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生導師麥齊光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24.html
自少我們就受教導,做人要誠實正直,但有沒有想過為什麼?

年輕時已經發覺,讀書、做人要誠實正直是很不方便的。例如不可以扮病不上學,回校遲到不能隨便作個藉口,不可以抄同學功課,留堂記過要乖乖回家自首等等。

出來工作以後,更加發覺在現今社會,做人誠實正直是很蝕底。例如報稅,很多人會故意多報可扣稅開支,又有人明明與父母分開住,但卻申報同住欲加大免稅額, 目的就是令自己能交少些稅。又例如有同事做審計項目時放飛機,可以輕輕鬆鬆收job回家去。人人都做而自己不做,何其蝕底。

既然誠實正直既不方便又蝕底,為什麼我們還要去做?麥齊光先生因在廿年前涉嫌騙取政府的房屋津貼,於上周四被廉署拘捕,這件事啟發了我們。

當然此事還未審訊,我們不能那麼快就下定論,但倘若事件屬實的話,他就給我們證明了「出得嚟行」,的確是「預咗要還」的!就算今天能給你躲得過,難保十年廿載後會被揭發。

記得N年前我曾於某機構當內審,當時管理層要求部門做一項特別審計,就是抽查員工是否違反公司規定,在領取置業津貼的同時,又把物業出租圖利。雖然我沒有 參與此項審計,但就記得當時公司內人心徨徨,因為有多位同事被揭發違規,受到公司重罰。我可以肯定,這些舊同事都一樣,在講大話時並不認為會有人發現,而 且更會認為只是無傷大雅,人人都會做的小事。

為什麼做人要誠實?人的一生實在漫長,因一時之貪念而為自己添上污點,它就會跟隨你一輩子,就算當時能給你僥倖過關,難保他日會變成催命符,在你最風光之時給你重重一擊,永不翻身。

其實講大話是很難的,因為不是親身經歷,所以必定要記性好,把說過的大話牢牢記住,否則前言不對後話就會穿煲。

寫到這裡,我忽然明白,誠實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讓我們活得心安理得,每晚都能睡得安穩。

謝謝麥先生給我們上這一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50

即食麵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27.html
今時今日要在香港吃一碗「像樣」的餐蛋即食麵相當難。我公司附近有不少茶餐廳和快餐店,但他們造出來的餐蛋麵不單難吃,而且貴。

最便宜的那家,一碗餐蛋麵加一杯熱飲也要盛惠27大元。現在百物騰貴,27、8元早已是意料之內,若果好吃倒無所謂,最慘是難吃而且份量細。茶餐廳大多數 採用那隻麵,本身以經很難造得好吃,加上淡而無味的湯底,吃了一口就擰頭;再看看麵上的餐蛋,只有可憐的薄薄兩塊餐肉,連煎一下也欠奉,煎蛋更是失望之 極,不要奢望會給你煎燶邊太陽蛋,能有一塊流心的煎蛋已叫皇恩浩蕩。

份量也是愈來愈不濟,初時將罪名加在茶餐廳身上,以為他們為了節省成本而將兩個即食麵當三個來賣,最近才知道原來供應商的問題,一個麵餅的重量連100g也不到。

好了好了,既然在外面吃不到滿意的,唯有親身來造吧,但原來所費也不菲。在超市買一包出前一丁要4元,要平宜一點,就要一次過買8包拿折扣,平均每包 3.6元。午餐肉也不便宜,小時候愛吃的豬仔牌圓罐裝(397g)賣22.9元,沒有那麼肥膩的外國牌子例如三花牌和荷美爾(340g)也分別要21.1 和25.9元。雞蛋也一樣,在超市買的差不多2.4元一只,到街市買價錢比較化算,但也要1元一只。

在家煮兩碗即食麵,不計燈油火蠟只計食材也要32.1元(3.6+3.6+22.9+2),平均每碗要16元,但現在兩個即食麵的份量給兩個人吃根本不夠 吃,三個麵餅煮成兩碗,平均就要差不多18元了。茶餐廳要有利可圖,毛利率至少要50%,假設一碗餐蛋出前一丁加一杯熱飲賣30元,即是食材成本只可控制 在15元,在家自己煮也要16元,看來茶餐廳的價錢以相當克制了。

