茂和中旅的興港而了結,羅啟瑞亦返回鷹君集團替家族「守業」。一眾兒子中,最不理事是五子羅鷹瑞,他是心臟科醫生,在中建大廈 開設診所,與其餘兄弟互不相干。而今年八十九歲的族長羅鷹石身體已大不如前,已經再沒有到太平山頂晨運。如今,大女兒家變,不惜外揚家醜,令老父很痛心, 也把羅家的顯赫家聲,捲進了漩渦之中。 羅鷹石家族表 羅鷹石家族上市公司身家家族成員:羅鷹石上市公司股權:52%鷹君集團身家(億):$16.65 家族成員:羅康瑞上市公司股權:64%瑞安建業身家(億):$8.7 家族成員:羅旭瑞上市公司股權:68.8%世紀城市身家(億):$0.6 共$25.95 羅 鷹石賣布疋起家別名「光頭佬」的羅鷹石,在潮州普寧縣出生。七歲時已隨父漂洋過海到泰國居住,十七歲開始在父親身邊學習經營洋雜生意。年紀輕輕的他已經走 到上海、天津,甚至日本替父親買貨。一九三八年,羅鷹石到港,與兄弟在文咸東街一百三十二號開設「羅瑞興」疋頭行,據普寧同鄉說,當時他不懂說廣東話,要 聘人翻譯。羅瑞興是中上環一帶較有規模的一家。五一年,家族成員協議分家,羅鷹石獲分十萬元。他到大陸搜購布疋、染料運到泰國銷售,五五年他賺到了第一個 一百萬元。及至六二年創辦鷹君公司,轉投向地產發展,最初在青山道、油塘、葵涌、荃灣興建中小型工業大廈,大部分以「金」字來命名,如金盟、金龍、金玉等。後來七十年代轉向興建高級住宅,西貢向海的滿湖新邨、金湖別墅,甚至干德道鷹君花園等。七二年鷹君正式上市。羅鷹石一生節儉非常,甚少出席社交場合,喜在家中練書法,對家鄉普寧亦甚少捐獻,著有《亞奎的回憶》,記錄在泰國的經歷。 |
|
||||||
今年股市跌了一成多,香港五十大富豪,大部分身家只能維持,甚至要縮水,但當中卻有逆市奇葩。思捷(Esprit)老闆邢李㷧(Michael)的身家,比去年勁升六成至七十一億元,以金額計,在香港五十大富豪中,增幅至勁。事實上,今年是邢李㷧的豐收年,公司業績連升九年,生意額邁向百億元;上週一進身恒生指數成分股,公司市值高達一百六十億元。他把Esprit業務擴至全球四十多個國家,銷售點逾八千個,成績驕人,因而在上週四獲得DHL\《南華早報》商業成就獎。五十三歲的邢李㷧,原本是Esprit香港分公司的 員工,但三十年下來,卻反客為主,成為Esprit大股東,是罕有跳出香港而有所成者。邢李㷧事業攀上高峰,本應喜氣洋洋,但在週四領取商業成就獎的記者 會中,邢李㷧卻一臉木然,只在拍照時才擠出笑容。皆因之前一日,其妻子林青霞的母親,突然自殺身亡。雖然不像平日般談笑風生,出席記者會的邢李㷧,衣著仍 保持一貫作風,穿上西裝卻不打呔。事實上,他出席公開場合,多是便服一度;有時甚至著鞋不著襪,和其他富豪比,很不一樣。不過,這並不代表邢李㷧不注重外 表,他的便服光鮮企理;邀記者吃飯,甫坐上車,他即拿出潤手霜細細塗抹;拍照時更笑問攝影師,會否見到皺紋。同日下午,他往自家Salon Esprit剪髮,不過,在記者眼內,似乎無修剪需要。事後他亦笑道:「好似無剪過。」 店面不容瑕疵對店鋪形象,他更着緊。逛Esprit 紅磡黃埔的分店,意見可多了。「由架頭排到落架尾,密麻麻,點揀!「天花撞崩了,怎麼不修好?」語氣不無慍意。店鋪經理站在一旁,誠惶誠恐。碰巧當日 Esprit推廣加十元多一件,枱面厚厚疊着多件衣服,卻又東歪西倒,邢李㷧登時光火起來:「堆成這樣子,因為有人覺得這樣會提高效率,但看起來就十元也 不值!」他指店面是戰場,必須盡善盡美,十清一濁也不成。「這裡是香港,也弄成這樣子,四川會怎樣!」 推行立體管理Esprit直接管理的分店逾千間,總不成逐間巡。亦因此迫使邢李㷧想出一套新管理方法——3D management:各分店定時定位在鋪面拍一輯相,電傳回公司,由專人分析,可即時改善。搞搞新意思,邢李㷧身體力行,去年買電腦,由開機學起,到掃描照片,瓣瓣掂。加入了科技世界,亦令他和女兒的距離得以拉近。「如今部機我已玩到好熟,阿Heinz(公司的行政總裁)個個不夠我來。」 睇 中央台學曉普通話進軍大陸市場後,他亦連忙學普通話。「我用了一年時間,晚晚看中央台新聞,初初要睇字幕,慢慢便聽得明,一講就好準。」「向太太學豈不簡 單得多?」記者問。「我一開口,她便說我不標準。最近和她的朋友一起返大陸,他們也說料不到我這香港仔說得這麼標準。」說時一臉得色。他指學語言是為了好 好表達自己,因其工作,就是要說服人。邢李㷧的世交陳世英,指他口才了得兼好辯駁,「但又不是包頂頸。」在九龍華仁唸中學時,邢李㷧亦是辯論學會成員。 會 考成績科科D邢母相當着緊兒子學業,但邢李㷧讀書成績普通,六七年會考科科D,遂決定投入社會工作。考入國泰訂票部後,和父親不大融洽的他,即遷離屋企, 和朋友夾份租房住。當時,陳世英開設的美高織造廠,已略有規模,他問邢:「你鍾唔鍾意做生意?」邢李㷧心覺打工沒出頭,上司幹了十多年,月薪也不過千多 元,遂加入美高。由於美高生意多到做不來,陳世英索性借兩萬元給邢李㷧開公司,給他訂 單,教他經營。「他有困難就問我,例如趕交貨時間、控制工人等。」陳世英悉心栽培邢李㷧,因兩家淵源甚深,同是海南文昌市三加村人,祖父一代已交往,父親 輩唸同一中學。陳世英比邢李㷧長近廿歲,看着邢長大。他指邢李㷧頭腦靈活,不是搬字過紙那類人,適合做生意,「我打個譬喻,由這裡去尖沙咀,人家墨守成 規,他卻會想捷徑,務求快些抵埗。」 世交引見Esprit創辦人其後Esprit創辦人Susie及Douglas Tompkins夫婦來港買貨,找上美高,更表示有意在港成立公司買 貨。陳世英睇好Tompkins夫婦,遂向他們舉薦邢李㷧。「我和Michael說,你跟他們學全套,好過跟我。」住在馬頭圍道生昌大廈千多呎單位的陳世 英,還把客廳借給邢李㷧做寫字樓,邢李㷧更住進陳世英的家。「有次我半夜兩、三點接到差館電話,原來拿了車牌沒多久的他,駕走了我的福士,撞了落斜坡,車 就掛在樹頂,他竟還可以自己爬出車廂。」陳世英說。 拍檔離婚成大股東平安無事,邢李㷧可謂大命夾好彩。事實上,他之所以成為Esprit舵 主,亦有一定運數。他替Tompkins夫婦打工沒多久,便獲邀成為股東。Douglas Tompkins對本刊說:「他很勤力,是忠心誠實的拍檔,對生意很專注。」Esprit愈搞愈大,進軍亞洲零售市場,邢李㷧繼續和Tompkins夫婦 拍住上。至九○年,Tompkins夫婦離婚分身家,公司四分五裂,兩人先後退出,令邢李㷧慢慢變成Esprit大股東,並在九三年把Esprit上市。Douglas Tompkins指邢李㷧並不特別專長市場推廣、設計等,「但他總能揀到合適的人來替他工作。」 不搞世襲打本女兒創業要凝聚人才,邢李㷧認為不能搞皇親國戚的一套,事業王國他亦未有考慮傳給下一代。「女兒若喜歡這行,便打本給她,請幾個設計師。「我自己是大股東,一定要保住股權價值,找有能力的人來管理。」邢李㷧說得斬釘截鐵。如七年前,他便向一相當成功的德國紡織公司,挖來Heinz Jurgen Krogner-Kornalik,主理歐洲業務,結果該區營業額連年升,令Esprit迅即壯大。邢李㷧指挖到Heinz,主因是Esprit有潛力衝出歐洲,相反該德國公司只做本土生意。