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PO觀察|今年上會88家企業過會不足五成,超百家終止IPO

4月17日,發審會如期而至,上會的5家企業中,浙江芯能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家成功過會,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及海南中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家被否決,湖南和順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遭暫緩表決。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2018年1月以來已有88家企業上會,42家企業順利過會,過會率不足一半,僅達47.7%。此外,未通過企業36家,取消審核和暫緩表決的企業各有5家。

再次出現“臨停”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發審會前一天再次出現“臨停”企業,證監會官網在4月16日發布了一則關於第64次工作會議公告的補充公告,公告稱中稱“鑒於北京中科海訊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科海訊”)已向我會申請撤回申報材料,決定取消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64次發審委會議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盡管公告中未披露中科海訊具體撤回IPO的時間,但從證監會最新的審查企業名單中並沒有找到中科海訊的身影,由此推測,中科海訊是在4月12日之後匆忙申請撤回IPO。

今年以來已有5家企業在發審會前取消審核,分別為中孚泰、金太陽、九聖禾、紫林醋業及中科海訊。其中,中孚泰、九聖禾及紫林醋業3家企業取消審核原因為“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而金太陽及中科海訊為自主申請撤回申報材料。

中海科訊自2017年4月開始排隊IPO,距今整整一年的時間。

中海科訊是一家聲納領域公司,證監會此前對中海科訊的反饋意見達57條。根據反饋意見顯示,發審委對其與多方簽訂的對賭協議、存在代持現象、專利技術等方面做出了詳細詢問。

值得註意的是,在反饋意見中,發審委對實控人蔡惠智及該公司董事劉雲濤曾在中科院聲學所任職進行了關註。

據了解,蔡惠智及劉雲濤分別在2009年5月及2015年10月前在中科院聲學所任職。也就是,在2009年5月之前,蔡惠智分別擔任中科院聲學研究所聲納工程設計實驗室主任、海訊科技執行董事、海訊有限(中海科訊的前身)執行董事三個職位。此外,招股書中顯示,實際控制人蔡惠智控制的其他企業包括海訊科技(蔡惠智與其配偶賀琳共同控制)、海訊瑞聲以及梅山科技。

同時,發審委要求該公司補充說明海訊科技原擁有的第一代信號處理機相關技術的實際來源,是否屬於職務成果。

排隊企業數量呈現下降

4月13日,證監會新公布了的PO審核情況中,目前仍在A股排隊的企業有320家。而自1月10日至4月12日共有113家企業申請終止IPO。其中,部分企業的年度凈利潤不足千萬元。以深圳市驅動人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在2014年至2016年扣非後凈利潤分別為人民幣168.65萬元、1085.46萬元、3398.18萬元,其中2014年的扣非後凈利潤竟不足200萬。

投中研究院對一季度IPO研究也表明,從A股整個發行來看,2018年呈現逐步放緩的趨勢。排隊企業從1月以來呈直線下降,A股市場IPO排隊有所緩解。其主要體現在新增的IPO申報企業數量大幅減少、撤回材料終審及審查的IPO企業增加。從這一點來看,監管層在IPO企業過會以及審核要求更加嚴格。

北京一家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大批量的撤回將疏通IPO“堰塞湖”現象,“部分企業業績有瑕疵,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情況都不容樂觀,所以知難而退。另外,新申報IPO企業減少,一部分原因是企業本身對於嚴審望而卻步,而對於我們券商來說,過會率也是考核的業務能力的標準之一,所以也會謹慎對待。”

盡管目前國內IPO面臨“嚴考”,不少PEVC仍對IPO充滿信心。

投中研究院院長國立波表示,經過投中對VC、PE的CFO調查統計得出,PE、VC退出的主要方式仍以IPO為主,上市板塊主要以創業板為首選。而在退出回報方面,受獨角獸綠色通道和IPO審核標準提升影響,PE、VC的退出回報將呈現兩級分化現象。

一家上海PE人士對於目前的狀況十分樂觀,他對記者表示稱,:"盡管IPO趨嚴,投資要更加謹慎,好項目也變得更搶手。但對於成熟的PE、VC機構來說,IPO的排隊逐步緩解就意味著退出時間在逐漸縮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96

從“88房改”到“房改新政”:深圳房改的全國經驗

深圳“88房改”

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中,“房改”一直伴隨著我們的記憶。但這份記憶最初、最深的烙印,屬於深圳。

以1980年4月2日鄧小平關於住房問題的講話為起點,中國房改正式啟動。1980年到1988年,是我國房改的第一階段,也稱為房改的準備階段。這個階段,既有理論、思想和輿論的準備,也有在常州、鄭州、沙市、四平等城市進行公房全價出售和公房補貼出售試點,在一些城市進行住房金融改革試點,在煙臺、唐山、蚌埠等城市進行提租補貼試點等探索,初步取得了土地有償轉讓、公房提租補貼和出售公房的試點經驗。

