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普華和順(1358):高頓醫療器械的整合者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063

普華和順(1358):高頓醫療器械的整合者

作者:陳迅

1、外延擴張收購潛力大、壁壘高、成長快的子行業龍頭公司

1)骨科植入物方面,08年收購天津威曼、13年收購深圳博恩,成為國內第三大骨科植入物生產商,是目前國內僅有的兩家擁有全線骨科植入物(包括創傷、脊柱、髖關節及膝關節植入物)的公司之一,其創傷、關節、脊柱產品分別列國內市場第2、2、4位。近年來國內骨科植入物市場年複合增速超過20%,12年市場規模95億元,預計17年市場將達到218億元,未來五年複合增速為18.1%。

2)高端輸液器方面,11年收購北京伏爾特成為國內第二大高端輸液器生產商,擁有專利的雙層管材設計非PVC輸液器,12年市場的份額高達12.2%。我國12年高端輸液器約占整個輸液器市場銷量的5.7 %,隨著註射液安全問題的頻發,需求將逐漸提升, 08-12複合增速為23.2%,預計12-17銷量複合增速為24.5%。

3)再生醫學材料領域,14年收購北京天新福成為國內再生醫用生物材料的領軍企業,擁有人工硬腦膜、人工硬脊膜、人工神經鞘管全面的產品線,150余家分銷商組成的覆蓋全國的分銷網絡,投入市場使用超過45萬片,其人工硬腦膜市場份額為35%,正在進行肌腱韌帶防粘連膜及可用於普通外科手術的口腔粘膜市場潛力巨大。生物醫用材料可分為高分子合成、金屬、生物陶瓷、複合和再生醫學材料。前4種產品與人體組織相差遠,植入後會影響生活品質。再生醫學材料取自於生物體內植入後不引起排斥反應,將逐漸替代傳統材料,預計未來3-5年複合增速超20%。


2、近三年複合增長70%,短期仍將保持高增長

公司2011-2013收入複合增速達70.6%。2013年收入4.5億元,其中輸液器業務3.2億元(11-13年複合增速達78%);骨科植入物業務收入1.4億元(10-13年複合增速達32%)。2014H1收入2.68億元,同比增長22.6%,其中輸液器業務收入1.84億元,同比增25.1%;骨科植入物業務收入8429萬元,同比增17.5%。


公司銷售毛利率近三年逐步提高,主要得益於業務占比較大的輸液器毛利率的增加。輸液器業務逐漸向高端方向發展,毛利率呈現三年逐增,2013年達到66%;骨科植入物毛利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2013年為73%。隨著高端輸液器市場的進一步擴張,預計之後銷售毛利率仍有上升空間。



3、公司註重研發,選擇有技術壁壘和研發實力的公司並購

公司擁有一支由約100名成員組成的研發團隊,與外科醫生、醫院、大學研究中心及其他研究機構保持緊密合作。2103年研發投入2300萬,占營業收入5%。截至今年中報,公司已獲得50項專利,包括25項輸液器產品專利及25項骨科植入物產品專利,及34項新專利申請。新收購的天新福公司為我國再生醫學材料的領導者,擁有11項專利,7項第三類醫療器械的註冊證書。


4、收購天新福,14年業績有保障

2014年6月公司斥資8億元收購北京天新福醫療器材公司100%股權。公司13年收入1.51億元,同比增長18.0%;凈利潤9159萬元,同比增長22.5%。我國2010年生物醫學材料的市場規模為100億美元,全球市場占比僅6.5%,空間巨大。根據醫療器械創新網,2008-2010年,我國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複合增速為30%。


5、當前股價可逐步建倉,逢低加倉

公司13年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7800萬,14年中報為8400萬,預計全年骨科植入和高端輸液器兩塊業務貢獻1.3億,新收購天新福全年貢獻1.1億,總利潤2.4億,當前股價對應24倍市盈率。考慮高成長性和未來收購意願強, 建議可以在下跌中逐步建倉。主要風險是收購低預期,新產品註冊進度低預期。(來自國信港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579

趨勢2.虛實整合顛覆生活

2015-01-05  TWM

 

你是否發現,有些東西悄悄地在你的生活中消失;而有些東西好像就在眼前卻又摸不著。

現實與虛擬之間,還會有更多你想不到的應用將紛紛出籠。

二○一五年,有些你習以為常的事情,將漸漸消失,像是不再拿塑膠信用卡出來結帳,取而代之的,是拿出手機、輕輕感應,透過NFC(近距離無線通訊)與指紋辨識,在瞬間完成交易;也不再為了看3D電影、玩遊戲而買3D電視與眼鏡;相反的,只需要一個頭戴式顯示器……。

一場「虛擬生活」的變革,已開始發酵。在這場變革下,首當其衝的,自然是躺在你錢包的信用卡將開始不見,一連串肉眼看不見的虛擬符號,透過網路傳遞,取代一張張的塑膠卡片,也就是一四年底由蘋果所楬櫫的「行動支付(Mobile Payment)」時代來臨。

行動支付:血拼不必掏信用卡蘋果搶頭香,商機上看七千億美元行動支付的交易模式,早就不是新想法,包括電子交易中經常會使用到的NFC、QR code或指紋辨識,都是問世好幾年的技術,直到一四年十月,蘋果正式推出Apple Pay,憑藉著龐大的用戶基礎、安全性與方便性,行動支付才可以說是往前跨出了一大步。

Apple Pay上路才短短三天,使用人數就已經突破百萬人,一個月後,市調機構ITG統計,十一月的美國數位支付市占率,Apple Pay已經拿下一%,速度之快,驚豔市場,而這樣的影響力很可能還會加速往北美以外市場擴散。

最近諸多跡象顯示,Apple Pay很快地將跨出北美,走向歐洲和中國。眼看蘋果在支付市場快速坐大,包括三星在內的科技廠、零售商等,迎接行動支付的態度也變得更趨積極。

國際研調機構顧能(Gartner)預估,一四年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將上看三二五二億美元,到了一七年,這個數字還將突破七千億美元,成長率高達一一五%。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一五年我們將看到的改變,勢必不會只有支付形態的不同;連帶地,購物行為、行銷方式都將產生變化,像是虛實整合的應用,也會跟著出籠。

假設今天有個人去賣場想買烤箱,透過賣場內的藍牙裝置定位功能,可以知道有消費者在某一台烤箱前已經站了二十分鐘,很顯然正陷入猶豫,就差臨門一腳,如果此時透過藍牙即時傳送「立刻購買可以打八折」的訊息給該名消費者,再搭配手機可以輕鬆做到的即時付款功能,一氣呵成,那這筆生意成交的機率就可以大大提高了。

除此之外,包括臉書、Google、三星和索尼等眾家科技廠都開始關注的一件事情,叫作「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預期一五年,也將成為科技業的新顯學之一。

其實在一三年,一家出身美國加州的小公司Oculus,成立僅兩年,就因為在募資平台Kickstarter上推出頭戴式顯示器,獲得空前關注,還被Kickstarter列為年度熱銷的十大商品之一。

Oculus的創辦人Palmer Luckey年僅二十一歲,是個大學中輟生,打從他十五歲開始,就在自家車庫裡開發頭戴式顯示器,希望用它來打造虛擬實境效果。果不其然,他的潛力被臉書創辦人佐克柏(Mark Zuckerberg)相中,砸下二十億美元收購,就連索尼、三星都搶著要與Oculus合作,推出相關產品。

「這(指虛擬實境)將會是資訊科技演化的下一世代平台。」收購了Oculus後,佐克柏這麼說,顯然他已經將虛擬實境視為下一個科技世代的戰爭。

虛擬實境:丟掉3D眼鏡吧!

