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增量市場將是體驗和服務屬性的消費,現在討論熱度極高的“新零售”概念其本質是移動互聯網對產業的改造與升級。
i黑馬訊 3月28日消息 今日,IDG資本在北京舉辦2017 IDG VIEW大會,公開發布TMT投資趨勢,分享IDG資本在TMT領域的投資觀點。
在今年的IDG VIEW現場,IDG資本重點探討的則是出海投資,以及泛娛樂、消費升級方向的再深入。其中,IDG資本合夥人連盟認為,出海投資將重點關註“中國有產業鏈優勢的行業全球化”;IDG資本董事童晨提出,泛娛樂領域的To C 方向已重燃幾年前的戰火,很可能重新迎來大機會,並且在移動支付日漸普及的大背景下,C端產品的盈利前景可期;IDG資本董事樓軍則針對消費升級趨勢作了進一步探討。他認為,下一個增量市場將是體驗和服務屬性的消費,而現在討論熱度極高的“新零售”概念其本質是移動互聯網對產業的改造與升級。
2016年的IDG VIEW,IDG資本“預測”了TMT的三個投資方向:人工智能、泛娛樂、消費升級。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在回顧過去一年創投市場的風雲變幻時說到,即使在2016這樣被認為是“資本寒冬”、“調整期”的一年,IDG資本仍是中國市場上最敢出手、最活躍的VC,而作為市場的風向標,IDG資本看好的這三大方向始終保持了極高的熱度。據介紹,IDG資本共有36家相關的被投企業在2016年完成新一輪融資,泛娛樂領域的美圖和吉比特成功上市且引發不小轟動,人工智能與消費升級均出現多家估值10億美金以上的公司。
IDG資本於1992年開始在中國進行風險投資,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的外資投資基金,已經涵蓋了早期(VC)、成長期(Growth)、並購(M&A)等業務。
IDG資本合夥人過以宏在現場演講時透露,IDG資本內部更願意稱自己是“VC Plus”—— 一方面因為業務覆蓋面的拓展,另一方面,IDG資本在陪伴創業者的過程中提供了更豐富的價值,比如從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到上市/並購,甚至上市後的全鏈條支持;比如退出渠道上的創新,多方位的資源整合與專業的增值服務。
據公開資料顯示,IDG資本近10年進行投資並已實現退出的,上市途徑有近30家,並購及其他方式退出的超過50家,包括漢庭(華住集團)、91無線、天創時尚、周黑鴨、吉比特、傳奇影業、Moncler、暴風科技、宜人貸、美圖、烏鎮等退出案例。2016年,IDG資本通過上市及並購退出的項目就多達17個。
我的人生,因為創業夥伴之間的信任、尊敬以及相互扶持,在四十歲之際獲得新生,逐漸綻放出奪人的光芒。即使走到今天,我也覺得一切都才剛剛開始。
文 | 徐小平
來源 | 美篇美文(ID:gh_bdc99eae1900)
生日總是一個人反思自己的人生,展望未來的時刻。前幾日是我61歲的生日,青春歲月的記憶忽而如暮春的柳絮般飄入腦海,撩起了種種思緒和情緒。我想起了過去30年中,幾個格外重要的生日,幾次讓命運轉折的選擇。
30歲生日的時候,我已經在北大做了五年團委文化部的老師。青年時的夢想原是從政,成為文化部部長!但五年足以讓一個人認識自己,即使還不知道你是誰,也起碼看清你不擅長什麽。80年代出國潮湧動,我內心也湧起了一種強烈的沖動:我想去看看惠特曼、莫紮特、巴赫的世界,他們的文字、他們的歌,我已經讀了十幾年,聽了十幾年。
那時候,我愛人率先拿到了加拿大一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和獎學金。而我,在北大社科處的一個英語培訓班學習了半年之後,英文終於達到了國際水平!憑著這一口裹挾著泰興鄉音的“國際英語”,我暫時在華盛頓的一家餐館找到了一份刷盤子的工作……這家叫做“春卷先生”的中餐廳,據說直到今天還生意興隆。
飛機在美國落地時,兜里揣著的100美元是我全部的家當——出國前,我拍賣了最心愛的格洛弗音樂詞典。一下飛機,我就遇到了一個為當地慈善機構募捐的人。捐吧,舍不得。不捐,又怕給中國人丟臉。假裝慷慨地遞上1美元 —— 我的一頓飯錢—— 五臟六腑其實都跟著手在顫抖。
幸運的是,一年之後我獲得了加拿大同一所大學的錄取和獎學金,從華盛頓坐了整整3天長途大巴,終於在加拿大一個草原省份的小鎮與家人團圓。後來我才知道,在同一時期,還有另外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來到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省份,就是特斯拉的創始人“鋼鐵俠”埃隆-馬斯克...
留學,是留下來學習的意思。在加拿大這一留,就是10年。當時在北大“混得好”的,很多都出國了。但想不到10年之後,當年“我們中間混得最不好的俞敏洪”,卻創立了新東方,並且很快成為了百萬富翁。
而我在加拿大研究生畢業之後,做了各種各樣的工作:移民局的翻譯,華語電臺的主持人,必勝客送餅員,UBS卡車司機,私人音樂課老師,還有全職奶爸!90年代初,我回國創立了一家唱片公司。起初,我還擔心盜版猖狂!結果不僅盜版沒有,連正版都少見。唱片公司以失敗落幕,我失意地回到了加拿大。
如果不是40歲那年,我接受了俞敏洪的邀請回到新東方,出國留學相比之下,也許會成為我人生的巔峰。我曾寫過一首歌《留學生涯》,記錄了當時已經跌入谷底又無處訴說的心情,歌詞是這樣寫的:
西方月亮升起來,和家鄉的一樣圓讀了
一天PHD(博士課),卻要去Chinatown(唐人街)洗碗
打黑工,不浪漫;沒有錢,更困難
留學出國,前途渺茫後路已斷
歲月,來去匆匆,忙亂
青春,一誤再誤,短暫
山窮水盡疑無路,出國好像是陽關
兩只皮箱一個夢,雄心壯誌離家園
誰知留學的心酸
...
...