「另外,我坐鎮香港,令他覺得有機會發展,在公司沒有人干預。「很多管理層在這裡幹得開心,因為我們尊重獨立權。」記者問跟了他十五年的執行董事Surinder Chhibber,邢李㷧是怎樣的波士,他劈頭亦指邢給他'freehand'。放權的程度,是廿多年來,連支票也不簽。「有一定質素的人,只要有計劃地 去幹,總不會得零分,平均也有六、七分。」分數高的,就可坐直升機,如Heinz 最近便獲晉升至行政總裁,取代邢李㷧。這調動,他曾和各高層商議,有人提議畫新架構圖,但他認為其真正目的,只是為看起來,不致突然矮了一截,「但這並沒 有意思!」他說。 慷慨發認股權高層齊發達說得口硬,實情邢李㷧小心翼翼照顧伙記自尊心。如說到人工,記者指年報中最高薪袋一億五千八百多萬的,是他本人,因他行使認股權賺了一億五千萬;其他董事亦 因認股權而收入大升,收六千多萬的是Chhibber,Heinz則袋五千多萬元。對此他總左推右搪不肯證實。說到尾,他把自己基本年薪八百多萬也抖出 來,卻硬是不肯露半句口風。「有時不是多與少的問題,當你知道隔壁有人多你一毫子,個心硬是不大舒服!」邢李㷧體貼下屬,亦可見諸Esprit辦公室的女 廁,連衞生巾也供應,實在罕有。他指做老闆,必須關心下屬,尤其是其心理狀況,要多多溝通,其手提電話廿四小時長開,好讓伙記隨時找到他。但他不會限時限 刻返公司,因為他已不大管實務,主要工作是提供發展方向給管理層,如最近便要度橋開發美國市場。上市的Esprit公司,原只有美國業務半成股權,至今年才將權益全數購入。但邢李㷧只要品牌,貨品員工統統不要。從頭再來,他選擇批貨給美國Macy's等百貨公司,低成本出擊。他指擴展要睇時勢,「我當目前是最好環境來做,It could be worse(可以更差)。十元飯盒已經不錯,分分鐘會跌到六元,所以要做到賣十元也賺到錢。如果不這樣準備,跌到六元時,就會玩完。」 買 樓不做按揭邢李㷧不認保守,更以自己搞髮廊這「唔等使」業務來抗辯。實情就算買樓,他都喜歡一次過付清樓款,這包括八二年以一百八十萬元買西貢白石窩甘樹 小築,及八八年花七百八十五萬買飛鵝山獨立屋。只是七六年買筆架山映月臺時,才做按揭。他指自己把錢存在銀行,也不怎樣理。「顧掂自己健康、心理狀態、家 人、同事、生意,食得瞓得便算。」閒來他會打高爾夫球,「好玩在可以和朋友一起,在空曠環境消遣。」而跑馬,他亦只當社交活動。他還喜歡儲石頭,寫字樓及 家中放了一大堆。「這令你有所思考,要多少年才能變成這個樣子?我們卻坐在這裡,講如何賣多幾件衫,如何賣貴些!「是否應該為這些事情,想到頭髮都白呢? 人應該將人生次序搞好。」邢李㷧指次序時時不同,如今,「屋企人點都行先啲。」注重家庭生活的邢李㷧,結過兩次婚,太太都是美人胚子。 首次 婚姻維持兩年第一任妻子為名模張天愛,兩人八七年結婚,但女兒嘉倩誕下後,婚姻即觸礁,八九年便離婚,邢李㷧付出數千萬元贍養費。第二任妻子是女星林青 霞,兩人九二年在一個派對上認識。邢李㷧其後託人找林青霞,謂要贊助她服裝,並請她吃飯,雙方就此開始交往。邢李㷧送給林青霞的訂情信物,並非名貴手錶, 而是一隻Swatch,錶面數字亂七八糟,寫上字句,意即「你的工作不是朝九晚五」,如斯細心,終打動大美人。他更買馬送給林青霞,馬名中文為百看不厭, 英文名Michael's Choice,以表愛意。兩人九四年結婚,兩年後誕下女兒愛林,去年另一女兒言愛亦出世。 讓女兒自主做了第三任 父親的邢李㷧,修正了教女方針,「決定天生天養,順其自然,最重要是付出多些愛心。」喜歡和孩子講道理的他,見嘉倩已到拍拖年齡,就教她談戀愛要識分手, 以免像時下年輕人,少少挫折要生要死。他還希望教曉女兒,「想要的東西,一定要自己爭取。」正如他自己,靠一雙手拼出一片天。「最重要是幹自己喜歡的事。 我比較好運,工作有滿足感,又賺到錢。」 邢李㷧小檔案年齡:53歲學歷:九龍華仁書院中五畢業家庭狀況:已婚,有三女。身家:持有 Esprit 45%股權,市值71億元。嗜好:養馬、打高爾夫球、收藏國畫、石頭。履歷:1967國泰航空訂位部工作1969加入美高織造廠,年多後創業1972結束 毛衫廠,轉替Esprit創辦人Tompkins打工,負責採購1976入股Esprit香港公司1983於香港開設全球首家Esprit獨立零售店1990Tompkins夫婦離婚分家,邢李㷧輾轉入股Esprit美國公司1993Esprit亞洲業務上市1997注入歐洲業務2002收購Esprit美國商標,正式擁有Esprit全球商標。 裕 元工業蔡其能面面俱圓除了邢李㷧,還有不少實業家身家大升,如鞋王裕元大股東蔡其能家族,以及憑康師傅麵發達的魏應州家族。相反,傳統地產大孖沙,李嘉 誠、郭炳湘兄弟及李兆基,雖然仍穩佔富豪榜三甲位置,卻由於樓市翻身乏力,身家連年縮水。由台商蔡其能五兄弟創辦的裕元工業,為全球最大的運動鞋製造商, 年產逾一億一千萬對鞋,幾乎每六個穿運動鞋的人,就有一個穿著裕元的產品。裕元在廣東、越南及印尼均有設廠,全球員工廿四萬人,單是大陸便僱有員工十七萬 人,拍得住香港政府的公務員隊伍。里昂證券高級分析員劉紹文說裕元的厲害在於,「它是全球唯一一間能同時替Nike、Reebok、Adidas等三十多 個牌子造鞋的公司。「裕元很小心處理各品牌的商業秘密,譬如Nike和Reebok都各有自己的廠房,員工、用料也絕不會混在一起。」據訪問過蔡其能的台灣記者說,蔡氏說話非常小心,開口前,總先要停頓一下。謹慎程度可見一斑。 中台印尼俱吃得開事實上,蔡氏兄弟商場政壇俱做到面面俱圓,在兩岸三地都吃得開。今年七月的香港回歸五周年慶典上,裕元母公司寶 成掌舵人、老二蔡其瑞赫然在席,是五個被邀請的台商之一。據說地位高,皆因中共感激蔡家於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沒有撤資,反而於翌年大舉擴充生產設 備。九九年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後,蔡氏兄弟即動員寶成旗下的寶元建設,出錢出力救災。雖然蔡家向來與國民黨較稔熟,但屬民進黨的總統陳水扁視察過台中重建情 況後,也親往蔡家拜訪。亞洲金融風暴後,印尼排華,裕元在該地的工廠並無受襲,台灣區製鞋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孔繁郇指出,全因裕元送米給有困難的居民。 「印尼裕元工廠旁邊還設有祈禱的地方,讓信奉回教的員工拜神。」 父親教誨百忍成金蔡氏兄弟能做到面面俱圓,皆因幼承庭訓,要「百忍成金」。 六十年代,蔡家原是台灣彰化縣鹿港的農戶,父親蔡裕元為幫補家計,會收取鄰舍織好的草帽、草鞋,着兒子跟他拿去賣。由於途中有些村落民風較強悍,蔡裕元曾 吩咐兒子:就算別人吐痰在你臉上,你要抹掉,也要轉過頭去。六九年,蔡裕元去世,蔡氏兄弟便趁台灣塑膠業興起,開設寶成生產拖鞋。到七、八十年代,寶成已 是台灣的「拖鞋大王」。那時,他們又開始從韓國人手中搶來生產運動鞋的訂單。蔡其能長駐裕元東莞高埗廠內台幹宿舍。