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聯合國預計:2030年世界人口將超過80億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22日在北京舉行的2016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峰會上發布報告指出,2030年,世界人口將超過80億,大部分新增人口將來自低收入經濟體。

這份名為《全球性目標的本土化落實》的報告稱,屆時,西方經濟體將面臨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人口萎縮問題,而發展中經濟體將迎來青年人口膨脹。

報告指出,世界正在進入資源壓力加劇期。到2050年,滿足人類的消費需求將需要三個地球的資源。人類生活的基本要素水、食物和能源正承受巨大壓力。

2011年世界人口達到70億

據新華社2011年報道,2011年10月,全球人口已達到70億。聯合國在2011年5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如果生育率保持在當時的預期水平,全球人口將於2050達到93億,並於2100年達到101億。

19世紀初,世界人口達到10億。100多年後,人口總數翻了一番。此後,世界人口增長速度加快,於30多年後達到30億;由1987年的50億到1999年的60億,僅用了12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53

晨悅生活 | G20放假!預計杭州200萬人出遊 火過“十一”

暑期旺季結束,正當全國其他城市遊客都在準備“收心”的時候,杭州人卻在“去旅遊”的路上。

G20杭州峰會即將召開,杭州城區市民將迎來額外的7天長假,引發一輪出遊熱潮。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攜程、同程、途牛、驢媽媽、螞蜂窩等旅遊企業後獲悉,G20放假引發杭州人的出遊熱潮,人氣已經超過了“十一”黃金周。

攜程旅遊8月30日發布的《G20旅遊報告》預計,G20假期期間將有超過200萬杭州市民外出旅遊,超過北京、廣州等成為全國第二大旅遊出發地。周邊、國內以及海外各大旅遊目的地因此受益。假期內,杭州出遊的遊客量已經達到去年“十一”長假的120%,是去年同期的3倍。

出遊人數增3倍

8月30日攜程旅遊發布的《G20旅遊報告》顯示,暑期結束,全國其他城市出遊人數都有不同幅度的下跌,唯有杭州逆勢上揚——G20期間,杭州超越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成為全國第二大出發地。

其實不少旅遊景區和企業都早已看好G20期間杭州客源的旅遊消費商機。比如G20峰會放假期間,貴州省將面向浙江市場遊客推出重磅優惠,貴州省內景區(點)對浙江遊客,以及從浙江出發到貴州遊玩的遊客實行全部免票。同時,航空、公路、鐵路等多方面也出臺了讓利政策。

於是,在7天長假、旅遊淡季、價格便宜、全國百個景點對杭州人免費、旅行社優惠等多重利好之下,G20期間杭州人出遊的熱度超過去年的“十一”黃金周。
      
根據攜程方面的統計,截至8月30日,已經有數萬名杭州市民預訂攜程跟團遊、自由行、門票、玩樂等產品,遊客量已經達到去年“十一”長假的120%。是去年同期的3倍!一些國內遊、短途遊路線還在持續火爆預定,預計G20期間出遊人數將達到去年同期的5倍!

預計200萬人出遊

旅遊網站和旅行社的優惠也給G20出遊添了一把火。攜程針對杭州市民發放的人均500元G20旅遊紅包,吸引超過20萬人領取,發放金額超過1億元。同程旅遊宣布在G20期間為杭州市民派送億元專項紅包,以期引導當地市民外出旅遊。

《G20旅遊報告》指出,G20黃金周將覆蓋杭州城區700萬人口。從去年“十一”的數據看,我國有超過5億人次旅遊,黃金周出行人數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按照這一比例估算,G20期間杭州將有超過200萬人通過跟團遊、自由行、自駕遊等方式走出家門,三個人里就有一個會去旅遊。

攜程估測,8月28日和9月1日會成為G20出行的兩大高峰,而返程高峰則集中在9月5日和9月7日。統計數據顯示,G20期間,跟團遊和自駕遊成為杭州人首選的出行方式,近八成消費者出行天數在4~6天範圍內。

黃山、上海、千島湖最受益

《G20旅遊報告》報告顯示,67%的杭州人選擇國內遊。

那麽,哪些國內目的地因G20獲益?

