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欄】谷歌開發兒童版搜索引擎 抓住熊孩子就是抓住未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7/148214.html

i黑馬註:對於谷歌這樣一家以創新為驅動力的世界巨頭,開發低領版的舉措讓大部分人摸不著頭腦。但對於美國有所了解的人就會知道,所有打算要把兒童作為客戶的公司將會面臨繁瑣複雜的法律風險,那谷歌為什麽要為熊孩子冒這個風險呢。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師天浩


12月4日消息,據《今日美國》(USA Today)報道,谷歌公司打算推出旗下最受歡迎的幾款產品的兒童版本。《今日美國》引用谷歌公司工程部副總裁Pavni Diwanji的話說,谷歌此舉是“為了使兒童享受到既有趣又安全的谷歌產品”


谷歌不僅僅要開發低領版的谷歌搜索引擎,甚至包括YouTube視頻和Chrome瀏覽器服務都將開發出只針對12歲及以下的兒童使用的版本。對於這樣一家以創新為驅動力的世界巨頭,開發低領版的舉措讓大部分人摸不著頭腦。但對於美國有所了解的人就會知道,所有打算要把兒童作為客戶的公司將會面臨繁瑣複雜的法律風險,那谷歌為什麽要為熊孩子冒這個風險呢。

習慣了大數據、互聯網思維、顛覆性創新的中國科技圈,對於大洋彼岸谷歌開發兒童版的產品時,大都無動於衷,那麽谷歌開發兒童版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麽目的?難道真像Pavni Diwanji只是為了讓兒童享受有趣又安全的產品嗎?

在美國開發兒童版搜索引擎到底有多難?

其實,想要開發兒童版在美國並不容易,在過去的15年里《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兒童在線隱私保護法》(COPPA)已經接連處罰了20多家公司,就是因為這些公司未經父母同意挖掘兒童信息。最近的例子,9 月份,點評網站 Yelp 就被罰了 45 萬美金,因為它並未加上年齡限制。

舉到以上的例子,大家對此認知的概念還是並不完全。在美國開發兒童版產品面臨諸多限制,這種限制在電影都不分級的中國是難以理解的。《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兒童在線隱私保護法》(COPPA)的要點是:要求那些面向12歲以下兒童、或向兒童收集信息的網站和在線服務者,向父母發出有關信息收集的通知,並在向兒童收集個人信息之前得到父母的同意;要求網站保證父母有可能修改和更正這些信息。除了保護兒童隱私外,該法還保證兒童在言論、信息搜索和發表的權利不受到負面影響。

首先收集個人信息要得到父母的同意,要保護兒童隱私,還要保證兒童在言論和信息搜索和發表權利不受到負面影響。這對於那些想在美國開發兒童版互聯網產品的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對於不善於輿論管控的谷歌恐怕是個巨大難題。如今,雖然谷歌公司已經很明確的說自己將要為12歲以下的兒童開發專門版,但就上線日期還未有明確的回複。可見,即使是全球互聯網巨頭,在開發兒童專版產品方面,也並不那麽輕而易舉。

一意孤行的背後是理想驅動還是被迫就範?

月初,谷歌工程副總裁Pavni Diwanji在正式公開谷歌開發兒童版產品戰略時,說谷歌此舉是“為了使兒童享受到既有趣又安全的谷歌產品”。如此義正言辭的言論,正能量滿滿。那麽谷歌真的僅僅是為了讓兒童享受有趣又安全的產品,就投入巨資去開發一款難以把握尺寸,又面臨著各種法律刁難的產品嗎。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如果說,開發讓兒童專用版是為兒童考慮,沒錯。但背後更多的還是無奈,今年三月,繼蘋果後谷歌也遭遇了一起集體訴訟,原因就是Google Play應用內購買政策未區分大人和兒童,導致很多兒童過失購買,一些用戶甚至為此損失了幾百美元,最終結果是谷歌以1900萬美元的賠償才算平息此事。

為此,Google Play 在其最新的4.6.16版本中調整了應用內購買邏輯,為用戶提供了一個額外選項,使其能夠選擇究竟是“每 30 分鐘重置一次密碼請求”還是“每次通過 Google Play 購買都請求密碼”,而舊版本卻是無法選擇的。貼心的是,這個選項隱藏得足夠深,保重兒童無法發現從而關掉此項。而蘋果公司也因為類似的遭遇專門在過自己的應用商店里上線兒童專區,和采取收緊應用內購買的方式規避風險。

以上蘋果和谷歌的案例不用多說,對於已經無法避開的法律上的天然屏障,與其躲躲閃閃,不如逆流而上。一組數據顯示,現在 Google 每秒處理 4 萬條搜索,約合每年處理 1.2 萬億條。在這些用戶中,有不少是未成年的孩子。有了被集體訴訟的經歷,面對可能出現的火藥桶,倒不如快些開發兒童專版主動規避風險。

