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业重提项目收购 成本将更低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16/20090516020025109.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因为去年第四季度的金融危机,不少上市公司的收购计划被取消或者暂时搁浅,中国水业 (01129,HK)就是其中一家。不过,也正因为中国水业去年搁浅收购,今年再次收购时,价格变得更低了。受到重新收购污水处理厂及供水厂业务的利好消 息刺激,昨天中国水业股价表现抢眼,全天涨幅高达33.48%,报收0.295港元。
中国水业集团有限公司宣布,通过其 全资附属公司迅盈控股有限公司与卖方信达管理有限公司及深圳市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订立了协议。据此,中国水业将收购拥有分别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四会市、 惠东县、博罗县及佛山市的八个污水处理厂,以及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一个供水水厂的多家公司的全部或部分权益。
据悉,完成 上述收购的总代价为6.6港元,其中有6000万港元将由中国水业以现金方式支付;而另外的1.39亿港元及3.61亿港元将分别以发行新股及可换股优先 股的形式支付,新股发行价及兑换价均为每股0.182港元;剩下的1亿港元则将以发行可换股债券之方式支付。
若上述发行的可换股债券及可换股优先股全部行使的话,信达管理及深圳市华南水务集团将最终持有中国水业63.55%的股权。相关收购及股本增加需待股东特别大会通过,待符合若干条件后方告完成。
另外,就有关收购,卖方向中国水业无条件保证及承诺有关收购完成后的前三年,上述收购资产的综合除税后纯利将分别不少于4000万港元、6000万港元及9000万港元,并为此向有关托管代理存入代表1亿港元的证书作担保。
据了解,实际上中国水业此次获得的资产注入本在去年就应该完成,去年8月20日,该公司宣布以总计为7亿港元的代价对上述多家污水厂及供水厂的收购,但后因第四季度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已经签订的协议在10月被终止。
中国水业董事局主席李裕桂表示,由于中国政府现正采取措施大力鼓励及吸引外资及私人企业增加对内地水业的投资,所以中国水业便得以借此时机以更低的价钱重新启动收购上述目标公司。
此 次中国水业收购的目标公司旗下污水厂的污水处理能力总规模为每日26万吨;其供水厂供水能力为每日27.4万吨。若完成对上述目标公司的收购后,中国水业 总供水能力及污水处理能力将分别达到每日562.4万吨及122.5万吨。该公司的战略目标是能够在三年内达到供水能力每日1000万吨及污水处理能力每 日200万吨。
投資中國的重工業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787
毛年代提出的"大躍進","超英趕美",現在開始實現,當時毛的想法是"大煉鋼"出口鋼鐵, 家家戶戶都不事生產,專心挖洞煉鋼,為左挖洞毀掉農地,沒有原料就扑爛個鑊當原料,將樹木斬曬做燃料,但農民土法炮製的"鋼鐵"不過是舊爛鐵塊,根本不能 出口,全國農地森林毀掉後造成了幾年飢荒,餓死了少量平民(官方講法),原本目的是要令全國"滿眼都是大煙囪",結果成了"滿眼都是大姑窿"現在看來,雖然可笑,但毛的戰略是正確的,不管結果如何,發展重工業是窮國發圍的最佳方法,就是為了"第一桶金",當時中國人又冇(知識份子),錢又冇(周恩來說中國有錢十八個八毫八仙),有的是資源無論資源以幾賤的價格賣出去,賣得幾多得幾多,說到底,重工業就是犧牲自己的環境,出賣自己的資源的行業,對中國來說,雖然價格非常不公平,擺明係白送比人,但這是唯一可行的手段,都是為左"第一桶金"今時今日,中國仲有資源可以敗,重工業暫時都唔會衰落,但我們要明白,重工業重心都集中在原料產地,多數位處內陸,一旦原料用曬,就改要輸入原料加工,最終會因運輸麻煩而衰敗,就好似美國的伯利恆,發達國家僅剩的重工業,都在海邊,通過不斷賤買窮國的原料加工再高價賣回去窮國的重工是出產出產再出產,而富國的重工是加工加工再加工我們或者可以認為中國的大港口例如天津,大連,上海,泉州因為近海,重工業可以學日本新加坡等一直保持繁榮,但前提是要有別的國家的資源可以比中國剝削中國的重工業是鋼鐵業,煉油業,礦業,重工業重鎮例如攀枝花,大慶,大同等總有一日資源用盡,因地理位置不佳而消亡,重慶等近長江會好一點,可以像舊金山咁轉型,否則衰退是遲早的事或者是悲觀過頭,而且這是好幾十年之後的事,也許那些地方要學新加坡同挪威,將血汗錢儲起而不是消費,然後用錢收買控制別人的資源觀乎現時,中國的家產仲可以敗好幾十年,比起時限,中國重工業的問題係利用率低,比如說為什麼要將煤同礦石直接出口呢?因為中國想賺鬼佬錢無疑這是低效率的,高效的是將煤同礦石加工成鋼材先再出口,更高效的是將鋼材加工成水喉通先再出口,特高效的是將水喉通加工成鍍金水龍頭先再出口,每控制多一個工序,鬼佬可以食的水位就可以減少一層,咁先為之高效率同善用資源將原料加工成鋼材屬於重工業,而鋼材加工成水喉及水龍頭屬輕工業,現在中國的技術介於鋼材及水喉的程度,即是說重工業開始成熟及輕工業剛剛起步因此現時投資目標集中在加工型重工業及基礎型輕工業是比較合適的(輕工業就留番第時先講)發展到最終的重工業是怎樣的?