而真正的房改成果,出在深圳。

深圳在全國房改中首先邁出大步子在當時有很多原因。一方面,和全國一樣,深圳面臨著嚴重的住房困境,而深圳作為特區,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才,這種住房供需矛盾尤為突出。到1987年,改革之風已經在深圳吹了十年,雖然深圳當年投入用於住宅的投資達22.4億元,幾乎占整個特區建設總投資的四分之一,但由於凈流入人口平均每年遞增37.9%,導致缺房戶有增無減。1983年,特區缺房戶僅5000戶,到1987年已上升到2.2萬戶,住房供需矛盾急需化解。

另一方面,則是得益於特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1987年,深圳率先進行了有償轉讓土地試點,這讓商品房上市有了土地的保障。當年6月,深圳市成立房地產改革領導小組,下設房改辦,正式啟動房改。房改辦通過調查,提出了只有把房子出售給職工,才能加速資金回收,形成“賣房—建房—再賣—再建”的良性循環的思路,並最終形成“提租補貼出售”的房改方案。這一思路隨後被1988年2月25日發出的《國務院關於城鎮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即11號文)吸收,11號文明確提出了8條改革措施,即:合理調整公房租金、確定住房券補貼系數的方法、多住房多交租和少住房可得益、建立住房基金、出售公房、改進住房金融體制、稅收優惠和加強市場管理。

在有了國家的房改方向後,1988年6月,深圳市政府出臺《深圳經濟特區住房制度改革方案》,推出“以租促售,以賣為主,鼓勵職工買房”的房改方案,這是我國第一個地方性的房改文件。

深圳房改的積極效果對後續的全國房改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1988年底,深圳市房管局就與住戶簽訂了全市第一個住房買房合同。到1989年底,深圳市黨政事業單位房改前竣工的老房基本上出售完畢,累計收回售房款120多億元。在房改的過程中,深圳市創造性地成立了一個長期獨立存在的住房基金,通過這個不斷滾動的基金,政府先後興建了一系列的住宅小區,極大地緩解了住房矛盾。

深圳“補貼提租、鼓勵買房”的房改探索,也成了中國房改第一階段局部試點向第二階段全面推進出售公房為主的房改轉折點。在1993年第三次全國房改工作會議上,深圳是唯一一個全面介紹房改經驗的城市,經過實踐檢驗的“以賣為主”的房改經驗被確定為全國房改的方向。

“98房改”的後遺癥

在房改的第二階段,總體上是以出售存量的公房為主,截至1998年底,全國城鎮已經出售的公房,占可出售公房的50%以上。與此同時,國家開始加快住房貨幣化改革,1996年和1997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同誌,在兩次談話中提出了“加快住宅建設,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消費熱點”的要求。深圳等不少城市又開始推動“截斷住房實物分配,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試點實施,由此掀起了一個加快房改步伐的新高潮,並成為把房改推向第三階段的強大動力。

從1998年7月開始中國房改進入被稱為推行住房分類供應新制度的第三階段。當年6月,全國城鎮住房制度改革與住宅建設工作會議召開,7月3日,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即23號文)。它的頒布,被稱為“98房改”的正式開始,開啟了以“取消福利分房,實現居民住宅貨幣化、私有化”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推行新住房制度,即“對高收入者供應商品房,對中低收入者供應含有一定社會保障的經濟適用住房,對最低收入者供應含有較多社會保障的廉租屋住房”的分類供應制度。

“98房改”的核心詞是“市場化”,中國房地產企業創立時間,大多集中在兩個時間點,一個是1992年前後,房地產公司“到海南去”;另一個節點就是1998年前後,恒大、華夏幸福等今天的巨擘均創立於此時,中國房地產的真正紅利也開啟於此時。市場化造就了房地產的繁榮,但同樣,過度的市場化,也讓房地產行業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新制度實施20年,毫無疑問,在改善人民住房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非常突出,當年為了拉動內需而被全力推向市場的房地產,出現了重市場、輕保障的情況,房價上漲過快、炒房成風、房地產金融化,一些投機行為更不斷吹大著房價泡沫,並隱隱成為威脅國民經濟的不穩定因素,這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表現得尤為明顯。

而這也成為深圳推行第二次房改的原因。

深圳二次房改,改的是什麽?

從深圳“88房改”到全國“98房改”,中國房地產的發展是從封閉到開放的過程,毫無疑問,方向沒有錯,需要的是在具體執行中的微調。今年深圳的“房改新政”就可以看作“中國房改38年的一次糾偏”。

6月5日,深圳住建委召開了《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新聞通報會。

從內容來看,這份意見征求稿主要有以下亮點:

第一個亮點,是該意見提出,將針對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和專業人才等各類群體,著力構建多層次、差異化、全覆蓋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並計劃將住房分為市場商品住房、政策性支持住房以及公共租賃住房三大類,占住房供應比例依次為40%、40%、20%。這在事實上是對“98房改”分類供應制度初心的回歸,本質上是保障有需求的中低收入者、特殊人才的住房需求,回歸住房的民生屬性,平衡市場和民生之間的關系。