據他樓下的花王說,他一般於九時下樓, 圍着宿舍園區走一圈,約走五、六百米當做運動,便會坐上平治房車外出。而閒時則愛打高爾夫球,聽說能打出八十至八十五桿。腳上的運動鞋,自不然是裕元的出 品。 蔡其能小檔案年齡:五十五歲籍貫:台灣彰化縣鹿港人學歷:彰化商校(夜間部)畢業家庭狀況:已婚,育一子一女身家:家族持裕元24.82%及寶成24%,市值共67億元嗜好:打高爾夫球 地 產孖沙身家續跌富豪榜三甲,多年來都是由郭炳湘兄弟、李嘉誠及李兆基壟斷。但金融風暴至今,三位身家其實已大不如前:其中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身家下跌最 多,由九七年中高峰期約八百三十億,至今縮水六成四,只剩下二百九十六億;而郭氏兄弟身家亦下跌了一半至五百五十二億;李嘉誠亦只有五百零三億元。地產分 析員指未來地產股依然睇淡,「基本上樓市無可能上升,因為存貨太多,失業率高令市民無信心買樓。」樓市翻身無望,地產股亦然,意味着地產富豪身家會繼續縮 水。 康師傅魏應州三度陷困境兄弟搭檔的台灣幫,除了裕元五虎,還有康師傅的魏氏四兄弟。十年前,他們以即食麵攻陷大陸人口胃,成為第一品 牌;本月初,他們正式反攻台灣,挑戰台灣即食麵老大哥統一。全台灣的生意,其實只抵得上中國兩個省,反攻台灣,全因魏應州好勝。他的目標是十年內,成為全 中國最大的綜合食品集團。魏應州的大想頭,令康師傅成市值百億的企業,但亦因冒進而多番遇險。七八年魏應州父親心臟病去世,數兄弟接手家業鼎新製油工廠, 發現老父辛苦多年,竟一分錢也沒剩,即四出借錢擴建廠房。十年後,改名頂新的公司,已發展為一間年做千萬生意的中型企業。「父親膽子小,我們膽子大。」魏應州分析道。 進軍大陸賣油慘淡收場胸口掛個「勇」字,令他們九○年首度陷入困境。那時,他們在國內搞合資公司, 賣清香油,由於售價貴,銷售配套如運輸也未準備好,結果慘淡收場。翌年賣蛋酥卷又重犯類似錯誤,兩年間,便賠掉三千萬投資額的大半。九一年,魏應州弟弟應 行出差回京,於乘坐火車時,拿出從台灣帶來的味丹碗麵吃,竟惹來大陸同行趁他睡覺時「借」來吃。魏應行轉念一想,認為即食麵生意應有可為,背城借一,將餘 下的資金全部投資於即食麵生產線。 改賣麵做足功課不過今次魏氏兄弟學乖了。在推出產品前做足功課:不但請來萬人試麵,才敲定主打「紅燒牛肉 麵」;更設定價錢於入口貨與大陸貨中間。「沒想到產品推出一個月,開始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經銷商排隊取貨,往往要三個月後才拿到貨。雖然我們一直在增加 生產線,但供不應求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九四年。」魏應州憶述道。 狂加生產線入不敷支勝利來得太易,魏氏兄弟心雄起來。九四年,康師傅花近二億增加生產線至十一條,但入不敷支,幾乎要破產,幸獲台灣汽車製造商、全興集團老闆吳聰其父子入股一成,才渡過難關。九六年上市後,魏應州更飄飄然。見九七年底中國入口生產設備的關稅優惠到期,遂把原本分三年買的生產線,擠在九六至九七年間全數買入。康師傅生產線躍升近倍至一百六十條,九八華東水災及金融風暴卻使消費疲弱;公司於九八及九九年度,因而錄得虧損共三億元,並急需十一億元周轉償債。 醜聞接踵而至另外,魏氏兄弟私人於九八年花掉二十億元,入主台灣第二大的老牌食品公司味全,一心要與統一較量。孰料九九年初台股股災,味全股價由七十五元新台幣大瀉八成,將大批股票抵押予銀行的魏氏兄弟,即時手忙腳亂。那兩年間,康師傅被揭發私下抵押存款借錢予母公司周 轉;未經股東同意借錢給魏氏兄弟;在台灣,魏應行更涉嫌內幕交易,大量買進味全股份托價,並因而損手十三億元,非常狼狽。魏應州坦言:「是做錯了,是自己 少年得志。」最終,魏應州要將手上六成七股權的一半,賣給日本三洋食品,才能渡過難關。風雨過後,○○年康師傅終轉虧為盈,今年首三季盈利更大升八成四, 股價倍升,魏氏兄弟身家漲到二十一億元。魏應州雖對記者表示:「我這個人很不重視錢。」不過,穿Burberry大衣,戴Cartier錶的他,獎勵自己 的方法是買名車。他說:「我初中時見那些老闆坐平治,好羨慕,便立志要有一部;到三十二歲,我就有了。然後我又立志五十歲要有部勞斯萊斯,不為炫燿什麼, 只想待自己好一點。到六十歲,要有部保時捷,讓自己不要老去、永遠年青。」 反攻台灣前途未卜但坐上保時捷前,魏應州還要面對一連串挑戰。 「生產即食麵無需特別生產器材,有資金便行,加上進口關稅於中國加入世貿後會撤銷五成半,消費者對即食麵等產品的忠誠度並不高,要繼續領導市場不易。」一 分析員說。另一方面,康師傅和宿敵統一的戰火又燒得熊熊。在大陸,兩間公司鬥設廠鬥到去烏魯木齊;統一的即食麵於頂新旗下的樂購超市內絕跡;在台灣,康師傅的麵也進不了統一旗下的7-Eleven大門;雙方的價格戰已經展開;在眾敵環伺的境況下,魏應州能否再次過關,實在難料。 魏應州小檔案年齡:四十九歲籍貫:台灣彰化縣永靖人學歷:初中畢業家庭狀況:已婚,育有三子身家:家族持康師傅18.2%及味全27.63%,市值共21億元 離奇發達民企富豪入榜去年富豪榜有不少民企富豪,但一年下來,民企股醜聞一浪接一浪,不少已跌出榜。但一雞死,一雞鳴,今年仍有新晉民企富豪誕生,如生產充電電池的王傳福,及大眾食品的明金星。 比 亞迪王傳福土法煉鋼上週獲得紫荊花盃傑出企業家獎的王傳福,創業發達史,相當神奇。他於北京有色金屬總院碩士畢業後,先在研究院工作,九三年被委任為電池 廠總經理,九四年卻突然辭職,找來篤信風水,忽然發達的表哥呂向陽,投資三百萬人民幣創立比亞迪。短短七年,山寨廠發展至一萬六千人公司, 竟然全靠利用大量人手代替精密的機器生產。有分析員說:「若果這麼簡單就可生產電池,日本人就不用投資這麼多錢啦!」最厲害之處,是土法煉鋼竟然戰勝自動 化機器生產,比亞迪的經營利潤達三成二,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三洋瞠乎其後,經營利潤僅有一成二。而比亞迪的原材料供應商亞蘭德,老闆正是呂向陽的弟弟。王傳 福承認有生意往來,但不肯詳述。生意一家親之下,兩老表齊齊富貴,王傳福身家廿二億,呂向陽亦高達十五億。 明金星上市十 個月沽股票同是今年來港掛牌的大眾食品,主席明金星非常神秘,從不派名片。他原在北京做醫生,九三年移居香港,自稱從歐洲入口二手醫療儀器,經香港運返中 國賣,一年便賺上四百萬。九四年,他返鄉下山東,遇見國有凍肉廠廠長周連奎,素未謀面竟一拍即合,明金星把賺到的四百萬,投資周連奎的火腿腸廠,原先年年 蝕錢的公司,即扭虧為盈。最神奇是大眾單是屠宰加工,毛利率竟然有兩成半。相反規模差不多,在深圳上市的雙匯,一條龍由養豬做起,毛利率亦只有一成半。執行董事周 連奎向記者表示,其一百間專門店,每間每日平均生意約二萬元人民幣。但記者走訪近十間專門店,發現每間只有七至八千元人民幣生意,不單門堪羅雀,部分分店 為省電索性不開燈營業。「生意不太好,有時會剩下好多肉賣不出。」一名分店經理說。無論如何,大眾食品順利在港星兩地掛牌。認識明金星的財經界人士表示: 「明總急着要在新加坡上市,就算當時氣氛唔好,市盈率偏低(只有五倍)都照去。」而上市才十個月,明金星已配售舊股,落袋一億七千萬元。 |
