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Hitwise:Pinterest到底有多牛

http://news.imeigu.com/a/1329733504503.html

imeigu.com 2012-02-20 18:25:04 來源: 網易科技 原文鏈接 

Pinterest是一個新興的視覺社交網站,允許用戶從任何網站抓取他們所喜歡的圖片,通過主題的方式將不同的照片進行分類。Pinterest 與其他社交分享網站不同的地方在於,在Pinterest上沒有用戶個人界面,任何用戶都能看到其他用戶的信息並再次分享這些內容。

Hitwise(http://weibo.com/hitwise)美國數據顯示:從Pinterest2010年3月上線起,訪問次數飛速增長。其月度總訪問量從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增長了1745%。

根據Hitwise(http://weibo.com/hitwise)2012年1月美國數據顯示,Pinterest貢獻流量最大的六個行業 依次為:食品及飲料(0.97%),博客類網站(0.51%),在線報刊及雜誌(0.25%),居家及園藝(0.23%),社交網站(0.16%),搜索 引擎(0.13%)。與2011年8月數據相比,貢獻量均飛速增長,其中貢獻量增長最大的行業為食品及飲料,增長率為1765%。

Hitwise(http://weibo.com/hitwise)美國數據顯示,Pinterest的用戶以年輕女性為主,其女性用戶佔比超過 六成,年齡段集中在10-34歲。Pinterest用戶家庭年收入集中在年收入10萬美元以下,其中6-10萬美元家庭年收入的用戶超過三成。此外,為 Pinterest貢獻訪問量最多的5個州分別是德克薩斯州(10.24%),加州(5.97%),伊利諾斯州(5%),喬治亞洲(4.26%),密蘇里 州(4.14%)。

相比美國全行業10分11秒的平均訪問時長,Pinterest用戶在Pinterest網站平均訪問時長為18分28秒。

Hitwise是益百利旗下的領先網上競爭智能服務並為全球超過1,500家客戶每日提供深入分析,洞察其顧客與其各類競爭網站互動的動態,以及其 競爭對手如何採用不同策略來吸引網上顧客。Hitwise首創了以網絡為基礎的獨特方式來量度互聯網流量,與全球互聯網服務供應商關係密切,並採用其專利 方法來蒐集2500萬名網民的不記名上網數據、搜尋和對話行為,從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量互聯網使用數據,並結合至操作簡便的網上服務,協助市場推廣業者 更妥善策劃,執行各類型網上市場推廣活動及製作相關報告。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92

Pinterest背後:流量滴灌時代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554.html

電商在壓力下需要告別粗放的流量「噴灌」,開始向更先進的「流量滴灌」模式進化。

特意選擇了2011年的最後一天,白鴉在微博上宣佈了自己的創業項目 —— 一個被取名為「逛」的購物平台站正式啟動。作為前支付寶首席產品體驗師,白鴉稱這一定會是2012年非常值得咀嚼的一道菜。

打開這個網站,劃分了很多主題和圖片,比如旅行、節日、禮物,繼續細分還有「我們都是彩虹控」、「撞色」等調性鮮明的主題。與此同時,網站把一部小 說拿來做同步,小說裡有8個主人公,8個主人公就是現在這個城市生活當中8種角色和屬性,以此為線索,用戶看到喜歡的東西點擊進去,就會直接倒向該物品的 淘寶購買鏈接,目的是向用戶「推薦商品」,並以CPS的形式和淘寶分成。

如果說「逛」是一道菜,那麼在過去的12個月裡,國內電商圈上演了足夠豐盛的一席宴。以「逛」為新生的代表,早期的範本美麗說、蘑菇街,後續還有花瓣網、堆糖、知美等等,一些和傳統的電商模式「不太一樣」的新形態迅速生發。

而這些新形態的出處都來源於美國網站Pinterest的興起,這家僅創辦於2011年、以圖片和興趣為核心的圖片視覺社交網站,增速已經超過Facebook、Tumblr。

至少在很長的時間維度內,以流量為終極訴求的電子商務模式,似乎在創新上始終盡顯乾涸,而Pinterest們的出現,無論從模式上看是否能做成做 大,卻都擁有價值和生命力 —— 曾經單純、粗放的獲取流量方式,顯然不能滿足在電商冬季的取暖需求。各種更加精細準確、有效的運營管控,並保持不斷向上的用戶體驗,才是如今電商核心的考 驗。

時代和電商的脈搏,需要一個符合新頻率新效率的事情出現。這正是電子商務正在告別粗放的流量時代,進入滴灌模式的最好時期。

Pinterest的背後

一切都源自於美國Pinterest始料未及的增長。以Pin(圖釘)+Interest(興趣),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用圖釘釘在釘板 (PinBoard)上。很多人還沒有弄明白,一個看似很多人都不會用的網站,為什麼會這麼火?據Hitwise美國數據顯示,從2011年8月至 2012年1月,其月度總訪問量增長了1745%。

這個邏輯其實並不複雜。

互聯網剛創立的時候,從雅虎和BBS發起。可以說互聯網的最初需求是,「沒有內容來創造內容」; 而第二級的進階就是有了海量信息。Google的產生幫人們可以定向篩選內容,搜索完成了按照需求選取資料的需求;第三步,信息開始爆炸式發展,互聯網上 一天產生的圖片多到一個人用一生都看不完 —— 於是就要進入個性化的篩選信息時代。

目前最好的篩選機制就是,基於Twitter的follow關係,篩選有價值的信息;或者是基於Facebook的強關係,把真實的生活信息加以傳遞。

而這種基於人際關係的篩選機制僅是一個方面。以Tumblr為例的,它所解決的問題正是按照興趣去獲取信息,這種基於興趣的關係圖層,看上去更加精 準黏度也高 —— 遺憾的是,Tumblr 的發言系統核心是創造內容,儘管在以中產階級為主導的美國社會,人們有錢有時間願意分享,但是創造的成本仍然要遠高於傳遞內容。

Pinterest的誕生則大大降低了分享「喜愛和興趣」的成本和門檻。它所解決的問題是,把更多互聯網上的內容,用最簡單的方式傳播出去。而這個形態在生活中是什麼樣的呢?

