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筆論天下:延禁期不利小股東 陸日勤

2008-12-31  AppleDaily


 

港 交所計劃延長禁止董事買賣股票的期限,引起爭議。目前董事不得在業績公佈期一個月內買賣公司股票,為了防止董事以內幕消息買賣,港交所將期限提早到賬目截 交日起生效。即是說,中期和全年業績加起來,董事有可能一年中有7個月不能買賣。計劃引起逾200間上市公司聯名公開反對。問題核心在於內幕資料,大股東 因涉及經營業務,知道的財務狀況一定較公眾多且早,若利用這優勢買賣,對小股東並不公平。

難遏止內幕交易

延長董事買賣期限其 實不能有效遏止內幕交易,原因是管理層並不是一年結兩次賬,可以是每季,也可以是每個月,甚至是每個星期去結賬,只要管理層指令會計部同事去做就可以。於 是管理層或大股東可在年結前一個月,知道公司財政年度首11個月營運及財務情況,一樣可以根據這些資料進行買賣。使用壓制手段,被壓制者只會想盡辦法迥 避,遏止內幕交易,較有效方法是開放資訊,例如要求加快公佈業績。本年業績,要到明年4月才公佈,時間實在相差太遠。對於小股東,限制大股東買賣公司股 票,實在弊多於利,因為這樣會令市場流通量下降,而且減低股價反映公司價值的效率。公司價值的影響因素,不限於內幕資料,可以與經濟和行業變化有關。早 前,美國禁止投資者沽空金融類股份,以為可以穩定金融股股價,怎料期限一過,沽盤一次過爆發,金融類股份跌得更急,這是禁止買賣帶來的反效果。

禁買賣有反效果

事 實上,很多時大股東都是逆市而行,例如最近的跌市,當那些所謂長線投資基金紛紛拋售,反而有大股東增持,這樣股價得以穩定,小股東亦有利。輿論都將大股東 與小股東的關係敵對化,凡是對大股東有利的,都視為對小股東有害。事實上,大小股東都是股東,他們的利益都很接近。沒有大股東也可衍生其他問題,華爾街的 金融機構,很多沒有控制性股東,公司由受薪管理層控制,CEO可為自己的利益,用股東的資產豪賭。當然,如果小股東信不過大股東,與其與虎謀皮,不如出售 股份,投「不信任」票。陸日勤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939

票代大战未了局:中航信“开局不利”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9/yNMDAwMDE4OTMyNg.html


第一次的短兵相接,以中航信的失败收场。

尽管第三方机票平台与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信”)大战还在继续,但战果已在业内揭晓。

7月28日,本报通过机票销售渠道证实,中航信清理外挂机票平台已近一个月,但是这些平台交易量却不降反升;另一方面,中航信自己的航信一站式平台依旧未见交易量相对稳定,未见大幅增加。

不过,掌握着全国民航信息的中航信可能不会轻易认输。

“渠道之争大打出手。”宁波一个机票平台负责人张杰(化名)表示。“中航信看中了票代市场的价值,名为清理违规外挂平台,实则是为自己的linkosky平台扫清障碍。”目前,张杰的机票平台还处于正常运营中。

从“口水战”到“游击战”

正值国资委着手整合央企之际。在中航材并入中航集团之后,按照保留行业前三的思路,作为六大航空业央企之一的中航信命运可能也会发生改变。

自从7月20日、21日中航信和中国百家机票平台联盟相继公开发文回应“封杀事件”以来,均持强硬态度的双方一直对峙。

随着中航信继续停机,机票平台和机票分销商已经逐渐转向“游击战略”。“中航信停了配置以后,我们的交易量反而是上升了。”张杰说。

他 解释道,假如市场每天需要500万张,原来是10家平台在做,现在有2家被停机,由于市场交易量是存在的,并且是相对固定的,尤其现在还临近国庆中秋假 期,这些交易量自然不会因为一个“封杀令”就凭空消失,所以,被停机的两家平台的交易量会流向还活着的8家,这8家的交易量当然就会上升。

“因为中航信无法在一夜之间统一停掉所有第三方平台的配置,所以,就像打游击战一样,这家平台不行了,交易量再转去还在运行的平台,换个地方继续做。”他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第三方机票平台约有10万多家,其中,中航信承认有资质的,即得到航协认证的约有5000家。中航信提供给这些正规平台的终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复制成多个使用,类似于盗版软件。于是,很多有资质的平台会把自己的终端复制,出售给无资质的黑代理。

按照中航信的标准,张杰的机票平台就是属于“黑代理”。他表示,自己的公司是合法的工商注册企业,只是没有取得航协认证。不过,中航信认为,正是这些黑代理扰乱了机票销售市场的正常秩序。张杰拒绝透露这一个月来他的平台交易量上升了多少。

近年来,第三方机票平台交易量一直占据着每日交易总量的一半左右,日成交金额在2-3亿元。

当 前被停的400多个配置都属于交易量靠前的几家机票平台,现在还有很大一部分交易平台还能正常交易。即使是被停了的平台,也会想办法重新活起来,比如,从 有资质的代理那里买新的配置。或者,利用某些技术手段“复活”原来的配置。不过,对此中航信亦有对策。从7月1日到9月1日之间,中航信不会再向外界发放 新的配置,同时还会继续推进停机工作。

出局?

