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條件成熟可申請備案,P2P行業再放維穩信號

針對近期互聯網金融平臺“爆雷”風險事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辦近日發文稱,將繼續推動行業檢查和企業自查,允許合規機構繼續經營。

與此同時,各地監管部門、行業協會也相繼發布消息稱,將重啟P2P現場檢查工作,指導、規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主動退出網貸業務,保護借款人、出借人、網貸機構及其他網貸業務參與人的合法權益,避免出現群體性事件,實現網貸機構平穩退出。

在良性退出問題上,某互金平臺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應制定分期兌付方案,妥善化解退出風險。“監管部門和出借人均應理解平臺需分期兌付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敦促、監督平臺制定合理的兌付計劃,要求平臺應依據借款人的還款計劃、壞賬水平、資產處理時間等因素,綜合考慮後制定分期兌付方案。”

他表示,平臺應根據可能出現的風險、壞賬情況,在兌付周期內動態調整兌付方案,圍繞“減少出借人損失、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的中心思想,達成出借人、P2P 平臺、第三方資產處置機構、借款人四方的利益一致。

穩步推進備案

近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總結了近期互聯網金融平臺“爆雷”風險事件以及當前互聯網金融風險形勢。

互金整治辦表示,有關部門近期將以“一個辦法、三個指引”為依據印發現場檢查細化標準,組織行業檢查和企業自查,邊查邊整,即查即改。

網利寶CEO趙潤龍表示,在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道德風險疊加的關鍵時刻,互金整治辦的要求明確釋放了維穩信號。他認為,當前行業環境下,市場期待監管表態,而互金監管最高層級的發聲並明確框架要求,可以有效穩定市場信心,截斷恐慌情緒的傳染鏈條。

互金整治辦對穩步推進互聯網金融特別是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並作出工作安排。

具體包括:一是盡快部署行業檢查和企業自查;二是允許合規機構繼續經營;三是引導不合規機構良性退出;四是依法處理嚴重違法違規機構;五是嚴厲打擊借款人惡意逃廢債行為;六是對違法違規自媒體進行治理;七是做好與投資人的溝通引導工作;八是推進網絡借貸長效機制建設;九是切實加強聯動形成合力。

對於行業一直關心的備案問題,互金整治辦表示,符合各項標準的機構將接入信息披露和產品登記系統,繼續開展網絡借貸業務。經過一段時間運行檢驗後,條件成熟的機構可按要求申請備案。

另外,在引導不合規機構良性退出方面,互金整治辦表示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妥善處理退出機構的資產債務關系,鼓勵金融機構參與平臺債權債務轉出、出讓和兼並重組,盡最大可能保障投資人權益,實現無風險退出。

“九條要求直指當前網貸行業風險的癥結所在,期待相關細則盡快落地,切實提升投資者信心。”趙潤龍說,從業機構此時更應樹立信心,全力配合監管舉措推進各項合規工作,為行業健康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經過此次考驗仍能堅守初心、堅持合規運營的平臺,必將獲得應有的發展空間。

監管形成合力

面對近期集中爆發的P2P爆雷風險,網貸行業迎來監管層更高的合規要求。與此同時,各地監管部門正形成監管合力。

8月3日,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下稱“上海互金協會”)在官網發布《上海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退出指導意見(試行)》(下稱《意見》),為上海本地擬有序退出的網貸機構提供指引。

此前,深圳、濟南、北京、浙江、廣州等多地互金協會已陸續發布當地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退出指引(試行),對轄區網貸平臺退出原則、退出程序、報送退出材料等方面做出明確詳細規範。

在全國大量P2P平臺出現停業、無法提現、甚至高管失聯的情況下,多地退出指引均指出,網貸機構在退出過程中,不得註銷、不得開展新業務、經營地址不得搬遷、網站不得關閉,高管不得失聯。

