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大規模產業化時點即將到來
一般而言,儲能主要是指電能的儲存。2014年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中,儲能首次被明確為“9個重點創新領域”和“20個重點創新斱向”之一,但是仍文字的表述也可以看出,這次國家對儲能的關註更傾向於技術和創新層面,在政策層面政府對儲能技術發展的重視程度還進進不夠,尤其在電力領域的應用方面,儲能通常只能作為新能源、微電網、電動汽車、配電網等系統中的附屬產品出現,其推進速度較為遲緩。
2015年以來,我國連續出臺多項支持儲能發展的政策,2016年尤為密集。我們認為,國家正高度重視儲能行業的發展,儲能大觃模產業化時點即將到來。
我們有必要對儲能的方式迚行一下劃分,一般而言,儲能可以分為物理儲能、化學儲能和電磁儲能。
物理儲能,主要是指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
化學儲能,主要是指鉛酸電池、氧化還原液流電池、鈉硫電池、鋰離子電池等。
電磁儲能,主要是指超導電磁儲能、超級電容器儲能等。
超級電容器簡介和基本原理
根據我們的研究和調研發現,除了現在市場關註度較高的鋰電池之外,超級電容器作為一種儲能方式,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超級電容器不同於傳統的化學電源,是一種介於傳統電容器與電池之間、具有特殊性能的電源。按照原理進行劃分,超級電容器分為雙電層電容器和贗電容器。目前來看,雙電層超級電容器的技術更為成熟,在市場上已經逐步推廣,所以現在市場上所說的超級電容器一般指的就是雙電層電容器。
雙電層超級電容器主要依靠雙電層和氧化還原假電容電荷儲存電能,當外加電壓添加到超級電容器的兩個極板上時,極板的正電極開始存儲正電荷,同時負極板開始存儲負電荷,在超級電容器兩極板上電荷產生的電場的作用下,電解液與電極間的界面上就會形成相反的電荷,以平衡電解液內部的電場,這種正電荷與負電荷在兩個不同相之間的接觸面上,以正負電荷之間極短間隙排列在相反的位置上,因此電容量非常大。
但是,在雙電層超級電容器儲能的過程中幵不發生化學反應,這種儲能過程是可逆的,也正因為此超級電容器可以反複充放電數十萬次。
總結起來,超級電容器具有如下特點:
充電速度快,充電10秒~10分鐘可達到其額定容量的95%以上;
循環使用壽命長,深度充放電循環使用次數可達1~50萬次,沒有“記憶效應”;
大電流放電能力超強,能量轉換效率高,過程損失小,大電流能量循環效率≥90%;
功率密度高,可達300W/KG~5000W/KG,相當於電池的5~10倍;
產品原材料構成、生產、使用、儲存以及拆解過程均沒有汙染,是理想的綠色環保電源;
超低溫特性好,溫度範圍寬-40℃~+70℃;
檢測方便,剩余電量可直接讀出;
也正是因為超級電容器所具有的上述特點,超級電容器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
超級電容器應用領域廣泛
在談超級電容器的應用之前,我們應該首先明確仍目前來看,超級電容器的出現和推廣不是為了去取代電池,因為超級電容器和電池都各自具有獨立的特性:超級電容器充放電時間快,但是儲電量較少,電池充放電時間比較長,儲電量相對於超級電容器要多。舉個例子來講電池相當於大象,超級電容器相當於豹子。
超級電容器可以廣泛應用於輔助峰值功率、備用電源、存儲再生能量、替代電源等不同的應用場景,在交通運輸、工業控制、風光収電、智能三表、電動工具、軍工等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交通運輸領域
交通運輸用超級電容器將是支撐整個行業高速發展的最重要動力,超級電容器突出的特點使其可在許多領域包括新能源車中廣泛使用。
汽車
在汽車領域,超級電容器的應用主要分為兩類:汽車的啟停系統和純超級電容器汽車。
汽車的啟停系統
在汽車工業中,超級電容器在智能啟停控制系統的應用原理是:
①減速或短停車時,將制動過程中產生的熱能轉換成電能儲存在超級電容器里;
②前進或加速時,電容器則將電能瞬間輸出給智能啟停控制系統中的電機,帶動發動機工作。這樣,在整個啟停過程,汽車沒有油耗,既經濟又環保。因此具備快速充放電的超級電容器成為最佳選擇,也是智能啟停控制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為超級電容器在汽車工業上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幵且,該應用能使油耗降低25%-40%,可有效實現節能減排。
在此之前,汽車的啟停系統現在用的比較多的是蓄電池,在汽車整個生命周期中需要更換多次,而用了超級電容器,在汽車的全生命周期中將不需要在更換。
此類裝有超級電容器的混合動力汽車,據不完全統計,國內保有量已超過2萬輛,幵且超級電容已被市場的主流車企接受,應用於新能源客車乃大勢所趨。
全部使用超級電容器作為動力源的超級電容器公交車
這種一般應用於城市內的公交車,因為一般而言,城市內公交車線路約為30-40公里,甚至更短,現在超級電容器的續航能力可以達到50-60公里,完全可以滿足城市內公交車的正常運行。
並且,超級電容器作為動力源充電時間非常短,在幾分鐘之內就可以完成充電。在這一點上要進進好於電池作為動力源的公交車,因為電池的充電時間往往為幾個小時。
目前,上海市已經有純超級電容器公交車,其他城市,比如南通市也在積極推進超級電容器公交車的運營,預計明年將會通車。
2015年3月,我國交通部發布《兲於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提出重點推廣應用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研究推廣應用儲能式超級電容汽車等其他新能源汽車,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將達到20萬輛。根據“十三五”觃劃,五年內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0萬輛,並鼓勵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車使用新能源汽車,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所以我們預計,在汽車行業,超級電容器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軌道交通
超級電容器應用在軌道車輛制動的時候,回收制動能量,存儲於超級電容器中,當車輛再加速時,超級電容器將這些能量釋放出來,起到節能的作用。
在城市軌道交通,特別是有軌電車也出現了快速增長,截至到今年有5條線路采用超級電容作為主供電的運營。特別的,2016年8月1日,中國首列完全自主化全線無接觸網“超級電容”現代有軌電車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下線。該車以9500法拉“超級電容”儲能供電,車輛在制動時能將85%以上的制動能量回收反饋至超級電容形成電能儲存,實現能量循環利用。
AGV物流搬運車
AGV物流搬運車可以使用超級電容器作為能源裝置,據我們調研了解到,東風二汽內部有1000-1500輛這種AGV物流搬運車,像這種AGV物流搬運車之前用的一般都是鉛酸電池,所以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充電時間比較長,並且安全性也不好,而且充電過程會占用很大的場地。
AGV物流搬運車運用了超級電容器作為能源裝置後,充電不到1分鐘,大概在裝卸貨物的時候就可以完成充電,不會収生因為集中充電導致的安全性問題和占據較大空間問題。
目前,蘇寧也在嘗試這方面的應用,我們認為,物流中心、倉儲中心的車都會比較多的用到AGV物流搬運車,所以未來這塊市場比較大,值得期待。
高爾夫球車、機場擺渡車
此外,像高爾夫球車、機場擺渡車這樣的在特定區域內行駛的車輛,因為運行距離較短,也完全可以使用超級電容器作為能源供應器件。
軍用交通工具及重型卡車
軍事用途的載重卡車、裝甲車輛、電動車輛在惡劣條件下,如啟動、爬坡、剎車等過程,也可以使用電池與超極電容器組合的動力裝置,即混合動力系統。
目前已經有超級電容器的公司在進行將超級電容器應用到軍用交通工具及重型卡車上的認定。
新能源領域
風力發電
風力發電系統中電力供給與需求在時間和空間上存在差異,在風速較低的時候,發出的有功功率不足,在風速較大的時候,又存在過多富余能量,波動較大。采用儲能系統則可以補充風力發電機輸出的有功功率,存儲過多富余的能量,通過電力的控制、調節、分配,可以實現對能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相較於其他儲能斱式,作為儲能裝置的超級電容器具有快充快放的特性,可以在幾十秒到數分鐘內完成充電過程,非常適應風力儲能的大電流波動,能在風力強勁的條件下吸收能量,在風力較弱時補充功率的不足放電,仍而能夠熨平風電的波動,實現更有效的並網。
風力發電變槳用超級電容器儲能的基本工作原理為:平時,由風機產生的電能輸入充電機,充電機為超級電容器儲能電源充電,直至超級電容器儲能電源達到額定電壓。當需要風力發電機組工作時,控制系統收出指令,超級電容器儲能系統放電,驅動系統工作。
據我們了解,湖南的湘電集團中的風能發電就已經在使用超級電容器儲能系統,我們認為,未來會有更多的風電企業會用到超級電容器。
光伏發電
跟風力發電一樣,光伏收電過程中也會受天氣影響的輸出波動會影響並網電能質量,而超級電容器儲能技術具有瞬時大功率充放電的特性,能有效平抑波動,穩定其對電網的輸出。
電梯
像電梯這種需要快速制動的設備,電機都不可避克地存在再生發電過程,原來處理這部分多余能量的方法有兩種:
1、增加制動單元和制動電阻將這部分電能消耗在電阻上,變成熱能浪費掉;
2、采用能量回饋裝置將電能反饋至電網,但此方法存在一定諧波幹擾,且用戶不能直接享受節電收益。
將超級電容器應用至電梯後,原本消耗在發熱電阻上的電能儲存起來,當設備負重運行時反饋至變頻器直流母線,供設備優先利用,從而達到綠色、環保、節能的目的。
超級電容器與電梯的結合有如下特點:
高功率、長壽命、免維護,傳統電梯用的是電池,這種一般兩三年就需要換一次
節電率達到30%左右,在需要頻繁制動的場合,節電效果更明顯
據我們調研了解,三菱電梯、國內電梯廠商奧迪斯都正嘗試使用鋰離子超級電容器作為備用電源,預計未來超級電容器將成為電梯的標配。2014年底,全國在運行的電梯大概有360萬臺,而且每年還保持20%的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電梯最多的國家,所以應用在電梯的超級電容器的市場觃模預計會很大。
港口機械
現在已經有利用超級電容器的港口集裝箱牽引車,它的主要工作機構有起升機構、小車機構和大車機構。起升機構在起升時耗電,由柴油収電機組供給,下降時其勢能轉換成電能反饋給輪胎式龍門集裝箱起重機,小車機構和大車機構在驅動和運行時耗電,在制動時反饋電能給輪胎式龍門集裝箱起重機。
這種港口集裝箱牽引車的特征在於,由柴油發電機組収出的三相交流電源經過交流變頻器的整流裝置,轉換成直流電源DC,DC電源通過交流變頻器中的變頻裝置,將DC電源轉換成頻率和電壓可控的交流電源AC,用於驅動起升、大車或者小車機構;將超級電容幵聯在DC電源總線上,利用DC總線監測電壓變化範圍,在電壓上升時充電,在電壓下降時放電,隨著超級電容不斷放電,其端電壓下降,DC總線電壓跟著下降,當檢測到此電壓低於柴油發電機組的電源整流電壓時,柴油發電機組開始參與供電,在制動時反饋電能給超級電容,超級電容不斷得到反饋的能量充電,又不斷地釋放電能;當輪胎式龍門集裝箱起重機的工作機構處於再生反饋狀態時,機構將能量反饋到DC總線上,DC總線電壓在電壓變化範圍內逐步上升,使超級電容不斷吸收電能;當DC電壓由工作機構電機再生反饋電能引起上升時,超級電容進入充電狀態,隨著超級電容不斷充電,其端電壓上升,DC總線電壓跟著上升,所有機構的反饋能量都被超級電容吸收。利用大容量超級電容器,可以短周期大電流充電和放電,在起動時能迅速大電流放電,下降時能迅速大電流充電,將能量吸收,起到節能環保的作用。
據我們調研所知,振華港機生產的港口機械現在用的主要是鉛酸電池,因為鉛酸電池的特性,需要一年多就更換一次,現在正在試驗運用超級電容器來代替鉛酸電池,我們認為,未來超級電容器在港口機械上的應用會推廣起來。
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場地非常龐大,並且運行過程伴隨著大量的用電,通過使用超級電容器,可以實現整個數據中心的快速啟動,可以將啟動時間提高至17-18秒。幵且,如果收生斷電,也可以有效防止數據的丟失。數據中心與超級電容器的組合對於大數據的收展,特別是對於軍方而言,意義重大。