兒童版戰略背後是座金礦,抓住熊孩子就抓住了未來

中國有句老話“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其實仔細看看老美的兒童網絡隱私保護法很有道理,一個人5-11歲正好是自我人格的養成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因為獨立思考能力缺乏,如果看到太多不和諧的東西,很容易養成扭曲的人格。另外這個年紀的孩子,對事物判斷的能力很差,所以很容易發生比如過失購買,隱私泄露的事情。

但反之,正因為如此,如果能夠利用得當,做出一款兒童專用版的產品,品牌忠誠度從娃娃抓起,當你的產品服務像水像電一樣陪伴一個人從童年成長,那麽未來豈不是牢牢抓在手里。這比相對華而不實的大數據、互聯網思維來的效果更直接,當谷歌兒童版得到普及,巨頭的地位就更無法撼動了。

如今在國內,因為兒童保護意識的薄弱,國內互聯網巨頭未遇到谷歌一樣來自法律上的刁難,但保護兒童隱私在道德層面上卻占據的天然的優勢。如果說,騰訊是最無法顛覆的巨頭,假如給一個陌陌、遇見、米聊等產品五年的時間,讓它們獨享不到12歲熊孩子們,從兒童培養興趣,恐怕顛覆QQ、微信就不再是神話。

任何一項商業行為,都不可能是單一原因促成的,谷歌開發低領版的谷歌搜索引擎,和推出低領版的YouTube視頻和Chrome瀏覽器服務,規避現行法律風險,獲得道德層面支持和戰略布局三者思考皆有之。那麽問題來了?中國公司什麽時候開始山寨。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師天浩
 

美科技股龍頭進入調整區 谷歌遭降級後下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46

周五,美銀美林分析師Justin Post將谷歌的股票評級下調至“中性”。他認為,谷歌業績表現不及預期,如搜索業務飽和、產品缺乏催化劑、進軍的雲計算和零售銷售領域競爭激烈且耗費時間長,影響利潤;面臨監管風險增加;廣告收入市場份額或下降。谷歌周五下跌2%,距年內高點跌13%。

googdown

Post列舉了以下幾點原因:

谷歌業績表現不及華爾街分析師預期。包括:搜索業務飽和;谷歌產品缺乏催化劑;谷歌進軍雲計算和零售銷售領域,但這些領域競爭激烈且耗費時間長,給谷歌的利潤率帶來壓力。

由於社交媒體出現,谷歌在廣告收入方面需面對激烈競爭。例如,Facebook在網絡廣告方面與谷歌競爭,搜索方面也可能會分一杯羹。Post預計谷歌在美國網絡廣告方面的市場份額將會下降,2013年為41%,2014年估計值為40%,2015年估計值為39%。

蘋果產品周期性強,這給谷歌帶來壓力;谷歌搜索合約在續約問題上存在不確定性。

谷歌面臨的監管風險較以往在增加,特別是在歐盟國家。

基於上述原因,美銀美林將谷歌2016年營收預期從744.4億美元下調至737.2億美元,每股收益從34.15美元下調至33.81美元,這低於華爾街分析師們的平均預期。基於33.81美元的EPS和17倍市盈率,美銀美林給出的谷歌目標股價為580美元,低於此前600美元。Post稱,谷歌搜索技術、Android、YouTube和現金流都較好,但不認為市盈率能擴張。

受降級影響,谷歌下挫2.2%,收於525.26美元。谷歌距年內最高累計跌13%,距52周最低僅超出4%。

goog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61

谷歌加強廣告效果透明度 或影響多家公司IPO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7/148217.html

谷歌正在加強網絡廣告業務的透明度。業內人士認為,這可能會對一系列科技公司的IPO(首次公開招股)造成影響。

\例如,廣告網絡Rocket Fuel於2013年9月進行了IPO,但在幾個月之後就遭遇了集體訴訟。訴訟稱,由於該公司未能披露其很大一部分廣告點擊來自欺詐性的僵屍網絡,其股價在上市後出現大幅下跌。

本周早些時候,谷歌披露,該公司平臺上的56%廣告沒有被任何人查看。盡管這對谷歌而言並不是好消息,但谷歌或許認為,通過向客戶提供更透明的信息,該公司將可以贏得客戶的信任。這樣的“未被查看”廣告出現在頁面上,但沒有被任何用戶看過。這或許是由於,廣告在頁面上的位置較低,而用戶很少會滾動頁面去查看這些廣告。目前,即使沒有任何用戶查看,廣告主仍需要為這些廣告付費。

艾普倫迪表示:“到明年此時,這樣的未觀看廣告將沒有任何價值。從技術上來說,這些廣告已經沒有價值。”

Collective向客戶提供了資金支出、廣告位購買成本,以及廣告效果等信息。艾普倫迪認為,通過這樣做,該公司將可以更好地吸引客戶,客戶將可以了解他們的廣告是否被查看,還是僅僅被僵屍網絡點擊。

