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0/12/28-dec-10-0200.html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0/12/30-dec-10-1828.html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1/667258.html
01薪酬面前,忘掉所有制差别吧!
2010年,接受调查的公司人中,有30.16%来自私营企业。综合4年的调查数据,从总收入来看:外资、合资、国营以及私营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差 别。但从制度的角度来看,国有公司在薪酬上相对而言不是很灵活。人员级别、工作年限等都受制于公司领导层的收入水平—这一制度决定了其总收入及涨幅不会太 高,同时对薪酬市场反应比较慢。
但单就年终奖而言,国有及私营企业又不同于外资公司,相对比较灵活—调查中出现非现金形式年终奖大多来自于这两类公司。而遇到年景好的时候,私营企业“年终大红包可能就顶一年的薪酬。”
02压力与收入成正比
压力越大,收入越高,这通常表现在市场及销售部门。
调查结果表明,市场及销售人员普遍收入包括年终奖在内相对较高,其收入直接与任务量挂钩。收入中40%为浮动收入,并且有着多样的激励方案。这也意味着,在获得高收入的同时,他们也承担着较高的工作压力。
“我们年终奖金的依据主要是业绩,大致包括销售额、利润率、增长率、员工劳动生产率。这几个指标更多还是看团队和集体的。”龙湖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房晟陶说。
03逃离北上广的路径
一般而言,同公司的薪酬制度不会因地区不同出现太大差别,但城市生活的压力各有不同。二三线城市将是一个选择—尤其是大部分消费品、汽车包括奢侈品都把市场重点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的时候。
2010年一些医药医疗器械公司、纺织品公司、消费品公司都开始在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开拓市场,促使当地产品研发和营销两类人才需求旺盛。电子、 汽车、工业自动化行业则把未来几年的重点放在如成都、重庆、苏州、兰州、大连等二、三线城市,相应的高层管理人员需求也将增长。
科锐咨询公司《2011年雇佣及薪酬分析研究报告》显示,46%的被调查者回复表示愿意考虑二三线城市机会。
但简单逃离北上广并不是一个最佳选择,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经历,熟悉大公司运作的方式经验会更有帮助,因此如果你是随着公司业务“外派”到家乡或二三线城市可能要大大好于回到这类城市去找工作。
04向巴菲特学跳槽
巴菲特曾说:“如果你对投资略知一二并能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那么选5至10家价格合理且具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这位价值投资者已经持有可口可乐股票长达22年,他同时持有消费品、金融、能源、医药、铁路等行业股票。
我们的调查结果也证实了巴菲特的思路:即使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消费品、能源、医药等行业的年终福利及薪酬落差也相对比较小。虽然从今年调查来 看,医药行业平均年终福利排在了金融、房地产及汽车之后,但其维持了较为稳定的加薪幅度。根据科锐咨询公司调查显示,该行业市场总监职位税前年薪为50万 元至70万元,仍处于较高的水平。
巴菲特比较喜欢业务简单、具有品牌优势、不受经济周期明显影响可以保持稳健增长的消费类企业,找工作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还是要提防周期性行业带来的风险。
05智力密集性行业从长远看更有价值
很难相信会有人不羡慕摩根大通。该公司拿着97亿美元来作为薪酬成本,人均达到37万美元。根据科锐咨询公司的调查,2010年金融行业管理层的年终福利最高可达到年薪的60%。
