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又大放厥詞。這一次,他矛頭所指的對象是每時每刻都在與他打交道的媒體。
據美媒報道,特朗普日前在社交網站上連連發聲,怒斥媒體袒護希拉里,做出不公正報道,影響其支持率。他的團隊也提出此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紐約時報》等都故意忽視了特朗普的一些重要講話,反而專註他的個別句子大做文章。面對下滑的支持率和希拉里的領先,特朗普甚至提出,他所對抗的不僅是希拉里,更是這個扭曲的新聞媒體行業。
據悉,在上周五的競選集會上,特朗普稱媒體現在聽命於希拉里而對他大加詆毀。隨後幾天內他在社交網站上接連抨擊新聞媒體,並認為媒體報道失實,有違“新聞自由”的真正含義,斥責媒體保護希拉里,不願揭露其真面目。
與媒體積怨已久
隨著大選進程過半,特朗普與希拉里之間的選戰也愈演愈烈。為爭取支持率,特朗普時常語出驚人。日前他聲稱現任總統奧巴馬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建立者,而希拉里是其幫兇。同時在談到槍支問題時,他鼓勵槍支擁有者在希拉里當選後采取行動。盡管稍後他將以上言論解釋為諷刺、誇張的手法,意在提醒選民慎重考慮,但由此引發的輿論依舊持續發酵。而媒體對特朗普攻擊伊戰陣亡美軍士兵父母的集中報道也使得物議沸騰。
對於以上事件,特朗普及其競選團隊認為,媒體報道在其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CNN上周日的一檔節目上,特朗普的競選經理馬納福特(Paul Manafort)便質疑電視臺故意略去了特朗普8日有關經濟政策的重要演講,轉而把重心放在對他的攻擊、詆毀上。
“媒體選擇采用希拉里和她的競選團隊的口吻,然後不斷攻擊特朗普,”馬納福特說道,“但他發表的經濟內容非常重要。”
CNN主持人塔伯(Jake Tapper)顯然並不認同這一論調。他表示馬納福特的指責是沒有根據的。塔伯指出特朗普的這些言論不僅僅引起了新聞媒體的關註,他的一些共和黨同僚甚至支持者也同樣提出了質疑。面對馬納福特的另一項指責,即CNN采用大量篇幅報道這些言論而對更重要的經濟政策一帶而過,塔伯則回應道:“難道特朗普本人對此沒有一點責任嗎?”
而《紐約時報》也反複出現在近幾日特朗普的社交網站發言中,他多次用“失敗的”一詞來形容該報。此前《紐約時報》報道稱,特朗普團隊多名智囊因無法忍受其在規劃政策上的多變及情緒低沈、喜怒無常而辭職。特朗普則回應稱這一報道毫無事實根據,只是在保護希拉里。
給媒體列黑名單
對於這些報道,特朗普團隊除了口頭抗議,也給出了一份不得再進入競選集會采訪的“黑名單”。據英國媒體報道,《政治家》(Politico)已經被列入其中,此前該報報道過共和黨內部領導私下商議減少競選財政支持一事。而在上周六的集會上,特朗普也威脅將把《紐約時報》加入到名單中。此前也發生了《政治家》和《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在進入集會後被安保人員或警察驅趕離開的事件。
特朗普的競選發言人賈森·米勒(Jason Miller)表示,這一措施是為了表明他們的態度,而他們期待誠實、不帶偏見的報道。
這一態度也影響了部分選民,在上周六的集會上,一些參與者便對記者團隊發出噓聲。而隨著特朗普激烈的語言表達,這一情況在其他集會上也多次出現。
特朗普及其團隊的反應或許也和民調有關。特朗普在社交網站上宣稱,如果這些“惡心而腐敗的”媒體能夠誠實地對他進行報道並且不強加誤解,那麽他將會在支持率上領先希拉里20個百分點。
這或許只是特朗普的預測,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落後希拉里8個百分點,同時相當一部分民眾無法認可他的一些言論。
而特朗普的態度依然是明確的。據英媒報道,除了宣稱要對抗的不僅是“扭曲狡詐”的希拉里,還有“扭曲畸形”的新聞媒體外,他也在上周四表示,將會堅持自己所做的事,結果要麽是成功當選上總統,要麽是開始一個悠長假期。
近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又對打擊恐怖主義發表了強硬的言論。
特朗普曾指現任總統責奧巴馬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縱容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發展壯大,稱他們為這一組織的“建立者”。盡管他不再重複這一言論,但顯然他仍然希望通過在這一問題上的強硬表態贏得選民支持。
據美媒報道,特朗普在當地時間15日提出要以“冷戰風格”應對IS,並再次強調應采取更加嚴格的移民控制措施。他聲稱,將推行“極嚴審查”,對移民者的意識形態進行測試,而對一些曾輸出過恐怖主義的國家,其民眾的移民申請將被暫時擱置。特朗普同時也表示,在打擊IS的過程中,將會適時與俄羅斯等國合作。
