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施正荣:警惕光伏业再陷“春秋战国”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06/20090506031416246.html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上海

        泡沫的出现就是因为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对市场的期望高出了实际需求。目前光伏产业的泡沫,实际上就是前几年的发展过快造成的。

        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即将出台的消息,让市场目光再度聚集到新能源相关行业和企业上。很多人因此高呼“新能源的机遇来了”,而此时,中国“太阳能大王”施正荣却在“担忧”。

        昨日,SNEC2009年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上,施正荣指出,中国正在酝酿更大规模的振兴新能源产业规划,但政府也很担忧,中国企业过去都是一哄而上、一哄而下,他担心“在光伏产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回归理性阶段,(振兴规划)又会造成‘春秋战国’。”

“金融危机下都不好过”

        施正荣作为中国新能源行业领军人物,旗下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去年第4季度财报交出净亏6590万美元且毛利率仅为0.6%的答卷之后,他的担忧不难理解。

        4月28日的2009年中国(洛阳)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会上,尚德与天威英利、赛维LDK等13家业界巨擘共同签署《洛阳宣言》,明确在 2012年实现光伏发电每千瓦时1元钱的上网电价目标。“两年前,我给我们产业提出1元/度的目标时,希望是在2012年左右实现,没想到今年就实现了。 ”施正荣昨日表示。

        施正荣在会议间隙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强调,需保持光伏产业有序竞争,“现在这个金融危机下,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去年第4季度以前,尚德以其“太阳能”光环闪耀夺目,其在美国上市的股价一度冲上85美元/股,施正荣也在2006年成为中国首富。但2009年2月27日,其股价已跌至6.09美元/股。

        施正荣此前坦言,尚德在2008年9月购买了一些价格较高的硅,这成为尚德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据介绍,硅材料在2008年9月仍处于紧 缺状态,尚德为准备后续生产,当时以350美元~400美元/公斤的价格购买占当年四季度计划产能需求量约三分之一的多晶硅。然而2008年10月起,硅 价暴跌。尚德也不得不减产,裁员10%并缓聘2000名新员工。

        昨日,施正荣回顾此前的危机时说,“现在我们感觉泡沫确实破了,我一开始想的是泡沫要到今年6、7月份才会破,没想到金融危机影响下,这个过程提前了10个月。”

警惕下一轮泡沫

        今年3月26日,财政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这被形象地解读为“屋顶光伏计划”,也成为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一个极大的发展契机。

        施正荣对此却有其特殊的谨慎。“屋顶光伏计划出台后,举国上下,不管是多晶硅的,还是电池、组件的生产企业,不管大小,都上马申请,这可 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而这会给社会留下不好的印象。”施正荣指出,“我想大家还是谨慎为好,尽管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

        中国投资咨询网产业研究中心统计称,在2008年最后几个月里,中国有350家光伏(太阳能发电)企业倒闭。很多人也把光伏产业这次历练 与此前的互联网泡沫联系起来。对此,施正荣有他的见解,“所谓泡沫,并不是产业出现了问题,泡沫的出现就是因为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对市场的期望高出了实际需 求。目前光伏产业的泡沫,实际上就是因为前几年的发展过快造成的。”

        多位太阳能光伏专家表示了与施正荣一致的看法,太阳能光伏产业前景十分广阔,用施正荣的话说,“人类要发展需要能源,人类要生存需要环 境,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再没有比太阳能更好的产业。”但同时,这个产业很复杂,有很多机会,同时又瞬息万变难以把握。

        施正荣昨日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必须有序竞争,“这才有助于长远发展。”

电价2元/度才能保证微利

        我国首个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招标已经成为众多光伏业内人士的关注焦点,不出意外,国投电力(600886,SH)联手英利控股将以颇具争议的“超低价”中标。

        正是在这场甘肃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场项目之争中,国投电力和英利控股联合报出了0.69元/度的电价,这一价格远低于对手们1元~2元/度的报价。

        施正荣认为这个明显过低的报价会给光伏产业带来巨大隐患,他直言,“我们早已经知道结果,未来的光伏发展中,不可能有1000家、 2000家、5000家都会成为最大的企业。如果现在我们不理性,去自相残杀,现在就报出来6毛9的电价,那会死得更早更快。”

        他认为,中国太阳能政策规定电价在2元/度是比较适宜的,大家都有微利,这样这个产业才能长远发展,“我相信这个产业前景非常广宽,非常光明,但只有那些坚持创新,大量科研投入,创造国际品牌,寻求产业内外合作的企业,才是最后的赢家。”施正荣表示。

行业背景

光伏行业面临洗牌

        当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在光伏市场巨大潜力的推动下,各国的光伏制造业争相投入巨资。据有关机构统计,近10年里,全球太阳能电池产业规模扩大了35倍,2008年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已达5456兆瓦,组件产量已达6791兆瓦。

        受国际市场拉动,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同期也出现了迅猛增长。2002年以来,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00%,2008 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突破2000兆瓦。继2007年后继续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多晶硅产量也已突破了4000吨。一批太阳能级硅及光伏企业(如尚 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和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等)快速成长为行业的领头羊。

        在供不应求的市场条件下,多晶硅现货价格从2005年的每公斤35美元一路攀升至2008年每公斤480美元的历史最高峰。受暴利驱动, 国内企业开始纷纷上马多晶硅项目。数据显示,随着2008年国内多个多晶硅项目陆续投产,全年产量已达4000吨以上,大大缓解了光伏产业链的多晶硅原料 供应短缺情况,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市场多晶硅价格的下降,目前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每公斤大约仅100美元左右。

        截至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然而光伏发电成本高昂,再加上我国一直没有实施《上网电价法》,相关光伏项目的立项、补 贴等审批也很严格,造成国内市场需求不足,过度依赖国外市场,95%以上产品用于出口。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市场近期需求大幅下降,自2008年四季 度以来,国内光伏行业普遍亏损。招商证券认为这种趋势仍将持续到今年二季度。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太阳能光伏行业的洗牌将不可避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60