汽車設計、操控機器人都靠它如果你以為,戴著虛擬實境頭戴式顯示器,是科幻電影才會出現的情節,或是只有狂熱的遊戲玩家才會這樣做,就大錯特錯了!

索尼虛擬實境裝置Project Morpheus項目負責人馬克斯(Richard Marks)指出:「虛擬實境是一種新型媒介,而不是周邊設備。」這絕不只是一個遊戲搖桿般的電玩附屬品,而可能是改變你我生活習慣的一種媒介。

汽車大廠福特就點明,透過虛擬實境的幫助,未來他們在設計汽車時,將可以掌握更多的細節;美國航太總署(NASA)也看好,虛擬實境有利於以第一人稱視角,遠距離操作機器人;而矽谷新創公司JAUNT VR,更將英國歌手保羅.麥卡尼的演唱會等影音內容,轉化為虛擬實境影片,讓無法參加演唱會的粉絲,也能體會置身搖滾區第一排的強烈感受。

這股風潮,全世界都在發酵,像是荷蘭阿姆斯特丹高等學院 (Hogeschool Van Amsterdam)近來發表的虛擬實境購物,讓消費者坐在家裡用網路買東西,也有在「逛街」的感覺。其他如教育、社群、通訊、工業、科學等,也開始導入這項應用。

首位入選「Google未來學院」奇點大學的台灣學生葛如鈞也觀察到,相比於台灣熱門的App創業,現在美國矽谷和日本則有更多人在研究虛擬實境,矽谷科技大廠更是積極招募相關人才。「在虛擬實境、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這三大未來趨勢中,虛擬實境將是最快發酵的。」葛如鈞直言,目前虛擬實境體驗就像第一代蘋果電腦一樣,不論重量、效能、解析度等方面,都有很大進步空間,但就好像之前被稱為「黑金剛」的笨重手機剛上市時一樣,多數人在當時還無法想像手機會有普及的一天,直到關鍵應用出現,現代人一天二十四小時都離不開手機。

看好一五年市場上將有更多應用服務問世,葛如鈞樂觀預期,兩年內虛擬實境市場就會起飛,「我估計只要五到十年,家家戶戶都會有虛擬實境裝置。」值得一提的是,在現實與虛擬世界之間,還有一個以虛擬強化現實體驗的「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市場,也將是一五年的一大趨勢。

「擴增實境」念來有些拗口,但電影《關鍵報告》裡,湯姆克魯斯以雙手在空中操控各種投影視窗的畫面,想必能喚起你的記憶,這就是擴增實境的應用,一三年引領一陣熱潮的「谷歌眼鏡」(Google Glass),即是代表。

擴增實境:導航器也會出局用手勢就能找路、接電話、聽音樂繼谷歌眼鏡之後,一款被稱為「車用谷歌眼鏡」的車用顯示器Navdy,同樣是備受矚目的擴增實境產品之一。

外表看來,只是個毫不起眼的小盒子,但當你開車時,Navdy可以藉由投影,以微投影進行導航、接電話、播音樂等功能,用語音、手勢就能操作,再也不需要笨重又不耐用的導航器。這也難怪Navdy才剛開放預購,短短七天,預購金額就突破一百萬美元,瞬間在矽谷獲得高度關注。

科幻電影裡常出現的虛擬實境終於要成真,你準備好迎接它了嗎?一場虛擬與現實的衝撞,一五年即將展開。

(何佩珊)

相關公司

NFC

?力旺、偉銓電、

同亨、啟碁

微投影

奇景

手勢控制

原相、鈺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48

中國將大規模整合國企 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094

華爾街日報》援引瞭解審議情況的政府官員和顧問稱,中國計劃將一些相同行業的部分國有企業合併,能源、資源、電信等具有戰略重要性的行業將實現整合。合併後的實體將被重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並授權最高管理層實現公司回報最大化,並為其中多家公司的最終上市做準備。

彭博新聞社早些時候也報導稱,中國將在國家資本監管機構與經營性國有企業之間,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覆蓋所有國企。這一改革將實現監管者與出資者職能分離。改革之後,國有資產管理架構將由目前的兩級變為國資監管機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經營性國企三級

彭博社知情人士還稱,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將通過對重點行業的股份重組,提高國有資本控制力和影響力。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可以是新設;可以由原有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通過剝離其經營性業務重組設立;也可以是原有的大型國有金融性投資公司。

國資委尚未證實此事。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辜勝阻上週表示,國資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是要加快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升國有資本放大功能,建立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特徵的現代企業制度,讓國企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

首先,實現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對所有國有企業的全面覆蓋。改革後,所有國有企業均統一由不同地方層級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持股,為全面政企分開打下體制基礎。同時,通過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設立加以嚴格限制,建立國有資本自身的約束機制,解決國有企業無序擴張、多頭投資、多頭管理的問題。

其次,在構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時,實現初始的股權多元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之下的經營性國企,初始階段可由多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持股,一家為主。同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可在不同行業的企業持股,強化其資本管理屬性,弱化行業屬性。

第三,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應嚴格定位於資本運營主體,不進行除投資管理業務之外的其他經營活動,對所投資企業僅作為股東依照公司法參與經營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413

房產經紀持續整合 鏈家借中聯再謀南方五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7512.html

房產經紀持續整合 鏈家借中聯再謀南方五城

一財網 蔡胤 2015-03-18 17:20:00

接近鏈家人士透露,鏈家此番合作的目的,在於借中聯在華南、華中房產經紀市場打開局面,中聯的意願則在共享鏈家現有的線上平臺,借用互聯網的技術和理念實現傳統服務模式到房產O2O的轉型。