雜誌。一本由很多精美圖片組成的,女生會翻閱並且喜愛的雜誌。

其實在今天如雨後春筍般的國內模仿者中,最為相似的是花瓣網、發現啦,還有包括堆糖、知美等類Pinterest網站。但它只是一個基於好看圖片和 「瀑布流」的社區嗎?作為Pinterest 在中國早期的實踐者,徐易容被很多人問過同一個問題,美麗說到底要做什麼。「美麗說是要做一本雜誌。」他不斷地強調。「由於淘寶在購物分享這個領域已經喪 失最好的時機。只要你把這個模式看做是媒體,而不是社區,他們接下來一定會越來越好。」白鴉也在知乎上這樣表示。

目前,這些社會化電商形態主要的對接渠道還是淘寶。它們把淘寶上的內容做了重新的梳理。只不過,美麗說、蘑菇街「這本雜誌」的媒體形態不是編輯來篩選內容,而是基於UGC的社會化模式,即廣大的用戶共同來推薦和篩選。

事實上圖片只是表層現象,模式核心在於最終能連線到網頁。也就是說,形式上很像畫面廣告性質,只不過這種內容製作到傳播實際上是Web2.0實現的方式,也恰恰是這個屬性決定了這種圖片的呈現方式非常適合導向電商的系統,做購物的推薦,而且分享的成本被降得足夠低。

不過,一位研究Pinterest很細緻的創業達人黃修源告訴記者,在Pinterest上的購物部分和其他內容的相比,其實比例並不高,但為什麼 在國內蘑菇街、美麗說的電商屬性那麼強?國內市場是以低端用戶為主的用戶群。每個地方的女生都是愛美的。淘寶沒有足夠好,但足夠低價和漂亮。很多時尚大牌 雜誌,讓人只能看不能買,但蘑菇街、美麗說這樣的雜誌讓人「買得起」。

從左腦到右腦

電腦屏幕越來越大,帶寬在增加,閱讀和看圖越來越容易,網絡和手機瀏覽器渲染圖片也已經非常便捷和迅速,技術的進步為讀圖時代做了鋪墊。可以說 Pinterest所搭載的媒體屬性,最直觀的部分就是來源於視覺形態的改變 —— 簡單的瀑布流不僅顛覆了傳統電子商務的貨架式圖片陳列,實際上改變的是內容的傳遞形態。

假如我們通過大腦的分工來分析用戶的選擇方式,價格刺激大腦的區域,和喜愛刺激的顯然不是一個部分。這同樣非常有趣。

人類的大腦是由3億個神經元構成的,左腦右腦呈現分離狀態。它們性格迥異,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處理接收到的資訊。右腦只關心眼前的事情,並通過圖形 的方式進行感性思考,比如這個畫面真漂亮、這雙鞋子的顏色非常美;而左腦的卻是個理性的邏輯派,它用線性和規律之道思考,折射到買東西這件事上,就包含了 價格、實用等諸多理性標籤。

超市方便麵的價錢都是直接寫在外面,而逛商場時發現的漂亮衣服標籤都是藏在領子的後面,從價格取向到興趣取向。這是典型的左右腦差別。

而媒體代表著有更高的效率,它的價值是影響人的思維,能夠說服和引領人們的思維,而非讓人通過數據來做決策 —— 這些是在理性之外,改變決策的進程。

基於興趣的包裝和重組讓電商的效果進一步提升。事實上很多年前,淘寶內部就有人提出「我們缺少媒體屬性」的問題,但是淘寶要媒體化,裡面的信息太 多,匹配難度很大。以淘寶現有流量,通過右腦決策的比例還不夠高 ,大部分人是去篩選性價比高的產品,而「逛街」型的體驗並不好,所以感性購買和高溢價產品都不夠多—— 實際上,這也是國內電子商務習慣價格決策的通病 。

淘寶目前也有意識在大戰略上逐漸開放。比如淘寶的買家開放平台,它為4.2億買家提供外部第三方應用服務,把各種應用輸送到淘寶各個業務線。 2012年2月它對接了淘寶服飾頻道,以蘑菇街和LC風格網為優質應用的典型代表。據瞭解,從同樣是雜誌屬性的LC風格網導入淘寶的購買,日均超過 3000單,月最高分成超過百萬。

「我希望它做更多更好的推薦,甚至價格稍高一點也能接受。」一位LC風格網的粉絲這樣告訴記者。這群人本身對價格並非那麼敏感,他們甚至願意為了「喜歡」而支付一點溢價。

今天的市場發現大家會有一些興趣點的關注,而這些關注帶來的價值怎麼能發生購物。通過左右腦來支配的話,就分為左腦偏理性的篩選,和右腦更加主觀感性的推薦。

而對應的工具,就分別是比價搜索類網站,和主觀性的因為沒有明確需求,而產生的像時尚雜誌的瀏覽方式。比如說是選一個標品,對很多人來說篩選就能選出來,看比價搜索網站搜索更全,甚至替用戶做好了價格排序,對於這種購買行為來說,這些足夠了。

而對於很多人(大部分是女性用戶)來說,她可能沒有明確的購買方向,尤其是很多非標品類商品,她甚至不知道這個創意商品的存在。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引導並根據興趣,向她們做消費推薦。

流量的滴灌

那電子商務為什麼要發揮媒體的屬性?這是一個更好的二級推導。

這些年來,電商在流量和燒錢上的關係很多人心知肚明。用大量的錢去砸廣告,因為是橫向掃瞄,流量仍然過於粗放 —— 儘管任何一種營銷方式都是希望不斷的精準再精準,但還是難以解決流量的效率太低,直觀的指標即轉化率過低問題。

當然電子商務現有商業模式的弊病還有很多,比如價格戰的因素根深蒂固、因為用戶的價格導向明顯,對電商的忠誠度和黏性不高,惡性循環的下一步是獲取新客戶的成本越來越高,大家都去拼價格,稍有競爭者就進一步拉低生存境遇。

與此同時,外部還有爭奪流量的入口之戰。一個用戶的需求比例大概是: 70%是我知道一個東西,我需要買;20%是別人告訴我一個東西,我想買;10%是隨便逛逛,發現一個東西忽然想買。以搜素引擎為主的強入口,和網站導航以及CPS聯盟引導流量的結構比例始終未被撼動。

上述都是需要不斷向外砸錢的流量搬運工作。但如果電子商務能夠對現有的流量和用戶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定向定性的對有相同興趣的人精耕細作,就不難發揮更大的媒體價值。

用戶有沒有更好的路徑到達自己喜歡的商品而非一個域名?用戶從購買的慾望產生到下單決策之間的步驟是否可能更短?沒有什麼時候比此刻更需要一種改變——電商流量的效率更加迫切地需要加以細分嚴謹,更需要化整為零。

按照這個思路回頭看凡客2010年的「凡客達人」,儘管當時不被看好,但仍舊能感受到凡客CEO陳年的預見性。電子商務如何發揮自身的媒體的屬性,除了基礎流量還能怎麼做?