據攜程、同程和螞蜂窩等的市場不完全統計顯示,G20期間針對杭州人免費的安徽、貴州等目的地人氣躥升。中短途目的地中,黃山、上海、千島湖、蘇州、烏鎮、周莊、普陀山、天目山、舟山、寧波人氣最高。而在長線目的地中,三亞、昆明、廈門、麗江、貴陽、黃山、九寨溝、長沙、桂林、長白山成為杭州人在G20期間人氣最高的TOP10國內遊目的地。

出境遊方面,杭州遊客則首選泰國。市場不完全統計顯示,泰國、韓國、日本、新加坡、越南、印尼、美國、馬來西亞、柬埔寨是G20期間杭州遊客的幾大人氣出境目的地國家,出境短途目的地占絕大多數。其中,泰國遊“一家獨大”,每四個杭州出境遊客中就有一個前往泰國。

G20出遊人均花費3200元

值得註意的是,G20雖然是額外的長假,但杭州市民對出行體驗的要求卻毫不含糊。
攜程跟團遊、自由行的訂單數據顯示,G20期間,杭州人旅遊人均花費3200元。考慮到G20出遊以國內遊為主,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數字。

根據攜程跟團遊的統計,G20出行一半的消費者選擇入住五星酒店、用車空座率高的高端行程,選擇4鉆、5鉆級別高端行程的消費者比例占到近八成。

《G20旅遊報告》認為,杭州多次在全國最幸福城市排行中名列前茅,在旅行中杭州人也更追求幸福感,在吃、住、行上都更講究,願意花更多錢追求更好的旅遊體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20

人身保險新規預計下周一發布 曾引發萬能險退市謠言

據媒體9月3日報道,一度引起“6000億元”萬能險退市謠言的人身險新規或將揭開面紗。在首屆中國壽險發展論壇上,保監會副主席黃洪透露,市場十分關註的《關於加強人身保險產品精算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和《關於進一步加強人身保險產品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預計將於下周一發布。

黃洪表示,據黃洪透露,保監會從去年開始在做一件事,就是對全國各保險機構的保單進行登記。目前登記的保單大概是14億張,但真正購買長期壽險保單的只有4千多萬人,大量的保單都是短期的,特別是短期意外險。因此,推動人身保險的供給側改革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保險行業要在遵循經營規律發展方面,強調堅持保險姓保。其次是順應行業發展趨勢,重視財富管理。最後,順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服務根本需求。

他介紹到,現代人身保險起源之初只有意外險、定期壽險、暫存保障類業務。後來擴展到終身壽險、養老保險、儲蓄與保障成為人身保險的天然成份。1956年,荷蘭的保險公司針對人們對財富保值增值的要求開發了全球第一張投資連結保險,就是我們的投連險。這一險種迅速在歐洲熱賣。美國壽險協會統計顯示,萬能險1979年在美國誕生後大受歡迎,到1985年即獲得了38%的市場份額,此後常年保持在35%-40%的市場份額,是美國保險市場的主流險種業務。萬能險、投連險自2000年引入中國就引起了保險消費者的青睞,經過快速發展,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三成

“上述數字說明,萬能險、投連險產生於經濟環境變化,產生於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是保險保障功能的延伸。如果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順應財富管理的發展趨勢,人身保險行業在金融發展格局中必然會邊緣化。”黃洪表示。

而隨著財富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老齡化,老百姓不僅需要當前占行業壟斷地位的長期壽險,還需要長期福利保險、養老保險以解決養老後顧之憂,需要大力發展健康保險緩解隨年歲增長的醫療支出壓力。“人身保險產品和服務只有真正解決人民群眾生活中的這些痛點,讓老百姓有獲得感,老百姓才會真正買賬。”黃洪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258

超級馬里奧跑酷預計下載超15億次 是口袋妖怪3倍

9月10日消息,據科技博客VentureBeat報道,周五遊戲市場研究公司Kantan Games分析師Serkan Toto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稱,預計在《超級馬里奧跑酷》遊戲的生命周期內,其iOS和Android版本的應用下載量將突破15億

《超級馬里奧跑酷》是任天堂公司完全自主面向移動設備推出的首款遊戲。任天堂將在今年12月份率先面向iPhone和iPad用戶推出iOS版本的《超級馬里奧跑酷》,並計劃在稍晚時候發布Android版本。《超級馬里奧跑酷》登陸iOS平臺,意味著任天堂遊戲業務將發生重大轉變。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任天堂正利用其最具代表性的遊戲角色向業界發出信號:任天堂已開始認真對待移動業務。

