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百年家族祖屋說興衰

2002-11-28  NM




香港的世家望族,原本都喜歡同族 聚居。一間間上萬呎的家族大宅,住了族中五、六房兄弟,上下三、四代人。這些大戶人家的排場可不得了,一室酸枝傢具,滿屋古董陳設,還有二、三十個工人貼 身服侍,氣派不凡。這一幕幕「架勢」場面,今天已成歷史片段。沿着半山羅便臣道、麥當勞道,再依山而上至舊山頂道,尋找家族祖屋足跡,只發現周年、利希慎 及張祝珊等百年家族,其祖居早已拆建成高樓大廈,變為尋常百姓家。即使何東家族依然保留山頂的何東花園,東亞銀行李冠春家族的戰前祖屋仍在,但也人去樓 空,剩得古舊的大宅門,為過往璀璨的歷史作見證。李冠春家族祖屋地址堅尼地台6號及8號買入日期1923年買入價$6萬地皮面積12,075呎舊貌6號及 8號為兩棟毗連的四層高大宅,前園有供孩子玩耍的遊戲室及停車場。1941年日軍炸穿了大宅屋頂,後經修葺回復原貌。現況8號屋長期鎖着,沒人居住;6號 屋仍為李福慶的辦公室。

李冠春家族不再熱鬧矗立在堅尼地台一帶的,全是樓高二、三十層的高樓大廈,唯獨在六號及八號,有兩座相連的四層高古 老大屋。每日黃昏時分,旁邊高樓大廈華燈初上時,這兩座大屋仍黑沉沉,然而在落日餘暉映照下,仍流露出昔日豪門大宅的氣派。這兩幢分別於二七年及三五年落 成的舊宅,是由東亞銀行創辦人之一,李冠春買地興建的祖屋,他四名兒子都在這裡長大,幼子李福兆(前聯交所主席)更在此出世。現時祖屋已無人居住,只有李 冠春三子李福慶,在六號屋的四樓設置私人辦公室,每天回來坐坐。現年七十九歲的李福慶回憶,這靜寂的大屋,亦曾有過非常熱鬧的日子。「全盛時,這間屋共住 着卅人,傭人也有十八、九個。每晚吃飯,單是孩子就已可坐滿一圍。」李冠春元配源佩英,在誕下長子李福樹後難產而死。李冠春續弦後,一家大細於二七年搬進 堅尼地台八號居住。每逢李冠春或繼室譚黛卿生日,都在屋內擺壽宴,李氏各房成員都到齊,每次要筵開十多圍酒席。

春節喜慶廣宴親朋「樓下大廳 擺兩圍,餐廳一圍,書房一圍,二樓大廳四圍,三樓大廳兩圍,間中還有一、兩圍,要在細路仔房間或露台。大哥李福樹結婚,除了在酒樓及返廣州擺酒外,亦在屋 企擺酒,請最親的親人。」李福慶兒時最開心的日子,就是過新年,因為可跟忙碌的爸爸一起吃年夜飯。「我媽媽很喜歡喝砵酒,食團年飯時,連我哋細路哥都可以 一齊飲。」吃過年夜飯後,李福慶與弟妹跟父親返公司巡視,然後再到毗鄰蘇杭街行年宵。回 家後就更精彩,李冠春夫婦會與孩子一起賭擲骰仔。「每次都是爸爸做『庄』,因為只有他才賠得起嘛!」李福慶笑說。每逢年初一,李家拜完神及祖先後,門外掛 起那串十多呎長的大炮仗,便霹靂啪嘞燒得震耳欲聾。小孩子還要排隊跪地向父母叩頭拜年。李福慶小時很調皮,拜年也不正經:「我只是一仆一跌地,趴在地氈就 當跪地算了。」

兒女成群滿屋熱鬧李冠春最細的弟弟李作禮,曾一起聚居在這祖屋內,故此每日都很熱鬧。每天下午四時,孩子們放學後,約八至十 個小朋友,一起擠進五座位的房車中,由司機載着,從堅尼地台大宅出發,先到永樂街八十一號和發成船務(李家生意總部)接李冠春,然後一起去淺水灣游水。李 冠春每天撥出一小時陪小孩游泳。但除去車程,實際游水只十五分鐘。母親會預備兩、三打西餅,給游完水的孩子們吃。「但太匆忙,我們要邊換衫邊食。司機會先 載阿爸返鋪頭,然後送我們返屋企食飯。」李福慶說。李冠春有十一個兒女,食指浩繁,所以祖屋的廚房每日都十分繁忙。除早、午、晚三餐外,每晚九時後,李母 還要預備「薄餅」給孩子消夜。所謂薄餅,其實類似春卷,用餅皮包着芽菜、鮮蝦和肉絲煎熟。李福慶笑說自己食量很驚人:「每次消夜我與哥哥福善,都要吃二、 三十條薄餅才夠飽。」早於二三年,李冠春便和其他東亞銀行創辦人周壽臣、簡東浦一起購入堅尼地台地皮建屋。李冠春一口氣買入六號及八號地皮,但一直只在八 號建了祖屋,直至三十年代才於六號興建與祖屋一模一樣的大宅。