张杰表示很担忧,“现在还可以搞搞游击战,但这毕竟长不了,被赶出局不是没有可能。听说成立了百家票代联盟,但是这能起到什么作用?民航业的市场化一直就是一桩奇闻。”

在 中航信发布了《中国航信着手清理违规外挂机票销售平台》一文后,第二天,名为“中国百家机票平台联盟”行业组织也公开发文,一一回应中航信的观点,并且表 示,如果中航信有对外提供正式B2B分销的数据接口,同时不设置任何人为障碍,它们愿意按照中航信给予其他代理人的合理缴纳标准进行缴费。

这段时间中小票代两次与中航信交涉无果。本月5日和14日,多家机票平台与中航信有过两次会面,但是中航信的停机行动还在继续。

“打击黑代理不能一概而论。的确有欺骗旅客的无资质黑心代理。然而,也有很多虽然没有航协认证,但却是在老实做生意的合法企业。”张杰说。

近年来机票平台交易量不断增长,这说明第三方机票平台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这是市场的需要。在过去3年里,机票销售的网上交易量及在线支付量每年都超过300%地呈几何倍迅猛增长。

当前,票代市场一致的观点是,第三方机票平台的存在有其市场价值,中航信此次的清理行动的确有欠考虑。既然市场有需求,接下来这些机票平台必定不会消失,反而可能会转入“地下”。

实际上,如今看中了机票销售市场的并不只中航信和机票平台,在各大航空公司大力推广直销模式的背后,也是其争夺机票销售渠道的图谋。不过,当前对于中航信和机票平台纠葛,另一个利益方的各大航空公司均未表态,统一保持观望态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1

利來不利來,利來在U-right?-PNG資源(221)、佑威(62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129/LTN2008012940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04/LTN2008030421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831/LTN20100831801_C.pdf

尚待考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15

《競爭法》對中小企不利? 林本利


2011-5-19  NM




香港應否制定全面的競爭政策和引入《競爭法》,這個議題已經討論了接近20年。九七前和九七後,政府都曾經作過深入研究和廣泛諮詢,獲得絕大多數的企業和市民支持。只不過由於大財團和地產商(以及他們的打手)的反對,一直拖延至現在才進行立法。

一些突然為中小企請命的立法會議員和商家,他們提出的反對理由和對《競爭法》的質疑,過往已經提出過多次,絕無新意。

首先,他們說制定《競爭法》會增加本地營商成本,中小企因擔心誤墮法網,須要聘用法律專業人員處理和《競爭法》相關的營商行為。中小企因財力不足,故此不敢投訴被大財團欺壓,反而會擔心其他立心不良的對手,以向競爭事務委員會投訴的方法去打擊及阻礙其業務發展。

不錯,任何法例的實施都會增加營商成本,肥了法律界人士,引入《競爭法》也不例外。問題是法例對社會帶來的利益,包括經濟和非經濟上的利益,是否大於額外 付出的成本。過去20年,市民清楚看到地產霸權的勢力已逐漸延伸至各行各業,市場空間日趨狹窄,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市民普遍相信大財團和地產商合謀壟 斷市場和操控價格,引入《競爭法》可以幫助釋除市民的疑慮,還大財團和地產商的清白。

有人認為《競爭條例草案》建議的罰則太輕,又有人認為過重。將來的競爭事務委員會可與被起訴的公司和解,只要對方賠償1,000萬元便可以。大財團透過反 競爭行為所賺的額外利潤往往遠多於1,000萬元,賠償金額對它們根本起不到阻嚇作用。至於干犯嚴重反競爭行為的公司,最高罰款是違反法例的年度營業額 10%,又被指罰得太重。政府官員強調1,000萬元的和解賠償,是針對輕微違規情況,目的是保障中小企,免受訴訟纏擾。至於收取全年營業額10%,亦可 以產生阻嚇大財團,幫助中小企的作用。其實,相對於其他一些國家實行的《競爭法》,《競爭條例草案》建議的罰則已算十分溫和。在美國,違反反壟斷法〔或稱 《反托辣斯法》(anti-trust law)〕屬刑事罪行,可以判處監禁,最高罰款是違法造成的損害金額之三倍。台灣的《公平交易法》亦有類似罰則。大財團及地產商若合謀壟斷市場和操控價 格,額外所得利潤又何止營業額的10%?資料顯示,地產商、石油、電力和氣體公司所賺的利潤,往往佔營業額的一半或以上,營業額10%的罰款又能產生多少 阻嚇作用?亦由於罰則不重,未必能夠產生阻嚇作用,故此《條例草案》容許受損害的公司提出「後續」獨立訴訟,向違規的公司索取額外賠償。但這獨立訴訟的條 款,又被人指摘為損害中小企利益,令中小企不斷受到訴訟滋擾,影響公司正常運作。政府提出的《競爭條例草案》,主要規管三大行為,包括:一、透過協議和經 協商行為妨礙市場競爭;二、濫用市場權勢傷害對手;三、透過合併而令市場缺乏競爭。本地的企業,絕大部分是中小企,不是跨國企業,市場佔有率不高,併購活 動不多,若沒有私下和其他公司訂下協議妨礙競爭,又何須擔心《競爭法》呢?筆者完全同意不少壟斷和市場操控行為,是和政府政策有關,但這不應妨礙制定《競 爭法》。筆者期望香港首先引入《競爭法》,之後再透過政制改革和民主選舉去打破財團壟斷和地產霸權的局面,令香港下一代的企業和年輕人,可以在一個更公平 和對等的環境下競爭。A

林本利

現任教於理工大學,專門研究公用事業及公共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92

資本主義利不利後代?

2011-6-27  TCW




Q:資本主義讓人們短視近利,不為後代子孫著想,經濟學可以讓人做點對後代有益的事嗎?

A:說人們「短視近利」因此不為後代著想,這是個謬見,事實上每個人即使短視近利,他們一樣會做出造福後代的事。

這要先從資產價格理論說起:如果我有一百元,存在銀行年利率一○%,一年後可得一百一十元,也就是說,我用「現在」一百元,換得「一年後」一百一十元,報酬率就等於利率一○%。如果我現在把擁有這一百元的權利賣掉,可賣多少錢?