根據我們的調研,有生產超級電容器的廠家正在跟大數據公司進行協商。
其他消費電子領域
目前一些超級電容器在一些如數碼相機、掌上電腦和無線電話等消費電子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下面列舉了幾個簡單的用途:
政策積極推動、技術逐步完善
我國積極推動超級電容器的發展
一直以來,我國也在積極推動超級電容器的發展,2006年、2007年仍技術上強調了重視超級電容器的發展,之後出臺了要對超級電容器應用進行補貼的政策,並且首個超級電容器基礎標準和材料方面的首個行業標準相繼出臺。
4.2技術層面不斷實現突破
在技術層面,也不斷取得突破,這些突破一方面是在超級電容器的利用效率上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在商業化方面普及的推進。
市場規模激增,進口替代空間較大
市場規模激增,發展潛力巨大
從全球來看,2015年全球超級電容器市場規模達到173億美元。據Navigant預計,2014年到2023年超級電容器市場將增長約20倍,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39%,可見超級電容器市場的潛力巨大。
從國內來看,國內超級電容器的市場規模逐年提升,可以看到2012-2015年間,國內超級電容器的市場規模仍19.4億元增長到超過70億元,發展速度很快,但是也應該看到國內電容器的市場規模只占到全球市場規模的7%左右。
國內後來居上,存進口替代空間
國外生產超級電容器廠商基本情況
國外研究超級電容器起步較早,技術相對比較成熟。在超級電容器的產業化斱面,美國、日本、俄羅斯、瑞士、韓國、法國的一些公司憑借多年的研究開収和技術積累,目前處於領先地位。國外主要的生產企業有:美國的Maxwell公司,俄羅斯的Econd公司、Elit公司,日本的Elna公司、Panasonic公司、Nec-Tokin公司,韓國的Ness公司、Korchip公司、Nuintek公司等。
2014年Maxwell總營收中有48%來自於中國市場,主要是城市混合動力客車制動能量回收系統。據統計,Maxwell在中國超容混合動力客車的保有量已超過一萬輛,宇通,金龍、金旅、海栺、南車等國內知名的十多家車企都已將超級電容成功應用於新能源汽車上。幵且,目前國內對超級電容的新能源汽車主流應用在客車領域,供應商除了Maxwell還包括國外超級電容廠商Nesscap,Korchip,VinaTech。
國內有望發力,存進口替代空間
從2015年的情況來看,國內仍事大容量超級電容器研發的廠家共有50多家,然而,能夠批量生產幵達到實用化水平的廠家只有10多家,例如上海奧威科技、哈爾濱巨容新能源、遼寧百納電氣、北京合眾匯能、北京集星科技、錦州凱美能源、深圳今朝時代等公司。其中,上海奧威科技開収有限公司開収的“車用超級電容器”,在技術水平上已經可以與國外同類產品相媲美,甚至在一些特性上超過了國外同類產品,達到了同類產品的國際領先水平。
在看到超級電容器廣闊的發展前景後,江海股份、銅峰電子等公司也紛紛介入超級電容器領域。就目前來看,國產超級電容器占有中國市場60%-70%的份額,剩余30%-40%的市場被國外的超級電容器生產廠商占據。我們相信,隨著國內生產廠商技術的完善提高和規模化效應的逐步體現,將會越來越多的替代對超級電容器的進口。
超級電容器概念股
我們對A股市場上的上市公司進行了篩選,可以看到,超級電容器相關的概念股有:江蘇國泰、江海股份、法拉電子、銅峰電子、新宙邦、風華高科、赫美集團和新築股份,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投資建議
超級電容器應用領域廣泛,並且能有效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技術的不斷升級,我們認為超級電容器市場爆發時點即將來臨,超級電容器概念股處於配置良機,建議關註定增8個億做超級電容器的江海股份,市值小、彈性大的銅峰電子,以及控股奧威科技的新築股份。
風險提示
超級電容器推廣不達預期風險、國家政策風險、市場系統性風險。(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對符合規劃條件和準入資質的社會辦醫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3日,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發出了這樣一個訊息。
會議認為,推進醫療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大力支持社會力量提供醫療服務,是深化醫改、補上短板、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
那麽,是民營醫院的“春天”要再次到來嗎?
“市場是自由的,政府給予社會資本辦醫的政策是自由的,同時要求按照法規、法律辦醫。”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巡視員廖新波對第一財經表示,“至於能不能辦下去,是民營醫院自己的事。不過,鼓勵社會辦醫不應該是政府做甩手掌櫃的潛臺詞,而是應該更好地厘清市場與政府的責任,更好地履行政府應該履行的責任。”
民營醫院“大松綁”
此次常務會議確定,要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全科診所和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康複護理等專業機構,促進有實力的社會辦中醫診所、門診部等跨省市連鎖經營,同時對社會辦醫實行一站受理、並聯審批、網上審批。連鎖經營醫療機構可由總部統一辦理工商註冊登記。對符合規劃條件和準入資質的社會辦醫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個體診所設置不受規劃布局限制。
其實早在2010年11月,政府就下發了《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中國為促進社會資本辦醫,相關政策不斷出臺為其松綁,乃至於多次都出現了民營醫院的“春天”來了。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中國醫療領域的短板能否通過民營醫院來填補?
“事實上,中國的民營醫院已有20多年的歷程,但至今仍未在人們心目中建立起信任,最根本的原因是社會資本的逐利心理帶來了過度醫療,以及人才匱乏導致的醫療質量較差,這導致了老百姓還是湧向公立醫院、大醫院就醫。” 一位長期研究民營醫院的專家表示,中國的問題不是醫療資源缺乏,而是配置不平衡,城市和農村不均衡,發達和不發達地區的不平衡,最缺的是醫生,特別是基層的醫生,而資本恰恰又不會進入這個領域,因此仍解決不了中國醫療領域的短板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江宇對第一財經表示,“社會資本辦醫的第一個理由是,中國醫療資源供不應求,這是一個流傳廣泛的錯覺。醫療資源無非是醫生和硬件,醫生是核心。我國每千人醫生數為1.7人(下同),在世界上排第60位,高於人均GDP排名,參考新加坡(1.5),韓國(1.7)和日本(2.1)這三個亞洲發達國家,中國在總體上並不缺醫生。”
而事實上,這些年社會資本辦醫政策利好不斷,進一步降低社會資本辦醫的準入門檻,改善社會資本辦醫的執業環境等,民營醫院的數量劇增,到如今已占領了很大地盤。《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2015年我國非公立醫院數量占全國醫院總數的比重已超過53%,非公立醫療機構達22萬余家,首次超過公立醫院。擁有病床數突破了100萬張,診療人次逼近4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民營醫院最多的國家。社會資本所辦的醫療機構也覆蓋了醫療領域的多個層面,包括各級各類專科和綜合醫院、門診部診所、體檢機構、檢驗影像機構等第三方醫療輔助機構、高端醫療、醫養結合、康複和健康管理機構,以及基於互聯網的新興醫療服務機構。
光有政策,缺乏人才的民營醫院成為其發展的瓶頸。雖然推行了醫生多點執業政策,事實上落地卻無聲。“好醫生很少會去民營醫院,若在大型公立醫院,無論是從科研、收入還是社會地位來講,都要比民營醫院強。民營醫院很少會增加供給,只會把現在公立醫院的資源挖過來,它們很少會自己培養醫生。這樣導致的結果是減少供給,而不是增加供給。”上述專家表示。
他同時表示,“目前社會辦醫主要是三大類,第一類是真正想好好辦醫院的,這一類不多。第二類是小作坊式,通過不規範經營追求暴利。第三類是財務投資者以辦醫為幌子,實質上是搞資本運作,把公立醫院買來之後,包裝整合資產出售,或者打著健康服務業的幌子跑馬圈地、吸引投資。後兩類將導致巨大的風險。”
2010-2015年中國民營醫院數量及增速
社會辦醫如何進行
社會辦醫是醫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場和社會力量在醫改中發揮作用的重要形式。
“不過,支持社會辦醫,有一個如何支持的問題。長期以來,始終有一種誤解認為,政府對社會辦醫的投資者管得越松越少、門檻越低、給的優惠政策和補貼越多,才越是真心實意支持。甚至有人把一些必要的監管措施也當做‘玻璃門’、‘彈簧門’來破除,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事實上,在社會辦醫中,片面強調松綁、強調放松監管,已經出現一些誤區,孕育著不可忽視的風險。”江宇表示。
江宇認為,既然社會辦醫是市場行為、社會行為,就不應當把指標一刀切,此前國務院醫改“十二五”規劃給出具體目標,到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達到總量的20%左右。不能只按照這個硬性規定來,因為這是一個預期性指標,而不是約束性指標。
其次,他認為不能把“進醫保”作為支持社會辦醫的手段。與此同時,社會辦醫是“辦”而不是“挖”,社會資本要願意拿出真金白銀辦醫院、培養醫生,但是目前大部分資本考慮的,並不是新辦醫院,而是從公立醫院挖一塊資源,不管是以直接改制,還是以公私合作、股份制等各種變形,實質都是一樣的。
而此次對於個人診所的放開,則完全打破了區域衛生規劃。區域衛生規劃是世界各國包括西方國家普遍使用的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的手段,《2008年世界衛生報告》中指出,從政策角度來看,最關鍵的信息是操作性和系統性的制約因素是如何被發現的。尤其在低收入國家,衛生規劃是在流行病學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這些信息能為衛生系統發展的方向提供新的和動態的基礎。
“放開個人診所有積極意義,但不能突破區域衛生規劃。區域衛生規劃是世界各國通用的調控醫療衛生服務的手段。因為醫療衛生存在‘供給者誘導需求’現象,醫生多了,就會制造出不必要的醫療需求。在那些公立醫院已經滿足區域衛生規劃的地方,確實沒有必要再增加民營醫院。” 江宇表示,這不是對民營醫院的歧視,而是歷史形成的狀況。一些地方以區域衛生規劃的名義,禁止公立醫院擴張,同時卻允許民營醫院突破區域衛生規劃,這是顛倒了主次。
同時,《2008年世界衛生報告》也曾提到,過去三十年全球醫改的一個教訓就是不應該破壞規劃,而且這個規劃應該約束一切醫療機構,不管什麽所有制,什麽類型。否則的話,一定會導致醫療機構向高端、專科的方向集中。
兒童業態多元整合浪潮襲來、品類更多元
購物中心的“客流發動機”
1)越來越多品牌細分兒童市場需求,迎合消費升級
贏商網大數據中心發布的購物中心關註兒童親子品牌榜TOP50中,2016年相較2015年兒童遊樂園、兒童零售均有所增長,而兒童體驗館品牌數量則大幅下降。更多品牌選擇細分兒童市場需求。如2017年一季度兒童親子品牌榜TOP15的【jnby by JNBY】、【Pomme de terre】是江南布衣旗下針對不同年齡段設計的兩條兒童線,以期滿足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需求。
2)帶動全家消費,增強顧客黏性
購物中心兒童業態更加註重親子互動,挖掘“陪同收益”,將多業態組合,互相聯動,活躍人流。商業與地產數據顯示,上海購物中心中兒童娛樂的坪效高於成人。兒童“一拖二”甚至“一拖六”可以為購物中心帶來巨量人流並拉長成年消費者的停留時間,提高購物中心顧客群體的黏性消費。