重門深鎖人去樓空李家祖屋,八號那邊現仍保留着李冠春生前用過的傢具,但已長 期丟空,並以鐵鏈鎖上。而旁邊的六號亦冷清清,李福慶把以前住過的四樓,改作寫字樓,每天回來坐坐外,就只得一個前東亞銀行的老員工,來替他打掃一下。 「我應該是最後一個搬走的,福樹和福善在阿爸過身(六六年)前已搬走,跟着是福兆,他原本住在八號的四樓,我住在六號的四樓,至六六年,我才搬進山頂。」 李福慶回憶道。現時李家後人已極少踏進祖屋,李冠春二子福善住在渣甸山,三子福慶住在山頂,么子福兆自九○年因貪污罪而入獄,九三年獲釋後,就一直避世曼 谷,甚少回港。雖然李家今天還很顯赫,但每逢過年過節,亦只有二十多人到李福善家團拜,還不是次次人齊。據李冠春的遺囑,這兩座祖屋須在他死後三十年才可 出售,以便外嫁女兒回港歇腳,亦讓沒有出嫁的二女慧珍長住。李福慶四兄弟遷出後,李慧珍一直獨居於八號的三樓,直至八十年代尾。「那時候隔鄰動工起堅麗 閣,她嫌嘈,所以亦搬走了。我見間屋空着很浪費,九一年退休後,就在以前住的四樓設私人辦公室。其實根據遺囑,間屋喺九六年已經可以賣,我的姪都想賣,但 我唔想,所以佢哋都不敢出聲,可能等我一死就去賣吧!」李福慶望着這間曾經滿佈歡樂的祖屋,一臉緬懷的說。

李冠春家族歷史李家祖籍廣東鶴山。李冠春的父親李石朋自幼在廣州營商,後來得悉香港水果價格比廣州高一大截,於是打算運水果到香港圖巨利,誰料運貨的船在快到香港時沉沒。李石朋撿回性命,流落香港。他眼見香港繁榮,非廣州可比,於是決定留港發展。最初在船務公司工作,老闆劉姓太子爺是名二世祖,在老父死後船公司業務一落千丈,李石朋後來便收購了船公司,並改名為和發成船務公司,為家族累積了可觀的財富。另外,他把兒子李冠春送到東方匯理(銀行)學習。後來,李冠春與馮秉芬及簡東浦創辦了東亞銀行,成為香港其中一間主要華資銀行。

現況李冠春的後人仍活躍於香港政商界。第二代李福善是大法官,他的女兒李志喜是大律師,其餘第三代如李國寶,現為東亞銀行的主席;而他的弟弟李國章現為教育統籌局局長。

利希慎家族散居海外利希慎家族的祖屋,位於堅尼地道七十四號,原是一座三層高的大宅,現已改建為六座逾三十層高的竹林苑,是上市公司希 慎興業旗下的收租物業。利家祖屋地皮面積達八萬二千呎,現已無從稽考昔日祖屋的面積有多大,但從利希慎四子利榮森的口中,可想像這祖屋以前有幾「架勢」。 「先母好鍾意種嘢,所以花園種了好多果樹、花草,還有一個地方養豬、養雞,到過年過節時,才宰來吃。花園還包括一個網球場和泳池。」利榮森表示,祖屋共有 三層高,地下是飯廳、客廳及偏廳;一樓及二樓的格局一樣,每層各有兩個獨立單位,單位內各有一廳一房及浴室,分別給利希慎的元配、二太太及三太太住過。每 層還有兩個小客房。利希慎共有十四名子女,由元配所生的利榮森,便與母親住在一樓,其餘的兄弟則住在樓上。利家人口眾多,故每層樓都設有廚房、儲物室、洗 衫房及工人房,並各有兩個女工長駐,以備太太們隨時呼喚服侍和打掃。