答案不多不少,正是一百元!因為我若把這個權利標價低於一百元,假設是九十元好了,買到的人現在只花九十元,就換到一年後的一百一十元,這比他們自己拿一 百元去存划算,這會立刻吸引人們搶購,我手上這個權利現在的價格就會被推高,一直到一百元為止,此時報酬率會和利率一樣。

反之,如果我把這個權利標價一百零五元,買到的人的報酬率會低於市場利率一○%,人們只要現在拿一百元去存,一年後就可換得一百一十元,何必現在用一百零 五元來買我這個權利?因此我這個權利沒人要買,就得降價,報酬率會上升,價格會一直降到一百元為止,此時報酬率也和利率一樣。

因此,資產的價格,會等於該資產未來收入現值的總和。一百元的資產,在一○%利率下,一年後變成一百一十元,這個一百一十元,它現在的價值,也就是「現 值」,就是一百元,該資產「現在」的價格會與此相等。資產「現在」的價格,已包含它「未來」的價值。從這個原理出發,就可解釋為何短視近利者,一樣會造福 後人。

一般人認為「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是因為前人有高尚情操,其實如果運用資產價格理論,我們根本無須訴諸這種抽象的道德,因為就算每個人都短視近利,他還是會去種百年後才長大的樹,或用葡萄釀出一百年後才變成美味的美酒。

因為他現在種樹,這棵樹未來提供的一連串收入現值,就已包含在這棵樹現在的價格裡,也就是說,這棵樹即使要等到他死後才長大,但該樹未來提供的收入現值,都已反映在這棵樹「現在」的價格裡,讓他「現在」就可以收割「未來」這棵樹長大的利益。

同樣的,某人釀百年後才成功的美酒,雖然在他釀時此酒還沒變成美味,但這罈酒「未來」的價值,也早反映在釀這罈酒當時的價格。就像一年後的一百一十元,已先反映在該資產「現在」的價格一百元一樣。

因此,抱怨資本主義下的人不為後代著想,這是誤解。正因我們的祖先當時就收割了未來的利益,他們才會去種樹釀酒,我們才有樹可乘涼、有美酒可喝,這個「資產價格理論」,就是留給後代子孫最大的好處。

經濟達人歡迎讀者提問:http://www.bwnet.com.tw/Dr.A/E-mail:[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26

默多克困境:強勢領導與激進商業模式不利基業長青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303/t20130320_420569.htm

近兩年的全球媒體行業可謂進入多事之秋。2011年傳媒巨頭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旗下的《世界新聞報》曝出竊聽醜聞,引發社會各界對媒體從業道德的質問。魯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作為新聞集團掌門人一時為千夫所指。竊聽醜聞使得新聞集團與默多克家族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也再次令默多克的傳媒帝國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再過不久,默多克就要迎來他82歲的生日。時至今日,其仍然牢牢掌握著新聞集團的大權,無法實現權利交接。默多克一手創立的媒體帝國,在他離開後能否由家族傳承下去?其領導風格和商業模式對企業傳承的影響,值得終將要面臨家業傳承的企業家們借鑑。

  

  默式風格+收購兼併 打造傳媒帝國

  

  1952年,默多克從英國牛津回到澳大利亞,從去世的父親那裡繼承了他的第一份報紙,由此創立了一種「默式」現代小報風格,即在新聞報導中加入大量的體育、娛樂內容,以及賺足眼球的醜聞、八卦消息,再配上聳人聽聞的大標題。

  

  1968年,默多克競得《世界新聞報》,成功進入英國報業市場。在獲得所有權的幾個月後,一篇來自應召女郎克里斯蒂娜·基勒描述其與前英國陸軍大臣(原英國內閣職務)約翰·普羅富莫的短暫戀情醜聞的連載,讓默多克從默默無聞變得名聲大振。1969年,默多克購得《太陽報》,將其改版為小報,把情色作為報紙打開市場的重要賣點。通過刊登穿著暴露的女性照片,《太陽報》的銷量在發行後100天內暴漲至150萬。爭議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大眾的習以為常而平息,而《太陽報》的銷量則日益攀升,成為英國最暢銷的日報。在最為鼎盛的1997年,《太陽報》每天擁有1000萬讀者。

  

  「默式小報」風格的背後,是默多克對報紙發行量的狂熱追求,他認為,發行量是衡量一份報紙質量好壞的標準。為了增加發行量,默多克可以毫無顧忌地降低報紙的格調以迎合讀者的胃口。他曾經對編輯和記者毫不客氣地說:「別再為贏得普利策獎寫文章了,還是發表一些讀者喜歡的內容吧。」傳統意義上的嚴肅新聞在默多克的報紙上沒有立足之地。

  

  默多克並不滿足於佔領低端小報市場,他將觸角慢慢延伸至高端嚴肅報紙。1981年,默多克買下在英國頗有權威的《泰晤士報》以及以調查性新聞報導著稱的《星期日泰晤士報》。面對嚴肅報紙,默多克持有的態度與他對世俗小報如出一轍。《星期日泰晤士報》歸於其名下的第一個截稿日,默多克出現在新聞編輯部,對編輯們說:「《太陽報》與《星期日泰晤士報》的唯一區別就是前者比後者更受歡迎。」《星期日泰晤士報》在默多克接手後,陸續新增了新聞評論、風尚、體育、旅遊、文化等板塊,以此來吸引讀者。

  

  默多克通過先佔領低端世俗小報市場,然後延伸至高端嚴肅報紙,在不同的國家打造著他的報業帝國。在美國,默多克通過收購《紐約郵報》並將其化身為「默式小報」,成功打開美國小報市場。2007年,默多克獲得了在財經類報導上久負盛名的《華爾街日報》,開始了他在美國高端報業市場的征程。

  

