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創新”是指在不受主流商業關註的領域進行創新,不斷積累用戶,叠代產品,慢慢深入,後發先至的在主流市場突圍。
來源 | 礪石商業評論(ID:libusiness)
作者 | 劉學輝
2012年春,馬化騰邀請“互聯網先知”凱文•凱利(KK)在北京世貿天階,自家騰訊匯所做了一個小型對談。
後來成為互聯網至理名言的“邊緣創新”就源於那次對話。
“邊緣創新”是指在不受主流商業關註的領域進行創新,不斷積累用戶,叠代產品,慢慢深入,後發先至的在主流市場突圍。
2012年左右,“出海”(創業公司做海外市場)是絕好的“邊緣創新"之地,幾年間誕生了許多強大的互聯網公司。
2011年年底開始出海的傅盛,帶領“獵豹”躲過了奇虎360在國內工具市場的圍剿,在海外攻下數億用戶,2014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超過20億美元;
2012年從B端轉型C端的觸寶輸入法,用了5年時間,在海外獲得了11億海外用戶9600萬日活,這一數據甚至超越了國內的搜狗輸入法,一舉成為全球用戶量最大的輸入法。還有諸如musical.ly、APUS等互聯網公司,都在海外市場快速爆發,成為新一代獨角獸。
觸寶CEO王佳梁感慨“出海“的對於公司的重要性:“搜狗輸入法當時已經做了很多年,國內輸入法市場已經飽和,出海是我們破局最重要的戰略”。
一
出海變紅海
然而2017年,“出海”已不是什麽邊緣創新之地了。
投了不少海外創業公司的天使投資人周亞輝,在黑馬大賽當評委時說:“海外創業競爭也非常激烈了,各個賽道都擠滿了創業者,出海創業門檻越來越高”。
“現在你看印度、中東、東南亞,甚至歐洲,都遍布了中國去海外淘金的創業者。很多國家一打開應用商店,發現總榜前十的APP,有六、七個是中國人做的”,一位創業者在朋友圈吐槽。
如今,不但成千上萬的創業公司出海尋找機會,巨頭阿里、騰訊、小米,新崛起的滴滴、今日頭條、ofo、摩拜等等都開始在海外布局。幾乎所有創業者都把出海,作為自己的商業擴展路徑的選擇之一。
有段子說,中國人現在不但去海外到處花錢,還每天琢磨怎麽賺老外的錢。而段子之外是一位中東創業者和我分享的真實故事,一次他們去和一個中東遊戲渠道商談合作,發現對方在他們之前已經見了兩撥人,全都是中國的創業團隊。
二
出海下半場,短跑變長跑
出海創業已經到下半場,競爭愈發激烈。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考驗的不但是創業公司的速度,還有續航能力。
“出海不是一場短途的賽跑,是一場馬拉松,拼的不是爆發力,而是耐力”,在觸寶CEO王佳梁看來,去年開始,出海創業已經進入了紅海階段,甚至出現了“出海軍團”。
“出海軍團”把國內各種模式與市場營銷打法,快速“複制+粘貼”進入各個國家,這讓許多出海創業者,要面對同胞的殘酷競爭。一個中東國家的手遊,可能就有十幾家中國公司在做。
如今,在各家媒體推出長長的《創業公司死亡名單》中,除了O2O、共享經濟、智能硬件等領域,已經有不少出海的公司,在“死亡筆記”中。
“如今出海創業者要擔心的事情不是眼前(海外市場狀況),而是要擔心你的身後(新進入競爭者),沒有壁壘的出海公司將會快速失去市場優勢,甚至死亡”,王佳梁補充說。
三
關鍵是“躍遷”
在海外市場領先的龍頭公司來說,是出海市場更加激烈的競爭,龍頭公司必須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以2016年為分水嶺,作為出海的代表性企業之一,獵豹的財報非常不好看,前兩年強勁的增長勢頭消失殆盡,2016年全年虧損8050萬。獵豹CEO開始帶領獵豹進行了“痛苦的轉型”,由工具類轉向直播、閱讀等更具用戶粘性、活躍度,擁有競爭壁壘的領域。這讓獵豹在2017年取得了業績反轉,實現利潤大幅增長。
觸寶是為數不多,在海外市場仍然保持著高增速的公司,去年仍然增長了1億的用戶。觸寶CEO王佳梁總結眾多出海公司案例,以及觸寶本身的發展,他認為中國公司出海想要有長久競爭力,需要進行“躍遷”。
什麽是躍遷?癡迷物理的王佳梁解釋說:這是量子物理的一個概念,當一個電子獲得光子能量的時候,達到一定程度能量時就會躍遷到更高的能級上,量子狀態是不一樣的。
而在商業語境里,是指把不斷積累公司的勢能,最終用手里的資源爆發能量,引導公司到達新的業務軌道上,別人就很難再跟你競爭了。
而要如何實現躍遷?王佳梁認為出海公司,如果只簡單的複制產品到海外,已經非常難成功,其中的:①知識產權、②技術、③數據、④文化與市場認知,將成為出海公司實現躍遷的“能量源”。
首先,最殘酷的教訓是知識產權,幾乎所有出海公司都遇到了這方面的狙擊,甚至小米都因為知識產權問題在印度全面潰敗。而觸寶曾差點“死”在這個問題上。
2012年12月,觸寶被最大的競爭對手Nuance狀告,光是訴訟費就花了500萬美金,整個公司業務停滯了三個月。這讓觸寶在“鬼門關”走了一遭,雖然勝訴,也讓王佳梁心有余悸。
王佳梁說:“知識產權可能被很多的中國創業者所忽略,然而大部分創業公司都會死在這兒"。目前觸寶在國際上有160多項的專利,這成為了重要的競爭壁壘——受過傷的地方,如今反而成為了觸寶身體最堅硬的部分。
王佳梁認為,知識產權是出海入場券,技術決定了出海公司實現躍遷成功概率。觸寶輸入法之所以能有高速的增長,是因為其在輸入法技術的積累,使得產品不斷叠代,觸寶神經網絡、滑行輸入等技術運用,讓產品擁有市場上最好的用戶體驗。
而觸寶輸入法擁有大量的用戶數據沈澱,讓APP的價值越來越大。“數據將是未來的生產資料”,馬雲和馬化騰都把數據作為阿里、騰訊最重要的戰略,觸寶曾在2016年運用大數據技術成功預測了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獵豹之所以要轉型做直播和內容,是因為清理工具對用戶數據的沈澱有限。
