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未?48歲王馨平驚嚇露乳裝 出自這一位...
1 :
GS(14)@2017-03-22 00:31:34王馨平(Linda)一向是斯文、有愛心的靚太,前晚她為大台慈善節目《博愛歡樂傳萬家》唱歌籌款,忽然着了一件露乳晚裝,大開中門,俗氣晚裝更令人嚇一嚇!48歲的她,皮膚白晢、身材及胸型也保養得非常好,無奈這一條開胸晚裝實在太暴露!米色及銅金色反光波浪紋布,本身已非常登台feel,立體手袖還算時尚,但裙腳無端加了一截黑色衣料,令腿部及下身看來更短。最弊,再加了全不搭調的藍寶色絲絨皮帶,令整件事很「金都feel」,未見華麗,先覺bad taste。
Lind受訪時,透露為隆重其事,特別搵設計師朋友設計晚裝,「佢幫我設計到咁性感,我都接受到。」而Linda的設計師朋友,正是來自台灣的設計師何立德(Duncan Ho),曾居法9年的他,2014年推出訂製晚裝品牌L'Atelier Duncan Ho,主力做台灣名媛阿太的訂製晚裝。
Well,大家只要看看設計師前幾年的作品,有比較之下,Linda的晚裝原來已經算是不錯的....更多時尚、美容新聞,即上:
http://add.appledaily.com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320/19963824
【辦公室政治學】請抵抗這一場「含糊式」文化戰
1 :
GS(14)@2017-12-18 04:31:30【文化籽:辦公室政治學】定義含糊化,不知不覺間變成了社會潮流。
近年有一種語言文化入侵香港,就是建立一些虛無化的名字,去代替一些本來有清晰定義的詞語,例如我最討厭的三個字──「微電影」。「短片」就是「短片」,「廣告片」就是「廣告片」,不過何故突然北方發明了「微電影」三個字。「微」,明明是用來形容體積的,卻放於「電影」兩個字之前,連中文文法也不對,卻成了一個流行的用詞。甚麼為之一套「微」的電影?界線立時變得含糊,虛無化下,甚麼都可以變成沒有定義,於是任何影片,阿豬阿狗,幾長幾短,獨立或是商業廣告,統統都可以被叫做「微電影」。娛樂文化走向含糊化,影響固然深遠,而當涉及社會問題的用詞也開始變得含糊,問題就更大。例如近月鬧得熱哄哄的「性侵」就是其中的例子。「強姦」、「非禮」,從來都已經是一個去到法律層面都會被使用,界線清晰的詞語,但是「性侵」二字一流行之後,一切其中一方不願意,而與「性」有關的行為,無論有多嚴重,統統一律都可以被說成是「性侵」:「強姦」?是;被碰到「敏感」部位?是;碰到不算敏感但當事人不接受的位置?是;甚至去到一個地步,露體?算;偷窺?算;語言上性騷擾?也算。與性有關的罪行,也要分輕重吧,而當一切去到如此不求甚解的含糊地步,社會文化就會變得倒退。例如,一個人涉嫌強姦另一個人,可以被傳媒寫成「涉嫌性侵」,而當一個人在擠迫的地鐵上發生了羅生門式的身體接觸,被控告卻未被審判的一方,也同樣可以被傳媒用上讀來與涉嫌強姦同樣嚴重的「涉嫌性侵」四個字。一個教育程度如此高的城巿,突然出現文盲級數的語言混淆,不是反智是甚麼?另一反智的,是「低端人口」。北京最近來個一掃清,將所有「低端人口」趕走,然而人口之中甚麼為之「低端」?聽來好像很明白,總之就是沒權沒勢的窮人吧,然而這班窮人之中,其實包括了很多不同的類別,好像:乞丏、流浪漢、失學青年、失業中年、獨居老人、長期病患者、傷殘人士、低收入本地人、低收入新移民(若然是内地的話,就是外省人吧)、低收入少數族裔、低收入單親家庭……,以上所有人,現在都一次過被統稱為「低端人口」。一次過被統稱有甚麼問題?就是將責任含糊化。當他們能夠被清晰地分門別類的話,不同的類別,仍可以找回不同的政府部門或機構去負責,以至去替他們解決困難,但當他們的身份統一地「被含糊」起來,責任也一時間同樣被含糊了。低端人口誰負責?分不了身份,就分不了責任,於是大家都不用負責,問題就從此都不再是問題了。文化戰的恐怖,在於它是透過你與它的長期接觸,潛移默化的進入你的潛意識。只要你習慣了這些方便易用,但其實不求甚解的「含糊」式字詞,你的分析能力也會下降起來;定義是甚麼?誰有責任?從此「有權力」的那個說甚麼,你就惟有相信甚麼了,因為你已再也分不了對錯。到了一天,當你不幸地被人告你犯了「性侵」,又或者被歸類成「低端人口」,你才發現原來你根本查不到自己犯了甚麼罪,又或者該找誰去問責時,一切就已經太遲。
撰文:陳詠燊電影編劇、專欄作家、專上學院講師。曾於香港十大企業之一擔任製作經理多年,見證及參與過無數辦公室戰役,是香港少數同時具備電影前線製作與企業行政經驗之電影人。facebook:Sunnyhahaha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14/20243483
【動心聞2017】他們這一年,好事多為…
1 :
GS(14)@2018-01-08 01:29:30蜘蛛仔周街走跟人影相,諗過被警察查身份證、被笑精神病,但仍覺得能看到人笑,能籌到善歡,就很滿足。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香港,有好多好事多為的人。你未必留意到,但好多人默默地,為不同的人努力。去年,我們密密找他們出來。
有突然在地鐵、尖沙嘴海旁殺出的Spiderman,合照籌款,善款捐予香港各慈善團體;有自學造鞋的鞋匠,埋首在補夕陽下的鞋,為患有各種腳患的人,提供舒適合腳又靚樣的健康皮鞋;有花30萬把小貨車改成傷健車,24小時On Call接送傷健人士出入,卻原來月入只得一萬蚊的前的士司機;還有為在囚人士讀信的主持;有帶退役巡邏犬散步按摩看醫生的馬灣街坊……
施先生逢周六日就開夜間的士「幫補家計」,說想加入幫忙的人最終都打退堂鼓。
Vivian讀信讀足十七年,收起的信足足十多箱,一直珍藏著。
小鳥在家窗外築巢,是大自然的一部份。林太盡量不打擾,大家好好一起生活。
籌款嗰一個幾十,你或覺得甚麼都不是;為窗外鳥巢提供舒服孵化環境,炎夏不開冷氣也不是甚麼壯舉,但至少,在你掛住行街shopping旅遊之時,記得世界還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記得我們與身邊人事物,只是活在一起的鄰居。勿以事小而不為,就有改變世界的力量。明年,你會是其中一個嗎?我們,可以找到更多嗎?記者:果籽專題組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28/2025710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