利希慎家族祖屋地址堅尼地道74至86號落成日期1910年買入價不詳地皮面積82,000呎舊貌三層高歐洲式大宅現況81年拆卸改建為六座高逾三十層的竹林苑,現為希慎集團旗下收租物業。

孤 兒寡婦死守遺產賣鴉片起家的利希慎,經常招呼客人到家裡聚會。利家大宅的設計有點玄妙。在大廳後面,看似一道牆,但其實是一道隱蔽的門,後面有條樓梯通往 樓上。利榮森稱是有客人來才會使用,他們一家人平日只用大宅側面,供工人出入的樓梯上落,與其他大戶人家的習慣明顯不同。一九二八年,只得四十九歲的利希 慎,往中環威靈頓街午膳時被槍殺身亡。遺下一大筆資產,及一群年幼的子女,其中剛結婚的長子利銘澤,正在英國牛津讀書,四子利榮森當年只有十二歲,一家人 頓時不知所措。「先父太早過世,實有人吼實我哋啲遺產,猛逼媽媽賣嘢。媽媽一個寡母婆,攬住利家所有物業,死都唔賣,守了八年,等大哥畢業回來繼承。如果 當年家母不是這樣做,就不會有今日的希慎。」利榮森說。

利希慎家族歷史利家祖籍新會。利希慎的父親利良奕曾往舊金山「掘金」,累積了一點財 富後,便回港涉足鴉片生意。利良奕死後,利希慎兄弟積極擴展鴉片煙業務,更取得澳門鴉片煙的專賣權。利希慎把賣鴉片得來的財富,投資在航運及地產業務上。 一九二三年,利希慎以三百八十萬購入銅鑼灣鵝頭山地皮(今利園山)及附近一帶土地,這些土地日後的價格如火箭般上升,令利家後人成為香港巨富。而利家秉承 利希慎遺訓不賣田地,把資產注入希慎興業,於八一年上市

現況利希慎第三代後人大部分都在國外生活,只有希慎主席利定昌、董事利乾,及董事總經理利子厚留港打理家族生意。

家族資產上市套現利希慎生前成立希慎置業,早於二三年以三百八十萬向怡和買下銅鑼灣利園山一帶地皮。其後利家將大部分資產,在八一年以希慎興業名義分拆上市。 利榮森一臉自豪地細數歷史:「我們希慎是從來不賣東西的,這是爸爸的遺言,所以我們叫希慎置業,而不是希慎發展。」利家第二代兄弟中,除利榮森外,其餘均 到外國留學。兄弟各人回港後就沒有再回祖屋住,所以到後來,只剩下利榮森與太太及獨子利乾,居住在偌大的祖屋裡。「大哥(利銘澤)結婚後就搬出去,住喺銅 鑼灣Tower Court頂樓,因為他讀建築,所以還設計咗個太陽能發熱器,慳電嘛,佢係個好慳嘅人!」利榮森笑說。至八五年,利榮森主張拆了祖屋,重建共六幢三百四十 五個單位的竹林苑,他則住在其中一幢的頂樓複式單位。「我鍾意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將近八十九歲的利榮森說。雖然利希慎不准子孫賣田賣地,但希慎興 業上市後,族中各人已變相可賣股套現,事實上,大部分利家成員已移居海外,留在香港的,只得第二代的利榮森、第三代的利漢釗、利乾、利定昌和利子厚。「現在定昌是主席,但他只是一個symbolic head(象徵式領導人),公司實際運作,全由子厚睇晒,所以他是董事總經理。我個仔利乾只是非執行董事,只回去開會,他自己另外有生意做,但我不知道他做什麼。」利榮森說。

周 年家族同一屋簷下由中環驅車往山頂,途經羅便臣道時,總被白色外牆的羅便臣道一號所吸引,這幢前無遮擋的二十八層大廈,原來是周年家族的祖屋。祖屋原為一 座西班牙式的大宅,對正維多利亞港,但因風水關係,大門特意斜開,向着鯉魚門,希望食正財運。周年在四、五十年代曾任定例局(立法會前身)議員及行政局議 員,在政壇上舉足輕重,在商界亦甚有人面,不少達官貴人都曾是周家大宅的賓客。「周年是議員,通常一個月請客一次,所以屋內裝修成public house,即是地下的大廳很大,而且樓底好高,起碼有四米。」曾在周家大宅作客的建築師李景勳說。周年三子,前輔警總監周湛樵憶述,祖屋建築面積達一萬 呎,分兩層半,地下為中式及西式客廳,另有一個可大排筵席的飯廳。樓上有五間房,祖先廳和佛堂,另有半層是工人房。周年只得一位太太,育有四子一女,雖人 丁不多,但共有十五名工人。「我哋屋企每個人都各有一名工人服侍,另外負責拉車、抬轎嘅有三人,其餘則是廚師、園丁及負責其他家務。」周湛樵說。

