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俄威脅不給錢就“斷氣”,烏克蘭債券收益率飆升至47%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845

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稱,3月7日是烏克蘭支付2月天然氣費用的截止日期,但目前仍未收到付款,烏克蘭不遵守合同約定,逾期款達18.9億美元,增加了俄羅斯切斷其天然氣供應的風險。烏克蘭6月到期債券收益率飈升至47%。烏克蘭代理首相Yatsenyuk稱烏克蘭急需財政援助。 根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俄羅斯天然氣公司表示,今天是烏克蘭國家天然氣公司(Naftogaz)支付2月天然氣的截止日期。 Naftogaz天然氣逾期款高達18.9億美元。 Naftogaz不遵守合同約定。 烏克蘭方面的表現增加了重蹈2009年初的風險,那時俄羅斯切斷了烏克蘭天然氣供應。 美國財經博客Zerohedge稱,雖然美國國會批準給烏克蘭10億美元貸款擔保,但這不應被直接用於給俄羅斯還債。 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報道,俄羅斯GAZPROM公司CEO Alexei Miller表示: 俄羅斯方面一直遵守合同義務。3月7日是烏克蘭支付2月天然氣費用的截止日期。我們尚未收到這筆款項。即便考慮到一季度給烏克蘭天然氣的折扣,烏克蘭Naftogaz公司天然氣逾期款仍高達18.9億美元。 烏克蘭已停止支付天然氣費用。烏克蘭方面的做法違反了合同規定和國際貿易慣例。我們無法免費提供天然氣。烏克蘭應還清欠款,否則將面臨2009年初的局面。我們將就當前狀況通知俄羅斯政府。 烏克蘭代理首相Arseniy Yatsenyuk表示: 烏克蘭急需財政援助。 烏克蘭希望盡快結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談。 金融市場反應迅速,烏克蘭今年6月到期的債券收益率飆升至47%。 受俄羅斯可能切斷烏克蘭天然氣供應影響,德國股市(綠線)大跌2%,普京講話後的漲幅已全部回吐。 回顧2009年的情景: 1. 俄羅斯要求給烏克蘭供應的天然氣價格從每1000立方米250美元上漲到400美元。烏克蘭斷然拒絕。 2. 2009年1月1日起,俄羅斯天然氣公司抽出的天然氣只夠滿足烏克蘭以外國家的需求。 3. 歐盟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中,大部分經烏克蘭境內傳輸。俄羅斯指責烏克蘭在傳輸途中吸掉了供給其它國家的天然氣,因此徹底切斷了天然氣供應。 4. 當時,歐洲大陸氣溫為零下,歐洲東南部有幾個國家幾乎完全依靠烏克蘭傳輸過來的天然氣,一些國家關閉了學校和公共大樓。保加利亞的主要工廠都停工了,斯洛伐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由於2006年以來,歐洲西北部幾個國家建立了天然氣廠,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 5. 結果是,天然氣價格暴漲,歐盟稱這是完全無法令人接受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11

如何分析公司債券信用風險? 502的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1pbki.html
      最近超日債違約使得公司債火了一把,大家都怕借債公司不還錢了,剛好有位同學問我對幾個債的看法,我粗略看了對應幾個公司的報表和評級報告,就總結了下如何分析公司債的信用風險問題。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析公司債的信用風險:一、盈利與現金流;二、資產流動性;三、舉債空間;四、擔保與抵押。
       一、盈利與現金流。還債的的第一來源自然看盈利了,不過也要小心沒有相應經營性現金流的盈利,而只是賬面盈利。投資性現金流也很重要,出問題的債券幾乎都伴隨著之前資本支出過高後來形成不良資產的問題。我看過的幾個債中,超日是很可能是借資本支出被大股東掏空,而天威是戰略選擇錯誤在最火的時候進入了新能源領域,大筆投資都打了水漂。從高資本支出變不良資產,再變資產損失,最後造成盈利下降,償還能力下降。
       二、資產流動性。還債自然拿錢還,現金也是流動性最好的資產。可以從現金對有息債務比例、現金對債券比例衡量債券的償還能力。流動性再差點的就是流動資產中應收賬款、存貨之類的資產了,這是考慮資產流動性的第二點。
       三、舉債空間。沒盈利賬上還沒現金就靠繼續借新債還舊債了,但是如果舊債務本身規模已經很大,沒有繼續舉債的空間,金融機構不願意借就慘了。舉債空間可以用有息負債比淨資產衡量,1倍風險開始有點高,2倍以上就已經很高了。
       四、擔保與抵押。這是最後看的了,已經出現了公司無法正常還的情況了。其中擔保要注意擔保人和被擔保人的相關性以及擔保人自身的擔保能力。類似天威保變本身就是天威集團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讓關聯性很強的天威集團擔保天威保變,擔保能力就很弱。而云維股份的擔保人云南煤化工集團為包括云維股份在內的擔保有200多億,風險同樣很高。
       案例:1、雅戈爾有盈利,流動性稍差,舉債空間小。2、華銳風電無盈利,流動性稍差,有舉債空間,無擔保。3、天威保變無盈利,流動性較差,舉債空間低,有擔保。4、云維股份無盈利,流動性差,舉債空間低,有擔保。5、超日太陽無盈利,流動性差,舉債空間低,無擔保。
       債券新手,歡迎補充和啟發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890

