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粵美女主播墮參茸騙局

1 : GS(14)@2012-07-16 23:39:1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716/16517393


屈炫希誤中黑藥房「両變錢」陷阱,被迫買下6.5萬元磨成粉的石斛,大嘆香港是「購物地獄」。被訪者提供圖片
買石斛両變錢 碌卡6.5萬
藥房店員向她推銷中藥,她知道石斛煲花旗參可清熱解毒,打算買些給經常熬夜的丈夫,便問店員︰「石斛係咪780蚊一両?」對方只答︰「係,780蚊!」她不虞有詐,要了半斤石斛和四両花旗參。不過店員沒有即時結數,反而由另一個店員阿鑫跟她閒談,沒多久房內傳來說話:「打完粉喇」,阿鑫才拿着計數機告訴她要65,920元。
「佢哋話石斛780蚊一錢,唔係一両!」屈炫希不肯就範,但三名男店員語帶恐嚇說︰「打咗粉加工唔可以唔要,最多計你6.5萬!」她在驚惶下惟有碌卡付款。事後她報警並投訴消委會,但回廣州等了一個月都沒回音。
記者到該舖發現盛載藥材的瓶均用「紅底黑字」標價,但計算單位卻用細小兼金色反光字,定眼看也看不清。而石斛瓶上確實寫明以錢作單位,記者假裝問價,店員阿鑫清楚地說︰「780蚊一両。」
根據商業登記資料,信安藥房老闆叫許澤鑫,董事簽署跟屈炫希手持單據發單人的簽署一樣,相信店員阿鑫就是老闆。而店舖另一董事郭志偉,同時持有同區波斯富街的富康中西大藥房,該藥房已被消委會列入藥房黑店名單。
本報向消委會追問屈炫希的個案,並於同日傍晚到藥房了解,但阿鑫已不在店內。一名姓巫經理匆匆趕至說:「我哋下晝收到消委會電話,知道屈小姐個案,我哋會全數退返畀屈小姐。」他說阿鑫已離職,自己剛上班不太清楚石斛售價。
上周五屈小姐母親從廣州來港,代女兒將已磨粉的石斛拿回店舖退款,巫經理即場退回6.5萬元現金。屈母亦代女兒將其中兩萬元捐予「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佢好開心可以攞番公道,所以將部份錢捐出嚟做善事,幫助有需要嘅人」。
屈母說事件破壞遊客對香港的印象,希望不要再發生這種劏客事情。
2 : GS(14)@2012-07-16 23:39:39


3 : GS(14)@2012-07-16 23:40:1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716/16517394
由同一老闆擁有的兩間藥房「信安」和「富康」,均位處時代廣場附近的黃金地段,多內地遊客幫襯;店內藥材瓶同樣用金色細小反光字來列出「錢」或「両」。
記者進入富康藥房發現其中一款體積頗大的石斛,竟標價2,980元一錢,即29,800元一両,比一両黃金巿值約16,250元還要貴。但同區藥房出售同類石斛,最貴僅2,200元一両。
香港海味雜貨商會主席麥澄波表示,石斛並非貴價的藥材,平均價錢是二、三百元一両,最貴的也不會超過一千元一両,「石斛最出名嘅喺霍山石斛,我唔知乜嘢叫做金石斛,亦冇見過幾千蚊一錢嗰啲,點會用錢做單位㗎?」
波叔稱有店舖窺準內地客逢大必好的心態,將石斛加工變大作招徠。其實石斛非以大取勝,前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藥學部副教授陳日升指「石斛係一種全草植物,外形似鹹水草,曬乾後綁成球狀,有人鍾意圈到好大,其實係手工藝,同藥用價值冇關。」
《蘋果》記者
4 : GS(14)@2012-07-16 23:40:4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716/16517395


石斛是常用的中藥,在《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歷代古籍醫書對石斛評價高,指它可治五臟之病。都市人多以石斛降血壓,內地人愛以此送禮。
石斛味帶甘,不少人愛將其煲湯除味;花旗參煲雞及石斛生魚湯是熱門之選。中醫教授陳日升指出現代人愛將石斛磨粉,開暖水配花旗參及冬蟲草,都可收降膽固醇及血脂之效,更易入口;另外,因石斛可入肺經、肝經及腎經,對腎陰不足及失眠亦有好處。
前端最具藥用價值

要選上等石斛,就看其部位和黏性。「石斛最尖最嫩的部位,級數最高;越近根部,纖維越粗,比較差。」陳日升提醒石斛的前端最具藥用價值,故越細小反而越好。香港海味雜貨商會主席麥澄波亦教路,選石斛「越膠越好」。他將一粒手指頭般大的上等霍山石斛給記者品嚐,即時滿口黏答答,感覺似漿糊。《蘋果》記者
5 : mannishmark(26310)@2012-07-17 00:12:45