“最終,所有的競爭將落到文化和市場認知“,這個文化不但指公司的內部文化,更是對各國文化的適應性,這將讓出海公司成為當地市場上最敏銳的公司。獵豹在從工具跨越到直播、內容時,傅盛提出的最關鍵的轉型問題,就是要”解決文化跨度問題“。
黑馬大賽出海賽參賽者,MENA Mobile創始人馬誌軍,其公司一年在中東地區營收有2200萬美金,他是一個會說阿拉伯語,了解伊斯蘭教的回族人,他的成功在於知道中東文化會流行什麽遊戲,又有什麽禁忌。
而觸寶的成功,建立在對不同國家地區市場的用戶結構、文化的深刻認知和尊重。
王佳梁說: “中國的用戶是一個金字塔的結構,在中國的互聯網結構里,中底層的用戶數量占比最大,包括所有的BAT、快手等公司都抓住了中底層的用戶。但是在海外,中產階級才是主力,所以無論蘋果、谷歌還是特斯拉,這些公司都是從中高端用戶做起來的。”
用戶的結構和文化差異決定了國內和海外市場打法的不同。
例如,在印度有很多很多的方言,Google自帶的輸入法最多也就支持七八種方言,但是觸寶支持了二十五種印度當地方言。一個創業公司,如果能夠對這個在地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而不止是“語音翻譯版”,這種深刻的理解將是難以複制的壁壘。
王佳梁認為,出海雖然看起來已經是個紅海,但是站在更高維度看,實現了“躍遷”的公司,面對的仍然是潛力十足的幾十億用戶市場。“不要考慮眼前的戰爭,要思考如何躍遷”,例如AI技術將會給出海企業帶來新一波的技術,如今觸寶已經在矽谷布下了AI實驗室,並在上海總部建立了一支強大的AI團隊。
在一場演講中,觸寶CEO王佳梁用凱文•凱利在其著作《必然》的一段話作為結尾——“已經開始。當然,也僅僅是個開始”。
國內金融科技企業出海東南亞已成近年來的一種趨勢。
由於境內市場競爭激烈,特別是在去年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企業合規成本擡高,盈利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導致越來越多的互金企業將業務拓展至海外,開始在東南亞跑馬圈地。
從螞蟻金服、財付通、宜信、陸金所到如今越來越多的P2P、現金貸企業,通過落地印尼、新加坡、越南等地,布局海外市場,實現國際化戰略的試水與探索。這其中,新加坡則成為很多互金公司出海首站。
“龐大的人口數量、較高的移動互聯網普及率,再加上普惠金融的巨大缺口,一切都很像中國2012年前後的樣子。那個時候,中國的互聯網金融還處在騰飛前期,機遇無限。在東南亞複制中國互金行業走過的路,在新的市場孕育新的‘獨角獸’,成為不少平臺出海的動機。”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此前對媒體表示。
新加坡成出海首站
在互金機構搶灘東南亞市場的過程中,新加坡因為金融市場成熟、人口相對較少、高效包容卻又嚴格的監管模式,成為大多數互金機構出海的首站。
根據記者了解,東南亞移動支付服務普及率普遍較低。而新加坡的移動支付目前尚未允許APP直接綁定銀行卡支付,仍以信用卡消費為主。另外,還存在轉賬費率較高的問題。
“東南亞國家很多,新加坡是最小的,新加坡雖然沒有一個成熟的電子支付環境,但是有成熟的金融市場,競爭很強。消費者使用現金或信用卡等支付比較普遍。”新聯在線新加坡執行董事EddieLee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他介紹,在新加坡轉賬費率大概在3%左右,而且是雙向收費,而銀行存款年利率不到2%。因此很多企業轉賬還采用傳統的支票方式,兩天才能到賬。
“之所以大多數互金公司將新加坡作為出海首站,是把它作為跳板。很多公司將新加坡當作實驗的模版,如果在新加坡可以做好,去其他國家就會相對簡單。”EddieLee稱。
螞蟻金服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歐美發達國家的卡支付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成熟,因此第三方支付在當地推廣較慢,而東南亞、印度等地則由於支付的相關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後,第三方支付切入市場較為容易。
出海布局,國內金融科技企業首先要符合當地監管要求。為了支持金融科技企業發展,新加坡采用了英國的監管沙盒機制,允許機構在金融監管部門限定的業務範圍內將各種金融科技創新業務落地發展。今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開始批準發放資本市場服務牌照(CMS),這相當於國內發放網貸行業牌照。
“MAS的管理比較嚴格,需要拿牌照。”EddieLee表示,在新加坡,每項金融業務均需要獨立的牌照。對於資產管理而言,MAS設立了CMS牌照。
EddieLee表示,CMS牌照經營範圍有很多種,主要分為:一是針對在新加坡的外國投資者;二是針對本土投資者,但只能是高凈值客戶做投資理財;三是除了高凈值客戶外,也能接納零售投資客戶,新聯在線(新加坡)就是第三種模式。
根據記者了解,此前陸金所在新加坡拿到的牌照許可主要是針對在新加坡的境外投資者,而不是新加坡本地人。業內人士表示,“陸金所的投資產品要找的是高凈值用戶,而不是針對普通消費者。”
市場環境、經營路徑各不相同
盡管都首選新加坡,但互金機構進軍東南亞,經營路徑卻並不相同。
宜信創始人兼CEO唐寧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出海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自己去做,二是當地找合作夥伴,三是投資當地企業。這幾種模式各有特點,由企業自身的能力以及發展策略決定。