買了一輛舊汽車,照張相片寄回家
告訴朋友,告訴爹媽,這是輛豐田Toyota
Toyota,Nissan,Honda,日本車遍天下
中華民族,難道你就不如人家
地球,日日夜夜旋轉
中國,你分分秒秒追趕
十年一覺出國夢,夢里常回舊家園
老父老母天天盼,心中姑娘夜夜盼
故鄉水最美最甜
但就像《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在哈佛大學演講時所說的一樣,失敗使你赤裸,褪去不重要的東西並且卸下對自我的偽裝,使你集中全部精力在唯一重要的工作上。
經歷了加拿大那幾年的迷茫求索,我在俞敏洪的邀請之下,義無反顧地回國加入了新東方。我知道,中國才是能讓我枝繁葉茂的土壤,只有在中國,我才能找回我自己。
十年之後,在我50歲生日那年,新東方上市了。那時候應該算是功成名就。
生日當天我安排得滿滿當當,用一整天時間見到了一批需要進行留學以及人生規劃咨詢,但之前又沒有機會見到的學生。50歲的生日,是對於在新東方這壯懷激烈的十年,一次致敬與回饋。這期間我給成千上萬個學生、年輕人做了咨詢,偶爾擡頭、回首,會發現身後已是一個又一個里程碑。
近些年來,我已經很少慶祝自己的生日,我希望自己過的是“無齡感”的生活。
有個即將步入40歲的年輕人曾經問我,如果我要對40歲的自己提一些建議,會說什麽?我告訴他,很簡單,就是記得目標,忘記年齡。忘記年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40歲當20歲過,生命就多出20年。
雖然現在,我已經離開了新東方這座成就了我人生的宮殿,但星翰燦爛的蒼穹成了我新的歸宿。身後的宮殿依然是我的出發點,但眼前的璀璨星空已經吸引了我全部的註意力。55歲之際,我與王強一起創立了真格基金。遠行,才剛剛啟航。
61歲的生日,我在平淡無奇的一天中度過了。那天我與兩個創業團隊的年輕人聊天,下午三點鐘一個,晚上九點鐘一個,這樣過生日,也算是一種對生命和未來的慶祝。
下午4點的時候,俞敏洪給我發來一個短信,他是這樣寫的:"小平,我在外地帶著家人孩子祝你生日快樂,萬事如意。我的生命和事業,因為有你這樣的朋友更加精彩,感謝你。" 後面送了我好多微信表情蛋糕,只是沒法切。 給他回複的短信,我編輯了好久。我說,"謝謝敏洪,你從遠方發來的祝賀,令我熱淚盈眶;你是我人生重要的朋友,是我創業的引路人和指導者,在你的帶領和陪伴下我從一個藝術家,一個文藝青年,演變成一個偉大教育企業的核心成員,成為這個商業時代的搏擊風浪者,這個轉折使得我的人生超越了平庸,獲得了不凡。與你在北大結下的友誼和在新東方輝煌的合作,是我人生與事業最大的奇跡"。
晚飯時我把這段話讀給我兩個兒子聽。小兒子說,你跟俞敏洪不是老朋友嗎?為什麽要這麽……肉麻? 我家里掛了一幅字,是15年前一位來自古城開封的書法家送給我的,上書“唯大丈夫能本色,是真英雄自風流”。 本色、真情是人的重要品質。我告訴兒子們,在人生的一些重要時刻,一定要把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感情展示、表達出來,讓對方知道你的真情實感。
當我在生日之際回想過去30年,我的內心深處感到無比充實。這種充實感,來自於俞敏洪、王強這樣的老朋友對我的祝福,來自於我從他們那里獲得的友誼與信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我卻有幸能獲得很多個。我的人生,因為創業夥伴之間的信任、尊敬以及相互扶持,在四十歲之際獲得新生,逐漸綻放出奪人的光芒。即使走到今天,我也覺得一切都才剛剛開始。
互聯網領域TOP20的公司,都把出海作為重要的增長點。
據統計,如今中國68%的公司都有海外相關業務。互聯網領域TOP20的公司,都把出海作為重要的增長點。
短短數年,“出海”這個新航線湧現出了獵豹、觸寶、YeahMobil、茄子快傳、musical.ly等等數十億美金的獨角獸,巨頭BAT(百度、阿里、騰訊)也把主要業務滲透進海外市場,取得了新的爆發奇跡。
出海,蘊含著新的機遇:
● 避開國內激烈的競爭環境,低成本獲取用戶
● Copy from China可以迅速壟斷國外垂直細分藍海市場
● 國內的服務、營銷可以快速在海外攻城略地
● 海外各國市場連接緊密,用戶付費習慣好
出海,成為創業創新下半場的新方向,作為中國最大的創業服務平臺,“黑馬大賽”聚集數百個與出海產業相關的創業公司,邀請行業相關頂級大咖導師,為大家搭建一個研習行業、展示自我、尋找投融資機會的平臺——黑馬大賽·出海行業賽。
在炎炎七月,我們將會在7月28日組織入圍30強出海項目於 北京 舉行行業聚會,並在7月29日、30日舉行黑馬大賽決賽,讓導師深度與創業者互動,並在其中評選15強,並邀請前3強參與12月舉行的黑馬大賽年度總決賽。
黑馬大賽·出海行業賽議程:
導師名單:
周亞輝 昆侖萬維創始人
傅盛 獵豹創始人
王佳梁 觸寶科技創始人
朱駿 musical.ly 創始人
李豐 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
吳世春 梅花天使創投 創始合夥人
仇俊 茄子快傳CEO
鄒小武 YeahMobi創始人
(部分導師為擬邀)
互聯網領域TOP20的公司,都把出海作為重要的增長點。
據統計,如今中國68%的公司都有海外相關業務。互聯網領域TOP20的公司,都把出海作為重要的增長點。
短短數年,“出海”這個新航線湧現出了獵豹、觸寶、YeahMobil、茄子快傳、musical.ly等等數十億美金的獨角獸,巨頭BAT(百度、阿里、騰訊)也把主要業務滲透進海外市場,取得了新的爆發奇跡。
出海,蘊含著新的機遇:
● 避開國內激烈的競爭環境,低成本獲取用戶
● Copy from China可以迅速壟斷國外垂直細分藍海市場
● 國內的服務、營銷可以快速在海外攻城略地
● 海外各國市場連接緊密,用戶付費習慣好
出海,成為創業創新下半場的新方向,作為中國最大的創業服務平臺,“黑馬大賽”聚集數百個與出海產業相關的創業公司,邀請行業相關頂級大咖導師,為大家搭建一個研習行業、展示自我、尋找投融資機會的平臺——黑馬大賽·出海行業賽。
在炎炎七月,我們將會在7月28日組織入圍30強出海項目於 北京 舉行行業聚會,並在7月29日、30日舉行黑馬大賽決賽,讓導師深度與創業者互動,並在其中評選15強,並邀請前3強參與12月舉行的黑馬大賽年度總決賽。
黑馬大賽·出海行業賽議程:
導師名單:
周亞輝 昆侖萬維創始人
傅盛 獵豹創始人
王佳梁 觸寶科技創始人
朱駿 musical.ly 創始人
李豐 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
吳世春 梅花天使創投 創始合夥人
仇俊 茄子快傳CEO
鄒小武 YeahMobi創始人
(部分導師為擬邀)
每經記者 劉海軍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去年,一大波私募開始“出海”的新聞引起市場的廣泛關註:中歐瑞博成立境外基金,神州牧基金緊鑼密鼓地籌劃境外基金產品,重陽投資成立重陽國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了解到,在中國經濟和資本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光是做二級市場的陽光私募開始“出海”淘金,本土一級市場的PE、VC也開始了大力布局國際化,意圖走向境外,迎接已經到來的創投2.0時代。
創投步入2.0時代
隨著產業革命和科技浪潮席卷全球,世界範圍內的競爭與協作已成為常態。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嬗變和經濟發展進程,參與國際競爭,是企業謀求長期發展的必經之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謀求國際化的中國企業中,本土創投機構是一批急先鋒。
在2002年,內地第一只中外合資創投基金——中新基金成立, 基金的多個投資項目在美股NASDAQ、港股主板及新加坡交易所實現上市。
中美基金也是內地創投“出海”的一個典型代表。 該基金是深創投參與設立的規模最大的平行基金,總規模等值40億元人民幣,架構為20億元人民幣+3億美元。其中境內部分即深圳市前海萬容紅土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境外部分為West Fountain Global Fund LP,基金主要從事境內外高新技術企業創業投資、跨境並購業務。
而2016年出臺的創投“國十條”則被行業認為是創業投資起步以來,國家最全面、最系統的支持性政策,標誌著創投行業進入2.0時代。 創投“國十條”明確提出,鼓勵境內有實力的創投企業積極穩妥“走出去”,積極分享高端技術成果。
此“國十條”一出,很多人認為,抓住創投2.0機遇,通過“走出去”做強做優做大,在全球範圍內投資布局尖端科技領域的優秀企業,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並以此提升服務投資企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是創投機構們的最佳戰略選擇。
“當今時代,產業集約、科技與金融高度融合,資源整合與競爭優勢培養需要國際化視野。我們認為創投2.0時代,其實就是創投機構的國際化。”深創投總裁孫東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多策略實現創投國際化
那麽,在國際化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本土創投機構如何做出國際化突圍呢?