第二個亮點,則是這次房改的時間跨度,它提出要“著力構建面向2035年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編制全市住房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2035 年),時間長達18年。在之前的房改歷程中,一般以10年左右為一個階段,更多的問題是,由於政府任期的原因,在地方政府的房地產政策實施過程中,為了政績的短視行為導致了不少地方過度謀取土地財政,深圳“房改新政”則希望制定一個長效機制,為未來18年的房地產平穩發展保駕護航。

第三個亮點,則是深圳擴大居住社區,對待外來人口的包容性。在全國都在一方面限購,一方面又以各種方式招徠人才的當口,深圳提出“實施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住房開發模式,突出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在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和深汕特別合作區等區域建設大型安居社區”、“開展城際合作,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推動建立都市圈城際住房合作機制,結合軌道交通和產業布局,在臨深片區開發建設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這不但能為深圳留下人才,還能給既不是“人才”又不符合“安居房”條件的“夾心層”提供安居之所,保持深圳這座城市的創新精神與開放包容的活力。

總的來說,深圳二次房改,著眼的是人民的“住有所居”,這並不是一個中長期的房地產調控政策,而是社會改革的一部分。因此不少地產觀察者認為,由於未來保障房在市場占比的擴大,商品房市場進一步壓縮,中短期內會加強投資者對深圳房價上漲的預期。

作為一個城市房改方案,深圳“房改新政”並不能完全解決其面臨的商品住房價格上漲較快,住房供需不平衡、結構不合理、保障不充分等問題,但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今天,深圳推出這個“房改新政”卻意義重大。改革的路上總要有先行者,30年前的“88房改”是深圳,30年後,深圳依然走在前列,這或許才是一座城市保持活力的秘訣。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20

相依為命 罕有親人探望 86歲妻猝死 88歲夫伴屍

1 : GS(14)@2010-09-14 21:28:2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867&art_id=144481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746

中概股纳市上市费用调查:88家公司贡献6亿美元

1 : GS(14)@2011-07-02 12:25:18

http://news.imeigu.com/a/1309329369756.html
进入2011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掀起了一波上市高潮,截至6月28日,在美上市中国公司扩容致262家,其中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88家,然而,就在中国公司赴海外上市热情高涨之时,中国概念股在美遭遇集体“信任危机”,当华尔街将矛头对准中国公司时,他们有没有想过中国公司在美上市为美国的投行券商、审计师事务所等机构们创造了多少财富?

为此,《证券日报》记者对纳斯达克中国上市公司算了一笔账,看看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给美国的投行带来多大的效益。

据投中集体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数量达88家,融资额总计850953.4万美元,而参与上市的券商、律师事务所、审计等机构也是获益不少,其中,88家公司付给承销商的费用合计约为59566.7万美元,占融资总额的7%。

美国券商获得6亿美元

一位专门为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资深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中国公司赴海外上市费用大约有五大项,包括进场费、审计费、律师费、中国律师费和券商费用,除了券商费用是与上市公司融资额有关,其他费用相对固定,不过,券商和律师机构大小不同,收费也各不相同。(正常情况下)审计师事务所出具上市公司审计报告的费用在50万美元以上,这个数字基本上固定。而美国的律师收费大约在60-70万美元以上;而券商收费标准则是按照上市公司融资额的7%左右收费,上市公司融资额数量大,券商收费就高,反之,收费则少。另外,中国公司赴海外上市还需要一笔中国律师出具的法律文件,因此公司还要付一笔10-15万美元的中国律师费。上市公司进场交给交易所的费用大约10万美元左右。

按照88家纳斯达克上市中国公司计算,这88家公司上市给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交的费用是880万美元(进场费),另外,每年还要交维护费(按照发行总股本数量上交维护费);交给审计师事务所的费用总计为4400万美元;律师收费按照70万美元/家计算,88家公司给美国的律师事务所上交费用为6160万美元;加上券商费用,88家公司,按照融资额7%计算,中国公司赴纳斯达克上市要付给美国券商(承销商)59566.7万美元。

美银美林成最大赢家

据投中集团数据统计显示,88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中,美银美林总共出现在16家上司公司中,而摩根士丹利曾经给 11家中国公司做承销商,摩根大通稍微逊色,给8家中国公司赴纳斯达克上司做承销商,按照7%的收费标准,美银美林从中国公司身上赚到了大约1亿美元。而给88家公司做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当属德勤,有24家中国公司是由德勤做的审计,同为四大会计事务所的普华永道,给14家中国公司做审计到纳斯达克上市,找安永做审计的只有5家。按照50万美元/家计算,德勤帮助中国公司赴纳斯达克上市做审计会有1200万美元收入囊中,普华则会赚到720万美元,安永仅有250万美元。

另外,88家纳斯达克中国上市公司中,最赚钱的律师事务所当属瑞生国际律师事务所旗下的相关律师事务所,瑞生国际律师事务所给14家公司做法律服务,按照70万美元/家计算,瑞生国际律师事务所赚到980万美元。

以上数据都是在一个常规的范围内计算出来的, “也有一部分中介公司在给企业做上市的时候,要的费用虽少,但是他们可能会与公司有个约定,比如企业上市后拿到公司的股票和奖励等,因此,这里面的费用很有弹性,不容易准确的计算出来。”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209