这些公司要求的要么是金融专业背景,要么就是MBA毕业。这就是智力密集的特征:整体门槛相对来说比较高。海外求学经历、经济金融专业学位、良好的英语水平才是获得高收入的要素。美世咨询公司咨询总监杨玲说:“专才做得好甚至要比管理道路到达更高的位置,更高的薪酬。”
因此,如果你是个专业型人才,可以考虑金融、高科技、咨询及医药研发。
06盯紧点,公司的利润中心、核心工种
传说中的腾讯DNF部门,2010年度分红高达48个月的工资。这主要源于这款游戏是腾讯重要的收入来源,所以相对来说对于这一块的投入包括人力投入也一定是最大的。
考察公司,第一要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利润中心在哪里,哪个部门最赚钱就是你要盯牢的。如果是核心部门的核心工种,就是最正确的选择。科锐的调查表明,证券领域2011年人才需求的重点在基金经理人、A股研究员、渠道销售等岗位,其中明星基金管理人年薪可达上千万。
另外,对于公司内部换岗位的人来说,看老板的关注点在什么地方,不要轻信新业务的重要—很多人被公司新业务蛊惑,选择去拓展新市场新业务,要慎重。尤其要注意的是,这个项目的牵头人是什么人及老板的重视程度。
07做销售,要选对行
销售一直是职场中最热门的工作,收入也最高,但选择销售工作也要甄别行业,小心压力很大,但收入却难以达到与压力匹配程度。在这4年调查中,表现最 稳定的是房地产行业。即使其间经历了多次调控,一次金融危机,但都没影响地产行业的整体收入水平和市场表现。从理论上说,买楼在现阶段(估计十几年时间 里),依旧是“生活必需品”范畴,它在中国还不大像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这可能不合理,但就是现实。大多数高科技企业在2010年也走出了金融危机的 影响,业务量开始反弹,并且在智能手机、移动搜索服务、游戏、电子商务等领域增长迅猛。尤其是B2C电子商务领域,截至2010年12月,该市场交易额已 逾4.5万亿,直接带动了该领域内采购、市场等方向的人才需求。
一个销售想换个工作,行业选择尤为重要。巴菲特不做低回报率的生意,销售也如此。高成长、高投入、高回报的行业,因为大量资金进入,行业比较年轻,所以进入会得到不错的前景。
08盈利,盈利是王道
选择了正确的行业,得到了正确的岗位,但却选错了公司,这恐怕是最悲剧的事情了。
千万不要轻信故事,被五彩斑斓的泡沫所诱惑—不管哪个行业。在经历过金融危机之后,大家都懂得的一个道理是抗风险的能力是根本,盈利企业,尤其是稳 定的盈利企业更有保障。要了解你所选择公司内在的价值,也就是是否具有持续稳定盈利的保障。如果你不愿意在一家公司工作十年,那就不要考虑加入它一个月。 更何况,我们还知道有泡沫的存在—尽管这个金融危机的周期还没完全走完,但我们看到泡沫已经不少了。
还是巴菲特这个家伙所说:“只有退潮时,你才知道谁在光着身子游泳。”要避免成为光着身子的人。
09题外话之一:通胀猛于虎,但也要淡定
2010年的焦点是通货膨胀。它变成了“潮人”的标志之一,连完全不懂经济学的人也知道它的含义了。无奈,它将在2011年仍然保持同样的热度。
通货膨胀的确可以依赖涨工资和年终奖的增加抵消一部分损失,也可以通过加薪来弥补差距,但这只是我们面对温和的通货膨胀情况下。一旦通胀恶化,那可能就未必能抵消得了了。严重通胀的情况下,全社会的消费能力都会下降。那时候,大家都一样,你也只能淡定了。
10题外话之二:年终奖,奖给你的未来
不管在哪个公司,年终奖和收入对于管理者来说,都是奖给未来的,付给未来的收益的。如果对年终奖不满,跳槽可能会让你体会到薪酬迅速增长20%至30%,甚至50%的感觉。但你不能永远靠跳槽来获得这种满足感。总有一天你会跳不动,或者没有地方可跳。
所以你有必要去琢磨你的未来和公司的未来—它们是否会合拍且一直合拍?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1/26-jan-10-1020.html
http://lyh.jack.blog.163.com/blog/static/132734100201092534344633/
以下10篇帖 子转自Q友申木凡的日志,网上认识他一年多,但交流很少,很是可惜,他的投资理念我很认同,所以今天一口气转了10篇过来,好好学习。 ======================================================================================
从10万到1亿,不是神话
——中长线股投资心得(庚寅国庆整理)
【前言】3次机会与1000倍的收益
【逻辑】10倍从何而来?