警惕商鞅主义的幽灵 吴晓波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813

常有朋友问,中国上下两千年,主流的经济理论是什么?我常拿商鞅来举例。

公元前四世纪,商鞅在偏远弱小的秦国主持变法,前后长达二十年,造成一个强大的国家。他的治国思想中有强烈的反智、愚民和好战的特征。

商鞅对商人阶层不但毫无感情,而且视之为仇雠。在他当国之时,国家管制了“山泽之利”(矿山开发)、粮食买卖和旅店经营,自由商人几乎被消灭。同 时,他对知识分子也非常仇视,他认为国有“五害”,分别是儒家学者、商贾、隐士、手工业者和勇士,在《农战》一文中,他毫不客气地说,“有这些人存在,敌 人来到,一定打败仗,敌人不来,则一定很贫穷。把这些人赶走,敌人不敢来,来了也会被打败。去讨伐别国,一定能战胜,不去讨伐,则一定能富足。”

在商鞅的经济思想中,“强国”与“富民”似乎是对立的。他极端地认为,人民不但不应该有思考的能力,而且绝对不能够富足。商鞅也反对贫富悬殊,认为 “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不过在他看来,理想的状态是让人民始终处在同样的贫穷线上,最好的状态是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粮食(“家不积粟”),以 保持饥饿进取的精神面貌。强兵就必须使民弱、民怯和民愚,这样的人民通过重刑或重赏即可变成为勇敢而凶猛的战士。而一旦社会出现贫富差距变大的情况,就应 该动用国家机器,用行政剥夺的方式来实现均衡,这就是所谓的“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很显然,商鞅把人民的贫困与无知看成是国家兵源和社 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在 商鞅看来,打仗是第一要义,战争是让国家强大和稳定的最好办法,这是检验变法成功的唯一标准。在《靳令》一文中,他说,“国贫而务战,毒输于敌,无六虱, 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总之,穷了要打,富了更要打。正是在这种“备战备荒为打仗”、“把战争进行到底”的战略支配下,秦国成为战 国列强中最可怕的国家。

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在经济模式上则体现为“命令型的计划经济”。在他的治 下,秦国成为了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虎狼之国”,举国上下蔓延着极端功利主义的进取氛围,每个秦国人其实都成了国家的工具,宛若后世出土的那些兵马俑,人 人面无表情而无比强悍。

后世将商鞅归为法家,他的名声似乎一直就不太好,长期被视为“异端”。在知识阶层,甚至以谈论商鞅为耻,宋代的苏轼就声称“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甚至讲出这个人的名字都是脏了口舌、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则是污了纸张——“如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牍。”

但是,商鞅彻底改变了战国乃至后来中国的政治生态,甚至,以两千年的历史跨度而论,商鞅的基本治国理念被顽强地延续了下来,他的核心经济理念被众多 的独裁者所沿袭,在很多朝代,实际上呈现出“半法半儒”、“儒表法里”的景象。也因此,苏轼又曾经很叹息地说,对于商鞅主义,“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 名,而阴用其实,甚者则名实皆宗之。”

商鞅的那种极端主义思想,在后世已成绝响。不过必须指出的 是,后来的治国者们,尽管再不敢象商鞅如此说的直白、干的决绝,却也并非没有效尤者,至少有两个理念顽强地留存了下来。第一,不能让民众太富足、太有思想 的潜意识却一直存在了下来,最终变成了一种系统化的愚民政策。第二,绝大多数的治国者把国家强大远远放在民众富足之前,强调“国强民安”,而不是“国强民 富”,所谓“安”者,年份好的时候,有口饭吃,饥荒到来的时候,不饿死,这已是最大的善政。

“商鞅主义”的幽灵在中国是否真的已经消散而尽了?我们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强国”,以及怎样成为一个符合现代精神的“强国”?这些问题,我们是否真的已经可以回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73

警惕“成长性破产”——纺企现金流管理不完全体检报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ef659101017ql4.html

发表时间:2011-06-22    作者:严斐/江嫣/赵学毅  

    

 

  加速莫忘看“油箱”

  在全面解析“现金流管理体检报告”之前,不得不强调眼下采访中小企业真实营收状况的艰难。我们曾想法设法从沿海地区各纺织主要省份的行业协会入手,了解当地企业如何像外界所说在“钱荒、电荒、人荒”面前被推进死胡同,但得到的回复基本都是否定。

  不承认本省存在严峻的“中小企业倒闭潮”,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今年以来统计门槛提高,协会层面掌握宏观情况的统计数据多来自主营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

  除此之外,投资力度也从另一个角度暴露了生命迹象。福建省内有纺织服装企业2691家(其中服装企业1468家),截至记者调查,几乎未发现停产。不仅如此,长乐市近250位企业家投入几百亿元资金,集体到上海纺机展选购纺机设备,浮现大发展的先兆。

  然而不能掩盖的事实是,在调查中,企业普遍反映原料采购支出、劳务支出、税费支出增幅较 大,部分生产要素成本上涨幅度少则20%、多则翻倍,现金流资金占有率高企。央行自去年开始已8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准备金率,使得企业贷款难度加大、周 期变长、利率提高,抵押贷款的抵押物折扣率较低。

  银行将纺织设为限制性行业虽然不是新话题,但在多种情势逼压下更为雪上加霜。此时,借助二级市场融资难免进入视野,但碍于对自身赢利能力和资产负债率的不自信,多数企业短期内还无法敲开拒签率越来越高的IPO大门。

  调查中发现,重压之下一方面企业成本上升而利润下滑,另一方面很多原定技改、扩张项目被迫 延迟或取消,有限的资金主要用来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正所谓好钢使在刀刃上,必要的投资仍然推卸不掉,因为它以需求为依据,是未来将主宰主流的消费驱动型 增长方式的雏形。现金流趋紧的试金石把盲目扩张挡在了门外。

  上市融资也绝不是万能的。据一项券商统计,约55%的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 数,而上市公司基本算是公司中的佼佼者了,由此联想大量非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状况更难乐观。而我们调查选取的8家样本企业,主营收入至少在2亿元以上,已经 属于行业内的“壮汉”,透过它们的压力指数不难想象那些原本孱弱的中小企业如何度日如年。

  在破解融资难的具体政策出台之前,企业正积极展开自救,例如快速调整生产及产品结构、加紧催收应收账款、缩短对客户的放账期限、集团公司集中资金统一调配等,同时把合理运用“财务管理技巧”推上避险的台面。