繼在成都、上海發起“同行並購”後,北京房產經紀公司鏈家地產(下稱“鏈家”)再度向南擴張。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3月18日從鏈家了解到,鏈家將正式與深圳第二大房產經紀中聯地產進行全面戰略合作。

鏈家地產控股董事長左暉以“順勢而為”來界定這次合作,他18日午間對記者稱,這一次合作意味著“萬億級O2O平臺全國版圖”基本完成布局。在左暉看來,鏈家與中聯在服務、運營理念上頗為接近,未來將打通線上,探底線下,最大化發揮資源整合優勢,合力構建房產O2O生態圈。

這並不是鏈家今年的第一次擴張。今年2月,北京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鏈家宣布,與成都最大的房產經紀公司伊誠地產全面合並,借機擴大在成都市場的份額,並以此開啟“並購模式”。隨後的3月1日,鏈家向本報記者確認稱,已與上海德佑地產達成戰略合作,雙方互相置換了公司股份,此後德佑品牌將逐漸淡出市場,鏈家通過並購獲得上海10%的中介市場份額。

北京和上海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經紀市場,各自占有中國市場的三分之一份額,在北京,鏈家市場占有率超過50%。而通過合作覆蓋了西南、華東區域後,華中和華南便成為了鏈家的目標。據記者了解,中聯為深圳第二大房產經紀公司,始創於1993年,業務已經覆蓋深圳、武漢、廣州、長沙、惠州5個城市,擁有近300家門店。

接近鏈家人士透露,鏈家此番合作的目的,在於借中聯在華南、華中房產經紀市場打開局面,中聯的意願則在共享鏈家現有的線上平臺,借用互聯網的技術和理念實現傳統服務模式到房產O2O的轉型。

“深圳作為二手房交易非常活躍的地區之一,購房潛力巨大且經濟實力不可小覷。更重要的是,中聯在湖南、湖北等地具有業務覆蓋,兩家聯盟也讓鏈家的平臺觸角隨即伸向了華中地區,順應了全國大平臺的擴張邏輯。”上述人士對記者說道。

早前,鏈家方面就曾對包括本報在內的媒體表示,2015年,鏈家計劃進入8個新地區,構建“全國房產O2O大平臺生態圈”。鏈家網CEO彭永東3月初對記者透露,鏈家的O2O平臺目標是在2017年突破1萬億元交易額。

對於鏈家的大肆擴張,克而瑞(CRIC)研究中心傅一辰分析稱,與德佑這類南方公司合並,能使鏈家獲得這些公司旗下的門店、房源資料,間接覆蓋這些城市,而擴大版圖或為鏈家未來上市估值加分。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也認為,相對於“自身繁殖”的擴張模式,資本推動下的大肆收購,更適宜於沖擊上市目標的鏈家。

實際上,鏈家謀劃上市傳言已久,對此,鏈家地產尚未公開上市計劃,近日回應本報采訪時僅稱“有融資計劃”。

去年以來,隨著O2O模式的滲透,房多多、愛屋吉屋等房產平臺迅速發展,隨著今年鏈家全國性擴張、58同城並購安居客,國內房產經紀行業洗牌正在加速。在這種背景下,商業模式、融資能力正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對此,傅一辰分析,房產經紀行業的百家混戰已經接近尾聲,未來的運營模式之爭中,對於鏈家這種線下門店與線上平臺相融合的模式而言,如何借助O2O平臺導入更多客源,增加線上收益占比,是其未來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編輯:王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72

大眾汽車戀上天貓 渠道整合仍未止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7154.html

大眾汽車戀上天貓 渠道整合仍未止步

第一財經日報 孫銘訓 2015-03-18 06:00:00

繼甲殼蟲之後,“UP!”作為大眾汽車的又一款A00級車型,被大眾汽車寄予厚望。3月17日,在UP!上市之前,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銷售有限公司(下稱“大眾汽車”)專門安排媒體試駕,並將阿里巴巴大廈作為試駕路線上的重要節點。

繼甲殼蟲之後,“UP!”作為大眾汽車的又一款A00級車型,被大眾汽車寄予厚望。

3月17日,在UP!上市之前,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銷售有限公司(下稱“大眾汽車”)專門安排媒體試駕,並將阿里巴巴大廈作為試駕路線上的重要節點。除了因為這里是杭州的地標性建築外,大眾更看重其與天貓在電商模式上的合作,包括300輛“UP!”限量版車型的線上銷售。

這款搭載了1.0L多點直噴發動機的小車,百公里油耗只有4.8L。在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當下,它具備了在全國推廣的“大眾消費”基礎,並有望再創一個大眾車型的銷量紀錄,但由於渠道的限制,它只能在大眾進口車集中在全國一二線城市的150多個4S店進行銷售。

在此之前,大眾進口車企圖借助上海大眾網絡拓展三四線城市市場的方案,因為去年年底的進口車經銷商反水而不得不在2月底停止。

“盡管被停止,但大眾汽車謀求經銷商網絡整合,卻是一次有意義的嘗試。”奧德思國際信息咨詢(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郎學紅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進口車與國產車共網絡銷售是一種趨勢。

磕磕絆絆的“改革”

2013年9月,大眾進口車啟動了一場由國產合資渠道分銷進口車的變革。大眾中國與上海大眾就大眾品牌進口車業務達成戰略合作,將途銳、邁特威、夏朗等進口車放入上海大眾渠道內銷售,先後獲得授權的上海大眾經銷商共90家,主要集中於大眾進口汽車尚未觸及的三四線中小城市空白市場。這意味著原本只通過大眾進口車渠道進行銷售和維修保養的車型,將第一次出現在合資公司上海大眾的渠道當中。

大眾進口汽車銷售網點有150個左右,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在一二線市場擁有約10%的市場份額,而在三四線城市的市場份額僅有4%,按城市統計的市場滲透率僅為22%,即平均每100個城市中只有22個城市有大眾進口車網點。

在汽車消費檔次逐漸攀升的國內市場,大眾進口汽車在三四線城市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借力合資渠道布局這一方式,被大眾中國認為是成本較低、速度較快的解決方案。同時此舉也是上海大眾品牌高端化的一次嘗試,上海大眾希望通過高端進口車的銷售提升其經銷商的各方面能力,並可以為未來上海大眾銷售豪華車作準備。

但由於大眾進口車與上海大眾缺乏很多深層次的合作方案導致出現了諸多問題,如本來只授權到三四線城市銷售的車型,被回歸到一二線城市,造成了整個大眾進口車渠道和產品價格的混亂。結果是不但銷量沒有獲得提升,而且沒有守住價格,造成了整個大眾進口車經銷商的利潤損失。

2014年全年大眾進口車銷售8.1萬輛,相較2013年下滑2.4%。銷售渠道的增加和銷量的降低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也直接導致了大眾進口車經銷商2015年初的集體“反水”。

2015年剛剛開始,大眾進口車經銷商聯名上書大眾中國銷售有限公司,要求取消對上海大眾銷售進口車的授權,對於2014年經銷商虧損的予以補貼、返還2012年二手車不合理被拒的返利,以及共同協商2015年銷售目標等多項要求。

在經過多輪談判之後,這場磋商如今有了新的進展,大眾中國與上海大眾於近日達成協議:自2015年2月1日起,上海大眾獲夏朗的獨家經營權,同時不再銷售包括途銳、甲殼蟲、尚酷、邁特威等在內的大眾進口車型,而進口大眾經銷商在消化完庫存後將不再銷售夏朗;此外大眾汽車還要向進口車經銷商進行1.2億元的返利補償,承諾2015年銷售目標會與經銷商一起協商制定。

必然趨勢?