周年家族祖屋地址羅便臣道1號買入日期1920年代初買入價$8萬地皮面積17,000呎舊貌10,000呎西班牙別墅現況75年重建成28層高住宅大廈,周氏三兄弟保留高層單位自住。

祖 屋地基堅固穩陣周湛樵對昔日祖屋內的祖先廳最深刻,「以前細個唔聽話,就被老頭子罰跪祖先跪到天光。但通常跪到半夜阿媽和姑姐就偷運我哋出去瞓覺。老頭子 通常都隻眼開隻眼閉。」周年家族那西班牙別墅,建於厚厚的地基上,且全屋落重石屎,甚為堅固,在二十年代算是罕見,皆因周家曾遇天災,險些滅門。一九二五 年,香港遭颱風吹襲,半山區山泥傾瀉。當時周家位於普慶坊的大屋亦倒塌。周年父親周少岐,以及周年那即將臨盆的太太,和家中多人遇害,釀成十一屍十二命的 慘劇。「阿爸那時因為躲在枱底才沒事。」由繼室梁彥玲所生的周湛樵指出,父親此後在羅便臣道建屋就更加小心。雖然祖屋根基穩固,但亦逃不了被拆的命運。周 年也萬料不及,悉心栽培承繼祖業的長子湛霖,會英年早逝。「我哋好細個時,阿爸已講明家族生意係留俾長子嫡孫。」周湛樵與二哥及四弟,自小便知要另謀出 路,所以二哥湛燊成為工程師;他選擇當差,湛煌則自行創業。

何東家族「三不賣」解封山頂道七十五號何東花園,是何東家族祖屋。顧名思義,何 東花園內有山有水,門口一個大牌坊,寫着「曉覺園」,穿過牌坊,左邊有座五層高寶塔,前面是一條十多呎長的拱橋,拱橋盡頭,有一座蓋中式瓦頂的主屋。何東 生前主要住在西摩道八號紅屋,他的平妻張覺蓮厭倦了紅屋擠迫的環境,遂設計了古典的何東花園。根據何東遺囑,家族有「三不賣」物業,包括何東花園,紀念何 東夫婦的尖沙咀東英大廈,和象徵繼承祖業的承業大廈。三物業須在第二代全歿後方可出售。第二代繼承這些物業遺產的何世禮將軍,於九八年辭世,這「三不賣」 即時解封。他的兒子何鴻毅,首先在前年以一億四千萬,將承業大廈賣出。餘下的東英大廈現正招標,市場估計成交價可達十六億。至於市值五億的何東花園,亦可 能快將放售。曾顯赫一時的何東家族,在港的足跡正逐漸轉淡。近日有關他們的報導,不外乎是變賣祖業或官司,例如何鴻毅長子猷廣,被追討七百多萬的欠款,其 中有五十七萬元為召妓費用。

長子早逝家業停滯周年於七一年去世,而長子湛霖亦於三年後因肝病辭世。經幾名姑媽一致決定,家族生意改由湛樵繼 承,任職督察的湛樵唯有辭職,轉做輔警。「我記得我離開警隊時,人工是二千五百五十五元,當時每個差館只得一個督察咋!不過無辦法啦,阿哥是專業人士,唔 做浪費一點;細佬仍在讀書,唯有我接啦!」周湛樵說得一臉無奈。周湛樵接管生意不久,便把祖屋重建為廿八層高大廈,將大部分單位出售。族中各人現只保留高 層自住,湛燊、湛樵兩兄弟,分別住在二十一至二十三樓複式單位,各住一邊;二十四樓留給周年的獨女雲兒,但她已長居外國;二十五樓是周年的妹妹麗霞居所, 周家祖先及佛像,均供奉在這未嫁的姑姐家內。周家上下仍住在同一屋簷下,十分融洽。周家生意主要為家居保險,及發展單幢樓出售,現在有點日落西山的景象。 「百多年前,我們保險公司的註冊資本是四十萬,以前最犀利那宗只須賠五千元,四十萬可以 賠很多單。但今日賠一單都不夠。至於地產,今日邊夠錢同人爭地?一舉手(投地)至少要幾千萬呀!」周湛樵表示,周家現以收租及物業管理為主。周湛樵兄弟近 年轉為低調,相反他叔父周錫年的兒子周啟邦,與太太及兒子三人仍然風騷波場。「我覺得佢哋啲衣著好難頂,我們很少來往。」周湛樵不屑地說。

