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欲上調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關稅至25%,中方:美最終會傷害自身
據報道,美國貿易辦公室代表(USTR)萊特希澤8月1日宣布,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指示他采取行動,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稅率由原來宣稱要加征的10%提高到25%。
8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第一,我們奉勸美方端正態度,不要試圖搞什麽訛詐,這對中國不起作用;第二,我們奉勸美方回歸理性,不要一味的意氣用事,因為這樣最終會傷害他們自己。
同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對此表示,美方這兩天有兩個動作,一方面發表聲明,要把對中國2000億美元輸美產品的征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另一方面四處散風,要和中方恢複談判。
商務部發言人表示,美方不僅不顧全世界的利益,甚至也不顧美國普通農民、企業家和消費者的利益,對中方玩弄軟硬兼施的兩手策略,這種做法對中方不會有任何作用,也使世界上反對貿易戰的國家和地區感到失望。
此前,耿爽還提到,中方在中美經貿問題的立場是非常堅定、明確的,沒有改變。美方的施壓和訛詐不會起作用。如果美方采取進一步升級舉動,中方必然會予以反制,堅決維護我們的正當合法權益。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三分之二都屬於日用消費品,而美國現在的日用消費品基本全靠進口,征稅時美不可能把所有的這些商品都排除出去,其加關稅加在美國進口商身上,最終成本轉嫁給美國消費者,這必然帶來美國日常消費品價格的大幅上漲。

美最終傷害自身
此次USTR在聲明中表示,將申請聽證截止日延期至8月13日,同時將書面評論截止日期從8月30日延期至9月5日。
根據USTR此前公布日程,本月20~23日擬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舉行公開聽證會。據悉,此次即將被納入征稅範圍的產品同“301調查”中所指向的高科技產品並無太大關系,清單上包括食品、化學品、鋼鋁以及種類廣泛的消費品。
此前,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曾指出,美方在推出500億美元征稅清單之後,又變本加厲,威脅將制定2000億美元征稅清單。這種極限施壓和訛詐的做法,背離雙方多次磋商共識,也令國際社會十分失望。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指出,如果美方失去理性、出臺清單,中方將不得不采取數量型和質量型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做出強有力反制。
周世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2000億美元的中國產日用消費品占比太大,而且可替代性非常有限。如果以2016年數據計算,在玩具方面美從中國進口占比高達86%,旅行箱包占61%,鞋類占60%,家具占44%,紡織品服裝占37%,機電產品占27.1%;此外,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占94%,數碼相機占40%,家用彩電占27%,美國不可能把所有的這些商品都排除出去。周世儉表示,這與目前的鋼鋁關稅等效果不同,若真對此加稅,美國大多數消費者都能立刻感受到,“只要一宣布,美國日用消費品等價格都要上漲。”

單方面的威脅和施壓只會適得其反
在8月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針對“美國白宮官員稱,美方可以與中方恢複正式談判,但前提是中國要同意開放市場,增加競爭,以及停止報複美方貿易措施”的提問,耿爽表示,中方對話的大門是敞開的,但是對話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礎之上,建立在規則之上,建立在信用之上。美方目前單方面的威脅和施壓只會適得其反。
商務部發言人也提到,對於美方升級貿易戰的威脅,中方已經做好充分準備,將不得不作出反制,以捍衛國家尊嚴和人民利益,捍衛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捍衛世界各國共同利益。同時,中方一貫主張通過對話解決分歧,但前提是必須平等相待和信守諾言。中方一貫認為,壞事可以變成好事,挑戰可以轉化為機遇,我們對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充滿信心。
周世儉對此表示,這是特朗普方面使用更大的賭註對中方施壓,企圖令中國簽下城下之盟,“頂住壓力,美方就不會得逞。”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謝涓
連環創業者王秦岱:最終選擇再戰互聯網
1 :
GS(14)@2010-09-05 20:33:11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01/147140.html
歷經三次起伏,數度創業之後還是選擇再戰互聯網,是又一次華麗的轉身還是不甘心失敗捲土重來?
從北方電訊(中國)公司副總裁、總經理到當年亞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總裁、華友世紀創始人,再到手機 大頭的CEO,毫無疑問,這樣的資歷在互聯網這個大浪淘沙的江湖中屬於元老級的人物,用他自己的話:“有首歌叫《無法回頭》,我的人生也是‘一條不會回頭 的單行線’。”
歷經三次起伏,數度創業之後還是選擇再戰互聯網,是又一次華麗的轉身還是不甘心失敗捲土重來?北京大頭無線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王秦岱向記者講述了自己作為一個“有故事的人”背後的故事。
互聯網江湖名人
“讓我總結的話,凡是自己創業的人都是‘作’事的人,讓他過穩定優雅的生活肯定不行,因為做企業是會上癮的。”王秦岱如是回答記者。
作為科班出身從業者,王秦岱畢業于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即後來的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王秦岱畢業之後也直接進入電信行業,在AT&T(美國電報電話公司)中國公司工作,先後在朗訊、北方電訊(中國)公司歷任高管。
熟悉互聯網歷史的人都知道“亞信”這個風光一時的公司,當年曾被西方媒體稱作“中國互聯網的建築師”。1999年,王秦岱應邀出任亞信科技(中國)有限 公司總裁,全面負責亞信科技業務運營。2000年3月3日,亞信科技登陸納斯達克(Nasdaq:ASIA)。當日,亞信股價開盤即大漲。2000年、 2001年,亞信科技被《福布斯》連續兩年評為“全球最佳300小型企業”之一。
之後網路股泡沫破裂,國內電信投資萎縮,亞信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王秦岱於2001年離開了亞信。