另外,在此前上海、浙江、江蘇、安徽三省一市的互聯網金融行業聯席會議上,重點對長三角失信人數據庫建設進行了探討,並達成共識,嚴厲打擊網貸領域惡意逃廢債等行為,將積極聯系央行征信、百行征信、上海資信等征信機構,共同推動長三角失信人數據庫的建設,實施聯合懲戒,讓“老賴”無處遁形,切實維護廣大投資人及合規經營網貸機構的合法權益。

良性退出方案

近兩月,全國P2P 平臺提現困難、項目逾期、無法兌付、平臺失聯事件已過百宗,累計涉及無法兌付、分批兌付的總金額超過300億人民幣,包括杭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多地的P2P平臺相繼“爆雷”,造成大量投資人遭受損失,各地監管部門、經偵工作壓力大增。

根據各地政策規定,網貸機構除了在退出過程中,不得註銷、不得開展新業務、經營地址不得搬遷、網站不得關閉,高管不得失聯外,各地互金協會還在指引中明確了平臺退出路徑及方案。

例如,北京互金協會指引要求網貸應按照六個步驟進行:一是成立退出工作組;二是清理存量業務、客戶、公司財產等,分別編制存量業務清單、出借人清單、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三是編制業務清償和退出方案;四是在網貸機構官網、協會官網及其他渠道發布業務清償和退出公告;五是組織實施業務清償和退出方案,落實出借人資金清償和清退,妥善處理存量項目,按照退出方案穩妥推進退出工作;六是結束清退工作,終結網貸業務。

上述互金平臺負責人認為,對於 P2P 平臺停止經營、不再開展新增借貸業務後,應維持其貸後管理的責任和義務,給予時間和空間使其持續開展貸後管理工作、催收借款工作,使其能夠持續有效地追回借款,償還給出借人,減少公眾出借人損失。

在平臺向借款人追償債務期間所發現的其他問題,應逐一分別對待,“借款主體償債能力惡化、無法償還債務、甚至借款主體跑路的情況,應根據各主體在此期間的權利義務逐一分析和處理,客觀看待市場風險,而不是將所有責任歸咎於P2P平臺,顛倒事實。”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蘇蔓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46

中國結算明確外籍人員可以參與A股交易的申請條件

中國結算8月15日發布通知稱,境內工作的外籍人員自9月15日起可以開戶參與A股交易。

此外,《關於符合條件的外籍人員開立A股證券賬戶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了可以開立A股證券賬戶的外籍人員範圍及開戶所需提交的申請材料。據悉,在境內工作且其歸屬國(地區)證券監管機構已與中國證監會建立監管合作機制的外籍人員,可以向證券公司申請開立A股證券賬戶。在境內工作的外籍人員開立A股證券賬戶需要的申請材料包括:《證券賬戶開立申請表》、外國護照及複印件、境內機構出具的就業證明及該機構的營業執照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複印件。

中國結算有關負責人表示,2013年4月放開在境內工作和生活的港、澳、臺居民開戶參與A股市場以來,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12.5萬港、澳、臺居民開立了A股證券賬戶。此次允許符合條件的外籍人員開立A股證券賬戶,是繼放開港、澳、臺居民開戶後,中國證監會積極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深化金融改革、擴大開放精神的又一重大舉措,有利於進一步支持和促進境內資本市場開放,對改善境內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為做好投資者保護工作,中國結算將要求證券公司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和培訓,督促證券公司認真做好投資者教育和風險提示等相關工作。


關於符合條件的外籍人員開立A股證券賬戶有關事項的通知

各市場參與主體:

根據中國證監會《關於修改<證券登記結算管理辦法>的決定》(證監會令第147號)以及《關於修改<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的決定》(證監會令第148號),現就符合條件的外籍人員開立A股證券賬戶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在境內工作的外籍人員開立A股賬戶有關事項

(一)在境內工作,且其歸屬國(地區)證券監管機構已與中國證監會建立監管合作機制的外籍人員,可以向我公司開戶代理機構申請開立A股證券賬戶。

(二)在境內工作的外籍人員申請開立A股證券賬戶的,申請材料如下:

1、《證券賬戶開立申請表》;

2、外國護照及複印件;