這問題似乎沒有幾多個地球人想過,重工業一直發展,地球的資源總有日榨乾,我們不能下下都話上太空採礦,況且不斷增資 地球的重量根本沒有好處,石化類重工業或者可以用太陽能同引力代替,但礦業類重工終有一日沒有礦料可用,如果重工業要繼續存在,就要通過回收垃圾重造先有 產出,如果邊個國家可以第一個控制此回收技術就可以征服世界,遺憾的是現在有充足資源的情況下冇人會花錢去研究百年後先要用的技術,我不認為中國的官員有 如此的前瞻性回到投資重工業上,暫時先分成開採型同生產型,開採型是指資源股,中國的資源股現時都是以開採為主加工為輔,以加工為主的暫時沒有,如果有就非常有前途對於資源股短期我沒有意見,長期的投資目標建議要具有幾個條件:1.一定要有鐵路連至深水港,最好本身近海2.企業生產的同時具有大量礦藏,而且礦藏一定要有鐵路3.用途廣泛的礦物而不是貴金屬4.有一定的經營歷史5.有很高的現金流同現金用於收購以補充礦產的消耗6.股價不能高過資產淨值1.4倍&利息保障倍數起碼有5倍7.中國百姓要夠窮ps:新發現的礦場由於沒有交通配套,不應當為買點簡單說,就是現時沒有任何一隻資源股值的投資(幾個月前卻大把)
交易-中國石油(857)、宏安國際(1222)、德祥企業(372)、康健國際(3886)
今日講下關連交易。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8/LTN20090518513_C.pdf
中國石油(857)宣佈,透過子公司崑崙燃氣收購母公司附屬中國華油集團及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的8家位於中國各地的燃氣公司,作價1,093,938,962.04人民幣(約港幣1,243,112,456.86元)。
這當然是一些正當的資產交易啦,雖然要付出一定的發展費用,但是中石油在中國有大量石油的天然資源,收購只為增加公司盈利,和集團銳意擴張城市燃氣市場亦有作用,但是對一家年賺千億的企業來說,效果可能不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8/LTN20090518532_C.pdf
德祥企業(372)宣佈向,兩家離岸公司購入關連公司的可換股票據,票面值共5,820萬,作價4,839.6萬,主要因為股價5仙較調整後換股價33.9仙大幅折讓。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328/LTN20060328060_C.pdf細閱認購人名單,該批認購入應原為已賣殼的中策的,後因中策賣殼而被錦興收購的CEL、和黃及九家基金投資者。我相信是基金投降才賣。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728/LTN20080728464_C.pdf
根據二零一一年到期票據之條款及條件,尚未行使之二零一一年到期票據之換股價已因股份拆細、供股、紅利發行及配售300,000,000股本公司股份(本公司已於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四日發表公佈)之累積影響而由每股股份0.79港元調整至每股新股份0.339港元。除上述調整外,二零一一年到期票據之所有其他條款及條件維持不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8/LTN20090518525_C.pdf
宏安購入關聯人租的舖,有誰住在大圍,可否告知地址上的是哪鋪?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8/LTN20090518529_C.pdf
康健國際沽8250,然後用套現資金購入中國醫藥業務。
甚麼是關連,我也不清楚。
中國消防有重大變化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791
我已經留意左一排,中國消防似乎已經暗中將子公司祟正華盛,恆生照明同特威特一次過賣走了事緣中國消防出左業績之後冇幾多日,中消的網站突然冇左子公司介紹一項,同時發現中消的不少產品種類亦消失無蹤,失蹤的產品望要為燈具,但服務器同滅火泡沫仲有係度,因此中國消防應該將恆生照明出售,而祟正華盛同特威特應該仲保有50%以下的股份或有代理權時機未免太巧合了,出左業績之後冇幾多日而且一次過出售幾間公司,仲立即成功賣出,原因不明現在中國消防的自有業務幾乎僅餘消防車同裝修如果要我扮名偵探,我會推測買方是同一人,考慮到中消剛入股UTC的空殼公司Kidde,買方是Kidde也不出奇,作出這一稍嫌多餘的舉動,應該 是UTC收購海灣踫釘了,收購海灣已經提出了成半年,商務部都仲未批,UTC為免收購中消都咁麻煩就改為吸收中消的子公司,根據UTC之前入股南京消防的 經驗,商務部審批起碼超過一年....同時出售幾間重要子公司,應該算是重大交易,但中國消防唔出通告,網站度又唔交代,懶神秘咁,做法不當
中国铝业母公司高规格启动内部重组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521/02546253155.shtml