在本周蘋果舉行的iPhone 7的發布會上,任天堂遊戲設計師宮本茂(Shigeru Miyamoto)和“《超級馬里奧跑酷》(Super Mario Run)” 的出現,令業界眼前一亮。iPhone 7發布會當天,任天堂股價飆升29%。

周三,遊戲開發商Niantic稱今年7月份上市的《口袋妖怪Go》下載量達到了5億次。而《口袋妖怪Go》遊戲獲得成功與任天堂有著某種聯系,因為後者擁有該遊戲發行商Pokémon公司三分之一股份。

此前,任天堂公司備受玩家喜愛的於2012年上市的手遊《地鐵跑酷》,在2015年的下載量突破了10億次。

鑒於任天堂“馬里奧”角色的明星地位,加之《超級馬里奧跑酷》遊戲的起步“免費”策略,以及未來將先後面向全球iOS和Android開放下載,除非遊戲本身出現質量問題或者免費內容太少,預計該遊戲下載量將突破15億次。

《超級馬里奧跑酷》與其它的跑酷遊戲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其主要特性就是可以單手操作,還可以雙人 PK,同時還能全世界聯網。當然了,由於天生自帶“馬里奧光環”和“任天堂光環”,《超級馬里奧跑酷》無疑會成為App Store 當中最熱門的跑酷遊戲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395

今年國慶預計有5.89億人次旅遊 杭州三亞等最受歡迎

9月23日消息,據新華社報道, 中國旅遊研究院(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發布的預測說,今年國慶黃金周全國近一半人將選擇外出旅遊,花錢消費將創新高。預計旅遊市場接待5.89億人次,同比增長12%;旅遊收入4781.8億元,同比增長13.5%。按照這一數據,國慶人均旅遊花費將超過800元。

旅遊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從出遊方式看,飛機、自駕、火車為主,與家庭出遊比例最高。調查顯示,選擇乘飛機出遊的占比最高(為34.79%),其次是自駕車出遊(為22.47%)和火車出遊(為21.62%);有44.7%的遊客選擇與家人一起出遊;最關註景區、住宿和交通價格等因素。從出遊時間看,10月1日至4日預計將以跨省遊為主,6日至7日將以近郊旅遊為主。

出境遊冷門路線成為亮點,郵輪遊受市場追捧。東歐、斯里蘭卡等非主流目的地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日韓、俄羅斯、美加、東南亞等線路仍然是熱門線路,尤其是日韓、東南亞的郵輪旅遊線路很受歡迎。另外,受一些目的地國家和地區旅遊市場環境和近期事件的影響,泰國及臺灣、香港地區的出境遊客增長可能大幅放緩。在經濟環境、簽證、交通等因素相對穩定情況下,入境旅遊在國慶期間將維持穩定增長。

同時,國內最大在線旅行社攜程發布的預測則顯示,國內遊、出境遊供需兩旺,故宮、西湖、上海迪士尼、三亞、九寨溝、麗江等熱門景區人氣爆棚,特別是以杭州、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遊客量將創新高。攜程旅遊預測,從自由行、跟團遊等報名看,國內遊遊客最多的10大省份分別是雲南、四川、海南、浙江、北京、福建、廣西、陜西、湖南、廣東。從目的地看,人氣排名領先的是杭州、三亞、上海、昆明、九寨溝、北京、麗江、廈門、桂林等。

攜程分析認為,國慶黃金周百姓出遊集中呈現幾個特點:周邊國家出境遊火爆;境內以家庭遊、老年遊為主;火車、汽車出遊人群同比顯著增長等。

攜程旅遊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日本、韓國、泰國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出遊需求依舊旺盛,出行人次總體增長平穩,包括曼谷、普吉島、東京、首爾、新加坡等均榜上有名。

境內旅遊市場以家庭為單位出遊的現象非常普遍。特別是受黃金周後即將到來的重陽節影響,60歲以上的中老年旅客有較大幅度增長,占總出行人次13.5%。

舉家出遊當然也少不了孩子的身影,開業三個月的上海迪士尼將再次呈現大排長龍的火爆場面。而像廣州長隆景區、珠海長隆海洋世界等老牌親子樂園,人氣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隨著9月10日鄭徐高鐵通車,國慶黃金周高鐵遊再次升溫。攜程火車票相關專家認為,高鐵已經成為境內旅遊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今後將會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此外,也有不少的旅客選擇乘坐汽車出行,黃金周通過攜程預訂汽車票並出行的旅客人次同比增長超過300%,其中,前往杭州、寧波、上海、成都、義烏五地的線路最為熱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26