租咁貴..唔呃邊有得發到豬頭..同埋租平都唔到你呢D雜牌藥房租啦..
6 : 八旗子弟(15368)@2012-07-17 00:18:04

油尖旺影音,葯房店一定要小心
7 : mannishmark(26310)@2012-07-17 00:18:57

6樓提及
油尖旺影音,葯房店一定要小心


呢D 係正常香港人常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277

上市騙局 借陶傑米雪坤人入局

1 : GS(14)@2012-07-23 09:24:13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A%E5%85%A5%E5%B1%80
【本報訊】文人果真多大話?最近一間名為「創盈文化產業投資」的公司,聲稱得到29間國際銀行及多位文化界重量級人馬支持進軍大中華文化市場,並以此招攬股東。但經深入調查後,這極可能是一個騙局,百多位本地文化人,隨時淪為詐騙幫兇。
創盈章程文件顯示,創盈的股東包括陶傑、米雪及潘源良等文化界人士,共154人聯名持有約10萬股,幾近覆蓋整個香港文化圈,不過,公司股本只得15,000元,分作150萬股,其中約140萬股,由會計師出身的創盈原發起人張文忠持有。
但惹人質疑的是,創盈擬投資的馬來西亞生物柴油基地,是張文忠曾於2007年在馬來西亞向投資者推薦過的。
就此,張文忠回應謂「生物柴油基地會擺入基金裏面……我係做慣包裝,冇特別稱號,就用文化咁解。文化嘅定義好闊,你覺得隻嘢係文化,就可以加個名喺上面」。他又透露,創盈正計劃公開招股,集資約50億元,大概2013年上市,他並委托創盈旗下子項目的董事Zack Au及股東Matthew「游說」放蛇的記者入股。
[Matthew(右)極力游說記者(左),並明言是「齊齊去搵笨」。]
Matthew(右)極力游說記者(左),並明言是「齊齊去搵笨」。
「畀機會我哋一齊搵笨」
「我可以講個事實畀你聽,銀紙其實係印出嚟,銀行其實唔會對文化有興趣,佢哋做嘢都係搵小市民笨,o依家就係畀機會我哋一齊搵笨!」Matthew續稱,「2013年上市,屆時會5元定價,o依家以1.5元配售。大額投資會有回佣,但必須係股東」。他透露,公司有12個項目,100個藝術家的知識產權,資產30到50億元。「銀行同會計師都係自己人,我哋股東RAM本來就係評級機構,佢話項目值幾多就幾多。」
2 : Ar Yan(11362)@2012-07-23 09:26:13

又米雪?上次已經一間聲稱美國誇境公司借過佢過橋?
3 : wilsonchui(9055)@2012-07-23 09:41:06

之前周蜆講果個老千局
4 : kobe bryant(28492)@2012-07-23 10:14:14

3樓提及
之前周蜆講果個老千局


似喎~~世上老千何其多...
5 : talexis(31022)@2012-07-23 10:38:07

融資, 評估, 上市, 有埋專業人士其中, 真係好假呢!
6 : drbull(3010)@2012-07-23 11:13:18

生物柴油=文化產業,確係威
7 : wilsonchui(9055)@2012-07-23 11:18:10

4樓提及
3樓提及
之前周蜆講果個老千局

似喎~~世上老千何其多...


Pre IPO price 1.5, IPO price 5
8 : drbull(3010)@2012-07-23 11:29:23

睇下佢哋個網頁~

http://www.changing.hk/
9 : GS(14)@2012-07-23 15:04:01

7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之前周蜆講果個老千局

似喎~~世上老千何其多...

Pre IPO price 1.5, IPO price 5


芝脆雞當年都是咁
10 : GS(14)@2012-07-23 15:04:30

8樓提及
睇下佢哋個網頁~
http://www.changing.hk/


青BB
11 : drbull(3010)@2012-07-23 15:53:45

9樓提及
7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之前周蜆講果個老千局

似喎~~世上老千何其多...

Pre IPO price 1.5, IPO price 5

芝脆雞當年都是咁


芝脆雞都叫真係賣雞,有舊雞食下
呢間是賣什麼?
12 : drbull(3010)@2012-07-23 15:54:30

10樓提及
8樓提及
睇下佢哋個網頁~
http://www.changing.hk/

青BB


入面有董事會添架,仲詳列股東名單
13 : greatsoup38(830)@2012-07-23 15:56:14

http://www.changing.hk/cn/aboutus/shareholder_cn.htm
股東

http://www.changing.hk/cn/aboutus/management_cn.htm
管理層
14 : drbull(3010)@2012-07-23 15:59:13

委任新管堙層嗰頁我見到徐燦傑個名
15 : wilsonchui(9055)@2012-07-23 16:00:24

11樓提及
9樓提及
7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之前周蜆講果個老千局

似喎~~世上老千何其多...

Pre IPO price 1.5, IPO price 5

芝脆雞當年都是咁

芝脆雞都叫真係賣雞,有舊雞食下
呢間是賣什麼?


賣god (My god)
16 : greatsoup38(830)@2012-07-23 16:00:56

15樓提及
11樓提及
9樓提及
7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之前周蜆講果個老千局

似喎~~世上老千何其多...

Pre IPO price 1.5, IPO price 5

芝脆雞當年都是咁

芝脆雞都叫真係賣雞,有舊雞食下
呢間是賣什麼?