“當時就在思索亞信的商業模式成敗。那時,面向電信運營商的路已經很窄——當時電信還沒有分拆,全國也只有一家中國電信,但是中國的實際消費能力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名,能不能做一些與服務、與消費者直接有關係的行業呢?”王秦岱說。
於是他開始把想法實踐到自己開創的華友世紀。當時,SP行業(移動互聯增值服務供應商)被稱為“中國互聯網第一桶金”,至少有上萬家企業在挖SP的金 礦。華友世紀當時打的是“SP 軟體”牌,在王秦岱的率領下,華友世紀成為國內領先的無線增值服務提供者,並於2005年2月融資7502萬美元,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
“我認為我的所謂成功經驗就是起個大早,趕個早潮,先拾到了貝殼。”回顧自己在2000年-2005年,兩次參與企業登錄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的經歷,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經歷了“互聯網的黃金時代。”
經歷“閃婚”和“速配”
但是,風光一時的SP很快就式微。首先是短短幾年間,SP公司在國內破土而出,高峰時期甚至多達18000家左右。隨著競爭加劇,這個產業也開始變得混 亂起來,各SP公司為了盈利不惜採用很多違規手段,如強綁訂購關係、誘騙訂購、違規群發短信等。讓SP的名聲開始逐漸惡化。尤其是2006年7月,中國移 動發佈了針對移動服務提供者的政策調整通知,迎來了整個行業的大洗牌。
華友世紀也開始了轉型。2007年11月19日,華友世紀與光線 傳媒宣佈合併,成立新公司“光線華友”。然而令世人大跌眼鏡的是,根據合併時間表,兩家公司股權交割應在2008年1月底之前完成,但是它們卻直到 2008年3月7日才共同宣佈,華友世紀已經同光線傳媒達成一致,終止了2007年11月19日達成的合併協定。
此事引發了各種戲劇性的解讀。
在外界看來,如果合併,光線傳媒擁有了華友世紀的“殼”和剩餘現金,而華友世紀則實現了收入多元化,股東也將由此而獲益。對此,王秦岱並不願意多談,他 說:“和光線的分合只是一個小插曲,但是如果不能起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我寧願選擇自謀發展獨立行走,這樣既穩健又融合。”
堅守之路走得並不順暢。王秦岱明白SP的短板,也做了幾番嘗試進行轉型。比如2004年,以18萬元購 得4200餘字的小說《城外》的無線版權;2005年5月,華友世紀推出了第一張手機唱片;10月同華誼兄弟音樂一起簽約張靚穎;12月,華友世紀又以 3000萬元的價格戰略控股華誼兄弟音樂公司等等,但是最終也沒有改變被收購的命運。
2009年7月,盛大宣佈收購華友世紀51%股權,同時包括華友世紀創始人兼董事長王秦岱在內的四名董事離職。
做農夫還是做賭徒
“做公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農夫式,就是埋頭耕耘,做好自己的事情,另一種是賭徒式,恨不得每天把自己的公司賣出去一次,總想著一夜暴富。”王秦岱告訴 記者,歷經合併和被收購之後,他不斷進行反思,“我一直在想今後怎麼做,互聯網暴利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未來的發展一定要腳踏實地,把公司的發展完全寄希望 於大型的跨越性的嫁接,可能欲速則不達。今後不能賺快錢!”
帶著這種想法,王秦岱蟄伏近7個月之後,又重新踏入互聯網這個江湖,出任大 頭無線董事長兼CEO,他在華友原來的搭檔劉曉溪出任CFO及公司執行董事。記者發現大頭無線的核心高管幾乎已是原華友世紀的翻版,對此王秦岱解釋說: “的確以前華友的不少人加入了大頭,但是和當時華友只提供比較單一的SP業務相比較,手機大頭提供的是綜合的聲光色、視聽看的服務,讓手機使用者享受豐富的 多媒體服務。”
為了讓記者更加直觀明白,王秦岱拿著手機向記者展示了這款軟體如何操作應用,即在手機裡安裝一個手機大頭軟體,就可以上 網,看新聞、看小說、聽音樂、看視頻、看電視。但是提供這種基礎的客戶服務如何收費?而且面對業內眾多的手機軟體如UCWEB、千千靜聽、手機qq等,大 頭的優勢又在哪裡?
對此,王秦岱的回答是:“根據我們的資料,目前手機大頭裝機量接近4000萬,日均活躍用戶約120萬,日流覽量 4000多萬人次。而手機大頭的用戶群中,除了大城市的用戶外,還有很多是三四線城市甚至以下的手機用戶。就像你問我怎麼用這款千元左右的手機,就是因為 三四線城市消費者使用這樣價位的手機也可以輕鬆體驗網路歡樂,而且我一直堅持自己的觀點,我們做基礎服務,是免費的。”
“至於你說的業 內競爭,我很清楚大家都在分互聯網這杯羹,但我始終認為手機多媒體這條路上,那些趕了早潮的、有資金儲備的、形成了規模的企業和懂得精細化運營垂直類深挖 細作都會有生存之道,我們的優勢是目前綜合用戶端唯一一家。基礎服務帶來的是流量,互聯網流量為王,所以在戰國時代,勇者勝!”王秦岱如是說。
國美電器(0493)最終和解
1 :
GS(14)@2010-11-12 21:11:35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1110690_C.pdf
The next stage should be a negotiation for GOME to acquire the remaining stores owned by Mr Wong Kwong Yu at a fair price, eliminating the ongoing connected transactions and conflicts of interests. As Mr Wong’s shares would not be allowed to vote on that, Bain’s representatives should be able to negotiate an acquisition price which they can support as shareholders. Their interest is the same as other shareholders.
下一步應該是國美與原大股東黃光裕以合理價收購其所持的店鋪,以消除持續的關連交易及利益矛盾。由於黃光裕的股票將不能投票,故此貝恩之代表應該商討一個股東認為合適的收購價格。他們的權益與其他股東的權益是一致的。
2 :
GS(14)@2013-07-19 11:37:19493
澳門博彩系列(0880):Lanceford 的最終擁有人聲明
1 :
GS(14)@2011-01-29 17:58:14http://webb-site.com/codocs/Lanceford110124.pdf
LANCEFORD COMPANY LIMITED
(Hong Kong, 24 January 2011) Further to the public announcement issued today by SJM Holdings Limited (HKEx: 880) and so as to avoid unnecessary press speculation we wish to inform the public that the ultimate beneficiaries of the shares in Lanceford are Chan Un-chan (through Action Winner Holdings Limited) and each of Pansy Ho, Daisy Ho, Maisy Ho, Josie Ho and Lawrence Ho who each hold 20% of the shares in Ranillo Investments Limited.