不過,整個行業從無序走向有序將是一條崎嶇的道路,而Rocket Fuel也不會是最後一家由於廣告欺詐而遭到股東起訴的公司。另一方面,這將對希望上市的廣告技術公司造成影響,因為沒有公司會希望在上市後遭遇這樣的問題。艾普倫迪表示:“一年前,這可能並不是問題,而目前已經引起了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532

谷歌關閉辦公室 撤出俄羅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73

23653627328256308

谷歌關閉其在俄羅斯的工程辦公室,這一跡象表明,俄羅斯當局正加大打擊互聯網活動,可能加速俄羅斯工程人才外流。

俄羅斯政府已經對互聯網公司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谷歌從其搜索引擎中刪除鏈接),旨在將所有關於俄羅斯的數據留在國內。這使得一些俄羅斯的企業家和工程師考慮搬遷到國外。

在美國國安局(NSA)醜聞後,俄羅斯的法律要求將數據保存在本地。批評人士表示,該法律不是為了保護俄羅斯公民的隱私,而是為了讓美國互聯網公司更難在俄羅斯開展業務。

谷歌公司在周四發表的聲明中表示,其將繼續開展在俄羅斯的其他業務。

我們深深致力於服務俄羅斯用戶和客戶,我們在俄羅斯有專門的團隊為他們提供支持。

谷歌位於俄羅斯的約100名工程師們被提供了位於其他國家的職位。出於商業原因,谷歌也在其他國家關閉了工程辦公室,並將工程師轉移至海外,這顯示出了谷歌在全球擴張中遇到的政治、法律阻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62

谷歌增加一鍵購買欲進軍網上賣場 亞馬遜做好準備了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6/148414.html

在網頁搜索上,谷歌是壟斷全球九成市場份額的霸主。但是在商品搜索上,在亞馬遜電商帝國的挑戰下,谷歌反倒成為一個落後者。

\據美國媒體報道,谷歌正在計劃在商品搜索和網上購物方面,進一步叫板亞馬遜,谷歌正在和零售商協商,計劃在其購物聚合服務上,直接增加一鍵購買按鈕,這意味著谷歌的商品聚合服務,可能成為一家網上商城。

12月16日,目前谷歌的購物服務已經轉變為典型的商品搜索和聚合服務,用戶將會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和促銷項目,甚至可以瀏覽比較詳細的商品介紹。

但是如果要購買,用戶必須通過鏈接訪問零售商自家的網站。換言之,在網上購物上,谷歌目前只扮演著轉引流量(將從零售網站獲得收入分成)的被動角色,谷歌希望改變這一地位。

據報道,谷歌正在和多家零售商進行協商,內容是在谷歌購物服務中,直接增加一鍵訂購,網民無需離開谷歌頁面訪問零售商網站。

如果增加一鍵購買,谷歌購物服務將成為類似亞馬遜的網上商城,諸多零售商將成為谷歌大商城的店中店。

之前,谷歌已經推出了面向外部網絡零售商的當日達快遞業務。據報道,谷歌也在和零售商洽談,將對一鍵購買的商品,提供兩日送達服務。

不過在站內一鍵購買上,谷歌和零售商如何共擔成本,如果分享收入還不得而知。一部分零售商對於谷歌購物的一鍵購買並不熱衷。由於網絡零售市場競爭激烈,價格隨時變化,電商網站希望把持對自家商品更多的控制權。

據媒體分析,谷歌的站內購物計劃,最終目的並非要進入電子商務市場,分享零售業的利潤,谷歌此舉是要保住商品搜索這塊蛋糕。谷歌絕大部分的收入,來自於搜索廣告。而商品搜索是搜索廣告中含金量最高的板塊,谷歌會展示商品圖片,提供價格信息,谷歌在商品搜索廣告上獲得的收入,也高於普通搜索廣告。

但是在商品搜索領域,亞馬遜的後來居上,讓谷歌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根據美國科技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的數據,2009年美國網民在網上搜索商品時,24%的比例發生在谷歌上,亞馬遜占比只有18%。

如今,格局已經逆轉。在今年三季度,在美國網上商品搜索中,亞馬遜占據了39%,谷歌只有可憐的11%。顯然,越來越多的網民,認為亞馬遜是搜索商品、進行購物的最佳去處。

今年十月份,谷歌董事長施密特,做了一番令外界不太理解的表態。他指出,谷歌在搜索市場的最大對手,不是微軟必應搜索和雅虎搜索,而是亞馬遜。施密特表態顯示,商品搜索在谷歌的搜索服務和搜索廣告架構中,占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分析人士也指出,在傳統的搜索主營業務後,谷歌進入了安卓軟硬件以及各種奇思異想項目(包括智能眼鏡)中,但是未能獲得實質性的收入,谷歌各種研發開銷和工資支出,仍需要依賴於搜索廣告。