3、境內機構出具的就業證明(見附件1)及該機構的營業執照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複印件(均需加蓋公章);

4、委托他人代辦的,還須提供經境內公證機關公證的委托代辦書、代辦人有效身份證明文件及複印件。

(三)開戶代理機構為在境內工作的外籍人員辦理開戶手續時,應登錄中國證監會官方網站,通過“首頁-國際部-監管合作”欄目查看投資者歸屬國(地區)證券監管機構與中國證監會建立監管合作機制信息。對於投資者歸屬國(地區)證券監管機構未與中國證監會建立監管合作機制的,不予辦理開戶手續。

二、在境外工作的境內上市公司外籍員工因參與股權激勵計劃開立A股賬戶有關事項

(一)在境外工作的境內上市公司外籍員工因參與股權激勵計劃申請開立A股證券賬戶的,可以委托上市公司向我公司上海、深圳分公司申請開立A股證券賬戶。

(二)在境外工作的境內上市公司外籍員工因參與股權激勵計劃申請開立A股證券賬戶的,申請材料如下:

1、《證券賬戶開立申請表》;

2、外籍激勵對象有效身份證明文件複印件(加蓋上市公司公章);

3、上市公司營業執照複印件、法定代表人證明書、法定代表人身份證複印件、法定代表人對經辦人的授權委托書(前述材料均需加蓋上市公司公章),以及經辦人有效身份證明文件及複印件;

4、證明該投資者為股權激勵對象的證明文件,如上市公司出具的激勵計劃批準文件及激勵計劃對象證明文件(加蓋上市公司公章);

5、激勵對象簽署的證券賬戶自律管理承諾書(見附件2)。

三、外籍人員A股證券賬戶的管理要求

外籍人員開立和使用A股證券賬戶時,應當嚴格遵守《證券法》《證券登記結算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有關規定及我公司業務規則,如實填報信息和提供相關材料,實名開立和使用證券賬戶。在賬戶開立和使用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的,我公司將依法依規采取處置措施。

本通知自2018年9月15日起實施。

責編: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13

走近亞洲第二大REITs市場:稅收激勵只是條件之一

始於2002年、總市值達到677億美元,新加坡REITs(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市場如今已成長為亞洲第二大REITs市場。

稅收透明是新加坡REITs市場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積極推進公募REITs試點也很重要。現在看來,新加坡的REITs市場法規制度和稅收配套已經趨於完善,但在稅收制度完善前,包括星展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試點公募REITs。

新加坡REITs占GDP比重高達22.1%,高於香港的10.3%和日本的2.3%,也遠高於全球最大REITs市場——美國的5.1%。通過市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這一指標來估算,星展銀行預計,中國未來REITs市場規模將不低於1190億美元。

星展銀行看來,中國建立REITs市場對於發行人、投資者和市場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培育中國的REITs市場需要法規制度、生態系統、投資者教育和稅收激勵四大關鍵要素。

稅收透明、REITs試點先行

星展銀行資本市場部主管郭雪梅介紹,新加坡REITs市場最大的特征就是稅收透明。對於新加坡個人投資者而言,除了支付物業運營管理的費用和REITs管理者的傭金,全程無需支付任何稅費。

稅收透明是如何體現的?郭雪梅舉例稱,REITs層面只要滿足分紅比例超過90%,租金收入無需交所得稅,在REITs層面即可免稅;而投資者收入分配層面,如果投資者是企業,在新加坡是要交17%的所得稅,如果是個人就不用交稅。

現在看來,新加坡的REITs市場法規制度和稅收配套已經趨於完善,但實際上,在稅收制度完善前,包括星展銀行在內的當地金融機構已經開始嘗試推出公募REITs。

星展銀行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2002年7月,在承銷新加坡首只公募REITs——CapitaMall Trust時,新加坡市場也沒有對個人投資REITs免稅的政策。

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新加坡市場稅收優惠力度的增強和監管政策的完善是雙軌並行的。

如何進行REITs資產管理?