賣god (My god)


是 oh my god
17 : drbull(3010)@2012-07-23 16:03:43

其實真係幾有趣

網頁一開始就話有人借佢哋個名作虛假陳述
蛇果就話佢哋去呃人
18 : greatsoup38(830)@2012-07-23 16:09:18

17樓提及
其實真係幾有趣
網頁一開始就話有人借佢哋個名作虛假陳述
蛇果就話佢哋去呃人


咁D管理層又睇唔到
19 : drbull(3010)@2012-07-23 16:16:58

http://www.changing.hk/cn/aboutus/newappoint_cn.htm
20 : greatsoup38(830)@2012-07-23 16:17:5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723/16538367


在創盈文化的網站內,其擬投資項目位於馬來西亞的生化柴油基地,與文化可謂風馬牛不相及。翻查資料,由創盈負責人張文忠發起的 Superior Global Investments(創盈母公司賢壑泓的前股東公司之一),於07年在馬來西亞亦搞過類似集資項目,但以基建概念為主,號稱在2009年上市,當時該生化柴油基地亦為重點推薦項目;現赫然再現創盈文化投資名單,予人「借屍還魂」之感。
本報透過相關人士向張文忠查詢,他表示:「馬來西亞的生化柴油基地會擺入基金裏面。」對於為何將該基地放入文化基金項目,他直言:「我係做慣包裝嘅,掙扎咗一段,冇特別稱號,就用文化咁解。文化嘅定義好闊,你覺得隻嘢係文化,就可以加個名喺上面。」
張表示,創盈文化正計劃招股,集資約50億元,大概2013年上市,「我哋喺國內做路演,主要針對大陸市場」。至於目前進展,「廣州 PWC(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已經做咗初步研究同埋 DD(盡職審查),我同香港 PWC唔熟。」
賬目混亂 透明度低

至於若有人要入股創盈文化,錢銀交收方面,過程則相當詭異。張文忠的下屬、同時為創盈旗下項目公司 iCan Consult股東 Matthew Cheng表示,如要入股,便要將支票抬頭寫給一家名為「環球企業融資有限公司」,而非聲稱將上市的「創盈文化產業投融公司」。至於已聲稱投資的多個項目,股權亦多由離岸公司持有。記者質疑,如此豈不導致賬目混亂,難以透明。 Matthew坦白稱:「用離岸公司,就睇唔到啲錢去邊度,間間上市公司都係咁㗎啦。」
《蘋果》記者
21 : greatsoup38(830)@2012-07-23 16:18:1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723/16538368


對於創盈文化個案,法律界人士黃國桐直言,「法律上,當中有好危險嘅問題」,最終有可能涉及訛騙、層壓式銷售。即使有人入股該公司後,再介紹其他人入股,亦可能要負責。
黃指,若非上市公司或慈善基金,向公眾收錢,已經有斂財、訛騙( Deception)的可能。如果明年未能上市,便將涉及訛騙,就算收錢者願意向股東賠償每股1.5元(即入股的配售價),亦未必能夠了事,因公司曾講明以每股5元上市。即使最終能夠上市,屆時亦可能違反上市條例。
至於曾經出任董事局成員和董事局主席的人士,黃認為,這些人涉及內部運作,難辭其咎,甚至個別股東再介紹其他人入股,最終也可能涉及串謀訛騙。
港交所發言人回應本報查詢時指出,公司未上市前,即使涉及種金等問題,亦不受上市規則監管,但強調公司申請上市時,須牽涉保薦人的盡職審查,才能夠成功掛牌。
《蘋果》記者
22 : drbull(3010)@2012-07-23 16:20:33

我記得集資活動都有法例監管,唔知有冇記錯
23 : greatsoup38(830)@2012-07-23 16:22:26

好似就無...只不可層壓式
24 : drbull(3010)@2012-07-23 16:29:36

第32章 第29條 私人公司的涵義

私人公司

(1)  就本條例而言,“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 一詞指一間藉其章程細則作出下列規限的公司─
(a)  限制將其股份轉讓的權利;及
(b)  限定其成員人數不超過50,但不包括受僱於該公司的人,亦不包括先前受僱於該公司而在受僱期間及在終止受僱之後一直作為該公司成員的人;及
(c)  禁止邀請公眾人士認購該公司的任何股份或債權證。
(2)  就本條而言,凡2名或多於2名人士聯名持有公司一股或多於一股的股份,該等人士須視為單一名成員。
25 : greatsoup38(830)@2012-07-23 16:37:06

24樓提及
第32章 第29條 私人公司的涵義
私人公司
(1) 就本條例而言,“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 一詞指一間藉其章程細則作出下列規限的公司─
(a) 限制將其股份轉讓的權利;及
(b) 限定其成員人數不超過50,但不包括受僱於該公司的人,亦不包括先前受僱於該公司而在受僱期間及在終止受僱之後一直作為該公司成員的人;及
(c) 禁止邀請公眾人士認購該公司的任何股份或債權證。
(2) 就本條而言,凡2名或多於2名人士聯名持有公司一股或多於一股的股份,該等人士須視為單一名成員。

http://www.legislation.gov.hk/bl ... ILE/CAP_32_c_b5.pdf
26 : drbull(3010)@2012-07-23 17:45:37

湯sir搵正經野倒是挺快的
27 : greatsoup38(830)@2012-07-23 17:46:49

26樓提及
湯sir搵正經野倒是挺快的


呢D野唔難找
28 : drbull(3010)@2012-07-23 17:50:07

點睇都難過搵爆炸頭啦
29 : greatsoup38(830)@2012-07-23 17:52:39

28樓提及
點睇都難過搵爆炸頭啦

好彩呀
30 : GS(14)@2012-07-23 23:32:47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5&t=68131