|
||||||
二月初,英國傳來消息,指李澤楷旗下的電訊盈科,有意收購英國大東,消息觸動港、英兩地金融界的神經線。皆因三年前同是二月份,上市僅幾個月的盈科數碼動力,蛇吞市值近三千億、具百年歷史的香港電訊,成為世紀交易。為債所縛的電盈,螯伏三年後再次出擊,今次竟吼中香港電訊前母公司,英國的大東電報局。正當所有人拭目以待之際,電盈卻又在本週一突然宣佈擱置計劃。這宗涉及三百億港元的收購,在消息曝光九日後極速流產,情況有點兒戲。原來,電盈高層自去年起大換班。原先在李澤楷身邊的大紅人,副主席袁天凡、杜彼得、董事鍾 楚義等已相繼淡出;取而代之的當權派,是以營運總裁麥栢喬(Michael Butcher)為首的外籍兵團。他們本來一直替電盈重組瘦身,但四個月前李澤楷三年之癢,意欲收購大東,令這班不熟財技的僱傭兵,變得手腳大亂,結果蝦 碌百出,百億收購演變成鬧劇。李澤楷或許對浪漫的二月份情有獨鍾。三年前的情人節,他策劃盈動,從英國大東手上蛇吞香港電訊,震撼海內外。三年後的今天, 他再想指揮電盈收購英國大東,然而今次收購如曇花一現,消息曝光不足十天便鳴金收兵,貽笑股壇。這場鬧劇,因傳媒而起。事緣於二月二日,即大年初二,英國 《星期日泰晤士報》率先披露,電盈有意收購大東。三日後,英國《金融時報》進一步爆料,指電盈已悄悄去信大東洽購,還指電盈替大東估值,初步達二十四億英 鎊,即三百億港元。香港與倫敦有八小時時差,當天早上開市後,電盈回答港交所查詢時,卻否認有關消息,但晚上卻向英國證監會承認曾去信與大東,且遭對方拒 絕。電盈前言不對後語,在港引起軒然大波。當監管機構與金融界,就電盈收購大東鬧得熱烘烘,電盈主席李澤楷更向傳媒大談收購五大原則時,電盈在本週一突然 停牌,當日下午更宣佈放棄收購計劃。 銀行家敲門搲生意由始至終,李澤楷求見大東新主席未遂,亦未有正式向大東提親傾聘金,便向外誇誇其談,這不單影響公司誠 信,亦暴露出管治問題,成為羊年首宗金融鬧劇。原來這宗「騎呢」收購,最初是源於投資銀行界,為搲生意而想出的主意。「大概四個月前,啲bankers為 攞生意,四出替大東找買家。」接近電盈消息人士透露,美國投資銀行,包括摩根大通、高盛與所羅門,見英國大東近年因投資互聯網業務而要巨額撇賬,令公司市 值大縮水,由二千年高峰期的四千億插水至二百五十億,便悄悄四出替大東找買家。「他們最初搵Richard的老豆(李嘉誠旗下的和黃)傾,又搵過新鴻基地 產,他們以為新地以前曾與英國電訊合作投資數碼通,會係好適當的人選。」然而,和黃與新地均無下文,最終高盛於去年十月,轉向電盈埋手。 防 止大東散貨事實上,電盈與大東曾交過手,雙方均有一定的認識。當年電盈以現金加新股方案,向大東收購香港電訊,令大東手持大量電盈股份。其後大東分階段把 電盈股份出售,至今還持有一成四。電盈股價低殘,大東不想平賣,於兩年前把電盈股份,發行可換股債券套現,債券持有人可於今年六月底前,以每股十八元(五 合一合併價)向大東換取電盈股票。由於電盈現時每股只值五元八角,債券到期時,持有人肯定要錢不要貨。投資銀行界相信,大東屆時會拋售電盈股份,電盈股價 將備受沽壓。電盈渴望收購大東,以營救這批股份不被拋售。但債台高築的電盈,三年來不斷拆骨減債後,至今仍有四百億債,要併吞大東,談何容易。於是,高盛 兵行險着,為電盈找來財務拍檔,美國拆骨專家Texas Pacific Group(TPG)。TPG專收購問題公司, 然後重組出售圖利,最漂亮一役是曾以六千六百萬美元,收購涉臨破產的美國大陸航空,花三年重組後成功以六億美元出售。電盈與TPG合作收購,擺明是各取所 需。大東這兩年雖投資互聯網失利,而且去年更大幅撇賬,然而旗下在加勒比海、太平洋群島一帶的電訊業務,仍有不錯收益,再加上公司有約二百八十億港元現金,難免惹人垂涎。 錯失黃金時機電盈與TPG一直等待機會,至十二月初,機會終於來臨。由於大東被評級機構穆迪,初因睇淡重組前景而降級,復再爆出公司三 年前賣英國流動電話業務予德國電訊時,雙方私下達成為數達百九億的稅務協議,大東有機會承擔這稅務。消息一出,投資者入稟控訴,大東股價單日跌了四成,至 每股四十多便士,之後便一沉不起。大東當時的行政總裁華禮士(Graham Wallace),被指隱瞞有關協議而四面楚歌。電盈當年收購香港電訊,曾與華禮士交手,於是在去年十二月底,去信大東表明收購意欲,信中雖未提出收購 價,但電盈已通知財務顧問高盛,打算出價每股一鎊,較大東股價高出一倍多。然而,華禮士在今年一月黯然離職,新上場的大東主席,即時回函拒絕收購。「一切 都係時間問題,班人(負責收購的電盈高層)唔識抓緊時間,佢哋竟然唔知華禮士好快要起身;又唔識搵人喺英國查定邊個會新上任,一拖再拖,到 Lapthorne(大東新主席)上場,股價已升到六十幾便士,收購價都唔吸引啦!」消息人士說。 公關棋差一着除了錯失良機外,電盈與TPG合作,亦令大東有所戒備。「見電盈要跟buyout fund(收購基金)合作,就知佢好難搵銀行融資。Buyout fund講到明要將公司拆 骨兼炒人,好多國家嘅merge committee(收購合併委員會)都唔鍾意,所以我覺得這收購,成功機會低過一成。」一投資銀行家說。電盈跟拆骨專家聯手,外人也看出來者不善,大東 當然不能掉以輕心,於是閉門謝客。電盈估不到大東有此一着,也亂了陣腳,於是匆匆策動公關策略。一月底,電盈才被大東拒諸門外,二月初,小小超現身瑞士參 加「世界經濟論壇」,由於會議冗長,他出外飲酒,巧遇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William Lewis。William Lewis向本報證實:「無錯,在場Richard向我透露有關收購消息,我是首位記者報導這新聞。」跟着《金融時報》在上週四又「收到風」,爆出電盈有 意以三百億高價收購大東,結果消息成功逼得大東的投資者,向新管理層質詢拒絕原因。本來電盈靠公關策略扭轉形勢,殊不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消息曝光後, 港、英兩地監管機構要求電盈解釋,結果當日電盈上演了一幕「唔認又認」的鬧劇,電盈新上場的首席傳訊事務總監歐廣能,還推卸責任,指港交所問題不清晰,暴 露出電盈誠信有問題。由於事情愈鬧愈大,拍檔TPG感無癮打退堂鼓,加上穆迪將電盈信貸評級列入觀察名單,電盈怕影響日後發債集資,終於被迫在星期一宣佈 鳴金收兵。 舊臣賺夠淡出同是由李澤楷掛帥,今次電盈收購英國大東,變成鬧劇草草收場;而三年前則以咄咄進攻的姿態,與新加坡電訊「搶親」, 爭購香港電訊,情況相差甚遠。歸根究底,與電訊盈科的管理層變動有關。昔日盈動收購香港電訊時,有專搞財技的副主席袁天凡、負責收購合併的鍾楚義和負責數 碼港規劃的杜彼得坐鎮,被譽為是「夢幻組合」。當電盈成功合併後,這三名董事局成員卻逐步淡出公司實務。當中袁天凡在公司合 併後,即二千年八月,透過行使認股權,獲利一億,還在山頂白加道購入豪宅。