郭雪梅介紹,公募REITs是場內交易,需要積極的管理。

“投資者付一筆傭金,REITS經理扮演資產管理的角色,幫助我們進行或買或賣的決定。”郭雪梅稱,投資人也可以根據租戶的實際情況來增減持,大熱的情況下可以增持,如果住戶少也可以減持。

記者了解到,REITs投資的收益也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穩定的分紅,另一部分則是二級市場上的資本利得。背後的邏輯在於,積極的資產管理下,REITs的價格會在二級市場上會體現出來。

REITs是如何收購更多資產的?星展銀行向第一財經介紹,90%以上的收入要分配給投資者,因此資產收購不能僅依靠留存資金。REITs在上市之後可以作為一個“上市公司”來看待,可以發行股票實現再融資,也可以在銀行借貸來加杠桿。

郭雪梅告訴記者,根據現行的法律制度,REITs借貸也會受到限制,在新加坡是不能超過45%的上限。

中國建立REITs市場意義深遠

星展銀行認為,培育中國的REITs市場需要四大關鍵要素。第一是法規制度方面,設立專門的REITs法規來規範REITs上市及後續發展;第二是生態系統,這包括培育專業人才,包括REITs上市及REITs管理的專業人才,並制定透明的評估方法標準和信用評級制度。

第三是投資者教育。在星展銀行看來,中國國內投資者的積極參與對發展一個活躍的REITs市場很關鍵,其中,對個人投資者的教育很重要”。

第四是稅收激勵。“按中國目前的稅收法規,中國REITs會面臨多重征稅的問題。” 星展銀行分析,制定穿透的稅收激勵制度會對中國REITs市場的發展有很大益處。

星展銀行分析,中國建立REITs市場對於發行人、投資者和市場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發起人而言,發行REITs能夠降低發起人財務杠桿,將存量資產套現並為後續發展提供資金,REITs上市後也可以樹立市場品牌與形象;而對於投資者而言,不僅可以獲得穩定可見的收入,二級市場還有足夠的流動性,兼具股債的優勢,另外也為中小投資者參與商業地產投資的機會。

在星展銀行看來,在中國,有著大量尋求穩健投資渠道的市場存量資金,而這些大規模的存量資金恰恰是發起人可考慮的新融資渠道。

郭雪梅告訴記者,在新加坡,50%以上的公眾投資者都會參與REITs的投資。

“由於這一產品不同於傳統的股票和債券,很多投資者最開始並不能理解REITs投資。”郭雪梅介紹,最初試點公募REITs時,金融機構在投資者教育方面也經歷了非常長的一個過程,這種面向公眾投資者的投教工作非常重要。

郭雪梅還認為,除了發行人和投資者層面,推出公募REITs有利於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與此同時,完善REITs市場建設更有利於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布局。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蘇蔓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595

第一財經研究院本周起發布“中國金融條件指數”

第一財經研究院本周開始發布“第一財經研究院中國金融條件指數”,該指數分為日度指數和月度指數,其中日度指數每周發布,月度指數每月發布。該指數旨在為觀察中國宏觀金融環境提供新的視角和度量工具。

“中國金融條件指數系列是第一財經研究院為衡量中國融資條件、融資可得性,以及宏觀金融綜合松緊程度而創建一個指標,對政策制定者、金融市場參與者和公眾都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第一財經研究院院長楊燕青表示,“日度指數反應更為靈敏,可以幫助我們在滯後的宏觀金融數據公布之前對趨勢形成預判,而月度指數則能更為全面地反映全社會融資條件和情況的變化。”

第一財經研究院中國金融條件日度指數8月28日報0.31,在2018年上半年,日度指數均值為1.09;第一財經研究院中國金融條件月度指數7月報0.51,低於6月的0.93。兩個指數的變化均反映出中國金融環境在邊際上的放松,尤其是7月下旬以來快速回落。

日度指數基於交易類數據,統計起點為2015年1月5日;月度指數基於交易類數據與統計數據,區間更長,起點為2008年9月。0代表指數運行均值,指數越高代表金融環境越緊縮,指數越低代表金融環境越寬松。

