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母行強大的背景,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成為中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的主導力量。截至目前為止,49家金融租賃公司中有33家是由銀行主導發起設立。
第一財經了解到,設立金租公司並上市的銀行共16家,近期8月下旬半年報中進行資產規模和凈利潤披露的有8家(國銀租賃除外,已在港交所上市)。在這9家金融租賃公司(含國銀金融租賃)中,國銀金融租賃以11.04億元高居盈利榜首。
上半年4家公司凈利潤超6億
在銀行的半年報中,有4家金租公司的凈利潤超過了6億元,分別是:國銀金融租賃、交銀金融租賃,民生金融租賃和興業金融租賃。
國銀金融租賃半年業績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5億元,凈利潤11.04億元。其中,經營租賃收入26.52億元,融資租賃收入為26.68億元,幾乎各占半壁江山。
緊隨其後的是交銀金融租賃,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末,其資產余額達1563億元,較年初增長11.99%,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9.73億元。
民生金融租賃在今年上半年凈利潤6.80億元,同比增加0.76億元,增幅12.58%,總資產規模已經超過1500億元。
另一家公司興業金融租賃稅後凈利潤 6.03 億元,同比增長 19.34%,總資產也超過 1100億元。
上述4家金租公司的規模均超過千億,相當於中等規模的商業銀行。這與其母行資金雄厚、客戶資源豐富以及享有同業拆借等優惠政策有關。
同樣為千億規模的工銀金融租賃、建信金融租賃、招銀金融租賃未在半年報里公布盈利狀況。
上半年盈利在2—3億元之間的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有:中信金融租賃凈利潤 2.23億元;華夏金融租賃凈利潤 2.72 億元;浦銀金融租賃凈利潤 3.10 億元。
在這9家銀行系金租公司中,由寧波銀行全資控股的永贏金融租賃以0. 66億元凈利潤排在最後。
與2015年財報對比,今年上半年金融租賃公司盈利能力或多或少的都持續增強。
一位金融租賃業內人士稱,在最初的幾年,金融租賃公司大多是母公司的附屬產品,但金租公司在發展中會逐漸凸顯出自己的特色,隨著租賃產品的差異性發展,未來利潤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金租公司大爆發
自去年9月初以來,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政策,金融租賃行業得到快速發展。
2015年共有中信金融租賃、徽銀金融租賃、蘇州金融租賃、西藏金融租賃、江南金融租賃等17家金租公司新設,投放金額達到7108.55億元。
今年金融租賃公司增長速度持續爆發,僅在6月份就有4家金融租賃公司獲批開業,分別是廣融達金融租賃,佛山海晟金融租賃、中鐵建金融租賃、山東通達金融租賃。
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中堅力量,金融租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金融租賃具有融資和融物的雙重特點,對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中小企業融資、企業技術升級改造、設備進出口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歐美發達國家已經成為僅次於銀行信貸的第二大金融工具。
“工農中建交五大行,除了中行外,其他四家均在中國境內註冊成立了金融租賃公司,平均註冊資本金72.5億元”,中國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研究員林秋杏稱,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除了廣發、恒豐、浙商、渤海銀行外,均成立了相應的金租公司。恒豐、浙商、渤海、廣發等也均在緊鑼密鼓地籌備金租公司之中。
目前,我國融資租賃行業按照監管部門的不同,分為銀監會監管的金融租賃公司和商務部監管的融資租賃公司。其中,金融租賃公司根據股東的不同又分為銀行系的金融租賃公司和非銀行系的金融租賃公司。
渤海金控發布半年報稱,截止2016年6月30日, 公司總資產1832.5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資產283.60億元。
半年報顯示,2016年1-6月渤海金控實現營業收入118.38億元, 同比增長164.84%;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潤7.33億元, 同比增長16.32%。
值得一提的是在飛機租賃業務方面,渤海金控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33.63億元, 營業成本為14.66億元, 毛利率高達56.42%。
目前從全球來看,飛機租賃公司已經擁有40%的機隊,未來由於航空公司理念的轉變和財力所限,會更加傾向租賃,所以這一比例還會進一步的上升。另外,按照波音、空客兩大制造商的預測,未來20年中國需要5000到6000多架飛機,世界飛機市場將會向亞洲轉移。越來越多的租賃公司開始加碼飛機租賃業務,渤海金控也不甘落後。
今年初,渤海金控順利完成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飛機租賃公司Avolon100%股權交割, 成為全球領先的飛機租賃公司之一。
今年7月份,渤海金控與GECAS達成了45架飛機資產包收購協議,耗資131億元。
渤海金控稱,這會進一步鞏固公司在全球飛機租賃市場的領先地位和市場占有率。
渤海金控稱,在2016年上半年公司繼續以“以租賃產業為基礎, 構建多元金融控股集團”為發展戰略, 在積極開拓飛機租賃、裝箱租賃、 基礎設施租賃等租賃業務同時,通過增資渤海人壽、 註資聚寶科技、 參股天津銀行等方式進一步增強公司在保險、銀行等金融領域的資源配置, 完善公司的多元金融業態布局。
今年3月份,渤海金控全資子公司天津渤海註冊資本增至150億元, 成為國內最大的內資融資租賃試點企業之一。
目前,渤海金控擁有天津渤海租賃、皖江金融租賃、橫琴國際租賃、天津航空金融服務四個國內租賃業務平臺,其中皖江租賃2015年登陸新三板,為銀監會監管的國內首家上市的金融租賃企業。而其海外業務以飛機和集裝箱租賃為重點,上市以來,已完成對HKAC及AVOLON兩家飛機租賃公司、Seaco及Cronos兩大集裝箱租賃公司的並購。
2016年上半年, 中國宏觀經濟在持續探底中開始呈現企穩的跡象, 但國內外環境依然複雜嚴峻, 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租賃業作為聯接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橋梁與紐帶, 在國家對租賃業的大力扶持政策下,為國家供給側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租賃行業發展持續向好。融資公司數量持續增加,截止到2016年6月末,將近6000家。
獲得政策春風的國內融資租賃行業其實仍然處於成長階段。但是如何實現快速成長,各家公司都有各自的打法。獲得快速增長的平安租賃是如何實現的呢?