88歲林妹妹食垃圾10年

1 : GS(14)@2012-06-14 00:40:5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613/16421826

《蘋果》記者前日清晨到上址,發現婆婆準時6時到場,走向一個大型垃圾桶,她探身見有多個麪包在內,欲伸手但觸不及,竟企圖將垃圾桶拉下執拾麪包;其間有客貨車倒車泊位幾乎將她撞倒,商場保安見狀上前勸止:「唔好執啦,啲食物都唔乾淨,食咗可能出事㗎!」婆婆合十哀求不果,最終放棄。
婆婆稍後返回附近長安邨獨居單位,記者上門探訪,揭開她不為人知的一面。這位視變壞麪包為食糧的88歲婆婆叫林妹妹,她透露每月能領取3,200多元綜援金,但支付雜費、醫藥費後,餘錢大部份都寄回鄉下給患病長子;平日生活捉襟見肘,在垃圾桶內「覓食」約有十年之久。問她不怕食物變壞?林婆婆淚珠盈眶,欲言又止。
在福建福清出生的林婆婆,育有二子二女,姓何丈夫早年到新加坡打工一去不返,由她獨自湊大四名子女。她聽聞香港有工作機會,1979年已55歲的她仍偷渡來港;由於不識字,僅懂得說福州話,只能靠打散工及拾垃圾養家。
林婆婆的生活沒有因在港打工得到改善。長子在一次意外腰部嚴重受創,多年來長居福建休養,幼女誤服藥物身亡,次子、三女其後則移居香港落地生根。現年57歲的次子育有兩女一子,無力接濟母親;51歲三女與她同住長安邨20多年,但雙方不咬弦。
2 : Sunny^_^(11601)@2012-06-14 15:27:47

其實我唔明...佢應該夠錢掛...點解會咁
3 : GS(14)@2012-06-14 21:42:56

2樓提及
其實我唔明...佢應該夠錢掛...點解會咁


習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853

88 Xanga:哀悼Xanga 再見了我的交友平台

1 : GS(14)@2013-06-29 17:46:3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629/18315849

                              Xanga公開籌六萬美金救亡,反應冷淡,拉牛上樹般,至今才籌得一半,區區香港一班高登仔要集資刊登反立法會「盲捐一億」廣告,一聲令下,銀紙滾滾來,教這個曾經風靡全球的社交平台情何以堪。Xanga沒落,我們才驚覺,虛擬世界一雞死一雞鳴,多少成長回憶,隨着一個按鈕灰飛煙滅。今天,我們父母說自己的童年,可能拿套波子棋、拿個洋娃娃為證,有天facebook也被淘汰的話,我們又如何跟下一代說昔日在facebook呃like的回憶?
記者:周燕 
攝影:劉永發、蔡家輝、伍慶泉
模特兒:Jackie@Unique Models

              

ICQ(1996年)

                  全盛期:九十年代尾至二千初期
沒落年份:二千年中期
創辦人:以色列公司Mirabilis
特點:即時通訊工具,一旦有人傳來訊息,便會「喔噢」。每個用戶都有一排類似電話號碼的數字來識別,數字越長代表登記時間越新。除了可加入現實世界的朋友外,還可以隨意尋找新朋友,也因此衍生不少「未成年少女誤交色魔」的新聞。

              

Xanga(1998年)

                  全盛期:2005至2008
沒落年份:現在
創辦人:John Hiler等
特點:網上日誌形式,多用作個人日記,也有博客用來發表評論文章。Xanga在芸芸網誌中跑出,因為它容許用家自定HTML,加入美工效果,整靚版面。Footprints功能,紀錄甚麼人看過自己的Xanga,及後衍生Xangaspy等小戲法,隱藏身份,偷窺別人的日記,滿足想了解人又怕被人知的心理。

              

MSN(1999年)

                  沒落年份:正走下陂
創辦人:Microsoft
特點:MSN全名The Microsoft Network,是一個即時通訊工具,還可以傳送檔案,對學生及白領十分有用。目前仍有不少人在辦公室使用MSN,貪其方便傳送檔案和溝通,就算吹水,上司也以為在工作。MSN上的朋友多數都在現實認識,不如facebook、ICQ般,可輕易找新朋友。

              

HKflash(1999年)

                  全盛期:2002至2004
沒落年份:2006年至今
創辦人:香港IT人Wyman Li
特點:透過flash功能畫畫,後期加入日記功能。

              

LinkedIn(2003年)

                  全盛期:發展中
創辦人:Reid Hoffman等
特點:集合全球專業人士,建立工作人際網絡,猶如虛擬版本的CV。

              

facebook(2004年)

                  全盛期:目前仍風靡全球
創辦人:Mark Zuckerberg等
特點:目前最受歡迎的社交平台,容易使用,功能多,有利即時發放資訊,能轉載YouTube等平台的訊息。最常用的功能包括status,留下片言隻語;share,迅速轉載文字、圖片、影像,facebook常常有人說「未睇先share」;comment,在任何資訊上留訊息;like,可對任何資訊讚好,不少用家為很重視like的人數,呃like成為facebook常見行為。