將金融因素納入宏觀政策框架是全球趨勢,也符合中國國情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各國對於金融的波動性及其對宏觀經濟影響的反思和討論從未停止,其中一個重要成果就是將金融因素納入宏觀經濟模型。

按照西方中央銀行的理論模型,央行可以僅通過調節短期政策利率就可以影響各經濟主體在消費與投資上的決定,然而,從實證經驗看,貨幣政策在傳導過程中面臨諸多限制,例如金融機構面臨的制度上或監管上的約束會導致資金供給不足;又如借款者與資金出借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也會導致資金價格偏離均衡水平。

中國一段時間以來存在的“寬貨幣+緊信用”的現象表明,無論是短端的貨幣市場利率或長端的企業貸款利率都不足以判斷社會整體的融資條件。2018年以來,人民銀行放緩了“加息”的步伐,僅在4月中旬分別提高公開市場逆回購利率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5個基點,另外三次實施“定向降準”措施鼓勵金融機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然而社會融資規模與M2的增速依然呈下降態勢。7月社融存量的同比增速下降至10.3%,為社融數據公布以來的最低值。短端較為寬松的貨幣狀況與長端偏緊的信用擴張形成鮮明對比。

毋庸置疑,金融市場在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財經研究院推出的中國金融條件指數系列,覆蓋了貨幣市場利率、國債收益率曲線斜率、信用債利差、資產價格指數等市場數據和指標,通過盡可能多地參考各類主體的融資條件,可以更好地衡量社會整體宏觀金融環境。

以金融條件指數度量中國金融市場10年發展

以第一財經研究院中國金融條件指數的月度指數運行情況,中國金融市場條件在2008年9月以來經歷了若幹階段。

第一階段為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中國金融環境整體保持在寬松區間。月度指數從2008年9月的0.62快速下降至2009年3月的-2.10,隨後維持在較低位置。2008年底,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政府推出規模高達四萬億的一攬子刺激計劃,人民銀行在此期間五次降息、四次降準,形成寬貨幣、寬信用格局,旺盛的融資需求催生了一系列銀行表外業務及同業創新,銀行繞道信托計劃為房地產企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進行融資,影子銀行開始快速擴張。

第二階段為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中國金融環境從寬松走向緊縮。月度指數從2010年1月的-1.23逐漸上升至2011年9月的1.86。為應對CPI與資產價格快速上漲,刺激政策在2010至2011年間逐步退出,人民銀行十二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並五次提高存貸款基準利率。期間,銀監會頻繁發文收緊“銀信合作”,例如2010年72號文要求銀信理財合作由表外轉至表內並計提撥備、102號文明確規定不得使用理財資金直接購買信貸資產等。

第三階段為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中國金融環境整體偏緊。月度指數在0.21至1.72區間震蕩。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壓力凸顯,實際GDP增速由2011年的9.5%下滑至7.9%,CPI與資產價格回落。一方面,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壓力、推動經濟增長,人民銀行在2012年兩次降息、降準,在證券行業鼓勵金融創新的背景下,券商與基金借助通道業務對接銀行表外資產。另一方面,2013年3月,銀監會發布8號文控制非標準化債券資產規模,規定理財資金投資“非標”余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財產品余額的35%與商業銀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之間孰低者為上限。為滿足“非標”比例要求,金融機構通過同業負債擴大分母達標,從而導致貨幣市場利率波動性上升,並在2013年6月和12月兩度引發“錢荒”。

第四階段為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中國金融環境迎來新一輪寬松周期,月度指數由2015年1月的0.51下降至2016年11月的-1.05。2015年,實際GDP增速跌至7%以下,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為應對外匯占款趨勢性下降及經濟下行風險,人民銀行在2015年五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四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同時通過打造利率走廊模式控制貨幣市場波動性。房地產限購放松以及地方債務置換推升融資需求,寬松的資金面推動了風險偏好上升。