郎學紅認為,大眾汽車謀求在華銷售渠道的整合是一種有意義的嘗試,之前合作的失敗更多是因為這種合作是單向的,“它發展更多進口大眾網絡的同時,卻沒有給進口大眾的經銷商熱銷車型。”而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進口大眾的經銷商不滿意,大眾銷量沒有得以提升,同時上海大眾也並沒有從合作中嘗到甜頭”。

“未來不排除雙方探討中長期的網絡雙向協作模式。”郎學紅表示,進口車與國產車並網是大的趨勢,但雙方應該探討一種新的合作模式,雙向協作應該被接受。

“進口大眾每年的總銷量尚不足10萬輛,其銷量的提升仍然需要大的網絡支撐,但鑒於現在經銷商投資環境,要提高大眾進口車的銷量,借助其國產車的渠道也是其他跨國汽車品牌慣用的模式。”郎學紅指出,目前不僅德系三大豪華品牌是如此操作,豐田、日產、雷諾、克萊斯勒、別克、雪佛蘭等也都是如此作為。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盡管並網是未來的趨勢,但如果大眾進口車與合資公司不能組建統一的銷售服務公司也很難達到預期目標。“正如此前奔馳在華的發展,北京奔馳與進口奔馳的多頭管理造成了奔馳品牌在華發展的遲緩和價格混亂,一直到統一的銷售公司組建完成,才捋順了整個銷售流程。”

編輯:一財小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82

奇虎路演會議紀要:品牌優勢整合市場,利潤率預計提高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16

奇虎 (QIHU.US) 路演會議紀要:品牌優勢整合市場,利潤率預計提高
作者:馬原




在 2014 年 4 季度奇虎業績公布之後,我們組織了一次 NDR,奇虎管理層與投資者分享了公司最新近況及公司發展策略。奇虎於 2014 年年中正式推出移動搜索,2015 年 1 月推出獨立搜索品牌“好搜”,2 月正式進入醫療廣告市場。未來將繼續致力於 PC 及移動搜索商業化提升,目標在 2015E、2016E 移動搜索流量分別達到15%-20%及 30%的市場份額,PC 搜索收入達到 15%及 20%+的市場份額。近期莆田系醫療商與百度暫停廣告投放合作的事件也給奇虎帶來了新的市場機會。在企業安全領域,由於政府重視度提高,奇虎也將有較大的發展機會,目標在 2-3 年內成為市場領導者,長遠目標是占據 20%的市場份額。預計 2015 年搜索業務推動收入高速增長,利潤率提升,Non-GAAP 運營利潤率達到 30%,受互聯網彩票銷售暫停影響,奇虎 2015 年彩票收入預計下跌 50%,但由於占總收入比重小,不影響全年收入增長情況。我們維持買入評級和 90 美金的目標價。

搜索業務:
* 推出“好搜”,建立品牌優勢。因為 360 的品牌優勢是安全,而不是搜索,為在搜索領域擴大影響力,2015 年初,奇虎推出獨立的搜索品牌“好搜”。

* 移動搜索發展勢頭良好,2014 年年中正式推出移動搜索。目前的發展計劃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產品完善,接入 LBS 等服務提高用戶體驗;第二階段的重點將是品牌的樹立,利用 360 產品資源(安全、瀏覽器)宣傳好搜;第三階段將在應用商店大力推廣相關 APP以增加市場份額,預計到 2016 年底,移動搜索流量將會占到市場份額的 30%,今年的目標是占到市場份額的 15-20%。

* 在 PC 搜索方面,去年 4 季度奇虎搜索流量的市場份額是 1/3,搜索業務收入的市場份額達到 6-7%左右。奇虎將會加強與 Media V 合作建立廣告聯盟,並通過後臺改進、用戶關系改進等手段改善 PC 及移動端展示廣告,縮小收入份額與流量份額之間的差距。管理層表示,不管是經驗積累還是效率改進,奇虎都已經達到了一個節點,從 2015 年下半年開始將開始推進商業化。4Q15 的目標是占據 15%的搜索收入市場份額,到 4Q16,目標將是占據 20%以上的搜索收入市場份額。

* 2015 年 2 月,奇虎正式進入醫療廣告市場,目前為止市場反應良好。近日,莆田系醫療商與百度暫停投放廣告合作,這給奇虎帶來了新的市場機會。莆田系醫療商占據中國醫療搜索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而百度此前一直是其廣告投放的主要平臺。奇虎加入醫療市場,使得廣告投放者有了新的選擇。奇虎管理層預計 2015 年底或 2016 年年初醫療廣告收入將占廣告收入的 20-25%。

手機遊戲業務:
* 奇虎應用分發 90% 業務跟遊戲有關,2014 年奇虎應用商店的分發量份額市場第一,在 35%左右。奇虎手遊業務的增長速度高於市場整體增長速度,2015 年手機遊戲業務的增長目標是 70%左右的增長率,高於市場 50%的增長率。

企業安全領域:
* 國內企業安全市場在之前平緩增長,保持 10%左右的年增長率,去年達到 15 億美金的規模。但隨著國家政府對於國際監聽、信息泄露等問題更加重視,未來幾年內國內企業安全市場規模年增速將達到30%-40%,並在兩三年內規模達到 30 億美金。

* 另外,政府明確表示安全部分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原先在這一市場中的國外領先企業將會撤出,產生市場空檔。而目前在國內企業安全領域,尚未有一家國內企業市場份額超過 10%,這都給奇虎帶來了機會。

* 利用 360 的品牌優勢,奇虎可以進一步整合市場,在 2-3 年內成為企業安全領域的市場領導者,管理層表示,在企業安全領域,奇虎的長遠目標是占據市場 20%左右的份額。目標客戶群為以下四類:政府機關、科研和高校、大型國企以及大型私企。