有新文章由 cy8 » 週一 7月 23日, 2012年 4:41 pm
成功上市都係掠水騙局

不過連實業都無既概念股真係靠名人效應, 就叫文化產業?
31 : ohmygoal(31178)@2012-07-26 01:10:06

本站最新動向、公告
創盈文化 - 澄清蘋果日報於2012年7月23日不實的報導
創盈文化產業投融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CHANGING CULTURAL INDUSTRIES INVESTMENT & FINANCE LIMITED

網站(修訂中): www. cciifin.com



澄 清 通 告

澄清蘋果日報於2012年7月23日不實的報導



事緣:

‧ 於數周前 「創盈文化產業投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之股東之一【歐棨灝先生】「以下簡稱〝歐先生〞」聲稱 從事文化創作事業的 周顯先生「以下簡稱〝周先生〞」要求結識本公司之 執行董事張文忠先生「以下簡稱〝張先生〞」;

‧ 歐先生 本著作為公司一份子,有義務拹助公司推動文化事業的本意,遂向 張先生 安排與 周先生會面;

‧ 約於2012年7月下旬,張先生 應約 與 周先生會面;

‧ 會面時 周先生 表示 彼仍文化界名人 知名度 ,張先生 表示 從未聽過 周先生 大名;

‧ 會面期間,周先生表示 彼擁有廣闊人脈網絡,而且其文化著作價值不菲,倘能認購 本公司 之股份 有助本公司日後發展;

‧ 張先生表示 本公司現時無意增發任何股份,對其聲稱不菲的文化著作 表示不同意見;

‧ 張先生 認為 文化產業 並非指 文化著作;

‧ 舉例,生物柴油生產基地是屬於文化產業亦是 本公司 投資對象之一,為保障本公司股東利益,本公司 暫時無意染指 文化著作類別;

‧ 周先生 不悅,並暗指 本公司 掛羊頭賣狗肉 不懂何謂 文化產業;及

‧ 周先生 認為 除文化著作外 生物柴油生產基地 並非 正統文化產業。

張先生 反駁:

‧ 按照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定義 文化產業指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一系列活動。西方“文化產業”的概念是把文化推向市場,不僅按照文化藝術的規律來 生產,更要按照一般商品生產的模式來生產的產業模式。與其他產業一樣,按資本運行邏輯生產,追求利潤最大化和資本增值。‧ ‧ 當今世界文化存在方式、文化格局、文化觀念、文化生產方式、文化接受和消費方式、文化作用方式改變的文化現象。

‧ 馬來西亞生物柴油生產基地 以棕櫚油 作為原料,而 棕櫚油 是 馬來西亞的文化產業。

‧ 會面約1小時不歡而散。

會面數天后,張先生 透過 歐先生 知悉 周先生 對 張先生 表示 賢壑泓(控股)有限公司(RAM & HK-SAR (HOLDINGS) LIMITED) 的股東結構全屬虛構,銀行金融業為最終股東是沒有可能的事…。彼擬向「陶傑」核實本公司背景。
32 : ohmygoal(31178)@2012-07-26 01:12:04

創盈文化 - 澄清蘋果日報於2012年7月23日不實的報導 (2)
澄清蘋果日報於2012年7月23日不實的報導

針對蘋果日報於不實報導的澄清:

‧ 報導稱:【摘錄針對 Zack Au / Mattew Cheung 全文如下圖所示】

‧ 經查證,向 蘋果日報記者放售 本公司股份 Mattew Cheung (鄭柏偉)/Zack Au (歐棨灝)先生 是 本公司 股東登記冊的股東;


‧ 如果因為個別股東在場外出售股份而算在公司頭上,按這種說法 FACEBOOK上市前2年的股東活動行為已導致FACEBOOK違法,那變成股東控制公司 (Shareholders Control the Company) ;

‧ Mattew Cheung /Zack Au 僅是本公司股東、非本公司董事局成員、更非本公司獨立委員會成員, Mattew Cheung /Zack Au 不能干涉本公司內政亦不具備法律資格代表 本公司 對外洽談任何生意;
‧ 根據本公司的已發行股份數目顯示,自成立致2012年7月23日止,本公司 的已發行股份數目(30億股)並未增加,已證明 本公司 不存在公開招股的說法;及
Mattew Cheung 稱『生物柴油生產基地』及 其他的言論與 本公司 無關,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關於:【「陶傑」的報導见上述原文】
‧ 為強化華人之創意文化產業,必須具備:財政穩健、專業管理及多元化優質股東概念為基礎作後盾,本著上述理念,賢壑泓(控股)有限公司、張文忠 (資深會計師)、莊俊年(特許財務策劃師)、CHEUNG Man Ken博士、陳國光(企業家)、劉德明(筆名〝Tom Lau〞)、嚴惠玲(藝名〝米雪〞)、曹捷(筆名〝陶傑〞)、黎偉賢(筆名〝韋然〞) 及 黃秋鳳(筆名〝 秋芷〞) 等,於2009年6月共同簽定發起人協議為 創盈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重組前舊〝創盈〞)之發起人;