              

Twitter(2006年)

                  全盛期:現在
創辦人:Jack Dorsey等
特點:類似facebook status功能,推文字數上限是140字,訊息短小,用法簡單。

              

新浪微博(2009年)

                  全盛期:現在
創辦人:中國新浪公司
特點:類似Twitter,發放短文章,在大陸很流行。

              

Google+(2011年)

                  全盛期:發展中
創辦人:Google
特點:整合了Google所有社交服務,並加入社交圈(Circles)、多人視訊聊天(Hangouts)等功能。

Xanga:時也命也

                                    Xanga宣佈如果在7月15日前,籌不到六萬美金(約46.8萬港元),便會關閉。博客庫斯克聞得這個消息,在facebook開了一個互助會,呼籲網民捐錢,至今才有300多人加入,反應慘淡。庫斯克在Xanga起家,不但真金白銀付年費轉用premium版,還買了domain,可謂Xanga最忠誠的用家,「有想過轉去blogspot、wordpress,但無辦法喇,你個老舖在慈雲山賣了幾十年車仔麵,你一轉人哋就搵唔番。」數年前,Xanga其中一個創辦人Dan Huddle來港,有意拓展業務,專誠找庫斯克傾談一番。
他跟阿非、lunyeah、tommyjonk、fongyun都是Xanga一個叫「原人圈」(The Hong Kong Originals)的blogring(群組)的博客。9年前,Xanga還大行其道時,這班Xangans被招攬,阿非說:「其實是一個神秘人發起,他四圍物色有潛質的Xangan加入這個blogring,我們陸續加入。」這個神秘人身份不為人知,tommyjonk相信他是欣賞這班Xangans的文字具原創性,又言之有物。
這幾位博客主要在Xanga發表流行文化、政治議題等文章,任職中學老師的tommyjonk說:「它的interface易用,主要用來跟學生溝通。因為當時很多學生寫Xanga,用的是火星文,希望他們可閱讀多點規範文字。」當年幾乎每個中學生、大學生都寫Xanga,抒發日常生活感受,有時無病呻吟一番,是潮童集中地。雖然Xanga一大賣點是可自定HTML,加入很多美工效果,但這班長篇大論的寫手,還是喜歡簡潔的版面。隨着Xanga沒落,他們的文章瀏覽量也大不如前,喜歡寫電視文化的lunyeah說,高峯期時,高登會轉載其文,瀏覽量達五位數字,現在只有幾十人。
Xanga沒落,阿非慨嘆時也命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tommyjonk認為Xanga之死反映社會對媒體的應用有很大變化,「由文字主導慢慢發展成多媒體主導」,facebook的興起,是Xanga一大致命傷,「facebook很簡單,很易使用。大家要用文字,花很多力才寫出一篇Xanga來,即便寫潮文也很辛苦。但在facebook,只要改圖或上載一張相已經可以表達自己。」

facebook:你like故我在

                  人家恨錢,獨立音樂人The Pancakes卻恨facebook的like。她的名片大大隻字寫着「你like,故我在」,新書更叫《你知道我在等like嗎?》,集合她在facebook fans page三年間自認為很搞笑的status和fans的comments。她說:「我沒有智能手機,拍完照,也不會把照片傳去電腦。後來在工作上醒覺,覺得要開一個facebook fans page做宣傳。」不知何故,facebook變成Pancakes跟fans分享日常生活瑣事的平台,宣傳反而是bonus。即使她只是打一個「咳」字,也呃了200多個like,最經典莫過如fans久候她的實時電視劇評,一句「點解播《甘大滋玉葉》前蔡少芬會問觀眾咁多問題的?」,也有數十個comments,「最後忍不住被comment和like的數目牽引着,某個post超過一千人like會很開心!」Pancakes自言生性怕事又龜縮,有社交恐懼症,平日怕跟陌生人接觸,facebook讓她建立另一個小天地,「最大作用是心靈安慰。有時有些事情,我很想別人回應我,但又不想面對面講,cyber關係感覺安全一點。但也令我越來越怕事。」

      

MSN:勝過見面無言

                2000年至2010年期是MSN發展高峯期,全球用戶達有三億多,隨着其公司微軟發展後勁不繼,它跟hotmail雙雙步出入衰落期。微軟為了救亡,今年以六百多億收購Skype,吸納其視像話音通訊功能,將MSN融入其中,期望殺出血路。但反應不佳,網民覺得難用,例如本來在MSN裏自訂的聯絡人暱稱會消失。
舊版MSN壽終正寢時,一班網民甚至留守至最後。The Pancakes更創作了一首叫《MSN大爆炸》的歌曲作為悼念,原來除facebook外,對她最有感情的社交平台是MSN,自言慢人三拍的Pancakes從沒有用過MSN對手ICQ,家中也很後期才安裝寬頻。有了寬頻第一件事是安裝MSN,發現其功能很適合她的怕醜性格,既可很方便地交談,又可免卻打電話的尷尬,難怪她在歌中寫道「我越來越宅,躲在家中拉下窗簾。我們的友情就在MSN發展,沒有約見,沒有通電,勝過無數人見面無言」。與其說這首歌悼念MSN,不如說它說盡網絡世界的虛幻荒涼:「日子來去匆匆,面孔來去匆匆,科技來去匆匆,是我趕不上大眾,還是我活在過去之中?」