深創投董事長倪澤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通過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提升自身的創業投資、服務水平,本土創投責無旁貸。而內地創投首先要實現募資的國際化。以深創投為例,公司未來擬設立美國公司、歐洲公司等境外機構。結合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還將與“出海”央企加強合作,在重點參與國家和地區設立境外合資公司。 近期,深創投在積極探索國際化的融資模式,公司將在香港發行規模約3億美元的債券,期限五年,由深創投直接跨境擔保。
倪澤望還表示,本土創投要逐步實現投資的國際化。從深創投自身情況看,18年來,公司累計投資項目745個,其中人民幣投資占比93%;累計投資額288億元,其中人民幣投資占比94%。未來,深創投要逐步加大外幣投資的比重,力爭到“十三五”期末,外幣的投資比重超過20%。
“最後,創投機構一定要打造一支國際化的專業團隊。 比如我們深創投,公司目前的投資團隊當中1/3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的經歷。未來,公司將持續加大對人力資源的投入,通過系統培訓、定向引進等措施,提升公司人才的國際化、專業化知識水平,以滿足國際化戰略發展的需要。” 倪澤望最後補充道。
“移動出海”歷經近10年的發展迎來內容出海的新階段,怎樣理解內容出海邏輯,哪些是關鍵要素?如何抓住內容出海的大機會?
來源 | 源碼資本(ID:sourcecodecapital)
文 |
過去9年間,中國移動出海產品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和洗牌。以往的出海產品缺乏有力的護城河,同時在供需匹配和資本助力的影響下,移動出海產品開始進入內容型產品主導的新階段。
在Facebook、Youtube等美國產品已經在全球多數國家形成了明確的先發優勢下,國內創業者可以通過“宏觀-中觀-微觀”方法論進行出海產品的機會發掘。
類比中國內容型產品的發展和演進過程,只有經歷了“規模化、傳播化和平臺化”三個發展階段後,才有機會與已有產品形成差異化競爭。
內容主導新階段
自2008年7月蘋果發布APP Store以來,移動出海以iHandy、Tap4Fun、Zenjoy等公司為開端,已進入第10個年頭。
過去的9年間,中國移動出海產品歷經工具類應用的百花齊放,再到安全、桌面類應用和輕型遊戲的爆發式增長和洗牌,2015年-2016年迎來了娛樂內容類產品的崛起。
工具類產品滿足了智能機用戶便捷、效率、易用和美觀等方面的需求,但是並沒有太多的地緣文化屬性,很難建立起持久立足的護城河,許多細分品類也隨著Android系統的日漸完善和超級APP的整合變成了過渡型機會。
自Musical.ly 2015年中在北美的走紅,中國的移動出海大軍開始湧現出新的力量,這其中既有“國內互聯網人才+深耕海外市場多年老兵”的新派組合,也有深諳目標市場風土人情的海歸創業才俊,而產品形態也發展到以新聞/圖文內容分發、短視頻社區、全球化手遊和直播等品類,而供需兩端的匹配和資本助力,也促使移動出海進入內容型產品主導的新階段。
1.供給端
中國龐大的互聯網人口基數和快速發展的基礎設施,為不同類型的移動產品提供了足夠豐富的圈層土壤和用戶基數樣本。內容型產品近些年的迅速發展,不僅體現出國內公司產品運營方面的實力,還帶來了內容類產品經驗和產能的溢出。
2.需求端
在東南亞、中東和印度等新興市場,人口結構的普遍年輕,使得Facebook、Youtube之外更加多元化的內容娛樂產品受到追捧。非英語用戶的內容消費需求因為外來產品本地化程度低、本土產品斷層等因素未得到滿足,而終端性能、網速的提升,以及流量資費的下降,使得原有的線下娛樂方式和內容消費得到線上化的機會,內容形態也向富媒體化的方式演進。
在美國、歐洲等成熟市場,年輕一代用戶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移動世界,並且更加願意在以攝像頭、AR等新交互和技術驅動的產品上嘗鮮,也因此促生了以SnapChat和Monkey等為代表的新型社交和內容平臺。
不過,即便有上述供需關系匹配,中國還尚未成為美國、日本這樣的文化輸出高地,因此內容出海只是產品內容生態和分發方式的輸出。對於中國的出海公司而言,在機會模型的識別、本地化、內容生態方面,依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出海機會識別模型
海外市場各個區域的差異巨大,沒有一個國家與中國互聯網歷史某一發展階段完全一致,“Copy from China”容易形成對標產品和已驗證路徑的依賴,從而造成水土不服。以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為代表的美國產品已經在全球多數國家形成了明確的先發優勢,進一步擠壓新型內容產品的成長空間。
對於習慣了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國內內容生態的國內創業者而言,目標市場的認知和機會模型的識別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建議通過“宏觀-中觀-微觀”方法論進行機會發掘。
1.宏觀
宏觀層面指標的重點是目標市場的GDP增速、人均GDP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互聯網政策、人口結構,以及語言、宗教、文化特點等。以互聯網方式為主導的新經濟出海,同樣需要遵循基本商業規律。因此從宏觀方面建立的認知,應以目標市場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作為基本要素。
與此相對應的是基本ROI的測算,即用戶獲取成本(CAC)與生命周期價值(LTV)的比例,內容型產品雖然不都以追求高ROI作為核心指標,但宏觀環境對產品商業化路徑影響,還是會間接體現在產品運營策略、公司發展戰略和融資節奏等方面。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某新興市場國家與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3倍,在扣除基本相同的生活支出後,剩余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一定會更為懸殊,那就意味著在精神消費層面,該國用戶會更加敏感,短期內的商業價值也要打折扣。
內容型產品若以此類新興市場切入,除了對商業化的考量,在用戶獲取成本和推廣節奏方面也要格外謹慎。宏觀信息獲取方面,關於經濟指標的報告可以作為一手數據來源,而通過廣告平臺獲取的激活用戶成本(CPI)和廣告每千次展示價格(eCPM)也是有意義的參考。
