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強積金7月人均賺6200元 亞太區股票表現最佳

1 : GS(14)@2016-08-04 01:53:21

【明報專訊】理柏昨日公布本港7月份強積金表現,當中尤以亞太區股票基金表現最佳,單月回報達5.38%,綜合市場回報亦達2.89%,粗略計算7月份平均每名打工仔賺6212元,而今年至今則人均賺4943元。

明報記者 徐寶文

根據理柏數據顯示,7月份強積金平均錄得2.89%的升幅,以積局金截至3月底的5925.78億元的淨資產,及275.7萬名打工仔計算,平均每名打工仔賺6212元。

「東方太平洋基金」升逾7%稱冠

各基金類別中,表現最好的為亞太區股票基金,期內回報達5.38%(見表),當中德盛安聯的「東方太平洋基金」以7.05%升幅稱冠;另外港股基金亦錄4.90%的增長。若以今年首7個月計算,強積金回報則達2.30%,平均每名打工仔賺4943元。

分析:歐洲隱患多 資金湧亞洲

駿隆強積金行政總裁蕭美鳳表示,7月亞洲基金上揚,主要因為英國脫歐,以及歐洲存有許多隱患,導致資金湧進亞洲市場所致。她建議若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可投資港股基金,因為港股的市盈率仍處於較便宜的水平,且本港經濟的基本面仍十分良好;風險承受能力較低者,則可考慮美股基金或港元債券基金,因為雖然美國總統大選仍未明朗化,但美國的經濟數據持續有改善,故亦較穩陣。她亦提醒,香港以外的亞洲市場,雖然有可能繼續受追捧,但亦有可能會因美元強勢的關係,而出現「賺價輸匯」的情况。

康宏:風險承受力強 可博亞洲股票

另外,康宏指,7月份(截至7月27日)康宏MPF綜合指數按月升5.92%,報192.92點;股票指數及債券指數按月則分別升9.08%及0.05%,報191.86點及155.41點。

康宏理財強積金業務拓展董事鍾建強表示,今年市况仍偏向波動,尤其是下半年美國總統大選等政治因素,均有可能左右大市,因此他建議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強積金計劃成員,可考慮亞洲股票基金(日本除外),以爭取更佳回報,風險承受能力較低或臨近退休的,就應選用保證基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80&issue=201608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05

MPF今年扭虧 人均賺$5,300

1 : GS(14)@2016-08-04 04:00:16

【本報訊】打工仔強積金(MPF)終於返家鄉!今年以來全球投資環境動盪,整體強積金表現一直見紅,惟英國脫歐後續迎來環球股市反彈,強積金終轉虧為盈,今年至今人均賺5,297元。去年中港股市大冧,拖累打工仔強積金損手。至於今年則隨着港股及亞股反彈,據專門蒐集強積金數據的理柏數據顯示,整體強積金截至7月底轉升2.3%。按今年3月底強積金資產總值5,925億元計算,撇除其後新供款,即賺約136.2億元,平均每名打工仔賬面賺5,297元。



亞太區基金升7.5%

當中,尤以亞太區股票(撇除日本)基金表現最好,今年至今升7.51%。至於港人重倉的港股基金表現平平,今年累升0.43%,暫時不至於損手;若單計7月份,港股基金則升4.9%。上月環球股市續反彈,單計7月份各類基金均錄正回報。即使6月份曾因英國脫歐而大跌的歐股基金,上月亦錄4.46%升幅,惟今年至今累蝕3.39%。事實上,英國脫歐後已嚇退不少打工仔,立即換馬至其他基金。BCT銀聯指,英國脫歐後,成員由歐洲基金轉往保守基金及債券基金的情況明顯,交易指示較脫歐前多三成,但目前情況已恢復平穩。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就建議,近日歐股反彈,尚未離場的打工仔應盡快換馬,下半年宜盡量分散風險,股債投資比例可保持4比6。港股若低見2萬點以下,則可將債券投資佔比減半至3成,並轉倉至港股基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3/197205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37

周顯:計算人均收入多陷阱

1 : GS(14)@2016-09-30 08:03:33

【明報專訊】那天看新聞報道,說深圳南山區的人均收入,已經高過香港了。其實這一點也不出奇,上海黃浦區的人均收入,也早已經高過香港了,不過,對於這種說法,我只能冷冷的回答:「香港山頂區的人均收入,比摩納哥和盧森堡更高!」

查實,澳門的人均收入,早就比香港為高,不過你不妨試試揪出一些澳門人,看看他們的收入,是不是比香港人更高囉!這是因為澳門收入的一大部分,去了幾間賭場的外國人、香港人、內地疊碼仔等等的身上,幾間澳門賭場,也沒有一間是屬於澳門人的。