  某资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告诉笔者,企业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格外重要,用特定的方法确定理想的现 金流量余额,进而对日常营运资金进行控制。可运用的管理策略包括:力求现金流量同步,使企业所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水平;合理压缩期间费用;加速 应收账款收回;在不影响企业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期,充分享用供货方的信用优惠;适当进行证券投资及其他多元化投资;制定合适的资本结 构,适当时候进行一定程度的股权融资并制定盈余分配方案;适当向银行贷款或在公开市场发行公司债券等。

  戴尔公司当年在面对史上唯一一季亏损时曾反省:“把注意力放在利润表的数字上,却鲜少讨论现金周转的问题,就好像开车只顾盯着仪表盘上的速度,却没注意到油箱已经没油了。”藉此提醒纺织企业,即使身处繁荣之中也莫忘警惕衰退的风险。

 

       

现金流比利润更能说明企业的成长质量。从金融危机时“现金为王”的感悟,到眼下“现金寒流”再度来袭,人们越来越无法忽视这个勘测企业生命周期的度量衡。

 

  现金流的“纯粹”在于,它只计算营业利润而将非经常性收益剔除在外,避免了利用增加投资收益等非营业活动操纵利润的缺陷。会计利润按照权责发生制确 定,可通过提前确认销售、扩大赊销范围或关联交易来调节,而现金流量是根据收付实现制确定的,所有调节利润的方法对增加现金流量毫无作用。

 

  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质量能显示其应对风险和快速复苏的能力。一个容易被误读的极端是,企业利润和现金流呈截然相反的走向,而这恰恰是值得警惕的高危信号。

 

  国外资料显示,破产倒闭的企业中有85%是赢利非常好的企业。如美国最大的商业企业之一W.T.Grant在宣告破产的前一年,营业净利润近1000 万美元,经营活动提供营运资金2000多万美元,银行贷款6亿美元,公司股票仍按其收益20倍价格出售。然而,早在其破产前5年现金流量净额已经出现负 数,虽有高额利润,但公司的现金不能支付巨额的生产性支出与债务费用,最终导致“成长性破产”。

 

  此次“现金流管理体检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眼下上市公司正在经历的这场“现金寒流”,不仅强度罕见,波及面也甚为广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0

上山、下海、南遷,力破限電魔咒 風電南下,警惕「大干快上」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631
當「三北」(華北、西北、東北)風電基地如火如荼時,沒人在意雞肋般的南方風資源。現在,眾多風電開發商、風機製造商紛紛南下跑馬圈地,曾經在風能版圖上默默無聞的南方省份正在變成中國風電開發的最前線。

新科風電冠軍

「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以「風花雪月」著稱的云南大理,終於靠山頭上不斷豎起的風機坐實了「下關風」的稱號。

按照2011年年底大理官方的說法,在這個被全國小資膜拜了一遍又一遍的旅遊勝地,已建成投產的風電裝機容量已經佔到云南省的六成。

不惟大理,就在昆明以東與曲靖相鄰的石林、陸良一帶,再以昆明為起點沿著名的滇緬公路往西,巨大的白色風機葉片、塔筒正在被運往一座座高山上。

云南,這個西南邊陲省份,正低調地成為風電新核准項目冠軍。

在國家能源局2012年度的風電核准計劃中,云南省以220萬千瓦居全國第一。2012年7月,在全國範圍內的增補風電核准項目中,云南一次獲得17個項目、裝機84萬千瓦。

「僅增補的裝機容量一項,幾乎就等於到2011年底時云南省全部的裝機容量了。」中國風能協會一位人士慨嘆。

僅僅四年前,云南省第一座風電場才在大理大風壩建成。短短幾年,云南全省投產的風電裝機就有近百萬千瓦,在建規模達到了135萬千瓦、開展前期工作的又有370萬千瓦。

枯燥數字背後是一股日益高漲的風電南下風潮。低速風場的潮流不止湧動西南,也覆蓋到了長江以南地區。很難想像,身處等級最低的四類風資源區的湖南、湖北、云南、貴州等地,能夠成為中國風電開發的最前線。

以貴州為例,2007年貴州首次做風電發展規劃時,認為可開發的風能資源為20萬千瓦,到了2011年,規劃容量急速上升到了427萬千瓦。同時期風電大省甘肅的並網裝機容量也不過445萬千瓦。(詳見南方週末2011年11月17日《風電急「上山」》)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目前中、南部省區如廣西、云南、安徽等省區,其風電裝機與2010年相比已經翻番。與此同時,沿海新興市場如山東、江蘇、廣東和福建的上年末裝機已超過百萬千瓦,躋身中國風電的第二梯隊。

電力巨頭「搶風」

和「荒漠、戈壁、大風車」既有印象不同,早年活躍在「三北」(華北、西北、東北)地區的五大電力集團已開始紛紛南下淘金。

2012年8月,大唐新能源公佈其中期業績,公司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胡國棟表示,受限電政策影響,「公司主攻電廠建設已推向南方,而限電地區已開工項目將暫緩處理」。

在國家第二批風電擬核准計劃中,大唐新能源獲得1.2GW(吉瓦,即1000兆瓦)風電容量,其中僅有8%在限電地區,已完成的建設項目中,僅有不到15%位於限電區域。由於近年北方風電快速發展,電網建設滯後,難以消納電量,風電廠屢被拉閘限電。

「我們未來將重點開拓兩廣、云南及福建等南方區域。」胡國棟表示,暫緩北方項目、向南方挺進已不是一家之選。

以云南為例,現在已有華能、大唐、華電和國電龍源等外來投資者在不斷搶奪「資源好、電網結構好」的優勢資源區,而具本地優勢的中國水利水電十四局、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等,則早早圈定勢力範圍,並與云南縣市一級政府簽下意向性開發協議。

華電新能源前副總經理遲繼鋒介紹,華電在云南的投資力度較大,儘管目前只有5萬千瓦並網、10萬千瓦在建,但未來五年計劃中的裝機容量就達五六十萬千瓦。大唐新能源副總經理胡國棟亦表示,大唐在云南有10萬千瓦並網、5萬千瓦在建,未來五年計劃的裝機容量也有60萬千瓦。

搶灘者中,國電最為搶眼。國電龍源一位內部人士透露,如果項目進展順利,到2012年底,龍源就會取代華能,以超過30萬千瓦的投產裝機,佔據云南已投產裝機的30%,坐上云南風電的頭把交椅。