* 4Q14 奇虎首次在企業安全領域實現收入,收入約 2000 萬美元。 雖然這部分收入季節性波動較強,收入主要集中在四季度,管理層預計接下來的 2-3 年,此部分收入的整體將保持高速增長趨勢。

收入高速增長,利潤 率提升:
* 2014 年,由於渠道(預裝機)等方面支出較多,利潤率有所下降。預計 2015 年利潤率會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為收入高速增長,且增速超過費用增速。

* 毛利率會維持在 75%-80%的範圍,主要考慮以下影響因素 1)搜索業務收入規模擴大之後,帶寬、服務器折舊等費用重計,由之前的 R&D轉入 COGS;2)搜索如果做聯盟,也會使毛利率受壓;3)企業安全毛利率較低,所以其收入的提升也會對毛利率整體帶來向下的壓力。而另一方面,規模效應又會使固定資產攤銷費用降低從而改善利潤率。

* 公司的營業利潤率會有所提高。運營費用中,R&D 費用增速放緩,2015年增速在 25%左右,主要是由於員工人數將會基本保持不變。S&M 費用在 2015 年增速在 30%-35%之間,其中營銷費用,主要是電視廣告費用 2015 年會跟 2014 年基本持平或稍有增長。 2015 年 Non-GAAP 營業利潤率目標是 30%,但是 2015 年一季度營業利潤率相對較低,是前兩年的平均水平。

預計 2015 年彩票業務收入下降一半。受此次互聯網彩票銷售暫停影響,奇虎2015 年彩票收入預計下跌 50%,在 3500 萬美元-5000 萬美元左右(1 季度 1500萬美元-1600 萬美元)。但是由於占總收入比重小,不影響全年收入增長情況。

與酷派的合作:今年年中推出第一款 :今年年中推出第一款 360 手機。。。在 2015 年 6-7 月,第一款360 手機將正式推出,奇虎將把軟件優勢整合進 OS,給用戶以較好的體驗。提到與酷派的合作,現階段奇虎主要貢獻軟件資源,並在手機推出後提升硬件影響力。

(來自交銀國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687

阿里影業複盤,擬整合娛樂寶及淘寶電影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911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8 09:03 編輯

阿里影業複盤,擬整合娛樂寶及淘寶電影
作者:孫宏超

4月8日消息,阿里巴巴影業集團今日早間公告,已接獲其控股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的一項資產註入建議,雙方正在就一項有關可能由阿里巴巴集團註入若幹特定的媒體和娛樂資產予阿里影業的交易進行初步探討。

根據公告內容,阿里巴巴集團表示,可能註資交易將包含阿里巴巴集團的線上電影售票業務,以及為制作電影和其他媒體內容融資的平臺。前述業務均自2014年開始投入運營

據業內通常認知,上述業務的承載實體分別為淘寶電影票業務以及娛樂寶業務平臺。

此前的3月24日,阿里影業向香港聯交所申請短暫停止停止買賣,以待刊發一項有關該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

根據公開資料,淘寶電影票業務於2014年全面投入運營,已成為阿里集團旗下產品和服務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娛樂寶是全球第一個也是最大的C2B影視娛樂內容投資融資平臺,僅在2014年,娛樂寶平臺就累計投資了12部大電影,總投資額達3.3億多,投資項目整體票房近30億,接近中國當年票房的10%。僅在賀歲檔期間就有4部娛樂寶投資電影上映,並獲取了18億多的票房成績。

阿里影業董事會表示,已接獲阿里巴巴集團提交的一項無法律約束力的建議,

該公司將在新的商業模式背景下評估上述註資交易及其他可能交易。阿里巴巴集團現階段沒有就可能註資交易向該公司提出任何要約,也沒有簽訂任何協議、以及厘定條款或時間表。假如上述可能註資交易一旦落實進行,將根據相關上市規則及流程進行推進。

此前的3月31日,阿里影業發布2014年年報時表示,該公司新的戰略方向要求整合娛樂內容的融資、制作、營銷及發行,並進一步擴展公司業務。在新的戰略下,該公司的業績將可能由於實施新戰略而進行的額外投資而在一段時間內受到影響。該公司將不會著力於實現可預見未來的利潤最大化,而將通過整合的娛樂模式持續投資用戶體驗,力求創造長期價值。

阿里影業於此次公告後恢複交易。


來源:騰訊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845

阿里影業或整合娛樂寶與淘寶電影 互聯網娛樂平臺雛形初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2508.html

阿里影業或整合娛樂寶與淘寶電影 互聯網娛樂平臺雛形初具

一財網 何天驕 2015-04-08 13:32:00

4月8日,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宣布,已接獲其控股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的一項資產註入建議,雙方正在就一項有關可能由阿里巴巴集團註入若幹特定的媒體和娛樂資產於阿里影業的交易進行初步探討,當中涉及若幹特定的媒體及娛樂資產,包括線上電影售票業務、一個為制作電影和其他媒體內容投資融資的平臺。不過根據阿里巴巴集團的相關業務推測,上述業務的承載實體分別為淘寶電影票業務以及娛樂寶業務平臺。

4月8日,阿里巴巴影業集團(01060.HK,下稱“阿里影業”)宣布,已接獲其控股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的一項資產註入建議,雙方正在就一項有關可能由阿里巴巴集團註入若幹特定的媒體和娛樂資產於阿里影業的交易進行初步探討,當中涉及若幹特定的媒體及娛樂資產,包括線上電影售票業務、一個為制作電影和其他媒體內容投資融資的平臺。與此同時,阿里影業宣布於4月8日正式複牌。受資產註入消息刺激,截止中午休市,阿里影業股價上漲近兩成。

雖然公告並未明確具體註入資產名稱,不過根據阿里巴巴集團的相關業務推測,上述業務的承載實體分別為淘寶電影票業務以及娛樂寶業務平臺。《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向娛樂寶相關負責人求證,該負責人表示尚未獲悉相關資產註入信息。阿里影業相關負責人則向記者強調,目前只是擬整合,具體還是以公告為準。

根據公開資料,淘寶電影票業務於2014年全面投入運營,已成為阿里集團旗下產品和服務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娛樂寶是全球第一個也是最大的C2B影視娛樂內容投資融資平臺,僅在2014年,娛樂寶平臺就累計投資了12部大電影,總投資額達3.3億多,投資項目整體票房近30億,接近中國當年票房的10%.僅在賀歲檔期間就有4部娛樂寶投資電影上映,並獲取了18億多的票房成績。目前,淘寶電影業務歸屬於螞蟻金服集團旗下,而娛樂寶歸屬於阿里數娛。