怎樣靠債券賺取高收益? 一創天津

http://xueqiu.com/9211789154/29060766
通常情況下,當經濟衰退、通脹水平下行並進入降息週期的過程中,股票和商品的表現會很差,此時債券為王。債券市場絕對穩定的投資保障以及不錯的交易性收益,正在吸引更多的普通投資者投身其中。如何投資債券市場呢?小夥伴們需要掌握6方面內容。

說起債券,大多數人想到的是在商業銀行櫃檯購買的憑證式國債,即所謂國庫券。實際上,現在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證券公司股票賬戶,即可實現交易所債券的自助買賣。一般而言,可交易的品種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公司債、企業債、可轉債等。

問1: 交易所債券怎麼買?

入門低:一張債券為100元,最低交易單位一手為10張。1000元起就可以交易。開個證券賬戶就可以買了。

安全性高:與股票不同的是,債券具有到期還本付息的特點,因此具有絕對保障。

流動性好:債券流通轉讓更加安全、方便和快捷.   問2:債券收益到底有多高?  在風險收益比上,國債、地方政府債等具有國家信用擔保,因此被稱為利率品種,收益相對較低;其他的公司債或企業債等,因信用狀況各不相同,因而存在較明顯的價格波動,有一定風險,但收益會高出利率品種不少。  公司債收益比較高,可達10%以上,但風險比較大。結合銀行間市場與交易所市場,高風險債券前20名中,基本為公司債,它們都有一個基本特徵:到期收益率在11%-13%左右,公司所處行業產能過剩。  目前在交易所市場有不少評級相對較低的個券,到期收益率已達到9%以上,如11天威債(122083)、11云維債(122073)、11柳化債(122133)、11中利債(112094)等。其中,投資者可以考慮買入一些8%以上、發債主體和債項評級相對較優的個券。
查看原图

上面為國債收益排行圖
查看原图

企業債收益排行

問3:買一隻債,如何計算債券的收益?

一是債券票面利率。票面利率越高,債券收益越大,反之則越小。形成利率差的主要原因是基準利率水平、殘存期限、發行者的信用度和市場流通性等。  

債券收益的大小,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

二是債券的市場價格。債券購買價格越低,賣出價格越高,投資者所得差益額越大,其收益就越大;

三是利益支付頻率。在債券有效期內,利息支付頻率越高,債券複利收益就越大,反之則越小;

四是債券的持有期限。在其他條件下一定的情況下,投資者持有債券的期限越長,收益越大,反之則越小。

以11云維債為例,由於其在2016年6月1日有一次回售的權利,回售價格100元,票面利率5.65%,扣除20%的利息稅後,持有到2016年6月1日總共獲得利息13.56元。除此之外,比如,該債券今日收盤報85.70元,按回售100元來算,投資者可賺取差價近14元。也就是說,持有到期稅後總差價13.56+14=27.56,總收益率為27.56/85.7×100%=32.16%,目前距離2016年6月1日時間還剩餘2年零7個月,平均每年收益率達到12.46%。

分析人士指出,11云維債由云煤化工集團擔保,風險低,持有吃息是不錯的選擇。

問4:債券的風險有多大?

風險一: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指發行債券的借款人不能按時支付債券利息或償還本金,而給債券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在所有債券之中,財政部發行的國債,由於有政府作擔保,往往被市場認為是金邊債券,所以沒有違約風險。但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地方政府和公司發行的債券則或多或少地有違約風險,債券多年以來一直是剛性兌付。但今年以來,超日債違約,成為首例債券違約案例,這給債券投資者們敲響了警鐘,債券投資並非無風險,」剛性兌付」也已成為歷史。

風險二:利率風險

債券的利率風險,是指由於利率變動而使投資者遭受損失的風險。毫無疑問,利率是影響債券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利率提高時,債券的價格就降低;當利率降低時,債券的價格就會上升。由於債券價格會隨利率變動,所以即便是沒有違約風險的國債也會存在利率風險。

風險三: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即變現能力風險,是指投資者在短期內無法以合理的價格賣掉債券的風險。如果投資者遇到一個更好的投資機會,他想出售現有債券,但短期內找不到願意出合理價格的買主,要把價格降到很低或者很長時間才能找到買主,那麼,他不是遭受降低損失,就是喪失新的投資機會。

問5:規避風險 如何挑選債券?

一名分析師表示,「9%以上的收益率為高收益率債券,發行這樣債券的公司基本面上都會有一些問題綜合多名分析師意見。在他們看來,首先看債券評級。

其次為行業發展前景,再看公司情況如企業資質、經營業績持續下滑、資產負債率高、現金流動性、利息保障倍數、現金流、抵押物能不能充分防範風險,有無信用擔保。

業內普遍認為,規避風險可選「評級高、有擔保」債券。綜合多方面因素來看,如果投資者想迴避債券的信用風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購買評級高、有擔保、抵押充足、有政府或大國企背景的債券。雖然說評級水分大,但同是水分大評級高的債券比水分更大的評級低的債券顯然相對靠譜:有擔保的債券,一旦發行人兌付不了,至少最後一關還有擔保人來埋單;並且一旦哪一天違約發生,評級高、有擔保、抵押充足這幾點不可替代的價值就會充分顯現出來。

問6: 投資債券的制勝法寶是什麼?