定位“家庭娛樂中心”的【悠遊堂】5000平方米的動漫星球項目除了兒童遊樂、兒童零售,還開設了親子餐廳、美發美甲、跨境電商等,體驗升級滿足家庭客層各種需求。悠遊堂所有項目按適應年齡層可分為70%兒童和30%成人,將服務對象延伸到家長、甚至沒有孩子的年輕人。
3)兒童業態回報周期長,租金貢獻不如人氣貢獻
體驗式兒童業態對物業硬件條件要求比較高,尤其在兒童娛樂方面,消防、空氣質量、設施安全性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兒童業態可以縮短購物中心的培育期,帶動其他商業業態,但同時其對經營能力要求高,尤其是體驗業類占地面積大,承租能力弱,人氣貢獻超過租金貢獻。
4)一二線城市仍是品牌爭奪的主戰場
購物中心兒童業態區域發展差異較大。贏商大數據中心公布的2017年1季度兒童品牌TOP50榜單顯示,大部分成熟品牌已經完成三四線城市下沈、滲透的布局,市場拓展目標又重新定位回到一二線城市。每個城市都需要兒童業態,只是規劃組合與功能、品牌上有所區別,關鍵還是取決於消費力及需求。
購物中心兒童業態百花齊放
1)兒童零售--乘新零售之東風
線上線下全渠道發展,大數據實現精準營銷。之前有樂友、愛嬰島等傳統母嬰連鎖主打中小型社區店、路邊店,有蜜芽、貝貝網等純線上母嬰電商依托資本迅猛發展,隨著互聯網對整體母嬰市場的強有力滲透及用戶使用習慣的改變,兒童零售品牌整體呈現明顯的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發展趨勢。
誕生於淘寶“雙11”元年的孩子王線上生意開張四五個月便開拓線下領域。截至2017年2月,孩子王在全國共開有174家線下門店,覆蓋16個省近90個城市,門店平均面積達5000平方米,個別店面甚至超過1萬平方米。孩子王發展出了基於數據預測、以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反向定制解決方案的S2C2B模式,使供應鏈效率更高,且通過針對性發放優惠券等形式喚醒會員需求,創造比被動等待更多的交易。
加強門店娛樂化體驗。謀求創新的兒童零售品牌,在提供商品和服務的基礎上,嘗試融入文化體驗、社交等功能。“寶大祥”創立於1924年,是上海著名的老字號品牌,通過打造一個精致的青少年兒童生活空間,舉辦各種育嬰知識講座、舉辦各類表演活動、藝術展覽,實現門店娛樂化的體驗。
2)兒童遊樂園--打造特色IP,訴諸科技創新
融入文化性、社會性,打造個性IP。為避免同質化,兒童遊樂園不再局限於單一的遊樂模式,逐漸向綜合型體驗遊樂模式發展,並誕生了一批結合IP、動漫、漫畫、童話等元素的新興品牌來吸引兒童。精典泰迪熊主題樂園致力於打造具有文創特色IP主題的兒童親子綜合業態主題樂園,打造了年輕人最愛的主題樂園和主題咖啡館,吃喝玩樂的同時體驗英式的人文氣息,吸引了不少熊粉。
結合購物中心定位定制,融入高科技。蘇州魔法奇園是全國第一個沈浸式體感交互主題樂園,面積超1500平方米,擁有眾多以高科技互感技術為依托的視聽娛樂互動體驗類項目,其將遊戲世界的情節和環境搬到現實世界,無需鼠標和遙控器,小朋友們就可與遊戲世界的朋友們用聲音、表情、動作和情緒溝通。
3)兒童教育--全方位發展
兒童教育培訓正向早教、英語、藝術、運動等綜合素質培養的全方位發展。2016年度購物中心關註兒童親子品牌榜TOP50榜單中,兒童教育培訓有11個品牌上榜,其中兒童早教4席、兒童英語3席、兒童運動1席、兒童藝術3席,兒童藝術教育正漸受關註。
國內消費者更青睞國外早教品牌。國內幼兒園教學內容更傾向於標準化、重複性活動,抑制了兒童好動的天性、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難以滿足家長對兒童教育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國外早教品牌良好的教育理念,科學、完整、標準化的嬰幼兒教育方法和體系受到關註,並在購物中心加速擴張。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63%的兒童業態教育模式來源於國外。其中在國外教育模式中,最註重創造能力培養的美式兒童教育占比最高,達到27.6%。
4)兒童職業體驗館--熱度有所降溫,探索創新型體驗
中國市場對素質教育、成長教育的匱乏和強大的需求決定了兒童職業體驗式教育產業的前景十分樂觀,但玩法大同小異的兒童體驗館難以促進二次消費。從08年的異軍突起,到現在的行業一片雕零,有商家倒下,也有不少新鮮血液的註入,但是真正實現盈利並且發展壯大的廠家並不多,大多都處於虧損狀態。兒童體驗館由此積極拓展、探索體驗類品牌,提升體驗的豐富性。
星期八小鎮是專為3-13歲孩子打造的社會角色扮演的主題樂園,營業面積近7000平米,設有50余個體驗場館,涵蓋8大社會領域的70多種角色扮演遊戲。截至2016年年底合計接待家庭近1000萬人次,小鎮將遊戲和教育相結合,使孩子們在遊戲中潛移默化的學習。
5)其他細分業態--兒童服務細分升級,兒童劇場走俏
在消費升級以及購物中心社區化的帶動下,兒童服務業態已成為親子業態中新的增長點。兒童服務涵蓋生活上給予嬰幼兒童專業上或主題類的服務,如兒童攝影、嬰幼兒遊泳、寶寶理發、兒童主題餐廳等。兒童主題餐廳的餐飲產品與一般兒童餐廳最大的區別就是主題化,抓住兒童感興趣的主題。古板老氣的兒童攝影已逐漸被淘汰,主打簡約風格的輕寫真,更能符合80、90後家長追求個性又不張揚的消費喜好。
隨著IP市場的發展,以動漫、影視、遊戲等改編的兒童劇持續走俏。兒童劇場隨著兒童劇市場的不斷發展,兒童劇演出觀眾人數持續增長。2015年全國兒童劇觀眾人數達534萬人次,較2014年增長11.25%。中顧投問產業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兒童劇市場規模將達7.2億元左右,未來5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5%。兒童劇目前發展,低齡市場兒童劇可以細分到1-3歲、3-5歲、4-6歲,但十四五歲及以上的青少年校園題材的舞臺作品較為缺乏。
3.獨立於購物中心的傳統、新型兒童業態
兒童業態所展現出的強大影響力,不只表現在購物中心紛紛加大兒童業態比例、精細化兒童品牌組合,還帶動了諸多獨立於購物中心的傳統及新型兒童業態。
1)主題公園--體驗園和遊樂園占比最大
主題公園可分為體驗園、遊樂園、文化園、植物園、動物園、影視基地和科普教育園。2016年體驗園和遊樂園兩種類型占我國主題公園的64.1%,而影視基地和科普教育園主題公園建設中處於劣勢地位,數量最少。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主題公園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國內3000余家主題公園中,運營良好的主題公園僅占10%,多數處於虧損狀態。
創造新IP,打造新潮遊樂場。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迪士尼樂園接客超700萬人次,自開業以來,購買上海迪士尼相關產品的用戶,高達75%有孩子。上世紀80年代,迪士尼通過米老鼠和唐老鴨等動畫短片進入中國家庭,此後,又大力發展其他IP,像08年的鋼鐵俠、美國隊長等。JUMP360蹦床中心是全亞洲最大的蹦床公園,最大的亮點是其擁有幾萬平方米的的跳床。
2)兒童旅遊--周邊城市是首選目的地
雖然在親子遊人群城市分布中,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城市占據了11.20%,但親子遊人群的主體仍然是地級城市人群,有67.8%的親子遊人群居住在地級城市。不論客源城市所在地,親子遊人群首選目的地幾乎都是周邊城市,並且會將北京納入TOP3目的地,其次是成都、重慶和西安。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親子遊的出遊時間也由幼兒階段的一天以內增長為少年階段的一周以上,旅遊景點由短途的休閑景點豐富為歷史名勝、自然美景等。
3)購物中心之外的其他兒童業態--日趨精細化
隨著兒童業態拉動客流、帶動消費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兒童業態的設計也越來越多元化和專業化。上海泰晤士小鎮的鐘書閣書店在2013年的“世界讀書日”開業。2015年的“世界讀書日”,鐘書閣二期建成,新增充滿童趣的絢麗童書館。兒童館的制作成本相當高,小朋友好奇心都很強,並不是不愛讀書,更多的是需要環境和引導。
政府建設的少年宮和科技中心文教設施也是兒童娛樂和教育會考慮的去處。
兒童業態變化及原因
變化一:兒童業態占比不斷擴大
近年來兒童業態在商場中的占比越來越大。根據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的《兒童業態研究報告》顯示,在42個城市中兒童業態的商業總面積已達到916.1萬平方米,在購物中心中的占比由2011年的5%上升至2015年的15%。朝陽大悅城在2015年年底引入了玩具反鬥城、Mothercare、小鬼當佳綜合店等20家品牌,從而打造出一個一站式的兒童城;凱德MALL太陽宮店將商場三層開辟成兒童主題教育樂園;藍色港灣建造了2萬平方米的兒童城,並且引入了Motherswork、Orchestra和Rookie等兒童品牌。
1)“二胎”政策紅利
兒童業態的擴大主要源於二胎政策放開帶來的政策紅利。2016年1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即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以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這是繼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之後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調整。
“全面二孩”政策開放後成效顯著,預計將迎來第四次嬰兒潮。根據《維達2016國民家庭親子關系報告》的數據顯示,有21.9%的家庭“正在準備要二胎”,32.9%的家庭“正懷著或已有二胎”,也就是說,過半家庭即將或已經有二孩。2017年年初國家衛生計生委表示,2016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786萬,較2015年增長了131萬人;人口出生率由2015年的12.07%上升到2016年的12.95%。2016年是自2000年以來人口出生最多的一年,並且二孩及以上占出生人口比重超過了45%。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放開,中國兒童消費市場的活力也被徹底激發出來了。根據盈石集團研究中心整理的數據顯示,中國兒童消費市場規模已經接近4.5萬億元,兒童娛樂消費市場的規模達到了4600億元,培訓類消費占比最高為26.8%,其次是娛樂性消費占比為15.6%,由此可以看出,兒童娛樂消費將是兒童業態發展的重要方向。
2)對抗電商沖擊
傳統零售百貨購物中心面臨電商沖擊,而兒童業態具備強大的抗電商沖擊能力。根據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6年線上母嬰消費規模增長迅速,2016年已經達到5009億元,較2015年增長39%。網購的便利快捷使傳統零售百貨購物中心面臨沖擊,但是兒童業態不僅僅包括以商品為核心的兒童零售業態,還包括親子娛樂、早教、藝術培訓、兒童職業體驗等兒童體驗業態。電商主要是對兒童零售造成沖擊,而兒童體驗則基本不會受到電商影響。
變化二:由單一的兒童零售向多元化領域拓展
兒童業態呈現的第二種變化趨勢就是從過去單一的以商品為核心的兒童零售向兒童教育、兒童拓展、兒童職業體驗等多元化的領域拓展。根據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購物中心中兒童零售的比重由2011年的85%下降到2015年的25%,而兒童攝影、兒童教育、職業體驗、母嬰服務、兒童拓展和兒童餐飲都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尤其是兒童教育的占比由2011年的5%增長到2015年的27%,在各類型兒童業態中占比最高。