他的舉動惹起小股東不滿,在股東大會上遭小股東辱罵,令在旁的主席李澤楷面目無 光。袁天凡現仍是電盈副主席,但今次無份參與收購大東。身兼盈科保險主席的他,已專注於盈保這項生意。前身為鵬利保險的盈保,是星洲盈拓於九九年收購過來 的,而盈保股價,由九九年的六元,跌至現時一元七角,業績較同業遜色。盈保內一向以董事總經理楊梵城為主體,公司上下稱他為契爺。袁天凡現致力建立「老細」形象,上月,他在盈保有份贊助的《百年好合》電影首映禮上出現,彰顯「老細」身分。而出身渣打亞洲,專做企業財務的鍾楚義,因代李澤楷物色得信佳借殼上市為 盈動,而於九九年加入盈科,專責收購及投資多個互聯網業務。電盈完成合併後,鍾同樣行使認股權並獲利六千四百多萬。他一直負責打理的創業基金項目,現已 「執」得七七八八,工作比以前輕鬆得多。他剛放完大假,到加拿大滑雪,同樣無參與是次收購大東一事。至於以往代表電盈與政府洽談數碼港的前電盈副主席杜彼 得,他行使認股權後,有近六千四百萬落袋,去年六月已辭職退隱加拿大。 新將受命瘦身李澤楷把香港電訊收購過來後,面對的卻是一間負債纍纍的公司, 要透過重組債務、減省人工及變賣資產來自救。但夢幻的財技,變回實際的業務,高層所需的人才亦要有變。合併初期,負責電盈日常運作的大旗手,是前朝元老, 副行政總裁阮紀堂,但半年後他便過檔中信泰富,重任交到前朝臣子營運總監張錦洪手上。張在香港電訊工作了三十多年,十分熟悉電訊業務,但由於在裁員上未能 「手起刀落」,去年亦已辭任。而電盈前財務總監馬時亨,除要負責債務重組外,也要兼顧瘦身裁員,但馬於去年棄商從官,出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李澤楷無 計可施,最後透過獵頭公司,聘請朗訊前國際業務總裁麥柏喬,出任營運總裁專責瘦身重任。麥柏喬甫上任,便獲李澤楷贈百多萬股票(現值六百萬)。他積極改革電盈,去年十一月把三千名員工轉到新成立公司萃 鋒,並裁減五百多名員工。今年五十三歲的麥柏喬,在英國出生、持澳洲護照,加入電盈前是朗訊科技國際業務總裁。他在朗訊期間,最大功績是成功協助朗訊打入 澳洲市場。麥柏喬上任電盈不久,就建立自己的班底。如去年底加入電盈任人力資源首席副總裁的韋兆堂,是麥在朗訊的舊同事,他直接向麥柏喬匯報。在公關方 面,他從英國電訊找來英國人歐廣能,出任首席傳訊事務總監。歐廣能於九一年加入英國電訊,一直在企業傳訊部工作。他對中文傳媒較為冷淡,今次電盈收購大東 一事,在港、英出現兩個通告版本,就是由他導演,最終引來港交所、報章、金融界人士抨擊,令電盈形象受損。 股價七月響警號除了裁員減成本,李澤楷還聘請信和前執行董事李 智康,出任電盈基建事務主席,負責賣樓套現。李智康過檔後,數月以來不斷見傳媒做騷,目的是推銷數碼港的住宅項目——貝沙灣。該盤正部署開售,不斷有 VIP參觀示範單位,若以電盈理想售價,平均每呎五千元計,貝沙灣可為電盈套現四十億元。李澤楷更換電盈高層,本來對電盈的運作來講是件好事。然而,他突 然技癢,要收購大東,還把任務交給缺少財技經驗的麥柏喬揸旗,最終無功而還更鬧出笑話。由於收購大東失敗,大東手上那一成四電盈股份,勢必在七月出籠,到 時候電盈股份,怕且又要再挫一輪,跌得四腳朝天。 |
|
||||||
進入紅磡工業區的民樂街,像進了 另一國度。馬路兩旁泊滿旅遊巴,下車的全是襟前貼了貼紙的內地遊客。行人道上鋪了廉價紅地氈,金至尊的飾櫃,金碧輝煌。遊客趨之若鶩的,是那個被列入健力 士紀錄大全的純金廁所。美伊戰爭如箭在弦,金價上升,用三百八十公斤純金建造的廁所,本值三千八百萬,現已升值至六千萬。農曆新年一星期,這裡接待了過十 萬名遊客,生意額達三千萬。老闆林世榮,生意滔滔,笑不攏嘴。香港有這樣一個庸俗絢麗的地方,叫我大開眼界。踏入這廿四K金的廁所,看見金做的馬桶、水 箱,甚至廁所刷,一直有種鬧劇的感覺。不過眼前一切太認真,包括頭頂六千二百顆珍珠和寶石,腳下一億五千萬年的木化石。還有廁所門外排列整齊的列寧、馬克 思、毛澤東全集,均叫人肅然起敬。直至一個小孩走近這個號稱不經人手,配備自動清洗系統的廁所,不慎按下了自動清洗掣,本來用來洗屁股的水柱直射上金造的 天花,久久不能停止。大家擾擾攘攘亂作一團,記者才真的忍俊不禁。林世榮被一班來自嵩山少林寺的貴賓拉着拍照,無暇理會廁所內的小騷動。他用腳尖磨擦當門 檻的九九九九金條,自豪地說:「呢啲一條都值十萬啦!」又一臉正氣凜然讀出牆上斗大的列寧理論:「我們將來在世界範圍內取得勝利後,我想,我們會在世界幾 個最大城市的街道上用黃金修建一些公共廁所。這樣使用黃金,對於當今幾代人來說是最公正而富有教益的。」列寧偉大的宏願,竟在香港的紅磡達成了,他泉下有 知,應該笑得出來。 屎坑橋今天是年初八,仍有一車一車的內地遊客來朝聖,看完金廁所順道買珠寶首飾,售貨員忙着收錢,鈔票與手指的磨擦聲與 金銀射出來的光芒,叫人目迷心醉。兩年前他建議做這金廁所時,不少人批評那是「屎坑橋」。「唔通遵照馬列主義去行,都係屎坑橋?我覺得佢(列寧)搞革命百 幾年都未搞得成,就由我來搞囉!」無論在辦公室還是首飾展覽廳,林世榮都能隨手拿出列寧或馬克思文選。但凡有提及黃金的段落,他都用熒光筆間下來,例如馬 克思又說過「明晃晃的黃金是所有金屬中最華美的,因此,早在古代它就被稱為金屬中的太陽或金屬之王。」而列寧亦有教他做生意:「賣金子時要賣得貴些,用金 子買商品時要買得便宜些。」他三番四次重複自己受「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影響,十一、二歲文革時,雖然年紀太小不能做紅衞 兵,亦總算跟在尾後替紅衞兵敲鑼打鼓。但今天,列寧和他理想中的金廁所都變成一件商品,成為林世榮的生財工具,徹頭徹尾是為資產階級服務,這與列寧的原意 有無出入?「我冇矛盾,我個廁所唔收錢,任人參觀,為廣大人民利益出發,推動香港經濟,吸引全世界嘅人嚟。路透社、美聯社、CNN、CNBC、 Discovery個個來宣傳採訪,個個講香港、香港、香港。起碼睇過嘅人永遠會銘記於心,以後投資或旅行,都會記得香港。」四十六歲的林世榮七七年從陸 豐偷渡來港,至今仍帶着濃重潮州音,他一邊接受訪問一邊泡功夫茶,手腕露出耀眼的黃金鑽石錶,原來又是金至尊出品。乒乓球袖口鈕,也是他們迎接○八年北京 奧運的傑作,他滿腦是賺錢主意,從沒掩飾自己是生意人。「做一個廁所,加埋純金觀音(重一百六十八公斤)和圓明園十二生肖(共重一百公斤),投資兩億,好 多董事股東反對,我要說服佢哋點解要做。「第一,金價當時係十幾年來最平嘅,二百三十蚊 美金一安士,放夾萬,不可生息,可能還會貶值。「第二,人哋建立一個品牌要一、二百年,我哋又係咁?人都死咗啦!我一定要用最快最有效嘅方法。中國入世, 好多黃金生意,我唔快啲做,會唔夠人爭。「我整個廁所出嚟,全世界都報導,呢個宣傳效益,你用十億賣廣告都收唔到啦!而且呢啲金,可以做我哋嘅儲備。世界 一動盪,揸幾多貨幣同股票都會變廢紙。」 富起來由於馬列毛和鄧小平排名絕對分先後,他的無產思想已遙遠得很。「無產階級永遠行唔通嘅,我叫 你瞓街邊吖?