人口結構、語言、文化和宗教同樣是宏觀指標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人口結構年輕的新興市場以更加娛樂、消遣的方式滿足用戶kill time的需求;語言結構複雜的國家,可以通過多語種的精細運營建立壁壘;對於宗教國家,既可以從宗教本身出發提供衍生的內容消費方式,也可以根據世俗化的進程,帶來全新的產品體驗並占領先機。
除了我國的“一帶一路”政策對新經濟出海帶來利好,目標市場互聯網相關政策的變化也可能潛藏大的機會,如海灣六國對IP通信(VoIP)的政策松動,印尼總統以撤回交通部網約摩托車非法運營禁令的方式鼓勵創新,以及印度莫迪政府的廢鈔、稅改政策,實質性推動互聯網創業的利好等,都是發掘新機會的角度。
2. 中觀
移動互聯網滲透率、智能機出貨量、基礎網絡和資費等,是影響用戶產品使用行為重要因素。成熟市場的基礎設施完善,用戶對內容的需求更加追求強交互、新技術和玩法創新,而新興市場,用戶普遍未經歷PC互聯網時代,除了培養用戶使用習慣之外,產品需向偏重圖文載體、流暢性、離線場景或線下分發等方面做出妥協。
不過新興市場也在中觀格局的快速變化中孕育著機會,如印度運營商Jio主打 4G半年免費,不僅在170天內獲取了1億用戶,還將印度4G用戶的移動互聯網滲透率從5%提升至70%,對內容類產品的創新帶來重大利好。
在中觀格局的信息獲取方面,除了通過媒體和研究報告外,與深耕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華為、中興,以及Akamai、網宿科技等全球CDN服務巨頭建立聯系,也是趨勢預判的有效方法。
3. 微觀
目標市場移動榜單的動向,用戶的使用移動設備行為和場景的變遷(如PC到移動,圖文到GIF、視頻),以及線上支付滲透率的提升等,都是內容型產品機會發掘的風向標。
產品層面需要觀察和分析的重點是,如何與已有的強勢外來產品形成差異化競爭,能否在短期內形成傳播效應,深耕本地化是否能建立攻守兩端的壁壘,內容形態是否存在升級和遷移的機會。
社交媒體往往能夠成為內容型產品的定調和前期測試提供幫助,用戶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偏好的話題和關註重點,大V和網紅引領的流行趨勢,都是極有價值的參考。
回歸到產品研發過程,除了最小可用產品(MVP)測試和快速叠代開發,社交媒體也可以作為內容類型、用戶偏好采集和投放廣告素材測試的有效渠道。
團隊配比做到“1:1”
與工具型產品相比,內容型產品“海陸空“一體的打法複雜很多,涉及產品定位、目標用戶需求調研、內容生態建設、運營策略和商業化等多個環節,同時對用戶留存、使用時長、內容分發和流轉效率等指標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更強的本地化支持。
從源碼資本接近一年接觸到的創業公司來看,國內互聯網人才+多年經歷的本地化人才的組合,以及深入了解當地市場的海歸組建的國內團隊,逐漸成為內容出海公司的標配,本地團隊與國內團隊的人員配比也達到1:1甚至更高。
產品層面
圖文和短視頻類內容產品:需要建立PGC/UGC/OGC的產能供給和組織形式,並形成生態;
遊戲類產品:需要解決遊戲設計與本地文化的結合,甚至需要從民間發掘特色遊戲玩法,同時避開文化或宗教的禁忌;
直播類產品:在許多市場需要中國直播產業鏈的整體輸出才能支撐平臺運營,因此不可避免涉及到主播公會、網紅聯盟等組織形態建設。
本地化運營應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法,線上部分可以通過應用商店評論反饋和郵件等形式與用戶溝通,也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的運營輔助,深度發掘用戶需求;線下部分對於圖文、短視頻類產品,除了需要獲得外部內容的授權,還需要建立自有內容生態,同時解決內容生產者在“名”和“利”兩個緯度的激勵問題。
規模、傳播、平臺
類比中國內容型產品的發展和演進過程,一個優質內容平臺的建立需要經歷規模化、傳播化和平臺化三個階段:
1.規模化
通過PGC/OGC/UGC等方式生產的內容,在得到閱讀、點贊、評論和轉發的基礎上,規模化生產成為聚集用戶和發掘商業價值第一要務。類比國內自媒體在新聞、娛樂和垂直品類的發展歷程,中長尾內容生產者的流量獲取和變現面臨巨大的挑戰,許多目標市場的媒體發展不及中國,因此在規模化和持續性方面更需要深耕。
2. 傳播化
第二階段是對內容的傳播性賦能,即通過精細化運營,能夠通過內容消費行為區分出人群,產生媒體價值或IP沈澱,促進內容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連接,並在目標用戶群中形成傳播,推動用戶對內容的情感訴求和交互,進而對用戶行為產生影響。
3 .平臺化
在建立生產和傳播體系後,則是內容生態的平臺化打造,既需要通過標簽、用戶分類等方式構建多元的內容分發體系,也需要通過Feed流、推薦算法等分發方式,滿足用戶的差異化消費需求。
從規模化到平臺化的過程中,內容生態的建立通常拆解為生產、標簽、精選、分發、消費和進化等多個環節,生產機制、分發模式和流轉效率則是衡量平臺生態是否健康的指標。
在生產環節,如何有效激發內容創作者在平臺標準下持續、高效的產出,是建立內容型產品壁壘的關鍵。
在分發和流轉環節,建立用戶分層和內容標簽體系是提高分發效率的基礎,而內容呈現、人工運營輔助和推薦算法的結合,可以促進分發和流轉效率的提升。特別是在內容的分級、篩選和進化方面,足夠精細的顆粒度和運營數據反饋,不僅有助於內容的優勝劣汰和平臺進化,還對內容平臺壁壘建立至關重要。
具體到區域市場,在新興國家,Copy from China的方法實現平臺從0到1的建立,內容形態、呈現方式和推薦機制是引導用戶消費、產生平臺粘性的核心,精細的本地化運營則是建立壁壘的手段;在成熟國家,除了規模化、傳播化和平臺化的各個要素,最大限度發掘移動設備的性能,並嫁接實時交互、攝像頭、AR等技術手段等進行產品創新,才是與巨頭產品形成差異化競爭,引領更年輕用戶群體的消費趨勢的致勝之道。
觸寶輸入法雖做到了全球第一,海外擁有5億用戶,估值超越10億美金,卻在國內少有人知,成了互聯網領域的“隱形冠軍”。
王小川想起王佳梁時,一定覺得像在照鏡子。
同樣是性格內斂的學霸,年少時被保送中國頂級學府。同樣是有技術理想的極客,堅持多年做出了5億+用戶的輸入法產品。甚至年紀也相仿,王小川1978年生屬馬,王佳梁1979年生屬羊。
如果隱去姓名,把他們人生簡略描述,甚至覺得是在說一個人。
不同的是,王小川在“四大門戶”之一搜狐內部創業,在老板張朝陽不看好項目,奇虎360在外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合縱連橫,借助阿里騰訊的力量獨立,楞是守在清華東門13年把搜狗輸入法做到了國內第一。隨著近期搜狗宣布啟動IPO,王小川聲勢漸隆。
而王佳梁的觸寶“戰場”在國外,屬於“出海創業”。觸寶輸入法雖做到了全球第一,海外擁有5億用戶,估值超越10億美金,卻在國內少有人知,成了互聯網領域的“隱形冠軍”。
總部位於上海的觸寶,在輸入法上比搜狗晚起步了兩年,王佳梁從“出海”(把產品推向全球市場)這條路通過9年的時間後發先至。如今加上在國內市場的“觸寶電話”,觸寶在全球擁有了11億用戶,完成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在沒有巨頭加持,落後出發情況下,創業領域少有的“彎道超車”。