Kid’s Fiesta童兜天地入駐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已達7年,是集兒童遊樂、兒童教育、家庭休閑、兒童體驗等於一體的一站式兒童主題MALL。剛開業時重點放在兒童娛樂,之後為增加家長體驗感,添加了教育培訓的項目並增設百貨區,完善最初的一站式概念。到2013年底,童兜天地開設特色優街區,完全還原國外街景。同時,為避免同質化競爭,童兜天地不定期開辦各種主題活動,使顧客能始終持有新鮮感。
1)避免同質化競爭
兒童業態由單一的兒童零售到現在呈現百花齊放的勢頭,除了因為在童裝、童鞋、母嬰產品等兒童零售方面遭到電商沖擊,還因為兒童業態面臨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的困境。不同購物中心中的兒童設施和遊樂活動往往高度相似,千篇一律,從而使家長和孩子缺乏新鮮感。《2011至2015年中國室內遊樂園市場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室內兒童遊樂園80%都是翻鬥樂、淘氣堡等高度雷同的遊樂設施,缺乏主題性和創意,而且往往以純娛樂為主。
此外,國內的兒童業態往往照搬國外的設計和運營模式,沒有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導致缺乏自身特點,所以必須推出其他類型的兒童業態以實現差異化競爭。
2)80、90新生代父母觀念不同
如今中國的80、90後逐漸步入婚姻,開始成為養育下一代的主力軍,新生代父母在養養育孩子以及對孩子的消費支出等方面有許多與上一輩不同的地方。
與上一代父母更加註重孩子是否吃飽是否穿暖相比,8090後的父母顯然更加註重孩子的教育。根據TalkingData發布的《中國親子遊消費者大數據報告》顯示,親子遊人群偏好具有早教性質的應用,尤其是納米盒、兒歌點點、寶寶巴士系列這些教育類手機應用特別受到父母的青睞,對於餐飲類應用也具有明顯的偏好。根據《維達2015年國民家庭親子關系報告》顯示,52%的爸爸媽媽共同主導孩子的教育,37%由媽媽來主導,而長輩主導只占3%,由此可以看出,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
80後父母作為新生代父母中的中流砥柱,比80前和90後父母更加願意花費時間來陪伴孩子。《維達2015親子關系報告》顯示,有55.7%的父母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在三個小時以上,並且其中80後每天陪伴孩子的市場在3小時以上的比例占到了56.8%,高於80前的50.6%和90後的47.9%。這表明8090後新生代父母對於孩子的培養更加重視,更加註重孩子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也會更願意在兒童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財力。
此外,根據《維達2015報告》顯示,94.2%的父母在親子教育中最註重孩子的人格培養,83.8%的父母最重視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際關系,而兒童業態中的兒童職業體驗、兒童拓展和兒童攝影等剛好能夠迎合父母的需求。
兒童業態未來發展趨勢
全產業鏈多維度發展,品牌多元化、差異化發展
兒童品牌產品線將繼續加大全產業鏈發展,樂園+零售/餐飲/文化等綜合型遊樂體驗實現產業鏈全面發展。對不同年齡段,提供適應不同年齡層次兒童動手能力、心智開發、生理心理需求的產品。兒童遊樂園目前除了加大兒童遊樂園區比重,還引入兒童書店、兒童主題餐廳等兒童業態,如何“跨界”也成兒童遊樂園經營需要納入的考慮。
酷炫的運動、拓展、探索等新奇主題體驗項目將層出不窮,使“動漫IP+兒童遊樂園”將成新模式。市場細分下的同類型產品,通過產品線不同側重的區分避免惡性競爭。
更加註重家庭消費
兒童業態消費最終負責買單的是家長,購買者與使用者剝離帶來多元商機,通過家長參與業態組團的互動融合,實現兒童消費“1+2”、“1+4”的虹吸效應,形成家庭消費的多客層,帶動循環性消費。客群年齡界定會逐漸模糊,由兒童、成人共同參與。
非盈利性兒童業態和設施帶動潛在消費
非盈利性兒童業態作為輔助購物中心特色亮點打造的兒童業態,以新穎的業態吸引消費者,延長逗留時間,為項目帶來人氣,帶動潛在消費。購物中心也能以軟硬件創新完善配套服務以吸引消費者。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限售股解禁本來是市場上稀疏平常的事情一樁,但是最近恰逢限售股解禁的第一創業股價卻迎來了“連環式”下跌,而在連續三個跌停之後,公司在5月16日開始停牌自查。事實上,自5月份以來,公司的股價已跌去四成以上。
第一創業限售股解禁的特別之處在於其限售股解禁數量相當大,以至於是原有流通盤的4倍多。而除了第一創業之外,在A股市場上,很多次新股其實都有“以小博大”的效應——流通盤相當小,只是總市值的一小部分,因此股價特別容易大幅度上漲。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旦天量限售股來臨,如果再疊加本身業績無支撐、估值高企,就往往會對股價造成很大的壓力。近期,和第一創業情況類似的無錫銀行的股價也出現了大幅度下挫。此外,近期有限售股解禁的帝王潔具、四方冷鏈等公司股票也出現了大幅度下挫。
第一創業為何連續跌停?
“公司經營一切正常,目前沒有應該披露還沒有披露的事情,公司高度關註股價波動,在積極和股東溝通,有內容會及時公告。”對於近日的連續下跌,第一創業方面表示。
隨著股市的整體下跌,第一創業股價近期也處於下降通道之中,且在5月8日股價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挫,當天公司股價下跌了9.14%,之後公司就開啟了暴跌模式,截至到5月16日,公司股價已經跌去了四成以上。
5月16日,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收盤價跌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屬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情況。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將於5月16日開市起停牌。公司將在股票停牌期間就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情況進行必要的核查,最遲不晚於2017年5月19日披露核查結果並申請公司股票複牌。
資料顯示,第一創業9.8億股限售股於5月11日解除限售。該批解禁股規模龐大,占公司總股本的44.77%,數量為當前流通盤的4.48倍。
“限售股解禁只是部分原因,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因為第一創業業績不好,估值太高。”上海市某資深市場分析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數據顯示,第一創業跌停之前的市盈率高達162倍,三個跌停之後市盈率仍然有118倍,而證券行業平均市盈率僅為20倍出頭,其中券商龍頭股中信證券的市盈率為20.86倍。
第一創業披露的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20.28億元,同比下降32.6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62億元,同比下降44.99%。
事實上,限售股解禁數量是流通市值的數倍,這一現象並非第一創業所獨有的,之前有不少公司也遭遇到了這樣的現象。比如海天味業,在2017年2月13日迎來了24.25億股限售股解禁,原來海天味業的可流通股本只有2.72億股。
總體來說,海天味業在解禁期間股價表現平穩,只是在2月3日,大跌了3.78%,而到了2月13日,股價反而上漲了3.18%,究其原因,和海天味業當時估值較為合理有較大關系。
另一家公司華鈺礦業也有類似的情況,3月16日,公司的限售股解禁數量為22932萬股,而公司解禁前的流通股本為5200萬股,解禁股的數量是原來流通盤的4.41倍,這一數量級和第一創業基本上已經不相上下。而公司在該事件前後,股價並沒有明顯波動。另外一家公司貴人鳥的情況也較為類似。
天量限售股來臨 “以小博大”股岌岌可危?
“第一創業股價之前的大漲本質上是一種‘以小博大’,總市值有幾百億元,但是流通市值才幾十億元,從流通市值來看就是一只小盤股,用少量的資金就可以炒上去,因此容易受到資金的爆炒,估值水平也明顯高於行業平均。”某私募人士人士表示。
記者了解到,此類以小流通市值就可以撬動大市值股票以實現“以小博大”的股票在目前A股市場上並不少見,比較有代表性的還包括次新銀行股。比如張家港行、江陰銀行、無錫銀行流通股本分別只有1.81億元、2.0和1.85億股,對應流通市值30-60億元,而其總市值均超過了250億元。
此外,杭州銀行、江蘇銀行、常熟銀行的流通市值也均為總市值的10%左右。近幾個交易日,無錫銀行的股價也出現了暴跌,5月15日跌停,5月16日也下跌了6.4%。
“相對其他不少次新銀行股將2019年或者2020年迎來限售股解禁,無錫銀行將在今年9月就迎來限售股解禁,距離的時間較近,數量也比較龐大,所以壓力可能會比較大。”上海市一名私募人士稱。公開資料顯示,9月25無錫銀行有9.94億元的限售股來臨,這也是其目前流通盤的數倍。
市場分析人士杜坤維近日表示,次新銀行股炒作根源在於流通市值很小,一但流通市值驟然以倍數級別增加,炒作邏輯也就蕩然無存,因此像第一創業一樣,就怕限售股解禁,一旦限售股天量來臨,閃崩乃至暴跌並非沒有可能。
事實上,除了次新銀行股之外,包括帝王潔具、四方冷鏈等股在最近幾個交易日也都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挫,而這些股票近期均有限售股解禁。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比亞迪解除垂直整合,動力鋰電進入寡頭時代
比亞迪將解除垂直整合,開放供應鏈。第一電動網“建約車評”消息稱,比亞迪將終結垂直整合戰略,分拆各業務部門。此舉符合我們對比亞迪的預期,垂直整合在行業發展初期能夠快速幫助公司成長,但在公司發展壯大後成為公司的瓶頸。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波及到上遊動力電池銷量下跌。比亞迪受沖擊明顯,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跌至8719輛,同比跌幅近50%,同時動力電池供應量同比下滑63.9%,市場份額降至第二。這種情況下,終結垂直整合模式,分拆各業務線,從封閉走向開放,幾乎是比亞迪的唯一選擇。比亞迪引以為傲的動力電池模塊將面向市場供貨,動力鋰電市場將迎來大玩家沖擊。
垂直整合有其歷史使命。比亞迪作為新能源行業的領軍者,在行業極不成熟,配套極不完善的情況下,只有通過垂直整合才能整合供應鏈、快速實現產品開發定型、保證供應鏈的供應、控制所有環節實現產品的快速完善叠代。比如福特汽車,最開始的時候連包裝都自己生產。動力電池自然也是如此,內部溝通自然比外部來得更快,研發效率更高。在其他新能源車企在因為電池的供應或質量陷入困境時,比亞迪卻憑借自給自足模式快速發展。因此垂直整合在初期至關重要,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成規模後垂直整合弊大於利,開放供應鏈將迎新發展。垂直整合在一定時期後將成為瓶頸,原因在於①現代工業的核心在於分工,企業的資源稟賦和優勢各不相同,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在每個環節都做到最好,開放的供應鏈體系可以向全社會采購最優質的產品;②零部件企業也有規模效應,規模提升研發投入加大成本降低,但規模提升需要依賴下遊客戶的不斷開拓,封閉體系單一下遊客戶將限制零部件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成本;③閉關鎖國只會放任競爭對手做大。因此分拆各業務,開放供應鏈,讓優質零部件走進來,讓自己的零部件企業走出去對企業發展壯大後至關重要。
比亞迪開放供應鏈後,將成為CATL的最大競爭對手。由於前期比亞迪相對封閉的體系,而韓國企業LG、三星等也沒能進入中國市場,CATL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有比較強的競爭優勢,處在飛速發展階段。而比亞迪解除垂直整合,對外銷售電池,CATL將迎來最大競爭對手。我們判斷動力鋰電將進入寡頭時代。
發展歷史對比:從消費到動力,比亞迪起步更早
2.1.CATL是怎樣煉成的?