“宜信選擇金融科技投資的方式,我們有全球金融科技投資基金,大部分在美國,去年也有東南亞,未來會大力在東南亞做金融科技投資。”唐寧表示。
新聯在線則是選擇直接在當地成立公司,申請業務牌照的的模式。“新加坡法律還不允許P2P,不允許個人借給個人,目前還是企業間的借貸。”EddieLee表示,在新加坡市場,新聯在線平臺模式主要為P2B,專門將本地企業的短期融資需求與個人投資者或企業的短期投資需求相撮合。
另外,一些科技金融公司選擇與已經在當地有一定基礎的企業合作開展業務。例如,螞蟻金服就收購東南亞當地公司,輸出技術及普惠經驗。此前,凡普金科也與新加坡Cash wagon簽訂戰略合作儀式,雙方將基於大數據處理和金融科技研發開展密切合作,進一步幫助Cash wagon拓展東南亞地區的智能金融服務。
“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拓展東南亞市場,大部分還是來放貸的,拓展金融業務。”北京大學金融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新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東南亞的金融服務相對落後,這和征信服務是配套的。在該地區,由於個人信息數據保護意識較弱,數據相對容易采集、監管環境寬松,因此會有許多國內金融科技公司布局東南亞,嘗試基於大數據風控技術的新商業模式。
而在東南亞各國間,由於普惠金融的發展條件不同,政策、監管等生態環境差別較大,互金機構面臨的環境也不盡相同。
根據記者了解,去年,馬來西亞金融監管部門在20多家申請機構中,僅僅批複了5個P2P業務牌照,主要原因是擔心大部分機構缺乏完善的風控體系,難以確保資產端的投資安全性。
而在印尼,從業需要P2P牌照,但目前監管尚不嚴格。印尼金融服務局對從事P2P網貸業務的公司提出明確的資金要求:金融科技公司在向金融服務局登記註冊時需持有10億印尼盾(約合74239美元),申請牌照時需持有25億印尼盾,要求有所降低;未對貸款利率做出嚴格規定,只需要“考慮公平性和國家的經濟發展”。
捷越聯合錢進袋智庫認為,互金機構拓展東南亞市場,需要進一步研究當地網貸市場潛在風險以及商業的可行性。例如,在印尼市場就包括:小微企業或個人的客戶資源;需要熟悉了解印尼的法律、金融、財稅政策;豐富的政府資源;相關的數據或征信資源。
另外,仍需要研究解決借款的場景以及客戶畫像問題,潛在的業務風險例如信用風險,並有自己可行的風控措施等。
金融科技人才缺乏
不僅如此,互金企業布局東南亞市場,金融科技專業人才常常遭遇瓶頸。
業內人士表示,像螞蟻金服通過收購當地企業的方式切入東南亞市場,可以迅速解決牌照、人才、文化沖突等問題。
早在2007年,螞蟻金服就開啟全球化業務。2015年,螞蟻金服對印度Paytm開展了兩輪投資,並在出資的同時,提供了技術經驗支持,從系統架構改造到風控體系搭建,再到數據能力,全方向幫助Paytm提升平臺能力。
“在布局全球化業務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我們需要派出團隊最核心的工程師、業務骨幹,因為一切技術的搭建都是從無到有的,而普通程序員只會寫自己負責的那一段代碼,並不了解全部的框架內容。”螞蟻金服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上述受訪者同時表示,由於印度本土擁有大批優秀的計算機工程師,這也是Paytm能夠可持續運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Paytm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及印度最大的移動支付平臺,截至目前,已擁有2.5億移動電子錢包用戶。
目前在東南亞市場上,螞蟻金服已有馬來西亞版支付寶、泰國版“支付寶”Ascend Money、菲律賓版“支付寶”Mynt等,通過輸出金融科技技術,將普惠金融經驗複制到東南亞各國。
但相比印度,東南亞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專業領域人才的匱乏。螞蟻金服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在拓展東南亞市場過程中,後續專業領域人才匱乏是制約當地業務拓展速度的因素之一。
創新之都以色列,已經成了中國投資機構尋求海外項目的第二高地,第一高地自然為美國。
2018年4月14日下午,中國深圳創新創業大賽第二屆國際賽項目投融資對接會在深圳市舉行,參加路演的22個項目中,有10個來自以色列。
新恒利達投資總監劉東成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內機構在出海尋求項目時,美國和以色列為最先考慮的國家,以色列創新走了在全球的前沿。“中國的創業項目往往是效率的提升或價格的降低,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但以色列的創業項目經常能提供此前從未見過的技術,基於技術創新。”
另一方面,中國也成了以色列創業公司尋求國際融資的首選項。以色列創業公司BetalinTherapeutics創始人Shay Herchcovich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很難從矽谷拿到投資,在以色列,深圳等中國城市非常出名,大量以色列初創公司從中國投資人處獲得投資。
大約一周以前,Shay Herchcovich和其它10個創業團隊受深圳市坪山區政府之邀來到中國。在這一個星期的時間里,他們見了不少深圳或香港的投資機構,有的公司已經和投資方就投融資達成一致。
以色列創業項目盯上中國資本