【关键】如何找到伟大企业
5年10倍投资计划的核心在于,要求企业业绩连续高增长。首先从连续这点来看,在强周期行业中找这样的机会是事倍功半的,在消费股中寻找是王道(张裕、云南白药、古井贡、上海家化都是好的例子)。
(相关参考书籍:《大钱》、《战胜华尔街》、《股市真规则》)
【考验】人性的障碍
这三大考验之所以会让我们对投资产生疑虑和动摇,其实都可以归结于一个主因:我们对自己所投资的公司及其成长模式和方向并非真正的理解,所以轻微的风吹 草动或者说yh,都可能动摇我们的初衷。所以,对于“5年10倍”计划而言,必须只能投资自己熟悉并经过深度研究的行业和公司,同时研究的深度应该达到并 超越市场平均水平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要战胜这个考验,我们必须要相信,好的公司是可以战胜周期的,优秀的管理层会利用经济的波动加速发展而非相反。例如沃尔玛在股价实现数千倍上涨的过程中,中间同样遇到过大幅下挫的情况,如果我们将时间拉长,这些波动其实都可以淡化。
记住巴菲特所说:股价的涨跌并不是我们做出投资决策的理由。
【行动】找到你的圣杯
投资实践显示,充分理解“安全边际”、“触发时机”、“长期跟踪”这些概念并灵活运用是必要的。
■安全边际和健全心态
且不谈论是否能赚钱,要让一个人把全副身家压在一项投资上,相信他最基本的要求是“不亏”。但能做到不亏的只有“现金”,股票这类风险资产,我们只能追求相对安全。
■买入时机和节奏
1、
2、
3、
当 然,实践上的经验会让我们更容易听到“扳机”的声音,减少等待的时机。例如,古井贡B,从2008年底2.4启动,2年涨了近15倍,一个关键的触发点就 是换了股东,随后业绩爆发,股价也做火箭。在解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找到了低估的原因,而这一原因开始改变的时候,要抓家时间上车了。
■仓位管理和集中持仓
好股不求多,一只足以!买了10只股票,3只涨停的收益也许还比不让满仓一只涨幅5%的股票。市场上有两种极端,因为研究不深入或者不自信,通过分散持仓来规避风险,要么不甚知之但孤注一掷。
对于重仓某只个股,可能失去的其他投资机会,正如前文所说,我们要找的的是最美的那颗珍珠,而不是找珍珠项链!如果喜欢分散投资的话,那就去买基金吧!
■持续跟踪和卖出时机
……..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9545
諗到無野好諗,d人諗到叫水浸腳目的政府吸多d錢黎蝕: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209/23/mmjr.html
港府新招 研推抗通脹債券
(經濟日報)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06:00
【經濟日報專訊】物價飈升,市民均期待政府出招抗通脹。有政黨建議預算案推出「抗通脹債券」(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簡稱TIPS),每年向購買債券的市民,派發與通脹鈎掛的利息,確保債券不被通脹蠶食。
據悉,財政司 司長曾俊華 認為此建議值得積極研究,已交由金融管理局 深入探討推出的可行性及具體方案。
併入外滙基金 確保不蝕本
據了解,政府初步的構思,若落實發行TIPS所籌集的資金,將由金管局 併入外滙基金一同管理,因外滙基金回報,一向高於香港的通脹率,可以確保政府不會蝕本。2010年外滙基金的投資回報率為3.6%,過去3年的平均回報率為1.2%,過去5年及10年同為4.9%,而自1994年至今則為5.9%。
TIPS的最大特點是其本金可以隨著通脹而上升,投資者常將TIPS看成可以規避通脹的投資工具之一(見另文——「歐美盛行 本金按CPI調整」)。
民主黨 建議 長者優先認購