中國風能協會一位人士表示,早年間西南、中南被忽略,包含著對交通狀況、投資收益率的悲觀。但實際幾個項目啟動起來後,「大家發現風資源情況不錯,大水電和大南方電網的輸出能力又強,激發了各投資商的風電熱情和競爭圈地。」

「要麼南擴,要麼出走」

「道理很簡單,北方的風資源再好,哪怕好到刮颱風,發出的電上不了網也是白搭。」湘電風能副總經理龍辛一語道出南下之因。

自2009年以來「三北」地區愈演愈烈的棄風、限電,被認為是本輪風電上山、下海、南遷的直接原因。2011年,國家七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限電達到頂點後,幾大電力集團甚至出現了已通過核准的項目也暫緩建設的情況。

「限電影響太大,南擴的趨勢很明顯,幾乎每家都在往南走,只是側重的省區各不相同。」中國水電建設集團新能源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谷日明分析說,因限電造成的經濟效益變差,評價項目的眼光立即就會變,「沒有別的地方去,要麼往南,要麼出去。」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提醒說,南方風電開發的另一個重要前提,是比北方更優惠的0.61元/度補貼電價。再加上低風速機型的研發、風電技術的進步以及機組價格大幅跳水,使得原先不具備開發條件的風場「變廢為寶」。

事實上,從事關投資收益率的重要數據看,南方地區並不會令投資者失望。

2012年6月,國家能源局在《關於加強風電並網和消納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中要求,將風電並網運行情況作為新安排風電開發規模和項目佈局的重要指標,風電利用小時數明顯偏低的地區不得擴建規模。

其中風電年平均利用1900小時是公認的中國風電場發電盈利與否的分界線,而「三北」地區風電利用小時數均徘徊在1900小時左右。

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南方地區。據國家能源局統計,2011年風電年利用小時數平均為1920小時,其中,福建(3096小時)、云南(2440小時)、江西(2340小時)高居前三。

風機淘金

熱鬧的不止風電開發商,「追風」的隊伍裡,不乏風機製造商的身影。

2012年7月,華銳風電發佈公告,將原計劃用在大連、天津兩地風電基地的募集資金,轉至河北、云南和大同,其中云南楚雄的風電基地明確要重點生產適合高原風能資源特點的機組。

8月業界再傳出消息,明陽風電與華能、國電龍源、大唐和中電十四局簽訂協議,共同開發大理六百多萬千瓦風資源。

據瞭解,新興的云貴地區風電開發中,風機製造商東汽、金風和運達進入較早,拿到的項目也多,南車、明陽、三一也有少量項目。

在2011年風電市場整體下滑的態勢下,一些風電開發業主即便拿到了國家能源局的核准,也遲遲不肯建設。為了爭取主動,湘電更積極地在福建、廣東、山東和云南等地尋找機會,目前湘電的風機在福建使用最多。

從機型選擇上,早期進入南方風電市場的機型與內陸並無二致。但高原、低風速風機要求解決空氣稀薄、風速慢的問題,於是出現了更長葉片、更大掃風面積以應付發電出力不足的新機型。

在這股高原風電的熱潮中,外資風機製造商也欲分羹。西班牙風電設備製造商歌美颯中國公關總監陳曉倩表示,目前歌美颯在福建向龍源等客戶提供適用於低風速的風機,在云南還沒有設備,但「歌美颯正積極開拓這裡的市場,無論在設備提供或者風場開發方面」。

當然還有一部分風機製造商不滿足於只做設備提供商,而以入股的方式進入南方風電場投資。以湘電風能為例,湘電風能副總經理龍辛介紹說,他們在郴州投資了一家風電場,已於2011年開始發電,「從運行情況看,湖南的風是差一點,但也可以。」

金風科技副總裁王相明表示,金風的風機以前集中在特許權招標項目的大基地中,隨後的應用變得比較分散,不僅在南方的云南、江西,也分佈在山東、陝西等地。「三北地區、南方對風機的機型要求不一樣,針對不同區域要有適應性的產品。」

數據來源: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 (李伯根/圖)

南下隱憂

在風電「十二五」規劃中,風電戰略從「大規模大基地」加上了「分佈式、低風速和海上風電」,這對於南方風電無疑是個契機,但施鵬飛提醒注意,「南方風電從規劃總量上還是小,未來五年70%的裝機容量還是在北方。」

「風電市場最多是在向南方擴展,而非轉移。」國家氣候中心主任李俊峰說。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華東勘測設計院院長方滔也不認為南遷會是個長期趨勢。「從北方到南方,不要又走另一個極端,沒必要鼓吹南遷,或許明年又有新趨勢,南遷能持續多久,還有很多不可測因素。」

除可能的土地、開發成本、環境等諸多限制外,南方風電產業現在是「大而不強」,各開發商圈佔資源的熱情遠大於實際建設的熱情。

以云南為例,最早進入西南風電領域的是中國水利水電十四局等「坐地戶」,但直到2008年項目才開展起來;廣東明陽跟大理州簽訂了投資意向,但目前 還沒有實際項目;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昆明勘察設計院除了已建設的幾個風場外,還和地方政府簽訂意向性的協議,在業界人士看來,「沒落實都不算數」。

「那些圈佔四類資源區裡都不算太好的地方的企業,也是寄希望於未來潛在的開發可能性。」一位發電企業人士表示。

云南省電力設計院新能源設計研究所張懷孔是一位云南風電開發的參與者,多次參加省發改委的相關會議。「有序開發比較好,發改委層面不讚成一窩蜂。」張懷孔說。

張懷孔的理解是,當下云南風電突飛猛進,一則因為云南風電開發較晚、基數小,一則因為云南作為水電大省,有「風水互補」的優勢,即每年10月至次年4、5月的枯水期恰好是大風季,空閒電網輸送風電上網也有積極性。

「云南風電開發還有很多問題正在研究中。」云南省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馬曉佳不願給外界留下云南風電「大干快上」的印象,措辭十分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322

【方舟評論】警惕地方產業政策成為計劃經濟變種

http://www.infzm.com/content/82316

曾經熱浪滾滾的光伏產業在2012年掉進了冰窟窿。國外投資機構美心集團最近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在中國最大的10家太陽能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 債務累計達到175億美元,表明整個行業已接近破產邊緣。而中國光伏產業的兩個標竿企業,江西賽維和無錫尚德,近半年來圍繞它們的關鍵詞就是該不該破產和 如何破產。