第五階段為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中國金融環境在偏緊區間震蕩。月度指數由2016年12月的-0.43攀升至2018年6月的0.93。2016年底,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雙雙收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國海證券“代持”事件引發的信用風波觸動監管當局下決心治理金融亂象。2017年3月末,銀監會連續發文對“三違反”、“三套利”和“四不當”進行專項治理;7月,國務院成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促進金融監管協調;11月,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雙支柱調控框架”。2018年上半年,資管新規落地,金融環境較2017年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則呈邊際放松態勢。人民銀行通過“定向降準”、抵押品擴容等手段扶持實體經濟融資,試圖疏通從寬貨幣到寬信用的貨幣政策傳導渠道。

自2018年7月起,中國金融環境或將邁入新階段,但仍需要更多的數據來支持未來的判斷。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之後,日度指數開始顯著下降,目前日度指數在0上下浮動,即指數歷史均值水平附近。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中國金融環境有望進一步寬松。

第一財經研究院/智庫是第一財經旗下的非營利獨立智庫研究機構,其宗旨為“致力改善經濟政策”。智庫以全球化的國際視野,基於事實和數據的獨立研究和分析,提供創新的可實施政策方案和建議,以提高中國經濟政策的質量和透明度,並推動有效而公平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作為全球和中國高端智見資源整合者和依托於強大媒體影響力的智庫機構,第一財經研究院出品年度旗艦報告、課題研究、宏觀分析、行業與市場報告,以及指數和排名等系列產品。

責編:蘇蔓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43

股樓齊鳴:買樓買股看個人條件

1 : GS(14)@2012-01-14 16:25:5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981426

有不少朋友近來向筆者查詢,現時應該買樓抑或買股票,才是較佳投資。雖然這沒有固定答案,需按個人需要,但可以從周期、波動性、槓桿性及成本等,找出符合投資目標的方向。
首先樓市周期通常以數年計,股票市場則波動性較高,周期較短。從宏觀看,兩者均受環球經濟影響,但買樓所涉及的金額一般較大,而且當樓及股票需要套現,以後者較為容易。
每當市場資金緊絀時,股票市場波動較樓市大,就如部份市場人士所說,港股因所設的限制相對其他市場較少,基金需要抽資時,多以香港為首選,港股猶如是「提款機」。

地產股宜持長線

由於買樓多向銀行進行按揭,有槓桿效應。如果以真金白銀買賣股票,沒有借任何孖展,並不涉及槓桿。至於借孖展炒股,現時利息約 10厘,較按揭實際息厘約 2.75厘,高約 7.25厘,成本不但較買樓貴,而且更容易被追收孖展。
雖然貸款成本以物業較低,但交易成本則以股票較低。正如筆者去年底時所說,外圍經濟陰霾未散,樓市今年較多機會是下跌,但長線是向好的。因為香港仍具一定競爭力,樓價有機會比過去的周期更上一層樓。如果睇好樓市但不買樓,可以考慮投資地產股,惟留意需持長線,並且波動性較樓市高。

張一鳴
NeutronPacific創辦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269

一萬億買A股條件未成熟-東方日報20130422 王雅媛

1 : GS(14)@2013-04-23 23:46:14

http://blog.163.com/wang_ya_yuan ... 931412013322355881/

        MSCI於今年一月發佈了一份名為"A" Opening to the Great Wall的研究報告,而上星期五傳出來導致大市急升的消息的細節,如將中國股票的權重提高到30%,其中A股權重為18%等等,就是報告當中的內容。不過這次更傳出大摩與證監會、外管局正式溝通,令到市場突然預期這份研究報告的內容有機會成真。



如果成真,好的原因不用多說,短期來說,將有大量資金湧入,資金股票供求關係改變的情況下,股價將被推高。中期來說,當MSCI新興市場指數配置成功後,很多被動基金需要跟風,資金持續進入。長期來說,A股市場多了長線基金,波動性會慢慢減低。