最近發現「大X活」的餐蛋麵頑算「抵吃」,一碗麵加一杯熱飲賣21元,雖然不是出前一丁,但是他們用的是「福字伊麵」,麵身尚算彈口,而且香。最能給我驚喜的是煎得香口的餐肉和流心太陽蛋,雖然份量不大,但用這價錢能吃到這個質素,實在是抵吃之選。


另外,「美X」的也不算差,一碗麵加一杯熱飲賣24.5元,雖然用的是公仔麵,但勝在份量足。遺憾的是餐肉雖厚,但只是略略煎過。至於「大X樂」,不知何解,公司附近的那一家已經很久不賣即食麵早餐,奇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51

朋友的細Firm奇遇記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07/firm.html
最近有位新朋友給我訊息,訴說他公司的問題。新朋友剛剛畢業,並在一家Local audit firm工作,第一天返工已經很想辭職,因為公司沒有人肯教他,經理只扔給他一個細Job,讓他按上年的working papers跟著去做。

其實Local firm資源有限,很多公司都是用相同方法,讓新人邊做邊學。所以我也著朋友不要太著急,就先按上年的做法去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才向同事或經理請教。

因為朋友第一天返工,而且以前從未接觸過審計,所以甚麼都不懂。好了,當有問題了,問經理嗎?經理說要他自己去想,不要煩他;問同事嗎?同事說不用太認真,「求其」就算(潛臺詞即是叫他放飛機?)。其實這家Local firm在行內是頗為知名的,為何工作氣氛如此惡劣?

不單如此,得知他們連一個簡單的Audit program也沒有,我實在覺得很奇怪。細行資源不多,要弄一個像大行的Audit program當然不太實際,但連一個簡單的也欠奉,像他們這樣規模的Local firm,實在也太匪而所思了。其實只要設計得而,一個簡單的Audit program就能減少Auditor的錯漏,經理甚至合伙人出的Queries自然也能少些,何樂而不為?

其實沒有Audit program也不是重點,我反而擔心在這種氣氛下工作下,朋友會受到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30

何謂Full set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08/full-set.html
經常都有朋友問同樣一個問題,很多時候在會計的招聘廣告當中,都會看到有僱主要求申請人懂得Handling of full set accounts(俗稱Full set),究竟何謂Full set呢?

其實不同的公司對Full set的定義都不會相同,不過,一般來說至少會包括以下幾項:

1) 負責公司賬目的月結和年結,當中包括編制Balance sheet,P&L,Cash flow statement,以及Change of equity statement等等。有些還會要求懂得編寫Notes to accounts。

2) 負責公司的一切稅務事宜,包括計算利得稅以及申報事宜。即使公司騁用會計師來幫忙處理,也要負責和他們合作,提供和準備相關的資料。

3) 負責公司秘書事宜,和上述一樣,就算騁用律師或者公司秘書顧問,也需要和他們合作,並且監察他們的工作有沒有遺漏。

4) 負責編制各類Management reports,例如Budget vs actual analysis、Sales report、Stock report、Cash flow forecast 等等。

5) 負責年度核數,向核數師提供所需資料。不同的核數師,看的東西都不一定相同,不過會要求將一些重要的Accounts拆成Breakdown,好讓他們審 核。例如Trade receivable account,各個Debtor的明細,賬齡,以及年結後的回收情況等等,都要向他們提供。

另外,關於月結和年結,每次都難免要做Adjustment。例如公司做expense items 時用cash basis入數的話,在月結和年結時就要將該月未付的expenses做accrual了。另外, 一些常見的month-end / year-end adjustment包括: 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re-allocation of expense items、re-classification of balance sheet / P&L items (例如將AR既CR balance reclassify 做AP, 將AP既DR balance reclassify 做AR等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29

「不三不四」又如何?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9.html
先母曾說過,我在小學一、二年級時已經寫得一手很漂亮的字,今天回想起來,應該是和家父及先母的教導有關,雖則他們讀書不多,但寫字極為漂亮。記得我年少時曾到家父工作的超市打暑期工,他只用「箱頭筆」就能造出漂亮的商品促銷海報。

可是,今天我寫的字醜陋無比,東歪西倒像比薩斜塔,為什麼呢?事緣自己在一次寫字習作當中,老師不相信如此年紀能寫得出如此漂亮的字,並且質疑我的功課是 由家人代筆。當年我也儍得要命,為免再受老師質疑,居然故意將字寫醜,久而久之兼積重難返之下,自此我的字就寫得很難看。