其實「推薦」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信息的反向流動。就像蘑菇街的CEO陳琪所說的:「優質流量和優質商品都是稀缺資源。」

我們其實可以這樣看:如果從前的信息是一個流域,流入田裡形成漫灌,而後逐步進化成噴灌 —— 而未來的電商對於流量需求的模式將是「滴灌」,直接把水精準地滴到作物的根部,讓信息更有效率地去滿足和匹配需求,對人的捕獲的能力更強。

這個形容就像微博。微博是把信息全部打散,變成由你去選擇關注誰,當你主動選擇了你的信息源,你的信息源幫你過濾了很多沒價值或者不相關的信息。這種流量的傳遞方式比原有的體系更個性化和人性化。畢竟從100雙高跟鞋裡選一雙,和從10萬雙裡挑選的概唸完全不同。

「流量滴灌」之下的導購網站當然也有不同的路徑:除了以蘑菇街、美麗說等以UGC為核心的社會化分享模式;花瓣網、發現啦、堆糖、知美的類Pinterest模式;還有搜索和推薦雙重屬性的花生共和;以及小眾編輯篩選的單向推薦模式,比如LC風格網和果庫。

果庫,一個APP上的應用。每天不定時推薦一些非標準化的、好看的、有創意的商品。手機用戶可依照「喜愛」進行保存或者點擊轉入淘寶頁面直接購買。

根據手機用戶的需求,果庫有清晰的條目分類,圖片變得很大,看上去很吸引人。創始人之一週士鈞是技術出身,而另一位創始人廖錦有曾是《週末畫報》的 編輯,對時尚和美感的把握精準。進過果庫團隊的編輯精心推薦出來的產品,都有著相同的調性和氣質,可以說是某種小清新、又或者是品質不錯的創意商品。據周 士鈞透露,作為一個初期的產品,平均每個UV會帶給淘寶2.5元。

豆瓣網CEO阿北曾經表示,豆瓣之所以用UGC的內容,就是因為豆瓣的編輯不夠,如果夠一定會是編輯驅動。LC風格網和果庫目前的產品推薦就是基於小眾編輯團隊的篩選,是單向推薦而非UGC式的眾包。但是在未來,並不排除開放的可能。

在未來的世界,當信息的流速越來越快,流量越來越大的時候,勢必要有新模式來重整信息的效率和形態,增加傳播的效率。否則,過高的信息流反而會造成效率的下降而非提升。

「不過一個小眾的渠道,能夠達到搜素引擎的多少比例,目前都難有明確的結論。」創新工場投資經理曹飛說。並且Pinterest們的迅速群起,不難讓人想起千團大戰的慘淡餘溫。非常狂熱的模式背後勢必要遭遇到被誇張,和再落地的現實。

但是如何把流量利用起來,讓流量的價值充分釋放。原有的電商困境必然要推進產業的自生式改變和進化。目前的Pinterest們還都是小小的星星之 火,尚未形成燎原之勢。但是這種模式的出現,是一種更先進的電子商務的形態雛形。以這樣的萌芽為關鍵的起點,電子商務正在向更高效的運營進化,因為只有真 正成為比傳統零售模式更加先進的模式,電子商務才擁有更燦爛的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22

中國類Pinterest網站已超30家

http://news.imeigu.com/a/1334100303790.html

2010的春天,風靡一時的Groupon像一陣颶風席捲了中國互聯網,一年多後,又一陣來自大洋彼岸的「Pinterest風」再次造訪中國。

在2011年,社交產品Pinterest的流量增長迅猛。經歷了去年爆髮式增長後,Pinterest目前的獨立訪客數已經達到1170萬,躋身美國社交網站前4,僅次於大名鼎鼎的Twitter。

和Groupon一樣,Pinterest在中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跟隨者,如堆糖、知美網、我喜歡、花瓣網、美麗說、蘑菇街……這背後有不少互聯網企業高管的身影。據有關數據統計,目前帶有Pinterest元素的國內網站已經在30家以上,而且這個數量仍在增加。

除此之外,互聯網巨頭也紛紛涉入該領域,包括淘寶網、噹噹網、人人、凡客等公司也在推出類Pinterest產品。

Pinterest為何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受到中國「仿」客們的一致看好?Pinterest在受到資本熱捧之後,「群Pin大戰」是否會重蹈團購網站的覆轍?這種因興趣圖譜而新生的社交電商新關係是否就會催生圖片SNS時代的到來?

創業者扎堆「PIN」潮

Pinterest創辦於2011年,從英文詞義來看,由Pin(圖釘)與interest(興趣)組成,是一種被定位於視覺分享的社交網站。這種以興趣為基礎的社交網站通過以瀑布流展示圖片的形式迅速在美國躥紅,成為2011年美國社交網絡中的一匹黑馬。

Pinterest 的誕生則與其創始人BenSilbermann的靈光一現密不可分。BenSilbermann在為女朋友購買訂婚戒指時,中意了多款戒指,但選擇太多需 反覆比較,其為方便,將這些中意的戒指打印成圖片用圖釘釘在牆上,與女友一起挑選,他於是萌發出一個創業的念頭,如果有一個網站能夠把這些相片都貼在同一 頁面上供需要者選擇,不是更好?由此Pinterest從一個簡單創意開始風靡全美。

相對比BenSilbermann的創業經歷,中國的「仿」客們卻顯得更加的「高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這些模仿者多半出生於各大互聯網公司,有著豐富的互聯網經驗。

2008 年,因看好社會化媒體帶來的市場商機,千橡互動CMO兼執行副總裁王秀娟與百事大中國區市場副總裁董本洪、鄭於聰共同創辦了im2.0互動集團。隨著業務 逐步發展,並不擁有社交媒體的im2.0創業團隊在2011年逐步意識到,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平台,擁有屬於自己的廣告社交網絡,看到時下 Pinterest是一個很好的借鑑模式,在2011年11月底,im2.0互動集團旗下的知美網上線,該團隊將知美網的產品形態描述為「新浪微博+豆 瓣+大眾點評」的模式。

2010年陳琪離開淘寶,創辦卷豆網,之後不久創立蘑菇街。

2011年3月,當蘑菇街的日UV快速上 升到5萬之後,用戶瀏覽量一度停滯不前。如何將少量有價值的內容以高密度形式向用戶展示,讓陳琪苦惱不已。直到看見Pinterest的「瀑布圖片牆」 後,陳琪發現:集成「圖片+鏈接」的方式將社區中用戶的分享匯聚成商品和資源庫,讓更多的用戶方便地瀏覽、發現寶貝,然後再反向鏈接到售賣物品的網站,即 可以形成一個有海量用戶聚集、且粘度很高的購物社區。

「這是我心目中最適合的排序結構,被更多人喜歡的產品圖片就會在瀑布上激流勇進,這個 理念相當於搜索排名之於谷歌,這種排序算法對社會化電商很重要,我們讓價格昂貴的好東西也能賣出去。」陳琪表示,Pinterest的「瀑布圖片牆」方式 解決了用戶體驗,還解決了電子商務的核心問題——轉化率。目前蘑菇街的日均PV已經過億,每天的UV達220萬。

Pinterest中國變種

事實上,早在Pinterest興起時,業內普遍認為,Pinterest的固有模式不適合中國,主要的原因為Pinterest的主流用戶是家庭主婦們以及與之相關的人群,用互聯網收集的生活類信息剪報,對這類人群並不適用。