當然,特朗普也不放過任何一個與奧巴馬或希拉里唱反調的機會,比如不贊成關閉關塔那摩監獄,特別軍事法庭也會再度發揮作用。
反恐新招數
憑借前幾周的瘋狂言論,特朗普雖然賺足了噱頭,卻也引來眾多批評。最新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被希拉里甩下8個百分點。面對最直接的數據,特朗普之前還將矛頭指向媒體,大罵新聞報道都是希拉里的“喉舌”。不過從15日的表現來看,特朗普總算認識到自己一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即興發言風格在大選階段已經不那麽吃相了。
在俄亥俄州的這次講話中,特朗普事先準備充分,重點推出了他對打擊恐怖主義,尤其是打擊IS的系列措施。這些措施中既有國家內部對移民的審查,又有與外國的聯合,同時他還適時表達了自己的強硬態度,力求與奧巴馬政府涇渭分明。
首先,特朗普強調,移民審查力度必須加大。對於那些對美國抱有敵意或是不認可美國憲法的人,這種“極端嚴厲”的審查能夠把他們排除在外。
特朗普還將這種措施與冷戰時的做法相提並論。在冷戰時期,美國曾有意識形態測試,而他認為,現在是時候再設計一套新的測試以應對當前恐怖主義帶來的挑戰。比如,考察申請移民者是否認同西方民主自由的價值觀,包括對同性戀群體等人群(LGBT)的看法以及對宗教的包容程度等。
但相比於之前發言中的強勢態度,特朗普也稍有軟化。比如他曾提出要全面禁止穆斯林國家的人口移民,但現在則改為“黑名單”模式。對一些曾輸出過恐怖主義的國家,其民眾的移民申請將被暫時擱置。至於這份名單上具體包含哪些國家尚不明確。
同時他還提出會積極地與其他國家合作,比如與以色列、約旦和埃及等國家共同召開國際會議,商討如何阻止極端主義的傳播。在特朗普看來,這將會為美俄之間的合作提供一個機會。此外,他還提出要建立一個和極端分子溝通的橋梁。
在此次講話中,他對北約(NATO)的態度也有了極大的轉變。此前特朗普曾指責北約成員國享受了美國的“保護”,自身卻沒有付出相應的代價,認為北約是“應該被淘汰的”。但這一次他卻轉而稱贊了北約的行動,認為美國會和其他北約成員國一道協力反恐。
在上個月的一檔節目中,特朗普明確表示將會和IS開戰,同時對獲勝非常有信心。但至於怎麽獲勝,他始終拒絕透露詳細信息。
堅持唱反調
除了以上這些措施,特朗普還提出了一些他一旦擔任總統後可能采取的措施,而這些內容與奧巴馬政府截然不同,當然他也不忘繼續攻擊自己的民主黨對手。
盡管特朗普不再使用“建立者”這一詞,但他在IS發展壯大一事上對奧巴馬、希拉里的指責依然如故。另外他也再次強調,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他便持有反對態度。但也有人指出,特朗普曾在這一問題上騎墻。另一方面,他繼續指責奧巴馬政府在伊拉克撤兵一事上的表現,並且宣稱如果美國政府繼續把控伊拉克的油田,IS就不會憑借占領這些油田而迅速獲利壯大。但據美媒報道,IS在伊拉克所占領地帶並非石油富產區,他們的石油收益都來自於敘利亞境內占領的油田。
盡管特朗普似乎又鬧了一個烏龍,但他不遺余力地跟奧巴馬政府以及希拉里唱反調的姿態無疑是鮮明的。此外,他還表示,上任後將會保留關塔那摩監獄,要知道奧巴馬政府耗時超過7年也最終沒有成功關閉該監獄。該監獄一直用以關押那些具有情報價值的恐怖分子,以幫助打擊恐怖主義。同時特朗普也提出,奧巴馬時期極少被啟用的特別軍事法庭會繼續發揮作用。此前他曾表示,一些美國公民也可能會在這一法庭受審,但這一做法目前被法律禁止。
顯然,特朗普團隊希望塑造一個在打擊恐怖主義問題上強硬、果決的形象;而同時他們也沒有忘記詆毀對手。鑒於希拉里一直拒絕使用“激進的恐怖主義”一詞,特朗普團隊則不斷借此攻擊她在打擊恐怖主義問題上的軟弱無能。
此外,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希拉里對特朗普這一系列措施嗤之以鼻,稱其為“耍滑頭的小計倆”。希拉里特別提到了特朗普所推崇的冷戰風格的移民測試,認為這些“政策”都不能當真。“特朗普怎麽能一臉正直地提出這個政策呢?”希拉里說道,“他本人反對婚姻平等,而且還選了個在印第安納州簽署了反同性戀等群體的人——邁克·彭斯(Mike Pence)——當他的競選夥伴。”
在一連串不當言論導致支持率一路下滑之際,特朗普的競選經理又卷入了一場紛爭:本周一烏克蘭官方確認,2007~2012年間,特朗普的競選經理馬納夫特(Paul Manafort)在烏克蘭開展咨詢業務期間,收受了亞努科維奇所在的親俄政黨1270萬美元的現金。希拉里競選團隊抨擊特朗普和俄羅斯之間有“麻煩的關系”,並將此與之前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網站被入侵聯系起來。
“愚蠢而荒謬”
據一份泄露的手寫賬冊顯示,2007年11月~2012年10月間,數千萬美元的資金被支付給幾十名烏克蘭政客和競選人員,而馬納夫特的名字赫然在列。馬納夫特當時擔任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領導的地區黨顧問。不過,烏克蘭反腐調查人員也表示說,尚未證實馬納夫特是否真的接受了這筆錢。