  「默式風格」所到之處大受歡迎,而默多克能夠建立起如此強大的報業帝國,得益於其在兼併收購方面的突出才能。從繼承父親的報紙以後,默多克通過不斷兼併收購進行擴張,而在一場場收購競賽中,他從未輸過。默多克有意收購道瓊斯時,擁有道瓊斯百年之久的班克羅夫特家族最初並不樂於轉手。但是,最終默多克還是促成了這筆交易,將道瓊斯旗下的《華爾街日報》收入囊中。他對併購的痴迷使新聞集團成長為一個全球化的媒體帝國。除了報業,默多克還擁有美國福克斯電視台、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英國天空廣播公司39.14%的控股權以及分佈在澳大利亞、歐洲、美洲和亞洲的多家電視台和電影製作公司。

  

  默多克,作為一個擁有強勢作風的領導者,對新聞事務事無鉅細均要過問。而他對搶眼球新聞的偏好,迫使下屬們不擇手段去獲取新聞線索。為了爭奪消息源,編輯們不惜爾虞我詐,甚至彼此監聽,互挖牆角。2006年,時任《太陽報》主編的布魯克斯接到警方通知,她的電話遭私家調查員格倫·穆爾凱爾竊聽,後者受僱於《世界新聞報》。對爆炸性新聞的極端訴求,造成了編輯們之間的惡性競爭,而這種惡性競爭成為竊聽行為產生的隱患。

  

  默多克對新聞的偏好,表面上極端粗俗,內在則包含了一種對統領社會價值觀的反叛。默多克在牛津求學時的導師、歷史學家阿薩·布里格斯回憶說:「他從來都沒想過要跟隨英國主流價值觀,他想要追尋那些英國人生活中許多人避而不談的方方面面。」

  

  缺乏普世價值觀,難以長存於社會

  

  從開始經營報紙的那一刻起,默多克就致力於打破新聞界權威的束縛,從讀者多元化的需求入手,滿足各類讀者對新聞內容的偏好。雖然他的報紙很多內容非常極端、偏激,但是不可否認,他給大眾提供了更多閱讀選擇。若是沒有默多克,英國現在只會有3份全國性的報紙,而因為默多克,這個選擇範圍變成了7份。

  

  滿足讀者的不同需求,是一件好事,但是,一味滿足讀者們的需求而毫無價值判斷,就容易步入歧途。那些以獵奇心理窺探他人隱私,以侵犯他人人權為代價的需求,並非普世價值觀。默多克對發行量的狂熱令其對讀者的需求不加過濾,只要是對讀者胃口的內容,就毫無顧慮地放上版面。正因為如此,那些吸引人眼球的題材如醜聞、八卦,佔據了「默式」報紙的大幅版面。而這種缺乏普世認同的價值觀,給企業的長期發展帶來巨大風險。

  

  《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就是這種風險的一次爆發。默多克原本的熱門繼承人,他的小兒子詹姆斯·默多克也因受到醜聞牽連,未來地位變得撲朔迷離。



  對於所有企業都要面臨的傳承問題,默多克總說希望他的孩子可以繼承自己的事業。而價值觀往往是傳承的關鍵所在。後代經營者因為堅持前輩留下的價值觀,在經營中產生凝聚力,以統一的價值觀去判斷企業的發展方向並制定戰略決策。那些傳承數代的企業,他們的堅持中總是包括對自身的價值要求和使命感。

  

  如擁有《紐約時報》百年之久的蘇茲貝格家族一直致力於維護報紙成立以來所堅持的新聞獨立性和高質量的新聞報導,《紐約時報》也因此獲得新聞界的最高獎項普利策獎多達108次。前不久剛去世的家族第三代領導人阿瑟·奧克斯·蘇茲貝格憑藉堅定的新聞自由理念,不畏強權與美國政府打官司,刊登揭穿美國打越戰陷入泥沼的「五角大樓文件」,為新聞自由和獨立奠下堅碩的基石。其子小阿瑟·奧克斯·蘇茲貝格,作為家族第四代的核心人物依然堅持以父輩留下的信念來領導《紐約時報》。

  

  反觀新聞集團,默多克所倡導的商業模式則缺少了一份普世價值。少了它,即使接班人有創業者的經營管理能力,卻可能因為缺乏價值認同而無以為繼。換句話說,就是創始家族必須回答一個問題:這個企業給社會帶來了什麼大家認同的貢獻,值得長期存在?老默多克對兒子的影響,使詹姆斯繼承了父親價值觀中積極的一面。詹姆斯在2009年的一次演說中表達了他打破權威媒體的束縛,以消費者的需求和盈利為發展導向的主張。但是,普世價值的缺失,讓滿足需求和盈利沒有了最終的目的,也使得企業在傳承中沒有靈魂。

  

  獨攬大權,家族成員與職業經理人矛盾頻發

  

  默多克通過持有其39.7%投票權的股份,在新聞集團上市後依然牢牢地掌控集團的運作。在互聯網等新媒體不斷擠佔傳統報業市場、報紙收入大不如前的形勢下,新聞集團的許多股東多年來都提議將報紙剝離集團業務。2010年,在竊聽醜聞曝出前,新聞集團在報紙上的收益只佔其總收益的18.6%。但是,默多克對報紙情有獨鍾,他憑藉自己對新聞集團的掌控力,一直保留報紙業務。直到「竊聽醜聞」曝出後,他才不得不同意將新聞集團的出版類資產與其他娛樂電視資產分離開來。

  

  默多克一人控制著新聞集團。他想要讓自己的子女接班,但是當子女進入集團工作歷練後,默多克仍然大權在握,絲毫不放鬆。集團高管唯默多克馬首是瞻。默多克的子女與高管矛盾頻發,其中兩人因此離開新聞集團,自立門戶。

  