我因此事遺憾至今,為什麼如此受他人影響。不過,幸運的是因我很早就受了此教訓,所以自少懂得努力去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有朋友因自己是Band 5學生就自暴自棄,認為如何勤奮也脫不掉Band 5仔的標籤。又有朋友因不是大學畢業就此認命,以為如何努力也不會得到升機會。我的小故事證明了一點,因別人而影響自己是最不值得的。正如當年老師認定 我不會寫得一手好字,若果我選擇不放棄,反而用行動去證明自己是對的話,今日我的書法就不會如此醜陋。

經常聽到不是在「三大」畢業的同學,以及不是在「四大」工作的朋友說,自己在會計行業如何沒有前途、沒有希望,其實也是同一道理,不要理會別人如何去看,這些「不三不四」只是個無謂的標籤。

坦白講,既是三大畢業,又在四大工作,在職業發展方面當然較其他人順利,選擇也比人多。但這並不代表「不三不四」就是無前途。在香港,會計畢業生其實選擇 有很多,例如加入商界從事會計工作,工種就非常之多,除了傳統的會計外,還有Financial reporting、Management accounting、Cost accounting、Treasury、Corporate finance & planning、In-house taxation、Company secretary、Internal auditing、Compliance等等。

若想於核數方面發展,又可以加入本地的會計師行,他們當中有不少是很不錯的。入職之後可以邊學邊做,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後可以嘗試再次申請Big 4 及2nd tier,或者轉來商界從事會計工作,又或者繼續從事核數,他日執業開設自己的會計師行。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不三不四」的選擇絕不會比人差。

在現實中當然有不少人會單憑標籤去看待別人,單也有不少人只會看你的表現和能力。人家怎麼說自己控制不了,盡力去做好本份才是最實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93

會計新手須知:會計和核數(一)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13.html
不時都有新手問一個問題,究竟會計和核數的具體工作是甚麼?它們有甚麼分別?前途和工資又如何?

首先簡單講講會計。會計的基本工作是有系統地收集和記錄企業財務活動的相關資訊,從而編制財務報表及各式各樣的分析,方便管理層管理企業。一般來說,每一家企業基本上都需要會計這個功能,而商界每年都向市場提供大量會計職位。

根據職業訓練局最新的《會計業2011人力調查報告書》,商界包括商業及服務行業,與及工業機構,他們合計有72,870位會計從業員,佔香港會計從業員總人數的74%。

會計工作的範疇其實很廣,除了上述的基本工作外,當中還包括Financial reporting、Management accounting、Cost accounting、Treasury、Corporate finance & planning、In-house taxation、Company secretary、Internal auditing、Compliance等等。

若按職級,會計可以分為基層,中層和高層。以傳統的會計工作為例,基層職為包括會計文員(Accounting Clerk)、會計見習生(Accounting trainee)、會計助理(Accounting assistant)、助理會計主任(Assistant accountant)、會計主任(Accountant / Accounting officer)、高級會計主任(Senior Accountant)等;中層包括首席會計主任(Chief Accountant)、會計主管(Accounting supervisor)、會計部副經理(Assistant accounting manager)、會計部經理(Accounting manager)等;高層職位包括財務總監(Financial controller)、首席財務官(Chief financial officer)、財務董事(Finance director)等等。另外,相對於核數而言,會計在升職方面比較慢,這是因為會計從業員的流失率不像會計師行般高。

至於入職條件,不同範疇和職位的要求都不同。就以最基本的會計文員為例,一般來說,中小型公司大多都要求申請人至少有LCCI會計Level 2的資格,而大公司則要求大學學歷,有些更會要求申請人需要會計專業團體(例如HKICPA)的學生會員資格。

在發展方面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在商界由低最起,例如由會計文員或者見習生開始,一步步向上,並按自己的興趣、專長和機會選擇不同的範疇。二是先在核數方面發展,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後才轉到會計,這個途徑將會稍後再談。

至於薪酬,根據JobsDB的2012年薪酬調查報告, 各職級於2011年的月薪範圍如下:會計文員$10,350-14,162、助理會計主任$15,000-20,000、會計主任/高級會計主 任$19,000-27,875、首席會計主任$25,000-31,500、會計部經理$31,625-43,950、財務總 監$45,000-80,000、首席財務官/財務董事$50,000-100,000。