见习记者 陈颖晖 “由于规模很小,没达到上市规则披露要求,因此都没披露。”2009年5月19日,中国铝业(10.73,-0.28,-2.54%)(601600.SH)董秘刘强向本报记者表示。 据悉,中国铝业母公司中国铝业公司(简称中铝)已经启动分公司与当地非上市部分进行合并,其中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已经完成合并,而青海分公司、中州分公司、贵州分公司也正计划与当地非上市部分进行合并。 不过此次中国铝业内部合并仍处于“试点阶段”,中国铝业一位中层透露,“可能会在整个集团进行,但现在还未看到在中国铝业全面推行的计划”。 中国铝业另一中层透露,此次中国铝业的内部合并,要求在“条件成熟的公司”实行。青海分公司、中州分公司、贵州分公司以及已经完成合并的广西分公司,近些年已经进行了相应的处理,现在其未上市部分资产较小,负担较轻,因此可以进行合并。 不过虽然刘强强调合并规模较小,但中国铝业对于此次合并仍然给予了最高水平的关注。以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为例,其合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吕友清,吕为中铝公司副总经理。 一位熟悉中国铝业的人士透露,中铝非上市部分的资产质量与上市部分相去甚远,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中国铝业的业绩。 广西试点 此次进行合并重组的分公司大都为中国铝业2001年在香港上市时的组成机构。 据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贵州分公司、中州分公司的人士透露,上述三家公司的合并重组将大体与广西分公司的模式相同,青海分公司的人士透露,青海重组方案还在讨论中,重点是如何把广西分公司模式在青海分公司推行,“基本上是全盘复制”。 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一中层向本报透露,公司在2009年春节后正式启动合并重组,其具体方案是:所有生产主体二级厂归入氧化铝厂和电解铝,其中 核心主体氧分铝厂分为红和白两个区,红区负责铝土矿采挖,白区负责把铝土矿冶炼氧分铝;另外原隶属于生产主体的检修、计控等部门,以及非上市部分——平果 铝业公司等合并成生产服务部。 上述人士透露,广西分公司大厂合并,主要是为了解决公司上市与非上市部分合并后,原有管理干部的安置问题。 不过,上述人士补充道,现在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的重组仍在推进,“从实际行动来看整体是朝那个方向走,但具体措施可能会有变化”。 本报记者从其它渠道得知,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早在2008年就进行过一轮改革,旨在减少管理机构,降低运营成本。 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总经理瞿向东曾表示,经济危机给了公司改革的机遇,“因为危机来临,问题暴露彻底,大家容易形成共识,改革的承受能力也最强”。 遗留问题 不过,上述熟悉中国铝业的人士透露,中国铝业之所以力推上市与非上市部分合并重组,一方面是利用当下低迷的经济环境挖潜增效,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解决历史问题。 2001年中铝从国家获得十二家运营实体,其中包括平果铝业公司(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前身)、贵州铝厂(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前身)、青海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前身)、中国长城铝业公司中州铝厂(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前身)。 上述熟悉中国铝业的人士透露,中铝在成立时虽然获得了大量优质资产,但也承担了不少的不良资产,“中铝所接手的资产都是当地的大型企业,当地政府不会给中铝太多的选择空间”。 安信证券首席分析师衡昆表示,中国铝业的资产主要通过债转股得来,因此股权关系非常复杂,而复杂的股权关系也增大的中铝进行内部调整的难度。 中国铝业公司在2001年2月成立,当年12月完成香港和美国的上市。中国铝业从成立到上市仅仅用时不到一年。 在上述熟悉中国铝业的人士看来,中铝一直想处理接手的不良资产,在中国铝业上市后,中铝的操作空间得到极大的扩展。 上述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人士透露,公司近年来一直在处理非上市部分的资产,“不良资产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这次合并进来的都还是能达到盈余平衡的资产”。 “小”合并的高规格 不过,对于上述如此重要的重组,中国铝业却只字未提。据本报记者了解,此次中铝的内部合并重组已进行半年有余,而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管理法规,上市公司重组,特别是资产并入是需要披露的。 