“今年將增加直接融資比例,目前直接融資占比是30%左右,間接融資占比為60%左右,股東資金和險資合計20%左右。”平安租賃資金部副總經理邵長衛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平安租賃的多重資金來源將延續該結構,並通過發債和增發ABS來提高直接融資額度,通過和銀行的雙邊貸款增加間接融資額度。
邵長衛說,在2013年至2015年的3年發展過程中,平安租賃資產規模分別為100億、400億、700億,並在2016年上半年突破900億元大關達到931.91億元。
資產高速增長的背後是資金多重來源的支持。“平安集團2013年落子平安租賃,第一年主要融資來自集團。”平安租賃總經理陳朝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2014年開始,間接融資獲得擴張,到2015年下半年開始提高了直接融資比例。
最初,平安融資租賃引入100億、3-5年期的保險資金和5年期的銀行貸款。這在中國融資租賃行業尚屬首例,與平安集團的支持有關,但也為中國融資租賃行業的融資工具多樣化帶來了突破。
2015年,平安融資租賃發力多元融資渠道,當年發行50億私募債券。根據半年報數據,平安融資租賃目前共發行了93億私募債券。此後,還陸續發行了中票、短融、永續債。到2016年6月最近一次短期融資數據顯示,融資利率已低至2.96%。
與此同時,平安融資租賃也利用ABS方式進行融資,即通過以項目所屬資產為支撐進行證券化融資。根據最新一期ABS,優先級定價利率已下調至3.59%,屬同期市場中的較低價格。此外,平安融資租賃也通過路演、海外銀團貸款、在資金成本較低的上海自貿區設立FT分賬等方式進行融資。
目前,平安租賃對境外資金主要通過境外借債進行融資,並將隨著利率逐步穩定實現境內外聯動。“境外資本市場還沒有全面挖掘。”陳朝陽表示,2015年下半年開始,匯率波動較大,利用外資融資匯率管理承壓,“將來這是一個很好的融資陣地”。
融到了錢,如何去做業務?這也是鏈條上的關鍵點。
“融資租賃是一個設備為載體的金融交易。”目前,融資租賃行業主要有直租賃和回租賃兩種模式,平安租賃戰略企劃部副總經理陳琳表示,國內更多的模式偏向於具有較強“融資”屬性的回租賃模式。
陳朝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融資租賃業務創新方向上,將在過去針對企業的產業租賃基礎上開拓針對個人的租賃業務,由2B向創新租賃向下的2C延展,由線下向線上轉移,對於資本的依賴由重資本向輕資本路徑轉化。
由此,2015年平安租賃開始布局大健康項目,在全國投資獨立的影像中心,把影像診斷設備集中起來,為中小醫院補充專家和設備。此外,還布局短期經營性租賃,例如病人可以通過醫院租用昂貴的自動病床,實現B2B2C。
9月22日,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天津)研究院(下稱"研究院")揭牌儀式在中國航空金融發展(東疆)國際論壇上舉行,以“民間非企業單位”的組織形式正式設立並落戶天津東疆保稅港區。
東疆與中國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CFL30)將在大型龍頭企業引進、國家重點項目建設、行業領域學術交流、政策法規研究完善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依托東疆保稅港區產業集聚和創新領先優勢,充分發揮中國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的行業影響力和專業權威,搭建行業整體的交流和研究高端平臺,推動中國租賃環境建設和政策完善。
天津市副市長閻慶民、社科院學部委員、CFL30學術委員會主席李揚、民生租賃董事長周巍、海航資本執行董事長劉小勇一同為研究院揭牌;工銀租賃總裁趙桂才、CFL30研究院院長/農銀租賃董事長高克勤、君創租賃董事長李思明、第一財經CEO周健工、第一財經研究院院長楊燕青等20余位CFL30理事見證了上述揭牌儀式。
經過五年多的發展,CFL30已成為租賃行業最具影響力的智庫組織之一。目前,工行原行長楊凱生出任CFL30主席、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出任CFL30學術委員會主席,CFL30約有30名來自金融租賃、外資、內資三類租賃公司的理事,理事單位資產規模占到全行業比重約60%。
租賃業第一智庫
“不能簡單將租賃行業看成金融。金融是促進資本形成,而租賃直接是資本形成。在經濟下行周期,租賃行業逆勢增長折射出租賃行業逆周期增長的特點。一邊租賃公司有錢,一邊實體經濟需要發展,租賃行業將二者直接結合,所以可以逆勢增長。” 社科院學部委員、CFL30學術委員會主席李揚表示,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天津)研究院的揭牌標誌著中國租賃行業變得日益重要,同時也標誌著這一行業在中國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銀監會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我國金融租賃公司開業49家,加上子公司共52家。行業總資產1.85萬億元,實收資本1479.55億元,行業平均不良資產率0.98%,資本充足率12.61%,撥備覆蓋率232.48%,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10.55億元。
這一數字顯示,在眾多金融業態中,租賃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員。
CFL30理事長、民生租賃董事長周巍表示,研究院的成立對於CFL30而言,是一個全新的起點。除了發揮智庫作用之外,CFL30還將通過其在租賃行業中巨大的影響力,引導整個行業穩健發展。
CFL30執行理事長、君創租賃董事長李思明在致辭時表示,CFL30成立於2011年12月,經過五年多的運營,CFL30階段性目標一一實現。
目前,CFL30已發展成為集聚了中國融資租賃行業頂級高管和專家的民間智庫,代表了中國租賃行業學術、研究、實踐的專業最高水準。現已成立了租賃資產、飛機、融資租賃行業與企業服務等租賃專業委員會,推出中國融資租賃行業年度報告、中國融資租賃行業景氣指數、融資租賃高管決策參考等融資租賃專業產品。
在談到CFL30的定位時,CFL30監事長、海航資本執行理事長劉小勇直切主題的指出,CFL30的目標是成為中國融資租賃業的“蘭德”。
李揚稱,作為智庫組織,CFL30應做到微觀上服務企業,宏觀上服務政策。
李揚認為,智庫要有宗旨,還要科學系統研究行業狀況,服務行業發展,服務政策制定,給監管部門反映行業心聲,以供監管部門參考。同時CFL30要推動中國的租賃研究走向全球。
探索租賃專業化之路
自2011年《國務院關於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方案的批複》〔國函51號〕下發後,天津東疆租賃產業發展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現已完成731架飛機租賃業務,82艘國際航運船舶,8座海上石油鉆井平臺的租賃業務,飛機、船舶、海工設備等租賃資產累計總額達411.2億美元,共計1873家租賃公司東疆註冊成立,已成為中國租賃產業的聚集地。