民主黨涂謹申 建議政府推出300億元「抗通脹零售債券」,購買門檻定為5萬至10萬元,年期為2至5年;該黨並建議政府同時開發債券第二市場,以方便政府贖回債券。據悉,政府已將有關建議交予金管局研究。
現時不少發達國家或地區,也有推出抗通脹債券,如美國 財政部推出的TIPS基金。這種投資工具通常由政府發行,若持有期內物價指數上升,債券持有人的本金和利息,也跟隨物價指數上升。
民主黨認為,「抗通脹零售債券」的技術操作簡單可行,若政府推出300億元抗通脹債券,預料每年開支約12億元。民主黨並建議,有關債券應只售予本港永久性居民,不接受機構投資者,並以65歲以上的長者優先。
實施聯滙 參考回報難釐定
不過,財資市場人士指出,本港若發行TIPS,利率及通脹率的參考基準,將非常難以釐定。他解釋,香港實施聯繫滙率,利率是參考美國的利率水平,然而,因兩地經濟發展步伐不一,本港的通脹率遠高於美國。
「美國的通脹率約是1%,而香港的通脹率則是4%至5%,若參考美國的通脹率來決定TIPS回報,根本起不了對抗通脹的作用;若是參考香港的通脹水平,那這些債券的回報,便會相當之高,吸引大量資金購買,肯定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市場人士指出,若政府以香港的通脹率來釐定TIPS回報,相等於向認購市民派錢,可視為社會福利的一部分,而非其他國家發行TIPS,是為了對冲市場風險為主要目的。
民主黨倡擲300億 發「抗通脹債券」
(明報)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美國 大舉「印銀紙」令全球出現資產泡沫,對抗通脹升溫勢成明年2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焦點,財政司 長曾俊華 下月開始與不同黨派團體會面,收集意見,其中民主黨 建議政府推出至少300億元的「抗通脹債券」供市民認購,利息與通脹率掛鈎,以免港人存款不斷被通脹蠶食,建議每名港人可至少購買5萬元債券。
供市民認購 門檻5至10萬元
民主黨財經事務發言人涂謹申 認為,針對低下階層每天面對食品、日用品大幅漲價的問題,政府在2008年中推出的抗通脹措施可先再做一次,包括電費回贈1800元、免2個月公屋租金、 多發高齡津貼(即「生果金」)2個月、多發1個月綜援 和傷殘津貼等,減輕有需要市民負擔。
利息隨通脹升 交金管局 投資
他說,在協助全港市民上,政府可推出只售予港人的抗通脹債券,不接受機構投資者,購買門檻定為5萬至10萬元,年期為2至5年,政府每年向購買債券的市民派發與通脹比率一樣的利息,本金則交由金融管理局 投資。政府並同時開發債券第二市場,方便市民贖回債券。涂謹申已初步向政府提出這個構思,但不便透露政府回應。
不少地方也有推出債券抗通脹,如美國財政部推出抗通脹債券(TIPS),TIPS的本金和派息會隨通脹調整,若美國消費物價指數(CPI)上升,派息就會 增加,確保債券不被通脹蠶食。如投資者買入面值100美元 的10年期TIPS,利率為5%,當CPI為2%時,投資者將獲得7%的年利率。
http://www.hkdailynews.com.hk/finance.php?id=97111
免身家縮水 買通脹掛鈎債券
本港今年2月通脹上升2.8%,通脹升溫令購買力下降;面對通脹,理財專家建議,投資者不宜持太多現金,可撥出部份資金購入一些抗通脹的資產,當中,以通脹掛鈎債券(TIPS)和黃金均是傳統抗通脹之選。
採訪: 陳燕美
晉裕研究部分析員黃文傑指出,面對通脹重臨,建議投資者可將抗通脹投資增至佔整體投資組合約40%至50%。他建議,保守投資者可考慮買入投資TIPS的債券基金。
美 國國庫抗通脹債券和其他債券相類似,由美國政府發行供投資者認購,按發行條件付息及到期歸還本金。不過,跟一般債券在到期日歸還本金的安排稍為不同的是, 這些抗通脹債券在發還本金的時候,會參考債券發行期間的消費物價指數升幅調高本金金額,以達到抗通脹的效果。如果發行期間物價不升反跌,本金亦只會按票面 值發還,投資者不用擔心本金會因為通縮而減少。