當然,以上的資料只是一個參考,在實際中未必一定有這個數。就以會計文員為例,我就認識不少新手的工資只有$8,000-10,000。

最後一提,相對於核數而言,會計的工作壓力比較少。雖然加班少不了,但通常都只在月結及年結時才發生,不像核數般經常要加班至深夜。

下一篇講核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49

科技公司炒人事件的法律問題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25.html
這兩天某科技公司老闆炒人的短片在網上熱爆,我向來不好此道,所以初時沒有看,但見大家都出來湊熱鬧,而且又有朋友問我的看法,所以特地找來看個究竟,並順道寫下此文來抽抽水,並以我有限的法律知識和經驗,嘗試「認真地」以此事來做個Case study。

假設有公司遇到相同的僱傭紏紛,其實僱傭雙方的爭駁主要涉及四個常見的法律問題,我的看法如下:

1)員工秘撈違反僱傭合約

若果僱傭合約列明員工不可以秘撈,而公司有足夠證據,證明員工確有做秘撈的話,公司可以按照合約條款來處理。由於不同的公司,其條款都會不相同,所以不能確切地說可以怎樣做,但按其他公司的一般做法,通常會向員工作出警告,嚴重的更會將員工立即解僱。

至於工資方面,若公司將秘撈視為嚴重違規或者失職的話,控照香港的僱傭條例,公司可以不需要支付代通知金,但需要於解僱後的7天內支付未付的薪金,累積的有薪假,長期服務金和其他已承諾的獎金及花紅等。

2)員工違反利益衝突協議

若員工的秘撈與公司的業務相同,員工的確有利益衝突之嫌,從表面看來已違反了協議,公司可以按照條款來處理。和上一點相同,由於不同公司的條款各異,所以不能確定可以怎樣做,但按一般做法都是即時解僱,並且按情況考慮向員工追討損失。

表面來看,若公司能證明員工將公司的客戶據為己有,又或者員工假借公司名義去為自己接攬生意,成功追討的機會就較大。不過,要追討就要經民事索償,律師費以及相關費用著實不輕,而且公司必需要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秘撈直接令公司有所損失。

另外,若果涉及金額少於5萬,公司大可循小額錢債去追討,這樣就能省下律師費,但涉及的時間也不少。

3)涉嫌利用公司資源做秘撈

若公司有足夠證據的話,公司可到警署報案,舉報員工利用公司資源從事私人業務,其實這相當於偷竊或行騙,是刑事罪行。例如員工利用公司電腦及上班時間去編 寫程式,又或者曾將公司的客戶當成自己的來做reference,其實都有機會構成偷竊或行騙罪行。不過,是否立案進行調查,甚至是否起訴,則視乎證據有 幾確鑿,而且這是警察的事,公司無權左右。

4)秘撈收益從尾糧中抵扣

由於涉嫌利益衝突一事,公司能否向員工追討賠償還是未知之數,具體金額又不能確定,所以公司不能因此而將員工的秘撈收益用來抵扣尾糧。再講,秘撈收益是員工自己的錢,公司只能以此做參照來計算賠償額,以賠償公司的損失,但無權要求員工把錢收益交給公司。

就算法庭判了公司勝訴而且又確定了具體賠償金額,根據僱傭條例,公司也不能將賠償金從尾糧中抵扣,公司只能以其他方法,事後向員工追討。舉個例子,若員工 因疏忽或失職而損壞公司的財物,公司也只可以按財物的價值來扣除,但不能超過$300,而且也亦不可以超過員工工資的四分之一。

另外,就算員工犯事而被公司解僱,公司必須於員工離職後的7天內向員工支付所有欠薪。若公司違反此規定,公司須要向員工支付相關的利息作補償。而且倘若公司故意拖延支付解僱補償給員工,公司可被檢控,最高刑罰是罰款35萬及監禁3年。

按照片段的對話來看,我估計公司根本沒有足夠證據,所以才偷拍雙方對話。可是,老闆不斷強調報警,又多次提及CIB、商業罪案調查科及自己有背景,就算員工說了不利自己的說話,但事後以情緒不穩或受威嚇情況下亂講話做藉口,相信員工要推翻這些證據並不太難。

其實那位老闆忿怒是可以理解的,員工和公司競爭私下去接生意,還用公司的客戶來做自己的reference。而且員工用其他人的戶口來收錢,似乎是有心隱瞞,企圖在出事時自己可以撇清,但不幸地遇上老闆的朋友才東窗事發。