同期,東疆完成了飛機離岸租賃、飛機聯合租賃、飛機國內售後回租外幣結算、加工貿易船舶保稅出口租賃等30余種創新模式,全國100%的航空租賃創新結構都在東疆發生,東疆租賃的創新制度占全國九成以上,被賦予建設國家租賃創新示範區的使命重任。
9月22日下午,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天津)研究院成立之後,CFL30與東疆還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未來,CFL30與東疆將攜手加快建設國家租賃創新示範區,助力中國租賃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在服務國家戰略、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共同構築具有中國特色、與國際接軌的租賃專業化發展之路。
CFL30常務理事、第一財經CEO周健工稱,CFL30接下來的任務之一就是放大租賃的影響力。這一點第一財經作為專業的財經媒體平臺可以發揮很大作用。由於融資租賃相對專業,第一財經可以像“連接器”一樣,連結融資租賃行業與更大金融行業;連結融資租賃與實體經濟;連結融資租賃與國家政策決策對接。
一同在臺上見證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天津)研究院揭牌的CFL30理事還有:光大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潘明忠、獅橋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萬鈞、中車投資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石山、長城國興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總裁張希榮、浙江匯金租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雄偉、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租賃業委員會會長楊鋼、中國融資租賃企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佳林、鑫橋聯合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施錦珊、山重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梁雪文、越秀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宇輝、廣發資管高級顧問程東躍、馬尼托瓦克(中國)租賃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潘俊吉,興業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閆龍光、廣融達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顧曄等。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609/t20160922_776773.htm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609/t20160922_776773.htm 与快速拥抱移动互联网的城市客运相比,长途公路运输长期保持原有的传统模式持续运营,行业的所有痛点最终都由 3000万名卡车司机承担。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双重刺激下,融资租赁公司开始布局这块“最接地气”的市场,寄希望通过为卡车司机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产 业链的整合。
作者:张伟靖
来源:新财富杂志(ID:newfortune)
原载于《新财富》杂志2016年9月刊
伴随着网约车相关政策出台以及滴滴与优步中国的合并,城市客运江湖之争以新兴平台全胜落下帷幕,缓解了长久以来“出租车空驶、乘客难打车”的产 业痛点,完成了产业升级。但在货运领域,尤其是长途运输领域,尽管一批做车货匹配的“货运版滴滴打车”随风而起,也有不少获得了高额融资,但很多业内人士 依然直言不太看好。
不少货运App拷贝滴滴的做法,试图用互联网的手段将整体产业链强行打通,但在现实的运营中,不仅没有解决卡车自身运营的问题,又易与第三方物 流、黄牛等多方产生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四面楚歌的状态。信都国际CEO周大为直言:“用互联网的打法改造货运行业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卡车运输:痛点遍布的“经济血脉”
卡车运输市场历来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受宏观环境和市场形势双重影响。近几年受GDP增速持续放缓和经济结构深入调整的影响,中国公路货运量增速持续降低,并在2015年遭遇了断崖式的下跌,卡车运输产业存在着整体过剩的情况。
另一方面,公路运输行业是中国最早开放的行业之一,长年处于“散、小、乱、差”的局面。产业链的最上游—卡车生产商处于垄断局面,中国重汽、解 放、东风等数家大国企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朝下走又有超百万家的物流公司、货主。而产业中占人数最多且最为核心的3000万卡车司机则长期处于最弱 势的地位。
85%以上的大型货车都是个体户经营,且多数卡车司机教育层次与收入水平都不高,在经营中,他们不能享受到集中采购所带来的价格优势,也很难从 银行等金融系统获取较好的融资服务,处于被层层“剥削”的底层。因此,宏观经济下滑、货源层层转包、运费下行、油费涨跌、过路费用上涨,行业的所有痛点最 终都由3000万的卡车司机承担着。
然而,尽管长途公路运输依然以原有的传统模式持续运营,但投资者并没有放过这个年规模超4万亿元的市场。随着滴滴、优步等叫车软件的快速发 展,2015年大量货运App涌现。据统计当时业内约有200-300款类似软件,它们以减少货车空载率、节省油费的经济账吸引用户,希望最终实现重构中 国公路物流产业生态的目的。然而,1年多的市场考验后,目前幸存的产品并不多。业界也开始思考“车货匹配”可能是一种伪需求,并没有解决产业链中各参与者 的痛点。