從一個鼓氣的電池專利起家,伴隨蘋果帝國崛起。CATL的前世今生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密切相關,1999年,現任ATL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曾毓群在廣東東莞創立ATL。公司成立後重金購買了美國貝爾實驗室的聚合物鋰電池的專利授權,卻發現該項專利技術存在著反複充放電後電池鼓包的缺陷,ATL團隊通過修改電解液配方奇跡般地解決了鼓包問題並將技術成功產業化。2004年,ATL為蘋果解決了MP3鋰電池循環壽命過短的問題,隨著蘋果進軍智能手機行業,ATL也順利成為iPhone電池供貨商。如今,ATL已經是高端智能手機首選的電池供應商,三星、華為、OPPO等也都是ATL的客戶。2016年的三星“爆炸門”,再次炸出了這家手機鋰電池制造行業的隱形冠軍,事故後ATL接替三星旗下電池制造商SDI成為Note7的核心供貨商,在與SDI的直接較量中證明了其技術實力。
二次創業,寧德時代進軍動力電池。ATL早在2004年就投入動力電池的研發,為國外小車廠做配套,並於2008年設立動力電池部。因國家政策規定動力電池不能由外商獨資生產,2011年脫離ATL在寧德成立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經過多次股權整合成為純中資民營公司,專註於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及儲能系統的研發、制造及銷售。除了寧德總部,CATL還擁有青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鋰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研發中心、慕尼黑研發中心,並與知名鋰電池回收企業湖南邦普展開合作。CATL在汽車動力領域與國內外眾多車廠建立深度合作關系,承擔了2012年度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和科技部“十三五”項目,儲能領域承接了部分關鍵客戶的大型儲能項目和工信部主導的國家智能電網專項,其迅猛發展驗證了創業團隊的眼光和前瞻性。
2.2.被歷史選中的比亞迪
鎳鎘電池。賺得第一桶金。1995年,王傳福發現手提電話充電電池的機遇,毅然決定下海經商,在深圳註冊了比亞迪實業。同年,比亞迪獲得了來自三洋的鎳鉻電池代工訂單,借此開啟了在二元充電電池領域暴走模式。1997年,日系電池廠在金融風暴的打擊下受損嚴重,比亞迪卻以其產品低成本和靈活多變的交易方式,被飛利浦、松下甚至摩托羅拉等手機大廠看重。此後3年,比亞迪的鎳鎘電池產量一度占據全球40%產能,同時對鋰電池的低成本商業應用也做好了準備。2002年,比亞迪成為諾基亞第一個中國鋰離子電池供應商,同年7月在香港主板上市。
從造車“門外漢”到全球新能源汽車引領者。比亞迪的造車夢或許起始於2002年全資收購吉馳模具廠,以做電池起家的比亞迪轉型造汽車,無非是在扮演一位“門外漢”的角色。次年,比亞迪收購秦川汽車獲得汽車生產許可證,正式進軍汽車行業,開始民族自主品牌汽車的征程。2006年成立惠州比亞迪,為公司的新能源汽車供應動力電池。比亞迪作為全球唯一一家橫跨汽車和電池兩大領域的企業集團,擁有全球領先的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以及全球首創的雙模二代技術和雙向逆變技術,實現汽車在動力性能、安全保護和能源消費等方面的多重跨越,為全球汽車產業開拓出嶄新的發展路徑。
小結:從發展歷史來看,CATL與比亞迪都是從3C電池起家,由國外大客戶帶動發展,依托消費電池領域所積累的強大技術優勢和品牌價值,近年來在動力電池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比亞迪開展動力電池業務早於寧德時代,在起步上略勝一籌。
技術路線對比:CATL鐵鋰三元齊頭並進
鋰電池技術路線的主要差異在產品外形和正極材料。外形方面,國內的鋰電池廠家基本以大容量的方形鋰電池為主,部分廠家在軟包和圓柱形方面有產品推進市場,隨著Tesla大規模采用松下的18650和21700電池,圓柱形電池的市場規模也在逐步提升。正極材料方面,90年代早期的第一代鋰電池,正極材料以鈷酸鋰為主;第二代鋰電池,以錳酸鋰和磷酸鐵鋰為代表,在本世紀早起逐步商業化;第三代的鋰電池,為全面提高鋰電池性能,並進一步降低成本,於近幾年發展起來,其正極材料主要包括鎳鈷鋁三元和鎳鈷錳三元。隨著電動汽車市場規模和普及度的不斷提升,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也在不斷革新。
3.1.CATL::磷酸鐵鋰與三元路線強勢並行
CATL的產品以方形鋁殼電池為主,正極材料包含磷酸鐵鋰和三元。在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兩條路線上,儲能和大巴因為安全、成本和產品實用性的考慮,主要走磷酸鐵鋰的技術路線;乘用車領域,2015年開始CATL全面轉向三元材料,為寶馬、吉利等企業提供三元電池組。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網站數據,2016年CATL在車用磷酸鐵鋰市場的市占率為22.9%,排名第二;在三元電池市場的市占率為25%,排名第一。目前,CATL在磷酸鐵鋰上可以做到單體能量密度120Wh/kg,電池包達100Wh/kg,三元電池單體電芯的能量密度可實現250Wh/kg。
積極布局三元動力電池,儲備全固態電池技術。“十三五”期間,CATL將致力於高鎳三元/矽碳電池研發。引入矽基合金替代純石墨作為負極材料後,鋰離子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有望提升到300Wh/kg以上,理論上限約350Wh/kg,成本也將大幅降低。對於更高能量密度目標的進一步達成,以金屬鋰為負極的鋰金屬電池已成為必然選擇。目前,CATL正在加速開發電動車用的全固態鋰金屬電池研發的步伐,在聚合物和硫化物基固態電池方向分別開展了相關的研發工作並取得了初步進展。
3.2.比亞迪:從專攻磷酸鐵鋰到布局三元
比亞迪的動力電池路線以磷酸鐵鋰為主,正逐步涉足三元電池。產品外形上以方型鋁殼為主,也有部分采用軟包。比亞迪一直以來專攻磷酸鐵鋰路線,目前單體能量密度達到130Wh/kg,規劃18年將達到160Wh/kg,到2020年期望達到200Wh/kg,基本接近理論極限。值得註意的是,比亞迪同時也在研究磷酸鐵鋰電池的“改進版”——磷酸鐵錳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至150Wh/kg。第四批新能源車型免購置稅目錄顯示,新款比亞e6搭載全新的磷酸鐵錳鋰電池,續航里程從300km提升至400km,未來目標是做到500公里以上。
比亞迪在發展磷酸鐵鋰電池的同時,將進行高能量密度三元電池的開發。2017年新能源補貼新政實施以來,在補貼金額與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掛鉤的壓力之下,比亞迪也加快了進行高能量密度三元電池的開發。在年初推出的秦100和唐100已搭載了三元鋰電池,其三元電池已經具備量產條件,目前能量密度也達到了200Wh/kg。比亞迪將在正極采用高鎳三元材料、負極采用氧化亞矽或納米矽,目標是2018年電池比能量達到240Wh/kg,2020年達到300Wh/kg。在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的各自應用上,從2017年開始,在大巴、專用車方面,依然義無反顧選擇磷酸鐵鋰電池;純電動方面,可能會是磷酸鐵鋰和三元同時並存。
小結:綜上可知,CATL率先由磷酸鋰鐵轉向三元路線,技術更純熟。磷酸鐵鋰電池作為比亞迪的強項,久經市場檢驗,而三元電池方面起步較晚,和CATL大約有兩年的差距,其可靠性也有待檢驗。考慮到在全球範圍內,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重心已轉向三元鋰電,所以CATL暫時領先。
區位優勢對比:深圳配套更健全
寧德各地為打造鋰電新能源產業群提供優質配套服務。CATL總部位於創始人曾毓群的家鄉福建寧德,當地重點依托寧德北部新城,圍繞鋰電池、關鍵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業態,打造鋰電新能源產業集聚核心區。同時輻射帶動周邊縣域形成鋰電新能源產業集聚帶。目前已落戶杉杉科技等產業鏈配套項目,預計至2020年,通過電池產業帶動的材料和設備產業產值規模將超過300億元。為對接各項目落地,寧德各地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並出臺鼓勵政策為產業集群發展打造良好的軟環境。寧德是“海上絲綢之路”由東南沿海向內陸延伸拓展的重要鏈接點,隨著“開發三都澳、建設新寧德”的深入實施,其區位優勢、港口優勢進一步發掘,為招商引資、產業發展提供更優越的環境。此外,位於西寧的青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未來可年產5GWh電池,以及5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16年,CATL年產10GWh動力電池長三角生產基地落戶溧陽,由於目前國內鋰電池生產商主要在華北和華南,而華東區電池企業較少,溧陽生產基地的建成將更好地服務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整車客戶。
比亞迪全球最大動力電池生產基地落戶深圳。比亞迪總部位於廣東深圳,公司擁有惠州、坑梓兩個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其中深圳坑梓工業園將打造成為全球最大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基地總規劃占地面積約10萬平米,主要用於動力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深圳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及鋰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前沿地帶,新能源汽車產業及鋰動力電池產業是深圳市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大的研發創新能力,良好的產業配套環境,是深圳重要的區位優勢。此外,比亞迪通過在巴西建設鐵電池工廠,逐步打開南美市場。16年,青海年產10GWh動力鋰電池項目、年產2萬噸動力電池材料生產及回收項目分別在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川工業園和海東臨空綜合經濟園區開工,青海鋰資源豐富,近年來大力發展壯大鋰電產業。
小結:對比可知,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沿門戶城市,深圳在人才、創新、產業配套上賦予了比亞迪更多的優勢。
產能對比:CATL的擴產規劃更大
我國動力鋰電需求將同新能源汽車一道保持高速增長。自工信部發布8GWh的指引性政策,一二線龍頭企業紛紛提出擴產能計劃,規模化競爭明顯。另外從產品方面看,動力鋰電池技術路線的切換,三元相比磷酸鐵鋰需求更加旺盛,企業擴產動力主要集中在三元方面。國家提出在2020年,動力鋰電池產能100GWh,扶持一家超40GWh的鋰電企業後,國內鋰電巨頭CATL和比亞迪都想要擴產拔得頭籌。
CATL2016年年年底產能達8GWh,,磷酸鐵鋰約5.5GWh,三元2.5GWh。磷酸鐵鋰和三元的產能可以靈活調整,區別僅在於正極的塗布工具,設備基本一致,夾具需要調整。2016年,CATL在常州溧陽投資100億人民幣,建造年產能高達10GWh的鋰電池工廠,此前,CATL已在福建寧德、青海西寧建有生產基地。從長期規劃來看,CATL希望在2020年產能達到50GWh,累計總投資將達到300億人民幣。
比亞迪目前動力電池產能為16GWh,擁有惠州、坑梓兩個動力電池生產基地。2016年,比亞迪出資2.45億在青海設立新公司,專註開發鹽湖鋰資源,為上遊原材料的需求提供保障。同時,青海的電池工廠建設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預計建成後產能將達10GWh。比亞迪未來將擴大三元鋰電池布局,2017年新增三元電池5-6GWh。比亞迪動力電池業務拆分在即,在滿足自有車型的同時,產能還將進一步規劃擴張。
小結:比亞迪的現有產能領先於CATL,但從產能規劃看,CATL2020年年50GWh的目標,略大於比亞迪40GWh的擴產目標。
供應鏈對比:CATL外采VS比亞迪自產