-End-
For enquiries, please contact:
Joseph Lo
Tel: +852 3512 5033
Mobile: +852 9850 5033
Email:
[email protected]
Crystal Chan
Tel: +852 3512 5032
Mobile: +852 9669 3632
Email:
[email protected]
維基百科創始人:谷歌最終會超越蘋果
1 :
GS(14)@2011-03-09 21:49:12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309/189728.html
北京時間3月9日凌晨消息,維基百科聯合創始人吉米·威爾斯(Jimmy Wales)在接受《財富》雜誌專訪時表示,蘋果很有可能再度犯下一個「經典」錯誤,即控制用戶的欲求過於強烈,導致用戶開始轉投Android。

維基百科聯合創始人吉米·威爾斯
以下為採訪主要內容:
《財富》:你曾公開抨擊應用商店,將其稱為對互聯網自由的威脅。蘋果最新發佈的應用內訂閱新規是否改變了你的看法?
威爾斯:蘋果很有可能再度犯下一個「經典」錯誤:控制用戶的欲求過於強烈,導致用戶開始轉投Android。我擔心的問題是,我們是否會使用完全封閉、只能安裝由單一廠商提供的操作系統的設備?這會在許多方面引發矛盾。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應用模式的好處之一是年輕的程序員將從中獲利。你只需要找來四個聰明的年輕程序員,就能組建一支團隊,並掙到很多錢。這十分有趣,而且令人激動。
《財富》:但是?
威爾斯:但是,與此同時,這就像與魔鬼進行交易。我並不是將蘋果稱為魔鬼。我非常尊敬這家公司。然而,你正將自己封閉在一個「老大哥」比你強勢得多的系統中。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相比之下,目前關於「網絡中立性」的爭論大都停留在理論層面。人們在擔心大型企業未來會採取不利舉動。而封閉系統已成為一個市場現象,值得關注。
《財富》:那麼,蘋果做錯了,谷歌做對了?
威爾斯:目前為止是這樣。作為智能手機市場中的先行者,蘋果多年以來一直佔據絕對優勢地位,並充分加以利用。這對他們而言是件好事。與此同時,
我認為蘋果需要保持警惕,避免在越來越多的設備上市的同時踟躕不前。微軟與蘋果的PC操作系統之爭可作為今天的鏡鑑:微軟擁有一個更加開放的PC平台,最
終徹底擊敗了蘋果。
蘋果面臨的風險是,如果不增強其系統的開放性,人們就有可能選用其他設備。人們會說:「我有一台iPad,我的孩子卻不能在iPad上玩Flash遊戲。蘋果與Adobe存在紛爭?我不在乎。但另一款設備支持Flash。」如此簡單。
《財富》:聽上去你認為蘋果十分自大。
威爾斯:我認為蘋果十分自大,而他們有資格這樣做。iPad絕對是一款天才的產品。發佈近一年來,iPad仍然幾無敵手。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這是一個競爭極其激烈的市場。iPad令其他產品難以望其項背,表明它確實很棒。蘋果或許可以為之略顯自大。
但是,就像「龜兔賽跑」的故事那樣,先發優勢並不意味著長遠的勝利。他們需要十分小心,並審慎思考該如何扮演在任何一個生態系統中的角色。
《財富》:谷歌就是「烏龜」了?
威爾斯:將谷歌想像為一隻緩慢爬行、最終獲勝的烏龜十分有趣,因為這家公司展開競爭時毫不留情。
證監會就洪良(0946)案尋求法院作出最終命令
1 :
GS(14)@2011-05-22 12:58:30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e/TC/sfcOpenDocServlet?docno=11PR52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今天就洪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洪良)的個案向高等法院提交申請,尋求法院作出最終命令,以將洪良上市籌得的資金,歸還予曾在洪良首次公開招股時認購洪良新股的投資者,或在洪良於2009年12月上市後購入洪良股份的投資者。
證監會指洪良就其首次公開招股違反了《證券及期貨條例》,同時要求有關方面作出示明此事的宣布。
證監會提出的指控包括:
洪良違反《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77及298條,在2009年12月14日的首次公開招股的招股章程中,披露重大的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資料,而這些資料相當可能曾誘使投資者認購及購買洪良的股份;
洪良在首次公開招股的招股章程中嚴重誇大了公司財政狀況;
洪良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提供虛假或具誤導性資料,違反了《證券及期貨條例》第384條;及
洪良在香港的上市活動中使用欺詐或欺騙手段,違反了《證券及期貨條例》第300條。
證監會正尋求法院作出命令,要求洪良採取若干步驟,向受影響的投資者退回款項,作為註銷其股份的補償。洪良須採取的步驟包括召開股東大會,以批准向股份認購人及股東退還資金。
法院於2010年3月29日應證監會的緊急要求發出臨時強制令,凍結洪良及其四家附屬公司合共9.974億元的資產(註1及2)。
證監會其後發現,有8.32億元的款項存於洪良及其四家香港附屬公司的銀行帳戶內。
本案將於2011年6月15日在法院再行聆訊。
完
備註:
1. 洪良於2009年12月24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本案法律程序涉及洪良四家全資附屬公司,分別是躍佳國際有限公司、其峰投資有限公司、菱發國際有限公司及鞍佳有限公司。
2. 證監會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13條展開有關法律程序,並在2010年3月29日提出最初的申請,再於同日單方面取得臨時強制令。
3. 請參閱證監會2010年4月8日、2010年9月7日及2010年11月12日的新聞稿。
4. 證監會在2010年3月30日,依據《證券及期貨(在證券市場上市)規則》第8(1)條指示香港聯合交易所暫停洪良股份的交易,以維持公平有序的市場及保障投資者利益。
2 :
GS(14)@2011-08-06 15:18:27http://legalref.judiciary.gov.hk ... IS=77627&currpage=T
C觀點 - 施永青 歐盟最終想甩掉希臘
1 :
GS(14)@2011-10-31 22:50:59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79210
歐洲銀行手持這麼多的希臘國債,一下子全部撇賬,會引起連鎖反應。為了不讓雷曼事件重演,歐洲得先讓銀行增資作準備。
此之所以,今次的救市措施的其中一項是向歐洲銀行注資1,000億歐元。歐洲銀行是獲得注資的承諾後,才肯自願將持有的希臘國債撇賬50%。沒有這筆注資,歐洲很多銀行根本沒法承受把希臘國債撇賬50%的衝擊,其中一些自己也可能因資產不足而沒法繼續營運。當歐盟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去應付希臘全面違約時,就不會再救希臘,任由希臘破產算了。這是希臘人不肯節衣縮食努力去還債的必然結果。因此我不贊成中國繼續去買希臘的國債。
歐洲國家其實不難籌到足夠的資金去應付希臘的債務危機,他們要商討這麼長的時間,是因為要商討承擔與援助的比例。大家都想出少一點錢,並爭取自己國家的銀行可獲多一點的注資。所以在討價還價時都堅持到最後一刻才肯讓步。現在總算有個協議,希臘問題應有一段時間不用再擺上桌面。全球的投資氣氛應可好轉。
2 :
honey(6546)@2011-10-31 22:55:11「歐洲國家其實不難籌到足夠的資金去應付希臘的債務危機」,點籌法?