中国铝业董秘刘强声称此次重组的资产规模小,可不必披露。但面对如此“小”的事件,中国铝业仍然派出了高规格的队伍。 2009年4月9日,中铝副总经理吕友清亲临青海,主持中铝青海企业的合并重组工作。而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总经理黄卫平称,上市与非上市部分的合并重组是“重点要抓好的工作”,中铝青海铝业公司经理张建国也要求,中铝青海企业要提高对重组合并的认识,积极参与。 为推动青海铝业合并重组,黄卫平要求上市部分与非上市部分合署办公,统一决策,统一开展工作。 上述熟悉中国铝业的人士透露,虽然中铝的非上市部分资产规模较小,但涉及的利益方较多,处理不当可能会损害上市部分的利益。 据本报记者了解,正在进行合并的中铝非上市部分,主要资产是医院、学校、氧化铝编织袋等生产服务资产。 上述人士坦诚,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虽然减少了管理机构,但管理人员却没有相应减少,“原来一正一副的部门管理架构,变成了一正多副,或者管理人员变成技术人员,待遇变化不大”。
注入湖北地产项目中国木业复牌大涨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23/20090523031817339.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因为被注入湖北房地产项目,中国木业(00269,HK)这只主营林木业的“仙股”昨天股价复牌飙涨,而该公司也因为此次收购,而将其业务拓展至房地产业。
中国木业公告宣布,在5月5日,该公司及其全资附属公司佳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与中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买卖协议。据此,佳创将以总计9.86亿港元的代价向中聚购买宜昌新首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
在收购代价中,有5000万港元是以现金支付;有2.8亿港元以承兑票据支付;1.86亿港元以按每股0.0435港元的价格发行42.76亿股代价股支付;另外4.7亿港元则以发行可换股债券的方式支付。
其 中,代价股作价较中国木业停牌前收市价每股0.084港元折让了48.21%,而换股债行使价为每股0.056元,也较停牌前收市价折让了33.33%, 可换股债券共可悉数兑为83.93亿股股份,代价股及兑换股份各占中国木业全面扩大后股本的18.75%及36.8%。另外,中国木业董事会还建议通过新 增额外200亿股新股,将公司的法定股本由200亿股增加至400亿股。
据悉,宜昌新首钢房地产公司主要从事物业发展、物业管理、资产管理及投资咨询业务。
2006年底,该公司通过公开拍卖收购了一块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总面积为587726平方米的土地,并在2007年3月份取得了该地块的使用权证书。
目前,该地块上的发展项目主要为宜昌三峡国际会展中心和三峡国宾花园商品房 (其中包含高级住宅物业及商用物业),预计该项目的总投资分别约为1.47亿元人民币及9.39亿元人民币。
作为一家主营业务为林木经营及管理、伐木、木材加工及买卖的上市公司,目前中国木业在南美洲圭亚那及中国广东省内均拥有林木资源,分别覆盖总面积约为257000公顷及95000亩。
中国木业称,公司董事会对中国特别是内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前景感到乐观,所以董事会认为上述收购事项将为集团将业务拓展至房地产市场提供良机。另外,由于公司拥有丰富的建材用林木资源,所以该收购对集团的业务营运将产生协同效应。
昨天中国木业复牌后股价飙升,早盘涨幅超过50%,虽然午后有所下跌,但该股全天涨幅仍达19.05%,报收0.1港元。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完全一樣-中國農產品(149)、華藝銅業(559)
首先,我們先重新說一次中國農產品(149)的賣殼過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408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030/LTN20081030769_C.pdf
公司原名寶榮坤,後被殼王購入,並被永安旅遊(1189)注入酒店業務,易名珀麗酒店,後又買回酒店業務又賣殼,易名中國高速,上市又注入農產品市場,易現名至今。
公司在今日公告稱,公司主要股東出售於本公司之所有持股(即207,765,080股股份,佔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約27.14%)予利來控股(221),成 為公司大股東,看來宏安對這家公司業務和自己本業相同的公司有興趣,但自己無錢,所以用上年大舉集資10億的利來先買下,然後再圖後計,目標是借力打力, 哈哈。
而主要股東都應該是缺水才賣,否則上年高價又為何不賣,現在賤價才賣?