穩陣派吼TIPS基金
美國國庫抗通脹債券的本金會跟當地的消費物價指數掛鈎,派息以約定息率按本金計算,因此派息亦會隨著本金的上升而增加。所以在通脹的環境下,本金和派息均會因通脹而水漲船高。例如債券的本金是1,000元,固定票面息率為3厘,年期為10年,每年派息,在沒有通脹的情況下,每年派息是30元,但若遇上通脹環境,例如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5%,以複息計算,則債券的本金會從原來的1,000元增加至第10年的1,628元,固定息率雖然仍維持在3厘,但實際上由於本金的增加,派息亦隨之增加至第10年的48.8元,投資者在通脹的環境下,仍然能得到自己預期中的回報,相反其他投資項目如果息率固定,在扣除通脹後可能回報大為縮水,甚至跑輸通脹。
投資者考慮是否投資於抗通脹債券,主要取決於對通脹的預期,黃文傑預料,歐美於下半年通脹升温,目前是買入抗通脹債券的時機。此外,投資此類債券還要注意匯率風險,若投資地區的貨幣或結算貨幣價格大跌,即使基金投資的資產升值,投資者亦可能會蒙受損失。
海通證券投資諮詢部副總裁郭家耀提醒,TIPS追蹤的是美國消費物價指數,並不能代表香港的通脹率。由於香港的食品及日用品大部份從內地進口,故內地需求及物價指數,均影響香港的通脹率。
港物價受內地影響
根據相關統計,在過去10年,TIPS幾乎每年都錄得正回報,回報大多數時候都跑贏同年期美國國債,今年TIPS價格已上升7.6%。而TIPS的波動性也遠低於黃金、商品及房地產基金(REITS)這3種同樣被視為對抗通脹的工具。
TIPS基金會投資在由不同發行人發行、年期各異,且類型不同的TIPS,從而分散投資單一類型TIPS的風險。另外,TIPS基金分為歐元區、美國及新興市場等類型,選擇時應留意各基金投資的貨幣及評級規定上的差異。
呢個政府做乜咁鐘意將自己置於財務風險?出300億每年要支出12億,即係4%。門檻係5-10萬,仲要將之視為福利或派錢。咁點解d錢要派比有閒錢的人?
黏撇鬚就可以扮財爺,做官果個以為抗通脹債券只需按通脹派息,本金唔駛計;做蟻果個仲以為每年支出只係本金4%,上面條數計出黎5%通脹,本金增加 62.8%,派息由3%增加到4.88%,政府真係發行300億出黎,十年後本金變為488.4億,派息由12億加到19.52億,條數邊個填?
八 點睇電視財經節目,主持人話買樓抗通賬,租金回報3厘,計埋使費利率都唔知能否抵消。買樓首期三成,90萬可以買300萬樓,收3厘租就係9萬,七成按揭 當夠佢2.5%就係5.25萬,再扣多1%維護費用3萬,1萬都無喎!仲未計物業稅呢!買樓唔升值,真係唔知買黎為乜?
如果真係只滿足於收息,買公用股如2,6,941都好高息,駛乜搞咁多呢?
答案是沒有的,當日只有兩隻公司證股證上升。
當日只有只種證券上升,分別是百利保的熊證及莊士的1991年到期債券上升,前者上升18.50元,報96.50元,後者上升8元,報340元,升幅分別達23.71%及2.41%。
至於兩隻股上升的原因相信不難理解,因為當日所有股票下跌,理論上它的價值應該上升。後者則是因為資金流入債券,導致股價上升,當日置地及和黃的債券均無升跌。
當 日10大跌幅方面,除了有4隻公司認股證外,全部都是股票,其餘跌幅最大的6隻股票是新時代地產證券(156,後易名高日發展,華地、現力寶華潤)、新鴻 基公司(86)、愛美高(34,已私有化)、品質企業(243,現品質國際)、遠東酒店(37)及港澳發展(149,後易名寶榮坤、中國數碼港、中國置 地、珀麗酒店、中國高速,現稱中國農產品),按次序下跌72.22%、62.94%、59.14%、59%、58.51%及58.33%,分別收報0.5元、1.89元、0.38元、0.82元、0.78元及0.40元。
當日的股票報價資料如下,看你們認得多少隻股票?