石墨烯虛火 90%公司 預計被淘汰

與明星材料石墨烯沾邊的企業,近期股價大漲,甚至一度漲停。但自從2004年被發現以來,石墨烯至今並沒有如科學界所預言“掀起一場席卷全球的顛覆性新技術、新產業革命”。

“石墨烯產業發展目前仍主要停留在研發階段,政策導向對當地石墨烯產業發展具有重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也引導著政府和產業資金的流向。”在青島舉辦的2016年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東旭光電副總經理、碳源匯谷董事長王忠輝直言。

雖然石墨烯因其獨特的優點被廣為看好,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但是多數投資機構仍然因看不清趨勢,搞不懂狀況,而謹慎出手。“前期風險較大,技術發展不是很順利,在前面的階段見到曙光是非常不容易的,堅持到終點的也基本上就剩半條命了。”王忠輝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直到2015年習近平主席參觀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院,並充分肯定了石墨烯,政府隨之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在政策和資本的雙重驅動下,石墨烯領域小有成果,進入石墨烯的投資機構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的產業往里面湧,包括講故事的,但現在還處於概念普及階段。”深圳力合天使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力合天使”)總經理張東寶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力合天使從2009年開始投資石墨烯領域,先後投資了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二維碳素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烯旺智能服飾科技有限公司。

炒概念不會長久

獲取單層石墨烯的制備難度非常高。目前,國內能夠制備出單層石墨烯的企業屈指可數,絕大多數是兩層、三層甚至是多層石墨烯,從嚴格意義上講,並不能稱之為“石墨烯”。

很多企業存在炒概念的嫌疑,畢竟石墨烯這一新興材料具有廣闊前景,加之國家政策扶持,因此該領域成為一些投機者的撈金池,近期就有一些企業因涉及石墨烯而股價大漲。

“小企業、上市公司都有炒作嫌疑,整個市場處於狂熱的狀態,新生市場出現濫竽充數的情況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長久而言,只有把石墨烯定位成產業升級和轉型的新方向,才能真正有所突破。”王忠輝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隨著國家層面的不斷支持,中國石墨烯產業發展取得了很多成績,截至2015年,我國申請的石墨烯專利技術已約占全球石墨烯專利技術的三分之一,並且相繼推出了高品質石墨烯制備、石墨烯基鋰電池、石墨烯柔性顯示屏、石墨烯防腐塗料等產品,但也存在著石墨烯制備品質不高、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實質性應用突破等一些關鍵問題。

下遊應用乏力

石墨烯發展的核心在於下遊應用,但目前來看,下遊應用市場以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小規模實驗為主,市場需求不足,難以推進研發制備技術提高。目前,石墨烯下遊需求端並沒有打開,然而企業有向原材料生產紮堆的趨勢,一方面可以加強原材料的量產,另一方面,又會造成供給遠遠大於需求。

力合天使投資的一家公司主要生產發熱理療產品,能夠滿足其需求的石墨烯薄膜生產商僅有兩三家。“那麽多生產原料不知道往哪用。如果能找到應用方向會非常好,如果只是為了迎合投資者,產能再多也是沒意義的。沒有應用,一切都是瞎掰。”張東寶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科研和產業存在脫節,應用端企業和制備企業也沒有很好地連接,打通整個產業鏈形成產業閉環勢在必行。“加強科研院所和企業互動,真正讓科研院所的研發方向和研發成果與企業發展的實際訴求形成良好匹配、研以致用。”王忠輝強調。

低端應用降低產業門檻

國外一些大企業像三星、IBM、諾基亞、英特爾等都積極布局石墨烯產業,推動石墨烯研發和應用,與國外不同,我國少數龍頭企業雖然也關註到了石墨烯領域,但中小企業居多。

在張東寶看來,大企業的定位相對高端,研發成果不易顯現。小企業的決策機制更為靈活,但受限於資金規模,小企業不太穩定,風險會更大,“一百家剩兩三家就不錯了,很多項目一看就判死刑了,很多投資石墨烯制備的都不太行。”

由於資金問題,從事石墨烯材料的小企業多從難度較小的應用做起,低端應用難度相對較小,更容易實現生產。在王忠輝看來,“適度的挑戰性是必要的,如果太過低端就會拉低產業形象,降低產業門檻。”