賽維的資產負債率在2012年7月末就已高達88%,而無錫尚德在美國的股價,已經不足高峰期的百分之一。按說這樣的企業走向破產是再正常不過的 事,但對當地地方政府而言,這兩家企業似乎已經「大到不能倒」,正盡力為它們兜底。以賽維為例,其所在地新余市政府在為它墊付了5億元的金融機構貸款後, 進一步為其提供了2300萬美元的股權融資。坊間都在熱議賽維和無錫尚德的國有化問題。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確立已經20年之後,光伏產業這幾年卻廣泛上演著這樣的故事:各地為了追求GDP,打著扶植自主創新、新能源、環保 新興產業的旗號,紛紛進軍光伏產業。地方政府以產業政策為名,給光伏企業資金、土地、稅收等多方面的扶植,甚至在環保方面大開綠燈。中國的光伏產業迅速繁 榮,短短幾年間,產能佔到全球一半以上。

當中國六百多個城市把光伏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多晶硅爐遍地開花時,這個行業的命運已不難預測。中國2011年的光伏組件總產能達30GW,而全球 裝機量預計只有20GW。多晶硅的市場價格已從最高點的475美元跌到30美元左右。國際大環境的變化,成了壓垮整個行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各地在付出了巨大的財政和環境代價後,收穫了短時間的GDP回報,還有創新產業、新能源等時髦詞彙,但最終留下的是一堆壞賬。

這一切都讓人感覺恍若隔世,我們可能必須反思:曾經被我們拋棄的計劃經濟搞法是否又在打著地方產業政策的幌子捲土重來?

政府認為某個產業有前途而出手催肥,這本身就有矛盾之處,分寸極難掌握。一個真正有前途的行業,無需政府介入,也能在市場上實現繁榮。如果一個行業的前景本身是存疑的,政府強行催肥也很難將其做大,還極易導致該領域的過度投資。

地方政府出台產業政策,並直接參與當地的經濟活動,有可能弊大於利。首先,政府官員的長處是做政治決定,而非經濟決定。政績的需求,難免妨礙他們作出最符合市場實際的選擇。

另外,在當下地方財政決策民主化科學化程度還不夠的情況下,政府直接參與企業活動,缺乏財政上的約束力。這不但容易導致盲目投資,也易滋生腐敗。

如果地方政府把某個行業或者企業作為當地的新興產業、支柱產業、戰略性產業來進行扶植,往往讓一些基本規則甚至法律為其讓道,破壞當地公平競爭的環 境。為了做大某個企業,不惜用權力去掃除競爭。在賽維公司總部所在地新余,當地發展經濟的重點工作都是圍繞賽維來展開,賽維在近幾年的貸款滿足率一直是 100%。

作為後發達地區,日本、韓國、台灣等都曾動用政府的力量去扶植某個產業,但很少陷入類似中國光伏產業這樣的困境。他們的做法是,更多地出台普適性的 行業政策,而非由地方政府直接出手支持本地企業。在實施過程中,他們也注意不妨礙經濟規律,不破壞公平競爭。還是那句老話:市場經濟下,政府是裁判員,而 不是運動員。此刻,我們有必要重溫這條原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76

i黑馬:老闆們,警惕啦!這些人容易被挖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841.html
 i黑馬導讀】員工的離職原因林林總總,但只有兩點最真實: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這些歸根到底就一條:幹得不爽。哪些人才容易離職?又怎麼避免這些人的離職?請看一覽英才網COO冷明 的解讀。

A是個成長很快的公司,過完春節後,開工大吉,A公司的老闆野心勃勃地要盡快推動落實去年制定的業務計劃,還準備大舉從競爭對手那裡挖一些人來補充力量。一天上班,該老闆卻聽到了一個讓他變色的消息:A公司某核心團隊被對手委託獵頭從上到下挖了個遍。他急忙找該團隊談話挽留。

為了防止被報復,挖人一般通過獵頭公司來進行同行直接挖人,這個在商業上是比較避諱的。專業獵頭機構就是干挖人工作的,一般不會遭到報復之類的惡性循環。這就好比警察抓小偷,小偷一般不會報復警察,因為抓小偷是警察的專業職責之一,如果路人抓小偷,一般會會小偷報復,因為那不是你的專業職責。


A公司的故事正在各行各業的高成長公司中上演。作為創業公司老闆,每年春天都是心裡最緊張的時候,生怕自己的骨幹流失。你在「搞」別的公司的人,你的人也被別的公司「搞」,怎麼辦?

首先,公司老闆要審視一下哪些類型的人容易被挖。

1、 做出成績,名聲在外的明星主管和骨幹容易被挖。

理由很簡單,這種人才做出的事情業界都看得到,已用實際的成績證明了自己的優秀和價值,沒有被人盯上和被挖反倒說明他所負責的業務做得不出彩了。

2、專業技術人才容易被挖。

一個房地產公司的工程師,現在跑到醫藥公司,基本沒辦法從事醫藥研發人員的工作,即使給他翻倍的工資,專業技術人才也沒法跨行業流動,另外專業技術人才對外界工資信息、行業行情等一般反應都比較遲鈍,他們往往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技術圈子。還有一個專業技術人才的崗位的替代性不強,企業願意承擔更好的工資投入來補缺,這樣專業技術人才換個工作,工資張個30%-50%都比較正常,中間存在一些灰色地帶,就是獵頭公司的存在價值,專業技術人才被挖成功率就很高。

3、 相對對手有很大優勢的業務的團隊主管和骨幹容易被挖。

業務領先對手很多,說明這個業務是成功的,對手必然想要學習和追趕,最好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整個團隊地挖領先公司的人,即便挖不了所有的人,挖到核心主管,立馬就能移植過來,將差距迅速拉近,這個時候對手挖角捨得給錢、給位置和其他條件,誘惑力很大。

4、 管理比較強的主管易被挖。

對於高速成長的創業公司,最難得的是管理經驗的主管,因此既有過大公司管理背景,又在成長型公司浸淫過的高管最受到需要業務擴張的創業公司歡迎,這種人才能幫助高成長的創業公司紮穩底盤,把公司老闆的野心、狼性變成流程、體系化的進攻。

如何防範核心人才被挖?

