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跑路,百度遭殃?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603網貸受害者:要想拿錢回來,只有找百度。
行業人士:不能讓一個公司承擔所有社會性問題,其他P2P網貸受害者都要按照『旺旺貸』的案例來解決,是有問題的。
百度:相信這些網站大部分是誠信合法經營的,但從百度的角度無法判斷,我們最後的決定是,「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又一次「查無此人」。
當投資者們衝到深圳崗頭髮展大廈時,事實如當頭棒喝:經營P2P網貸的「信譽財富」並不存在於它聲稱的808室,其積聚的至少七百餘萬資金也早已人間蒸發。
類似場景在網貸領域屢見不鮮,只不過,這次的不同在於:受害者們一致將矛頭指向為騙子提供了「信譽V」認證的百度。
自從2014年4月為「旺旺貸」受害者提供全額保障以來,百度幾乎成為了網貸受害者的主要追責目標。有從業者贊其有擔當,有觀察者指其越位。
一個充滿爭論的問題是:在原本缺乏法律規範和規定的P2P網貸市場活動中,有充當「引路人」角色的搜索平台究竟該為網貸跑路者埋多少單?是否也應該承擔相關責任?
又一家P2P跑路
「要想拿錢回來只有找百度。」
「信譽財富抱團維權群」裡,來自成都、損失11萬元的群主這樣告訴大家。他已接受了15位群友的集體委託,準備前往北京向百度維權。
來自烏魯木齊的劉小姐是其中之一。這位「信譽財富」頭號受害者講述的受騙經過並不新鮮:早在今年2月,她就通過百度搜索到了「信譽財富」的網站。百度為「深圳市好信譽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簡稱「信譽」公司)加V認證,證明其真實可信,而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上亦可查到該公司的註冊信息。
花了半個月時間觀察網站公佈的大小標的後,劉小姐終於被高達15%以上的年化收益率所吸引,於是先後投入423萬元,但她沒有注意到,打款的對象並非公司賬號,而是公司法定代表人林俊偉的個人賬號(後改為一位「公司股東」的個人賬號)。
2014年4月30日,「信譽財富」網站開始禁止提現,400客服電話無人接聽。三天後,該網站再也無法打開。烏魯木齊當地派出所告訴前來報案的劉小姐,他們頭一次碰到這樣的案子。
事實上,類似這樣無法提現、限制提現或逾期還款的P2P網貸跑路案,在2013年達到小高潮。據媒體公開報導,2013年全年共有75家P2P平台出現逾期還款、限制提現等問題,有些P2P平台甚至因此倒閉。而在2014年頭六個月,已有35家跑路。
所謂P2P網貸,原意指的是個人與個人通過互聯網平台直接借貸。全球第一家P2P平台為英國的Zopa,成立於2005年3月。兩年後,P2P進入中國。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給烏魯木齊警方的回函稱,「信譽」公司真實有效。警方調查則發現,「林俊偉」的身份證屬於一位1992年出生的廣東人;根據已有案例推斷,小林的身份證很可能被冒用,未必是犯罪嫌疑人本人。
劉小姐進一步查詢發現,「林俊偉」在收到款項後,將錢分別轉移到數十張銀行卡上,隨後分別提現。人和錢都顯得難以追蹤,她由此轉變了努力的方向。
劉小姐按照百度的「網民權益保障計劃」(下簡稱「保障計劃」)發去了整套資料,申請保障,要求索賠。可申請很快被退了回來,理由是缺少上網記錄,無法形成證據鏈證明,她是通過百度搜索到了「信譽」公司網站,由此造成損失。這並未讓她打消向百度索賠的念頭。
「警方即使破了案,錢也很有可能拿不到,」2014年6月12日劉小姐向南方週末記者坦陳,「聽說『旺旺貸』(受害者)去百度那邊維權,有幾十人都全額賠付了,我就加了他們的群。」
在她加入的八百餘人的「旺旺貸失聯維權群」裡,取經者絡繹不絕,「科訊」等網貸案件的受害者陸續加入,詢問著同一個問題:怎麼找百度索賠?
V認證是百度最大的錯?