雖則如此,單憑片段資料有限,身為旁觀者實在很難說誰是誰非。香港的IT從業員就只有7萬人,正如CK兄所說「山水有相逢」。況且大開門口做生意,玩得太大、去得太盡又何必,搞到引火自焚的例子實在屢見不鮮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62

香港「後花園izsation」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08/izsation.html
九十年代初,我在會計師行從事核數工作,每年總有幾次都要到深圳出差。記得一次完成了工作之後,客戶在我們回港前請吃飯。雖然客戶挑選的那一家食肆已經算是高檔,但那時深圳不像現在般繁華,高級的餐廳不多,而且裝潢也很「娘」。

可能不合口味(因為客戶點了不少野味,我們連碰也不想碰!),又或者客戶點菜過多,有不少菜餚都剩了下來。餐廳的服務員覺得可惜,還對我們說,那裡普通一 碟菜的價錢,就相當於他們一天的工資。當時我很好奇地問他們如何生活,最後才得知,這些餐廳是專門招呼外賓包括港澳臺胞的,一般的本地人根本不會來。

二千年代初我北上發展,並在深圳居住了一段時間,一眾港人同事都喜愛到附近的一家西餐廳吃飯,所以和他們的服務員頗相熟。在一次閒聊中得知,一個餐廳經理的月薪才一千元人民幣,但我們每人每餐的消費已經差不多要五十了。基本上,這類餐廳的主要客戶是港人和當地中產。

到了現在,時移世易真是永恆不變的道理,昔日深圳以至其他內地城市是港人的「後花園」,曾幾何時,每逢假日港人都北上消費,酒樓餐廳、窗簾傢俬、水療按 摩、牙科保健、A貨假貨、盜版光碟、香煙洋酒,深圳就開設著這些大大小小專為港人而設的商舖。現在情況剛巧倒轉過來,香港變成內地人的後花園,旺區的商舖 全是那幾家大型連鎖店,賣的清一色全是電子產品、黃金首飾、名貴鐘錶、藥品奶粉、衣履鞋襪、美容化妝等貨品。

最近內地宣佈放寬自由行限制,預期將會有更多內地人來港旅遊。香港是個自由的商業社會,相信因商機的關係,將會有愈來愈多專為內地人而開設的商店出現。可 以預期,香港地舖和樓上舖位的租金將會進一步推高。又因為大量民工也可以來港,各區將會有更多的廉價改裝公寓出現,相信連時鐘酒店也不能倖免,到時要「開 房」也不容易呀!

然而最令我擔憂的是香港的治安。深圳治安之差不用多說,其中一個極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大量非戶籍居民。不是說他們全是壞人,也絕無歧視的意思。不過,因他們 不能在深圳落戶,大多數人只能視深圳是一個搵食的地方,早晚都會離開,以至造就了不惜一切搵快錢的心態。由此推斷,香港將來涉及內地人的罪案,例如街頭行 騙、偷竊搶劫等罪行的數量將會上升,假行乞、假化緣的情況相信也會很多。

有評論認為政府應限制自由行人數,但目前審批權不在港方,要控制談可容易?再講,現在外圍經濟實在太差,沒有自由行撐住香港經濟,失業率何來3.2%那樣低?其實這是一個取捨的問題,世事從來都不會兩全其美。

香港經濟現在只能依賴幾項產業,造成今日局面,上兩任政府之無能兼得個講字實在難辭其咎!現屆政府想把情況扭轉過來?單看他們上任後兩個月的表現,結論只是四個字───「有心無力」。

看著香港「後花園izsation」,我等港人唯有認命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87

會計新手須知:會計和核數(二)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28.html
上一篇《會計和核數(一)》講了會計,這一篇講核數。

先講工作性質,簡單而言,核數師(Auditor)是獨立於企業以外的第三者,基本工作是審核企業的財務報表並出具意見,說明報表是否公允及真實地 (True and fair)反映實況。簡單地說,若果會計是Doer,核數則是Checker。根據香港的《公司法》,所有在香港成立的「有限公司」,其年度的財務報表都 必須由核數師審核。除了核數之外,其他工作範疇還包括會計服務、稅務諮詢、風險管理及諮詢、企業諮詢、公司秘書服務、企業重組及清盤,以及法證會計等等。