每個人都要有啲資產,為咗呢啲資產奮鬥努力,創造財富。你無錢成日要打倒我有錢,唔得嘛!」他與太太和一子兩女本來家住何文田山,最近考慮搬 上山頂,正物色理想居所。不約而同,他與祖國的命運竟同步前進,由「無產」變成「富起來」了。他六歲喪父,年紀小小要替母親打理雜貨店,五兄弟姊妹穿不 暖,吃不飽,睡不着,鞋子是怎樣的,他沒見過。這種種困難化成一股鬥心,所以在七七年與十多人一起從沙頭角偷渡來港時,所有人都被抓回去,只有他一人成 功。「我生得高,走得快。腦裡面諗:香港大把前途等緊你呀,你唔係傻仔嚟㗎,你有腦過人呀!佢哋跟住有燈光嘅地方行,梗係被人發現啦,我跟住水喉行,冇光 照住,就冇人見到。」這股求生的狠勁,一直逼他前進。所謂難關,他全看不上眼。「你點痛苦,痛苦唔過一九六二年大陸滿地死屍,痛苦唔過六六年文化大革 命。」來到香港,他最初在同鄉雜貨鋪幫手,眼見超級市場勢力愈來愈大,心知守在雜貨鋪不是辦法,於是轉行打金。七九年入大陸開廠,那時一個工人每月人工才 二十元。他創辦的恒豐金業在九八年上市,現時市值五億,他佔百分之五十三股份,太太陳吟揮任公司副主席,國內和香港共有員工三千人。他公司一 直做出口和批發生意,幾年前他見香港經濟雖然不濟,但國內遊客喜歡觀光購物,是一條生路,於是便搞起旅遊。金廁所○一年一月開幕以來,已有超過二百萬人參 觀過。去年五一勞動節期間,每天入場人數高達八千,幾近飽和。所以在去年十月,他們再擴充另一展覽廳,佔地三萬呎,迎接十一國慶的遊客。「將來在廣東打工 的外省人,不用返祖家拿簽證,在廣州就可以簽,這裡又千幾萬人。廣東人來港,不用次次簽,簽一次就可以來幾次。我而家唔使宣傳嘞,我只係怕容納唔到咁多 人。」生意雖愈做愈大,他卻要死守在紅磡,不開分店。「好多董事話點解唔去彌敦道開分店。嘩!人哋個個執笠,你去開?嗰度三、四百蚊租一呎,租一千呎幾十萬。我呢度三、四蚊一呎,我租咗五萬呎先十幾萬,大你幾多呀?」 少 林寺金廁所顛倒眾生,滿足了國內遊客對香港紙醉金迷窮奢極侈形象的投射。林世榮下一步,要在香港搞一間少林寺,裡面有少林大學,少林國際學校,中、小學。 「世界有邊間大學文武雙全㗎?大佬,我哋行出來人問你係邊間大學畢業,我話Siu Lum U(少林大學),嘩,犀利!」「响外國,少林個名好響,到時我搞個世界武林大會,有幾十億人來睇。裡面有三十六個胡同,玻璃整嘅,有真人表演,仲有秘密機 關……「大學生要打過木人巷先畢業。木人巷由電腦控制,如果你得八十磅,電腦就會控制力度輕啲,如果你有四百磅,嘿嘿,就整三百磅你歎……「到時有好多收 入,有一指禪、鐵頭功、肚皮功表演,每個節目都要收入場費。武林大會播影權又可以賣,仲有食齋、拜佛啲香油錢……」他愈說愈陶醉,彷彿真要耍幾招八段錦出 來。他與嵩山少林寺談過,簽了合作的意向書,正與國務院和香港政府商討,理想是有一座山,給他大搞。如果那真像金廁所般給他夢境成真了,那時的香港又變成 怎樣一個地方? |
|
||||||
盈科保險近日發生大地震,首先在三月初,主席袁天凡引入新董事總 經理陳炳根,取代副主席楊梵城職務。上週六,盈保還進一步入稟控告楊梵城違約,要求賠償。兩日後,被扯下台的楊梵城,也不甘示弱,反告盈保違約在先,賓主 之情一朝決裂,成為保險界的熱門話題。楊梵城在保險業打滾四十五年,有「保險教父」的綽號。九年前,他由國衞「拖馬」跳槽到盈保的前身鵬利,一腳撬起國衞 而聞名。但他執掌的盈保,自九九年上市以來,業績和股價都差強人意,再加上楊梵城把上市公司當作家族生意,把家人安插入公司閉 門一家親,最終令袁天凡插手來清理門戶。已不用上班的楊梵城,上個禮拜日,如常地坐着S-Class平治房車,與太太返回九龍城潮語浸信會,參加主日崇 拜。楊梵城是教會執事,故坐在講堂的正中,頗有「教父」的氣勢。到他領禱時,他以響亮的聲音,急促地求神幫助對抗非典型肺炎,以免打擊經濟。領禱完畢,到 牧師講道,楊梵城坐回台上,卻顯得心不在焉,時而左顧右盼,時而看着手錶。崇拜完畢,記者上前遞上咭片,他已經意會到記者來意,「現在我跟公司打緊官司,律師叫我唔好隨便講嘢,你知啦,人哋用公司錢打,我就用私人錢。」楊梵城與盈保對簿公堂,事緣三月初,盈保主席袁天凡召見楊梵城,告之他已聘請上海中宏人壽總經理陳炳根,回港出任盈保董事總經理,取代楊梵城行政總裁的職務,但楊仍可保留副主席一職,至明年六月約滿。換言之,楊梵城人工照支,但被削權架空。 新官上任大權被削據悉,當時楊表現得毫不在乎。兩日後,盈保租借理工大學舉行經紀大會,全公司一千五百多名經紀到齊,袁天凡特別向所有員工說:「陳炳根是你們的新老細,而且是唯一的老細。」個多星期後,盈保更刪除楊梵城在銀行的署名權,又不用他到國內的商務會議,楊梵城大權盡失。唯其如此,楊梵城仍有出席三月中的董事局會議。之後董事局還根據合約,按營業額的百分之三,分了四百萬元花紅給楊。之後,事情卻變得峰迴路轉。袁天凡開始察覺,有人從公司撬走經紀。至三月廿四日,楊梵城突然發難,去信袁天凡拒絕接受公司的人事安排。最終袁天凡於上週六把楊炒掉,並告他違約。袁天凡與楊梵城決裂,原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袁天凡身邊朋友透露,袁天凡雖為盈保主席,但從來只退居幕後,撒手不管,直至近一、兩年,他覺得盈保愈來愈「烏煙瘴氣」。 慷 盈保之慨盈保中人亦愈發不滿楊梵城作風太個人主義,而且有公私不分之嫌。例如九八年,楊梵城以個人名義,捐了二百萬給九龍城潮語浸信會,教會的帳目顯示, 該筆款項用作興建一間全日制小學,並擁有命名權,當時教會還發了一張奉獻狀證明書給他。然而,這二百萬實為盈保(當時還稱鵬利)所出。而最為人談論的,原 來是楊梵城的兩名女兒、女婿、大哥都在盈保打工。他的長女楊蕙茵,任職營銷管理助理副總裁,掌管人身意外保險部,次女楊蕙珊則任姐姐的副手。楊家千金在盈 保內甚有地位,有次盈保搞經紀頒獎禮,竟然由二十多歲的楊蕙珊任頒獎嘉賓,「攞獎的經紀,有些是行內老行尊,由個乳臭未乾妹頒獎,你話幾難受。」一盈保 經紀說。至於大女婿黃修文,認識楊梵城長女前,在瑞士豐泰任保險經紀,但成績普通。與楊梵城長女結婚後,黃加入盈保,且成績「突飛猛進」,手上有不少大客 保單,估計年薪超過一百萬元。而楊梵城的哥哥楊煜城,今年六十五歲,本來行船,及後在泰國開設地氈廠,現時也是盈保一分子。楊門一家有別於其他員工,可直 接向楊梵城匯報,故被諷刺閉門一家親。目前家人在盈保仍然有上班,但日後位置穩陣與否,得看成績表現而定。 高薪挖角惹非議喜歡投資物業的楊梵城,現時自住的愛都大廈單位,九七年以二千五百萬購入,並由盈保做按揭,而盈保對楊梵城的有抵押貸款達二千三百萬,反映公司對 楊氏出手闊綽,不過該筆按揭貸款,已於兩年前轉按予道亨銀行。而楊梵城最令一班手足反感的,是兩年前,他以一億元「轉會費」,從國衞挖走地區區頭伍永強 (Paul Ng),及他手下二百名經紀過檔盈保,伍出任區域總監。伍永強是楊梵城在國衞時的舊下屬,九年前,伍永強並無追隨楊梵城過檔鵬利,一度與楊反面,更被一班 跟隨楊多年的經紀視為叛將。「(楊)用咁多錢去挖Paul Ng,我哋有難佢都唔幫。