BetalinTherapeutics 核心產品是一款針對糖尿病的Betalin療法。Betalin療法是將人源胰島B細胞進行體外種植培養,形成具有胰腺分泌功能的EMP(微型人造胰腺),爾後將EMP植入患者皮下,以固有、受調節的方式分泌胰島素。通過EMP,糖尿病患者不再需要依賴日複一日的胰島素體外註射。
該項技術曾獲得BioMed 2017生物制藥初創公司獎。此後,Shay Herchcovich開始不斷收到國內政府邀請,出席國內的創業大賽。2017年12月,Betalin Therapeutics獲得2017西安國際創業大賽決賽一等獎;2018年1月24日,Betalin Therapeutics獲得2017中國(廣州)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冠軍。
在4月14日下午的投融資對接會上,參加路演的公司多為曾經獲獎的項目。Beatlin Therapeutics公司創始人Shay Herchcovich此次來中國的目的是為BetalinTherapeutics尋求500萬美元的融資。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中國的這一個星期內約見了近20家機構,並已經和其中一家機構達成投資意向,但他沒有透露機構名字。
在向記者介紹完BetalinTherapeutics的情況之後,Shay Herchcovich拿出了另外一張宣傳單,是他創辦的另外一家公司,該公司主要技術為將普通織物處理為抗菌處理物。
在以色列,像Shay Herchcovih這樣的創業青年還有很多,不少人放棄高薪工作開始自己的公司。如EcoPlant的創始人AviranYaakov,他最早在一家報紙擔任記者,爾後在SAP公司擔任銷售主管,2016年起開始創業。
他們將高校的研究成果商業化,參加全球範圍內的創業大賽,這也促使以色列成了創新創業大國。以色列人口僅有800多萬,卻創造了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的經濟奇跡;國土面積被三分之二的沙漠覆蓋,以色列在納斯達克擁有的上市公司數量也與中國不相上下。
Shay Herchcovich告訴記者,現在很難從美國投資者那里拿到錢,深圳等中國城市在以色列非常出名,是創業公司尋求融資的首選地,身邊許多公司在中國拿到了投資。
當身邊人稱贊以色列人善於創新、更加聰明時,Shay Herchcovich和他的搭檔會一起搖頭,稱中國人更擅長創業。在Shay Herchcovich看來,以色列公司擅長開始的1%,中國卻可以做好剩下的99%,推動公司的後續發展,幫助公司做大做強,創始人只要做好開始部分就可以了。
以色列創業項目備受國內投資機構追捧
以色列公司紛至沓來向中國尋求融資,與之相輔相成,國內投資機構也適時地拋出了橄欖枝。
新恒利達投資總監劉東成告訴記者,美國和以色列是國內投資機構出海投資最為看重的兩個國家。以色列創業項目往往是技術上的革新,項目質量更高。許多創業公司拓展市場時會前去以色列進行“試點”,如果一個創業項目能為以色列接受,那項目幾乎可以毫無障礙地通吃全球。
相比之下,國內創業項目多為商業模式的創新或先進技術的模仿。“模式創新很容易被抄襲,誰都可以做,更多是用錢砸進來買用戶。只有在技術或規模上領先才能持續發展,但現在的環境很難實現規模領先,只能從技術領先上做起了。”
而國內基於技術創新的公司,很多用的是國外已經流傳一年的技術,這一點在生物領域更為明顯,一些技術甚至能在三五年後才流入國內。
劉東成同時表示,兩個技術相似的項目,以色列公司估值往往更低。“相比之下國內錢太多了,公司又少,投資者現在很急躁,著急投資。”
因此以色列項目備受追捧,但國內機構對投資項目也有著要求。Aviran Yaakov告訴記者,很多中國機構會要求被投資公司在中國市場有業務,設立分公司或辦公室。但美國投資者沒有這個要求,只要機構認可,在全球任何地方有業務都可以,“可能中國本身已經是一個足夠大的市場,能把中國市場做好就可以了。而美國市場太小了,要求公司去美國拓展業務不合理。”
劉東成告訴記者,一方面國內大量機構只有人民幣基金,無法對只接受美元的海外公司進行投資;另外一方面,以色列離中國太遠,在中國設立分公司或辦公室可以打消投資者對公司經營狀況的疑慮。
中國的生物醫藥獨角獸們正在加速擴張步伐。以百濟神州、再鼎醫藥、藥明生物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獨角獸們近期都交出了亮眼的年報成績單,值得註意的是,這些本土的生物藥獨角獸在海外市場同樣“圈粉”無數。
以百濟神州為例,目前該公司處於臨床階段的7個藥物中,三款進入臨床後期階段的產品,包括全球第二代BTK抑制劑Zanubrutinib(BGB-3111)、人源化PD-1單克隆抗體Tislelizumab(BGB-A317)、針對PARP1和PARP2的小分子抑制劑Pamiparib(BGB-290),均為全球新藥研發領域的前沿和熱門項目。
為了拓展產品在全球市場的潛力,百濟神州很早便啟動了全球範圍的臨床試驗,並在海外擁有大規模臨床研發團隊。目前百濟神州全球員工約900多人,其中科學家及臨床醫學專家近500名。
“中國正迎來生物醫藥最好的時機。”此前,藥明生物首席執行官陳智勝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在中國乃至全球的醫藥歷史上,從來沒有這樣一個時代:如果能把一個創新藥產品做好,就有望成為中國的獨角獸,進而成為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
4月30日晚間,藥明生物(WuXi Biologics, 2269.HK)發布公告,計劃未來五年內在愛爾蘭敦多克市總投資3.25億歐元新建生物制藥生產基地。這是藥明生物在中國境外投資建設的第一個生產基地,也是目前國內醫藥企業最大規模的海外基建投資項目之一。