根據職業訓練局最新的《會計業2011人力調查報告書》, 於香港從事核數的人數有19,929位,佔全港會計從業員總人數約20%。若按職級計算,在這2萬人當中,合夥人(Partner/Principal) 及總監(Director)級的佔14.1%、經理(Audit manager)及高級經理(Senior audit manager)佔16%、高管審計員(Senior auditor)或主管(Audit supervisor)佔23.8%,而審計員(Auditor/Clerk/Associate)佔45.7%,培訓人員(Trainer /Teacher)等則佔0.4%。相對於會計而言,核數在晉陞方面比較快,除非工作表現很差,只要表現達標,在入行的頭幾年,基本上每1-2年都可以晉 陞。

至於入職條件,核數師通常都需要由審計員做起。一般來說,申請人至少須要擁有高級文憑(Higher Diploma)的學歷。另外,要在核數這一行有好發展,會計師資格是必須的。若果希望日後在香港成為執業會計師(Practising CPA),根據香港的法例,就必須要取得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所頒發的執業會計師牌照。取得會計師資格後,若想在其他範疇發展,最好也考取相應 的專業資格。例如希望在稅務上發展,可以考取香港稅務學會(TIHK)的稅務師(Certified Tax Advisor)資格,或者修讀香港會計師公會舉辦的稅務專項課程;又例如希望在公司秘書上發展,可以考取香港特許秘書公會(HKICS)的特許秘書 (Chartered Secretary)資格。

若按規模,會計師行可以有三大類,分別是「四大(Big 4)」、「Second tier」,以及「本地(Local firm)」。根據上述的調查報告,僱員人數在1-49之間的會計師行數目共有2,087家(98.7%),在此類會計師行工作的從業員合共9,069 人,佔從事核數的總人數45.5%;僱員人數介乎50-499的共有22家(1.1%),核數從業員合共2,465人,佔核數總人數12.4%;僱員人數 在500或以上的共有5家(0.2%),核數從業員合共8,395人,佔核數總人數42.1%。

在發展方面,從事核數的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由審計員最起,最後升至合夥人或總監,又或者出來執業,開設屬於自己的會計師行;二是先在會計師行工作一段時 間,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後轉到商界從事會計工作。例如由高管審計員轉做會計主管;審計經理轉做會計經理;高級審計經理轉做財務總監等等。

至於薪酬,根據上述的調查報告,各職級於2011年的月薪範圍大致如下:合夥人及總監$10,000-100,000+、高級經 理$20,000-100,000+、經理$10,000-80,000、高管審計員或主管$10,000-60,000,審計 員$6,000-30,000,培訓人員$20,000-80,000。以上的資料只是一個參考,在實際中會按當時市況,公司規模以及自己的學歷和資格來 決定的。

值得一提,若與會計比較,或許你會發現核數人員各職級的月薪差距頗大。例如合夥人及總監級的月薪由$10,000-100,000,相差足足10倍,我估計因為有一部分人只是從事兼職,根據調查報告,月薪低於$30,001的合夥人及總監人數只有54人,佔總數不到4%。

最後,相對於會計而言,核數的工作壓力相當大,這是因為公司客戶的核數往往都有期限。為了趕及死線,核數從業員難免要經常加班,很多時更要工作至深宵,入行前須要有心理準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88

短評「梁十招」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31.html
昨日特首梁振英先生推出了十項短、中期措施,旨在抗衡樓市近來的升勢。就此十招,我嘗試以自己有限的識見,以及用家的角度來評論一下。

短期措施

第一招:出售830個剩餘居屋單位,當中825個是天水圍天頌苑未曾出售的單位。

好過無,但「執到喊三聲」。天頌苑已建成超過十年,當中兩座因短樁事件而沒有出售。不過,房委會於2000年曾為這兩座居屋進行地基加固工程,在2009 年也進行過修葺,並聲稱這些單位可以達致出售水平。不過,這些一手單位空置多年,很多機電設施、水管喉管等,就算從來沒有用過也會出現老化或硬化等情況。 例如大廈的升降機,單位內的電箱及家電等等,若果房委會在出售時把這些設備全部更換當然最好,若沒有的話,業主要有在短期內自行更換的心理和財務準備。以 下這篇文章就詳細講述買了這些丟空多年的居屋要注意的事項,有興趣不妨去看一看。