3 :
龍生(798)@2011-11-01 00:16:09佢意思應該係, 如果大家眾志城城, 不計較付出多少
這危機不難解決...
但事實係個個度住荷包, 死都唔肯俾大份, 最好唔駛俾
先搞到而家咁
4 :
passby(15493)@2011-11-01 05:14:511樓提及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79210
歐洲銀行手持這麼多的希臘國債,一下子全部撇賬,會引起連鎖反應。為了不讓雷曼事件重演,歐洲得先讓銀行增資作準備。
此之所以,今次的救市措施的其中一項是向歐洲銀行注資1,000億歐元。歐洲銀行是獲得注資的承諾後,才肯自願將持有的希臘國債撇賬50%。沒有這筆注資,歐洲很多銀行根本沒法承受把希臘國債撇賬50%的衝擊,其中一些自己也可能因資產不足而沒法繼續營運。當歐盟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去應付希臘全面違約時,就不會再救希臘,任由希臘破產算了。這是希臘人不肯節衣縮食努力去還債的必然結果。因此我不贊成中國繼續去買希臘的國債。
歐洲國家其實不難籌到足夠的資金去應付希臘的債務危機,他們要商討這麼長的時間,是因為要商討承擔與援助的比例。大家都想出少一點錢,並爭取自己國家的銀行可獲多一點的注資。所以在討價還價時都堅持到最後一刻才肯讓步。現在總算有個協議,希臘問題應有一段時間不用再擺上桌面。全球的投資氣氛應可好轉。
唔係銀行自己搵1,000億歐元
而係政府注資咩?
5 :
GS(14)@2011-11-01 20:53:04http://en.wikipedia.org/wiki/Eur ... _Stability_Facility
The 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 (EFSF) is a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financed by members of the eurozone to combat the European sovereign debt crisis. It was agreed by the 27 member states[1] of the European Union on 9 May 2010, aiming at preserving financial stability in Europe by providing financial assistance to eurozone states in economic difficulty.[2] The Facility is headquartered in Luxembourg City,[3] and the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provides treasury management services and administrative support to it through a service level contract.[4]
6 :
honey(6546)@2011-11-01 23:05:45英文黎喎
7 :
GS(14)@2011-11-01 23:14:26即是類似政府科水的機構啦
8 :
honey(6546)@2011-11-01 23:29:05想救希臘,可能要靠我國-->解放希臘!
9 :
GS(14)@2011-11-02 20:53:14解放甚麼債都不承認...
我們的最終目標...應該有得搞
1 :
GS(14)@2012-08-27 12:07:07想起當年華匯公司認購的情景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827/News/ec_gaa1.htm

杏花樓集資推介會,包括參觀廚房,負責人(白衫揚手者)向參加者介紹生產流程。推介會也吸引不少中年人參加,有人明言銀行太低息,故積極尋找高息投資機會。(明報記者攝)

杏花樓早前在中文報章刊登廣告,大肆宣傳年息10厘的投資計劃,還聲言這計劃是「保本投資」。(明報記者攝)

杏花樓最新開張的第7間分店,位於深水桂林街,若此店未來有淨盈利,部分參加「杏花樓分店投資計劃」的投資者,可獲額外紅利,令年息由10厘升至13厘。然而這集資計劃未經批准,涉嫌違反《證券及期貨條例》。(明報記者攝)
【明報專訊】利率超低,誰不想收取10厘高息?知名甜品店杏花樓近日在報章大賣廣告,聲稱市民只要投資60萬元,一年後,就連本帶利可取回66萬元,年息高達10厘,比銀行定期利率高逾60倍,並召開集資推介會,頻頻游說市民參加,至今相信有近200人出席了推介會;
然而,本報偵查發現,這個「杏花樓分店集資計劃」並未獲證監會審批,涉嫌觸犯法例,而投資者其實只是向註冊資本僅1萬元的杏花樓母公司放貸,萬一母公司出事,投資者隨時血本無歸。
杏花樓管理層聲言,事前完全不知道這計劃需證監會批准,會即時與股東開會,考慮撤回計劃及退款。證監會發言人表示,不會評論個別事件;但接近證監會消息人士指出,杏花樓的集資計劃屬於「集體投資計劃」,必須審批,如果沒有,即屬違法。
市民陳先生(化名)早前向本報報料,從報章廣告得知杏花樓召開集資推介會,並於7月中參加了推介會。他稱,當日抵不住推銷員的斟茶灌水及點心攻勢,簽署了文件參加20萬元集資計劃。但會後將合約給親友看,親友都表示回報出奇地高,相當危險,故他及後未有按時簽約及存錢,不過杏花樓亦無強迫他履約。
報章登廣告 以此證計劃「安全」
杏花樓近月舉行了約5次集資推介會,參與人數接近200,計劃集資2000萬元。本報記者上月底「放蛇」出席了其中一場推介會,會上杏花樓負責人推介20萬、40萬、60萬元的集資計劃,提供年回報率分別為6厘、8厘、10厘。杏花樓在會上派發臨時合約,簽約者即場要繳付1000元訂金,數天內再簽正式合約及存入投資金額。
會上杏花樓負責人屢以成功在中文報章刊登廣告來說服參與者,證明計劃「安全」,並表示﹕「刊登廣告前,報章編輯及法律顧問,問得我們很仔細,計劃是什麼來,無他的,他們是傳媒,若有什麼問題,要負責任嘛。」又稱杏花樓現任管理層中,有的曾在上市公司工作,「肯定」計劃無問題,而參加者的唯一風險是「杏花樓全線倒閉」,又不斷強調「要信他們」。
母公司註冊資本1萬元 出事難追款
記者翻查合約發現,
投資者其實只是向杏花樓的母公司「小王子集團有限公司」放貸,小王子承諾半年後或一年後,連本帶利還給投資者,但小王子註冊資本僅1萬元,萬一出事,其股東頂多只承擔1萬元債務。另外,小王子大股東陳光寧向本報證實,小王子已於早前完成收購杏花樓控股權。