百度面對的,是一個高速崛起卻充滿風險的新興行業。
據央行年報2013顯示,「P2P網絡借貸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截至年末,全國範圍內活躍的P2P借貸平台已超過350家,累計交易額超過600億元。」
「民間借貸需求旺盛,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傳統金融機構難以覆蓋社會工薪階層和小微企業主等有資金需求的人群,是P2P發展的根本原因,民間資金投資渠道有限則是助推P2P行業爆發的重要因素。」《互聯網金融》一書的作者羅明雄曾向媒體表示。
而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報告則更為觸目,直到2012年,國內網絡借貸交易的規模還僅為200億元左右;2013年,這一數字瘋狂增長到1058億元,這還不包括相當一部分研究院未能監測到的交易。網貸企業數量也在一年間由兩百餘家增長到八百餘家。另據P2P行業資訊類網站「網貸天眼」的統計顯示,從2013年9月開始,每天新上線的P2P平台約3家,最多一天有7家平台上線。
與此同時,中國尚無具體的法律政策監督這種新興的金融模式。網貸領域觀察者羿飛向南方週末記者出示他的統計稱,全國累計已有百餘家P2P網貸平台出現「跑路」或「提現困難」等問題,這一統計也與此前媒體的口徑相仿。
「小到上線3天就跑路、只捲走二十多萬的,大到3年聚集45億的,什麼樣的都有,有的是主觀行騙,有的是客觀經營不善。」網貸行業門戶 「網貸天眼」副總裁袁濤這樣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在央行近期發佈的年報2013中,肯定了互聯網金融近兩年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著重對P2P網貸行業內目前存在的問題做了集中的表述:一是業務經營中觸及法律的紅線,業務活動突破現有的監管邊界,進入法律上的灰色地帶,甚至可能觸及非法集資、非法經營等「底線」;二是客戶資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缺失,資金存管存在安全隱患,會產生大量資金沉澱,容易發生挪用資金甚至捲款潛逃的風險;三是風險控制不到位,信息安全度低。
就是這樣一些特殊行業的企業,一度在百度上獲得了一視同仁的認證。一位百度知情人士表示,認證並不針對特定行業,本身是希望正規公司能在搜索結果中得到凸顯,按照百度的要求,這些公司只有都提交了全套工商資料,才有可能通過了審查。
在袁濤看來,對高風險行業使用一般的認證,是百度犯的最大錯誤,「認證本身,能打擊一些非法網站,是利好,但網貸行業的企業不能當作普通的金融、互聯網企業看待,道德風險太高了。」
更重要的是,百度還給這種V認證分了3個級別。袁濤認為,這相當於進行了風險裁定,向市場發出了指引,自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要做評級,需要有更多風險提示。我們最早也做一點這方面調查,但沒做深,這方面超出了能力範圍,我們現在更多還是羅列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但不做裁定。」
為此,袁濤打了一個比方:百萬富翁獲得一百萬借款尚能保持平和,可拿到一個億時,心態難免發生變化。
「網貸企業的經營者,手裡拿著大量資金,很難承受誘惑,這種心理變化過程,靠調查公司資質很難識別,何況還存在一些精心策劃、準備的『大騙』。實際上,百度能做的調查還是很淺的。」袁濤表示。
「旺旺貸」案正是這種不確定性的體現。在接到網民投訴後,百度展開核查,發現經營者深圳納百川擔保有限公司提交的工商信息均真實有效。在官方微博上,百度將這一事件定性為「信貸網站自身不誠信、欺詐客戶、導致網友蒙受損失的案例」。
對於確定通過百度搜索到「旺旺貸」而受騙的網民,百度啟動了「保障計劃」,給予了全額保障。正是這一舉動,引發了至今未決的爭議。
誰來善後
「保障計劃」並非無中生有,原本只對應消費類的網絡詐騙,且要求受害者在搜索時登錄了百度賬號。消費者若能提供相關證據,百度給予全額賠付。