事实上,货车运输天然适合个体经营,集约运营带来的效率提高及采购成本的降低并不能抵消管理成本的上升。更关键的是,集约化运作不如个体运营更能充分发挥经营积极性。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市场,整车运输的市场集中度也不高。
考虑到为个体运营的卡车司机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包括融资、保险到卡车后市场集约化长久缺失,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双重刺激下,融资租赁公司开始布局这块“最接地气”的市场,寄希望为车辆厂商和卡车司机提供全方位服务,解决行业痛点,从而整合产业链(图1)。
实业需求催生的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模式在发达国家非常普及,以汽车行业为例,贷款和融资租赁方式占全球汽车年销售额70%左右,而融资租赁在这70%的份额中占据 60%。在美国,汽车批量销售的35%卖给了租赁公司。但在中国,融资租赁走过了一段弯路。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累计投资额达到 1136亿元,同比增长54.2%,主要集中在工程机械及印刷等行业大型设备的融资租赁。但大型设备融资租赁的风险在于,前期投入巨大,搬运、变现较为困 难,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基础建设需求放缓影响易出现大幅波动。周大为回忆说:“2009年以后,整个融资租赁市场就开始脱离融资租赁设备本身,更多地配 套银行做一些中间业务,实现类似影子银行的功能。”
2012年,上海试点“营改增”新政,作为部分现代服务业下的税目之一,融资租赁行业被纳入新政范围,其流转税适用税率、征税机制发生重大变 化,税负较营业税大幅增加。“那时候由于其他行业没有营改增,上游开不了进项票,本来是利差的5%,后来变成全额的17%,做一单业务还亏钱了。”周大为 说,当时包括信都国际在内的多数融资租赁公司,都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停止了业务。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政策的催化下,中国融资租赁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截至2015年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数迅速上升到4508家,而1年前这一数字为2134家。
信都国际从大型设备融资租赁中抽身,“大型设备的融资租赁,可能迅速做到数万亿的市场规模,但并不代表有利润。同时大型设备即便追回,再找到买 家也没那么容易”,这一次周大为选择做包括重型卡车、旅游巴士等在内的商用车融资租赁。商用车不仅变现处置能力好,而且在GPS辅助下追回也方便,可以避 免“欠款不还”造成的巨额损失。公司可以通过对车队真实运力的把控,了解其业务及业务量是否饱和。对卡车行业来说,逾期率能达到10%以下就非常不错,而 信都国际凭借自身优势可以有效控制在5%以下、坏账率则在1%左右。
供应商有销售需求,融资租赁平台有资金,物流公司、学校、司机、小微企业等有购车需求,且一次性费用不足是常态。重型商用车的融资租赁需求与日 俱增,市场已经开始迅速上升(图2)。目前,信都国际的供应商涵盖了国内外60%的汽车生产制造商,这些供应商的车辆通过直采销售给用户的只占少部分,多 数则是通过独立的第三方租赁公司合约销售。
“服务于卡车司机,让产业透明化”
随着更多的资本进入融资租赁领域,重型货车融资租赁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经过上一轮市场洗礼,融资租赁企业从“重金融”的影子银行模式走出, 向“重服务”贴近实业转型。信都国际的周大为一直强调,“这不是一个高大上的市场,而是一个接地气近民生的苦差事,要有一定情怀支撑去做的行业”。
转型升级后的融资租赁业务,不仅仅只是为卡车司机提供租车服务,而是试图从车、钱、货三个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通整个产业链(图3)。
与私家车不同,卡车司机虽然是商用车市场的主要C端用户,但长久以来,他们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来自厂商、经销商、车队以及金融保险等机构的服务。 “很多原本应该为卡车司机提供服务的装置,服务性较弱,更多地都是执行对卡车司机的监管,所以他们的使用意愿并不强,”周大为解释说,“卡车和商用车的金 融业务,不是通过大量的平台数据就可以解决。目前互联网+物流平台有上百家,对卡车司机的黏性都很差。”而信都国际想做的就是“服务于卡车司机,让这个市 场更透明化,以此树立品牌,争取这个市场的份额,挖掘商用汽车后服务市场,获得利润”。
基于为卡车司机提供全方位服务这一目标,信都国际相应设置业务部门。以融资租赁为基础,管控人流、车流、信息流,打造信用评级体系、建立“超级 车队”及轻资产第三方物流公司。以总部管理和信息化系统管理为基础,通过和车队管理公司建设全国车流体系合作,完全对接货运订单。
信都国际围绕以承租人身份加入信都车队的司机,成立保险经纪公司、咨询平台和销售公司等多个平台。与多家保险公司展开合作,利用集团各子公司的 客户资源实现高返利,打造一支信都旗下的强有力的保险经纪;通过收购以物流为核心的资讯或者交易平台,整合、积累物流客户,打造卡车业务的咨询平台;销售 公司则负责通过直营或者合作方式打通销售渠道,通过销售提高收益率,或者通过和别的经销商合作来取得厂商大客户返利政策。未来,信都将会进一步拓展版图至 保险、卡车售后服务及其他专业类的物流。
綠色金融已經成為當前我國金融機構轉型的重要抓手,不僅僅在信貸領域,綠色債券、租賃、信托等都成為金融機構發力綠色金融的多元化融資產品。
提到綠色金融租賃,就難以繞開興業金融租賃。成立於2010年的興業金融租賃,截止2016年末,監管資本達到110億元,公司註冊資本已達70億元。截至2015年末,公司實現資產規模突破1100億元,居全國金融租賃公司第五位,成功邁入金融租賃行業第一梯隊。
截至2016年8月末,興業租賃綠色租賃業務累計投放近660億元,資產余額近400億元,保持在公司資產總額的三分之一強。如何看待綠色金融未來的發展前景?興業金融租賃搶占綠色金融租賃市場的戰略打發是什麽?未來將發力哪些領域?帶著這些問題,第一財經日報專訪了興業租賃總裁鄭常美。
第一財經: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委於八月最後一天聯合印發了《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在杭州峰會上,中方正式提出這一辦法,並號召各國參與,得到了與會領導人的認可。
以往綠色金融更多的只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方面,興業租賃成立之初即將綠色租賃作為重點業務方向。興業租賃綠色租賃領域共計有多少投放額?業務主要聚焦在哪些綠色行業?