1、管理上高度敏感

一般來講,跳槽之前的員工都有這樣那樣的微妙的異常表現,這個異常表現有時是變得更好,有的是變得更糟。比如愛爭論的員工突然變得非常溫和或者爭論的激烈程度大增;績效優秀的員工變得平庸或者績效特別突出;愛遲到的員工變得準點或者遲到的更厲害…,這些異常現場出現及時發現,一般在苗頭的階段,如果希望挽留還是比較有效的。

2、離不開的通用人才多給點錢

財務、行政等用得順手的通用人才,一般來講多給點錢就能解決問題。比如財務人員,原來在房地產企業做財務,現在要到醫藥公司做財務,很快就上手了,決定一個財務人員在房地產公司工作還是在醫藥公司工作,顯性的要素就是待遇的高低,這些明面的東西一般各個行業的公司之間差距不大,假如房地產公司給的待遇明顯低了,他們就會跳槽到醫藥公司,不用挖就能很好的流動起來。

3、讓核心人才跟著公司成長,施展拳腳沒有天花板

 一般來講,核心員工一般都是職業生涯比較成功的職場人士,除了那些顯性的報酬待遇之外,核心員工職業生涯的發展和規劃往往被一些企業主忽略,公司儘量主動的承擔起配合核心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責任,這樣他就覺得在這個平台上會有很好的發展,該得到尊重的都能得到,給他一個安心的職業發展環境,「不患貧而患不安」也就是這個意思。

4、不要藏人才,越藏越容易問題

一般來講,解決溫飽問題,達到小康生活的職場人,都是希望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所建樹,都希望自己出了在自己公司的影響例外,還希望提升自己的行業的影響力,這樣不僅對他自己是個發展和尊重,對提升公司的行業品牌、行業地位都是加分的事情,公司應該創造環境,讓一些核心員工走出去,影響行業。當然有人可能會說,這樣就會把核心人才的信息暴露出去,其實即使你不主動走出去,獵頭也能挖到的,外部獵頭們對你們公司的核心人才也許比你們人力資源部還去清楚,基於信息技術支撐的社會化時代的來臨,物理屏蔽基本無效,只有建立起心靈屏障,方能留住核心人才。

5、股權或期權綁定

高成長公司如果薪水和獎金不高,通過發期權或者股權的辦法也能留住核心人才。但要注意發的時間段和數量,如果發得太早,期權和股權的兌現遙遙無期,有等於無;如果發得少,起不到留人的作用。

最後,提醒老闆們,不存在挽留不了的人才,只存在代價的大小和誠意的深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090

警惕把企業送入猝死風險的「殺手」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8613.html

「誰能改變人生的長度,誰知道永恆有多麼恐怖,誰瞭解生存往往比命運還殘酷,只是沒有人願意認輸,我們都在不斷趕路,忘記了出路。」——這不是我的追問,這是電影《無間道》主題曲的歌詞。我的問題是:如果已經忘記了出路,那麼,越是不斷地趕路,是否就越是一個愚蠢的錯誤?

對於那些曾經在十年前登上一個名為「中國成長企業100強」排行榜前列的企業來說,他們如今都知道了永恆究竟有多麼恐怖——在毒牛奶、毒膠囊事件中被曝光的兩家知名公司,曾經分別以1999—2001三年期間高達1947.31%和1876.48%的成長速度奪得「首屆中國成長企業100強」評選的第一名和第二名,被稱為「超速成長冠軍」,那也是他們在全國媒體面前的第一次光鮮亮相。十年後,他們雖已有超大體量,但仍然被同一批媒體掀翻在地,儘管掙紮著起身,但難免灰頭土臉、姿勢難看。十年之間,這張榜單的狀元寶座上還出現過五穀道場、出現過太子奶、出現過小肥羊。

如今我們陷入了某種「泛奧運化」的生存方式:一切都必須更高、更快、更強,以及更新。我們面對的不是賽場,而是角鬥場。我們不能容忍平穩保守,也不允許呼吸吐納,降速就是弱者、調控就是危機,彷彿除了你死我活就別無他途。如果說體育場上的更高、更快、更強是為了不斷突破人類體能極限的話,那麼,企業界的泛奧運化生存就是不斷挑戰人們商業操守的底線。在趨利避害之間,人們眼中只有趨利,全無避害。而事實上,命運命運,趨利為「命」,避害才是「運」啊!

有人說,在這樣一個環境裡,不給自己注射違禁藥就活不下去。意指企業無辜兼無奈,是環境逼良為娼。對此,我倒是有個近距離觀察樣本可供商榷:我的辦公室碰巧和一家不知名的媒體在同一個大院兒裡,所以彼此有點熟悉。據說這家媒體由於生存困難,不得不改走下三路:專司曝光企業的質量事故或者市場投訴事件謀財。基本的程序是:收集企業的「黑材料」——給企業發排好版的傳真件——徵詢企業「核實意見」——告知發稿時間——接待企業來「反饋」。所以,每週我都會碰到某些知名企業的代表來找這家媒體理論,磋商的結果,只見媒體撤稿,從未見企業翻臉。一家媒體居然能靠這一手而過得甚是滋潤。為什麼?拋開是非對錯不談,這操作手法,實乃綁架,絕非敲詐也!