HKflash:停留的香港時光

                港產HKflash是眾多香港流行的社交平台中最特別的,賣點是有類似「小畫家」的畫畫功能,比「小畫家」更好玩的是,因為採用了flash技術,所以作畫過程一目了然。千禧年時,香港中學生大都一人有一塊畫板,互相在彼此地盤寫寫畫畫,無心插柳的情況下,HKflash出現很多畫畫高手,一幅幅大作在「繪畫精華區」展出。創辦人Wyman Li說:「起初我建立個人網頁,嘗試運用flash功能,發現很多朋友喜歡,於是成立HKflash。」誰料深受香港學生歡迎,「2003年沙士期間,學校停課,學生在家中沒事幹,只有上網,在留言板上互相畫畫,當時是HKflash最受歡迎的時間。」直至2006年,HKflash總登記會員超過38萬,因為申請的人數太多,伺服器無法支援,於是開始收費,加上Xanga、facebook的興起,受歡迎程度大不如前。現在走進HKflash的網站,你會發現時光被定格了,因為彈出來的靚靚人像,是純情年代的Twins、曾經好紅的大長今李英愛、還是小女孩的Emma Watson。目前HKflash由Wyman和一位兼職員工打理,一直借用朋友公司來辦公,經營成本很低,所以HKflash能夠生存下去。

                九十後Yanki還記得中學時沉迷HKflash的日子,「2003年左右,我剛升上一間很好的學校,同學都很叻,自己被比下去,有點自卑。我從小到大都很喜歡畫畫,有了HKflash,幾乎每天放學都會先上HKflash畫畫畫,一幅畫可以畫足幾小時。因為很用心畫,得到其他板主的讚賞,自信心開始提升了。」Yanki形容沒有HKflash,自己的成長記憶便少了一塊。後來Yanki更跟一班板主組成「彤人誌」(tungdrawing),一起經營一塊畫板,後來更成為現實中的朋友。Yanki的畫板早已荒廢了,最後一幅作品在3年前畫,但HKflash帶來的回憶依然深刻,「好誇張的!你怎能相信,當時只靠一隻mouse,幾個簡單的圖形,拉一拉線,竟可以畫出一幅畫來!」Yanki在大學讀藝術相關科目,縱使大家都用繪畫板,她還是用mouse來畫,「我曾經在廣告公司做兼職,同事看到我用mouse來畫,都覺得很unbelievable!」

ICQ:I Sought You

                  九十年代末深受歡迎的ICQ名字來自「I seek you」諧音,花花圖案深入民心,綠色代表在線,紅色代表掛線,其「random」功能接通網絡世界男男女女,締結不少良緣之餘,也衍生不少風化案。後來用戶大遷徙至MSN,ICQ由「喔噢」聲始起彼落,綠花朵朵開的盛景,漸漸枯萎成一張灰色的人名清單。2011年,ICQ終於翻生,俄羅斯網絡公司Mail.Ru Group Limited以1.875億美元收購,後推出智能手機App,網民紛紛重新打開封印多年的ICQ,重遊這個荒廢多年的舊地,看到一張長長的死寂人名清單還未足以令人心頭一顫,見到有一個相隔N年才看到的message彈出,也夠驚嚇。目前ICQ有超過四億個用戶,其中四千多萬個用戶仍活躍。

LinkedIn:建立專業形象

                對於大部份香港人來說,LinkedIn的名字很陌生,其實它現時擁有超過兩億名會員,在香港也有近60萬名專業人士會員。LinkedIn東南亞及北亞區市場推廣方案總監陳思雅指出,在其他社交平台,主要分享個人資料、相片、最新動向,心態以休閒和娛樂為主,「但在專業人士網絡如LinkedIn則較具目的,並專注於提升自己(「投資時間」Investing time)。」所以一進入別人的LinkedIn,你看到的不是他的嗜好、興趣、旅行照片,而是他任職的公司、職位等。不少人透過LinkedIn物色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 Secret Tour Hong Kong是一個籌辦創新、另類本地遊的組織,創辦人Stephen Chung說,自從有了LinkedIn,開始有外國人認識他們,合作機會由此衍生。《Engadget》中文版編輯Stone Ip則依靠LinkedIn獲業內最新資訊,他自己也會定期在LinkedIn分享見解,有助建立專業形象。

Twitter:3.4億人幫推

                Twitter發展迅速,每天推文多達3.4億條,今年《牛津英語詞典》在新版字典中,在「Tweet」一詞加入新定義,意思是「在Twitter發表推文」。有些作家善用Twitter字數限制,展露才華,好像美國普立茲獎得獎作家Jennifer Egan曾連續10天在Twitter發表短篇小說《Black Box》,利用Twitter精簡的字數限制,讓網民追看她的小說。

新浪微博:爭住攞V

                新浪微博除了可發放140字短文外,還可以如facebook般上載、發佈圖片、影像。明星和名人的微博通常有「V」字,用來表示已對他們進行實名認證,很多港台藝人為了打入大陸市場,踴躍使用微博,想知道明星消息,看微博可能快過娛樂版。

Google+:fb進化?