“目前國內企業中除了兩家企業實現了應用於LED行業的石墨烯產品的小規模生產外,其余研究機構及企業均只能小批量生產,產品也主要用於研究機構的研究,且應用主要集中在複合材料、觸摸屏等少數應用,半導體等高端應用尚未開發。”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夥人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博士告訴記者。

技術是最大風險

投資石墨烯產業,技術是最大的風險。當前存在魚龍混雜的現象,各家企業自吹自擂,鑒別真假還需要一段時間。其次,資金方面也存在風險,很多小型企業因資金問題無法持續發展。

“企業規模小,所以沒有人敢投,然而缺乏資金又會導致企業規模小,這會形成惡性循環。”王忠輝呼籲更多的龍頭企業進入,“開始的時候燒錢沒關系,最終這個產業是要靠燒錢做起來的,扛得起失敗才行。”

商業模式也是投資人看重的關鍵因素。張東寶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我們想把項目、基金和人連接在一起,投資看重的還是技術和商業模式,有很多創業者不懂商業模式,定位不夠清晰。”

未來投資方向

在張東寶看來,我國的大企業分為國企和混合所有制企業,國企涉足石墨烯領域需要決策和審批,相對動力不足;而民營企業都有各自的業務出發點,更多地考慮投入產出比。目前已有公司嘗到了甜頭,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大公司參與到石墨烯領域。

作為天使投資人,張東寶更看好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決策快,機制體制更加靈活,但是太多的創業項目是看不到希望的,創業者需要理性考量,畢竟優秀的項目還是極少數的。”張東寶坦言。

對未來石墨烯領域的投資趨勢,王忠輝認為要形成多層次的投資體系,“如果大家都在快看到曙光的時候才投,就會導致很多企業在見不到曙光的時候就死掉了。”

在國家的基礎研發層面,要有相應的資金對接,開發共性的技術,攻關一些難點。當企業的技術已經成熟需要繼續發展的時候,再做大就需要更多的產業資本進入,各個環節都需要資金,只是需求的量有所不同,投資類型也有所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58

臺風“鮎魚”預計28日登陸閩粵 已“逼停”近百列車

中央氣象臺26日10時繼續發布臺風黃色預警,今年第17號臺風“鮎魚”已於26日上午加強為強臺風級。預計27日中午前後登陸臺灣中南部(強臺風級到超強臺風級,50~55米/秒,15~16級),隨後移入臺灣海峽,逐漸向閩粵沿海靠近,並將於28日淩晨至上午在福建惠安到廣東汕頭一帶沿海再次登陸(強熱帶風暴級到臺風級30~35米/秒,11~12級)。

為積極應對臺風“鮎魚”帶來的影響,國家海洋局26日宣布啟動海洋災害二級應急響應。

嚴重影響福建 浙江上海在風暴潮範圍內

國家海洋預報臺26日預報,臺風“鮎魚”26日14時位於臺灣臺東東偏南方向540公里,近中心最大風力14級以上。預計臺風“鮎魚”未來24小時逐漸靠近臺灣中南部,強度繼續加強。預計將於27日中午至下午登陸臺灣中南部,28日淩晨至上午在粵東閩南一帶再次登陸,登陸強度為強熱帶風暴到臺風級別。臺風登陸後強度快速減弱。

26日18時,臺風“鮎魚”最新路線圖(圖:天氣網)

根據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的預測,臺風“鮎魚”引起的風浪過程主要影響臺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臺灣海峽、近海海域最大有效波高將達到8至12米,福建南部沿岸海域最大有效波高將達到3至5米。

據中新社報道,國家海洋局減災司司長曲探宙表示,受臺風“鮎魚”影響,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將出現一次明顯的大浪和風暴潮過程,國家海洋局宣布啟動海洋災害二級應急響應。

據介紹,“鮎魚”風暴潮過程主要影響福建、浙江南部沿海,嚴重影響岸段為福建閩江口至廈門沿海,影響期間沿岸天文潮由中小潮向大潮變化。臺風登陸後受到冷空氣的共同影響,風暴潮影響範圍由福建擴展到浙江省和上海市

據浙江省氣象臺26日發布的消息稱,臺風“鮎魚”將給浙江省浙南和東南沿海帶來強降水,易引發滑坡、泥石流、城鄉積澇等次生災害。受其影響,27日夜里至28日浙江溫州、麗水、臺州等地有大雨暴雨,部分大暴雨;26日夜里到28日浙江省中南部沿海海面有8-10級大風,東海南部海域有10-12級大風。