  二女兒伊麗莎白·默多克是最早與職業經理人發生衝突的子女。伊麗莎白從學校畢業後,在新聞集團旗下澳大利亞、美國的多家電視台任職。1990年,伊麗莎白與第一任丈夫埃爾金移居英國,當時老默多克正忙於重整英國天空廣播公司。天空廣播運營的前幾年虧損嚴重,為了幫助公司扭轉財務困境,備受尊敬的新西蘭電視管理人山姆·奇澤姆被請入董事會管理日常運作。伊麗莎白作為奇澤姆的副手進入公司,擔任總經理。但她在公司的日子並不好過,一位新聞集團的前任主管回憶說:「她來到公司的時候還很不成熟,這點讓高管們很惱火。」而伊麗莎白覺得自己在公司處處受到指責,沒有得到一點認可。和奇澤姆在公開場合大吵一架後,伊麗莎白離開她父親的公司,轉向自己的事業。作為電視和電影製片人,她在2001年創立了自己的公司Shine。2011年初,新聞集團以逾4億英鎊的代價將Shine收編。

  

  作為默多克的長子,拉克蘭·默多克從小就被寄予繼承人的厚望。他還未成年時,就利用暑假在《太陽報》或《泰晤士報》清洗印模或者擔任助理編輯來賺取零用錢。當拉克蘭18歲時,默多克利用他在澳大利亞出差的機會,將拉克蘭帶到澳大利亞的《每日鏡報》,讓他在那裡接受了3個月的訓練。22歲時,拉克蘭被父親任命為昆士蘭報業的總經理,隨後成為澳大利亞第一份全國性報紙《澳大利亞人》的出版人。2001年,拉克蘭回到紐約,擔任新聞集團副首席運營官,向當時的首席運營官彼得·徹寧報告。與他在澳大利亞受人讚賞的境遇大不相同,他在紐約常受到冷嘲熱諷。他父親的主管們在他背後叫他「王子」,不僅如此,老默多克最有權有勢的兩名副手—拉克蘭的直接上司徹寧和福克斯新聞的創始人羅傑·艾爾斯總是和他過不去。徹寧在好萊塢有不可動搖的關係網,他不讓拉克蘭參與任何有關好萊塢的事務,而艾爾斯則不讓拉克蘭插手任何事情。在和高管們的權力鬥爭中,拉克蘭並沒有獲得父親的支持。2005年8月,心灰意冷的拉克蘭選擇辭職,帶著家人回到澳大利亞,在那裡開始自己的事業。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控股了一些澳大利亞的報紙與電視,繼續從事媒體行業。

  

  默多克的小兒子詹姆斯是他成年子女中唯一仍然留在新聞集團的一位。2000年,詹姆斯擔任亞洲星空傳媒的首席執行官,他以出色的表現贏得了老默多克的肯定。在拉克蘭離開新聞集團後,詹姆斯成為默多克的熱門繼承人選。2007年,老默多克力排眾議讓詹姆斯接替自己,出任英國天空廣播公司的主席,並負責新聞集團的歐洲和亞洲業務。詹姆斯成為默多克子女中,最接近新聞集團權力核心的。即便如此,他所努力經營的仍然是父親的公司。詹姆斯試圖擺脫父親的控制,他結束了公司所有決議都要直接向紐約總部匯報的制度。然而,表面上高管們向詹姆斯匯報工作,實質上他們仍然是默多克的手下。雖然詹姆斯並沒有和高管們起正面衝突,但是他需要不斷地抗衡高管們死忠其父的向心力。

  

  默多克困境的啟示

  

  默多克是一個傑出的鬥士,他通過不斷設立對手、打敗對手建立起了強大的媒體帝國。通過滿足新聞消費者的窺秘欲求,默多克贏得了市場的青睞。然而,新聞集團一直都是靠競爭對手而非自身的奮鬥目標來定義自己,默多克最常給出的形容,就是自己的報紙比競爭對手的好。這種壓倒對手、爭強鬥勝的企業文化,或許是連其子女都無法在集團內與職業經理人共存的原因。默多克率領的大軍所向披靡,然而81歲高齡的他卻仍無法將佩劍交給下一代,就算默多克能和他現年103歲的母親一樣長壽,他也總有一天會離開,而少了普世價值與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在那一天以後還會不會是同一家公司?很難說。

  

  在權力過渡時期,企業領導人應注意妥善處理子女與職業經理人的關係,平衡家族利益與企業利益。子女進入企業任職,對於家族企業傳承是一件好事。子女可以通過在家族企業的工作熟悉企業業務,鍛鍊管理能力。但是,作為「裙帶關係」,他們很容易介入企業高管的勢力範圍,對高管造成威脅。高管們作為企業運營的核心力量,他們的利益將影響企業的經營。企業領導人,作為維繫兩者的紐帶,需要發揮積極作用來平衡兩方勢力。如若不然,可能導致公司損兵折將,或是像默多克的境遇一樣,苦心培養的繼承人一一離開家族企業,自立門戶。(范博宏 顧亦瑋/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31

投資要避開不利行業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22.html
跟一位朋友討論航空業, 他認為國泰等大企業應該很高利潤, 止凡表示不認同, 航空業一直都是一個非常難做的行業, 員工又有工會, 又受油價影響, 同業競爭又大。當朋友說出一個他的論點時, 我發現我說教的時候又到了。

這位朋友似乎相當肯定地說 :「航空業一定賺啦, 她們有燃油付加費嘛, 油價加多減少都不會影響她們, 只會轉嫁客戶。除非有空難賠償出現, 這才會令她們賺錢能力減少。」

聽畢朋友的「偉論」, 立即知道他對做生意及商業世界沒多大深入研究及瞭解, 才會說出這些論點。首先, 一盤這樣規模的生意一定不會怕空難等事件發生, 因為都會買足保險, 留給保險公司計算機會率及保費吧。

另外, 航空業的公司都不是壟斷行業, 有飛香港的都有十多家公司, 客戶在同一條航線上可以有多個選擇, 因而每家公司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 哪會必賺呢? 燃油付加費能全數轉嫁客戶嗎? 你全數轉嫁, 另一家沒有的話, 生意就此流走。