不過其實報告裡都有提及到在現有中國政府的政策下,要把A股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有一定的困難度。首先,雖然QFII及RQFII的額度一直在加大及成為QFII機構的要求一直在放鬆,但是QFII在匯入匯出上還有限制。QFII機構獲得額度後半年內要匯入本金,不然其額度會被外管局收回,之後本金存在三個月至一年的鎖定期,鎖定期結束後,才可分期及分批將本金和收益匯出境外,而每月匯出金額不准超過對上一年的總資產值兩成。這樣的政策限制了基金在流動性管理的自由度及沒有辦法根據市場估值高底作出實時的反應。第二個限制是投資上限,現在除了主權基金及央行等機構之外,其它機構的投資上限仍是在10億美元。市場上其中一個最大跟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ETFs,其管理資產達430億美元。如果此基金要完全地複製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A股的成份結構,其需要的額度是50億美元。



因此,筆者認為雖然QFII的額度上限及匯入匯出限制一直在放鬆中,但是此刻並未寬鬆到足夠容納大如MSCI新興市場指數介入。所以,一萬億元人民幣買A股並不會於短期內發生。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607

豁免嚴格遵守《主板規則》第4.04(1)條及《創業板規則》第7.03(1)條及11.10條的條件 (GL25-11) (於2011年11月、2012年3月及2013年6月更新)

1 : GS(14)@2013-07-07 15:10:25

睇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41

政府多留難 對話條件無共識

1 : GS(14)@2014-10-09 13:16:11




■劉江華指雙方仍未就舉行對話場地達共識。



【雨傘革命 第12天】【本報訊】學聯與政府展開對話波折重重,雙方至今仍未就對話場地取得共識,政府多番留難,先後就場地及主持人問題諸多要求,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劉江華又不點名批評,學民思潮號召更多群眾在對話當日上街參加佔領會出現「騎劫現象」。學聯則警告,若政府最終對學聯的訴求無正面回應,相信第一次對話後已無繼續討論的空間。記者:梁德倫 佘錦洪



學聯與政改三人組對話定於明日展開,劉江華昨午會見傳媒時指,已向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匯報籌備會議內容,林鄭已表明希望盡快促成對話。但他指經過籌備會議後雙方仍未就舉行對話場地達共識,提議的數個場地都不合適,「我哋關注嘅係場地係咪有空檔、安全風險等等」。他又批評有學生團體提出對話當日號召更多人上街關注,「會出現騎劫現象,令會面適得其反」。



■鍾耀華(右)指對話若要有成果,責任在於政府;旁為岑敖暉。

學聯不同意有主持人


劉又指當局希望對話期間有中立主持人在場,但學聯至今仍不同意,林鄭則同意主持人的必要性,因可令對話過程更流暢。至於與學聯存爭拗及「羅生門」的對話議題,他重申會議後公佈的事項都是有共識及雙方同意公佈,由於政府曾提出學聯要定出具體對話議題,但對方未有提議,故由政府提出「政制發展的憲政基礎」及「政制發展的法律規定」兩個議題。對於學聯指未有認同,他希望不會因此影響雙方磋商誠意及關係,又指對學聯事後反應感奇怪。學聯其後在另一場合會見傳媒,副秘書長岑敖暉表示,劉江華單方面提出的兩個議題,學聯當時已反映學生希望的唯一議題是政府可以有責任有承擔面對政治問題,回應佔領運動的市民及學生訴求。他指劉江華當時說「得、得、得」,並用筆記錄在白紙上,表示會向林鄭申明意見或訴求,雙方其後無再就對話議題有任何討論,但劉其後卻說雙方就議題有共識,學聯當然不同意。劉批評有學生團體昨呼籲群眾繼續留守,岑相信他指的團體包括學民思潮,而用意是分化不同佔領團體的手段。他重申任何團體包括和佔中三子及學民,在對話取得實質成果前會堅持佔領。他指佔領運動對政府構成壓力亦是政府願促成對話的主因,唯一可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林鄭及政改三人組正面回應市民訴求,政治問題政治解決,而不是透過警察、黑社會,甚至是用羅生門去分化、搞散運動。學聯常務秘書鍾耀華則說,對話不是「閒談吹水」或城市論壇,不需要主持人,除非政府不相信政改三人組或學生代表有能力去對話,希望政府秉持平等基礎之上正視學生訴求,不要害怕民意。他指會面若要有成果,責任在於政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009/188942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993