杏花樓總裁蔣凌輝上周接受本報訪問,被問及上述集資計劃有否向證監會申請時,承認未向證監會申請,但反問﹕「我們不是上市公司,怎會需向證監會申請呢?」記者詳細解釋相關法例後,蔣表現愕然,隨即說「必定會守法」,會考慮撤回計劃及退款,並聲稱暫時只得10多名市民參與集資計劃。
大律師﹕「集體投資」須證監審批
大律師陸偉雄表示,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只要任何人邀請公眾將資金投入一門生意或資產,加上參加者無參與日常營運,而參加者可從生意取得回報,即是集體投資計劃,除非事前得到證監會批准,否則刊登廣告邀請市民投資,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罰款50萬元及監禁3年。他翻閱過杏花樓的廣告及投資合約,斷定這是「集體投資計劃」,必須申批,否則違法。
2 :
GS(14)@2012-08-27 12:08:17好難借錢?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827/News/ec_gaa2.htm
【明報專訊】本報記者上月底假扮投資者「放蛇」參加杏花樓的集資推介會,投資者被分成多個小組,各小組由一名專人游說,更大打點心攻勢,送上蝦餃燒賣,「任食唔嬲」。負責人形容集資計劃猶如雙方「拍纒拖先,不要結婚住」,參加集資後,若有信心,可以「結婚」,即入股合作開分店,還透露打算上市的鴻圖大計。過程中,職員多次催促參加者簽約「留位」。
額外紅利誘入局
該集推介會於觀塘鴻圖道杏花樓地舖舉行,本報記者於下午5時出席時,場內已有40多人,大多為中年人。參加者先獲邀參觀廚房及中央工場,其間負責人講述觀塘區食肆午膳時人潮盛。負責人稱不少公司希望洽商他們進軍內地,而他們亦有計劃上市,以及發展多個新品牌,故他們需要革新及集資,並稱「香港現在做生意好難,尤其像他們這樣的中小企」。
專人游說 大打點心攻勢
推介會中段以後,主要由負責人推介保本投資計劃,
為吸引到場人士報名,負責人表示若深水新分店有淨盈利,首10名參加者更可額外獲得投資額2%至3%作紅利,但若無盈利,則不會分派。
最後,負責人安排每4至5人分成小組,由一名負責人推銷,此時有人捧出熱騰騰的點心及甜品,給參加者品嘗。小王子集團陳姓東主大呼﹕「留鰦個位先,OK就做決定啦」,但陳口中的留位,其實是簽署臨時合約,但記者沒有簽約,負責人也沒有留難。
3 :
GS(14)@2012-08-27 12:08:3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827/News/ec_gaa3.htm
王澤森表示,若是大公司,集資渠道便大為增加,包括可選擇於創業板及主板上市。現行《上市規則》列明,若過去3個財政年度累賺逾5000萬元、市值於上市時至少達2億元,便可申請在主板上市,但若盈利紀錄未能達標,則可選擇於創業板上市,但申請人須具備不少於兩個財政年度的營業紀錄,包括近兩年日常經營業務有逾2000萬元的現金流入及上市時市值至少達1億元。
他表示,近年銀行亦專攻中小企貸款,若申請人能提供清晰的財務報表和財政預算表,以及能詳列公司的市場目標、所處的市場環境分析、市場策略,客觀評核自身的優勢與弱項,會對申請有幫助,另外亦可考慮政府的中小企業資助計劃。
4 :
GS(14)@2012-08-27 12:12:17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08021823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08030519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081010154_C.pdf
412認購杏花樓股份及不久之贖回
5 :
glassfund(802)@2012-08-27 12:28:36http://www.facebook.com/cheesepizzahk
= 芝脆雞 COPYCAT
or 芝脆雞 = 杏花樓 COPYCAT??
6 :
GS(14)@2012-08-27 12:29:18差唔多啦,邊個抄邊個都好難講
7 :
味皇(1196)@2012-08-27 12:51:41要開間有限公司先得,第時夾錢買樓買股定係放數都方便D,註冊資本好似要50萬?
8 :
GS(14)@2012-08-27 12:55:137樓提及
要開間有限公司先得,第時夾錢買樓買股定係放數都方便D,註冊資本好似要50萬?
開間一蚊都得,最緊要有盤數Audit 同埋文件要齊
9 :
glassfund(802)@2012-08-27 22:16:30睇到今日"杏花樓" 單野, 令我想起芝脆雞!
大律師陸偉雄表示,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只要任何人邀請公眾將資金投入一門生意或資產,加上參加者無參與日常營運,而參加者可從生意取得回報,即是集體投資計劃,除非事前得到證監會批准,否則刊登廣告邀請市民投資,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罰款50萬元及監禁3年。他翻閱過杏花樓的廣告及投資合約,斷定這是「集體投資計劃」,必須申批,否則違法。
INV168 PM短信 算唔算?

放大 >>
http://www5.picturepush.com/photo/a/9075233/img/9075233.jpg

放大 >>
http://www5.picturepush.com/photo/a/9075243/img/9075243.jpg
講真, 我睇完第一個感覺係"龐氏騙局", 當年 REALFORUM 有巴打問我睇法! 我即時反對!
2年收取每年12%息, 而上市前會派發一個認購權, 你可以大折讓七成買貨
上次搞重組, 今次只是用來開舖, 順便給予網友穩賺一倍的機會
投資額其實隨你心意,因為我們一般進場費為2萬元起,2年投資期, 回報率為一倍
Too good to be True!
10 :
greatsoup38(830)@2012-08-28 16:03:11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t=68484
文章由 古漢雲 » 週一 8月 27日, 2012年 3:52 pm
低B杏花樓總裁蔣凌輝, 想集資,大把合法好橋. :inv168_01:
文章由 bunacko » 週一 8月 27日, 2012年 4:26 pm
又係呢句: 世上騙子何其多, 慘得過鑊鑊都有人受 ...... 唔通我阿媽都呃我o羊, 唔係, 係佢俾人呃左姐......