動力鋰電的競爭拉動上遊產業鏈的快速發展。在供應鏈上遊,需要完成初始礦石原料的采礦、冶煉、化工制作等流程,將原始礦產轉變為適合制作動力電池的二級電池材料,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電池隔膜、和其他原材料產業。動力鋰電的主要技術瓶頸體現在正極材料和隔膜、負極材料和電解液等,目前均已實現國產化。
CATL致力於用中國材料和設備做世界一流產品。從核心供應鏈可以看出,CATL並沒有采用盲目進口,目前已經形成了包括材料、設備等在內的完善的國產供應鏈體系,產業鏈國產化帶動了國內鋰電產業的發展。公司的理念是引領國產化,所以設備國產化率是86%,材料是88%,帶動了產業鏈上多家企業上市。公司通過與國內產業鏈企業抱團聯合,應對來自三星、LG等在內的日韓企業的競爭。
比亞迪動力電池上遊產業鏈已實現部分自產。比亞迪正不斷推進全產業鏈建設,2016年3月位於商丹的年產1.2萬噸電池電解液的重大項目已竣工試產;2016年10月與鹽湖股份成立鋰項目公司,布局正極原材料;此外,動力電池的隔膜也已實現部分自產。隨著公司解除垂直整合戰略,比亞迪在上遊供應鏈上將會有更多的選擇。
從動力電池的成本結構來看,正極材料占了單體電芯的很大部分。比亞迪在動力電池上遊產業鏈緊密布局,具有正極材料的生產基地,以及其他材料/設備的自主開發水平,有利於有效壓縮成本,有一定供應鏈優勢。但必須指出,現代工業講究分工細化,部分材料外購或許能夠取得更低的成本。
客戶對比:CATL配套車企更全面
主流車企紛紛推出新能源車型,國內動力電池龍頭成主要選擇。前期,由於政策驅動因素,新能源車主要是在商用車領域,乘用車除了部分自主車企積極參與之外,大部分企業處於觀望狀態。近年,眾多乘用車巨頭開始推出新能源車型,比如通用的Velite、寶馬X1、大眾輝昂PHEV、上汽榮威eRX5、ei6等等,未來兩三年將出現新能源車型井噴上市。中國電池企業目錄限制導致動力電池供應商選擇範圍減少,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成為合資及本土車企的主要選擇。
CATL專註於動力電池供應商的角色,客戶幾乎囊括了所有類型的車企。。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CATL的動力電池獲得了宇通的高度認可,幾乎壟斷了宇通各個類型新能源商用車的動力電池,成為商用車動力電池領域的大贏家。隨著產能的持續提升,公司還為金龍、中通、南車等商用車企業提供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在乘用車領域,CATL也得到了來自北汽、吉利、長安、一汽大眾的大規模訂單。近日,又攜手上汽擬新設兩家合營企業。
憑借與寶馬集團合作的經驗,CATL海外市場表現也高歌猛進。公司的電池技術和品質還得到了寶馬的認可,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給國際豪華車廠配套的動力電池企業,目前華晨寶馬X1電池包已經下線。法國PSA選擇CATL為其混動車型提供電池。根據中國電池網新聞,CATL將為韓國現代汽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索納塔提供電池。與此同時,公司也通過收購加快了國際化的進程,投資3000萬歐元參股芬蘭維美德汽車有限公司,共同致力於電動汽車領域的技術合作。
比亞迪打造電池整車全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全部自產。比亞迪目前擁有從電池、電機到電控的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技術,在新能源汽車的浪潮中擁有競爭對手無法比擬的全產業鏈整合優勢。比亞迪E6、秦、唐、電動客車K9、專用車等全系產品的電池均為自家生產。比亞迪此前也有動力電池外銷的情況,但是僅僅是應用於國外專用車以及儲能領域,並無擴展到國內的先例。
隨著產能的進一步擴張,比亞迪也將對外部客戶供應動力電池。在和戴姆勒合作打造騰勢之後,比亞迪已經開始將自己的觸角伸向整個行業,希望采取類似豐田的燃料電池技術合作模式,組建產業聯盟,推廣自己的動力電池技術。近幾個月比亞迪在智利等國家尋求遊鋰電池資源合作,為今後成為全球汽車動力電池供應商打基礎。
小結:由於和比亞迪汽車之間競爭關系,車企在選擇比亞迪作為動力電池供應商時會更加慎重考慮。另外,按照車企3~5年的產品開發周期,提前2~3年的開發供應商的窗口期來看,已與國內外眾多主流車企展開合作的CATL具備顯著優勢。
業績對比:2017年年Q1CATL實現反超
CATL一季度動力電池市場份額位列全國首位。CATL的營業收入從2014年約8.9億元,猛增到2015年的50億,2016年約達120億。在17年一季度汽車電池供應量中,CATL以32.8萬kWh的動力電池供應量占據了25.8%的市場份額,超過比亞迪位居第一,同比增長12.5%。
新能源汽車業務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拉動比亞迪動力電池出貨量增長。公司2016年年報顯示,比亞迪去年汽車業務及相關產品業務收入約570.1億元,同比增長40.23%,其中新能源汽車收入約346.18億元,同比增長80.27%,占總收入的33.46%,營收占比已經超3成,成為公司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9.6萬輛,同比大幅增長69.85%,銷量蟬連全球第一。比亞迪依靠旗下新能源汽車的優異表現,16年動力電池出貨量達7.1GWh,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
小結:2017年年Q1CATL超過比亞迪登上國內動力電池出貨量榜首。比亞迪及時作出拆分動力電池部門的決定,隨著下遊客戶的開拓,動力電池業務的營業收入有望增加。
兩公司近期變化:即將進行正面競爭
9.1.CATL:估值近千億,強強聯手上汽
CATL尚未上市,估值已近千億。寧德時代市場總監楊琦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司計劃盡早在股票市場上市。2016年10月,寧德時代宣布以800億人民幣的投後估值募資80億元,包括中銀國際在內的國內很多大型PE參與此輪增資,據當時的媒體報道,公司計劃在2020年前再次融資300億元人民幣。17年3月,鴻海集團子公司富泰華以10億元獲得CATL的1.19%股權,此次交易的價格計算,寧德時代的最新市值超過了840億元。
CATL與上汽合資成立電芯廠和PACK廠,並有望同其他車企一道複制這種合作模式。2017年5月,上汽集團與寧德時代聯手分別成立了時代上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與上汽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時代上汽主要用於鋰離子電池、鋰聚合物電池等的開發、生產和銷售;而上汽時代主要用於動力電池模塊和系統的開發、生產及銷售。上汽和CATL都是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有力的競爭對手,上汽旗下的榮威eRX5已經連續兩月超越了比亞迪唐,而寧德時代作為國內重要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也逐步成為了比亞迪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威脅”,而且目前寧德時代的估值已經接近800億元,上市之後將可能超過比亞迪的1300億元。
9.2.比亞迪:解除垂直整合,拆分動力電池部門
分拆動力電池部門,比亞迪將迎新發展。近日,有報道稱比亞迪第二事業部即將獨立,動力電池也將對其他汽車制造商供貨的消息。從新能源行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拆分第二事業部在加強比亞迪在動力電池領域競爭力的同時,也必將帶動其營業利潤的上升。有消息稱,比亞迪的其他零部件、車載軟件、模具等部門未來都有全部獨立運營的可能。
小結:比亞迪分拆動力電池部門後,將正式對外供貨,由於比亞迪與CATL都采用方形鋁殼的技術路線,都能提供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將不可避免的進入正面競爭時代。未來若CATL上市,雙方都將具備資本市場優勢,動力鋰電寡頭時代即將到來。
推薦及受益標的
推薦標的
杉杉股份:鋰電材料業務全面開花,上延下拓打造新能源綜合體。杉杉股份是我國新能源領軍企業,公司17年將擁有4.3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產能,位居全球第一;3.5萬噸負極材料成品項目將陸續投產;17年還將投產2000噸電解液項目和2000噸六氟磷酸鋰。針對上有,公司將通過產業並購等方式進入上遊資源領域,爭取資源端主動權;針對下遊,公司進入新能源汽車業務和能源管理業務。16年在電池系統集成於動力總成、充電樁建設與新能源汽車運用取得初步成效,並取得專用車生產資質。同時公司投資100億進入能源管理、儲能節能、光伏潔能,未來業績彈性進一步增大。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引領者,改變格局再起航。新能源汽車業務競爭優勢明顯,將實現二次成長。在乘用車領域,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唐”、“秦”以及純電動乘用車“e6”分別摘得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前三甲。在客車領域,十米以上純電動大客車銷量連續三年保全球持行業第一,優勢地位明顯。比亞迪乘用車和客車都已取得顯著競爭優勢,2017年由於補貼調整等因素影響銷量,我們認為隨著產業回到正軌後公司新能車銷量有望實現二次成長。比亞迪電子業績有望取得高速增長。比亞迪電子主要從事手機零部件、模組及組裝業務,受益於手機金屬部件滲透率提升以及高端下遊客戶三星、華為、vivo高速增長拉動,2017年有望取得高速增長。雲軌新業務,有望再造一個比亞迪。雲軌是軌道交通的一種,造價低,建設期短,深受地方政府歡迎,已於汕頭、蚌埠、廣安、安陽等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PPP項目正在快速推進。雲軌依托比亞迪的三電技術,將為比亞迪帶來一個新的強勁的增長點。
科達利:動力鋰電結構件龍頭,受益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科達利業績增速將大幅超越行業增速。科達利在搭乘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的順風車的同時,其下遊客戶頂尖鋰電廠商如CATL、比亞迪等將快速提升集中度,提高市占率,且科達利依托優質客戶結構,從最頂尖鋰電池向下降維拓展新客戶,新增產能消納無憂。預計未來科達利會持續處在以產定銷的狀態,將取得超越行業增速的增速。技術、成本、渠道構築核心競爭優勢。科達利在技術、成本和渠道方面全面領先,有6大技術、76項專利和多項重要標準構成護城河;同時率先依托資本市場優勢匹配下遊客戶進入擴產期,成本持續下降;采取與客戶“背靠背”建廠的方式綁定客戶,如大連工廠配套松下,江蘇工廠配套CATL、中航鋰電,三管齊下科達利具備核心競爭優勢。汽車結構件將貢獻業績增量。科達利的汽車結構件此前重點配套比亞迪,供應速銳、S6、F3、G6、秦、K9、S7、E6、唐等多款車型,比亞迪車型銷量的增長將對科達利汽車結構件業務有拉動,同時其下遊客戶廣汽和其他潛在客戶有望加大對科達利的采購。
當升科技:三元正極龍頭打開產能快速擴張的大門。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正極材料企業,2016年正極材料盈利能力大幅好轉。同時公司的高鎳622產品出貨大幅增加,達1200噸。2017年Q1業績增長主要來自正極材料出貨量增長。公司作為NCM622正極寡頭供應商,已進入高速擴產狀態,未來將形成2000噸鈷酸鋰+6000噸NCM523+2.4萬噸NCM622以上三元正極總計3.2萬噸正極產能,從技術和產能上都將領先競爭對手,擴大競爭優勢,根據年報披露,我們預計多款新品如811、NCA都已進入送樣階段。公司是鈷漲價最大收益標的之一,將獲取超額加工費和庫存重估收益。當升科技的正極材料為市場急需的鈷酸鋰、NCM523、622三元,供需格局好,根據我們的測算,在鈷漲價的過程中,公司能夠超額賺取加工費。同時公司有2-3個月的存貨,受益鈷漲價將迎庫存重估收益。
滄州明珠:濕法隔膜產能持續爬坡,後續持續增長。公司2016年隔膜出貨量1.1億平(0.9億幹法+0.2億濕法),16年新建2條濕法隔膜產線共6000萬平,其中3000萬平已經達產,另外3000萬平正在調試,預計公司2017年鋰電池隔膜出貨量為1.6億平(1億平幹法+0.6億平濕法),同時在2017年底另有1.05億平濕法逐步投產,17年底幹法產能達1億平,幹法產能達1.9億平,後續隨著濕法隔膜出貨量的逐步增加,繼續增厚公司利潤。