谷歌的搜索廣告已經是一個古老產品。如果谷歌希望進一步做大搜索廣告,賺錢效應更大的商品搜索,自然而然將是谷歌的突破口。


谷歌2014年並購項目全解析 收購投資達100家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6/148405.html

i黑馬:巨頭通過戰略投資以及並購增強競爭力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更有實力的巨頭還通常布局更具前瞻性的項目為未來買單。谷歌正是這樣不差錢的土豪!2014年谷歌共收購及投資了約100家企業。谷歌本部的投資大部分為戰略性收購,很多是為其現有的數據、社交、電商服務業務,以及Google X、Google雲平臺、ProjectLoon等項目所進行的人才收購。

谷歌資本的投資相對較少,主要針對成熟企業。谷歌的投資主體是谷歌風投,其投資數量占整個谷歌投資數量的約70%,基本覆蓋所有熱門投資領域。谷歌撒網捕魚,其中的內在投資邏輯是什麽?粵傳媒投資部授權獵雲網發布這篇文章值得一讀。

\一、綜述

谷歌共收購及投資了約100家企業。谷歌本部的投資大部分為戰略性收購,很多是為其現有的數據、社交、電商服務業務,以及Google X、Google雲平臺、ProjectLoon等項目所進行的人才收購。谷歌資本的投資相對較少,主要針對成熟企業。谷歌的投資主體是谷歌風投,其投資數量占整個谷歌投資數量的約70%,基本覆蓋所有熱門投資領域。
 

\圖1 –2014年谷歌投資企業所在領域分布

雖然互聯網仍是谷歌的投資重點,但是其熱點已從社交領域轉移到企業服務領域,代表企業有DocuSign、Hubspot等。其在移動互聯網和企業管理及服務領域所投企業數量均分別占17%,雲服務/大數據、電子商務、多媒體娛樂均分別占8%左右。其中,谷歌在商業數據服務領域的關註表現在其對Cloudera、ClearStory Data和Recorded Future等的兩輪及以上投資。智能家居、多媒體和醫療健康也是谷歌的新重點,代表企業包括巨資收購的Nest,以及Vungle、Jumpcam、FitStar Labs等。除了這些重點領域,谷歌還投資了在線調查、清潔能源、虛擬現實技術等領域的相關企業。

\圖2 –2014年谷歌三個投資主體主要投資階段分布

從上圖可以看出,谷歌三個投資主體在投資階段和輪次分不上有明顯差異,谷歌風投以早期投資為主,而谷歌資本則偏向於中晚期等具備一定發展基礎的項目;谷歌本部的投資則是以並購為主,服務於谷歌現有的業務戰略。

二、谷歌並購分析(逐案例解讀)

( 1)谷歌主要的業務單元

\(2)具體項目分析

1、完善Android生態系統

標的一:iOS應用設計工具開發商RelativeWave

標的二:3D圖形公司DrawElements

標的三:移動應用測試平臺 Appurify
 

\標的四:鬧鐘應用Timely

\2、Google Cloud Platform谷歌雲平臺體系的完善

標的一:實時數據庫雲服務商Firebase

標的二:雲端監測服務Stackdriver

標的三:視頻和特效創業公司Zync

3、Google X的業務體系

標的一:健康技術公司Lift Labs

標的二:機械工程設計公司Gecko Design

標的三:虛擬現實技術公司Magic Leap

標的四:移動用戶調查服務公司Polar

4、Google Brain的業務體系

標的一:用Instagram圖片做城市生活指南的Jetpac

\標的二:深度學習公司DeepMind

\5、谷歌廣告業務體系

標的一:營銷視頻制作應用Directr

標的二:廣告營銷分析公司Adometry

標的三:視頻廣告公司mDialog

6、智能硬件領域

標的一:家庭監控攝像頭創業公司Dropcam

7、谷歌地圖業務

標的一:衛星公司Skybox Imaging

標的二:無人飛機制造商 TitanAerospace

8、企業級業務

標的一:移動設備管理工具開發商Divide

9、谷歌翻譯業務

標的一:增強現實初創QuestVisual

10、本地化服務

標的一:軟件公司Appetas

11、谷歌電商業務

標的一:英國大數據公司Rangespan

12、谷歌娛樂業務

標的一:場景化音樂服務Songza

標的二:遊戲外設廠商Green Throttle

13、網絡安全業務

標的一:網絡安全公司Spider.io

標的二:以色列信息安全創業公司SlickLogin

標的三:網絡安全初創企業Impermium
 

\============================================

後記:本文所有數據、案例都來自第一手資料收集,其中不僅包括谷歌2014年所有的投資並購項目,還有高通、微軟、亞馬遜、因特爾2014年的所有投資並購項目。因篇幅所限,文中僅列出谷歌2014年的並購項目分析,其它項目列表,請關註微信號“上市公司投資部”並與作者聯系索要。


亞馬遜——谷歌高管的噩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19

logo_google

谷歌最強大的對手是誰?Bing?百度?答案是亞馬遜!