宏觀政策與債券市場具有緊密的相關關係,可謂是投資債市的「制勝法寶」。業內專家指出,宏觀政策具有一定的週期性,經濟增長處於上升期時,企業利潤會增長,股票投資回報會上升,此時債券的吸引力會隨之降低;相反,當經濟處於下行期時,債券的吸引力會因收益穩定而上升,此時投資債市可獲得可觀收入。

理財提示: A股市場5月1日(星期四)至5月4日(星期六)休市,5月5日(星期一)起照常開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674

債券與股票問題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11.html
曾經有blog友留言問過有關債券及股票的問題,止凡把這個問題存起了忘記回答,實在不好意思,今天找回存在草稿內的文章,所以可以整理一下,寫成一篇文章好好回應,亦能拋磚引玉,讓這裡的高手補充一下。



投資初哥留言:
 
感謝止凡兄的分析,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一定會發問的,請問止凡怎樣看以債券收息和以股票收息兩種投資工具的分別?


止凡回應:

債券與股票這兩種工具有根本性及概念性的分別,甚至從前的債券未到到期日前是不可買賣的,讓我有時間另開新文作點討論吧。


投資初哥後續留言:

謝謝止凡兄可以為以上問題另開topic講解,有時看書實在看不明白,有人可以讓我發問一下實在很好的,人愈大愈發現不是太多人會願意向你作出教授,這裡的學習氣氛好濃,真的要好好學習^^

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後記:

很高興見到投資初哥的一句「這裡的學習氣氛好濃」,這是作為blog主的一種安慰,這樣的氣氛確實得來不易,要好好珍惜。

說回投資初哥的問題,重點在於債券收息及股票收息的分別。當然如果投資者還只是停留在有多少息率的階段,例如「5厘就好過3厘而又差過8厘」這類考慮的話,認為兩者都只是收息工具,單純看息率高低作出投資決定。這樣的話,我建議你要多吸收財務知識,否則你的血汗錢將會在「大時代」環境之下轉移到別人處去。

經常都說,投資前,要對你的投資項目有深入了解,然而,一個債券,一個股票,兩者有根本上的不同之處,要先搞清楚這兩者是什麼,再弄清它們給予投資者利息的背後意義。這是投資入門基礎,好像買菜造飯,都要知道你買的是什麼菜,怎樣煮吧,對嗎?

債券是什麼呢?股票又是什麼呢?可能大家上網找答案也好,看書找答案也好,都能得到很詳盡的解說,我就略略說一點概念吧。又拿一家茶餐廳做例子,假設開一家茶餐廳要200萬,老闆有了整盤生意的概念,但一人不夠財力,於是找人夾錢,老闆一份50萬、你一份50萬、我一份50萬,大家都出了資金,每人都有股權,是股東的一部份,生意未來的賺蝕都要算一份。問題是夾過錢之後都還差50萬才足夠,於是問第四者(可能是銀行,又可能是其他人)借貸,這個50萬是沒有股權的,是定息還款,假設年息8厘,有借有還,但生意賺蝕則與債主無關。

生意一直好好,三位股東有盈利時可以分錢,又可以決定把盈利繼續作投資,希望發展出一盤更大更好的生意來,這是股東們的決定,債主沒有話事權。只不過,無論分紅與否,決定如何,債主的定息8厘都定必如期奉還,否則就是違約,人家可以申請這盤生意破產。

如果不幸地生意不好,一直下去,真的來到破產之時,法庭會處理剩餘資產的分配,債主會有優先權去分享這盤生意的剩餘資產,而作為生意運作時最大決定權的股東,在這個時候就只會等到最後才可以分享剩餘資產(如果還有的話),如果不是有限債股公司的話,股東還要負上部份未償還債務也說不定。

看完以上的例子,可以想像如果我當初投資了50萬到這盤生意,而第一年就可以獲得4萬元分紅(即8厘),這個4萬跟借貸人所借出的50萬而每年收到的4萬都是8厘,但意義上是完全兩回事的。透過了解一盤生意的概念,相信大家更容易明瞭債券跟股票收息的分別。

本來債券的操作模式是較死板的,投資者都是持有收息至到期日,跟股票價升價跌及交易買賣都有很大的分別。當你買入債券,這批債券就會按面值及年期定時定刻還款,情況就好像你向銀行借了稅貸,分4年還款,每月定期還款給銀行,4年後剛好還清。很有趣地,在70年代被一位叫William H. Gross的投資者將債券也拿來交易,即假設你向渣打銀行借了稅貸,定期還款時,渣打銀行可以考慮以一個價格把這宗稅貸向中銀出售,情況就好像股票買賣似的。

原先大家都認為債券利息是定時定量的,好像8厘就是8厘,一個稅貸一個利率,銀行可以收回多少也有數得計,但原來並不是,世界經濟環境不停變,利率不停變,不同人及生意的信用又不同,同一份「債」的價值都會不停變化,正所謂「有價就有市」,這才會令今天人們連債券及股票都分不清楚