馬納夫特15日發表聲明稱,上述指控“沒有事實依據、愚蠢而荒謬”。他表示:“從未接受過一筆‘私下現金支付的費用’……也從未為烏克蘭或俄羅斯政府工作過。”
“真相很簡單:我是一名專業競選活動人士。眾所周知,我在美國工作,也參加過國外的競選活動。我從未接受過哪怕一筆‘不入賬的現金支付’,也從未為烏克蘭或俄羅斯政府工作過。再者,所有向我支付的政治活動報酬都是為我整個競選團隊的工作所支付的酬勞:競選團隊員工(國內和國際)、民意調查和調研、電視廣告等。”他表示,2014年10月烏克蘭大選之後,他在烏克蘭的工作就結束了。
“我在烏克蘭的工作在2014年10月隨著該國議會選舉的落幕而結束了。此外,《紐約時報》所采訪的每一位(烏克蘭)政府官員都表示我沒有枉法的地方,也沒有證據表明有任何烏克蘭官員向我支付了現金。” 在撇清自己的同時,馬納夫特也不忘將矛頭指向對手希拉里,“然而,《紐約時報》倒是忘記揭露了一個事實:在希拉里擔任國務卿期間,克林頓基金會因為希拉里的緣故收受了不少好處。”
“《紐約時報》為了政治宣傳目的,再一次選擇故意忽視事實和新聞職業操守,選擇攻擊我個人名譽,而不是呈現真實的報道。”馬納夫特在聲明中如是表示。
馬納夫特的律師理海貝(Richard Hibey)也表示,馬納夫特沒有接受過烏克蘭反腐官員所描述的那種“現金支付”。
烏克蘭當局則拒絕提供進一步細節內容,僅表示調查仍在進行之中,並補充說:“我們需要指出一點:文件上有P.馬納夫特的名字並不一定表明他真的接受了這筆錢,因為收款人一欄中的簽名可能是其他人。”
烏克蘭反腐局在去年以獨立於政治體系的機構身份成立,並獲得了來自美國和歐盟的財政支持,旨在幫助烏克蘭的親西方領導層打擊該國國內廣泛存在的貪腐現象。
該調查局的一名發言人表示,調查人員自今年5月以來就已經展開相關調查。
傳奇政治顧問
作為一名政治顧問,馬納夫特在烏克蘭政界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在他的幫助下,曾經因嚴重貪汙、選舉舞弊等罪名被從總統寶座上拉下馬的亞努科維奇在大選中獲得勝利,於2010年再度登上烏克蘭總統寶座。
在華盛頓政治圈,馬納夫特也是一個傳奇人物。年輕時就曾為前總統里根工作過,後來更是成為了一些全球最知名人物的顧問。
盡管馬納夫特團隊的一名前成員表示從未見到過這樣的賬簿,但這一事件無疑加劇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身上的種種爭議。
希拉里團隊不僅抨擊特朗普和俄羅斯之間的“令人不安的關系”,還要求斯特朗普公布所有競選團隊員工和顧問與俄羅斯之間的關系。
“就在特朗普發表了所謂‘重大外交政策’演講的當晚,我們獲悉了特朗普團隊和親俄烏克蘭政黨之間存在的那種令人不安的聯系。”希拉里的競選經理穆克(Robby Mook)補充說道,“鑒於特朗普所采取的親普京政策立場,以及近期俄羅斯政府入侵並曝光民主黨內部文件的事件,特朗普有責任向外界公布競選經理保羅·馬納夫特和其他所有競選團隊員工和顧問與俄羅斯或親俄實體之間的關系,包括是否有特朗普的員工或顧問是否目前還在為他們工作或從他們那里領取薪水等。”
偏見?
14日晚,曾經為特朗普初選獲勝立下汗馬功勞的前競選經理勒萬道斯基(Corey Lewandowski)在“推特”上轉發了上述《紐約時報》文章的鏈接,並在CNN的電視節目上對此事件進行了評論。當被問及他為何轉發該篇報道,是否意在批評馬納夫特時,勒萬道斯基回答說,這篇報道是媒體對特朗普存在偏見的一個例子。
“現在媒體集中聚焦於一個擁有自己生意的人身上,而且沒有人指責過他有做過什麽犯法的事。”勒萬道斯基如此表示。
今年3月,勒萬道斯基因涉嫌在一場競選活動中毆打記者菲爾茲(Michelle Fields),被佛羅里達警方以“輕微傷害”罪名起訴。盡管特朗普團隊在當時表示力挺勒萬道斯基,保證說“他的工作肯定不會丟”,但卻在6月20日宣布解聘勒萬道斯基,並解釋,解聘他是因為今後的競選路線需要“做出一點改變,需要不同的風格”。勒萬道斯基目前在CNN擔任評論員。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最近給競爭對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起了個新外號“美國默克爾”,這一做法震驚了德國朝野。
需要註意到的是,就在去年,特朗普還是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狂熱粉絲。他曾稱默克爾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女性領導人,而作為德國裔美國人,特朗普一直不掩飾他對於德國的熱愛。