航空公司之間的分別能否很大呢? 答案是在這一行業的同業之間很難做出很大分別。服務好一些? 一分錢一分貨, 好服務公司的員工成本又會高一點。安全度高一些? 多家航空公司之間的安全度相差很微, 較安全的公司, 其飛行員的訓練又要花多點成本。

單是這些因素實在很難作出很大分別, 因而在價格上很難作出大的分野, 沒有質素上的大分別, 只能靠價格爭鬥市場, 這是一個非常難過的結果。行內龍頭「國泰」, 全球多個地方有業務, 擁有百多家飛機, 上年也只是賺8億多, 這跟內銀的2000億盈利, 甚至本地發展商的一二百億實在沒法比。

股神巴菲特亦曾在航空業投資損手, 當時美國地區航空業低迷, 多家公司股價便宜極了, 股神就對這些便宜貨大感興趣, 評估過多家公司, 之後就買下盤數最好的一家。誰知之後的發展竟是除了股神入股的一家航空公司外, 其餘的公司都向政府申請破產保護, 美國政府不想多人失業及航空事業癱瘓, 於是接受申請及臨時補助這些公司。

後果如何? 只有股神投資的還是私人公司, 其餘的突然變成「公營」公司, 她們都不計成本, 不求回報, 無限資源之下展開行業減價戰, 大減票價。在這樣的環境, 毫無成本效益及價值考慮可言, 私人公司必死無疑, 這是股神也感到意外的一個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79

巨頭折戟比特幣:Fortress出師不利虧四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8681

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有敢為天下先的傳統:在美國同行中率先公開上市。去年這家公司又大膽實驗虛擬貨幣交易,成為第一家資產負債表上出現比特幣的主流投資公司。不過這次出師不利,截至去年底賠了將近20%。以比特幣交易指數Coindesk價格計算,到本週五虧損幅度擴大到40%左右。

Fortress近日公佈的2013年年報顯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該公司管理資產規模達618億美元。去年年末幾個月,該公司投入2000萬美元購買比特幣,到年底市值1630萬美元,浮虧370萬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以比特幣交易指數Coindesk價格計算,截至本週五盤中,Fortress的比特幣持倉市值縮水至1210萬美元,虧損將近40%。Fortress對這一損失未予置評。

Fortress的高管此前多次公開表示支持比特幣,業內還曾傳言該公司希望啟動某種比特幣投資工具。去年10月,Fortress的宏觀基金聯席投資官Michael Novogratz披露自己持有比特幣,成為首位公示投資比特幣的大型對沖基金經理。

去年11月,比特幣的兌價一度突破1200美元,但目前尚不足600美元。今年比特幣全球大型網上交易平台Mt.Gox又技術故障頻發,無法正常兌幣取款,挫傷用戶信心,連累比特幣幣值多次因Mt.Gox事件大跌。昨日華爾街見聞援引外媒消息發佈,Mt.Gox已申請破產保護,未償債務合計約6360萬美元。

去年Fortress投資淨利增長121%,純利增至4.84億美元,從持有規模看,投資比特幣只是小試牛刀的實驗。

Fortress認為比特幣投機性太強,所以沒有為其他投資者代管比特幣資產。

而正如《金融時報》報導指出的,通過這種實驗,Fortress更加瞭解怎樣將比特幣用作未來的金融工具,以及開展虛擬貨幣相關業務的可能性。

雖然眼下投資比特幣虧損,但Fortress的嘗試對華爾街意義重大,因為比特幣為首的「新型點對點基於密碼學數字貨幣」正是華爾街越來越感興趣的領域。

有業內人士認為,Fortress首開先例,示範了怎樣記錄投資比特幣這類數字貨幣。

一位銀行家就這樣向《紐約時報》旗下媒體Dealbook表示

現在這是個藍本,演示了在公開遞交SEC的文件中怎樣匯報持有的比特幣。

下圖為Fortress公開的截至至2013年12月31日數據。

比特币, Bitcoin, 对冲基金, 虚拟货币,Fortress

以下可見今年1月25日以來比特幣對美元走勢,目前比特幣兌美元在553左右。

比特币, Bitcoin, 对冲基金, 虚拟货币, Fortres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84

大環境不利發展 政策又不挺 半年被購併四家 寧嫁外商 台灣IC設計廠掀移民潮

2014-07-28  TWM
 
 

 

台灣IC設計業吹起「移民潮」,安恩、創傑、凌耀紛紛賣給外商,高價售出的背後,反映出台灣IC設計業的競爭力弱化,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不得不將公司賣掉?

撰文‧林宏文

二○一四年,說是台灣IC設計業「被購併」年,應該不為過。從年初的安恩、創傑到近期賣給美商的凌耀,若再加計整併為一的旭曜,今年才過一半,台灣IC設計業就有四樁大型購併案。

仔細觀察這些公司的購併決策,從產品、客戶及營運面等,都有強烈互補性。例如凌耀賣給威世光電(Vishay),威世在汽車電子領域佈局頗為深入,兩家公司合併後,凌耀得以切入這個久攻不下的城池,加上威世內部也沒有IC設計團隊,彼此業務沒有重疊之處。

買下創傑的藍牙晶片廠微晶科技(Microchip),專精於微控制器、混合、類比及快閃記憶體等晶片,與創傑的產品及客戶形成互補;至於安恩與艾科嘉(EXAR),也有相輔相成的互補效果。

矽谷思惟 企業當豬賣

有趣的是,這四大購併案背後主事者都具有矽谷背景。例如,安恩科技創辦人是韓裔美國人Yong Eue Park,早期在三星工作,公司總部設於矽谷;創傑董事長吳廣益,早期是宏碁美國總經理及矽谷旭揚創投的合夥人,六年前被推舉為創傑董事長,負責進行重整改造;敦泰董事長胡正大,是在美國多家半導體公司工作十六年後,才回工研院及台積電工作;凌耀總經理施振強則是留學、工作到創業都在美國,十年前才臨危受命接手改造凌耀。