作為一家搜索公司,谷歌要想在人們的搜索中賺到錢,網民就必須通過谷歌搜索的鏈接進行購物。這類購物型的搜索占到了谷歌整體搜索業務的20%。

然而現在,人們正繞過谷歌,直接前往亞馬遜搜索自己需要的商品。

亞馬遜的搜索正以每年73%的速度增長。

據ComScore,2014年9月,亞馬遜桌面端的搜索量同比大增47%。然而,這不是故事的全部。

在過去的兩年半間,移動端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網頁端。

在移動端,使用谷歌來搜索商品顯得更加的不合邏輯。

想想看,誰會先打開谷歌,搜索“AngelaBaby同款外套”,然後在谷歌上找到需要的產品,加入購物車,輸入信用卡信息,地址,最後下單呢?

大多數人會選擇打開亞馬遜App(或者淘寶),搜索“AngelaBaby同款外套”,然後一鍵下單。

如果亞馬遜旗下的Kindle Fire平板電腦和Fire Phone獲得更廣泛的使用,那谷歌的噩夢將變得更加恐怖。

不過,這還沒有發生。Fire Phone銷量慘淡。不過,本月早些時候,亞馬遜CEO Jeff Bezos向美國財經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表示,他不會放棄該計劃。

谷歌的高管們晚上可能要睡不著了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亞馬遜——谷歌高管的噩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19

logo_google

谷歌最強大的對手是誰?Bing?百度?答案是亞馬遜!

作為一家搜索公司,谷歌要想在人們的搜索中賺到錢,網民就必須通過谷歌搜索的鏈接進行購物。這類購物型的搜索占到了谷歌整體搜索業務的20%。

然而現在,人們正繞過谷歌,直接前往亞馬遜搜索自己需要的商品。

亞馬遜的搜索正以每年73%的速度增長。

據ComScore,2014年9月,亞馬遜桌面端的搜索量同比大增47%。然而,這不是故事的全部。

在過去的兩年半間,移動端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網頁端。

在移動端,使用谷歌來搜索商品顯得更加的不合邏輯。

想想看,誰會先打開谷歌,搜索“AngelaBaby同款外套”,然後在谷歌上找到需要的產品,加入購物車,輸入信用卡信息,地址,最後下單呢?

大多數人會選擇打開亞馬遜App(或者淘寶),搜索“AngelaBaby同款外套”,然後一鍵下單。

如果亞馬遜旗下的Kindle Fire平板電腦和Fire Phone獲得更廣泛的使用,那谷歌的噩夢將變得更加恐怖。

不過,這還沒有發生。Fire Phone銷量慘淡。不過,本月早些時候,亞馬遜CEO Jeff Bezos向美國財經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表示,他不會放棄該計劃。

谷歌的高管們晚上可能要睡不著了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15年,誰能挑戰谷歌帝國?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4/148739.html

眾所周知,蘋果和谷歌對於移動操作系統的爭奪是非常激烈的,蘋果力拼iOS的占有率和開通率。而谷歌的優勢是Android,無論開發什麽新的硬件產品,都離不開Android本身的江湖影響力和應用能力。不過包括三星在內的Android陣營旗艦夥伴都開始尋找著自己的退路。可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系統的統治力帶來的未來預期不可確定性,都讓有夢想的廠商對谷歌不得不防。
\三星Tizen為何從電視開始?

據悉,三星電子近日表示,該公司2015年推出的新款智能電視產品將全部搭載Tizen操作系統,這是該公司為促進其軟件平臺的應用而采取的最新舉措。與普通電視機相比,智能電視機具有軟件和網絡連接功能,如視頻流媒體播放和網頁瀏覽功能。在去年的開發者大會上,三星展示了搭載Tizen系統的電視機。

三星表示:“現在,我們正將全部力量集中在Tizen上。我們希望其他電視機制造商也將使用該平臺,幫助我們打造一個生態系統,這將有助於該平臺的增長。”那麽為何三星不繼續使用Android系統呢?畢竟目前市場上的智能電視幾乎都是搭載著Android系統,雖然各有各的優化,但起碼都是在Android系統架構下的應用。但如今三星要撇開Android自立門戶,進行自己Tizen系統的打造。

目前,Tizen 還處於起步階段,應用面很窄,也僅有少數的幾款智能手表和數碼相機組成。由於系統面臨著第三方開發的支持,而Tizen本身能夠吸引到的第三方開發很少,而智能電視恰恰是對於第三方應用需求不是很大的一個終端,因此三星先行布局自己的智能電視領域,並且呼籲其他的廠商也能采用Tizen作為智能電視系統,不過,肯定還是三星自我滿足才是關鍵。三星自己能夠樹立起Tizen的行業標桿效應才可以談下一步的發展。

無論如何此舉也是三星在有意擺脫對於谷歌Android的過分依賴,因為Android生態系統的發展有一些不確定性,如果哪一天谷歌開始轄制Android的發展時,那麽過分依賴就難以自拔,進而任人宰割了。三星顯然不願意自己成為這樣的對象。其實想想微軟對三星的訴訟以及三星和蘋果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紛,都是希望自己能夠站在有利的位置。對於生態圈中最重要的系統環節,恰恰是三星的軟肋所在。因此三星也一直渴望推出自己的系統,和英特爾合作的Tizen就是其中之一。當然,能不能真正做起來還需要繼續觀察,不過起碼看到三星的態度越來越堅決,在和谷歌的合作中保留自己的一些底牌也是必須的。

Facebook也來攪局?