文章由 rs4 » 週一 8月 27日, 2012年 4:38 pm
一街都係老千,一地都係老襯 :lol:
文章由 cy8 » 週一 8月 27日, 2012年 4:42 pm
點解唔話可以一兩年內上市? :lol:
文章由 價值人 » 週一 8月 27日, 2012年 4:45 pm
芝趣雞 o米又係o甘
文章由 bunacko » 週一 8月 27日, 2012年 5:03 pm
d人仲去研究, 又咁計又咁計, 又引經據典, 又經濟學, 又民族大義, 乜X都齊 ......... 用下個鼻啦, 聞都聞到啦....... llm
文章由 tankinbj » 週一 8月 27日, 2012年 5:13 pm
大律師陸偉雄表示,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只要任何人邀請公眾將資金投入一門生意或資產,加上參加者無參與日常營運,而參加者可從生意取得回報,即是集體投資計劃,除非事前得到證監會批准,否則刊登廣告邀請市民投資,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罰款50萬元及監禁3年。他翻閱過杏花樓的廣告及投資合約,斷定這是「集體投資計劃」,必須申批,否則違法。
這裡是私人會員形式的討論區, 而且xx雞的邀請投資只pm某些會員,不屬邀請公眾定義. 所以 xx雞的邀請投資應該沒有觸犯《證券及期貨條例》.
文章由 Wilbur » 週一 8月 27日, 2012年 5:14 pm
大自然物競天擇
老千既出現都係為左減少老襯過度繁衍o者
這就是殤港生態平衡o麻 (好似係) :lol:
文章由 價值人 » 週一 8月 27日, 2012年 5:21 pm
種金以私人方式介紹冇牴觸法律但 99.9999%被騙 :mrgreen:
文章由 patpat999 » 週一 8月 27日, 2012年 5:37 pm
我覺得重點係刊登廣告, 即係三唔識七.
文章由 hw » 週二 8月 28日, 2012年 3:50 pm
不過如果股東人數超過50人就算係公眾公司, SFC可以介入監管
11 :
glassfund(802)@2012-08-28 18:52:13其實我一早已認定芝脆雞係龐氏騙局的變種! 當年realforum 仲有專家話睇過芝脆雞盤數Ok! 真係害人不淺! 投資損失數萬至十萬事少, 面子事大! 要自己面對自己受騙這關真係需要勇氣!
當年realforum仲有人和我講牙牛2根本唔稀罕我們的集資, 因為已有大把人願意付鈔!牙牛2, 好野呀! 成個project根本係一個精密步處的局, 仲扮到好似係正常生意失敗咁!
有睇我上面係inv168 pm短信截圖, 都會睇到人家捉人心理幾勁!
greatsoup: 這個貼主題可否加回杏花樓字眼!
12 :
glassfund(802)@2012-08-28 19:06:04仲有.. 大概 1年半前 三文魚有個火渦聚會! 大家都有傾到懷疑 "芝脆雞"係龐氏騙局變種...
三文魚有句精景呀.. "當你認定某投資都係龐氏騙局後, 先不要篤爆佢, 盡快最首批投資者, 及爆煲前閃人"
我都有少少後悔第1年無投資到"芝脆雞"賺高息!
13 :
Hierro(1191)@2012-08-28 19:48:55哈哈,被glassfund你擺上枱了
14 :
自動波人(1313)@2012-08-28 20:22:57我都差D唔記得有芝脆雞事件
15 :
GS(14)@2012-08-28 23:39:0011樓提及
其實我一早已認定芝脆雞係龐氏騙局的變種! 當年realforum 仲有專家話睇過芝脆雞盤數Ok! 真係害人不淺! 投資損失數萬至十萬事少, 面子事大! 要自己面對自己受騙這關真係需要勇氣!
當年realforum仲有人和我講牙牛2根本唔稀罕我們的集資, 因為已有大把人願意付鈔!牙牛2, 好野呀! 成個project根本係一個精密步處的局, 仲扮到好似係正常生意失敗咁!
有睇我上面係inv168 pm短信截圖, 都會睇到人家捉人心理幾勁!
greatsoup: 這個貼主題可否加回杏花樓字眼!
'
你打杏花樓做tag search 會找到這貼
16 :
GS(14)@2012-08-28 23:39:3112樓提及
仲有.. 大概 1年半前 三文魚有個火渦聚會! 大家都有傾到懷疑 "芝脆雞"係龐氏騙局變種...
三文魚有句精景呀.. "當你認定某投資都係龐氏騙局後, 先不要篤爆佢, 盡快最首批投資者, 及爆煲前閃人"
我都有少少後悔第1年無投資到"芝脆雞"賺高息!
N 年前我玩網賺已經知道呢d遊戲
17 :
GS(14)@2012-08-28 23:39:3812樓提及
仲有.. 大概 1年半前 三文魚有個火渦聚會! 大家都有傾到懷疑 "芝脆雞"係龐氏騙局變種...
三文魚有句精景呀.. "當你認定某投資都係龐氏騙局後, 先不要篤爆佢, 盡快最首批投資者, 及爆煲前閃人"
我都有少少後悔第1年無投資到"芝脆雞"賺高息!
N 年前我玩網賺已經知道呢d遊戲
18 :
GS(14)@2012-08-28 23:39:5013樓提及
哈哈,被glassfund你擺上枱了
我仲記得某人哭了
19 :
GS(14)@2012-08-28 23:40:0611樓提及
其實我一早已認定芝脆雞係龐氏騙局的變種! 當年realforum 仲有專家話睇過芝脆雞盤數Ok! 真係害人不淺! 投資損失數萬至十萬事少, 面子事大! 要自己面對自己受騙這關真係需要勇氣!
當年realforum仲有人和我講牙牛2根本唔稀罕我們的集資, 因為已有大把人願意付鈔!牙牛2, 好野呀! 成個project根本係一個精密步處的局, 仲扮到好似係正常生意失敗咁!
有睇我上面係inv168 pm短信截圖, 都會睇到人家捉人心理幾勁!
greatsoup: 這個貼主題可否加回杏花樓字眼!