藥明生物透露,該基地有望在投入GMP運營後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使用一次性生物反應器的生物制藥基地,並且在啟動後為當地公司賦能,加快歐洲生物藥開發進程。
這次藥明生物“出海”布局愛爾蘭,興建生產基地,正是看中了歐洲地區的巨大增長潛力。“我們業績在歐洲非常亮麗。歐洲是CDMO(藥物研發生產合作領域)的大本營,盡管歐洲有32個競爭對手,但是我去年在歐洲簽了很多項目。” 陳智勝表示。
根據藥明生物公布的最新年度報告,2017年藥明生物共實現營業收入16.19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63.7%。公司實現凈利潤人民幣2.53億元,同比增長79%,剔除首次公開發售所得款項的未實現匯兌虧損影響,凈利潤同比增長131.7%至人民幣3.27億元。截至目前,公司共開發了161款產品,而陳智勝介紹稱,這一數字已占全球生物醫藥研發數量的11%。
中國生物藥行業的快速發展是藥明生物高估值、高增長的主因,不過,該公司年報卻透露2017年公司業務增長最快的是海外市場。目前公司主要銷售對象是美國地區的客戶,美國地區營收占總營收比重為55.6%,中國市場占比為34.1%,而歐洲地區的業務量盡管只占中國本土業務的11.8%,但年增速卻超過200%,成為業務增速最快的地區。
陳智勝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此前藥明生物選擇港股上市,就與全球化布局不無關系。“我們既希望中國的投資者能發現我們的價值,也希望受到國際投資者的認可,因為我們想成為國際化公司。”他表示,在他看來本土醫藥企業若有實力能走進國際市場,機遇一樣廣闊,“歐洲公司做事是歐洲公司的風格,研發生產流程相對固定;藥明生物跟客戶的互動會更靈活,不斷優化研發生產方案。而靈活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他們沒有那麽多人來做這些事情。相信歐洲區域的業務會繼續增長。”
根據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藥明生物占據了中國生物制品研發服務市場63%的市場份額,而從股價來看,藥明生物上市不足一年,股價已從25港幣/股升至72.40/股港幣(截至記者發稿的最新價格),市值逼近千億。而選擇美股上市的百濟神州,股價也已經從發行價24美元/股漲至171美元/股,漲幅約為625%,總市值增至91.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83億)。
結束了一天在冰沙餐飲店的工作,紮著一頭嘻哈臟辮的AmberTiana拿起手機,切換到另一個身份——主播。
坐在沙發上的她對著手機攝像頭聊了聊白天的經歷,偶爾哼唱幾句,還向新加入的觀眾打個招呼。很快,一波小禮物飛進屏幕,一件心形的裝飾自動戴到了她的頭上。這個平臺上還有更貴的禮物——88888金幣的金色城堡,需要充900多美元才能贈送。
這個27歲的主播,每周為她的51萬粉絲直播音樂、電影,或是脫口秀。每個月的10至16小時的直播時間,為AmberTiana掙得800至1200美元。
如果不是屏幕里的金發碧眼的主播們,你可能不會覺得這和國內的映客、花椒直播秀場有什麽區別。
AmberTiana的經歷是美國直播的一個縮影。和國內直播行業風生水起相比,美國的直播業還處在發展早期,撒幣答題也沒有像中國那樣火爆,崇尚獨立自由的美國主播們喜歡單打獨鬥,工會模式還有待興起,直播文化和生態還在搭建過程中。
而中國嗅覺敏銳的出海者們早已開始撒網布局。你或許想不到,在美國,最受歡迎的直播平臺其實來自中國。
最難的是冷啟動
繼續做CleanMaster,還是從零開始做直播?
2015年,這個問題一度令獵豹移動CleanMaster負責人Yuki很糾結:明星產品CleanMaster是公司最主要的用戶和收入的來源,但當時她已經看到直播的機會。
觸動她的還有一件事,由於上市公司資金流動的複雜流程以及內部決策等原因,獵豹與映客失之交臂,後者的估值此後3個月內漲了好幾倍。
最終,下定決心Allin直播的Yuki,放棄了手上管理的所有業務線,以內部創業的方式,帶領十幾個人組建了LiveMe團隊Allin直播。沒有和風頭正勁的映客、鬥魚以及花椒等正面競爭,LiveMe決定直接在海外上線。
在她看來,如同當年的CleanMaster一樣,占據了美國制高點,LiveMe有機會真正做成一個全球的產品。
獵豹移動CEO傅盛有自己的判斷,他說越來越覺得文化的壁壘、用戶的習慣都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一個設限而已。“在網絡和通信日益發達的今天,全球年輕人的差異正在日漸減少。”
和當年出海的CleanMaster不同,工具類產品很直接,產品功能有剛需,體驗做得好用戶就愛用,產品體驗就是產品本身。相比之下,社交娛樂類產品更重運營。
在美國上線,“最難的就是冷啟動。”Yuki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當時一些國內直播平臺如歡聚時代的BigoLive選擇出海東南亞,當地有不少華人基礎,很容易找到經紀公司,經紀公司的生態很快就能建立起來。
但當時的美國市場上,Facebook還沒有上線直播功能,Twitter旗下已有直播應用Periscope但不支持虛擬禮物,Twitch只是一個遊戲直播平臺,類似於虎牙、鬥魚,直播經紀生態更無從談起。
在這樣的情況下,LiveMe沿用了中國的秀場形式。主播在平臺上表演才藝,用戶可以購買虛擬禮物送給主播,主播實現提現。這種形式不僅讓主播和觀眾建立起直接的聯系,也為LiveMe建立起了商業閉環。
產品的架構搭建起來後,如何撬動第一撥種子用戶?