鄭常美:興業金融租賃是於2010年成立的全國性金融租賃公司,是興業銀行的獨資子公司,具備良好的集團協作優勢。目前興業銀行集團資產總額為5.7萬億,在全國主要商業銀行中排名前列,旗下擁有九大綜合金融平臺。興業金融租賃作為銀行集團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下的專業子公司、作為銀行控股的綜合金融服務商,在銀行集團的統領下,過去六年實現了良好的聯動發展和專業聚焦,業務拓展積極穩健,實現了有根據的快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40%-50%。圍繞實體經濟,公司密切跟進國家戰略,立足實體、貼近實物、服務實業,將集團戰略與租賃產品的特性相結合,上升到集團層面為該領域的戰略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通過集團綜合聯動服務實體經濟。
公司在2015年順利實現首個五年規劃圓滿收官,主要成果概括來說就是突破“一一七零”。截至2015年末,公司實現資產規模突破1100億元,居全國金融租賃公司第五位,成功邁入金融租賃行業第一梯隊,取得業界認可;截至2016年6月末,監管資本達到110億元,公司註冊資本已達70億元。
興業銀行是中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采納“赤道原則”的銀行,引領與領先實踐綠色金融。興業金融租賃成立以來,堅定高舉興業銀行集團綠色金融大旗,繼承與發揚興業綠色金融領先品牌,在發展中重視建立塑造專業品牌,集中精力拓展綠色租賃業務,領先綠色實踐。以“綠色租賃、低碳環保、專業經營、創造價值”為核心經營原則,公司不斷創新與創設綠色租賃品牌。在客戶選擇上,把握綠色可持續發展主體外部經濟的內生化趨勢,優先選擇與公司具有相同綠色理念、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客戶,將綠色發展作為雙方合作的基礎;在業務拓展中,致力於緩解當前城市環境汙染、交通擁堵、霧霾嚴重、節能減排等事業。公司將綠色租賃業務發展與風險管控安排緊密結合,逐漸形成並明確了以環境影響作為重要因素進行業務風險評判的體系,實現了業務發展與質量管理的有機融合;一是在準入方面,公司在綠色租賃的各個細分領域都制定了準入細則,二是對傳統的過剩產能重資產行業,增加綠色審查環節,凡是不達標的企業,即使收益再高,堅決禁入。順應國家政策、重視中長期戰略發展,推動綠色租賃事業,也是更高層次的經營與管理風險。
截至2016年8月末,公司綠色租賃業務累計投放近660億元,資產余額近400億元,始終保持在公司資產總額的三分之一強。經過多年積極探索,公司已在綠色租賃領域確立了較為清晰的業務模式,圍繞低碳經濟、生態經濟、循環經濟三大版塊,形成了綠色出行、清潔能源、節能減排、水環境治理、土壤治理、資源循環六類綠色租賃產品序列,為日後業務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財經:未來興業租賃在綠色金融領域是如何規劃的?將在哪些領域重點布局?