                Google+功能跟facebook相似,甚至有評論認為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Circles功能可以把朋友分類,方便管理訊息發放對象,但始終不及facebook入屋,例如其「+1」功能,遠遠不及facebook「Like」的形象化。

      

脆弱的回憶

                1988年出生的梁俊勤,寫了一本書叫《拾年記:香港流行年代誌2000-2010》,發現這十年的流行文化關鍵字一定包括:ICQ、Xanga、facebook,他深信如果這些平台一下子消失,等於80後、90後的集體回憶也一同消失,「這些社交平台有兩樣特點,一是非常脆弱,如果hardisk、server壞了,所有相、資料全部都失去;二是它不可輕易跟人分享,老人家會從月餅罐取出小時候的玩具給你看看,告訴你以前是怎樣的,但facebook、 Xanga這些網絡平台,基本上你難以跟人分享,無理由把自己的post列印出來,告訴別人當年如何使用互聯網,你的後代難以跟你分享這些社交平台的經驗。」

      
                                                                               Xanga傳出關閉消息,很多人紛紛找方法把自己的網誌留底,生怕真如梁俊勤所說,失去Xanga等如失去記憶。梁俊勤也有Xanga,他說即使存檔,也不會翻看,因為過程讓他打冷震,「這件事太恐怖!像是重回一個很荒涼的地方,要很赤裸地看回從前的自己,你不能明白為何當時自己會這樣想,不明白自己當時為何有這樣的情緒,想像當時的朋友會如何看那個自己,你覺得這個自己很陌生、恐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00

日廉航今售88元機票

1 : GS(14)@2014-10-31 17:38:1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31/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繼上周本港廉航香港快運推出「1蚊機票」,引起市民瘋搶後,日本廉航香草航空(Vanilla Air)亦加入戰團,自下個星期日(11月2日)起開通的香港至東京成田機場航線,將由今午1時至5時開售單程88元的優惠機票,實際來回票價略高於500元,價格甚至低於未計及稅項的香港快運1元機票。香草航空表示,廉航開拓了新的市場需求,今明兩年將繼續擴充機隊,並計劃未來進軍中程航線。


香草航空在開航前推出優惠機票,單程88元(免燃油費,未連稅)。根據其官網,往返香港和東京的稅費合共為351元,全程所需費用為527元。

由於香草航空豁免了燃油附加費,相較徵收來回程合共超過360元燃油費的香港快運,香草航空是次優惠的機票總價較後者的1蚊促銷優惠便宜近150元。不過是次優惠的搶購時間很短,僅可在今日下午1時至5時到官網搶購,公司並沒有透露具體的優惠機票數量,優惠機票的出發時間為11月2日至明年1月29日。

從開航至明年1月底,香草航空每星期提供三班航機,逢星期二、四、日開航,自2月起增至每日一班,2月21日起進一步將增至每日兩班。香草航空前身日本亞洲航空,由全日空(ANA)和亞洲航空合資創立,其後因營運狀遜於預期等因素,去年中雙方取消合作,改為全日空全資持有並更名為香草航空,目前全日空旗下擁有香草和樂桃兩間廉航。

香草航空考慮拓中程航線

香草航空董事長石井知祥表示,廉航激發消費者的旅行熱情,相當於在全服務航空原有客戶群以外再創造了一個市場需求。日本的廉航滲透率僅7%,可以繼續擴張機隊以滿足不斷增加的出行需求,「目前香草機隊由6架A320組成,明年初增至7至8架,明年底將達到10架」,除了短途航線,他表示香草亦考慮開拓中國內地、新加坡、夏威夷等約8個小時航程的中程航線,但目前未有時間表。
2 : GS(14)@2014-10-31 17:38:5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31/news/ec_ech2.htm



日韓航線 將步星州線後塵


2014年10月31日





【明報專訊】新加坡、東京、首爾等港人喜愛的旅行目的地,遊客數量每年錄得可觀增幅,吸引愈來愈多廉航打入市場,分一杯羹。


理大物流及航運學系講師黃治中表示,廉航的加入將進一步拉低票價,預計日韓線均會如新加坡航線「幾百一千蚊的往返票價漸成常態」,對於全服務航空將構成盈利壓力。

目前香港至新加坡航線,共有5家航空公司提供直飛服務,每日共有23班航機,其中包括捷星亞洲、酷航和虎航3家廉航。在廉航低票價刺激下,國泰(0293)亦經常性推出促銷活動還擊,近期推出往返840元機票,稅後約1500元。同為老牌全服務航空的星航,由於有旗下酷航和虎航助陣,最低票價仍維持在2000元以上。