所以,澳門的人均收入雖高,可是這並非澳門人的收入,但對於這些人均收入的基本原理,很多人都是不懂的。

1997年前尚可計真港人人均收入

這好比在香港,人均收入也很高,在1997年的人均收入是真正的人均收入,不過今天的人均收入,卻有很多是去了內地人,外國人當然也有不少,不過百分比份額卻是比以前減少了,地產霸權也佔了很大的部分,他們當然是香港人,不過變得更貧富懸殊,中下階層的收入沒增加啫。另有一部分落入了居港滿7年的專業新移民身上,他們在法律上當然是香港人,但是,卻不是我們從小一起長大的香港人。

所以,如果你看到人均收入有上升,但是你和你身邊的人的收入卻沒有相應增加,這並非奇怪的事,因為計算人均收入,是有很多陷阱的。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03&issue=201609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628

MPF全年人均賺$136

1 : GS(14)@2016-12-30 08:12:23

【本報訊】美國加息引起環球股債市場波動,本港打工仔亦難獨善其身,康宏投資研究部調查顯示,今年全年強積金(MPF)每人平均僅賺136港元,建議打工仔明年轉倉至財政相對穩健的亞洲股票基金。康宏投資研究部指,市場普遍預料美國明年將加息三次,頻率較預期多,令投資者憂慮美息趨升引發股債調整,以債券市場調整規模最大。截至12月23日,康宏MPF綜合指數按月跌2.06%,報190.32點。總結全年,康宏MPF綜合指數則升0.05%,股票指數下跌0.90%,債券指數下跌0.73%,意味全年每人平均僅賺136港元。雖今年以美國股票基金表現最好,升幅接近9%。不過,康宏投資研究部表示,明年首季在強美元情況下,有機會出現調整,投資者宜轉倉至財政相對較穩健的亞洲區股票。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30/198813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608

MPF去年人均賺1.3% 跑輸通脹

1 : GS(14)@2017-01-06 02:05:58

【本報訊】路透理柏統計去年本港強積金(MPF)表現,全年平均僅賺1.26%,跑輸通脹,打工仔人均賺2,971元。受惠美股勢如破竹,去年尤以美股基金表現最好,大賺8.17%,跑贏大市;至於本港打工仔重倉的港股基金,全年僅賺1.07%。


美股基金升8%最標青

強積金表現一直以跑贏通脹為目標,政府預期去年本港基本通脹為2.3%,不過,專門蒐集強積金數據的理柏數據顯示,去年本港強積金平均僅賺1.26%,又再跑輸通脹。按截至今年9月底強積金資產總值6,554.85億元計,即每名打工仔平均賬面僅賺2,971元。若單計去年12月表現,本港強積金平均更要蝕0.67%,其中港股基金表現尤其差,單月要蝕4.03%。全年埋單計,各基金組別中以美股基金表現最標青,全年平均升8.17%;港股基金則僅升1.07%。大中華股票基金則升1.27%,環球債券基金蝕0.11%。上月美股基金造好,吸引打工仔追入。信安指,美國股票基金是12月較多人轉投的基金,惟整體來說,該行的強積金成員仍沒有大舉轉換基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5/198869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446

上月強積金人均賺6,025元

1 : GS(14)@2017-02-03 02:52:47

【本報訊】隨著1月份亞洲區股票回升,康宏統計1月強積金人均賺6,025元,惟環球股市前景未明,建議保守打工仔考慮保證基金。康宏投資研究部指,隨著特朗普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其針對美元強勢不利美國出口及經濟的言論,令資金流向其他資產,刺激環球股市上升,尤以中國、香港及亞洲區股票基金升幅較為顯著。截至1月25日,康宏MPF綜合指數按月上升3.95%,報197.83,以強積金計劃成員數目410萬計算,1月人均賺6,025港元。康宏強積金業務拓展董事鍾建強指,鑑於美國政府前景不明朗,加上預料美國聯儲局在今年續加息,歐洲多國亦即將舉行大選,保守打工仔可以考慮硬性保證基金;而較年輕、距離退休年期較長和承受投資風險高的打工仔,則可利用成本平均法的優勢,考慮美國及亞洲(日本除外)股票基金,以爭取長遠的回報。回顧1月表現,MPF各類指數全部均告上升,主要是由股票基金所帶動。1月份升幅較多的強積金類別,包括中港股票基金、大中華股票基金及亞洲區股票基金類別,升幅介乎5.82%至7.38%。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2/199152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057