‧ 2010年3月8日創盈根據開曼群島公司法正式註冊成立【開曼群島註冊證書編號OI-238439 (網站:www.changing.hk) 】,張文忠(資深會計師)、莊俊年(特許財務策劃師)、CHEUNG Man Ken博士、劉德明(筆名〝Tom Lau〞)、嚴惠玲(藝名〝米雪〞)、曹捷(筆名〝陶傑〞)、黎偉賢(筆名〝韋然〞) 及 黃秋鳳(筆名〝 秋芷〞) 等皆為本公司之執行或非執行董事;
‧ 於2011年9月9日嚴惠玲(藝名〝米雪〞) 辭任董事局主席;
‧ 於2010年4月至6月間由 劉德明(筆名〝Tom Lau〞) 引入60逾位80後及90後創作界人士加盟創盈;
‧ 2010年4月1日至 2011年12月31日止購入已加盟〝創盈〞的個人知識產權權利及"複製",其中包括:
知識產權權利,包括 (i) 任何專利、 專利申請 (是否已註冊或未註冊)、 版權所有 (是否已註冊或未註冊)、 版權應用 (是否已註冊或未註冊)、 貿易秘密、 商標 (是否已註冊或未註冊)、 商標申請、 商標名稱、 服務標記 (是否已註冊或未註冊)、 服務標記應用、 機密資訊、 專有技術、 過程、 技術、 開發工具、 想法、 概念、 設計權、 資料庫的權利方法、 演算法或發明 (ii) 是否在香港或任何其他國家的法律下所產生的任何權利使用或利用任何上述情況 及 (iii) 任何其他專有權利;及
‧ "複製"包括任何形式的出版物或複製的全部或部分的任何圖片和改變印刷、 攝影,幻燈片的投影 (無論向觀眾) 複印、 藝術家的引用、 藝術家的插圖、 佈局或演示文稿、 電子或機械複製或存儲的任何其他手段(包括照片、 數位掃描、 設計、 圖稿、 繪畫、 蒙太奇繪圖、 雕刻或任何其它項目可提供複製)。

舊〝創盈〞的命名、寓意 及 商標註冊:
‧ 創盈 及 商標 於2009年 由嚴惠玲(藝名〝米雪〞)、曹捷(筆名〝陶傑〞)、黎偉賢(筆名〝韋然〞) 、 劉德明(筆名〝Tom Lau〞) 及 黃秋鳳(筆名〝 秋芷〞)共同命名及設計。
‧ 寓意:創,是創意、創建、開創、始創。有創、始有立 ;有立、始有成;有成、創有盈;而有盈,大家就可繼續創作、生生相息、繼往開來、為大家創更美好的生活、更和諧的社會、更美好的明天、更有素質的新一代、展望未來。
‧ 〝創盈〞在香港的商標註冊號碼分別是 301946539 、301946548 及 301946557。
33 : Ar Yan(11362)@2012-07-26 01:18:11

27樓提及
26樓提及
湯sir搵正經野倒是挺快的

呢D野唔難找


係你先會咁講~~smiley
34 : GS(14)@2012-07-26 13:49:01

真是做慣做熟wor
35 : i3640(1387)@2012-07-30 19:25:19

呢條友系邊飯?之前店過邊D香港上市公司呀?!有無系果度做過世界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723/16538366
“據本報獲得一份「創盈發起人有限公司」章程文件顯示,其股東包括專欄作家陶傑、藝人米雪、音樂創作人潘源良等多位文化界人士,共有154人聯名持有約10 萬股,幾乎網羅整個香港文化圈。不過,該公司股本只得15,000元,分作150萬股,其中絕大部份約140萬股由公司發起人兼執行董事張文忠持有。”

張文忠先生擁有20餘年金融及投資經驗,是澳洲會計師公會註冊會計師、澳洲金融及 財資管理協會註冊金融及財資管理師、澳洲董事學會會員及香港會計師公會資深會計師,並持有獲香港證監會認可的香港證券專業學會的證券、衍生工具、機構融資及資產管理高級從業員資格證書。彼亦為多間香港及海外公司執行董事,包括曾于中國的皮爾卡丹、香港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及澳洲悉尼的Haines Norton特許會計師事務所擔任顧問工作。學術方面,彼分別持有英國北倫敦理工大學會計(榮譽)文學士學位及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會計碩士學位及加拿大金融及管理學院的財務管理研究院文憑。
http://www.changing.hk/cn/aboutus/promoter_cn.htm
http://www.changing.hk/cn/aboutus/newappoint_cn.htm
http://www.changing.hk/cn/aboutus/shareholder_cn.htm
http://www.changing.hk/cn/aboutus/management/1_cn.htm
36 : GS(14)@2012-07-30 22:19:15

持牌人及註冊機構的公眾紀錄冊

(最後更新日期: 2012年7月28日)
名字搜尋   English Name Search  中文名搜尋 (請輸入繁體字)
  持牌法團     註冊機構     全部公司   
  持牌法團的代表(包括負責人員)     註冊機構的主管人員     全部個人   
中央編號搜尋
  持牌法團     註冊機構     全部公司   
  持牌法團的代表(包括負責人員)     註冊機構的主管人員     全部個人   
  牌照狀況:     活躍    全部      

對不起,紀錄冊內沒有與你所輸入 (張文忠) 相符的名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415