曾幾何時,微軟是其他科技企業聯手對抗的一個龐大帝國。如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個帝國角色換成了谷歌。人們驀然發現在很多領域都可以看到谷歌的身影,而且谷歌的影響力和重要性變得越來越唯一。這顯然是令其他的科技企業感到恐懼的。於是我們看到,近年來,Facebook、蘋果以及微軟三大公司之間在消費技術領域有許多隱性和顯性的合作。希望遏制的恰恰也是谷歌的龐大根基。

比如,微軟曾於2007年向Facebook投資,當時後者估值為150億美元。Facebook曾通過蘋果iOS操作系統應用獲得大量廣告收入。蘋果與Facebook在iOS操作系統方面的合作日益加深。微軟幫助蘋果開發語音助手Siri。而Siri的所有查詢都在改善微軟的機器學習能力,借以對抗谷歌同類技術。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看似隨意,但卻頗有深意的布局。這其實也從一個側面看出,科技巨頭之間的相互制衡其實一直存在。尤其是對掌握著一種新的生態體系關鍵命脈的企業更是心存戒備,因為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這種生態體系的閉環完成之後,可能再想插進去一些東西都變得異常艱難,唯有在其還沒有閉口之時,盡可能地找到屬於自己的切入點,並且能夠獨立於生態之外。那怕是另一個小小的閉環,也要盡可能地互相交集,而不是重合。

當然因為彼此的利益關系,各自在競合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滲透彼此的優勢區域,進而挖到屬於自己的那桶金。在移動互聯網市場,眾所周知,谷歌和蘋果是兩個巨無霸,各自依仗著自己的優勢開疆拓土,獲得了足夠多的市場利潤。相對於蘋果的封閉,谷歌的設備點亮率更好,滲透的領域也更加寬泛。不過,谷歌也面臨著不斷湧現出來的競爭壓力。比如Facebook。比如在移動廣告方面的收入,Facebook就相當可觀。

警惕Android?

曾幾何時,有人拋出過一個命題:那就是如果沒有Android會怎樣?或許我們還在Symbian的世界里繼續遨遊,或許iOS的發展也不會有這麽快,甚至智能手機的發展也不會如此的火爆,中國手機制造商軍團也難以崛起。黑莓系統還會繼續高歌而進,微軟Windows Phone或許也會成為一種潮流?但就是因為Android的出現,這一切皆為雲煙變得淡淡渺渺。

沒有如果,有了如果科技就不會如此進步,或許可穿戴設備都不會出現。不過也是因為Android的發展如此之快,人們驀然發現現在的移動互聯網幾乎都是Android構築的生態系統,如果Android出現任何的閃失,這個世界會變得如何?異或者如果Android不再開源又會如何?退一萬步說,如果Android出現安全問題,出現後門的時候,又會如何?

當然,我們並不是杞人憂天。事實上,一些公司已經開始布局自己的生態系統,構築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環境。就是希望不能過分依賴一種生態框架。當然,令人欣慰的是,還有蘋果在和谷歌一直對抗,雖然蘋果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和生態環境,但起碼我們看到了一種發展的制衡。

蘋果推出了iOS8,而谷歌也有Android5.0系統。值得註意的是,iOS8開始逐漸開放,第三方輸入法和應用插件終於叩開了蘋果大門。而Android5.0還是秉承開源的傳統,允許硬件廠商自行定制。於是我們看到全球80%左右的智能手機都搭載了各具特色的Android系統。更值得關註的是,它還將支持Android Wear穿戴設備平臺和Android Auto車載平臺,大生態構架設想昭然若揭。當然谷歌在移動互聯網時候的傳統優勢並沒有得以延續,比如在廣告方面的收益沒有和Android的開機率真正勾連起來,這恐怕也是谷歌一直郁悶的地方。如何扭轉這種頹勢,繼續保持自己帝國霸主的位置,也是谷歌下一步面臨著的發展難點。當然,無論是谷歌破局,還是競爭對手的奮起反擊,都會成為2015年的一道新風景線。


拉里·佩奇的噩夢:“一招鮮,吃遍天”的谷歌主導地位如何終結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2/148866.html

i黑馬:谷歌每個季度的自由現金流都高達30億美元,而且仍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它仍然主導搜索行業。它的Android系統是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平臺,它旗下的YouTube仍是世界頭號視頻網站。有分析師說,谷歌已經達到巔峰狀態。然而,到達巔峰後,走上下坡路似乎就在所難免。