所以,當你還原基本步,每事從產品的初始意義上分析,你會發現你的概念都不容易被混淆,尤其是現今的金融產品何其多,沒有很好的財務概念,很容易「出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57

11華銳01、11華銳02 2014第一次債券持有人會議回顧 北京小熱昏

http://xueqiu.com/7738481478/29258680
剛參加完會議回來,由於上次萬科毛大慶講話直接變發言稿弄出來動靜超大,心有餘悸,我就簡單寫個小總結感覺的東西吧。
會議地點在門頭溝龍泉賓館,最後投票總票數20張,佔債券比例24.9%,張數6970970,華銳風電代表為財務總監楊志遠和副總裁趙洋,受託管理人為瑞銀的2個(名字沒記住)
會議議案叫做「關於督促華銳風電合理規劃資金安排及確保公司債券按時足額還本付息的議案」,不過具體也沒有寫到底怎麼個督促還本付息發,議案本身沒什麼意思。投票倒是全票通過了(畢竟不通過就更沒意思)。
後面開始問答環節,這個有意思多了。首先是關於財務報表中現金流突然減少的問題,給出的理由是銀行貸款還本付息需求。這方面涉及到的有現金流中有多少是為了銀行開票所備的保證金(答10億)、是否有銀行要求提前還款而造成還本付息增多(答無)、授信額度為何不使用(答銀行貸款利率還較高,考慮今年爭取盈利的要求打算晚點拿)等等。財務報表華銳的都看的到,給出保留意見就是知道本身問題就不少,現金流、存貨比例之類的,討論的點也較多,不過也就這樣了。
接著周先生[很赞]作為散戶問了幾個很尖銳的問題。第一、會議的選址,為什麼選在偏僻的門頭溝地區(門頭溝粉勿黑),到底是有意想和債權人探討還是根本就是想逃。這個從超日債券會議的選址就很明顯,要是真想好好談的話,選個地鐵附近或者飛機站火車站附近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大家都好。答規定裡面只規定了會議召開要在公司受過管理人所在城市,沒具體規定地址,算是被糊弄過去了。
第二、50%的形成有效決議規定限制,從超日可以看出一般很難達到,能否網上投票或者給參會者提供便利。答法規還沒通過網上投票或者網上會議的申請規定該怎麼操作。
第三、瑞銀聯繫方式不直接,電話打不通(這個獲得了很多參會者的響應,雖然說我好像沒遇到這個問題就是了)打電話打前台沒人接啊,問問題被迴避啊之類的,呵呵
第四、瑞銀證券在這之前對於華銳的管理具體做過哪些具體工作,質疑不作為,要求提供工作記錄。這個問題機構是不好提的,畢竟都是同行嘛,真出了什麼問題機構直接就被自己的投資者打死了,只能靠散戶挑戰了,結果當然被打太極了
這次參會,感覺中國的債券持有人整體散戶方面對於具體的債券投資的概念都還不太瞭解,比如要出現銀行貸款違約之類的情形,才會出現受託管理人接手公司資產的狀況,所以華銳在現階段也是不會有這種被動。回售公告一般提前30天發出,基本上上巨潮資訊都看得到。股東資產鎖定和公司盈利然後還違約之類的就屬於惡意違約了,誰也沒招。
趙洋回答過程中提及了一些有信心還債的依據。1、公司一直是信用貸款,尚未有抵押貸款。如果進行抵押擔保債權會可能造成銀行貸款也要去抵押,形成連鎖反應,不一定是好事。雖然說看樣子是不大可能增加抵押擔保了,不過經過超日我基本上覺得在中國有抵押也沒什麼區別,人家要是不想還錢就不還錢。
2、累積集體壞賬15億,各高管正在盡力要回。
3、市場銷售回升,一季度毛利回升,經營有信心。
4、預計市場銷售回款能夠還債,不行的話已經有募集資金儲備,通過轉移儲備資金還債,再不行通過銀行授信(尚有未使用60億額度以及新增80億額度(未定)可以保證),再不行通過上調票面鼓勵繼續持有(這個基本不可能,現在行權收益30%,你票面再高都抵不上的)。
沒法完成的幾個。1、公開市場債券回購。之前無先例,監管不讓,股東買也不讓。2、暫停展緩暫停上市交易。沒談成。3、像湘鄂情一樣定向增發。股東結構不同,華銳無實際控制人,前幾大股東都沒有相互關聯,能自願限售股票就不錯了,定向增發做不起來,也太過複雜。
總之,債券持有人會議,感覺能參會的還是大家都儘量參加,靠抗議維權之類的都太過曲折,既拖時間又費精力,參加會議是正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216

低風險投資(四十一、資產搭配——股票和債券) david自由之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330190101qmua.html
低風險投資者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時,需要有足夠的手段來防止收益率的大幅回撤,因為當市場出現非理性行為時,踩踏很容易發生,而單一品種的投資模式很容易陷入被動。 

不論是真實戰爭還是即時戰略遊戲,都需要掌握多個兵種搭配的方法,低風險投資者也需要合理搭配自己的資產,並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持倉比例。 