這群在矽谷浸淫多年的創業家,對於企業購併比一般經營者抱持更開放的態度,在產業進入轉型修正的挑戰過程中,他們最關心的是如何把企業的競爭位置擺好,自然成了這波IC設計購併潮的先鋒。

一位台灣IC設計公司的董事長便說,「矽谷與台灣企業對購併看法確實不大一樣,台灣老闆把企業當兒子養,捨不得賣;矽谷老闆則把公司當豬賣,養肥了就要趁價錢好時賣。」這番話聽在吳廣益耳裡,他卻不以為然,「很多人都覺得賣公司的人是輸家,買公司的才是贏家,但其實不然,如何透過合併收購找到企業最佳競爭優勢,是CEO最重要的事,若透過合併可以取得最有利的條件,就該趕快做出決策!」但如果公司經營得很好,或者大環境有利公司生存,又怎會走上把公司賣掉的路?施振強不諱言,台灣IC設計業目前有幾個現象,讓企業在思考對外購併時受到不少限制,而許多問題背後所透露的,其實是台灣基礎競爭力流失的警訊。

施振強舉例,凌耀也曾考慮購併國外公司,但台灣IC設計業本益比相較美國股市還低,無法為凌耀籌措足夠資金,要找合併對象也很辛苦。此外,主管機關要求公司每年須將獲利提撥比率發放股利給股東,保留盈餘要課稅,企業就不容易擴大投資與經營版圖。

對此,吳廣益也頗有同感,「IC設計業不像製造業,有土地廠房及設備資產,IC設計公司擁有的只是人才與專利,想向銀行借錢並不容易,尤其是○八年金融海嘯後,IC設計公司都傾向多保留一點現金,作為營運的準備。」政府卻規定保留盈餘須課徵一○%的稅,沒有因應產業特性而有調整,也難怪施振強在不得不將凌耀賣給美商時,會大聲疾呼是政府逼他下這個沉重的決定。

智財沒保障 不如賣掉

另一方面,施振強直指,「相較美國來說,台灣還有一個很大的罩門,就是對專利保護不夠積極。」過去,凌耀曾遇過明顯的抄襲案例,為了告這家公司,不僅花許多力氣舉證,甚至為取得對方侵權的證據,還必須向對方的代理商買產品,因為取得樣品的手段若不正當,就不被法官所採信,「感覺好像我們要去找人家麻煩,台灣法律似乎都在懲罰好人。」施振強說,以前他在美商LevelOne公司工作時,曾經因為乙太網路的技術被侵犯,因為高額的侵權罰金,將對方告到倒。可是,凌耀在台灣卻是官司打贏了,法院只判對方賠一點小錢,根本不痛不癢,反而讓侵權公司覺得,「大不了公司關了,再開一家就好了。」智慧財產權的錯誤觀念就此萌生。

大環境不利台灣IC設計業擴張,營運成長動能又陷瓶頸,走上購併尋求轉機,似乎是台灣IC業不得不的選擇。近年來中國市場崛起,全球科技業面對激烈的典範移轉與價格崩壞,拿智慧型手機晶片來說,高通與聯發科兩家公司為求吃下更多市佔率,不斷進行晶片整合與降價,讓其他競爭者難以招架,不僅居全球前三大的博通已退出市場,大陸展訊也從美國下市,由紫光集團進行展訊與銳迪科的合併動作,連英特爾都被迫要與中國IC設計廠瑞芯微合作。

由於外商進軍中國市場失敗者居多,台灣IC設計業進軍中國雖非每家都成功,但有聯發科、敦泰等成功案例在前,讓外商相信以台灣人才打中國市場,成功機會比較大,這也是為什麼外商會紛紛來台插旗IC設計廠,寧可付出多達兩成的溢價也要買。

不論如何,在四大購併案後,動搖了其他IC設計業的經營念頭,尤其當台灣IC設計公司一家家選擇將公司出售外商,不想再當台灣公司時,台灣IC設計業「移民潮」恐怕就不是小事了。

台灣IC設計業,半年出走4家

—4大購併案資訊

被併公司收購公司每股收購價(元)購併總價(億元)旭曜(3545)F-敦泰(5280)1股敦泰換4.8股旭曜154 創傑(5261)微晶科技14399 F-安恩(3638)艾科嘉9167.5 凌耀(3582)威世光電13960.5 註:旭曜為存續公司,主導合併案的是敦泰 資料來源: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643

新仔$70萬賣奶昔 出師不利

2015-02-05  NM
 
 

 

愈來愈多80後趁三十歲前申請working holiday,但回來後都難免失落:「開心過後,做咩好?」今年三十歲、曾到澳洲working holiday的原美玲(Suki),選擇回港後,開一間當地流行的奶昔專門店Yo Yo Shake。為開鋪,她向政府申請三十萬小型創業貸款、向父母借多十萬元,妹妹美儀更放棄穩定的文員工作,到店內幫手。開業時她們推出半價優惠,每日賣過百杯。但優惠完結收取原價,生意即大減一半!兩個月來蝕近四萬。Suki還要開始還債:「每月還政府五千元,只希望捱到夏天,生意好轉。」記者找來現有八間分店的雪糕專門店Lab Made老闆Ronnie,他認為奶昔生意並非只是季節問題,鋪位地點、毛利及定價也大有改善空間。