看來安全又宏大又表現財技了,現時他們有四殼-宏安、位元堂、利來及中國農產品。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5807
買殼後,配售1.53億股,每股0.25元,集資3,800萬大元。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13/LTN20090213410_C.pdf集了資後,竟然向宏安購入兩個大陸市場,作價1.5億元,收回收購成本之餘,又可以拿去配股資金,又可以不覺的以其他公司名義抽水,真是好計,金利豐萬歲!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13/LTN20090213437_C.pdf其後,公司發行這1.53億股後,又再發行20億新股,每股8仙,集資1.6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3/LTN20090423746_C.pdf
回顧完這次過程後,我們看看華藝(559)的配股過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763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03/LTN20090503004_C.pdf
今日公告稱,榮盛科技(1166)出售28.62%(即80,426,375股)華藝銅業(559)股權予王顯碩先生,每股約0.3元,代價為24,127,912.50 港元。
而王先生背景如下:
買方為一家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投資控股公司,由王顯碩先生實益擁有。王顯碩先生現為英發國際有限公司、黃金集團有限公司及新怡環球控股有限公司(上述公司均於聯交所主版上市)之執行董事。其中兩家公司和金利豐極有關係,如有時間,大家可以去etnet找找股東背景,又或是去港交所找找公告的配售代理。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784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2/LTN20090512017_C.pdf
黃顯碩先生購殼不到十日,華藝以0.355元,配售3,541萬股份,集資約1,221萬,目的在加強證券行控制力及令王先生套得收購資金。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6/LTN20090526493_C.pdf
距買殼不到一個月,公司公佈配售最多316,470,000股股份,足足是公司全部股本,每股20仙,集資6,300萬,兩次批股價較賣殼價更低,意欲何在?
由此可以看到金利豐在協助賣殼後,先以較低購殼價配股,試試市場反應,若成功配售後,再以更低價配股,這個亦是他們配股的新方法。
看來,證券行可說是買殼的全面的財顧,目的是協助(借錢?)別人買殼後,儘量找回資金去填回買殼款,在這情況下,股價是不重要的,最重要是印出來後值多少錢,因為根據周顯先生所說,只要印出來的價錢多過印刷價,都算有賺。
集資後,再用一些物業、概念等資產取回現金或更多股票,以成功取回買殼的錢,並還款給他們,有剩的更可以自己用,或是作下一輪魚肉股東之用。
在這過程中,證券行先賺取資金的利息,然後再賺批股佣金,跟著可以賣給關連人士賺差價,風險就是賣殼這位先生走數。但是亦可像華藝這個Case咁,因控制大量股票,故應可以取回公司控股權,然後賣多一次,賺多一次,取回損失。
有這樣的背景、有這樣的人脈、有這樣的財力,何愁不能賺錢!
募资27亿港元 SOHO中国筹划大举收购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5-27/110172297_1.html
【《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张映光】潘石屹似乎还嫌钱不够用。5月27日,SOHO中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410,下称SOHO中国)宣布,将发行可转换债券,募资27.40亿港元。 SOHO中国此次发债融资,除一小部分用于补充公司日常运营资金,主要将用于潜在的收购项目。尽管SOHO中国在公告中并未披露目前拟定的收购计划,但对于这家资金相对充裕的地产公司来说,新一轮的融资,表明其收购计划将十分庞大。地产公司融资有回暖迹象 SOHO中国发行此笔可转换债券,是一年多以来,最大一笔内资地产公司海外债券。2008年初,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2007,下称碧桂园)曾发行5亿美元可转债。但是,为了能够令债券获得投资者认购,碧桂园不得不与投资者订立“对赌协议”,以致后来造成约2.5亿美元的巨额浮亏。 与彼时相比,SOHO中国此次可转债的发行条件显得较为宽松。SOHO中国公告显示,该笔债券2014年到期,年息为3.75%,利息每半年支付一次。上述债券将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发行,并通过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摩根士丹利及瑞士银行三家机构向海外投资人发售债券,发行佣金及行政费用为6000万港元。扣除上述费用,SOHO中国可通过债券融资27.40亿港元。合约限定,可换股债券在90天内不得转换为股票,至2012年,SOHO中国可有条件提前赎回全部剩余债券。 一位投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地产公司融资动作较为频繁,预示着资本市场已有所回暖。