星源材質:大手筆擴產搶占份額,依靠塗敷比例的提升和工藝改善有效緩解毛利下滑。2017年3月公司公告擬在常州新建3.6億平隔膜項目,預計將在2018年底達產,產品種類均為濕法。目前公司產能為1.56億平(1.3億幹法+0.26億濕法),2017年底產能為2.8億平(1.8億平幹法+1億平濕法),2018年年底可達6.4億平(1.8億平幹法+4.6億平濕法),未來業績的增加有保障。公司2017年將會有30%以上的比例為塗覆膜,雙面塗覆售價可以增加1.5-2元/平,濕法隔膜以後將會100%進行塗覆,塗覆比例的提升將緩解價格下滑影響。
國軒高科:強者更強,2017年鋰電投資選龍頭。國軒高科產業鏈布局完善,下遊客戶優質,有非常強的成本、技術和產能優勢。其產業鏈布局了上遊正極材料(包括磷酸鐵鋰和三元正極)、與星源材質合資建立濕法隔膜工廠,配股募資擴產矽基負極廠,原材料自給有顯著成本優勢。同時在快充、長循環、矽基負極等鋰電發展方向均有技術儲備,技術優勢明顯。產能也將快速擴張,在2016年底15億Ah的磷酸鐵鋰+6.5億Ah的三元鋰電基礎上,2017年將擴張至20億Ah的磷酸鐵鋰+10億Ah的三元鋰電,具備產能優勢。還將布局充電設備、動力總成控制設備等開拓新的業績增長點。
受益標的
先導智能:國產卷繞機龍頭,綁定下遊大客戶CATL。公司啟動無錫動力鋰電池設備生產基地(一期)建設項目,初步投資額3億元,建成後有望將目前的鋰電設備產能擴充至一倍。公司掌握了以卷繞技術、告訴分切技術、自動焊接技術、自動貼膠技術和真空註液技術為主的鋰電池設備核心技術,正逐步突破塗布機高端技術。下遊客戶涵蓋松下、三星SDI、ATL、CATL、比亞迪、力神等國內外領先的電池廠。公司擬13.5億元收購泰坦動力100%股份,後者主要產品屬於鋰電池制造的電芯後端設備。公司與泰坦將形成協同效應,前後端產品配合,有利於公司打造更加完整的鋰電池設備一體化生產線,擴大公司產品類型及鋰電客戶群,包括珠海銀隆、駱駝集團、中航鋰電等知名廠商。
科恒股份:收購國內領先的塗布機廠商浩能科技,形成鋰電“材料+設備”雙布局。科恒於2016年11月完成並購浩能技術,後者是國內領先的鋰離子電池自動化生解決方案的供應商,產品涵蓋塗布機、輥壓機、分條機、制片機等鋰離子電池主要核心生產設備,與ATL、CATL、TDK、三星、力神、億緯鋰能、銀隆、比亞迪等國內外眾多知名鋰離子電池制造廠商合作密切。收購浩能為公司的鋰電設備打開新發展空間,形成鋰電“材料+設備”雙業務布局,浩能科技的技術優勢與優質下遊客戶將助力業績大幅增長。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企業的發展中,沒有一刻可以放松警惕,也沒有沖刺的終點線。
來源 | 經緯創投(ID:matrixpartnerschina)
作者 | 經緯創投
企業發展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開始的 3-5 年為初創期,大多數公司會因為種種問題在這個時期夭折;存活下來的便進入成長期,這是快速發展,迅速壯大的黃金階段,需要創業公司從產品、服務、資金等方面全力武裝自己;在企業的生命弧中,從成長期到成熟期,存在一個使企業獲得“最大選擇性”的時刻——這就是變革和更新的最佳時機。要想有所突破,避免步入停滯期和衰退期就要戰略轉型。在這個時點,如果創始人沒有在抓住轉型機會,企業就會被市場淘汰出局。
企業生命周期不是都一樣的,無論你做長跑還是做短跑,其發展結果都是不同的。
今天這篇文章,將為我們詳細解釋創業公司如何避免步入停滯期與衰退期,同時指出機會導向型和運作導向型領導對於企業生命弧意味著什麽,比如機會導向型領導,他們不僅具有看到未來的能力,也具有抓住未來的能力;他們能看到更廣闊的視野,顛覆現有市場。而運作導向型就更適合於企業發展穩定期的精細化運營。無論你的公司目前處於什麽階段,希望今天的分享都有所啟發。以下,Enjoy:
2011 年,IBM 迎來了成立的一百周年,他們在廣告中說到:“幾乎所有我們祖父母喜愛的公司都消失了。在 1961 年《財富》500 強公司的頭 25 名中,只有 6 家存活至今。”這個廣告本意是希望凸顯 IBM 的強大適應力,但也同時給創業公司敲了警鐘。
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隨著不斷走向成熟,增長幅度會放緩,最終增長曲線趨於平緩——然而運營成本持續上升,因為企業需要不斷與市場上新湧現的對手競爭。最後,因為行業變化快速,企業預算膨脹等負擔,轉而進入負增長,這段時期的特征包括:不斷地裁員、大量的資金消耗,甚至破產。
上述現象其實是頗為悲慘的一種場景,對於不同公司而言,這一周期持續的時間有天壤之別。許多知名的公司,成功地將這一周期延長至幾十年,甚至更久。
偉大的企業方能存續
企業要保證持續增長,關鍵在於戰略轉型。成熟期的轉型,能夠幫助企業進階至新的成長水平,打破發展瓶頸。
能否做到這一點,主要取決於領導者。大多數企業領導者可以分為:機會導向型或運作導向型。如果推動轉型的是機會導向型,那麽企業就擁有了巨大的優勢。運作導向型領導在提高效率和預見性方面表現優異,但他們可能不是那個可以走出常規的人。
成立於 1977 年的甲骨文公司(Oracle),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軟件公司之一。從成立之初到 1982 年,該公司都在探索如何使產品適應市場需求,並最終推出關系型數據庫系統。每當早期員工回答公司最早的競爭優勢時,都會提到甲骨文的 CEO——Larry Ellison。
甲骨文數據庫聯合編程者 Bruce Scott 評價道:“我一直以來都在思考甲骨文成功的原因,我發現主要源於 Larry 的人格魅力、遠見和不顧一切實現目標的決心。他是一個十足的冒險者,總能找到快速而非常規的解決方案。”
這讓我們意識到經久不衰的企業擁有的重要特質:CEO 們往往是機會導向型領導者。他們不僅具有看到未來的能力,也具有抓住未來的能力。他們有著更廣闊的視野,希望改變世界,打造全球品牌,顛覆現有市場。這種類型的領導者更有可能為企業在不同尋常且非直觀的冒險之旅指引方向。
轉型最佳時機
在甲骨文開始建立輕便可擴容的數據系統之初,其他初創公司其實也都在做相同的嘗試。
他們將更多的功能、更好的表現作為追求的競爭優勢,然而甲骨文卻更關註全行業平臺——使其平臺與盡可能多的電腦系統兼容。在 80 年代中期,甲骨文的軟件已經可以在 80 個供應商平臺上使用,使其成為應用開發者和零售商的首選。
隨著對應用的需求日益增長,甲骨文的發展目標也隨之改變。Ellison 找到了新的發展契機,他聘請了Jeff Walker,一家頂尖會計應用開發公司的創始人。
Ellison 作出發展新業務的決定時,甲骨文正沈浸於多年來在數據庫業務中的穩定增長和健康的盈利模式;這一計劃公布後,遭到了眾多合作夥伴的反對,無疑將甲骨文的已有市場份額置於巨大風險之中。但他堅持運用公司在成長期積累的巨大動能,全力推動了轉型。
在企業的生命弧中,從成長期到成熟期,存在一個使企業獲得“最大選擇性”的時刻——這就是變革和更新的最佳時機。怎麽知道這個時刻何時到來呢?通常企業生命弧看起來像下面的圖樣:
初創公司到達增長曲線頂峰之時,領導者需要做出決策:公司是否應該借助良好的發展勢頭,開辟新的商業領域呢?
許多人不願意冒險,這樣一來,他們就難以看清“成功”的另一邊——停滯期和衰退期。盡管身邊的經濟形勢不斷變幻,他們卻固守己見,沒有創新以滿足客戶的新需求。
與之相反,機會導向型領導者不僅將這一最佳時刻看作是一次冒險,而且也是公司步入更高層次的跳板。他們的遠見決定了公司的發展道路,他們對這一選擇的堅信不疑,也促使核心員工專註在公司的轉型發展上,盡管其成果並不會在短期內顯現。
人跡罕至之路
任何行業都存在創新的需求,但在當時決定偏離傳統的企業生命弧——卻難如登天。
當時,甲骨文涉足應用行業,被大家看作是激進之舉。不僅是因為這一計劃的規模超過了公司之前的任何項目,也是因為這一計劃實際上要向應用零售商宣戰,他們是傳統的軟件運營商——這也從實際上迫使他們要在甲骨文和其他數據庫管理公司之間做出選擇,大大制約了甲骨文發展應用業務的資金來源。
在《軟件戰爭》中,Matthew Symonds 是這樣描寫當時的情形:“Ellison 決定拋棄原有的基於客戶/服務器應用的發展模式,將整個公司的發展押在基於互聯網的應用發展上。”
甲骨文的銷售代表怒發沖冠,客戶不斷流失。但是 Ellison 從不改變他選定的新方向。“他們都將現狀當作了未來。”他說。“客戶/服務器模式是沒有未來的,但要在其真正死亡之時,人們才能意識到這一點。”他知道甲骨文必須馬上改變發展路徑。
其他公司當時還在建立基於網頁的應用,但是甲骨文是唯一一家將業務發展完全基於互聯網的公司。Ellison 說:“如果互聯網不是計算系統的未來,我們就完了。但如果我們猜中了,我們就贏了!”
在 2000 年,甲骨文公司推出了電子商務套件,是首個面向企業的全面集成商務應用套件。這個套件大大削減了系統集成的昂貴費用,因為便利和高效的使用體驗大受歡迎。
甲骨文一直堅持進行企業的戰略轉型。經歷了 25 年無收購時期後,甲骨文開始加大火力,大規模收購企業應用,以占據市場份額。2013 年,甲骨文以 51 億美元的價格對仁科進行了矽谷的首宗惡意收購。隨後,BEA 和其他公司都成為了被收購的對象。最後,除了 SAP 外,甲骨文將其他競爭者都收入囊中,占據主導地位。
不是所有的商業豪賭都有回報,上述收購是否能帶來收益,現在還言之尚早。但甲骨文在這一領域中的發展歷程,給我們上了生動點一課:同一個企業中,不同的轉型過程,其規模、執行時間和對公司發展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綜合來看,一系列成功的轉型——無論是大規模還是小規模——都會隨著時間流逝,成為包羅萬象的轉型故事的一部分,並不斷延長企業的生命線。
一般經歷轉型的企業,生命弧如下圖所示:
而甲骨文的轉型歷程,呈現出的生命弧是這樣的:
另外一個轉型成功案例是亞馬遜——這家公司同樣是由機會導向型人才 Jeff Bezos 領導的。在過去 20 年的發展歷程中,亞馬遜一直都能抓住轉型的最佳時機,占據行業新制高點,除了保持核心競爭力之外,也不斷開發新產品,與此同時,也在不斷打造在線的消費者購買模式和零售商銷售模式。
亞馬遜進行的最大轉型要數 zShops 的上線。這個平臺使得小微企業可以設立在線店面,通過網頁銷售商品。平臺本身並不是突破性的革新,但是這個平臺為後來 Amazon Web Services(AWS)的創立奠定了基礎,運用亞馬遜的內部軟件架構為其他的公司提供實惠的雲服務。在這個案例中,巨大的商業創新來源於企業的一次小小的冒險。現在,AWS 的增長速度要遠高於亞馬遜面向消費者的零售業務。
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並不是所有的轉型都需要有突破性的創新。有一些轉型可能只是取得了很小的進展,打開了新機遇的門縫。我們也知道,並不是所有的激進變革都會取得成功。機會導向型人才需要衡量失敗的風險和可能的受益。
運作導向型領導者
甲骨文和亞馬遜是戰勝了市場演變規則的少數傑出例子。在大多數情況下,企業的 CEO 們都更關註指標執行情況,希望企業增長穩定可靠。沿著這一發展軌跡,CEO 們或有意繞開“最大選擇性”的變革時刻,或無意錯失引入新鮮思維的機遇。
這一類領導者通常受高效優化的運作所驅動——與機會驅動型領導者相比,他們更傾向於達成已有的指標,追求傳統的成功。
在公司經歷了重大轉型,步入精細管理階段時,最適合這種領導者粉墨登場,他們其實也對公司發展有著遠大的布局,但這種布局更偏向保守,小風險。諷刺的是,這類型的 CEO 頗受華爾街的追捧,因為公司的每季度表現更為穩定。然而,後續的發展也可能使公司從增長曲線中重重跌落,CEO 被掃地出門。
運作驅動型的領導者也能夠看準轉型的最佳時機,盡管如此,他們往往難以抓住這一機遇——他們沒有足夠的風險承受力,說服反對者的能力,將公司凝聚在一起的人格魅力。如果領導者沒有膽量來實現未來的布局,那麽這種遠見也毫無用武之地。
有人說,蘋果的 CEO——Tim Cook 逐漸成為了運作導向型領導者。自從他升任 CEO,公司的運營數據一直表現良好。但是蘋果卻逐漸喪失了其獨特的魅力。
盡管企業的生命軌跡可能受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市場環境、政治氣候、經濟發展、流行趨勢等——無可爭議的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定是領導者設立的發展布局和道路。
企業的發展中,沒有一刻可以放松警惕,也沒有沖刺的終點線。
漫畫:知識付費是否給在線教育帶來機遇。(視覺中國/圖)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化。記者發現,一位北大經濟學教授的網絡專欄,擁有超過17萬付費訂閱者,價值近3500萬元。而這僅僅是眾多網絡付費內容中的九牛一毛。在崇尚分享精神的互聯網時代,為優質內容付費已漸成趨勢。
從2010年起,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薛兆豐每年都在北大講授《經濟學原理》和《法律經濟學》兩門課。而如今,借助互聯網,他的學生已經超過17萬。
這些學生遍布全國各地,從事著不同的職業。他們並不坐在北大的課堂里,而是每天拿著手機,聆聽薛兆豐錄制的10分鐘音頻課程,在線回答他前一天提出的思考題。“學費”是一年199元的專欄訂閱費。