鄭常美:遵循興業銀行集團的發展戰略,公司把握未來發展機遇,謀定了新五年戰略,啟動“一四四九”工程,為“一個定位,四大目標、四大策略、九大關鍵能力建設”。
一個定位即打造一流全國性金融租賃集團、進入並始終保持行業第一梯隊市場地位,加快設立專業子公司和建設同業合作聯盟。
四大目標涵蓋資產負債、資本管理、資產質量和綜合回報等方面,公司將堅持“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的經營原則,力爭資產管理總額達到3000億元並不斷增長。
四大策略是戰略執行落地的核心。一是行業聚焦做減法,聚焦重點行業領域集中資源深入拓展,通過專業化把握業務風險實質,在綠色租賃、民生工程、能源化工、冶金及高端裝備、現代服務等行業領域持續加強租賃業務深耕,其中高端裝備領域與今天的會議主題密切相關,公司將大力支持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高端裝備項目,助力“中國制造2025”。二是專業提升做加法,利用租賃產品融資融物相結合的特點,發揮主角作用,在全行體系下為戰略核心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努力提升服務價值,同時基於終端客戶需求,不斷加強與廠商的戰略合作,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三是財務籌劃差異化,財務籌劃與租賃業務具有天然聯系,公司將充分利用集團綜合產品,為客戶提供財務咨詢、財務優化等增值服務,共享增值安排。四是資產流轉專業化,將長周期基礎資產通過證券化等形式進行市場流轉,在流動中創造價值、平衡錯配問題,通過信用風險管理嫁接長周期資產流轉,打造合理定價能力,防範自身流動性風險,解決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通過兩年的紮實基礎工作和半年多的發行努力,目前公司第一期資產證券化“金信”產品已順利上線,公司以“承諾是金,信用為先”為原則,對投資人負責,初期按不出表的安排設計產品結構,租賃資產證券化產品上線以來受到市場熱情歡迎,認購倍數超過4倍。通過前瞻性的政策、法律、市場安排,公司將為未來的專業流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提升了服務實體經濟、服務重資產行業的金融服務能力。以此為起點,公司將努力打造自身成為最合格、最專業最具公信力的租賃資產證券化發行人和存續期管理服務商。
以上四大策略是起步未來五年戰略落地的核心,目前公司已實現良好有序的開局。
第一財經:興業金融租賃在服務高端裝備領域未來的規劃如何?高端制造、服務實體經濟的業務發展中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鄭常美:公司將不斷落實戰略領域的專業聚焦做減法,以五大行業為核心,服務支持各行業領域高端裝備相關主體。
經過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革命與變遷,全球制造業已步入智能化時代,“工業4.0”則是引領當代世界工業革命的核心。中國雖然已是世界工廠、制造業大國,但還遠非制造強國,也就是說,中國目前是制造業中心,但不是首發研制中心、也不是技術領先中心。盡管如此,中國仍然具有比較優勢,在高鐵、大型計算機等十多個高端技術領域引領全球技術、具有絕對竟爭優勢;在全球200多個細分制造行業中的生產能力保持全球第一。智能制造是中國的最後一次機會,中國理應有信心更應充分利用比較優勢,實現追趕。
就興業金融租賃服務高端裝備的規劃來講,首先是發力綠色租賃領域。“中國制造2025”擁有諸多內涵,但最重要的是實現精細化管理,從精益制造到智能制造的過程,就是節能環保的過程,就是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實現有效供給與有效需求的結合。公司在業務拓展中不斷擴大綠色租賃外延,利用租賃業務的長周期特性,實現制造過程中的資源合理配置和有效節約,服務傳統工業轉型升級。
二是民生工程領域,倡導科學理念,服務城鎮化建設與管理。綠色出行是興業金融租賃的特色領域之一,從基礎的公交車到高層次的軌道交通,服務與倡導健康出行,緩解交通擁堵問題。本次會議中,公司邀請了多家公共交通相關客戶,共同商議綠色出行領域的高端裝備技術應用。與此同時,公司也在汙水處理、保障房領域不斷深耕,支持環保節能技術運用,支持利用工業機器人等智能技術服務城鎮化進程。
三是能源冶金領域,堅持綠色發展。凡是具有環保問題的項目,公司均不予準入,通過為合格主體提供資金,支持其自覺改造,實現節能減排和資源的循環利用,支持環保、先進的過剩產能提升市場競爭力。
四是現代服務領域。在航空領域,將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積極、迅速為C919提供授信,致力於打造高端出行體系;在醫療健康領域,未來將對醫療機器人進行重點研究和支持。
僅在十幾年前,國內的飛機租賃市場幾乎還全部由外資租賃公司壟斷。隨著中資融資租賃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的崛起,飛機租賃迅速發展起來。
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李如在近期舉行的第五屆中國航空金融發展(東疆)國際論壇上透露,目前中國租賃公司的航空業務覆蓋涉及的國家和地區約有50多個,國內外的承租人約有100余家,機隊規模超過1300架,如果加上中資擁有的境外租賃公司,機隊規模則超過1800架,多家公司進入全球租賃公司前列。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加入,市場競爭開始有了一些缺乏理性的現象。
飛機租賃成為“香餑餑”
由於航空業持續穩定發展,飛機價值較為穩定,保險也非常完善,同時租期比較長,航空租賃業務受到眾多租賃公司青睞。
近年來,中國航空租賃業就開始蓬勃發展。中國的租賃公司從國內業務做起,厚積薄發,逐漸將業務拓展到了亞太、歐洲、拉美和非洲等地區。更值得關註的是,國內目前以飛機租賃為業務的上市企業就有6家。
山河智能在成功收購Avmax Group Inc後,一躍成為國內領先的飛機租賃服務商。AVMAX公司是目前北美最大的支線飛機租賃和維修公司,截至2015年10月底,自持飛機105架,代管飛機42架,租賃客戶遍布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渤海金控主要提供包括飛機租賃在內的各類租賃服務。公司主要為境內外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集裝箱租賃、飛機租賃、基礎設施租賃、大型設備租賃等租賃服務。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9659.02百萬元,凈利潤1876.77百萬元;其中,飛機租賃業務實現營收1.78億元。在成功收購飛機租賃巨頭Avolon 後,公司管理機隊規模超過400架。