搜狗與觸寶一南一北,定義了不同的互聯網創業成功路徑。在中國互聯網二十二年商業歷史中,王小川和王佳梁也是非常特殊的。這兩位外表柔和內心堅韌的學霸型CEO,都懂得如何在關鍵時刻做抉擇。
一
借船“出海”與借力打力
當你還是一個Nobody(小人物)時,你要學會和巨頭合作。當然,還有與他們談判的籌碼。
2009年初創期的觸寶,在發不起工資的情況下,王佳梁把公司所剩的幾萬塊錢都拿來當路費,帶著創始團隊去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加GSMA“全球移動創新大賽”。
王佳梁的想法是作為一家不知名的初創公司,他們需要有一個能敲開巨頭之門與之合作的籌碼。最終王佳梁賭對了,觸寶獲得了世界上最知名創新大賽GSMA的冠軍,也讓T-Mobile(德國電信子公司)看到了觸寶輸入法。當時T-Mobile的第一款手機由華為代工。T-Mobile把觸寶推薦給華為,作為自己手機的輸入法服務商。
為此觸寶獲得了1000萬的華為訂單(向每個預裝觸寶輸入法的手機小額收費),並借助巨頭的力量打開了海外市場。
2010年,王小川在張朝陽“不準私自離開北京”的警告下,悄悄飛到杭州找到馬雲,說服阿里投資搜狗,躲過了周鴻祎對搜狗第一次的吞並計劃完成獨立,避免了自身被“捏碎來滋養360”的命運。
王佳梁、王小川都善於用自身優勢創造“共贏”的局面,王小川以小博大,他知道阿里、騰訊都希望入局搜索領域,並且當時周鴻祎侵略性太強,BAT都不希望看360做大的局勢,拉來了巨頭投資完成了獨立。
而王佳梁洞察到了出海手機巨頭們的剛需:“出海的手機廠商華為、OPPO、VIVO等等,都在想辦法優化自己的用戶體驗,輸入法是用戶使用頻次最高的必須優化好。國內公司做外文輸入法不行,而國外輸入法公司,在為國內手機廠商提供定制服務方面並不好,只有我們能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
觸寶抓住了這個機會,為華為、OPPO、VIVO、金立等出海的手機產商,提供輸入法優化解決方案,伴隨著海外手機市場爆發,廠商出貨量的快速增長,觸寶輸入法也贏得了同步增長,快速獲得了數億的用戶。
2010年搜狗完成獨立,聯合騰訊、金山、百度、傲遊、可牛等互聯網公司成立“反360聯盟”,贏得繼續發展的喘息之機。同一個月,遠在1084公里之外的觸寶獲得了420萬美金的融資。
他們都有一個好的開端,相比已經巨頭加持的王小川,遠在上海的王佳梁創業之路路顯得更加孤獨艱險。
之後在2012年,為了追求用戶最大化增長,觸寶決定放棄每年幾千萬的收入,免費為手機產商做輸入法解決方案,這使得他們幾乎壟斷了所有中國出海手機廠商的輸入法預裝,用戶成倍增長,迅速成為全球最大輸入法品牌之一。
然而狂奔中的2012年,觸寶卻遇到了來自海外的阻擊。觸寶的最大競爭對手,已經上市市值百億美金的Nuance利用其美國本土企業的優勢,到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告觸寶侵權,企圖用這種方式來打擊競爭對手。
“當時的情況非常危險,我們B輪融資1000萬美金的融資款剛到賬一周,如果他們提前告我們,投資人肯定就不投我們了“,王佳梁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心有余悸,當時為了準備材料他連續兩周沒怎麽回家,每天淩晨4、5點才睡。
整個官司花了500萬美金,B輪投資人的臉色也不太好看,但最終觸寶贏得了官司。之後觸寶進行了許多戰略調整,包括部分業務回歸國內市場,推出觸寶電話本。
二
在還沒長出莊稼的土地上耕作
柳傳誌說:人有三種,第一種,自己能幹成事的;第二,能帶著一群人幹成事的;第三,能審時度勢的,一眼看到底,最後這種人很少。聰慧如王小川、王佳梁這樣的天才少年,很早就看到了輸入法的“底”。
王佳梁並不認為觸寶輸入法的成功,屬於現在流行“邊緣創新”學說,他說:“輸入法本來就是PC和手機的核心軟件,但是因為沒有商業模式,賺不了錢,所以大家都不願意投入資源去做”。
很長一段時間內,讓大家垂涎的是搜索、社交、電商,就像迦南一樣,“上帝賜予的,流著奶與蜜之地( 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其他都是不毛之地。
然而,“迦南”卻擠滿了人,不毛之地也意味著拓荒的機會。王佳梁曾經說過“放棄看上去更好的奶酪”,觸寶選擇在還沒長出莊稼的土地上耕作。王佳梁認為:“輸入法有海量用戶+海量數據沈澱,並且是一個可以優化用戶體驗,讓替換性很低的工具,有機會成為超級APP。而數據的力量不可小覷,數據今後將會成為互聯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而2012年上線觸寶電話也是如此,在大家覺得不賺錢,卻擁有海量用戶,能沈澱數據的工具“手機通訊錄”上不斷投入,優化體驗。最終觸寶電話獲得了5億用戶和5600萬的DAU(日活躍用戶),如今正在朝著語音社交的方向發展。
截止今年5月,只在海外出名的“隱形冠軍”觸寶完成了最新一輪1億美金的融資,已經能實現盈利,並且積累了海量的用戶和數據。
中國互聯網圈,大概只有最懂戰略的阿里看穿了觸寶的帝國獅心。2015年杭州,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阿里集團“總參謀長”曾鳴對學員們講授企業戰略:“你們中的很多企業都很成功,但從戰略格局來看,未來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阿里巴巴的,可能就是觸寶。”
當時在現場的觸寶另一個創始人張瞰聽完,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
王佳梁與馬雲合影
三
押註科技創新商業化
矽谷風投教父Peter Thiel把創新公司分為兩種,模式創新和科技創新。中國互聯網公司近幾年90%都是模式創新,例如O2O、團購、微博、短視頻等等.....都是在現有的技術上嫁接新的模式。
而在一定階段,模式創新撞上瓶頸之後,就需要科技創新來繼續驅動商業的發展。當年的汽車、電話,現在的搜索、雲、人工智能,都屬於前沿科技創新商業化的產物,科技創新更容易讓產業發生質變。
曾經獲得物理發明獎項而被保送到上海交大的王佳梁,與奧林匹克競賽獲獎而被保送清華的王小川,都屬於一個類型,信仰技術,癡迷於前沿科技。他們在做企業中,不自覺的把各種新技術接入自己的產品中,用科技創新來驅動公司,把科技商業化。在2010~2015年,在各種風口模式創新不斷湧現的檔口,他們這樣的“異類”是寂寞的。
然而,長期來看,王小川、王佳梁這樣的異類,是驅動互聯網商業繼續前行的一股重要“暗流”。O2O集體死亡、垂直電商勢頹、團購轉型等等,都預示著模式創新的浪潮已近尾聲,而AI、大數據等等重度科技創新才是更廣闊的未來。
王小川癡迷人工智能,斥資4000萬做問答機器人。而王佳梁不斷把AI、大數據等新的技術融入到觸寶輸入法中。
觸寶一位資深產品經理,總結了觸寶輸入法的技術蛻變歷史:
1、輸入法1.0時代是軟件模式,優化按鍵和輸入體驗,固定的詞庫,沒有糾錯功能;
2、輸入法2.0開始連接雲端網絡,不斷的更新詞庫,加入記憶和糾錯,優化用戶個性化體驗;
3、輸入法3.0時代,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之後,輸入法可以判斷用戶的行為,分析用戶數據,正成為一個重要的人機互動的入口。
如今觸寶輸入法已經可以根據不同場景不同時間段,分析出用戶輸入“hj”究竟是想輸入“回家”、“喝酒”還是“環節”,預測她的輸入方式。結合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觸寶輸入法從一個“不毛之地”的小工具,演變為連接幾十億用戶的數據入口、人機互動入口。
而在觸寶電話上,為了保證通話質量,觸寶創始人之一的張瞰“瘋狂”的投入數千萬資金,進行了非常多的技術創新,讓觸寶的用戶體驗維持在90分以上的水準。
而搜狗的成功,是王小川在搜狐這樣輕技術的門戶互聯網公司中,埋下了技術創新的基因。
在《王小川自述:狐貍的子宮里為什麽能長出狗?》中王小川說,之所以敢6個人就做一個“號稱幹掉百度”的產品,是因為覺得“真正做技術我有概念,我相信自己技術在全國就是最好的,寫程序在全國排在第一,就接了這個活。”
四
異類CEO,以及他們的成功
王小川的微信簽名是“好奇的活著”,而和王佳梁相處久的人,說他是一個“內心總有奇奇怪怪想法的人”。
在漫長的互聯網商業史中,他們定義了新一類創始人,不似前輩周鴻祎那樣侵略如火,也不像馬雲、雷軍那樣在曠野中施展自己的大格局(他們沒有這樣的機會),也不像馬化騰那樣深沈霸道。
有人說中國互聯網只屬於丁磊、馬雲、馬化騰、雷軍這樣60末、70初出身的幸運兒,因為他們年輕創業時互聯網一片曠野,也在成長中有機會積累足夠的資源和經驗,然而王小川和王佳梁這樣的異類CEO證明了任何時代,只要憑借自己的智慧,懂得在各方霸主中借力禦勢,也可以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在上海紫竹苑的觸寶總部,王佳梁一邊在辦公室吃午飯,一邊和我聊起了他最近看的書《中國哲學史》,以及最近看的電影《異形:契約》。
王佳梁說,異形電影中,人類創造了人造人,而人造人創造了異形。這是一種關於進化和造物的思考,從有機生物(人類)到無機生物(人造人)再到有機生物(異形)。
他自身創造的觸寶產品哲學,充滿了這樣的辨證思考。觸寶切入的產品輸入法與電話本,開始都是別人看不上,未產生商業價值的地方。觸寶堅決的切入這些擁有潛力的“土壤”精耕細作,然後靜待(科技)發展,抓住其中發生化學反應的爆發機會。
輸入法展現出的潛力,觸寶積累海量用戶和數據估值10億美金,以及搜狗啟動的IPO證明了不毛之地開始長出了大量莊稼。開始讓巨頭們側目。微軟、Google、百度、騰訊、科大訊飛近幾年開始在輸入法上大量投入。
王佳梁認為,未來的競爭壓力將會越來越大,然而觸寶這樣的新型“異形”公司,已經有了在競爭中生存壯大的生存方式。從“觸寶輸入法”一開始就決定出海,到“觸寶電話”決定下沈到二三線城市精準服務於對免費通訊有剛需的人群,觸寶、搜狗這樣崛起於縫隙之間的公司懂得如何借勢禦力。
從“出海”到人工智能、大數據,有人羨慕王佳梁總是能猜中風口,然而他們的生存哲學就是如此,在看似“鐵幕降臨”的互聯網中敏銳的洞察到新的機會,用技術創新穿越漫長的創業之路,通向成功。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實習編輯 梁秋月
9月28日早間,順豐控股(002352,SZ)發布公告稱,其子公司與UPS合作設立合資企業事項交割條件全部達成。
為業界關註的是,順豐、UPS雙方聲稱品牌聯合將帶來運費的大幅優化,並推出了聯合品牌的全新產品“直運+”,這對其他快遞公司出海究竟能帶來多大殺傷力?
對此,一位通達系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認為,由於業務結構不同,通達系依賴的電商件不是順豐產品定位的重點。因此,順豐聯手UPS對通達系出海影響不大。
記者同時從一位曾供職通達系國際部的市場人士處了解到,目前國內快遞公司出海主要受到來自郵政、專線的競爭,已經逼得四大國際快遞(DHL、UPS、TNT、FedEx)也要降價。而近來新增業務主要是電商包裹,而傳統商務件增長乏力,且集中在四大國際快遞和EMS手中。為了尋求更大的突圍,順豐聯手UPS不失為中國快遞出海值得借鑒的一種創新模式。
不過,上述市場人士同時表示,由於順豐和UPS都是直營模式,加盟模式的快遞公司要想直接複制和“國際四大”的合作難度較大。但是,國內加盟網絡有可能加入全球加盟網絡,這對加速中國快遞出海還是有幫助的。
事件回溯至今年5月26日,順豐控股有限公司與UPS、環球速運控股有限公司簽署《合資協議》以及附屬交易文件《融資協議》,順豐和UPS擬分別對合資企業投資500萬美元,雙方共計投資1000萬美元,同時,雙方擬出資50萬美元分別認購合資企業發行的50%股份,其余部分將由雙方協商一致後進行投入。該合資企業旨在經營推廣和開發聯合品牌的國際快遞產品。
根據順豐控股28日的早間公告,截至目前,上述對外投資事項已取得所有必需的監管審批、備案和登記,順豐與UPS雙方均已完成以現金認購合資企業的股份,各項交割條件全部達成,《合資協議》正式生效。
作為目前國內運營全貨機數量最多、且走在“出海”前列的貨運航空公司,順豐與UPS的強強聯合,自然引發行業不小震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就在10天前,順豐選址湖北鄂州的國際機場還剛剛通告稱,預可研報批進入最後沖刺階段,預計年內就可開工建設。順豐加速出海的路徑從中可見一斑。
不過,強強聯合的背後,一位曾供職通達系國際部的市場人士以其切身經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內快遞企業走出去實際面臨很多困難,包括順豐。在歐美市場,關務、用工、法律、市場開拓等方面,都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
據UPS官方披露的消息,此次和順豐推出的聯合品牌產品在國內將由順豐上門取件,抵達目的地美國後,由UPS提供快速清關服務,並完成最後一公里派送。無疑,這種模式可以很大程度緩解上述出海難題。
“UPS的國際網絡強大,但UPS在國內的網絡不如順豐,他們強強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上述人士認為,順豐進一步搶占國際市場,以及自身降本增效都會有幫助。這對於正苦苦尋求出海之路的其他快遞公司來說,也同樣具有誘惑力。
有研究報告顯示,近5年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複合增幅高達60.53%,2016年交易額達到3055億元,同比增長48.0%,而且依然維持高增速,因此,跨境電商的發展必然也將帶動國際快件的增長。伴隨國內快遞公司陸續登陸資本市場,國內行業格局競爭愈發激烈,國際快件市場也正逐漸成為國內快遞公司的必爭之地。
那麽,“順豐+UPS”的出海模式可複制性究竟有多大?