有啲同事想同楊梵城借住十萬八萬周轉,都無得傾,即係益外人都唔益自己人。」盈保一分行經理說。而伍永強九六年因為逃稅三十多 萬,被判入獄三個月,是「有底經紀」,行內人都眾所周知,盈保招攬他,曾引起市場非議。 被國衞反咬五億據知,袁天凡曾反對以高價挖角伍永 強,但楊梵城一向認為袁天凡不懂「保險營銷」之道,不把他放在眼內,一意孤行。然而伍永強過檔後,國衞採取法律行動,向法庭申請禁制令,阻止盈保經紀挪用 國衞保單持有人的資料,作保單「移植」用途,並且控告盈保、伍永強及九名過檔保險經理,不當地使用國衞保單持有人資料,要求索償五億。前年法庭終於頒授禁 制令,過檔的國衞經紀自然不能「帶保單」到盈保,一向喜用挖角以求在短時間內「谷」業績的楊梵城,不單打不響如意算盤,還鬧出官司來。另一方面,盈保的經 紀卻不斷流失,由九八年二千三百多名,減少至現時一千五百名,例如區域經理鄧啟傑(Davy Tang)去年過檔友邦,並帶走過百名經紀、三萬份保單,令去年保費收入下跌一成四。 跟楊梵城無運行鄧啟傑自國衞已追隨楊梵城,但今天卻離他而去,而且照辦煮碗,拖馬帶走保單。這與錢有關,除了是友邦願以年薪三倍吸引外,跟楊梵城無運行也是主因。九六年,盈保與一眾從國衞跳槽過檔的經紀有協議,名為Phantom Share計劃,承諾若公司上市,他們手持的Phantom股份,可換取將來公司上市後的購股權或等值現金,當年九成二員工選擇購股權,而換股價是四元半,上市後三年才可行使。本來盈保九九年中上市時,勢頭不錯,認購並超額六十倍,招股價六元二角八仙,上市後曾升至七元七角,但盈保上市後 即二千年度業績倒退三成三,只賺一億五,其後還發出盈利警告,皆因受累於要向一眾由伍永強帶領,從國衞跳槽的經紀發放保證佣金所致。即使宏利、鷹星等行家 近年紛紛盈利報捷,盈保去年依然落後大市,盈利又跌近兩成,只剩一億二,股價因此不斷下滑,員工持有的認股權到去年中才有效,但每股盈保當時已跌至兩元水 平,是行使價的一半,即是見財化水,跟楊梵城「搵食」的都無心戀棧,逐一離開。十年前跟隨楊梵城,由國衞過檔盈保的一名分行經理說:「佢喺盈保私心太重, 做事唔得民心,佢益晒自己屋企人,跟佢啲『』卻無着數。」 保險教父被廢盈保業績不濟、人心不穩,袁天凡去年終於出手,他首先向楊梵城的重臣開刀。楊梵城的左右手,李浩生及陸健瑜,一直手執盈保的營運及財務大權。去年三月,袁天凡突然派遣自己的親信蘇永雄(袁在獲多利的舊同事),接替李浩生任首席營運總裁;而盈保董事鍾楚義的親信張森,亦接替陸健瑜做財務總監。李浩生和陸健瑜,九年前與楊梵城由國衞齊齊過檔鵬利,堪稱為「三劍俠」,與楊梵城出生入死。去年七月,李、陸二人跟盈保約滿,不獲公司續約,二人遂夾檔返國內開設保險公司。「三劍俠」去其二,最後矛頭便指向楊梵城。去年十一月,袁天凡透過獵頭公司,覓得陳炳根過檔後,於是上演這一幕盈保宮廷內變。對於被指公私不分之嫌,把家人安插在公司,楊梵城反駁:「佢哋(家人)都有做嘢,並非白攞人工,間公司我都有份(佔百分之九股份),我擺啲人喺度做事都好正常。」至於,他用公司二百萬捐給自己教會,楊梵城卻直認不諱:「已經是好耐之前的事,我做了成十年總裁,當時公司都批准,現時才撩起這單嘢來抹黑我,總言之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我唔想講太多。」 |
|
||||||
經濟不景,但具有實力的公司,一樣能夠有好表現,如創科、利豐、冠捷等,股東回報率近年均能保持逾兩成,而創科的股價,更三年升七倍半。本刊在香港近千間上市公司中,揀選了十間最能長期保持好業績的超級公司,當中五間都是業內佼佼者,管理有其過人之處。既然能夠撼贏對手,自能戰勝逆境。電鑽大王創意響名堂在香港掛牌,年做五十億生意的公司,不到上市公司總數半成。當中能保持股東回報率有雙位數,連年賺錢,甚至盈利迭有增長的,更寥寥可數。本刊根據上市公司長期業績表現評分,揀出十間超級公司。當中排第二的創科,是全球最大的電動工具製造商之一,其充電式電鑽產量更是全球居首。該公司最近公佈○二年度業績,盈利竟大升七成,賺逾四億元,連續八年盈利有雙位數增長。成績驕人,創科董事總 經理鍾志平指單靠價廉物美並不足夠,「最重要是令產品創新及有增值概念。」如創科在八十年代,替Sears設計充電式電鑽。當時的家用電鑽,不是要插電 掣,便是手動式,「我見電螺絲批大行其道,就覺得充電式電鑽會有市場。」鍾志平說。「該電鑽一出便賣超過一百萬台,從此打響名堂。」鍾志平興奮地憶述。 小 主意大改善另外,創科還首創將平水器裝在電鑽上,以及在電磁位附加磁石,以吸住螺絲等,俱大受歡迎。「我們經常都度橋為產品增值,這些設計成本不高,但客 戶卻十分受用。」鍾志平說。小主意往往能帶來大改善,如鍾志平在巡廠時,見工人須花七、八秒攞零件嵌電鑽,於是在生產線上,加一條運輸帶來盛放指定零件, 以節省時間。「我們便是這樣逐秒逐秒加快生產流程,現時平均每十五分鐘便可生產一個電鑽,比當初快了一倍。」生意及效益持續上升,創科更能反客為主,將日 本客戶Ryobi的電鑽業務買起,令公司從此擁有自家品牌。 股價三年升六 倍里昂證券高級分析員劉紹文說:「創科收購Ryobi後,將Ryobi的獨家銷售權交給Home Depot,成功換來一紙長達十年的供應合約,單頭五年便保證有一百一十七億元訂單。」此外,Home Depot亦承諾為Ryobi推廣,Ryobi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因此不斷增加,現已達三成半,直逼一哥Black & Decker的地位。難怪創科股價三年升了七倍半,兩位大股東身家亦水漲船高,鍾志平持股市值七億多元,主席Horst Julius Pudwill則有十四億元。八○年創業時,兩人分別出資一萬美元而已。 十大超級公司評選準則1.營業額必須逾五十億港元;2.上市後已派發三年或以上業績;3.公司沒有會計錯誤或重大股權結構變動等不明朗因素。4.比較各公司過去一年及三年股東回報率、每股盈利增長率及營業額增長率,作出評分,長期表現比短期佔分重。 超級冠軍歐洲形象佳在超級公司榜排名第一的Esprit(思捷),近年生意及盈利持續增長,實拜佔整體營業額七成八的歐洲業務強勁所賜。這有賴執行董事Heinz Krogner替Esprit重整歐洲推廣方式。他改變了Esprit重零售輕批發的做法,力谷批發業務。Heinz指批發給大型連鎖店、百貨公司及 特許經營,不費分毫便可接通各地的消費者。即使開店,他亦多只選主要城市開設大型店鋪。一歐資分析員指Esprit在歐洲的形象屬中檔,但價錢卻比同級的 Gap、Jigsaw等平。此外,Esprit一年出十二次,比Gap等一年四季,款式較新及貼潮流,在德國尤其受歡迎。「德國與香港經濟同樣低迷,而德 國的價錢比香港還貴,但卻遠比香港熱賣,因德國Esprit的品牌形象保持得好,不似香港一味減價爭市場。」 獨沽一味造﹁芒﹂絕境翻身全球 第二大監視器(CRT)生產商冠捷,其傳奇不單在於能撼贏飛利浦、LG等大廠,還有是它的背景。冠捷前身為電視機生產商艾德蒙(AOC),轉型前年蝕四千 多萬港元,瀕臨破產,最後卻能谷底翻身。