特朗普的祖父母出生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不過先祖出生之地對於特朗普沒留什麽情面。近日德國《明鏡周刊》連續發文稱特朗普是“國際級災難”、“自戀狂特朗普: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威脅之一。”
“幾乎在每一個西方國家,都在民眾中存在著‘教育水平底下、經濟上貧窮’的這樣一類人。他們對摧毀舊秩序並以更黑暗的一種新秩序取而代之有著濃厚興趣。”《明鏡周刊》寫道,“這也是為什麽,特朗普代表著我們這個時代最深遠的威脅之一。”
諷刺希拉里是”美國默克爾“
特朗普在他本周有關外交政策的演講中給希拉里起了一個新外號“美國默克爾”。“簡單說,她(希拉里)就是想做美國的默克爾。”特朗普在本周一俄亥俄州的一場活動上說,“你們也都知道這次難民潮對於德國和德國人來說為什麽是一場災難。犯罪率已經升至人們從未能想象到的水平。這簡直就是末日災難。”
實際上,特朗普希望告訴他的選民,如果希拉里當選,她的難民政策可能會追隨默克爾的腳步,而現在的德國看起來可不那麽美妙。
自歐洲難民危機開始,特朗普就不斷攻擊和指責默克爾的“開放門戶”政策,這種攻擊在德國維爾茨堡和安斯巴赫的襲擊事件之後達到頂峰:特朗普指責默克爾正在“毀掉德國”,是一個“災難式的領導人”。
不過在大西洋彼岸,德國民眾在聽到特朗普的比喻後感到又好氣又好笑:在美國“默克爾”竟然成為了一個類似於“薩科齊”或“貝盧斯科尼”的指代,而實際上,雖然由於難民危機默克爾遭遇到新的挑戰,默克爾本人在德國依然擁有超高的支持率,且是歐洲大陸上最為人尊敬,且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之一。
而特朗普呢?《明鏡周刊》在最新一期報道中指出,特朗普就是個“自戀狂,撒謊的騙子”。該雜誌指出,即便特朗普輸掉選戰,對於美國來說也不怎麽樣:特朗普已經用民粹主義毀掉了共和黨的名聲,美國的兩黨制在此次大選之後恐怕將不複存在,這樣一個騙子和自戀狂能夠走這麽遠,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德國人反譏:美國人不知道默克爾是誰
在震驚之中,德國知識界提出,美國人對於默克爾到底是什麽樣的領導人,估計毫無頭緒。
“當我聽到特朗普的評價時我驚呆了。”德國民調公司佛撒(Forsa)首席政治分析師馬圖沙克 (Peter Matuschek)表示,“默克爾現在的支持率是前首相科爾絕對可遇而不可求的。”,
根據目前最新的民調顯示,有三分之二的德國人對於默克爾的難民政策並不贊同,不過也有34%的德國人持贊成態度。
在默克爾的個人支持率上,有47%的德國人仍然表示支持她,不過這個數字肯定低於2015年4月難民危機發生之前,那時默克爾的個人支持率高達47%。
不過要指出的是,由於政治光譜分散,在歐洲領導人支持率普遍偏低,默克爾擁有的47%的支持率仍然在全歐洲領導人中處於高位:作為比較,可以看到法國總統奧朗德的支持率近年來總在12%左右徘徊。即便是攻擊默克爾的特朗普,在美國CBS電視臺的民調中,支持率也僅在36%左右,希拉里則在46%左右。
更重要的是,如果2017年默克爾第四次參選,有46%的德國人表示將選默克爾作為德國總理,這比2015年的50%左右的支持率略低,但是要比任何她的一個潛在競爭對手都要高出30%。在民調中只有15%的人支持她的競爭對手、社民黨黨人加布里爾參選德國總理。
“與其他德國政治家相比,她的支持率非常高。” 馬圖沙克表示,“雖然有人對於她如何處理難民危機問題有所不滿,但是當德國人投票的時候,是會考慮政策的整體圖景的。”
德國媒體並翻出了美國人的“黑歷史”:在2012年,當皮尤研究中心讓受訪美國人辨認出默克爾的頭銜(德國總理)時,有三分之二的受訪民眾回答不知道默克爾是做什麽的。
而在三分之一做出選擇的美國人中,22%的人認為默克爾是德國總理,4%的受訪民眾認為默克爾是法國總統,5%的人認為她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總裁,還有4%的人認為默克爾是北約組織的負責人。
默克爾本人目前則在隔岸觀火之中。“我不想跟美國大選辯論有任何關系。”當有記者問到她如何看待特朗普時,“我正帶著興趣在觀看美國大選,我就是在等選舉結果。”默克爾面無表情地表示。
當地時間18日下午,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來到美國聯邦調查局(FBI) 紐約辦公室,聽取了美國情報機構所做的國家機密情報簡報,這是他成為美國主要政黨候選人以來,首次聽取涉及美國國家安全的機密情報。
此前,來自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多位成員都對特朗普是否應該聽取這類機密情報表示擔憂,美國總統奧巴馬還在本月初“提醒”特朗普,必須對聽到的情報保密。
在民主黨和共和兩黨分別舉行黨代會之後,向兩黨總統候選人匯報國家情報是美國60年來的傳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將在稍後也聽取一場類似的簡報會。
有多機密?