逼停近百列車

受此影響,26日起,中國多地暫停發售部分列車車票。

26日從上海鐵路局獲悉,因受17號臺風“鮎魚”影響,即日起將暫停發售始發日期為9月28日的G1601合肥南—深圳北,G1602深圳北—合肥南,D3125南京—深圳北,D3126深圳北—南京等18趟旅客列車車票。

另據南昌鐵路局消息,受臺風“鮎魚”逼近影響,該局停售9月27日至28日管內途經杭深線運行的78列動車車票,其中27日5列,28日73列。

鐵路部門表示,將視臺風影響情況及時調整列車運行方案,並通過官方網站、微博、微信以及車站廣播公告等方式,及時發布列車運行動態,方便旅客了解情況,合理安排行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52

外管局:預計未來我國外債規模將進一步企穩

9月2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就2016年6月末外債數據有關問題答記者問,外管局有關負責人稱,2016年6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環比增長2%,初步逆轉了2015年二季度以來外債總規模持續下降的態勢,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外債去杠桿進程接近尾聲。預計我國外債規模將隨著外債管理改革措施的落地實施而進一步企穩。

以下為全文:

問:外匯局剛剛公布的2016年6月末外債數據有什麽新變化嗎?

答:總體來看,6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回升。自2015年開始,我國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公布特殊標準(SDDS)公布季度全口徑外債數據。從2015年外債變動看,除6月末外債余額有小幅上升外,9月末和12月末的外債余額環比分別下降8.9%和7.4%。2016年3月末,我國外債余額降幅放緩,環比下降3.6%。2016年6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環比增長2%,初步逆轉了2015年二季度以來外債總規模持續下降的態勢,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外債去杠桿進程接近尾聲。

問:目前,對境內機構借用外債,有哪些便利化措施?

答: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和外匯局出臺一系列便利境內市場主體跨境融資的改革措施。一是推廣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2016年4月底,外匯局配合人民銀行發布《關於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的通知》,自2016年5月3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本外幣一體化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允許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與其資本或凈資產掛鉤的跨境融資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二是統一中外資企業外債結匯管理政策。2016年4月底,外匯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完善真實性審核的通知》,允許中資非金融企業借用的外債資金按現行外商投資企業外債管理規定結匯使用,拉平中外資企業外債資金結匯管理政策待遇。三是統一並簡化資本項目結匯管理政策。2016年6月,全面實施企業外債資金意願結匯管理,允許企業自由選擇外債資金結匯時機,對資本項目收入的使用實施統一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並大幅縮減相關負面清單。以上改革政策的實施,為跨境投融資提供了便利,進一步豐富了境內市場主體特別是中資企業的融資渠道,降低了融資成本,對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促進作用。

問:請問您對未來外債形勢有何判斷?

答:預計未來我國外債規模將進一步企穩。根據2016年以來我國全口徑外債的變動趨勢,預計我國外債規模將隨著外債管理改革措施的落地實施而進一步企穩。人民銀行和外匯局將繼續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在進一步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的同時,加強事中事後監測分析,防範外債風險,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06

“十一”黃金周道路水路客運量預計超6.6億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9月28日從交通運輸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預計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道路水路客運量超過6.6億人。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徐成光表示,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道路客運量將達6.5億人,同比增長1.7%;水路客運量將達1260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長。

徐成光說,“十一”黃金周客流量將呈現兩端高、中間平穩的特點,10月1日、6日、7日等三天將出現車流和客流高峰;北京、廣東、四川、安徽及周邊旅遊熱點地區客運量增幅較大,陸島、島際、海峽間的旅客運輸依然是水路客運的熱點地區;渤海灣、舟山群島、瓊州海峽和桂林漓江景區等地區的陸島、島際、海峽間的旅遊客運、客滾運輸相對集中,客流保持平穩增長。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交通運輸部了解到,為做好“十一”黃金周期間的運輸保障,全國將投入83萬余輛營運客車、約2150萬個客位;2萬余艘客運船舶、100余萬個客位參與道路、水路運輸;此外,在旅遊景區景點等需求旺盛的地區將增加班車、包車、旅遊客車運力投入,對運輸量較大的水上航線合理安排運力和班次,做好應急運力準備。