對此,上述市場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認為,順豐和UPS都是直營模式,加盟模式對網點的可控性相對較差,與“國際四大”合作的難度很大。像Fedex、DHL等不一定認可加盟網絡。但是,國內加盟網絡有可能有加入全球加盟網絡。國外的事情,同樣可以交由國際加盟網絡搞定。“現在互聯網發達,可以解決過去解決不了的很多業務對接問題。”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實習編輯 任芷霓
9月19日,在捷克布拉格的一間會議室中,一份簽有中捷兩國語言的《合作意向書》被遞交到成都國際鐵路班列有限公司負責人手中。這份簽約分量十足——半個月後,其簽約開通的中歐班列蓉歐快鐵(成都—布拉格),使成都開行的國際貨運班列線路增添至七條。
蓉歐快鐵的站點不斷擴散,線路愈加密織,開行的數量已突破千列——隨著貨值的數倍增長,這條聯通亞歐大陸的通道正架起貿易的長橋,讓“成都造”遍及歐洲,更讓“一帶一路”重要通道具象起來。現如今,“一帶一路”自提出之日起已滿四年。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它不僅從一個倡議發展為多方參與的世界願景,更踏入“落實願景”的新階段。
5月23日,一陣機器的轟鳴聲再次將人跡罕至的老撾中北部山林從沈睡中喚醒。在這里,中老鐵路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建設當中。盡管剛開工不久,但先行鑿開的隧道與鋪就的施工便道,已為線路周圍老撾山區荒涼的景象帶來了變化。一場現代化變革即將在此展開。
最早參與該項目建設的中鐵二局是一家來自成都的企業。早在2015年12月中老鐵路奠基之時,其就以第VI標段的承包方參與其中,現如今,工期已邁入第二個年頭。據其工作人員介紹,中老鐵路項目目前進展順利,預計將於2021年正式通車。
中老鐵路建設的不斷推進,讓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規劃的6大經濟走廊之一——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雛形初現。這只是成都直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項目之一。成都新築路橋在中白工業園的超級電容器項目、中鐵二院的孟加拉帕德瑪大橋鐵路連線項目、埃塞俄比亞-吉布提鐵路項目……這些遍布全球的項目,儼然已串聯起成都融入“一帶一路”、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世界地圖”。
基礎已有,但優勢還需擴大。在成都“全面融入‘一帶一路’”的過程中,需要更多企業“走出去”,融入世界產業價值鏈,參與世界經濟分工合作,為成都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探索經驗和路徑。
就在去年9月13日,成都發布《成都市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推動企業“走出去”五年(2016~2020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以全球布局、產能合作、跨國成長、絲路開拓、平臺構築、保駕護航六大行動,誌在於“十三五”末將成都基本建成國家中西部地區“走出去”門戶城市,推動上萬家企業走上國際舞臺。
初步成效已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商務委了解到,今年1~9月,成都企業“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重點項目共計150個,涉及金額超過200億美元。其中,農業類項目43個,制造業類項目35個,服務業類(含工程承包)項目72個。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沙祖康在成都出席2017“一帶一路”中歐(成都)創新合作峰會時曾評價,“在國際交流、貿易合作層面,成都已做得足夠出色。”
成都並不滿足於此。正處於多重機遇疊加期的成都,將“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寫進了城市發展的新篇章。其中,企業作為擴大開放的主體,也理應被給予更多發展支持。
今年4月,成都為未來擘劃了新藍圖,提出“更全面、更深入、更務實”的新開放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成都對“新開放觀”的這三項定義中,每一項都緊貼企業,誌在助推其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地融入全球產業鏈條,並探索在全球範圍內擴大參與分工合作的可能。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一帶一路”貿易合作大數據報告2017》,從貿易市場看,東南亞因與我國西南地區地理位置相近,成為2016年我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最大的貿易夥伴。因此,成都在“新開放觀”中將“更全面”放在了首要位置,希望更多的企業走向更多的國家,更廣闊的地區成為成都的合作對象。
與“新開放觀”同步踐行的是不斷構建的大通道,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為成都新的開放時代提供了新的思路:迄今為止,從成都發出的國際航線已達102條,從成都出發的15小時經濟圈不斷成型;中歐班列蓉歐快鐵的開行,更為成都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不斷躍升的向西對外開放門戶搭建了一個通向歐洲的物流貿易通道。自此,歐洲被納入成都的“朋友圈”。
數據顯示,自2013年起,由成都出發的蓉歐快鐵已開行1000多列,數量位居中歐班列之首。與此同時,2017年1~8月,蓉歐快鐵貨值達到86.3億元,同比增長高達690%。多重原因助推下,“蓉歐合作”成為成都對外開放合作的重點領域與發力方向。
如何將此思路落實到行動中,真正讓企業享受到開放紅利?
成都的做法是,通過在本地打造國際合作平臺,將“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以增強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能力。基於此,成都先後啟動運行歐洲中心、與法國索菲亞-安蒂利斯科技園等共建打造產業園,使蓉歐合作邁上新臺階。
而借力位於蓉歐快鐵的起始點——成都青白江的國際鐵路港和以及雙流國際航空港的兩大自貿區板塊,成都還在探索多項體制機制創新,以期為企業提供從營商到引資引智的一系列便利措施。以機場為例,成都機場貨物進口、出口通關時間分別為14.2小時、1.05小時,均列全國第4位;同時,成都還在積極推進“集中匯總納稅”、“一簡一優”、“信任通關”等改革事項。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邁向“落實願景”的新階段,成都推動企業“走出去”還有著更深層次的意義:它將推動更多企業快速度過初期建設期,盡早收獲初期果實,使企業在融入“一帶一路”的過程中迎來發展先機。
去年10月5日,非洲第一條跨國電氣化鐵路——埃塞俄比亞至吉布提鐵路正式通車,為這個項目忙碌了6年的中鐵二院終於可以松口氣了。早在2010年9月,中鐵二院就開始為亞吉鐵路規劃、設計,先後1700余人次赴埃塞參與各類工作,成功輸出“中國標準”。今年5月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鐵二院受邀出席,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現身說法。
能夠從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不僅是由於中鐵二院及早“走出去”融入了“一帶一路”,更重要的是,它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培養了大批來自各國的“高級粉絲”,因此能借項目的建設之機實現“跨國成長”。
助力企業“跨國成長”正是成都推動其“走出去”的重點行動之一。根據《行動計劃》,成都希望能夠鼓勵企業通過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改變傳統管理模式,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現代企業制度、管理模式和服務規範,以孵化出一批跨國成長型企業。