內地放寬外資銀行 經營條件

1 : GS(14)@2014-12-23 10:19:1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2/news/eb_ebd1.htm

【明報專訊】內地修改對外資銀行的管理條例,包括放寬外資銀行進入內地市場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規限。


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簽署、將於2015年1月1日實行的新修例,日後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在內地設立分行,不再規定其總行需要無償撥給1億元人民幣的最低限額營運資金;亦不再硬性規定必須先設立代表處,作為在內地初次設立分行的條件。

開業年限縮 可加快開展人幣業務

另申請經營人民幣業務方面,新例將外資銀行於內地開業年限要求由3年以上改為1年以上;不再要求提出申請前兩年連續盈利的條件;若外資銀行1家分行已獲批經營人民幣業務,該銀行其他分行申請經營人民幣業務也不會受開業時間限制,令外資銀行在華分行可更快展開人民幣業務。

國務院法制辦、中國銀監會負責人指出,此次修例,主要因為舊例是國務院於2006年公布施行,當時對外資銀行規定了較嚴格的條件,根據外資銀行現時在華運營實際情,在確保有效監管的前提下適當放寬限制,可為外資銀行提供更寬鬆自主的經營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808

前高層投訴平機會擅改僱傭條件

1 : GS(14)@2014-12-24 01:40:20





【本報訊】原負責歧視條例檢討工作的總平等機會主任束健銘,於8月底被揭動員教友去信平機會以抵銷同志團體的意見,存在角色衝突,其後離職,他今天會到勞工處投訴平機會不合理單方面更改僱傭條件。平機會發言人回應稱,束的離職決定是於今年7月作出,與8月份教會論壇全無關係,並警告若有人作出與事實不符言論,會保留法律追究權利。今日會協助束健銘到勞工處投訴的性傾向條例家校關注組召集人黃偉明昨接受查詢時表示,束因不滿平機會不合理地單方面更改僱傭條件,並要求束簽下不合理條件的法律文件(Deed of Release,解除職務契約),才願意發放約滿酬金。黃指平機會處理束僱用事宜不當,又指事件與另一組織所舉辦之內部研討會有關。不過,平機會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不會就個別內部僱傭事件作出評論,但強調有關事件是遵照既定的人事管理制度及恰當程序處理;該會亦按照既定程序,由專責小組處理束的投訴。


■束健銘

平機會保留追究權利


發言人又反駁黃的說法,指束健銘離職的決定是於今年7月作出,與8月份教會論壇(即黃所指的內部研討會)全無關係。假如有關人士作出與事實不符或帶有對該會造成誹謗或中傷成份的言論,會保留法律追究權利。資料顯示,束90年代加入平機會,是該會「開荒牛」,之前任職懲教署19年,離開時為高級懲教主任,2001年取得大律師資格。他負責今年7月展開的《歧視條例》檢討諮詢,諮詢內容包括給予事實婚姻明確保障,但有團體憂慮會涵蓋同性伴侶,變相承認同性婚姻。其後本報揭發束於8月16日曾以講者身份出席基督教崇真會的「歧視條例諮詢、性傾向條例、同性婚姻合法化討論會」,批評諮詢的條例針對教會,又向會眾透露,平機會早前收到同志團體過千封意見書,因內容相同,所以只計算為一個意見,提醒教會內人士交反對意見時,可將他製作的範本作修改。束的做法因存在角色衝突,而遭平機會解除其關於「歧視條例檢討」的職務,他其後於10月底離職。上月底「明光社」舉辦一個關於性傾向歧視的講座,講者包括平機會主席周一嶽,已離職的束在台下發言,自稱是前平機會職員、50多年基督徒,質疑平機會就性傾向歧視方面的決定,偏離該會內部的調查。■記者張婷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223/189785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8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