阿里影業董事會表示,已接獲阿里巴巴集團提交的一項無法律約束力的建議,該公司將在新的商業模式背景下評估上述註資交易及其他可能交易。阿里巴巴集團現階段沒有就可能註資交易向該公司提出任何要約,也沒有簽訂任何協議、以及厘定條款或時間表。假如上述可能註資交易一旦落實進行,將根據相關上市規則及流程進行推進。

此前的3月31日,阿里影業發布2014年年報時表示,該公司新的戰略方向要求整合娛樂內容的融資、制作、營銷及發行,並進一步擴展公司業務。在新的戰略下,該公司的業績將可能由於實施新戰略而進行的額外投資而在一段時間內受到影響。該公司將不會著力於實現可預見未來的利潤最大化,而將通過整合的娛樂模式持續投資用戶體驗,力求創造長期價值。

業內人士分析,一旦交易如願完成,阿里集團旗下和娛樂相關的絕大部分生態型產品都將成為阿里影業的戰略性資產,而這些資產的註入,將會和阿里影業現已具備的內容產品開發、制作和生產能力產生化學反應,最終使阿里影業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在“文化產業布局的戰略旗艦”。未來阿里影業將一方面具備內容產品開發、制作、生產能力,另一方面獲得線上線下並行的發行渠道,以及娛樂寶這一投融資平臺,成為一家“互聯網+文化娛樂”的上市公司。

阿里影業方面表示,未來將致力於將“互聯網+”的平臺化生態鏈條貫穿到阿里影業整個商業模式之中:在業務開展前端,依托阿里集團的大數據能力,阿里影業將會在內容開發、制作、投資等環節做到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從而推動內容產品的反向定制,而這些產品將有可能通過娛樂寶平臺和用戶產生基於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深度互動和融合,並通過淘寶電影和線下發行雙渠道進入用戶的應用場景,從而形成一個生態閉環。

此前的3月24日,阿里影業向香港聯交所申請短暫停止停止買賣,以待刊發一項有關該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阿里影業於此次公告後恢複交易。阿里影業複牌後,股價早段升近兩成,截止中午休市,股價報收於3.47元,較停牌前的2.86元升21.3%。

一張圖看懂阿里影業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05

大央企“分、合”報告:雙主線下的千億級資本整合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50

大央企“分、合”報告:雙主線下的千億級資本整合
作者:羅諾


世間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據綠靴資本記者獲悉,全新的中國中車也將最快在6月正式亮相。

而緊隨在南北車整合之後的則是來自核電行業的新一輪整合的啟動——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投)兩家央企將重組合稱國家電力投資集團。

實際上,更多行業中的央企整合動向也已經在蠢蠢欲動之中,包括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乃至三大電信運營商的整合合並都一度成為坊間熱議的焦點。

不得不承認,關聯性央企間的強強聯合重組的信號已經被國務院明確釋放。

但據綠靴資本記者獲悉,在央企改革的另一個層面之下,央企內部的“分拆”也同樣將作為另一條改革主線向市場釋放其紅利。在經歷了過去數年的央企整體上市的熱潮之後,央企內部的分拆上市之潮也將隨著國企改革和資本市場的改革驅動而至,而對於資本市場而言,上市央企的再分拆上市將成為繼央企整合之後帶給資本市場的又一焦點。

2015年3月31日,中國交建在H股發布公告稱其擬將下屬疏浚業務相關的資產、人員和機構進行重組並設立中交疏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交疏浚”),並推進中交疏浚設立後將中交疏浚分拆上市。

而這一舉動無疑為上市央企的再拆分上市吹響了“沖鋒號”。

“分”、“合”的機遇

一邊是火爆的資本市場,一邊是國企改革的層層推進,這兩個加在一起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央企整合無疑是國企改革中的重要一環。

有了南北車整合的珠玉在前,顯然將有更多類似的行業整合即將發生在類似的央企身上。

近日,商務部反壟斷局公示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收購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股權案》顯示,現國家核電控股股東國務院,擬將其持有的66%股份無償劃轉給中電投持有。而國家核電董事長王炳華對外透露,兩家企業將組建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據綠靴資本記者獲悉,在組建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之後,旋即將推動核電業務上市,而現年61歲的王炳華將很有可能執掌新組建的國家電力投資集團。

雖然對於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三大電信運營商等的合並傳言暫時並未得到明確的肯定性答複,但大趨勢之下的預期依然明顯存在。

據接近於國資監管部門的有關負責人士也向綠靴資本記者證明稱:“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其他央企強強聯合重組的可行性方案,目前處於調研和論證階段。”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央企整合所帶來的股價強烈上攻效應,已經在南北車整合的事件中被淋漓盡致地釋放。

4月初,當南北車合並案通過中國證監會和商務部反壟斷審核後,南北車4月7日複牌再次雙雙漲停。至此,自去年12月31日發布重組合並預案以來,南北車各自股價漲幅均超過300%。根據兩車最新市值估算,合並後的“中國中車”市值將超8500億元。

這是由央企的“合”所帶來的改革紅利。

而在央企間整合的“凱歌”正在逐次奏響之時,央企內的“分拆”上市——尤其是上市央企的分拆上市又即將在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粉墨登場。

“近日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就強調央企改革要‘用好用活股票市場’,這就為央企資產的證券化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3月末,一家上市央企的高層向綠靴資本記者透露,“如何利用資本市場來鋪墊央企混合制改革,進一步增強央企市場化獲利和資本運作能力,是現在上市央企所集體面臨的課題。”

而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中國交建則成為“首吃螃蟹之人”——將從上市公司中剝離疏浚業務相關的資產,並推進其分拆上市。
根據其有關方案,中國交建分拆疏浚業務並推進其上市將共分為中交疏浚的初始設立與換股收購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將由中國交建聯合下屬全資子公司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現金出資設立中交疏浚,中交疏浚設立時的總股本為5000萬股。其中中國交建以人民幣9990萬認購4995萬股,持股99.9%;中國路橋以人民幣10萬認購5萬股,持股0.1%。

第二階段即為換股收購階段,在中交疏浚設立後擬新發行117.3億股普通股用於收購中國交建持有的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100%股權、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100%股權和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100%股權。

上述三家子公司股權以最近一期經審計的凈資產金額為基準確定對價為人民幣234億元。同時中國路橋以現金人民幣2345萬元認購中交疏浚新發行的1172.5萬股普通股,以保持中交疏浚換股收購前後的股權結構不變。

而實際上,據綠靴資本獲悉,這僅僅是中國交建方面計劃分拆上市的第一步。

“在2014年年底,有關中國交建業務板塊分拆上市規劃便已經成型。”一位接近於中交集團高層的知情人士向綠靴資本記者透露:“實現疏浚業務整合上市。整合疏浚板塊業務,成立中交疏浚。這是中交建第一個整合的業務板塊,是關鍵的第一步。”