「金融投資顯然和原本的計劃不相容。」中國互聯網協會調解中心秘書長王斌2014年6月17日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投資者在購買產品時相當於簽署了風險條款,且不少在投資中也有獲益,不應像消費類一樣全額保障。
面對「旺旺貸」受害者,今年4月中旬,百度宣佈對「保障計劃」進行第四次升級,將保障擴展至互聯網金融類別:「以後網友如在百度加V搜索結果中遭遇金融理財詐騙,百度將為受損網民提供單筆上限5000元、全年單人上限8萬元的先行保障金。」
然而,在按照新的計劃實施保障前,百度首先對「旺旺貸」的受害者給予了特殊待遇。在首批投訴的網友中,百度對其中65位符合保障標準的投訴者進行了全額賠付,保障金額超過400萬元。在新浪@百度推廣的微博上,百度先後公佈了獲得全額保障的案例、獲賠的名單等信息。
「『旺旺貸』是個特例,是協商後才達成解決。」王斌分析,百度沒有審查受害者是否從投資中獲得了收益,本著誠信原則,按照消費類的標準進行了全額保障。
有網貸行業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旺旺貸」此前在百度投入了相當的推廣費用,而百度早先也希望打造一個通過其推廣獲得業務增長的案例,因此「旺旺貸」在搜索中排名一直相對靠前,這是百度在出事後「主動善後」的原因之一。不過,百度並未對此作出回應。
這一舉動無疑引發了更多「旺旺貸」受害者的期待,儘管很多人所持證據尚未達到百度的要求。
來自杭州的朱先生在「旺旺貸」中損失了124000元。由於搜索時並未登錄百度賬號,他的保障申請被拒絕。
2014年5月22日,他和六十多位來自各地的受害者聚集在北京百度公司門口——最遠的由新疆石河子趕來——拉起橫幅,穿起維權T恤,要求百度對自己負責。維權者一度與保安發生了摩擦。直到傍晚,他們才與調解中心負責人和百度工作人員坐到一起談判。
協調的結果是,百度再次擴大了針對「旺旺貸」受害者的保障範圍:只要能在公安部所屬的一家鑑定中心確認,確實通過百度搜索到了「旺旺貸」而受損,就能和登錄百度賬戶的受害者一樣獲得保障。
「百度越位了。」5月下旬,在百度聯合《創業家》雜誌社組織的一場討論會上,羿飛判斷百度將遇到麻煩,「它實際上扮演不了這個角色,責任太大了。這種做法危害非常大。『旺旺貸』的事情過去以後,每隔兩三天還是會倒一家網貸公司,很快(受害者)都會找到百度,很快它就不敢做這個事情了。看著吧,它越位了。」

P2P「跑路」事件。 (曾子穎/圖)
百度是否該擔責?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在為《互聯網金融》一書作的序言中這樣寫道,「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令人蠢蠢欲動,但間或爆出的諸如P2P網貸跑路的醜聞也讓人望而卻步。」
事實的發展儼然驗證著這一判斷。在人去錢空的局面下,「信譽財富」和「科訊」的受害者們都想到了「旺旺貸」的案例。
大部分受害者並不認同新的「保障計劃」提出的給付標準,他們希望和「旺旺貸」受害者一樣,獲得全額保障。
「不能讓一個公司承擔所有社會性問題,其他P2P網貸受害者都要按照『旺旺貸』的案例來解決,是有問題的。」王斌認為。
她分析,受害者本人首先應對自己的損失負責,投資需謹慎已是老生常談;其次,對P2P網貸的政策監管有漏洞,今年工商部門由審批制轉為備案制也帶來審核方面的不足;再次,中國的銀行不同於國外,對單個賬戶短時間內大量資金的彙集沒有監控。
「這一系列問題最後在推廣平台引爆,推廣商有責任嗎?」和羿飛一樣,王斌強調任何一家公司都承擔不了如此大的責任;不同的是,她認為百度做了「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在中國今天的互聯網來講,很多網站都沒有責任心,沒有誠信。我們希望幫助百度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她所管理的調解中心成為了調解此類矛盾的核心部門,僅在「旺旺貸」一案中,中心就撥出了3人負責接待、3人負責答疑,另有多位工作人員參與確認證據、寫調解書、推進保障,「壓力特別大」。