\谷歌每個季度的自由現金流都高達30億美元,而且仍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

它仍然主導搜索行業——這不僅是多數人在網上尋找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迄今為止利潤最為豐厚的廣告渠道。它的Android系統是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平臺,它旗下的YouTube仍是世界頭號視頻網站。

最近甚至有分析師說,谷歌已經達到巔峰狀態。

然而,到達巔峰後,走上下坡路似乎就在所難免。

谷歌仍是“一招鮮,吃遍天”

谷歌仍然過度依賴搜索廣告這項單一收入來源。該公司雖然並未披露各項業務的營收細節,但約有三分之二的毛營收源自谷歌自家網站,其他源自合作夥伴的網站(GoogleNetwork)及其他業務(例如企業軟件)。

2014年第三季度,谷歌自家網站的廣告營收為113億美元。而據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測算,YouTube每年營收約為13億美元,即每季度3億美元。Gmail、谷歌地圖、谷歌財經等其他網站也都有所貢獻,但這113億美元中的絕大多數都源自搜索廣告。

GoogleNetwork貢獻的營收只有34億美元,該公司還要向該業務的合作夥伴支付24億美元的流量獲取成本。該公司的其他營收只有18億美元,雖然同比增長50%,但在整體業務中的占比過低。

換言之,幾乎可以肯定地說,谷歌的多數營收和利潤仍然來自搜索廣告。

谷歌搜索市場份額停滯不前

搜索流量仍在全面增長,而谷歌依然占據絕對領先地位:全球份額超過80%,美國達到75%。

但這種趨勢卻開始發生變化:

火狐去年年底將默認搜索引擎從谷歌換成了雅虎,導致谷歌去年在美國市場損失了大約4個百分點的份額。據StatCounter測算,谷歌的市場份額已經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低記錄。該公司的份額依然高達75%,可是……

其他競爭對手可能後來居上。具體而言,蘋果可能會把必應設置為所有蘋果產品的默認搜索引擎。Facebook最近也推出了內部NewsFeed搜索功能,可以在很多方面取代傳統的網絡搜索。亞馬遜也在不遺余力地控制產品搜索。

發展中國家的大量新用戶都在轉用本土搜索引擎——中國的百度表現尤為突出。

但這不只是市場份額問題。

用戶轉向其他地方尋找產品信息

比搜索份額更重要的是商務搜索,也就是幫助用戶研究或購買某款產品的搜索。這類服務會引導用戶點擊廣告,這也是谷歌的主要營收來源。

但谷歌的替代品越來越多,流行度也在與日俱增。

亞馬遜逐漸成為美國消費者的網絡購物第一站。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間,亞馬遜的搜索量增長近75%。此外,亞馬遜還在大力發展Fire平板電腦和Fire手機,並在其中植入了自家產品列表的鏈接。

移動用戶都在使用應用搜索。去年全球移動互聯網用戶首次超過桌面互聯網用戶,這些用戶有80%的時間都花在應用上。這令Yelp等垂直搜索提供商獲益,但谷歌卻因此遭受損失。

相對於谷歌那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算法而言,社交網絡聯系人(Facebook好友和Twitter關註對象)往往可以提供更值得信賴的產品信息。Facebook尤其如此,該公司正在NewsFeed中融入更多搜索功能,從而積極利用這一優勢。谷歌曾經試圖利用Google+弱化這些社交網絡的影響,但卻收效甚微。多數用戶都將Google+當成了谷歌產品的通用身份平臺。

廣告主對搜索廣告關註度降低

盡管搜索份額停滯不前,甚至略有下滑,但谷歌仍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提升搜索廣告營收,例如,借助對廣告的調整來確保最相關的結果顯示在頂部,從而增加點擊率。

但目前,谷歌搜索廣告已經達到了理論最高效率:廣告主投入的資金將獲得最大收益,因而不會推升關鍵詞價格。

這似乎已經發生。谷歌財報顯示,谷歌的CPC(當有人點擊谷歌廣告時,廣告主平均支付的費用)已經連續3年下滑,而在2014年前9個月,CPC更是同比降低6%。

Facebook挑戰YouTube

谷歌的下一個金礦理應是視頻廣告,畢竟該公司擁有目前最大的視頻網站YouTube。

然而,Facebook也在大力挺進這一領域。該公司推出了自動播放視頻,既受廣告主青睞,又不會引發用戶的困擾。Facebook還允許用戶直接上傳視頻。去年11月,Facebook的用戶視頻上傳量首次超過YouTube。Facebook視頻的互動指標也遠高於YouTube,這同樣受到廣告主的青睞。

有報道稱,Facebook甚至還在挖角部分YouTube大牌明星。

Android控制力降低

Android的商業模式很簡單:谷歌免費向用戶提供這款系統,讓硬件設計師和運營商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定制。但如果手機廠商想要銷售谷歌認證的Android手機,就必須接受一些條件,例如捆綁谷歌搜索或其他產品。