堂堂一家企業之所以能夠被「綁架」,一定是有值錢的把柄在對方手上,不怕要價高,只怕被撕票。究竟是逼良為娼,還是自甘墮落,由此可見一斑。

在那些謀求非常規成長的企業中,必然有這樣一種人:他們紮根在企業內部,手中握有十足的決策資源,他們有強烈的成名成功欲,他們狼性十足,賭性極強,甚至不惜「以他人的鮮血染紅自己的頂戴」。在眾人看來,他們是摧枯拉朽的企業領袖,但是如果把時間軸放大到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來看,他們,往往就是把企業送入猝死風險的「殺手」。

這些「無間殺手」有著共同的行為特徵:顧前不顧後,知進不知退,恃強不示弱。

所謂顧前不顧後,無間殺手最關注的永遠是前台的市場操作,是典型的營銷驅動模式,為了品牌炒作其尺度可以超過娛樂行業,但是,會忽略或者故意捨棄後端的系統建設和整體價值鏈打造。因為,前台走紅易,後端穩定難。他們等不及。

所謂知進不知退,無間殺手往往對自己的行業直覺有強烈的盲目自信。他們在資源整合、市場操控方面有過人的天賦,但也產生了驚人的自負,因此永遠都會制定那些超出人們想像的發展目標,不斷給市場打雞血。而同時會自動屏蔽那些與他們自己的能力特長不那麼匹配的信息,也因此而導致對環境變動的微妙之處缺乏真正的敏感度。他們成為封面人物的速度和他們過時的速度一樣快。

而所謂恃強不示弱,無間殺手絕不向人低頭,特別是在遇到挑釁時相信錢能擺平一切。所以,當公司遭遇重大的危機時,無間殺手的反應模式絕不是從源頭上研討如何根絕問題或者承擔責任,而是一馬刀殺到公關公司面前:你們為什麼沒摁住?摁住、搞定,往往是他們的指令中的關鍵詞。與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相比,摁住的成本可低廉多了。

弔詭之處在於:在這樣一個無間殺手橫行的時代,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毒膠囊的製造者,回家也買到了毒牛奶,毒牛奶的生產者,也正在品嚐著毒蜜餞,同時他們可能都在使用偷流量的流氓軟件。人人都是自己所痛恨的這個環境的一部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本文摘自《公司的壞話》一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05

給媒體老總的一個忠告:警惕自媒體!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683.html

太陽底下其實沒什麼新鮮事。

這一年,一幫拿腔拿調的人,弄出了個新名詞,自媒體。

自媒體,最近很火。其實說白了,就是一群能夠碼字(代碼)的人,在互聯網平台上寫點文章,賺點吆喝。其實,這種模式根本不算新鮮。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某,最早也就是一個歷史學博士,在家沒事幹,寫點小文章,發表在當時創刊不久的《每日經濟新聞》上,慢慢的,就有點小名氣。做媒體的都知道,其實記者特別缺「磚家」資源,P大點事,總要在稿子的乳溝或者股溝處,加幾句專家點評。當然,專家不是老婆,可以共享,被一個媒體消費過的專家,會被另外一個記者用百度檢索到,再「消費」一次。慢慢的,專家被消費的次數多了,就成大名人了。

這個模式,和民國小鳳仙,「天上人間」的梁海玲同一個商業模式。現在的自媒體,人氣已經高於小鳳仙和梁海玲,僅次於郭美美了。廢話這麼多,那麼他到底會怎麼傷害傳統媒體呢?

老大們,你知道安利嗎?哦,不對,你知道路透社嗎?

類似路透社這樣的機構,在中國的專職攝影記者是很少的,那麼多好照片怎麼來?他們會在本地媒體攝影記者中,尋找自己的供稿者。所以,當你派你的攝影記者出去的時候,個別職業道德不佳的記者,會把好的照片留給圖片社,最好的照片留給像路透這樣的新聞社,因為他們給的價格最高。

這個事,存在好多年了,但對重文字、輕攝影的傳統紙媒來講,傷害相當於螞蟻咬大象,感覺不出來。

自媒體時代,遊戲參數改了,更刺激了,對傳統媒體的傷害也更大了。因為,自媒體挖牆腳的目標,將是最優秀的內容生產者。

為了對事不對人,我虛擬一個角色,上海某時尚類雜誌美食版編輯蒼老師。蒼老師德藝雙馨,辛苦稿了十多年,但在報社所獲得的回報,也就20萬上下,比起當年的同學,如今在投行工作的同學,那差了好幾個罩杯。最近微信公共賬號流行,對文字很有感覺的蒼老師,也準備試一試。她註冊一個賬號叫「職業吃貨」,每天發佈一些美食推薦文章,因為她專業的知識積累和優美的文筆,加上媒體運營思維,蒼老師瞬間就積累10萬粉絲。

這個時候,有個從外地來上海發展的美食品牌,想要打上海市場,但在新聞晨報、週末畫報這些報紙上登廣告,整版都得十萬八萬的一天,電視廣告更玩不起。這個美食品牌的營銷總監從某個渠道打聽到蒼老師和她的微信公共賬號矩陣,帶著試一試的心態,花5000塊錢做了一次廣告,沒想到轉化率出奇的高,20萬粉絲,帶來了上萬的回覆,轉化到線下消費的,也有上百人。效果太好了,老總連續在蒼老師的上面搞了10天,花了5萬,得到了很好的品牌傳播。而這筆錢,在報紙上登廣告,估計連個屁響聲都沒有。

一個禮拜,蒼老師自帶設備搞生產,就拿到了5萬元,還不上稅。

老大們,試想一下,你手下優秀的記者和編輯們,都自帶設備搞生產,把最優秀的文章留給自己,把雞肋文字留給你的版面,這對你原本就越來越缺乏魅力的版面,是多大的衝擊?

什麼?你認為他們這種模式不能持續?因為賺到錢的只是特例。

告訴你一個壞消息,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想搞自媒體平台了。微信不必說了,提供了互動效果最好的自媒體憑條,搜狐自媒體,聽說開出了原創作品萬元的稿費(即便是一稿多投,被搜狐採用,也有1000元稿費);就連在業界貼有「流氓」標籤的360,也搭了個自媒體平台(產品真心不敢恭維);網易云閱讀,嘴上沒說,但它很多內容,其實都是自媒體生產的。

老大,你猜,就憑你的那點微薄的稿費,能和財大氣粗的互聯網媒體比嗎?有多少人能像王寶釧這樣,苦守寒窯十八載?

會?

那你再猜!關鍵詞提醒「不會」。

好吧,說了這麼多,總得想想辦法吧,不能干發愁啊。怎麼辦?