當年我無投資到,我朋友記一大功
20 :
glassfund(802)@2012-08-28 23:54:4519樓提及
11樓提及
其實我一早已認定芝脆雞係龐氏騙局的變種! 當年realforum 仲有專家話睇過芝脆雞盤數Ok! 真係害人不淺! 投資損失數萬至十萬事少, 面子事大! 要自己面對自己受騙這關真係需要勇氣!
當年realforum仲有人和我講牙牛2根本唔稀罕我們的集資, 因為已有大把人願意付鈔!牙牛2, 好野呀! 成個project根本係一個精密步處的局, 仲扮到好似係正常生意失敗咁!
有睇我上面係inv168 pm短信截圖, 都會睇到人家捉人心理幾勁!
greatsoup: 這個貼主題可否加回杏花樓字眼!
當年我無投資到,我朋友記一大功
根本以你個人的分析能力都可以估到九成啦! 我咁蠢都估到!
21 :
GS(14)@2012-08-29 00:00:3220樓提及
19樓提及
11樓提及
其實我一早已認定芝脆雞係龐氏騙局的變種! 當年realforum 仲有專家話睇過芝脆雞盤數Ok! 真係害人不淺! 投資損失數萬至十萬事少, 面子事大! 要自己面對自己受騙這關真係需要勇氣!
當年realforum仲有人和我講牙牛2根本唔稀罕我們的集資, 因為已有大把人願意付鈔!牙牛2, 好野呀! 成個project根本係一個精密步處的局, 仲扮到好似係正常生意失敗咁!
有睇我上面係inv168 pm短信截圖, 都會睇到人家捉人心理幾勁!
greatsoup: 這個貼主題可否加回杏花樓字眼!
當年我無投資到,我朋友記一大功
根本以你個人的分析能力都可以估到九成啦! 我咁蠢都估到!
我朋友親身食過幾間,我計盤死數
22 :
glassfund(802)@2012-08-29 00:00:41如果d條款唔係咁完美, 再加一句投資涉及風險, 我都可能中!
我一聴到穩賺一倍這四個字, 已經無興趣!
而且五月集完, 十二月又集, 擺明搵人笨, 仲要話俾多d機會你, 死未!
23 :
GS(14)@2012-08-29 00:01:4122樓提及
如果d條款唔係咁完美, 再加一句投資涉及風險, 我都可能中!
我一聴到穩賺一倍這四個字, 已經無興趣!
而且五月集完, 十二月又集, 擺明搵人笨, 仲要話俾多d機會你, 死未!
十二月又集? 我唔知
24 :
glassfund(802)@2012-08-29 00:03:2723樓提及
22樓提及
如果d條款唔係咁完美, 再加一句投資涉及風險, 我都可能中!
我一聴到穩賺一倍這四個字, 已經無興趣!
而且五月集完, 十二月又集, 擺明搵人笨, 仲要話俾多d機會你, 死未!
十二月又集? 我唔知
你睇下我 inv168 pm截圖的日期及內容啦!
25 :
GS(14)@2012-08-29 00:07:0824樓提及
23樓提及
22樓提及
如果d條款唔係咁完美, 再加一句投資涉及風險, 我都可能中!
我一聴到穩賺一倍這四個字, 已經無興趣!
而且五月集完, 十二月又集, 擺明搵人笨, 仲要話俾多d機會你, 死未!
十二月又集? 我唔知
你睇下我 inv168 pm截圖的日期及內容啦!
睇ed,唉
26 :
glassfund(802)@2012-08-29 00:11:1125樓提及
24樓提及
23樓提及
22樓提及
如果d條款唔係咁完美, 再加一句投資涉及風險, 我都可能中!
我一聴到穩賺一倍這四個字, 已經無興趣!
而且五月集完, 十二月又集, 擺明搵人笨, 仲要話俾多d機會你, 死未!
十二月又集? 我唔知
你睇下我 inv168 pm截圖的日期及內容啦!
睇ed,唉
D圖整得咁辛苦原來無人睇的
27 :
GS(14)@2012-08-29 00:16:03咁你有證據我就睇
28 :
glassfund(802)@2012-08-29 00:21:2718樓提及
13樓提及
哈哈,被glassfund你擺上枱了
我仲記得某人哭了
你無去不要扮有去

29 :
GS(14)@2012-08-29 00:22:2528樓提及
18樓提及
13樓提及
哈哈,被glassfund你擺上枱了
我仲記得某人哭了
你無去不要扮有去
我是訪問過好多人的
30 :
provleng(11142)@2012-08-29 13:29:09芝脆雞如果唔急於擴張,慢慢做,平價pizza這個定位,大家覺得又掂唔掂?
還是他一開始這個模式,這個價錢就已蝕緊,所以要玩擴張引人入局?
31 :
GS(14)@2012-08-29 13:32:4230樓提及
芝脆雞如果唔急於擴張,慢慢做,平價pizza這個定位,大家覺得又掂唔掂?
還是他一開始這個模式,這個價錢就已蝕緊,所以要玩擴張引人入局?
我覺得掂,只要低調的話,他個批其實ok,但副產品太差
32 :
provleng(11142)@2012-08-29 13:35:3731樓提及
30樓提及
芝脆雞如果唔急於擴張,慢慢做,平價pizza這個定位,大家覺得又掂唔掂?
還是他一開始這個模式,這個價錢就已蝕緊,所以要玩擴張引人入局?
我覺得掂,只要低調的話,他個批其實ok,但副產品太差
我食過,這個價錢這個質素係ok,點解要咁心急呢?
33 :
GS(14)@2012-08-29 13:36:13目標要上市嘛,還有借了錢...有時未免急進了一些
34 :
glassfund(802)@2012-08-30 23:53:1232樓提及
31樓提及
30樓提及
芝脆雞如果唔急於擴張,慢慢做,平價pizza這個定位,大家覺得又掂唔掂?
還是他一開始這個模式,這個價錢就已蝕緊,所以要玩擴張引人入局?
我覺得掂,只要低調的話,他個批其實ok,但副產品太差
我食過,這個價錢這個質素係ok,點解要咁心急呢?
總之老散投資這些都係處於不利位置
盤面數可以做到損錢, 但係人地可以請自己友支薪, 購自己友食材, 總之可以出術的地方太多
最終就算真係大成功, 老散都係贏粒糖
生意失敗左, 人地都拎左野落袋了!