中航資本旗下的中航租賃主要運營租賃業務,也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家中央企業投資、擁有航空工業背景的專業租賃公司,管理機隊規模超過200架。公司 2015年實現營收3277.8百萬元,實現凈利潤為2312.27百萬元。
號稱“中國最大的獨立經營性飛機租賃商”——中國飛機租賃,作為亞洲首家上市的飛機租賃商,2015年公司實現營收1210.72百萬港元,凈利潤380.21百萬元,成功實現67架飛機交付。
到2015年,全球領先的飛機經營性租賃公司中銀航空租賃實現營收980.73百萬美元,凈利潤343.31百萬美元,管理機隊規模為270架。
作為國家開發銀行唯一的租賃業務平臺的國銀租賃是中國最大的租賃公司,到2015年,公司管理機隊規模191架,並且尚有270余架飛機租賃訂單。
除此之外,“飛機租賃行業龍頭”工銀租賃總裁趙桂才近日談到,到今年8月底,工銀租賃經營管理的飛機架數達到547架,實際交付已經進入了起步的325架,飛機租賃資產已經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飛機租賃市場變“紅海”
中資租賃公司在國內飛機租賃市場份額亦開始逐漸增大。在一舉打破外資租賃公司壟斷格局的同時,由於競爭的加劇,導致了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尤其是類信貸的融資租賃業務和新飛機的售後回租項目已經是一片紅海,自有定單出租也有滑向紅海的跡象,收益的急劇下滑與風險是無法匹配的。
李如認為,由於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調整深化背景下許多行業風險上升,部分領域租賃業務發展停滯,而航空業一直相對保持穩定的發展,這是競爭的加劇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從5月1號開始實施的全面營改增,從類信貸的融資租賃售後業務開始打擊還是影響比較大的,而對經營租賃卻沒有影響,因此航空經營租賃日益成為國內租賃公司追捧的一個業務的增長點。
另外,貨幣也是影響因素。由於美元進入了一個加息和升值的空間,各家租賃公司也有了一個更多配置美元資產的需求和沖動。
一般來說,租賃業本身就存在風險滯後性的特點,因為飛機的周期相比一般租賃物的周期更長,因此這個行業的資產回收期也比較長。
截至2015年6月,中國在冊民航運輸類飛機約2528架,其中,以租賃方式引進的飛機約占2/3,資產規模超過800億美元。
“航空公司以租賃方式引進的飛機越來越多。”海航資本執行董事長劉小勇稱,由於競爭的加劇,飛機租賃市場亦開始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紅海特征。
李如稱,這個產業比的不是百米跑,而是馬拉松,只有在規模、效益、風險三個方面取得平衡才有可能持久健康地發展。
風險何在?
李如稱,任何行業都存在發展周期。一旦行周期下行,就會出現一些系統性的風險,租賃公司也無法獨善其身。在這個產業中的人需要對行業周期有前瞻性的把握和判斷,實現一定程度上的規模風險規避。
航空租賃業務優點固然非常之多,但是其獨特的業務風險也是存在的。
“例如機型選擇風險、資金期限匹配風險和客戶集中度風險等等。”李如稱,尤其是機型選擇方面,租賃公司經營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獲取和形成優質資產的能力,而現在正是新舊機型轉換最多的時候,787和350剛剛運行穩定,737、320、777都在轉型。
資金匹配方面,如果大家采用了短期資金匹配長期資金,盡管資金的成本還是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遇到資金市場緊張時就容易發生流動性風險。客戶集中度方面和同一航空公司重複操作的交易有這種帶來的規模效益,但是如果過於集中單一客戶,信用風險也會進一步加劇。
專註於汽車分時租賃的技術服務商易微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易微行”)最近獲得了來自通用汽車的戰略性投資。早在此前,通用也在北美推出了共享租賃服務品牌Maven。關註汽車分時租賃的車企當然不止通用一家,在此之前,包括戴姆勒、寶馬、雷諾以及豐田在內的車企都先後推出了這一業務。
這並不驚訝,雖然在中國,汽車分時租賃還是一項新生的業務,但在國外已經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業務模式,最大的公司Zipcar已經成立15年,登陸納斯達克也有近5年的時間。按照通用公司副總裁茱莉亞·斯泰恩(Julia Steyn)的預測,到2020年,將會有2500萬人使用分時租賃。專車和汽車共享的出現,讓隨時隨地使用一輛汽車的前提,不再是擁有一輛車。
嗅覺靈敏的車企當然不會意識不到其中的機遇。早在去年5月,國內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集團就正式推出了汽車分時共享品牌—e享天開,投入旗下新能源車型開始嘗試分時租賃業務。用戶租車僅需提前網上訂車確認,即可通過app操作自動打開車門,用車結束,車還至網點,再通過app關上車門。租車費用以分鐘計算,非常的經濟實惠。
按照此前上汽集團的發展計劃:e享天開分時租賃業務計劃三年內全國一線和重點城市,達到1.2萬輛車,4000個網點,100萬左右會員,僅分時租賃業務有10億左右收入。不過,整車制造商獨立發展分時租賃業務,發展速度很容易受車型限制以及自身資源配置以及業務重點的牽制。
在業務上線一年多以後,上汽集團將旗下分時租賃公司e享天開與上海國際汽車城旗下的電動車租賃公司EVCARD實現整合,合資成立環球車享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環球車享),試圖通過合作的方式,優勢互補,進一步做大規模。
據記者了解,隸屬於上海國際汽車城的EVCARD,是國內最早嘗試分時租賃業務的企業,從2014年起,EVCARD電動汽車分時租賃項目就開始在嘉定等郊區試點,次年正式啟動運營,截至到目前,已經和包括上汽、江淮、奇瑞、寶馬等多家車企建立了合作關系。網點和服務互補,在二者整合之後,目前環球車享不僅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分時租賃運營企業,在業務上也獲得了有效互補。“我們將會把環球車享打造成一個開放的、社會化的分時租賃大平臺。” 上海國際汽車城有限公司、環球車享汽車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榮文偉告訴記者。
在合並之前,e享天開在上海的網點僅有100余個,而在合並之後,據榮文偉介紹,其在上海地區的網點將達到1700個左右,運營車輛達到4000輛,到今年年底,網點和車輛數量將分別達到2000個以及6000輛,月訂單數超過15萬。上海之外,環球車享的業務也在快速擴張。就在日前,環球車享先後進入成都以及常州等地,據了解,目前成都已建有超過100個租還網點,到2016年底,成都將完成300個網點建設。按照榮文偉的規劃,到未來三到五年,成都的網點數將達到5000個,10000輛運營車輛。