退休保障是龐氏騙局 盧志威

1 : GS(14)@2014-08-12 01:02:05

1919年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自意大利移民到美國,龐茲向美國人推銷一項投資計劃,宣稱歐洲某國發行的郵政票券,跟美國本土存在極大差價,只與參與計劃,可以在45天內,獲得50%的回報。

第一批參加的投資者,如期取得50%的收益,投資者開始大舉進場,在一年時間左右,約有四萬名投資者參與該項計劃,絕大部份是幻想一朝發達的中產和窮人。再一年後,龐茲宣佈破產,原來他由始至終,只買過兩張郵政票券,分紅是把新投資者的錢,拿去當舊投資者的回報,自此「龐氏騙局」成為騙財計劃的代名詞。

中國社會的龐氏騙局名叫「老鼠會」,原理都是用新錢支付紅利,不斷找新人入會令舊人可得益,奉行福利主義的西方國家,表面上會派發大量福利予公民,但其實都是從勞動人口的錢袋裡徵稅,派發福利予退休公民,聲稱政府會為公民提供退休保障。

但這世界不會無緣無故有錢會變出來,想像四十年後的2054年,這一代的八十後大部份退休,又需要剛出來工作的廿一世紀三十後,從他們的錢袋裡徵稅,來養活退休公民,整個退休計劃,建基於「今天多交稅,明天政府會妥善投資,後天會發還福利,大家可安享晚年喇!」

不過政府做事如何偉大而有效率,相信各位有目共睹,個人認為故亂揮霍,及敗於通漲,是大部份政府處理投資的結局,因為政府投資一定不給私人有效率,最後會如何埋單呢?表面方法有三:

1. 延長繳交保費/養老金/強積金的年齡,延後領錢的年齡
2. 減少領錢的金額
3. 增加交錢的金額

除非政府真的可將財富增值,否則無論採用上述那種方法,所謂的退休保障都是龐氏騙局,離不開用新錢支付紅利,更甚者如果政府缺錢,它們就會出動有形之手,首先通過舉債,來維持福利;如果舉債困難,就會叫中央銀行放鬆銀根,狂印銀紙,人為製造通漲,等50年後的一百萬,購買力只相當今天的十萬(或更少),變相讓你辛苦儲下的錢購買力下降。

與其今日加稅來換取日後的保障,倒不如自己管理人生,放棄寄望政府,及早規劃未來50年的理財計劃,方為最適合的「長線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979

趣BLOGBLOG:中國故事的騙局 股榮

1 : GS(14)@2014-08-25 10:08:5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824/18842574\r\n\r\n\r\n曾幾何時,多位天王級基金經理信奉China Story(中國故事),認為未來數十年,中國經濟會是世界的新火車頭,押注中資股冇得輸。數字上,中國故事於經濟層面,的確跑贏歐美幾條街,每年GDP達高單位數增長,但可悲的是股市不斷往下走,內地散戶越炒越走,買中資股的外資及芬佬,均鎩羽而歸。\r\n\r\n \r\n\r\n還記得前特首董建華講過,「香港好,中國好;中國好,香港更好。」但套用在港企及港股身上,完全是兩回事。\r\n早幾年前,港商紛紛北上掘金,以為13億人口商機無限,有大茶飯食,殊不知北上後,被人「小米式」抄襲,配套一樣,價格沒優勢,結果大部份損手收場,近年開始醒覺,回流香港業績更好。\r\n以香港傳統藍籌為主的MSCI香港指數,上周四突破2007年10月高位。十大比重股中(見表),沒有中移動(941)、沒有內銀,全是大孖沙本地地產及公用股,甚至有近期大熱的領匯(823),難怪恒指公司都要改例,令領匯有機會染藍。反觀MSCI中國指數,只是處於2009年水平,距2007高位低35%。恒指月內突破二萬五,相比2007年近三萬二,低約兩成,就是因為一半比重是中資股。\r\n\r\n中資股落後 管治質素更差\r\n\r\n統計07年10月30日全數藍籌與今日比較,有19隻現價已重上七年前歷史高位。當中有6隻是中資股,佔比約三成,其餘為港資及美股。\r\n表現最好的是騰訊(700),現價較七年前高8.5倍,排第一,第二至第八為非中資。至於恒指比重最大的兩隻股份──滙控(005)及中移動,則較07年10月底低四成。\r\n坊間經常有種錯覺,以為香港失去阿爺照住,會撈唔掂,但睇番股市表現,恒指若非中資股陀衰家,指數已迭創新高,與歐美股市並駕齊驅,當大家終日留守內銀及其他國企紅籌之時,傳統本地薑股份,其實是最突出最穩陣的板塊,終日嗌平的中資股,追落後其實只是更落後。\r\n中資股股價落後事小,管治質素變差卻事大。最近出事的諾奇(1353),兩度被中證監否決在內地上市,卻竟然能在港掛牌,上市僅三星期,大股東就將公司錢轉到內地戶口,繼而抵押公款,然後夾帶私逃。更令人驚訝的,是作為諾奇上市獨家保薦人建銀國際,於停牌前持倉由21.66%大減至0.14%。低質素的內企、疑似內幕交易的中資投行,連A股也容不下的垃圾公司,點解香港要硬食。\r\n滬港通很大機會於10月中旬開通,與金融界朋友聚談,內地職業炒家的伎倆及手段,很可能令港股趨向A股化,「咁都得、唔係化」之事,將成為港股每日的寫照。還是曹仁超對滬港通最一針見血:「香港是好乾淨的水,內地是好污穢的水,(滬港)『通』完後,你認為香港的水會變得更乾淨還是更污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170