據綠靴資本獲得的一份中國交建集團內部資料顯示,“著力深化改革,推進業務整合”將是中交集團2015年工作的主題貫穿始終。

而其2015年的工作重點中,其中除了實現疏浚業務整合上市之外,還包括另外三項業務整合任務,其分別為:加快房地產業務整合,成立中交房地產集團,統管集團的境內外房地產業務;整合投資運營資產,成立中交運營資產管理公司,將分散的高速公路、港口等運營資產以適當方式註入,統一管理,專業整合,培養孵化,適時進入資本市場。成立中交軌道交通設計總院,當整合集團各設計院的軌道設計業務,以股份制的方式成立中交軌道交通設計總院,集中力量支撐中國交建軌道業務的開展。

“繼續按照中央及國資委的改革方向和‘五商中交’的戰略部署。”在上述綠靴資本獲得的中交建內部材料顯示,中國交建方面將推動公司向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邁進。

中交建的此次分拆無疑給市場帶來了許多想象。

而在中交集團的進一步計劃中,其計劃將著力打造“中國路橋” 、“中國港灣” 、“振華重工” 、“中交設計” 、“中交疏浚” 、“中交投資” 、“中交地產” 、“中交金融” 、“中交國際”等一批特色鮮明、具有行業引領力的專業子品牌。

顯然,與南北車的“合並”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力一樣,上市公司中國交建的“分拆”上市也直接給資本市場帶來了“重大利好”,業務分拆有利於優勢業務板塊充分享受估值溢價,有利於公司整體估值提升。

就以H股中國交建的整體估值比較,目前港股中國交通建設的靜態市盈率約為10倍,而疏浚業務的代表公司中國疏浚環保的靜態市盈率則達到了16倍。

在中國交建“分拆”消息發布次日,中國交建A股盤中幾欲漲停最終報收漲幅約4%,而H股則大漲8.8%。

“分拆”大勢的“舊風再起”

與央企整合一樣,此次的上市央企“分拆”上市之風也同樣是“舊風再起”。

A股上市公司分拆上市之風曾在2000年風行一時,並在2010年時一度即將乍起。

在2000年-2004年左右先後有聯想集團、托普軟件、TCL集團、新疆天業、海王生物、同仁堂、華聯控股將控股子公司分拆後,登陸香港資本市場。

但2003年華聯控股分拆聯華超市在香港上市之後,政策開始收緊。出臺《關於規範境內上市公司所屬企業到境外上市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分拆境外上市的標準進行明確。

2010年4月,正當此時A股公司整體上市意猶未盡之際,監管層發出上市公司可以分拆子公司創業板上市的消息。並在當時保代培訓中明確分拆的六項規定。

其標誌性事件便是同年4月20日,同方股份停牌後發布公告稱:“目前,公司正在研究相關政策和規定,評估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科技領域以及環保、水務、建築節能等節能減排領域的業務精內外分拆的可行性,依此擬定所屬控參股子公司分拆上市的方案。”

其後正當市場想當然認為分拆上市第一股的同方股份已經“開弓搭箭”之時,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政策卻在一夕之間戛然叫停。

同方股份以及中青旅分別公告分拆境外子公司及烏鎮旅遊赴港上市,但均未成行。

一位在2010年曾深度參與某上市企業分拆上市的資深投行人士向綠靴資本記者回憶道,“監管層考慮到在實際控制人進行分拆上市過程中,比較容易令人懷疑涉嫌掏空上市公司資產,則以‘考慮市場影響’為由,而將態度轉變為‘不鼓勵’。”

另一方面上市企業分拆上市之所以叫停,除了有關政策原因和分拆的門檻過高外,IPO通道的堵塞和上市時間成本的巨大也是主要原因。

但四年之後的2014年年中,無論是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政策風向還是市場因素,都在悄然發生轉變。

2014年6月,用友軟件分拆暢捷通在H股上市獲得證監會批準,並正式公開招股。這一案例的橫空出世,則似乎標誌著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議題在四年之後開始松動。

“現在的市場環境不再是4年前可比了,國內A股資本市場出臺了一系列更為市場化的政策,這就為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推出創造了時機。”上述資深投行人士認為:“尤其是IPO註冊制的即將落地,這為分拆上市創造了一個必要環境。”

“分拆上市對於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制也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上述某上市央企的高層坦言,央企和國企上市企業的分拆上市將是促使國企改革動力的一個重要環節。

的確,IPO註冊制趨勢逐漸明朗,這即將到來的“擴容風暴”將大大降低IPO上市的難度和時間成本,這對於有計劃將子公司分拆獨立上市的上市公司,特別是正在進行改制的國有企業來說,當然是一個好消息。

而對於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順利推進,各方資金都對國企“混改”蠢蠢欲動,其中重要的一環也在於這些民資參與混改之後需要一個順暢的退出機制。

“而央企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也是其他很多民營上市公司所無法比擬的,其分拆上市的目的則不存在著幾年前監管層所擔心的‘道德’風險。” 上述某上市央企的高層認為,可以預見,隨著IPO註冊制的落地,央企混改的不斷深化,與前幾年央企追求整體上市之風相類似,在新的經濟環境之下,央企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風潮即將來臨。

(來自21世紀經濟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041

好孩子國際(1086.HK)自有品牌“一條龍垂直整合業務模式”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35

好孩子國際(1086.HK)自有品牌“一條龍垂直整合業務模式”
作者:申 燁、李音臨


1. 公司簡介

好孩子國際創立於2000年,定位國際兒童耐用品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嬰兒推車、兒童汽車安全座、自行車、三輪車、電動車、嬰兒床以及其他兒童耐用品的研究、開發、生產、營銷和銷售,2010年在香港主板上市。第一大控股股東為Pacific United Development Limited,持股比例23.52%。目前,好孩子是國內最著名的耐用兒童用品品牌,也是全球最大的嬰兒推車供應商,在北美、歐洲以及中國這三個全球主要市場平均每銷售2.9輛嬰兒車就有一輛出自好孩子。2014年營業收入為61.16億港元,其中嬰兒推車及配件業務收入為23.67億港元,汽車安全座及配件業務收入為17.48億港元,其他兒童耐用品業務收入為20.01億港元。