徐成光對記者表示,交通運輸部門將加強對汽車站、火車站、機場、大型活動場所等的運輸保障;加強道路客運、城市公共交通線路班次與鐵路、民航線網的銜接協調;提高城鄉道路客運服務水平;強化城市公共交通、農村客運的線路優化和運力配置,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強的城鄉交流需求和節假日短途城鄉旅遊和購物休閑需求。

“保障群眾安全出行是交通運輸工作的重中之重。”徐成光說,交通運輸部對“十一”黃金周運輸安全工作進行了專門部署,要求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切實加強安全監管,督促運輸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防範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發生。

據了解,在陸路客運方面,將嚴禁不符合條件的駕駛員上崗,嚴禁不符合安全技術條件的車輛上路,嚴格執行“三不進站、六不出站”規定,嚴格執行長途客運車輛班車淩晨2點至5點停車休息或接駁運輸制度。以“四類重點船舶”(指客船、危險品船、易流態化固體散裝貨物運輸船舶、砂石船)為重點,以渡口渡船管理為重中之重,狠抓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旅客運輸安全。

“十一”黃金周期間,交通運輸部門將加強對路網、航道、危險貨物運輸及存儲等重點領域的實時監測和預警,嚴格落實領導帶班制度和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對極端天氣的預警預報,完善運輸應急預案和旅客疏散方案。

徐成光介紹,去年9月28日,ETC實現全國聯網。一年來,聯網區域共建成ETC專用車道13291條,較聯網初期的2014年4月,增長了近1倍;ETC用戶數近4000萬,較增長了近7倍;服務網點覆蓋全部聯網縣(區);日均交易量800萬筆,占高速公路通行量的28.65%,也就是說通過收費站的車輛,每四輛中至少有一輛用的是ETC。

經初步測算,聯網運行一年來,共節約車輛燃油8萬噸,能源節約效益約7億元,減少氮氧化物排放190噸、碳氫化合物排放634噸、一氧化碳排放2.38萬噸。

徐成光表示,全國ETC聯網打破了我國高速公路分省管理、分省運行、分省服務的傳統格局,進入了全國“一張網”的新時代,實現了公路交通現代化管理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力地助推了公路交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004

中國預計2020年啟動5G商用 最高可達20GB每秒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所長王誌勤日前在香港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目前已進入到標準制定階段,中國預計於2020年啟動5G商用,而大規模應用將會在2022年或2023年。

王誌勤表示,中國希望同其他國家一起制訂全球統一的5G國際標準。今年3月剛剛啟動標準的研究工作,預計到2018年6月完成第一個版本的5G標準。

關於國際合作,王誌勤介紹,目前推進5G的主要國家和地區已經從政府、推進平臺、企業各個層面打造了合作框架,比如歐洲、美國、日本、韓國都建有相應的推進組平臺,中國推進組跟他們有相應的合作框架。

王誌勤一頭短發,顯得特別幹練。由於長期從事技術方面工作,她說話言簡意賅、邏輯分明。

關於5G相對於4G的突破,王誌勤表示,過去的4G體系架構主要面向移動互聯網,服務對象主要是人,而5G主要是向物聯網拓展,實現萬物互聯。

據介紹,從速率來看,4G的峰值可達到1GB每秒,而5G可達到10至20GB每秒,可以實現一平方公里上百萬傳感器的連接。

“5G是特定為物聯網設計,為了適應它的發展而應運而生的技術。”王誌勤表示,物聯網這麽多年發展並不理想,主要是由於碎片化的市場和技術標準的分化,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而市場分化很難形成規模化發展。

5G的推進離不開拓展垂直行業的應用,她舉例,未來要實現真正的汽車自動駕駛,就好比給汽車裝上一只“千里眼”,不僅可以通過雲端數據來知曉前方的事故與擁堵,還能在高速行駛狀態下實現防止碰撞的自動控制,這就需要一個低於0.5毫秒的低時延才能實現。

王誌勤表示,中國預計在2020年啟動5G商用,並不是說馬上就大規模應用,可能是在四五個城市先進行試點,預計要到2022年或2023年才會逐漸大規模應用。4G還會有一個相當長的生命周期。

關於大眾普遍關心的資費問題,王誌勤坦言,從技術本身來說,頻譜效率的提升,5G每比特的成本應該會比4G更低,因此從單位流量的角度來看,5G應該要比4G更便宜。

“但是資費的最終確定還是取決於運營商,因為是一個市場行為,我們還是要客觀地來看提速降費的問題,要保證單位流量成本的適度下降和所享受的業務體驗的提升。”她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0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