G.E.M.歌迷墮騙局

1 : GS(14)@2015-01-13 22:46:41





■G.E.M.昨日在網上貼上趷籮照。互聯網圖片


一連五場G.E.M.(鄧紫棋)演唱會明晚假紅館開騷,昨她在微博貼趷籮做gym相,網友激讚:「鼻血流到休克」;另有讀者杜小姐向本報投訴在網上買個唱飛受騙:「買咗3張$298飛過晒數,交收時等咗三粒鐘唔見人,最後去咗備案。」G.E.M.經理人公司昨呼籲,必須從正常途徑購票免受騙。此外,張靚穎於《我是歌手3》第2集排名第1,惟有網友指她的造型和選曲模仿上季的G.E.M.,張靚穎日前在微博貼視頻,暗示自己於一年前已玩過同類造型。採訪:皓騫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113/190004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82

重金求子騙局致富全村建別墅

1 : GS(14)@2016-05-08 01:43:58

由窮漁村變成家家戶戶建別墅的「富婆村」,江西上饒巿余干縣的發達之路全靠當地人利用「重金求子」騙財,有村民負責寫劇本,有人演律師,有人發短訊,也有人提款的,形成一條龍產業鏈,騙徒多達360人,受害人遍佈全國20多個省。重金求子是其中一種電訊詐騙手法,40多歲的安徽人王強今年3月看到廣告,寫着「28歲富婆張靜,因丈夫身體有缺陷,想找人生孩子,懷孕成功後重謝」,廣告裏的張靜年輕迷人,於是致電給她,更聊出感情,要求見面,不過對方要求他付「誠意金」才肯見面,於是王強匯款9,000元人民幣(下同,約1.08萬港元),豈料對方從此失去聯絡,他驚覺受騙,立即報案。警方上月初拘捕「張靜」,她本名盧秀(24歲,圖),來自余干縣,直認詐騙王強,「缺錢啊,我就說你要跟我交往的話,你要拿出你的誠意,叫他買見面禮」,警方稱盧秀兩年內共詐騙20多萬元(約24萬港元)。當地傳媒發現自2010年,余干縣有360人因詐騙被捕,當地大部份村民是騙徒,村裏設施基本上都是詐騙得來,每家每戶都有車。中國新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06/195998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716

《環時》斥「空中巴士」炒作料淪騙局

1 : GS(14)@2016-08-07 02:03:39

號稱中國自行研發可解決塞車問題、上層載客下層行車的電動巴士「巴鐵1號」(圖),本周二高調在河北秦皇島北戴河區進行首次路面測試,獲一眾內媒大肆報道。惟中共喉舌《環球時報》前日發文「插爆」巴鐵,指它涉多重誤導炒作,背後更與高風險理財產品綑綁在一起,警告巴鐵或將成下一個「e租寶」騙局!



幕後公司隨時爆煲

該文稱巴鐵為「中國最前沿的黑科技」,首先指美國人早於1969年已提出巴鐵概念,但因其實用性問題一直無人實現構想;而2010年巴鐵概念在內地也曾被炒作過一次,但6年來一直只是徒具虛名。文章隨後提出多個疑點,包括指稱巴鐵背後由一間網絡金融理財公司「華贏凱來」運作,正銷售「巴鐵項目基金」,認購金額從100萬元(人民幣.下同)起,聲稱年回報高達12%;而此前該公司已被指對投資者許諾過高,隨時「爆煲」。此外,又稱該公司成立一個名為「中國建設企業聯合會」的社團,到處找人交數百萬「會費」,從而只用「走形式」毋須審核,便能承接「上千億」的地方工程;而該社團早前更出現在民政部「山寨社團」名單上。其他疑點包括巴鐵聲稱得到上海交大汽車研究院認可,惟校方一直想與巴鐵撇清關係。文章最後更提醒民眾:「千萬不要拿自己的錢去投資這個項目!」《環球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05/197235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559

國策透視:「巴鐵」騙局

1 : GS(14)@2016-08-09 07:07:34

過去數日,內地網上最熱門話題是被稱為「巴鐵一號」的空中巴士。該國產原創的瘋狂巴士,號稱可解決城市塞車問題,已經在河北秦皇島試車。現場畫面非常震撼,巨大的巴士車廂從路面升起,底部為中空,可供私家車通過。上面的巴士車廂內部非常寬敞,大到可以讓大媽跳廣場舞,聲稱可載1,200人。車輛面世後,網上一片叫好,稱之為中國人的偉大創新,為城市交通帶來革命。然而只要認真細想,就知道空中巴士不可行。車廂距離地面只有兩米多,一旦有貨櫃車等高身大型車從後面撞上會如何?在巴士下面行駛的私家車,又如何轉彎?當巴士要轉彎時,下面的私家車又如何行駛?內地司機不守規矩,路面混亂舉世知名,這樣的龐然大物上街,只會造成災難。「巴鐵一號」8月2日試車,官媒已爭相質疑,《環球時報》、《新京報》、新華社均踢爆原來只是理財產品的噱頭。報道指,有理財公司借機向投資者銷售「巴鐵基金」,招股書稱項目收益可達10.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至今已吸金過億,上當的主要是年長投資者。內地類似的理財騙局數不勝數,今次值得留意的,是官方反應速度異常敏捷。近年多家理財公司相繼出事,涉及金額均達幾十億元。其中以今年1月爆煲的「e租寶」最慘烈,涉及資金超過700億元,苦主達90萬人。之前「e租寶」不斷在央媒做廣告,並獲新華社、央視專訪,讓投資者誤以為有官方背景。官媒今次火速澄清「巴鐵一號」騙局,又呼籲投資者不要上當,一方面是吸取「e租寶」教訓,另一方面亦顯示內地民間金融形勢已經非常嚴峻,當局無法承受再出事的後果。黃尹華
http://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一、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8/197267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951