美國媒體報道,這場持續2個小時的簡報會是為了向兩位總統候選人更加詳細地描述有關全球主要威脅和新的關註焦點,但不會涉及敏感和高度機密的軍事和情報運作信息。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位官員向NBC電視臺透露,總統候選人所聽取的情報簡報的級別遠不及美國總統的日常簡報, 美國總統每天所聽取的日常簡報類似於一張報紙,是充滿各類機密信息的情報匯總,而總統候選人所聽取的則更像是由情報官員在向公眾公開的國會聽證會上所做的,有關全球安全威脅的聽證證詞。
根據美國大選傳統,在兩位總統候選人正式接受提名後,白宮通常會同兩位候選人的競選陣營取得聯系,之後由白宮牽頭讓兩個競選陣營同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取得聯系,這個時候該辦公室已經就相關簡報會的內容進行了幾周的準備。兩個競選陣營可以選擇接受或者拒絕接受情報簡報,通常他們都會選擇接受。之後,由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和兩個競選陣營敲定時間和地點,雙方在一個指定的聯邦政府 “敏感隔離信息設施” (SCIF)地點舉行簡報會。
美國媒體指出,特朗普當天所聽取的簡報包括了美國情報機構在一系列全球議題上的立場,但並不包括有關美國間諜行動的運作和手段的描述,也不括機密軍事行動和國家核機密。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官員指出,通常兩位總統候選人會接受一到兩次這樣的情報簡報,且兩位候選人所聽取的信息完全一樣。在11月大選結束後,當選總統的候選人將聽取更高一級保密級別的情報信息,而在總統正式宣誓就職之後將聽取日常簡報(PDB)。
雖然特朗普此次所聽取的情報簡報保密級別並非外界所渲染的那樣“高不可攀”,包括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里德(Harry Reid)在內的民主黨人仍然指出,讓特朗普聽取國家安全簡報極其危險,不僅因為他多次向俄羅斯等國家“示好”,更因為他“嘴上沒把門的”,說不定剛聽到國家機密情報信息馬上就會用自己的“推特”賬號發出去。里德還建議:“給特朗普假情報,反正他也分辨不出來。”
而共和黨方面也對希拉里聽取情報簡報表示質疑。包括特朗普在內的幾位共和黨人提出,希拉里因為使用私人電郵處理國家機密信息讓她更加沒有資格聽取情報簡報。
分析人士指出,讓總統候選人聽取情報簡報是美國大選的一個歷史傳統,但更是在任總統為兩位總統候選人提供的一個機會,讓未來能成為總統的候選人早點進入聽取國家機密信息的過渡階段。從法律層面講,如果在任總統覺得讓任何一位候選人聽取簡報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的話,他可以取消這個簡報會。也就是說,如果奧巴馬覺得特朗普或者希拉里不適合聽取情報簡報的話,他可以取消其中一人或者兩人的聽取資格。
“一群沒用的人”
雖然“特朗普要聽取國家情報機密信息了”被美國公眾看作是一件大事,但對特朗普來說,他的競選團隊在兩個月的時間里更換了兩個競選經理和多位競選官員才是當前真正讓特朗普頭疼的事。此外,在多個搖擺州民調長時間落後希拉里而被美國電視臺CNN質疑“特朗普輸定了嗎”的時候,特朗普的競選顧問立即和CNN的主持人激烈爭辯“誰說的?”,當主持人回答“民調說的”之後,這位競選顧問仍然反問“誰說的?”
在全美質疑的目光中,當特朗普被福克斯新聞問到有關聽取國家情報簡報的相關疑問時,特朗普回答說,他不太相信目前美國情報機構的工作人員所提供的那些情報。他說:“我的意思是,看看過去10年里所發生的事吧,那簡直是災難。”
特朗普說,使用美國情報機構提供的情報非常容易,但他不會用它們,因為“情報機構他們做了太多錯誤的決定”。拿特朗普的話說,美國16個聯邦情報機構和數萬名情報工作人員“都是一群沒用的人”。
但是,拿美國中情局(CIA)前特工、目前正在以獨立候選人身份競選總統的麥克馬林(Evan McMullin)的話說,像特朗普這樣人,連在CIA找個最低層的工作都不合格。
就在距離11月8日的美國大選投票不足 80天之際,特朗普的競選陣營發生了核心人事的變動,比如,用保守派媒體人替換大選“老油條”。
特朗普此舉究竟意味著什麽?新班底是不是意味著特朗普會有新的競選戰略?他還有時間落實他的競選新戰略嗎?
團隊大調整
自特朗普正式獲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以來,他的競選活動鮮有成效,他的政策意見全都淹沒在各種對他爆炸性言論的報道中。此番人事變動之後,特朗普新團隊稱,他們蓄勢待發,將對希拉里發起猛攻。
上周,特朗普雇用Breitbart新聞網站的執行官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作為他競選團隊的首席執行官,並將民調專家凱利安·康威(Kellyanne Conway)提拔到競選經理的位置上。隨後,競選團隊前核心保羅·馬納夫特(Paul Manafort)黯然辭職,此時距離6月20日特朗普開除他的第一任競選經理萊萬多夫斯基(Corey Lewandowsky)僅僅過去2個月。
這些新面孔有哪些來頭?
Breitbart新聞並非主流新聞媒體,而是右翼民族主義網站,以反華盛頓、反政治、反腐敗的激進新聞媒體自居,難怪班農的一些看法與特朗普不謀而合。在過去幾年里,殺氣騰騰的班農及他的團隊頻繁攻擊共和黨的領軍人物,包括兩任白宮發言人。因此,特朗普的這一舉動也使共和黨內部反對的聲音更大。
前任“傳統派”的馬納夫特一直致力於獲得主流勢力的認可,他最近被曝曾為烏克蘭親俄高層服務,而深陷指責,這也成為了他辭職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邊緣派”的班農或將發揮實力,幫助特朗普對抗所有阻礙,包括來自共和黨內部的阻礙。
而康威是主攻女性和青年選民的民調專家,最近她頻繁亮相新聞節目,大談的所有問題都是女性問題,意在吸引女性選民。
競選新戰略?