“美國用戶更關註的是你的產品酷不酷、好不好玩,而不是給不給錢。”Yuki對記者說。
剛開始,美國的網紅生態並沒有建立起來,LiveMe只能和一些比較傳統的MCN合作,為了招攬人氣,LiveMe簽約了一些YouTube網紅並圍繞他們培養粉絲。例如網紅RomanAtwood,在LiveMe上他常常和好友在直播中做一些有趣的挑戰,比如讓朋友坐上他自制的小皮筏,在幾秒內穿越池塘等,這直接為LiveMe帶來了很強的粉絲效應。
意想不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惡意刷屏、語言攻擊等都嚴重影響了直播的穩定性,LiveMe專程派人員去美國全程零時差解決主播的問題,此後又在洛杉磯建立了一支幾十人的本地化團隊。
此外,LiveMe還通過參與美國網紅節VidCon等活動來吸引網紅。除了直播,LiveMe已經開始嘗試尬舞機、直播間PK等,並且啟動了遊戲直播新品類,和短視頻Cheez的嘗試。
一個有意思的故事是,抖音上火爆的尬舞機玩法其實是LiveMe原創的,剛推出的時候,LiveMe的產品經理發現有人在用,對方就是抖音的產品經理,沒多久,抖音推出了尬舞機玩法。
不過,盡管秀場模式在國內直播市場早已遍地開花,但要讓美國用戶接受打賞,還是花了很大功夫進行市場培育。
Yuki舉了個例子,剛開始美國用戶不知道什麽是虛擬禮物,她曾經去給用戶刷禮物,沒想到反被用戶拉黑,當客服告訴用戶虛擬禮物可以換錢後,連客服也被拉黑了。
在花了三四個月啟動,培育第一撥種子用戶後,LiveMe在2016年夏天步入正軌,並於2017年5月獲得經緯中國、IDG資本、戈壁投資和獵豹等的6000萬美元A輪融資;又在同年11月獲得今日頭條的5000萬美元B輪融資。
Yuki告訴記者,當時被投資人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海外用戶是不是認可打賞?”好在,用戶的虛擬禮物的大數據證明了這一模式的可行性。
AppAnnie最新數據顯示,LiveMe連續一年居GooglePlay美國社交暢銷榜榜首,2017年9月LiveMe在GooglePlay美國收入榜排名第六。截至目前,LiveMe未公布過活躍用戶數,但稱在過去這兩年有6000萬的全球用戶量。
直播生態仍待搭建
“在美國,光讓用戶掙錢是不行的,得讓他們感覺到社區的氛圍以及存在的價值。”在談到中美直播平臺的差別時,Yuki這樣舉例。
伴隨著直播用戶規模的增長,LiveMe慢慢湧現出一批從平臺上成長起來的素人直播網紅。
LeanGreen就是其中之一。這位素食主義者在LiveMe上擁有29萬粉絲。每次開播前都會做厚厚的一本筆記,研究觀眾的心理和熱點話題,把每一次直播都當做自己的作品去打磨。
當她被第一財經記者問及如何看待中國直播平臺上的土豪打賞模式時,她告訴記者,如果直播只是為了掙錢,太金錢主義了,會被人認為貪婪、自私,會有挫敗感。主播也要講究回饋,例如曾有用戶打賞了她8000美元的禮物,她也回送對方3000多美元的禮物。
要知道,美國“土豪”用戶打賞起來也毫不手軟。一位曾經卸載又重新安裝了直播應用的用戶Syed是醫生,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過去兩個月里,贈送虛擬禮物就花費12萬美元,業余時間,他喜歡在直播平臺觀看才藝表演、廚藝展示等等。
而美國直播平臺主播們的盈利方式除了主要通過禮物和平臺分成,還包括通過直播播放廣告、鏈接到電商等。例如,一位單親媽媽用戶“PrincessUK”表示,她開始在LiveMe上播放自己的廣告以賺取更多的消費,並聲稱在過去兩個月內賺取了1萬美元。
而網紅AmberTiana也早已間接通過直播賺錢。成為平臺大V後,LiveMe允許有面向外部的鏈接。她選擇鏈接到她的商品頁面,售賣名牌T恤、iPhone周邊、枕頭和杯子。她有時改成鏈接到自己的Instagram賬戶,這樣她就可以在那里建立她的追隨者,從而獲得新的品牌交易。
不過,總體來看,直播這一形態在美國仍處於早期。
和國內成熟的“工會模式”相比,崇尚獨立的美國主播們更喜歡“單打獨鬥”。例如,LeanGreen盡管幫助LiveMe培訓了一些新人主播,但她自己卻沒有經紀人,她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她並不認為經紀人能為自己帶來多大幫助,他們看起來更像是“吸血鬼”。
“中國工會模式是專門針對中國市場和性格而創造的,但對於美國人來說對於很多東西並不接受,相比之下美國人思維更加自由、發散,不喜歡規模化做事。”Novalandmedia&filmproduction創始人Beryl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
Beryl告訴記者,目前美國經紀公司正在向中國“工會模式”學習,采取中國工會培養主播的方式,每個月進行幾次篩選,然後把選出來的主播進行培訓,在此基礎上融入自己的風格進行直播。對於一些培訓中成績優異的主播,平臺在流量分配上會有所傾斜。
而Yuki也對記者坦言,現在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是,還是要去教育市場,尤其是整個產業沒有起來。“中國有好多圍繞著直播的經紀公司、內容公司,生態起來了,但美國直播生態沒有像中國那樣發展起來,因此LiveMe今年的一個重點會在生態上布局。”
區塊鏈會改變直播嗎?