最近在看《楚漢傳奇》,覺得世人對劉邦和項羽的判斷有很嚴重的失誤。項羽算不得真英雄,因為他不但自負,而且自私,重色輕友,封王也只是考慮自己的利益;反觀劉邦就很大度,這麼一個貪財好色之徒,進入咸陽竟然能夠做到「婦女無所幸,財物無所取」,封王的時候,先封自己最討厭的雍齒,多大的胸懷和自制力。這才是真英雄。廢話太多了,建議歸納成一句話,要想兄弟們幹活,就得封王封地,讓能幹的人自己帶隊衝殺。翻譯成商界的話,就是給手下能帶團隊的人和團隊乾股,什麼微信、微博,都讓他們自己搞去,只給支持,不設阻礙。

聽說,21世紀傳媒集團,走的就是這個路子,他們很多記者、編輯,如曾航、左志堅、韓磊等,都在玩微信自媒體,報社不但不禁止,而且還鼓勵。 不過股份到底怎麼分配,我就不得而知了,你們直接問沈先生吧。

其實我也沒興趣知道,他們又不分給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850

創業需警惕——涉案240多億元的網絡傳銷案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8/2927821.html
案金額達240多億元的金華「萬家購物」網絡傳銷案,備受全國關注。昨天,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法院對此作出一審判決。

原「萬家購物公司」董事長應建成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有期徒刑10年,並處罰金200萬元;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7年;兩罪並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5年,並處罰金200萬元。

原公司副總楊江峰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有期徒刑6年,並處罰金50萬元。

原公司財務總監邵康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有期徒刑6年,並處罰金45萬元。

被告人葉飛林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10個月,並處罰金40萬元。

其餘被告人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判處有期徒刑、緩刑、或免於刑事處罰,並處相應數額罰金等。

【案件回顧】

據瞭解, 「萬家購物」所在的浙江億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由應建成、楊江峰、邵康、胡偉4人於2010年5月組建。當年12月左右,新增葉飛林、奚愛民、肖中、王萍、樂慧玲、方國仙、朱小霞、余翠珍8名股東。

2010年7月以來,「億家公司」以「萬家購物」返利網站和「百業聯盟」加盟店網絡為平台,打著「滿500返500」等幌子,以「一元返利」、「消費=存錢=免費」等超高額返利誘使他人消費。

要求參加者購買商品、發展會員、發展加盟商等,並按入會資格和條件,分為普通會員、VIP會員、金牌代理、金牌代理商、區域代理商、公司管理層等級。按其註冊加入的時間順序,形成上下層級關係並實行「六代計酬」和「區域計酬」。

2012年6月11日,金華警方對「億家公司」及旗下的「萬家購物」網站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案開展統一收網行動,抓獲了應建成等多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經公安機關查實,「億家公司」利用這種經營模式在全國發展會員總數190多萬個,其中普通會員110多萬個,VIP會員75萬多個,金牌代理5000多個,金牌代理商6000多個,區域代理商2000多個;發展百業聯盟商戶10餘萬家。

萬家購物平台運營應償付會員的債務為7.73億元,最終將形成對會員的待分配分紅返利債務為240.45億元。案件涉及近200萬人,遍佈全國31個省(市、區)的2300多個縣(市)。

法庭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應建成、楊江峰、邵康、葉飛林等15人,組織、領導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經濟與社會秩序的活動,情節嚴重,其行為均已構成組織、領導傳銷罪,系共同犯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52

警惕P2P貸款風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069

鑒於中國信貸市場的道德風險廣泛存在,中小企業進入銀行貸款的門檻很高,另一方面,央行對存款利率的管制,很多中國儲戶也對受到管制的存款收益率不滿。這種大背景已經令中國影子銀行蓬勃發展,其中包括了跟上國際市場潮流的P2P借貸產業。 誠然,中國的P2P信貸市場規模仍很小,但最近幾年卻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增長,據Celent顧問公司去年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的P2P借貸市場已經從2009年的1.8億元增長至2012年的57億元,預期2015年前將達到468億元。P2P借貸網站乘著互聯網金融概念的東風,包括宜信、拍拍貸、點融網、有利網、愛投資、人人友信都獲得了大額風投。 然而,據FT報道中國P2P借貸市場現在可能正遭遇最嚴峻的沖擊: 最近幾年蓬勃發展的數十家P2P借貸網站已經因為借款人違約而關閉。最大的網站至今仍沒遭到牽連,但較小競爭對手的快速倒閉凸顯了在經濟增長放緩和貨幣環境收緊的大背景下,中國微觀借貸行業所面對的越來越大的困難...根據跟蹤該行業的網貸之家的數據,中國有接近1000家運營的P2P借貸網站,而去年最後一個季度有58家破產了。此外,今年更多的網站也已經出現經營的困難。 這可能只是開始: 網貸之家首席執行官徐宏偉表示:“主要原因是P2P借貸行業激烈的競爭,去年年末流動性的緊缺和投資者信心的喪失。”他估計,中國80-90%的P2P借貸公司可能都要倒閉。 其實這並非什麽意外的結果,特別是考慮到當前中國的國情——薄弱的信用體系,模糊不清的債務追償法律體系(連最基本的拖欠農民工薪酬都搞不定),以及其它新興行業過去在中國惡性生長最後甚至出現“變質”的經驗。 行業人士一直希望P2P貸款人能填補中國金融系統的空缺,幫助小企業獲取資金,同時貸款者也能獲得比銀行存款更高的回報。 雖然支持者堅信這最終會變成事實,但很多人認為,這個行業已經擴展得太快,而且缺乏足夠的監管。 目前仍在經營的P2P借貸網站之一盼貸網的創始人霍中皓表示:“許多P2P貸款網站盲目照抄其他網站,缺乏足夠穩健的商業規劃,無法應對市場變化。” 據上海證券報的報道,網贏天下便是倒閉的最大的P2P借貸網站中的一家。在2013年3月成立到10月倒閉期間,通過其平臺一共發放了7.8億元的貸款。去年12月末,第二波全國範圍的“錢荒”令P2P貸款人壓力倍增。兩家借貸平臺在2014年第一周便發布通知,通知投資者貸款償還可能將延遲。 10%+的年收益率,對借款人和貸款人來說都有極低的進入門檻,聰明的中國人從來不缺乏各種業務的想象空間。 “錢荒”對P2P借貸行業造成的影響,說明了一個問題——可能所謂的P2P借貸並非互聯網技術形象里的“孤立的”點對點傳輸那麽簡單,大量的P2P貸款可能已經聯系上了中國龐大複雜而且無人能搞清楚的影子銀行網絡的末梢上。這意味著,大量的P2P貸款不僅成了多米諾骨牌,而且還很可能成為最先倒下的一塊,畢竟P2P貸款比信貸門檻更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