目前看來,相比希拉里的成熟競選團隊,特朗普在這個時候調整團隊核心,表明了他的新競選戰略將顛覆過去的成功經驗,開辟新思路。
有分析認為,特朗普團隊的現狀是,缺少積極投身競選活動、主攻搖擺州的忠臣;也缺少對數據調研的資金投入,基本全靠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對提前投票沒有作為,要知道在一些州,提前投票將在下個月開始。如果不是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努力運作,特朗普在一些搖擺州可能毫無存在感。
終於,特朗普在上周投放了他的第一輪競選廣告,在佛羅里達州、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北卡羅來納州投放的這些電視廣告就花了特朗普近500萬美元。相比之下,希拉里陣營從6月初她鎖定民主黨候選人提名之後,就開始投放競選廣告,開支超過7500萬美元。
不過,特朗普陣營已經沒有時間組織與希拉里陣營規模相當的競選活動了。他不得不把重心放在盡可能多地吸引選民的註意上,並且努力揭希拉里的短處。目前的民調顯示,在各個搖擺州,希拉里的支持率都領先特朗普。
“新團隊會極具攻擊性,他們會為了吸引剩下的選民,火力全開。”特朗普的支持者、前任白宮發言人紐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如是說。特朗普的盟友表示,新團隊的工作目標不在於軟化咄咄逼人的特朗普,而需要將他話語的矛頭重新指向希拉里,避免像之前那樣給自己四處挖坑。
19日起,特朗普就已經開始落實這一策略,他首先去看望了深受洪災侵襲的路易斯安納州,還在密歇根州發表了一番措詞謹慎卻意見尖銳的講話。他談及了希拉里和她在黑人中獲得的高支持率,他聲稱希拉里寧願給難民提供工作,也不會給美國公民。他還指責民主黨人利用了黑人選民,卻沒有真正給他們提供新的工作機會和更好的教育設施,也沒有幫助黑人脫離貧困。“是時候要求民主黨政客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負責了,”特朗普說道,“支持像特朗普這樣的新面孔,也不會給你們造成損失。”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猛烈抨擊共和黨對手特朗普為“克里姆林宮的傀儡”,並稱其與俄羅斯等國家“有深層的財務關系”。這被觀察家視為轉移外界對克林頓基金會的批評之舉。近來克林頓基金會和外國捐贈人間關系持續遭到詬病。
與此同時,在距離美國總統大選不足80天之際,最新的財務公開數據顯示,7月希拉里競選“燒”掉的資金是特朗普的兩倍多。
對比
最新民調顯示,希拉里在全美範圍內維持並擴大領先優勢,在俄亥俄州等重要搖擺州也是如此。
希拉里陣營競選經理穆克(Robby Mook)邁出最新的一步,大力抨擊特朗普和國外的往來關系,凸顯了雙方陣營都把對方在海外關系上可能存在的缺陷當做競選中的重要攻擊點。
希拉里好不容易從“郵件門”中緩過勁來,上周,外國捐贈人和克林頓基金會的關系,以及他們是否在希拉里擔任政府公職期間對其決策產生不正當影響再次引發熱議。
與此同時,特朗普則被指責與俄羅斯及其他國家保持商業和政治關系。
希拉里陣營尋求利用這些國際財務聯系將兩位候選人進行對比,指出非營利的克林頓基金會在抗擊艾滋失業和其他醫療健康問題上進行了大量投入,而特朗普則偷偷進行以營利為目的生意往來。“唐納德·特朗普拒絕披露可能直通克里姆林宮的深層次的財務關系,這可能影響到他的外交決定”穆克說,“這也提出了一個真正的問題,特朗普在這場競選中是否是克里姆林宮的‘傀儡’。”
穆克在美國廣播公司(ABC)的一檔節目中稱,特朗普的生意安排還引發了對他其他競選承諾的質疑。
調整
就在希拉里陣營發出這番猛攻前,特朗普剛剛重組了競選團隊人員。他自己則調整狀態,力求做到更有分寸,避免在選民面前失態。如此,希拉里陣營能抓到特朗普的漏洞可能將越來越少。
上周上任的特朗普競選經理的康韋(Kellyanne Conway)是特朗普在3個月內的第三位競選經理。當地時間21日,她稱,在表達了對過去一些無禮言論的廣泛歉意並試圖親近非洲裔選民後,特朗普渡過了最好的一周。
康韋還稱,希拉里的人只是嘴上說說,做做面子功夫,“我們要讓事實和數據說話,因為這是我們重建美國經濟的不二法門”。
上周末,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報告,顯示希拉里投入的競選資金遠超特朗普,後者上周才開始在搖擺州播放電視廣告。僅在7月,希拉里就“燒”掉了3800萬美元的競選資金,而特朗普只用掉了1850萬美元。目前為止,希拉里已經為她的總統大業豪擲了2.684億美元,差不多是特朗普8910萬美元的三倍。
希拉里高額的投入也見到了回報。路透社和益普索的最新聯合民調顯示,在全美範圍內希拉里以41%:34%領先特朗普;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對搖擺州的民調則顯示,希拉里在州俄亥俄州以46%:40%領先特朗普,在農業州艾奧瓦州兩人則以40%:40%打個平手。在另外兩個重要的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弗吉尼亞州,希拉里均處於領先。而特朗普則將於27日到這兩個州開展競選活動。
日前,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NC)派出大量人員在各州處理選舉事宜,同時特朗普團隊也通過RNC進行資金募集。畢竟,特朗普的民調表現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整個共和黨在參眾兩院的選舉。要知道,除了總統大選,參眾兩院的議員改選也同時進行。
反觀希拉里這邊,在資金投入上一直比特朗普大方。自上月起,特朗普團隊也開始重視這一互聯網等宣傳重地,寄希望於通過互聯網廣告的投放扳回一局。
共和黨幫忙還是添亂?