對於每日航班數接近20班的香港至東京線,以及香港至首爾線,黃治中表示,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成為第二條香港至新加坡線,「由於廉航進入及整體運力增加,票價顯著下降將是必然趨勢」。

國泰優惠未足以競爭

黃治中續稱,即使對於全服務航空公司,短程線亦是盈利的重要來源,現在全日空、星航、澳航等均已成立專門的廉航直面改變,他認為國泰僅推出fanfares並不足夠,可考慮成立分支部門、子公司或者收購廉航等形式維持短程線的盈利空間。
3 : ymc(11224)@2014-10-31 20:00:27

除了個網好快瓜左之外,只是去的一程是$88,所以最平來回也只能$1086而不是$527smi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284

【飲食男女】拉麵店變招吸客 $88牛扒放題掂唔掂?

1 : GS(14)@2015-07-30 08:13:43

近日,灣仔一間fusion私房拉麵店,推出午市$88,晚市$138任食牛扒,食的是新西蘭西冷扒,每塊9至10安士重,引起哄動,有網民說,90分鐘內食3件牛扒經已回本。因此推出以來,日日爆場,拉麵也要暫停供應。牛扒放題的形式,並非如自助餐,預先準備好大盤牛扒,任客人自選任食,而是逐件柯打,可要求所需的生熟程度,大廚才即叫即煎。大約8-10分鐘,熱烘烘的牛扒以鐵板盛着上桌,劃一蒜茸汁,任吃配菜如炒薯角、椰菜,另包一罐可樂及一份甜品,沒有沙律、餐湯或者麵包。據老闆說,最高紀錄是一位男顧客吃了9份牛扒連配菜。記者到場當日,餐廳午市全場爆滿,Walk In後補都要等半小時;記者試食,店員服務勸快有禮,牛扒熱烘烘上桌,每塊5吋長,扒身不厚,先捶鬆過,肉質軟,比要求的5成熟,有點過老。味道一般,醬汁偏鹹,記者吃了不足兩塊就吃飽。以為吃剩的薯菜、牛扒會作懲罰性收費卻沒有。有食客表示,他用了45分鐘吃完兩塊牛扒,應該夠時間多吃幾塊;亦有客人表示88元價錢合理,但女士吃未必回本,男士較划算。據說牛扒放題預訂至8月8日,看來小店變招,殺出血路。私房拉麵@紫丹亭地址/灣仔軒尼詩道安樂里2A地下電話/35656696營業時間/11:30am-9pm,星期日休息即時掌握最快最新飲食熱話,立即登上 etw.hk,或下載《飲食男女》最識食App!
iOS下載:http://goo.gl/jYHhdH
Android下載:http://goo.gl/m8yPuf《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730/192365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878

甲公司完成非常重大的出售事項後,會否擁有《上市規則》第13.24條所指足夠的業務運作或資產 (LD88-2015)

1 : GS(14)@2015-09-06 22:51:33

http://www.hkex.com.hk/chi/rules ... nts/ld88-2015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126

港股通成交88億 年內新高

1 : GS(14)@2016-09-03 22:33:50

【明報專訊】中外資金有囤積於香港迹象,港股通昨日使用額度再達46.53億元,成交額達87.7億元亦創年內新高,顯示北水持續大批南下;最新資金流報告指,港股基金已連續5星期獲資金淨流入,反映海外游資也湧港尋覓機會。

匯控3日北水淨買入累近33億元

港股通已經連續3日使用額度超過40億元,昨日使用額度創6月24日英國脫歐以來單日最大淨買入,成交額亦超當日,創全年新高。其中,積極回購股份的匯控繼續受北水青睞,連續3日位居港股通成交金額榜首,昨日淨買入金額再創高位達到13.1億元,累計3日淨買入額已多達32.9億元,除匯控外,獲北水垂青亦包括多隻內銀如建行(0939)、工行(1398)及內險股平保(2318)。

受惠市場氣氛良好,恒指昨日繼續刷新一年高位,收市報23266點,升0.45%;國指報9686點,升0.84%。由於受恒指及國指成分股檢討調整影響,大市尾段成交明顯增加,尾段有近百億成交,推高全日成交額至806億元,而大市沽空比例亦回落至11.03%。同時,港股收市前港匯也一度轉強,曾升至7.7556水平,下午4時後才見回落。

環球資金湧港 連續5周淨流入

除南下資金攀升,券商Jefferies公布截止周三(8月31日)的一周環球資金走向顯示,上周共有700萬美元(約5460萬港元)資金流入本港,已是第5周淨流入,累計淨流入金額達到1.44億美元(約11.23億港元)。

胡星斗:美加息前來港尋投資機會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認為,北水南下大增,與佈局深港通有關係,海外資金囤港則除佈局深港通之外,也有部分是打算於美國預期加息之前尋找投資機會,估計內地資金在深港通正式開通前都會繼續南下,而環球資本會否繼續囤港,則要視乎美國9月加息預期升溫還是降溫,以及港股近期表現能否持續向好。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293&issue=201609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2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