如果市场稳定能够继续维持,香港市场的地产IPO或有重启可能。SOHO中国项目收购冲动 此次可转换债券,初步兑换价为5.88港元/股,较5月26日收盘价溢价约20%。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机构投资者较为看好SOHO中国未来股票表现。 目前,SOHO中国股价较去年最低时上涨近2倍,不过,与富力地产、合生创展等公司相比,价格仍显得较低。 SOHO中国股价表现不佳,主要与其现金较多,而项目较少有关。这往往令投资者怀疑,公司的后续发展能力不足。 上述投行人士则向《财经》记者表示,充裕的现金既是SOHO中国的优势,同时也长期困扰这家上市公司。因为,持有过多的现金,而不去进行投资,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并非好公司所为。 2007年10月,SOHO中国在市场出现“拐点”前成功在香港上市,融资约达16.50亿美元。而其土地储备一直较少,投资较为谨慎。 SOHO中国在上市后,原计划将融资主要用于前门大街的房地产项目。但此后,由于政府始终没有批准其收购计划,致使这一投资计划搁浅。
最後一段-中國水業(1129)、菱控(8009)、佳訊(30)
早期寫過好多篇關於中國水業系的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7
不過今次是第二家:中國水業(1129)不務正業的資料才對
這家公司原名天鷹電腦,是一家買賣電腦零件的公司,亦和菱控一樣在科網熱前上市,原本是一隻創業板股,後來就轉了去主板上市。
之後,這家公司不停虧損,終於成為一隻仙股,後來改營水業,由仙級,變成二元股,後來像足概念股一直跌,加上大舉集資,跌到現在大約幾毛錢。
這 家公司一出手就買另一隻創業板股,iMerchant 菱控(8009),這隻股在科網時期上市,上市價大約1.08元,但上市不久,由於科網熱潮爆破,曾經單日下跌5成,跌到大約三四毛錢,之後十合一,徘徊 在一元上下,但上市後的現金並無亂用,幾乎是一隻殼股,近來由於其部分的銀行資產價值不菲,升值效應顯著,所以股價慢慢上升至二元,但前陣子否認賣出該資 產後後,股價下跌,停牌後,就傳出賣殼的公告。
今次作價1.8億。較停牌前2元左右有溢價30%,之後大股東用5千幾萬買回貴重的資產。即賣殼用了1.3億左右,其實加上現金,可能還只值幾千萬。
呢隻股貨疏(流通股數只是三四千萬股),成日差價好闊,一定會像8272百富國際、環球工程那樣暴升10倍(如果像母公司炒法的話,估計有拆細效應),明天復牌的話一定是升幅榜冠軍。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941
賣殼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1212/GLN20071212030_C.pdf
經過一輪合股及賣殼後,公司又作少許的改動: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128/GLN20080128053_C.pdf
刪掉售賣商標及部分業務予原大股東的協議,作價降低1,300萬元,至約3,900萬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313/GLN2008031307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314/GLN20080314001_C.pdf
收購完成前,股價突然上升至每股3.9元,然後停牌,宣佈收購截止,並已擁有超過90%的股權,但由於公眾持股量低於限制,故須配售股權,以維持公眾持股量,以保有上市地位。公司的地址變換及管理層全部換上新班子。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413/GLN20080413002_C.pdf
公司終止原配售協議,並宣佈配售600多萬股,每股2.6元,以維持上市地位,套現1,500萬元,公眾持股量隻得15%,約1,600萬股,市值約5,000萬。
greatsoup:
公眾持股量少,市值少,流通量低,股權集中,若在正常市況中,股價表現不言而喻。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98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30/LTN20080530371_C.pdf佳訊控股(30)宣佈,中國水業(1129)董事施先生和另一名林先生購入商台控制人何先生的控股權。
大 股東先購入公司的股票報價業務49%股權、一批地產和股票(「主要業務」),作價2.523億元,而公司錄得出售收益約6,400萬元,其後派發每股 0.5866元股息,之後施林二人才提出全購,全購價0.3992元,所以若股東若接受他們的收購,每股的收購價為0.9858元。
替大 股東算一把帳,他持有245,523,600股,另外他持有約82%股權的商台企業有19,808,000股,即佔16,242,560股,即實益共持有 261,766,160股,以今次套現價計,他共可套現258,049,080元,然後以2.523億元購回主要業務,他賣殼後還有570餘萬元現金,即 使計入他們以商台企業名義確保特別股息的擔保的700萬,套現的資金應足夠購回主要業務。
另外持有的17,901股的eAccess的股 權,現價約59,000Yen(4,000港元),又可套現7,200餘萬,物業又約值1,950萬,另外該報價業務上年盈利2,500餘萬元,尚未計該 等未上市的日本流動上網業務的投資,即使未計之,可以計出可套現業務的P/E為:
(252,300,000- 72,000,000 - 19,500,000)/ 25,392,890
= 6.332倍