第二招:將「置安心」的首批1,000個單位全數推售,出售對象仍然是原來計劃中,月入40,000元或以下的家庭。

摒棄了苦中產。「置安心」計劃的原意是幫助合資格的中產去儲首期,現在將單位全部出售,即是沒有首期的就不用再想。在風險角度而言是好事,因為硬去幫助未 有足夠能力去置業的中產,隨時是害了他們。然而,換另一個角度去看,這批中產因入息超過居屋上限不能抽居屋,但又因為要負擔高昂的租金以至不能儲夠首期, 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樓價持續上升下,他們的置業夢就愈來愈難實現了。

不過,對那些手頭有一筆首期但苦於現時樓價太高的中產來說,此項措施算是好消息。可是,要抽中就靠運氣了。

第三招:加快審批預售樓花,當中地政總署正在處理的9,000個單位預期可以在短期內推出市場。

這招的成效全看發展商。就算加快審批預售樓花,若發展商不配合也沒有用。在商言商,發展商若早日可以預售樓花,他們就可以早日套現。不過,現時借貸成本低,樓價又持續上升,發展商會否在短期內將全數9,000個單位推出市場也是未知之數。

第四招:於10月至12月季度的政府賣地計劃,將推出共約2,650私人住宅單位,並視乎市場反應,會適度加售住宅用地。

杯水車薪,不過方向正確。我一向認為要調控樓市,最有效是增加土地供應量。

第五招:將柴灣工廠大廈改建成出租公屋,提供180個單位,包括一人單位和一睡房單任。而市建局將以先導計劃形式開展兩項工廈重建項目,其中一項將作住宅發展,可提供約180個中小型住宅單位。

聊勝於無。要把工廈改建成可以住人的單位,涉及的成本非輕,土地效益似乎也不彰,而且周邊的配套是否足夠也是問題。可幸的是柴灣工廠大廈鄰近港鐵站,附近又有商場和街市,要照顧額外的180個家庭應該問題不大。不過,與其只有少數家庭受惠,何不拆卸重建?

中期措施

第六招:研究新的置業安居計劃,並將原有置安心的4,000個單位以折扣價出售。

與第二招一樣,將付不起首期的苦中產摒棄於門外,但同時幫助了一批付得起首期的中產。

第七招:將啟德發展區預留給市建局「樓換樓」的用地,撥給房委會去建480個單位。

「樓換樓」的安排是於2010年提出的,主要是為受啟德附近地區重建影響的自住業主,提供另一個選擇,讓他們可以繼續在同區生活。現在將用地撥給房委會,是否意味將來涉及重建的原區居民,將不能住回本區?

第八招:將長沙灣一幅休憩用地改作公屋用地,建2,300個單位,而休憩用地將會設在鄰近另一幅稍後可以騰空的土地上。

撥亂反正。其實這一幅地前身是公共屋村,拆卸後本來要原址重建,但不知可解,當年政府把地皮以短期租約形式租給私人公司搞高爾夫球場。新安排的確有助加快公屋興建,抵讚!

第九招:將36幅政府機、構用或社區地改作房屋用地,可建11,900個公私營單位。

方向正確,但預計困難重重。因為要更改土地用途,就必先得到地區人士的支持。我就有以下的經驗。我曾經在某區的私人屋苑居住,該屋苑附近有一幅早已規劃成 住宅用的空地。可是,當政府要落實興建兩、三座公屋時,附近所有私人屋苑的業主就群起反對,認為影響景觀和通風,其實他們是怕影響樓價。

第十招:理順活化工廈改建住宅的條例,但可建單位的數字未有提供。

其實政府已一直在做,只不過礙於種種限制,例如要乎合城規和建築物等條例,所以計劃不太受歡迎。若果能理順當然最好,不過,在這些地方居住就要有心理準備成為「開荒牛」,皆因周邊配套太多數欠奉。

埋單計算,短期措施將在短期提供13,840個單位,可以量化得到的長期措施則提供18,680個單位,即是梁十招合共提供32,520個公私營單位。

觀乎今天股票市場及傳媒的反應,對梁十招「彈」的多,「讚」的少之又少。以虛招、廢噏、無料到、炒冷飯、無新意、遠水不能夠近火等來形容不絕於耳。不過,值得一讚的是,政府終於看到問題的癥結所在,肯從土地供應著手,是一個好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