公司在2014年以7.51億港元對價全資收購了Columbus Holding GmbH公司,Columbus Holding GmbH為一家總部位於德國的知名兒童用品公司,主要從事兒童用品的設計及銷售,在奧地利、英國、法國、意大利、荷蘭及中國均設有分公司。Columbus Holding GmbH的主要產品包括汽車座椅、嬰兒背帶及推車,而“CYBEX”牌的汽車座椅為歐洲的知名品牌。同時還以11.09億港元的對價全資收購WP Evenflo Group Holdings, Inc.,Evenflo的總部位於美國俄亥俄州,使用“Evenflo”、“ExerSaucer”及“Snugli”品牌生產嬰童用品。Evenflo的核心產品包括汽車座椅、固定活動中心及安全門等一系列產品。Evenflo集團的產品主要在俄亥俄州Piqua及墨西哥Tijuana進行生產,其後銷往全球。Evenflo集團亦在北美設立穩定高效的營銷及運營平臺,直接向沃爾瑪、玩具反鬥城及Amazon.com等零售商銷售。另外,以0.36億港元的對價獲得NICAM A/S的70%股權,即斯堪的納維亞(瑞典、挪威、丹麥、冰島等地的泛稱)的分銷商,強化“CYBEX”品牌在斯堪的納維亞的市場地位,進一步完善歐洲網絡。目前,並購部分業務收入約為13.81億港元,占2014年總收入的22.6%。

2. 經營概況

公司主要收入來源於兒童耐用品的研發、設計與銷售,2014年公司實現收入61.16億港幣,同比增長46.00%,其中嬰兒推車及配件業務收入占其中的44.6%,汽車安全座及配件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14.0%,其他兒童耐用品收入占41.4%。


國內市場渠道下沈,由“推”向“拉”轉型

為更好地了解消費的需求和滿足消費者,公司在“渠道下沈、網格化管理”的深度分銷管理基礎上,持續推進經營模式由“推”到“拉”的轉型,從渠道供貨模式向品牌零售的模式轉變。同時,好孩子為實現營銷模式轉型,提升品牌和產品的影響力,公司在國內三、四線城市選取戰略供應商及優質終端母嬰店推行好孩子集團產品專賣店建設,並為其提供一系列支持。2014年期間,好孩子專賣店“好孩子e家”開設350家,截至2014年上半年,集團深度分銷覆蓋的母嬰店達16155家,公司成立到縣服務平臺,累計設立區域營銷中心92個,專賣店服務網點170個及縣級特約服務網點780個。電子商務方面,公司加強與所有五大網絡零售平臺的合作,按價值計,“gb好孩子”品牌在兒童耐用品的市場份額當中位列第一。此外,公司向一個平臺提供獨家產品,促使電商平臺與之簽訂大額訂單。2014年,電子商務渠道收入增長約52.5%至約4.14億港元,約占國內市場收入總額的28.3%,國內銷售網絡規模效應顯著。

海外市場渠道“三管齊下”

藍籌/OPM戰略:2014年,公司來自藍籌客戶的營業收入達14.78億港元,同比增長15.2%。

直銷戰略:公司自2012年起在歐洲市場啟動直銷模式後,2014年,通過與北美市場主要零售商合作,自有品牌“Urbini”、“gb”以及Rollplay品牌電動玩具車相繼在北美主流零售商上架銷售,如Walmart等。2014年,公司向零售商直銷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174.1%至3.91億港元。

並購戰略:公司通過兼並收購實現公司外延式發展,2014年相繼完成對全球著名高端兒童汽車座品牌CYBEX的並購以及對美國著名兒童耐用品牌Evenflo的並購。通過現有兩項並購,公司迅速在北美與歐洲兩大主要市場形成了當地化渠道和經營平臺,並擴大及完善自有品牌組合。

產品研發持續爆發,研發協同初顯成效

2014年內,公司共註冊專利643項,研發能力進一步提升。此外,2014年9月Cybex在德國科隆的“Kind & Jugend”展會上推出12款新產品,另外,公司原有品牌嬰兒推車EPOC和汽車安全座Origin均摘得“紅點設計大獎”,CYBEX在同年也以Aton-Q汽車安全座以及Solution Q-fix汽車安全座產品分別榮膺兩項“紅點設計獎”,EPOC還榮獲得德國漢諾威工業論壇主辦的國際工業設計大獎IF設計獎。而Evenflo補充了公司的研發能力,並增添了7款新產品,使得其在美國市場地位得以提升。

產品供應鏈建設

公司持續整合中國制造資源,發展戰略外包,截止2013年配件外包比例達46.3%,產成品外包比例達24.7%,實現河北平鄉供應鏈基地規模化制造,同時在湖北、安徽、蘇北等地組件供應鏈基地,以滿足產能增長的需求。同時,通過並購,不僅生產能力得到提升,地域覆蓋也已經擴寬。除了國內現有的生產基地之外,在北美和墨西哥亦有最先進的生產基地。收購NICAM A/S並於西班牙開設新的直銷辦事處,完善公司在歐洲的銷售網絡,Cybex通過向零售商直接分銷的方式繼續改善公司產品市場進入方式。在北美,Evenflo則為所有公司所有品牌提供物流及倉儲服務。

3. 投資看點

並購協同效應推動業績增長:公司通過對Columbus Holding GmbH和WP Evenflo Group Holdings, Inc.的並購,進一步增加了“CYBEX”品牌和“Evenflo”等品牌進入原有的品牌組合。同時,公司在嬰兒推車及汽車座椅領域的既有產品開發及制造能力與被並購公司成熟的汽車座椅產品組合以及技術和制造專業知識形成互補,研發資源得以整合協同發展有利於支持單一產品品牌產品實現品牌產品多元化。另外,通過並購事項,公司在北美和歐洲的市占率進一步提升,迅速形成了北美歐洲本土化的分銷渠道。在海外市場,公司以往主要是OPM生產商,為國際領先品牌供應產品及技術,通過海外並購可以實現自有品牌生產,直接向零售商分銷。

 BOOM模式和“拉式”營銷策略並肩同行:BOOM中“B”指品牌,兩個“O”指的是線上線下,“M”指的是移動端。目前,公司采取以品牌驅動的商業模式,提高公司在線上線下的領導地位。並適應於國內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公司通過社交媒體與終端消費者聯系及互動,構建品牌的粉絲圈。另外,公司與分銷商合作開發冠名“好孩子e家”的連鎖專賣店,“好孩子e家”店是三至五線城市的首類品牌店,通過引入這類店面,補充三至五線城市線下布點,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專業化服務,加強線上線下渠道協同,2014年公司和經銷商合作已開設350家“好孩子e家”店,2014年來自該渠道的收入為1.09億港元。

自有品牌“一條龍垂直整合業務模式”:目前,公司以“一條龍垂直整合業務模式”進行經營,將品牌、研發、生產及供應鏈合一。憑借收購之後的資源整合及已有的儲備資源,公司本地化經營及領先的直銷平臺,使得公司在重要的市場中均擁有戰略品牌,涵蓋所有的價格範圍。

4. 風險提示

海外並購整合不確定性,歐債危機余波或將再起。

(來自廣發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