今次收購的P/E約6倍,尚算合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13/LTN20071213331_C.pdf
根據中期業績所見,約有1.67億現金及9,000萬的銀行貸款及所得稅負債,即淨現金約7,700萬元,另外今次售出業務套現2.523億,及派息近2.739億元,尚餘現金約5,100萬,另外上市公司尚餘一堆機器,及報價業務51%的股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417/LTN20070417074_C.pdf
在新殼主的眼光來,也可以是一單不錯的買賣。
他們以0.3992元購入公司的股權,以公司股數466,886,000股計,即他們最多要付出186,380,891元,但他們公司的剩餘資產淨值約3.02億計,扣除今次售出的資產為2.70億,即公司剩下資產為:
302,192,921-269,492,982
=32,700,029元
又扣除公司約400萬機器的49%,即公司剩下的資產約3,000萬,可以計得公司的殼價為:
1.86-0.3
=1.56億元
不過隻是計現金的話,殼價為
=1.86-0.5
=1.36億元
若計其隻購入75%股權,又假設隻計現金,即殼價為:
= 1.86 x 0.75 -0.5
= 8,950萬元。
可見殼價約為8,950萬至1.56億,都尚算合理。
其實何先生有感年事已高,已有積極退出上市公司之意,在2007年4月,以0.58元提出私有化,但最終失敗,於是有此舉行徑。一來他可以退出上市公司,二來可用套現所得購入業務,三來小股東亦有乘機套現,體現公司價值。四來新殼主也可進行他們的策略,可謂一舉四得。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29/GLN20080529048_C.pdf
另 外,中國水業系已擴張成三殼,一為中國水業(1129)、一為菱控(8009),而董事又購入佳訊(0030),另外菱控(8009)在昨天宣佈進軍水 業,以5,500萬,收購一水業公司80%股權,並擔保未來三年其所佔80%盈利不少於480萬、1,040萬及1,040萬元,其盈利根本和此數字相差甚遠。
此是一項給大股東拆出資金的買賣,先拿一筆大錢,不足盈利以現金補足,實是還給公司錢,剩下的錢可以自己袋,然後和別人分錢。
股票在賣殼後,股本隻得4億多股,派息後及完成賣殼後,股價應隻約0.3元,可以計出市值隻1.4億元,加上大股東將會持約60%股權,街貨隻數千萬元,所以這個價錢是非常合適炒作的,不過在賣殼一年後也不能注入業務,所以建議大家在2009年中可以開始留意這股。
其後,中國水業和菱控公佈兩單交易,戴兆兄講述如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4/LTN2009051450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505/GLN20090505146_C.pdf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8070
中國水業(1129)連續公布兩項協議,分別由佔股權84.98%的菱控(8009)及全資附屬公司作出非常重大收購,雖然所收購的業務完全不同,但意義一樣,是股權起顯著變化。 菱控協議有條件收購至福國際全部股權,總代價9億元,包括承兌票據1億元、新股價值1230萬元、可換股債券2億元及可換股優先股5.877億元。發行 新股價0.2元,可換股債券五年期,無息,換股價0.2元;可換股優先股面值0.2元,發行價同為0.2元,全部換股可換為二十九億三千八百萬股,不贖 回,並無限制。各項定價0.2元,較公布前菱控股價0.23元折讓13%。 所收購的至福國際,剛於今年1月成立,暫無業務,將與康沃資 本訂立管理協議,這份協議便是唯一資產。康沃資本於2007年在中國成立,註冊資本2億元人民幣,其業務主要從事創業投資及相關服務,投資資金規模超過 10億元人民幣,已投資在新材料、電子訊息、節流環保、連鎖消費及新傳媒等高科技和高成長行業,2008年的稅後純利為1015萬元人民幣。 至福所獲的管理協議為期十五年,可全權續期五年,康沃資本不得終止管理協議,而康沃資本須向至福支付相當於其淨利潤70%的年度管理費,並已保證管理協 議起,首年純利不少於1億元人民幣,次年不少於1.5億元人民幣,第三年不少於2億元人民幣,將提供抵押品,以擔保有關保證責任。目前康沃資本在二十家被 投資公司中,預料將有十七家於2009至11年在深圳、德國、美國及香港交易所招股上市。按市場可比較公司的O參考,預期平均投資回報約為四點五倍。儘管 2008年純利隻有1015萬元,康沃資本有信心對三年利潤作出保證。 管理協議是為此項收購而設,相信股權受規管而未能轉讓,因而以管 理協議,相當於康沃資本把其業務外判及下放經營職責予至福,使至福獲得收益而成為有價值公司(公平市值不少於9.5億港元);收購代價折讓5.26%,收 購O約七點五六倍。但康沃資本仍保留其行政功能及繼續為創業投資公司的控股公司。換言之,至福隻有管理權,獲保證三年利潤,並不擁有資產。但畢竟是為收購 而作安排,完成收購後,以債券及優先股全部換股計,賣方所佔的菱控股權已達87.6%,而中國水業所佔股權已攤薄至10.54%,實際是股權轉移的安排。 中國水業收購九個供水或污水處理項目,除兩個項目外,其餘均佔全部權益。收購代價6.6億港元,將支付現金6000萬港元、新股代價1.392億港元、 可換股優先股3.608億港元及可換股債券1億港元。新股發行價、可換股優先股及可換股債券的換股價均定為0.182港元。可換股優先股為期五年,不贖 回,全數可換十九億八千二百萬股。可換股債券於2012年8月3日到期,無息,可由公司以本金117%贖回。 上述收購的相當部分原已於 去年8月協議,其後因金融市場劇變,有關公司亦涉及索償3000萬人民幣的民事訴訟,因而終止。