周 年家族歷史周氏家族先祖早於一八六○年來港營商。周年的父親周少岐承繼了祖先的衣鉢,商業王國涉及航運、火險及銀號。周少歧後來更成為港英定例局(立法局 前身)議員,為周家奠下「望族」的磐石。周少歧死後,周年接管家族生意。周年於政壇的表現亦不遜其父,他先後被委任為定例局議員及行政局議員,是首位華人 獲港府特別頒發「終身議員」銜。

現況周年二子周湛榮曾任屋宇地政署長,現開設規劃顧問公司。而曾任輔警總監的周湛樵,現打理家族生意。至於幼子周湛煌,現為上市公司宜進利的主席,從事手錶業務。

張 祝珊家族共產變爭產靠賣西藥起家的張祝珊,三六年於廣州辭世後,族人因戰亂分散各地。四九年尾,張祝珊大仔張玉階,把成員全部召來香港,展開同居共產的一 頁。張家族人來港聚居於麥當勞道八號。五二年,因電線短路着火,把兩層高的平房燒光。張玉階決定重建一幢五層高大屋,讓世世代代都長居於此。「為了這間屋 可以住得長久,大哥用了一百萬重建,而且每粒螺絲都是用銅製的,避免生銹。」張祝珊二媳婦崔秀英(張玉麒妻子)回憶道。

共產家庭家規繁多張家一直採用共產主義,成員須返公司打 工,按月出糧。二十八歲便守寡的二嫂崔秀英,自四九年起負責管賬目,直至七七年將工作交還四少爺張玉良時,她的月薪仍只得一千五百多元。張家家規甚嚴,一 年雖只有五天假,但年初一須全家去拜山、拜神;初二就全日開家庭會議;初三媳婦可返外家;另外兩天假期是和平紀念日及元旦,都用來開家族會議。張玉階與張 母擬定一百二十多條家規,以紅色鏡屏鑲起掛在大門口處,第一條就是「晨早敬茶,問安請示」。張玉階於五九年病逝,張母將生意交給當時三十三歲的么子張玉 良。「三叔(玉麟)雖然口才好好,但個人好純,好腍善,所以他負責交際;四叔(玉良)夠威,所以生意由他管。」崔秀英解釋。

母親一去爭家奪 產剛接手時,張玉良還沒有異樣,至七七年張母辭世,他才露出真正的面孔。張母死後一年,他下令所有家族成員遷出大宅,每房人可獲得一百五十萬至二百萬的賠 償。三哥玉麟被他激得病倒,最後心臟病逝世。當時張家上下只得崔秀英不肯搬走,並入稟高院,與張玉良打官司。「我先生(玉麒)去世時,奶奶及大哥要我發 誓,這一世都唔准離開這間屋,以防我改嫁,所以我要打官司,爭取住回這裡。」結果雙方庭外和解,張玉良答應大宅重建後,給她一個單位。而張家祖屋,於八十 年代已改建為麥當勞大廈,並分拆出售。八一年,崔秀英再就家族財產分配問題入稟高院,她的入稟狀長達九十五頁,但最後被主審法官柏嘉,即同是審理佳寧案的 法官,以入稟狀太長難以理解為由,判崔秀英敗訴。張玉良遂於八五年,將所持的會德豐股票賣給包玉剛,再於八九年出售大批物業,套現共二十億元,然後舉家移 民澳洲。

張祝珊家族祖屋地址麥當勞道8號落成日期1949年底買入價$15萬地皮面積不詳舊貌五層高大宅現況於82年重建成麥當奴大廈,並拆散出售。

張 祝珊家族歷史張祝珊原籍廣東新會,靠經營竹蓆、藤籃等起家。張祝珊於三六年病逝,兩年後日軍佔領廣州,張的遺孀郭庚帶同四名兒子走難來港。初期,張家經營 多類貿易生意。而張家能發大達,全因日戰期間買賣西藥。到五十年代,張家眼見香港人口愈來愈多,便開始進軍地產。後來,張家更用地產物業交換上市公司股份,成為聯邦地產及會德豐的大股東,進身香港巨富行列。

現況張祝珊四子張玉良接管家業後,於八十年代,逐漸變賣香港資產,張家成員亦逐漸淡出香港,多移居澳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