但 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內的「仿」客們早已有自己的想法。眾所周知,Pinterest最大的特色是採用了瀑布流形式展示圖片,有別於之前網 站的翻頁形式,而這種瀑布流的形式與早期社區採用的BBS或者微博+圖片的形式相比,呈現方式確實更適合社會化電商的架構。

知美網CEO金星此前曾表示,Pinterest是一個弱關係的社交平台,而中國的Pinterest與國外並不一樣,其只是借鑑了瀑布流這樣一種形式,最終目的是讓用戶能方便的找到最新、最火、最熱的商品,中國未來的類Pinterest網站演化模式將超過美國。

另 一方面,Pinterest模式通過相關網站中的圖片、價格、鏈接可謂天然的廣告溫床,同時也可以為電商導入優質流量,甚至促成最終交易,這也意味著,像 蘑菇街這類的社會化電商在與傳統的電商模式相結合,從誕生起就天然「配置」了盈利模式。據記者瞭解,國內的Pinterest類網站每月已可以為電商交易 平台帶入數億元交易額。

以蘑菇街為例,目前蘑菇街的商業模式主要是直接掛上淘寶賣家的圖片為其帶去流量。用戶在蘑菇街曬自己新買的商品,跟其他用戶交流購買心得,在別人的分享中找到商品的銷售商家。一旦通過蘑菇街的導向為店家生成新的購買記錄,蘑菇街就可以用淘金鏈從店家獲得佣金。

據陳琪透露,目前蘑菇街90%的商品引導到淘寶網成交,成交轉化率在8%。截至目前蘑菇街每月為淘寶提供的交易額為1.5億元,每月能從淘寶實現佣金收入300萬元。

與蘑菇街不同的還有另外一種偏社交的網站,比如花瓣網、QQ讀圖、愛采圖等。

仔細比較眾多的模仿者中,花瓣網被外界認為是最像Pinterest的國內模仿者,其除了基本的導購功能,網站以分享創意圖片為主,間接有部分的服裝服飾搭配頁面,最終導入淘寶。

在劉平陽看來,導流只是一個商業模式,但是收藏、交友和分享這三個關鍵詞都必不可少,而中國的類Pinterest網站目前都處於積累用戶的一個階段,未來會怎樣,有很多可能性,主要看創業者切入的角度。

會否重蹈團購覆轍?

目前,國內類Pinterest網站已有30多家。這不僅預示著社交網絡格局正由單純的社交圖譜向興趣圖譜轉變,還意味著Pinterest將成為社會化電商的典型代表。

Pinterest 的火爆也讓互聯網巨頭紛紛涉足,奇虎360不久前也悄然推出圖片分享網站「我喜歡」網,而騰訊也推出圖片分享網站「讀圖知天下」,淘寶網即將推出類 Pinterest產品的網絡社區——頑兔社區(wantu.taobao.com)。淘寶網的這一舉措將進一步促進網絡圖片社區與電子商務的融合,加速 實現其SNS化目標。

然而進入門檻低、同質化內容嚴重也讓外界擔心,Pinterest會不會成為第二個團購?

天使投資人王嘯在微博中指出,「媒體、名人熱炒Pinterest,搞得有點技術的創業者都想Copy,已經30多家了!關於這個我的判斷是:最早做的是有理想的(非copy的),最早抄的是想賺錢的,最後抄的是一定賠錢。」

對於類Pinterest模式是否會成為第二個團購,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則認為不會。在他看來,Pinterest可以細分的垂直領域相對比較寬廣一些,這也意味著Pinterest的模式要比團購市場顯得更大一些。

陳壽送認為,目前像美麗說這樣的類Pinterest模式,主要在母嬰、家居、美食等垂直領域,但是,並非所有的領域都適合Pinterest模式。兩年前,豆瓣就通過與噹噹、卓越等合作,進行圖書類導購分成,但最終並未火起來,因為圖書類的用戶需求遠低於服裝護膚品類。

不 過,從目前來看,類Pinterest模式相對比較成功的蘑菇街、美麗說在嘗到了做大型購物導航的甜頭後,已經完全把重心放在以吸引女性購物者為主的淘寶 客網站。但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了這類網站盈利模式單一的隱患,對電商網站的依賴性高,長遠把握住女性的關注點也很有難度。

陳壽送指出,國內的Pinterest模式剛發展起來,目前火爆的大部分原因是其新穎的交互模式,這類網站的粘度如何,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有投行人士認為,對於創業者而言,類Pinterest模式向電商輸送流量 「離錢最近」,所以目前大家看到的網站都是以這種盈利模式為主,但是,未來Pinterest形式將呈現多樣性,盈利模式也將有所改變。

隨著騰訊、阿里這些互聯網巨頭的進入,也將對蘑菇街、美麗說這樣的小型創業公司帶來衝擊,其如何能夠生存下來也成為最為重要的問題。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88

Pinterest發家史:沉浮四年磨一劍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03/226540.html

全文概要如下:

目前最炙手可熱的小型初創公司是照片收集站點Pinterest,它已經受到數百萬美國婦女的喜愛。

它到底有多炙手可熱呢?當Facebook在4月9日以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後,科技博客AllThingsD記者彼得•卡夫卡 (PeterKafka)發微博稱,那麼Pinterest現在值多少呢?50億美元?100億美元?他的同事卡拉•斯威舍(KaraSwisher)回 應道,好大的數字。外界也有聲音稱Pinterest將會成為下一個Facebook。

它的成功似乎來得太突然了。如果你觀察過谷歌趨勢就會發現,搜索關鍵詞「Pinterest」直到2011年中才真正出現,之後就出現井噴。但 Pinterest不是成立於2011年,或2010年,或2009年。Pinterest開始於四年前,正好是經濟衰退開始的年份2008年。

當時網站有另一個名字,首席執行官也和現在不同。它有四個聯合創始人。其中兩個已經不在公司。第三個「聯合創始人」去年才加盟。

事實上與一位Pinterest投資者私交甚好的人士表示,Pinterest是四年磨一劍,一夜成名。下面就是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購物應用Tote慘遭失敗

2008年8月,保羅•賽拉(PaulSciarra)辭去了在紐約風險投資公司RadiusCapital的工作。在美國西岸,他的大學同學本• 希伯爾曼(BenSilbermann)也辭去了谷歌的工作。隨後他們一起創辦了一家名為ColdBrewLabs(低溫沖泡實驗室)的公司。這家公司還 有第三個聯合創始人,但他當時還是個學生。公司成立兩個星期後他就離開公司、重返校園。

希伯爾曼是身材瘦小、舉止安靜、皮膚黝黑,一頭短短的黑髮。他非常的瘦,有藝術家的風範。一位他的投資人表示,希伯爾曼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說話柔聲細氣,但只要你側身認真聽他講話,就會發現他是個很有想法的人。