據美媒報道,7月,特朗普終於開始在資金募集上顯示出與希拉里較之一戰的能力。這表示在通往白宮最後的這段路上,特朗普將會擁有在地面廣告、互聯網、電視宣傳上與對手競爭的能力。
但聯邦選舉委員會(FEC)最新公布的文件顯示,特朗普團隊從其與RNC聯合設立的資金募集委員會得到的資金其實遠少於預期。這無疑造成了一些廣告投入的削減。而即使是在這一關鍵時期,其團隊對於募集到資金的使用依然十分儉省。
特朗普在7月的廣告宣傳等投入尤其體現了這一點。盡管他本人及團隊似乎還很自信,但共和黨卻坐不住了。在競選陣營第二次大幅變動的這段時間,來自共和黨的協助也變得更加重要。
RNC相關人員稱,相比2012年的選戰,這一次他們的行動已經進了一大步。目前共和黨方面已經排出504位組織者前往16個州協調選舉相關工作,包括選民登記、郵寄式投票情況追蹤等。
特朗普團隊中的募款負責人表示,團隊與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合作的主要原因是,聯合募集到的資金中會有很大一部分用於支持地面宣傳,這不僅有利於特朗普,也有利於黨內其他議員等。
但特朗普的一些助手對此表示憂慮。在他們看來,共和黨畢竟對黨內所有選票有整體考量和責任,因此把選民動員這一塊交給共和黨來做會損害到特朗普的直接利益。
他們指出,RNC應該要保證在最重要的八、九個州內擁有相當數量的擁護者;否則一旦特朗普的民調情況在未來3~4周內表現不佳,RNC將需要應對多重壓力。考慮到大選和參眾兩院選舉同時進行的情況下,聯合募集所得的資金如何調動和使用,也將面臨尷尬境地。
對此,RNC主席普里巴斯(Reince Priebus)在8月21日美媒的一檔節目中反駁道,共和黨並不會把特朗普的競選動員和郵遞式投票等相關資源挪用以支持其他議員。
資金仍有差距
此前特朗普一直對包括投放電視、電臺廣告在內的一系列傳統競選宣傳策略嗤之以鼻。他所依仗的是在社交網絡上的大膽言論以及宣傳集會的密集報道。當然,這幾周以來,這些方式給特朗普帶來的不僅是關註度,也有負面效應,直接的反映便是被希拉里甩在身後的支持率。這不僅刺激了共和黨,也影響了特朗普本身。
7月,特朗普向一家位於德州的數字營銷公司註資840萬美元,期望能夠通過投放互聯網廣告扳回一局。這家公司此前一直為特朗普的家族企業服務,自選戰以來,其聯合創始人一直在特朗普團隊中擔任顧問,並在6月成為特朗普團隊中的數字媒介總監。
相比於特朗普對線上宣傳的重視,希拉里7月在這一領域的資金投入只有13萬美元。與在廣告投放上的闊綽相比,在另外幾條宣傳途徑上,特朗普仍然堅持“節儉”。
截至7月,希拉里已經投入了1億美元用於電視廣告和廣播宣傳。與此同時,特朗普團隊上周剛剛公布了首個大選廣告,並計劃投入480萬美元用於投放為期10天的廣告,投放地點分布在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和佛羅里達州。特朗普的團隊認為,這些宣傳可以在未來80天不到的時間內發揮極大作用,“這是把錢花在刀刃上”。
FEC截至7月底的數據顯示,特朗普團隊在競選上總共投入了8950萬美元,而希拉里團隊則投入了超過3億美元。支持他們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所募集到的款項也差別較大。
如果真的成為了美國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會有哪些離經叛道的經濟政策?
特朗普是否會如他所言,一上任就換掉美聯儲主席耶倫?又或者,特朗普是否能夠兌現他大搞基礎建設的承諾,為美國藍領工人解決就業?
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顧問委員會主席、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德賽爵士(Lord Meghnad Desai)專門為此撰寫了《特朗普的政治經濟學》報告。德塞是為數不多對特朗普上臺略持積極態度的經濟學家。
他指出,首先,特朗普會以純粹的商人特性將債務看作財富而非包袱,這有利於特朗普上臺之後重振美國的基礎建設;其次,當下的美國需要一個大膽又敢於冒險的總統候選人。德賽還給特朗普指出了經濟施政的方向:向前總統艾森豪威爾學習。
德賽還頗為幽默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前總統里根現在被視為偉大的總統,但是他在1980年參選時,人們紛紛預計會出現可怕的後果。而美國歷史上有比特朗普糟糕得多的總統,比如美國第29位總統沃倫·哈定。“如果說,美國人連臭名昭著的哈定執政期都能熬過去,那無論誰當總統,美國人也都能活下來。”德賽說。
不過,德賽也指出,即便特朗普上臺後,無論實施何種經濟政策,他面臨的最大困境實際上將來自於國會。
不太可能換掉耶倫
此前,特朗普就稱,如果當選要立刻撤換耶倫,因為耶倫不是共和黨人,而耶倫的任期要到2018年2月截止。特朗普還支持削弱美聯儲的權力,允許國會對美聯儲進行審計。德賽在一場電話會議上指出,如果特朗普贏得選戰,雖然他有可能實施一些非正統的經濟政策,但是這不意味著耶倫任期的結束。
“實際上國會里不少共和黨議員對美聯儲的意見要比特朗普激烈得多。”德賽表示,“考慮到特朗普不是一個傳統的能執行貨幣政策的人物,他根本就不會太在意美聯儲。我認為他不會幹涉美聯儲的運作,特別是美聯儲實行的低利率政策正合他意。”