股性投資品種包括股票型基金(包括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分級基金B類、股票套利、股指期貨、B/H股,他們的特徵是現金流不固定,價格取決於上市公司的經驗業績,通常價格波動較大,與股市的上漲或者下跌有直接關聯。

債性投資品種包括現金管理、債券、分級基金A類、債券型基金(包括封閉債基和開放債基),他們的特徵是現金流固定,和企業的經營業績無關(其中信用債要求企業不能破產),價格取決了市場利率,通常價格波動不大,與股市的上漲或者下跌沒有直接關聯。

可轉債兼有股性投資和債性投資兩個特徵。

股性投資品種和債性投資品種的搭配,需要對股市的估值和市場利率有大致的判斷,可以將投資機會分為四個象限,如圖6-2所示。

 

低风险投资(四十一、资产搭配——股票和债券)


6-2股市估值與市場利率的週期循環  


    一、象限1

當股市處於低位,但市場利率處於高位時,例如2004年和2013年,股市通常會受到高市場利率的壓制,很難有較好的表現,此時較好的策略是配置較高比例的債性品種,保持投資組合以債性為主,這個階段可轉債的價格通常會被壓的較低,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和進攻性,那麼股性主要用可轉債來提供,並用少部分資金參與純股性投資品種的套利。 


二、象限2

當股市處於低位,市場利率也處於低位時,例如2005年年中,2008年年底,此時股市通常處於大行情的前夜,而債券價格已經漲的很高,較好的策略是配置較高比例的股性投資品種,降低債性投資品種,而可轉債更偏向進攻型配置。

三、象限3

當股市處於高位,市場利率仍然處於低位時,例如2006年-2007年上半年,2009年-2010年,此時股市正處在牛市主升浪中,持倉仍然應該以股性投資品種為主,但可以逐步降低倉位,債性投資品種可逐漸增加。

四、象限4

當股市處於高估位置,市場利率處於高位時,例如2007年下半年-2008年上半年,2011年上半年,此時股市一定到了牛市的末端,應該迅速減少股性投資品種,並轉移到債性投資品種,由於牛市末端市場亢奮,新股申購也是很好的投資手段。

通常市場會按照像限1-象限2-象限3-象限4的順序進行循環,對應的是美林時鐘週期的衰退-復甦-過熱-滯漲四個階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563

中國四大資管之一華融首發美元債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963

中國前“壞賬銀行”之一,中國華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China Huarong Asset Management)已聘請投資銀行,安排下周一起在香港、新加坡和倫敦進行一連串路演,籌備透過海外子公司發行美元計價債券。 華融是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建立於上世紀90年代末,主要業務包括收購並經營銀行和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等。中國國有四大行都將自己的不良債務交於資產管理公司處理,華融負責的是中國最大銀行 - 中國工商銀行。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華融資產已聘請瑞信、渣打銀行、永隆銀行和工銀亞洲擔任今次發債的聯席全球協調人。道瓊斯新聞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農銀國際、建銀國際、花旗、星展銀行、Jefferies及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香港分行擔任聯席賬簿管理人及聯席牽頭經辦人,負責籌備路演及發債事宜。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中國華融資產今次發債將透過全資附屬子公司華融(香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Huarong (HK)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簡稱∶華融香港)的子公司Huarong Finance Co., Ltd. 擔任發債體,由華融香港提供擔保,而中國華融資產將提供保持良好契約、股權收購承諾、投資及流動資金支持承諾契據以增強債券的信用質量。 此前,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中,信達資產管理和東方資產管理也曾透過海外子公司發行美元計價債券。 中國華融資產本身獲信用評級機構穆迪"A3"評級、標準普爾"A-"評級及惠譽"A"評級。其今次計劃發行的債券則獲穆迪初步"Baa1"、標準普爾初步"BBB+"及惠譽初步"A"評級,債券將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消息人士還透露,中國華融資產計劃把發債集資所得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同時,華融計劃於2015年赴港進行IPO,此前信達已經在2013年底於香港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854

華爾街投行打架 新興市場債券到底值不值得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942

就新興市場債券值不值得購買,華爾街兩大投行持有不同的觀點。瑞銀資管部門策略師表示,看空發展中國家的美元計價債券。而摩根大通策略師Jan Loeys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與發達國家債券相比,發展中國家的美元計價債券依然值得購買。(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這截然不同的觀點展現出,在五年的寬松貨幣政策之下,估值有多困難。現在,一切資產看起來都很昂貴。今年,墨西哥、土耳其以及俄羅斯等國債券價格上漲超過9%,為2009年以來最大漲幅。 瑞銀投資策略部主管Mark Haefele稱, 我們認為,這些債券在今年下半年的表現不會像上半年那麽好。 投資者對全球高收益資產的需求與日俱增。垃圾債券的收益率跌至低位,證明了即便資產波動性大,市場依然願意購買。 去年,受美聯儲縮減QE影響,投資者撤離新興市場債券。這種恐慌性的撤離被證明是毫無必要的。在耶倫重申將繼續長時間維持低利率後,美國國債收益率下跌,新興市場債券上漲。 瑞銀Haefele稱, 投資者不應該希望在新興市場國債上獲得可觀的收益。受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影響,新興市場債券已經上漲過多,而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改善還不足以支撐這種需求。 瑞銀認為,投資者應該買入美國高收益(投資級)債券或美國股票。美國垃圾債券與政府債券息差目前為3.48%,較上年年末的4%有所下降。 摩根大通對此持不同觀點。Loeys帶領的團隊提高了新興市場股市、債市的持股比例。他們的理由是:新興市場的增長正在穩定,而分析師已經下調了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的發展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80