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深度普及,互聯網內容也雜亂無章、良莠不齊,為用戶帶來篩選的困難。優質內容越來越成為稀缺品,分答、得到、知乎live等知識共享平臺的湧現,預示著知識付費春天的來臨。
在薛兆豐開設專欄的平臺上,還有近30個不同領域的學者開設了付費專欄。比如天使投資人李笑來開設的“教你如何變得更值錢”的專欄,訂閱人數超過了17萬,科學作家萬維鋼開設的西方書單解讀專欄,訂閱人數超過12萬。
記者在一家英語學習的知識共享平臺上發現,其推出的線上短期閱讀訓練營也十分火爆。每人收費近200元,僅僅一期的付費學員就超過400人。
“沒想到知識學習消費大潮說來真的就來了,這麽快!”一位網名為“讀書還要去模仿”的訂閱者留言說。
阿里應用分發平臺近期發布的2017年二季度應用行業報告顯示,以“90後”為主的知識付費用戶已達到5000萬,預計今年知識付費的總體規模將達500億元。
薛兆豐在專欄里對訂閱者說,他要做“陪你買早餐的經濟學家”。
被稱為“知識經濟”商人的羅振宇說,當前行業邊界正在消失,每個消費升級的行業都在爭奪用戶的時間,用戶選擇用學習來填充碎片化時間,是有價值的真實需求。
而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幫助用戶達成類似“一天讀完一本書”的小目標,正是許多付費知識分享平臺的產品模式。
“好久沒有這麽認真地讀英文小說了。”在重慶從事葡萄酒貿易的網友“黎可以”說,她訂閱了英語閱讀訓練營,每天任意抽出10分鐘閱讀訓練營推送的英文小說片段,堅持100天,就可以精讀完3本英文小說。她還可以每天在朋友圈里曬出閱讀進展,並隨時在微信群中與老師和其他訂閱者交流心得。
考古專家黃薇近年來在瓷都景德鎮“忙時種田,閑時考古”,在帶領當地村民成立農業合作社過程中,她堅持每天收聽十分鐘經濟學付費專欄。“用零碎的時間,鍛煉系統的經濟學思維,有種武俠小說中練功不斷升級的感覺。”
“付費內容就是為讀者做減法。”蜻蜓FM總裁鐘文明說,因為屏蔽掉了大量垃圾信息,付費反倒成為一種為用戶節省時間的方式,越來越為用戶所接受。因此,他們的產品設計目標就是幫助用戶最大化地利用個人時間來獲取信息。
用戶願意付費的內容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具有強IP效果的經驗、知識,另一類是因版權限制不得不付費的內容。
例如高曉松和羅永浩所開設的付費音頻專欄,以及一些網絡“大V”開設的網絡專欄,其本身就有一大批“粉絲”擁躉,不乏“粉絲”為其買單。
但內容提供者很清楚,用戶只願意為優質內容買單。在訂閱者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的背後,專欄作者及其團隊花費了大把的時間來制作內容。
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最近再受關註,因為他終止了自己的付費語音專欄。他在給訂閱者的公開信中說,在完成專欄工作的三個月內,他都在“難以置信的超負荷工作”中度過,每天要花費4到6個小時在專欄創作上。
鐘文明說,精品節目不是簡單找個主播把文學作品讀出來,而是要做創新與升華。如《細說紅樓夢》是臺灣美學大師蔣勛將美學與藝術相結合對作品進行深刻解讀的二次創作,上線蜻蜓FM至今已有2.2億次播放量。
不過,用戶為內容付費的習慣並非天然形成,這部分歸功於政府近年來加強網絡版權保護的力度。尤其是連續多年的“網劍行動”有效打擊了網絡侵權盜版行為。如今,互聯網上再難找到免費下載的音樂和正在院線上映的電影。
“今天誰還願意花一個小時去網上下載一個電影,如果看這個電影只要付10元錢,他會立馬付。”鐘文明說,因為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很多問題已經不是問題了。
(來源:新華社)
今年三月以來,環繞北京的河北和天津陸續出臺了多項樓市調控政策,來抑制房價快速上漲。如今,調控已經大半年過去了,環京樓市目前的情況又如何了呢?央視財經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沿通燕高速向東駛過潮白河,就到了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路兩旁原本矗立的房地產戶外廣告已經被替代,京榆大街上的房地產銷售一條街,也不複往日的熱鬧,絕大部分售樓處已關門歇業,甚至把門面轉租。還在營業的幾家門店中,也全然不見看房客戶的蹤影,只剩下無所事事的中介打發時間。
在記者的采訪中,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房地產銷售人員表示今年市場比較平淡,主要從今年的四、五月份吧開始在北三縣的基本賣不了了。當記者問到受調控影響是否明顯時,銷售人員表示太明顯了。
這個小區是位於燕郊鎮北部的首爾甜城,小區北部正在施工的是北京到秦皇島的高速公路和規劃當中的北京地鐵22號線,受到這兩個利好因素的刺激,這里的房價在今年三月曾一度達到每平米四萬元,而目前這里的房價已經回落到每平米兩萬元。在價格大幅下挫的同時,成交量也出現了大幅度的萎靡。在剛剛過去的11月,這里的成交僅有4套,相比今年三月的73套,跌了95%。
2015年來,受京津冀一體化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等利好因素的刺激,燕郊鎮的房價接連突破一萬和兩萬關口,部分樓盤甚至一度達到四萬元每平米的高點,市場參與者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外地的投資客。然而,今年三月和六月出臺的調控政策,終結了上漲的房價。
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市民表示其所在的小區,今年年初三萬多一平現在成交價就是一萬六,七。成交數據顯示:調控後整個燕郊鎮的房價,跌幅至少在25%以上
調控核心的政策是對外地人購房加上了三年社保或納稅記錄的限制,這樣的門檻擋住了絕大部分投機的需求,由於無人進場接盤,房價和成交量都出現大幅下跌。
鏈家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西南大區總監方正法表示,在政策執行以後,買房的客戶群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就是有三河戶口或者燕郊戶口的這樣的本地人,還有極少數呢是前幾年在燕郊買房然後把戶口從外地遷到三河來的這些人完全沒有這種投資客戶進場。
在此輪調控政策的對象中,河北省的香河縣屬於房地產開發處於較早階段的地區,市面上以新建商品住房為主。那麽當地的市場行情又如何呢?
大香線連接了河北省的大廠回族自治縣和香河縣。從2013年左右開始,大香線路兩側建設了多個住宅小區,並逐漸在香河縣北部形成了一片新的開發區。行駛在大香線上,不時可以看到兩旁仍在施工的高樓和塔吊。
河北省香河縣出租車司機說,現在賣房的中介也少了原來(中介)都路邊站著拿著一塊牌子,現在沒中介了。
與燕郊一樣,香河同樣采用對外地人購房附加三年社保或納稅記錄的條件。在調控的壓力下,開發商放慢了開發進度,部分開發商采用“分期首付+暫緩網簽”的方式加速回款,緩解資金壓力。(動畫入)在這樣的模式下,購房客戶先和開發商草簽一份購房合同,購房者在香河當地掛靠企業繳納社保,待到三年之後滿足社保繳納要求之後,再辦理正式的網簽備案手續。
河北省香河縣某房地產銷售人員表示,50%的總首付,外地人是這個要求。但是現在開發商有一個(優惠)力度就是可以給減免20%的首付,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還,三年以後才辦理貸款,中間是不用還利息的。
為了打擊投資炒房,本輪環京樓市調控政策的核心是對外地人群購房加上了三年社保或納稅的限制,購房需求的下降使得環京樓市量價齊跌。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環京樓市價格下跌背後的真正原因,則是當地房地產的無序發展以及產業基礎的薄弱。
河北省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的潮白新城,與北京的通州僅僅一河之隔,直線距離不到三公里。馬路上來往的車輛並不是特別多,但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情況是:在路兩旁除了部分本地的車牌之外絕大部分停放的都是來自北京的車輛。
而在三河市燕郊鎮京榆大街上的興達廣場公交站,則是往來於京冀兩地的公交車回到河北的第一站。每天,10多條線路的公交車接載數十萬人往返於北京與河北之間。
鏈家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西南大區總監方正法表示,這些地方相對來說企業比較少,真正通過交三年社保或者個稅,能夠有買房資格的,在成交中(的比例)來看,比重是非常低的。
由於當地缺乏足夠的產業和人口做支撐,在調控後,暴漲的房價又迅速回落。這兩年,北京和環京區域也在努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來解決這一問題。
去年12月,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發文,要求嚴控環北京地區的房地產開發;今年9月,北京新版城市總體規劃明確提出北京通州要和環京北三縣地區“統一規劃、統一政策和統一管控”。今年,北京動批部分專業市場定向疏解到燕郊,大廠打造的產業新城也正在積極引進影視制作、智能制造等產業,力圖在當地形成穩定的就業和創業群體。
首都經貿大學土地資源與房地產管理系主任趙秀池表示,一個地區的樓市只有與當地的人口產業發展相結合,才能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環京地區應當積極發展當地的產業,擴大本地就業人口規模,才能實現樓市的平穩健康發展。
(來源:央視財經 微信號:cctvyscj)
你回到家了嗎?從哪來又回哪去?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全面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工作的意見》。業界認為,這意味著金融業“全覆蓋”統計時代即將來臨,進一步推動監管信息共享,解決金融業數據標準不統一、信息歸集和使用難等問題。
近年來,金融混業經營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之間的業務交叉、資金往來日趨複雜,要做到對風險“心中有數”,迫切需要統一的統計標準和風險監測“全景圖”。
人民銀行負責人表示,科學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首先要心中有數,只有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才能手中有方、沈著應對,做到早處置。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必然要求質量更高的預警監測數據。
該負責人表示,金融業綜合統計必須實現“全覆蓋”。一是對象全,覆蓋所有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活動;二是業務全,覆蓋金融交易的全部鏈條,對每一筆金融交易,向上關聯到最終資金提供方,向下關聯到最終資金使用方,同時密切關註金融新業態、新產品,並適時納入統計監測範圍;三是內容全,做到總量與結構分明、數量與價格兼備、存量與流量並重,從多個維度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
值得註意的是,意見中的近期目標明確,以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產品統計為突破口,推進交叉性金融產品統計,實施跨市場產品全流程、全鏈條統計監測。
近年來,居民理財需求越來越旺盛,各類資管產品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但由於銀行、證券、保險資管產品的監管規則和行業規範不同,出現了資金嵌套、風險醞釀,變相擡高資金成本的現象。
去年底,資產管理產品新規征求意見稿出臺,曾引起市場的強烈關註。新規就是要給所有的資產管理類機構和產品一把統一的尺子。
盡管資管新規在征求意見結束後還未正式出臺,但此次意見的發布意味著央行牽頭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產品綜合統計制度基本框架已搭建。作為金融監管協調的重要組成部分,醞釀多時的金融綜合統計制度旨在建立“統一標準、同步采集、集中校驗、匯總共享”的工作機制。
業內專家分析,金融業綜合統計將使資管產品亂象背後的“灰色地帶”暴露出來。隨著層層嵌套的資金、複雜的通道業務、繞道監管的套利等問題的充分暴露,金融亂象將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