大學畢業後,Suki於婚介公司打工四年,去年趁三十歲前到澳洲工作旅行。她於澳洲中部城鎮愛麗斯泉逗留,在當地一間奶昔專門店工作了半年。回港後重新出發,她發現在澳洲熱賣的奶昔,在香港未算流行,於是照辦煮碗,兩個月前投資七十萬開店。除了把在澳洲工作賺到的三十萬用盡,她更分別向政府及父母借共四十多萬,斥資七十多萬在灣仔道開鋪。為打響頭炮,一開鋪,她就大搞半價優惠,大杯裝十六安士原價四十五元,減至二十二元,細杯裝十四安士,亦由三十八元減至十九元。十零廿蚊一杯飲品,自然吸引不少人幫襯,Suki指當時每日賣出過百杯奶昔。她指不少客人都讚其奶昔真材實料,記者問過附近上班的何先生,點了一杯新地奶昔的他說:「奶味好香,唔太甜,飲落喉嚨好舒服。」但好飲都無用﹗自上個月開始,Suki以原價出售奶昔,銷情即暴跌,每日最多只賣到六十杯,多了的食材要棄掉,每月蝕萬五,更要開始還債。Suki唯有再問家人借錢,而對於特意辭工來幫手的妹妹,她更感到內疚,「佢犧牲咗份人工,我又無糧出俾佢,覺得虧欠咗佢。」以前,Suki得閒會跳街舞,現在生意未如理想,她一有時間便去其他鋪頭觀摩學習。

問題一心急開業選錯址

Suki認為生意不理想,與天氣有關,但其實選錯址才是致命傷。Yo Yo Shake位於灣仔道,距離地鐵站十分鐘路程,附近多是五金鋪、找換店等老鋪,先天不足。奶昔的目標顧客應為年輕人,但記者見路過這裡的人以老年人為主,只有午飯時間才有些學生、白領路過。Suki指,開鋪前原打算租灣仔另一位置較佳的鋪位,但簽約前一刻,才發現該鋪電壓不足以支援雪糕機。心急開業的她,在經紀介紹下,即決定改租現址,月租較之前貴三成,她解釋說:「當時夏天已過了一半,申請嗰三十萬創業貸款已批出,不能再等。」上手經營曬相,為要改成合乎食環署要求,裝修要重新起地台、裝廁所、地渠,花了兩個月時間,可謂因快得慢,價錢更比原定高出三倍,埋單要四十萬。唯有其他地方將就,故原打算買一部十萬元的全新軟雪糕機,改為買三萬元的二手貨,不過又「甩轆」,她說:「整三杯就要停十分鐘,人多就做唔切,始終都要換新機。」選址失策,但既成事實,惟在鋪頭形象上,Suki似乎要再下苦工。鋪外貼着一幅雪糕球比主角奶昔更突出的照片,記者初到時,以為是一間普通雪糕店。事實上,附近已經有一間近日「爆紅」主打雪糕雞蛋仔的Oddies。要食雪糕,年輕人寧願幫襯對手。記者向她說出問題後,Suki指她曾經打算安裝一塊燈箱招牌,「一個普通招牌燈箱幾千蚊,如果要整奶昔形仲貴!」但為突出她們是賣奶昔,Suki已立即改了和客人的開場對白:「澳洲奶昔,隨便睇!」她說將擺放一個巨大紙板奶昔在門口。

Ronnie意見

選址已不能改變,唯有增加宣傳,要吸引人專程來吃。這裡附近有一間IVE,最簡單直接可以考慮聯絡吓學生會,給予學生折扣,一間IVE數百人,年輕人最愛試新產品,如果試過好飲,更有機會成為常客。附近亦有好多寫字樓,喺地鐵站外擺易拉架同派傳單吸引OL,佢哋有消費力,食完飯會過嚟飲番杯奶昔。仲可以大膽一點,跟附近一些只賣食物、但無特色飲品的食店合作,俾折扣他們的客人,互惠互利。

問題二成本太高價錢太貴

來幫襯的梁同學:「這裡的奶昔唔太甜,奶味香濃。」但相比毛利有八成以上的台式奶茶,Yo Yo Shake毛利卻十分低。Suki表示為保持高質素,用的是澳洲牛奶Devondale,一盒來貨價十元的牛奶只能做到三杯奶昔,加入雪糕打製而成,一杯奶昔成本就要六至七元,最貴是奶昔上的雪糕球,她選用的New Zealand Natural,一球成本就要十元,加上雪糕上的toppings,如棉花糖、Oreal、紅豆等,毛利降至五成半。以原價計,每月多賣出七百多杯大杯裝奶昔,才能做到收支平衡。她說:「之前賣半價根本無錢賺,但而家賣原價又無人嚟買。」Suki打算於情人節,推出「期間限定」如玫瑰花味奶昔,希望用不同的綽頭吸引客人。

開業資料(11/14)

租金:$120,000^裝修:$400,000入貨:$40,000雜費:$140,000總投資:$700,000^兩按一上

營業資料(1/15)

營業額:$65,000租金:$40,000入貨:$30,000雜費:$10,000虧蝕:$15,000

Ronnie意見

香港人與澳洲人口味不同,一大杯奶昔再加上雪糕球太heavy,加上顧客未知質素,三十八蚊太貴啦。其實奶昔唔使食咁大杯,可以考慮把成本高的奶昔分量縮細,毛利較高的toppings的分量加大。Toppings顏色比較鮮艷,賣相望落亦較吸引。價錢要定低於三十元,咁就容易叫客人買。客人細細杯咁食,好快又會翻頭買,搏薄利多銷。Lab Made為增加收入,現時都有賣其他食物,如窩夫等,增加盈利,不過我建議Yo Yo Shake先把重點放在奶昔產品,避免削弱賣點。Suki不想辜負家人對她的支持,對Ronnie意見照單全收,希望可以盡快改善生意額。不過,其妹妹說:「其實我無怪家姐,一家人邊有得計。」而Suki透露,其父母亦沒有催促她還錢。雖然出師不利,但有這樣的後盾支持,Suki其實已比很多創業者幸運得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