現在雙方正在庭外和解,因而再作協議收購,但以毋須受產權 負擔為準,亦為先決條件之一,還有是獨立估值對收購權益估值不少於8億港元及利潤保證等先決條件。 收購各項目獲賣方保證三年利潤,以完成收購後計,第一年保證利潤不少於4000萬港元,第二年不少於6000萬港元及第三年不少於9000萬港元。並把可換股債券1億港元託管,作為保證利潤的擔保;如有不足,將從債券扣除,如仍不足,要求以現金補足。 有關項目大部分位於廣東省各區,其中八間經營污水處理,每日處理量二十六萬噸,在經營中隻有兩間,其餘六間均於2009年年底開始經營業務。另一間位於 河北,每日供水二十七萬四千噸(2010年年底完成),佔權益39%,收購代價按保證利潤平均計,O十點四二倍,估值折讓17.5%。於完成收購及優先股 與債券全部換股後,賣方佔中國水業股權為63.55%,而目前最大股東曲學生所佔股權則由16.4%,攤薄至5.98%。 中國水業前身 為天鷹電腦,轉型至供水業務,去年年初更收購菱控,亦安排其業務由金融業務轉型至供水相關業務,已作出收購,產銷陶粒污水處理材料。中國水業現在經營七間 供水能力每日二百三十萬噸,三間污水廠每日處理量十三萬噸污水,業務位於江西、安徽、山東、河南、海南等省份。中國水業的拓展目標是,明年的供水能力每日 一千萬噸,以及污水處理每日二百萬噸。儘管已在收購,但仍與目標有相當距離。 中國水業安排菱控收購,再度轉型,相當於反向收購使股權易 手;而收購菱控不過一年多,已安排股權轉移,相信當時買殼已預備賣殼。至於中國水業的收購,表面上是持續發展,而最大股東股權亦明顯攤薄,亦存在股權轉移 可能。因此,中國水業的兩宗收購,雖然水務與創業投資管理是完全無關的業務,但實際同樣達到股權轉移的效果。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7/LTN20090527466_C.pdf
兩天之前,中國水業(1129)主要股東出讓股份共5,500萬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9/LTN20090529587_C.pdf
今日,佳訊的大股東宣佈,以97.75仙,出售20%,即份93,376,000股份,套現9,100萬,取回一半成本,加上售予菱控的公司淨套現 5,500萬,而收購的成本約1.39億(0.3992 x 466,886,000 x 75%),扣除要付的保證盈利600萬,可見已全數取回成本。現時大股東想金蟬脫殼,根本就是賣1元賺1元。為出貨,應該好快有消息出來,股價亦會炒上一段,但這一段應該不會有上一段升得多,量也會很大。如果想貪的話,請小心留意風險,不要在消息發佈後炒上買入,現時買應該有少少賺,不過我不會貪這些錢。
中国科技2.11亿美元收购OZ金银矿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5-31/110173419.html
【《财经网》/北京】继向中国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出售资产后,澳洲OZ Minerals(下称OZ公司)再向中国企业出售项目。目前,该交易已经获得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核委员会(FIRB)的批准。 OZ公司在5月27日发表的公告中表示,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核委员会(FIRB)已批准中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hina Sci-Tech Holdings Ltd.,香港交易所代码:00985,下称中国科技)对其Martabe金银矿项目的收购,交易金额2.11亿美元,前者还将支付后者补偿费用750万美元。 智富能源金融(集团)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1051,下称智富能源)(或其全资子公司)对项目的后续收购,同时获得批准。 4月24日,OZ公司宣布了以2.11亿美元现金向中国科技出售Martabe项目的计划。此外,中国科技还将向OZ补偿支付4月1日至交易完成期间的项目费用,共计约750万美元。 OZ公司主席Barry Cusack表示这是Martabe项目完全出售计划中重要的一步,集团将继续和中国科技合作,以便在6月底前完成交易。 FIRB的审核批准只是交易完成的条件之一,此外仍需获得中国科技股东及OZ公司部分贷款银行的同意。 据悉,Martabe是一处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北部的未开发金银矿,该项目已经探明黄金矿藏量约为220万盎司,白银矿藏量约为2970万盎司。 中国科技是在香港上市,主要从事金融工具投资的公司。智富能源亦是香港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提供电子产品及配件贸易、透过互联网及流动电话提供财经资讯、资讯科技相关业务以及天然资源业务投资。 中国科技在购买下Martabe后,将会转手卖给智富能源。 公告当天,OZ公司股价大幅上扬6.67%,至0.88澳元。智富能源股价略有下跌,从1.80港币至1.67港币,中国科技则与前一天持平,收盘于0.375港币。 此前不久,中国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收购OZ部分资产的计划,已获澳大利亚国库部长韦恩·斯万(Wayne Swan)和中国发改委批准,这项交易完成还需获得中国其他监管部门的批准,其中包括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财经》实习记者 张雅珺)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