壓力更大的顯然是百度。除了應付受害者,百度還必須盡快找到辦法,突破眼下的困境。這種努力迅速遭遇了反彈。
「旺旺貸」事發後,百度採取了「一刀切」的辦法,將一千多家P2P網貸網站全部下線。2014年6月17日,百度一位不願具名的公關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大量網站抱怨,這種做法將好的網站也拒之門外,使他們的經營和聲譽受到損害,「百度相信這些網站大部分是誠信合法經營的,但從百度的角度無法判斷,我們最後的決定是,『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一位百度內部知情人士表示,這樣的情況並不單獨出現於網貸行業,此前百度對民營醫院實施嚴格限制後,也有一些經營者通過媒體關係報導百度負面新聞,甚至給工作人員打來電話,報出其妻兒所在,施加威脅。
「有些問題是我們社會特有的,甚至連一些醫療醫藥的百度百科詞條我們都要鎖住,交給中華醫學會等可信機構修改,否則就有經營者僱人去改。維基百科就很少碰到這樣的問題。和網貸一樣,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上述人士表示。
「一刀切」後,百度正嘗試建立P2P白名單,設置了較高門檻,只允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成員或出資控股方滿足一定要求的企業才可進入。
「我們更多希望的是,通過投資者、第三方網站的交流,來讓投資者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這是個對投資者教育的過程,沒有什麼可怕的,」羿飛表示,「股市ST加星的還有人買呢,媒體要提示風險而不是代替投資人思考直接給結論。」
事實上,由於監管尚不到位,這種努力本身也相當困難。直到去年8月,央行監管層喊話,要求P2P平台不能碰非法集資和非法吸儲兩條法律底線後,這個行業才有了初步監管;更詳細的管理辦法尚在制定中。
在百度這頭,「旺旺貸」之後的平台跑路事件要如何善後,目前仍待商榷。王斌表示,按照新的「保障計劃」,保障數額上限5000元,如果仍按照「旺旺貸」案例中的鑑定程序,需要三週時間,週期太長,如何更新規則,仍需商量。
像劉小姐這樣的受害者顯然希望延續「旺旺貸」的案例,盡快促成百度、調解中心達成一致,讓他們持有的證據進入鑑定流程。
「希望法院能有一些明確的判例,會更有利於調解,」王斌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當然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事件中,平台到底應該承擔什麼責任?這還需要討論。」
社交、支付、搜索一體,微信5.4要在移動端革百度阿里的命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5/144949.html
8月14日,微信發佈新版5.4,可知微信顯著變化四個方面:一、可以搜索公眾號、公眾號文章、收藏、微信功能;二、查看圖片時,可以識別圖中的二維碼;三、面對面收錢:通過二維碼給身邊的人轉賬;四、適配iPad等終端功能。
上述變化可以明顯感覺到微信越來越龐大的生態完整版圖,這四大變化中,我們看到了一直以來與阿里巴巴支付寶直面競爭的移動支付,還看到了微信越來越重的流量入口野心。本次改版中真正影響最深遠的將不是支付,而是搜索,移動搜索,從中也看到了微信真正的野心,將是未來移動上的終極流量入口:
微信5.4新版本,很多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句霸氣的「轉賬,就是發消息」上,馬云看了可能只會微微一笑然後繼續去收購這個世界上的各種公司去了,因為從年初的快的和滴滴的大戰就可以看出騰訊要革阿里的命的野心了。這次緊張的則是李彥宏,原因不在微信支付上,而在於一個大家現在可能還不怎麼看重的點:微信搜索!
去年對搜狗的戰略投資的意圖終於徹底顯現了出來,騰訊正式開始革百度的命了!
在5.4版本的升級中,微信可以搜索公眾號和公眾號文章,而這個入口在微信首頁信息流的最上方搜索框中(從前只能搜索聯繫人和聊天記錄),這是全中國每天被人眼看到最多的一個地方!