【樓盤廣告】浮誇到盡販賣虛榮心 品牌設計師:都係騙局

1 : GS(14)@2016-10-17 08:09:56

馬鞍山迎海‧御峰用「鯨吞天下」詞語放在宣傳標語中,霸氣無極限。(網上圖片)



「氣度,鯨吞天下。」望着馬鞍山迎海‧御峰的宣傳標語,看着迎海‧駿岸的影片廣告,偌大的鯨跳來跳去,為大型零售品牌做設計的李永銓(Tommy)驚訝說:「佢真係擺條鯨魚喺度,白痴又霸道。」他認為樓盤用鯨作圖騰,算是近年浮誇之極致,標榜有空間、綠化帶、藝術品,「講到好似宇宙最強。」



香港樓盤廣告在七、八十年代相對平實,九十年代至千禧年代,浮誇發揚光大,直至3年前,《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生效後,近年樓盤廣告浮誇度有所收斂,慢慢反璞歸真,我們回顧一下浮誇進化歷程。


方法一:偽西方


96年落成的加州豪園,電視廣告有云:「四周洋溢繽紛美洲風情。」你以為真的去了美國?其實只在元朗而已,以為是低密度豪宅?Tommy認為只是排屋,密度高,跟加州當然有天壤之別吧。


方法二:深奧樓盤名


對樓盤名摸不着頭腦?不要緊!有些發展商一早想到在售樓書中,細心教你如何唸,增進語文知識,真係多謝晒。例如06年落成的何文田灝畋峰,售樓書附設樓盤讀音及解說,不知讚它是貼心還是畫蛇添足。Tommy認為任何產品連名字都叫不到,無法紅起來,「咁難讀嘅名放喺一般零售產品,死梗。」


方法三:西洋圖騰+洋妞+假大空字句


在2007年建成的曼克頓山,售樓書中女模旁邊有句:「沒有比親手抱著奇蹟,更見奇蹟。」解不通不出奇,正如曼克頓山在香港的美孚出現,亦不是奇蹟。千禧年的樓盤,多用外國模特兒為主角,似懂非懂,不知所云的語句比比皆是,浮誇又提升了一個層次。記者:梁慧琳攝影:潘志恆、周旭文


資深品牌設計師李永銓,認為千禧年的樓盤愛用不知所云的假大空語句,讓有意購買的人覺得自己有藝術細胞。(蘋果日報)

為免大家遇上難讀樓盤名字太苦惱,售樓書教埋你讀,唔知好嬲定好笑。(蘋果日報)

千禧年代的樓盤多用洋妞作廣告主角,吸引大家購買。(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17/198029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465

亮說亮話:智破匪徒追數騙局

1 : GS(14)@2016-12-07 07:38:53

早前與幾位大學教授晚飯,我問他們為何現在電騙案受害者是大學生?他們應該知道有電騙案存在,答案非常奇怪。大學生受騙實際數字比公佈的多,不少人受騙後唔敢報案。騙徒掌握大學生心理,如說大學生的父母欠債不還,如不替父母還錢,就會在大學附近貼街招,但只要畀少少錢,就可將事情隱瞞。第一次可能只是一萬幾千元,但畀錢就是上釣,以後騙徒苛索會越來越多。受騙的學生最初不敢向父母查證,怕事件公開,以為可以付款了事,原來,惡夢才開始。上周初我接到個電話,對方自稱代表廠家向我追數,否則就將事情向報紙發表,我話如果有證據,請遁正常法律途徑解決,報館並不是追數公司。同日,有自稱是《蘋果日報》記者打電話給我,說收到線報話我欠債不還,如果我唔解決,他會將事件登報。首先,我不信那人是《蘋果》記者,要求他將記者證傳給我,待我查證真偽才考慮。他說無需要,總之如果我唔還錢,《蘋果》就會刊登。我話要我還錢,都要畀我知收款人是誰,欠了甚麼債務,他說不必,只要將一筆為數不大的款項存入銀行便可。我話好,請給我銀行戶口號碼,他講了個國內銀行戶口號碼,我話我只會存錢到香港銀行,請給我香港銀行戶口號碼,待我查證收款人才付款,那人便收線了。所以我認為即使被騙,到最後都要在香港銀行交收,最低限度有迹可尋,不過電騙案無日無之,我也不知道怎樣防範。湯文亮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6/198560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4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