而實現企業的跨國成長,首先仍需加強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品、技術、服務等標準互聯互通互認,拓展“成都制造”、“成都服務”、“成都品牌”國際市場空間。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側重於對有高附加值的企業合作提供政策支持,以“更深入、更務實”的開放理念在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找到現實的土壤。
“我們希望以重大項目為抓手,以跨國公司培育為重點,以經貿促進活動為載體,打出政策支持‘組合拳’,加快推動企業‘走出去’,促進成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水平再上新臺階。”他說。
他所提到的經貿促進活動,其中就包含了今年成都市商務委帶頭組織的一系列“成都造·全球行”活動。該活動共計將在全球6大洲28個國家和地區展開推介,目標正是將“成都造”打造為企業在海外經營的名片。
在成都的期望中,培養出的跨國成長企業,還將促進企業抱團出海。據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將“實現從單一的企業‘走出去’向產業鏈‘走出去’轉變,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每經影視實習記者 畢媛媛
每經影視編輯 杜蔚
不久前,《白夜追兇》海外發行權賣給Netflix,未來將通過Netflix在190多個國家地區播出的消息讓不少國劇粉絲為之振奮。
“國劇出海”這個話題近年來一直在熱議,回望過去很多國內經典早已霸屏海外。如今年大火的《人民的名義》,反腐題材受到內地觀眾追捧,“沙書記”、“達康書記”等在東南亞市場和歐美華人掀起旋風;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度登上海外電視臺的黃金時段。還有前幾年《步步驚心》在亞太地區收獲超高人氣;《甄嬛傳》登陸美國HBO主流電視臺;《媳婦的美好時代》在肯尼亞掀起收視熱潮;《瑯琊榜》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熱播;《羋月傳》國內未播版權就已賣到國外等多個例子。
▲《人民的名義》在海外網站上的評分為7.6分(IMDb/圖)
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電視劇的海外營銷僅涉及中國港澳臺、東南亞和日韓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隨著我國電視劇行業的積累和不斷發展,電視劇出口範圍不斷拓展,如今出口範圍已遍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中國新聞網報道,2016年電視劇出口總額為5.1億元,占整體電視節目內容出口總額的68%,五年間增長了60%。2017年出口預計也超過1億美元。
與之不相匹配的是,國產影視劇外銷的價格一直被壓得很低。
國劇出口總量到500部,但還賣著“白菜價”
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大力推動“廣播影視走出去工程”以來,中國電視劇出口規模穩步增長,數量和金額不斷創歷史新高。
據統計,我國電視劇生產總量為每年400~500部,出口總量基本維持在每年250~350部,超過一半的電視劇出口海外。除了海外華語市場,中國電視劇在非華語市場也取得不俗成績。
▲《白鹿原》在海外網站上的評分高達9分(IMDb/圖)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電視劇出口總額為5.1億元人民幣,比2015年的3.8億增長了三分之一,“出海”的國產劇體量在不斷增長。
事實上,中國電視劇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便開始走出國門,不少電視劇在新加坡、泰國、韓國等多個國家播出。但長期以來,中國影視劇的國際貿易處於“逆差”狀態,整體價格低下,與韓國、歐美的電視劇“天價”劇集相比,差距很大。
高大上的美劇、有品位的英劇、唯美風的韓劇,這些外國劇種在國內一直有著大批粉絲。國劇在海外售價非常低,業內人士透露,《瑯琊榜》這樣的經典也只能賣白菜價。那麽韓國電視劇版權有多貴呢?金秀賢主演的《制作人》以每集20萬美金賣給中國,《太陽的後裔》每集版權費用也達23萬美元。
▲《太陽的後裔》海外評分情況(IMDb/圖)
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會長尤小剛告訴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造成這樣尷尬局面的原因在於,我們目前影視出口規模小、力量分散,各自為政沒有形成一股合力,沒有建立起專業化的渠道和營銷模式。《越獄》第二季,美國賣給日本160萬美金一集,韓國是90萬。目前中國賣給日本最高的(國產劇),我們知道的是6萬5千美金一集,目前還沒有超過這個數字。”
國劇出海遭遇“尷尬”
中國電視劇出海要面對一些“天花板”,渠道稀缺就是難題。以韓國為例,韓國的三大臺,即韓國廣播公司電視臺(KBS)、韓國文化廣播公司電視臺(MBC)、首爾廣播公司電視臺(SBS),極少播放海外電視劇或節目,大部分中國電視劇只能在韓國有線電視頻道播出。
此外,播放模式也是一道坎。歐美電視劇的播出習慣是季播,每季在13集左右。一部50集的中國電視劇在歐美就需要至少一年時間。而中國電視劇有的長達七八十集,歐美觀眾無法接受。《甄嬛傳》曾為此做過一次大膽的嘗試:將70多集剪輯成10部電視電影。事實上,耗費心血的剪輯版依然沒能登陸主流電視臺,是在美國一線視頻網站Netflix播出的。
▲《甄嬛傳》海外評分情況(IMDb/圖)
此外,不同國家的觀眾自小的生活背景、文化理念、接受的教育均有所差異,這使得各個國家觀眾對電視劇的需求也不一樣。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成為古裝劇題材的創作源泉,其中不乏經典之作,海外接受度最高的也是歷史劇、武俠劇。
最後,要打造優質偶像的美譽度。明星陣容是決定電視劇在海外市場是否大受歡迎的關鍵因素。不過,目前海內外觀眾廣泛認可的明星屈指可數,多數國內人氣偶像在海外市場缺乏號召力。
“抱團出海”有望提高在國際市場的議價力
為了獲得海外市場認可,也有不少影視公司紛紛實施自己的國際化戰略,如王健林收購北美第二大院線AMC、澳大利亞第二大院線Hoyts以及美國傳奇影業,擴充自身在海外的營銷發行渠道。
部分影視公司也紛紛在美國等地設立分公司,或是采取與海外公司合作制作影視作品的方式,以此了解並逐漸進入海外市場。
目前,國產劇出口主要在亞太地區,以東南亞為主。國內有10多家從事海外發行的代理商負責對接海外核心電視臺或與電視臺合作的核心公司,每家代理商對應不同的版權區域。中小影視公司大多把影視劇的海外銷售委托給代理商發行,像華策等大型影視公司設有海外發行部。為了發行到更多國家,制片方往往同時對接多家代理商,具體到部分區域,大型影視公司也會承包給當地代理商。
但需要認識到,海外影視劇市場的成熟度和市場化不是小公司能夠應對的。相關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應組建高層級的海外發行部,通過各種渠道幫助中小型影視公司進軍海外發行市場,提高影視劇整體出口的議價能力。
為了打破這種困境,華策、華誼、愛奇藝等10家影視文化企業成立了中國電視劇(網絡劇)出口聯盟,共同簽署了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宣言。
“2017年中國影視劇海外銷售約1億美元,基本才兩部戲的收入,外銷市場存在很大空間。”尤小剛表示,如要推動影視劇及網劇的大規模出口,還需要用國際化、市場化的渠道進行推廣。
▲近年來,眾多國產劇出海(IMDb/圖)
“我們當前的影視制作企業散而小,並缺乏一些出口的專業指導,難成規模,產品在國際市場的議價能力較弱。”華策影視集團總裁趙依芳告訴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她希望通過“抱團”打破這種狀態。
導演鄭曉龍曾向媒體表示:我們過去有一種認識,作品拿出去只要能播就是做外宣了,但其實外宣不能用“白送”來進行,你白送他東西,他認為這是宣傳品,不會認真對待。但通過商品的方式,達到提高我們文化輸出的作用,這個比“白送”要好很多。所以,要強調我們的作品是有它商業價值的。
尤小剛透露,他心目中影視劇劇健康的出口價,為“至少現在的十倍”。實際上,中國電視劇走出國門早不是一天兩天了,無論觀眾或是媒體,對於這個並沒有到來的盛世,都應有一個清醒冷靜的認知,不能把“走出去”當成簡單的“外宣”,只有在和對方合作制作和播出中取得了商業成功,才能名利雙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