八八年臨危受命,負責救亡的宣建生博士指出,當時AOC也生產監視器及其他家電。他研究過後,決定集中火力做 「芒」。曾在美國通用電氣任職的他,承襲了該公司管理文化,即要做便要做到頂尖。「若不 做到最好,we are nothing。「要生存必須位列前五名,要賺取合理利潤,就要做到前三名。」為了殺出血路,宣建生九○年毅然決定關閉台灣的工廠,成為首家在大陸生產監 視器的廠商,快行家四、五年。台灣逾千員工獲悉,大為不滿,有員工在吃年夜飯時,走到他面前「反枱」抗議,也有人砸爛他的坐駕洩憤。「我當時心裡都很不舒 服,但我坐這個位,一定要受氣。」 快人一步減成本他堅持遷返大陸,貪人工平之外,還有兩免三減等稅務優惠,更爭取到兩成內銷權。正因此,冠 捷得以出價比行家平一成半,搶到Dell、IBM、HP等大廠的代工訂單;自家品牌AOC監視器,亦快人一步搶攻內銷市場。錙銖必較是冠捷生存之道,皆因 生產電腦產品邊際利潤極低,做百億生意的冠捷,純利才四億元,故宣建生積極推動公司慳錢文化。只要員工的意見可為公司節省金錢,他便會將該筆款項的百分之八至十,用來獎勵有關同事。「曾經有一隊產品研發部門的員工,將一款監視器改良,由原本需要八百個零件,減至六百個,每部監視器的生產成本,因此減少二美元,公司一年慳了四百萬美元。我即將其中一成款項,獎勵該隊員工。」宣建生津津樂道。 掌 握入貨時機他更請專人研究原料的價格走勢,故掌握入貨時機比人準繩。香港電腦商會會長張耀成指出,○一年底液晶面板曾大跌價至每塊一百九十美元,冠捷即大 手入貨,三、四個月後,面板價格便回升至二百四十美元一塊。難怪冠捷在行內出名訂價平,「可以比行家平近一成。」張耀成說。不過,無論怎樣計到盡,總無法 逆轉監視器市場萎縮,毛利日跌的趨勢。宣建生當然不會讓冠捷重蹈覆轍,已加入生產液晶體顯示器(LCD),目前產量全球排第三,佔百分之七市場。刻下正研 究生產Plasma電視,可見宣建生不斷為公司尋新路。事實上,他從小就被迫學求生。 賣 茶葉蛋也度橋宣建生的父母早年在上海經商,四五年逃難至台灣,把宣建生留在祖父母身邊。因伯父是國民黨軍官,宣建生被打成「黑五類」;生活艱難,小時要上 街賣茶葉蛋。「我初時用雞蛋做茶葉蛋,生意不太好,所以我便轉用鴨蛋,不但成本平,而且顧客見我賣的茶葉蛋較大,都喜歡幫襯我。」初中畢業後,他當上水電 廠技工學徒,每月工資只有十五元人民幣。適逢連續三年大饑荒,宣建生早上起床吃過粥,就要捱到晚上才有飯吃。當時他便下決心,有朝當上老闆,必不讓員工捱 餓,故他特別留意冠捷的食堂水平。任公司主席的他,更和員工同食同住,爬六層樓梯返沒有電梯的宿舍。今年踏入甲子之年的他,孜孜不倦,目標是「打贏三星,做全球第一!」 最大買手勝在有遠見非典型肺炎肆虐個多月,仍未平息,利豐早有準備,三月尾已將半數董事、銷售及市場部職員移師紐約辦公室,移船就磡保生意。事實上,一九○六年創辦的利豐,能夠歷久不墜,擴展至全球最大採購公司,正因第三代掌舵人馮國經、馮國綸兄弟,能夠審度時勢,不斷改進。認識馮氏兄弟逾廿五年,有蘭桂坊之父之稱的盛智文說:「馮國經十分有遠見,往往可預見幾年後的世界是怎樣。」 供 應鏈管理系統全行最勁例如他們之前便斥巨資,改善供應鏈管理系統,令客戶可迅速因應市場改動產品,減少存貨,不致要經常減價。一利豐客戶主任指出:「只要 塊布未染色,也可改顏色,未送到裁剪,也可改設計尺碼。」要做到馮國綸所說:「做衫都可以比人快、比人好。」有賴和工廠的互信關係。而馮國綸對廠家亦照顧 有加。盛智文說:「很多細廠資金周轉有問題,馮國綸會幫手,如代客先出錢給廠商或借錢給他。」廠方亦樂於有利豐這中間人,替利豐做玩具的永生玩具廠,老闆 雲海洪說:「現時經濟低迷,少了不少細單做,但我們又無能力接大客生產,因他們大多不信我們的質素。」利豐獲大客信任,皆因馮氏兄弟待客別有一套。其他大 型貿易行,多分區計算利潤,各地區公司互相競爭,利豐卻以客戶劃分部門及計算利潤,每個部門為客戶在全球搜尋最好的生產方案。馮氏兄弟重視客戶關係,秉承父親親閱客戶telex的傳統,只是讀的已是傳真了。 德 昌電機專注本業全球第二大摩打生產商德昌電機,最近不斷於市場上蝕讓放盤天水圍嘉湖山莊。德昌買樓非為炒作,只為方便員工往返廣東沙井廠房,故買了百多個 嘉湖山莊單位,作員工宿舍。九十年代中又推出「職員自置物業計劃」,低息貸款予員工把物業買下。豈料樓市愈跌愈有,所以近兩年德昌用一億五千萬購回單位, 情願公司輸錢,也要讓員工們安心工作。德昌不得投機,是現主席汪穗中之父汪松亮定下的規矩。汪松亮少時在上海經營毛巾及短襪製造廠,國共內戰爆發後,他逃難至香港定居。 裁 縫店掘第一桶金四九年,汪松亮開設女服裁縫店Johnson,該店中文名則以上海話譯為「造寸」,亦取「寸寸皆為巧造手工」之意。「造寸五六十年代好巴 閉,請來周錫年主持開幕,胡兆熾夫人等名媛和明星經常來做衫。」當年在造寸高士威道總店旁經營修鞋小店的老工匠憶述道。至五九年,有貿易公司問汪松亮有無興趣生產玩具船,汪氏見玩具業起飛便心動,但他認為玩具為潮流玩意,裡面的摩打反是「恒久不變」,遂決定生產玩具船摩打。由於當時香港並沒有競爭者,不到七年,德昌已發展至擁有自己一整幢七層工廠大廈。 銳意做一哥而次子穗中於美國唸畢電機工程碩士後,帶回交流摩打的技術,令德昌得以更上一層樓。向德昌買摩打造電鑽的創科董事總 經理鍾志平,指德昌好在夠專業,「它會就住我們不同產品的需要,改良摩打去配合。」德昌目前產量還不及日本的萬寶至,但見其連年收購,上個月又向 Mitsubishi Materials買了專門生產影音設備微型摩打的Nihon,進軍自己的最弱一環,看來是銳意爭取做一哥。 波鞋大王百忍成金四十多年前,裕元創辦人蔡其能五兄弟,只是台灣鹿港的農民;今日,他們卻是全球運動鞋製造商一哥,年產逾一億三千萬對鞋。幾乎每六個穿運動鞋的人中,就有一個穿裕元的產品。竅訣在於贏得大客信任。運動名牌公司絕不輕易幫襯對手下單的廠商,以防秘密泄漏。裕元當初亦只有Adidas一個客戶,至遷廠大陸後,落本分廠生產不同品牌,終成功取得Nike、New Balance等其他名牌訂單。 為客守秘做到足東莞高埗鎮裕元工業區內十多幢廠房,分別掛上Nike、Reebok等招牌,門外有保安長駐檢查員工證,門禁森嚴。裕元執行董事顧渝生說:「各大品牌的生產線皆獨立運作,有自己的總經理及小生產團隊,各自負責所屬品牌的設計、採購、生產及付運等。」 年花數億元研究而留住大客,還要捨得做研究。「運動鞋鞋底花紋樣式日趨複雜,要靠電腦科技協助生產。」模具軟件公司Delcam 的區域經理劉小強表示,裕元是少數肯落本改良生產技術的廠商,因而「能與Nike一同成長」。後更獲Nike生金蛋的佐敦系列運動鞋獨家生產權。蔡氏兄弟 深懂要事事配合客戶,皆因幼承父訓。六十年代,蔡家除了務農外,父親蔡裕元會收取鄰舍編織的草鞋草帽去賣。由於會途經一些民風較強悍的村落,蔡裕元吩咐兒 子:就算別人吐痰在你臉上,也要當沒事一樣。百忍果然成金,裕元如今市值高達二百五十多億元,蔡氏兄弟身家高逾百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