塞拉從身材和個性上都更高大。只要他願意,完全可以打扮地像個華爾街的資本家,但他不想,而是更喜歡加州的打扮:T恤、運動鞋加牛仔褲。塞拉還是一個非常具有活力的人。

由於具有風投的背景,塞拉擔任了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他的工作就是為公司融資。此外,他在加利福尼亞的住所雖然狹小,卻成為了公司的第一間辦公室。一位ColdBrewLabs的早期僱員表示,那間房子就的地板很髒。根本沒有地方坐,很黑、很髒,真的是個很糟糕的地方。

希伯爾曼在谷歌的工作是利用數據改善公司的產品。在ColdBrewLabs,他從一開始就負責產品規劃。他規劃的首款產品是iPhone應用Tote。這款應用從在線產品目錄中抽取數據,為購物者創建移動的元目錄。用戶可以從零售商中找到特定的產品,按照地點排序。

Tote足夠漂亮,創意也足夠有趣,因此ColdBrewLabs在2009年就獲得了紐約機構投資者FirstMarkCapital的投資。但發佈幾個月後的事實證明,顯然Tote遭遇失敗。一位早期員工就稱,這款應用徹底失敗了。

它存在的大問題有兩個。一是當時還沒有人使用移動應用來購物,它的理念太先進了。二是蘋果的AppStore當時還沒有為在平台內建立企業做好準 備,而且它的審核動作太慢。ColdBrewLabs將應用提交至商店後,一直苦等到下一個版本都更新完畢了才會收到蘋果的反饋。據悉,當時蘋果負責應用 審核的人只有2到3個。

不過,還是有人在使用這款應用,大多數人都是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在使用它:他們發送特定產品的圖像給自己,然後將它們加以收集。

在2009年關注到這些用戶的行為後,希伯爾曼和一個小型技術團隊開始圍繞這種行為打造新產品。它是基於網絡的,更為成熟的一個平台。一位早期僱員表示,從移動應用Tote轉型到基於網絡的產品是一次逐步更新,而不是靈光一現。

開發團隊打造了一款產品,允許用戶將圖片集中到一起。希伯爾曼確保這個圖片收集的產品不僅僅是用於購物。一位早期僱員表示,希伯爾曼希望這款產品的目的模糊,因此任何人可以用它做任何事。他是從Twitter那裡學到了這個經驗。

2009年秋末,新產品接近完成。希伯爾曼已經說服公司董事,新產品是公司的未來。一位董事會成員透露,這不是一個戲劇性的選擇,而是基於已經學到的經驗,重新對產品進行規劃。在感恩節晚餐中,希伯爾曼的女友為這款產品想到了名字:Pinterest。

棄醫從商的希伯爾曼

Pinterest有許多聯合創始人,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四個,經歷過兩任首席執行官。但要說誰是Pinterest的扎克伯格或喬布斯,那就是希伯爾曼。

知情人士透露,ColdBrewLabs首任執行官是塞拉而不是希伯爾曼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公司簽約獲取第一筆投資的時候,只有塞拉在紐約。但公司的投資者從一開始都將希伯爾曼視為公司產品的規劃者,是公司業務的領導人。

一位Pinterest投資者表示,對於工作,希伯爾曼舉止得體。他與其他人交流的方式會讓人想起谷歌的佩奇和Facebook的扎克伯格。

「希伯爾曼穩重、溫良恭謹,幾乎像個書呆子,有點社交障礙。」

「他就像機器內部的齒輪,高速運轉,外面卻看不到。」

「跟他說話的時候,他不會給你很多口頭上的滿足,但是他會聽取所有意見。當你和他交談的時候,他不會說這很有趣。他只會點點頭,然後轉移到下一個話題。但你下一次和他交談的時候,他會提起上次說過的事。」

希伯爾曼出生在德梅因一個醫生世家。他的父親、母親、姐姐、爺爺和奶奶都是醫生。他認為自己也會成為一位醫生。

作為一個孩子,希伯爾曼崇拜迪斯尼和喬布斯那樣的企業家。但他並沒有將自己和他們等同起來。今年年初,希伯爾曼在鹽湖城的一場主題演講中表示,我崇拜他們就像是崇拜邁克爾•喬丹一樣。

隨後希伯爾曼上了哈佛,開始讀醫學預科。到了大學三年級,他決定從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他進入華盛頓特區的CorporateExecutiveBoard當了一名顧問,做了大量的電子表格。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公司的IT部門,一切皆從此開端。希伯爾曼也開始閱讀科技博客Techcrunch。他在鹽湖城的主題演講表示:「我感 覺這是我所在時代的故事,我待在了一個錯誤的地方。講述喬布斯和蓋茨故事的電影《硅谷海盜》激起了他去西部的衝動。其中的一句台詞使他感觸良多:「加州可 能正在進行一場變革。」

因此他去了加州。但希伯爾曼沒有馬上創辦ColdBrewLabs。首先他去了谷歌工作。在谷歌,他參加了著名的硅谷初創公司孵化器Y-Combinator的課程。Y-Combinator資助的初創公司包括Airbnb、Instagram和DropBox等。

希伯爾曼稱他的谷歌歲月令人沮喪,因為谷歌不讓他開發產品。對此他抱怨很多。最終他的女朋友,就是想出Pinterest這個名字的那個,對他說:「別在抱怨,放手去做吧。」因此2008年,他真的放手去做了。隨後Tote出爐,然後是Pinterest。

Pinterest騰飛

當ColdBrewLabs決定在2009年末撤下Tote,發佈Pinterest時,公司並不指望這個網站能在兩年內成為網絡15大網站之一。

「公司沒有這麼宏大的目標。」

這是好事,因為2009年末2010年初,當希伯爾曼和塞拉向他們的親朋好友展示Pinterest的時候,他們的反應是:「啊?」希伯爾曼說:「沒人理解。」2010的頭幾個月,Pinterest也沒有多少用戶。

更多的人開始每天使用Pinterest,但當Techcrunch在紐約舉辦Disrupt大會期間,它的接受率依然非常有限。Pinterest團隊發現他們位於一個展位內,與主舞台上的初創公司根本無法競爭。

在隨後的陣亡將士紀念日,希伯爾曼和他的團隊獲得強烈信號,他們的產品引起了別人的共鳴。IACM&A前老闆沙娜•菲舍爾(ShanaFisher)主動致電,稱喜歡他們的產品,如果可以的話她想投資。

這樣,已經改名為Pinterest的公司完成了自己的第二輪融資。重要的是,在線票務公司Eventbrite首席執行官凱文•哈茲 (KevinHartz)作為天使投資人也參與了本輪投資。哈茲是一名PayPal的老兵,他的介入讓硅谷最有權勢的投資者網絡瞭解Pinterest。