http://hkclweb.hkpl.gov.hk:8000/microfilm/l/BATCH27/62FC217FAFF7DC5AAAC6E9D28CC566E40952936911.tif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3/10-mar-11-0980.html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7/zMMDAwMDIyNDczMw.html
3月7日,歐萊雅中國公佈,2010年,其銷售首次突破10億歐元,一躍成為集團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場,並連續10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報告顯示,歐萊雅中國去年在華實現銷售90.85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11.1%。如按歐元計,總額則達10.13億歐元,增幅為17.6%。
據統計,2001年至2010年期間,歐萊雅中國的銷售增長了15倍以上,持續的高增長使得歐萊雅中國的市場份額不斷上升,並增強了中國在歐萊雅集團內的戰略地位,其排名從2009年的第五位升至第三位。
歐 萊雅中國總裁蓋保羅表示,歐萊雅中國去年取得的「靚麗」業績,源於持續不斷的新品推出、新市場領域的開發以及分銷渠道的深化等諸多措施,同時得益於男士化 妝品、彩妝產品及護法用品等領域的快速增長。「2010年的市場環境充滿挑戰,但我們仍取得了銷售和利潤的雙增長,並以超過市場平均的增速繼續擴大市 場。」
據他介紹,去年,歐萊雅開始將旗下奢侈品品牌推向二三線城市。以蘭蔻為例,去年相繼在宜昌、洛陽等城市開設了專櫃。
據瞭解,全球化妝品市場正經歷著深刻變革,新興市場已經佔到53%的份額。對此,歐萊雅集團去年底表示,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在全球贏得10億新消費者。
歐萊雅中國CEO貝瀚青表示,今年,歐萊雅將通過推出創新產品、開拓新的市場領域和向更廣闊的地域擴張等舉措,進一步擴張在華市場份額。蓋保羅表示,歐萊雅未來在現有兩家工廠和一個高科技研發中心基礎上,將繼續加大在華投資力度。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25/2245674.shtml
每經記者 胡廷鴻 發自深圳
中國鈾業發展近日以借殼維奧集團(01164,HK)的方式正式入駐港股,此項收購涉及金額約10億港元。中國鈾 業發展系中廣核鈾業下屬全資公司,而中廣核鈾業的母公司正是被上市「緋聞」纏身的中廣核集團。於是坊間有猜測稱,這意味著中廣核「借殼上市」終於有了大動 作。
對此,中廣核集團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擬收購維奧集團的主體只是集團的子公司中廣核鈾業發展有限公司,與中廣核集團上市無關。」
中國鈾業發展3月18日以每股0.23港元的價格認購維奧集團42.787億股,佔整個維奧集團已擴大後股本的約73.39%,涉及約9.84億港元。此次收購股價較維奧停牌前折讓了36%,停牌前維奧集團報收0.36港元。
3月4日,維奧集團突然宣佈停盤,引發外界對維奧集團重組的猜測,只不過令人意外的是中國鈾業發展的出手。實際上,真正的買家是中國鈾業發展上級公司中 廣核鈾業。據悉,中廣核鈾業總資產值約33億元人民幣,主要業務包括鈾資源開發、天然鈾貿易以及核燃料供應總承包,為中廣核集團核電機組燃料供應總承包 商,向大亞灣等核電廠供應核燃料。
此前,中廣核上市的問題一直被關注和渲染。鑑於中國鈾業發展出自中廣核一系,外界難免將此與中廣核上市聯繫一起。
在中國鈾業發展成功借殼上市之後,中廣核集團將逐步注入何種資產,中廣核集團人士並未透露。對此,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周修傑曾分析,中廣核旗下核電資產優先上市可能性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