投資大調查資產配置由債轉股 三成還是賺不到錢 佈局股票型基金 先戒掉「債券腦」

2014-07-14  TWM
 
 

 

投資人問卷調查顯示,過去一年,積極型投資人中,高達五七%不能忍受基金虧損逾一○%;四六%無法忍受一年以上虧損,這些投資人隨時可能因一個非經濟事件棄守手中基金。如何擺脫總是等待基金解套的宿命?學者、名家為你解惑。

撰文‧歐陽善玲

上半年結束,你的基金投資表現如何?

回想去年下半年以來,在美國聯準會對於收回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態度愈趨明確下,專家普遍建議投資人必須一八○度扭轉二○○九年以來以債券為主的投資思惟,而將資產配置主軸「由債轉股」。從結果來看,如果你有遵循這樣的建議,那麼今年上半年應有不錯的投資成績。

過去半年,MSCI世界指數與MSCI新興市場指數,都有六%左右的上漲幅度,也就是說,即使只是以被動式投資方式佈局指數,你都不難在半年之內賺到六%獲利空間。

而如果投資以打敗大盤為目標的「股票型基金」,報酬率自當更高一些;資料顯示,在二六三檔成立滿半年的境外全球股票型基金中,排名前半的一三二檔,整體平均報酬率可達九.一二%,且二六三檔基金中僅有八檔為負報酬,佔比三%。此外,一○一檔境外全球新興市場型基金平均報酬率,則有八.九%的水準。

全球型與全球新興市場型,可以說是股票型基金的「基本款」,從以上數字來看,只要沒有太誇張地挑錯基金,半年賺九%,應是股票型基金投資人在今年上半年合理的成績表現。

可惜的是,根據本刊與波仕特線上市調網在六月底所進行的「國人股票型基金投資態度調查」中發現,國內投資人在股票型基金的上半年成績單,顯然不如想像中來得美好。

調查發現一:波動忍受度低逾半數隻能接受一○%以內雖然上半年有九七%的全球股票型基金都出現正報酬,但在一一一○位受訪者中,卻有高達三成表示上半年在股票型基金的投資成績單是「打平或賠錢」,其中,「賠錢」的比率並不算低,約有一○.五%。而受訪者整體上半年股票型基金的報酬率約七.六%,也不如九%的基本水準。

台灣投資人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明明已經跟著市場風向「由債轉股」,卻沒有賺到該有的獲利?

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不難發現問題根源,簡單地說,雖然資產配置由債轉股,但台灣投資人的操作策略與心態,恐怕還是債券思惟;或者可以說,不少台灣投資人是「用債券腦袋投資股票型基金」。

何謂債券腦袋?首先,是對波動風險的忍受度太低。

「投資一檔股票型基金後,您能忍受的虧損幅度是多少?」對於這個問題,有五七.七%的受訪者選擇一○%以內,其中更有二四%、接近四分之一比率的受訪者選擇「不到五%」。

這樣的風險忍受度,或許適用於債券型基金,但若套用於波動風險「天生較高」的股票型基金,極有可能在進行投資前,就讓你「選不到報酬率較高的基金」。以數字來看,過去一年共有一九八檔全球股票型基金近一年報酬率達到一五%,但其中有超過半數的一○二檔,其年化標準差超過一○%。也就是說,這些基金在一年之中很有可能會在某個時段淨值下跌超過一○%。

對一位無法忍受基金虧損超過一○%的投資人來說,在挑選基金時,理論上會把標準差設定在一○%以內,那麼,他很有可能就會錯過這些報酬率表現在前段班的基金標的。

調查發現二:太早放棄

五成無法忍受虧損逾一年

至於第二個「債券思惟」,與波動風險忍受度太低有些類似,即是「對於虧損時間」的忍受度太低。「投資一檔股票型基金後,您能忍受出現虧損的時間是多久」,有接近五四%的受訪者,在這個提問當中選擇回答「一年以內」。

事實上,即使是自認為「積極型」或「非常積極」的投資人中,也有高達四七%無法忍受一年以上的虧損時間,這類投資人,風險忍受度與自我投資屬性的認知顯然也有落差,更有可能會「不斷買到讓自己睡不著覺」的基金。

整體而言,波動風險與虧損時間的忍受度太低,這兩個「債券型思惟」對股票型基金的操作影響,就在於「太早放棄」。從問卷中可以看出,過去一年以風險最高的單一新興國家或單一產業型基金為主要投資者當中,竟有高達五七%不能忍受基金虧損超過一○%,這些投資人,隨時可能因為一個非經濟的事件而早早放棄手中基金。

或者可以說,「債券腦」在股票型基金操作上所產生的問題,就是「過度恐懼」這種心態所造成的影響,首先是「看到賠錢就急著殺出」,往往也就「殺在低點」;但除此之外,「恐懼」的影響還有兩種,第一,是「一旦賠錢就產生眼不見為淨的駝鳥心態、不再理會這檔基金」,第二,是「即使只有小賺,也急著獲利出場」。