到了2010年末,Pinterest的發展非常健康,平均每個月的增長率是50%。

「聯合創始人」夏普加入公司

即使到現在,Pinterest也只有30名僱員。因此也可以很容易說出哪名僱員對公司的成功做出貢獻:答案就是所有人。但2011年初,希伯爾曼做出了一項很關鍵的人事僱傭:他從Facebook那裡挖來了埃文•夏普(EvanSharp)。

為了能讓夏普放棄業內最有價值的公司的「金飯碗」,希伯爾曼、塞拉和Pinterest董事會一致同意給予他聯合創始人的頭銜,哪怕他是在公司成立了三年後才加盟。一些內部人士暗示,夏普在Facebook期間就已經為Pinterest工作。

指數曲線

2011年是Pinterest騰飛的一年。就在放棄Tote和iPhoneAppStore兩年後,今年3月初Pinterest發佈了iPhone應用。

一位投資者表示,可以看到這裡有被壓抑的需求。

「就在應用發佈24小時後,大家都去讀iTunes中的評論,用戶們真的很喜歡這款應用。」

5月,BessemerVenturePartners以4000萬美元的估值,向Pinterest投資1000萬美元。包括藍籌股投資者羅恩• 康威的公司SVAngel也加入了本輪投資。整個夏天,Pinterest的用戶數量還在不斷增長。一位投資者表示,網站的增長曲線就好像是人為畫出來的 那麼完美。

也是在那年夏天,在Paypal時就相互認識的Pinterest天使投資人哈茲和Yelp首席執行官傑裡米•斯多普爾曼 (JeremyStoppelman)策劃了一個方案,為的是吸引硅谷頂級的風投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AndreessenHorowitz)參與對 Pinterest的投資。

哈茲同安德森•霍洛維茨合夥人,曾經擔任過OpenTable首席執行官的傑夫•喬丹(JeffJordan)同在一個董事會。因此當年夏天的一次 季度會議上,他建議喬丹關注下Pinterest。幾小時後喬丹收到了斯多普爾曼的電子郵件,也是叫他關注Pinterest。

這個計劃一直進展順利,直到遇上了一個障礙。和現在一樣,Pinterest在去年夏天也是只能邀請註冊。所以當喬丹決定聽取意見關注下 Pinterest時,他做不到。因此硅谷最強大風投公司的合夥人也必須像普通用戶那樣,等待進入網站。最終喬丹還是進入了網站,他被吸引住了,決定聯繫 希伯爾曼和塞拉。

一位早期投資者稱,整個過程的時間非常短暫,就發生在2011年的8月。在秋天來臨之際,安德森•霍洛維茨向Pinterest投資2700萬美元,對它的估值也達到了驚人的2億美元。

突然,Pinterest成為自Facebook以後,業內的最大事件。

塞拉離開Pinterest

到2012年3月底情況開始明了,Pinterest第一任首席執行官,希伯爾曼真正的聯合創始人塞拉將不再留在公司。根據許多內部人士的說法,此次分手是非常友好的。一位投資者透露,不管塞拉做什麼,都是遂自己的心意。他獲得了許多股東權利。

那麼為什麼他要離開Pinterest?

似乎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對於Pinterest投資者來說非常明確。塞拉也要去開創自己的事業。

第二個原因則很難確定。一些人士表示,就在Pinterest的估值上升到2億美元之後,塞拉的健康出現了問題。但具體是什麼情況目前還不得而知。塞拉本人也沒有做出回應。

Pinterest的下步打算

Pinterest投資人透露,對於怎麼讓Pinterest盈利,希伯爾曼已經有了一些想法,一些可能和購物有關,但在用戶群再擴大之前,他沒有 興趣去嘗試這些想法。相同的消息來源再三保證,希伯爾曼的計劃不是要成為下一個凱文•希斯特羅姆(KevinSystrom),他剛剛以10億美元的價格 將自己的初創公司Instagram賣給Facebook。

他們應該沒有說謊,因為希伯爾曼現在就可以把Pinterest賣給谷歌。因為Pinterest起源於購物網站,亞馬遜可能也有興趣對其收購。關鍵是Pinterest會被誰收購。

早在2010年,就有投資者慫恿一家紐約的雜誌出版公司邀請希伯爾曼和塞拉見面。投資者希望將Pinterest出售,但這家雜誌出版公司不想參加 這種會議。他們的企業發展部門沒有看到Pinterest的潛力。自那時起,Pinterest的估值增加了20倍。這也不能怪他們。Pinterest 一夜成名,沒人可以預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78

樂天CEO稱願意全盤收購Pinterest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14/229676.html

北京時間7月13日晚間消息,日本電子商務公司樂天(Rakuten)CEO三木谷浩史(HiroshiMikitani)週四表示,如果社交圖片網站Pinterest願意出售,樂天願意全部收購。

今年早些時候,Pinterest獲得了1億美元的投資,為公司估值15億美元,而樂天是主要投資者之一。就在幾個月前,Pinterest的估值才僅僅2億美元。

但三木谷浩史表示,樂天給出的價格是非常公平的。他還稱,如果Pinterest願意出售,他不介意購買更多股份。三木谷浩史在接受採訪時稱:「我願意收購Pinterest,但我想他們可能不願意出售。我們將與他們建立良好的全球戰略合作關係,這也不錯。」

對於樂天投資Pinterest交易,一些業內專家提出了質疑。但三木谷浩史稱:「這是非常合理的,Pinterest並不貪心,他們沒有試圖去抬高估值。」

三木谷浩史稱,在投資之前,他已經考慮過Pinterest的流量、用戶質量、網站粘度,以及Pinterest是如何幫助零售商等問題。

至於未來的收購計劃,三木谷浩史說:「如果有好機會,我們會考慮。有時,偉大的交易是突然出現的。」(李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02

Pinterest超過雅虎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00

  一份來自互聯網內容分享服務提供商Shareaholic的數據報告顯示,在全球的自然流量(organic traffic)中,Pinterest的份額在8月達到1.84%,第一次超過了以門戶起家的雅虎,躍居第四。自然流量指的是一家網站被訪問的總流量中 來自搜索引擎、目錄網站或是網絡黃頁上未付費鏈接的那一部分,看看現有前三名的排序或許會讓你更加明白—Google,直接訪問,Facebook。


  在今年1月,Pinterest的自然流量已經超過了當時Google+(它不計入Google的流量)、LinkedIn和YouTube的總 和,2月又超過了Twitter。而Google、雅虎和Bing三家的自然流量從年初開始出現了大約15%的平均下滑。Shareaholic認為這些 減少的流量很有可能轉移到了Pinterest等社交網站。