在美國市場,LiveMe的競爭對手變得越來越多。除了巨頭Facebook推出直播功能,曾經發力東南亞市場的Bigo也開始暗暗耕耘起了美國用戶,今日頭條收購的Musical.ly
也曾推出自己的直播Lively。
在Yuki看來,和競爭對手相比,LiveMe的一個競爭優勢是專註在直播,而不像很多巨頭平臺,直播只是標配功能之一。“但有競爭是好事。”她說,雖然看似大家競爭激烈了,但是好處是多家一起做,生態更容易起來。
目前Facebook直播看上去主要是好友與好友之間的互動,而非秀場模式的直播。而YouTube曾在去年調整規則,稱為了打擊不良視頻以及對系統的濫用,要求視頻創作者必須吸引到一定的觀看量和觀眾人數,才有資格獲得營收分成。這導致一部分較小頻道所有者的廣告受到損失。
規則調整背後,一個原因是YouTube背後的盈利壓力,它希望更多把流量轉向PGC,把更多更大的流量給到專業機構做出來的視頻,而不是像RomanAtwood這樣的播主。
這也讓RomanAtwood這樣的網紅不得不思考其他的路徑。
在Yuki看來,未來幫助用戶實現共同的自我追求,或許就是社交產品新一輪的原動力,而AI、AR、區塊鏈等技術應用的產生、更好的互動玩法則將帶來新的機遇、創造新的價值。
目前,用戶圍繞社交內容領域的痛點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隱私數據的泄露問題,另一個則是內容收益分配不均的問題。
Yuki認為,基於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特點,未來用戶的個人隱私數據都在自己手里,可以得到安全的保護。
“RomanAtwood這件事情事實上是有辦法通過區塊鏈解決的,因為它是透明的,是可以P2P地去連接,就是在創作者跟他的粉絲直接有溝通。”LiveMe的戰略合作夥伴Contentos聯合創始人Mick則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認為,區塊鏈能改變長期以來以內容平臺為中心的生態結構,真正地賦能給用戶,在公平、公開的生態環境下進行利益的重新分配。而且,當前的內容生態結構中,平臺與平臺之間是相對隔絕的關系,但是在區塊鏈打造的內容世界里,所有人可以共建一個開放的生態,自由地和每一個平臺、用戶平等交流。
例如,在日本一個很小的創作者做了一個15秒配樂,在美國有一個很會做視頻的創作者,他想要找這個配樂,過去二者是沒有連接的,就算有連接,他們不相信共享也沒辦法工作。但是未來區塊鏈在這上面,大家有公開透明的信譽體系,平臺變得很容易讓二人的兩端連接起來,二人合作內容產生的廣告收益公正地得到分配。
Yuki則認為,對社交娛樂類平臺而言,更需要深入了解人性底層的需求,抓住人性的變化和那些還沒有被滿足的痛點。例如,美國社交平臺上存在的關系鏈其實是“去中心化”的——這意味著美國社交達人們更傾向於對身邊最平凡的人“點贊”,這與國內“中心化”的頭部流量聚集的情況完全不同。她認為,運用區塊鏈技術構建去中心化的內容生態值得嘗試。
阿里巴巴科技出海再現新進展。
8月18日上午,93歲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訪華第一天來到阿里巴巴總部杭州,考察了解阿里在普惠金融、智慧物流、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最新技術。
當看到珠穆朗瑪峰腳下的小賣鋪也能接入移動支付,山區的農民用手機3分鐘申請貸款,支付寶雙11每秒處理12萬筆交易,阿里雲城市大腦能讓吉隆坡救護車時間縮短近一半……“你們把科技運用到很多領域,解決了人類面臨的很多問題,特別偉大。”馬哈蒂爾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表示,希望阿里巴巴分享創新的思想,讓馬來西亞也可以從當代科技當中獲益。
事實上,阿里巴巴早已進入馬來西亞市場。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介紹,2017年11月,阿里巴巴首個海外eWTP試驗區——馬來西亞數字自由貿易區在吉隆坡全面啟用運營。eWTP位於吉隆坡機場的中國境外首個超級物流樞紐(eHub)也在同一天正式奠基,迄今菜鳥憑借全球智能物流骨幹網,已幫助2651家馬來西亞小企業出口商品到全球,半年為小企業節省通關時間超3000萬個小時。
在推進eWTP的同時,阿里巴巴還將雲計算和大數據中心、普惠金融服務、數字人才培養帶到馬來西亞。
以雲計算為例,阿里雲是第一家在馬來西亞提供雲計算服務的國際雲平臺,目前已在當地建成兩個數據中心。今年1月,馬來西亞宣布引入阿里雲ET城市大腦,這一人工智能將全面應用到馬來西亞交通治理、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等領域。目前,第一階段的建設已經完成,吉隆坡的281個道路路口將接入城市大腦,通過紅綠燈動態調節、交通事故檢測、應急車輛優先通行,緩解吉隆坡擁堵的交通狀況。阿里方面稱,實地測試顯示,通過城市大腦調節紅綠燈,吉隆坡的救護車和消防車能節省48.9%的通行時間。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阿里強勁的技術實力。過去幾年,阿里巴巴積極在馬來西亞和整個東南亞區域搭建基礎設施,通過物流、支付、通關、大數據等方面的創新,讓小企業和年輕創業者能夠享受大型跨國企業一樣便利的網上貿易。
2016年公布的馬來西亞官方數據顯示,馬來西亞中小型企業占全國企業總量的97.3%,達到64萬多個。而根據最新數據,在eWTP的框架下,阿里巴巴和Lazada通過打造電子商務的生態體系,直接和間接創造了3萬工作崗位。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作為北京國安的資深球迷,在洛杉磯出差的阿唐也能看到中國足球超級聯賽(下稱“中超聯賽”)的頂級對決了。因為就在8月中旬,ESPN官方確認將在美國和巴西直播中超聯賽,至2020賽季結束。
ESPN這一知名有線體育頻道加入中超聯賽海外陣營,意味著中超聯賽的品牌熱度將進一步在全球範圍內升溫。就在上個賽季,中超聯賽的海外版圖增加了德國、意大利、波蘭等歐洲國家,海外播出平臺增至20多個,覆蓋範圍擴大至96個國家和地區。
“(中超聯賽的)海外版權銷售還會繼續鋪開,但這個過程中也會有一些不確定性。”中超聯賽版權方——體奧動力(北京)體育傳播有限公司(下稱“體奧動力”)CEO趙軍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海外版權擴張之路
“在海外還能看到中超聯賽,我還是比較意外的。”阿唐表示。
讓阿唐覺得意外的原因很簡單,中國國足一直表現不佳,在最近的亞運會男足小組賽1/8淘汰賽中,中國隊以3:4的成績輸給了沙特隊,未能走得更遠。在國際足聯近期公布的最新國家隊排名中,中國國家隊的最新成績為1320分,總排名在75名。
不過,中超聯賽的排名沒國足那麽慘。根據權威機構發布的最新一期的聯賽排行榜,中超聯賽排名第22位,總價值為2.1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7億元)。
“這與中超的眾位大牌外援不無關系,他們個個都身價不菲,包括帕托、佩萊、胡爾克和保利尼奧等。”動吧體育CEO白強對第一財經表示。
而這些外援球星也是中超聯賽海外版權銷售的重要“法寶”之一。
“各大足球聯賽都一樣,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英超)、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西甲)也需要球星效應。2016年,中超聯賽在海外之所以備受關註,與國內俱樂部引進大量明星外援有著一定關系。”趙軍表示。
2011年,當中國足球走出“黃賭毒”陰霾後,為了獲得更多進球,國內各大足球俱樂部都不惜砸重金引進外援。
國際足聯曾發布報告稱,2013年,中國足球購買國際外援的費用為2780萬美元,到了2015年已升至1.68億美元。2016年,中國俱樂部共在國際市場上簽下159位球員,涉及金額4.513億美元,是其他亞洲各國聯賽之和的3.44倍。中國足球聯賽的國際購買力已經上升到了第五位,排在英國、德國、西班牙與意大利之後,超過了法國、葡萄牙、俄羅斯等傳統的足球市場。
恰在這個時期,2015年,體奧動力以5年總價80億元(後合同調整為10年110億元)的天價購得中超聯賽版權,讓中國足球火箭般升至“版權時代”,當時諸多媒體還十分疑惑,體奧動力靠什麽來支撐未來這一天價版權費?