針對調查結果,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便以學術文獻,提出延伸解釋:「有研究指出,面對賠錢,投資人會抱得比較久;面對賺錢,反而較沒耐心、急著落袋為安。」他說,自己身邊也有不少案例,績效愈差的基金,通常放得愈久,只是傻傻地等待解套;但賺錢的基金,投資人卻為了落袋為安,而爭先贖回。

如何認清自己的投資矛盾,戒掉用「債券腦」買股票基金,並開啟獲利循環,財經名家蕭碧燕直言,先要瞭解自己要什麼,並熟悉商品特性,才可能創造持續賺錢的投資模式。

「以高股息基金為例,一般人會自我催眠,買進這類型基金,是因為自己屬於穩健型投資人;但真實情況是,過去幾年高股息基金表現最好,投資人偏愛的,是當下報酬最高、最容易賺錢的基金,而非真的是這樣的產品。」她笑說,如果現在是大多頭,大家肯定就不覺得高股息基金是好產品了。

投資人要在市場上常勝,就應執著於最適合自己的基金,並認定一套投資方式,而非因市場變來變去,隨波逐流。「投資目標設定後,只要追求達陣就好,如此才不容易三心二意,或因追高而住進套房。」蕭碧燕分享自己的投資心法,強調不論景氣好壞,都不會輕易破壞這套原則。

先以小額投資

感受景氣「微笑曲線」

「我在每個區域都做定期定額,像現在是景氣復甦初期,只要遇到重挫,或基金虧損逾二○%時,原本一個月扣款一次,我就會加碼扣款三次,或大額單筆進場,直到基金報酬率翻正,才恢復原本扣款方式。」相較一般人,發現基金處於虧損,不是離場、就是擺著不管,蕭碧燕這套「積極管理」辦法,確實可讓基金穩操勝算。

另外,她指出,「很多人買基金,當下只認定會漲,而沒想過會下跌。若基金一買進就持續跌半年、甚至一年,投資人就會受不了,最後在低點、虧損纍纍出場;多數人看到基金投資成功的例子,會心癢難耐,想跟進佈局,卻忽略了此時進場,可能剛好就投資在最高點。」蕭碧燕說,投資人最常犯的錯,就是看別人賺愈多,就愈想換掉自己手中賠錢的基金,又不能忍受買進就下跌,所以投資基金永遠都在「純開心」。像這樣砍出自己手中賠錢的基金,買進別人手中賺錢的標的,只會一直重複虧損循環,或永遠在等待解套的那一天。要避免這樣「捉龜走鱉」的投資方式,蕭碧燕建議,基金投資新手不妨先以小額資金投入,「感受一下」景氣多空循環週期的節奏。

「所謂基金虧損容忍度,應將時間與金額一起考量;如果投資金額較低,能忍受的虧損時間就會比較長。為避免投資人總是在高檔進場,買進基金後又一路下跌,最後捱不住,在底部認賠出場,永遠只忍受『微笑曲線』左半邊的慘跌虧損,而未嘗過右半邊的上漲獲利滋味。要成功經歷這段循環,對基金投資有感,就從小額投資試煉起。」她強調,每個人對股票型基金虧損的忍受度不同;忍受度愈大,報酬率才可能墊得愈高。若能親身感受一個波動循環,市場大跌時不要賣,之後又會再爬起來,透過這種方式,實際感受自己的耐力與耐心,就會知道自己的容忍度在哪。若真的無法接受太大波動,就要避免投資單一市場、或產業型基金。

扭轉賠錢宿命

暫時出場、加碼攤平皆可行朱岳中補充,有紀律地投資,才能避免老是在等基金解套;而抽絲剝繭、檢討自己虧損的原因,則是扭轉基金賠錢宿命的第一步。「投資人拿到基金對帳單,不要只是看報酬率,而是要思考數字背後的意義。」例如,基金報酬率呈現虧損,是因為市場、環境因素,還是選錯標的?若基金表現比大盤或指標指數差,就要重新檢討自己挑選基金的方式,若是市場本身表現不佳,就須進一步釐清目前景氣循環位置;如果不能持續忍受虧損,暫時出場,或利用加碼攤平投資成本方式,皆是可行辦法;最下下之策,就是放著不管,聽天由命,直到基金解套。

投資人用「債券腦」投資股票型基金!