在“共享”以及分享越來越成為主流的消費模式的大背景下,分時租賃確實具有廣闊的前景,尤其對於電動汽車這一細分領域來說。按照業內預測,未來電動車的續航里程以每年15%遞增,電池成本以每年10%下降,再加上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扶持,新能源分時租賃正站在風口。
但榮文偉也坦言,汽車分時租賃是一種重資產的模式,再加上,環球車享目前的租賃車輛都是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市場接受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同時,其人員維護等成本也都相對較高。這一市場要從培育走向成熟甚至盈利,還需要一段時間。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從單車使用效率來看,如果一輛車一天的被使用時間能達到5-6小時,就能達到盈虧平衡,而目前來看,環球車享旗下的車輛使用時間大約在2-3小時,部分網點有望在年底達到盈虧平衡點。不過,要實現整體業務的盈利,還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及多方資源的整合利用。
人人租機網是以“平臺+SaaS”模式,基於地理位置為全國企業提供設備機器租賃、融資服務。
i黑馬訊 11月15日消息,人人租機網宣布完成800萬首輪融資,此輪融資由領智創投、知名天使投資人等聯合投資。
人人租機網是以“平臺+SaaS”模式,基於地理位置為全國企業提供設備機器租賃、融資服務。
據悉,人人租機網上線於2016年6月,是基於地理位置定位為租賃商與租戶搭建的租賃、融資服務平臺,人人租機以辦公設備租賃為切入點,覆蓋辦公、工程、工業、智能機器等行業。
根據團隊透露的數據,人人租機網擁有超過5000家租賃服務商,為全國超過250個城市的企業提供一站式租賃服務,高峰時段每2分鐘產生一個有效詢價交易。
“好易租”是人人租機旗下針對租賃商開發的SaaS系統,是市場上唯一基於微信開發的針對租賃、維修行業定制開發的一款移動服務系統,深度解決維修、營銷推廣、經營管理等問題。
人人租機網解決的是租賃企業租戶、耗材、資金來源問題,而“好易租”帶來的是效率提升,未來5-10年中國傳統產業互聯網+是巨大機遇,核心是效率提升,核心競爭力不是價格競爭,而是同等價格下提供更優質服務,企業必須通過提升效率來立於不敗之地。
據了解,經濟下行,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設備租賃模式,降低企業初始投入和運營成本,特別是萬眾創業背景下,創業公司更偏好輕資產運營模式。過去10年租賃余額增長了近400倍,複合增速達95%,租賃余額合計3.2萬億,行業規模巨大。但與發達國家水平相比我國租賃發展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發達國家租賃滲透率達到9%至40%,而我國目前仍處於3.1%的較低水平。
拿到融資之後,人人租機將加快平臺市場推廣,豐富產品的品類,完善租後服務保障機制,為企業提供更加省心、優惠的設備租賃服務。對於未來願景,人人租機致力成為全球最大的設備機器互聯網租賃入口,借助互聯網+,攜手多家金融機構,為租賃商與企業租戶之間搭建快速租賃、融資服務平臺。
11月21日,廣融達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下稱“廣融達”)分別與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國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銀租賃”)和吉利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金融租賃服務創新、制造業設備升級換代、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租賃等方面,進行多形式、多渠道的廣泛合作。
廣融達是經中國銀監會批準設立,由上海東昌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為主發起人,聯合上市公司江蘇永鼎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永鼎集團有限公司、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國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
合作協議簽署後,國銀租賃將在項目互鑒、資金合作、聯合租賃、盤活存量資產、風險管控及租賃業務創新方面,與廣融達一起拓展雙方業務空間。
廣融達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國銀租賃作為老牌金融租賃公司,業務規模巨大,在行業各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尤其在風險控制方面優勢明顯,在與廣融達的合作過程中,雙方可以進行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跟上海銀行的合作則主要著重於金融產品創新”,該人士稱,“上海銀行近年來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上升,是躋身全球銀行百強的上市公司,廣融達與上海銀行將在資金管理、創新金融、產品服務、大數據、互聯網等領域展開創新探討及業務合作,努力實現銀企雙贏的目標。”
記者從廣融達方面了解到,廣融達目前正呼應“中國制造2025”戰略,開發專業類金融租賃服務產品,涉及新能源汽車、醫療健康等諸多領域,同時積極探索金融租賃行業的創新發展模式。
事實上,金融租賃行業正迎來籌建高潮。公開信息顯示,整個2015年,共計11家國內金融租賃公司拿到銀監會審批牌照。今年以來,又有12家金融租賃公司拿到牌照。近日,徐州恒鑫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江蘇正式揭牌。
銀監會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我國金融租賃公司開業49家,加上子公司共52家。行業總資產1.85萬億元,實收資本1479.55億元,行業平均不良資產率0.98%,資本充足率12.61%,撥備覆蓋率232.48%,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10.5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