35 :
glassfund(802)@2012-08-31 00:06:0433樓提及
目標要上市嘛,還有借了錢...有時未免急進了一些
芝XX當年承諾之派息根本不合理
如果當年他說如無盈理無息派, 股權可以轉讓, 及註明有風險
反而我仲可能會中蕉(招)
36 :
亞力士(1473)@2012-08-31 01:55:4626樓提及
25樓提及
24樓提及
23樓提及
22樓提及
如果d條款唔係咁完美, 再加一句投資涉及風險, 我都可能中!
我一聴到穩賺一倍這四個字, 已經無興趣!
而且五月集完, 十二月又集, 擺明搵人笨, 仲要話俾多d機會你, 死未!
十二月又集? 我唔知
你睇下我 inv168 pm截圖的日期及內容啦!
睇ed,唉
D圖整得咁辛苦原來無人睇的
估唔到你有圖留底
"穩賺"真係警號
37 :
hh0610(1603)@2012-08-31 09:16:54好簡單,點解要集資,唔可以加盟。
力不到不為財
38 :
GS(14)@2012-08-31 10:04:23加盟難上市...不過穩賺我打死都唔信
39 :
hh0610(1603)@2012-08-31 10:42:5038樓提及
加盟難上市...不過穩賺我打死都唔信
一開始是加盟, 投資者安心好多. 到要上市, 再收番黎變股東.
當然老千又點會咁做.
40 :
GS(14)@2012-08-31 10:49:3339樓提及
38樓提及
加盟難上市...不過穩賺我打死都唔信
一開始是加盟, 投資者安心好多. 到要上市, 再收番黎變股東.
當然老千又點會咁做.
咁老千當然搵得幾多得幾多啦
《蘋果日報》徐緣:新媒體最終整合
1 :
GS(14)@2015-03-17 02:04:48
【有所擔心】從商界投身壹傳媒(282)的《蘋果日報》執行總編輯徐緣接受專訪時卻擔心,新媒體市場最終會有所整合,不少新媒體長遠計難以經營,「唔少新媒體都唔健康」。雨傘運動過後,小眾媒體的火熱似乎稍見降溫,徐緣表示,事件過後站在爭取真普選一方的《蘋果》,已再沒有因政治立場關係,出現新一波被抽廣告現象,「我覺得本地傳媒已出現被收編的不健康生態,姑勿論外界是否喜歡《蘋果》,香港傳媒界不能沒有壹傳媒的聲音」。
徐緣認為,成功新媒體須具備「即時」及「評論」兩個元素,要引入新思維辦報,因為一般大眾新聞很容易被社交媒體轉載,「純做新聞唔少媒體都做到,新媒體令小眾題材也有生存空間,(蘋果)會走正經少少,但以趣味角度為主」,方能吸引更多廣告投放在《蘋果》。徐緣表示自己首要任務是將副刊改革成《果籽》,走classy路線,「希望可以將知識趣味化,提供有深度的內容」,他揚言要增加副刊內容闊度,在美酒佳餚、電子產品等傳統副刊元素外,加插親子、科普等一系列新題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316/19077985
上市一年 股價曾升77% 最終破底 阿里股民淘金夢醒
1 :
GS(14)@2015-09-22 02:15:07■阿里上市後,馬雲一度成為中國首富,但現時已被超越。 資料圖片
【專題報道】挾集資金額全球最大、兼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去年9月19日美國上市,主席馬雲成為中國「互聯網神話」的主角,更一度坐上中國首富寶座。不過阿里短短一年打回原形,跌穿招股價之餘,市值更曾被騰訊(700)追過。滿地眼鏡碎之餘,又一次苦了一班曾高追阿里的投資者。記者:胡仲邦 馮健鏗 石永樂 岑梽豪
過去一年,阿里股價一開始爬到最高,然後滑落。阿里以每股68美元招股,首日開市達93.89美元,較招股價升38%。其後市場憧憬「雙11」購物節交易額數據理想,股價更衝上120美元新高,較招股價升77%。馬雲一度成中國首富,但說道「做中國最有錢的人卻是不好,這是很痛苦的。」結果,市場隨即為他緩解「痛苦」。今年初,淘寶網被工商總局踢爆賣假貨,其後雙方衝突升級,對方更突然公開《白皮書》,指阿里經營不善,令淘寶假貨猖獗。有美國律師行更針對假貨問題,及阿里上市前未有披露該白皮書,而向阿里提出集體訴訟,成為阿里股價由盛轉衰的伏線。
巴隆氏質疑數據 唱淡股價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阿里上季交易總額(GMV)增長遜預期,加上受環球股災影響,最終在8月24日首次跌穿68美元招股價,最低見58美元,較招股價跌15%。其後更調低公司對本季GMV增長目標。阿里股價由高位「腰斬」,失去中國首富地位的馬雲,不再發表「痛苦論」,反而說「關心股價沒有意義。」行政總裁張勇則要求員工「忘掉股價」。早前美國財經雜誌《巴隆氏》(Barron's)更質疑阿里的交易數據,指阿里每名用戶每年平均消費額為1,215美元,比美國的963美元更高,但美國市場比中國成熟,認為增幅不合理,加上其他競爭對手如京東等發展迅速,料股價會再跌一半。即使阿里反擊,指摘對方「計錯數」,《巴隆氏》回應指,即使美國用戶每年平均消費額為1,665美元,但美國人均GDP高中國7.5倍,阿里用戶消費額仍達到美國用戶75%,意味他們在淘寶及天貓網購額,佔總消費開支約一半,繼續質疑數據真確性。
逾15億股今解禁 惹人憂慮
另一方面,市場亦憂慮今晚有超過15.79億股阿里股份解禁,佔阿里總股數約63%。雖然阿里副主席蔡崇信曾稱,他及馬雲不會出售阿里股票,並會參與回購,但其後有傳兩人會押股籌20億美元貸款,令股價繼續受壓。截至上周五,阿里收報65.75美元,市值為1,652億美元(約12,886億港元),較騰訊的12,718億港元,僅略高168億港元。易方投資總監王華認為,阿里過去一年在其他行業跨平台發展比想像中大,市場過去對阿里期望高,惟GMV增速放緩問題令長倉基金關注,與工商總局挑起事端更是始料不及。他又指,阿里健康(241)、阿里影業(1060)及海爾(1169)等「入股後冇乜後勁,無法造成協同效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921/1930341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