  儘管1.84%的比例離Google的41.28%仍然相差很遠,但對這家2010年3月才上線的網站來說,這仍舊是個相當驚人的速度。當然,前提是 Shareaholic的數據能夠反映真實情況。這家公司的數據來源是那些使用了它推出的內容分享和分析工具的20萬家發行商,而這些發行商的互聯網用戶 估計共達2.7億。有人就認為這些用戶更喜歡使用社交網絡來進行搜索,因此得出的數據會有所偏頗,看起來也會有利於Pinterest。


  不過,這個數據仍舊可以被看作圖片傳播正在發揮更大的影響。這家被稱為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網站,在今年4月已經成為全球流量第三大的社交網絡,僅次於 Facebook和Twitter,而一年前它還只排在188位。它的用戶數量去年7月時候是100萬人,到今年5月全球用戶已經超過3190萬人。


  在Pinterest上人們可以發佈(pin)和轉發(repin)喜愛的圖片,通過安裝一個插件你可以隨時把看到的圖發送到你的Pinterest 主頁,在Pinterest上你也可以點擊圖片從而進入圖片出處的網站。吸引核心用戶發佈有吸引力的內容,普通用戶之間的頻繁互動以及較少的商業化導購可 以說是Pinterest成功的主要原因。


  由於Pinterest的模式和流量,許多商家把它看做是Facebook之後的又一件推廣利器—今年5月美國一家名為Shopify的電商公司的統 計顯示,通過Pinterest去購物的人平均花費要比其他的社交網站高出10%,從這裡獲得的訂單的交易額是Facebook的兩倍。而今年一季 度,Pinterest在社交網絡流向零售商流量的份額,已經從去年同期的1%升至26%。


  但Pinterest的團隊則表示這個網站首要的目的應該是幫助用戶找到喜愛的圖片,從而建立一個興趣社交圖譜。他們尚未透露是否會在未來加入商務類的功能。


  在中國,許多Pinterest模式的效仿者已經形成了「明確」的盈利模式,它們做電商的產品導購,通過消費者的點擊購買行為與商家分成。不過,這些有了明確商業模式的效仿者並沒有太突出的成就。


  也許Pinterest暫時還沒有一個收入的飛躍,但是在互聯網的世界裡,有用戶,有流量,無所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94

Pinterest快速成長的奧秘:擁有大量優質女用戶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3/2521338.html
國外媒體報導,Pinterest最近完成了一輪規模為2億美元的融資,它的估值上升到25億美元。它的估值之所以能夠如此快速的增長,與它擁有大量優質女用戶是分不開的。

現在,Pinterest的每月獨立訪客人數為2500萬,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輕貌美、受過良好教育而且擁有大量可支配收入的優質女用戶。明尼蘇達州的政治記者貝卡比約齊(Becca Bijoch)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以前,比約齊在完成一天的繁忙工作後會上街購購物,她對網絡購物不太感冒,更喜歡在實體店享受購物的樂趣。

但是這種情況在去年發生了變化,確切地說變化是在她開始使用Pinterest之後發生的。Pinterest是一家照片共享網站,允許用戶根據自己的興趣將照片「釘」(Pin)在網絡電子板上與他人共享,也可以去看其他人釘上去的照片。

比約齊說,她發現她在Pinterest網站上看到的所有東西最後都被她買下了,比如CrateandBarrel.com網站上的廚房用具、Asos.com網站上的衣服等等。

比約齊說:「我在購物上花的錢可能比以前更多了,現在我經常在晚上喝兩杯紅酒,然後躺在躺椅上看Pinterest上的照片。但是我一點也不感到後悔,我要跟我認識的所有人說,Pinterest改變了我的生活。」

Pinterest是歷史上每月獨立訪客數量最快達到1000萬人的獨立網站,現在已經增加到2500萬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象比約齊那樣的優質女用戶,她們年輕貌美,受過良好教育,而且擁有相當可觀的可支配收入。

零售商們都在追逐這些優質用戶,但是通常很難抓住她們,因為Pinteres是一個不支持廣告的網站,而且網站上的照片資源浩如煙海。雖然很多零售商已經找到如何在Facebook和Twitter上與消費者互動的方法,但是它們現在還未搞清如何利用Pinterest這個平台。

很多零售商已經在自己的主要網站上安裝了Pinterest按鈕,創建了自己的Pinterest網頁,還拿出部分推廣預算來提高人氣。雖然Pinterest聲稱它自己並不跟蹤用戶信息,但是現在已經出現了很多輔助性的服務,來幫助各品牌商家研究利用Pinterest平台創造收入的可能性。

HelloInsights是加州聖莫妮卡市的一家專門研究如何使用Pinterest平台的公司,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凱拉布倫南(Kyla Brennan)稱:「它就是一個巨大的櫥窗平台,它幫助人們找到他們真正喜歡的東西。它是否鼓勵人們小小地衝動一把呢?那是當然的。」

電子商務專家們稱,雖然全球最大社交網站Facebook擁有10億以上的用戶,而且是推動購物量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是Pinterest產生的每用戶收入比其他任何社交媒體網站都要多。

據電子商務顧問公司RichRelevance調查顯示,Pinterest上的購物者平均每個購物季要花費170美元;相比之下,Facebook和Twitter上的購物者平均每個購物季的開支分別只有95美元和70美元。

現在已經創建了Pinterest網頁的重要零售品牌包括 L.L. Bean(500萬關注者)、Nordstrom(400萬關注者)、Lululemon Athletica(200萬關注者),其他一些零售品牌如Gap和Urban Outfitters雖然現在的關注者還不多,但是仍在不斷增加。

Pinterest於3年前創立,最近剛剛完成了一輪規模為2億美元的融資,它的估值上升到了25億美元。

大多數企業在Pinterest上的行為都是由它們的社交媒體團隊負責的,但是它們在Pinterest平台上採取的措施與它們在Facebook和Twitter上採取的措施是不同的,因為Pinterest的電子板是按興趣分類的,而跟時間軸無關。比如,Nordstrom的Facebook網頁每日會重點推介兩款當季熱銷的產品,但是它的Pinterest網頁貼出的則是一組時尚生活方式的照片。

PinLeague是一家專門跟蹤研究社交媒體使用方法的顧問公司,該公司首席執行官丹尼爾馬龍尼(Daniel Maloney)稱,由於網頁上沒有直接的廣告,而且Pinterest仍在繼續發展,因此各大商家在Pinterest網站上獲取新用戶的營銷成本比其他網站要低一些。

他說:「現在獲得一個Pinterest關注者的成本在1美分到50美分之間,具體由商家類型而定。而在Facebook上獲得一個關注者的成本在50美分到2.5美元之間。「

在Pinterest平台上獲得關注者的最好的一種辦法就是做事而不是嘗試去推銷商品。比如L.L. Beans人氣最高的一個電子板是用來發佈與森林文化有關的照片,它最流行的一張照片是一隻化裝成蝙蝠的貓的照片。