─股票型基金投資態度大調查Q:今年以來,您在股票型基金的投資績效表現如何? 單位:%

賺20%以上 13.7

賺11%~20% 24.5

賺10%以內 31.4

打平 19.9

賠20%以內 7.6

賠20%以上 2.9

今年上半年全球股票型及全球新興市場型基金少有虧損,但卻有3成股票型基金投資人未能在股票型基金中獲利。

Q:投資一檔股票型基金後,您能忍受的虧損幅度是多少? 單位:%

賠0~5% 24.1

賠6~10% 33.6

賠11~15% 16.9

賠16~20% 8.8

賠21%以上 10.9

不知道 5.7

習慣以債券投資為主的台灣投資人,在操作股票型基金時,有高達57%無法忍受虧損幅度超過10%,顯然低估了股票型基金的波動風險。

Q:過去一年以單一國家或單一產業型基金為主的受訪者,投資一檔股票型基金後,能忍受的虧損幅度是多少? 單位:%

10%以內 57

10%以上 43

即使是以單一新興國家或單一產業型基金為主的積極型投資人,也有超過半數無法接受波動太高的標的。

Q:投資一檔股票型基金後,您能忍受的虧損時間是多久? 單位:%

1年以內 53.9

1年至2年 23.8

2年至 3年 10.7

3年以上 11.6

國人習慣了安穩上漲的債券型基金,若投資股票型基金虧損一年,即已無法忍受。

調查說明:

本問卷委託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網執行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100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95%。調查時間為2014年6月25日至29日。

看好下半年,卻不敢大膽加碼!

恐懼情緒仍主導投資人操作行為,雖然近7成受訪者看好下半年全球股市展望,但表示會加碼股票型基金者,僅有4成。

Q:您是否看好下半年全球股市整體表現? 單位:%

非常看好 9.2

看好 60.2

不看好 27.3

非常不看好 3.3

Q:您會考慮下半年再加碼投入股票型基金嗎? 單位:%

會 41

不會 35.4

不知道 23.6

Q:您覺得下半年最大投資風險是什麼?(可複選) 單位:%

歐美股市漲幅已高 20

通膨 18.4

未來利率上揚 16.2

匯率波動 15.3

中國經濟不如預期 14.4

地緣政治 8

各國選舉不確定性 7.6 嚴守三步驟 專家教你挑到好基金以「債券腦」投資股票型基金,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放大恐懼情緒」,進而讓投資人「不是急著殺進殺出,就是把問題基金擺著不管」,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除了轉換腦袋、克服人性之外,「挑對基金,也能讓你相對安心一些。」德盛安聯投信投資長張惟閔說。

應該如何挑到一檔好基金,張惟閔認為,透過下列三步驟篩選基金,是最直接、可靠的方式。

一、觀察基金在多空市場的表現檢視基金,先看經理人管理資歷是否在5年以上,如此才能形塑出該基金風格;一旦操作風格確立,就能從短中長期多空變化,看出經理人在市場上漲及下跌時的表現。敏銳度夠強的基金經理人,應在市場漲時,基金表現超漲,市場跌時,又能較市場及同業抗跌。

二、檢視前十大持股比重

前十大持股佔比,可看出經理人操作風格。若前十大持股佔總基金比率低於30%,代表經理人持股太過分散,對市場或產業沒有自己的定見,操作成績要突出不易;反之,前十大持股佔比高於55%,則代表經理人對看好個股過分集中重押,一旦看錯或個股表現不如預期,就會承受較大風險。前十大持股佔基金規模比重的理想值,應介於30%至55%之間。

三、分析經理人選股風格

包括一檔基金全部持股有多少支、單支股票押最重比率是多少、偏好哪些產業、個股是否具趨勢性,及依據哪些標準來選股。一般來說,基金規模不是百億元以上或特別大,持股30到50支最理想,超過100支以上股票,就不容易兼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42

逆市豪賭俄羅斯債券 對沖基金ACPI收益率超8%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435

在歐美威脅對俄羅斯開展實質性的制裁措施之前,市場人心惶惶,俄羅斯出現大規模資本外逃。但有一家對沖基金卻大膽地逆勢而行,豪賭俄羅斯債券市場。(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這家名為ACPI的對沖基金總部位於倫敦,該基金新興市場固定收益部門負責人Daniel Moreno對俄羅斯債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過去六個月,他不斷加倉對俄風險敞口。 就目前情況來看,ACPI的選擇是正確的。截止6月30日的過去六個月,Daniel Moreno從俄羅斯債券市場中獲取的投資回報率為8.19%。這比ACPI基金的其他投資資產收益率要高。 我們持有那些我們認為有價值的資產。而就在今年1月,其他投資者還認為俄羅斯債券是不具有投資價值的。早前我們已經清倉了。但沒想到的是,兩個月之後,他們變成了新興市場中的貶值資產。所以,我們抓住了這個機會,重新開始布局俄羅斯的投資,頭寸規模甚至超過了1月之前。 目前,Daniel Moreno正重倉以俄羅斯盧布計價的硬通貨債券,這在其對俄敞口中比重約為10%,且已經為該基金帶來了5.1%的收益率。 他對俄羅斯市場有信心:“即使特別難分析最終結果,但我們仍認為,局勢將在六個月左右達到穩定狀態。”他預計,未來上述硬通貨債券表現仍將出色。 我們對俄羅斯市場保持樂觀態度的理由有好幾個。比如,估值並不與基本面相對應,並且我們的倉位也很輕。俄羅斯的債務在GDP中的比例仍然很低,並且,這個國家的外匯儲備規模龐大。同時,俄羅斯中產階級非常強大,在人口比例中約為60%。 實際上,過去三年,Daniel Moreno領導的基金表現都不錯,平均收益率為12.2%。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及,年初至今,已有450億美元逃離俄羅斯,幾乎相當於俄羅斯GDP的4%。為此,俄羅斯央行甚至在本周五宣布加息50個基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