德賽進一步指出,“2018年後耶倫面臨是否連任的問題。雖然特朗普(如果當選的話)屆時可以任命他自己的人選,前提是須得到國會認同,但是商業界、國會都非常欣賞耶倫,因此我認為她會連任。”
回顧近年來的歷史,美國總統在考慮美聯儲主席人選的時候並不過多摻雜政治因素。比如,民主黨總統克林頓兩次都任命了共和黨人格林斯潘;2009年民主黨的奧巴馬也再次任命了共和黨人伯南克作為美聯儲主席。
商人本性不怕舉債
在德賽看來,最需要謹記的一點是,特朗普是一個純粹的商人,而且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商人,廣泛涉足房地產、賭場以及其他娛樂行業。在歷史上,大部分總統候選人都走了一條“商而優則仕”的道路,比如前總統小布什就是一個成功的石油企業高管。
這種純粹的從商經歷令特朗普在看待經濟時具有強烈的商人意識而非單純的政客眼光。德塞認為,在債務問題上,特朗普的態度就較為開放。他將債務當成經商工具,而不是負擔。
與其他候選人堅決要求治理公共債務問題的態度相比,特朗普並不那麽介意美國的債務。在特朗普看來,如果善於利用債務,最終可能會比借債之前更加富有。這與目前在公共融資方面存在多年的強烈敵視舉債的態度有較大不同。“如果說在美國舉債有意義的話,則是應當進行基礎建設,而非為了促進消費。”德賽說道。
特朗普在競選時就表示,要重建美國的基礎建設。德賽指出,美國的基礎建設的確需要繼續修繕,“美國的基礎設施太舊了。必須盡快改善,在近25年來幾乎沒有太多的修繕或更新。”根據德賽的估計,目前美國基礎建設投資的總額缺口在3.63萬億美元。
德賽還為特朗普指了一條明路:上臺之後學習“艾森豪威爾模式”,對基礎設施進行投資。上世紀50年代,在艾森豪威爾的主政下,美國在近5~6年間每年以GDP的5%對基礎建設進行投資,並著手修建美國的州際高速公路網絡。
不過,長期基礎建設投資者協會負責人諸宸客(Eugene Zhuchenko)卻指出,美國基礎建設投資不旺的主要原因是:公共資金投入後效率低下,私人資金要相對高效率得多,然而美國私人資金對於進入基礎建設領域沒有多大興趣。同時公私合營制度(PPP)在美國並不流行,現在美國只有10個州有PPP項目,1/3的美國州根本沒有PPP立法。
此外,德賽還指出,特朗普是一個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者,但是他所謂的針對中國和墨西哥的種種貿易攻擊並不那麽容易實現,“貿易規則是由世貿組織來制定的,而退出世貿組織是非常困難的,幾乎不可能發生。”
“特朗普認為,我們應該堅決執行法律。同時他也認為,我們要尊重正在找工作的美國人,我們也要公平人道地對待居住在美國的群體。”上周末,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新競選經理凱利安·康威(Kellyanne Conway)在談到特朗普的大規模驅逐計劃時,稱特朗普競選活動中的這一核心政策“未有定論”。
這樣的表態,與特朗普之前針對移民的強硬態度,出現了180度的大轉變。
在穆斯林進入美國的問題上,特朗普也一改往日態度。他的原計劃是“徹底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現在則改口稱將對有恐怖主義前科的國家發布禁令。他還罕見表示後悔自己說錯話,傷害了一些人。
"我們希望給出一個穩定而公平的解決方案"。特朗普告訴媒體,他不是出爾反爾,只是想給出一個成熟公平的方案,但是他依舊沒有談到任何細節問題。早些時候,特朗普還與自己新的拉美族裔顧問團體會面,企圖拉攏拉美裔選民。
在同性戀權利、墮胎問題和最低工資標準這些充滿爭議的問題上,特朗普幾乎都能蒙混過關,支持者或多或少都可以從他的講話中找到一些共鳴。但是,在非法移民問題上,特朗普的言論毫不含糊,是他競選演講的一大核心內容。
在移民問題上,特朗普一貫采取強硬立場,號稱要建立“驅逐編隊”,還要在美國與墨西哥邊境建隔離墻,並要求墨西哥承擔這筆開銷。在整個競選周期里,特朗普都反複強調,在美的1140萬非法移民“必須走人”。如今他卻突然松口,外界認為此舉可能動搖他的主要支持者。
特朗普的競選夥伴邁克·彭斯(Mike Pence)則堅稱特朗普沒有改變計劃。他說:“特朗普沒有改變立場。只是現在人們更了解特朗普實際的想法。”
在美國的1140萬非法移民中,有680萬人有工作,不少人在建築工地、農場和醫院當工人或護工。如果一口氣將他們全部驅逐,社會成本可能高達5000億美元,對美國經濟也會帶來巨大影響,勞動力的空缺也不一定會很快得到填補。基於這些原因,特朗普的驅逐計劃被指不現實。
“特朗普對非法移民的政策沒有改變,依舊是把1000多萬非法移民趕出美國,讓他們的家庭分崩離析。”希拉里團隊主席、前總統顧問約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說道。
除了在移民管控問題上出現軟化,特朗普還在講話中指責民主黨利用了黑人選民和拉美裔選民,並未給他們提供就業機會與更好的教育。特朗普向他們喊話“支持特朗普不會有什麽損失”。
在非法移民中,有大量來自墨西哥等拉丁美洲的偷渡者,很顯然,特朗普不能一邊嘴上喊著驅逐非法移民,一邊還惦記著拉美裔選民的投票。這一點更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