上月MPF報捷 人均進賬近7,000元

1 : GS(14)@2017-02-07 05:10:49

【本報訊】強積金(MPF)2017年首月報捷!理柏最新公佈數據指,上月MPF整體錄得2.95%回報,為去年3月錄逾半成回報後,10個月來表現最好的一個月。倘以去年9月底止MPF的總淨資產值6,555億元、及僱員與自僱登記人士278萬人計,意味平均每名打工仔的MPF戶口上月可進賬近7,000元回報。基金分類表現方面,上月表現最佳基金為亞太區(除日本)股票基金,全月錄6.46%升幅;其次為香港股票基金,回報6.09%,但升幅仍稍跑輸恒指同基6.2%升幅;大中華股票及中國股票基金亦分別有6.05%及5.25%回報,緊隨其後。多個分類基金中,只有醫療保健股票錄得負回報,上月下跌0.31%。債券市場方面,亞太區當地貨幣債券基金上月錄1.55%回報,表現最佳;至於港元債券及環球債券基金上月分別錄0.64%及0.22%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7/199204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783

強積金首兩月人均賺8,692元

1 : GS(14)@2017-03-04 00:24:57

【本報訊】強積金平均回報連升兩個月,康宏強積金綜合指數年初至今累升5.24%,創年半新高,意味今年首2個月打工仔人均賺8,692元。根據康宏統計,單計2月份以中國股票基金升幅最高,按月升3.98%,年初至今升9.5%。至於港人重倉的港股基金則按月升2.07%,年初至今升8.18%。康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資料研究部表示,首2個月市場走勢樂觀,但3月份國際市場面臨多項重大事件,預計市況較為波動,尤其歐洲方面啟動英國脫歐談判,以及荷蘭國會大選等,歐洲股票基金展望趨向審慎。康宏強積金業務拓展董事鍾建強建議,打工仔可考慮繼續以月供形式買入亞洲股票(日本除外)基金。礙於對美國聯儲局的加息預期不斷升珉,債券價格可能受壓,料債券基金的表現亦會受影響,建議低風險成員選用保守基金和保證基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03/199459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541

MPF今年來回報14% 人均賺3.5萬

1 : GS(14)@2017-08-04 05:40:20

【明報專訊】港股連升7個月,強積金亦有好表現,根據理柏數據,7月強積金基金平均上升2.68%,今年以來累升13.84%,港股及中國股票基金表現最出色。然而有專家建議,美股及港股累積升幅已過大,強積金成員宜換馬至亞股或歐股基金。

7月人均賺6774元 中港股跑贏

以積金局最新數據計算,本港強積金總淨資產值為7011.66億元,僱員及自僱人士數目共277.4萬人,即7月份每人平均已賺6774元,今年至今更累計賺3.5萬元。

分析:小心港美股累升幅度大

數據顯示,7月份所有主要基金類別均上升,中國及香港股票基金升幅最大,分別達6.82%及6.21%,港股基金年初至今更累升26.41%,是各類別之冠。以單隻基金計算,7月表現最好的是匯豐及恒生旗下的中國股票基金,單月升幅達8.82%。港股基金則以海通的最佳,單月升7.56%。美股雖屢創新高,美股基金7月及年初以來的升幅,分別為2.31%及11.49%,均跑輸其他主要類別。

康宏理財強積金業務拓展董事鍾建強表示,美股下半年相對不樂觀,因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廢除醫改一事受挫,市場憂慮其稅改、基建等刺激經濟方案難以達成,加上美國聯儲局即將縮減資產負債表,亦可能會抽走資金,對股市不利。港股方面,由於已連升7個月,近日走勢反映將有調整。因此,若打工仔持有美股基金或港股基金,可先行止賺,換入仍有增長前景的亞股或歐股基金。

駿隆強積金行政總裁蕭美鳳亦指出,美國政治的不穩定性,建議成員要「避一避」,而且要留意「環球股票」類別中,美股的比重亦普遍較高。不過她認為港股基調仍然良好,可繼續持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81&issue=201708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469

法國外貿銀行艾西亞:人均收入增長快 內地樓市無泡沫

1 : GS(14)@2017-08-17 07:34:14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31&issue=20170817


【明報專訊】內地樓市於2015年下半年以來走勢強勁,一二線城市住宅樓價至今升幅普遍達三至五成;今年樓市升勢擴散至三四線城市,惟當地住宅空置率較高,令人擔心有否「升過龍」。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接受訪問時表示,中長期來說,內地人均收入的年增長率料達7%,只要這趨勢不變,居民收入每10年便會翻一番,故此即使樓價暫時看似偏高,但並不存在泡沫問題。