小夥伴們可能會說,不就搜索個公眾號和文章嘛,又不是放了個搜狗網頁搜索框能搜索一切網站網頁在這裡,至於這麼大驚小怪嗎!那麼,讓我們來看一組微信公眾號的數據。截止2014年7月,微信公眾號的數量已達到近600萬個,日均增長1.5萬(現在中國每天新增的網站有幾個?),每天有多少個內容在公眾平台上分發這個數據還沒有公佈,但相信大家結合自己的體驗也知道,自己已經不知不覺的以微信為獲取內容的主要渠道了。
未來的網站和網頁將演變為公眾號和公眾號文章
公眾號分享的內容包含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各種媒體形式。並且可怕的地方在於越來越多內容的「原生地」居然就是在公眾號上!你也許會想起一篇你曾今在朋友圈看到的文章,你記得名字想再看一遍,去百度上搜發現搜不到,因為這是一篇微信公眾號原生內容!再拿我創辦的窄播(一個音頻分發平台)來說,我們的很多簽約主播現在是優先把他製作的音頻發送到他自己的公眾號上,然後再去發佈在我們的平台。
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以至於最終互聯網的內容寄居模型從「網站-網頁」型轉變成「公眾號-公眾號文章」型,現在的公眾號就相當於從前的網站,公眾號文章就相當於從前的網頁。從前人們認為網站的進化形態是APP,但目前APP只在服務層面佔據優勢,而純內容層面明顯是廣泛公眾號具有更大的優勢,但微信已經開放越來越多的智能接口給公眾號,意味著公眾號之後一定會以類似「百度輕應用」的方式來做好服務層面,那將是怎樣一副圖景
從前微信的內容分發能力主要體現在被動獲取上,而現在微信的內容分發加上了主動獲取!
微信之前給人的感覺是封閉的,你只能被動的接受你收到的內容,無法從微信這個龐大的庫中找到指定的內容,而現在這一點完全變了。同時兼具主動與被動,微信正在變成一個終極流量入口!
我在之前的文章《純粹的內容平台終將消亡》中曾寫道微信強大的社交關係分發能力已經吸收了絕大多數的內容流量,典型的案例是你在朋友圈看到朋友都在看紙牌屋,於是你也去看,是朋友圈把紙牌屋這個內容被動的分發給了你,但你還是會去百度主動的搜一下紙牌屋,然後跳去搜狐視頻觀看。
而現在則不同了,你看到朋友圈人們在議論中國好聲音,於是你直接去微信搜索好聲音,出現好聲音的公眾號以及各種好聲音相關的內容,接著你直接去消費這個內容!你在你每天最多次打開的APP上完成了主動獲取內容。有人說,我去電腦上用網頁搜也可以啊,是,現在是可以,但請注意上一段提到的那個越來越多的內容「原生」在公眾號上的趨勢,在未來很多內容你只在公眾號上能搜到了!有人說手機頻幕太小,我看好聲音視頻的話還是不爽啊,這都不是事兒,微信這個版本完美支持ipad!而且三屏互動這種小兒科的把戲中國移動都懂騰訊會不懂嗎!
未來的互聯網,存儲在騰訊的云上!
現在的互聯網內容,存儲在成千上萬網站的服務器中,而未來當內容都以公眾號的形式來承載分發的時候,一個驚悚的事情發生了,互聯網內容都存儲在騰訊的服務器上。當然目前只是文字和圖片,但視頻什麼的還會遠嗎?關於這件事會對未來互聯網格局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我們還無從想像,但它的影響注定是重大的!
微信的主動搜索將如何革百度的命
上面的討論都太理論化,咱們來點實際的。百度作為人們現在進行「主動獲取內容」的入口,核心盈利模式就是競價排名。那麼我們來測試一下在微信搜索上「主動獲取內容」,就拿給百度貢獻最多的「男科醫院」來試驗。
看到了麼,搜索結果中呈現各種男科醫院的公眾號或相關文章,點擊一個文章進去,看了下這個醫院的介紹然後撥打聯繫電話。是不是很熟悉,沒錯,和!百!度!一!樣!只是網站變成了公眾號,網頁變成了公眾號文章,接下來,一個主動搜索入口的各種商業模式就會隨之產生,相信很快就有做微信搜索引擎優化的,馬上會出現一個WSEO的名詞,不知最終微信會不會競價排名。
做網站的門檻還是有一點的,但現在我認識的再小的老闆隨便路邊開個小店都要去做個公眾號,大的商家更是把公眾號做的跟一個APP一樣,那麼未來這些商家會在哪個平台上不言自明。我再度強調囉嗦一遍,百度的尷尬不僅在於移動端流量遠不如微信,還在於未來這些內容根本就不在傳統互聯網平台上,而是在騰訊的云中,那時候百度可能連搜都搜不到!
以上關於微信搜索的YY可能有點遠,而微信搜索也只是邁出了小小的第一步,各種相關功能以及呈現方式都還很輕,但相信在張小龍和王小川的帶領下(以後給孩子取名請在中間加一個「小」字),微信搜索,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