L.L. Beans的高級公關代表勞瑞布魯克斯(Laurie Brooks)稱:「雖然我們也會檢測llbean.com和llbeansignature.com網站從Pinterest平台獲得的流量,但是我們並未將這個平台作為一個銷售渠道來對待。」

與其他的許多零售商一樣,L.L. Beans沒有通過Pinterest平台提供打折促銷活動,但它贊助了一些比賽。Nordstrom也一樣,它在1月份進行了一次與婚禮有關的比賽。

Nordstrom的社交媒體團隊經理布萊恩加里皮尤(Bryan Galipeau)稱:「我們的關注者分享和保存了很多精美的照片。我們的電子板並不是專注於折扣推銷或贈券促銷活動。我們認為,將Pinterest放在一個更廣闊的環境裡去看待很重要,因為我們的客戶就是那樣看待它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75

【敗局】初企Springpad:輸在沒有Pinterest的運氣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9/144510.html
失敗。
 
這是商界的熱門話題,但人們討論的大多是失敗如何引領我們走向成功。
 
很多時候,成功和失敗的差距不在於創始人夠不夠牛,不在於工程師的名聲夠不夠響,也不在於有沒有好的顧問。很可能,取決於進軍市場的時機(不是越早越好),簡單點說,看你的運氣如何。
 
初企Springpad就是個典型例子。它成立於2008年,一度被認為能與筆記軟件Evernote一較高下。然而,光有好的產品遠遠不夠。由於該公司沒有好的盈利方式——雖然他們已經盡力,也有傳言稱亞馬遜和谷歌要收購該公司——公司無法正常運轉。6月25日,Springpad關門大吉。

\
 
Springpad是一款管理應用,可用於菜單、電影、房屋修葺、室內設計等方面,功能和Pinterest幾乎完全一樣,但它比Pinterest上市的時間早兩年。產品的核心功能是收藏商品,以便用戶以後購買。但是,2008年這款應用上市時,手機應用的黃金時期還沒到。等Springpad公司意識到Pinterest在山寨他們的時候,為時已晚。更糟糕的是,他們甚至不知道該怎樣從自己提供的免費服務中盈利。
 
「我們的產品很棒,」Springpad的創始人之一傑夫·簡納(Jeff Janer)說,「但我們沒把生意做好。從盈利的角度來看,我們考慮過在現有基礎上為人們提供一些能讓我們盈利的有用信息,這要涉及到微交易。我們考慮過把一系列房間管理軟件與筆記本電腦捆綁出售,並將彼得·沃爾什(Peter Walsh)大師的廚房即時管理軟件(Instant Kitchen Organizer)作為免費樣板,但我們從未直接對軟件進行收費。剩下的選擇就只有靠廣告收入或增值服務收費。我們試過找廣告商,但我們的規模對他們來說實在太小。」
 
大起大落
 
五月,Springpad對外宣佈,他們沒錢了。用戶聽到這消息之後都懵了。這款軟件——它有著強大的個人助理功能,卻少有人賞識——這幾年一直得到生活貼士網站Lifehacker的大力支持,哪怕是對其一條小小的評論也會掀起大風大浪。Springpad將自己定位為管理軟件,但比Pinterest擁有更多功能,也比Evernote更易用。然而,當意識到盈利問題,已時不他待。
 
簡納告訴我,較嚴重的問題之一,是他們從來沒真正從國外用戶身上得到收益。約35%-40%的用戶身居外國,但「我們用於展示圖書、電影、商品和菜單的數據都是針對美國用戶的。用戶比較商品價格的時候,軟件給出的價格是用美元來衡量的,這對來自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用戶來說沒什麼意義。我們的海外用戶主要用Springpad來管理事務和記筆記。」
 
Springpad曾考慮過籌集更多經費,也考慮過被大企業收購,這些事實無疑給他們的傷口上又撒了一把鹽。據報導,Springpad曾與谷歌和亞馬遜商討過收購事宜,並將為亞馬遜的Fire手機設計一款筆記軟件。最終,谷歌挖去了Springpad的創始人之一週傑夫(Jeff Chow)以及四位工程師,隨後,Springpad對外宣佈放緩業務。周等人將參與開發谷歌的Play Newsstand軟件——這款軟件與Flipboard功能相似。
 
「真是喜憂參半,」簡納說,「如果收費,不知道人們會不會付費;如果開源,不知道軟件會不會掉價。這些都很難講。我們的確有一幫忠實的用戶,但我不能確定他們肯不肯付費。對某些人來說,我們挺重要的。」
 
傑瑞米·羅伯斯(Jeremy Roberts)在其著作《Evernote Every Day: Getting More Out of Evernote》中說道:「也許,Springpad團隊在尋求資金擴展業務的時候,投資者沒能看到Springpad能為商界帶來的價值。我很難過,因為我知道,Springpad一定會給很多企業(比如設計工作室)帶來福音。」
 
心繫用戶
 
Springpad在得知自己快要彈盡糧絕的時候做了一件堪稱楷模的事:努力為用戶尋找近似產品。Google+的Springpad用戶社團的領袖亞克·傑爾維克(Art Gelwick)告訴我:「Springpad遇到的情況很特別,不僅公司全力幫用戶尋找近似產品,我們社團也自發幫助其他人評價分析儘可能多的產品,以幫助人們找新家,找新的經營策略。Springpad提前一個月找到我,讓我幫忙測試他們用於遷移數據的工具,並教用戶該如何應對,儘量減少自己的損失。」
 
Springpad用戶交流部的部長卡丁·米勒(Katin Miller)補充說:「我們的力量來自於用戶。我們一直聆聽用戶的意見,他們的需要也是我們的需要,我們做決策時也會考慮他們的意見。Springpad有一支才華橫溢的隊伍,當時我們一邊放緩業務尋找出路,一邊與其它科技公司交流。人們都很驚訝:我們人這麼少,卻做了這麼多事情。我們的員工從來沒有超過20個人,卻有三款設計精良、功能強大的應用在市面上流通。但是,畢竟沒錢了,也就沒戲唱了。要怪就怪我們生不逢時。」
 
後會有期
 
對Springpad的創始人和用戶來說,這個結局喜憂參半。周將在谷歌任職,而管理過四家初企的簡納正在考慮從事CEO團隊管理;而米勒正在開發一款新型工具軟件,用於為廣大家庭制定烹飪流程。「我們有的是企業家必備的熱情、能量和創新力,」簡納如是說。
 
熱情、能量和創新力固然必不可少,卻不一定能救你於水火之中。
 
「和我們功能相似的應用現在越來越多,而現在的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Springpad用戶交流部前部長米勒遺憾地說道,「如果我們晚幾年進軍市場,並優先進駐手機市場,結局就很可能不是這樣了。不過,我們幾位元老還是挺興奮,對自己的表現還算滿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