近兩年中超引進的外援
而毫無疑問的是,體奧動力的支撐點,除了賣好國內版權外,海外版權也是一大支點。
2016年,體奧動力開始了中超聯賽海外版權的銷售。“海外版權銷售沒什麽技巧,就是要把所有元素都做到最高標準。除了明星外援外,還包括制作水準。無論是在足球體制比較成熟的歐洲,還是在足球傳統不深的美國,任何的傳統平臺,對於聯賽體制與轉播水平要求都會很高。如果你的制作水平不行,那他們是不會接受的。”趙軍表示。
在成為中超聯賽版權方後,體奧動力就確定將主要精力與投入放在了如何提高制作水平和轉播上。在2016賽季,中超240場比賽都執行了全新的制作標準,每一輪聯賽的焦點比賽都配備了超高速攝像機、數據系統、飛貓等特種設備,中超聯賽的整體水平明顯提升。與此同時,體奧動力的制作中心基於中超聯賽生產了大量的各類節目,全面向國際先進聯賽靠近。
而憑借著“明星外援”與“制作水準”,中超聯賽最終在海外大放異彩。到2017年賽季,中超聯賽在海外的轉播平臺已增至20多個,海外轉播信號覆蓋了96個國家和地區,登陸了Sky Sports和FOX Sports等多個海外知名轉播平臺。
今年3月,體奧動力與IMG(國際管理集團)簽訂了三年的合作協議,後者將繼續負責中超聯賽在海外的版權分銷。“其實,投入也比較高,因為要給海外單獨安排英文字幕和傳輸,加大了成本。但從財務回報上,目前還沒有太高要求,首要是先把海外版權銷售鋪開來。”趙軍告訴第一財經。
中超“出海”的不確定性
“直言不諱地說,中超聯賽品牌在海外比較熱門,是營銷的勝利,這與合作夥伴不無關系。”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以IMG為例,IMG 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營娛樂、體育、時尚及傳媒業務,幾乎擁有了全球體育和時尚行業最頂級的明星代理權。這樣一個全球體育經紀的引導者成為了中超聯賽的合作夥伴,而中超聯賽2016、2017賽季海外版權的銷售正是依托該平臺進行的拓展。
趙軍曾表示:“IMG 利用其國際影響力和專業度,成功地支持中超在全球約100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覆蓋,對聯賽形象帶來了積極影響。”
“開句玩笑,在這個平臺上,只要不是最差勁的,基本上都可以找到買家賣出錢來。不過,如果中國足球按現在這路數再胡鬧下去,那離賣不出去的日子也就不遠了。”上述知情人士認為。
該人士還認為,目前的一些政策對中超聯賽的商業價值是有所影響的,主要在兩方面。
從最近的賽季看,中超聯賽的制作水準值得肯定
一方面,2017年6月,中國足協下發的關於征求《2017年夏季註冊轉會期收取引援調節費用相關規定》通知要求,對虧損狀態的俱樂部征收引援調節費,如果引入的外援不超過4500萬人民幣/人次,內援不超過2000萬人民幣/人次,則將調節費全額返還,但只能用於俱樂部青訓;一旦超過這個引援標準,調節費則不會返還。這一“新政”,從2017年夏季轉會期就開始實行。
另一個是同期下發的《U23球員參加2018年中超、中甲聯賽相關規定》通知,按規定,2018賽季中超、中甲俱樂部每場U23(23歲以下)球員首發人數不得少於首發外援人數,在一場比賽里,每隊U23球員實際累計上場人次不得少於外援實際累計上場人次,而外援累計上場每場不得超過3人次。
“這些政策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提高發展中國自己的足球,特別是國家隊的水平,為的是提高自身球隊與隊員的水平。”白強表示。
上述人士表示,新政是將目前中國足球的一些泡沫擠出,這是不可否認的,但還是打亂了俱樂部整體的戰略規劃,比如在引進外援方面。
也有評論認為,從職業聯賽本身的角度而言,競技性、觀賞性、商業性等元素,都是職業聯賽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
而外援對中超聯賽的價值影響有多大,目前並沒有研究數據支撐,這也是第三方行業研究者難以辨析的部分。不過,無論是從提升俱樂部影響力還是增強球隊實力方面,外援都有著一定的作用。
且更為重要的是,明星外援更是海外版權平臺比較看重的價值所在。“各大職業聯賽的版權銷售都一樣,明星球員效應很重要。如果說未來中超聯賽海外銷售會有什麽不確定性,可能就是球員的水平與影響力了。”趙軍表示。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