Android用了不到3年時間就主導了智能手機市場,但仍然面臨一些潛在威脅:約有20%的Android手機采用未獲谷歌認證的版本。這類手機很多在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銷售,那里的智能手機市場增速遠快於發達國家。亞馬遜同樣也在Fire產品中使用這樣的未認證版本,因而都沒有與谷歌服務捆綁。

情況還不止於此。根據ABIResearch的測算,未認證的Android系統增速在2014年大幅加快至93%,遠高於Android系統34%的整體增速。2015年的增長速度甚至還會進一步加快。

谷歌甚至無法讓用戶及時升級新版Android——只有0.1%的用戶使用11月發布的最新版本。主要原因是現有手機沒有安裝該系統,而運營商遲遲不願進行更新。

谷歌企業雲計算市場野心太小,來的太遲

2014年,谷歌重新開始加大推廣力度,邀請企業將部分業務轉移到谷歌雲計算平臺。為了與亞馬遜競爭,他們已經下調了價格,還增加了大量功能,不僅為用戶提供更多服務,還簡化了轉移到雲端的流程。

但目前為止,這似乎並未起到效果。根據Synergy去年10月發布的報告,谷歌仍然是全球排名第四的雲計算廠商,落後於亞馬遜、微軟和IBM。

而在前三家中,微軟增速最快。事實上,微軟(和IBM)面臨更嚴峻的威脅——雲計算是這兩家公司在企業市場恢複影響力的關鍵所在。谷歌的企業業務雖然增速不慢,但在其整體業務中的占比仍然不到10%。

歐盟仍對谷歌不滿

多年以來,歐盟一直在對谷歌濫用搜索和網絡廣告市場的支配地位展開調查。今年2月,雙方達成和解,一切看似已經結束。

但實際並非如此。歐洲議會認為這份和解協議不夠充分,因此在12月通過象征性的投票,強制各大搜索引擎剝離其他在線業務。(雖然並未明確提及谷歌,但谷歌顯然是他們的目標所在。)

雖然這一投票只是象征性的,但卻可能迫使歐盟重啟對谷歌的調查。歐盟有權對谷歌處以年營收10%的罰款,而且可能對其實施其他處罰,例如迫使谷歌放棄對部分秘密搜索算法的控制。

這出戲的結果如何?受到驚嚇的谷歌對核心產品展開了全面改進。

創業功臣紛紛離職

從人才角度來看,谷歌似乎逐漸開始遭遇人才流失的窘境,一如過去十年的微軟。

曾經在發展初期負責谷歌搜索引擎設計的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Mayer)遭到降級後感到挫敗,最終於2012年跳槽雅虎,出任CEO。她在新崗位上依然挑戰重重,但她還是努力振興雅虎的搜索業務,並著力發展移動廣告業務——這兩項業務都是谷歌的核心所在。

一手籌備了I/O開發者大會,還曾負責Google+業務的維克·岡多特拉(VicGundotra)於去年4月黯然離職。曾經在谷歌業務領域效力多年的尼克什·阿羅拉(NikeshArora)也在7月出走。“Android之父”安迪·魯賓(Andy Rubin)同樣於10月離開谷歌。

某些高管或許並非主動請辭,而是私下被谷歌排擠出去的。但無論如何,高管離職往往會引發混亂,而新的領導者引入的日程和工作風格也會打亂原有的節奏。

“登月計劃”未獲回報

谷歌擁有一個名叫Google X的部門,專門從事潛力巨大、雄心勃勃的創意,由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Brin)親自領導。無人駕駛汽車、太空電梯和瞬間移動等項目都出自該部門。

谷歌內部始終秉承這種超前思維。ProjectLoon氣球項目計劃通過氣象氣球為世界各地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上網服務。谷歌光纖也希望打破上網服務領域的壟斷現狀,實現光纖入戶的普及。9月,谷歌還成立了一家名為Calico的公司,希望讓人類實現永生——至少也要延長人類的壽命。

這些宏偉願景值得贊賞,可是,拉里·佩奇(LarryPage)上一次推出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全新產品是在什麽時候?可能要追溯到Gmail,距離現在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YouTube和Android都是收購來的,GoogleTV和Google+等新產品都已經宣告失敗。

如果沒有一個“登月項目”獲得回報,只是分散谷歌原本應該投入到核心業務上的精力,後果將會怎樣?

醒醒吧!別做夢了。

幸運的是,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搜索重新開始增長。YouTube新主管蘇珊·沃基斯基(SusanWojcicki)曾經負責領導谷歌的搜索廣告業務,她將找出抵禦Facebook的良策。谷歌還將重新控制Android,並借此推動移動廣告業務的發展。由於佩奇和布林都很關註“登月計劃”,所以至少會有一個實現飛躍——無人駕駛汽車最終或許會夢想成真。

看起來,這不過是一場噩夢而已。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