明報記者 葉創成

艾西亞指出,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中央政府除了推出「4萬億」救市,大興土木增加基建投資外,亦大印銀紙撐經濟,令2009年內地GDP增長曾高達11.9%(按年變幅.下同);但這種由信貸推動的經濟增長是不健康及難持續的,故中央於2010年已開始收水,而GDP增長亦拾級而下,至2015年回落至6.8%。

不過,她分析,中央於去年初決定不容許GDP增長率進一步放緩,於是再次以寬鬆貨幣政策及積極財政措施力谷經濟,故GDP增長率在今年上半年回升至6.9%。

去年個別季度房地產相關貸款佔內地銀行整體新增貸款的比率高達六成,即使該比率今年以來放緩至近四成,仍處於過去5年以來的偏高水平(見圖),可見在中央去年初開始放水力谷經濟的範疇中,房地產屬重中之重。

內地經濟「新常態」勝「新周期」

內地整體債務佔GDP比率在2007年只有150%,惟經過2009年及去年兩度大規模放水後,該比率於去年底已攀升至260%。艾西亞指出,不論任何國家也好,當債務對GDP比率提高,每增加1元信貸對GDP增長率的幫助便愈低,她相信此情况在中國也不例外,「在政策力谷下,中國今年上半年GDP增長率回升,高達6.9%,有些人甚至稱之為『新周期』。我個人的愚見認為,雖然GDP增長加快對政客有眾多好處,不過6.9%的增長率實屬太高了,而且難以持續。我們歐洲人難道不想經濟增長加快嗎?但把某一年GDP增長率推至極限之上,中長期後果堪憂。就中國的情况而言,我個人較認同官方媒體去年中所提出的『新常態』理念,當GDP總量愈來愈大,增長率放緩是大勢所趨,這5年每年增長6.5%,未來5年每年增長6%,跟着5年每年增長5%,這樣不是更好嗎?」

一二線城市生活條件佳 難言泡沫

2015年6月內地A股曾爆發股災,資金當時已開始由股市轉投樓市,加上中央於去年初拍板再度放水,內地一二線城市樓價在2015年下半年至去年9月底的15個月內,升幅普遍達三至五成。中央於去年「十‧一」國慶假期前後針對一二線城市住宅加強限購措施,並且收緊按揭,當地樓市升勢亦放緩,資金於是轉投三四線城市,過去10個月三四線城市住宅樓市普遍價量齊升。

艾西亞認為,內地一二線城市生活條件較佳,吸引全國逾13億人口中的富豪及中產前往當地置業,即使這些城市的住宅樓價短期升幅較快,亦難言有泡沫。她相對擔心三四線城市樓市的情况,因為近月其銷情轉旺,只是政策引導的結果,「政府不容許資金在一二線城市買房,資金唯有轉向三四線城市」。

投資者主導三四線城市 空置率高

她分析,目前內地三四線城市住宅的空置率十分高,反映買家以投資者為主,而他們嫌租金回報率偏低,亦不願把物業出租;但她強調,這不代表三四線城市樓市出現泡沫,因為根據法國外貿銀行的預測,內地中長期GDP增長率達5%,而居民平均收入增長率更高達7%,「人均收入比GDP增長快,居民才真正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在此前提下,內地居民平均收入在10年後便會倍升,今日看來高不可攀的樓價,屆時便屬購買力所能負擔的範圍內。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7-08-17 07:57:18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304&issue=20170817
【明報專訊】內地樓市於2015年下半年開始急升後,本港樓市在去年3月亦完成調整回升,過去17個月累積升幅逾兩成半,而期內寫字樓租金及價格更屢創歷史新高。是次與艾西亞的訪問,在位於九龍站環球貿易廣場(ICC)高層的法國外貿銀行辦公室進行,集團近年搬入該址,可360度居高臨下鳥瞰全港景致。她強調,在強勁的需求支持下,本港不論住宅或寫字樓市場均不存在任何泡沫,「香港就是這樣一個特別的地方,你要付出很多,才可在這裏佔有一席之地。其實你也可以視高樓價及租金為一個天然屏障,你想像一下,假如價格不是如此高,世界各地有多少人會湧來香港?」

人民幣湧港 創造金融業發展機會

艾西亞續說,本港向來有很多賺錢機會,近年其中一個趨勢是,內地富豪把大量人民幣帶來本港,為金融行業帶來龐大發展機會,不少從業員收入亦水漲船高,此舉當然利好住宅及寫字樓市道,有關市場的空置率亦處於極低水平,「假如香港沒有賺錢機會,誰會來此繳付高昂租金呢?在這情况下,目前實在看不到任何泡沫。當有一日香港沒有足夠的賺錢機會,樓價及租金就自然會下跌,但屆時樓市也許亦沒有承接力了,因為既然賺不了錢,為什麼要留在香港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9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